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朗誦比賽的技巧和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語文;語言表達能力;口語實訓
語言表達是母語運用能力的重要體現,但在學校母語學習中因為重視不夠,缺少相關的實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全是一種放任滋長的狀態,以至于本可以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變得不強或較弱。語文教學需做出改變,增加語言表達實訓環節。
一、 語文課堂口語實訓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語文實訓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只有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才能實現這一目的。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達到實效是語文實訓設計必須考慮的問題。
1. 興趣原則。興趣就是動力。語文實訓讓學生感興趣可以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做到。實訓的組織形式應盡量避免刻板、嚴肅,而要活潑、有新意。雖然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項目,諸如介紹、演講、朗誦、辯論等不會有什么本質性的變化,但是可以在這些項目上增加新意。增加新意,可以偷換實訓名稱,如將演講比賽的名稱改為“故事大王爭霸賽”,詼諧有趣;可以借鑒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意,打破傳統的比賽模式,如將演講比賽變成超級演說家,借鑒“導師制”,建立“團隊制”。還可以在活動開始前預熱,給學生播放視頻,或者對教室加以布置,改變講臺課桌對立的擺放格局等等。再比如朗誦,可以借鑒微信公眾號“為你讀詩”,鼓勵學生配樂朗誦錄音,課上展示作品,進行交流。從內容上來看,要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實訓主題。如辯論,教師提供多個辯題,學生投票選擇,辯題應當是學生關心和正在經歷的,如打工與學習、愛情與友情、能力與學歷等的辯論。為使活動更有新意和趣味也可以發揮學生的作用,交由他們進行策劃。
2.激勵原則。由興趣帶來的動力要持久保持還需不斷激勵。將學生在語文實訓中的參與和表現納入到平時成績中會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教師應在布置活動時就明確賦分標準。如演講實訓,主持人、演講選手、學生評委分別多少分,分數必須體現出差異性。積極參加和不參加的不能等同對待,表現優秀和表現較差的也要有區別。賦分的標準要詳細具體、客觀公正,賦分必須依據標準進行,不可隨意更改。為了更好地激勵,也可以采用一些物質獎勵,如利用班費購買文具等物品作為獎品。或者由活動承辦小組發揮創意自制獎狀。也可以全程錄像,之后將視頻傳至微信公眾平臺或者QQ空間。這些措施都能激勵學生認真準備,拿出最好的表現。
3.思維原則。語言是思維的表達,訓練語言表達能力也要重視思維的訓練。說話之前要理清思路,使得話語條理清晰。每次活動時,需在評分俗賈卸哉庖環矯孀齔雒魅飯娑ǎ教師也要向學生強調。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思維技巧并開展相關訓練,如巧用“首先”“其次”等表示時間、層次的詞語,放慢語速,類比聯想等等。
二、語文課堂口語實訓活動形式設計
語文實訓設計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訓練目標。同一班級的學生其語言表達能力并非是在同一層級的,有的學生能說會道,有的學生則笨嘴拙舌,要讓他們在同一場訓練活動中各有收獲,必須要明確各自的不足,或者需要訓練提高的重點是什么,如此才能有的放矢。
根據多年來教學觀察發現,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足表現為:普通話較差;語病較多;口頭禪使用頻繁;緊張;無話可說;聲音太小等。另外,體態語言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眼睛不敢正視;站姿不端正;表情呆板;缺乏手勢語等。學生結合自身問題確定需要訓練提高的重點,還需進一步確定訓練達到的效果,如不出現口頭禪等等。總而言之,要讓訓練目標明確具體才能保證實訓效果。
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這一特點,語文實訓活動可設計為:介紹、演講、朗誦、辯論。
介紹是較為基礎的語言表達訓練,所訓練的內容為語言組織能力,訓練目標為詞句準確,語言流暢。具體訓練形式可設計為:自我介紹、他人介紹、家鄉介紹、產品介紹、書籍介紹等等。為激發學生在訓練方面的興趣,教師可以提供多個介紹任務,由學生自主選擇。教師還需在訓練開始之前講解介紹的方法,諸如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如何分清內容主次有所取舍,如何做到條理清晰,如何推敲詞句準確表達等等。
演講與介紹相比對表達者的口語能力和體態語言有了更高的要求。演講的訓練目標是繪聲繪色講述,演講訓練可采用的形式有:結合社會熱點和時令節日的“主題演講比賽”、結合課外閱讀的“故事大王爭霸賽”、結合自我經歷和他人事跡的“我是超級演說家”等,也可以開展命題即興演講“脫口秀”等等。演講訓練開始之前教師要講解演講的技巧和體態語言的運用,同時明確演講要求和考核標準。
朗誦是文學藝術的有聲表現,聲情并茂是朗誦的要求。朗誦訓練的目標是讓聲音充滿情感。朗誦訓練可采用的形式有經典詩文朗誦會、劇本朗讀會、“我是主播”朗誦錄音交流等。朗誦訓練之前教師要講解朗誦的技巧,包括語調、重音、停頓和語速的處理。朗誦不僅是對學生語言技巧運用的訓練,也是認識態度的端正。教師不可忽視對學生心態的調整,可以進行朗誦示范、播放名家朗誦視頻等,營造出朗誦的氛圍。
辯論首先是思維訓練,其次才是口才訓練。思維通過語言加以外化,想到什么才能說什么。至于表達者能夠想到什么自然是與他的知識占有情況相關。這應在平時加強閱讀學習,進行知識積累。其次也與表達者的思維敏捷度有關。辯論訓練的目標是語言技巧的運用。辯論訓練可采用的形式有一對一的擂臺賽、四人合作的團體辯論賽等。教師要在辯論實訓之前向學生講解思維和語言技巧,并進行單項訓練。如類比聯想與歸謬法等。另外,辯論賽的辯題可由學生選擇確定,再以抽簽形式決定辯論的正反方。
以上四個語言表達實訓形式雖然訓練目標有所不同,但都包含了語言表達的各個方面,每一次實訓都有所側重。反復訓練和重點訓練相結合確保了口語實訓效果。
三、語文課堂口語實訓的組織與實施
口語實訓對設備的要求很低,可以在正常的語文課堂上開展。每次實訓時間是固定的,因此要合理策劃和組織。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交由學生策劃組織,教師進行指導。具體做法為:教師實訓任務,提出實訓要求;學生組建團隊,撰寫策劃書競爭承辦權;教師根據策劃書確定承辦小組并對其進行指導;承辦小組全權負責實訓活動的組織開展;活動后教師進行點評,其他小組也對承辦小組作出評價;承辦小組的表現計入語文平時考核成績。
關鍵詞:導游服務;技能大賽;培訓
由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主辦,由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承辦的“神州視景杯”第六屆全國旅游院校服務技能(導游服務)大賽于2014年5月在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隆重舉行,據組委會介紹此次大賽可謂歷屆以來參賽院校最多,參賽選手最多的一次盛會,其中參加比賽的高校共246所,參賽選手近千人。“神州視景杯”全國旅游院校服務技能大賽共舉辦了六屆,其中三屆為飯店服務技能,三屆為導游服務技能,2014屆大賽是我院第二次參加的導游服務技能的全國比賽。隨著本次盛會落下了帷幕,筆者從大賽指導教師的視角,回顧比賽,反思比賽過程中的得失,并通過與其他參賽單位對比,理性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探討行之有效的選拔和培訓模式,以期在今后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賽后反思
通過之前兩次的參賽經驗,發現選手在參賽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有參賽選手雖比較優秀,但積極性不高;筆試環節分數低;導游講解不熟練或較緊張;才藝展示流暢性欠佳等不能把正常水平發揮出來等問題,在2014屆參賽的前期準備中對易出現的幾類問題進行了特別的關注和訓練。首先,要求選手是主動報名,并從始至終積極性較高,主動完成培訓任務;理論筆試環節,高度重視,多套模擬題練兵;才藝展示環節分別是與導游身份相符,唱歌、說唱快板、評書、脫口秀等語言類的節目,并注重節目流暢性的把握;講解訓練方面,則采用了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了強化訓練,在辦公室、教室、導游模擬實訓室,甚至在參賽的火車車廂里都讓學生抓住一切機會對自己進行訓練,鍛煉心理素質,以保證參賽選手在比賽中能夠正常發揮自身的水平。
雖然以往易出現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但從成績也可看出,在備賽的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了許多新的問題。與此同時,在賽后結合大賽組委會總評會上的總結,作為參賽的領隊和教練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選人問題
華僑大學汪京強教授的點評中強調,首先就是“選人”。“選人”的第一要點就是選手的形象氣質、整體狀態、禮儀儀態。汪教授講“選人的標準就是讓評委看了你就不想讓你走,你的氣質、性格吸引人;同時,要選‘目中無人’的選手,上臺不膽怯”。另外多位評委都強調選手的發音、口齒很重要,絕不能有方言或說不清普通話的情況,另外態勢語言要自然,而這些都是在強調我們所選的人一定是綜合素質相當高的選手。
然而,根據專家的點評,反省自己,我們在選人上有嚴重失誤。憑借之前的參賽經驗,我們每次選拔的參賽選手多是比較優秀的二、三年級學生,這些學生大多有一定比賽經驗,得到過諸多榮譽,考取導游資格證,即將畢業。但這樣的選手往往對于比賽的積極性不高,感覺是被動去為學校比賽,對獲獎的渴望不夠強烈,訓練過程中往往出現懶散、偷懶、被動、自以為是的情況。因此在此次選人環節,我們更多或是僅僅看重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但卻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這也是此次比賽失誤的關鍵點之一。
(二)導游詞撰寫
2014年度比賽的景點講解內容要求是國家5A級景區和世界文化遺產,講解時間為五分鐘。在前期撰寫導游詞的過程中,僅是講述了景區中每一個具體景點的內容,而忽略了整個景區的特色,沒有將景區的特色突顯出來,沒有對景區的文化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僅是將表面的東西,甚至是可能會與其他景區雷同的東西講了出來。在創作導游詞的過程中要注意景點的“點、線、面”內容的設計和整合,要注意導游詞組合的科學性,導游詞前后順序的邏輯性。導游詞不能僅是講“點”,不能太具體;也不能講“面”,太籠統;而要講“線”,將一個景區、景點的布局、特色相串聯,講解清楚,大眾通用的景點知識不能在這樣的比賽中有優勢。
至于英文導游詞,要特別注意講解的對象是外國人,注意講解對象的年齡結構、身份等特點,不能用中國人對孩子的方式進行英文景點的講解,也不能把中文朗誦的風格放在英語講解上,英文導游講解更要注意強調主題,要進行“合時合地” 的講解,不能脫離所在的現場,一些人物故事,或是其他景區共性的東西沒有特點,脫離講解現場,不適宜出現在導游講解服務的比賽中。與此同時,還應注意英文講解的語速,每分鐘180-200個字最恰當。同時要從外國人感興趣的角度挖掘景區的文化內涵。
總之,根據賽后評委所講,導游詞的最高境界要做到讓評委聽完之后有思考,有可以回憶的東西,而不是聽完沒有營養,更談不上回味。
(三)講解風格與方式
無論中文還是英文的講解,首先要有親和力,選手所選語言的感彩與基調要與所講解的景區內涵相一致。例如不能講所有的景點都要笑,要笑的恰到好處。同時,選手的態勢語言,站姿、儀態,每一個手勢都很重要。從優秀的選手身上可以看出,選手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是精心設計的。另外,講解時的語音、語調也同樣要注意細節設計,不能出現方言這種嚴重的語言問題。
在語言表達清晰的基礎上,要用什么樣的方式講解,即是對講解技巧的考察。選擇嚴謹還是幽默的風格,要與所講的景區內容相符,更要前后風格、基調統一,不能瞬間變換風格。
(四) 比賽著裝
在每屆技能大賽后的總評會上,多位評委會談到選手的參賽著裝問題,評委表示一定會在講解中扣分的著裝有短裙、緊身裙、細高跟鞋。專家評委們認為,要選擇適合景區風格、內涵的服裝,與此同時,還要適合選手自身。賽后反思在服裝問題上的失誤,主要源于教練自身的不夠重視。回想2012年第四屆全國導游服務技能大賽的參賽經驗,當時過分關注選手的著裝,在賽前專門挑選并租借比賽服裝,但最后成績并不理想,讓我們感到還是講解和才藝節目本身的質量更重要,服裝并不占主導地位。而在此次備賽過程中,參賽團隊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太不在意選手的服裝,只要合身整齊就好。通過兩次極端的經驗,讓我們深刻反思比賽的每一個細節都是不容忽視的重點。
(五) 知識問答環節
知識問答環節所體現和考察選手的絕不是簡單的專業知識,評委在選手回答問題的現場反應、語態、表情中考量的是選手的應變能力和綜合素質。此次比賽中,一個中文選手所抽的問題并不算難,但由于選手太激動、頭腦發熱,直接說“經驗太少,我不會,我以后會努力的”;在英文的問答環節,一名選手基本沒有看懂問題,甚至聽不懂評委老師的互動,聽不懂主持人的語言,在這樣的狀況下,講解的成績自然不高。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再次警示我們賽前要認真對比賽的每一個環節細致把握,尤其要將問答環節的題目整理成冊,要像模擬講解、才藝一樣,對知識問答環節進行情景模擬和訓練。
(六) 才藝展示不專業
通過2014年度的賽后總結,專業評委強調以下幾點:第一,比賽中專業藝術選手較多,例如專業的古典舞、現代舞、美聲演唱、戲曲、樂器等才藝節目;其次,批發類節目多,如朗誦、新疆舞,或是革命年代的文字朗誦,如雨巷等,學生不能準確把握歷史時代文字的內涵,更談不上準確表達;第三,語言類節目普遍分數不高,因為節目沒有硬功夫、不專業;第四,“一秒變裝”的節目分數低,即前一秒后一秒干的不是一件事,串燒可以,但串的不好即是可怕。
由此可見,才藝環節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才藝”的真正內涵,就是希望參賽的選手們、未來的導游們有一技之長,強調的是才藝的專業性,這才是才藝比賽的核心。
二、參賽心得
(一)構建參賽輔導團隊,明確一對一的輔導配置
在參賽過程中,與多家院校的領隊、教練溝通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成績較好的學校基本都是一對一的輔導,即一個指導教師帶一個選手,最多不超過兩個選手,這一經驗是我們日后參賽中需要認真商討和改革之處。就像總評會中專家的點評,比賽不僅是選手與選手的比拼,而是一個團隊的比拼,因此構建參賽團隊是十分必要的。
(二) 注重導游專業招收中對才藝特長的側重
對于綜合性學院的旅游系,在招生過程中自然不如旅游專業類院校有優勢,因此可以考慮在招生時放寬對有文藝特長學生的入學條件,或是去藝術類專業的中專進行對口招生工作的宣傳,僅是一種想法有待進一步探討。同時,教師應在學生一年級入校時就開始注重挖掘或開始培養學生的文藝特長。
(三)優化選拔方式,注重綜合素質的選拔
參賽選手的選拔要全方面考核。通過參賽的經驗教訓,結合各類專家在關于“選人”問題的闡述。不難看出,全國性技能大賽所選的參賽選手,他代表了一個學校的教學水平,因此絕不能放寬選人的標準。不能僅看重選手的外形條件,更不能僅看重選手的積極性,要對選手的語言表達、發音情況、儀態舉止、參賽經驗、外形條件、參賽積極性、是否考取導游資格證、心理素質、應變能力、才藝、綜合素質等多方面的能力進行考核和選拔。因為比賽的過程中,可以拉開差距的就是對細節的把握,因此,參賽團隊從第一步選人時,就不能馬虎,要加強對標準的細化。
(四)細化評分標準,不忽視每一個參賽環節
[關鍵詞]職業技能大賽;技能培養;運行模式;師資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17)35-0014-01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大賽是檢驗學生的技能的手段,也是衡量學校的師資力量、課程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方法。下面以C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談一下本人對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大賽的思考。
一、職業技能大賽的重要意義
當今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技能比賽不僅成為檢驗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的重要的手段,同時也逐漸引起高職院校的重視,職業技能大賽不僅是辦學效果的一種展示,也是各高職院校相互了解、互相交流的平臺。職業技能大賽是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小學教育專業需要構建適應職業技能大賽的教學管理體系和評價機制,加強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經過近兩年對C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系小學教育專業參賽學生的跟蹤調查,大賽對學生的職業技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如語言文字基本知識、朗誦技巧、書法技能等都有著明顯提高。在參加技能大賽的過程中,一些被長期忽視的技能缺陷很快會暴露出來;在參賽的準備過程中,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性、強化性、有目的性的訓練,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二、小學教育專業職業技能大賽中存在問題
(一)普及性不高
大賽通常選拔成績優秀、操作能力強學生參賽。很多學生在動員或初選時已經宣告與大賽無緣,也無法得到與參賽選手同等質量的指導訓練,對職業技能大賽的了解也停留在說課、講課的層面上,如何訓練,要求達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職業技能比賽的“普及”和“普惠性”在多數學生身上無法體現。培訓成為“精英選手”的“個人專利”,大賽內容越來越“精尖”,與小學教育常規化專業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受益群體少。
(二)技能提升效果不好
很多高職院校參賽更多是為了取得榮譽,他們比較重視結果而非過程,沒有把技能大賽作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方式,純粹是“為了比賽而比賽”,對學生灌輸的是一種優勝劣汰的觀點。甚至為了取得好成績,聘請專家設計參賽作品,壓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的學生停課訓練,長期脫離所在班級群,專業課學習沒有時間完成,將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參賽上。整體上看,學生職業技能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指導教師專業性不強
指導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與大賽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專業性不強、實踐性不足。從專業課教師隊伍中選的,指導學生理論性內容大于實踐性操作。學歷高的專業教師,沒有實際小學教學經驗,許多從小學選的優秀教師整體實踐能力較強,但專項技能還有所欠缺。更多的是,許多指導教師,擔任專業教學工作時間很長,但與小學生的接觸較少,對小學了解不足,職業理念滯后,方式方法陳舊。
三、關于小學教育專業職業技能大賽的建議
(一)增設職業技能大賽內容
當前,職業技能大賽種類繁多,但是專門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職業技能大賽卻不夠,內容也一直是延續以往的比賽傳統。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增設校內技能比賽活動,很多課程也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進行訓練和評比。除了傳統的三筆字、簡筆畫、朗讀之外,一些分類比較細化的項目如古詩吟誦、教師禮儀、課堂突發事件處理等都可以設計成比賽內容。
(二)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職業技能的目的是“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比賽應與專業教學實踐相結合。培訓應該常態化,參與范圍應全員化,讓該專業的每個學生參與其中。比賽目標不是優勝劣汰,而是學生在明確預期成果、訓練內容、訓練方式的基礎上,自我提升的過程。評價方式可以是專業評委和非專業群眾參評相結合,也可利用現代化手段,以網絡參評、公眾投票等辦法檢測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社會接受程度。
(三)加強職業技能大賽師資隊伍建設
加大職業技能教師隊伍建設資金投入,健全培養機制,重點把握指導教師整體實踐能力提升。多渠道引進人才,構建專兼結合的優質教學團隊,推進“雙師型”隊伍建設,從小學教育行業聘請人才或者選派專業教師深入小學頂崗鍛煉。外聘教師入職需經過崗前專業性培訓,在職教師可以通過講座、外出培訓、帶薪入職等方式提升實踐訓練指導能力。
小學教育專業職業技能大賽已經得到了普遍的關注,如何使其與專業教學相結合,與教師職業崗位相結合,引領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學改革,切實提高學生職業技術能力仍需長期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肖瓊.高職職業技能競賽工作的實踐與創新:以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3).
[2]宋新麗,王玲波.技能大賽對教學改革促進作用的研究[J].職業,2012(8).
[3]吳連香.基于技能大賽的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研究:以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校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英語教學;運用能力; 提高成績
我們在平日的教學中,往往發現很多學生在英語某一方面的成績特別突出,有的學生口語水平很好,語音語調把握得非常到位;有的學生寫作水平很高,無論是英語書法還是行文構思都相當得到位……但這些學生往往在其他的方面表現就不怎么突出了,譬如他們懶于開口說英語,聽力很差等等,因此我們必須著力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運用能力,下面僅以個人的觀點,談談該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1. 用竟爭意識組織課堂教學,調動其說的欲望 對自尊心,榮譽感都很強的學生來說,竟賽的形式往往能大大的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俗話說:水激石鳴,人激則進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在復習表示動作和指令詞時,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每次派出一名代表,按照老師的指令做活動。比如:Tuch your head ! Point to the window ! Show me your ruler ! Open the door ! Look at the blackboard ! Raise your left hand ! 獲勝者將為他們組贏得一面小紅旗,最后選出優勝組,并給予相應的獎勵。竟賽活動的開展,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在激烈的竟爭中,學生情緒高漲,學得主動,記得牢固。
2. 重視語篇的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的目的主要有三點:一是開發智力,拓寬視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學會獲取有用信息,學習課文的重點語言知識,為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打下基礎;三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在閱讀過程中得到培養,教師要加強對學生一些閱讀技巧的指導。我們常用以下幾種方法指導學生閱讀:①快速閱讀(Skimming),尋找中心句(Topic Sentence)。如果語篇較長,可要求學生歸納并表述各段落的中心思想。②通過上下文(Context)猜測生詞的詞性和詞義。這方面應注意所選的語篇生詞不能太多,以免增加難度。③組織學生進行詳讀(Close Reading),對課文進行細致的閱讀,了解課文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以及文章中的一些細節。教師可通過組織以下練習來檢測學生的理解情況:要求學生回答一些關于課文細節的問題;要求學生討論并歸納各段大意、回答一些綜合性問題;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寫圖表。
3. 強化朗誦訓練,提高寫作水平 在農村的許多地區,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入量嚴重不足,特別是以聲音、圖像、動畫等形式出現和真實環境下的語言輸入就更少。輸入的不足產生了輸出的困難。因此許多農村中學生英語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在現有條件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呢? 強化朗誦訓練,充分利用朗誦對英語習作的正遷移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培根說:“一切的知識,不過是記憶。”試問,一個學生若沒有大量的、高質量的、系統的輸入,怎么談得上有輸出,又如何能進行英語交流呢? 在改革開放以前的年代里,在沒有任何教學輔助措施的情況下,卻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外語人才。那個時代的人就是通過背誦學外語,背單詞、背課文、背一切可找到的語言材料,最后就干脆捧起大字典來背。我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漢語如此,學習英語也是如此,大量的閱讀背誦是擴大詞匯量和獲得廣博知識的源泉。教師在開學初應首先通讀全冊課本,了解各個話題,確定寫作項目,進而明確一學期的朗誦任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安排,基本上每周背誦三五篇。
4. 引導學生參加課外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指導學生進行交際活動。開辟英語角,開設英語日,提供語言實踐場地,提高交際能力;指導學生向遠方親戚朋友用英語寫信,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英語能力;出英語板報,簡報,交流文化思想,擴展課外知識。
開展各種競賽活動。進行英語書法比賽,提高學生英文書寫能力;進行朗讀比賽,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進行英語演講比賽,鍛煉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
利用現代技術媒體擴大學生語言知識量。指導學生在課外聽英語廣播,看英語讀物,豐富學生英語知識;組織學生收看英語電視,培養學生語感;指導學生利用電腦學習操練英語,充實學生英語語言知識。
【關鍵詞】高中階段 高中語文 閱讀c寫作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90
高中是學生時期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與小學和初中不同,高中生將面臨高考,由此進入大學學習,如果把大學之前的學習過程比作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話,那么,小學和初中屬于起跑、勻速跑階段,而高中就是最后的終點加速沖刺階段。高中階段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教育方式的不同,新課標立足社會發展實際,著眼未來,對高中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建設。
語文與數學、英語歷來都是高中教育的“三巨頭”,與政治、歷史、地理等其他學科相比,這三門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高中語文教育是一個看起來簡單,實則十分復雜艱難的工作,從近年來中國高中教育的發展狀況和未來中國高考改革趨勢來看,語文的重要性正在逐漸增加,尤其是對語文寫作能力的重視更不可忽視。
新課標強調高中語文教育應該重視其應用性特征,提高學生欣賞美與創造美的能力。具體來講,就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高中語文教育的難點恰恰就在這里,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老師和學生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知識背誦和試卷試題上,對語文的課外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筆者希望通過本文提出的一系列方法,能夠對高中生語文閱讀與寫作能力培養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第一,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導師,要想讓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首先是要讓他們對閱讀和寫作產生興趣。任何一門課程,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要先從老師抓起,因為老師是授業者,假如學生們不喜歡甚至討厭他們的語文老師,那么,他們又怎么會喜歡語文這門課程呢?如果把語文比作一座知識的宮殿,語文老師是宮殿的管理者與講解員,學生是游客,他們不喜歡這位管理者兼講解員,又怎么會在這座宮殿里愉快地暢游,怎么能學到豐富的知識呢?所以,對于老師來講“打鐵還需自身硬”,老師應該以身作則,積極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
高中學生都不是小孩子了,他們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判斷標準,新時代的個性化特征明顯,只有老師自己專業素質過硬才能服眾,只有老師對學生足夠關心,上課的方式靈活多樣、親切幽默,才能成功“圈粉”。作為老師,能夠讓學生喜歡自己,教學任務就成功了一半了,正所謂“愛屋及烏”,學生喜歡他們的語文老師,也就會連帶喜歡語文這門課程,在此基礎上,老師的教學計劃才能夠順利開展,學生出于對老師和課程本身的熱愛而進行的學習也就會取得較大收獲,閱讀和寫作能力自然就會有所提高。
第二,高中語文課程設計應該更多的向閱讀和寫作傾斜。眾所周知,閱讀和寫作在高中語文考試中占的比重很大,未來的高中語文教育將更加注重這方面的考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語文是“得閱讀和寫作者得天下”的學科。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語文閱讀和寫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考的壓力,高中語文課程安排得過于枯燥和壓抑,大量的背誦和試題擠占了學生閱讀的時間,閱讀和寫作具有明顯的“速食性”和目的性。
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特點,高中語文課程應該設計得更加靈活多樣,使其真正起到提高學生的審美的能力、創造美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廣泛地閱讀和自發地寫作,可以將詩歌朗誦、散文朗誦等朗誦活動融入課堂,打破單調的課堂聽講模式;推薦和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的同時,也可以將部分當下流行的優秀暢銷書和具有真情實感的網絡美文推薦給學生,更多地與時代接軌。除老師指定閱讀書目以外,還要鼓勵學生推薦書目,提交口頭或書面推薦理由,以適當的自由選擇權來提高其閱讀的積極性,鍛煉其審美能力。現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語文教學中可以播放一些優秀散文、詩歌、小說的音頻、視頻,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大量的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有助于學生對語文這個學科其他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同時,較高的寫作能力往往也是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礎之上的,幾乎沒有哪個作家是閱讀貧乏的,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在閱讀中學生能發現寫作的奧秘,那些所謂的寫作技巧會隨著閱讀的增加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內在的能力。對學生進行簡單粗暴的寫作技巧的灌輸與鼓勵,像揠苗助長一樣,貽害無窮。適當組織一些書法比賽、寫作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比賽和考試之外,鼓勵學生多練筆,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裁(詩歌、散文、小說等)寫作,老師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指導。
第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引路人,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還需要激發學生自主閱讀和寫作的積極性,內因是質變的關鍵。自發的閱讀往往比被動的安排效果更好,即使學生對老師和語文本身都有興趣,能夠積極完成老師安排的各項任務,但時間長了就容易懈怠和疲倦,而自發的學習與實踐會更為持久,效果更佳。那么,如何讓閱讀和寫作成為學生自發的行為呢?
關鍵詞:歌唱 心理素質 培養
隨著當代聲樂藝術的發展和水平的提高,聲樂比賽日趨激烈,尤其是在高水平的歌唱者之間,技術和藝術素養的差距越來越小,比賽的勝負也往往取決于歌唱者的心理素質。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聲樂比賽,不僅是歌唱技能技巧的比賽更是心理素質的較量。所以,聲樂教學不但要解決學生的聲樂技巧問題,同時還要培養歌唱的心理素質。因為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是歌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聲樂教學內容,也是聲樂教學要解決重要問題,它理應引起教師與學生的高度重視。
一、練好基本功
歌唱的基本功是歌唱者的看家本領。它包括歌唱的氣息、共鳴、位置、焦點等一系列的歌唱要素的協調統一,它是一個綜合體。這個整體要在歌唱過程中養成一個良好的運行習慣,不能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否則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將無從談起。人體就是一個樂器,我們如何做好自身的樂器,這就要依靠平時基本功的訓練。比如:氣息的訓練離不開橫膈膜的運動,橫膈膜的規律運動是歌唱強有力的支持者。歌唱時沒有橫膈膜有效運動氣息就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氣息得不到支持聲帶就不會有良好的閉合,聲帶閉合不良就會出現不良的歌唱聲音。由此可見,橫膈膜的有效運動是歌唱必須支持者。認識到這個以后,我們就要不厭其煩的結合發聲進行大量的氣息訓練,讓橫膈膜養成在不同音高上、不同母音上支持歌唱的良好習慣,只要開口就有支持,否則就不要開口。要注音基本功的培養,基本功扎實了,一張嘴就有,不用東找西摸。只有這樣到舞臺上才能穩穩當當的演唱,正所謂“藝高人膽大,什么都不怕”。通過這樣的基本功訓練,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得到循序漸進的建立。
二、正確把握作品情感
歌唱不是唱聲音,要唱感情,從學習歌唱開始就要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每次的吸氣都要帶著情感,哪怕是練聲都要這樣。曾經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我練聲和歌唱脫節,怎么都結合不起來”。我說是你練聲時沒情感,因為歌唱是有情感的,怎么會不出問題呢。所以,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演唱,而應該將歌詞反復朗誦幾遍,以便從中了解詞作者到底寫了什么、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及曲作者和主人公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不論長短、快慢都凝聚著作曲家強烈的思想感情。作曲家的思想感情蘊藏在每個音符之中,歌唱時應該認真地去發掘和領會每一個音符的意義。要唱什么像什么,不能單方面認為歌唱就是聲音的藝術,要用歌唱的情感去替代機械的發聲,不要成為一個發聲機器,要成為情感的傳遞者。這樣時間長了就會忘記音高帶來的麻煩,同時歌唱的情感又會培養穩定的氣息,又能幫助橫膈膜得到自然的、本能的、協調的運動。利用歌唱的情感來培養良好歌唱習慣,這對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是一個非常有效方法。
三、堅定的自信心
自信心即相信自己的樂觀態度,相信自己能唱好。唱歌要有自信,要相信課堂上學到的技能,把平時的歌唱習慣帶到舞臺上去,相信自己的能力。歌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所以選歌時要注意不要太大,要適合自己。如果選個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就很容易出現問題,造成信心不足。演唱時老想著這個高音怎么上,那個氣息怎么吸,歌曲的情感忘得一干二凈,歌唱的基本習慣也被打破。選歌要有原則,既不要輕而易舉,又不要高不可攀,要恰到好處,這樣不但有利于歌唱水平的提高,同時還有利于自信心的培養。另外,不要把自己老跟別人比,要和自己比。學習歌唱自己才最大的敵人,要正視自己,要把現在和自己以前比,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發現自己的不足。長處繼續發揚,短處不斷完善。最怕的就是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這樣越比越泄氣。要拿自己的長處和別的短處比,這樣就會越來越有信心,自信也會越來越強。
四、多參與社會實踐
常年說:“一回生,二回熟”。歌唱和干其它事情的一樣,次數多了就會適應、就會熟練,臨場膽量就會越來越大。抓住每次上臺的機會,不管是考試、演出、比賽都把它當成檢驗自己的陣地,盡量的去表演、去釋放。舞臺上聽到的聲音和琴房里聽到的很不一樣,特別是再加上話筒,更是兩種概念。這些都要去學習、了解、適應。對于聲樂學習者來說,舞臺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有的學生卻不能把握機會,一次又一次與成功失之交臂。如何能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這就需要加強藝術實踐的能力,使自己在不同環境、面對不同觀眾都能保持良好的演唱水平。因此要不斷反復鍛煉,多參加活動,不怕失敗,重要的是使自己在每次實踐中增長舞臺經驗,適應各種環境下的演唱,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歌唱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逐步培養自己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
良好歌唱心理素質的培養有很多方式方法,因人而異。歌唱者在演唱、演出、比賽中充分發揮個人的歌唱藝術魅力,獲得成功是良好的技能技巧和心理素質的穩定性兩者綜合作用的結果。聲樂演唱技巧的訓練與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同樣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愛國主義教育小學語國情懷愛國精神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并且提高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動社會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燦爛歷史,還能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學習的遠大理想。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之一。
一、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依據
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語言能傳達感情、表達思想,是人們交流溝通的工具。語文學科不僅能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這是語文學科的特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
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并且逐步形成了獨有的傳統美德。我國國土面積龐大,山河秀麗,留下了許多文人墨客的足跡。這些涵蓋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的豐富素材都是小學語國主義教育的源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應深掘、整理這些素材資料,還應利用這些豐富的素材完善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三、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小學語文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結合教材有的放矢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1)記敘文課文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
分析記敘文中關鍵人物的形象是理解記敘文主題的重要方法,并且細致的人物形象刻畫有利于感染學生。因此,教師在講授傳達愛國精神的記敘文課文時應使學生充分理解人物形象和精神,了解文章所要傳達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分析人物形象是教師教學面臨的問題之一。例如,在講授《》這一課時不僅要分析舍身堵槍眼的動機、目的,還要分析當時的想法并且是怎樣去做的。這樣不僅讓學生在情感上感知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還能從根本上理解主人公英雄行為背后的內涵,這樣才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進語文教學中。
(2)詩歌課文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文中的古詩詞有很多都是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的優良素材。例如,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唐代白居易的《憶江南》、唐代張志《漁歌子》、唐代李白《望天門山》等;描寫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和關切之情,宋代陸游《示兒》、宋代文天祥《過零丁洋》等;表達詩人對國家的擔憂和對底層人們的關心之情的,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唐代李坤《憫農》等。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詩歌意象和詩歌含義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吸取古代有志之士愛國精神的精髓,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
(3)說明文課文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說明文體裁的課文,這些說明文有些是對我國著名的景觀和建筑進行介紹,表達我國錦繡河山的壯麗和中華民族的智慧。例如《蘇州園林》《臺灣日月潭》等。在講授這些說明文課文時可以通過文章說明的對象進行愛國主義滲透。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葉老筆下的蘇州園林不僅傳承了我國高超的建筑技藝和園林藝術,還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教師可以從蘇州園林的藝術成就、藝術特點加深學生對我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弘揚學生的愛國精神。
2.在課后閱讀和寫作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選取愛國主義教育主題作為學生課后小練筆和作文的題目。作文訓練與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息息相關,把寫作與學生思想教育相結合也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要求。宋代文學家周敦頤曾說過“文以載道”,作者通過文章傳達某種思想表達某種感情,作文就是把內心想說的話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生可以通過寫作把內心的想法、感情、思想、理想等表露出來。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生寫作練習相結合,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同時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對學生的閱讀量有了明確的規定,教師在布置學生的課外讀物時可以選擇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文章,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學生的閱讀之中。近幾年我國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電影、電視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看這些影視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3.舉辦各種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小學生由于知識結構水平有限,課外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愛國主義的實質。以舉辦朗誦會的形式,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帶有愛國主義主題的文章,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朗誦水平和技巧,還能在朗讀過程中加深對愛國精神的認識,有助于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進語文能力訓練之中。例如,朗誦《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描寫八國聯軍入侵毀掉我國聞名遐邇的皇家園林的課文,在朗朗上口的課文中體會這種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為振興中華而好好學習;以舉辦演講比賽的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演講比賽的主題應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學生結合課文談談感想或者結合學過的課文樹立理想都可以是演講的內容;舉辦“祖國輝煌歷史”知識比賽,愛國主義主題的板報設計比賽等這些語文課外活動都能將愛國精神深深根植于學生的心中,并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不斷洗滌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四、結語
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小學語文教學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引導學生在具體行動中熱愛祖國。優化教育方法、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將課文內容升華,讓學生以實際行動熱愛祖國。在語文教學中,應避免把原文中本來沒有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課文硬說成具有愛國精神主題這種牽強附會式的教學模式;也應避免脫離課文實際主題套用到愛國主義教育上這種牽強附會式的教學方式。巧妙借助課文傳達愛國主義精神,語文學科的特殊性給傳播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載體。因此,語文教學應利用內涵豐富的漢字和語言以及廣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人文思想,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為中華的崛起而學習。
參考文獻:
\[1\]邱柏杰.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J\].新課程,2011,(11):105.
\[2\]王勝利.新課標下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培養的應用研究\[J\].中學英語園地,2012,(18):6-7.
\[3\]張燕軍.初中英語教學情感策略運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4\]逄宗寶.淺談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滲透\[J\].新課程,2013,(9):155.
\[5\]趙生蘭.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A\].萃英集\[C\].2000.
【關鍵詞】口語表達;說話興趣;口語內容;訓練方式
初中時期是一個人由少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他們的身體發育日漸成熟,思想也變得更加復雜。大千世界,五彩斑斕。有多少中學生渴望去創造,渴望去參與,渴望把自己的青春風采展示給世人。要想做到這些,自然離不開語言這種交際工具。能說會道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特長,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提出的具體要求之一,所以說,口語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在教學中要把口語訓練始終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
現在的初中學生思維敏捷,視野開闊,應充分利用他們這方面的優勢,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激發學生說話的欲望。許多學生在課下都能“夸夸其談”“口若懸河”,但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不敢當眾說,因為膽子太小,當眾說怕出丑,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正確引導。
一次語文課上,教室里異常的安靜,同學們都在思考,我讓一位男生發言,只見他不敢抬頭,滿臉通紅,我這樣引導他:“你覺得班級里你最了解誰?”他放松了些,說:“我班班長,我們從小就在一個班讀書。”“好,既然很熟悉班長,你不妨就他的外貌、衣著,性格等描述一下,班長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這個同學此時落落大方,“慢條斯理”地講完了一個小故事——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他的表現也讓其他同學看出了門道:那就是對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才感到有話可說,同學們興致勃勃,我又叫了幾個同學做了口語作文。這樣做,不但消除了他們的恐懼心理,也為今后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做好了準備。
二、從比較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果轉化為口語內容
比如我在講《變色龍》一課,分析人物形象時,最關注的就是警官奧楚蔑洛夫。在分析這個人物形象之前,我撇開這一問題不說,舉了一件同學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例。如學生王某向同學李某接一支筆,李某不表態,卻給了王某一句話:“你真會節約,就備有一支筆,真知道占便宜!”針對這一話題,我誘導學生:假如你是王某,該如何說?假如你是李某又該如何回答才有禮貌。對生活中的細小的問題,因為有了比較和思考,學生才對說話轉彎的技巧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這時,我又給學生設下一問題:“假如你是這位警官,該如何處理狗咬人這件事?”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口語內容。
三、采取有效的口語訓練方式和方法
(1)朗讀訓練。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可以給學生聽朗讀錄音,然后教師指導朗讀,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訓練,進一步熟讀。通過朗讀可以培養他們敏銳的語感。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口語材料,又鍛煉了口才。如學習美文《春》時,學生們首先被美妙的音樂陶醉,人人都把感情投入到文中,認真地練習朗讀,這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背誦練習。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背誦,它既可以強化記憶能力,又能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對學生學習與運用好普通話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對重點篇目、精彩語段,可以采用邊學邊背的方式;在分單元及考前復習階段可采用抽查背誦法,來加深學生對重點內容的記憶,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組織學生進行口語比賽。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語文學習的深入而提高,語文課的口語訓練使之提高更快。教師可以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口語比賽,比賽的內容要精心選擇,形式要多樣化。對于口語水平較低的同學,可以進行朗誦比賽、成語短語接龍比賽;對于口語水平較高的同學,可以出一些即興題目(如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舉行辯論會或者演講比賽。這些形式可滿足學生認識大千世界的強烈愿望,也可以讓他們有了參與競爭意識,又能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同時更好地訓練思辨能力與口語表達的能力。
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詩歌普遍進入了中小學語文教材,從目前通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已占課文很大比例。教材中收錄的有古詩詞、現代詩歌、兒歌、童謠等。詩歌進入教材后,教師要進行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改革,特別需要提高兒童文學修養。但現狀是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對詩歌教學重視不夠,兒童文學素養不高。兒童自創詩相對較少,能提供給學生閱讀的兒童詩集很少。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愛幻想,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記憶力強,正處于學習的最佳時期。教學中通過搜集整理、賞詩誦詩寫詩等途徑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童年充滿詩意。
正基于此,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賞詩誦詩、嘗試寫詩、編輯詩集等活動,對兒童欣賞詩歌、自創詩歌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培養學生詩性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促進教師的詩性智慧和業務素養的提高,拓展素質教育的語文新天地,實現教學由文學、到美學的升華。
一、引導學生與詩同行,掌握詩歌學習的基本方法
1.搜集詩歌。古今中外詩人創作的優秀詩歌,給我們美的熏陶。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采訪記錄等信息渠道,搜集創作的詩歌或記錄當地流傳的民歌、童謠。也可以搜集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此活動的目的是了解古今中外詩人創作的優秀詩歌,給我們美的熏陶。
指導學生閱讀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閱讀唐詩、宋詞、元曲,再閱讀國內外優秀的現代詩。古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讓學生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讀懂詩歌,感受詩歌中包含的情感。現代詩寫法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
2.整理資料。通過閱讀詩歌,讓學生學會給詩歌分類,從不同角度搜集詩歌,整理詩歌。如:按題材分,有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詩、自由詩等;按體裁分有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等;還可以按國家和作者分。搜集詩歌時,要提醒學生不要局限于創作的詩歌,還要記錄當地的民歌和童謠。個人和小組將搜集到的詩歌進行分類整理,在小組和班級中進行交流,為下一步開展詩歌欣賞打下基礎。
3.欣賞詩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借助工具書了解大意,體會情感。在組內向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詩,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首詩。在欣賞詩歌時,可以在小組內閱讀,看作家是怎樣欣賞詩歌的,重點是學會明詩意和悟詩情。
4.動手寫詩。在學生賞詩誦詩后有了一定的積累,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只要我們有一顆童心,大膽想象,錘煉語言,就可以寫出有趣的童詩。推薦優秀兒童詩,想想他們是怎樣把自己的感受用詩歌表達出來的,再試著寫一寫詩,鼓勵學生之間交流自己寫的詩。
5.詩歌朗誦。可以朗誦搜集到的詩,也可以朗誦自己寫的詩,在班級里開展詩歌朗誦會。
6.知識競賽。將搜集到的詩歌知識編成題目,用比賽的方式看看哪些同學的詩歌知識最豐富。
7.編輯詩集。小詩集里可以編入收集到的詩和同學自己寫的詩,也可以編入詩人的故事或詩歌的相關資料或給詩配上插圖。給詩集取個好聽的名字,裝訂后在班上展示。教師將優秀詩集搜集起來,編訂出一本小學生詩集,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8.辦手抄報。舉辦“我愛詩歌”手抄報評比,通過“我愛讀”“我會賞”“我會寫”及詩歌知識答題等板塊,使學生愛上詩歌。
二、引導學生在詩里發現美,提高詩性文學素養
1.激發學習詩歌興趣,提高誦詩賞詩水平。教學中與詩同行,通過誦讀所傳達作品的情,所闡述的理。誦讀作品本身內容的新奇豐富,表現風格的多姿多彩,表現手法的精妙絕倫,吟誦品味之中,學生自然會被作者所抒發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觸動,自然會被作品高超的藝術手法而驚嘆折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強烈興趣,體會到詩歌學習原來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走進校園,常能聽到朗朗誦詩聲;看到孩子們在比著誰誦的詩多;時常能聽到學生在游戲中,在與人交流中不經意地吟詠出幾句蘊含詩意的話;孩子們經常通過“朗誦”“吟詠”“歌唱”“配畫”等形式表達對詩歌的理解。
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真摯的情感,富有鮮明個性。學生在一次次的美讀指導中,漸漸掌握了誦讀方法和技巧,激發了學習詩歌的興趣,詩歌誦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對詩歌更加喜愛,漸漸體悟到了詩歌的美,豐富和提高了文學素養。
2.加強學生詩歌創作指導,提升詩歌寫作水平。學生通過對詩歌的品讀、模仿、創作和評價,了解了有關詩歌的基礎知識,并初步學會了欣賞、寫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讀詩、寫詩興趣盎然,他們以此為樂,互相傳閱,互相品賞,積極進行詩歌創作。2011年出版了一本兒童詩集《花瓣飄香》,刊號為:ISBN978-7-204-10902-92011,詩集的正式發行,突破了目前國內兒童自創詩相對較少的現狀,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好反應。同年我校成立花瓣飄香文學社,至今出版六期《花瓣飄香》校報。2012屆畢業班優秀作文選《五彩斑斕》出版發行。2013年畢業班又編印了第二輯《花瓣飄香》詩集,共選入213首兒童詩歌。
3.構筑詩意校園,促進了師生和諧發展。有詩的人生一定會多一點精彩。我們通過滲透、熏染、陶冶、美化等形式,達育人、美育的效果。事實證明,受詩熏陶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的情感更細膩,更懂得關心人、體貼人,能更多地為別人著想。校園蓬勃生機,充滿詩意。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經常通過“朗誦”“吟詠”“歌唱”“配畫”等形式表達對詩歌的理解。隨著詩歌閱讀量和創作的加強,在詩的熏染陶冶下,學生變得更純潔、更善良、更樂觀,涌現了一批校園小作家、小詩人。他們以自己獨到的筆觸描繪著自然、刻畫著生活、抒寫著情感,創作了大量優秀詩作,在各級競賽中獲獎。創作詩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發表與獲獎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積極性,使他們寫出了更多、更好的作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這悄無聲息中豐富并提高了學生詩性文學素養,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與詩同行教學相長
1.探討了有效的詩歌教學模式。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實踐,促使學生詩情激蕩,思維飛揚,使課堂詩意彌漫。經過實踐,總結了搜集整理―誦讀賞析―仿寫創作―成果展示的詩歌教學模式。
首先,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搜集經典詩歌或感興趣的現代詩歌、民歌、童謠。小組搜集到的資料,按一定的類別把詩歌分類。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欣賞優秀詩作,指導學生把握優秀詩作的字音、節奏、輕重、緩急,讀出詩歌蘊含的感情,美讀成誦,促進學生理解詩作。對經典詩作誦讀、感悟、內化,真正理解和領會詩作的思想情感后,指導學生模仿寫出同類和類似的詩作。與此同時,有目的、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到大自然、社會中體驗生活,取舍素材,進行詩歌創作。教師將優秀詩集搜集起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在班級里開展詩歌朗誦會,匯編學生創作詩歌,出版了一二輯兒童詩集《花瓣飄香》,優秀詩歌選《五彩斑斕》,內容富有生活情趣,編排更系統更科學,為學生搭建了展示的平臺,學生嘗到了寫作詩歌的甜頭,提高了閱讀和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