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市場環境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數字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326-02
協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與“競爭學習”而言的,是將4――6人分為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個學習項目,通過學生間的溝通、交流、爭論、協商來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精神是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數字化環境下的協作學習是現代科技發展推動教育發展的一個體現,目前已成為課堂教學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借助Internet及多媒體等技術,利用網絡交互平臺,分工協作,互幫互助,時空的靈活性有利于促進學習者之間的協作,并為學習者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它對知識的識記和保持、提高學習者的參與意識、掌握學習方法和學會合作等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在前期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右圖),目前教師大多采取非正式的協作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缺乏對學生角色分工的指引和學習活動的組織,特別是基于網絡的學習活動的組織;協作學習方式主要應用在學科的知識教學,在技能訓練和情感培養方面的應用有待于進一步推廣;協作學習活動的類型單一,主要停留在淺層次的問題討論。
協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既是協作學習有效實施的保障,也是培養學生協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而協作學習成功與否,同教師的引導參與是分不開的,在此,教師擔負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教師在組織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協作技巧,教授相關策略,才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前側調查表表明(左圖),教師在組織協作學習時內容往往以知識為主,情感與技能方面則較少,可見在當前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協作學習的內容較為單一。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既需要教師開展積極的教學試驗,也值得研究者進行深入的研究。
協作學習的深入開展迫切需要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應用模式與操作方法。本文就協作學習在數字化學習中的應用時機談一談個人的淺見。
一、“山重水覆疑無路”時,開展小組協作學習
在新授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提出一些質疑問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數學生對新知識的本質認識不清,表現為迷惑,就無法獲取新知識。甚至經過反復的思考、實踐,自身也不能獨立解決,真可謂“山重水覆疑無路”。如果此時采用協作學習,可以形成較濃厚的研究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教學“年月日”時,在學習“四年一閏”的新授知識時,我創設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小迪今年滿12歲,可他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紛紛動腦思考,但多數學生緊皺眉頭,抓耳撓腮,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我沒有急于講解,而是留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協作學習。大家出謀劃策,共同研討,探索,還可以借助百度搜索,在相互啟發,互相切磋中,互通“有無”。通過小組的協作學習力量,自行解決了四年一閏的問題,得出小迪的生日是2月29日。大家為自己的努力成果感到無比驕傲,認知的印象尤其深刻。
二、思想交鋒、智慧碰撞時,開展小組協作學習
現在的學生爭強好勝,有一定的競爭欲望,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旦有不同意見,浮于表面的爭論較多,說服力不夠,理性分析欠缺,思維深刻性不夠。
在《圓的周長》一課中,對于“圓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學生眾說紛紜,這時教師為學生提供平板電腦,組織學生進行數字化環境下的小組協作學習:
1、實驗操作,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
2、分析數據:
組織學生觀察自己和周圍同學得到的數據,用手中的平板記錄下自己的發現,推送給全班同學,并組織交流,從而認識圓周率:任何一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直徑的商是個固定不變的數,就是圓周率,用π表示。
在“探究學習單”的引領下開展協作學習探究,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集思廣益、協作功關,從而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加強對結論的認識與理解。
三、在“眾說紛紜”時,開展小組協作學習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你說??”,“你再說說??”,“你還想說”,學生急于表現自己的想法,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但有限的時間不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表現欲,這個時候的小組合作學習能讓生生之間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傾訴,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當認識完角的形狀、特點及各部分的名稱時,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孩子們充分發言,有的說教室的黑板上有角,門上有角,玻璃上有角、國旗上有角??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無不積極興奮,當老師說停的時候,還有的學生意猶未盡,一副遺憾的樣子,于是我趁機組織小組協作學習,“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在QQ群里,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孩子們聽后立即又沉浸在暢所欲言的情境中,終于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雖然是簡短的幾分鐘,但讓更多的學生得到了發言的機會,在交流、傾訴的過程中,孩子們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在實驗、操作時,安排小組協作學習
費賴登塔爾指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現‘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發現或創造出來;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做學生思維的保姆,不能簡單地將知識傳授給他們,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時空,讓學生在廣闊的、開放性的時空中,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果實。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許多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動手實驗,通過分析實驗的結果發現、探究、總結規律。有時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這時就要開展小組協作學習,挖掘集體潛能共同解決學習的問題。
如:《圖形覆蓋的規律》一課中,當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初步發現了“總個數-每次框的個數+1=有幾種不同的拿法”后,教師及時追問:如果總數變了,每次框的個數也不同,又有多少不同的拿法呢?三個數量之間是否也有這樣的規律?請同學們根據課堂“探究學習單”進行小組協作學習。孩子們可以隨意地在平板上畫畫圈寫寫。
(1)分別變化總個數與每次框的個數,找一找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拿法,記錄在表2內。(每人驗證2-3種)
(2)小組內匯總數據,組長記錄。
(3)觀察表格,組內交流你們的發現。
(4)如果有m個數,每次框出n個,一共有( )種不同的拿法。
關鍵詞:餐飲業;環境污染;管理辦法
中圖分類號:X5 文I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7)02-44 -03
一、引言
常州市地處江蘇省南部,總面積4372平方公里,人口371萬。據統計2015年常州市持有餐飲業服務許可證的單位有25603家,小型餐館和小吃店約占總數的71.77%。餐飲業產生的油煙、噪聲和油污水等污染問題,不僅對環境質量和市容市貌產生影響,還成為了居民環境投訴的焦點,最嚴重的轄區餐飲業投訴數量占總量的40%以上。職能部門現行的矛盾調處與污染控制措施效果不甚理想,餐飲業污染成為了環境管理和社會管理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在調研相關管理部門、餐飲業主和已立法城市的基礎上分析常州市餐飲業污染控制管理現狀,研究管理中的困難和原因,探討適用于制定地方管理辦法的立法思路及實施建議。
二、餐飲業污染控制管理現狀
(一)審批管理現狀
2008年前,環保行政審批是常州市餐飲業主領取營業執照的前置條件。為促進“五小”行業的發展,自2008年起,此前置條件取消,市場監管局在發放營業執照的同時告知餐飲業主需辦理環評手續,但無強制手段保證該程序落實,環保部門的監管基本演化為事后管理。
(二)污染控制現狀
餐飲業污染控制主要通過環保設備進行污染物削減,根據餐飲業主的問卷調研結果,各類污染控制設備的安裝率如圖1。多數業主在居民投訴后安裝隔音降噪設備,安裝率不高;油水分離器的安裝率僅35.3%,多數受訪者表示知道油污水直排的影響,但由于資金有限或囿于空間仍不安裝此設備。而油煙凈化裝置和專用煙道的安裝率差值高達48.4%,即近半數的受訪餐飲項目產油煙、異味和廢氣卻未安裝專用煙道,極易引起投訴。另外,據統計,僅27.1%的油煙凈化裝置是委托第三方處理并做好臺賬記錄的。
由此可見,設備安裝、運行維護不到位的現象嚴重,專用煙道和油水分離器的重要性有待普及,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也尚未建立。
(三)監管執法現狀
常州市餐飲業污染的監督管理形式主要根據市民的投訴內容由相關責任部門進行處理。環保部門負責與油煙、噪聲和污水有關的投訴,處理流程為:審查、立案、調查取證、提出初步處罰意見、上級審批、發出行政處罰告知書。城管部門負責占道經營和垃圾亂置的投訴。處理流程為:受理、立案、調查取證、作出處罰決定、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后執行處罰決定。若投訴內容為異味、熱污染等無明確標準的擾民問題,則由環保部門會同餐飲項目所在街道協調解決。
餐飲污染投訴的處理流程復雜,耗時長,且處罰決定多為“限期整改”。在此情況下,受罰業主往往會拖延整改、消極整改或拒絕整改,甚至通過關閉、轉讓店鋪來逃避處罰。
三、餐飲業污染管理困難及成因分析
(一)事前監管基本處于失效狀態
事前監管是指對餐飲業項目的建造進行監督,尤其是對選址和污染控制設備的安裝進行審查。現階段餐飲業“未批先建”現象極為嚴重,污控設備的審查機制有待完善。
1.餐飲業主環保意識薄弱
多數餐飲業主認為開辦餐飲項目只需辦理《餐飲業服務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據調查(如圖2),僅19.0%的業主在店鋪選址前知道需要辦理環評手續,19.0%的業主至今不知需要進行環評,而知道環評中包含選址要求的僅有42.8%。因此,選址不當的問題在環評審批過程中屢見不鮮。
2.餐飲業項目布局規劃缺位
隨著《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實行,新建大型餐飲建筑和商業綜合體的選址基本符合要求。但新建商業建筑內餐飲業的數量及位置分布均由開發商根據市場情況配置。在此情況下,餐飲的業態發展、經營規模隨市場的需求任意改動,造成部分項目不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
3.出租房屋用途管理監管不到位
房屋出租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約定可行用途,尤其是商業用房需要根據周圍條件限定是否可開辦飯店、歌舞廳等。但在實際租賃過程中,物業或出租人對房屋用途缺乏監管意識,不了解具體的監管細則,導致居民區出現了許多迎合需求的低端餐飲業。
4.污染控制設施審批建設把關不嚴
目前,常州市有關餐飲油煙凈化裝置和污水預處理設備的審批機制不完善,隨烹飪方式和烹飪數量的變化,餐飲業的產污量波動性較大,部分企業即使安裝了相關設施,仍會出現油煙和污水超出設備負荷上限的情況。更嚴重的是,常州市絕大多數接管的餐飲企業未配套專業油污水處理設備,僅通過簡單隔油便將廢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網,水質超標嚴重。
(二)事中監管難度較大
事中監管是指對經營中的餐飲項目監督檢查,包括:設備的運行、維護及污染物的排放達標情況。
1.行業管理模式被動
常州市餐飲業數量龐大,同時存在著大量的無證經營者且分布形式多樣,如“商住合一”、“上宅下店”等。有限的環保執法工作人員無法支撐對餐飲業的全面排查且環保部門對餐飲業的管理中,不具備采取查封、扣押、取締等行政強制手段的權利,僅能督促其整改,管理效率不高。
2.達標排放檢查手段行政成本過大
日常監管過程中,常州市環保部門會根據投訴記錄,抽查檢測有記錄的企業的排放達標情況。據調查,執法人員單獨對一家企業的油煙濃度和風量進行一次檢查,需1~2小時,而油煙、油污水的排量和濃度均會因烹飪方式的不同而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須通過多次監測,才能對其排放達標與否進行判定。此檢查方式行政成本過大且效率極低。
3.信息化高效管理機制推進困難
以油污染煙監控平臺為例,建立在線監控平臺,有利于環境污染的高效精準管理,但其技術性強,安裝費高,若無強制規定及補貼政策,餐飲業主一般不愿安裝并承擔此費用。常州市現有監控對象為易產生矛盾的景區餐飲和大型餐飲企業,僅32家。
(三)事后管理,投訴調處矛盾突出
事后管理指根據投訴內容對餐飲店鋪進行監督管理及矛盾調處。
1.投訴判定標準尺度不一
現有法律僅規定了設備噪聲、油煙和污水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在調處有關異味和熱污染的投訴時,沒有可以定量評價的標準;另一方面,民標與國標差距較大,即使污染物達標排放,個別投訴者仍會重復投訴,此時調解難度極大。
2.市民普遍存在“鄰避心態”
多數居民對餐飲業持有“鄰避心態”,既想消費方便卻不希望影響自己的生活環境。由此導致了兩個常見問題:一是即便餐飲企業已保證了污染物的穩定達標排放,少數臨近居民依舊會投訴;二是投訴者雖要求餐飲業主整改,卻并不愿意提供方便配合整改,如外置專用煙道安裝困難。
3.部分餐飲業主抵抗執法嚴重
小微餐飲多為業主全部收入來源,受罰時存在大量抗拒及逃避處罰的情形。強制關停可能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此,相關部門基本不采取此類措施,導致投訴解決效率較低,投訴者對行政執法人員產生不理解與反感。
4.職能部門之間缺乏配合機制,處罰周期長
小微餐飲數量多、分布廣、變更頻繁,各職能部門對餐飲業的管理還未形成有效的協作機制。執法過程中遇到需要罰款、停業整改或關閉的店面時,必須上報批準,此流程耗時較長,大量業主逃避處罰導致耗費大量行政資源卻仍難以全面落實處罰。
(四)相關法律不完善
執法依據方面,由于《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正在修訂,《江蘇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和《江蘇省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正在制定,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大氣污染防治法》中部分內容又與其他現行法律法規存在沖突,執法人員在處理餐飲企業環境違法行為時會出現有法難依和無法可依的局面。
四、常州市地方立法思路
常州市地方立法可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以上位法為依據,參考已立法城市經驗,按照源頭治理、協同管控,從嚴管理、突出重點,明確職責、強化責任的原則制定地方餐飲業污染控制管理辦法。
(一)嚴控規劃與選址
從已立法城市調研情況來看,上海通過對商業綜合體和餐飲集聚樓中的輕重餐飲做了詳細布局,基本消除了周圍居民投訴的現象。常州市餐飲業污染控制應在源頭上結合區域環境保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制定環境保護詳細引導,明確鼓勵、限制或禁止建設餐飲項目的范圍,形成環境功能明晰,業態分布合理的格局。
(二)確保部門監管職責并建立協作機制
餐飲業環境污染的管理涉及了規劃、建設、房管、工商、排水管理、質監、環保和城管等部門,通過地方立法可將各部門職能一一界定,建立協作機制,加強信息溝通,防止管理漏洞,提高工作效率。
(三)規范并細化管理標準
通過地方法律對餐飲企業的清潔能源使用、環保設備安裝、使用、維護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標準進行詳細規范。不僅可為職能部門提供了審查標準,也為餐飲業主提供了守法的標準與依據。
(四)完善罰則并明確法律責任
在上位法的基礎上,結合常州實際情況細化罰則內容,明確執法人員、監督管理人員、業主以及房屋出租人等的責任,加強各方的自我監督與互相監督。并針對小微餐飲項目流動性大的特點,設定簡易現場執法程序,利于行政處罰的落實。
五、實施建議
(一)餐飲業污染的管理要以解決投訴為主要目標
現階段常州市乃至我國絕大部分城市環保的治理重點仍是工業污染問題,在有限的行政資源框架下餐飲污染的管理應以解決投訴為出發點和目標。違法餐飲店鋪數量的壓減是一個市場結合法制長期管理的過程,對個別處罰無法落實的情況可結合工作實際酌情追究。
(二)逐步下放環境監管的部分職能于街道
街道職能部門對其管轄區域內的店鋪位置及周邊居民更為了解,更善于調解餐飲業主和居民之間的矛盾。根據上海市2年多的跟蹤調研,逐步將餐飲業從業環保要求咨詢和投訴調解的職能下放至街道,能提高環境監管的效率并降低餐飲業后期整改成本。
(三)重視市齠圓鴕業的調整引導作用
近年來城市商業綜合體發展迅速,既有的單體商場也陸續引入餐飲項目。在此市場行為的推動下,一些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小、散餐飲項目有望逐漸淘汰。青島市也正利用此市場機制,逐步引導居民區附近的餐飲業項目搬遷或改變餐飲類別,促進餐飲業和居民住宅樓分離。
(四)逐步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以新建餐飲業項目的業務辦理流程為主線,在政府各部門之間建立行政執法信息網絡,公開新版餐飲業行政許可的相關事宜,可保證當事人清楚所有事項,避免程序錯漏。同時,各執法部門間可通過平臺相互通報餐飲業管理信息,并實施聯合年審制度,對不合格的單位提出具體整改意見并限期整改。
(五)適當引入第三方管理機制
通過規范市場機制,逐步將餐飲企業環保設備的安裝、運行、維護和在線監控交由第三方企業管理,相關職能部門對第三方企業進行管理和考核。上海市已將油煙監測監控交由第三方管理,不僅提高了管理效率,還能規范餐飲業的設備市場。
(六)建立宣傳渠道,提高餐飲業主環保法律意識
各職能部門可通過印發宣傳材料、開設熱線及建立網絡平臺等宣傳方式,為餐飲業主建立信息渠道,提高其環保法律意識。
六、結論
常州市有必要制定餐飲業地方管理辦法。通過立法,有助于完善餐飲選址、落實污染防治設備安裝、運行、維護,強化部門間的協作關系,促進信息共享平臺和第三方管理機制的建立。同時,在實際管理中需綜合運用市場和法制。嚴格新建餐飲項目的選址和設備安裝審查,逐步引導已建餐飲項目的整改與搬遷,最終實現常州市餐飲業的環境友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Iqbal M A, Kim K H. Sampling, pretreatment, and analysi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trace metals emitted through charcoal combustion in cooking activities[J]. 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 (76):52-59.
[2] Kim K H, Pandey S K, Kabir E, et al. The modern paradox of unregulated cooking activities and indoor air quality.[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95(1):1-10.
[3]Kamal M S, Razzak S A, Hossain M M. Catalytic oxid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 review[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6, (140):117-134.
[4] Cheng S, Wang G, Lang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different cooking emission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6, 145:299-307.
[5] 張春洋,馬永亮.中式餐飲業油煙中非甲烷碳氫化合物排放特征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11,31(8):1768-1774.
[6] Kabir E, Kim K H. An investigation on hazardous and odorous pollutant emission during cooking activitie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88,(1-3):443-54.
[7]段玉環, 謝超穎, 方恒. 餐飲業油煙污染及治理技術淺議[J]. 環境工程學報, 2002, 3(11):67-69.
[8]程希, 季學李. 烹調油污染及其凈化技術探討[J]. 環境保護, 2001,(12):12-13.
[9]裴國芳. 《大氣污染防治法》中餐飲業油煙污染法律規制研究[J]. 時代報告, 2016(20).
[10]丁衛華. 餐飲業環保問題及管理對策探討[J]. 環境科技, 2009,(s1):52-54.
作者簡介:
劉智強,男,山東菏澤人,河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碩士,常州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工程師,江蘇常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環境保護政策;
楊竟憲,女, 江蘇常州人,華東理工大學碩士,常州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方向:環境政策;
為掌握我市環境衛生狀況,相識我市對環境衛生的治理所取患上的成效和一些現存問題。因此,本人在假期時間對我市環境衛生進行了一次深切的調查,詳細環境如次:
一、城區商品市場環境衛生現狀
據調查,我市目前共有各類商品市場26個,總營業面積130762㎡。其中大中型商品市場4個(大市場、大市場、大市場、大市場)、農貿市場11個。城區商品市場共有管理人員200余人,其中,專職清潔員120人。從性質上看,事業性管理的商品市場有8家,占30。8%;民營型商品市場16家,占61。5%;股份制商品市場1家,占3。8%。空殼市場1家,占3。8%。4個商品市場配有垃圾站,5個商品市場配有垃圾桶,9個商品市場對廁所每天進行沖洗,9個商品市場有污水管并與市政污水管連接,13個商品市場有公廁,3個商品市場建立了綠化帶,15個商品市場聘有保潔員,9個商品市場由環衛部門代運垃圾,11個商品市場每天進行衛生清掃,6個農貿市場有家禽宰殺場地,并每天進行沖洗,1個商品市場對生鮮經營場地每天沖洗,1個商品市場有肉食類保鮮設施,1個商品市場熟食飲食經營人員辦有健康證,5個商品市場有專門的物業管理機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貿西街(區局南側)馬路市場(未計入全市26個商品市場內),該馬路市場既無專門的管理機構,也無固定的管理人員。但見有人收費,卻無人進行管理和清掃,致使市場內臭氣熏天,污水橫流,垃圾成堆。環境衛生令人堪憂。
近年來,城區各商品市場管理機構,圍繞經濟發展需要,把環境衛生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為經營者和消費者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衛生條件。如市場、市場、市場等,在環境衛生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應的衛生設施配備齊全,每年從收取的門面、攤位和衛生費中拿出部分資金用于環境衛生的整治。聘請了專門的保潔員,并做到每天對場地、廁所、排水溝、家禽屠宰場地等衛生角落進行清理,確保了垃圾及時得到清運。區市場服務中心為改變市場環境衛生,先后對市場、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改造,使市場環境衛生工作得到全面升級。但也有少量商品市場由于沒有人員管理,也沒有相應的環衛硬件設施,業主自發組織請人打掃衛生。如農貿市場,該市場已整體拍賣,正在改建,原來業主自發組織對市場內環境進行清掃。還有建材市場,該市場原屬區農委管轄,由于建筑商離開,致使物業無人管理,業主也是自發組織請人對場地衛生進行打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少數商品市場對衛生工作重視不夠;二是衛生投入不足,衛生死角多;三是商品市場周邊發展不平衡,易受影響;四是周邊環境有待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五是綠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數商品市場沒有綠化帶;六是個別商品市場環境衛生服務工作走過場、標準低、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七是環境衛生監督力度不夠;八是熟食飲食經營人員辦理健康證的不多;九是多個商品市場防塵防蠅設施為零;十是治安問題比較嚴重,經常有被盜現象。
三、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商品市場環境衛生好壞,關系到我市省級衛生文明城市的創建,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認真履行職責,切實把市委市政府有關文件精神落到實處。
(二)、積極服務,建立綠色通道。環境衛生管理有關部門要對商品市場熟食、飲食經營人員進行督查,對沒有辦理健康證的經營人員,采取上門辦證服務,不符合條件的堅決取締。
(三)、繼續完善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對商品市場的環境衛生保持24小時清潔,積極加大環境衛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環境衛生各項規章制度。
(四)、建立綠化帶。對有條件的商品市場要逐步進行改造或創建綠化帶和公共綠地,提高商品市場的綠化覆蓋率。
(五)、切實加強市場內的治安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聯防聯動機制,為經營者和消費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環境。
關鍵詞:市場調查;企業營銷;營銷工作;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1
目前,市場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快,消費者收入的增加,使其從對需要的滿足發展到對欲望的滿足。企業之問由價格的競爭發展到非價格競爭,高科技的發展又導致了新產品以更快的速度涌向市場。這使企業對市場調研預測的要求空前增加。從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開拓新市場、產品更新換代、確定外銷價格、改善經營管理等重大決策到廣告與包裝設計這些具體構思,都無可否認市場調研預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一、目前市場調查行業的現狀
從國際市場看,市場調查行業在1950年左右就進入成熟期,但從國內的市場環境看,許多企業仍然不能理解花費很多財力、物力進行市場調查的重要性,沒有充分意識到市場信息的重要性。我國的市場調查業發展相對緩慢,起步也晚。我國1988年才有了第一家民營調查公司,由于市場調查在中國的發展歷史較短,盡管這個行業發展迅速,但其基礎薄弱、規模不大、競爭力弱、專業素質差,不能獲得企業和公眾的認同。總體上說,國內市場調查行業屬于—個現狀存在不足而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
二、我國企業市場調查領域存在的問題
1.調查經費不足。企業是市場調研的主體。一些市場意識比較強的企業,都非常重視市場調查和獲取市場信息資料。而我國的很多企業,在新產品開發和促銷決策前,沒有列出進行市場調查的費用。或者沒有關于市場調研的計劃,我國的市場調查業發展相對緩慢。
2.企業對市場調查的重視程度不夠。市場調查作為企業走向市場的必要前奏,作為企業了解消費者需求、獲取市場信息的重要手段;作為企業制定營銷決策的客觀依據,早已備受發達國家企業的重視。而我國很多企業經營多年仍然生意慘淡。其實他們只要簡單地做個目標市場調查就可以避免災難。還有就是企業所進行的市場調查很不規范,只是蜻蜓點水,或者是走馬觀花。不做系統客觀的市場調查與預測,僅憑不夠完備的信息就做出種種營銷決策是非常危險的,也是十分落后的行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必須進行真正的市場調查,采用系統科學的方法搜集市場資料,并應用統計方法分析這些市場資料,以得到所需的信息。
三、市場調查對企業營銷管理的重要性
市場調查對營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供作為決策依據的信息。企業決策者大多具有良好的素質,受過良好的教育與訓練,同時企業決策者大多擁有決策團隊,所以企業決策者的決策能力本身并不存在問題,問題在于決策觀念與支持決策的基礎信息是否確實。現代營銷學認為,優秀的決策者必定要有“企業的任何重大營銷舉措都必須做到深思熟慮、胸有成竹、三思而后行”的觀念。無論決策者理論水平如何高,經驗怎樣豐富,只要缺乏真實、準確、及時的相關信息,就不一定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反之。如果擁有真實、準確、及時的相關信息,哪怕決策者只是普通人,最終決策也不是一件難事。
2.彌補信息不足的缺陷。有效信息不足仍然可能造成決策失當,給企業造成嚴重損失。例如.一家汽車制造企業A公司準備在12月份旺季之前推出一款新車,進行大批量生產。根據市場調查數據.這款新車很合主流消費者的胃口。這個企業的CEO希望能夠作為未來兩年的主打產品,并為此做了充分準備。可A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B公司事先獲得了該款新車的詳細資料。并針對性地設計了一種極具競爭力的車型,準備隨后推出,將A公司的這款新車扼殺在搖籃之中。由于A公司的決策者沒有掌握這一信息,不久這款新車就被B公司的競爭車型擊敗,為市場所淘汰,功虧一簣。A公司巨額的研制、促銷、制造設備投入悉數化為泡影,其CEO也引咎辭職。
3.了解外部信息。對于企業決策者來說,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幫助自己決定究竟選擇何種營銷舉措,贏得市場占有率,贏得高投資回報。企業可供利用的信息有內部和外部之分。內部信息包括與企業成本因素有關的數據、財務狀況數據,還包括企業已經掌握的與需求有關的數據。外部信息則是企業需要但迄今未掌握的與需求有關的數據。這部分外部信息就需要通過市場調查來得到。
4.了解市場環境的變化。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經濟發展日新月異。電子化、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變著世界的面貌,與此相伴的是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而企業必須適應急劇變化的市場環境,否則就難以生存。面對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企業必須意識到機遇與挑戰并存。一些新的消費者和機構將進入目標市場,同時一些老的消費者和機構將退出目標市場,只有根據不同情況對營銷組合進行調整,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而前提條件是要通過市場調查把握市場環境的實質變化。
四、大力開展企業市場調查的建議
—個沒有或者不重視市場調研的企業,就不能說是—個擁有現代經營觀念的企業。我國的世界知名品牌寥寥無幾,我國企業缺乏競爭力的重要原因就是市場調研的落后。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強市場調研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力發展企業市場調查。首先,企業要樹立現代市場營銷理念,充分運用市場調查這個重要工具,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及時調整企業營銷決策。其次,要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市場調查部門及專職的市場調查人員,把企業自身開展的市場調查與市場調查公司進行的市場調查有機結合起來。最后,企業要安排并加大市場調查的預算,為企業進行科學決策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另外,市場調查公司也必須規范其行為,提高整體素質,做好經濟信息咨詢服務,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重新贏得企業的信任。
參考文獻:
[1]劉躍華,辛麗.傳統市場調研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消費導刊,2010,5.
[2]王璐明.市場調研在企業營銷中的作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
[3]裴炎炎.淺談調研在職工培訓中的作用[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5.
[4]劉波.市場調研[M].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144-148.
【關鍵詞】 公允價值; 市場環境; 估值層面; 輸入值
一、引言
公允價值運用的市場環境分析是公允價值相關研究中很少涉及的領域,金融危機的到來帶來了公允價值研究新視角。但是目前以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允價值計量聯合項目最新成果——IFRS13《公允價值計量》為代表的公允價值理論研究的側重點在于特定市場條件下公允價值應如何計量的問題,并未著手對計量所處的市場環境問題進行系統性研究。從我國國情來看,制定單獨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會計審計準則與國際準則趨同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共有和特有的問題與挑戰,準則運用的市場環境上的差異便是首要問題。不論市場處于何種狀態,公允價值計量中對市場環境的判斷都是不可或缺的。因而,從市場環境方面入手展開對公允價值的研究,有利于完善以我國市場環境為背景的公允價值計量理論,并對我國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國際等效進程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澄清公允價值計量中的兩點誤解
(一)公允價值并非單一的市價計量
公允價值計量是通過對價格的估計來實現對價值的動態趨近的過程,它以脫手價格為直接目標、以經濟學價值為最終目標。William R. Scott將獲取價值的方法劃分為兩種:計算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來估計價值(直接法)、用市場價值來估計價值(間接法)。在理想環境下,這兩種方法是通用的且會得出一致的結果。在現實環境中,出于對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成本效益原則的考慮,往往使用容易獲得的價格信息來估計價值,即使用間接法。在無法獲得可靠的市場價格信息時,才使用其他估值方法,如收益法。IFRS13明確了收益法下公允價值計量是建立在對未來金額的當前市場預期價值基礎上的,這是現值思想的直接體現,直接法和間接法的選擇取決于具體的市場環境狀況。所以說,公允價值并不是單一的市價計量。從公允價值估值層面來看,其輸入值囊括了活躍市場報價、非活躍市場報價乃至主體自身的數據,估值方法涵蓋了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可采用矩陣定價、現值技術、期權定價模型、多期間超額盈余法等一種或多種估值技術,計量結果可表現為單一的點或者是區間值。準確地說,公允價值應被理解為不同市場環境下對價值計量的不變追求。
(二)市場活躍程度并非公允價值計量的決定因素
公允價值估值主要是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對估值技術和輸入值的選擇、調整和使用的過程。從估值技術的角度來看,公允價值是現行市場條件下,運用一種或多種估值技術,以脫手價格為直接目標,以價值計量為最終目標的計量屬性。市場法所包含估值技術,只是公允價值若干估值技術中的一類,公允價值的估值技術反而更多地被運用于市場的非活躍時期。
從輸入值方面來看,首先,公允價值層級中給予完全相同的資產或負債(第一層級輸入值)活躍市場上的報價(未調整的)最高優先權,而給予不可觀察輸入值(第三層級輸入值)最低優先權。一般來說,活躍市場上的報價為公允價值提供了最可靠的證據,但是若出現其他情況,例如交易發生在閉市后計量日之前,其價格則不能代表公允價值。對于活躍市場上的報價還應考慮其是否可被報告主體獲得、相對的主觀性以及判斷其是否應當反映資產或負債特征的問題,因此活躍市場上的報價并不能保持一貫的優越性,它們也可能淪為第二、三層級的計量。其次,判斷輸入值是否可觀察時,不能僅以市場是否活躍為標準,還應考慮市場性質、交易形式、交易對象、交易性質等因素。以外匯市場、經銷商市場、經紀商市場、買賣雙方直接交易的市場(principal-to-principal markets)為例,這些類型的市場并不是一貫活躍的,有些甚至缺乏可公開獲得的信息(如買賣雙方直接交易的市場),但它們通常被包括在輸入值可觀察的市場類型中。最后,活躍市場數據絕非輸入值的唯一來源。一方面,只有滿足一定條件的活躍市場數據才被用于第一層級的計量,非活躍市場數據橫跨了公允價值第二、三層級的計量,其運用的機會相對更多。另一方面,即便在輸入值不可觀察的情況下,報告主體仍然可以根據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對公允價值進行估計(包括自身數據),因而僅根據市場活躍程度來判斷是否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是不科學的。
綜上可知,無論從估值技術角度還是輸入值角度分析,市場活躍程度都不是公允價值計量的決定因素,不能單以市場是否活躍為標準判斷是否應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二者并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將公允價值計量捆綁在市場是否活躍的束縛之中,容易陷入理論研究和實務工作的誤區。
三、公允價值與市場環境之間的關系分析
(一)公允價值的市場導向
公允價值不是基于特定個體的計量,而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計量。在計量公允價值時,主體應使用在現行市場條件下市場參與者為資產或負債定價時使用的假設(包括關于風險的假設),此時,主體持有一項資產與處置或者履行一項負債的意圖是不相關的。市場導向強調從市場參與者角度來解決公允價值估值中的若干問題,對資產或負債脫手價格的估計不可能脫離市場參與者群體所處的市場環境,缺乏對現行市場環境的考慮也意味著公允價值估值不可能實現程序上的理性,進而會失去結果上的理性,更談不上反映不同市場環境下的經濟真實。
(二)市場環境對公允價值估值的影響(見圖1)
市場環境對公允價值估值的影響可從輸入值和估值技術兩方面來分析。在輸入值方面,市場環境狀況會影響市場數據的可獲得性,進而影響市場參與者在資產或負債定價時將使用到的假設(輸入值)。根據市場數據的可獲得性,可將輸入值歸類為可觀察輸入值和不可觀察輸入值,并進一步將其劃分為公允價值計量的三個層級。其中,以市場數據為基礎形成的輸入值被視為是可觀察的,用于公允價值第一、二層級的計量;而以主體所能獲得的最佳信息為基礎建立的輸入值則用于第三層級的計量。此外,市場條件的改變還會導致公允價值層級的轉換。在估值技術方面,市場環境狀況總是直接或間接影響估值技術的選擇和改變。間接影響的典型狀況是市場環境影響了輸入值的可獲取程度,輸入值的可獲取程度及其相對的主觀性又進一步成為影響估值技術選擇和改變的重要因素。例如,判斷選用單一的估值技術還是多種估值技術離不開對市場環境的分析;新市場的形成和市場條件的改變是促使估值技術調整和改變的重要因素。可以說無論是從輸入值角度還是從估值技術角度出發,市場環境對公允價值估值都具有重要影響,公允價值估值程序離不開對市場環境的判斷。
四、從估值層面協調公允價值與市場環境的關系
(一)公允價值估值對市場環境的要求
特定市場的不同時期(如金融危機時期、經濟繁榮時期)或者同一時期的各個市場環境(如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市場環境、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市場環境)之間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因而市場環境呈現多樣化的特征。公允價值計量則是以多樣化的市場環境為背景,追求價值計量公允并力求反映經濟真實。
從估值層面來看,首先,公允價值以假定交易為基礎,把市場參與者從計量日必須執行的資產轉讓或負債償還義務中釋放出來。主體必須能夠進入市場,卻無須進行實際交易,這使得公允價值計量應用于廣泛的市場空間成為可能。其次,公允價值估值程序并不排斥特定的市場類型,只要該類市場具備足夠的信息(交易不一定要實際發生)使得主體或第三方能夠基于市場參與者角度、結合自身數據、利用專業判斷進行合理估計,公允價值計量就可以發生。最后,市場環境對公允價值估值的影響,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其最終落腳點都在估值技術上。以現值技術為代表的估值技術的發展,使得價值計量的間接法更加可行,從而有效減輕對市場報價的依賴。所以,公允價值其實具有良好的市場兼容性,它對市場環境要求不高。在估值過程中不能拘泥于對市場活躍程度的判斷,能否進行公允價值計量的關鍵應在于判斷所獲得的信息是否能代表公允價值。只有以此為標準,才不會在市場不活躍或市場報價無法直接獲得的情況下止步不前,也不至于產生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不適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誤解。
(二)協調公允價值計量與市場環境關系的方法
公允價值估值理論是公允價值理論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從公允價值估值的角度來協調公允價值計量與市場環境的關系,是解決不同市場環境下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的必要措施。
第一,公允價值計量主體應提高自身專業判斷能力,制定政策并對其進行一貫應用以識別和應對可能影響公允價值計量的事件。在具體操作中,報告主體首先要做的是對環境進行評估以在考慮可獲得證據的基礎上確定交易是否有序,如果資產或負債的活動數量或水平存在顯著降低的情況,則對現行市場條件下脫手價格的估計取決于計量日的因素和情況,并且需要職業判斷。從輸入值方面來看,在市場環境不活躍時,公允價值計量主體應利用環境中能獲得的最好信息來形成不可觀察輸入值,并識別所獲得的信息能否代表公允價值。如果一項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或負債有買價和賣價(即來自經銷商市場的輸入值),則不管該輸入值被歸于公允價值層級中的哪一個層級,買賣價差中最能代表該環境下公允價值的價格應被用來計量公允價值。從估值技術方面來看,主體不論采用何種估值技術都應該包含適當的風險調整,包含反映市場參與者將要求的作為一項資產或負債現金流量中固有不確定性的補償數額的風險溢價,以擬合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性。無論在何種市場環境下,主體都應確保獲取計量公允價值的充分數據,保證所使用的估值技術與特定環境相匹配(必要時應對估值技術進行校準),力求使其提供的估值結果更加接近經濟真實。
第二,在分析一項交易價格能否代表公允價值時可從以下方面入手:對于關聯交易,要確定其是否滿足市場條件;如果某一項交易是強迫的,則其交易價格不能代表公允價值;對于交易價格中的計價單位應予以關注,并判斷其是否與資產或負債的計價單位相同;對交易所發生的市場要作出判斷,確定其是否為主市場(或最有利市場)。若主體確定一項交易價格不能代表公允價值,則必須在使用前對其進行調整。從交易價格拓展到所有可獲得的信息,判斷其是否代表公允價值計量的關鍵在于其能否體現有序交易的精髓。習以為常的交易狀態被打破、市場參與者一方是單一的、強制交易的出現、交易價格異常都有可能預示著該交易是非有序的,在此情況下獲得的信息一般不應被用于公允價值計量。
五、對我國公允價值運用的市場環境的啟示
(一)正確定位我國公允價值運用的市場環境,提高市場有效性
公允價值相關數據不可獲得可以說是我國企業公允價值計量中面臨的重大難題。誠然,這并不是我國所特有的問題,但從宏觀上把握我國與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發達國家在公允價值運用環境上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借鑒相對成熟的市場上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發展經驗,同時客觀地分析我國市場環境中存在的特有問題及其對公允價值計量的影響,并給予其正確的定位是我國發展公允價值計量的必經之路。
鑒于市場環境對市場數據可獲得性的影響,提高我國各要素市場的有效性可使市場數據更能代表公允價值,并有利于最大化公允價值第一層級計量的范圍。斯科特認為,當大量的理性投資者在一個有序運作的證券市場上作出相互影響的決策時,這一市場就會變得有效。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有效的市場必須具備至少以下三個條件:大量的交易、投資者理性、市場運作有序。各要素市場的交易量與一個國家或區域市場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傳統、政治策略有關,經濟的發展是根本,理性的投資觀念、消費觀念則需要政府的引導。市場能否健康有序運作,需要建立長效的監管機制,強化監管措施,完善監管手段。
(二)在準則趨同過程中處理好公允價值與市場環境的適應性問題
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發展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應與其自身的環境相適應,一方面要爭取從公允價值準則方面實現國際等效,另一方面要對準則的應用環境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與國際準則趨同并實現等效是我國會計準則的一項重大改革,追求與發達國家準則等效,有利于爭取國際社會對我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普遍認可,完善外貿環境,同時有利于降低國內企業的交易費用和市場的不確定性。
公允價值理論的完善是主要問題,由會計環境差異而造成的不同執行后果問題是各個經濟體的特有問題。特有問題并不是與國際準則趨同或實現等效就能解決的,需要政府部門因地制宜、認清本國會計環境現狀,處理好公允價值與其運用環境之間的適應性問題。處理適應性問題的手段應是雙向的,不能單方面地強調準則去適應環境,更要注重對應用環境的完善和建立對未來市場環境作出合理預期的機制。在堅定公允價值計量之路的基礎上,吸取發達國家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演化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各要素市場的特殊情況,制定與國際等效的、不乏中國特色的公允價值計量框架。
【參考文獻】
[1] 威廉·R.斯科特.財務會計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17-30.
[2] 胡庭清,謝詩芬.非活躍市場環境下公允價值計量相關問題研究[J].當代財經,2011(7):110-120.
[3] 謝詩芬.公允價值應用的市場環境辨析[J].財經論叢,2001(1):59-62.
關鍵詞:創業環境 影響因素 模型 關系
創業環境影響因素研究現狀及評述
從創業環境界定中不難看出,創業環境是由若干環境要素構成的。很多學者對創業環境構成要素進行了研究,詳見表1。對現有創業環境要素劃分的評述如下:
(一)缺乏從系統角度對創業環境要素的劃分
創業環境是一個系統,系統的特征表現為整體性、層次性、開放性與相關性。現有創業環境要素研究都是基于對創業外部影響要素的研究,即外部環境研究;而沒有把創業內部環境如創業團隊的文化、組織與分工等納入創業環境研究框架,創業環境研究整體性缺乏。另外,各個影響要素的層次性也不夠,有單純對宏觀環境的劃分(池仁勇,2002),也有單純對市場環境的劃分(Porter,1980)。基于此,本文把內部創業環境引入到創業環境研究框架,構建完成創業環境要素分析模型。
(二)缺乏對創業環境要素之間關系的研究
現有研究對創業環境要素的來源研究比較多,而一個完整的創業環境系統,必須考慮到系統各個要素之間的關聯性,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認識和評估創業環境。創業環境各個子系統既有獨立的運動軌道,又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構成創業環境動態鏈,了解各個子系統之間的聯系以及對創業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重點分析了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之間的聯系及相互作用的形式。
創業環境因素劃分標準的理論探討
(一)系統環境觀
系統環境觀認為環境是一個系統,它不僅包括外部環境,還包括內部環境,是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統一體。因此,在研究創業環境時,不僅要研究外部創業環境,還要研究內部創業環境;在研究新創企業與創業環境之間關系時,就不能把新創企業內部因素如創業團隊和企業外部環境看成對立的斷點,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在評估創業機會和新創企業績效時,不僅要考慮到外部環境因素,還要考慮到內部環境因素的影響;當研究如何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時,環境營造的主體就不只是政府,創業團隊也是營造環境的主體等等。系統環境觀區別于單純的外部環境觀。
(二)均衡與非均衡
均衡與非均衡是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均衡是指市場供給等于市場需求的一種狀態,而非均衡是指市場供給不等于市場需求的一種狀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客觀上是非均衡的,均衡只是一種“偶然巧合”。創業企業是各種資源的需求方,外部環境是這些資源的供給方。對某種資源來講,如果資源的需求大于資源的供給或者資源的供給大于資源的需求,這兩種狀態都沒有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就會出現不均衡狀態;但如果外部環境對資源的供給較好地滿足創業企業對這種資源的需求,則實際上達到一種均衡狀態,也是一種較好的理想狀態。
(三)內生性
內生變量是指由系統內部因素影響而自行變化的變量,通常不被系統外部因素所左右,而外生變量是指系統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決定的變量。現有創業環境的研究基本上都建立在外部環境觀基礎之上,因而將環境作為企業的外生變量,作為創業環境研究的重點。然而,依據系統環境觀,創業環境就是一種內生變量。首先,創業企業內部環境如創業團隊、創業者等是新創企業內部因素,是可控的;其次,即使是外部創業環境因素,創業企業也可以通過調整內部創業因素,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創造性的整合資源以滿足新創企業的需求,從而影響外部創業環境。因此,本文將創業環境作為新創企業管理或決策的要素而不是既定前提,構建創業環境研究框架。
創業環境影響因素模型
依據系統理論的整體性,本文將創業環境分為內部創業環境與外部創業環境,內部創業環境是可以控制的,而外部創業環境是不可控的;同時,外部創業環境本身也是一個系統,依據系統的層次性特征,將外部創業環境系統分為三個層次:宏觀環境子系統(或稱社會環境子系統)、市場環境子系統、自然環境子系統。依據系統理論,本文認為創業環境是由內部創業環境、宏觀環境、市場環境與自然環境四個子系統構成(見圖1)。
(一)內部創業環境子系統
內部環境子系統是創業者可以控制的環境系統,主要包括創業者素質、創業團隊文化與創業組織。創業者素質主要體現在兩個層次:精神層與物質層。精神層是指創業精神對創業成功的期望程度;物質層是指創業技能與技巧,創業者要具有創建和管理新事業的技術與商業知識和能力。創業團隊文化是指創業團隊的合作意識、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團隊進取心等理念,良好的創業團隊文化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內部創業環境,促進創業成功。創業組織科學的分工與合作,能提升創業組織的效率,充分發揮創業團隊的潛力,充分利用內部的資源。
(二)宏觀環境子系統
宏觀環境子系統又稱社會環境子系統,包括政策法規環境、金融環境、科技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四個方面。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會促生更多的創業機會、減少創業成本并為創業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增加創業者的動力和信息;良好的金融環境是創業成功和新創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科技環境能夠為創業者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創業所需要的技術,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產品的轉化;社會文化環境傳遞著社會對創業的支持態度、容忍程度及相關的支持,良好的社會環境會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影響人的觀念,減少創業成本。
(三)市場環境子系統
市場環境子系統又稱為微觀環境子系統,本文借鑒波特的產業競爭模型,認為市場環境是由供應商、顧客、替代品、潛在進入者和競爭對手五個方面組成。市場環境關系到創意能否成為一個創業機會以及創業機會的優劣。沒有顧客需求的創意不能夠成為創業機會,同時供應商、替代品、潛在進入者以及競爭對手都影響到競爭環境,對于創業者而言需要對市場環境進行有效評估,以決定是否建立新企業,將創業機會轉化為現實的產品或服務。
(四)自然環境子系統
自然環境子系統是新創企業賴以生存所需要的資源環境,是新創企業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自然環境子系統包括自然資源環境與生態環境。企業是一個資源的轉化體,通過企業系統的轉化,將一定的投入轉變為產出,以產品或服務的形式存在。然而任何投入都離不開資源,資源的可得性以及持久性決定創業機會是否可以持續的轉變為產品或服務。另外,新創企業還必須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因為任何企業都是社會的一部分,企業的發展必須考慮到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會促進新創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錫斌.企業環境分析與調試——理論與方法[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對此,不少企業家與方圓訴苦,說其實他們也知道必須開拓國內市場,但嘗試發現,嚴重水土不服,栽了不少跟頭。在方圓看來,栽跟頭也好,水土不服也罷,都與操作市場的方法有關,只要戰略明確,方法對路,出口企業產品轉內銷很有錢途。
國內市場:成敗皆在高品質
國內整體市場環境、政策導向、消費需求及出口企業實際現狀共同決定:只要戰略方法正確,出口產品轉內銷很有錢途。具體表現在正反兩方面。
從正的方面說,國內市場環境今天瘦肉精,明天血脖子,后天塑化劑,食品安全成為國內市場的第一大隱患。從小作坊的地溝油,到大品牌的食品添加,安全問題無處無時不在,正嚴重威脅著市場的正常良性秩序。為此,政府層面一方面下大力度整治食品市場,另一方面也在不斷推出一批又一批的放心工程,希望能用高品質的產品贏得消費消費信任。而從消費者說,政府的提倡,一些大品牌的責任缺失,消費者消費意識已經普遍覺醒。三鹿事件后,國外產品一路走高等現象都說明,相對來說,消費者更加相信外國的標準。而從出口企業現狀看,因為要滿足或歐盟、或日本等國際市場的標準,在國內,當仁不讓的是國際標準的代表,所以能滿足消費需求。產品最大的優勢就是安全高品質,所以能滿足環境需要;企業因為是創匯單位,往往與當地政府關系密切,所以能得到政府支持,因此,出口企業產品在國內很有錢途。
但從反面看,雖然理論上出口企業很有錢途,但條件是企業能將自身優勢發揮出來。從環境來說,出口企業雖然產品高質,但一旦回歸國內,當把產品放到渠道中,如何能讓消費者辨別并相信產品真的高品質。從政府來說,國內環境與國外環境畢竟迥然不同,產品盡管出口,但回到國內市場,面對國內的消費能力,憑什么企業的產品依然值得政府放心,因為從本質說,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盈利,而國內的消費水平有限,出口企業不偷工減料的底氣又何在?另外從消費者來說,雖然相信國外的標準,并愿意為之付出相對較高的成本,可對于在國內一點知名度沒有的產品,僅僅因為是無憑證說自己是出口產品就讓市場相信是國際標準,并為之付出更多的貨幣,恐怕很難讓消費者心悅誠服。而相對來說,對于出口企業,因為國際市場是人少錢多,所以并不熟悉國內市場的規則,缺乏應對的方法,正確解決上述的市場問題,所以,許多出口企業轉內銷遭遇碰壁也就不難理解。
也正因此,出口企業在內銷有錢途,關鍵是要有正確的戰略和方法。
高品質配上高策劃才有高價值
從出口企業轉內銷的實際來,出口企業轉內銷的正確方法是規避嘗試化、簡單化,奉行戰略化、品牌化。
首先說規避,大多出口企業進軍國內市場,往往有嘗試的心理,資金上縮手縮腳,人員上外行干內行事,產品上不進行科學規劃,依據既有經驗研發,市場區域則隨行布市,漫天撒豆。從表面上,這些都是慎重的表現,但實際上,因為出口企業的慎重,對于市場的過分謹小慎微,導致企業市場缺乏真正啟動的基本條件,盡管經過無限度的努力,卻收效甚微,最后使出口企業感覺市場失敗,形成了對市場的錯誤認識,以為自己產品沒市場。
從簡單化來說,也有相當的企業把國內市場想的過分簡單,以為市場就是渠道,就是促銷,就是終端,以為只要產品好,就不愁沒有消費者,所以回歸后把產品渠道盡量拓寬脫深,促銷跟上,與經銷商關系處理好,以為只要把這些做好市場的成功就指日而待,但結果是隨著時日推移,發現該做的都做了,銷量卻少得可憐,于是抱怨國內消費水平低,說不適合自己產品。
其實從市場營銷角度講,一元錢的水賣得好,但十幾元乃至更貴的依云照樣有銷量,產品的銷量來自品質,更來自方法,具體到出口企業來說,品牌化與戰略化是必經之路。
從戰略化說,對于內銷市場認識、規劃都要理性,要從自身,從消費者多個角度尋求自身的未來之路,形成自身優勢與消費趨勢的對接。從根據地市場到解放大區到全中國,有清晰可行的路線,有適合自己的核心,才能遇到困難不氣餒,有了成績不驕傲,逐步完成自身的拓展之路。
【關鍵詞】建筑;裝飾裝修;發展
0.引言
建筑作為我國一大能耗行業,伴隨著建筑規模的擴大,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快。在我國當前建筑裝飾裝修行業中,建筑裝飾裝修材料都是一些合成材料,成本較高,同時對環境也有著一定的危害,不利于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經濟、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里,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須深刻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緊跟時代步伐,加大創新,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1.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中存在的問題
1.1質量不高
建筑裝飾裝修作為當前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裝飾裝修的目的就是提高建筑物的美觀性和耐用性[1]。然而就當前社會發展形勢而言,我國裝飾裝修材料雖然品種全,種類多,但是市場上大多數的裝飾裝修材料質量都不過關,許多生產商家為了謀取暴利,往往會生產一些質量不達標的產品,當這些質量不合格的裝飾裝修材料被應用到建筑中,就會產生巨大的問題,進而影響到了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的發展。
1.2缺乏創新
長期以來,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一直處于平穩的發展狀態,伴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一味的保守發展,我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市場信息更新不及時,市場中出售的裝飾裝修材料大都相同,款式比較老舊,缺乏創新,材料與材料之間的契合性也不夠合理,滿意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1.3環保節能效果差
就目前來看,我國現有的建筑裝飾裝修材料中大部分材料都是工業合成材料,這些材料中的有害物質較多,不僅對環境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另外,我國建筑裝飾裝飾行業對節能減排的緊迫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在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的設計中,不能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的關系,以至于許多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的節能環保效果不好。
1.4缺乏競爭意識
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主要服務對象就是建筑行業,伴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裝飾裝修行業容易安于現狀,缺乏競爭,普遍認為你不來購買我的產品,自然會有別的商家來購買,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市場競爭的實質就是優勝劣汰,如果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缺乏競爭意識,尤其是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實行,我國與國外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必然處于劣勢地位,甚至被其他行業給淘汰。
2.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的發展策略
2.1與國際接軌,提高質量,
我國經濟與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的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異,進而使得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的發展水平與世界上先進的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2]。為此,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要想穩定發展,就必須與世界接軌,努力學習國際上先進的經營管理以及科學技術,將其應用于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的發展。另外,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要不斷完善自身的裝飾裝修材料的生產,依靠先進的生產設備,研發出符合我國社會發展以及國際需求的新型裝飾裝修材料,進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2.2加大技術創新
伴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對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就必須立足市場,加大創新,研發出多樣化的裝飾裝修材料[3]。首先,建筑裝飾裝修行業要立足創新,不斷學習,在以往的建筑設計經驗中總結自己的不足,進而進行優化;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外聯系,尤其是國外一些先進的設計方法,學習國外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并應用到我國建筑裝飾設計工作中來,進而不斷提高建筑設計的技術含量,提高建筑裝飾工程的節能環保效率。
2.3走節能環保的經濟道路
在現代社會發展形勢下,節能、環保經濟已成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流,建筑裝飾裝修行業作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建筑裝飾裝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質對我國環境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目前,我國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已成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繼續[4]。為此,在我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中,研發出經濟、環保、節能的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將成為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只有研發出節能、環保性能好的建筑裝飾裝修材料,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4樹立競爭意識,走品牌道路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要想穩定發展下去,就必須樹立競爭意識,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道路。首先,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要注重質量,以質量為依靠,打響知名度。其次,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效應,來擴大市場,進而推動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的穩定發展。
3.結語
建筑裝飾裝修行業作為我國當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我國現代社會的穩定發展。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我國建筑裝飾裝修行業要想更好地發展,就必須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學習國外先進的生產經驗,走經濟、環保、節能的生產道路,努力研發出符合時展需求以及人們需要的建筑裝飾裝修材料,進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安O娟,盧漫. 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淺析我國建筑裝飾裝修工程的“短命”現象[J]. 建筑與文化,2012,01:104-105.
[2]林偉軍. 淺談我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 現代裝飾(理論),2012,05:135-136.
全球化機遇的背景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相互之間競爭的激烈使得市場經濟中的風險因素不斷增加。因此,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抵御市場風險的沖擊,企業要向立足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唯一條件就是加強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通過管理會計為企業帶來的發展生機,提升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根據調查顯示,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對于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現狀分析最高的比例占到大約69%,因此對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加強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范圍的對策,是當前企業進一步占據有利市場的基礎。
二、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現狀分析
(1)管理會計的方法體系的設置與實踐情況不一致。在我國管理會計的研究范圍還處于比較晚的階段的背景下,管理會計體系是根據當前特定的經濟環境逐步建立起來的,并逐步地形成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體系,就目前而言,設置管理會計部門的企業僅占據10%,盡管具有成本管理意愿的企業占據了93%,但是僅僅49%的企業能夠自覺的應用管理開機的方法體系進行成本管理。許多的研究人員將一些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應用于管理會計領域。例如,信息經濟學、行為科學等,雖然拓寬了管理會計的應用范圍,也間接的格更改了管理會計中許多不合理的理論假設,但是這些相關學科的引入知識對管理會計理論假設的一個修正和補充,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運用這些理論和模型來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實際問題,這就使得管理會計的方法體系與實際情況向脫離,管理會計的應用也很難在企業中得到推廣。
(2)企業管理體系與管理會計要求的差距。一定程度而言,管理會計能夠對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而不僅僅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的核算,所以,管理會計師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管理理念的檢驗,經過調查,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管理機構不完善,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相比較于西方發達國家。例如,日本等國家在管理會計方面的成就,我國的企業并沒有建立專門的管理會計機構以及相關的管理會計人員,另外組織機構的配置也不健全,人員之間的分工不明確,使得企業不能順利地開展財務分析、成本控制以及決策分析等工作。例如,在我國大約1350萬的會計人員中注冊會計師人員僅僅占據大約1.4%。企業的管理者在制定經營目標使,只是關注企業內部的環境變化以及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從而忽視了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于企業內部的影響,這也是管理會計提供給企業的數據并不真實,不能充分的發揮管理會計對企業的指引作用,歸根究底是由于企業的管理體系與現有的管理會計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3)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協調不足。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對企業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會計信息中的重要部分,財務會計是對過去發生的經濟業務以及經營事項的反映,但是它不能有效的為企業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與之相反,管理會計恰好是為了解決企業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突況而設立的,但是在實際的企業運營活動中,管理會計的內容受到財務會計系統的影響,兩者之間相互協調和溝通不足,使得管理會計不能有效的被企業所運用。例如,曾經在美國多大60%的企業實行作業成本法,但最終只有20%堅持了下來,而對于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協調也沒有得到緩解。因此,對于這兩個不同的會計學分支領域,企業應該做好他們的協調溝通關系,為企業的會計信息的提供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提升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范圍的對策
(1)提升理論認識。提升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范圍,首先必須提升對管理會計理論為認識,企業應該注重實踐,實踐為認識的發展提供了完備的工具,是認識的來源。理論指導實踐,要想提升企業的現代化管理經驗,就必須加強對企業管理會計的理論認識,認真研究管理跨級的理論以及方法,拓寬管理會計的領域分為,針對當前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現狀,要針對管理會計的各項職能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并有效的創立管理會計規范,進一步的統一企業的跨級準則。
(2)加強管理會計組織建設提升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范圍,其次在于企業應該建立專門的管理會計機構。例如,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成立于1919年,其分會遍布全球各個地方,達到265個,擁有會員65000名之多,對于管理會計、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領域的研究都居于領先地位,在美國,CMA證書是100強企業財務經理的必備,我國也應該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經驗,建立具有權威的管理會計協會,將培養注冊管理會計師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因為管理會計組織的建立是集會計、財務、信息管理等各方面專業水準為一體,為企業提供具有全球經濟環境的強大背景,對于推動企業的整體績效以及戰略決策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