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傷索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根據《勞動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雇用童工的賠償:根據《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第十條規定,童工患病或者受傷的,用人單位應當負責送到醫療機構治療,并負擔治療期間的全部醫療和生活費用。童工傷殘或者死亡的,用人單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或者由民政部門撤銷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用人單位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由有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用人單位還應當一次性地對傷殘的童工、死亡童工的直系親屬給予賠償,賠償金額按照國家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計算。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工科院校;培養計劃;創新創業
基金項目:南京工業大學2009年校教改課題《面向實戰的工商管理類本科學生專業綜合能力提升方法研究》;南京工業大學2011年教改課題《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ERP課程的教學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關于工科院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
收錄日期:2012年9月28日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專業。1983年對外經貿大學開辦了國內第一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各高等院校紛紛設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據高等教育司統計,目前我國高等院校開設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約有500多所,約占全部本科院校的80%。
工商管理專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市場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才市場的需求條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工商管理專業來說,主要體現在社會對學生的人際關系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創新精神、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要求的提高。對于人才供應方高等院校來說,只關注于培養規模的擴大,而在人才培養的模式上卻沒有根據需求的變化進行及時調整,以達到社會的要求。因此,導致在我國人才市場上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方面大量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許多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管理人才。這種尷尬的現象不僅僅體現在工商管理學科的教育上,也關系到我國的大學教育如何與時俱進,培養出更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在傳統的教育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之際,2011年底教育部啟動了“十二五”期間“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旨在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具體內容包括三項: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該計劃已在全國120所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及一部分有較強行業背景和特色的地方大學開展,其中創業項目的完成需要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充分運用,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培養模式與方法的創新迫在眉睫。
南京工業大學作為一個有行業背景和特色的學校,也在積極探索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對2012級學生的培養計劃進行了大幅度的修訂,以達到充分運用工科院校優勢,向社會輸送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的目標。
二、工商管理專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困擾。目前,多數高校將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高層次管理人才上,但是定位為通才型還是專才型,還有層次高低的問題,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對一些企業高管人員做了訪談,有的高管認為:企業需要的是專才,像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一樣有所專長,而不是各個崗位都能去但不精的通才;有的高管認為:企業需要的是綜合性的人才,因為在企業管理的實踐過程中需要很強的各職能協調的能力;有的認為:國內MBA教育已越來越普遍,EMBA教育也越來越盛行,他們才是培養高級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的本科生定位為培養基層的管理人才比較合適。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究竟應該如何定位的問題是一個困擾,因為不同的定位必然導致培養模式的差異。
(二)專業設置背景導致的專業特色不明顯。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新的本科專業目錄中,在管理學門類下設置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和圖書檔案學類等五個一級學科。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設置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旅游管理六個本科專業。按照一級學科設置的本科專業,導致要求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專業特色不明顯。從知識結構上看,涉及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等二級學科專業的核心知識,但彰顯工商管理專業特色的課程設置比較空泛。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面臨知識面廣而不精的現象,這也是國內該學科共有的困惑。南京工業大學的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四個本科專業,其中三個本科專業都是由原來的工商管理專業分出來的,專業更加細化,那么如何使工商管理專業特色鮮明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三)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緊密。工商管理作為應用學科,要能夠做到頂天立地,要有理論指導,更要接觸企業,才能真正適應企業管理工作,因此增強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環節很重要,實踐環節一般由課程設計、實驗課和實習組成,但由于前幾年的擴招,學生數量增多,專業實習很難安排到具體的企業中去,即使安排到企業里,現在的企業各項事務處理工作非常復雜,多數企業已開始利用計算機進行事務處理和業務管理,對系統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慮,即使接受了實習學生,也大多不愿意讓沒有經驗的人接觸系統,因此,實習學生基本沒有直接參與工作的機會。鑒于此,有的學校由學生自己解決,采取放羊式,實習效果難以保障。南京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實習有2個,一個是三年級上學期為期3周的認識實習,以前是聯系企業高管到學校做講座、帶領學生到幾個企業參觀,感性認識企業管理活動;另一個是四年級下學期為期6周的畢業實習,具體在一個企業里深入實踐。因為學生人數多,集中找相應的企業比較困難,近期的實了安排講座,基本上以分散實習(學生自己找單位)為主了,實習的效果并不理想,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的結合不緊密。
三、解決對策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合理定位。在知識經濟的全球大背景下,隨著全球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企業經營的環境和內容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國的經濟管理范式也應逐漸轉變:從生產型到技術創新型。我國企業急需大批擁有廣博的知識基礎、懂得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熟悉其運行規則、掌握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國企業實際情況、具有決策能力、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管理人才。而MBA和EMBA人才培養的對象是在職人員,資源有一定局限性,鑒于我國的國情,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生的培養必不可少。至于通才和專才的問題,筆者認為,工商管理的所謂“通才”正是其“專才”的表現,是任何其他的工商管理類二級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復合型或者說綜合性人才是當今企業管理急需的人才。至于高級人才和基層人才之爭意義并不大,從基層做起不代表成為不了高級人才。因此,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是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企業管理綜合型人才。
(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這項改革決定培養目標能否實現,也決定專業特色是否突出。基于“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工科院校的優勢,將產業背景融于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課程體系,領會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將創新與創業作為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具體改革內容:
1、突出專業特色,精選專業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參照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學科教指委組編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育人指南》中的工商管理專業13門核心課程:管理學、管理經濟學、會計學、應用統計學、組織行為學、管理信息系統、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運營管理、營銷管理、創業管理、公司理財、項目管理,只做了一些小的調整,個別的課程名稱有所區別,但核心內容均包括。
2、為了凸顯工商管理的專業特色,在專業必修課上設置了現代企業組織設計、公司治理、企業文化、管理溝通、質量管理與認證、技術經濟學、社會調查、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專業課程的設計做了充分的調研,比如財務報表分析這門課程以前是作為專業選修課的,但是這門課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比較重要,試想,一個企業管理者,他可以不自己做報表,但會看報表,從報表的數據中可分析出企業的運營狀況的能力必須具備,因此把它調整為必修課程。
3、結合工科院校特色,增加有行業背景的選修課,與工科專業合作建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①南京工業大學是原南京化工大學和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合并而成,有大化工和大建筑的行業背景。工商管理的學生最終大部分是做企業管理,企業都是在某一個具體的行業里,因此掌握相關的行業知識非常重要,我們設置了很多工科的選修課,必須修得6個學分才符合要求,這也是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之一。②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有三個很好的平臺:一是省科技廳下設的江蘇省科技協會;二是2010年申請成功的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江蘇)基地;三是紫金呼叫中心,是在江蘇省科技廳的支持和指導下,由江蘇省科技創新協會牽頭組織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江蘇省科技情報研究所、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共同發起成立的省級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現已建成涵蓋各類領域的專家數據庫和覆蓋眾多行業的科技服務機構數據庫。我們充分利用這些平臺開設了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技術創新管理等課程,最大限度地做到跟企業的需求、跟學科發展的前沿接軌。③與化工學院合作,利用多學科交叉優勢,設置化工企業管理專業方向,對化工學院三四年級選擇化工企業管理的學生進行培養,為大化工行業培養復合型人才。
(三)實踐性環節的改革。實踐性環節是提高在校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保證,針對以前實踐環節的薄弱,增加實踐環節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提高實習環節的質量。一方面我們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了實訓課程,如《ERP沙盤推演》、《產業鏈全景仿真模擬沙盤實訓》,在學校的支持下,購置了相應的軟件,建立新的沙盤實驗室,讓學生利用物理沙盤和軟件在實驗室中模擬企業經營的狀況,增加對企業經營的感性認識,并組織學生參加校內校外舉行的ERP沙盤競賽,增加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實驗課程讓學生掌握管理的實用性技能,提高了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四)提高師資隊伍的理論及實踐水平。好的培養模式要靠好的師資隊伍來實現,重視對師資隊伍的培養也成為教改的重要一環。鼓勵教師針對新的培養計劃對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也積極派出專業教師參加國內的學術交流,開闊教師的視野,掌握學科的發展前沿知識,跟國內同行交流經驗,相互學習,提高專業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現狀調研報告..
一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目前,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企業的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強,尤其是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交叉學科的日益增加,企業的經營管理內容與理念不斷變化,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規格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對管理類人才的需求趨向復合化。但是,現有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卻暴露了種種的不適應。首先,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我國幾乎所有的普通本科院校將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高級管理專門人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到大眾化階段的轉變,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緩解,從企業實際需求和學生畢業的流向來看,這一定位目標值得商榷。培養目標定位的不準確使人才培養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其次,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主要表現在:1.課程設置特色不鮮明。由于培養目標的無差異化,課程體系僵化雷同,缺乏柔性,導致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專業特色無法體現,培養出的學生知識結構單一,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缺乏競爭優勢。2.課程體系過于追求理論的系統完整。我們長期以來堅持的是一種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模式,而每門課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統,課程之間存在很多重復內容,課時總量膨脹,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缺乏。3.對實習實訓教學的忽視。工商管理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必須注重應用。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雖有社會實踐、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但缺乏整體設計,設置針對性差,實訓效果差,導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差,職業崗位適應緩慢。其三,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是長期以來的主要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組織能力、創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的成長。
二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新構建
(一)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不同于研究型和學術型人才,也不同于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出來的技能技工,應用型本科的基本特征是“以學科為基礎”和“注重應用性”,即在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側重于對學生應用專業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工作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所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堅實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而且還要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技能,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要。因此,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能系統地掌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懂經濟、法律和生產技術的基礎知識,有較好的外語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能在工商企業生產經營各職能部門從事綜合管理和專業管理,并具有一定實務性研究和創新以及創業能力的中高級復合型、應用型經營管理人才。
(二)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基本思路
“應用型本科”學科體系的建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對于有行業背景的院校或專業來說,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對于沒有行業背景的專業或就業面比較廣泛的專業,其可操作性就比較難,即便是同一行業,隨著企業規模大小不同、生產類型不同、生產經營的復雜程度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應用型”學科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定時間的探索、積累和驗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以學科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主導,以實施動態的模塊化教學為基本手段,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學科為依據,就是在設置教學內容理論體系及相關課程時,仍然應參照普通本科的學科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結構體系,這是因為:1.普通本科學科的劃分,實際上是社會分工的結果,其功能本身就內含著職業性的要求,所以各個本科院校為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應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在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上下大功夫;2.應用型本科的教學水平應達到普通本科的水平,應明顯高于高職高專教育水平;3.要考慮部分學生后繼發展,報考研究生的需求。
第二,以職業能力為主導,就是在調查和分析工商企業生產經營一線管理崗位群主要職能的基礎上,按其要求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整合學科理論課程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明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學了什么,會干什么。
第三,以實施動態的模塊化教學為基本手段,就是按照典型的工商企業生產經營一線的崗位群(職能部門系統)的功能為主并參照社會相關職業群體的業務范圍,組織相關理論與實踐技能合一的教學模塊。各個模塊的教學內容以及各模塊之間的組合,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可以進行動態調整。
第四,專門設置培養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的教學模塊,作為必修課內容。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本質是創新、創造。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三實現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路徑
圍繞上述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基本思路,實現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路徑是:
(一)把普高本科“寬口徑,厚基礎”的學科教育與高職教育突出職業性的優勢相結合,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依據工商管理學科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參考各個不同類型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和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并考慮典型的工商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管理部門的職能要求,從各個院校設置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中,篩選出一攬子相關課程,組成“課程籃”。然后按工商企業各個管理職能部門的功能要求,補充和整合“課程籃”并設置和強化相應的以職業能力訓練為主的實踐教學環節,其中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共設置36周,除第八學期18周全部進行實踐教學外,從第二到第七學期,每學期安排3周集中實踐教學。使學生既能比較系統地扎實掌握本學科的理論知識,又能得到職業技能的訓練。在整合“課程籃”時,保留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的主干課,特別是與學生考研相關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設置足夠的學時,保證課程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深度;根據定位于能在工商企業生產經營一線從事各職能部門綜合管理和專業管理,并具有一定實務性研究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某些課程則本著適用、夠用的原則,給予簡化或合并,如適當整合和簡化經濟、財政、稅收、金融等專業基礎課程,而對與履行專業職能直接相關的、應用性和操作性強的課程,則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現代管理技術的應用等方面予以強化。
(二)實施學科交叉,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廣泛而深入的應用,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管理人才。中國二汽集團的一位高管在一次全國性管理類學術會議上,呼吁“希望高校能培養出懂技術、會管理,又掌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設置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體系時,將根據社會和企業生產經營一線對復合型管理人才的要求,把相關學科專業的與企業生產經營一線管理職能關系密切的課程與技能訓練,納入課程體系,以彌補傳統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理論性較強,可操作性較弱,重“軟”能力,輕“硬”能力的不足。如:適當補充“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中,涉及生產經營一線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適用性、操作性強的部分課程以及基礎性的生產技術類知識與技能等。由于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是一個就業面較寬的專業,實施學科交叉,專業交叉,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掌握多種技能是必要的。
(三)打破傳統的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專選課和任選課)的三段式教學計劃模式,以工商企業各職能部門和社會相關職業群的功能為依據,建立學科專業理論教學與基于職業能力的實踐密切結合的教學模塊和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將分為企業經營戰略與規劃管理、企業市場營銷管理、企業生產與運作管理、企業會計與財務管理、企業信息系統管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與創業素質培養等七個教學模塊。每個教學模塊將進行以下內容的分析與設計:1.分析本教學模塊在工商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在調查和分析相關企業管理職能部門的職能以及社會相關職業群的基礎上,明確從業應具備的主要理論知識和職業能力方面的要求;3.根據上述要求,設置各個教學模塊中的理論教學子模塊和能力培養子模塊,其中注重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應體現以從業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性特點;4.根據應符合理論性、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要求,構建各個教學模塊的課程教學過程模式;5.設計各個教學模塊的主要教學文件。
發包方與包工頭形成了建房承攬合同關系,包工頭與雇傭的工人則為雇傭關系。假如工人因腳手架松動而摔下,如其并不存在過錯,則包工頭作為雇主應對工人在建房過程中遭受的人身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的施工方來承建。如果存在發包人在明知包工頭無任何資質的情況下而選用其為承建人,其在承建人的選用上存在過錯。則摔傷工人可要求發包人與承包人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來源:文章屋網 )
1實驗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學科中的發展現狀
工商管理學科是一門融合多學科多領域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系統地研究營利性組織經營活動的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的應用科學.管理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兩類,一類是思辨研究,另一類是實證研究.其中,實證研究是用實踐或實驗數據來進行研究專題的論證,從而能夠得出科學有效的結論.實驗研究在工商管理學科形成初期就有了,比如泰勒、吉爾布雷斯夫婦等所做的動作時間研究和制定定額,就是通過實驗完成的.并且,隨著工商管理學科的發展,實驗研究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實驗方法在工商管理學科中的應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40年代實地實驗發展時期,從實際研究環境入手,提出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有效辦法;20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管理實驗所涉及的面進一步拓寬,數學模型與計算機模擬開始得到應用;20世紀70年代以后,大批管理模擬軟件被開發出來并投入使用,管理實驗的中心由以人和工作為主開始轉向以組織和流程為中心.[1]管理實驗方法的發展,模擬管理軟件的完善,網絡設施的投入,為高校工商管理學科的全面建設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契機.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管理理論的補充和深化.通過實驗環節,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管理理論和方法,發現和總結管理各環節中的規律并能夠提出新問題,從而鞏固已學到的理論知識.同時,實驗環節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直覺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2]工商管理學科本科層次的學生普遍缺少管理實踐經驗,如何通過實驗教學讓他們認識企業、體驗管理、感悟管理、應用管理,是我們管理教育必須重視的問題.高等院校管理類專業,為適應社會信息化要求,加強管理信息化教學內容,越發重要和緊迫.
2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實驗教學課程體系設計不盡合理
目前,在工商管理課程教學體系中,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生產作業管理、市場營銷、企業戰略管理、組織行為學、管理信息系統等8門課程,是該學科普遍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這些專業基礎課程幾乎都需要通過相關的實驗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也進一步反映了實驗教學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在課程設置的理念上存在以理論課程為中心、實驗課程為輔的舊觀念,側重理論教學,不太重視實驗教學,實驗課程基本上處于從屬地位.一些發達國家在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所進行的兩次教育改革中重點加大了實驗教學改革,增加了實驗教學的學時,很多大學實驗學時都超過30%,有的甚至達到50%.而我國高等院校(特別是本科院校)現行教學計劃中實驗教學課時數一般偏少,實驗學時占總學時的8%~20%不等.盡管部分院校根據社會對管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對工商管理教學計劃中的實驗課時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但只是象征性的,沒有較大突破.[3]
2.2實驗教學內容比較落后
開設工商管理實驗課的本意是培養學生在現實的市場環境下,運用管理理論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按照這一要求,每個實驗項目的選材不僅應務求真實,而且為實現“管理者”身臨其境的分析與決策過程,還必須模擬出較為真實的管理環境.然而.從目前市場上發行的幾種工商管理實驗教材看,絕大多數實驗項目達不到這樣的要求.這些實驗項目的普遍缺陷是:實驗的素材缺乏“真實感”,驗證的內容過于“書本化”,實驗的重心大多是Excel軟件的應用(即通過使用該軟件使學生解決過去在紙張上所完成的作業).顯然,這種“實驗”與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實踐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4]某些高校實驗教學環節的安排缺乏總體設計,沒有形成一個前后銜接、層次清晰、共同為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有機整體.管理學理論存在遞漸性,由于不同老師教授不同科目,有可能造成重復實驗或理論鏈斷裂現象,嚴重影響了實驗的論證效果.另外,從實驗方式看,學生仍屬于被動的接受者,不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嚴重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3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的改進建議
3.1加強實驗教學比重
要保證工商管理學科教學面的拓展和質的提升,一個好的途徑就是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和交流,了解用人單位管理實踐的發展情況,適時調整和拓展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工商管理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應該以工商管理實驗課程為軸心,以理論課程知識的秩序為紅線來進行安排.在管理實驗課程設計中,首先應在大學一年級開設體驗認知型的專業實驗課程,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到工商企業、保險公司、稅務局等單位現場參觀,也可以邀請企業家到學校舉辦講座,與學生面對面溝通交流等,這屬于最基本、最簡單的一種實驗.通過認知階段的實驗,激發學生對本專業學習的興趣.其次,在大學二年級時開設驗證性實驗項目,可以圍繞每一門主干課程開設一門實驗課程,編寫實驗教材和實驗指導書.比如我們可以通過組織機構決策效率模擬實驗來實驗其變化和效率的影響關系;通過戰略投資決策模擬實驗來驗證投資決策過程中的風險與收益的關系以及決策者的博弈理論的有效性等.這一階段,在重點抓好核心實驗的前提下,還要根據不同的學科層次結構,建設好相關的擴展實驗.最后,在大學三年級和四年級開設綜合性的管理實驗課程,使學生能綜合運用財務管理、審計、企業管理、計算機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了解各主干課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點的全面融會貫通.比如ERP沙盤模擬教學系統,集角色扮演和崗位體驗于一身,可以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完成從知識到技能的轉化.還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深入企業管理部門、稅務機構以及會計師事務所、投資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進行業務實習,使學生能熟悉工商管理的各個環節,熟悉現有管理制度和實務操作技能,進一步理解、消化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用性、有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使其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擅長知識的運用和實際問題的解決.
關鍵詞:fidic合同條件;承包商;施工索賠
1 fidic合同條件下索賠的重要性
(1)索賠是承包商減少風險損失的有效途徑
為了避免由于風險造成虧損,同時爭取盈利,承包商應善于識別風險,采用防范、規避、轉嫁等手段預防風險造成的損失。承包商應利用fidic合同條件,通過工程索賠的途徑將損失盡可能多地從業主方補償回來。工程索賠是承包商減少風險損失、獲取經濟收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如果承包商在施工過程中缺乏索賠意識,對造成索賠的事件反應遲鈍,那么他就等于主動放棄了應該得到的利益。
(2)索賠是承包商維護其合同權益的重要手段
就合同權益而言,承包商的出發點是最大限度地獲取經濟收益,盡早地將損失從業主方得到補償。但由于國際工程市場的買方市場性質,在爭取經濟利益上,承包商總是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因此,承包商別無它法,只有提高靈活運用fidic 合同條件的能力,通過工程索賠來減少經濟上的損失,維護其合同權益。工程索賠實際上是承包商維護其合同權益的最基本的管理行為。
(3)索賠是承包商經營管理水平的體現
一個對工程索賠缺乏敏感力的承包商,肯定對施工成本控制和經濟效益缺乏管理能力。既能優化內部施工管理以降低施工成本,又善于運用工程索賠的手段減少損失的承包商,才能使自身的競爭力不斷發展強大。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夠成功且合理地進行工程索賠的承包商,一定是綜合經營管理水平比較高的承包商。
2 fidic合同條件下施工索賠的分類
在fidic合同條件下,索賠按施工索賠的目的可分為工期索賠和費用索賠。
(1)工期索賠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常常會發生一些未能預見的干擾事件使施工不能順利進行,使預定的施工計劃受到干擾,結果造成工期延長。fidic合同條件中,誤期損害賠償費是用以補償業主由于工程項目較晚投入運行而受的經濟損失,按日計算賠償金,可以累計達到合同額的10%。
(2)費用索賠
在fidic條款中,對工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風險,哪些由業主承擔,哪些由承包商承擔,都有比較明確和合理的劃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所發生的施工費用超過了投標報價書中該項工作所預算的費用;而這項費用超支的責任不在承包商方面,也不屬于承包商的風險范圍的前提下,乙方根據合同條款的規定,向甲方索取他應該的得的合同以外的費用,即承包商向業主要求補償不應該由承包商自己承擔的經濟損失或額外開支,也就是取得合理的經濟補償。
3 索賠的原因
在施工過程中,引起索賠的原因是很多的,主要如下所列:
(1)工程內容的變更
承包商只負責完成合同所規定的工程內容,當業主或工程師要求承包商完成合同約定以外的任務時,比如加新的工作、改換建筑材料、暫停或加速施工等變更引起新的施工費用,或需要延長工期等時,承包商有權利要求簽訂補充協議并提出索賠要求。
(2)不可遇見的障礙
當承包商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或遇到在開工前不可預見的障礙,給施工帶來了難度和費用的增加,如基礎工程中土方開挖及施工中碰到的換土陷坑、下水滲漏造成的泥坑等。承包商有權提出索賠要求。
(3)業主應承擔的風險
承包尚在施工中,遇到事先無法進行預測何防范的;來自社會及自然界的風險時,如影響施工進度和費用的支出,承包商有權利提出索賠。
(4)業主違約
業主違約常常表現為業主或其委托人未能按合同規定為承包商提供由其提供的、使承包商得以施工的必要條件,或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付款。比如業主未能按規定的時間向承包商提供場地使用權;工程師未能在規定時間內發出有關圖紙、指令或批復;工程師拖延頒發各種證書;業主提供材料等的延誤或不符合合同標準;工程師的不給予決定和苛刻檢查等。業主違約時,承包商有權利提出索賠。
(5)工程所在國家或地區政策及法律、法令變化
國家或地區政策、法律、法令的變化,通常是指直接影響工程造價的某些政策和法律、法令的變化,比如稅收提高,貨幣貶值,限制進口,勞動力或原材料價格變化、運輸費用的調整等,都有可能導致工程費用的增加。承包商有權向業主提出索賠以補償自己的損失。
(6)其他承包商的干擾
其他承包商干擾,通常是指其他承包商未能按時、按程序進行并完成某項工作;各承包商之間配合協調不好等而給本承包商的工作帶來的干擾。大中型工程項目,往往會有幾個承包商在現場施工,由于各承包商之間沒有合同關系,工程師作為業主委托人有責任組織協調好各承包場商之間的工作,否則,將會給整個工程和各承包商的工作帶來嚴重影響,引起承包商索賠。比如,某承包商不能按期完成其部分工作,其他承包商的相應工作也會因此延誤,在這種情況下,被迫延誤的承包商就有權向業主提出索賠。在其他方面,如呈遞使用、現場交通,各承包商之間也都有可能發生互相干擾的問題。
(7)合同文件的缺陷
按fidic合同條件,合同文件缺陷常常表現為合同文件規定中的缺陷,也包括技術規范和圖紙中的缺陷。在這種情況下,工程師有權作出解釋,但如果承包商執行工程師的解釋后引起成本增加或工期延長,則承包商可以為此提出索賠工程師應給予證明,業主應給予補償。一般情況下,業主作為合同起草人,他要對合同中的缺陷負責,除非其中非常明顯的含糊或其他缺陷,根據法律可以推定承包商有義務在投標前發現并及時向業主指出。
(8)工程師的指令
工程師的指令通常表現為工程師指令承包商加速施工、進行某項工作、更換某些材料、采取某種措施或停工等。工程師是受業主委托來進行工程項目管理的,其在工程中的作用是監督所有工作都按合同規定進行、督促承包商和業主完全合理地履行合同、保證合同順利實施。為了保證工程達到既定目標,工程師可以各種必要的現場指令。相應地,因這種指令(包括指令錯誤)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和(或)工期延誤,承包商可以索賠。
(9)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通常表現為因與工程有關的其他的問題而引起的對本工程的不利影響。比如,銀行付款延誤,郵路延誤,港口壓港等。由于這種原因引起的索賠往往比較難以處理。比如業主在規定時間內依規定方式向銀行寄出了要求向承包商支付款項的付款申請,但由于郵路的延誤,銀行遲遲沒有收到該付款申請,因而造成承包商沒有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收到工程款。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最終表現出來的結果是承包商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收到款項,所以,在承包商往往會向業主索賠。
4 fidic合同條件下索賠的計算方法
索賠通常分為工期索賠和費用索賠,相應的,索賠的計算也應分為兩類:即工期索賠的計算和費用索賠計算。建設工程技術復雜,規模大,工期長,多種原因引起的延誤常常交織在一起,在計算一個或多個延誤引起的工期索賠時,主要通過網絡分析法計算索賠值。
5 結束語
索賠管理在我國正處在成長和發展的時期,我國工程建設界對索賠還僅僅處于摸索階段,經驗還不多,尤其是在與國外合作施工時,還需要有國外的專家進行指導。
參考文獻:
關鍵詞:FIDIC合同條件;承包商;索賠
一、前言
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建筑行業將與國際市場接軌,與國際市場的交往也將越來越緊密。有資料顯示,近5年來,國外建筑企業在中國的建筑活動開始日益頻繁。目前全球最大的225家國際工程承包公司中,已有140多家在中國承攬業務。中國已成為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建筑市場之一。
索賠是培養和發展建筑市場、強化建筑安裝施工合同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對這項工作的深入研究和發展,對企業的增強合同意識、強化項目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以及企業素質,對學習國際慣例、發展對外工程承包,對落實企業自、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建立市場經濟新秩序,對高質量高水平的搞好工程建設和振興建筑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二、施工索賠在我國的現狀
我國工程索賠是從20世紀80年代在云南魯布革引水發電工程首次采用國際工程管理模式中出現而開始的,索賠概念也自此進入中國。經歷了近20年的歷程,工程索賠管理工作已取得了長足發展,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索賠無論在數量或金額上都呈不斷遞增的趨勢,同時倍受業主、承包商及有關部門的關注。是否運用索賠以及索賠是否運用得當,直接關系自己的利益、生存和發展。但工程索賠及其管理還是我國工程建設中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我國工程企業對索賠的認識及其現狀可描述如下:
1、對索賠概念普通存在模糊認識甚至錯誤認識
索賠的性質屬于經濟補償行為,而不是懲罰。索賠的損失結果與被索賠人的行為并不一定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但我們有些人或部門對索賠概念認識不夠,以為一旦發生索賠,就必受法律的懲罰、負刑事責任,從而采取些違背常規的手段,以至損失更大。
2、索賠專門人才缺乏
有關專家認為,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管理,而合同管理的關鍵又是索賠管理。索賠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參與索賠管理工作的人員既要熟悉有關法律的規定和各種條例,又要具有相當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能全面掌握施工的各個環節,同時還需具備一定的財會貿易、公共關系等在內的知識,這樣才能使索賠有理有據。而在我國建筑施工企業,“T”型人才或“金字塔”型人才缺乏,企業內部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素質不高,懂經濟管理的人才甚缺。
3、對索賠時限、索賠證據管理不充足
FIDIC合同條件規定:“索賠事件發生后28天內,向甲方發生要求索賠的通知。”這個要求意味著承包企業在索賠事件之日起28天以內必須向甲方提出索賠要求,否則超出這個時限則喪失一次索賠機會。同樣 , FIDIC合同條件規定:“有正當索賠理由,且有索賠事件發生時的有關證據。”這項內容說明證據不足或沒有證據,則索賠不成立。證據必須是真實、全面和及時的。但由于承包商的認識不夠、管理不當,以至證據不充分或超越時限,一次次的失去索賠機會。
4、索賠意識薄弱,對索賠管理的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
索賠是法律賦予正確履行合同免受意外損失的權利。索賠是當事人保護自己避免損失、增加利潤、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美國某機構曾對政府管理的各項工作進行調查。被調查的22項工程中,共發生施工索賠達到427次,平均每項工程索賠約20次,其中378次為單項索賠,其成功率為95.5%,49次為綜合索賠, 其索賠成功率為75.5%。而我國由于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及其相關機制不夠健全等因素的影響,索賠發生率很低。
三、承包商索賠權力的分析
(一)業主違約引起的索賠
由于承包商與業主之間存在著直接的合同關系,因此,業主違約是引起承包商索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FIDIC合同條件中,有關業主實際違約的情況在許多條文中都有規定,下面討論幾種在工程實踐中經常發生的業主違約導致索賠的情況下。
1、對指定分包商的反對
承包商沒有義務雇用一名他已通知工程師并提交具體證明資料說明其有理由反對的指定分包商。如果業主堅持雇用承包商反對的分包商,則因分包商不合格而使承包商遭受損失,承包商有權提出索賠。索賠內容:T+C。
2、未能按規定向承包商提供進入現場的權力
如果業主未能及時給予承包商進入和占用現場的權力,致使承包商遭受延誤和(或)招致費用增加,則承包商有權提出索賠。索賠內容為T+C+P。
3、業主工作人員的違約行為
FIDIC的原則之一就是促進各方的合作,因此,第2.3款規定,業主應保證其現場的工作人員及其他承包商與承包商之間進行良好的合作,否則,如果因上述人員給承包商造成損失,則承包商可向業主提出索賠,索賠內容:T+C。
4、支付的延誤
如果承包商沒有收到根據第14.7款[支付]應獲得的付款,承包商有權就未付款額按月計復利收取延誤期的融資費用。延誤期應認為是從第14.7款[支付]規定的支付日期開始計算。除非在專用條件中另有規定,上述融資費用應以支付貨幣所在國中央銀行的貼現率加上三個百分點的年利率進行計算,并用這種貨幣進行支付。索賠內容:C。
(二)工程變更引起的索賠
在國際工程中,當業主決定更改由設計圖紙、技術規范和施工組織設計所表現的工程,使得工程任何部分的形式、質量、數量、施工順序、進度和施工方法發生變化,即稱為發生了“工程變更”。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工程量的變化中,如果招標時工程師暫定的工程量,在實施測量后證明和工程表中記載的工程量不同,則不屬于工程變更。
FIDIC合同條件對工程師的指示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即要求其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發出書面指示。如果工程師因任何其他原因而拒絕作出書面的指示,則FIDIC合同條件賦予了承包商一項救濟的權利,即承包商可以在接到工程師的口頭指示后的兩天內向工程師發出一書面確認書,如果工程師在收到書面確認書后兩天內未頒發書面的拒絕指示,則可以認為工程師的口頭指示構成書面指示。如果在此后因該指示發生糾紛,則該書面確認書可以作為書面證據使用,以維護承包商的權利。在FIDIC合同條件下,由于工程變更導致的索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因合作構成的變更
在國際工程中,由于其復雜性,單一的承包商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程,因此,大型的國際工程往往會有許多承包商共同工作,此時,合作就變得極為重要。FIDIC合同條件規定如果承包商根據工程師的指示,為業主的人員和其他承包商提供工作機會或提供某種服務,如果增加了不可預見的費用,該指示應構成一項變更,則承包商有權提出索賠。索賠內容:T+C+P。
2、提供額外的樣品構成變更
承包商應向工程師提交材料的樣品以及有關資料,以便于在工程中或為工程使用該材料之前征得工程師的同意,工程師指示的樣品若為額外樣品則構成變更,承包商有權提出索賠。索賠內容:T+C+P。
3、進度計劃的調整
承包商應及時將未來可能對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增加合同價格、延誤工程施工的事件或情況,向工程師發出通知。如果工程師根據承包商提出的建議對進度計劃作出調整,而該調整構成了一項變更,則承包商可就此向業主提出索賠。索賠內容:T+C+P。
4、修補缺陷的費用
在工程竣工之后缺陷通知期期滿之前或之后的某一段時間內(視合同具體情況而定),工程師或業主可隨時指示承包商實施補救缺陷或損害所必需的所有工作。如果承包商被指示履行缺陷的修復工作而又確信該修復工作不是由于自己的過錯所導致時,承包商可在履行完修復工作之后向業主提出費用索賠。索賠內容:C+P。
(三)不可抗力引起的索賠
在國際工程中,如果發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則承包商應當履行通知的義務和減少延誤的義務。國際承包工程都是以盈利為最終目的,大凡盈利項目,毫無風險的幾乎沒有。作為承包商就不能懼怕風險,只能盡量預先防范,在遇到“不可抗力”事件后,善用合同有關條款,采取有力措施將其壓縮到最低限度,通過索賠使意外風險轉化為經濟效益,為項目的順利實施鋪平道路。
四、結束語
關鍵詞: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222-02
當前畢業生求職難與企業招聘難的矛盾日益顯現。該矛盾反映了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很難與企業職位需求匹配的矛盾,該矛盾突出地體現在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教育改革的內容中明確指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所以,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和實踐能力強的工商管理人才是以經管類為特色的高校不容推卸的責任,也是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工作的重點。國內學者提出了構建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內容,例如,金國峰和董富華認為了解企業對工商管理類學生的要求,改進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畢業生;項益才認為經管類人才培養需要政府和企業的積極參與;唐新平指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實現從專業型到復合素質人才的培養、從被動知識傳授到主動知識創新、從封閉型到開放型育人觀念三方面的轉變;李蓓蓓認為課程體系構建是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從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及強化實踐教學四方面提出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具體途徑。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將從校企合作視角出發,對在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中如何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深入開展校企合作進行研究,對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希望能為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些院校的管理類專業也將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各種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學之中,以下主要介紹四種校企合作的模式。
1.專題講座。這種方式是邀請企業管理者進課堂,講述企業運作的主要方面,使學生對企業和管理人員所具備的素質和條件有一定的感性認知。該方式操作較簡單,但有明顯的缺點:第一,時間限制多。由于現實條件的限制,講座時間多被控制在兩三小時之內,受邀的管理者很難真正把完整的工作流程介紹給學生,講解多停留在他們對工作的感性認識上,而這些感性認識又是大同小異,對學生在知識的把握和管理實踐的理解上幫助不大。第二,流于形式。受邀的管理者本身工作忙,無暇進行充分的準備,其所謂管理經驗大都沒有明顯的參考價值。第三,缺乏針對性。管理者的講座較寬泛,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了解關于企業運作的內容,但是寬泛的介紹在日常的課程學習中都有所接觸。
2.實地參觀。為了使學生對企業生產、物流等環節或者部門的工作流程有基本的了解,一些工商管理類專業會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參觀。該模式也有易操作優點,但其缺點也較明顯:首先,時間限制。實地參觀也受限于時間因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只能是對企業工作的流程有一個感性了解,很難接觸到具體內容。另外,學習的深度不夠。雖然實地參觀可以與企業實際工作近距離的接觸,但是,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去操作一些實質性的工作,所以實地參觀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局限性,在實踐學習的深度上也不夠。
3.實習項目。目前很多院校愿意與企業合作開展各種實習項目,期望通過實習幫助學生提高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但是,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諸多困難:第一,管理困難。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從很大程度上講學生要脫離學校的管理范圍,受限于各種條件,院校老師很難對學生做到全面管理,對學生在校外實習中遇到生活、安全等問題難以控制。第二,成本高。學生到校外企業實習,往往需要較高成本。學校不但要支付企業一定的管理費用,而且在學生的生活上也要投入人力、物力。鑒于此,資金和人員不足的院校就很難組織校外企業實習,即使勉強進行一些實習,效果也不明顯。第三,企業態度問題。在校企合作的實習項目中,大多數企業能較好地完成自己在項目中負責的內容,也能讓學生接觸到一些實質性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但也有部分企業僅利用實習的學生做一些雜物工作,將實習停留在了表面。
4.校企合作校內項目。目前一些企業或政府部門將其在運營及管理中的問題打包給一些院校,借助學校的科研資源和研究人員來解決問題。這種方式可以兼顧學生、企業、教師三者的利益平衡。但是,深入了解后發現,該模式還是有很多缺陷:第一,適用范圍有限。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為得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企業在選擇合作院校時會慎重考慮,且對參與項目的校方人員也有要求。所以,能參與有實際意義的校企合作校內項目的院校將集中在重點院校,參與學生也多集中在研究生層次。第二,參與程度低。在項目中企業都會有具體的質量和時間要求,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負責教師會把主要的工作分給項目組的其他教師,學生只負責一些整理、排版等基礎性工作。一些涉及企業關鍵問題的項目,學生參與層面就更加初級。在校企合作的校內項目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受限,校企合作的校內項目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未來就業能力的幫助也不大。結合以上四種人才培養模式可知,無論如何強調校企合作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都要注意到只有學生具備相應的知識,在參與校企合作的活動或項目中才能有更多地體會,才能明確地了解自己與企業實際要求之間的差距,進而有針對性地學習。
二、校企合作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新模式――“虛擬企業”模式
在校企合作項目中,參與雙方利益的沖突導致在合作中很難實現雙贏。學者們經過研究和探討,提出了“虛擬企業”人才培養模式。“虛擬企業”是學校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通過與企業合作獲得相關行業和企業資料,爭取一些必要的資金,在學校建立一套虛擬的企業及外部行業系統。教師可以利用該系統進行實踐教學,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實質性的工作內容中。“虛擬企業”運作的具體流程具體如下:
第一,以現實企業為原型,構建校內“虛擬企業”。首先要充分獲取現實企業和行業的數據資料,基于這些資料構建虛擬企業。該系統將模擬原型企業的專業崗位、業務流程,在仿真實踐中促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研究。教學活動圍繞“虛擬企業”的運作,構建課程體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發現原型企業管理中的問題,并提出的改進意見和建議。
第二,將教學討論延伸到企業。首先,將校內模擬業務與企業實際運營作對比,發現模擬經營中的問題,敦促學生提高自身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其次,在模擬經營中可發現原型企業存在的問題,就此展開討論,并對原型企業管理上的改進建議與企業管理者討論。這樣,既可以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又可使企業以最低的成本發現自身問題并獲得改進的方法。
第三,虛擬成果向現實成果的轉化。由企業管理者和學校教師共同組成虛擬董事會或虛擬評價機構,對虛擬企業的運作做出評價和指導,根據學生在虛擬企業運營中的表現,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企業可在虛擬企業中選拔人才,表現好的同學可加入到教師科研團隊,通過社會調研、企業實踐等活動,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學校和企業可以從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對學生創業進行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把“創業構思”轉變為“創業行動”。
第四,定期評價,并不斷改進和更新。虛擬企業的運作是一個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在實際的操作或學生就業等實踐活動中會發現其中的不足和未涉及到的內容。因此,應當鼓勵參與過虛擬企業項目的學生對虛擬企業的建設和完備提供建議。通過反饋,使虛擬企業日益完備,為學生提供更多幫助。
三、校企合作視角下工商管理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對策與建議
校企合作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僅有培養模式是不夠的,還需要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
第一,改進課程時間安排,為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提供便利。在校企合作中,學生積極性不高的部分原因是學校的基礎課程安排分散,學生難以獲得足夠連續的時間去參與活動和項目。
第二,增加提高工作能力的基礎課程,提高學生在最初就業時的入門能力。現有的工商管理課程體系多是以管理者的視角設定的,缺乏學生工作入門能力的培養,故在課程體系中要增加基礎課程的安排,培養學生工作入門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第三,聘用有管理經驗的教師。院校應該跳出傳統的教師聘用制度,積極吸引有企業管理經驗的人員加入教學隊伍,為學生創造向實踐管理者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第四,采取多種有效方式鼓勵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機構的參與。吸引企業單位的參與需要做好在校企合作中關于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之間利益的分配。
第五,建立負責高校、企業和學生溝通的平臺。院校的就業指導機構只能提供就業信息,無法將職位的具體要求傳遞給學生,故應設立負責高校、企業和學生之間的平臺。在溝通平臺的建設中,讓企業充分地參與進來,在獲取就業信息的同時,鼓勵企業提供崗位的具體要求,幫助學生合理擇業。
正確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為提高學生工作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使學生和企業從根本上走出“就業難”和“招聘難”的困境。因此,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建立一套完善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和運行方案,結合企業需求,緊扣應用型卓越人才培養目標,以實踐拉動教學,改進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課程安排和教師聘用制度,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最終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項益才.基于“卓越計劃”的經管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C].中國重慶,2012.
三星Note7手機自去年上市以來在全球不斷發生爆炸事故,此后三星宣布在全球范圍召回Note7手機,但該召回并不包括中國地區。2016年9月18日,中國國行三星note7首次爆炸,國家工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就三星N0te7手機“質量門”事件分別約談三星公司。三星公司最終宣布永久性停產該手機,組織召回包括在中國大陸銷售的全部SM―N9300 Galaxy Note7手機。三星手機“爆炸門”被《人民日報》評為201 6年度消費維權十件大事之一。
三星Note7爆炸燒壞多件物品
三星N0te7手機上市后,姚某很喜歡這款手機,但之后電視新聞、社交媒體上爆出國外一些Note7手機爆炸的事件,讓有購機意向的他一度很糾結。2016年9月2日,三星中國公告稱,國行版的三星Note7手機所用的電池和國際市場上的三星手機電池不同,由另一家電池廠商生產,不會爆炸,所以無需召回。
如此姚某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根據中新網的報道,同年9月7日,姚某通過京東商城平臺下單,從上海圓邁貿易公司處購買了一部Note7手機,并支付了5988元。9月8日,姚某收到了手機。
根據書,9月18日21時許,姚某拿著手機坐在家中床上玩游戲,手機突然震動,隨后手機屏幕發出“吱吱”的聲音,并冒出白色煙霧,情急之中姚某將手機扔在床上。手機遂起火自燃,還散發出陣陣惡臭。由此原告家的涼席、床單、席夢思床墊等均被燒出手機形狀的洞。
據法院方面表示,事發后,姚某和三星方面進行溝通,三星工作人員上門要求帶走手機檢測被姚某和妻子拒絕,姚某希望檢測時須有第三方在場,三星方面隨即離開并表示將回去研究。
同年9月20日,韓國媒體發表文章稱,三星收回兩部手機,通過調查發現了在電池外部故意加熱的痕跡,懷疑是消費者為騙取賠償金的惡,正在討論對主張虛偽爆炸的2名中國消費者進行刑事等法律應對。此消息一出,輿論嘩然。
“但手機當時還在原告手上,三星竟然說兩個手機都檢測過了。”姚某的律師李武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姚某對三星不實消息感到氣憤,因此選擇法律手段維權。
三星公司當庭道歉并賠償損失
2016年10月11日,姚某因使用的三星Note7手機爆炸,向金山法院遞交了訴狀,發貨的上海圓邁貿易公司和手機制造商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同日,三星宣布召回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的全部Note7手機,共計190984臺。
原告姚某訴稱,三星中國的公告使他相信國行版Note7手機的安全性是有可靠保障的,這才決定下單購買;而上海圓邁貿易公司明知該手機存在安全隱患依然上架銷售。因此,兩名被告對包括姚某在內的消費者均存在欺詐行為,并對原告姚某造成經濟損失。
庭審當日,原告人要求被告返還購買手機款人民幣5988元,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按購機款金額三倍的標準,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7964元。并承擔因爆燃引起的損失2000元,以及該案的訴訟費用4000元。
被告人在庭審現場對原告訴請、事實表示無異議,并向原告、以及消費者表示歉意。經過休庭調解,原告姚某當庭撤訴,被告三星公司賠償姚某共計29952元。
針對本次訴訟,被告三星公司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消費者表示真誠的歉意,并爭取在未來為消費者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和產品。
三星Note7退出歷史舞臺
三星Note7從去年8月19日開始在韓國、美國、英國等全球十個國家和地區上市,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從8月24日起,這款熱銷的手機不斷發生爆炸的情況,因安全事故頻發,甚至新更換的Note 7依然接連出現起火、燃燒等問題,三星隨后連續遭遇航空禁飛、用戶禁用、渠道禁售等重創。截止到去年9月1日,三星售后共接到了35件Note7手機電池爆炸的投訴,9月2日三星宣布,在全球范圍召回大約250萬部Note7手機,可是,這個召回并不包括中國地區。
正當不少中國消費者在網上議論紛紛的時候,三星公司說,中國地區的Note7手機,也就是國行手機,所用的電池和國際市場上三星手機的電池不同,是由另外一家電池廠商生產的,不會爆炸,所以無需召回。
然而,國內的三星Note7同樣出現了爆炸情況。之后,三星爆炸門愈演愈烈,有持續升溫之勢,遠遠超出了三星的控制范圍。在三星全面陷入困境之下,三星的投資者在9月中旬開始出現恐慌性拋售,導致三星電子的股價于9月9日起大跌,之后兩天創2008年以來最大的兩天跌幅,市值縮水220億美元。
S后,三星于10月11日宣布暫停Note7生產,并召回全部國行版Note7手機,共計190984臺。隨后官方發表聲明,向中國消費者致歉并承諾召回全部國行版三星Note7手機。隨后,國內電商網站紛紛下架了Note7,三星專賣店也暫停該款產品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