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

        第1篇: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第一條為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后救災與重建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和災害預防,提高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逐步增加防震減災事業所需經費投入。

        第五條防震減災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門以及經濟、公安、民政、建設、衛生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研究以及先進科研成果的學術交流和推廣應用,跟蹤國際防震減災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研究水平。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民在地震災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地震的群測群防工作,對在防震減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并有權制止和舉報阻礙、破壞防震減災工作的行為。

        第二章地震監測預報

        第九條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國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制定本省的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并組織實施。

        第十條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震活動趨勢,提出確定本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重點防御城市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短期與;廟震預報方案,建立震情跟蹤會商制度,加強對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的信息監測、傳遞、分析和處理,對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時間和震級加強預測。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鼓勵、扶持地震監測預報的科學技術研究,根據地震監測預報需要和規劃要求,加強地震監測臺網的現代化建設,更新落后設備,強化監測手段,不斷提高監測預報水平。

        第十二條省級和市、縣級地震監測臺網(站),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劃,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地震監測臺網(站)的撤銷與遷移,由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第十三條政府投資建設的地震監測臺網(站),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其建設所需投資和維持運轉所需經費,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由同級人民政府負擔;企業、事業單位投資建設的地震監測臺網(站),由建設單位負責管理,并接受當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

        第十四條新建的一百五十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物、構筑物,必須根據工程性質和防震減災需要,設置相應規模的強震觀測設施,所需資金列入工程項目預算。

        新建的核電站、可能誘發地震的大型水庫,必須根據防震減災要求設置地震監測臺網,由工程建設單位投資建設并管理,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定其臺址勘選、設計和技術驗收。

        第十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不得干擾和妨礙地震監測臺網(站)的工作,不得占用和干擾地震專用通信網的線路、信道及其設施。

        第十六條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和干擾;確實無法避免的,建設單位在工程施工前必須征得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按照國家規定采取相應保護措施,并承擔全部費用。

        第十七條地震監測工作實行專業臺網(站)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原則。

        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鼓勵、支持各種形式的群測群防活動;對地震異常信息,必須及時核實、分析研究并逐級上報。

        任何單位和個人觀察到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時,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八條地震預報實行統一制度。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提出省內及鄰近海域的地震長期、中期、短期和臨震預報意見報省人民政府,由省人民政府向社會,并報告國務院。

        第十九條在已地震中期預報的地區,如發現明顯地震異常,情況緊急時,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四十八小時之內的臨震預報,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在預報的時域、地域內有效。預報期內未發生地震的,原機關應當做出撤銷或者延期的決定,向社會公布,并妥善處理善后事宜。

        第二十條禁止制造,散布地震謠言。發生地震謠言,擾亂社會秩序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迅速予以澄清。

        第二十一條為避免人工爆破造成地震誤傳事件的發生,一次齊發爆破用藥量相當于四噸T.N.T(梯恩梯)炸藥能量以上的,爆破單位在向公安機關申請辦理審批手續的同時,必須向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報告。

        第三章地震災害預防

        第二十二條地震災害預防,包括工程性預防和非工程性預防。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震情和地震災害預測結果,會同有關部門編制防震減災規劃和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修改防震減災規劃和計劃,應當報經原審批機關批準。

        第二十四條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工程不得開工建設。

        制定城市規劃,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地震構造環境。選擇工程建設場地,必須避開活動斷裂。

        第二十五條一般工業與民用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烈度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已經建成的建筑物、構筑物,未采取抗震設防措施的,應當依法進行抗震性能鑒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第二十六條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必須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對未按規定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工程建設項目,計劃部門不得批準立項,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準施工。

        第二十七條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必須經省或者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評審通過,并按項目管理權限由相應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抗震設防要求,作為抗震設防依據。

        第二十八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建設工程抗震設計、施工專項審查制度。

        設計單位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監理單位必須按照要求對抗震設防措施進行監理。

        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工程抗震設防質量負終身責任。

        第二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引導農民建造具有抗震性能的住房,積極推行適合不同地區的鄉村抗震住宅設計。

        村鎮建設中的公共建筑、統建的住房及鄉鎮企業的生產、辦公用房,必須進行抗震設防。

        第三十條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需要與可能,在本級財政預算和物資儲備中安排適當的抗震救災資金和物資。

        第三十一條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中小學生的防震減災知識教育,開展防震、避震訓練;在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重點防御城市,還應當組織學生進行防震、避震的模擬性演習。

        第四章地震應急

        第三十二條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參照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省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省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部門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并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省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上一級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中,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還應當報國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大型企業、生命線工程和可能引發次生災害的單位,應當根據當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走本單位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并報當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四條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應當符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并根據震情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補充;涉及重大事項調整的,應當報經原批準機關同意。

        第三十五條鼓勵、扶持地震應急、救助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工作。

        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重點防御城市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責成有關部門進行必要的地震應急、救助裝備的儲備和使用訓練工作。

        第三十六條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后,省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所預報區域進入臨震應急期。相關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組織有關部門動員社會力量,做好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

        第三十七條在臨震應急期內,預報區域內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居民進行避震疏散,并有權緊急調用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有關部門應當對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采取緊急防護措施,做好搶險準備。

        公安、交通部門應當保障地震應急工作車輛和搶險救災車輛的暢通。

        第三十八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省人民政府應當宣布災區進入震后應急期。震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統一組織有關部門實施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

        第三十九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以及震區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立即開展現場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對地震有關參數做出速報,并及時對震后趨勢做出判斷。

        第四十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建設、民政等有關部門進行地震災害損失的調查、評估工作。評估結果經省地震災害損失評定委員會審定后,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門。

        第四十一條根據破壞性地震應急需要,省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決定對災區實行緊急應急措施。

        緊急應急措施的解除,由省人民政府宣布。

        第五章震后救災與重建

        第四十二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地震災區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救災職責,迅速組織搶救受災人員,妥善安置災民生活,加強醫療救護、衛生防疫等工作,盡快修復被破壞的交通、通訊、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輸油等工程,并對次生災害源采取緊急防護、處置措施。

        非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災情,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對地震災區提供救助。

        第四十三條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秩序,保證搶險救災順利進行。

        第四十四條地震災區的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遵紀守法,自覺維護社會秩序,服從輩地人民政府的統一指揮,積極參加救災與重建活動。

        第四十五條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通過國家救助、生產自救、公民互助、保險理賠、社會捐贈、自籌、信貸、國外援助等多種方式解決。

        救災資金和物資必須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審計機關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使用情況的監督。

        第四十六條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震情和抗震設防要求,制定重建規劃。嚴重破壞性地震災區的重建規劃,由省人民政府組織制定。

        第四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典型地震遺址、遺跡采取保護措施。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不按照要求設置強震觀測設施和地震監測臺網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設置。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采取補救措施;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條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應措施的;

        (二)破壞典型地震遺址、遺跡的。

        第五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單位不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或者不按照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不按照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或者不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的,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三條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制造、散布地震謠言或者擅自泄露、地震預報意見,擾亂社會秩序的;

        (二)阻礙抗震救災人員執行職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

        (三)在臨震應急期或者震后應急期哄搶國家、集體或者他人財產的;

        (四)阻撓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緊急調用人員、物資或者占用場地的;

        (五)對防震減災工作造成危害,應由公安機關處罰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十四條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部門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抗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命令,拒不承擔地震應急任務的;

        (二)在地震應急期內不堅守工作崗位,臨陣脫逃的;

        (三)截留、挪用地震救災資金或者物資的;

        (四)不按規定和實際情況報告災情的;

        (五)國家工作人員在防震減災工作中,,詢私舞弊的。

        第五十五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不,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2篇: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關鍵詞]圖書館 地震 應急預案

        [分類號]

        1 前言

        俗話說的好,“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地震具有強烈的突發性和摧毀性,而且它的發生具有不可抗拒性,人們目前尚無法抑制它的發生。地震一旦發生,所引發的破壞性是巨大的,但地震發生的小概率性卻又常常使人疏于防范,但就因這小概率和百年不遇的特點才會給人以措不及防的傷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給我國造成了重大的損失,8萬余人遇難,數千億的經濟損失以及大量受傷的心靈需要慰藉。面對災難,黨和政府采取了果斷措施,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震救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考驗了政府應急能力,也贏得了世界的贊譽。筆者認為,正是由于之前印度洋海嘯災難中暴露出的問題,我國政府于2006年1月8日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及與其配套的25個專項預案和80個部門預案,同時全國各省、市、縣也都建立了本級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從而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圖書館作為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公共場所,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安全隱患,人員結構復雜,流動性大,地震一旦發生,造成的危害相對更大。近年來雖然有學者探討了圖書館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問題,但針對地震災害,圖書館應急預案的相關研究卻很少。在實際工作中,圖書館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應對突發事件,尤其是針對防震救災的意識和能力普遍較低,也缺乏專門的圖書館地震等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及其實施的研究。本文試圖通過對圖書館地震等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建立的必要性及注意問題開展討論,以期提高圖書館防災和處置此類突發事件的能力。

        2 圖書館地震應急預案建立的目的與任務

        地震等突發地質災害由于其不可預測性、發生概率低等特點,在實際生活中并未得到人們的足夠認識,總是心存僥幸,忽視概率發生小的災難,認為將錢投到發生概率過小的防震減災上,收效不太明顯且影響其他建設,唯恐造成浪費。但地震災害一旦發生,損失必將非常巨大,對社會及人民的生活影響也是深遠的。實際上,美國“9?11”事件發生后,全球已經將危害嚴重的低概率事件納入風險防護的范圍,對那些發生可能性極小但造成損失極大的風險,必須同樣嚴加防御。因為災難一旦發生,失去的一切將基本不可能恢復。

        2.1 疏散人員,組織求助

        圖書館作為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公共場所,是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中介,為知識的繼承和人類文化的創造提供了條件。但進入圖書館的人員結構復雜,流動性大,一旦發生地震等地質突發事件,人員疏散和組織救助是圖書館首要抗震救災的任務,這是符合“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發展要求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以及圖書館人文服務原則的不斷深入,圖書館采取了更加開放的服務措施,例如,書庫由原來的封閉走向開放,讀者可以直接進入書庫,與圖書進行零接觸。這些措施方便了讀者對圖書館的利用,但也給圖書館對讀者的控制帶來了困難,留下將讀者鎖在書庫中、無法有效組織人員疏散等安全隱患。

        2.2 保護館藏,降低損失

        圖書館收藏了人類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經過社會實踐的客觀知識,是儲存下來的人類文化,是一種社會智力資源,是物化了的知識財富,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起著巨大的推動與指導作用,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些圖書館收藏的孤本古籍等珍貴文物和有較高研究價值的文獻資料,由于其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等特點而顯得彌足珍貴。同時,隨著知識數字化的迅猛發展,大量的數字資料匯集在圖書館,它們的妥善保管也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責之一。一旦發生地震等災害,必定使這些資料遭到破壞,給國家造成損失。

        2.3 預防次生災害

        圖書館作為公共場所,在發生地震時,由于當事人恐慌、無正常判斷力、盲從他人、互相擁擠、向明亮的地方避難等以及群集行為規律,容易發生人群失控,導致擁擠、踩踏等惡性事件,引發一些次生災害,造成人員財產的損失。

        另外,由于突發事件發生時,圖書館無法有效控制水、電等設施,有可能引發火災、水浸等次生災害。火災是圖書館最為擔心的災難性突發事件,因為它具有很強的毀滅性,可能使一個圖書館的全部文獻資料付之一炬。而水浸使得被水浸泡后的文獻資料修復起來相當困難,即使能夠修復的文獻資料可利用性也很差,甚至有些資料無法修復。

        3 圖書館地震應急預案建立的主要內容

        圖書館作為一個公共信息交流場合,存在著地震、火災、水災、暴雨洪澇、臺風、高溫、危險物質泄漏、斷水、斷電、中毒、傳染病疫情、聚眾械斗、恐怖事件、盜竊、高技術犯罪以及圖書館領域的特有災害,如蟲害、霉變等諸多潛在事故隱患,因此各圖書館制定了各種緊急事件應急預案,地震應急預案應該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基本內容包括:

        3.1 建立應急組織機構

        圖書館應對突發事件的指揮部應由館長掛帥,各部門主任及有關人員為指揮部成員。同時結合圖書館的特點,實行“誰主管誰負責”與“誰在崗誰負責”的責任機制,明確各自的責任;并成立相應的抗震救災工作小組,以便統籌協調。

        3.2 震害評估

        根據圖書館所在的地理位置、地質結構(如是否處于活動斷裂層等),開展圖書館的地震安全性評價,通過對在役建筑進行檢測、加固,提高圖書館抗震救災的物質基礎。

        3.3 制定地震應急措施

        當地震一旦發生,圖書館應該采取的具體措施和步驟,這是圖書館地震應急預案最重要的部分,必須有詳細明確、可行的具體措施,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震時應急疏散措施。構造和諧社會,必須以人為本,地震發生時,第一要務就是要盡可能迅速搶救、轉移生命。因此,必須根據人員分布和現有空地情況,制定詳細的應急疏散措施,確定疏散路線,達到迅速有效地組織人員安全疏散的目的。

        ?次生災害源的分布及其控制措施。破壞性地震發生后,除直接震害以外,通常還伴隨有一定程度的次生災害,如火災、水浸等。所以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明確次生災害源的分布情況,并繪制平面分布圖,制定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和控制次生災害蔓延的具體措施。

        3.4 制定救災物資儲備計劃

        為了應付突發地震的發生,有效地開展抗震搶險救災工作,必須制定抗震救災物資儲備計劃并付諸實施。要制定儲備物資的管理辦法和震時發放原則,要

        明確物資儲備地點,并保證安全可靠。

        3.5 制定震后恢復與重建計劃

        地震發生后,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救助和自救,搶救珍貴資料,盡可能降低地震造成的災害。

        3.6 宣傳普及地震知識

        平時要加強地震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提高個人防災抗災的能力。

        3.7 建立定期預警演練制度

        通過定期預警演練,提高應急處置的領導和指揮能力,使每個圖書館工作人員明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確保應急預案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4 建立圖書館地震應急預案應注意的問題

        國內針對圖書館突發災害預案的制定原則、內容、信息系統數據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已有文獻報道,如潘松華分析了圖書館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的類型及其危害,從增強防患意識、制訂應對預案、事后緊急處置等方面探討了建立應急機制的問題;潘梅、劉茲恒對圖書館安全危機類型進行了劃分,提出建立“防災、抗災、容災、恢復、學習改進”等一系列措施;劉家真討論了我國圖書館信息系統安全狀況,指出其薄弱環節與需要重新認識的問題,提出了我國圖書館信息系統災備方案的建議;劉秀娥認為應加強圖書館應急預案的編制,以提高圖書館防災能力;孫曉、韋一堯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容易引發突發事件的環境、誘因及存在的隱患,提出應該把應對突發事件和強化危機管理納入高校圖書館的管理體系,建立和健全各種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機制,增強干部員工的危機管理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做好突發事件的善后工作與高校圖書館突發事件的管理;徐國華提出圖書館應該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雖然這些研究對圖書館地震災害預案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由于地震等突發地質災害有一定的特殊性,筆者認為還需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4.1 加強教育,喚起大家的防災減災意識

        在各種自然災害中,地震造成的損失最大、死亡人數最多。為在全世界擴大減災共識,第42屆聯大曾通過第169號決議,將20世紀最后十年定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第44屆聯大通過決議,確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為“國際減災日”。我國也是各種自然災害的高發區域,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氣象、地震、地質和海洋等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

        對圖書館員工而言,首先要使大家在思想上充分重視這種災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其次要開展各種應急措施和應對能力的學習與培訓,使大家掌握處理應急事件的常識和方法。要讓每個員工都要熟悉館舍布局,安全疏散的設施、渠道、順序、方法等以及自己的責任和要求。在遇到地震時,明白如何及時報警、及時疏散讀者,明確如何疏散、往哪兒疏散、由誰組織,不得發生不顧讀者的安危只顧自己逃生的“范跑跑”事件;同時還要在館內開展應急素質教育。面對突發事件,驚慌失措或盲目指揮,只能導致局面更加混亂,后果更加嚴重。訓練有素、有預案可循的員工能夠做到臨危不亂、沉著應對、措施得當,從而降低損失減少傷亡;教育全體員工發揚團隊精神,同舟共濟,保護國家財產不受損失,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對讀者而言,要加強人館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其了解地震發生時如何躲避,如何在圖書館人員的指揮下,緊張有序地撤離和轉移,出現險情或人員被埋壓時如何保護自己,傷者如何處理等應急知識和技能。

        4.2 重視館舍建筑物的建設質量

        首先,圖書館館舍建設應該嚴格遵守《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JGJ38-99)、《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2004)等規范,同時結合地質結構(如板塊地質走向、斷裂帶位置等),切實保證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等地質災害對建筑物的破壞程度,為館藏的搶救及恢復創造物質基礎。

        其次,要注意館舍建筑物的高度控制,因為圖書館由于收藏的多為紙質資料,建筑物承重比較大,樓層過高由于慣性容易使振幅加大,從而導致在地震中破壞更大。目前,有的圖書館為了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公共形象、增加收入等,盲目加高圖書館館舍的高度,勢必為抗震救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再者,要重視應急疏散通道的建設,不能因為經費、空間等因素,隨意縮減應急通道和出口。應保持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并設置明顯標志,各類安全器材要保持良好狀態,預備好應急燈、手電筒、錘子等物品。

        4.3 合理安排資源收藏布局

        地震等地質災害對建筑物的影響和破壞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圖書館在進行館藏資源收藏布局時,不僅要考慮讀者利用的方便程度,還要考慮地震等地質災害的影響,盡可能將一些重要的資源(如珍貴文物、重大價值的資料、數據備份等)安排在相對牢固、安全、容易獲取的位置,提高這些資源的保存系數,降低損失。而不應該簡單地為了安全、省事而束之高閣,或封閉在地下室。

        4.4 增設緊急預警設備和制定相關制度

        目前許多圖書館雖然安裝了一些安防設備,如火災探測報警系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智能門禁系統、消防隔離門等,也設立了緊急逃生通道、消防應急標志燈,但還缺乏一些突發災害緊急預警設備和制度,如書庫中沒有設置遍布各角落的喇叭,無法及時有效地通知散布在各處的讀者,從而為抗災救災帶來了很大障礙。一旦發生地震等小概率災難,由于缺乏制度保證,許多員工不知如何行動,無法開展有效的抗震救災行動,反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由于經費緊張、方便管理等因素,許多圖書館雖然設有應急通道和出口,但卻堆滿雜物,或者直接落鎖為安,也缺乏明確、足夠的指示燈,為組織緊急人員疏散制造了障礙。

        另外,智能門禁等安全措施在突然停電后,由于殘磁等有可能造成逃生門無法打開,這對地震發生時人員逃生帶來很大的障礙。

        4.5 異地備份館藏重要資料

        一些圖書館收藏了一些孤本古籍和較高研究價值的文獻資料,同時,隨著知識數字化的迅猛發展,大量的數字資料匯集在圖書館。雖然圖書館也開展了數據備份工作,但大部分是集中在本地統一管理,一旦本地出現災難,備份也就隨之被毀。但研究和實踐證明,異地備份保管是數據和資料保存的一種很有效的措施。有報道指出“5.12”汶川大地震中,某單位所收藏的文物,由于采取了異地保存制度,從而在這次地震中避免了國家財產的損失。當然,異地備份必須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如經費、距離等,有文獻認為,預防地震,備份介質位置與圖書館的距離需幾百公里以上。

        4.6 明確職責,定期開展演練

        通過預案的制定和宣傳,加強宣傳教育、人員培訓和法制建設,建立領導責任制、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定期開展應急預案的模擬演練,提高應急處置的領導和指揮能力,確保應急工作落實到實處。要使每個圖書館員工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要明確自己在地震等地質災害發生時的職責要求,明白在自己的崗位上首先要保證讀者的安全,其次要組織讀者開展自救與抗災,保持秩序,盡量避免混亂,以降低損失。

        第3篇: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同志們:

        這次全縣防震減災工作會議,是經縣政府常務會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20__年全縣防震減災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防震減災各項工作。剛才,__x同志作了一個很好的工作報告,縣政府與各鎮街、各有關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做到“三個務必”

        20__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鎮街、縣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緊緊圍繞既定目標任務,以加強“預、防、救”三大體系建設為重點,團結協作,扎實工作,全縣防震減災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總結起來,有三個方面工作值得肯定:一是防震減災工作體系進一步健全。縣政府調整充實了縣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和抗震救災指揮部,各鎮街、各部門明確了防震減災工作分管領導、助理員,防震減災“三網一員”隊伍建設得到全面加強。二是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得到進一步加強。將抗震設防要求管理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明確了抗震設防要求,給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和施工提供了依據。三是全縣上下防震減災意識進一步增強。各鎮街、各部門把普及地震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作為重要基礎工作,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縣防震減災工作水平與社會需求之間還有著較大的差距,地震災害仍然是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經濟社會建設成果的潛在威脅。提高防震減災能力,是全縣經濟社會率先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現實課題。

        第一,全縣震情形勢十分嚴峻,務必高度警惕。根據國務院、省地震局年度地震趨勢意見,甘東南及甘寧陜交界為6級地震危險縣,我縣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震情形勢不容樂觀,各鎮街、各部門務必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牢固樹立“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無防”的思想,徹底消除僥幸心理,認真扎實地做好防震減災各項工作。

        第二,防震減災存在薄弱環節,務必清醒認識。20__年汶川地震后,雖然我縣防震減災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防震減災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一是少數地方和部門對防震減災工作不夠重視,工作不到位;二是農村房屋普遍是依照傳統的建房模式,抗震設防能力不強;三是部分鎮街特別是重點行業部門,防震減災經費投入不足,地震應急救援能力不強。這些問題務必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第三,防震減災面臨難得機遇,務必緊緊抓住。在經歷了“512”特大地震和玉樹地震后,全國各地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切實加強了對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大了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支持力度;社會民眾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關心和參與程度大大提升,對防震減災知識需求的主動性增加,對落實防震減災措施的自覺性增強。這些都為我們進一步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難得機遇,加強銜接匯報,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推進防震減災事業跨越發展。

        三、強化措施,做到“三個加強”

        防震減災,關鍵在“防”,重點在“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縣防震減災工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按照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切實加強監測預報、綜合防御和應急救援三種能力建設,努力把地震災害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一)加強地震監測。我縣沒有自己專業的地震監測臺站,因此,我們要認認真真地做好群測群防,積極推進和完善以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防震減災助理員為主要內容的“三網一員”隊伍建設,加強地震監測業務培訓,合理設置地震骨干宏觀測報點,逐步擴大村級信息員隊伍,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地震群防群測網絡體系,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收集和地震知識普及中的作用。

        (二)加強地震災害防御。要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必須嚴格執行各項建設工程管理制度,必須進行抗震設防審查備案;要提高農村民居抗震能力,在新農村建設、扶貧搬遷、移民搬遷和推進安全民居工程中,要為農民提供咨詢服務和技術指導,增強農村民居抗震能力;要加強地震重點監視防御縣防御。要開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檢查工作,要對存在地震安全隱患的水庫、能源、通信、供水、供電等設施堅決按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改造,消除隱患。

        (三)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應急救援是將地震災害損失降到最小程度的最后一道防線。一是要健全地震應急預案。縣政府今年將修訂全縣地震應急預案,縣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也要根據各自職責修訂地震應急預案,并要經常性地開展演練,提高實戰能力,真正做到有備無患,臨震不亂;二是要加快應急避難場所建設。依托廣場、公園、綠地、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建設,拓展城市防震避險空間,各鎮、各社縣都要有明確的避難場所,以確保地震發生后能滿足疏散和災民安置需求;三是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要依托縣消防中隊建立我縣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各鎮、各社縣、 企業及部門都要建立志愿者救援隊伍,各專業搶險隊要不斷完善,形成社會基礎廣泛、協調統一的地震災害救助力量;四是要加強救災物資和專項資金,保證一旦發生地震災害,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能夠得到妥善安置。

        三、狠抓落實,做到“三個到位”

        一要責任到位。各鎮街、各部門要把防震減災作為維護公共安全和保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建立和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制訂工作措施,加強督促檢查。要健全完善應急工作機構,明確分管領導和防震減災工作助理員,切實做到思想重視、責任明確、組織健全、措施到位。

        二要宣傳到位。要以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和能力為重點,采取多種形式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并使之經常化,常態化。要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縣、進鄉村、進機關、進家庭、進企業”活動,特別要把宣傳的重點放在學校,縣教體局要抓好這項工作,要組織演練,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科普示范學校創建活動,通過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

        第4篇: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一、防震減災發展現狀與環境

        (一)地震災害背景。市地處東明——渤海強烈沉降區,轄區內自西北向東南平行分布有滄東斷裂、楊家堡——邊臨鎮斷裂、陵縣——冠縣斷裂、慶云斷裂、聊考斷裂等一系列活動斷裂,將第三紀前基巖切割成一系列的坳斷與隆斷,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具體到我縣,位于陵縣——冠縣斷裂塊上。據歷史記載,我縣曾受到周邊地震波及十余次,最大影響程度達到Ⅷ度。在即將頒布的新一代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中,我縣抗震設防水平又有提高,由原來的Ⅵ設防提高為Ⅶ設防,再加上我縣基本都是松軟沉積地層,地震隱患較大,地震災害將是威脅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一個潛在因素。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二)工作現狀。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地震工作,專門成立了地震工作辦公室,大力推進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防御和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為全面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主要體現在:一是加強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地震科普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五進”活動,利用“5.12”、“7.28”大地震紀念日、科技活動周、減災日等有利時機,通過標語、掛圖、講座、演練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防震減災知識,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健全地震群測群防網絡體系。每個鄉鎮明確1名防震減災助理員,設置一處地震宏觀觀測點,明確1名宏觀測報員,每個社區明確1名災情速報員,定時和縣地震辦聯系,及時反饋信息,全縣上下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地震群測群防網絡體系。三是制定了《縣地震應急預案》,下發各級各部門,并分部門、分行業依次召開座談會,對預案分工情況進行再落實。四是建立地震觀測設施。設置強震監測臺1處,并與省、市地震主管部門聯網,實現了地震事件5分鐘內計算機自動速報、10分鐘左右人機交互速報。五是部分重大建設工程項目實施了地震安全性評價,為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提供了科學依據。

        (三)存在問題與不足。目前,我縣防震減災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防震減災基礎還十分薄弱,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幸福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諸多不適應。一是防震減災意識薄弱,對地震災害心存僥幸。防震減災事業協調發展機制還不健全,重視程度不夠,基礎能力不強。二是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存在薄弱環節。抗震設防要求還沒有全部納入基本建設審批程序,不少項目尤其是農村民居建設項目抗震設防能力十分薄弱。另外,由于我縣地震工作起步較晚,城市規劃區的地下地質構造不清,主城區及開發區的地震活斷層探測和地震小區劃工作亟待進行。三是地震監測預報水平較低,捕捉地震前兆特別是短臨前兆信息的檢測網絡還不健全。四是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基礎薄弱。應急救援隊伍的組建和培訓,應急裝備、應急物資儲備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充實完善。五是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宣傳方式還有待于進一步創新。六是社會公眾普遍缺乏防震減災常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發展環境。一是縣委、縣政府對防震減災工作重視和關注程度不斷增強,堅持把防震減災作為保障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強化部署,加大投入。二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防震減災工作又有新需求。當前,幸福建設正在快速推進,新城區、開發區、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日益加快,在社會財富快速積累的同時,災害造成的損失也將越來越大,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地震監測預測,推進基礎探測,強化救援救助等地震安全保障措施,切實提升全社會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三是人民群眾對防震減災工作又有新期待。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群眾更加珍視生命安全,更加重視生存空間的安全,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參與應急演練、志愿者工作及組織民間救援團體等防震減災活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防震減災工作必須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減災訴求。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堅持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以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為根本宗旨,以“監測廣覆蓋、預報顯實效,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結實,災情快獲取、救助更及時,科技再創新、服務更有力”為基本要求,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會力量,切實加強防震減災三大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全縣綜合防震減災能力。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各負其責原則。牢固樹立全縣一盤棋思想,將防震減災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進行安排和部署。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發改、住建、規劃、民政、公安、消防、地震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力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2.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原則。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部署,使防震減災工作與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3.堅持預防為主、防救結合原則。統籌推進防震減災體系建設,扎實做好防震減災各項基礎性工作,切實提高防震減災能力。

        4.堅持依法推進、強化監管原則。實現防震減災工作法治化、規范化、責任化。

        5、堅持立足服務、創新發展原則。把握社會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新要求,追蹤地震科技發展前沿,努力把防震減災最新建設成果轉化為公共服務產品,不斷探索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新方法、新舉措。

        (三)發展目標。

        1.到年,地震監測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形成多學科、多手段的綜合監測系統;地震預測預報系統不斷完善,對防震減災貢獻率進一步提升;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報系統,20分鐘內完成地震烈度速報。

        2.城鄉抗震設防能力明顯增強,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全部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基本完成已有的抗震設防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設工程的加固改造,農村民居抗震能力不斷提高。

        3.基本建成以地震專業救援隊伍為中堅、有關行業救援隊為為骨干、志愿者隊伍為補充的救援隊伍體系;破壞性地震發生后,15分鐘內啟動地震應急預案,1小時內組織并派出現場工作隊、救援隊開展現場震情監測與緊急救援,6個小時內初步確定災區范圍,24小時內受災群眾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4.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顯著提升,基本掌握防震減災基本知識和防震避險技能。

        三、主要任務

        (一)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

        1.提高地震監測和預報、預警能力。在省、市地震主管部門的幫助指導下,積極推進地震臺網中心建設。利用廢棄閑置的油氣井和深水井建設1處測震臺,同省、市地震局直接連網,及時上報信息,實現對區域內的地震實時監控,力爭做到長期預報更加科學、中期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短臨預報有所突破。

        2.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完善群測群防工作機制,加強地震宏觀測報網、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鄉鎮助理員的“三網一員”建設,充分發揮群測群防的重要作用。建成縣級群測骨干點2個、鄉鎮級宏觀測報點13個,各鄉鎮明確1名防震減災助理員、1名宏觀測報員,各社區明確1名災情速報員。對宏觀測報員和災情速報員建檔立卡,發放證書,制定制度,落實待遇,明確責任,建立“三網一員”數據庫。在全社會開通“12322”防震減災公益服務熱線,完善信息暢通渠道。

        (二)地震災害預防體系建設。

        1.完成縣城區及開發區地下活動斷層探測和地震小區劃工作。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導下,年完成城區及開發區地下活動斷層探測和地震小區劃工作,真正達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結實”的目的,推進震災防御基礎性成果在城市防震減災中的有償使用,為我縣編制城市總體規劃、進行城市建設和國土開發利用提供抗震設防依據。同時,新建、改建、擴建一般建設工程全部達到小區劃圖標示的抗震設防要求。依據我縣地震小區化圖標示,在編制國土利用規劃、城鄉規劃時,充分考慮區域內潛在的地震風險,嚴禁在地震斷裂帶上規劃建設城市新區、學校、醫院和重要基礎設施。

        2.依法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監管。將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基本建設審批程序,并作為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選址、工程設計和工程驗收的必要內容,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備案審查,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要依法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尤其對大型交通項目、水庫項目、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接收、存儲、城市供水、供熱、大型居民小區、中小學校舍、衛生醫療場所、重大化工項目等,都要按規定進行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做到應評盡評,按“度”設防,確保安全。全面排查已有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和大型化工企業的抗震設防隱患,及時除險加固。

        3.加強農村民居抗震設防工作。提高農村民居抗震設防能力,到年,建成1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60%以上的新建農村民居和村鎮公用設施采取有效抗震措施,農村社區、城中村改造等農居項目達到抗震設防要求,讓農民群眾逐步住上安全結實的房子。

        4.加強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抗震設防。一方面,要落實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地震安全責任制。另一方面,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學校、醫院建設工程,要嚴格執行抗震設防標準,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增強抗震設防能力,建成最安全、人民最放心的學校和醫院。

        5.加強地震次生災害防治,提高基礎設施抗震能力。交通部門要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抗震能力,按要求適當提高建設標準,加快危險路段、橋梁整治改造。水務部門要對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盡快完成病險水庫的抗震性能鑒定,確保水庫大壩的地震安全。供電、供水、供熱、供氣、各化工醫藥企業、通信等部門要適當提高系統抗震設防標準,對重要的設施和線路實行差異化設計,加強重要用戶自備保安電源的配備和管理,拿出應對地震次生災害的預案,切實做好地震次生災害的防治工作。

        6.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將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納入縣委黨校干部培訓教學計劃和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計劃。推進科普示范學校和防震減災科普基地建設,“十二五”期間,建立省級地震科普示范學校1處,市級科普示范學校3處,達到“宣傳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目的。通過防震減災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六進”活動,全面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和技能。

        (三)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1.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縣、鄉、重點部門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和補充工作,消除預案死角。健全應急預案的備案、督查、評估和演練制度,定期進行應急檢查,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縣城區內各中學、各鄉鎮中心小學要一年輪流演練一次。

        2.加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與培訓。本著“一隊多用、資源共享、專兼結合、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由縣地震辦、消防大隊、武警中隊、衛生局等有關部門組成一支反應迅速、機動性高、突擊力強,能隨時執行地震應急救援任務的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一旦發生地震事件,確保能拉得出、用得上、見成效。對所有應急救援人員建檔立卡,發放證書,加強培訓,提高能力,明確義務,落實責任。

        3.做好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結合廣場、綠地、公園、學校、體育場等公共設施,因地制宜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合理安排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必須的交通、供電、供水、排污、物資儲備等設備設施。學校、醫院、影劇院、商店、酒店、體育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要設置地震應急疏散通道,配置必要的救生避險設施。“十二五”期間,要把我縣的和諧廣場、琵琶灣公園、師范廣場、三國文化廣場、醫院前廣場、一中廣場等規劃建設成地震應急避難場,滿足周邊群眾的應急疏散和安置要求。對應急避難場所要設定指示標識,劃定功能分區,完善基本的供排水、供電等設施,提高避難效用。

        4.加強地震應急救援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地震救災物資儲備網絡和城市救災物資儲備站,優化儲備布局和方式,合理確定儲備品種和規模。按照布局科學,種類完備,數量合理,調撥迅速的要求,完善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地震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等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家庭開展必要的防震減災應急物資儲備,實現專業儲備和社會儲備、物資儲備與生產能力儲備的有機結合。要建立全縣地震應急物資儲備數據庫,定時確認和更新,做到有備無患,真正應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防震減災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把防震減災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強化協調合作,形成防震減災工作合力。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要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強化監督檢查,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二)健全工作機構。要建立健全防震減災工作機構,積極落實“三網一員”人員,理順防震減災職能,加強防震減災力量,保證必要的人員編制和工作條件,確保防震減災工作正常開展。

        (三)強化督導考核。要認真制定防震減災工作計劃,明確專門人員,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工作到位、落實到位、責任到位。縣政府將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并對各單位工作開展情況定期進行督導檢查。

        (四)加大投入力度。要將防震減災經費納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設立防震減災專項資金,建立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震減災投入機制。要積極拓寬資金渠道,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對各類工程設施和城鄉建筑抗震設防投入,以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第5篇: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國發[**]2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52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政[**]84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政辦[**]65號)、《關于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政發[**]29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我縣應急管理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提高對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認識

        加強我縣應急管理工作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義。各鄉鎮、各部門要以“制定、完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為目標,重點解決防范和應對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薄弱環節和共性問題,提高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與和諧岳西建設。

        二、加強應急管理體制建設

        縣政府正在組建縣應急管理工作辦公室,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結合實際明確應急管理的指揮機構、辦事機構及其職責。并將承擔本單位、本部門、本行業應急管理工作的指揮機構和具體辦事機構人員名單,于**年11月20日前報縣政府應急管理工作辦公室(縣政府辦)。要加強各級各類應急管理機構的協調聯動,加快突發公共事件預測、信息報告、應急響應、恢復重建及調查評估機制建設。各專項應急指揮機構要進一步強化職責,充分發揮各相關領域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作用。

        三、扎實推進基層應急預案編制

        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盡快完成本級政府應急預案的編制,并啟動社區(村)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縣直各單位均應結合自身職能制定單位預案,縣政府有關部門要及時修改完善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縣發改委、財政局(國資委)、安監局、中小企業局、商務局等單位,督促各級各類企業,縣教育局要指導和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完成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力爭到**年底,所有鄉鎮、社區(村)和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完成應急預案編制工作。要加大對基層單位應急預案制訂管理的指導力度,逐步實現預案管理的動態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四、切實加強基層信息報告工作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要嚴格按縣委辦、縣政府辦《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工作的通知》(辦[**]83號)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報告制度,不斷加強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24小時值班制度,社區、鄉村、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要設立信息直報點。要大力發展基層信息員隊伍,針對重點區域、群體、行業、部位設立安全員、信息員,同時,通過社會公眾報告、舉報獎勵制度等方式,不斷拓寬信息報告渠道。

        五、加強突發公共事件的評估和統計分析工作

        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評估制度。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在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調查處理的同時,要對事件的處置及相關防范工作做出評估,并對年度應急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分析原因,及時報告縣政府應急管理工作辦公室(縣政府辦)。要加強應急管理統計分析工作,民政、安監、衛生、公安部門,分別負責統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發生起數、傷亡人數、造成的經濟損失等情況,并對應急處理各個環節進行深入評估,分析特點、趨勢,各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在常態下,**年實行統計信息年度報告、**年起實行統計信息月度報告制度,在非常態下按要求實行及時報告制度,各相關單位要按要求按時向縣政府應急管理工作辦公室(縣政府辦)報告相關信息。

        六、深入開展宣傳培訓教育工作

        第6篇: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更多0

        分享本頁將有機會獲得最新IPAD2及其它獎品.

        1、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了提高xx天然氣有限公司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預防和減少天然氣突發事件,對天然氣突發事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損失,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支持和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1.2

        編制依據

        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

        1.3

        適用范圍

        1.3.1區域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公司建設、運行、管理的西溫莊門站、丈子頭門站、小店高中壓調壓站、新張村高中壓調壓站、高壓輸氣管線、高壓儲氣管線和中壓輸配管線、中低壓調壓站(箱、柜)。

        1.3.2適用事故類型

        天然氣泄漏、火災、爆炸、突然停氣24小時事故、電氣災害、特大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雷電災害、地震災害

        1.3.3事故級別

        1.3.4響應級別

        根據事故大小啟動響應級別的預案

        1.4

        應急預案體系

        1.4.1預案構成

        公司應急預案由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三部分組成。

        1.5

        應急工作原則

        應急工作遵循以下原則: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的原則。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的原則。分級管理,先期處置的原則。統一指揮,專業救援的原則。即報情況,跟蹤落實的原則。

        2、生產經營單位的危險性分析

        2.1

        公司基本概況

        企業名稱:xx天然氣有限公司。

        生產經營范圍:天然氣輸氣管網的規劃、設計、建設、管道施工;天然氣儲配、銷售、運營、管理、用戶設施設計安裝;天然氣加氣站建設、天然氣汽車改裝及零部件的經銷;天然氣器具的生產、加工、銷售;天然氣相關技術咨詢及開發研制。

        主要安全設施:丈子頭門站、西溫莊門站、小店高中壓調壓站、新張村高中壓調壓站、CNG母站,高、中低壓管線。

        供氣范圍:xx市區居民用戶,工業用戶,營業用戶,福利用戶。

        設計供氣能力:一期工程設計能力為年供氣能力6.9億m3。二期工程實現后,將達到9.6億m3/年。

        2.2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2.2.1

        重點危險源

        丈子頭、西溫莊門站、小店高中壓、新張村高中壓調壓站、CNG壓縮天然氣母站、高壓儲氣管線、DN200以上的中壓輸配管線

        2.2.2事故因素分析

        天然氣介質因素、管道沿線自然災害因素、管道系統潛在的危險因素、場站系統的危險因素、來自自控系統潛在的危險因素、可能受到職業危害的崗位及危害程度

        2.2.3重點危險源周邊環境分析

        丈子頭、西溫莊、新張村周邊無重大危險源。主要危險來自站區內自身危害。南側是加油站距離為47米。符合國家規范要求。但是油由于加站屬重點危險源,因此小店高中壓調壓站是防范重點。

        高壓儲氣管線沿環城高速公路綠化帶敷設,周邊空曠,沿線基本無重大危險源。主要危險源來自管道本身和沿線閥門。中壓管線主要是調壓站與煤氣管線相銜接部分。主要危險來自外界野蠻施工、超載車輛碾壓和自身腐蝕等原因,造成線路漏氣危害。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搶險組織機構設置

        3.2

        應急搶險組織機構職責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門站和高中壓調壓站為我公司重點保護范圍。預防措施有:甲烷氣體監測儀、攝像監視系統、紅外線報警系統、應急電源,還有專門設置的天然氣放散系統。在工藝區內和控制室內所有接線安裝了防雷單元。

        應急處置要點:泄漏事故處置方案要點、火災事故處置方案要點、爆炸事故處置方案要點、人員的安全防護。

        4.2

        預警行動

        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確認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信息后,啟動公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必要時請求上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協調。

        特別重大供氣安全事故Ⅰ級、重大供氣安全事故Ⅱ級、較大供氣安全事故Ⅲ級發生后,立即向市政府應急中心報告,同時向市建管委、安監局和當地區政府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報告。一般供氣安全事故Ⅳ級,向市建管委、市安監局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同時向當地區政府應急部門報告,依法采取緊急處置措施。

        4.3

        信息報告與處置

        公司應有24小時應急值班電話和內部報告方式,信息處理的基本原則:迅速、準確、直報。

        并做好應急資料的保管和存檔

        5、應急響應

        6、保障措施

        做好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隊伍保障,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經費保障

        7、附則

        應急預案由天然氣公司安監處、總工辦負責組織修改和解釋

        第7篇: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為了最大程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政發[2009]8號)要求,結合我市防震減災工作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市防震減災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提升我市地震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

        (一)不斷提高地震監測預測能力。

        加強地震監測能力。市地震局要按照防震減災*規劃要求,抓住中、省地震臺網調整方案實施的有利時機,啟動鳳翔井地下流體和湯峪地震臺斷層氣觀測項目的改造,加快鳳縣數字測震臺、千陽數字測震臺、隴縣地下流體和千陽電磁觀測項目建設。各縣區要對群測點進行改造升級,逐步實現數字觀測網絡傳輸。切實加強寶雞市地震監測中心建設,提升監測能力。

        提高地震預測水平。地震部門要根據中長期預報意見,密切注意震情變化,加強與*甘寧川地震聯防區的資料交換,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力爭對寶雞及鄰近地區發生5級以上地震有所察覺和準備。

        做好群測群防工作。要積極推進和完善以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為主要內容的“三網一員”建設,因地制宜開展地下水、氣體、動植物、氣象氣候等地震宏觀異常觀察,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收集和普及地震知識中的作用。財政部門要加大群測群防投入力度,穩定群測群防工作隊伍。

        (二)切實提高地震災害防御能力。

        統籌規劃地震災害防御能力建設。各縣區和有關部門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國土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時,要充分考慮潛在的地震危險。要根據城鎮建設規模,規劃建設必要的緊急疏散和避震疏散場地,確保震時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同時,要切實加強對地震可能引起的滑坡、水庫潰壩等次生災害的防御。

        積極籌備蔡家坡—市區的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準備工作。發展改革和地震部門要積極與省主管部門聯系,爭取在技術、經費等方面的支持,力爭*末組織實施。地震部門要加快*防震減災重點項目建設步伐,組織實施好寶雞市地震小區劃項目建設,詳細排查市區具體的地質環境,區分不同地區提出合理科學的抗震設防要求,為我市城鄉規劃、土地利用、基本建設提供依據。各縣區和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積極配合,安排一定的項目資金,確保項目順利進展。

        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各縣區和規劃、建設等部門要把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一般建設工程必須按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和國家批準的地震小區劃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六十米以上的高層建筑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為勘察設計單位進行建設工程選址和抗震設計提供必要的設防依據。有關建設工程的強制性標準,要與抗震設防要求相銜接。學校、醫院及大型商場、體育場等人員集中的建筑物和市區所有建筑,設防標準要在已確定的地震防御基本烈度基礎上再提高一度。規劃、建設部門對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必須嚴格執行各項建設工程管理制度,確保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質量。

        加強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防御。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扶風、金臺、渭濱、陳倉、隴縣、千陽、岐山、鳳翔、眉縣等縣區要組織開展對建筑物抗震性能鑒定工作,對達不到設防標準的要統一規劃,逐步予以加固改造。對存在地震安全隱患的病險水庫及能源、通信、交通、供水、供電等設施,要堅決按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改造,消除隱患。

        加快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各縣區要加大建設農村民居安全示范村的力度,于20*年前各建成3—5個示范村,把地震科普知識普及到鄉(鎮)、村及農戶,做到家喻戶曉,使廣大農民把建設安全民居變為維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的自覺行動。規劃、地震部門要組織力量,為農民設計抗震設防性能好的民居施工圖,同時要建立農村民居地震工程技術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咨詢服務和技術指導。發展改革、民政、扶貧等部門在新農村建設、扶貧搬遷、移民搬遷和推進安全民居工程中,要充分考慮地震安全,扶持、引導農民建設安全民居。

        (三)努力提高地震應急救援和處置能力。

        健全地震應急體系。各縣區和有關部門要按照分級編制、分級管理的原則,修訂和完善地震應急預案,明確應急工作程序、層級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形成統一指揮、相互補充、協調一致的地震應急體系。要加強預案的動態管理,經常開展演練,檢驗反應能力。要不斷完善地震應急指揮體系,建立應急指揮中心。

        加快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各級要按照“統籌兼顧、合理布局、平實結合、物盡其用”的原則,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納入城市建設和突發性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規劃部門要在規劃建設或改擴建廣場、公園、綠地、體育場所、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時,根據人口密度和分布實際,充分考慮疏散和安置受災民眾的需求。市地震局、市應急辦要抓緊建設市區渭河公園應急避難場所,2009年年底必須完成全部建設工程。各縣區要積極籌措資金,在*期間必須建成至少能滿足30%城鎮人口的應急避難場所。

        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各級要對各行業、各部門救災救援力量進行調查摸底,依托公安消防部門,建立地震應災害緊急救援隊伍。要建立軍地聯絡機制和區域聯動機制,為及時應對地震等突發事件做好充分準備。要加強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形成社會基礎廣泛、協調統一的地震災害救助力量。要統籌現有救援力量,建立和完善統一指揮、統籌調度的工作機制。同時,要加強對應急救援知識的培訓和應急演練,提升應急救援隊伍實戰能力。

        明確應急職責。民政部門要加強救災物資儲備,保證一旦發生地震災害,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能夠得到妥善安置;科技、民政部門要開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工作,組織實施社區地震應急演練;通信部門要加強通信保障能力建設,建立現代應急通訊系統,解決震后線路中斷、基站損壞、通訊阻塞、系統癱瘓等問題,確保緊急情況下的通信聯絡暢通;衛生部門要加強應急醫療救援、衛生防疫及衛生監督隊伍和能力建設,詳細編制各醫療單位住院患者的緊急避險和疏散方案,掌握群體性創傷的救治能力狀況,做到能夠統籌動員、組織和安置傷員的救治工作以及疫病預防控制工作;城建部門要編制市區道路、橋梁、供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廠排水管線和路燈搶修預案,并做好各項搶修的物資儲備及人員培訓和演練;水利部門要做好對馮家山、石頭河、王家崖等大中型水庫的監測監控,加強堤防工程、水源保護地、供水重點部位、河道隱患點的安全巡查,并做好應急搶險的物資儲備;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監視,做好危險地帶的巡查,有效預防次生災害的發生;財政部門要將應急處置經費納入預算,做好地震應急資金保障工作;地震部門要認真做好地震觀測資料的報送和分析工作,收集和調查宏微觀異常,并定期提供震情活動信息和趨勢判斷意見,一旦發生地震要及時提出應急響應措施、建議。各縣區要加強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形成應急物品儲備網絡,同時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地震災害保險相結合的多渠道災后恢復重建與救助補償機制。

        二、進一步提高我市廣大人民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

        全市各級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加強對防震減災知識和法規的學習,不斷提高危機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以便在應對地震災害時能夠采取恰當、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防止因決策不當造成的損失。各縣區要堅持每年組織一次有縣級領導、鄉鎮領導參加的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有關業務知識的報告會或培訓會。

        全市各級地震、教育、科技等部門要制定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劃,建立和完善宣傳網絡,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活動。要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傳月和“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等活動,大力宣傳和普及防震減災知識。要建設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強化陣地式宣傳。要深入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活動,向廣大群眾普及地震科學知識、應急避險知識,引導、幫助群眾消除恐震心理,增強群眾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各級教育部門要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生課外讀物和科普活動中,切實加強地震科學知識普及教育。各縣區要建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示范學校。各學校要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學生安全素質教育體系,經常開展地震應急演練,使廣大學生能夠掌握應急防范措施和應急避險知識,增強防震減災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

        三、全面促進我市防震減災事業健康發展

        (一)將防震減災納入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各級要把防震減災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基本建設、事業發展、科技進步、重點項目等專項計劃中,要充分體現防震減災內容,逐步建立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震減災投入機制,不斷加大對防震減災事業經費的投入力度。

        第8篇: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經市委同意,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主要目的是傳達學習回良玉副總理在國務院防震減災工作聯席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回顧總結2008年全市防震減災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防震減災工作。自治區地震局馬貴仁副局長一行在百忙之中蒞臨指導會議,在此,我謹代表固原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協表示誠摯的感謝!2008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防震減災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有關廳局的充分肯定,借此機會,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關心支持我市防震減災事業的各級組織、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全市廣大地震工作者表示親切的慰問!

        前面,市地震局喬局長做了全市防震減災工作報告;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民政局、建設局、商務局、衛生局分別作了表態發言,馬貴仁副局長做了重要講話。守俊局長的工作報告和各縣(區)、各有關部門的表態發言,總結工作實事求是,分析形勢客觀準確,目標任務明確具體,工作措施切實可行,都講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特別是縣(區)發言,希望都能落到實處。為切實做好我市2009年防震減災各項工作,我再強調四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增強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地震是群災之首,其波及范圍之廣、影響之深、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之大,沒有任何一種自然災害可以比擬。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半個亞洲,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波及我市造成房屋倒塌267間、裂縫5714間,窯洞倒塌、裂縫2600孔,涉及農戶4113戶,直接經濟損失2939.1萬元。固原與汶川同處我國南北地震帶,地質構造復雜,有六盤山東麓斷裂帶和南、西華山斷裂帶,屬中強地震多發區,地震活動具有頻度高、強度大、突發性強、震源淺、易成災的特點,具有發生強烈地震的構造背景。更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是,2009年度全區地震趨勢會商意見認為,2009年或稍長時間寧夏及其毗鄰地區存在發生5級左右地震的可能。我市是一個潛在的地震危險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地震形勢比較嚴重,切不可掉以輕心。各縣(區)政府、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都要充分認識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深刻汲取汶川地震的教訓,切實增強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防震減災聯席會議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寧夏地震局關于2009年度寧夏地震趨勢會商意見和進一步做好防震減災工作意見>的通知》、《固原市落實<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工作方案》精神,加強領導,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建立健全集中領導、統一指揮、保障有力、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工作機制,確保防震減災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二、突出重點,明確任務,切實做好防震減災基礎性工作

        (一)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市、縣(區)地震部門要強化“震情第一”觀念,統籌部署地震監測預報的相關工作,健全震情跟蹤制度,加強地震監測,強化“三網一員”建設,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地震群防群測網絡體系,切實提高群測群防綜合能力,做好地震宏、微觀異常的觀測、落實、收集、上報工作。對出現的地震宏、微觀異常要及時調查、核實、報告,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周、月會商,按時上報會商結果。

        (二)加強抗震設防監管力度。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寧夏回族自治區房屋建筑抗震設防管理辦法》,依法將抗震設防要求納入當地基本建設管理審批程序,加強對抗震設防工作的管理。發改、國土、建設、規劃等有關部門,要將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作為新建設項目審查的必備條件。對未辦理抗震設防要求確認手續的房屋建筑項目,發改部門不予辦理審批或者核準手續,建設、規劃部門不予辦理規劃和施工許可手續,國土資源部門不予辦理相關手續。重要工程、生命線工程、特殊工程以及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建設部門要按照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規范,嚴格履行職責,依法管理建筑工程的抗震設計與施工,對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要責令相關單位進行改正,直至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對于經改正仍未達到抗震設防要求或者拒不改正的,不得出具竣工驗收報告,并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將該房屋作為達不到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向社會公布,使用單位不得投入使用,開發企業不得向社會出售或者出租。新建中小學校的主體建筑抗震設防類別提高為乙類或者在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基礎上提高1度設防。各類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建筑,必須按照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工程建設強制標準、施工技術規范進行選址規劃、設計、施工和驗收。地震部門要按照職能和工作要求開展工作,加強與部門的聯系、協調和配合,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法加強抗震設防監管工作;對所有建設工程項目的抗震設防及監管工作都要建檔立卡,登記造冊,詳實記錄抗震設防和監管情況,規范管理內容,使之成為制度化。按照職能和職責分工要求,要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位,是誰的職責,誰就負責,誰就承擔責任,確保各項建設工程項目達到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

        (三)積極開展已建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各縣(區)政府、市直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房屋建筑抗震設防管理辦法》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現有建設物特別是學校、醫院、城鎮居民小區、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進行普查,并將普查結果向社會公布。對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現有房屋建筑,制定抗震加固計劃,并將計劃的實施情況向社會公布。同時,要依據普查情況和抗震加固情況建立檔案,登記造冊,明確責任主體、相關內容和任務,確保現有房屋建筑能達到抗震要求。要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逐步開展市區活斷層探測,為工程建設的科學選址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農村危窯危房改造和民居工程建設的監督管理。我市農村人口比重大,農村民居抗震能力弱,存在很大隱患,還有許多群眾在窯洞、土坯房居住,一次小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幾年我們積極實施危窯危房改造工程,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調動了廣大農民的“危改”積極性。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經受住了考驗,成了農民的“救命工程”。因此,我們要下決心繼續把這件關系民生和安全的工程抓好,直到全部消除危窯危房。各縣(區)政府、民政、建設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居民住宅和鄉村公共設施抗震設防的指導和管理,推廣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經濟適用、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筑設計和施工技術。提倡房屋建筑采取輕型結構體系和輕質保溫隔熱材料,鼓勵和引導農村居民淘汰窯洞和土坯房。新建農村民居點應當統一規劃,合理配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適度控制建筑密度,留足地震疏散通道和疏散場地,保證農村居民住房整體抗震安全。建設主管部門要對農村居民住房建設選址予以指導,向農村居民宣傳住房抗震設防知識;定期對農村建筑技術人員進行抗震設防知識培訓;指導農村居民對自建住房進行抗震設防,不斷提高農民的居住安全水平。

        (五)強化宣傳,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是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基礎。只有搞好公共安全教育,才能讓公眾在面對災難時,不致驚惶失措、盲目無序,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各縣(區)、各部門和新聞媒體面向社會、面向群眾地震信息、宣傳防震減災工作,要嚴格按照“內緊外松”原則,正確引導輿論,牢牢把握好社會宣傳尺度,確保社會穩定。教育、地震、科技等部門要重點抓好一批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建設。報社、廣播電視、科協等部門要免費刊登、播放、發放防震知識科普宣傳資料、宣傳片,市地震局要利用已建成的固原市地震信息網,廣泛宣傳防震減災知識,通過開展防震知識進機關、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進工廠、進鄉村、進家庭等活動,不斷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

        三、完善預案,做好地震應急準備工作

        (一)認真修改、制定地震應急預案。各縣(區)、市防震減災各成員單位要依照《固原市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縣(區)、本系統地震應急預案,增強可操作性,從物資儲備、救援隊伍建設、市場供應、組織搶險、道路維修、生活保障、衛生防疫、新聞等方面對預案進行完善,細化、強化工作措施,明確部門職責,做到四落實即責任落實、措施落實、人員落實、物資落實。全市各機關、學校、城市社區、醫院、商場、影劇院等人口密集場所,也要編制應急預案,報市、縣(區)防震減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防震減災領導各成員單位,必須實行24小時領導帶班和值班制度,值班人員必須盡職盡責,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要嚴格值班紀律,落實值班責任,保證24小時通信暢通,確保在破壞性地震發生后,能夠迅速響應,高效運轉。

        (二)加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武警、消防、建設、衛生、供電、電信等行業要建立地震應急救援隊伍,組織地震災害救援訓練,并配備必要的地震災害救援設施。救援隊伍的人數、設備等情況要報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有震情需要救援時,在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具體組織實施搶險救災工作。5月12日前后,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分別牽頭,地震部門配合,指導、督促機關團體、學校、商場、企事業單位開展應急模擬演練,努力提高地震應急能力。

        (三)做好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工作。各縣(區)政府、市建設、城管、民政等部門要按照《固原市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實施方案》(固政發[2008]4號)文件要求,把應急避難場所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今后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住宅小區開發,按照城市應急避難場所人均有效面積不少于1平方米,服務半徑500米的標準設計建設,達不到要求的,建設、規劃等部門不得辦理準建證;固定避難場所按照人均有效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服務半徑2—3公里的標準規劃建設。

        (四)建立地震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各縣(區)政府及市民政、衛生、商務、糧食、等部門要做好糧油、食品、藥品、帳篷、衣被等應急物資儲備工作,建立應急物資儲備數據庫,財政部門要落實必要的地震應急專項資金,確保震后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四、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全面推進我市防震減災工作

        第9篇: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九個防災減災日,為做好我市“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根據《廣東省減災委員會轉發國家減災委員會關于做好2017年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的通知》(粵減災委電﹝2017﹞2號)要求,現制定活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減輕社區災害風險 提升基層減災能力”的主題,充分認識到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社區是基礎、基層是關鍵,突出社區面臨的災害風險,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活動。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大力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強化災害風險防范,扎實推進災害隱患排查治理, 及時完善應急預案,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演練,著力提高社區基礎設施設防水平,增強基層減災能力,切實減輕災害風險。

        二、組織領導

        在市政府的領導下,由市減災委具體負責活動的總體組織協調工作,按照國家、省減災委工作部署和本方案要求,各鎮街(園區)、市減災委成員單位結合我市實際和單位職能,開展本鎮街(園區、單位)防災減災日活動各項工作。

        三、活動主題

        今年防災減災日的活動主題為“減輕社區災害風險 提升基層減災能力”。

        四、活動時間

        按國家減災委統一部署,2017年5月8日至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我市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在宣傳周期間開展。

        五、活動內容

        (一)開展防災減災日現場宣傳活動

        5月12日(星期五)當天,在莞城東門廣場(人民公園東門)開展防災減災現場宣傳活動。一是組織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在現場設點,派發宣傳資料,現場解答群眾疑問和咨詢,普及防災減災常識(市減災委辦公室負責)。二是設立消防安全咨詢服務臺,擺放消防宣傳展板,發放消防宣傳資料,向群眾介紹各種消防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進行現場演示(市公安消防局負責)。三是搭建救災帳篷,講授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播放宣傳片,派發應急救護知識宣傳冊。邀請現場市民體驗心肺復蘇、止血包扎等救護技術(市紅十字會、市救災物資儲備中心、市應急避災中心負責)。四是發放《xx市民文明出國安全應急手冊》,向市民普及海外領事保護政策,以及出國安全應急知識(市外事僑務局負責)。五是組織我市社工機構展示參與減災救災工作成果,向現場參與群眾派發宣傳單,開展現場線下和微信線上知識問答活動,讓防災減災的宣傳覆蓋更多的人群(市社工協會負責)。六是展示救生裝備、繩索救援裝備、無線電應急通訊,水域救援等裝備;開展應急通訊架設、繩索救援、特殊地形傷員轉運、院前急救等演練,并發動群眾參與體驗(市救援輔助協會負責)。

        (二)開展防災減災日系列宣傳活動

        一是緊密圍繞活動主題,深入開展防災減災知識科普宣傳工作,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媒體播放公益宣傳廣告、宣傳標語,擴大宣傳覆蓋面,為全市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營造良好氛圍。(市委宣傳部、xx日報、xx廣播電視臺、市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各鎮街、園區負責)。二是開放氣象天文科普館、消防安全教育基地、消防主題公園、消防安全微型體驗點,開展氣象科普知識講座,開展地震科普教育親子游園活動專題活動,進行氣象、消防、地震安全宣傳教育,組織群眾現場學習和體驗氣象、消防、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并派發減災宣傳紀念品(市氣象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地震局負責)。三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推送安全教育宣傳動畫片,開展全市中小學安全教育周活動(市教育局負責)。

        (三)開展“防災減災”科普活動

        一是舉辦xx2017“科普講座進校園——地震來了怎么辦”講座、“科普大篷車”活動、地震應急演練、地震科普知識競賽等活動,向我市青少年學生普及地震原理及自我保護知識(市科協、市地震局負責)。二是充分運用農民工業余學校和“平安卡”培訓考核的作用來增強全市建筑工程從業人員的防災減災知識和提高全市建筑從業人員的綜合應急救助能力(市住建局負責)。三是深入推進“消防安全社區、安全校園行”、“傳遞平安”、“金點子”家庭消防安全項目等活動,開展典型火災案例“精準說防”專題活動(市公安消防局)。

        (四)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

        一是在全市各鎮(街)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重點對居民住房、學校、工廠、商場、賓館等人員密集場所及出租屋和三小場所的隱患排查(市公安消防局)。二是全面開展地質災害、地震災害風險點危險源、人防工程、在建工程安全大檢查,排查風險,落實整治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市國土資源局、市人防辦、市住建局、市地震局、各鎮街、園區)。三是組織全市中小學開展建筑安全、校園安保“三防”、食品安全、校車安全、消防安全等隱患排查專項活動。面向全市高一年級學生組織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市教育局、各鎮街、園區負責)。四是組織開展防汛安全、農業災害風險、森林火險隱患排查,加快隱患工程整改,實施漁港檢查,全方位開展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市水務局、市三防辦、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海洋漁業局、各鎮街、園區負責)。

        防災減災日活動期間,各鎮街(園區)、各有關部門根據轄區和行業主要災害風險特點,結合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動員社區居民、社工、志愿者和社會組織等廣泛參與,重點做好城市交通、學校、醫院、居民區、大型商場、車站、影劇院、企事業單位等人員密集場所和重點部位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盡最大可能減輕災害損失(市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各鎮街、園區負責)。

        (五)開展“防災減災”應急演練活動

        一是開展滅火疏散演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地震應急避險疏散演練,組織全市中小學師生集中開展地震疏散演練(市公安消防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地震局、市教育局負責)。二是開展水上遇險應急救援演練,溺水應急救護演練,現場演繹各種應對突發事件的具體操作步驟(紅十字會)。三是開展xx市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據相關環境應急預案指導鎮街和環境風險企業開展應急演練,環保災害宣傳(市環保局負責)。四是結合我市在建工程施工具體情況,在項目現場開展建筑工地“防災減災日”暨工傷預防應急救助演練(市住建局負責)。五是開展機動指揮所緊急拉動、開設與撤收訓練;利用融合通信系統融合短波、超短波、衛星等多種通信手段,實現音視頻等信息互聯互通的指揮調度訓練;進行“三位一體”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指揮調度訓練(市人防辦負責)。六是組織舉行xx大堤和松木山水庫防汛搶險應急演練以及沖鋒舟搶險演練(市三防辦負責)。七是修編《xx市糧食應急預案》并適時開展糧食應急演練(市發改局負責)。

        各鎮街(園區)、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各類防災減災應急預案,重點針對地震、暴雨、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臺風等災害以及火災、煤氣泄漏等事故,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活動,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規范應急處置程序和綜合防范措施,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基層單位要組織社區居民、工廠企業職工等參與應急救災和疏散演練,強化熟悉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提高基層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市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各鎮街、園區負責)。

        六、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在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各鎮街(園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圍繞“減輕社區災害風險 提升基層減災能力”主題,參照市的做法,制定具體活動計劃和工作措施,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系列宣傳活動,抓好防災減災日各項活動的落實,確保今年防災減災日活動順利開展。

        (二)落實工作經費

        防災減災是一項常態化工作,需要落實經費保障。各鎮街(園區)、各部門要把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大對防災減災宣傳活動、設備設施和救災裝備的經費投入,建立防災減災經費保障制度,保證防災減災工作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 亚洲日本人成网 | 夜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