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教育的天地是廣闊的,社會是語文學習的大課堂。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拓展語文教育新天地,給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孩子們走出封閉的課堂,去實踐、去探索,在實踐和探索中感受生活、體驗生活、關心生活、熱愛生活,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參與意識。
一、情感目標
1、通過合作小組的集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社會參與意識。
2、通過參與此次實踐活動,增強環保意識,盡到環境保護的義務。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維能力等。
2、培養學生現代信息技術的熟練應用,通過與現代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和,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三、認知目標
1、在小組合作中開展共同意識,勇于在自己組內的研究中充當主要角色。
2、加強交流,在交流中實現資源共享,使雙方達到共贏。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設備。
2、照片、數據、文字資料。
活動過程
一、導語
主持人:中國國家環保總局近日向社會公布了處理城市垃圾國家行動方案,這個方案規定:今后中國的城市垃圾將進行填埋處理,并把垃圾填埋產生的氣體收集起來發電。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回憶前一段時間,我們對校園扔垃圾情況進行了調查,下面請大家說說你們小組采取了怎樣的調查方法?
(一)各小組成員在班上相互交流。
(二)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同學們分小組采取了多種方式,有的在書海中盡情遨游;有的到網上盡情沖浪;有的到校園里實地拍照、采訪、掌握第一手資料;有的發放調查問卷,到同學老師們中收集數據.........這些方法都被同學們所利用起來。這節課,我們就請各小組來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
二、小組匯報
(一)攝影小組匯報
偵察員向大家展示并交流:
(1)展示在學校老師辦公室垃圾箱內拍到的大量飲料瓶,及在校園垃圾箱邊分時間段拍攝的殘存食物的照片,并談談自己的想法;
(2)展示在學校垃圾箱里發現的大量廢紙(即作業本紙)及自己的感想。
(3)展示班級垃圾箱里拍到的大量零食包裝袋及學生飲用奶盒,并談自己的感受。
(二)演藝小組匯報
(1)情景再現:"殘存食物的形成"。
(2)情景再現:"廢紙山的形成"。
(3)情景再現:"垃圾箱在哭泣"。
(4)師隨機采訪:小品中雖然演的有些夸張,但是在我們學習生活的環境中,是否也有類似的現象呢?學生結合實際談自己的行為習慣。
(三)調查員小組匯報
(1)調查A匯報作業本紙用紙調查情況。然后請同學結合實際談談感想。
(2)調查員B匯報同學亂扔飲料瓶和零食包裝袋的調查情況,并隨機進行現場采訪,向同學發放調查問卷,驗證調查數字的可信度。
(3)調查員C匯報同學食物殘存調查情況,從而謹請同學"愛惜糧食,不要浪費"。
(4)調查員D匯報各班產生垃圾的調查情況,就調查報告里提到的"凈化校園,從我做起"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四)網絡小組匯報
學生匯報以下相關資料(結合多媒體展示資料及圖片)
(1)有關垃圾對地球危害的相關資料。
(2)有關垃圾回收的相關資料。
(3)有關如何處理垃圾的相關資料。
三、學生自由展示
(一)提供機會:據我了解,在前一階段的活動中取得成果的,不止以上四個小組,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收獲與體會。下面,就請你們來說說吧。
(二)學生自由展示:說說自己還調查到了哪些資料,以及是怎樣獲取的。
(學生在課下不但在小組內交流,而且也打破了小組的限制,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學習。所以,在自由展示中從校內說到了校外,由現象說到實質;展示形式也十分豐富:有繪制的宣傳畫,有在課下自己制作的課件,還有手工制作及科學小實驗等。)
四、小結延伸
(一)談感受:聽了大家匯總的資料及調查結果,不知同學們有何感想?
1、學生談。
2、教師談。
師生們都感受到了校園產生垃圾情況的嚴重性,而且,都意識到了垃圾對地球環境資源的嚴重破壞。并且紛紛為減少校園垃圾情況獻計獻策。
(二)獻計策: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拼擺七巧板并觀察七巧板間的相互關系,探索并設計七巧板的制作方法,體驗成功的喜悅,引發更多的思考。
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小組內七巧板的設計與制作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能相互尊重、理解他人,在交流合作中培養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了解七巧板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利用七巧板間的相互關系,設計制作七巧板。
教學策略:
恰當地運用實踐——發現——交流——探秘——質疑——驗證——制作——再驗證——反思 ,使課堂真正成為開放、交流、互動的平臺,使學生在交流體驗中形成正確認識,設計不同的制作方案,碰撞出更多問題及深層思索,這樣后面做出來的七巧板才方法多樣,并經得起驗證,塊塊規范。
教學過程:
一、 觀察拼圖,了解中國傳統智力游戲
師:同學們,大家玩過七巧板嗎?看老師都拼出了什么?(電腦展示各種圖案。)你們想和老師一起拼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玩“七巧板”。
師:我們拼圖時,邊拼邊想它為什么叫七巧板。同桌兩人可一起創意拼一幅,拼好就請安靜舉手等老師看。
(生合作拼圖。)
師:你知道為什么叫做七巧板嗎?是哪7塊呢?
(生交流7塊名稱,教師貼圖。)
二、尋找七塊間的秘密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能用其中幾小塊拼出這里有的一塊嗎?而且要形狀、大小都相同。
師:還有更多的秘密嗎?你還能發現幾條秘密?請大家在小紙板上試一試吧!
(生實踐多種拼法。)
師:現在同學們公布發現的秘密,請大家仔細聽。
(生匯報秘密,實物展示不重復,教師板書。)
師小結。
師:這里哪個圖形用得最多?(小三角形。)
三、利用七塊間的秘密,設計制作七巧板
師:我們能用發現的秘密自己做一套完整的七巧板嗎?從哪塊開始做比較容易呢?
師:首先要做兩個一樣的圖形。我們的材料包中有幾個這樣的圖形可以利用?怎樣分工合作呢?
(生每兩人為一組做7塊中的兩塊或3塊。)
師:請各組商量確定:1.從哪塊開始做。2.留下你們小組需要的一種圖形所有的塊,其余的裝袋(如:用小三角可都留下)。3.合理利用需要的幾塊,商量你們小組這七塊板的制作順序、方法、分工。一會來介紹你們組的分工和方法。
師:匯報順序:想從哪塊開始做,共有幾塊可利用,分幾小組,每組用幾塊,要做出哪幾塊?
師:大家都已經躍躍欲試了,各小組需要多長時間能完成?看哪組能大家齊動手,團結默契配合完成7塊的制作。
(生嘗試實踐,展示,未完成的說說做了幾塊。)
師生:共同檢驗是否是7塊,檢驗7塊間的大小關系。
師生:共同分析做得快的一組或慢的一組因素。交流還沒做完的問題在哪。
四、完善七巧板,體驗它的神奇,布置下節拼圖游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制作的七巧板顏色上有什么缺陷?要變色有什么辦法?同學們,你們玩得高興嗎?玩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玩讓大家有了今天的制作創新,玩也讓我們充分體驗了中國傳統智力游戲的神奇文化內涵。七巧板的制作方法還有很多,大家可以不斷地嘗試和發現,下節課你們想和我接著玩嗎?我們就用自制的七巧板玩拼圖游戲吧。
評析:
1. 視角獨特,打破常規的教學思路
劉穎老師完全打破常規,沒有按照習慣性思維,而是采取逆向思維的方法,以獨特的教學視角,開門見山引導學生交流、交往,起點不落俗套。她從探秘七塊板的關系入手,引導學生建立板與板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課堂如行云流水。劉老師在40分教學中達到拼擺技巧的梯度提升,成功完成由原來設計照樣拼擺到照影拼再到創意拼。有梯度引導學生從一塊板切割作為切入點,從其中的任何一塊來做出所有的7塊,從大的分解到小的集成,視角獨特,為學生自制七巧板做了很好鋪墊。
資訊
全國課程改革實驗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第五次研討會紀實
日本的學校教育改革的動向:課題與綜合學習時間
從教育經營學的視點探討日本的綜合學習時間與中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校本開發
讓兒童自由探究生活——關于深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思考
開展系統研究,構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體系——長沙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域推進與常態實施策略探討
“長沙方言電視節目紅火原因探究”匯報交流課
滬滇攜手,共建邊疆教育
西部發展教育先行
滬滇攜手,共建邊疆教育
面對貧困山區學生的教學策略
大山里的第一節多媒體英語課
愛心捐助托起明日希望
一名邊疆教師的進步成長
山溝溝里的教師成長
因為有你
云南印象
劉電芝:讓學習策略教學成為新課改的助推劑
系統思想與跨學科課程、通識教育、研究性學習——訪上海市跨學科課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定一
《崔相錄論學》之十一如何在現有教學條件下實施探究教學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實施策略
敢立潮頭唱大風——上海市大同中學研究性學習課程建設創新發展的研究與實踐(中)
東莞“城市牛皮癬”問題調查研究
竹文化主題探究學習設計
“魂——走進魯迅”研究性學習活動計劃
生態系統的成分
讓思維如花綻放——發生在數學課上的幾個小故事
《泰坦尼克號》電影音樂之教學設計、反思
《夜半歌聲》電影音樂之教學設計、反思
電影《桃李劫》之《畢業歌》教學設計、反思
對高中“電影音樂鑒賞”三篇教學設計的評析
高三了,作文的構思立意怎么教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案例初探
初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學校管理及課堂教學的認識與實踐(下)
“研究性學習”活動紙筆測試設計示例(二)
對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卷的分析與思考
《寵物:需要關愛與照顧》案例介紹與啟示
組織一個有素質的討論——學習社群在語文課中的應用
確立科研興教觀念加強學校科研工作——江蘇省寶應縣小官莊初級中學辦學策略
研究性學習現狀之我見
歷史學科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反思
在研學中思考在研學中前進
熱點討論之網友觀點
以人為本,立足可持續發展——福州高級中學近年實施素質教育策略
培養面向未來的人——四川富順二中素質教育略談
開發校本課程,推進研究性學習——山東省壽光一中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還給我們一個藍天碧水——對秀溪河的調查
八巧板
人民幣升值問題的探討
應用博客平臺開展的“讀《三字經》”活動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設計、反思之一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設計、反思之二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設計、反思之三
高中語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三篇教學設計評析要點
自由的考試
謹防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方式學科化——從“民間游戲”主題活動談實施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
通過教研討論,使我們有了以下認識:(1)開題指導課的教學目標要突出三維性,即在認知上讓學生明確制訂課題計劃的一般步驟,掌握一般的操作技能;在過程與方法上著力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親歷和體驗課題計劃制訂的全過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能得到綜合發展,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增強。(2)教學設計突出實踐性。教師在設計時,要充分地讓學生動腦想、動口說、動手寫,在實踐中活動知識與技能。教學的每一步均要學生親自經歷,每一步都要學生親自動口、動腦、動手,讓學生在“想”“說”“做”的過程中經歷制訂課題計劃的全過程,從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在教學設計時,要有讓每個學生發言的環節,讓每個學生有承擔的任務和明確職責的內容,摒棄那種在上課題指導課時,教師只與個別優秀學生一問一答,讓其余學生做陪客的談話式教學方式。因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是比較理想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小組內既有獨立思考,又有相互討論;既有分工,又有協作;既有共同任務,又有各自職責。大家一齊參與,認真制訂好小組子課題的研究計劃。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全新的學科,綜合實踐
活動的開展同樣要求教師有堅實的理論、先進的理念作基礎,嚴格執行教學計劃。綜合實踐活動結題課形式日趨多樣靈活,內容日趨豐富。開題教學模式也日益完美,由過去的師生問答式逐漸形成為生生、師生多向參與式。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必須讓教師的教育思想進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讓教師站在未來人才的需要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來認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是關鍵,教師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導,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闖,失敗了也是一種體驗、一種收獲,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科學態度和科學規范,體現與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樂趣。通過設立新課程論壇,舉辦學習沙龍,開展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的研討活動,讓教師深入新課程。
【關鍵詞】信息技術 綜合實踐活動課 整合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134-01
一、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教育部明確提出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加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將綜合實踐活動和信息技術教育列為相互整合,相互滲透的課程,這是對現在基礎教育的及時補充和拓展。
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機整合,是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向前發展的需要,亦是將信息技術綜合運用于實際的發展需求。
“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葉圣陶先生的思想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學會”的目的是為了“會學”,即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也是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最終目的。
二、整合運用的方法與作用
1.整合教學形式,變“接受學”為“合作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建立合作小組。無論是活動方案的設計、分工,還是活動的實施,活動收獲交流,都離不開生生、師生之間的密切合作。學生運用電腦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然后,通過多媒體設備以組的名義展示、交流,突破傳統“師講生學”的教學方式,構建師生互學、生生互學的新型學習方式。
2.整合教學方式,變“單一型”為“多樣型”
與傳統教學相比,信息技術能為學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它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能為孩子展示更多的資料,進行更多適宜的引導。
以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身邊的動物朋友》為例:在開題課上,老師運用一個經典的老歌MV《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導入,那深情的朗誦和美妙的歌聲,把學生帶進優美而凄慘的境界,用心聆聽那個小女孩為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犧牲的感人故事!鮮明生動、聲情并茂的畫面,激發、引導孩子們用心關愛、保護我們身邊的動物朋友。在這次活動的第一節階段性匯報課上,老師還特意準備了一段藏羚羊遷徙的視頻播放,然后配合解說,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并展開討論,藏羚羊有什么樣的生活習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激發對孩子們研究動物,研究保護動物的方法的興趣。
3.整合學習工具,變“接受學”為“主動學”
綜合實踐活動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根據確定的主題自主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獲取及處理的能力。
(1)運用信息技術,搜集網絡的資料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拓展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范圍、提升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很多時候,孩子們能知道的甚至比我們多得多。
例:我們曾經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走進端午節》。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成為孩子們的首選。學生從網上不僅查找到了端午節的習俗、起源,還找到了不同地區的習慣與傳統。
(2)運用音像設備,捕捉身邊的資料
搜集、積累和保存資料對開展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錄音、錄像、照相等信息技術都是值得我們鼓勵孩子們使用的方法。
例:在研究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書香伴我們成長》的時候,學生連著兩個周末蹲點市圖書館,拍攝同學在圖書館看書的照片,進行采訪,并錄下采訪過程。
(3)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實踐研究
在綜合實踐課上,無論是制作問卷調查表,統計圖,表格,電子手抄報,電子組牌,還是最終完成《綜合實踐研究報告》,樣樣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
4.整合教學設計,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信息技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可以給予老師、孩子更多靈感,進行更加細致、深入的研究。網上資源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它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可以在網絡中任意地學習、研究,自主確定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可以查閱資料,也可以進行對話等,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如:《我們身邊的飲料》綜合實踐活動中“我會做自制飲料”的這一子課題就是由孩子們在搜集資料、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自主提出的。于是,第一節的階段匯報課,我還為他們分了一個新的小組。孩子們自己取名“飲料制作能手集中營”。最后,這個小組的同學們,通過網絡上的圖片和制作方法介紹,自己買材料,自己研究制作,還偷偷跑到甜品店“偷師”。終于,這幾個學生在期末的總匯報課上展示了自己在家制作各種飲料的照片,還現場為老師、同學們端上了美味健康的蜂蜜紅棗茶。
5.整合教學內容,變“綜合課”為“信息課”
綜合實踐需要用到的技術,信息技術課上已經教學;信息技術課上的內容,可能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已涉及。
6.整合評價體制,變“老師評”成“大家評”
網絡平臺是學生表現自我,展現活動成果的有效手段。將學生的活動日記、作品等成果利用拍照、資源整理等信息化手段上傳到班級博客,可以極大地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熱情。課后,我將階段性成果拍照,上傳博客,讓電腦前的同學、老師、家長隨意在回復欄提出疑問與小隊的同學交流,真正落實了評價的過程化。
三、整合運用研究的總結與反思
適當整合, 信息技術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合理運用。不是讓現代教育技術取代傳統的教學工具,而是將多媒體作為一種有力的學習工具,在教學過程中起很好的輔助作用。
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課的整合,推動了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更新,構筑了新型的教學系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開辟了一條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與教的新路子。
參考文獻:
一線教師如是說——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就是“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就是活動課,讓學生自己玩的課。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課內上,也可以課內外結合上。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真是不會上,真不好設計,我就讓學生自學算了。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需要準備大量材料來上的,有時候有點像科學課,有時候又像美術課或音樂課。
……
《數學課程標準》如是說——
“綜合與實踐”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有別于學習具體知識的探索活動,更有別于課堂上教師的直接講授。它是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相對完整的學習活動。
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應貫穿整個數學課程之中。“綜合與實踐”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和有效的載體。“綜合與實踐”的教學,重在實踐、重在綜合。重在實踐是指在活動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全過程參與,重視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重在綜合是指在活動中,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數學與其他學科以及數學內部知識之間的聯系和綜合應用。
教師在教學設計和實施時應特別關注的幾個環節是:問題的選擇,問題的展開過程,學生參與的方式,學生的合作交流,活動過程和結果的展示與評價等。
要使學生能充分、自主地參與綜合與實踐活動,選擇恰當的問題是關鍵。這些問題既可以來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師、學生開發。提倡教師研制、開發、生成出更多適合本地學生特點的、有利于實現“綜合與實踐”課程目標的好問題。
我們如是說——
“綜合與實踐”以數學問題為載體,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絕好途徑。然而,由于概念不夠明確、教師的專業素養以及一些所謂的新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綜合與實踐課不那么受老師們的重視,如同雞肋,至于有特色和水平的課,更是不多見。
一、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使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確實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體驗生活,認識社會,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
如一年級下冊中“小小商店”實踐活動,我設計了一個“我是優秀售貨員”現場購物活動。我預先和小賣部老板聯系好,地點是學校小賣部,售貨員是學生若干名,顧客是全班學生,裁判是老師和同學。我是這樣教學的:①提出要求:小組合作輪流當售貨員和顧客;②現場購物:練習認錢、算錢、找錢;③全班交流:當售貨員的體會;④全班評比:優秀售貨員若干名。“小小商店”實踐活動給了孩子們一個親身體驗和展示的機會,他們將是多么高興和激動,這樣更加增添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同時,“小小商店”實踐活動在實地進行,讓學生親身體驗,在售貨和購物的實踐活動中學會認識人民幣,學會了元角分的計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知識,培養了能力。讓學生大膽體驗生活,盡情享受成功。尤其是評上了“優秀售貨員”的同學臉上笑成了一朵花。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加強知識的綜合運用
數學是科學,更是藝術,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小學實踐活動強調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整合。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個性發展、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它是在老師組織和指導下學生自己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科學意識的課程。
如四年級上冊中“你寄過賀卡嗎”實踐活動,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①投影出示:造紙、寄賀卡和砍樹的關系等相關資料,讓學生談談看法;②小組合作探究統計:小組里個人與家庭去年收到的賀卡總數和平均數;③推算和估算:全國一年大約寄出多少賀卡;④全班交流:寄賀卡與砍樹有什么關系;⑤發散活動:我為環保出主意。這樣設計注重了知識的綜合應用。其一,將數學科內部的很多知識綜合應用在一起。“你寄過賀卡嗎”這一活動,其中“統計小組里個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賀卡總數和平均數,推算和估算全國一年大約寄出多少賀卡”的設計,就將數學里面的加法、乘法、除法計算,求總數和平均數,推算與估算,統計等一系列知識緊密相連,融為一體,并要求學生能熟練運用和融會貫通。其二,“你寄過賀卡嗎”活動設計,將數學、語文、品德和社會、環保等各科知識聯系了起來,有力地增強了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聯系,促進了學科間的共同發展,協調發展。其三“你寄過賀卡嗎”這一活動,把節約用紙與保護樹木等環保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的學習不只是理解題目,而是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學生通過這一活動,提高了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存在問題;高師教育類課程設置;啟示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11-0068-0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和特色,作為一種全新的課程形態,它獨特的課程價值和目標追求體現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然而在實施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在于該門課程的實施者在高師專業設置中沒有相對的專業,在這種情況下至今為止沒有專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大部分的學校該門課程教師由兼職教師擔任,這不能不說是新課程改革中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筆者想通過對近15年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做一分析,期望能對高師教育類課程設置有所啟示,從師資培養的源頭開始,為培養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師提供建議。
一 近十五年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綜述
進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檢索控制條件中將期刊年限定為2001年1月~2015年1月,內容檢索條件采用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共得到檢索文獻5359篇。其次,確定研究對象。在這5359篇文獻中,除去重復發表文獻、會議通知等無效文獻,共得到有效文獻1500篇。
首先確定關鍵詞。采用Bicomb軟件對1500篇文獻進行關鍵詞統計,抽取出關鍵詞頻大于20的44個關鍵詞作為主要關鍵詞。其次,建立高頻關鍵詞共詞頻矩陣。對于確定的44個關鍵詞,利用Bicomb軟件中的共詞分析功能。產生出共詞矩陣。再次,進行聚類分析,將共詞矩陣導入SPSS13.0中,采用樣本聚類,得出44個關鍵詞的聚類樹圖。第四,結合聚類結果對共詞矩陣運用SPSS13.0進行多維尺度分析,繪制出關鍵詞知識圖譜。最后,結合聚類和知識圖譜內容進行解釋和分析。
通過分析得出我國近十五年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主要是圍繞一條主線和四大領域展開研究。一條主線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四大領域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認識和本質問題厘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的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與評價研究。通過對多維尺度圖和聚類分析圖的進一步歸納分析,還可以歸納出我國近十五年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的總趨勢是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研究者多,對于課程的評價研究者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理論研究多,課程實施的實證研究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狀描述的研究比較多,具體教學指導研究較少;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較多,如何有效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較少;宏觀常態化的研究較多,對于綜合實踐課程中本地特色的微觀研究較少;對于綜合實踐課程實施中教師層面的問題質疑者多,能給予操作性的建議較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四大領域中的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較多,對于其他領域的研究相對較少。
從知識圖譜中反映出的問題結合相關的資料分析出目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與實施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課程資源相對貧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就是基于實踐的學習,開發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著眼于學生的實踐和經驗,開發各種不同類型、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載體。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習慣于依賴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還有一個轉變的過程。許多教師面對教學資源感到十分困惑,很多教師對學校自身的課程資源缺乏科學的調查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效果。
(2)課程意識不夠成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是由問題入手,圍繞問題組織教學活動,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實現育人功能,更注重參與,重過程。在這個非常開放的實施空間中,沒有解決問題的唯一標準答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要轉變學習方式成為一名自主的學習者,然而在現實教學中,教師自身缺乏課程意識和課程指導力,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中局限于停留在活動的表層,缺乏對該門課程的系統開發和建設。
(3)缺乏專業師資隊伍
從知識圖譜中看到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的培養問題在整體研究中處于邊緣狀態,目前學校的師資配備較為單一。有些學校任教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不是單純由班主任擔任,就是單純由某一門學科教師擔任,任教的教師資源比較單一,不能滿足活動教學的基本需要。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所涉及的專業領域較廣,教師又缺乏綜合的專業訓練,對應于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點,教師在短期內仍難于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對口”的專業引領,加之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又缺乏課程資源的生成能力,致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個人知識”,學生的能力發揮也受到限制。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隊伍整體不足且不穩定;現有教師的專業素養亟待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條件不足[1]。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必定是影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關鍵因素。
(4)教師科研能力薄弱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主題研究或者案例學習為主要形式,教師要善于從現實生活中選擇研究的問題,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進行活動設計,這就對教師活動設計和整體安排的教育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中小學教師繁忙的教學工作使教師在這方面的能力比較薄弱,教師需要課題或任務出發,設計出較為靈活的活動方案,而且對于教學設計中的每一個關鍵性問題都需要有多種可行的措施,而不能僅停留在方案設計的層面。
(5)課程評價形式單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一直以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的難點和關鍵點,課程的評價理念在實踐操作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學生在活動課程中如何參與、獲得了怎樣的感受和進步這些都需要科學合理的評價,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明確努力的方向,以此為基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如何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主體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給予學生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將是研究者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二 對高師教育類課程設置的啟示高師院校培養學生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中小學的師資水平,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理念的全面體現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高師教育類課程改革提供了思考,必須從開設課程的種類到課程實施中教育科研意識與方法進行調整, 才能真正做到為基礎教育改革服務。
1 增設活動類課程,加大教育實踐課程的比重,增加學生綜合教育素養
長期以來,我國高師教育類課程主要是由老三門(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加上教育實習組成。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對教師綜合教育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來看也是需要教師具備綜合多樣的能力,如課程設計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課程資源開發能力、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等,這些能力的獲得不是通過傳統的學科學習,而是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慢慢培養并形成。高師教育類課程應聚焦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發展增設活動類課程,活動課程的內容可以包括各種學術活動、探究性社會實踐活動、文體活動和社團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實踐經驗,引導學生參與教育熱點問題的討論,培養他們對教育問題的敏感度,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研究,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加強課改理念,強化課程理論,提高學生的課程理論素養
課程政策的變化表現尤為明顯的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必須在國家統一規定之下,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結合自己學校的特點開發設計課程,這對教師的課程理論素養提出了要求。作為職前培訓的源頭,高師教育類課程設置中強化相關課程理論,增強學生的課程理論素養,使學生從課程設計到課程開發學習中對課程系統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內化的課程觀和課程方法論的基礎上,通過教育見習和實習環節中引導學生進行課程開發等方面的實踐活動,學會關注身邊的現實,積極開發和有效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
3 重視教育科研課程,提升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課題研究要求高師課程設置重視教育科研課程,強化教育科研類培養與訓練;意識的培養和科研方法的學習;教育調研活動的開展;教育類論文的撰寫與指導。這就需要高師教育在培養師范生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利用課內外的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教育基礎知識和方法,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對教育科研的興趣;利用各種實習活動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調研活動,在調研活動中強化學生的教育科研意識,通過活動將實踐活動和理性的思考有機的結合起來,為未來教學中做好鋪墊。
4 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要求高師教育類課程需要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過去學生對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在問題解決中主動地建構知識框架體系。新課程背景下各科的教學都強調開放性,要求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通過多渠道主動運用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和獲得新的知識。這對高師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師院校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教師,要打破講授法一統天下的局面,使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對話教學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能夠落實到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2]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對教師專業化的要求愈來愈高,高師教育類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現狀考量教師職前教育的需求,高師教育類課程的改革應著眼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從課程的設置、課程觀的培養、科研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式的轉變著手,才能培養出符合基礎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師隊伍。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 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我們的數學教學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內容應當是現實性的,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經過一定的觀察、分析、驗證等活動就可以掌握的內容。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在實踐活動課中學生參與的過程就是一個自己發現知識、探索知識、研究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也是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更是對學生溝通能力、個人情感等方面的培養。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改變單一的、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綜合實踐活動課應成為每一位教師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課呢?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總結了一些經驗,現闡述如下。
一、確定教學目標
任何一種教學形式都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綜合實踐活動課也是如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們就應該明確這節課需要達到的目標。當然目標的達成不應以教師的主觀臆斷為主,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教學目標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考慮到學生活動的時間和效率,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設定最低目標和最高目標,保證教學在完成最低目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完成最高目標。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我們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在開放性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用自己的方式來完成學習目標。
二、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引導
小學生都有好動、好玩的特征,在活動課上他們很容易偏離教學內容或者思考方向不對,這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是我們課程教學的有序開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工作。教師的引導是學生學習的靈魂。由于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和空間,沒有教師的引導他們很容易漫無目的地胡亂思考。在給予學生較大自主性的同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并且在學生思考和活動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要注意學生的動向,對于那些出現差錯的學生及時糾正。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序進行,有效保證我們的教學效率。
三、拓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范疇
雖然在新的數學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為我們教師提前準備了很多豐富的素材。但是在教學時,我們更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更符合學生心理需求和生活情境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當教材預設的內容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時,我們就應該從實際出發,將活動課延伸到課外。例如,在教學“千米、公頃等較大的單位”時,在課內學生就無法有直觀的認知。我們可以帶學生到操場上,通過測量操場讓學生感受“千米”。首先我們要從小開始,讓學生測量1米,然后測量100米,最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測量出操場一圈是多少米。學生對這種實際操作的教學形式都非常感興趣。當他們知道偌大的操場都達不到千米的級別時都感到非常好奇,他們都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長。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提出一個小問題,操場一圈是300米,那么我們跑幾圈就可以跑到1千米呢?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更讓學生對這些單位有了直觀的認識和更深刻的了解。在以后的單位換算題中定能信手拈來。其次,我們還可以在課外教學生認識方向,促進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形成,為我們的后續教學打下基礎。在教學方向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學校的各個建筑物,讓學生根據自己感受到的學校布局,畫出學校的草圖,看誰畫得又好又準確。這樣的實踐活動課,涉及的是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他們學習起來都會很有興趣,也很有積極性。在讓學生開展數學學習的同時,也讓學生對生活、對學校、對社會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這些課外的實踐活動課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是多么的貼近生活,從而對數學有更大的學習興趣。
四、給予學生正確恰當的評價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層次、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學生創新思維展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學生學習個性化程度很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及時地應變,做出有針對性的激勵性評價、延伸性評價及集體性評價。如:“你的這種想法與數學家的想法相同”“你的發現很有研究價值”“把你的設想繼續探究下去會有新的發現的”“這個小組的分工很科學,研究很深入”等。教學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快樂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撥動學生內心情感,啟發學生相互借鑒,體現教師教學機智。恰當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是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催化劑。
總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小學數學的發展方向也是學生學習方式的發展方向。我們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都要提高認識,在教學中,根據自己學生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從而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為學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J].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張啟航.小學教學設計[J].山西學刊,2004.
[3]金成梁.中小學數學教學藝術與教材建設[M].山東教育出版社.
[4]姚便芳.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指要[M].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