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鎮生態環保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生態縣為目標,標本兼治、堵疏結合、多管齊下,高標準、高質量做好秸稈禁燒工作。達到全縣“不著一起火、不冒一股煙、不燒一棵樹”的目標,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維護城鄉居民身體健康和交通安全。
二、工作安排
(一)宣傳發動階段。6月10日至6月14日,各鄉鎮辦通過出動宣傳車、散發傳單、村級喇叭廣播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力宣傳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的重大意義,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秸稈禁燒實施階段。6月15日至6月30日,各鄉鎮辦要組織專門隊伍,扎實開展秸稈禁燒巡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無縫隙、全覆蓋。縣環保局要開展現場執法監察,實行分片管理,開展巡查和督察。現場監察人員要24小時開機,保持通訊暢通。
(三)總結考核階段。夏季禁燒工作結束后,各鄉鎮辦及時對禁燒工作進行總結,工作總結書面報縣環保局。縣環保局將對各鄉鎮、辦事處的秸稈禁燒工作進行考核,并作為鄉鎮環保考核和生態縣建設責任書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具體措施
(一)強化領導,落實責任。為切實加強對秸稈禁燒工作的領導,縣政府成立秸稈禁燒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負責對全縣各鄉鎮辦秸稈禁燒工作的督導檢查。各鄉鎮辦也要成立秸稈禁燒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把秸稈禁燒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秸稈禁燒工作方案,切實落實各項禁燒措施,確保完成禁燒任務。
(二)科學引導,綜合利用。各級各單位要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搞好實地指導,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漚肥、氣化和食用菌種植等技術,提高廣大群眾綜合利用秸稈的積極性,讓群眾在秸稈綜合利用中見到效益、得到實惠。
農村環境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導致農村環境污染的因素很多,但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公共服務及環衛設施配套不全。農村環衛設施配套不全,居住區公共綠地面積偏少,傳統街巷空間與滿足現代生活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治污、防污、截污、去污設施不完善甚至處于空白狀態。二是居住區及周邊環境污染整治投資不足。經費困難是制約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因素。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戰線長、對象分散、條件艱苦、費用大,而投資經費少對隊伍的穩定、工作的有效開展影響很大。三是尚未形成全民環保氛圍,群眾環保意識相對滯后。由于人力和財力方面的投入不足,沒有形成全民環保的輿論氛圍與社會環境,群眾的環保意識相對滯后,環境法制觀念和環保依法維權意識不強,對生產及生活污染的環境危害認識不足,日常生產、生活行為缺乏必要的環保指導。四是環保監管和環保執法能力不足。農村環保監管能力的基礎薄弱,基層環保機構和隊伍基本處于空白,農村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工作尚未開展。
綜合整治措施
切實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水源地進一步深化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數據庫,完善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劃。對不適合繼續作為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逐步取代,對確定的水源地實施保護,確保農村飲水安全。進一步提高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實施質量按照《寧夏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等九項制度》有關要求,監督指導永寧縣各鄉鎮實施好2011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作到規范、高效管理,用好專項資金,建設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發揮示范作用。狠抓目標責任考核,推動試點工作深入開展按照自治區政府與永寧縣人民政府簽訂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責任書》,組織實施好目標責任制各項工作,確保考核指標全面完成。在調查摸底基礎上,制定《2012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各鄉鎮簽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年度任務書,定期開展目標和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查,推動試點工作深入開展。加快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在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與特色小城鎮建設結合、與中心村建設結合起來,繼續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工作,對已創建成自治區級生態鄉鎮、生態村的,鞏固創建成果,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宣傳冊等載體,舉辦農村環境保護培訓班,對永寧縣鄉鎮村干部進行培訓,提高社會各界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小康環保行動工作的支持和幫助。組織鄉鎮干部到外省、市進行觀摩、調研,開闊眼界,學習先進經驗,繼續開展農村環保科普“三進”活動,鼓勵和引導農民及社會力量參與、支持農村環境保護。
__縣政府辦口黨委
__縣環保局按照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的安排部署,立足當前工作,結合環保實際,著眼長遠發展,積極主動、認真扎實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取得了“認識上水平、工作出特色、踐行見實效”的階段性成果,全局各項工作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展示了新活力,開創了新局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
3月28日,縣委召開了全縣第一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后,__縣環保局行動快、安排早、抓得實,3月30日前就相繼召開了黨組會、局務會和學習實踐活動動員大會,成立了領導小組、組建了辦公室、綜合服務組、督查協調組、宣傳報道組等工作機構,制定了《實施方案》和《學習計劃》,建立了領導分片包干聯系制度,編發了學習資料和輔導報告,整個學習實踐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有檢查地順利開展,掀起了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大服務的熱潮。從干部職工的心得體會、班子成員的調研報告和專題討論的意見建議中,集中體現了全局上下對科學發展觀的全面深入的理解。一是科學發展觀是做好新形勢下環保工作的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情況,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外國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其精神實質就是要把我國發展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環保工作扮演著主要的角色,肩負歷史的使命,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環保事業才能健康的全面進步,只有自覺地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工作的始終,環保工作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環保工作者應該成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衡量科學發展的重要標志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為實現這一目標,環保工作被推上了發展的前沿和時代的舞臺,賦予了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使命。環保工作者更應該當仁不讓、做識時務、顧大局,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帶頭人,更應該盡職盡責、活學活用,勇當推動科學發展的促進派。三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一對互相制約,又相互促進的矛盾共同體,環保部門要用科學發展觀的金鑰匙來處理它們的關系,既要在圍繞“發展第一要務”的服務上做文章,也要在促進經濟可持續又好又快發展上下功夫,真正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同向和同贏。
二、講求工作方法,豐富活動內容
縣環保局在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學習實踐活動的安排要求,從自身工作實際出發,做到了履行程序到位,方法靈活機動,內容特色突出。一是學科學理論與學業務知識相結合。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縣環保局在學習形式和學習內容上確保了學習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科學地將每周的業務知識學習與學習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將環保業務知識的集中學習融入到科學發展觀理論學習的行動中去,加深了干部職工對科學發展觀理論的通俗易懂地理解,同時以科學發展觀理論作指導,促進干部職工對環保業務知識的深刻領會與掌握,使學習實踐活動達到了兩融合、兩促進、兩提高的效果。二是專題調研與綜合調研相結合。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縣環保局結合工作實際,具體確定了“加強礦山環境綜合治理,推動我縣礦產資源整合工作;強化環保監管職能,實現我縣節能減排目標;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加快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優化服務,促進我縣經濟發展”等四個課題,每個局領導嚴格按照責任分工,帶著調研課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企業,積極開展了“力促污染減排,改善環境質量,構建和諧社會”的專題調研活動,廣泛征求了社會各界對促進我縣環保工作和學習實踐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同時,經過專題調研成果交流、相互探討后,對事關我縣環保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又深入展開了綜合調研。綜合調研組先后深入到大坪、三星、延壽、馬橋、外沙等23個鄉鎮,走訪了大坪鎮五桂村,三星鎮西黃村、秀溪村,延壽鄉留觀村,馬橋鄉金寶村、石泉村,外沙鄉外沙村等20余個鄉村,調查走訪人員達100余人,走訪人員有鄉鎮黨政領導、村支兩委成員、縣鄉人
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農民代表、企業主等,形成了《我縣環境保護的現狀及對策》的調研論文,為推動我縣社會經濟和環境保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三是把握重點內容與緊貼工作實際相結合。解放思想大討論是學習實踐活動的重點內容,縣環保局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同時又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環保工作的各個方面,將綜合治理礦山污染,推進污染減排、促進機關作風建設和優化環保執法等作為討論主題,同時活躍討論的形式,如召開了干部職工集中討論大會,召集了部分鄉鎮領導、企業主進行討論,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討論,廣泛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增強了分析檢查的針對性。三、把握總體要求,注重工作實效
一、生態市建設工作情況
(一)不斷完善生態市建設工作體系
3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環境保護暨生態市建設大會,對生態市建設第一階段工作目標完成情況進行了認真總結,部署了第二階段建設任務,原市長張秋波代表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了《2006-2007年度生態市建設縣(市、區)長目標責任書》,新一輪責任書在總局制定的生態縣指標體系上增加了輻射環境安全、環境應急系統的建立健全、河流水質出境斷面考核、燃煤電廠脫硫等內容,使責任書內容更加的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市政府在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加快生態市建設列入要著力抓好的十項重點工作之一,制定下發了《生態市建設縣(市、區)長目標責任書年度考核辦法》,進一步完善了生態市建設目標考核體系、獎懲辦法和責任追究制度。
(二)認真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
《*生態市建設規劃》于2005年6月通過了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組織的專家論證。該規劃主要分為啟動和推進階段、發展和提高階段、全面發展階段,安排了工業結構調整,生態工業工程,生態農業工程等9大類、152個、總投資為315.65億元的生態市重點建設工程。確保在2018年前,把*基本建設成為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生態市和集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商貿流通、交通樞紐為一體的現代化中國江北水城。圍繞這一規劃目標,我們對各項重點工程的進展開展了督查工作,有關責任單位也都采取有力措施,制訂工程實施計劃,倒排工期,加班加點,力爭按期竣工。
(三)狠抓污染防治,完善環境污染應急反應機制
為改善環境質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主要抓了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以點源治理為重點,組織編制實施了《四河一湖碧水行動計劃》,努力抓好水污染防治。二是組織對全市二級以上醫院治污情況進行了檢查,要求所有二級以上醫院必須經消毒和生化處理達標后排放。三是對各電廠完成脫硫任務作了計劃安排,督促各火力發(熱)電廠加快安裝煙氣在線監測裝置,對進度慢的電廠下達了限期改正違法行為通知書。四是加強對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化學品的監督管理,修改完善了《*市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和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建立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反應機制。
(四)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遏制污染反彈
通過采取110環保聯動、12369環保舉報熱線電話、在重點污染源和污水處理廠安裝在線監測裝置等多種形式的執法活動,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認真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管理規定和“三同時”制度,對建設項目認真論證,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環保要求和城市規劃的建設項目,堅決不予審批。深入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大力整治違法排污企業,對擅自停運環保設施、超標排污等嚴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嚴肅處理,有效地遏制了污染反彈,保障了環保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五)“創模”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績
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作以來,我市不斷強化組織領導,深入宣傳發動,從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城市環境質量得到較大改善,全面完成了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各項工作任務。創模的基本條件和社會經濟、環境質量、環境建設和環境管理等28項指標已達到了國家考核標準,10月31日通過了省環保局組織的“創模”技術核查,12月12日,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創模”技術核查,目前我們正按照國家技術核查組反饋的意見進行認真整改,迎接國家環保總局的最終驗收。
(六)生態系列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全市深入開展了生態系列創建工作,有力的促進了生態市建設。一是建成了*、東昌府區、東阿縣等3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冠縣、臨清、高唐、茌平、陽谷等5個省級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的創建工作進展順利。二是高唐縣被列為全省第一批生態縣建設試點,陽谷縣和東阿縣也積極開展了全省生態縣建設示范縣的創建工作。三是建成了東昌湖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了6處森林公園、2處風景名勝區,受保護國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率達8.42%。四是*鳳凰新城、中通時代豪園、高唐怡園小區、大田小區等4個住宅小區開展了省級生態居住小區創建工作。五是冠縣梨園、馬頰河度假村、東昌府區姜堤樂園、陽谷縣景陽岡等4個風景區開展了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
(七)生態林業建設成績顯著
圍繞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關于加快林業發展建設綠色*的決定》,全市上下不斷加大投入,大力推進平原綠化工程,構建以農田林網為主體,網、帶、片相結合的高標準平原綠化體系,不斷完善提高綠色通道工程,努力優化樹種結構,著重抓好黃河故道、引黃沉沙池等重點區域的防沙治沙工程,通過各項工程的實施,使林業生態防護能力不斷提高,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我市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日益顯著。截至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積已達到260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了26.13%。
(八)生態農業建設全面推進
全市不斷加大農村可再生能源推廣力度,重點抓了10個農村生態家園示范村建設,啟動了畜牧場中、小型沼氣示范工程建設。全市新建沼氣池7500余戶,是去年的3.5倍,累計建池可達23000戶,全年我市共爭取財政資金支持1225萬元,目前已到位765萬元,專款專用補貼給農民,大大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沼氣生態家園新建2000戶,是去年的3.3倍,累計可達8000戶。新建“四位一體”能源生態溫室200余處,累計達2700處,建成了東昌府區大屯生態家園新村、東阿縣大成“四位一體”生態示范園、東廟沼氣示范村。
(九)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取得突破
目前,全市共有9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在工作中,全市各級環保部門始終將環境優美鄉鎮建設工作當作生態市建設的基礎工程和細胞工程來抓,通過努力,今年全市共有27個鄉鎮提出了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的申請,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取得了較大突破。另外,我們還開展了市級生態示范鄉鎮、村創建工作,4年來,全市共批準三批90個市級生態示范鄉鎮、村建設試點,其中有37個通過了生態示范鄉鎮、村的驗收。有力的促進了我市生態建設工作在農村的深入開展。
(十)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全面鋪開
按照國家環保總局和省環保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全市開展了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9月初,各縣(市、區)通過大量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完成了土壤調點區域的摸底調查工作,對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總體方案》和省環保局的有關要求,對75個重點調查區域進行了認真審核。10月份,我們又按照《土壤污染狀況調點區域選擇原則和布點要求》對75個重點調查區域進行了認真核查,確定了66個重點調查區域和約17000個監測點位,從而為做好下一步調查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年來,生態市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生態環境仍然十分脆弱,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還一定程度的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資源消耗型產業占較大比重;個別企業法制觀念淡薄,偷排偷放超標污水現象時有發生;生態居住小區、綠色社區等創建工作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基地規模太小。今后,我們繼續突出污染防治、生態建設和循環經濟三大重點,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并重,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宣傳教育,為生態市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深入開展生態市建設宣傳教育,建立公眾參與機制,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資源意識和保護生態的法治意識,積極引導社會和公眾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和消費方式,倡導綠色消費和現代文明生活方式,逐步建立起符合生態文明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構建現代生態文化體系。
(二)以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堅持資源的減量利用、循環使用和合理開發。搞好結構調整,推行清潔生產,徹底摒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粗放經濟發展模式,加快建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系統推進企業、行業、社會三個層面上的循環經濟試點。
(三)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按照各項指標要求,以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嚴格落實整改責任制,加強對水污染、大氣污染、機動車尾氣排放、船舶污染、生態及面源污染的治理等工作,營造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環境。力爭春節前通過國家“創模”驗收。
(四)以流域和區域污染防治為重點,全面提升環境質量。圍繞實施“四河一湖”碧水行動計劃、南水北調工程和飲用水源地建設,加強污染治理和防控措施落實,切實提高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和中水利用率。重點抓好燃煤電廠脫硫工作,運用高新技術加快造紙、化工、電解鋁、水泥、印染等重污染行業的提升改造,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
(五)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把好建設項目審批驗收關。繼續開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保障群眾健康”等環保專項活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重點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抓好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嚴禁超標排污或不按許可證規定超總量排污。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努力做到增產增效不增污。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綜合整治
中圖分類號:TU 43;O344 文獻標識碼:A
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圍繞“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能源”的建設目標,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為主要任務,大力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加快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力度,積極推進“生態鄉鎮(場)”、“環境優美鄉鎮(場)”、“園林鎮(場)”“生態村”創建活動,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加大投入,促進農業資源綜合利用,把農村環境保護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結合起來,切實抓好源頭控制、過程管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著力推進環境友好型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農村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環境安全保障。
1 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寧夏永寧縣建設發展迅速,各鄉鎮農村生活垃圾以及農業生產生活廢水產生量逐年增加,加之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環保意識不強,農村環境臟、亂、差成因復雜等諸多因素,造成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同時也破壞了水源地的水質和結構,給無自來水,直接飲用地下水的居民帶來極大的威脅。
1.1 飲用水水源地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養殖和農田徑流等方面的污染,農村地表水的水質大都呈惡化趨勢,不能作為農村飲用水源。以打井方式使用淺層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較為普遍,由于受地表水水質的影響,淺層地下水水質不佳,簡易自來水又基本無消毒處理,直接威脅了農民的飲水安全。特別是在春節前夕,處處殺豬宰牛、家家洗滌衣服的高峰期,村里的排水溝里血水、污水、牲畜的糞便處處可見,沒有經過任何處理便大量排放到河流、滲入地下,嚴重地污染了地下水源。地下水源的污染,不僅影響到農產品的質量,而且會危害到農民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據調查,永寧縣在勝利鄉烽火村的第三水源地已遭受污染。
1.2 生活垃圾
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近年來,隨著財政的投入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永寧縣農村人居環境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但是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例如楊和鎮納家戶村和李俊鎮豐登村生活垃圾污染嚴重:生活垃圾無收集清運設施,導致生活垃圾四溢,整體環境質量不高,嚴重影響到廣大群眾的身心健康,環境治理迫在眉睫。
1.3 生活污水
在新農村建設中,有限的財力主要集中于道路、房屋、供電等方面的建設,諸如排水和污水集中處理、垃圾處理等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多數沒有起步,嚴重落后于村鎮建設規模。隨著農村人口集中和鄉鎮企業的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在迅速增加。調查發現,望遠鎮東位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進入地表水體后,造成十分嚴重的環境污染,污水排放區域蚊蠅滋生、臭氣逸散、黑水橫流,對當地地下水及下游村莊造成直接污染。垃圾亂倒,廢物填塘,廢水直接排入河渠,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正在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1.4 畜禽養殖糞便污染
長期以來,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制約,農村環保工作較滯后,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及投入嚴重不足,環保監管和環保執法能力也較薄弱。永寧縣許多養殖場沒有污染治理設施,畜禽糞污未經任何處理就地排放,使得居住區及周邊環境狀況惡化,環境“臟、亂、差”問題突出。畜禽養殖場排放的糞渣、污水及惡臭氣將對水體、土壤、大氣、動物與人體健康以及生態系統造成直接影響。
1.5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永寧縣農業生產使用化肥始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直至七十年代初,都是以施氮肥為主,且量較少。七十年代中期化肥施用量開始增加。在氮素過量供給下,土壤中的其他養分消耗必然增加,從而對土壤肥力和性狀產生不良影響,進一步加劇了農業生產對化肥的依賴。農民為了增加產量,不得不大量施用化學肥料,形成了惡性循環。
2 農村環境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導致農村環境污染的因素很多,但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公共服務及環衛設施配套不全。農村環衛設施配套不全,居住區公共綠地面積偏少,傳統街巷空間與滿足現代生活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治污、防污、截污、去污設施不完善甚至處于空白狀態。二是居住區及周邊環境污染整治投資不足。經費困難是制約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因素。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戰線長、對象分散、條件艱苦、費用大,而投資經費少對隊伍的穩定、工作的有效開展影響很大。三是尚未形成全民環保氛圍,群眾環保意識相對滯后。由于人力和財力方面的投入不足,沒有形成全民環保的輿論氛圍與社會環境,群眾的環保意識相對滯后,環境法制觀念和環保依法維權意識不強,對生產及生活污染的環境危害認識不足,日常生產、生活行為缺乏必要的環保指導。 四是環保監管和環保執法能力不足。農村環保監管能力的基礎薄弱,基層環保機構和隊伍基本處于空白,農村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工作尚未開展。
3 綜合整治措施
3.1 切實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水源地
進一步深化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數據庫,完善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劃。對不適合繼續作為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逐步取代,對確定的水源地實施保護,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3.2 進一步提高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實施質量
按照《寧夏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等九項制度》有關要求,監督指導永寧縣各鄉鎮實施好2011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作到規范、高效管理,用好專項資金,建設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發揮示范作用。
3.3 狠抓目標責任考核,推動試點工作深入開展
按照自治區政府與永寧縣人民政府簽訂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責任書》,組織實施好目標責任制各項工作,確保考核指標全面完成。在調查摸底基礎上,制定《2012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各鄉鎮簽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年度任務書,定期開展目標和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查,推動試點工作深入開展。
3.4 加快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
在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與特色小城鎮建設結合、與中心村建設結合起來,繼續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工作,對已創建成自治區級生態鄉鎮、生態村的,鞏固創建成果,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
3.5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宣傳冊等載體,舉辦農村環境保護培訓班,對永寧縣鄉鎮村干部進行培訓,提高社會各界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小康環保行動工作的支持和幫助。組織鄉鎮干部到外省、市進行觀摩、調研,開闊眼界,學習先進經驗,繼續開展農村環保科普“三進”活動,鼓勵和引導農民及社會力量參與、支持農村環境保護。
4 綜合整治成效評價
4.1 項目示范效應評價
4.1.1 在項目實施的關鍵環節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項目建設選取了范圍適當、受益人口集中、能夠發揮示范效應的村莊,以突出環境問題為整治內容,在項目組織、項目管理、資金管理、整治技術、長效機制等關鍵環節上,對同類地區起到了示范效應。
4.1.2 在創新農村環保體制機制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此次評估的永寧縣四個項目區,能積極探索環境綜合整治的有效模式,加強農村基層環保機構隊伍建設,落實鄉鎮黨委、政府環保職責,明確專人分片分管,落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農村環保長效機制,為同類地區創新長效機制起到了示范作用。
4.1.3 在建設農村生態文明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項目的實施已初見成效,設施已經產生了良好的環境成效,為促進生態、文明、和諧的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環境基礎。
4.2 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初見成效
在實施生活垃圾整治的項目區,從沒有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到建成方便的生活垃圾收集清運體系,對于村民而言,其效益是長期的、可持續的。在實施生活污水整治的項目區,根本上改變了農村污水橫流、臟亂差的現象,有效降低了生活污水向黃河的排放量,并使項目區域內水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在實施水源地保護的項目區,水源地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群眾飲用水水質得到保障。
在實地走訪調研過程中,受益群眾的反饋信息十分集中,即,都對項目實施感到滿意,飲用水水質得到保證,而且以前生活垃圾隨意丟棄的現象幾乎見不到了,村莊干凈整潔、空氣清新,垃圾隨風飄揚的現象不復存在,雖然個別地方也存在衛生死角,但從整體情況看,項目的實施已初見成效,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設施已經產生了良好的環境成效。為促進生態、文明、和諧的新農村建設奠定了有利的環境基礎。此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項目實施,在廣大群眾中形成了人人愛護環境、人人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和衛生習慣,群眾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提高,農民群眾身心健康得到了保障,并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
4.3 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污染物減排能力
永寧縣楊和鎮納家戶村、勝利鄉烽火村、李俊鎮豐登村、望遠鎮東位村4個村莊的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設施運行以來,每年共形成40970噸生活垃圾的處理能力,即每年減少40970噸生活垃圾進入環境。其中四個村每年收集處理生活垃圾情況如下表:
此外,勝利鄉烽火村的水源地保護項目,使得永寧縣22萬人口受益。因本次評估未采用農村面源污染檢測手段進行實地監測,但從同類地區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估算,生活垃圾的收集處置,可避免氨氮、重金屬、有機物、有毒物質等垃圾中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體,其綜合環境效益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實施生活污水整治工程的望遠鎮東位村, 污水管道接入望遠鎮污水處理系統,可納入污染物減排核算中,每年可減少33960噸生活污水進入環境,預期每年削減CODcr約7.8噸、氨氮約0.8噸、總磷約0.2噸。
4.4 項目實施改善了村莊環境,推動了新農村全面建設
經過綜合治理的村莊初步改變了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垃圾遍地的“臟、亂、差”現象,村容村貌發生了明顯變化,村莊變得整潔衛生,村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提高。提升了農村精神風貌,推動了生態文明的建設。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公共衛生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顯著提高,村民的集體榮譽感、自豪感明顯增強,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農村生態文明之風在不斷傳播和發揚。
5 結論
農村環境保護,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農村的和諧穩定。我們將進一步創新思路,準確把握國家、自治區支持的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切實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我們一定要提防環保問題上的“運動式”現象,要摒棄“一勞永逸”觀念。農村環保問題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需要我們把它當作經常性任務來抓,以確保新農村建設成果不至于被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消蝕。
參考文獻:
[1] 王宏燕,王大慶.生態安全與新農村建設循環經濟模式探討.生態經濟,2008,(1):22-26
[2] 樂小芳.我國農村生活方式對農村環境的影響分析.農業環境與發展,2006,(4):42-45
[3] 董海燕,侯純標.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對策.中國科技信息,2009,(20):29
[4] 葉全勝等.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機制研究.農村環境與發展,2007,(6):15-17
一、實施范圍
全縣各鎮(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納入衛生長效管理范圍的所有村。
二、職責分工
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按統一領導、屬地管理的原則,實行分級負責、分級管理、分級考核,縣管鄉鎮、鄉鎮管村。
縣委、縣政府成立縣農村衛生長效管理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縣政府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環保局(生態辦)、督查局、文明辦、農辦、財政局、衛生局(愛衛辦)、建設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生態辦)。
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縣環保局(生態辦)履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負責全縣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檢查督促、考評計獎,同時按職能做好污染物超標排放事件的查處工作,配合各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縣督查局負責抓好全縣重大活動期間的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督查;縣文明辦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縣廣電臺、新聞傳媒中心等新聞單位開展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大輿論宣傳、監督和曝光力度;縣財政局負責做好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經費的預算安排和審核撥付;縣農辦著重抓好“秀美鄉村”創建村和“整治村”的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縣建設局負責做好縣城街道、文溪主河道保潔,確保縣級環衛設施正常運行、維護周圍環境整潔,組織中轉站至垃圾填埋場的垃圾運輸,并做好對鄉(鎮)、村、基層環衛所等環境衛生工作的技術指導;縣水務局牽頭做好涉河采(制)沙場整治、監管工作,抓好全縣較大水庫的保潔,督促和指導各小水電開發企業抓好水庫水面保潔;縣交通局負責抓好全縣公路及其紅線控制范圍內(含綠化地塊)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縣衛生局(愛衛辦)負責指導開展農村衛生改廁,組織督促各醫療機構做好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工作;縣國土局做好涉礦采(制)沙場整治、監管工作;縣規劃局、國土局配合有關鄉鎮做好違章建筑、亂搭亂建的治理工作;縣農業局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抓好規模化養殖場的污染治理;縣經貿局負責抓好縣直企業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縣旅游局抓好各景點的環境衛生管理;工業園區、新城區、云山旅游度假區抓好開發區塊內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縣教育局督促指導全縣各鄉鎮中小學校抓好環境衛生工作;團縣委、婦聯組織全縣團員青年和廣大婦女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農村環境衛生宣傳和整治活動。
各鄉鎮黨委、政府職責:全面負責本轄區內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健全組織領導,完善管理制度,做好環境衛生宣傳,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抓好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抓好轄區內的垃圾收集、清運等保潔機制的建立和正常運行,確保鄉道、村道沿線視線可及范圍內和集鎮街道、村內主要道路、池塘、河道、溝渠、菜園、山塘水庫、垃圾中轉站及其周圍,以及省道、縣道、高速公路連接線控制紅線以外等區域整潔干凈,無亂丟亂扔現象、無衛生死角,督促各村及時清運垃圾、封閉轉運垃圾到指定地點;要設立“衛生保潔日”,在每月15日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專項行動;要按照《鄉鎮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考核評分細則》(見附件1)明確的標準要求認真開展工作,每月對所有長效保潔村保潔情況進行檢查督促,檢查結果在公開欄公開,作為年終補助經費發放的主要依據;負責本轄區內各村獎勵資金的確定和發放。
各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鄉鎮黨委、政府的組織領導下,按照《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考核評分細則》(見附件2)明確的標準和要求做好本村的環境衛生保潔工作,特別是要配足配好保潔設施和保潔員,并建立對村保潔員工作的考核機制,確保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三、督查考評
(一)督查制度
1、鄉鎮每月自查制度。各鄉鎮每月對本轄區保潔村進行檢查和考核,每月月底將檢查結果報送縣環保局(生態辦)。
2、部門聯合抽查制度。縣環保局(生態辦)會同縣文明辦、農辦、衛生局(愛衛辦)、建設局、廣電臺等有關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按照《鄉鎮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考核評分細則》和《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考核評分細則》,對各鄉鎮農村環境衛生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全年不少于6次。檢查方法可以是隨機抽查村莊環境衛生管理實效(每次抽查鄉2-3個村、鎮3-5個村,按抽查村平均得分確定鄉鎮當月平均得分),聽取各鄉鎮情況匯報,查看工作檔案資料等。鄉鎮得分為各村抽查得分的平均值。每次抽查結果在縣電視臺《生態家園》欄目播出,并在《今日》上公布。對抽查中發現的問題發出“督查整改通知書”,整改期限最長為7天。整改到期后進行回訪巡查,如沒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將下發“督查通報”。
3、鄉鎮互查制度。每年組織一次由各鄉鎮分管領導參加的工作互查,檢查結果納入縣對鄉鎮考核計分。
4、重大活動檢查。縣里組織重大活動時,如因相關村環境衛生未達到要求被批評的,對所在鄉鎮扣衛生長效管理年度考核分10-20分,影響惡劣或整改不力的加重扣分。
(二)年終考評
1、各鄉鎮對照《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考評細則》和《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考評細則》,進行年終自查考評,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縣生態辦上報工作總結和自評表。
2、縣環保局(生態辦)會同縣有關部門組成考核組,對平時督查情況進行匯總,以百分制計算考核結果,年度得分=縣對鄉鎮每次抽查考核得分總和÷抽查次數。
四、獎懲辦法
(一)獎懲措施
1、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納入年度鄉鎮工作目標綜合考核內容。各鄉鎮環衛長效管理年度得分在90分以上的在年度工作目標綜合考核中不扣分,70-89分的按比例扣分,70分以下的不得分。
2、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納入鄉鎮生態縣建設年度考核內容,在省市生態、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建設檢查、考核時,受到省、市、縣領導批評的,每次分別扣30分、25分、20分。
3、縣財政每年安排約400萬元資金,對各鄉鎮、村的衛生長效管理工作進行以獎代補。
4、各村環境衛生的考評結果,作為生態村、秀美村、文明村創建的主要依據之一。
(二)以獎代補標準及資金管理辦法
1、獎補標準:
(1)村級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獎補。村保潔員基本工資獎補標準:200戶以上的村(3名保潔員)10800元;100-199戶的村(2名保潔員)7200元;99戶以下的村(1名保潔員)3600元。村考核獎標準:基數為每戶20元,獎勵金額=戶數×20元×年終得分/100。采取“三就地”模式處理垃圾的村,根據村莊大小給予補助,每年補助基數為:70戶以下的800元,70-100戶的1200元,100戶以上的1600元。
(2)鄉鎮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獎補。每個鄉鎮基礎獎為0.5萬元。考核獎按照鄉鎮年度平均考核得分排名分三等獎勵:鄉鎮排名第1位的為一等獎,第2-3位的為二等獎,第4-6位的為三等獎;鄉一、二、三等獎分別獎勵2萬元、1萬元、0.5萬元,鎮一、二、三等獎分別獎勵3萬元、2萬元、1萬元,鄉排名后4位、鎮排名后3位不予獎勵。
(3)鼓勵新城區、工業園區、建制鎮建立基層環衛所。經縣有關部門同意設立的基層環衛所,視服務人口的多少和環衛設施配備情況,給予一次性10-20萬元的獎勵。
2、資金撥付辦法:年終由縣環保局(生態辦)按考核結果提出意見,經縣農辦、財政局、縣分管領導審定后一次性撥給鄉鎮,再由各鄉鎮根據本鄉鎮平時檢查情況確定各村獎補金額,并及時將獎補資金下撥給各村。鄉鎮確定各村獎補資金時,要結合縣鄉抽查情況、體現重獎重罰的原則。
今天的會議是縣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省、市環保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1年工作,部署安排2012年工作,進一步夯實環境保護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剛才,同志對全縣2011年環保工作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回顧,對2012年環保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符合我縣實際,符合全縣工作的總體要求,我完全同意,請全力抓好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2011年環保工作成效顯著
剛剛過去的2011年,是我縣環保工作充滿挑戰的一年。挑戰來自于巢湖流域可能再次被限批、流域內企業被掛牌督辦的壓力;挑戰來自于廬南區域眾多礦山企業污染排放的壓力;挑戰來自于極少數群眾不能理智地對待環保工作,到京、到省上訪的壓力;挑戰來自于推進全縣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壓力。剛剛過去的2011年,也是我縣環保工作站在新起點、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跨越、開創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在全縣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我縣環保工作成效顯著。一是較好完成污染減排任務。全縣上下狠抓污染減排措施的落實,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年度污染減排指標任務,為全縣經濟發展騰出環境容量,為完成“十一五”污染減排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廬南環保行”專項行動成效顯著。4月份,縣政府決定開展了“廬南環保行”專項行動,整頓區域內環境污染的采選礦企業,依法對17家違反環保規定的小選礦企業實施斷電停產,石門尾砂庫內的7家非法浮選尾砂企業生產設施;依法責令黃屯河流域內3家重點排污企業停產整治,督促3企業投資1300多萬元建設完善廢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達標排污;建成黃屯河雨季環保應急工程并投入使用。“廬南環保行”專項行動的開展,規范了礦山企業環境行為,改善了黃屯河、磚橋河水質,黃屯河水質PH值已從過去的2左右上升到5-6。三是維護了環境安全。始終把保護生活飲用水源等環境敏感區作為工作重點,加強執法檢查,遏止違法排污,保證敏感區域環境質量,防止發生飲用水源、漁業水域受污染,全年沒有發生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四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2011年,郭河鎮、柯坦鎮分別被評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和“市級環境優美鄉鎮”,雙福糧油被評為首屆“省環境友好型企業”。五是高質量開展污染源普查。扎實有序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目前已較好完成清查、入戶調查、表格填報、數據審核、錄入和匯總等階段工作,并代表全省通過國家污染源普查辦核查驗收,并得到高度肯定。六是關心支持環保工作的氛圍更加濃厚。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環保工作,主要負責任人多次聽取匯報,親自深入基層督促檢查,縣人大、政協把環保工作納入重點監督、調研和視察,各鎮、縣直各部門積極參與環保工作,全民環保意識明顯增強,人人支持、關心、參與環保的局面初步形成。
去年我縣的環保工作得到省、市充分認可,在今年省、市環保工作會議上,我縣被命名為首屆“省十佳環境優美縣”,雙福集團被命名為首屆“省環境友好型企業”,縣環保局被省環保局、省人事廳授予先進集體,我縣獲全市污染減排工作一等獎,縣環保局獲全市環保工作一等獎,縣污染源普查辦獲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一等獎。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各重點企業、各鎮、各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協力推進的結果,是全縣環保系統干部職工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把握形勢,突出重點,全面做好2012年環境保護工作
2012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發展遇到困難最大的一年,也是蘊含重大機遇的一年。主要是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程度持續加重。反映在環境保護方面,企業由于謹慎心理,趨利心態更為嚴重,停運治污設施和偷排漏排的現象將會增多,一些已列入計劃的排污治理項目可能延緩或停止實施,這都會對環保監管工作和長效機制的建立提出挑戰。當前,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加大對基礎設施投入,特別是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節能減排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將在城市環保設施建設、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生態環境建設、循環經濟、農村環保等方面加大投入,為環保事業的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
今年環保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中央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政策機遇,狠抓重點污染治理項目,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服務發展,保障民生,全面完成“一個目標”,突出抓好“五個重點”,努力促進全縣環境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全面完成“一個目標”。
“一個目標”就是全面完成市政府環境保護責任書目標。今年的責任書是我代表縣政府與市政府簽的,責任書分5大塊共19條,內容涵蓋了我縣全年環保工作的所有重點領域,對加強環保工作領導、加大環保資金投入、環境保護主要約束性指標、生態文明建設、環保服務保障能力建設等主要工作目標都做了詳細規定。不僅提出了各項工作的具體衡量性指標,更重要的是明確了承擔的責任。今天與各鎮政府簽訂的責任書,是通過進一步分解和分擔,落實責任。各鎮要對照環保目標責任各項內容,分解落實,責任到人。要加強調度協調,嚴格考核監管,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特別是污染減排工作要作為責任書的重中之重,落實到領導、落實到企業,落實到個人,全力實施,確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二)突出抓好五個重點
1、全力推進污染減排工作。污染減排是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途徑,是當前和今后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依靠重點項目減排。治污設施是污染減排的基本保障措施。今年要下大力氣抓好縣益民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工程和泥河鎮、湯池鎮的1萬噸/日污水處理廠等重點減排項目的建設。二要督促重點企業實現減排。切實抓好雙福糧油公司、躍華綠色食品公司、海神黃酒集團、寶祥食品公司、同鑫水產公司生產廢水深度治理和紙業公司生產廢水循環利用等重點減排項目;關閉大江公司3條水泥機立窯熟料生產線、龍磁科技公司的4條煤窯;關閉金太陽啤酒公司。各重點企業和企業所在鎮要切實履行治污義務,積極采取措施,克服困難,籌措資金,加快進度,確保污染減排項目按期建成,盡快發揮減排效益。三要實施結構減排。有關部門要緊緊抓住擴大內需的機遇,幫助企業加快污染減排關鍵技術創新,建設一批示范工程,推動一批企業技術升級,實現科技減排。同時,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落后工藝設備。強化對已關停取締的“十五小、”“新五小”及小選礦企業的監管,防止“死灰復燃”。今年市政府SO2減排項目中要求我縣關閉16家實心粘土磚輪窯廠(城西、許橋鄉一廠、石橋、鄧湖、羅埠、光明、東風、鋪崗、富民、章沖、陳倉、黃屯、金灣、白湖村、青簾村、站崗)。四要強化管理減排。要抓緊完善污染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強化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經濟制約和監督,確保減排措施落實到位。加快實施污染源在線監控、執法監督、監督性監測、信息傳輸與統計、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建設等重點項目,加強對減排企業的監管;加快污染治理設施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步伐,加大環保設施和在線監控設施的運行監督,加大現場檢查頻次和力度,確保環保設施正常運行。
2、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一是連續第六年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專項行動。繼續鞏固“廬南環保行”專項行動整治成果,建成規范的尾礦、廢石堆場,廬南礦區廢水基本實現達標排放,生態破壞得到修復,地表水體水質有所改善。堅持鐵腕治污,定期檢查與突擊抽查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提高現場執法的快速反應能力,嚴厲查處環境違法案件,切實保護廬南礦區環境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良好的生活環境。二是抓好重點流域污染治理。要切實加強對巢湖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其中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入湖河口斷面、西河出境斷面、羅埠河斷面、黃陂湖斷面水質要求達到三類標準。三是強化監管,加大對城區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整治力度,積極創建“安靜小區”,營造優美舒適、安靜祥和的人居環境。四是繼續做好污染源普查。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已進入總結階段。縣普查辦要繼續做好這項工作,搞好污染源普查總結驗收,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任務。
3、狠抓環保基礎項目建設。一要完善要件,認真做好擴大內需項目前期工作。要緊緊抓住國家在擴大內需中對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污染治理、農村環保等方面加大投資的重大機遇,抓好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城鎮環保基礎設施、環保能力建設等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列入國家投資計劃。重點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力爭一批環保項目列入國家、省、市投資計劃。二要積極行動,加快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度。縣益民污水處理廠今年要完成配套管網建設23.95公里以上,在城西、城東新區建設中,必須將雨、污分流管網同時建設,提高收集處理率,確保穩定達標運行。縣垃圾填埋場要正常運營,建成滲濾液處理站,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泥河鎮、湯池鎮污水處理廠今年要建設完成投入運營。
4、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我縣是人口大縣,農業大縣,也是礦產資源大縣,縣域經濟的發展暫時仍以礦產資源為依托,走以資源、能源消耗為代價的經濟發展之路。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的壓力也很大,因此,堅持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對我縣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一要立足縣情,狠抓節能減排和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堅持以資源綜合利用和廢棄物“吃干榨盡”為目標,打造工藝相互依存、物料近距離轉運、“三廢”集中處理和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要形成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和區域大循環的格局。二要堅持以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加強對循環經濟和綠色消費的宣傳力度,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使循環經濟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三要優化工業園和鎮工業集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配置,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延伸產業鏈、產品鏈,引導培育企業、產業集聚,努力實現集約化、集群化發展。
5.努力推進農村環保工作。一要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積極爭取國家2012年“以獎促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資金,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示范工程,加快爭取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改善農村環境面貌。二要治理面源污染,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積極發展有機、綠色農業,發展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大力抓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三要大力開展國家級和省、市級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2012年度要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省級以上綠色學校1所,分別創建2個以上省級生態村和綠色社區,3個以上市級環境優美鄉鎮,5個以上市級生態村。
三、強化舉措,形成合力,全面提升環境保護水平
同志們,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之義,是檢驗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準。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下,要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目標,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會議部署,在推進科學發展上下功夫,進一步落實目標責任,加強科學監管,強化工作合力,努力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全民行動、長效推動的工作格局。
1、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切實落實“環保一票否決權”。各鎮各部門要把環境保護作為優化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各鎮政府對本地區環保工作負總責,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縣環保局要充分發揮對環保工作的協調、督查、指導作用,強化措施,促進工作落實。縣政府督查室、縣監察局要加強考核督查,組織專項督查和年度工作目標任務考核督查,對環保不達標的,要啟動責任追究,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去年,在全縣環保工作考評中,有兩個鄉鎮被考評后進,由于多種原因,沒有啟動一票否決,今年將進行一步完善考核指標和辦法,嚴格考核,堅決一票否決,對出現嚴重環境污染事件的,要嚴肅追究責任。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督促企業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環境保護,推進污染減排落實,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對違反環境法律、法規的企業,既要追究企業法人責任,又要連帶追究主管部門的責任。
2、夯實基礎,增強能力,切實提高環保工作水平。環保工作業務性和綜合性強,需要精通的專業人才,精密的儀器設備,必要的工作經費才能正常運轉,各鎮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環保能力建設,為搞好環保工作積極創造條件。環保部門要把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抓住這次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積極爭取,多方銜接,大力加強環境監管和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認真抓好環境監測和執法監管,全面提升環境保護能力。
3、嚴格執法、提升服務,切實服務全縣經濟發展大局。環保部門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堅持現場巡查與聯網監控相結合、定期檢查與突擊抽查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強化掛牌督辦、專項行動、限期治理等措施,嚴密防范環境違法行為,嚴厲查處環境違法案件,從源頭上加強管理和防范。既要嚴格監管,也要科學監管,既要無情執法,也要有情服務,多辦有利群眾、有利企業、有利發展的實事,通過主動服務、有效服務來解決環境問題,推進科學發展。從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幫助整改,把問題消除在基層,確保我縣不會出現重點企業被上級停產整治或關閉,不會出現全縣被上級區域限批的情況。切實保障企業能夠發展、污染得到治理、民生得到改善。把好項目準入關,加強項目審批,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要切實抓好工業園、工業集中區和重大項目建設的規劃環評,特別要對涉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擴大內需項目,提前介入論證,主動提供環保服務,簡化審批程序,加快環評進度,確保項目早日開工建設。
一、肯定成績,認清形勢,進一步增強生態區建設和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緊迫感和責任感。
2006年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第一年,是全省“811”污染整治行動的攻堅年,是我區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驗收年。一年來,我區按照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和市區長生態建設環境整治工作目標責任書的工作要求,全面推進生態建設、化工企業整治、鈣產業污染整治和農村畜禽污染綜合防治,順利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驗收,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初步實現了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在2006年省政府生態考核中衢江區被評為優秀,名列衢州各縣(市)、區第一位。過去一年的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環境污染整治進展順利。一加大衢江經濟開發區化工企業整治力度。根據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的意見》,制定《衢江區沈家經濟開發區化工企業污染整治規劃》,經省政府批準后,按照“一廠一策”的要求,制訂了具體實施方案,出臺《衢江經濟開發區化工企業污染整治搬遷補償辦法》,區財政安排化工企業搬遷補償資金3400多萬,加大化工企業整治搬遷力度,開發區內49家化工企業已關停33家,完成“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年度目標。通過整治,化工(本文:范文大全)企業污水排放量從整治前的5000噸/天下降到400噸/天;COD排放量從6.12噸/天下降到0.13噸/天,年減少排放1911噸左右;氨氮排放量從0.92噸/天下降到0.03噸/天,年減少排放290噸左右,園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群眾投訴大為減少。二深化礦產品加工企業污染綜合整治,區內所有水泥機立窯按期全部拆除,拆除了部分石灰窯和石灰棚。三提前一年完成烏溪江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養殖業的整治,削減生豬飼養量1萬余頭,拆除網箱與圍灣養魚面積2萬平方米,圓滿完成整治工作任務,有效減少了養殖污染,水庫水質保持在Ⅰ-Ⅱ類,確保了全市飲用水安全。
二是順利創建成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經過全區上下四年多來的共同努力,去年6月、11月我區順利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省級、國家級的驗收,四年多的創建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四年多來我區以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創建規劃為指導,通過每年鄉鎮(街道)、部門生態環保責任書的形式,將創建任務、指標分解到鄉鎮(街道)、部門,并組織實施,各項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完成較好。建設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62.3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2%;新增綠色通道里程72公里;投入897萬元完成了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投入3000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平方公里,建設清水河道20.5公里;投入1800萬元完成農民飲用水工程項目11處,受益人口2.15萬人;投資1377萬元,新城區基本完成五縱五橫地下污水管網工程,城市污水收集率達到58.71%;投入1000萬元對老城區振興中路進行了污水收集、道路硬化、亮化和綠化改造,解決了道路積水、生活排水等問題;實施下山出庫異地脫貧工程等等;四年來各項累計投入建設資金53.9億元,生態工程發揮了應有的成效。
三是農村環境進一步得到了改善。實施了11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完成3家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建設。共建厭氧發酵池1950立方米,改建排污管道4623米,新建酸化池9個,氧化深沉池600立方米,并配套消納土地490畝。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減輕農業面源污染,我區被列為全國測土配方施肥試點縣。深入實施“百萬農戶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示范村”建設,完成3個村的生活污水沼氣凈化工程,全區生活污水沼氣示范村達16個;新建戶用沼氣池1573只,建成大中型沼氣工程10座,新增沼氣池容積2.33萬立方米,戶用沼氣池投資361萬元。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有效途徑,引進生活污水生態綠地處理模式,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試點,完成了灰坪鄉外山村、太真鄉竹埂底村、湖南鎮華家村農村生活污水分散處理試點建設工作。開展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建成3座城郊鄉鎮垃圾中轉站,107個村推行了“戶集村收、就地分揀、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建成村級垃圾分揀場107個,配置垃圾收集車182輛,招聘村級保潔員260名,182個村實行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達50%。
四是產業調整提升步伐加快。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注重存量提升和增量優化相結合,建立項目落地決策咨詢聯席會議制度,抬高了綠色門檻,全年否決了80多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重點發展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產業關聯度強的項目。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高檔特種紙利用外資嫁接提升,仙鶴特種紙公司入選《福布斯》2006年度“中國潛力100”榜;建材業全面拆除了水泥機立窯生產線,發展了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墻體材料生產;鈣產業以成功舉辦科技論壇為契機,加快改造提升步伐,新建、在建新型石灰鈣企業40多家,被授予“中國碳酸鈣產業基地”;竹炭產業依托技術和品牌優勢,吸引了一批外來企業,拓展營銷網絡。同時,積極推進清潔生產,2006年新增清潔生產企業4家。2家生產能力1萬噸以上廢紙造紙企業已建成廢水生化處理設施,35噸以上燃煤鍋爐脫硫率達到61.6%。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農業步伐,生態高效農業得到大力發展,積極實施柑桔品質提升工程,建立市、區級示范點15個;扎實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實施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3個,新增無公害農產品6個,綠色和有機食品3個,無公害特色農產品基地面積3.25萬畝。注重以生態山水、“農家樂”為特色,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實現旅游總收入4.48億元,同比增長34.6%。
五是生態宣傳及創建活動得到深化。以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創建為契機,開展多形式宣傳,營造生態建設的良好氛圍,在《衢州日報》、《今日衢江》報上多次出專版宣傳生態示范區創建4年來的成就;制作了生態宣傳的電視專題片,區委宣傳部對外發行《衢州清源、秀美衢江》明信片2萬張,制作了1000冊生態畫冊,充分展現了我區生態示范區創建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舉辦企業循環經濟與節能降耗講座,抓好企業管理人員環保業務知識的培訓。實施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省級生態鄉創建工作,灰坪鄉創建成為全國環境優美鄉,湖南鎮、黃壇口鄉省級生態鄉鎮創建工作順利通過市級預驗收,新增廿里鎮彭家村、湖南鎮湖南村等6個市級生態示范村。組織綠色系列創建活動,創建省級綠色飯店1家、省級綠色學校2家、省級綠色家庭2戶、省級“保護母親河”生態監護站1個。
六是生態環保能力建設得到了加強。新城區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建設得到了加強。鄉鎮開展了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試點建設,以烏溪江源頭的湖南鎮為試點,實施了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由省、市投資我區配合,完成了江山-衢江區、麗水-衢州交界斷面的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環境執法能力得到了加強。按照國家、省、市部署,認真開展項環保專項檢查和“綠劍”行動,加強污染源監督管理,強化“三同時”巡查、驗收制度,提高設施正常運行和污染物達標排放水平。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查處打擊力度,全年無重大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事件發生。
總的來看,過去一年,我區在生態環境建設和污染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區上下統一思想,形成合力,扎實苦干的結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基礎薄弱,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環境容量十分有限,生態環境還較脆弱,形勢不容樂觀。對照全省“811”污染整治目標、省級生態區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的要求,我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加快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任務非常艱巨。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區產業結構偏重,經濟總量明顯偏低,第三產業落后,經濟增長后勁乏力,同時單位GDP能耗和排污量居高不下,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明顯,加快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任務十分緊迫。二是環境監管需進一步加強。去年省里對我區開展了4次飛行檢查,我區企業的達標率只有45%左右;“綠劍”行動達標率73%。這與市區長生態環保責任書提出的90%要求和環保模范城市100%要求都有很大的距離。三是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水平不高。特別是畜禽污染、村容村貌整治急需加大投入。四是環境壓力仍然較大。衢江經濟開發區化工企業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交給我們的一項政治任務,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整治,時間緊、任務重,還有很多艱苦、復雜、繁重的工作要做,這是一項硬任務,是衢江區07年生態環保市區長一票否決的一類指標,也是衢州市省市長生態環保一票否決的一類指標,我們必須不折不扣的完成。五是部分現狀指標與省級生態區創建、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差距較大。與省級生態區建設指標差距主要是:省級以上生態鄉鎮要求達到50%以上,我區目前為14%;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60%以上,萬元GDP化學需氧量不超過7千克等,這些我區都存在較大的難度;在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方面主要是萬元GDP主要工業污染物排放強度、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率等方面與標準有較大的差距。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
面對我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堅定信心,把生態建設的壓力轉化為動力,切實加大對生態建設工作的傾斜力度,進一步抓好生態區建設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各項工作,確保生態區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二、明確目標,狠抓落實,全面推進生態區建設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
2007年我區生態區建設總體要求是:貫徹和落實《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第七次全省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按照生態省建設、省“811”環境污染整治的總體部署,堅持“工業立區、開放興區、生態建區、特色強區”四大戰略,大力推進“生態建區”戰略的實施,大力開展衢江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整治、礦產品加工企業環境綜合整治等污染整治,大力實施循環經濟和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完成省、市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大力推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省級生態區的創建,改善我區環境質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7年全區環保約束性指標是: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其它主要預期指標:工業和生活氨氮排放總量削減5%,總磷排放總量削減4%;水體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70%,出境水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環境空氣質量按功能區要求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聲環境按功能區要求達到國家質量標準;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工業廢水和廢氣排放達標率達到90%以上。具體工作有以下三方面。
(一)著力培育生態經濟,加快“生態化”建設。產業是經濟的基礎,發展生態經濟,必須把產業擺在首位,以生態化的理念抓產業發展,推動發展模式從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態親和型轉變,增長方式從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型轉變,使生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逐步占據主導地位。著重抓好三大生態產業:
1、生態農業。充分依托和發展生態資源和環境的優勢,改進農業生產方式,采用現代生態農業技術,營造農業新優勢,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全面推行安全、高效、優質的農業標準化生產。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為抓手,建立一大批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形成穩定的生態農業發展基礎。重點抓好萬頭生豬生態養殖園區、萬畝柑桔精品園、萬畝筍用竹、萬畝綠色蔬菜、千畝有機茶基地建設。二是大力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化。按照面上推廣與重點示范相結合的原則,推廣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積極鼓勵使用有機肥和新型肥料。積極推廣滴灌、噴灌和農田灌溉水循環利用等先進適用技術,發展節水型農業。三是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化。注重農產品品牌開發、經營和保護,逐步形成我區綠色、無公害、健康、放心的農產品品牌,以品牌優勢啟動資源優勢,擴大生產優勢,創造經濟優勢,提升農業產業化的水平和檔次。四是大力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合理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通過承包、轉包、置換、代管等多種方式,將土地適度向懂生產、重技術、善管理的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等集中,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2、生態工業。堅持工業經濟第一經濟不動搖,在增量推進和總量提升并舉中,著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加快特色產業集群,構建生態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在產業培育上,重點突出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按照衢州市410產業規劃的分工和布局,重點培育和發展高檔特種紙、機械、新型建材、優質碳酸鈣等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工藝創新、設備更新,促進產業和產品升級換代,橫向做粗和縱向拉長產業鏈。另一方面,要加快開發和發展清潔能源業、綠色食品加工業和竹制品加工業,重點是發展抽水蓄能電站和沼氣能源,系列開發以農產品為依托的綠色食品,深度開發竹炭系列產品,努力做強綠色產業。在工作著力點上,注重抓好三個環節:一是嚴格把好項目準入關。樹立“高水平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堅持工業項目落地決策咨詢制度,突出抓招商選資,提高綠色門檻,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堅決不進不符合產業政策項目、高能耗項目和重污染的項目,優先發展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等資源節約型的先進制造業。二是著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樹立循環經濟理念,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探索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推動傳統的單程式生產向循環生產轉變,傳統的高能耗、高排放向“減量化”發展轉變,傳統的廢棄物處理向資源再生利用轉變。依靠科技創新和政策引導,推動企業做好廢氣、廢水、廢渣、廢熱的綜合利用和再利用文章,實現經濟效益、資源效益與環境效益“多贏”。三是大力推進清潔化生產。積極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認證,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清潔生產管理體制和實施機制引導更多的企業實施清潔生產。
3、生態旅游。要把生態旅游業作為生態經濟發展的重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我區的生態優勢,積極打造“城中山水、生態衢江”的旅游品牌,建設特色精品旅游線路。進一步整合資源,注重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農家樂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旅游經濟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推動生態旅游更快更好地發展,努力做大做強三大旅游業。一是生態休閑旅游業。重點抓好雙橋黃金海岸休閑度假村、太真養生園、灰坪森林、溶洞探險游、紫微山風景區、九龍湖風景區等生態休閑項目建設,形成貫穿南、北的生態旅游休閑帶。二是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結合新農村建設,按照經營規模化、操作規范化、服務優質化、競爭特色化的要求,切實抓好大路畬族風情文化旅游村、黃壇口鄉農家樂、橫路興隆生態農業觀光園等一批農家樂特色村、點建設,使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成為我區旅游的新亮點。三是文化特色旅游業。積極挖掘衢江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重點做好金仙巖文化公園、全旺古官窯等項目的開發建設,把歷史文化轉化為旅游產品。
(二)持續深入推進生態建設,不斷提升生態發展水平。
1、開展省級生態區創建工作。省級生態區的創建是國家級生態區創建的前奏,這是我區繼創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后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上半年區生態辦要完成創建規劃的編制,并報請區政府、區人大審議。力爭二年內完成10個以上省級生態鄉鎮的創建任務,今年要爭創省級生態鄉鎮6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1個,深化環境友好型企業、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飯店、綠色家庭、生態環境教育基地的創建,爭取在二年內達到省級生態區建設考核指標的要求,力爭在2008年底創建成省級生態區。
2、開展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一是要做好宣傳工作,營造“創模”氛圍;二是分解落實創模任務,制訂實施方案,做好分解、落實工作;三是強化新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四是繼續深入開展生態示范點創建工作。以生態“六個一批”工程為抓手,不斷提升創建水平,努力爭創出一批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國家級有機食品基地、全國綠色社區、學校、家庭等全國性的先進單位。五是確保完成各類生態保護工程建設任務。要切實抓好生態公益林、水土流失治理、萬里清水河道、“下山出庫異地脫貧生態移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清山白化”治理、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高速公路和國省道綠色通道、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林產品基地、旅游區環境達標等工程建設,并按責任書要求確保全面完成,已完成的要繼續擴大覆蓋面。
(三)繼續加大環境污染整治力度,促進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1、深入推進環境污染整治。一是強力推進衢江經濟開發區化工企業整治,依據區政府報省政府批準后制定的《衢江區沈家經濟開發區化工企業整治規劃》的要求,確保2007年9月底前關停和搬遷剩余的16家化工企業,按照省整治辦下發的《浙江省環境保護重點監管區管理細則》,切實注重整治過程中的各類原始資料收集和整理,確保10月底前通過省整治辦的驗收,摘掉省級環境重點監管區的“帽子”。二是以上方鎮為重點,深入開展全區礦產品加工企業污染整治,2007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務,削減粉塵、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規范化管理的目的,實現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鈣產業的品位、檔次。
2、加大對烏溪江、銅山源流域水資源的保護力度。在兩流域創建一批國家優美鄉鎮、省級生態鄉鎮,建成一批市級生態村,完成流域內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對無法達標排放的企業要依法關停,保護和穩定三大水庫的水質,確保市、區鄰近縣(市)幾十萬群眾的生活飲用水安全,為錢塘江流域下游水質穩定提供保障。
三、建立健全三項工作機制,確保生態區建設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完善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堅持用生態理念來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把生態區建設和創模各項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鄉鎮(街道)、部門,既明確分工、責任包干,又加強配合、齊抓共管,做到“責任全覆蓋,管理無空白”,確保生態區建設的順利推進。制訂生態區建設考核辦法,要將環保工作納入黨政主要領導政績考核體系,通過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轄區環境質量、環境優美鄉鎮建設以及循環經濟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執行環保法律法規、環境污染總量增減等方面考核,切實強化生態環保工作責任,規范環境管理行為。與此同時,要建立健全公眾參與的社會機制,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教育,增強社會公眾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
3、著力推進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結合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生態鄉鎮和生態村為目標,以“五整治一提高”(整治畜禽糞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污染、整治垃圾固廢污染、整治化肥農藥污染、整治河溝池塘污染、提高農村綠化水平)為重點,開展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確保覆蓋全區20%以上的行政村。要加大規模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力度,完成34個存欄500頭以上的養殖場治理任務。要擴大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覆蓋面,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到70%。因地制宜,積極采取有效方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建成湖南鎮污水處理站;在鄉鎮(街道)采用濕地處理等模式,開展農戶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新晨
二是嚴格環境準入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機制。嚴控排污總量,嚴格環境準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按照我區環境容量,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把總量控制任務分解到排污企業,對排污總量控制實行動態管理。同時,抬高開發區工業項目的入園門檻,嚴格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健全項目落地決策聯席會議制度,對擬引進的工業項目進行審議,嚴把項目準入關。
鄉鎮環保自查報告范文(一)我鎮圍繞打造“生態”司門前、“旅游”司門前這一發展目標,以強化環保宣傳為先導,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水污染防治工作為重點,以加大環保執法為手段,積極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入貫徹環境保護基本國策,認真實施環保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各種環保違法行為,在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環境宣傳教育力度加大,干群認識提高
以“六·五”世界環境日為載體,大張旗鼓地進行了形式多樣,環保宣傳教育。各社區(村)以橫幅、板報、宣傳單位等宣傳媒體對城鎮廣大居民進行環境保護知識及有關法律法規宣傳。鎮黨委專題召開了會議,對全鎮的生態建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開展了專題環保宣傳,向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宣傳環保知識和普及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通過宣傳教育,廣大群眾環保意識得到增強,給黨委、政府開展環保工作提供了不少好的建議,對各種環保違法行為進行積極檢舉。
二、環保專項整治行動成效明顯
在環保專項整治行動中,我們采取“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對環境保護違法行為重拳出擊,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開展了飲用水源地保護專項執法檢查我鎮制訂了專項執法方案:組織人力對飲用水源地進行了檢查,采取日常監督檢查與限期治理等措施,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現有的采礦點進行打擊和摧毀。二是開展了對工業企業執行環保情況專項檢查。我鎮今年對招商引資的三家工業企業,按照縣里要求督促其辦理環評手續。三是與縣國土、礦管、安監等部門積極配合開展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活動。打擊非法采砂和非法洗砂的行為,通過整治有效維護了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證了一都河的河水清亮。四是開展了亂開荒地,破壞生慫環境違法行為整治活動。與國土、公安、等部門成立了聯合執法大隊,通過電視、廣播廣泛宣傳治理亂開荒地的必要性,公開辦事程序和舉報電話,使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生態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一是大力發展生態能源,在全鎮推廣使用沼氣池這一清潔能源,二是加強鎮城區范圍內的垃圾處理工作,鎮財政增置了1000個垃圾桶放置于城區收集各居民生活垃圾,配置了全市鄉鎮最先使用的壓縮式垃圾運輸車,城區管理實行社會化管理,公開招聘,城區管理人員由原來的4人增加5人,環衛清掃人員由原來的4人增加到10人,清掃面積覆蓋整個城區,日清運垃圾5噸,并設置了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垃圾堆放場。三是4月下旬開始,由四大家領導帶隊深入社區將城區劃分為四個區域,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召集社區干部和部分群眾代表以懇談會的形式上門征求群眾改善環境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鎮電視臺、宣傳車進行了宣傳,上門上戶發放限期整改通知,簽訂門前三包責任狀及城鎮市容宣傳手冊1000余份,張貼通告160張。
4月、6月上旬,鎮黨委、政府組織鎮機關及鎮屬有關部門、村(居)委會干部職工近百人在城區開展了一次全方位的城鎮市容集中整治、攤擔入市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清運衛生死角垃圾10余噸,規范營運車輛停放30臺次,糾正違規車輛80余次,規范攤點擺放300余處。四是大力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為了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使“清潔家園,美麗鄉村”落到實處,鎮黨委政府專門組織全鎮干部及村(居)固補干部到邵陽XX區寒梅村取經學習,黨委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將全鎮41個村(居)劃分三個類別,一類村為8000元,二類村5000元,三類村2019元,對所有的村(居)進行季度考核月評比,每季兩暗訪一明查并將考核的結果在全鎮范圍內進行張榜公示,通過活動的開展,鄉村環境面貌得到了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真正做到了路凈水潔。
五是落實了新建項目環評制度。對鎮范圍內的所有招商引資項目,都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法的有關要求進行了環境影響評估。五是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業。我鎮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如魏源故居、魏午莊故居、魏源溫泉,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作“兩魏”文章,努力發展旅游經濟這一“無煙工業”。
四、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力度進一步增強
今年以來,我們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和“三同時”制度,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產業政策關,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在新建工業企業中,堅持先通過環評審批,才能實施建設。今年,全鎮對招商引資的三家企業按要求督促其辦理了環境影響評價手續,沒有按要求辦理的堅決不予生產。在建設過程中,堅持環保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三同時”執行率達到100%。
20**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XX縣環保局的指導幫助下,我鎮環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一是項目建設中存在未批先建或邊建邊批現象,新建項目主動辦理環評率還比較低,事后補辦環評手續的現象還是有。二是由于受資金制約,生態建設、重點污染源的治理工作進展緩慢。三是全民的環保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人人關心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良好社會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
鄉鎮環保自查報告范文(二)今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環保局的業務指導下,鄉黨委政府認真學習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縣委48文件精神,提高環境保護認識,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探索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雙贏”的新路子,突出重點,嚴格管理,圓滿完成了200x年度環保工作任務。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抓好環境保護工作,我鄉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以王素慶鄉長為組長、經貿委主任商會民、紀檢書記張立法、主管農業副鄉長郜金花任副鄉長,黨政辦、企業辦等有關人員組成。下設辦公室,由商會民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全鄉環境保護工作。
二、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一是環保宣傳教育不斷深入。以提高全鄉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為主要內容,通過集日發放宣傳材料、制做宣傳展牌等形式,開展了3次集中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環保宣傳教育,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保護環境的自覺性,提高了依法保護自身環境權益的能力,保障和擴大了人民群眾的環境知情權、監督權。二是重點抓好夏秋兩季秸桿禁燒工作。按照“標本兼治,疏堵并舉”的原則,堅持秸桿禁燒與建設“文明生態村”相結合,嚴格管理與綜合利用相結合,全方面防控與重點清查相結合,行政推動與技術服務相結合,扎實推進全鄉的秸桿禁燒工作。實現了工作目標:全鄉農作物秸桿得到有效利用,對積存在路邊、地邊、村邊、渠邊、坑邊的農作物秸桿得到全部清理,焚燒隱患得到徹底清除,杜絕焚燒秸桿和燒燎地邊、地頭雜草現象發生,全鄉達到了“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提高了環境保護水平。三是集中整治榆底工業區污染問題。多次專題研究榆底新上企業污染問題,通過上設備消除污染和污染賠償相結合,抓好污染整治工作。在個別企業沒有達標的前提下,配合縣環保局,對四家鐵廠進行了關閉。
三、建立機制,長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