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媒體宣傳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指點思想
切實實行縣政府應急治理本能機能,堅持以報酬本、預防為主、依法治理、正面指導,經過各類有用方式,普遍宣傳和普及應急治理司法律例和相關知識,進步全社會對應急治理工作的參加認識和責恣意識,促進《突發事情應對法》深化落實,為構建調和新發明平安不變的社會情況。
二、組織指導
縣政府成立宣傳周活動指導小組,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孫洪軍任組長,縣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縣縣政府應急治理辦公室主任姜文任副組長,縣政府辦、應急辦、農經、經貿、教育、公安、城建、民政、國土、交通、水利、海洋與漁業、衛生、環保、廣電、體育、安監、旅行、動監、地動、氣候、消防、食物藥品監視治理、供電等部分和單元擔任報酬成員的指導小組,指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縣政府應急辦,擔任詳細組織協調工作。各鄉鎮也要成立響應的組織指導機構。
三、活動布置
(一)組織方式。由縣縣政府應急治理辦公室牽頭,各鄉鎮、縣直各部分共同,新聞媒體參與,企事業單元及社會集團一起參加。
(二)宣傳內容。以《突發事情應對法》為主線,依照天然災禍、變亂災禍、公共衛生、社會平安等四大類別,辨別開展指導論談、預案解讀、案例分析、經歷交流、專家講座、科普宣傳、設立宣傳板等活動,并在縣縣政府網站設置專欄進行宣傳。
1、指導論談。指導小構成員單元擔任人要承受縣新聞媒體采訪,結合部分和單元本能機能,引見本部分、本單元抓好應急治理工作的經歷及進一步貫徹施行《突發事情應對法》、《縣突發事情應急預案文件匯編》下步工作布置。
2、預案解讀。指導小構成員單元要結合《突發事情應對法》、《縣突發事情應急預案文件匯編》,對本系統、本行業突發事情應急預案進行解讀,并印成宣傳單進行發放宣傳。
3、案例分析。指導小構成員單元要結合案例,深化分析激發緣由、措置方法等,并在宣傳活動周時期向群眾進行宣布道育,增強群眾自救認識和身手。
4、經歷交流。指導小構成員單元要構成工作經歷資料,進行交流,促進工作。
5、專家講座。約請有關專家,舉行《突發事情應對法》講座,組織各鄉鎮、相關部分和單元進行集中學習。
6、科普宣傳。縣新聞媒體要設立專題、專欄,播發、刊載《突發事情應對法》以及有關應急治理司法律例和相關知識。
7、設立宣傳板。月27日,在興隆三百門前設立集中展區,指導小構成員單元要辨別制造宣傳板,規格為長3米、高1.5米,要附帶圖片和文字闡明,每個單元要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擔任發放宣傳單和承受群眾征詢等。月28日—31日,展板由各單元在本單元門前等適宜地位擺放。縣縣政府要在重點道路和明顯地位吊掛口號橫幅,各鄉鎮也要設立展板、吊掛口號橫幅。
8、網站宣傳。要在縣縣政府網站上宣傳《突發事情應對法》、《縣突發事情應急預案文件匯編》以及宣傳周活動開展狀況。
【關鍵詞】應急;危機;管理;圖書館聯盟
【Abstract】Library Consortium based emergency and crisis management is to be applied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ibrary alliance crisis, using its resources sharing and other functions to promote security, crisis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on the crisis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play Library Consortiu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risis management plans, crisi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risis safety education, community restoration intervention and other services.
【Key words】Emergency; Crisis; Management; Library Consortium
隨著2006年1月8日國務院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出臺,我國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初步形成。是否已制定應急能力及防災減災應急預案,標志著社會、企業、社區、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質的程度。作為公眾中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一定的安全減災文化素養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急管理知識。圖書館和圖書館聯盟作為信息的組織、管理和傳播機構,應當在應急與危機信息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1 基本概念
1.1 應急管理概念
應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
1.2 危機管理概念
危機管理是指組織或個人通過危機監測,危機預控,危機決策和危機處理,從而避免,減少危機產生的危害,甚至將危機轉化為機會。
1..3 圖書館聯盟概念
所謂圖書館聯盟,是指為了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組織起來的,受共同認可的協議和合同制約的圖書館聯合體。它是圖書館界適應網絡環境、實現資源共享的新型合作模式,是在一個更大范圍內為更多讀者提供實際服務的圖書館實體。[1]
2 基于應急與危機管理的圖書館聯盟內涵
2.1 概念
基于應急與危機管理的圖書館聯盟是將圖書館聯盟應用于危機信息管理領域,利用其資源共建共享、信息傳播、社區服務、公眾教育等功能,促進危機信息資源的保障、傳播與,發揮圖書館聯盟在應急與危機信息管理中基礎性作用的一種組織形式。
2.2 作用
圖書館和圖書館聯盟具有信息資源保障的完備性,信息服務提供的及時性和權威性,以及社區干預的有效性。圖書館作為專門管理信息資源的機構,在危機信息資源保障方面具有先天性的優勢,能夠利用其信息平臺、信息資源、人力資源等優勢,迅速地將事件相關的信息給相關群體,并可以提供主動信息服務。
圖書館聯盟在危機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危機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
2.2.1 在危機事件前,具有危機信息資源管理和保障作用
由于危機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因此在危機事件尚未發生的時候,需要搜集、整理、存儲、大量與危機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涉及的問題主要是信息資源的搜集、組織與,由于圖書館聯盟具有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并可以在聯盟內部進行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因而在處理危機事件前的相關信息服務工作中,具有先天優勢。
2.2.2 危機事件中,具有危機信息分析和作用
當危機事件發生后,危機事件的利益相關者急需獲取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影響范圍、應對方法、影響后果、恢復時間與步驟等方面的信息。圖書館聯盟可以從政府決策機關、相關職能部門、媒體、公眾等渠道搜集信息,與來自圖書館聯盟內部的其他信息源一起,進行綜合與分析,將經過分析的結果通過專題網站、宣傳欄、專題報告、小冊子、電子郵件、短消息等方式,及時到利益相關者。
2.2.3 危機事件后,具有危機信息評估和反饋作用
危機事件過后,需要對所涉及的數據、資料等進行系統的組織整理。同時需要對一些相關的信息進行評估,如預案與實際情況的對比,基礎信息的完備程度、準確程度,危機事件處理的分析總結信息、效果評價信息等,將這些信息系統處理后,反饋給決策機關以供參考。[2]
3 基于應急與危機管理的圖書館聯盟服務內容
圖書館聯盟對危機信息具有搜集、整序與功能。圖書館聯盟對來自危機事件本身、政府機構、媒體和公眾的信息進行系統的搜集、整理、加工,利用其信息資源加工優勢,將原始信息轉化為信息產品和服務。圖書館聯盟對進入到系統中的危機信息處理后,形成信息產品和服務,將它們提供給政府機構、媒體和公眾。圖書館聯盟可以提供預案管理、危機信息、危機安全教育、社區恢復干預等服務。
3.1 危機應急預案管理
應急預案就是運用國家公權力,對公共突發事件和災害性信息的處置方案。[3]應急預案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及其影響和后果嚴重程度,為應急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的各個方面預先做出詳細安排,是開展及時、有序和有效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行動指南。我國的應急預案體系按照不同的責任主體分為國家總體應急預案、專項預案、部門預案、地方預案、企事業單位預案五個層次。[4]
3.2 危機信息
專題網站的設立可以起到宣傳、教育的作用,讓公眾在危機事件發生以前更多地了解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類型、影響范圍、應對方法等方面的知識。
當危機事件正在發生時,圖書館聯盟利用自己的分布式網絡,搜集與危機事件相關的信息,加以組織、分析,并通過各種方式及時提供給利益相關者。
當危機事件發生過后,圖書館聯盟可以繼續通過專題網站,系統地組織與與危機事件相關的信息,并通過深度的綜合與分析,對危機事件相關的預案、涉及的資源、處理流程和效果等方面進行評估,并提出有效地改進意見,供決策機關參考。
3.3 危機安全教育
圖書館聯盟可以通過專題網站、專題講座、專門項目等多種手段,向公眾宣傳危機事件相關知識,提高公眾應對危機事件的能力。
3.4 社區恢復干預
圖書館聯盟是大型圖書館網絡,每個圖書館周圍都有一個或幾個社區。在危機事件發生過后,圖書館聯盟可以有效地參與到社區恢復工作當中,幫助社區公眾恢復心理健康,樹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圖書館聯盟的成員館應該深入社區,加強宣傳,整合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危機信息,通過各種便利的方式,提供給社區居民。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多發的國家。每年約有20萬人因此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000億元。如“非典”“H1NI”等造成的影響更為深遠,損失難以統計。圖書館聯盟能夠在危機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一種基礎性作用。希望引起政府對基于應急與危機管理的圖書館聯盟建設的關注,并給予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經費支持,提高圖書館聯盟信息服務系統質量和效能。
【參考文獻】
[1]陳峰.圖書館聯盟: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的方向[J].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2):1-4.
[2]關家麟,張慶來.基于危機管理的圖書館聯盟研究[J].圖書情報,2009(3):18-21.
[3]仲富蘭.“應急預案”與信息源管理[J].上海信息化,2006(2):80.
行動”和“三項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廣泛宣傳教育,狠抓監督檢查,深化專項治理,有效減少了各類事故的發生,保持了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連續5年實現“雙下降”良好態勢。現將開展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今年以來安全生產工作的主要特點: 2、各級各部門安全責任意識增強。工作中通過會議推動、健全責任體系、嚴格督辦等方式,全區各級各部門以安全促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增強,有效促進了領導干部落實“一崗雙責”,安全工作做到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堅持齊抓共管,協調配合,推動各級各部門把安全生產作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3、企業基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我局認真分析近年企業發生事故的原因,創新監管手段,通過開展安全生產“三項行動”;層層推進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推進企業分類監管、安全管理標準化工作;建立理事組管理模式等活動,指導、幫助企業從安全制度、操作規程、內部教育、責任制落實、現場管理等方面進一步規范,夯實安全工作基礎,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全區工商貿企業事故呈下降趨勢。 5、重點領域的安全狀況有效改善。今年以來,我局根據全區安全生產工作的實際,認真履行安全監管工作職責,把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船舶鋼結構作為監管重點,深入推進專項治理,充分發揮安委辦職能作用,先后組織召開6次工作會議,及時協調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有序開展。8月份召開專項整治推進會,11個專項整治牽頭部門交流了上半年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情況,總結了專項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績,指出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有力促進了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專項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6、全民安全意識得到增強。通過面向基層、面向主要群體,利用新聞媒體,通過開展各類活動,廣泛宣傳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尤其是通過“安全生產月”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999民生熱線廣播,與群眾交流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各新聞媒體積極配合“安全生產年”、“三項行動”等安全生產中心工作,開辟安全新聞、安全知識、法律法規、事故案例等專題欄目,普及安全知識,宣傳安全法律法規,全民安全意識得到增強。
二、主要工作:
2、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今年來,我局結合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切實加大安全檢查力度。一是加強重點時段安全檢查。如對客運車輛的突擊檢查、在建重點工程的檢查、國慶前安全大檢查等活動,認真制定檢查和督查方案,抓好組織發動,推動各鎮、各部門安全生產檢查的深入開展。二是加大檢查企業的頻率。今年以來,我局將監管重心前移和下移,把大部分的安全監管力量下沉到基層和企業,認真開展安全檢查。三是做好專家指導服務。為提高檢查成效,我們充分發揮各行業專家組的作用,定期組織上門為企業提供安全技術咨詢服務,促進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
3、切實做好專項整治。今年,我局根據全區產業結構的特點,在道路 4、大力開展宣教培訓工程。一是面向社會抓宣教。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積極營造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活動氛圍。特別是在“安全生產月”活動期間,舉辦了咨詢日、《消防法》宣傳演出、特種設備、農機安全等四次規模較大的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我局積極組織4個節目參加南通市濠濱夏夜文藝演出。今年來在通州大眾報編印安全專刊五期,刊發安全生產簡報10期,通過通州大眾網絡媒體宣傳安全工作動態信息,用安全法律法規和事故案例圖片展板到企業、進社區進行巡展,大力普及安全文化,提升市民安全意識。二是突出主要群體抓培訓。聯合質監局、消防大隊等部門組織開展各類培訓班,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管人員、特種作業人員以及各鎮區安監人員開展業務培訓,1-9月共培訓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管人員1400多名,培訓特種作業人員6500多名,培訓煙花爆竹經營人員500多名。圍繞五年培訓15萬職工的目標,按照“全員覆蓋、分類實施、層級推進”的原則,注重方式方法,認真組織實施,到目前為止已培訓17.2萬人,提前一年超額完成職工電視培訓任務。三是結合中心工作抓宣傳。在開展的“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中,組織開展了“送安全進企業”活動,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行再發動再宣傳。同時組織各鎮安監所利用宣傳單、流動廣播宣傳車等形式,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營造隱患排查治理活動聲勢,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廣泛宣傳,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基層、深入企業,知曉率、覆蓋率不斷提高。 6、積極拓展安全管理新模式。在往年開展企業分類評估的基礎上,今年初下發了《關于扎實開展工業企業安全生產評估及分類監管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安全生產誠信企業和重點監管企業數據庫,積極實施分類監管,提高了安全監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組織開展了“安全技術服務活動”,切實幫助企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船舶鋼結構、危化品生產、非煤礦山、鋼絲繩等重點行業建立了安全管理網絡理事組管理模式,成立了12個理事組,通過企業自治和民間管理等辦法促進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7、提升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能力。認真貫徹和落實上級有關應急管理方面的工作部署,通過多種方式,全面推動應急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一是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結合通州實際,從區政府到各部門、各鎮區都制定了較完善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區政府在往年出臺的《通州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通州市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19個全區性安全生產方面的應急預案基礎上,今年印發了《通州市突發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全區各部門共制定應急預案46個,20個鎮區相應制定了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應急預案。二是引導和督促企業制定和完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在鎮區的指導和督促下,大多數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應急預案。特別是生產型企業分級評估工作的開展,更有力地推動了應急管理工作,尤其是全區危化品企業、重大危險源單位預案全部制定到位。
三是增強和發揮應急救援隊伍的作用。通過各方協調聯動,通西消防站已經投入運行一年、通海消防站建設進展順利,在出現險情時,各種應急救援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最近,我局已經向區政府請示建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中心”,年內可以建設到位。四是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6月25日,我局牽頭建設局、質監局、消防大隊等單位,在通州中信液化氣公司組織了一場液化氣消防應急救援演練;6月29日,區政府在位于二甲鎮的南通中油泰富石油銷售公司舉行了危險化學品消防救援演練,區政府分管領導擔任演練活動總指揮,親自參與演練方案的研訂,現場指揮演練活動。各鎮區、各部門分管安全工作的領導以及重點消防單位的同志觀摩相關演練活動。通過演練和輿論媒體的宣傳教育,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應急處置的意識,提高了防災減災能力,更進一步完善了應急救援預案,鍛煉了救援隊伍,提高了應急保障能力。 9、狠抓機關作風建設。一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緊緊圍繞愛崗敬業、勤政高效、廉政自律、優質服務的目標,通過開展“項目建設、民生建設、效能建設”、“排查廉政風險防控點”、“廉政文化進家庭”主題教育等活動,全局干部清政廉政意識明顯增強,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主動性得到有效改觀;二是強化全員學習。按照“學習日”制度,堅持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經常組織中層干部帶領學習業務知識,全面提升局機關干部職工的理論素質和業務水平;三是積極聽取基層意見。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風監督員代表召開座談會,向他們匯報我局在作風建設工作中取得的成績,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深入基層開展行風評議,面對面聽取服務隊對象的質詢,我局危化科作為36家區級機關重點中層科室接受了人大、政協和企業家代表評議,排名位次在中上游。四是抓好政務公開。在通州大眾報上向社會鄭重作出“安監干部廉潔自律十不承諾”,嚴格落實《行政許可法》,堅持依法行政,對116個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項目實行了固化標準,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嚴格公開辦事、公開政策依據和公開辦事程序。今年初制定了全年安全監察計劃,對重點項目、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讓機關干部在一線履行職責,在一線樹立形象,在一線接受群眾監督。
今年以來,我在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平穩,但仍然存在諸多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事故總量仍然較大,一些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問題仍然突出,部分領域事故仍然多發;二是少數企業安全生產基礎不扎實,生產方式比較落后,安全保障措施不足,安全管理水平偏低;三是部分單位麻痹松懈思想仍不同程度存在,違章、違規現象仍有發生。針對以上問題,我局將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三、明年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思考
1、進一步完善工作目標考核。緊緊圍繞南通市下達我區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加大組織領導力度,以親民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落實政府部門安全責任,完善年度安全工作考核細則,確保實現全年安全生產工作目標;
2、進一步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按照“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則,根據企業實際,從四個方面著手,夯實企業基礎。一是督促企業針對實際制定安全規章制度,完善崗位安全操作規程,明確全員安全責任,形成各盡其能、各負其責的管理格局和責任機制;二是督促企業改善企業安全設備,為從業人員提供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三是督促建立隱患自查自糾機制,實現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四是督促企業認真執行“三級”安全教育制度,不斷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業務素質。
3、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在危險化學品、船舶鋼結構、道路交通等領域開展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大組織協調力度,強化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協同作戰,形成合力,從源頭上控制不安全因素產生,認真總結近年發生事故的教訓,指導企業完善內部管理職責,完善企業用工機制,加強現場作業管理,防范和減少事故的發生。
4、進一步強化基層安監所建設。完善鎮級安監所工作目標考核細則,通過多種途徑和辦法,不斷提高鎮安監所人員的業務能力,充分發揮鎮安監所安全監管作用,對具備條件的鎮安監所試行授權執法的同時,分片組建執法中隊,切實體現安全監管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從而使鎮級政府安全監管責任真正落到實處。
5、進一步健全隱患排查長效管理機制。繼續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對排查出的各類隱患,建立網絡隱患管理數據庫,隨時調閱隱患整改進展情況,對排查出的三級以上重大事故隱患,按照“五定”的要求,進行掛牌跟蹤督辦。對整治難度大、危險程度高、涉及多個部門的隱患,加大協調力度,合力推進整改,確保每一個查出的事故隱患得到有效整改。
6、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培訓教育。繼續將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全方位、多角度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促進安全文化普及。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專業知識培訓,積極組織企業業主、工程分包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參加年度安全培訓。在總結職工電視培訓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網絡教育新模式(在區安監局網站增設視頻教育內容),加強重點崗位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和防范能力,提高從業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狠抓了地震應急工作的落實
1、完善了全區非防震減災成員單位的地震應急預案的編制。目前全區共完成地震應急預案428套,其中政府部門18套,街道9套,學校33套,醫院11套,村社區250套,企業、服務業106套。我區的地震應急預案從政府各部門、街道、管理區到學校、醫院,以及村、社區、企業服務業全部完成了預案的編制管理,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地震應急預案新體系。
2、充分抓住“3.1”“5.12”等重點時段,開展了廣場宣傳活動,先后發放宣傳材料17000多份,接受咨詢6000余人,同時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宣傳。
3、狠抓了對學校防震減災知識的普及。我們以創建地震科普示范學校為載體,以落實學校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制度化建設為目標,建立健全了全區地震科普輔導員隊伍,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課堂、設立宣傳櫥窗、普發宣傳小冊子5000多份、舉辦知識競賽、開展地震演練等形式,加強了對這一特殊群體防震避震知識的普及教育。
4、通過在社區、廣場開辟多個宣傳教育基地和建立了區防震減災信息網站的形式,加強了對廣大社會群眾的日常教育,使防震減災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們要進一步總結上半年的經驗和不足,不斷加大創新的力度和工作落實的措施,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的上臺階、上水平,主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1、下大力氣抓好防震減災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運行,搞好相關信息的采集,切實發揮好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作用,促進全區防震減災工作的的科學發展。
2、積極抓好區綜合地震臺的建設,下半年要完成地震臺的租地、規劃、打井等基礎性工作,以盡快推進我區綜合地震臺的建設。
3、進一步抓好地震應急工作各項任務的落實,全面提升我區的地震應急反應處置能力。
為深入貫徹《關于推進應急管理“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工作指導意見》(紹市委辦發〔*〕50號),切實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提高廣大群眾的公共安全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我防護素質,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和單位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作用,在認真總結全市基層應急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一)指導思想
按照市委“推進科學發展,實現全面小康”戰略部署,切實加強對基層應急管理的組織指導,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以及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作用,深入開展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大力提高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素質,提高社區、農村、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二)工作原則
1.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體制。
2.堅持依靠群眾,共享共建。鼓勵社會參與,依靠群眾,多渠道、全方位構建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3.堅持立足基層,強化基礎。立足于基層自我防范,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推動和加強應急管理基層基礎工作。
4.堅持分類指導,循序推進。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的工作載體,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
二、工作目標
力爭通過一到二年的努力,全市基本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應急管理預案體系,初步形成“政府統籌協調、群眾廣泛參與、防范嚴密到位、處置快捷高效”的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和應急監測預警制度,全面開展突發公共事件預防工作,廣泛建立基層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自救隊伍,基本形成社區、農村、企業、學校的應急工作網絡,使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明顯提高,應急管理基礎設施相對完備,突發公共事件明顯下降。
三、工作內容和工作責任
(一)規范應急管理機構建設
工作目標:各縣(市、區)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本著立足現實、充實加強、細化職責、重在建設的方針,充實應急管理機構。
1.各縣(市、區)政府在*年底前完成縣級應急管理辦公室的組織建設工作,應急辦要有編制、有人員,由分管政府辦公室工作的副縣(市、區)長負責應急管理工作,應急辦主任原則上由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擔任。〔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2.市政府有關部門在*年底前明確應急管理分管領導,確定應急管理責任處室。(責任單位:市政府有關部門)
3.加強基層應急組織建設。*年底前,全市所有鄉鎮(街道)成立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確定應急管理責任辦公室,落實專職干部抓日常應急管理工作;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學校建立專兼職的應急管理機構。〔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二)規范預案體系建設
工作目標:各縣(市、區)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構建相對完善的應急預案體系。在橫向上,結合實際確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應急保障等各類專項預案框架,確保預案基本覆蓋本地可能發生的主要突發公共事件;在縱向上,初步構建完成包括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基層組織應急預案、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重大活動安全單項應急預案等的預案體系。
到*年底,80%的鄉鎮(街道)、50%的村(社區)制訂可能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重大財產安全的各類應急預案或操作方案;到*年,鄉鎮(街道)要達到100%,村(社區)要達到80%。到*年底,100%的高危行業、生命線企業制訂應對企業安全隱患的應急預案,80%的其他企業結合企業特點制訂防火、防毒、防傳染病、防自然災害、防生產事故等危及企業和員工安全的應急預案或操作方案。100%的學校制訂可能危及師生生命安全和學校重大財產安全,嚴重破壞教學秩序的各類應急預案或操作方案。〔責任單位:市安監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三)規范監測預警制度建設
工作目標:各級政府對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送程序進行規范,對信息報送的渠道和責任進行明確,不斷完善社區、鄉村等基層組織預警系統,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突發公共事件監測網絡和信息直報系統。
到*年底,全市80%的鄉鎮(街道)要培養基層應急信息員隊伍,針對重點區域、群體、行業設立基層應急信息員,形成以基層群眾為主體的安全信息網絡;鄉鎮(街道)應結合實際明確領導分工、落實現場處置及協調工作職責,規范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報送程序,明確信息報送的范圍、責任主體和報送要求,建立和完善24小時的信息報告制度;各縣(市、區)應急平臺的信息、預警等功能,要向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延伸,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短信、鑼鼓等方式,著力解決邊遠山區信息報告和預警中“最后一個人”的瓶頸問題,努力構建全覆蓋的應急管理信息網絡。〔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四)規范社區應急管理建設
工作目標:街道、社區建立應急自救隊伍,不斷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事件等應急預案,使居民對應急處置、安全知識的知曉率逐年提升。
1.逐步完善社區應急救援體系
到*年底,全市所有社區制定各類應急預案,健全應急預警信息的渠道;100%的街道辦事處建立維穩調解、民兵應急救援、專職消防、事故救援等隊伍;100%社區建立護區隊、義務消防隊等隊伍。各社區居委會要重視應急人員的業務能力與素質培訓,每年開展二次應急演練,提高應急人員的處置能力。(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2.加強社區應急管理知識培訓
對居民的應急管理知識培訓納入社區居民教育體系,通過課堂培訓、板報宣傳等形式宣講應急處置和安全知識。到*年底,居民對火警、交通事故、醫療等急救電話認知率達到80%以上,到*年達到90%以上;到*年底,懂得用電、用燃氣、消防、食品衛生等安全常識的居民比例達到50%以上,到*年達到60%以上。〔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3.建立集日常服務和應急指揮于一體的群眾熱線電話
到*年底,50%的鄉鎮(街道)建立群眾熱線電話,到*年達到70%,到2010年,群眾熱線電話在各鄉鎮(街道)普遍建立。〔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五)規范農村應急管理建設
工作目標:鄉鎮、行政村建立應急自救隊伍,不斷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事件等應急預案,使農村居民對應急處置、安全知識的知曉率逐年提升。
1.開展應急管理宣傳教育活動
在每年開展的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中,增加應急管理知識“下鄉”,編印應急管理實用手冊和宣傳資料進農村;到*年底,農村居民對火警、交通事故、醫療等急救電話認知率達到60%以上,到*年達到70%以上;*年農村居民對用電、用燃氣、消防、食品衛生等安全常識的認知率達到50%以上,到*年達到60%以上。〔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2.規范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的應急管理
在農村用電方面,變壓器有護欄和警示標志,線路規范,用電設備各項性能和指標符合銘牌標示和安全標準,嚴禁私拉亂扯,杜絕使用老化線路,建筑物內嚴禁使用電線。〔責任單位:紹興電力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在農機和農村運輸車輛、船舶管理方面,所有運輸車輛、農用船舶和大型農業機械都依法登記,按要求檢驗合格,司駕人員持證上崗,杜絕無牌無證、脫檢脫審脫保、無作業證和持假作業證等違法行為,漁船、農耕船不得從事經營通運輸活動。〔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在農村消防管理方面,積極發展農村多種形式的消防隊伍,全面落實防滅火措施,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在農村道路安全方面,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逐步完善道路安全設施,加強對事故多發路段的整改,學校附近等重點路段應當設立安全警示標志。〔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
在農村危房管理方面,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校、幼兒園、衛生院、診所、敬老院、教堂、寺廟等危房的排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安全等級。〔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在農村自然災害預防方面,普及自然災害防治知識,增強應對地震、洪水、暴風潮、冰雹、雷電、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的防范意識;增強群眾臨災自救互救能力,保護農作物不受病蟲害侵蝕、降低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損害;普及防止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的環保知識,增強應對自然災害的敏感性和防范能力,不斷完善基層群測群防體系。〔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防辦、市農業局、市環保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對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的應急管理,要有制度,落實專人負責,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要定期督查,并將有關督查情況及時通報有關部門,指導有關部門和單位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
3.制定防范和應急措施
針對交通、消防、公共場所、學校、用電等可能引發的突發公共事件,制定預防計劃、防范對策及應急措施,推廣應急管理“楓橋經驗”的“四早法”,每年定期開展隱患排查工作,有針對性的對電路、道路、農機作業現場、公共場所、大型家宴聚餐、村民生活中的安全問題進行巡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有記錄,有整改計劃和整改措施,對難以解決的重大事故隱患或緊急事件要及時上報。〔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
(六)規范企業應急管理建設
工作目標:實現企業應急管理工作常態化、應急隊伍專業化、應急演練定期化、處置突發事件自主化,應急能力全面提高,各類事故發生率嚴控在指標之內。
1.編制完善企業預案
到*年底,各類規模以上生產經營企業全面完成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預案內容簡明、管用、注重實效,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所有的高危行業、生命線企業每年開展一次以上聯合演練,促進各單位的協調配合和職責落實。〔責任單位:市安監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2.加強企業專兼職應急隊伍建設
*年底前完成企業應急隊伍建設,督促企業切實抓好應急隊伍的訓練和管理,加強對職工應急知識、技能的培訓,特別是安全生產關鍵責任崗位的職工,既要熟練掌握生產操作技術,也要掌握安全操作規范和安全生產事件的處置方法,增強自救互救和第一時間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責任單位:市安監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3.開展企業隱患排查監管
每年的年初、年中和事故高發時段,認真組織開展定期、不定期的隱患大排查,對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檢測評估,及時整改。〔責任單位:市安監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4.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和信息報送工作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企業應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組織開展先期處置,并按照分級標準迅速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責任單位:市安監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七)規范學校應急管理建設
工作目標:全面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將應急處置常識納入課堂教育,規范各類突發事件和事故苗頭的報告,各類事故的及時處置率達到100%。
1.開展應急管理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的危機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到*年底,學生應急知識知曉率要達到60%以上;到*年,每個學生每學期應急知識授課數要達到3課時以上,應急知識知曉率要達到80%以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2.建立預警機制和防險救災應急預案,落實危機防范措施。全面推廣學校食堂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的“五常法”,認真組織開展學校防火、學校校園及其周邊治安環境整治等工作,堅決防止火災、集體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的發生,接送學生車輛必須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從嚴查處超載等違法行為。〔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3.建立健全學校突發公共事件的報告制度。凡學校發生的重大突發性安全事件,如食物中毒、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緊急災情、傳染病流行病疫情,以及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論發生在校內還是校外,只要涉及學校師生,都應按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報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把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紹興市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活動領導小組。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認真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計劃,精心組織實施,扎實加以推進。
(二)嚴格考評,及時總結
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難度大,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學習借鑒諸暨經驗,強化責任意識,按照實施意見確定的目標、內容和推進工作進程要求,嚴格考評驗收,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先進典型,對在開展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各級應急辦要加大對推進工作的指導、檢查、督查,確保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三)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互聯網等媒體和開設宣傳欄、宣傳車,張貼標語、印發宣傳資料、手冊等途徑,有計劃地宣傳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經驗。重點報道應急管理基層基礎工作中“走進矛盾,解決問題”的工作典型,大力營造氛圍,加快工作進程。
近年來,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幼兒園(以下簡稱學校)高度重視安全事故等突發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有效地維護了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為了進一步提高各地各校防范突發事件的意識,增強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和影響,保障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現就做好學校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認識
本通知所指的安全事故等突發事件,是指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突發事件,如:溺水等安全事故、樓梯間踩踏事故、火災事故、校園行兇事故、校園交通事故等。加強這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是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重要職責,也是防范和減少突發事件,維護學校穩定的需要。各地各校必須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和“有備無患,積極預防”的思想,切實提高認識,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擺上重要工作日程,予以落實。
二、建立健全應急指揮系統和應急預案
各地各校要成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要由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直接負責,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各部門、各工作人員要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并以制度固定下來。
各地各校要根據各類突發事件的特點,組建不同類別的應急預備隊,應急預備隊在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明確專門人員,分別具體負責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一旦遇到緊急情況,立即投入一線使用,發揮實際作用。
各地各校要結合新修訂的《*省教育系統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教辦〔20*〕5號),對安全工作各類應急預案制定情況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和修訂。應急預案的修訂,要本著簡單明了、便于遵循的原則,增強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堅決杜絕文牘主義和形式主義。
三、切實規范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程序
安全事故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程序主要包括:
(1)最早發現突發事件的人員(包括當事人、見證人等)要立即向學校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報告。
(2)學校領導要在第一時間親臨現場,如因不可抗力不能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的,必須立即安排其他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負責指揮,啟動應急預案,開展處置工作。
(3)現場指揮者要迅速召集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組織有關人員現場分工,投入應急預備隊,緊急施救;同時要向縣、區教育部門和相關部門報告(農村學校向鄉鎮黨委、政府和縣、區教育部門及相關部門報告),爭取支持;縣、區教育局接到報告后,要按規定向地方政府報告,并向上級部門報告。
(4)現場處置要根據各類應急預備隊分工,充分發揮其應急作用,包括:緊急救人、救災;電話報警、求助醫療急救部門、衛生防疫部門等;切斷電源、煤氣、封存危險物品、設置隔離帶、疏散人員等,消除繼發性傷害;有建筑物倒塌的,要密切關注倒塌建筑物內部人員情況以及連帶建筑物險情,采取緊急避險措施;有行兇作案的,要設法控制兇手,保護現場;有人員傷亡的,要立即送醫療部門搶救,并通知傷亡人員家屬;有污染物的,要控制污染源,協助相關部門查驗;發生中毒的,要密切觀察相關人員情況;有受災人員的,要及時安置好受災人員。
(5)善后處理:分清責任,依法合理、公正處置,必要時要通過司法程序,解決爭端或糾紛;做好死亡人員安葬、家屬撫慰等;必要時協助聯系保險公司,做好賠付工作。
(6)及時總結教訓,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召開會議、相關文件等,開展針對性教育,改進本校、本地工作。
四、高度重視信息報告和信息工作
1.突發事件發生后,各地各校要按規定上報信息,緊急情況下,可先電話簡報,然后再以文字材料上報詳細情況。上報信息包括以下內容:
(1)事件基本情況,包括時間、地點、規模、涉及人員、破壞程度以及人員傷亡等情況;
(2)事件起因分析、性質判斷和影響程度評估;要注明是否周末、假期,學校是否負有相應責任;
(3)已采取的措施及公眾和媒體等各方面的反應;
(4)事態發展狀態、處置過程和結果,如有經濟賠償,要注明額度等。
2.突發事件發生后,各地各校要充分考慮信息時代的特殊性,增強整治敏感性,掌握信息主動權。對任何突發事件都不要掉以輕心,孤立看待。要在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及時確定事故性質和責任,以積極的態度,適時以適當方式整理和信息,正確引導媒體宣傳,防止事態非正常擴大,引發負面影響,嚴禁擅自不準確信息。
3.對校外發生的、非學校行為引發的、學校也無監管責任的、涉及學校和師生利益的突發事件,各地各校也要引起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其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要在分清責任的前提下,積極協助有關部門妥善處理,及時了解相關情況,按規定上報信息,必要時,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保持與新聞媒體的溝通,正確引導新聞媒體和公眾輿論方向。
五、要加強對本通知精神的貫徹和宣傳
1.積極開展應急預案演練。各地各校要結合教育廳《關于確定5•12安全演練日和5•19安全培訓日通知》的規定,積極開展應急預案的學習和演練,通過必要的演練,切實提高突發事件應急反應能力,使應急工作人員,特別是各類應急預備隊人員,遇到緊急情況,知道如何分工,如何施救,如何報告。同時通過預案演練,及時發現日常安全工作的漏洞,改進措施,加強管理。
一、基本情況
(一)自然災害。
(二)事故災難。年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未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全年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354起,同比上升5.7%;死亡17人,同比下降了2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81起,同比上升1.7%;死亡15人,同比下降21.1%。工礦商貿企業發生傷亡事故2起,同比下降50%;死亡2人,同比下降50%。消防火災事故71起,同比上升57.8%,無人員傷亡。
(三)公共衛生事件。年,因食用含三聚氰氨奶粉導致患病的嬰幼共有3例,現已全部治愈,未發生公共衛生事件。
(四)社會安全事件。年,9起,分別為村務管理,土地、林地、草牧場使用權、邊界糾紛,村委會選舉遺留問題等,較年下降30.8%。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均得到妥善處置,社會治安大局平穩。
二、應對工作總結評估
(一)加強組織建設。委、政府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將其作為安全穩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議事日程。一是成立了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政府辦明確了一名副主任具體負責此項工作,并抽調專(兼)職工作人員,協調辦理應急管理日常事務。公安、民政、衛生、安監、國土、教育、水務、農牧業等部門明確承擔應急管理工作的具體辦事機構。同時,各也成立了相應的辦事機構。二是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政府建立了領導帶班和值班制度,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工作人員加強學習,熟悉預案內容和管理規程,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
(二)做好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置。一是強化信息報送工作。各、各部門按照要求,及時上報信息。二是建立風險隱患排查責任制。定期組織力量開展風險隱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區域、本行業領域各類風險隱患情況,建立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制。
(三)加強應急演練和隊伍建設。建立了以公安、消防、抗洪搶險、民兵預備役為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進一步加強地震、森林防火、衛生、交通等專業救援隊伍建設,為有效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相關部門舉辦各類培訓,增強了應急意識,提高了避險和應急自救能力。
(四)加強應急管理宣傳工作。一方面,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宣傳應急救援工作,增強公共安全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另一方面,充分依靠各級領導、技術人員和廣大群眾,提高科學決策、科學指揮的能力,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參與應對突發公共事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工作基礎比較薄弱。建設專業化的應急救援隊伍有待進一步加強,專業救援與群眾自救相結合的救援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應急救援物資裝備保障能力建設有待強化,預案演練、應急培訓、宣傳教育等還沒有走上正常化、規范化軌道。
(二)預案體系還不夠完善。預案體系尚不完備,一些部門尤其是工礦企業還沒有制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部分預案不夠規范,可操作性不強,存在著操作規程不完善等問題。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預案體系建設。繼續高度重視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注重提高預案質量,不斷補充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增強預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一、總則
(一)工作原則
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⒉堅持統一領導、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
⒊堅持防災與抗災并舉、預防為主的原則;
⒋堅持實行資源整合、信息共享,互相配合,社會參與,形成應急合力的原則。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預報與刊播管理辦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山東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煙臺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福山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定。
(三)適用范圍
凡在我區范圍內發生的,由于臺風、風暴潮、暴雨、暴雪、寒潮、大風、低溫、霜凍、熱浪、濃霧、洪澇、干旱、雷電、冰雹、龍卷風、道路結冰、電線積冰、沙塵暴等天氣氣候影響,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特別重大和重大氣象災害,以及參與其它突發公共事件(核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學物質污染擴散、水污染、森林火險、地質災害、海上救援等)的氣象應急保障工作,適用于本預案。
二、組織體系及職責
(一)領導機構
區政府成立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分管區長任組長,區政府辦公室分管主任、氣象局局長任副組長,區發展和改革、經貿、民政、公安、財政、國土資源、建設、城管、環保、交通、安監、公路、水利、農業、林業、衛生、藥監、糧食、宣傳、通信、供電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氣象災害應急工作。
主要職責:
1.制訂和完善全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2.啟動和終止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實施應急防治與救災工作的領導指揮與組織協調;
3.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4.完成區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辦事機構
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氣象局,辦公室主任由區氣象局局長兼任。
主要職責:
1.負責區應急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2.督查落實區應急領導小組的重大決策;
3.為應急領導小組啟動和終止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組織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議;
4.組織實施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5.負責災害性天氣和氣候的監測、預測預報、警報,并及時有效地提供氣象服務信息;
6.實施增雨(雪)、消霧、防雹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7.負責氣象災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評估、審核和上報工作;
8.協調處理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
9.承擔應急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氣象災害應急專家組
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根據實際需要聘請有關專家組成應急專家組。應急專家組由氣象、水利、水文、農業、林業、國土資源、環保等專業的專家組成。
主要職責:
1.對氣象災害成因及變化趨勢分析、預測預報和評估;
2.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啟動后,負責氣象災害應急處置的技術指導;
3.參與對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
4.必要時,參與現場應急處置。
(四)各成員單位職責
1.區發展和改革局:負責協調安排氣象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
2.區經貿局、糧食局:負責搶險救災中調集、供應和管理糧食等生活必需品,保證災區有效供應;
3.區公安分局:負責維護搶險救災秩序和災區社會治安,協同組織群眾撤離和轉移;
4.區民政局:負責查災、核災、災情評估和災情上報工作;組織指導災后災民的生活救濟;負責組織協調因災倒塌房屋的恢復重建;組織指導救災捐贈;
5.區財政局:負責做好應急資金及應急撥款的有關工作;
6.區建設局:負責組織對災區城市中被破壞的給排水、燃氣熱力、市政設施進行搶排險,盡快恢復城市基礎設施功能;
7.區交通局、公路局:負責盡快恢復被毀壞的公路、鐵路和有關設施,組織公共客運交通,優先保證運輸搶險救援人員、物資和災民;
8.區通信部門(包括網通、移動、聯通、鐵通等):負責及時排除通信設施故障,確保各種通信暢通,氣象信息及時、準確傳遞;
9.區水利局、林技中心、國土資源局、環保局:負責及時向區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水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環境監測等相關信息;對易于發生氣象衍生災害的地區和設施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防止災害擴展;
10.區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迅速組織急救隊伍搶救傷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的爆發流行;及時檢查、監測災區的飲水、食品;保障救災藥品、醫療器械的供應;
11.區委宣傳部:負責協調有關媒體及時播發災害性天氣、氣候監測、預報預測、警報等信息,做好有關宣傳動員和新聞報道工作;
12.區電業公司:負責做好電力供應保障工作。
三、預警與預防機制
(一)信息監測、預測與報告
⒈區氣象主管機構歸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災害監測、信息收集、預報預警、災情調查和評估工作,其所屬氣象臺(站)具體承擔氣象災害監測、信息收集、預警等任務。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最新信息要及時向市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
⒉氣象災害發生后,知情單位或個人要及時通過氣象災害熱線電話(6363250)等途徑向區氣象主管機構報告有關氣象災害信息。
報告內容包括:報告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報告時間,氣象災害種類、特征、發生時間、地點和范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⒊區氣象主管機構收到氣象災害信息后,要及時報告市氣象主管機構,并在2小時內報告區政府。
(二)預警預防行動
⒈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氣象災害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達到預警啟動級別的,及時向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對可能達到較大、重大、特別重大預警級別的,向市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由市應急領導小組進行相關工作部署。
⒉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應急準備工作。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做好應急準備工作的檢查、督促和指導,并及時將準備情況報告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
⒊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要按照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積極采取措施防御和避免氣象災害的影響。
(三)預警支持系統
⒈區氣象部門要建立和完善以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信息傳輸、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和綜合處理為主體的氣象災害預警系統,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能力;建立重大氣象災害信息收集、評估系統,為區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完善氣象防災減災綜合信息平臺,實現重大氣象災害信息資源共享。
⒉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建立應急支持系統;有關部門要按照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建立或完善本部門氣象災害信息互聯共享系統。
(四)預警級別及
氣象災害預警級別,按照可能或已經發生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特別重大氣象災害預警(I級)、重大氣象災害預警(II級)、較大氣象災害預警(III級)、一般氣象災害預警(IV級)四級。
⒈I級預警
(1)特大暴雨、大雪、龍卷風、臺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較大區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5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氣象災害。
(2)全區范圍內將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或極強災害性天氣過程,并會造成特大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的氣象災害。
(3)在其他市區發生的可能對我區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4)在本區行政區域內,區氣象局所屬氣象臺站監測或預報預警出現氣象災害紅色預警信號等級的天氣,可能直接造成人員死亡或對經濟社會及群眾生產、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Ⅰ級預警由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決定啟動,并按程序報省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
⒉II級預警
(1)暴雨、冰雹、龍卷風、大雪、寒潮、大風和臺風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氣象災害。
(2)對社會、經濟及群眾生產、生活等造成嚴重影響的高溫、熱浪、干熱風、干旱、大霧、低溫、霜凍、雷電、下擊暴流等氣象災害。
(3)因各種氣象原因,造成機場、港口、國家高速公路網線路連續封閉12小時以上。
(4)在本區行政區域內,區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監測或預報預警出現氣象災害橙色預警信號等級天氣,可能直接造成人員死亡或對經濟社會及群眾生產、生活產生較大影響。
II級預警由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決定啟動,并按程序報省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
⒊III級預警
(1)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氣象災害。
(2)在本區行政區域內,區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監測或預報預警出現氣象災害黃色預警信號等級天氣,可能造成人員死亡或對經濟社會及群眾生產、生活產生影響。
III級預警由市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決定啟動。
4.IV級預警
(1)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氣象災害。
(2)在本區行政區域內,區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監測或預報預警出現氣象災害藍色預警信號等級天氣,可能對經濟社會及群眾生產、生活產生一定影響。
Ⅳ級預警由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決定啟動。
四、應急響應
預警信息后,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各鎮街、高新區立即做出響應,進入相應的應急狀態,啟動相應應急預案,履行各自所承擔的職責。
(一)分級響應
一般氣象災害(Ⅳ級)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由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啟動命令,統一指揮調度,進行應急處置。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大(III級)氣象災害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由區政府先期啟動區級應急預案,進行先期應急處置,并請求上級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統一指揮協調,督促有關部門開展工作,借助全市乃至全省的一切資源開展應急處置。預案啟動后,區氣象主管機構及所屬氣象業務單位、氣象臺站的應急人員全部到位,實行24小時主要負責人帶班和業務人員值班制度,全程跟蹤災害性天氣的發展、變化情況,加強天氣會商,做好跟蹤服務。
(二)應急處置
1.重大或特別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啟動后,各成員單位要24小時值班,有關人員及時到達預定崗位。
2.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利用信息平臺,跟蹤全市氣象災害發生發展情況,收集氣象信息,并根據已經形成或有可能形成的氣象災害情況,提出處置建議。
3.氣象災害發生后,事發地鎮政府(街道辦)要組織當地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先期應急處置,并根據需要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事態擴大,盡力減輕氣象災害損失。
4.事發地的鎮政府(街道辦)和村(居)民委員會要立即組織群眾開展自救;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各自職責和預案規定以及應急領導小組的要求,開展搜尋和搶救失蹤、傷病人員,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5.衛生部門要緊急派遣專業隊伍搶救傷員,同時組織開展災后疫情監測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6.公安等有關部門根據需要依法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7.事發地鎮政府(街道辦)和有關部門要迅速組織人員,設立警戒區和警戒哨,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和設備進行保護。
8.必要時,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向社會征用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的設施、設備。
(三)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事發地鎮政府(街道辦)和有關部門要對事發現場的安全情況進行科學評估,采取相應措施,保障應急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四)群眾的安全防護
事發地鎮政府(街道辦)和有關部門要對災害發生地公眾講解安全防護和救援知識,必要時組織疏散人群,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部門要指導人員疏散,盡量避開災害可能影響和波及的區域。
(五)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
各鎮街、高新區要充分發動社會各界,組織公眾和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志愿者參與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六)信息
⒈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氣象突發事件統一審核與,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公布氣象災害及其衍生、次生災害監測、預警情況,以及因災傷亡人員、經濟損失、救援情況。
⒉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要及時播發區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提供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并及時報道各級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對應急工作的知識、決策和部署以及應急工作進展情況。
(七)應急結束
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完成后,要向區政府和上級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報告,由市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決定是否終止重大或特別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終止,應向社會結束應急狀態的公告。
五、后期處置
(一)善后處置
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要組織民政等部門及時調查、統計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和受災程度,評估、核實氣象災害損失。區民政等有關部門及災害發生地鎮政府(街道辦)要組織設立災民安置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站,依法做好災民安置和救災款物的接收、發放、使用與管理工作,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衛生部門負責做好氣象災害現場防疫消毒與疫情監測的組織、指導工作。環保、建設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做好氣象災害現場污染物收集、清理等處理工作。
(二)調查和總結
區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對氣象災害事件進行調查,總結氣象災害應急工作,提出改進建議,并及時上報區政府和上級氣象主管機構。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保障
1.依托現有的氣象通信網,實現氣象災害應急信息的迅速傳輸,確保應急期間信息暢通。
2.應急救援現場要與市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之間確保通信暢通。無線電管理機構負責氣象災害應急工作所需的無線電頻率;通信部門負責配備現場緊急通信系統,為氣象災害應急救援工作現場提供保障;事發地鎮政府(街道辦)負責協調應急處置現場的通信保障。
(二)信息保障
1.區氣象局要在現有的業務平臺基礎上,建立區級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系統,并與其他相關部門實現互聯互通。
2.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建立氣象災害應急資源數據庫;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管理辦法。
3.區氣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負責本轄區氣象災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評估和處理,并按有關規定定期或不定期報送本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重要信息和已報信息的變更要立即報送。
(三)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保障
1.各鎮街、高新區和民政、建設、水利、交通、氣象等部門要加強對氣象災害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專用物料、器材、工具的儲備,建立相應的物資數據庫,并對應急救援物資的調配、購置、庫存、使用和銷毀等環節進行嚴格管理。
2.區氣象部門要加強裝備、彈藥的日常管理,確保適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四)應急隊伍保障
1.公安、衛生等部門要按照應急領導小組的指令,成立氣象災害應急救援隊伍,組織應急救援技術培訓,提高應急響應和救援能力。
2.各鎮街、高新區要組織引導民兵、企事業單位以及志愿者等社會資源,組建群眾性應急救援隊伍,對氣象災害進行先期處置。
(五)交通運輸保障
公安等有關部門負責氣象災害現場的道路交通管制,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建設、交通部門負責道路清障和受損道路設施的搶修;公路、交通部門負責開設應急支援“綠色通道”,應急處置的交通運輸,必要時應急領導小組依法緊急動員和征用社會交通運輸工具及裝備。
(六)醫療衛生保障
衛生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氣象災害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做好災區疾病防治的業務技術指導,組織醫療衛生隊赴災區巡醫問診,負責災區防疫消毒、搶救傷病員等工作。紅十字會等社會團體和組織要積極配合專業醫療救護隊伍,開展群眾性衛生救護工作。
(七)物資保障
民政、財政等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氣象災害應急救援物資的儲備、調撥和緊急供應等工作,并制訂應急物資保障計劃;發展改革、經貿部門參與協調氣象災害應急救援物資的生產和供應工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組織應急藥品、醫療器械的儲存、供應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應急預案的要求,做好物資保障等相關工作。
(八)經費保障
各鎮街、高新區要根據氣象災害應急工作的需要,安排專項資金,為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提供經費保障。財政、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氣象災害應急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專款專用。
(九)技術儲備與保障
1.區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要建立氣象災害應急專家咨詢機制,成立專家組,為氣象災害應急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2.區氣象主管機構要建立健全氣象災害應急技術支持系統,組織開展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應急處置和綜合防災減災的技術研究,做好氣象災害應急技術儲備。
(十)宣傳、培訓和演習
⒈各鎮街、高新區要支持和加強對氣象防災減災和應急的宣傳和科學普及工作,增強公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全社會防御氣象災害的能力。
⒉氣象、廣播電視、文化等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各種媒體,向社會公眾宣傳、普及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和氣象災害防御常識,提高公眾防御氣象災害和應急救援能力。
⒊各級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組織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專業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
七、附則
(一)名詞術語
⒈重大氣象災害是指由于臺風、暴雨、下擊暴流、暴雪、寒潮、大風、沙塵暴、低溫、高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龍卷風等天氣氣候事件影響,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和重大社會影響,涉及公共安全的氣象災害;重大氣象次生、衍生災害是指因氣象因素引起的山體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森林火災、酸雨、空氣污染等災害。
⒉氣象災害預警是指各級氣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監測或判定出某一區域即將發生或正在發生某種氣象災害,為避免其影響,氣象部門利用廣播、電視、短信、網絡等各種手段和途徑發出氣象災害警報,提醒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采取對應防御措施的過程。
⒊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是指通過媒體傳播給社會公眾防御氣象災害的符號語言。通常由符號、顏色和對應的防御指南組成,符號表示氣象災害種類,顏色表示氣象災害的強度級別,對應的防御指南明確了有關部門、單位和公眾應采取的防范措施。
⒋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二)預案管理與更新
區氣象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預案,制定本行政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報區政府批準后實施。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應報市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本預案由區氣象局負責每兩年評審一次,并根據評審結果進行修訂或更新后報區政府批準。
(三)獎勵與責任追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山東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對在氣象災害應急處置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機構和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應急處置過程中負有失職責任的機構和人員進行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
一要完善應急指揮體系。根據人事調整和工作分工,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以及“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成立或明確領導機構、辦事機構,確定相關責任人員,做到“定人、定位、定責任”;二要修訂和完善應急預案。今年建立交通運輸應急預案庫,更新總體預案,逐步修訂完善“長途客運、公交車輛、道路危化品運輸、水上危化品運輸、港口危化碼頭和公路交通”等領域專項應急預案,編制各類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方案。
二、加強應急管理基礎保障
一是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加強專業應急隊伍與兼職應急隊伍、志愿者隊伍相結合的交通基層應急隊伍建設,力爭年底基本建成適應基層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對處置需要的應急隊伍;二是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編列應急資金年度預算,設立突發事件應急工作專項資金,加強專項資金和經費的使用管理,確保經費保障到位;三是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和管理。建立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根據行業實際,建立縣級道路、公路水路運輸突發事件應急物資庫,必要時與有關物資企業聯動,形成資源共享機制,健全應急物資裝備信息化管理制度,為應急處置提供有力保障。
三、著力提升應急處置技能
一是加強應急管理宣傳教育。積極開展交通運輸應急宣傳教育進機關、進單位、進站場、進工地、進家庭“五進”活動,通過多媒體、宣傳欄、內部網站、板報等平臺,利用講座、培訓和專業技能競賽等形式,抓好日常應急教育,提高交通從業人員應急防范意識和業務技能。二是扎實開展應急演練。結合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工作特點,年內重點組織開展水上救生應急處置、惡劣氣候路橋搶修搶通、公路水運工程防坍塌防高空墜落、車輛消防逃生、停車站場車輛緊急疏散、危險品運輸應急處置等科目應急演練,演練可采取實戰演練和模擬推演的形式,通過演練提升交通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各單位每季度第一個月5號前向局安委辦報送本季度應急培訓和演練計劃,并按計劃實施。
四、突出風險隱患排查治理
目前正值全國“兩會”期間,結合上級要求和日常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單位、各部門要加強風險源排查與管控,定期組織開展“拉網式”安全隱患排查,落實隱患整改措施,確保責任、措施、時限、資金、預案等“五到位”,做到隱患排查、分析、整改閉環管理,嚴防事故發生。
五、強化應急管理日常工作
一是嚴格應急工作情況報送。各單位要明確專門部門和人員負責本單位應急工作情況的報送,對傾向性、預警性信息及時匯總、分析、研判和報送,不得信息倒流、遲報、漏報和誤報。每月5日前向局安委辦報告上月應急工作情況,主要包括突發事件發生起數、傷亡人數、經濟損失、應急處置、特點分析、趨勢研判、對策建議等內容。重大突發事件按突發事件處置規定及時上報。二是做好數據分類上傳工作。各單位要開展應急資源普查,及時將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物資儲備、應急管理專家、應急預案和突發事件案例等相關信息及時上報,實現應急資源統一管理。三是嚴格履行應急值班值守職責。各單位要做好應急值守工作,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嚴肅值班工作紀律,主要領導和分管應急處置工作的負責同志確保24小時聯絡暢通,確保能及時處置各類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