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耕地保護巡查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如何切實有效;保護耕地
隨著人口的增長,臺兒莊區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總體質量差,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現實問題日益顯著,也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當前,臺兒莊區的耕地保護形勢非常嚴峻,全區耕地總面積僅剩50.7萬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只有1.63畝,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時每年還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加強耕地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1 臺兒莊區耕地的現狀
1.1 耕地總體質量差,生產水平低。從全省范圍來講,臺兒莊區的優質耕地少,抗自然災害能力差.耕地中還有近萬畝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質量差和耕地與水資源分布不均勻造成臺兒莊區耕地的生產水平較低。
1.2 耕地退化嚴重。臺兒莊區許多耕地處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區有1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1.3 耕地資源貧乏。據統計,臺兒莊區耕地后備資源即使全部開發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畝,而且建國以來,經過長期開發,剩余的后備耕地資源大多為質量差、開發難度大的土地。
2 臺兒莊區為什么要大力開展耕地保護
2.1 臺兒莊區的確實現了農產品嚴重短缺到供求總量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跨越,并不意味著臺兒莊區的糧食安全可以高枕無憂。農業仍然是臺兒莊區保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仍然要始終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臺兒莊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糧食生產將仍然是農業的主體,農業現代化進程包含著糧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糧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嚴格保護耕地是保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前提。黨和國家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保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說到糧食,必須以穩定一定數量的耕地為保障。 耕地是人類獲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維護耕地數量與質量,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基本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最基本的依靠。保護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農田保護好,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保護耕地特別是保護基本農田,是保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前提。耕地問題的實質是農業問題特別是糧食問題。
3 臺兒莊區耕地資源保護面臨的困難
3.1 人口增長、耕地消失、糧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問題比較突出
農產品穩定供給的任務越來越艱巨。隨著人口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糧食食物的需求也會不斷增長,食物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但由于糧食生產必需的耕地和水資源數量難以增加,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難度越來越大,糧食和農產品供給始終面臨著嚴峻挑戰和巨大壓力。人口與耕地一增一減,使臺兒莊區人地矛盾更加嚴峻。在數量減少的同時,耕地質量下降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3.2 耕地資源保護的難度越來越大
改革開放以來,臺兒莊區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勢頭,但這種高速增長主要有賴于外延擴展而非集約化利用土地,是以占用大量耕地為代價取得的。農村建房、修公路、造墳墓等占用大量耕地,其中半數以上是肥沃的耕地。
3.3 耕地后備資源限制強度較大
臺兒莊區耕地后備資源在6處鎮(街)都有分布,但大部分位于張山子鎮和泥溝西部干旱地區。其共同特點是存在干旱缺水,坡度大,土層淺等一種或多種限制因素,且限制強度較大,生態環境脆弱。
3.4 臺兒莊區現有的耕地質量不高
由于耕作條件和耕作水平的問題,臺兒莊區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耕地退化是指人類對耕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導致耕地地力下降的過程,通常表現為耕地土壤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物理、化學與生物等方面特性的下降。
4 如何切實有效的保護耕地
4.1 堅決制止耕地閑置、拋荒。全面清理占而未用、具備耕種條件的耕地,組織鎮、村、戶及時復耕,并由土地征用單位支付復耕費用;對閑置一年以上的土地,要依法處以罰款;對閑置兩年以上的土地依法收回。對常年和季節性拋荒的承包地,可由種糧大戶耕種。
4.2 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地方政府要堅持依法用地,決不能以用地報批程序慢或缺乏征地資金等各種理由,擅自用地、越權用地、違法用地,決不能以犧牲資源和農民利益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4.3 嚴格巡查,加大執法力度。建立土地動態巡查制度,成立土地巡查小組,堅持定期巡查,巡查到位、不留死角。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將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加大對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對重大違法案件要公開查處,一抓到底,既要處理事,更要處理人,構成刑事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4.4 認真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切實加強耕地保護,根據“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數量不少、質量不降和絕不允許擅自將耕地改為非農用地,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建立區、鎮、村保護基本農田領導小組,形成保護網絡,對基本農田管理實行定位、定量、定人,確保每片都有一個責任人,村村都有專職管護員。
4.5 積極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嚴格執行“占一補一“,確保耕地占補平衡,全面實行建設項目補充耕地與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掛鉤制度,嚴格按項目考核,落實責任,建立和完善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管理制度,以重點項目實施為導向,全面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形成補償耕地的良性循環機制。
4.6 嚴格執行各類耕地保護制度。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制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制度、土地稅費制度、耕地保護法律責任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
總之,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面對臺兒莊區耕地嚴重不足的嚴峻形勢,采取各種措施,預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環境的因素,穩定和擴大耕地面積,維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質生產能力,預防和治理耕地的環境污染,是保證土地得以永續和合理使用,穩定農業基礎地位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所以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辦法保護耕地將是臺兒莊區目前急需著力解決的一大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土地;資源;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7-0033-1
基層土地管理工作包括——地籍管理、土地利用、建設用地、土地市場、耕地保護、土地科技教育等等,最終目的都是保護耕地,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在農村從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幾年來,發現農村的土地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
1 農村宅基地問題
集體土地使用權登記多數是宅基地,解決糾紛最多的問題也是鄰里之間的宅基地糾紛問題。因此解決農村宅基地問題應該非常謹慎,農村宅基地僅限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符合規定的人員,按照法律法規標準享受使用,用于建造自己居住房屋的農村土地。從宅基地的定義不難看出農村宅基地的特征。首先:農村宅基地是集體所有,我國憲法和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效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其他的集體所有。其次:宅基地使用主體特點,只限于集體經濟組織特定成員使用。第三:一戶一宅,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村民一戶一宅,一旦村民出賣、轉讓宅基地后絕不能再次申請宅基地。但事實上,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房屋的也不少;村民出賣轉讓房屋后再申請宅基地的現象也不少見;一戶多宅的現象也不稀奇。農村宅基地管理是當前農村土地管理中一項重要任務。
2 設施農業建設問題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疏菜大棚、養殖小區規模不斷擴大,設施農業有了較快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看護房面積逐漸擴大,引起土地違法現象發生,有些地區甚至形成了村外村的現象。很多違法者以發展經濟為名,亂占土地搞企業。
3 農村土地存在問題原因
3.1 村干部和村民依法使用土地的法律意識淡薄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一些村組干部法律意識十分淡薄。私下越權非法批劃宅基地,以村莊公共設施建設和村委會辦公問題占用土地。村民不顧法律約束,把房子建到自己的承包地內等,發生這些現象,都是法律意識淡薄造成的。
3.2 有些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管理職責的缺失和越位
首先是村級組織的管理越位。有些村委會實際上以所有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履行國土局的職能,隨意允許村民以建設養殖小區為名,占用土地。其次是鄉鎮政府管理職責的缺失。在實際工作中,在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耕地的關系上,鄉鎮政府過多地把天平砝碼偏向于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向,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幌子下,沒有能夠正確履行耕地保護責任,這種缺失是造成土地違法行為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3.3 有些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是涉地違法的主體
首先是違法主體的多樣性。據調查,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中,違法主體既有村民等自然人,也有村委會等法人組織。其次是違法現象的群發性。根據全國多次衛片檢查顯示和通過我們的調查,農村土地違法呈現出群發性態勢,很多鄉鎮和村莊都有。
4 農村土地管理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農村土地監管、動態巡查
1.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2.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認真落實基本農田保護“五不準”。
3.建立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各村(居)委會要確保轄區內耕地的數量和質量。
4.全方位推行土地執法監察制度。加大土地巡查、檢查力度。
5.全面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
6.強化土地執法動態巡查。分局以村(居)委會為單位,在監察信息員的協同配合下,每周對所轄村(居)委會采取例行巡查和突出清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動態巡查,并填寫“土地執法動態巡查記錄簿”。
7.建立健全巡查監測體系,建立處、村、組三級監察信息系統和巡查網絡,劃分巡查區域、巡查時間、巡查路線,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的動態檢查監測。
8.制定相應的責任目標考核辦法,辦事處與村(居)委會簽訂全年目標考核責任書。
9.定期組織國土資源監察信息員培訓,提高業務素質。
10.建立年度統計報告制度,每年年底前,對轄區內的國土資源管理情況組織自查,寫出自查報告。
4.2 加強農村集體土地集約利用
1.加強農用地的土地集約利用。
2.加強土地利用規劃。
3.加強鄉鎮企業用地的集約利用。
4.加強農村村莊建設的土地集約利用。
5.加大土地登記發證力度。
一、加大宣傳力度,將耕地保護落到實處
在轄區廣泛深入開展了土地法制宣傳教育,廣大農村廣泛刷寫耕地保護標語,讓廣大農民群眾對耕地保護政策有充分了解,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五不準”規定做到了家喻戶曉,使轄區內的基本農田保護區標志牌達到完好無損;認真抓好土地日主題宣傳活動,在轄區內形成了耕地保護的強大聲勢,營造了濃厚的耕地保護氣氛,有效促進了全民保護耕地意識的增強;積極參加了區局組織的各項宣傳活動,配合鎮政府積極探索舊村改造的新路子,其中*鎮溫家村、*鎮朱東村總體規劃已完成,正在實施過程中*生活區正在擴建中,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水平,使小城鎮初具規模。
二、礦產資源管理與地證管理工作
一是加強本轄區內礦產資源的管理工作,積極配合區局抓好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工作,轄區粘土磚廠關停15家、沙場4家;對轄區內無手續勘探進行全面查處。對轄區鐵礦實行按期匯報、匯總,杜絕超層越界及各項安全事故的發生。二是加強本轄區內存量土地管理工作,對本轄區的存量土地進行全面調查,積極配合區局在管好存量土地的同時,探索存量土地管理的新路子。對轄區內20*年、20*年的違法占地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工業項目及低效閑置用地進行了調查、測量,實事求是的填報了有關統計報表。為各級政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三、規劃用地工作
現場勘察了*鎮陳營村、朱西村、薛家村土地復墾材料、照片、圖紙等,三個村需要復墾的土地面積11畝,并按要求上報了有關材料;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要求,配合用地科做好建設用地的初審工作,協助污水處理廠、齊峰集團等六個單位完成了手續辦理工作,確保項目用地資料真實、齊全、上報及時。
四、地籍管理工作
對20*年10月至20*年10月以來轄區內的土地變更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并及時上報了調查表;協助區局地籍科、審批大廳等對大夫村磚廠、王營村磚廠進行現場勘察。配合測量公司在*鎮開展了小城鎮地籍調查試點工作。配合區局地籍科處理了朱東村和朱西村邊界糾紛及其他日常工作。
五、監察工作
今年來,我們進一步加大了土地執法監督力度,有效打擊了各類土地違法行為;建立和落實了土地執法動態巡查制度,礦業監察巡查責任制,建立礦業巡查檔案,做到對違法案件及時查處、限期結案、有效打擊;認真開展土地執法巡查,及時查處土地違法行為;加大土地巡查力度,建立巡查制度,作好巡查記錄,每周做到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安排三天巡查。針對違法占地心理問題,星期六、星期天、節假日安排專門值班人員,對重點部位重點村進行專項巡查,做到三及時,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處理,有效的控制了違法占地的發生,違法占地查處率100%。加大排查處理力度,做到有案件熱情接待,及時處理,按時結案,對區以上轉辦案件認真調查及時落實,今年共接案件15起,結案率達98%以上,確保轄區內案件壓到最低。
六、宅基地管理工作
一是嚴格按法定程序好審批事項予以審批,及時下發了宅基地審批管理辦法,對申請宅基地必須現場勘察、放線,上報資料嚴格把關。20*年無宅基地上訪案件,及時處理一遺留問題,將方案及時上報,搞好宅基地確權發證前準備工作。
七、財務管理工作
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專項資金做到專項使用,杜絕違規違紀現象,未發生越權收費、超標準收、超范圍收費現象。
八、測繪管理工作
積極配合區局測繪工作人員進行外業審核,對轄區內的測量標志定期巡視檢查,確保點位完好。
九、檔案管理工作
建立了檔案管理制度和檔案查閱制度,落實了檔案管理人員,建立了檔案目錄,做好了檔案的立卷歸檔工作,并將各級文件搞好了歸檔。
十、黨務及紀檢工作
加強業務學習,有所長帶領全所人員每周二上午集中學習兩個小時。主要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及上級有關指示精神,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學習,認真履行黨員義務,遵守黨的紀律,模范的貫徹落實黨的紀律條例。廉潔從政、勤政為民,從源頭上杜絕了“吃、拿、卡、要、報”等違法違紀現象發生。
十一、其他工作
一、保增長,保民生,經濟社會發展用地得到保障
圍繞重點項目和“三年大變樣”用地需求,上半年共提供建設用地815畝。一是及時調整規劃,為大營鎮、**鎮、張秀屯鄉、流常變電站調規530畝,規劃調整和用地組卷報批齊頭并進。二是積極跑辦爭取上級用地指標390畝,跑辦省重點項目追加指標195畝,有力保障了肖張景美化工有限公司、張新工業園區、恒潤集團、科力玻璃鋼有限公司等重點項目用地需求。三是用足用好置換政策,為馬屯豪泰工貿有限公司、河北紅星彩印廠置換用地指標230畝。四是全力支持三年大變樣建設用地,征收土地78.9畝。五是嚴格落實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制度,公開出讓國有建設用地5宗,出讓價款1686萬元。
二、保紅線,保平衡,耕地保護工作扎實有效
一是強化了耕地保護措施。認真落實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行政首長負責制。縣、鄉、村、戶層層簽訂了耕地保護責任書和責任卡共計5萬余份,廣泛宣傳耕地保護政策,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五不準”,確保了15號令的貫徹落實。二是大力開展了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確保了耕地占補平衡。上半年,實施省投土地整理項目1個,申請資金903萬元,整理土地面積598公頃,實現新增耕地90公頃;爭取市投土地整理項目1個,整理面積320公頃,申請資金503萬元,可實現新增耕地8.7公頃;用于大廣高速占補平衡項目4個,整理土地面積255.3公頃,可實現新增耕地244.6公頃;同時申報占補平衡項目1個,置換項目1個,整理土地面積333公頃。三是積極開展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宣傳,提高全民保護耕地意識。利用4.22世界地球日和6.25全國土地日及各鄉鎮大集日開展上街宣傳10余次,發放宣傳資料6000余份,接受現場咨詢200多人次,受理群眾投訴3起,局主要領導在縣電視臺發表了電視講話并在縣電視臺播出6.25宣傳主題和口號,有效增強了人民群眾保護耕地紅線意識。
三、保穩定,促和諧,土地和礦產資源管理秩序得到切實維護
嚴厲打擊各種土地違法行為,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4宗,化解土地矛盾糾紛6起。
一是整合力量,強化土地和礦產資源執法隊伍。結合縣局執法人員少、力量薄弱的實際,局成立公安、土地執法和礦產執法“三位一體”的綜合執法隊伍,并聘請533名村級土地信息員,構建起完善的縣、鄉、村三級監察信息網絡體系。二是明確責任,推行巡查臺帳管理。全縣劃分為16個動態巡查責任區和8個重點區域,對主干公路沿線實行每天巡查,建立各鄉鎮巡查區域負責制,并同公、檢、法、紀檢部門協調配合,發現制止土地礦產違法案件20余宗,移交法院9宗,強行拆除違法建筑1處,尤其是對吉利養殖非法占地案的處理起到了有力震懾的作用。三是調處結合,妥善解決矛盾。嚴格執行領導接訪、掛牌公示、掛帳督辦和領導包案制度,實行日排查、周匯總、月講評和重大矛盾糾紛集體調處,上半年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36人次,立案1宗,結案1宗。
四、扎實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和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干部作風和發展理念得到根本轉變
一是周密部署,領導有力。制定了《**縣國土資源局關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和《**縣國土資源局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了以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確立了52個學習篇目12個重點討論題目,奠定了教育活動開展的組織基礎和領導基礎。二是深入學習,提高認識。重點采取集中學習、個人自學、警示教育、體會交流、深入調研、演講比賽等形式,提高科學發展理論水平,共撰寫心得體會300余篇。三是查擺問題,抓好整改。圍繞“四個重項”建設,通過個人自查、征求意見、民主懇談、民主生活會、群眾評議等共聚焦提煉存在問題6個,制定整改措施8條,明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的努力方向。四是優化服務,公開承諾。把教育成果和作風建設落實到具體行動、具體工作中,將7項服務措施在縣電視臺向社會公開承諾,提升效能。五是注重實效,實施“五項”機制。以增強政務公開透明度、提高公眾滿意度為目標,規范服務行為創新服務方式,制定了公開承諾、首辦負責、限時辦結、考核評議、追究問責五項工作機制實施辦法,堅強了干部作風建設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制度保證。六是深入實施“四分之一”工程。圍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三年大變樣、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發揮特長、合理分工、兵分四路,實現了項目跑辦、“一宣九幫”、“一參五保”和本職業務的共同促進。
一、創新機制,規范管理,不斷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
認真貫徹土地管理基本國策和《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國務院“15號”令)精神,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嚴格落實土地管理責任,將耕地、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列入鄉鎮政府任期目標指標,建立縣、鄉鎮、村三級耕地保護目標責任體系,實行耕地保護的任期目標推進和層級管理負責,從嚴抓好落實。每年初,組織召開全縣耕地保護暨治理違法用地工作會議,各鄉鎮主要領導向縣政府遞交耕地保護責任書。在嚴格屬地管理、加強執法檢查的同時,在24個鄉鎮設置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2041塊,建立基本農田無線視頻監控網點27個,全縣85%的基本農田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監控。確保了71.3萬畝耕地、66萬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
為確保耕地保護責任落到實處,制定了《鄉鎮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成立了由主管副縣長任組長,政府辦公室主任和國土分局局長任副組長,縣建委、規劃局、農工委以及公檢法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雙保行動”領導小組,切實把“保發展保紅線”活動作為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重點來抓,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中去,力求有序推進,取得實效。近年來,圓滿完成了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監察部、國家審計署、國家統計局五部門對薊縣耕地保護工作的核查,以及天津市政府對薊縣歷年土地衛片執法檢查驗收,有力地促進了保紅線保發展工作的開展。
同時,緊緊圍繞土地管理工作的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積極探索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土地管理的新機制、新途徑、新方法,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11項,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導下的土地執法機制、土地管理工作考評機制和土地管理部門協作機制,形成了部門協作、齊抓共管的土地管理工作新局面。《中國國土資源報》、《雙保工作快訊》、《國土資源網》等媒體均對薊縣國土分局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進行了報道。此外,薊縣國土分局還多次被國土部命名為“雙保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薊縣被天津市政府評為“耕地保護模范縣”。
二、開源節流,集約利用,著力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堅持把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放在土地管理工作的首位,深入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創建活動。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節約集約、應保盡保”的原則,緊緊圍繞大項目、好項目、重點項目和民生項目建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大力推進增減掛鉤試點。建設項目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是破解土地規劃計劃瓶頸制約的有效途經,提高農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薊縣國土分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在洇溜鎮、穿芳峪鎮毛家峪村、官莊鎮玉石莊村、許家臺鎮田家峪村,積極開展“一鎮三村”增減掛鉤試點。按期歸還周轉指標28.39公頃,超額完成耕地復墾6.05公頃,為推動全縣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012年,被天津市政府評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先進單位”。
二是大力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堅持“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多元投入、規范管理”的工作思路,不斷完善土地開發整理政策措施,充分調動群眾墾造耕地的積極性,著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2008年以來,實施土地整理項目24個,涉及26個鄉鎮、1121個地塊,平整土方275.6萬方,修復田間道路266公里,架設低壓線3.7萬余米,安裝變壓器35臺,新打機井195眼,鋪設管道10.2萬米,開發整理土地3400公頃,新增耕地面積3356公頃,為市縣重點工程提供占補平衡指標2240公頃,連續11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三是大力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十二五”期間,全縣安排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上百個,總投資2340億元,建設用地需求5萬畝左右,其中2013年安排建設項目近200個,年度計劃投資340億元,建設用地需求近1萬畝。為保障用地需求,從北部山區工礦、南部平原磚廠騰出建設用地指標3000余畝。另外,積極協調上級部門爭取建設用地指標6000畝,分別落實給上倉、汽車產業園及薊縣新城項目。并協調解決了金鵬管業2000畝的用地需求。
三、多措并舉,強化監管,著力提高國有國土資源利用效率
嚴格執行土地批后監管制度,著力在土地出讓后跟蹤、檢查、竣工復核驗收等關鍵環節下功夫,切實加強對國有土地的供應和監管,有效地規范了薊縣土地市場管理秩序。
一是建立聯動巡查機制。采取定期巡查、隨即抽查、專項檢查的方式,與相關部門聯合行動,對已出讓地塊逐一進行實地巡查,對經營性項目用地的開竣工監管,做到專人負責、專線管理、系統分析、拍照存檔,確保對項目用地開竣工巡查做到全覆蓋。
二是建立聯席匯審制度。每季度定期召開聯席匯審會議,對問題地塊進行研究討論,尋求解決辦法。對申請延期地塊,制定解決方案上報縣政府審批,想企業之所想,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
三是強化網絡監測監管。依托國土部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平臺,對已供應的各類項目用地情況進行適時監測和動態分析,著力提高土地開發利用的監管水平。對系統亮燈的地塊,依據相關程序進行核查處理;對處理完畢的地塊,在動態監測監管系統上進行及時更新。
四是建立跟蹤管理臺賬。嚴格落實土地出讓監管制度,對已供土地情況進行電子登記,并予以及時更新。對已成交未簽合同的地塊,進行土地出讓金監控;對已出讓的地塊,進行項目用地的開竣工情況監測。對逾期繳納土地出讓金的地塊,根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約定進行處理;對疑似開竣工超期的地塊,依據相關規定和出讓合同進行處理。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有效保障了項目用地監測監管。
自實行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出讓以來,共計出讓國有土地215宗、1748公頃;處理延期地塊74宗、916公頃;完成現狀補辦出讓304宗、156.15公頃;劃撥用地83宗。
四、依法行政,改進作風,著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
努力踐行“便民、高效、廉潔、規范”的服務宗旨,認真貫徹落實天津市政府關于促進經濟發展的八條措施,不斷強化干部職工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服務經濟發展。
一是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完善窗口受理、首辦負責、一次告知、限時辦結和責任追究制度,主動公開辦事指南和收費標準,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結時限,不斷提高業務審批效率,著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
二是開設“直通車”,搞好“一站式”。對項目用地實行提前介入、跟蹤服務,督促用地單位及時準備報批資料,幫助協調相關單位辦理用地手續,現場解決報批中的實際困難,實行“一站式”報批服務。設立專門服務窗口,建立用地報批“綠色通道”,對重大投資項目、工業項目和民生項目用地申請,實行及時組卷、市局盯辦,確保項目用地及時批準、供地。對受理的重點建設項目實行傾斜政策,組織專門班子對建設單位專項服務,對項目的立項、預審、地籍測繪、地價評估、規劃選址等工作進行集中辦理,一次完成。
三是創優政務環境,打造服務亮點。定期召開重點項目審批例會,集體醞釀討論,著力提高業務審批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度。嚴格執行領導帶隊上門現場辦公制度,強化“一對一”服務,對重點項目、民生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從用地預審、資源配置到上報審批、批后供地,一律專班承辦、特事特辦、全程督辦,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建設,著力打造國土部門服務新亮點。
關鍵詞:耕地保護補償;試點成效;共管機制
一、海寧市2013年度試點工作的主要政策、做法與成效
1、主要政策
海寧市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工作啟動較早,2009年印發了《海寧市基本農田保護激勵資金使用管理試行辦法》(海政發[2009]67號),2012年海寧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耕地(基本農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建設的意見》(海委[2012]16號)。2013年3月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批復《海寧市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浙土資廳函[2013]279號后,市政府印發《海寧市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實施細則》(海政辦發[2014]64號)。
①試點范圍。海寧市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試點范圍為全市行政區域內全部集體所有的耕地,耕地面積以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為準。試點期限為2012-2013年。
②補償對象。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試點補償對象為承擔耕地保護直接責任的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和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并承擔耕地保護責任的農戶。
③補償標準。耕地保護補償費發放標準為100元/畝?年,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適時提高發放標準。原則上,50%直補到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并承擔耕地保護責任的農戶,50%直補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耕地保護專項資金。耕地保護補償費發放與“兩違”遏控、“無違建”創建、糧食生產功能區保護和破壞耕地等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直接掛鉤。
④補償方式。年度耕地保護補償費在下一年度第一季度經耕地面積核定、“兩違”遏控和耕地保護情況確認、媒體公示后,由市財政局和市國土資源局聯合審定報市政府同意,行文發放年度耕地保護補償費。
⑤試點資金撥付情況。全市承擔耕地保護責任的村(社區)169個,2012年承擔耕地保護責任且沒有發生違法占用土地的村(社區)經公示無異議后,發放耕地保護補償資金3860萬元。2013年度耕地保護補償資金共計4353萬元。
2、主要做法
①組織保障。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建設試點工作任務重、涉及面廣、要求高、時間緊,市政府成立海寧市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耕地保護補償試點工作具體事務。各鎮(街道)在市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建立相應的耕地保護補償試點工作機構,及時解決試點中的重大問題,做好與相關工作的銜接,順利推進試點工作的開展。
②明確違法違規用地認定途徑和認定標準。違法違規用地發現途徑為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發現的、土地執法巡查發現的、舉報查實的、農業生產檢查發現的和其他經查實的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當年發生未經批準的建設占用土地、超標準農村道路、設施農用地 、臨時用地、改變糧食生產功能區種植結構、破壞耕地耕作層等認定為違法違規用地行為。
③規范耕地保護補償資金發放程序。首先,市國土資源部門根據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核定當年度各村(社區)集體所有耕地面積;其次,市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各鎮(街道)確認村(社區)“兩違”遏控和糧食生產功能區保護等耕地保護情況,對無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的村(社區)在《海寧日報》進行公示,接受全社會監督;第三,市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核定各村(社區)耕地保護補償費總額;第四,各鎮(街道)匯總上報有關村(社區)耕地保護補償費發放明細;最后,市財政局和市國土資源局聯合審定后報市政府同意,行文發放年度耕地保護補償費。
3、取得的成效
①通過耕地保護補償機制的建立,調動了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特別是村級組織耕地保護意識明顯增強,對比兩個年度的違法違規行為,2013年度違法違規用地比例明顯下降。
②通過耕地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建立起鎮、村、農戶保護耕地的共同責任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使耕地保護得到了動態管理。
③進一步鞏固了海寧市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成果,促進了耕地的保護。
二、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
1、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實行差別化補償政策。已經出臺了《海寧市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實施細則》(海政辦發[2014]64號)。根據實際保護責任、耕地利用結構由村(社區)確定土地承包經營農戶耕地保護補償費,實行差別化補償政策。土地承包經營農戶耕地保護補償費向糧食生產功能區、高標準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和種植糧食類作物的耕地傾斜,在核定的村(社區)耕地保護補償費總額以及村(社區)耕地保護專項資金內調控。
2、資金保障。2014年度耕地保護補償資金已經納入2015年度市級財政預算。今年海寧市耕地保護補償資金預計為4550萬元,比去年4353萬增加197萬元。
3、加強資金監管。2013年度耕地保護補償工作已經完成耕地面積核定、“兩違”遏控和耕地保護情況確認,媒體公示。已撥付耕地保護補償資金4353萬元,國土資源局會同財政局、農業經濟局對下撥的耕地保護補償資金的到位、使用情況進行督查,使農戶真正得到實惠,村級補償資金要按規定使用資金,實行專款專用。
三、有關建議
1、嚴格目標考核,落實共同責任。加強耕地保護工作,不僅要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強化經濟手段。要進一步落實黨政主要領導為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切實提高耕地保護工作考核占對地方政府考核的權重,提高耕地保護工作考核中經濟手段的權重。
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扎實開展“多規合一”,注重國土空間規劃總體編制,合理保護利用空間資源
按照部省州要求,按時完成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
有序推進縣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重點鄉鎮、重點村的規劃編制。
在規劃編控上發力,做到應編盡編全覆蓋
??扎實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堅持“站高一等、望遠一處、想深一步”設計理念,與生態修復相結合,與重大水系相平衡,高質量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開展論證報批工作,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線”劃定);有序推進重點鄉鎮、重點村規劃編制工作;
二、確權登記工作
積極推進我縣生態保護紅線調整工作,對自然資源部反饋的我縣生態保護紅線意見中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意見已形成報告上報省廳,等待自然資源部和省廳反饋后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測定界工作;按照省、州要求報送我縣《自然資源確權實施方案》,開展我縣自然資源確權2021年度工作任務和配合省州完成2021年自然資源確權任務;為完善我縣“三調”數據、和加快“三調”數據庫建設,積極推進我縣2020年度變更調查工作;為進一步加強地價體系建設和管理,推進我縣城鎮基準地價更新工作進度,按照省廳反饋成果開展我縣城鎮基準地價的更新工作和開展我縣建設用地地價評估和標定地地價評估工作;有序推進股室日常工作任務,完成好省地理信息測繪局交辦的工作任務。
三、土地利用和耕地保護工作
我縣第二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該項目2019年6月經省自然資源廳批復同意,共實施項目2個,涉及4鎮10村,掛鉤周轉指標規模26.6217公頃,復墾規模25.4671公頃,擬結余指標18.5767公頃;2020年十二月前完成項目施工及州級驗收。
我縣第三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
該項目已經縣人民政府批復同意,于2020年11月報省土整中心備案通過,暫定于2021年3月將逐步完成財評及后續招投標工作。
第三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涉及5鎮4鄉23村,掛鉤周轉指標規模共計61.14公頃,復墾規模61.1公頃,預估實施后節余指標約40公頃,2020年十二月前完成項目施工及州級驗收。
強化可持續意識,扎實推進耕地保護工作。
盡職盡責保護耕地資源,堅持把保護耕地資源作為自然資源管理的第一要務,落實耕地保護的共同責任,實施耕地保護“關口前移”,做到了“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途不改變”。做好土地動態巡查工作,確保我縣耕地保有量不少于7126.67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5700公頃。
本著集約節約用地原則,嚴格規范用地。
積極組織用地報批工作,確保我縣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積極開展建設用地逐級報批工作,對已報批的建設用地加快實施供地,通過土地動態監測監管系統,對我縣的土地利用情況進行實時監管。完成久馬高速紅線用地報件工作,完成麥爾瑪公安用地、漫澤塘旅游用地農用地轉用報件工作。
四、綜合行政執法中隊工作
1.切實開展好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工作,積極同上級部門對接,配合相關部門遏制住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的出現。
2.按時完成部、省、州下發的衛片執法工作。
3.持續開展動態巡查工作和嚴厲整治違法建設行為。
五、不登記中心工作
1.不動產登記中心在2021年全面推廣倡導“微笑服務”新的服務理念,不斷優化服務舉措,推出三種創新服務(證書快遞到家、短信告知辦理結果、微信公眾號落宗),積極探索“互聯網+不動產”服務模式,推進申請環節信息化、領證環節便捷化、查詢環節自動化落到實處,加快數據整合和信息共享,切實做到熱情服務、耐心服務、周到服務和文明服務,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單位形象。
2.力爭一般登記提速至5個工作日辦結,抵押登記3個
工作日辦結,做到若持有不動產權證的可實現立等可取。
3.加強不動產登記業務人員培訓,進一步提高業務技能。四是全面實行電子檔案與紙質登記資料歸檔工作。
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強化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一是按汛期時間,(4月20日—10月20日)結合值班值守和災情速報制度,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工作,堅決確保責任到人、任務到崗、管理到位確保有險情能第一時間掌握;二是提高思想認識,加大政策宣傳工作,通過各種宣傳日進行宣傳,引導廣大農牧民群眾主動參與到防汛減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上來,確保群測群防工作體系責任落實。三是加強預警工作,及時將川地災指辦、氣象局預警信息,通過電話、QQ、微信等多種方式提前下發預警信息,提高警惕,加強巡查;四是加強地質災害的日常巡查、排查(每年邀請專業隊伍對全縣應還點進行汛前、汛中、汛后)工作;五是組織一次全覆蓋地質災害培訓工作,積極配合指導各鄉鎮開展一次應急綜合演練工作。
(二)地質災害治理工作:一是已完成對縣碉堡山滑坡、洛爾達鄉中心校旁泥石流、麥昆鄉曲登甲寺泥石流、縣哇爾瑪鄉奪登寺滑坡,4個治理項目的勘察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投資預算為2020萬元。目前4個項目已在省地質災害備案系統進行備案。同時已通過災后重建和民生工程等途徑向上申報。待上級下達任務后,我局將及時實施項目,盡早消除隱患。二是縣查理寺大經堂下方滑坡,省級下達資金40萬元。目前,正在開展項目財評工作,預計在2021年4月進行施工。
改善條件,營造良好的辦公環境
自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以來,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國土資源所配齊了各種辦公設施。目前,該所擁有一座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30平方米的三層獨立辦公樓,其中設有一個服務大廳、一個會議室、一個檔案室、一個值班崗、一個政務公開欄、三個集體宿舍;配備了電腦、傳真機、復印機、電話、數碼相機等現代化辦公設施,其中電腦人手一臺。同時,國土資源所還將有關規章制度、收費標準、辦事指南等全部上墻公布,規范了政務管理,主動接受群眾監督。通過規范化管理,創建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為實現高效率、規范化辦公創造了條件。
落實制度,加大耕地保護力度
鎮土地面積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萬畝,其中農田保護區面積5.98萬畝,鎮萬畝水稻高產示范片素有“廣東第一田”之稱。為此,國土資源所重點在保護好耕地方面下功夫,切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近年來,該所加大動態巡查力度,堅持每個星期不少于兩次下鄉巡查,特殊情況隨時下鄉巡查,并詳細做好巡查記錄,實行“一查一報”制度。通過開展動態巡查,將“關口”前移,變事后監察為實時監察,及時有效地將土地違規行為制止了在萌芽狀態。如今年3月初,所的工作人員在該鎮轄區北片下鄉巡查中,發現元美村村民李某在自己承包的水稻田內進行開溝、建棚養鴨,李某認為自已交了押金給村小組,又是在承包田里搞飼養是沒問題的。所通過實地勘察,發現如果在農田里養鴨,會涉及毀壞水稻田2畝多,后果嚴重。于是,該所工作人員在當天就對李某發出《責令停止土地違法行為通知書》,要求其立即停止違法行為,并迅速恢復了土地原貌。近年來,通過巡查共發現并制止違法違規行為案件11宗,發出通知書11份。由于加強巡查,及時發現苗頭,采取措施,及時制止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維護了土地管理秩序。近年來該鎮未發生有違法亂占用耕地建設的現象。
規范管理,積極推行政務公開
一是加強基礎資料整理,實現信息化管理。國土資源所原隸屬鎮政府管理,以前,該所沒有完整的地籍檔案資料,給農村宅基地規范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影響。1月按照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由市國土資源局收編后,國土資源所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積極搜集鎮政府檔案室殘缺不全的土地資料進行全面歸納整理。近年來,通過建檔,全鎮18個村委會、115條自然村,實現村圖、統計表、查驗表、登記卡“四統一”,共整理裝訂208冊,分裝在196個檔案盒。同時,還把全鎮17500本土地證資料全面輸入電腦系統數據庫,并爭取各村國土信息協管員協助,收集全部集體土地使用證進行查驗,把農村地籍規化管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二是嚴格執行“一戶一宅”規定,努力做好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目前,村民對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識還比夠薄弱,村民喜歡用新地建房,對原有老宅基地、舊祖屋地也依舊保有,因而造成一戶多宅的現象較為普遍。針對此種情況,國土資源所主動與各村委會聯系,想方設法挖掘潛力,通過與鎮建設規劃辦一起做好規劃,充分利用村頭村尾周邊閑置地、或將村內老宅基地平整好用作建房宅基地,盡量盤活老宅基地,禁止占耕地建房,增強了村民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識。同時,堅決執行“一戶一宅”的規定,嚴格把好關,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如今年5月,莘村村委會淥水村李某在村中已有兩間房屋宅基地(其中李某一間、李某父親一間),李某戶口已遷至臺城,但李某為了取得宅基地再建新房,他分了其母親一人戶口后,用其母親徐某名字申請宅基地,該所實地調查情況后未予受理其申請,后來李某找鎮府干部和熟人多次前來國土所找所長講情,并許諾辦成后請飲茶,但陳所長對來人講明政策,謝絕了他們。去年以來,國土資源所共退回不符合“一戶一宅”用地申請43宗。三是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國土資源所在辦公樓門前和18個村(居)委會分別設立了公示欄,把宅基地審批、發證情況、違法用地情況和有關土地政策在公示欄進行公示、公布,向群眾宣傳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并接受群眾監督。通過推行政務公開,增加了工作透明度,群眾的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農村土地糾紛、違法 國土資源所的先進事跡第2頁
違規用地行為等進一步減少。近年來,通過實行公示后,有效解化宅基地糾紛10多宗。
剛才*局長作的20*年度國土資源工作報告、*副局長作的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專題報告、*副局長作的地質災害防治專題報告,希望同志們認真組織傳達,結合實際全面抓好落實。下面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20*年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情況
(一)土地管理方面
一是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已通過評審備案,根據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開展建設項目批后核查,耕地保護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二是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制度,舊城改造中出讓6宗國有土地,出讓金為10559萬元,實現政府土地純收益2936萬元,出讓糧食局及商業公司12宗土地使用權,成交金額為563.05萬元,高出底價比率134%;三是完成縣城污水處理廠的規劃用地調整聽證工作,完成縣城垃圾填埋場和寨樂水泥廠用地的前期工作;四是全面推進第二次土地調查,目前已完40%的外業工作。
(二)礦產資源管理方面
一是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通過檢查驗收,順利完成全縣煤礦山的整合工作;二是加強礦權管理,完成219家礦山企業采礦權、44家探礦權年檢工作,收繳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44617.45萬元,采礦權價款9980萬元,探礦權價款351.368萬元,出讓非煤礦山礦權13宗,收取價款35.894萬元。
(三)地質災害防治方面
納雍縣是典型的巖溶地區,地質構造復雜,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災害點多面廣,截止目前,全縣共排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351處,共威脅8598戶38507人生命財產安全,潛在經濟損失42990萬元。針對險情,各鄉鎮成立了防災領導小組,切實加強了對本鄉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各鄉鎮國土資源所也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為轄區內的各地質災害點編制了防災預案,加大對各地質災害點的巡查、排查和監測力度。
(四)加大執法監察力度,打擊非法采礦取得實效
強化礦產資源動態巡查工作,將非法采礦點、基本農田保護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列入重點區域加強巡查,加大打擊非法采礦和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省、地打擊非法采礦行為的有關文件精神,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綜合打擊”的工作格局,以“打兩頭、卡中間”為著力點,建立起部門責任制和層級責任制,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建立了打擊非法采礦舉報獎勵制度,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加大司法打擊力度。20*年,全縣共立案查處土地違法行為74件,罰款216.5萬元,查處礦產違法3件,罰款8.5萬元。打擊非法采礦行為方面,共行政拘留331人,刑事拘留51人,批捕48人,移送檢察機關公訴39人,法院公開審判5件,打擊違法車輛38臺,沒收礦產品480余噸,罰款15.5萬元。通過依法嚴厲打擊,有效遏制了非法采礦行為的發生。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冷靜地審視我縣國土資源工作的現狀:一是受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制約,在建設項目用地報批上難度大。二是地質災害監測網絡不夠完善,監測技術手段落后,監測精度不高,專業技術人員欠缺;三是執法監察力度有待加強,打擊非法采礦工作難度大。五是鄉(鎮)國土資源所管理難度大,國土所人員少,任務重,經費不足。
二、認清形勢,提高認識,確保全縣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務。
保障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是國土資源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必須圍繞保障經濟平穩發展這個中心,服務于這個中心,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部署,根據形式的發展變化,及時研究保發展、促增長的具體措施,全力保障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二)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戰
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用地保障,是土地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題。我們要在加強土地管理和宏觀調控的情況下,越在用地矛盾突出的時候,越要用好、用活土地政策。要在調整優化用地結構、充分挖掘用地潛力上,多想辦法,千方百計搞好用地保障,節約集約用地。在保發展的同時,妥善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確保耕地紅線。
(三)依法維護被征地農民的權益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今年,隨著中央和省拉動內需投資力度的加大,短期內土地需求集中釋放,要及早制定預案,加大力度,制定多渠道的安置補償措施,落實社會保障措施和資金,使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要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為全面提高服務保障能力創造良好條件。
(四)安全生產工作對保護國土資源提出了新要求
我們要全面實行探礦權、采礦權統一配號,深化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嚴格規范礦業權管理,加強對礦產資源綜合勘察和綜合利用的指導監督。保護合法礦業權益,打擊非法采礦行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遏制非法盜采國家資源的行為,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五)合理地規劃和發展礦業經濟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我們要加強礦產資源規劃管控,全面推進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工作,嚴格礦產資源規劃管理,進一步推進全縣國土資源有形市場建設,健全交易規則,提供相關服務,形成土地使用權、礦業權公開、公平、公正交易的市場環境。
(六)關注民生,推進“和諧礦區”建設。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認真落實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年度防治方案,對轄區內受地質災害威脅人數100人以上或者預估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必須做好防災方案。全面推進“和諧礦區”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最大限度減少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污染和生態破壞,逐步治理歷史遺留的礦山環境問題,改善礦區人民生產、生活環境。
總之,今年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任務十分艱巨,同時也要牢牢把握做好工作的難得機遇和有利條件。各鄉鎮及有關部門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國土資源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把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要堅定信心,善于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發展的機遇。增強機遇意識,化挑戰為機遇,變被動為主動。
三、扎實做好2009年國土資源管理工作
(一)精心組織好各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各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的需要,普遍存在指標分配不合理、用地布局不合理的問題。今年3月份前要完成王家寨、龍場兩個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為我縣新城區建設和廈蓉、杭瑞兩條過境高速公路提供用地規劃保障,其它鄉(鎮)總規修編工作也必須在今年內全面完成。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一機遇,精心編制規劃,全面提升土地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在修編前期,重點是要做好調研工作,客觀評價前一輪規劃的實施情況,認真分析前一輪規劃的經驗和不足,全面收集各類基礎數據,為修編作好充分的準備。二是國土局要根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吸取上一輪規劃的經驗和教訓,合理安排各類用地指標,合理調整產業用地布局,預留好工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用地,調整發展需要占用的基本農田,提高新一輪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切實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用地保障。三是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將規劃修編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統一部署、統一組織,統一推進,在人員和資金安排上提供保障。
(二)認真貫徹耕地保護和用地制度,切實履行耕地保護的政府主體職責
基本農田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是農民生產生活的保障。我們要本著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結合第二次土地調查,搞好耕地保護工作,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一是各鄉鎮要加強對基本農田的動態管理,確保全縣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二是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認真執行農村宅基地管理的規定,嚴格審批農村宅基地。鄉鎮國土所要充分發揮在管理職能,加大對農村宅基地的日常監管力度。
(三)強化建設項目用地報批工作,促進依法用地。
按照今年地區建設項目用地報批工作的要求,3月底前必須完成20*年中央擴大內需項目用地報件的上報工作;4月底前必須完成省以上重點項目用地報件的上報工作;5月份前上報全年用地計劃;10月份前完成全年用地報批工作;今年的農用地轉用指標不再分到各縣市區,先報先批,用地指標用完為止。建設用地報批工作是各類建設項目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事關地方經濟的發展,各鄉鎮和國土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按地區要求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好建設項目用地報批工作。
(四)積極開展小規模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保障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
土地整理復墾開發不僅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獲取土地整理折抵指標,而且可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業產出,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各鄉鎮和各職能部門要齊心協力,密切配合,扎實做好鬃嶺鎮東風醫院等8個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的申報和實施工作。今年5月份以前,各鄉(鎮)要完成2個30畝以下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的申報,并積極配合協助做好轄區內項目的實施。
(五)加大資源保護力度,嚴格執行國土資源法律法規
由于供需矛盾的存在,國土資源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特別是隨著中央投資拉動內需力度的加大,土地供應的矛盾相應的加劇,打擊非法采礦工作中還存在薄弱環節,違法用地和非法采礦等違法行為可能會出現反彈。因此,我們要有一手抓服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手抓防止違法行為反彈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構建“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多方參與”的綜合防控體系,進一步推進國土資源動態巡查工作,多形式解決村組信息員報酬,調動其參與巡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取措施,逐步將巡查工作從部門行為向政府行為轉變。要完善耕地和資源保護責任制度,按照主題明確、經濟激勵、監督制約的思路,建立地方政府為責任主體、部門聯動監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國土資源管理共同責任機制,變國土資源“一家管、大家用”為“大家管、大家用”。要嚴格貫徹執行《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嚴格實行違法用地問責。切實加大打擊非法采礦行為的工作力度,充分發揮部門聯動機制,特別是打擊非法采煤窩點要履行政府主導職責,加強轄區內巡查排查和炸封取締工作,建立長效機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非法采礦反彈,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各鄉鎮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積極申報防治項目,認真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預案,要逐點落實監測監控、預警信號、撤離路線、應急搶險等防災措施,防災責任要落實到具體的災害隱患點的村、村民組,簽訂責任書,明確具體責任人,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群死群傷事故。
(七)解放思想,創新機制
國土資源工作事關社會經濟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正確處理好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關系,增強解放思想的自覺性,要以開展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切實有效地解決不同程度存在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銜接不夠好、跟進不夠快、服務不主動的問題,進一步理清思路,解決一些重大難題。要積極探索提高效率、規范管理的有效途徑,大膽創新,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八)轉變作風,提高效率
各鄉鎮和國土部門要著力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管理職能、轉變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要將服務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作為當前國土資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對符合條件的,要千方百計抓緊辦,對條件不完善的,要抓緊督促、指導和催辦,對不符合條件的,要爭取創造條件,做到既不違背國家政策、又切合實際情況,走出一條探索性的新路子。對明顯違反規定的,要嚴格把關,嚴肅查處。
(九)提高素質,廉潔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