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村官相關政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大學生村官出現的時代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民的思想觀念相對落后,重點表現在農村傳統觀念落后及對現代觀念的無知和抵制。一方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傳播和推廣,大學生村官應運而生。另一方面,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直線上升,當前就業形勢極其嚴峻,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此外,面對我國目前城市人才資源過剩,農村人才流失嚴重的現狀,急需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和正確導向,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
二、大學生村官隊伍的不穩定因素
1.大學生村官的出路不暢
大學生“村官”期滿有五種出路可選擇:可擔任村干部;可參加公務員考試;可自主創業;可另行擇業;可繼續學習深造。大學生村官這五種出路是國家政策性安排,但眾多原因使大學生村官的出路依然面臨困境和隱憂。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干部難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委有戶籍限制,沒有法律保障,二是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委會面臨利益博弈。大學生村官續聘農村面臨困境:首先,編制數量和逢進必考制限制進入公務員隊伍;其次,逢進必考制和一考定勝負的機制挫傷了部分村官的工作積極性;最后,大學生村官沒有資格參加面向優秀村干部的公務員考試。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難:自主創業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而大學生村官主要從事文案工作。大學生村官主要能力錯位和內心訴求導致大學生村官另行擇業難;就業形勢和生活壓力削弱繼續深造的信心。
2.大學生村官在基層的不適應性
大學生村官在基層的不適應性主要表現為心理不適應、生活不適應和工作不適應。心理適應上的困難:大學生村官從象牙塔直接到農村工作,對于他們來說是一次巨大挑戰,從一個熟悉的文化環境突然到一個相對陌生的工作環境,在心理上存在很大落差。如果缺少應有的心理準備,就會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一些眼高手低的村官會覺得基層工作太瑣碎,自己所學無用武之地,因此產生一些抵觸情緒;生活適應上的困難:一方面語言溝通上有障礙,另一方面某些偏遠地方生活條件艱苦;工作適應上的困難:專業理論知識上有所欠缺和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
3.村官身份職責不明確
角色的認同對于一個人在新環境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斯特克瑞認為,“為了能夠以一種有序的,內部一致的方式行動,一個人必須定義環境,即誰是環境中的他人,誰是環境中的自我”。大學生村官身份困境對其角色認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自我認同度低。大學生村官對于自身的身份認同處于漂移之間,認同基礎模糊不定,導致了行動取向呈現多樣性。其次,村民認同度不高。“當好黨和國家政策的宣傳員、村級工作的助理員、村務管理的信息員、農村工作的調研員、科技知識的傳播員、農民群眾的服務員等”都是政府和村民對大學生村官期望的形象描述。最后,鄉鎮干部認同度有限。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大學生村官被借調到鄉鎮。
三、對策研究
1.規劃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生涯
要做好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生涯規劃,就要了解村官的具體工作政策和內容。學校在宣傳大學生村官政策時,要進一步宣傳村官的具體工作內容和能力需求,同時開設與村官對口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輔導,幫助他們做好工作定位與規劃,更快適應角色轉換,服務新農村建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價值。高等學校是大學生村官的娘家,為大學生村官成才提供智力支持和后援力量,但是在解決大學生村官工作中遇到的實際難題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2.嚴格村官選拔程序
建立嚴格的村官選拔程序,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采取統一組織考試、面試和考察。根據大學生村官工作特點,建立一套詳細的考核指標體系,量化大學生村官在農村任職的素質要求,有利于選拔更加適合這個崗位的人選,同時有利于大學生村官隊伍的穩定。考核時要側重考察大學生服務農村的動機和熱情、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村官崗位的設置,要求有關部門進行實地調查,因地制宜,按需分配。大學生村官上任前,要進行系統培訓,可以試行導師制。
3.構建大學生村官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實行的大學生村官計劃在緩解畢業生就業、改進農村人才結構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在具體實踐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因此,促進大學生村官的可持續發展刻不容緩。為建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村官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完善:首先,完善大學生村官培訓體系,針對具體工作,開展特定的培訓課程。培訓的教師可以是各級領導干部,也可以是大學生村官自己。培訓方式可以靈活處理,根據工作中的難點,開展特色工作交流,創新工作方法。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村官培訓,村官自己也要積極參與,形成合力,為完善村官培訓體系共同努力。其次,建立正常的村官流動體制。正常的村官流動體制有利于大學生村官隊伍的穩定,把更多的優秀人才留住,發揮他們的知識優勢,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聰明才智。黨和政府要通過基層調查研究,積極探討大學生村官出路問題,為建立正常的流動體制提供政策性支持。最后,建立和完善大學生村官的長效機制。制定相關政策,實現角色合法。加強政策導向,解除后顧之憂。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村官現狀調查對策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是國家著眼于加強三農工作而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對于緩沖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強新農村建設和鞏固基層政權,起到了雙贏的效果。2001年以來,全國近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進行了大學生村官實踐探索。國家于2008年開始實施大學生“村官”政策,計劃用5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2010年6月,國家將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列入重大人才工程,計劃到2020年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的目標。高校作為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的核心環節,其工作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實施效果和大學生村官的成長成才。
調研基本情況
2013年12月,課題組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高校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現狀調查研究,主要的調研對象是各高校就業服務中心村官選聘工作負責同志。根據大學生村官政策在高校層面所涉及的基本面,課題組重點從高校的政策認識、工作評價、執行狀況、政策配套、項目比較和滿意度測評等6個維度設計調查問卷。調查組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有效率96.8%,在155個高校樣本中,涵蓋了一本、二本、三本和專科等類型,在地域分布上,從東部地區的北京、上海、廣東等11個省份抽選了81所高校,占樣本總量的52.3%;從中部地區的山西、河南、湖北等6個省份抽選了41所高校,占樣本總量的26.5%;從西部地區的四川、廣西、等8個省份抽選了33所高校,占樣本總量的21.3%。(見表1)
高校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現狀
60%的受訪高校開設有農業相關、或者基層管理服務相關專業。89.7%的高校對“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十
表1 樣本高校抽樣情況
地區 抽樣個數 比例(%) 省份 抽樣個數 比例(%)
東部 81 52.3 北京 20 12.9
遼寧 7 4.5
福建 4 2.6
浙江 3 2.6
山東 10 1.9
河北 8 9.7
廣東 3 6.5
江蘇 9 5.2
上海 10 3.2
天津 4 1.9
海南 3 5.8
中部 41 26.5 山西 15 1.9
吉林 5 6.5
江西 4 2.6
河南 4 2.6
黑龍江 8 2.6
湖北 5 2.6
西部 33 21.3 重慶 4 4.5
廣西 3 3.2
陜西 4 1.9
甘肅 7 1.9
四川 5 5.2
內蒙古 3 1.9
新疆 3 2.6
云南 4 3.2
分重視或比較重視。78.1%的高校對國家和各地區的大學生村官相關政策認識程度高;在對政策了解程度較低的二次調查中,受訪者希望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省市層面和任職單位層面政策的解讀。
2.大學生村官政策吸引力調查
調查顯示,大部分高校認為現行的“大學生村官政策”吸引力比較好(42.6%)或者一般(40%);認為現行政策“非常吸引人,能夠對大學生起到引導和鼓勵作用”的僅有13.5%。高校認為,大學生關注“大學生村官”項目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到基層鍛煉自我”(72.9%)、“考研、考公務員等相關優惠政策”(66.5%)和“工作不好找”(45.2%),說明目前大學生村官政策對于大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引導和激勵作用不突出。大學生之所以選擇到農村任村官,更多的是出于“就業的壓力”及“任職期滿后的優惠政策”。大學生村官選聘受地緣因素影響較大,大部分學生選擇“家鄉所在地”(63.2%)從事大學生村官工作,偏遠地區存在“選人難、留人難”的現象。
3.大學生村官政策的評價
在高校對大學生村官面臨主要問題的調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自身定位不明確”,占61.9%,說明高校判斷大學生對于村官角色認同感偏弱。“后續發展乏力”,排在第二位,占60.6%;“工作保障機制不健全”排在第三位,占56.8%。這表明經過幾年的政策實踐,大學生在選擇應聘村官的過程中趨于理性,更加注重在實際工作中角色定位及村官職業的后期發展方向,并對于現行的大學生村官工作保障機制政策評價不高。超過半數的高校認為大學生村官政策應該在工作考核、工資待遇、法律保障、社會宣傳、培養培訓、監督落實等方面盡快完善實施。
4.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執行情況
在受訪高校中,每年大學生村官的選拔數量多在50人以下,僅13所高校每年村官人數超過100人。目前而言,60.6%的高校僅承擔1個~2個省份的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同時承擔7個以上省份村官選聘工作的僅為11.6%,且集中在“985工程”“211工程”等重點高校。接近半數高校大學生村官的報名比例占畢業生人數的5%以下,僅有9所高校報名比例能夠超過20%。81.9%的高校認為,參與大學生村官項目的畢業生整體素質要高于同屆整體水平。
高校認為,開展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的主要困難是“專業設置與農村基層實際需求有差距”(56.1%)、“政策吸引力有限”(49.7%)、“學生參與熱情不高”(49.7%)。78.7%的高校認為,大學生不愿參與大學生村官項目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保障力度不夠,村官的再次就業存在問題”;41.9%的高校認為“選聘時間太晚,錯過了就業黃金期”。(見圖1)
圖1:高校認為開展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的主要困難
在政策配套方面,21.9%的高校制定了本校大學生村官選聘的工作制度;在后續跟蹤與服務方面,有43.9%的高校落實較好,主要涉及“村官間的交流”“培訓講座”等方面。
5.大學生村官政策與其他基層就業項目的比較
調查顯示,除大學生村官項目外,在基層就業項目中,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的高校最多,約為27%;三支一扶項目位列第二,約為24%;各省市的選調生項目位列第三,約為19%。基層就業項目的比較中,高校認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是選調生項目,其次是大學生村官項目,第三位的是西部計劃項目,最后是社區工作者項目和農村中小學“特崗計劃”項目。這表明,同是基層就業項目,具備穩定就業機遇和后續發展渠道且擁有“國家干部”身份的選調生項目更受大學生的歡迎。在國家政策宣傳和配套逐步完善的情況下,大學生村官政策成為大學生基層就業的主要渠道之一。
6.對大學生村官政策的滿意度評價
高校對大學生村官政策非常滿意的僅占1.9%,多數高校選擇比較滿意(62.6%)和一般(27.1%)。這一情況與在崗大學生群體對工作狀況的滿意度評價基本吻合。在對大學生村官培訓的建議上,41%的高校認為,應加強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培訓;30%的高校認為,應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20%的高校認為,文字寫作能力在大學生村官的實際工作中應用較多,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培訓。
對策與建議
1.因地制宜是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的關鍵所在,應建立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
大部分高校認為,大學生村官政策對畢業生的吸引力有限,報名比例不高,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關注、選擇村官是因為就業困難。調查同時顯示,多數高校只承擔1省~2省的村官選拔工作,且大學生通常會選擇家鄉所在地、或者高校所在地從事村官工作。因而,各高校應結合本區域的實際情況開展政策宣講和就業引導,與各市、縣、鄉等服務地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實現有效對接;與省、市組織、人事部門進行政策對接,共同選拔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的大學生村官;與當地村官辦建立協同培養和培訓的長效機制,促進大學生村官的成長成才。
2.高校的配套政策和跟蹤服務亟待加強,應建立健全培訓和引導制度
調查表明,大學生村官政策已經在各級各類高校得到了良好的貫徹執行,每年大學生村官的選拔工作順利開展,村官素質高于同屆畢業生整體水平。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多數高校沒有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未形成自身的工作制度和實施細則。在對本校大學生村官的跟蹤服務上,高校的主動性不高,且多局限在村官交流和培訓講座方面,不能充分依托學校的學科、人才等優勢為大學生村官的成長成才提供足夠的保障,沒有形成“扶上馬,再送一程”的工作局面。針對多數大學生直接從校園到農村,缺少農村生產勞動經歷,對農村的政策法規和民俗村情知之甚少的狀況,建議各高校對大學生村官做好針對性的崗前培訓工作。應建立縣、鄉、村三級“幫帶引導”制度,結對培養;三級領導為大學生村官傳授經驗、現場指導,使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實際工作中盡快實現心態和角色適應。建議將大學生村官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干部培訓計劃,統籌安排,強化培訓,將培訓教育情況作為考核指標計入大學生村官的考核評價檔案,作為大學生村官保障政策兌現的重要依據之一。
3.選聘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難,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和激勵機制
調查中,多數高校對大學生村官的整體評價不高,認為目前本校大學生村官群體的工作狀況一般,不是畢業生就業的最佳選項。應嘗試建立科學合理的監督評價體系,明確大學生村官的崗位職責,強化工作紀律,實現規范管理。應推動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量化管理,建立服務村民和工作業績檔案,督促大學生村官進入角色,努力工作,敬業奉獻。在生活和工作中,設身處地地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能夠安心、放心、舒心地工作,消除由于生活上的不習慣、不適應產生的消極情緒;建立相應的激勵和表彰機制,確保大學生村官長期扎根農村工作的持久性和創造性。
4.高校對大學生村官政策存有疑慮,需逐步健全大學生村官保障機制
調查表明,絕大部分高校對村官選聘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視,且對大學生村官的選聘業務熟練。高校期望,能夠加強對大學生村官二、三級政策的宣傳和解讀。與此同時,部分高校對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實施存有疑慮,認為目前大學生村官面臨著自身定位不明確、保障不健全、發展后續乏力等問題,亟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體制機制,需要在崗位定性、工資待遇、后續發展等政策優惠上加快落實并實施。高校在大學生村官的選聘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專業的不對口、政策的不完善、選聘節點的不適宜等不僅影響了畢業生的選擇,而且也影響了工作的順利推進。其中,政策的保障力度、村官的再就業問題、選聘時間的調整成為高校十分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建立完善大學生選聘的保障制度可以從財政投入支持、引導創業激情、提升政治地位、優惠政策兌現四方面著手。要加大各級財政投入支持力度,對于大學生村官的工資及補貼實行年度遞增的政策;參照事業單位有關規定,參照公務員標準,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從政策上保證大學生村官福利待遇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支持鼓勵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創新創業,為他們提供空間和支持,讓大學生村官在實際工作中增長才干,施展抱負,體現自我價值;各省組織部門應出臺規范性文件,制定靈活的人才發現、培養和使用機制,對于部分政治素質高、工作業績好、群眾公認的大學生村官實行破格提拔,激發大學生村官的發展潛能和內在動力。
5.探討“定向大學生村官”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調查顯示,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渠道逐步拓寬,呈現多元蓬勃發展的態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村官能否通過政策扶植和完善實現其預期目標和工作初衷,成為高校關心的問題。高校就業負責同志認為,就受歡迎程度而言,相較于大學生村官,選調生項目憑借其政策優勢、待遇優勢和就業身份的優勢,得到了更多畢業生的青睞。為保證大學生村官政策的有效實施及大學生村官隊伍的穩定性,可考慮在廣大偏遠農村招收定向村官,通過高考加分政策培育一批新農村建設者,并針對定向大學生村官開設專門課程,從而解決大學生在校專業設置與農村基層實際需求有差距的根本矛盾,使學生學以致用,在農村的實際工作中找準定位,實現人生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基層就業;心理困擾;心理調適;策略
一、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心理特征
(一)自傲心理:當光環變成枷鎖
自傲心理是缺乏客觀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的表現。擇業時往往好高騖遠,期望值過高,容易脫離實際,以幻想代替現實,使擇業目標和現實產生極大的反差。八十年代初開始的生育高峰、九十年代末掀起的高校擴招、突如其來的全球經濟危機、愈演愈烈的求職招聘戰……盡管大學生事實上早已失去了天之驕子的光環,但天之驕子的自傲心理仍成為大學生就業擇業的枷鎖。首先,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指引下,考取大學成為學生讀書的目標,繼而體面就業又成為上大學的目標。特別是來自基層的學生,上大學、上好大學就是為了逃脫基層的困苦,期望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第二,雖然擴招了,很多學生體驗了擴招的喜悅,但仍然是抱著接受精英教育的理想來讀書,特別受精英就業觀念影響較深,就業期望較高。第三,我國的高等教育,雖然走到了大眾化階段,但精英教育的理念,精英教育的模式仍然存在。大學校園處處影英教育的模式,大眾化教育的理念還沒有完全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從專業和學科的設置不符合基層需要,到教育過程中強烈的“體面就業”導向等,使得畢業生就業期望離基層越來越遠。
(二)從眾心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從眾心理是指大學生未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擇業過程中盲目地從眾與趨新,缺乏全盤考慮,沒有切合自己能力與興趣的職業追求,往往在擇業時會經受不必要的失傳折,延誤或喪失就業機會。相較于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社會熱潮,“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社會輿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受社會輿論宣傳、 總體就業趨勢和周圍同學就業去向等因素影響,大學生就業心理明顯能表現出從眾心理、盲目攀比。隨著傳媒對社會精英,特別是 “數字精英”、“管理精英”大加宣傳,對“經濟價值體現”衡量“個人價值”持過分積極評價時,容易導致大學生忽視自身的個體特異性與自我的創造性, 形成個人價不值取向的從眾心理。 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職業目標、 需要、 價值觀以及自身特點等沒有明確的認識,盲目聽從或跟隨別人的意見,盲目尋求熱門職業,脫離自己的實際狀況,不會揚長避短。
(三)憂慮心理:一入農門深似海
城鄉差距大,城鄉轉換成本較大,畢業生擔心到基層下去容易、上來難。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很多促進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政策和措施,對畢業生到基層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于是一種新鮮事物,政策的科學性和落實政策的徹底性都還存在一些問題,很多學生擔心一旦下去了,想上來就很難。譬如,現在從城市到農村去創業,只要克服心理和輿論障礙就行,但要從農村重新返回城市,遇到的障礙相對就多了。目前的鼓勵和支持政策,一是力度還不夠大,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不足以克服學生的后顧之憂;二是有些政策還沒有很好的落實,已經下去的學生傳回很多誘導大家不要下去的信息。阻礙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核心是城鄉差距大,長期存在的二元結構及其與日俱來的弊端,使得畢業生從內心里排斥到基層就業。所以,畢業生樹立到基層就業的觀念將和城鄉一體化一樣是一是長期過程。
二、大學生基層就業心理特征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因素
1、相關保障和激勵制度不能落實到位
寧波市相關研究表明[4],大學生村官處于一種“非官、非民”模糊性身份,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相當尷尬,一般安排擔任書記助理或主任助理等副職,若想干到正職,其選舉程序則與《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相悖,有關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這類非本村戶籍人員的被選舉權利;由于現有的激勵制度不奏效,待遇低、提拔難、扶持少等原因,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積極性不高,人員流動性大;缺乏健全的大學生村官工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現有的考評政策往往操作性不強,獎懲力度不夠。
2、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現有的基層就業扶持政策僅僅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導和要求,缺乏明確界定,因此,如何解讀、如何執行則全盤交付地方政府。如2010年起開始的“碩師計劃”規定“在艱苦邊遠地區、農村和中小城市社區己連續工作2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報考研究生時,錄取高校要根據其在基層的工作年限,初試成績給予適當加分,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但是,加分基于總分加,還是基于比例加,以及加多少,缺乏相應的細則。優先錄取的“同等條件”的標準是什么。這種不明細的政策存在執行偏差的可能性,影響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大大降低了政策的吸引力,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3、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政策缺乏長效性
目前引導和鼓勵高職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的主要方式以政府吸納為主,但往往很多基層政府沒有很好地考慮如何發揮大學生在服務基層中的作用,而更多地讓他們成為鄉鎮各行政管理部門的補充人力,未能真正起到到基層鍛煉、為基層服務的作用,這種運行機制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制度設計的初衷,也影響了在基層就業的高職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同時,雖然各地基層政府出臺了許多吸引大學生的優惠政策,但是缺乏如何留住以及如何培養鍛煉大學生能力的相關政策。此外,由于地方政府資金不足、人力缺乏等原因,為了完成上級指派的高職學生基層就業任務。
(二)學校因素
1、高校就業指導缺乏針對性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是以適應城市工作崗位作為準則設計和實施的,這種體制導致大學生對基層及農村缺乏了解,對到基層就業缺乏信心。因此,必須要加強就業指導,端正學生的就業態度,樹立到基層就業的信心。然而,目前高校就業教育的內容集中在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兩大體系上。由于就業指導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還跟不上學生的需求,課程開發大多缺乏本土化的課程體系,課程實際效果不太明顯,學生沒有真正的受益。課程中沒有很好地將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和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人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價值觀等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深入的教育。所以大部分畢業生在擇業時還主要停留在就業層面上,個人功利主義色彩明顯,沒有真正思考自己的價值觀,普遍缺乏將實現個人理想置身于祖國和社會發展的浪潮中的意識,對到基層就業的意義理解不夠深刻。
2、高校基層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足
在基層就業的政策解讀方面,高校缺乏深入的宣講和解讀,以致于很多大學生對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了解不多,認識不到位。例如,不少學校只是通過學校網頁及通知的形式下發相關文件,很少組織專場講座解讀國家相關優惠政策,也沒有做好組織動員工作, 致使畢業生對到基層就業的路徑和前景了解不清晰。甚至一些本來有意愿去基層就業的畢業生由于信息不暢通而未能如愿以償。
3、就業心理輔導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數未對學生開展專門的就業心理輔導。高職院校較少關注學生在求職就業的過程 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即將畢業的學生缺乏就業心理輔導,沒有很好地指導學生克服就 業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心理問題,這也加大了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
三、個體因素
(一)克服環境客觀因素能力缺乏
基層是鍛煉人磨礪人的地方,也是實現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的地方,更是幫助我們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地方。基層就業要求大學生去祖國需要的地方,環境當然不如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優越,更有可能是艱苦;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大學生大多處于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沒吃過苦,沒受過挫折,缺乏客服困難、抗壓能力。這也是基層就業難以使廣大大學生響應的原因。
(二)就業價值取向失衡
部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社會價值觀薄弱,更多是看重職業的個人價值。注重經濟價值、功利主義思想較為突出。畢業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通常把經濟收入、社會地位、名聲等因素放在首要位置,而對專業知識能否得到發揮、自身能力能否得到提高、對社會貢獻大小、對自己整體職業生涯發展是否有利等卻不甚看重。《 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明確要求大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幫助大學畢業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5]。基層就業是實現社會價值的選擇,而相悖于經濟價值取向,這也使得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興趣大大減低。
(三)思想落后,就業觀念陳舊
與嚴峻就業形勢相對應的是,仍有許多畢業生就業觀念落后。出身城市的大學生擔心下基層容易回城市難、 晉升更難, 使他們到基層就業望而卻步;而農村籍的大學生也不愿到基層,希望能留在大城市,或成為國家公務員和干部,為家庭帶來榮耀和庇護。很多畢業生仍存在“找個終身制工作”“到機關事業部門就業”“到城市、待遇好的地方就業”等陳舊觀念,致使大學生到基層就業難以全面展開
三、 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心理調適策略
(一)完善大學生基層就業相關政策
1、落實相關保障和激勵制度
國家和政府應健全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的服務體系,維護其合法權益,明確其社會地位與身份;完善激勵制度,提高待遇、扶持,以提高工作積極性;建立健全工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羅列獎懲明細;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各方面優惠;落實戶口遷移和完善人事服務等方面規定;提供學習深造、公務員錄用等優惠待遇和去留自由的保護政策;在生活保障金和創業風險基金、貸款擔保或貼息補貼上給基層自主創業大學生開通綠色通道。提高政策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使政策達到預期效果。
2、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在招收大學生入職的同時,制定鍛煉其能力的相關政策,完善其各方面能力,并提供活動性的創業機會,讓大學生有益處的新思想得到發揮與實現;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促進大學生村官和社工隊伍的新陳代謝,實現人才資源的最優配置的實際需要,有利于保持大學生村官和社工隊伍的生機和活力;依法加大對用人單位在簽訂合同,兌現勞動薪資和繳納“ 五險一金”的監督和檢查。能確保及時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基層的配套設施也應大幅度的提高,增加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興趣和積極性。
3、加強政策引導,營造濃厚的基層就業氛圍
全社會也要唱響大學生“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應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大力宣傳各項優惠政策和畢業生扎根基層的模范事跡和先進典型,使大學生對基層就業有新的認識,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基層就業觀念,使到基層工作的大學生安心基層,服務基層,進而帶動更多的大學生到基層。
(二)完善高等院校的教育培養
各大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基層就業教育與指導,對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制定長遠措施,高校應根據基層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合理設置相關專業,根據大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意向,分層次、分類別教學,讓有到基層工作意向的大學生能夠提前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畢業生能及早熟悉與適應基層工作。加強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教育與引導,把到基層就業、創業內容納入就業指導課程中,注重大學生正確基層就業觀念的樹立和適應能力培養,讓學生及早接觸基層就業的思想與近況發展,同時讓其明白作為當代大學生必須肩負的使命,使正確的基層就業觀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從而避免了基層心理困擾的發生,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基層就業觀,提高自身素質
首先,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只顧及個人利益,與短期的經濟效應,而應以實現自我價值為目標、為建設國家為理想努力奮斗;其次,大學生應做好充足的心理調適,從心理上對于基層就業要正確對待和接納,逐漸了解當前的基層就業形勢,如國家目前正在推進的大學生村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特設崗位教師等面向基層的就業計劃,樹立正確的基層就業觀,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再者,大學更是吸收新知識新技術的階段,認知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學會自我規劃,不斷從各方面完善自我,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為以后就業基層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社會角色;角色扮演
一、問題的提出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江蘇等省市為了解決“三農”問題,在全國率先招聘大學生擔任農村基層干部,開啟了實行中國大學生“村官”的第一步。此后其他省市紛紛仿效,大學生“村官”在全國得到了全面推廣。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學生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實施不僅可以為新農村建設輸入一大批年輕人才隊伍,而且可以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大學生“村官”計劃現已正式轉入國家主導的工程建設階段,被輿論熱評為“新時期的上山下鄉運動”。
在我國特有的二元制結構社會下,農村正處于由傳統向現代過渡時期,大學生“村官”在轉型中如何適應這一變化?如何定位自己在農村的角色?他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與村民和村干部對其定位有什么差異?如何引導大學生“村官”在基層給自己明確定位?這是本次研究關注的重點。
二、研究設計
(一)個案概況
本文以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大學生“村官”為個案進行研究。六合區,地處南京市北部,人口約915845人,土地面積1485.5平方公里,是南京市11個市轄區之一。南京市從1999年首次面向社會招聘大專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前往農村村級組織中工作。近年來,2009年江蘇省省市聯動招聘大學生村官710名,其中六合區271名。2010年省市聯動選聘大學生“村官”共511名,其中六合區270名。2011年省市聯動選聘大學生“村官”共140名,其中六合區40名。2013年,六合區共有在職大學生“村官”一百余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
(二)研究方法的選取
筆者首先采用文獻研究法對大學生“村官”政策進行解讀,以中央頒布的相關政策及南京市的具體法規為重點來分析國家對這一群體的規定和期待。然后通過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南京市11個市轄區中抽取了六合區作為研究對象。最后運用滾雪球的方法從六合區在職的一百余名大學生“村官”中選取了15位大學生“村官”,筆者也訪談了大學生“村官”所服務農村的17位當地村民、5位村干部。本次調研主要從大學生“村官”在工作前期的準備情況、日常的工作內容、人際關系、社會適應度、自我認識及他人對大學生“村官”的評價等方面進行大學生“村官”的自我角色定位。
(三)資料的整理
本文以英文CASE的第一個字母C表示個案,以數字表示序號,如個案C1,個案C2,以此類推對個案進行簡單編碼。
三、大學生“村官”角色分析
隨著大學生“村官”政策在基層的不斷推進,大學生“村官”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多樣性。從對文獻及訪談資料的分析中,筆者發現大學生“村官”本身應該扮演的角色在不同群體中呈現差異性。通過對訪談資料的整理,本文將從政府視域、村干部、村民及大學生“村官”本身四個角度來呈現大學生“村官”角色的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大學生“村官”的自我角色定位。
(一)政府視域下大學生“村官”的角色
從國家推行大學生“村官”政策的目的來看,實行大學生“村官”計劃具有滿足新農村建設對人才的需要,同時對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國家要求大學生“村官”真正的深入農村,更深一步地了解國情,發揮自己優勢,協助當地村委科技興農;有效地灌輸和傳播先進的技術和科學民主的發展觀念,影響并帶動農村干部及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發展社會主義農村新型農民。同時在農民權利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大學生“村官”要努力引導農民合法合理的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緩和農村矛盾、維護農村穩定,有效地推動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2]綜合看來,從政府視域下大學生“村官”所扮演的角色是:政府政策的宣傳員、科技推廣員、基層普法員等多重角色。
(二)村干部眼中的大學生“村官”角色
村干部對大學生“村官”的具體定位主要集中在:利用廣泛的學識擴展村兩委班子事業;利用自身人力資源引進高校科研推動農村科技發展;利用豐富的人脈資源引來資金項目;利用所學知識和專長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四個方面。但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雖然村干部對大學生“村官”在科技、管理及發展方面有很高的期待,但是在實際運行中,大部分村干部又覺得剛到村不久的大學生“村官”因為對村民不夠了解,在決策方面并不任由他們做主導。
(三)村民眼中的大學生“村官”角色
中國農民自古有“無事不進衙門”的傳統,對于大部分村民而言,如果沒有什么必要的事情需要找村干部,一般不會去村委會,更不會關心村委會的干部。因此,村民對大學生“村官”并沒有很深入的了解。調查發現,大部分村民并不關心大學生“村官”,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村有無大學生“村官”。此外,部分村民對大學生“村官”與普通村官并沒有一個嚴格的區分。當我們解釋大學生“村官”是由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擔任村干部時,大部分村民表示:在科學技術方面,大學生“村官”應該給村民帶來先進的農業技術,幫助他們增加農業產出,在社會服務上,應該多給村民講解法律及一些社會知識。調查發現,在村民眼中,大學生“村官”更趨近于一個先進傳播者角色。
(四)大學生“村官”自身對村官角色的理解
剛從大學走出來大學生“村官”,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和角色抱有很強的期待,大部分大學生“村官”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在定義自己的角色:(1)先進傳播者。農村首先是一個很封閉的地方,思想保守,很多先進的技術和知識傳不到,大學生“村官”可以利用他們自己的特長帶給農村一些有用的知識,教給農民一些實用的技術;(2)村干部的一員。大部分大學“村官”表示,作為大學生“村官”,多少具有官的特點,懷有先進思想的他們能夠在村兩委的決策上有一定的發言權;(3)農村文化活躍者。農村的生活不僅封閉而且單調,大學生“村官”是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他們的到來為農村增添了活力,帶來了生機和希望。
四、大學生“村官”自我角色定位存在的問題分析
大學生“村官”尚未形成一個獨特的社會階層,社會各界對他們的角色定位還相對模糊。從城市到農村,從大學生到村官,高校畢業生的身份和生活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人們印象中,大學生被稱為“象牙塔里的驕子”,而村官大多是由具備一定群眾威信和工作能力的農民擔任。大學生“村官”與外在主體發生互動,并力圖從他人的言行中獲得對自己身份的確認與角色的支持。如果外在主體的反應與自己的身份標準不相匹配,大學生“村官”的自我身份確認就可能出現模糊甚至偏差,經受挫敗、疏離之感。在此情況下,大學生“村官”則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輸出進行調適。“人的‘次級社會化’過程‘否定’了先前社會化的成績,要求對行為進行徹底重構,繼而要求新的技能和知識”。高校畢業生一般對農村工作的復雜性缺乏一定的了解,到村任職后很可能需要進行角色的主體性重構。在角色適應的過程中,自身的諸如素質、追求和心理狀態等因素也可能造成角色失調。[3]
角色失調是指個體在扮演自身角色的過程中出現了矛盾或者遇到障礙甚至遭到失敗的情況。具體來講,角色失調主要分為角色沖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斷和角色失敗等四種情況。[1]119
(一)角色沖突問題
在社會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角色聯系在一起的。這樣一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角色就是所謂的角色集。角色集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多重角色集于一身,這主要是強調一個人內部的關系;一種是一組相互依存的角色,這主要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2]109角色沖突是指人們在角色的扮演和實施中,在角色內部和角色之間會發生沖突、矛盾、抵觸和對立,從而影響了角色的順利進行。[1]119
大學生“村官”作為農村中的一員,避免不了要和他人進行交往和互動,和他聯系比較緊密的就是村民以及村干部。在調研中,筆者發現,部分大學生“村官”和村民以及村干部的關系并沒有預想的好。
C2:我剛來村里時,由于語言障礙,和當地人溝通很困難,并且有村民認為我在農村呆兩年就離開,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會來找我。此外,村干部對我總是有一些疑慮和擔心,所以在帶我時積極性很低。
在該個案中,筆者發現大學生“村官”由于不熟悉環境,不熟悉方言,自身比較內向和牽扯多重利益等原因,他們和當地村干部以及村民的關系和預想的有一定的差距。此外,有一部分成家的大學生“村官”對自己兼顧村務和家務,表示壓力很大。
C5:我已經結婚兩年了,現在有一個1周歲的兒子。我的老公也在六合區政府上班,所以我們兩人很少有時間共同陪兒子,兒子出生不久就被送回外婆家,我們夫妻倆只有在周末才會開車回老家陪孩子幾個小時。看到兒子慢慢長大,我卻不在他身邊,心理很內疚。
在此例訪談中,筆者了解到,大學生“村官”的日常工作很繁瑣,每天的工作量比較大,對于工作和家庭,他們只能兼顧其一。作為“村官”,他們比較稱職;但作為父母,他們也無能為力。在部分大學生“村官”身上,出現了角色緊張現象。
(二)角色不清問題
角色不清是指社會大眾或者角色的承擔者,他們對于某一角色或者自己承擔的角色沒有清楚的認識,不明白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為規范,也不知道這一角色是干什么的狀況。[1]120調查中筆者發現,角色不清在大學生“村官”中表現明顯,部分村官對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并沒有一個全面和客觀的認識。
C6:在剛來村里的時候,我很迷茫,因為我不知道我應該去做什么,在開始的半年里,村支書幾乎沒給我安排過什么任務。一開始我做一些文案,下農戶進行政策宣傳,幫忙解決糾紛等。可是,我自己感覺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和我預想的不一樣。其實,對于初來乍到的大學生“村官”來講,對于自己的職位迷茫很正常,因為還沒有完全熟悉和融入到當地。所訪談的大學生村官認為自己在崗位上的角色就是給村里提供新技術,但是他們自己對于自己的村官具體定位也是不明確的,不知道自己的職責,大學生村官的身份地位模糊。
(三)角色中斷問題
大學生“村官”出現角色中斷的情況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和村官這兩種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出現了困難。角色中斷指的是人們在自己前后承擔的兩種角色之間發生矛盾的現狀,它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人們在承擔一種角色之前并沒有為這一角色做好準備。[1]120
C12:我剛來這里的時候,我很沮喪,甚至崩潰。因為這里的環境太糟糕了,語言不通,不合群,不被領導和村民理解,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辦。
筆者認為,大學生“村官”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在于其自身在角色的轉變上沒有做好充分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準備。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前夕選擇大學生“村官”作為其職業發展,大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指導 缺乏專業的輔導和培訓,這就需要他們在工作中慢慢學習和適應。然而,高校畢業生在來到村官這個崗位上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角色轉變的困難,導致其在村官的工作中出現角色中斷的現象。
(四)角色失敗問題
筆者在訪談中了解到,有一些大學生“村官”看似每天按時工作,但從和他們的談話中,筆者發現他們只是應付生活。角色失敗是所有的角色問題中最為嚴重的一種狀況,它是指角色扮演者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成功扮演好這一角色,不得不選擇放棄。[2]121
C15:我不覺得大學生“村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不過每天百無聊賴的去應付各種瑣事。我有同事只不過做了一年半就去考公務員了,有很多人勸我也另謀出路。先干著,以后再說。
大學生“村官”角色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出路不明顯、大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缺乏。許多大學生選擇當村官是由于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并沒有把大學生“村官”當成自己的終身職業,僅是一個跳板和過渡期,所以對于期滿后的歸屬他們是非常看重的,國家政府也有考慮但在實際的落實中還存在很多不足。
筆者在分析后認為,出現角色失調的具體原因很多,不外乎個體的內因與環境的外因這兩種。一個人要扮演的社會角色,既然不完全就是他本人,那么與之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間總會有差異。[1]117 在筆者看來,大學生“村官”出現上述的問題,不管是角色沖突,角色不清,還是角色中斷與角色失敗,都對大學生“村官”本人的心理、工作、新農村的建設有一定的副作用。
五、小結與思考
本文在探討研究意義的基礎上,闡述了政府、村干部、村民以及大學生“村官”本身對于大學生“村官”的不同定位。并著重從社會學的學科視角對大學生“村官”在進行角色扮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分析。筆者發現大學生“村官”在進行角色扮演過程中,存在角色沖突,角色不清甚至是角色中斷和角色失敗現象。究其原因,無外乎自身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兩方面。筆者認為為了更好的發揮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應該對大學生“村官”的角色進行一些明確和引導。
第一,政府應該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培訓和培養,完善大學生“村官”的權益保障制度,進一步明確國家對大學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第二,村干部與村民層面要積極配合村官工作,要對大學生“村官”充滿信心和希望,要不斷嘗試著去接納他們,為大學生“村官”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三,大學生“村官”自身也要進一步去提高個人素質,對自身的身份的轉變做好充分的物質與精神上的準備。
【參考文獻】
[1]鄭杭生,等.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五天的培訓,既有專家學者的授課,又有創業者親身經歷的分享,還對阿里巴巴進行了實地考察,嚴肅活潑的培訓氛圍,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平臺,使我收獲頗豐。
細細品味課堂內外的每一個瞬間,總有一些能直接觸動我神經的東西在喚起我的思索。大學生“村官”,這個伴隨我將近三年的身份,與自主創業聯系在一起,顯得熟悉卻耐人尋味。培訓中,通過農技科普知識的學習,接受創業政策及技能的指導,以及對身邊創業案例的分析,使我對大學生村官的自身成長和自我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更清醒的思考。首先,要端正做人處事的態度,克服浮躁心理,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在此基礎上,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冷靜思考期滿后的出路問題,理性地嘗試創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從基層干部的現身交流和創業者的經驗之談中,不難發現,無論是基層工作,還是自主創業,都要有一種行業危機感和較強的抗壓能力,對自己執著的事業,要有攻克難艱的勇氣和毅力。此外,要加強學習,開拓自己的視野,沖破思維局限性。
作為年輕的一代,“有夢想、有激情、有社會責任感”,馬云的這句話值得自我勉勵。
堅定信念,用創業實現夢想(戴佳琴)
有幸參加了此次空前絕后的歷時五天的大學生村官培訓,收獲頗豐。此次培訓課程設置全面充實,老師講課幽默生動,小組討論廣開言路,創業榜樣的精彩講述尤為讓我心動。
快三年了,越來越感覺到不安。組織上給我們提供了五條出路,我是個貪心的人,既想考出去,又想闖出去,也想留下來,選進去。選擇太多,讓我迷失了方向。
此次培訓,猶如甘露滋潤了我煩躁的心,創業榜樣們激揚的言語,讓我重新找回了曾經那不甘寂寞的心。曾經,我也是個愛做夢的人,如何,讓我安于現狀?村官工作繁雜考驗人的耐心,工作環境的自由散漫讓我也變得懶散失去了激情。也常常跟村官同事們討論創業大計,但,也僅僅停留在討論的階段。我們總是看到許多的困難,邁不出那關鍵的一步。鐘丹成的話一語驚醒夢中人。只有行動起來,才知道下一步該邁向何方。
記得去年寧圍鎮的商務文化節其中一項活動是知識競答,而我所在的參賽組口號便是“全名創業,青年爭先”。我將重拾參賽口號,勇敢邁出第一步,堅定信念,用創業實現夢想!
堅定信念、勇于追求(李平)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五天的村官培訓即將接入尾聲。有幸參加了此次市組織部舉行的全市大學生村官培訓,收獲頗豐。此次培訓課程設置全面充實,主題明確,形式多樣,老師講課幽默生動,小組討論廣開言路,創業榜樣的精彩講述、阿里巴巴的考察參觀尤為讓我震驚。
自XX年年擔任村官以來,在農村工作我已快三個年頭了,聘期馬上就要到期,我越來越感覺到不安。組織上給我們提供了五條出路,但是結合現在的自身實際,想法很多,但老實說我很迷茫。
而此次村官培訓,猶如大海中的指明燈,幫我指明了方向,感觸頗多,特別是幾位同齡大學生村官創業榜樣們的創業歷程,深深地折服了我、感染了我。是啊,在追夢的過程中,一帆風順固然是好事,但不經歷挫折何以見彩虹?雖然我們現在的村官處境,對于充滿激情的年輕人而言,偶爾會感覺懷才不遇,但是我們有自身的優勢存在,你看現在的許多政策不是很有利于我們成才么?而這幾天的培訓,使我們更明確地知道創業是一條很好的出路,我們應該堅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難、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竭盡所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與同齡的大學生村官創業榜樣們相比,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會揚長補短,堅定自己的信念,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自己今后的村官生涯中,盡心盡力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堅定信念 扎根農村(葛佳佳)
五天的培訓課程緊湊,活動豐富,我感觸頗深。我感謝組織上給我這樣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使我對如何做好一名優秀的村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農村農業工作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對大學生在農村創業有了比較的深入的認識。
本次培訓安排的課程都是關于農村工作知識與農村創業方面的,內容科學實用。《低碳經濟與農業現代化》、《農村科技知識講座》等課程讓我的農村工作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農村工作方法與實用技能》等課程讓我對農村工作技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創業理念與技能》、《大學生村官創業在農村交流會》、《農村實用創業項目于技術推介》等課程使我更加堅定了再農村創業的信念;本次培訓還組織了村官的學習交流和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最后還去了阿里巴巴公司實地參觀考察。
通過這次培訓,我看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我浮躁的心態也得到了沉淀。我更加堅定了在農村工作的信念,堅定了開創一番事業,實現自身價值的信心,我要以實際行動回報組織上對我的關心和培養,以實際行動回報村民對我的愛護,以實際行動為新農村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挑戰自我,勇于創新(錢敏楠)
非常榮幸有機會來到市委黨校進行為期五天的學習,通過這次學習極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質,讓自己認識了一大批與自己同齡、同工作的朋友。
[1]
更重要的是,這次培訓極大地鼓舞了我們,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除了積極落實相關政策外,還大力鼓勵我們進行自主創業。通過和很多專家教授、創業先進個人的互動交流,使我們的眼界和思維一下子開闊了起來,也使我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今后,我將在做好村官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找出條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立足農村,勇于創業,實現自我(洪萍)
在短暫的一周中,通過市委組織部和市委黨校組織的一系列的課堂講解、參觀學習、互動交流等形式的培訓,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農村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對創業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認識。
《農村科技知識講座》、《農村工作方法與實用技能》,使我開拓了知識視野,全面了解了農村政策和農村工作方法。通過《低碳經濟與農業現代化專題講座》的培訓,幫助我站在另一個高度來解讀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方向,也體會到“低碳、環保”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創業理念與技能》、《創業與營銷管理》、《農村實用創業項目與技術推介》的專題培訓中,不僅使我認識到創業的艱辛與困難,也讓我了解到創業所需的技術和技能及堅持和毅力。
在這次培訓中,還有互動交流、實地參觀的親身體驗。組織的“分組討論活動”、“大學生村官創業在農村交流會”、“赴阿里巴巴公司參觀考察”給了我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親身體驗的寶貴機會。
這次培訓讓我更加系統地掌握了很多促進農村發展的知識,提高了在農村工作的能力,也充實了創業的知識和技能。我要把培訓中的所學所獲轉化為實際工作中的動力,勇于實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圓夢農村(韓鈴鈴)
五天的培訓即將結束,雖然時間短暫,但對于我來說,這是一次理論與思想創新上的洗禮。在充分感受到各級領導對我們村官的重視和關愛的同時我也深刻的認識到自己不僅僅對這個職業要有責任感,更重要的是明白我們肩上擔負著更為重要的使命。
培訓期間,我們學習了關于加強農村工作和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政策,《農村科技知識講座》,《農村工作方法與實用技能》,不僅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有各位領導、專家精彩的講授。使我們系統全面的了解了關于農村的各項政策,掌握了很多科技興農的實例,創新了農村建設的新思路。
本次培訓,除了學習農村知識,培訓班還特別注重大學生“村官”創業理念和創業技能的培養。不管是幾位已經創業的村官同事的經驗介紹還是阿里巴巴公司他們的創業團隊精神,開放的公司文化,都讓我看到了他們年輕的不僅僅是身體,更重要的是精神,對創新事物的激情。而這一點,恰恰是我所缺少的。
培訓是結束了,但我想,我們在思想領域的革新之路才剛剛起步,人生更美好的風景等著我們去領略。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趙婷婷)
五天的集中培訓很快就過去了,但是我的心久久不能夠平靜。組織部及各位領導語重心長的教導還縈繞在耳邊,村官同事們做出的創業工作還歷歷在目,結合剛剛培訓學習到的知識及村官同事的經驗,讓我們用知識用科技創造一片屬于我們的天地,找尋到本村的致富之路。
一、本次培訓內容總結
在短短的一周中,市委組織部精心準備了培訓的各個環節,在課程的安排上更是全面的囊括了農村知識,技能及創業理念。更加帶領我們參觀了阿里巴巴公司參觀考察。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要趁著年輕,要勵志創業。通過一周的學習,我受益匪淺,收獲良多。為此,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在農村創業的信念,我相信,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一定會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土地大有作為,我將用我的行動換取理想的成績來回報組織對我的關懷和百姓對我的厚愛。
二、本次培訓感想
李源潮部長曾經送給我們大學生村官一句話,“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經歷了艱難的環境,吃得千萬辛苦,我們才能最終鍛煉自己,取得成功。現在講到創業,我想這句話也可以很好地指導我們。特別記得杭州盛莊花卉有限公司的張老師,在她訴說的親身經歷中,我不由深深佩服她!在我們創業的過程中,困難挫折在所難免,只要我們能堅持,一絲不茍做事,認認真真做人,在創業的道路上抓住一切鍛煉自己的機會,就是一種成功!
培訓的結束也意味著我們要走的路要開始了,許多考驗和困難等待著我們,在鍛煉和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我們也要向老村官學習經驗,勇敢嘗試,努力走出屬于自己的創業道路,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實現創業富民的目標。
解放思想勇創新(來曉曉)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有幸參加了黨校第七期“村官”培訓班。在這次學習中,各位老師的精辟解析,獨到的見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讓我深受鼓舞和教育。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時間,但組織部和黨校對我們的親切關懷、各位老師的淳淳教誨、各位學員的精彩發言以及其他縣市村官好的經驗,為我們大學生村官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打開了思路。
一、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方法生動靈活
這次培訓主要圍繞如何做好一名大學生村官、農村工作相關知識與技能以及大學生村官創業三個方面進行專題學習。培訓采取互動教學和案例教學方式進行,既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政策解讀等的理論性知識講解,也有各類創業人員的實例分析。為了讓我們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拓展視野,市委組織部組織我們赴阿里巴巴公司參觀考察。這次考察學習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對阿里巴巴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2】
二、深刻領悟談體會
經過這五天的培訓學習,我認為我們大學生村官要及時調整心態,解放思想、勇于創新。作為一名村官,我們要塌塌實實的做一些有用的實際的事情,要配合好村兩委開展工作,而不是紙上談兵,只說不做。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我們更要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身素質,對今后的人生目標有所規劃,為新農村建設真正奉獻自己的力量。
交流與思考(王國燕)
為期五天的杭州市大學生“村官”培訓即將結束,雖然培訓時間短暫,但嚴謹的組織安排,嚴肅的紀律制度,全面的培訓內容,讓我不斷成長進步的同時,感覺到的是上級領導對我們大學生“村官”的重視和關愛。通過這次培訓,我覺得不只是理論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觀念上得到了提高。
一、多學多動,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培訓期間,我們學習了關于加強農村工作和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政策,《農村科技知識講座》,《農村工作方法與實用技能》,不僅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有各位領導、專家精彩的言傳身教式的講授。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通過培訓,讓我更加系統全面的了解了國家在農村的政策,掌握了很多促進農村發展的知識,提高了農村工作的能力,同時也讓我進一步明確了作為一名到村任職的大學生肩上擔子的沉重。
二、創新發展,不斷加快村居的經濟發展。除了學習農村知識,培訓班還特別注重大學生“村官”創業理念和創業技能的培養。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們是幸運的,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勵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同時也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也為我們創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從已經創業的大學生“村官”經驗的交流,我深刻體會到了創業的艱辛,這不僅僅需要我們有著良好的產業知識以及業務素質,還需要我們有堅強的意志去面對困難,去克服困難。有好的想法或項目,就要敢于去做,勇往直前,然而也不能漫無目的,光憑著一股沖動勁是不可取的,要有準備的有計劃的去實施。
培訓的結束意味著行動的開始,帶著我們的激情和夢想,我們起航。
立足農村,嘗試創業(李燕)
五天時間的培訓,緊湊而又生動,豐富而又活躍,從專家的講課到企業家的自身創業經驗分享,從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案例暢談到阿里巴巴公司的實地參觀體驗,讓我感觸非常深刻。
當前各級各部門為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制定了許多優惠便利的政策,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同時降低了我們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成本和風險。如何利用好這個舞臺,在農村這片土地上展現我們的能力和風采,這是我五天培訓后思索的問題。
五天的培訓給我們帶來了創業的激情,原本以為創業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其實不然,在我們身邊只要多注意觀察多注意整合資源,也許就有許多商機產生。作為大學生村官,如何去實現社會賦予我們的時代意義,成為社會人眼中有理想有方向的青年,我們就不應把自己局限在村官這個崗位上,而是要充分利用好村官這個特殊的身份,創新思路,勇敢地跨出創業的第一步,不管成功與否,只要有希望,都要努力去嘗試,哪怕失敗,我們也能收獲一份可貴的經歷。
用三年 磨一劍(王曉東)
在市委黨校的這幾天中,通過聆聽老師們的報告和與同事們的交流,我覺得還是得到了一點啟迪,獲得了些許收獲。
一、扎實基礎,務實農村工作
作為村官,首先是一名農村工作者,我們所作的工作,都要緊緊圍繞“三農”,做好最基層最基礎的工作。也許三年之后,大家都各奔東西,到事業單位的,做公務員的,還有去創業的。無論選擇哪一行,它們現在其實都有一個交點,那就是農村與農民群眾。如果從事公務員工作,它所需面對交流的,更多的是群眾,而在群眾中占多數的,是我們的農民。創業也是如此,最需要面對的是廣闊的農村市場與農民群眾。因此,不管今后我們從事哪一行,都應該首先認真做好村官的本職工作,為以后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準確定位,找準興趣所在
對我們來講,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很短。三年之后究竟該何去何從,應該早做打算。在聽完村官創業人員的匯報后,我發現他們大致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有了興趣點,就會有努力方向,就有為之奮斗的目標。給我的啟迪是,現在就要找準自己真正興趣所在,趁年輕,多奮斗。
三、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創業的過程就像走人生路,有平坦也有崎嶇,更會有高山大河的阻擋。但在這世上,沒有跨不過去的山,沒有趟不過去的河。一旦確定了目標,就要勇往直前,哪怕頭破血流。不管成功或成敗,那都將是自己的一筆寶貴財富。
腳踏實地,服務農村(李亞萍)
在上級領導的關心下,我們有幸參加了第七期杭州市大學生村官培訓班。學制雖然只有短短五天,但是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思想創新方面,都有了很大變化。
這五天的課程,學校安排得緊湊實用,全面囊括了農村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比如浙江大學中國農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祖輝教授給我們講解的“低碳經濟與農業現代化”專題,使我們跳出了一個村,一個鎮的范圍,較全面地了解了農業發展的理論,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和中國農業發展的道路等,使我們對回農村開展農業農村工作有了較全面的了解。比如杭州市大學生村官創業俱樂部導師張紅、創業的部分大學生村官給我們講解的自身創業歷程,使我們對創業有了較深入的了解,為我們今后的發展指引了方向。此次培訓要求村官在任期內運用自身所學知識,學習新知識,做好能做的事;能運用相關農村政策和自身優勢合理選擇項目創業,進而帶動群眾創業致富的事。 (3)
這五天的培訓課程,讓我更加系統全面地了解國家的農村政策,掌握更多促進農村發展的知識,提高在農村工作的能力,使我堅定了在農村工作創業的信念。相信在此崗位上,我一定能服務群眾,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才智。
兢兢業業,扎身農村(陳良)
為期五天的培訓結束了,感謝杭州市委組織部提供這樣一個機會給我們,大學生“村官”培訓班到目前為止已舉辦7次,可以說,這個培訓課程也較為成熟了。課程有嚴謹的日程安排,有嚴格的紀律,有規模的活動組織,有豐富的業余生活。
五天的培訓課堂,有省市委領導細心教導,也有創業者的精彩匯報,課堂中經常出現熱烈的掌聲,可見各位領導的報告深得人心。目前處于工作第一線的大學生村官,需要更多的理論武裝和精神食糧。
在這些領導的報告中,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點:第一就是如何做一名志向高遠的大學生村官,另一點就是如何創業致富,這也是這次培訓的兩個主題。聽過省委組織人才辦負責人張斌的報告,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讓人揪心的就是前景問題,而他的報告中則詳細的羅列出大學生村官的幾條出路,在目前的迷茫期,給予了我們一盞明燈,對于未來,我們更有信心了。作為此次培訓的另一個主題,創業問題更多的受到了同學們的關心,特別是有幾位創業成功者的現身演說,更積極鼓舞了大家的士氣。即使以前空有設想,難有作為,可是這次的課程中,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創業經驗、理念和技能,我相信這會在以后的工作中、創業中有效的幫助著我們。
時光冉冉,歲月匆匆。回顧自己一年多來的工作歷程,有收獲也有不足。2019年度在余家坳村任職,我感到自己學到了很多知識,政治立場更加堅定,政策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不斷提升。現將一年以來的工作情況做如下總結: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青年一代越不能懈怠,越到攻堅期越是要加倍努力,要抓住這個“黃金期”,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做到勤學、善思并學以致用。既要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又要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既要學習書本里的知識,又要學習書本外的實踐技能;既要做到全面廣泛,又要做到新穎專長。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質,成為能負重任的棟梁之才。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在這一年的工作和學習中,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環境下的新要求,統籌做好各項工作,提升政治理論和實踐水平。我不斷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虛心向村干部、優秀的黨員代表請教,立足實踐,努力提升服務群眾的辦事能力。
積極參加縣、鎮政府組織的各項學習培訓活動,認真領會鎮黨委、政府文件和會議精神。按時完成“青春湖北”微信公眾號教育在線學習任務,同時利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加強對各項政策、先進事跡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積極參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一系列活動,制定集中學習計劃,做好工作筆記。
通過努力學習,我作為一名普通大學生村官,實現了從大學生到村主任助理這個角色的轉變。一是重新定位自己,強化學習,增強自己對社會認知程度。二是確立工作奮斗目標,積極主動思考,努力朝目標方向發展。三是主動處理好與同事間的關系。各個崗位都有比自己年齡大的、有經驗的同志。我本著尊重、理解的原則,主動向他們請示工作方法,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經常與他們一起交流、想辦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加深對他們的了解、增進與他們的感情,為日常工作的正常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一年來工作完成情況
以“責任擔當”之初心,做新時代勇立潮頭的大學生村官。無論對于任何工作,都要己嚴于律己、勤學善思、敢于作為、勇于擔當,堅決履行自身崗位職責,挑起擔子,切實把決策部署轉換為抓好各項工作的具體措施。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對自身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高度負責,盡職盡責,用心謀事,“擼起袖子加油干”,爭做新時代責任擔當的大學生村官。理論學習是關鍵,實踐真知才能出成效。在鎮組織辦跟班學習在經過第一年的學習摸索后,更多是想辦法去突破項工作。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我們村的村主任,這些工作經驗的積累,離不開他在平時工作中的悉心指導。
一是做好村“兩委”的換屆選舉工作。利用環境不熟悉的優勢,全身心投入到換屆選舉工作中,填寫換屆選舉所需報表、文件以及各種數據錄入、走訪入戶聽取群眾意見,掌握選舉工作的規范操作流程,做好公告公示。配合鎮、村領導做好換屆選舉各項工作,推動余家坳村換屆選舉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是關注民生問題。在工作中深入群眾,積極配合村“兩委”班子做好各項日常工作。與書記等各部門相關人員一起下村調解村民糾紛,做好助手,解決村民的難題,為村民解釋一些辦事程序及農村相關政策;例如:為村民開具各類證明材料,返崗申請等等。這些不僅拉近了與村民間的距離,更為接下來的農村工作打下群眾基礎。這使我對農村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農村工作中,基礎民生設施建設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群眾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美麗鄉村建設、廁所革命、垃圾分類,但由于村集體經濟不夠壯大,缺少建設資金。只有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才能更好的進行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工作感想與體會
【關鍵詞】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農民工企業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1-039-01
近幾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擴大其就業渠道,各縣市也相繼出臺了相應的引導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而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民工也正在走入返鄉創業的隊伍中。但是,創業有風險,由于新型農民工自身條件的限制使得風險更大。降低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風險成為解決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的當務之急。
我們通過對山西省原平市部分返鄉新型農民工創業企業深入調研和綜合考察,發現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者由于市場把握能力差,項目選擇不準,盲目投資現象嚴重
返鄉創業的新型農民工中,雖然有不少人經過多年闖蕩城市的歷練,有敏銳的洞察力,眼界寬,善于發現機會并有強烈的創業動機,并有一定的技術和經驗,不乏創業人才。但總體而言,大多數農民工創業屬于生存推動型創業,由于知識和技能有限,對機會發現和把握能力相對不足,只能照搬別人的模式創業,盲目跟風投資;而由于缺乏保障,使他們對創業中可能遭遇的風險具有較低的承受能力,這也使他們在創業過程中趨于保守,缺乏足夠的開拓創新能力。
二、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者自身知識水平低,經營現代企業所需要的經營和管理知識和經驗有限,則直接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
返鄉創業農民年齡基本在30-40歲,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不足,由于這些因素限制,部分返鄉創業農民開拓市場能力差,創業主要依托熱情和經驗,項目選擇大多沒有經過可行性的科學論證,缺乏中長期規劃,決策不民主,機制不合理,管理不科學,企業經常處于生產和經營上的困境。
三、“招人難,留人難”,缺乏人才支持
從客觀環境來看,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在地域上的劣勢,由于大部分企業處在農村或城郊,市場化程度不高。與城市地區相比,相對閉塞落后,不具有吸引人才、特別是核心人才的先天優勢,因而陷入了“招人難,留人難”的兩難境地。從主觀方面看,企業也有其自身原因,一是企業受自身規模的影響,人才自我發展空間太小,機會少。二是企業管理機制不健全。企業缺少規范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隨意性較強。三是管理者觀念滯后,忽視員工培訓與對事業發展的需求。四是缺乏企業文化的建設。
四、管理服務體系尚不完善
在返鄉新型農民創業方面,沒有專門機構指導工作,雖然全省為返鄉創業農民提供了政策、措施和信息等方面優良服務,解決了一系列問題,創優了環境,但工作缺乏統一性和完整性,有些部門服意識較差,只講究短期利益或部門自身利益,全局觀念不強,也影響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
綜觀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案例,解決新型農民工創業的成功率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對此我們結合山西省襄汾縣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建議:
1.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對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關注、服務力度。各級縣政府要成立新型農民工創業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要認真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各項政策,在創業場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創業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
2.加強職業技術培訓,為返鄉新型農民工創業提供技能保障。各級政府要重視返鄉新型農民工創業技能培訓工作,把它作為解決返鄉新型農民工創業,推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長遠工作來抓,在建立完善返鄉新型農民工就業培訓制度、提高培訓質量和培訓成果轉化上狠下功夫,使新型農民工創業逐步走向制度化、規模化,增強新型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今年以來,鎮黨委政府對我鎮創業就業工作十分重視,把創業就業工作與當前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發展主導產業等項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千方百計激活民資,增強群眾的創業和就業能力,努力在全鄉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的生動局面。以創業推動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加快致富,以創業促進和諧。現將2013年我鎮創業就業情況匯報如下:
為認真貫徹縣委關于就業創業工作的有關要求,更好地幫助我鎮創業就業,引領廣大農村建功立業,充分發揮鎮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我鎮經濟轉型跨越發展,__鎮以服務成長成才為發展目標,以創業為主題,緊緊抓住觀念引導、創業扶持、技能培訓、中介服務為關鍵環節,大力推進創業,積極促進就業,并積極爭取農村信用社的政策和資源優勢,探索建立了將農村創業小額貸款和農村就業創業培訓緊密結合、共同促進農村就業創業的工作機制,為農村就業創業搭建起了平臺,開創了促進農村就業創業工作的新局面。
一、廣泛宣傳,增強就業創業本領。
為將就業創業工作落到實處,我鎮以各個村黨支部為依托,通過開辟專欄、村內廣播、網絡、板報、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宣傳就業創業培訓信息及相關政策,吸引各類參加就業創業培訓。組織大學生村官、志愿者進村入戶對就業創業政策進行宣傳講解,讓農村人人皆知。由鎮牽頭,邀請縣農業、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專家到我鎮開展了一系列農村實用技術、勞動技能、法律知識、創業政策等方面的主題培訓,通過各村黨支部廣泛動員和組織廣大參加,使有創業意愿的提高了創業技能,同時,豐富了農村的知識儲備。我鎮先后有多人參加了由縣委組織的創業培訓課程;聯系縣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專家,對我鎮農戶就農作物的種植、施肥、除害進行講解;邀請縣畜牧局專家,對我鎮養殖大戶就畜禽的飼養、疫情防止等方面進行培訓;通過一系列培訓,為農村創業創造條件并奠定基礎。同時,鎮利用網絡媒體等實時開展市場動態、創業信息的,使創業及時、全面了解市場信息,使其不盲目的選擇創業項目。
二、項目引路,明確就業創業方向。
我鎮與多個相關部門合作加大對創業的創業輔導和創業服務,鼓勵并扶持創業,對創業進行了項目選擇、資金籌措、市場銷售等在內的創業策劃,及時為創業解決創業過程中的難題,鼓勵和扶持創業引進不同形式的項目,創辦自己的企業。結合農村創業小額貸款工作,積極與農村信用社聯系,宣傳農村創業小額貸款政策和流程,讓農村團員都能了解。我鎮以創業小額貸款為載體,以項目引進和服務方式創新為動力,著力解決農村創業過程中的資金瓶頸問題,搭建起了創業融資“綠色通道”,成為推動全鎮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一支朝氣蓬勃的力量。
我鎮望兒峧村支書張兵賢同志牽頭創辦成立的合家歡養殖專業合作社,為全村種植養殖生產銷售提供服務,同時帶動周邊后家莊等6村的養殖、種植業蓬勃發展,轉移剩余勞動力200余人,既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又增加了附近幾村村民的收入。
我鎮郎莊村向農花卉蔬菜智能溫室大棚基地總投資660萬元,占地50畝,建設30棟高標準智能大棚,每天可獲利150萬元,該項目可促進我鎮由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更好更快的發展,為指導和引導我鎮群眾建設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帶頭效應。
我鎮大學生村官結合當地實際,施展自己才能,通過創辦合作社服務農村、致富群眾。望兒峧村大學生村官王路青領辦的廣志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50戶,社員出資總額208萬元。合作社現有廠房、辦公場所200平方米,主要經營谷子、小雜糧、蘋果等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已完成建設無公害谷子種植基地200畝,產品銷售到長治市東明國際大酒店、潞安華信公司等多個企業。六洞村大學生村官李超群領辦的超群養殖專業合作社共養牛16頭,其中大牛8頭、小牛8頭,羊120只,養殖場占地面積約13320m?;。合作社將始終秉承創立初衷,預計明年可新發展農戶5戶,吸收資金10余萬元,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幸福莊村大學生村官劉艷行領辦的潤農農機合作社現有社員6名,旋耕機2臺,玉米收割機1臺,大小拖拉機3臺,農用車2輛,注冊資金80萬元,以農機服務為主,服務范圍有本村和鄰近的坑東村、西仵等村,有效帶動村民受益。長河村大學生村官李惠敏領辦的黎遙養羊專業合作社建養殖場羊舍400平方米,辦公用房及飼料倉庫100平方 米,有絨山羊、大青羊、綿羊等種羊200余只。
三、創業就業存在的問題
1、文化素質偏低,缺乏相應的技術。好多群眾在外都是從事一些體力活和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工作,而且普遍文化程度在高中、甚至初中程度,這也就直接限制了他們再就業過程中的困難。
2、了解信息比較少。群眾就業的方式比較單一,一般都是僅僅通過直接去找公司這種方式來實現就業。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公司一般都會通過網絡、人才市場等方式來用人信息,而這些恰恰是群眾的“短板”。
3、思維比較固定。他們一心只想找到與自己以前從事行業相同的工作,而不想從事其他的行業。這時就要求他們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可以先從事其他立所能及的行業,實現先就業,然后再慢慢的進行調整,繼而實現“后擇業”。
4、缺少支持農民創業的相關配套政策。雖然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創業工作,出臺了支持創業的多項優惠政策,但相應的配套政策沒有隨之建立健全,相關職責沒有明確,操作起來難度很大,農民創業啟動資金、優惠政策、教育培訓等工作不能很好地全面落實,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創業的積極性。
5、創業意識不強,顧慮較多。對一些創業典型成功事例的宣傳方面,力度還是不大。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一部分農民思想保守,觀念落后,不是以進取的心態求成功,而是消極的態度怕失敗,在創業方面不愿冒太大風險,即使有創業意愿,也是瞻前顧后,畏首畏尾,導致最終落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完善農村就業創業工作機制,有序推進就業創業工作,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不斷加強就業創業工作機制建設,理順各種關系,抓好機制運行,不斷提高機制的運轉效率,促進創業就業工作局部有新突破,整體上新臺階。
(一)加強宣傳教育,更新就業創業觀念。宣傳自主擇業、自謀職業、自強創業的就業觀念,引導群體進一步更新觀念,帶頭破除勞動有高低貴賤之分和端上“鐵飯碗”才算就業的陳舊觀念。幫助其正確分析就業形勢,選擇正確的就業創業方向。
(二)加大職業培訓力度,提升綜合素質。逐步建立健全就業的培訓教育體系。加強專題培訓,根據的特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強的職業培訓,提高的就業素質,有效解決結構性失業的問題。
(三)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創業。開展創業培訓,提供創業服務,進行創業激勵。開辟“創業綠色通道”。重點加大對創業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激勵他們積極投身創業實踐,使之成為我鎮創業者的榜樣、帶頭人。
[論文摘要]大學畢業生就業是關系國家人力資源規劃,影響社會穩定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但是近幾年就業壓力趨重的現象,使得大學生發展前景堪憂。文章將針對就業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先進地區就業促進的經驗,從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大學畢業生自身幾個方面為大學生就業促進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議。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就業促進 就業政策 就業服務
一、大學生就業政策存在的問題
現如今,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大學生的就業保障并未改善,大學生就業仍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一)國家政策法制問題
為解決就業問題,國家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政策和法規,但這些政策和法規也并不完善,而且,從實際操作來看,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
1.國家政策的不足
(1)現行的大學生就業保障政策僅僅只是達到暫時補救的目的。國家為了解決就業壓力實施了對研究生擴招、招收村官制度的政策并給予相對優厚的就業條件,但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實質性的解決,所有的這些就業政策也只是暫時延遲了就業的壓力而已。
(2)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渠道還不夠暢通。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機制不夠健全,信息渠道也不夠暢通,就業形勢還很單一。再加上就業手續繁瑣,就業政策上人為設置的障礙,畢業生就業的環節頗多,使得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2.法制不健全
(1)《就業促進法》以及對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支持的政策的實際可操作性不強。盡管我國新出臺的《就業促進法》能夠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法律保障,但是,在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這部法律的相關規定卻過于籠統、原則和抽象,導致它的可操作性不強。政策在實際操作中較弱的強制力會對大學生的創業優惠政策大打折扣,因而,大學生選擇創業的大多畏難情緒較重。
(2)大學生就業市場嚴重缺乏法律規范和約束。高校就業往市場化方向發展,在大學生就業招聘會中,缺乏對用人單位的資格和條件等情況的審查以及對其招聘行為的監督,國家暫時也沒有一部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來對各種用人單位的招聘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從而導致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行為有欠規范。
(二)高校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校對于大學生就業促進中起到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而,對于促進大學生的就業的問題,可以從高校教育中查找。
1.高校的專業設置嚴重脫離市場,人才培養模式較單一,缺乏有效的競爭力。當前,大學生就業市場化把大學生和社會現實聯系得更加緊密,它要求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培養模式必須與市場對接。但大多數高等學校嚴重滯后于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導致大量的畢業生因所學專業與市場脫軌,而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
2.就業指導方向漂移。高校就業指導只是停留在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上,而對于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就業觀念的引導及自我剖析能力方面的鍛煉和培養卻動力不足。
(三)用人單位問題
用人單位作為人才的最終輸入地,其用人需求和用人理念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畢業生的就業。
1.追求“名牌效應”,過分強調高學歷,造成人才高消費。許多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思路不夠理性,用人配置也不夠準確,用人計劃明顯缺乏針對性,一味追求人的高消費,片面強調高學歷,無形當中提高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門檻。
2.用人單位存在就業歧視,造成大學生就業的不公平。用人單位提出的招用條件中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歧視,這使得一部分人并不能夠享受自主擇業、公平競爭的待遇。
(四)大學生自身的問題
無論是經濟體制、國家的政策法規,還是高校教育和用人單位,其對大學生就業促進的影響只起到外部影響作用,促進就業問題的關鍵還在大學生自己身上。
1.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下滑。隨著高校精英式教育向大眾教育模式的轉變,高校教育也逐漸向通識教育過渡,高校教學的深度不能滿足專業化需求。再加上高校行政高于市場的管理理念,高校的師資教育水平也呈現下滑趨勢,大學生的素質與市場需求嚴重脫軌。
2.大學生就業觀念僵化,就業期望值過高。由于用人單位唯高學歷是用的用人理念的引導,許多大學生不得不追求更高的學歷。而較高的教育投入使一般家庭不堪負重,收回成本就成為了當務之急,因此大學畢業生只能把收入高低放在擇業目標的首位。
3.大學生就業誠信度不高。為滿足用人單位的招用條件,一些大學生也會通過造假的方式來騙取用人單位的初步信任,以期得到工作,對大學生整體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損害,往往使其錯失了很多好的工作機會。
二、大學生就業促進應對策略
針對大學生就業促進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了先進地區就業的經驗,可以從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大學畢業生自身這幾個方面為大學生就業促進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議。
(一)政府應對策略
政府作為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主導,可以從完善和落實就業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幾個方面來促進大學生就業。
1.國家政策
(1)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制定并充分落實就業政策。政府應充分關注大學畢業生獨有的特殊情況,不僅要將大學畢業生作為特殊群體列入就業促進政策的范圍,還要在實際的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政策,使眾多大學畢業生都能享受到政府政策所帶來的實惠,讓就業促進政策真正變成他們的福音。
(2)完善配套政策與制度。深入推進國有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選人用人機制,消除大學生就業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同時,建立畢業生未就業登記制度,實施困難畢業生未就業生活補償政策。
(3)建立覆蓋全國的大學生數據庫,實施網絡化管理。數據庫中收錄大學生各方面的信息,以就業信息為重點,按照大學生專業設置和就業情況進行分類。另外,還要建立與數據庫相銜接的就業幫扶信息系統,實現省、市、縣、鄉、鎮五級聯網,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對口幫扶、點線面無遺漏服務。及時更新系統內容,跟蹤了解大學生就業狀態,并能快速的傳遞信息和落實措施,社會系統分工、系統相互協作配套,幫助大學畢業生實現充分就業,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4)構筑失業救助制度體系。由于失業大學生情況特殊,政府應針對失業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建立就業促進和保障制度,在失業保險的基礎上,以吸納社會保險的方式,基金由國家、學校和個人共同按比例承擔,使失業保險的功能多元化,這樣可以激發失業大學生再就業的積極性,并將失業保險待遇和促進就業措施結合起來,幫助失業大學生盡快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2.法律結構
(1)國家通過立法維護就業公平。國家要在現有的法律基礎上,完善相關的法律解釋等條文針對就業中存在的各種歧視,明確就業歧視的定義和認定標準,做到有法可依,落到實處。加快起草反就業歧視方面的法律和相關政策,清理有歧視條款的現行法律法規。明確確立就業平等、禁止就業歧視的法律原則,并由政府部門履行對就業市場歧視性行為的監管職能。
(2)要針對大學生創業者這一類特殊人群給予保護,用法律強制手段來促進大學生創業,構建更為完善的大學生創業法律制度。堅持以創業促進就業,實現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的良性互動原則。
(二)高校應對策略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就要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深化體制改革,科學地設置專業方向,加強就業指導,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全方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人才。
1.教育主管部門嚴格把握專業設置方向,提高校教學質量。高校必須改革教育結構,增加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環節,改革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訓練學生自學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研究水平,嚴把教學質量關,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就業。
2.強化就業指導和服務。高校應進一步強化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的重要地位,建立集信息、咨詢、指導、培訓于一體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加強成才觀、就業觀教育,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3.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系統,保證就業信息暢通。提高就業工作服務質量、提高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滿意度、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構建適應新的就業形勢需要的就業服務體系。
(三)用人單位應對策略
轉變用人單位的觀念,遏制用人單位日趨攀高的人才高消費誤區,一方面要加強政府的引導和調控,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職位分類制度,根據不同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分配勞動力,優化人力資源管理,使得人力資本與回報匹配。國家可采用政策引導用人單位聘用應屆大學畢業生,以防止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培訓成本的轉嫁。同時,政府可以設立培訓機構,相對減輕用人單位和大學畢業生的培訓負擔。
(四)大學生應對策略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還在大學生自己身上,因而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轉變就業觀念,努力使自己成為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同時也要注意增加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大學畢業生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鑒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與企業需求的不一致,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下功夫,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在大學生涯中,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就業能力,充分發掘自己的勝任潛質。抓住任何機會,提高自己的工作經驗、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增加自己的附加值。還要保持誠信的態度,不能弄虛作假,侵犯用人單位的知情權。
2.轉變就業觀念,保持合理期望。按照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用人單位更希望匹配到“性價比”最高的勞動力。因此,畢業生要充分了解和認識自我,轉變觀念,合理定位,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特點,清醒地看待自己的不利因素,找準位置,揚長避短,尋求真正適合自己的崗位。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就業,不要只想一步到位,要學會從基層做起,適當放低薪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