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演講小技巧和收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講話 自信心 情感溝通
當眾說話其實并不困難,只要你能遵循一些簡單卻又十分重要的規則,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以平常心對待公眾講話,從講話中體現個人價值,從講話中收獲快樂。這些都將會是讓你感到高興和自豪的事情。以下提出的幾點公眾講話規則,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大學生突破公眾講話的緊張恐懼,塑造個人魅力,提升公眾講話的技能,增強溝通能力。
1 好的開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就展開講話而言,它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即開頭、中間以及結尾。在這三部分中,頭和尾最為重要。講話的開始就像是一場正式演出前的序曲,序曲給聽眾留下的是第一印象,并由此激發他們的興趣。遺憾的是,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有過講話開頭開得不好的經歷——不是緊張地結結巴巴說了幾句,就是開頭還沒說上兩句就轉入正題。這樣做是不正確的。說話人很有必要在講話的開頭認真準備,以使聽眾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在有利于說話人講話的方向上。一個好的開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激起聽眾的興趣。演說的開頭一般是聽眾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候,如果你開頭能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人家就很愿意聽下去。
(2)了解你的聽眾。試著去了解你的聽眾,分析他們的聆聽需求,拉近聽眾和你的距離。距離拉近了,交流就會更加容易。
(3)真誠的表達。態度決定一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需要以真誠做基礎的。你講的內容聽眾也許認同,也許不認同,但這都不要緊,只要他們能感受到你是真誠的,他們就會愿意聽下去。
開頭好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要經過很多的思索。要考慮當時的環境、聽眾的情緒和你講話的主題,同時還需要有個人的特色。
2 怎樣結尾
作一次講話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旅行家的一次旅行經歷——一個人越是接近終點,他就越是希望盡快抵達它;很多講話人所遇到的情形即是如此。然而,說話人結束講話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在他們結束講話前有所暗示, 有些為此而說上一兩句,還有些是忽然結束——既無暗示,又沒有表現出任何結束講話的跡象;聽眾對此感到茫然。對任何說話人來說,上述幾種結束方式中最后一種方式不可取。以適當的方式結束講話十分重要。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聽眾對匆匆結束的講話會有不同反應——有人會以某種方式表示其失望的情緒,有人會對此感到奇怪,有人會產生一種受到冷遇的感覺。實際上,以不恰當的方式結束講話通常對講話以及對說話人本人會產生一種負面影響。因此,關注其說話形象的說話人應該對其結束說話的方式非常小心。精彩的結束語猶如與人話別,能促人深思,耐人尋味,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演講的結尾要努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聽眾的情緒推向,給你的演講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3 自信心
自信心是說話人成功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講話人在講話前做充足的準備,在講話過程中要注意語調、面目表情、手勢,以及與你的聽眾保持目光接觸。這些傳遞給聽眾的就是自信的信息。
(1)語調:一次沒有激情的演講對聽眾來說就像是喝白水,枯燥、乏味;而一次高亢、激情的演講就像是一次神奇的旅行,它能帶給聽眾別樣的感覺。這就要求講話人在講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調的把握。語調,是語音、語氣、速度、節奏的統一,它好比樂曲的旋律一樣,能表達出多種多樣的情感,體現出語言的完美性。在講話中,對語調升、降的把握往往能透露一些信息給聽眾,以次引起聽眾的注意力。
(2)面目表情:在人際交往中,表情可真實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態度、情感,及其心理活動與變化。而且,表情傳達的感情信息要比語言巧妙得多。當然,把握表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大體上說,人的眼神、笑容、面容是表達感情最主要的三個方面。尤其是眼神,能夠最明顯、最自然、最準確地顯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講話中,與聽眾的目光交流往往就處于一個很重要位置。它不僅能直接與聽眾進行情感的溝通和交流,還能第一時間把握聽眾的情緒。再者,目光交流從某種程度上還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自信心。切忌在講話時不停眨眼,眼神飄忽不定,目光閃爍、斜視、瞟視。注視他人時,應以對方面部中心為圓心,以肩部為半徑,這個視線范圍就是目光交流的范圍。而且,注視他人時,時間不宜過長。
(3)手勢:手是人體的表情器官之一。手勢是使用頻率最高的體態語言形式。由于雙手活動幅度較大,活動最方便、最靈巧,形態變化也最多,因而手勢的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強,最能表達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在講話中,寓意深刻、優美得體的手勢,能產生極大的魅力,激發聽眾的熱情,加深聽眾對演講內容的理解,使演講獲得成功。但在講話中,最忌諱的就是手舞足蹈、擺弄手指,或用手撓頭發、揉眼睛。所以講話中手到底應該放置在哪里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如果你在講臺后面,你可以將雙手自然地放在講臺兩側。如果沒有講臺的話,可將雙手自然垂在身體兩側,或者讓雙手握在胸前,也可以用手來操作教學設備,握住提示卡、筆、教鞭或是做手勢等。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該把雙手置于褲子口袋內,或是把手背在身后。
4 如何克服怯場
要克服怯場,說話人首先做到的是找出怯場產生的原因。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言語恐懼是人類的一種自然反應,心理學家認為,緊張是一種有效的反應方式,是應付外界刺激和困難的一種準備。有了這種準備,便可產生應付瞬息萬變的力量。因此緊張并不全是壞事。我們應該學會自我消除緊張狀態。說話人要對怯場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應盡量保持冷靜,朝積極的一面去想你自己和你的聽眾。告訴自己:我能講好,肯定能。說話人感到緊張的第二個原因是缺乏經驗,不同的情況對不同的說話人構成了不同的壓力,因此說話人一定要對講話作充分準備。克服怯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加練習。練習向公眾講話的方法之一,就是想象著你在和朋友談話;不要過分考慮講話對象的身份、地位、年齡、性別,以平常心對待,你在向他們解釋什么事情,已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你。當你這樣想時,緊張情緒就會逐漸消退,因為沒有人在和彼此非常了解的人說話時會感到緊張。
5 學會停頓
親子閱讀讓父母與孩子更貼近
親子閱讀,又稱為親子共讀,是時下廣為流傳、深受教育專家所推崇的優質親子互動方式之一。特別是繪本,更是親子閱讀的不二選擇。親子閱讀不僅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孩子眼里,能與父母相依相擁共讀一本好書,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程琳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她的女兒蓬蓬今年4歲,能說會道,還能自己給繪本做標注。自蓬蓬11個多月大時愛上閱讀以來,親子閱讀便成了這對母女每天雷打不動的“保留節目”。程琳笑著調侃:“不是我要給自己挑上這個甜蜜的負擔,而是‘小書蟲’實在‘不可一日無書’,每天晚飯后,她都會迫不及待地喊我去‘陪讀’。”
從《噼里啪啦》到《不一樣的卡梅拉》,從《我的第一本》到《露露的成長故事》,從《威利的世界》到《我要大蜥蜴》,蓬蓬在媽媽懷里貪婪地吸收著每一個故事,時而一臉專注,時而咯咯直樂,時而為可憐的小主人公嘆息。讀到一些感人的情節,比如小狗親了媽媽的臉,小姑娘也會忘情地爬到媽媽跟前,抱著媽媽親。
“陪讀”過程中,程琳不但收獲了親子的快樂,還重拾了童年的幸福。她說,自己生長在農村,由于家庭條件的限制,小時候幾乎沒有看過繪本之類的兒童讀物。長大開始求學后,她也沒怎么翻過學生讀物。以至于蓬蓬出生前,她對于兒童讀物的認知一片空白。然而,令她意外的是,隨著親子閱讀的深入,她這個30多歲的大人竟也同孩子一樣,不可自拔地愛上了繪本。她說:“每當看到繪本畫面上那溫馨的母子互動場景,我作為媽媽的幸福感和責任感都會被喚醒;每當看到繪本上那一個個充滿童趣的卡通形象,我都會忍不住重溫自己兒時的童真,仿佛回到了孩童時;每當看到繪本上那些看似淺顯卻充滿哲理的故事,我都會不由得感慨,原來,優秀的繪本傳達的思想是可以超越年齡界限的。”每每此時,程琳仿佛與女兒一起來到了童話世界里,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煩惱,滿心滿眼只有幸福和甜蜜。
親子閱讀讓孩子的心走得更遠
有父母陪伴閱讀的童年,是快樂的。親子閱讀是閱讀的回歸本質,它不以教育為目的,不在于教孩子認多少字、懂得多少道理,真正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從此愛上閱讀,獲得受用一生的最浪漫、廣袤的想象力與愛的感悟。
親子閱讀不僅能讓孩子體驗精彩的故事、增加對文字的感受、激發求知欲、獲取正能量,同時,還是一個很好的正能量制造過程。因為在親子閱讀過程中,父母和孩子一般都是依偎著,父母親切的聲音和溫暖的懷抱會讓孩子深深地體會到他們的愛,從而產生幸福感覺。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覺得很幸福,即使以后在人生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也一定會堅強面對,因為他知道永遠有人愛他,他的心中也會永遠充滿愛。愛是最神奇的力量,有了它,沒有什么不可能。
張桃桃是一名心理醫生,她常常會抱著新發現的繪本和兒子翼翼一起分享:“哇,又是一本神奇又美好的書,我們一起讀讀吧!”每每這時,翼翼就會開心地拍起小手,臉上滿是期待。最近,母子倆愛上了日本漫畫家中川千尋的《小人兒幫手》系列書。翻開書頁,許多可愛的小人兒映入眼簾,翼翼十分好奇:“他們要去哪兒,他們有什么本領?”常常是一個故事可以讀上好幾遍,翼翼也不覺得厭倦。張桃桃會耐心地滿足他的要求,和兒子一遍又一遍地探尋答案。她說:“每個孩子都是了不起的‘閱讀家’,他們小小的內心世界裝著大大的夢想,需要父母去發現,去引導。”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有效方法
父母是關鍵因素 不可否認,現在的孩子生活環境不同于從前,電視、網絡,誘惑隨處可見。如何讓孩子靜下心來,走進書的世界,確實很考驗父母的智慧和耐心。正如奧維爾?普瑞斯特科在《給孩子讀書的父親》中說的:“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這里的“有個人”主要是指父母。
2013年12月底,美國一位愛閱讀的可愛爸爸帶著兩個女兒來到書店,為自己和孩子買了8本書作為新年禮物。這位可愛的爸爸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他有關的教育話題幾乎都少不了閱讀這一元素。在美國大選演講時,奧巴馬曾講述自己從小就很愛看繪本故事,并且受益匪淺。所以,他一直都是親子閱讀的忠實粉絲。即便擔任總統一職,他還是會保證和兩個女兒分享好書,經常為女兒朗讀故事。在這位崇尚教育的超級爸爸看來,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的影響很關鍵,每天朗讀15分鐘就是他所提倡的家庭親子秘訣。
閱讀前精心選書 選擇一本好書,就是選擇一個精彩的世界,為孩子帶去真正符合年齡的精神食糧,保證孩子的閱讀在愉快中進行,并且迸發奇妙的育兒成效。
要選充滿童趣的書。有很多書構圖連貫、一氣呵成,讓孩子打心底里喜歡。比如,安東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媽媽》,扉頁是用睡衣的布料做成的,而且每一頁都有這件睡衣的畫面,感覺親切自然;而在繪本《大衛,不可以》中,調皮的大衛少了兩顆門牙,大嘴巴,小光頭,可愛的形象同樣會引起孩子的喜愛。
要選孩子感興趣的書。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懵懵懂懂,就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這種做法并不正確。大人和孩子的眼光是不一樣的。比如翼翼喜歡的《小人兒幫手》,許多大人在拿到書時往往感到莫名其妙,全書的文字加起來不過100來字,甚至很多頁沒有文字。然而,孩子就是喜歡,小人兒的世界仿佛就是孩子身邊的世界,雖然微觀但樣樣俱全,所有的細節都吸引著孩子。
要選與孩子生活有關的書。有些書很有趣,符合孩子的生活經歷和個性特點。比如,女孩可以選擇《莎娜》系列,書中的關鍵元素是毛線,暖暖的,很有女性特質;而男生則可以選擇《霸王龍》系列和《交通工具》系列,體現男孩子調皮、霸氣的一面。另外,對于害羞、膽怯的孩子,可以建議他們閱讀一些勇敢、勵志的書籍,比如《膽小鬼威利》,通過猴子威利戰勝自我的故事,向孩子傳達勇敢、自信等積極的情感。
閱讀時悉心互動 對于親子閱讀,有些父母認為就是照本宣科;有些父母則一臉困惑,因為不管怎么努力,孩子就是提不起興趣。一些小技巧會讓你對于閱讀有全新的認識。
要創設適宜的閱讀環境。這里主要指物質環境,即讀物要適宜、閱讀區域要相對安靜。此外,還應格外注意采光,應在光線明亮、直射的區域,這樣有利于孩子視神經的正常發育。可以把孩子抱在懷里,也可以讓孩子依偎在自己身旁,選擇合適的坐姿,將圖畫書平鋪在桌子上,離自己和孩子都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太遠會看不清其中的細節,太近則看不清整個畫面。
要讓孩子在愉悅氛圍中閱讀。如果沒有睡好覺,或者餓著肚子,孩子肯定不會靜下心來聽爸爸媽媽講故事。所以,親子閱讀的時間選擇也需要切合孩子的心情。比如,飯后半小時或者臨睡前,往往是讓孩子感到最愉快、最輕松的時刻,而且臨睡前也是孩子記憶細胞尤為活躍的時刻。在這個時刻通過有效的親子閱讀,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活躍孩子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