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

        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

        第1篇: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 葉菜類蔬菜;害蟲;無公害防治技術;吳江地區

        中圖分類號 S436.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120-01

        吳江地區種植的葉菜類蔬菜主要有甘藍、白菜、青菜及蕹菜等,種植面積廣,品種多,在蔬菜生產消費中占有很大比重。葉菜類蔬菜的種植比較分散且不連片,以露地種植為主,由于其自身特點、種植管理技術及環境因素的影響,蟲害發生較重,其中又以小菜蛾、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蟲及黃曲條跳甲等害蟲對葉菜類蔬菜的生產危害較大,歷來是生產中防治的重點和難點。目前該文針對吳江地區葉菜類蔬菜主要蟲害的發生特點,并提出相應的無公害防治技術,為葉菜類蔬菜的安全生產提供參考。

        1 主要蟲害的發生特點

        1.1 小菜蛾

        小菜蛾屬鱗翅目菜蛾科,是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蟲,成蟲翅狹長,頭部黃白色,胸、腹部灰褐色,前翅前半部淺褐色,后翅銀灰色,前翅緣毛長,翹起如雞尾。初孵幼蟲深褐色,后變黃綠色,整個蟲體呈紡錘形,臀足向后伸長。成蟲具趨光性,對黃色敏感。成蟲產卵有較強的寄主選擇性,喜在甘藍、花椰菜、白菜等作物上產卵。初孵幼蟲潛葉取食葉肉,殘留葉面表皮,使葉片成透明的斑塊,2齡后為害葉面,前3齡食量少,4齡為暴食期,可將葉片吃穿成孔洞或缺刻,蟲口密度高時,可將葉肉全部吃光,只剩葉柄和葉脈[1]。小菜蛾在吳江地區一年發生多代,世代重疊,每年的春末夏初和秋季有2個為害高峰,秋季發生常重于春季。

        1.2 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成蟲頭、胸、腹均深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叢毛,腹部前數節背面中央具暗褐色叢毛。前翅灰褐色,斑紋復雜,內橫線及外橫線灰白色,波浪形,中間有白色條紋,在環狀紋與腎狀紋間,自前緣向后緣外方有3條白色斜線,故名斜紋夜蛾。幼蟲頭部黑褐色,胴部體色因寄主和蟲口密度不同而異:土黃色、青黃色、灰褐色或暗綠色。初孵幼蟲在卵塊附近晝夜取食葉肉,留下葉片的表皮,遇驚擾后四處爬散或吐絲下附或假死落地。2~3齡開始分散轉移危害,也僅取食葉肉。4齡后晝伏夜出,晴天在植株周圍的陰暗處或土縫里潛伏,在傍晚后出來危害[1-2]。吳江地區1年發生5~6代,世代重疊,盛發期為7—9月。

        1.3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成蟲前翅灰褐色,基部有2條黑色波浪形的外斜線,并各有1個環形和腎形紋,后翅脈有黑褐色線條。幼蟲體色變化大,一般為綠色或暗綠色,在腹部氣門下有明顯的黃白色縱線,此線一直達腹部末端,各氣門后上方有明顯白點。成蟲白天躲在陰蔽處,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初孵幼蟲在葉背取食,并拉絲結網,咬食葉肉,留下表皮,成透明小孔。集中危害至3齡后即分散危害,并進入暴食期,可將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僅剩葉脈和葉柄[1,3]。4~5齡幼蟲晝伏夜出,食量大增,占總食量的90%左右。吳江地區一年發生6代,世代重疊,7—9月是為害盛期。夏季連續高溫、干旱,在天敵減少的情況下,該蟲易大暴發。

        1.4 菜青蟲

        菜粉蝶屬鱗翅目粉蝶科,成蟲體黑色,胸部密被白色及灰黑色長毛,翅白色,成蟲常有雌雄二型,更有季節二型的現象,隨著生活環境的不同而其色澤有深有淺。成蟲夜間棲息在生長茂密的植物上,白天露水干后活動,中午前后活動最盛,卵多散產于葉正面。春夏之交和秋季是幼蟲主要發生期,幼蟲青綠色,胴部腹面淡綠帶白色,背中線黃色。幼蟲2齡前只能啃食葉肉,留下一層透明的表皮;3齡后可蠶食整個葉片,輕則蟲口累累,重則僅剩葉脈,影響植株生長發育和包心,造成減產,此外,蟲糞污染花菜球莖,降低其商品價值[1,4]。吳江地區一年發生5~6代,世代重疊,每年的3—6月以及9—10月是為害盛期。

        1.5 黃曲條跳甲

        黃曲條跳甲屬鞘翅目葉甲科,主要為害甘藍、花椰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成蟲鞘翅上各有一條黃色縱斑,中部狹而彎曲。后足腿節膨大,因此善跳,脛節、跗節黃褐色。成蟲有趨光性,對黑光燈敏感,以中午前后活動最盛,高溫時還能飛翔。幼蟲長圓筒形,黃白色,各節具不明顯肉瘤,生有細毛。幼蟲需在高濕情況下才能孵化,因此近溝邊的地里多。幼蟲只為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斷須根,使葉片萎蔫枯死。成蟲食葉,以幼苗期為害最嚴重,剛出土幼苗,子葉被食后,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白菜受害,葉片變黑死亡,并且傳播軟腐病。成蟲壽命長,產卵期可延續1個月以上,因此世代重疊,發生不整齊[1,5]。吳江地區一年發生6~7代,全年以春、秋2季發生嚴重,并且秋季重于春季,濕度高的菜田重于濕度低的菜田。

        2 無公害防治技術

        2.1 農業防治

        合理布局,避免十字花蔬菜周年連作;蔬菜收獲后,要及時處理殘株敗葉并立即翻耕,可消滅大量蟲源;清除雜(下轉第131頁)

        (上接第120頁)

        草,結合田間作業可摘除卵塊及幼蟲擴散危害前的被害葉;另外,施用有機肥也可降低黃曲條跳甲的種群數量[6]。

        2.2 藥劑防治

        2.2.1 化學藥劑防治。針對鱗翅目害蟲的防治,根據幼蟲為害習性,防治適期應掌握在卵孵高峰至3齡幼蟲分散前施藥,用足藥液量,均勻噴霧葉面及葉背,使藥劑能直接噴到蟲體和作物上。在卵孵高峰期,可選用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 000倍液、24%氰氟蟲腙懸浮劑800倍液、10%蟲螨腈懸浮劑2 000倍液,任選一種均勻噴霧。針對黃曲條跳甲的防治,在翻耕后種植前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或52.25%農地樂1 000倍液進行土壤處理,防治幼蟲可選用48%樂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成蟲可選用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

        2.2.2 生物藥劑防治。防治鱗翅目害蟲可選用蘇云金桿菌(100億芽孢/mL)乳油1000倍液、殺螟桿菌(100億芽孢/g)粉劑1 000倍液、短穩桿菌(100億孢子/mL)懸浮劑600倍液、6%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1 500倍液、2.5%多殺霉素懸浮劑1 000倍液,選擇其中一種藥劑在初齡幼蟲盛發期噴藥防治,7 d后再噴1次。

        2.3 物理防治

        利用成蟲趨光性安裝殺蟲燈進行燈光誘殺;使用24~30目防蟲網,可防止外來蟲源遷入危害;利用性信息素的引誘作用,在田間放置針對不同害蟲的性信息素誘殺裝置,可有效誘殺成蟲,減少蟲源[7-8];利用黃曲條跳甲的趨黃性,懸掛黃色黏蟲板可誘殺害蟲,減少農藥使用[9];在菜畦床上鋪地膜,能有效防止黃曲條跳甲躲藏、潛入土縫產卵繁殖。

        3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植保站.農作物主要病蟲害預測預報與防治[M].南京:江蘇省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56-259.

        [2] 曹益明,高云,林雙喜,等.斜紋夜蛾發生及綜合防治技術[J].上海蔬菜,2009(4):74-75.

        [3] 王玉磊,趙傳東,姚峰,等.甜菜夜蛾為害特點及其發生規律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8(12):124-125.

        [4] 季月琴,魏棟梁.響水縣菜青蟲發生規律及綜防技術[J].長江蔬菜,2009(3):35.

        [5] 賀華良,賓淑英,林進添.黃曲條跳甲生物學·生態學特征及發生原因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0):10683-10686.

        [6] 梁宏衛,賢振華,龍明化.黃曲條跳甲無公害控制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07(7):36-39.

        [7] 侯有明,龐雄飛,梁廣文,等.性誘劑對蔬菜大棚小菜蛾種群的控制效果[J].中國生物防治,2001,17(3):121-125.

        第2篇: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 生物防治;概念;特點;方法

        中圖分類號 S4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7-0170-01

        在農業生產中,各種各樣的問題經常會出現,自然天氣條件固然是農業生產影響的一個不可忽視因素,各種各樣的農業害蟲對農業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是極其嚴重的。

        隨著植物保護工作有力開展,農業害蟲防治方法很多,如人工或物理機械防治、害蟲監測預警技術、生態調控技術、害蟲生物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抗蟲轉基因作物利用技術[1]等。近年來不斷出現防治害蟲的新技術[2],如高效生物農藥、信息激素和性激素誘劑、殺蟲燈和轉殺蟲基因植物技術等,對傳統的化學防治構成了較大的沖擊,如采用廣譜性農藥大面積連續噴灑,不僅沒有殺死害蟲,還引起抗藥性。因此,必須從生態和環境的整體出發,全面考慮和安排。防治農業害蟲是一個生態學的問題,它的目的不是全部滅絕害蟲,而是把害蟲控制在一定數量的范圍內,使其不致于造成危害。害蟲的消長與很多因素有關,人為地改變或利用這些因素,使其不利于害蟲的發生。

        1 生物防治的概念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來控制有害動、植物種群或減輕其危害程度的方法。傳統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天敵動物,現代生物防治的含義有了較大的擴展[3],還包括昆蟲不育、昆蟲激素和寄主抗性等方面。

        2 生物防治的特點

        生物防治有很多優越性,如多具有預防作用,有的能夠長期控制病蟲害,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對植物及其他天敵無不良影響,不干擾其他防治措施。由于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敵控制害蟲,保持害蟲與天敵的相對平衡,減少害蟲的大量發生,因此是貫徹以防為主的必要措施。利用天敵防治害蟲能長期有效地控制害蟲,并通過傳播和繁殖,擴大受益面積。但也有不足之處,如一種天敵能夠防治的病蟲害的種類一般不多、防治效果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較大、控制效果出現較遲等。因此,生物防治應與其他防治方法結合進行。

        3 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綜合防治是多種防治方法的綜合,主要是控制害蟲數量,使其不能造成危害,即使受到了損失,也在經濟允許范圍內。在防治前需要確定一個防治指標,當害蟲達到防治指標時[4],才綜合考慮采用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他先進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是綜合防治的重要內容。天敵因素的作用和如何利用天敵,從而用來控制害蟲的數量,是綜合防治首先考慮的問題。

        4 常見的生物防治方法

        4.1 以蟲治蟲

        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敵昆蟲防治害蟲。捕食性天敵昆蟲有螳螂、澳洲瓢蟲、草蛉等,生產上我國曾引進澳洲瓢蟲防治吹綿蚧,效果顯著。寄生性天敵昆蟲寄生于害蟲體內,以其體液和組織為食,致其死亡。它們大多屬于膜翅目、雙翅目類昆蟲,如被廣泛利用的各種寄生蜂和寄生蠅等,它們寄生在蝶蛾等類幼蟲體內或蛹內,致其死亡。

        4.2 以菌治蟲

        利用微生物的寄生或產生的毒素防治害蟲。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能引起昆蟲發病甚至死亡,常見的微生物包括一些蟲生真菌(如綠僵菌、白僵菌等)、細菌(如蘇云金桿菌)、病毒(如斜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等)。目前,國內研究開發應用并形成商品化產品的微生物殺蟲劑主要有細菌殺蟲劑、真菌殺蟲劑和病毒殺蟲劑等種類。其中真菌殺蟲劑有白僵菌、綠僵菌和擬青霉等,我國很多地方用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綠僵菌用于防治金龜子等地下害蟲以及楊樹等林木上的天牛,效果也不錯。細菌殺蟲劑Bt對鱗翅目幼蟲如斜紋夜蛾、小地老虎和小菜蛾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目前研究最多、應用最廣的細菌殺蟲劑。病毒殺蟲劑是一類以昆蟲為寄主的病毒類群,有核型多角體病毒、顆粒體病毒等,它們可使某些植物害蟲(如茶蠶、小茶蛾等)在自然環境中受到感染,對害蟲的猖獗能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

        4.3 以菌治病

        利用微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來防治病害。如用野桿菌放射菌株84防治細菌性根癌病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工程防治成功事例,利用某些芽孢桿菌防治炭疽病、利用枯草芽孢桿菌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等。

        4.4 利用各種有益動物防治害蟲

        除了寄生性和捕食性的昆蟲天敵外,用于防治農業害蟲的還有其他動物,主要是捕食性節肢動物和食蟲的脊椎動物[5]。鳥類天敵有啄木鳥、灰喜雀、山雀等,可以捕食不同蟲態的害蟲。節肢動物除了捕食性天敵的螳螂、瓢蟲外,還有螨類和蜘蛛,此外還有青蛙、蟾蜍等,都對控制害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4.5 其他方法

        除此之外,生物防治還有許多其他的內容,有的方法雖然可能起不到殺害的作用,但是可以達到控制害蟲大發生(下轉第172頁)

        (上接第170頁)

        的目的。如利用害蟲利用體液、性激素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性激素可以誘集異性害蟲,進而對異性害蟲進行撲殺,另一方面干擾雄性和雌性正常,使害蟲數量下降;還可利用在一個區域中使用保幼激素,使未成年的有害生物不能正常生長發育;一些生物藥劑,通過接觸害蟲的表皮,可以改變昆蟲表皮幾丁質外骨骼的結構,從而使害蟲不能正常蛻皮,最終死亡。

        5 參考文獻

        [1] 吳孔明,陸宴輝,王振營.我國農業害蟲綜合防治研究現狀與展望[J].科技前沿,2009,46(6):831-834.

        [2] 邱式邦,楊杯文.生物防治-害蟲綜合防治的重要內容[J].植物保護,2007,33(5):1-3.

        [3] 沈智蓉,浦冠勤.生物防治在害蟲綜合治理的作用[J].蠶桑茶葉通訊,2007(5):29-30.

        第3篇: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 森林蟲害;生物防治;新技術;特點

        中圖分類號 S763.306.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9-0140-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一直是社會以及人們十分重視的一項任務,在科技飛速發展、物質生活飛速提升的今天,資源有著相應的耗竭和不可再生性,可持續發展戰略便成了必須要堅持的戰略。在森林資源保護中,森林蟲害危害極大[1-3],我國在這一方面也進行了著重研究并獲得新的技術,對我國資源保護有積極的實質性作用。

        1 森林蟲害生物防治新技術的特點

        森林蟲害生物防治新技術主要是運用生物之間的克制關系進行森林蟲害的有效控制。森林蟲害生物防治新技術與傳統的生物防治技術相比有著許多優勢和特點[1],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環保性

        在傳統的森林蟲害防治技術中會利用到化學農藥等一些有害物質進行森林蟲害防治,這些化學農藥等雖然對森林蟲害有著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同時也對森林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4],甚至危及到人類的身體健康,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解決方式,并不是解決森林蟲害的根本方式。而生物防治新技術是采用一種新的生物方法防控森林蟲害,具有得天獨厚的環保性。

        1.2 低成本性

        傳統森林蟲害的化學防治技術是使用具有一定危害的化學物質,對環境以及水質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性;同時對人類的身體健康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有些化學物質比較少見,甚至是十分珍貴的化學資源,在自然環境中也不易找尋。因此,傳統森林蟲害防治技術資源成本較高。而森林蟲害生物防治新技術卻在這一方面有極大的進步,所需要的生物資源在自然環境中比較容易尋找,具有著一定的低成本性。

        2 森林蟲害生物防治新技術

        2.1 鳥類應用

        大部分鳥類以蟲類為食,但有些鳥類食用害蟲,有些鳥類不會分辨害蟲和益蟲。在食用害蟲的鳥類中啄木鳥是主要鳥類,啄木鳥會尋覓隱藏在森林中的害蟲,對森林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森林蟲害生物防治新技術中,工作人員通過引入天敵鳥類控制害蟲對森林的危害,不僅降低了經濟成本,還具有顯著的環保作用,對森林蟲害防治十分有效。

        2.2 昆蟲應用

        森林蟲害生物防治新技術中昆蟲的應用,就是利用昆蟲的寄生性和撲食性,作為害蟲的天敵昆蟲。工作人員需要對環境進行一定的改善,使環境更加適合昆蟲生存,同時不適合害蟲生存生長,昆蟲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可增強撲食性以及寄生性,有利于消滅森林害蟲保護森林資源[5]。在改良昆x的生活環境時,工作人員可把單一林園改造成混合性林園,為昆蟲生存創造一定的優勢,對除去害蟲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當有些地區天敵昆蟲數量較少時,可以從其他鄰近地方引入,并進行一定的養殖。在適宜環境中培育昆蟲,使其在一定的時間內繁殖,再引入到森林中,即可進行森林害蟲的防除。

        2.3 生物酶應用

        蛋白酶是生物酶中十分重要的一種酶,其含有的基團對維持生物體的正常代謝有十分必要的作用,也是其他物質無法代替的。這種被稱為蛋白酶抑制劑的物質對外來蛋白水解酶有十分重要的抵制作用,故而能夠較好地抵御危害。通常蛋白酶可以抑制住昆蟲體內蛋白的活性,從而對害蟲的消化系統造成一定的干擾,使害蟲因大量缺少氨基酸而無法正常生長,造成害蟲的直接死亡。由于此方法在降低經濟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對環境以及人們身體健康的危害,所以這種生物酶的應用在森林環境保護中得到了大量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并且得到了廣泛應用。

        3 結語

        我國的森林資源十分珍貴,因此必須要提高對森林資源的重視程度,并且要嚴格有效利用已有的生物新技術,控制害蟲對我國森林資源造成的危害,保護森林資源。同時也要不斷地嘗試和進步,不斷地研究和開發出更經濟更環保的森林蟲害防治技術,為我國森林蟲害防治做出更大的貢獻,對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加積極有效的影響。

        4 參考文獻

        [1] 李學梅.森林蟲害的生物防治新技術研究[J].中國林業產業,2016(8):184.

        [2] 周立.森林蟲害監測與防治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中3S集成技術實現[J].林業資源管理,1999(1):60-63.

        [3] 陳永生,孫玉劍,張旭東.林業有害生物全年預計發生1.9億畝[J].農藥市場信息,2012(21):45.

        第4篇: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

        論文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特點,對策

         

        森林是陸地生態平衡的主體,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保護環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豐縣的林業生產又對防風固沙、保護農田、提高農作物產量、發展農村經濟起到絕對的作用。為保護森林資源、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保證豐縣林業發展重要環節,現就豐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談談如下意見。

        一、豐縣林業的現狀

        豐縣屬黃泛沖積平原,總面積144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5萬畝。林業生產是我縣的主要產業有害生物特點,現有有林地87.2萬畝。林木覆蓋率達38.78%,活立木蓄積量330萬立方米。目前有吉林森工林業產業化體系已經形成。林業的發展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且改善了農業的生態環境,增強了農業的抗災能力,促進了農業的連年高產穩產。它已發展成為一個新型的綠色產業,也是我縣農村經濟的支柱和主導產業。但由于我縣栽植樹種特別是用材林和防護林,品種單一,管理粗放,病蟲害發生量、發生率、發生面積有日益加重加大的發展趨勢,嚴重制約了豐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 豐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與防治特點

        林業有害生物是林業發展的障礙,它與林業自控能力、社會經濟條件、人們對防治的認識程度有十分密切錯綜復雜的關系。為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有害生物特點,必須掌握有害生物的發生規律和防治特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而且必須兼顧持續增產,人畜安全,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等諸多方面。

        1. 我縣林網及片林皆是人工林,樹種單一,自控能力差。

        2、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與各種氣象因子有密切的關系,具有長期性、反復性和突發性。

        3、隨著近幾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員、物資和林產品的交流頻繁,有害生物傳播的途徑增多、速度增快、范圍增廣有害生物特點,防治難度增大。

        4、人們重經濟效益輕社會和生態效益的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重視程度低。

        5、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具有很強的社會性,須群防群治。

        6、與地方的人力、財力、技術、藥物的選擇有密切的關系。

        三、搞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對策

        1、加強領導,建立組織。成立有害生物領導小組,有主要領導任組長,進行明確分工,強化責任,確保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防治意識。利用電視、報紙等宣傳工具,加大宣傳力度,增加人們對有害生物的了解有害生物特點,提高全民的防治意識和防治水平,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林業,關心有害生物防治的濃厚氛圍。

        3、調整林業內部結構,提高抗病能力。發展多林種結合,多樹種混交的農田綜合防護林體系,大力引進推廣抗性樹種,發揮林木本身的持續抗性作用,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

        4、加強監測,提高有害生物監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預測預報工作是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礎工作,確定監測對象,科學制定測報辦法有害生物特點,每鎮固定專業人員負責調查,定期上報蟲情,準確掌握有害生物發生趨勢和動態,及時病蟲情報,提高測報的科學性、及時性、準確性,真正貫徹“預防為主,科學防治”的方針,把有害生物防治于萌芽狀態。

        5、做好林木檢疫工作。目前我縣林木有害生物都是從外地傳入的,如草履蚧、楊尺蠖等其危害面積約1萬多畝,如不及時防治,大量的成片林被吃花吃光有害生物特點,有的甚至出現死樹現象。嚴重影響了林木的生長和我縣的造林成果。近幾年與我縣毗鄰的山東美國白蛾暴發成災,我縣的西北幾個鄉鎮與之交界,存在很大的危險。所以加強林木檢疫工作是當務之急,應嚴格檢疫制度,提高檢疫質量,有效地阻止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入侵。

        6、成立防治專業隊,做好防治示范和推廣。為了提過應急能力和防治效果,我們成立了4個20人的防治隊伍,主要是做好我縣的重點路段的有害生物防治和示范推廣作用。主專業隊經過培訓和長期的操作訓練,能夠熟練掌握防治技術和方法,是一支拉的動有害生物特點,打的響,反應迅速的專業技術隊伍。在我縣主要發生的有害生物:草履蚧、楊尺蠖我們主要采取膠帶阻隔和噴霧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楊小舟蛾采取噴霧和煙霧防治相結合,采用無公害農藥,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有效保護我縣生態環境。

        總之,林木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程,要根據有害生物的特點,結合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采取科學、有效、環保的措施積極開展除治,使我縣林業得到永續利用和持續發展。

        第5篇: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S 8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500(2014)03009007

        基金項目:農業行業公益專項“草原蟲害監測預警及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201003079)資助

        草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農牧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產生活資料。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不合理利用等因素的影響,蟲害逐步成為草原上發生頻次最高、危害最重的生物災害之一。其中,最為嚴重的蝗災與水災、旱災并稱三大自然災害\[1,2\]。草原害蟲大量啃食牧草,嚴重破壞草原植被,給國家生態安全、畜牧業生產和農牧民生活構成嚴重威脅。從1978年開始,農業部有計劃地組織重點草原牧區開展草原蟲害防治工作。在草原蟲害的治理中,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綠色植保理念得到大力推廣,防治技術由單純的依靠化學防治逐漸轉變為“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國內有關生物防治的研究多集中于農作物,草原蟲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相對滯后,報道內容少且多為綜述類和藥劑試驗報告類\[3-5\],其中描述的一些生物防治技術僅停留在研究試驗層面,并未進入示范推廣應用階段。通過介紹我國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情況,以期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草原蟲害生物防治工作進展情況和現狀,為今后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概述

        歷史上,防治害蟲的目的就是殺死防治對象,有時甚至企圖把它消滅。隨著廣譜性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害蟲抗性、害蟲再猖獗等問題越來越多地暴露\[6,7\],生態理論逐漸融入害蟲防治理念,害蟲防治理念由“消滅”向“控制種群數量”轉變。1975年5月,農林部確定了“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明確了今后植保工作的方向\[8\]。生物防治作為害蟲綜合防治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都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9\]。傳統的生物防治概念是20世紀1919年Smith提出的“通過捕食性、寄生性天敵昆蟲及病原菌的引入增殖和散放來壓制另一種害蟲”\[8-10\]。Debach從應用生態學觀點出發將其引深為“寄生性、捕食性天敵或病原菌使另外一種生物的種群密度保持在比缺乏天敵時的平均密度更低的水平上的應用”。以上2種概念均為傳統的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敵和微生物、病原菌等控制害蟲密度。198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將生物防治定義為“利用自然的或經過改造的生物、基因或基因產物來減少有害生物的作用,使其有利于有益生物如作物、林木、動物和益蟲及微生物”\[8\],生物防治的概念和范疇得到進一步擴充。根據廣義生物防治的概念,殺蟲轉基因植物、信息激素、高效殺蟲生物農藥等新技術納入生物防治范疇\[8,11-16\]。

        我國大規模開展草原蟲害防治工作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可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20世紀70~80年代中期,處于應急式的被動狀態,哪里暴發、哪里撒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主要采用氯化物、有機磷等化學農藥\[17,18\];第2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到21世紀初,草原蟲害防控工作開始逐步由單一追求防效向防效與環保并重轉變,由被動防控向監測預警和應急防控轉變。防治藥劑以有機磷、氟化物為主,但是針對化學防治的局限性,逐步開展生物防控技術的研究和區域性試驗示范;第3個階段是2002年以來,2002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強草原保護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加大草原鼠蟲害防治力度,加強鼠蟲害預測預報,制定鼠蟲害防治預案,采取生物、物理、化學等綜合防治措施,減輕草原鼠蟲危害。要突出運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止草原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當年,全國畜牧獸醫總站(現全國畜牧總站)在全國有計劃地推廣生物農藥和高效低度低殘留農藥等新技術。隨著一批有機磷、氟化物等化學農藥被禁止使用,綜合采用天敵控制、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等生物防治技術成為蟲害防控工作的一個重點方向。

        2推廣應用的生物防治技術

        在長期防控工作實踐中,各級草原植保機構開展了一系列的生物治蝗技術試驗,逐步探索出適用于草原治蟲的生物防治技術。

        2.1微生物農藥

        2.1.1蝗蟲微孢子蟲

        蝗蟲微孢子蟲(Nosema locustae)我國1985年從美國引進\[19\],是一種單體活體寄生蟲,能感染100多種蝗蟲及其他直翅目昆蟲\[20\],具有操作簡便、效果持久、成本低廉、環境友好等優點。1986年,農業部成立全國微孢子蟲治蝗科研推廣協作組,在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等省區開展了多年的防治草原蝗蟲示范試驗\[21\],當年的蟲口減退率在55%以上,感染率為30%~40%\[22-25\]。新世紀以來,隨著草原植保工作的規范化,由于未實現商品化,蝗蟲微孢子蟲推廣應用規模逐漸減少,目前僅在青海、內蒙古等地草原開展試驗研究工作。

        2.1.2綠僵菌

        綠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類重要的昆蟲病原真菌\[26\],以其為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制劑具有無殘留、易生產、持效期長、致病力強、應用效果好、對非標靶生物安全等優點\[27\],到目前為止該屬共有12個種和變種\[28,29\]。自1879年,梅契尼可夫首次用綠僵菌防治奧地利麗金龜(Anisopliae austriaca),綠僵菌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害蟲生物防治\[30,31\]。據文獻報道,國內最早是南開大學于1975年利用金龜子綠僵菌開展了蠐螬的藥效試驗\[32\]。我國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綠僵菌防治蝗蟲試驗研究,陸慶光等\[33\]1993年首次開展了4種不同綠僵菌菌株對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毒力的室內觀察試驗,1996年首先開展了綠僵菌防治蝗蟲的田間試驗\[34\],隨后,李保平、張澤華等\[35-39\]先后在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等地草原上開展綠僵菌防治蝗蟲的試驗,證明綠僵菌防治草原蝗蟲效果明顯。在草原蟲害防控工作中,綠僵菌主要用于草原蝗蟲的防治。

        2.1.3類產堿假單胞菌

        類產堿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是一種新發現的昆蟲病原微生物,1991年劉世貴等\[40\]從重慶歌樂山林場自然罹病死亡的黃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體內分離到一種病原菌,經鑒定屬類產堿假單胞菌。類產堿假單胞菌致病性是由其代謝產生的一種類產堿假單胞菌殺蟲蛋白(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insecticidal protein,PPIP)所致\[41,42\]。這種殺蟲蛋白作用的主要靶點位于蝗蟲的中腸細胞,能抑制蝗蟲中腸細胞的能量代謝,可最終導致蝗蟲死亡。楊志榮等\[43\]研究表明,類產堿假單胞菌處理后7 d,對皺膝蝗(Angaracris)等的致死率為60.6%~87.3%,對東亞飛蝗的致死率低,僅為48.0%。2007年,青海省草原總站引進類產堿生物制劑,并于當年7~8月在海北州采用類產堿制劑對草原毛蟲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防效達96%以上\[44,45\];周俗等\[46\]利用類產堿假單胞菌與蘇云金桿菌的復配懸浮劑防治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第7 d防效可達88.5%。在草原蟲害防控工作中,類產堿主要用于草原毛蟲的防治。近年來,由于類產堿商業化運轉中出現問題,已退出推廣行列。

        2.1.4核型多角體病毒

        核型多角體病毒(NPV)是一類能在昆蟲細胞核內增殖、具有蛋白質包涵體的桿狀病毒,在我國報道的290余種昆蟲病毒中,有212種為NPV\[47\]。在草原上,正式登記的為草原毛蟲核多角體病毒。劉世貴等\[48\]將1982年在四川發現的草原毛蟲病毒界定為核型多角體病毒,并命名為草原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Gynaephora ruoergensis Chou et yin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GrNPV)\[48\]。從1987~1991年,在四川、青海和20萬hm2草原上推廣使用GrNPV殺蟲劑防治草原毛蟲,防治效果為84.3%~91.7%\[49\]。楊志榮等\[50\]將草原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和芽孢桿菌混合,再添加少量能保護細菌活性、提高防治效果的助劑材料,以750 mL/hm2,20 ℃對三齡草原毛蟲的防治效果達80%以上。核型多角體病毒主要用于草原毛蟲的防治。

        2.2農用抗生素

        2.2.1阿維菌素

        阿維菌素(avermectins,AVMs),是國內外最受關注的殺蟲素,是十六元環大環內酯類物質,最早由美國默克公司開發成功,可以抑制無脊椎動物神經傳導物質而使昆蟲麻痹致死\[16,51\]。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分離阿維菌素產素菌種(Streotomyes avermitilis)。1994年,我國第1個阿維菌素產品―北農愛福丁(生物殺蟲殺螨劑)誕生\[52\]。候秀敏等\[53\]做了阿維菌素防治草原蝗蟲的藥效試驗,采用2%和3%阿維菌素乳油分別噴施300和375 mL/hm2,平均防治效果均可達到94%以上\[53\]。張生合等\[54\]利用阿維菌素防治草原毛蟲,第5 d平均防治效果達97%以上。

        2.2天敵控制

        2.2.1人工招引粉紅椋鳥

        粉紅椋鳥(Sturnus roseus),屬鳥綱雀形目椋鳥科。國內僅新疆伊犁、塔城谷地和阿勒泰山地、吐魯番和喀什等地見其分布,且絕大部分為蝗蟲發生區,其他省區幾乎未見分布。我國有關粉紅椋鳥的研究最早開始于1968年,李世純等\[55\]對新疆巴里坤地區的粉紅椋鳥開展了連續2年的生物學特性及食蝗作用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新疆自治區對粉紅椋鳥治蝗開始了系統研究,“七五”期間在3地州6個縣人工招引粉紅椋鳥推廣面積達2 hm2\[56-58\]。近年來,新疆充分利用粉紅椋鳥資源優勢,大力推廣人工招引粉紅椋鳥+牧雞牧鴨的蝗害天敵控制技術。目前,建立了3個生物治理示范帶:第1條在天山北坡中段區域,包括烏魯木齊市、昌吉市、呼圖壁縣、瑪納斯縣、沙灣縣、烏蘇市;第2條在準噶爾西部山地區域,是以巴爾魯克山、瑪依勒山為中心包括塔城市、托里縣、裕民縣、額敏縣;第3條在伊犁河谷區域,包括伊寧縣、鞏留縣、霍城縣、特克斯縣、尼勒克縣、察布查爾縣、新源縣。

        2.2.2牧雞牧鴨

        牧雞牧鴨治蝗是指將經過孵化、育雛、防疫和調訓的雞(鴨),在草原蝗害發生季節有計劃地適時運至蝗害區放牧,引導雞(鴨)群捕食蝗蟲,達到降低草原蝗蟲密度,防控蝗災的目的。1979年新疆阿勒泰地區率先開展牧雞治蝗的研究\[59\]。“七五”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牧雞治蝗從點推廣到面,在13個地州30多個縣推廣面積達667萬hm2\[60,61\]。在新疆自治區的帶動下,各地紛紛開展牧雞治蝗試驗,治蝗增收效果明顯\[62-64\]。2003年起,農業部開始推廣牧雞牧鴨治蝗。由于雞治蝗的減災增收雙贏效益,牧雞治蝗逐漸成為各地草原蟲害防治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2012年,農業部組織開展了“百萬牧雞治蝗增收行動”,全年共投入牧雞289萬只,牧雞治蝗面積達到94.4萬hm2,減少牧草直接經濟損失達1.27億元,實現牧雞增收8065萬元。在牧雞治蝗示范推廣成功的基礎上,1999年新疆又開始了牧鴨治蝗的新探索,并取得成功\[65\],由于北方人不喜食鴨子,加之規模小難以實現商業化,牧鴨并未得到大規模推廣。

        2.3植物源農藥

        2.3.1印楝素

        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一種高度氧化的檸檬素,屬四環三萜類物質,最早由Butterworth和Morgan于1968年從喬木印楝(Azadirachta indica)中分離提純而來\[66-68\],對害蟲有拒食、胃毒、觸殺和抑制生長發育作用\[66,69-71\]。1985年美國注冊第1個商品化的印楝制劑M argosanO\[16\],1997年華南農業大學開發出了商品化的0.3%的印楝素乳油制劑\[51\]。2003~2005年,新疆、內蒙古、青海等省開展了0.3%印楝素乳油制劑防治草原蝗蟲的藥效試驗,滅效達84%以上,并篩選出了適宜草原使用的劑量\[72,73\]。2003年農業部開始推廣使用印楝素防控草原蝗蟲。王俊梅,豆衛等\[74\]利用印楝素開展了荒漠草地蝗蟲的防治效果試驗,證明對荒漠草地蝗蟲同樣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草原上推廣使用的是0.3%的印楝素乳油制劑。

        2.3.2苦參堿

        苦參堿(Matrine)是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escens)的主要有效成分,屬四環喹嗪類化合物\[75\]。由于具有抗心律失常、抗炎、抗纖維化、抗腫瘤等多方面的藥理活性,苦參堿廣泛應用于臨床\[76\]。苦參堿具有殺蟲抑菌活性,在農業中得到廣泛使用\[77-79\]。2008年起,苦參堿在草原蟲害防控中開始推廣使用。王俊梅等\[80\]利用1%苦參堿可溶性劑防治蝗蟲的效果最低為83.51%,最高為98.35%。豆衛等\[81\]開展了1%苦參堿在荒漠防治草原蝗蟲的研究實驗,防效明顯。草原上常用的是1%和1.3%劑型的苦參堿制劑。

        2.3.3煙堿?苦參堿

        煙堿?苦參堿是煙堿和苦參堿的混劑。煙堿(Nicotine)是從煙葉、煙莖中提取的一種物質,化學名為1布諄2(2策拎せ)吡咯烷\[82,83\]。該藥劑1690年起就在歐洲開始應用,1893年Pinner A確定了其結構\[84\]。煙堿類具有胃毒、觸殺作用。煙堿?苦參堿也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害蟲一旦觸及到該藥,其神經中樞即可被麻痹,繼而使蟲體蛋白質凝固,堵死蟲體氣孔,最終使害蟲窒息而死。拉毛才讓等\[85\]利用煙堿?苦參堿開展了草地蟲害藥效試驗研究,草原毛蟲、蝗蟲的防治效果均達到98%以上。2008年起,煙堿?苦參堿在草原上開始推廣使用。目前,草原上常用的是1.2%煙堿?苦參堿乳油。其中,含煙堿為0.7%,含苦參堿為0.5%。

        3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推廣

        3.12003~2012年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比例變化

        2003~2012年我國草原蟲害年均防治466.87萬hm2,生物防治面積呈現逐年增加趨勢,2011年全國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比例首次超過50%,2012年達到53%,創下新高(圖1)。

        自2002年起有計劃地推廣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全國草原蟲害防治比例呈逐年增加趨勢,由2003年的16%增加到2012年的52%,提高了36%(圖2)。

        圖12003~2012年草原蟲害防治總面積與

        生物防治面積

        Fig.1The total control area and biocontrol area of

        rangeland from 2003 to 2012

        圖22003~2012年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比例變化

        Fig.2Percentage variation of biocontrol area to total

        control area from 2003 to 2012

        3.2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構成變化

        對比2003,2008和2012年全國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構成分析,可以看出草原蟲害防控工作由最初的主要依靠天敵控制向多種生物防治技術多元化轉變,正在形成天敵控制、植物源農藥、農用抗生素和微生物農藥4種防控技術組成的新型格局(圖3)。

        圖3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構成

        Fig.3Composition variation of biocontrol technologies in pest insect control

        4問題與對策

        (1)生物藥劑成本高,影響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根據多年防治工作測算,生物防治藥劑成本要高出化學農藥1~2倍,加之生物農藥見效慢、防效普遍低于化學農藥,老百姓對于生物農藥的接受程度明顯低于化學農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規模。在國家日益重視生態文明的大環境下,2011年牧區工作會確立了“生態生產有機結合,生態優先”的牧區發展方針,草原生態功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后應當加大草原蟲害防控工作中生物防治資金投入力度,同時在牧民中宣傳生物防治技術的優點,推進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推廣,保護草原生態環境。

        (2)生物防治缺乏統一規劃,技術應用布局不明確。目前,各地生物防治技術應用主要根據蟲口密度,對于超過防治指標但密度不高的區域,主要應用生物防治技術。但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與生態價值聯系不緊密,建議根據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劃,依據各種生物防治技術的特點,制定生物防治實施辦法,根據不同的生態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的防治技術,對于生態地位極其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地區,嚴格應用生物防治技術,更好地保護草原涵養水源和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安全。

        (3)科學研究與產業需求結合不緊密,科技支撐能力不強。當前,草原蟲害研究多集中于災變規律、災害影響分析等基礎性研究,對于各種藥劑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土壤殘留與降解、葉面藥物富集等行業關注的問題研究較少,且研究多為單行,缺少藥物間的對比研究,無法為行業推廣提高更系統、更實用的對比數據。建議今后的研究應當注重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在做好基礎性研究的同時,能夠從行業需求出發,重視科技成果轉化與利用,為行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

        \[1\]陳永林.蝗蟲再猖獗的控制與生態學治理\[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5(5):341-345.

        \[2\]陳永林.蝗蟲災害的特點、成因和生態學治理\[J\].生物學通報,2000,35(7):1-5.

        \[3\]呂燕青,何余容,陳建軍,等.草地害蟲生物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防治,2006,22(增刊):147-152.

        \[4\]孫濤,龍瑞軍.我國草原蝗蟲生物防治技術及研究進展\[J\].中國草地學報,2008,30(3):88-93.

        \[5\]王俊梅.生物技術對草原蝗蟲的控制效果及應用前景\[J\].草業科學,2009,26(9):206-211.

        \[6\]陳學新.21世紀我國害蟲生物防治研究的進展問題與展望\[J\].昆蟲知識,2010,47(4):615-625.

        \[7\]Yoshio Tamaki.對今后有害生物防治劑的生物學見解\[J\].農藥譯叢,1988,10(2):6-7.

        \[8\]萬方浩,葉正楚,郭建英,等.我國生物防治研究的進展與展望\[J\].昆蟲知識,2000,37(2):65-74.

        \[9\]邱世邦,楊懷文.生物防治―害蟲綜合防治的重要內容\[J\].植物保護,2007,33(5):1-6.

        \[10\]王敏慧.六十年來生物防治概念的發展\[J\].昆蟲知識,1980(1):46-47.

        \[11\]肖萬方,毛潤乾,萬方浩.害蟲生物防治新概念―生物防治植物及創新研究\[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3,29(1):1-10.

        \[12\]邱德文.生物農藥研究進展與未來展望\[J\].植物保護,2013,39(5):81-89.

        \[13\]張興.植物性農藥在生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農業,1996(10):31-32.

        \[14\]楊郎,陳恩海,梁廣文.害蟲生物防治在害蟲生態控制中的作用\[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3,23(4):111-119.

        \[15\]宋秀杰,郝國防.生物農藥及生物防治\[J\].環境保護,2002(6):28-30.

        \[16\]紀明山,谷祖敏,張楊.生物農藥研究與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6,37(4):545-550.

        \[17\]康樂,李鴻昌,馬耀,等.內蒙古草地害蟲的發生與防治\[J\].中國草地,1990(5):49-57.

        \[18\]甘肅省草原總站.甘肅草地蝗蟲\[M\].蘭州:甘肅科技出版社,1997:74-75.

        \[19\]李守德.美國草原蝗蟲生物防治技術考察\[J\].中國草業科學,1988(1):54-56.

        \[20\]Henry J E.Control of insects by Protozoa\[C\].Baker R,Dunm P E.New directions in biological control:Alternatives for suppressing agriculutral pests and disease.New york:A R Liss,161-176.

        \[21\]蔣湘.草原蝗蟲的現狀及展望\[J\].青海草業,2001,10(2):20-21.

        \[22\]王麗英,嚴毓驊,董雁軍,等.蝗蟲微孢子蟲對東亞飛蝗及蒙、新草原蝗蟲的感染試驗\[J\].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7,13(4):49-462.

        \[23\]王麗英,嚴毓驊.微孢子蟲在害蟲防治中的應用和研究\[J\].生物防治通報,1988,4(1):33-38.

        \[24\]嚴毓驊,張龍.我國蝗蟲微孢子蟲治蝗的進展\[J\].植保技術與推廣,1994(1):43.

        \[25\]張龍,嚴毓驊,潘建梅,等.蝗蟲微孢子蟲病在草原蝗蟲優勢種種群及空間的分布\[J\].昆蟲學報,1989,41(1):117-125.

        \[26\]福建農學院.害蟲生物防治\[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304.

        \[27\]張禮生,張澤華,高松,等.綠僵菌生物農藥的研制與應用\[J\].中國生物防治,2006,增刊:141-146.

        \[28\]Driver F,Milner R J,Trueman W H.A taxonomic revision Metarhizium of based on a phologenetic analysis of rDNA sequence data\[J\].Myool Res,2000,104:134-150.

        \[29\]雷仲仁,問錦曾.綠僵菌治蝗研究進展\[J\].植保研究,2004,30(4):14-17.

        \[30\]高松.綠僵菌研究的新進展\[J\].中國生物防治,1996,12 (4):182-187.

        \[31\]李存煥,農向群,岳存濤,等.深圳高爾夫球場草坪蠐螬發生及其生物防治效果研究\[J\].草原與草坪,2009(4):45-49.

        \[32\]南開大學生物系昆蟲研究室.金龜子綠僵菌對幾種蠐螬的藥效試驗\[J\].昆蟲知識,1978(2):40-42.

        \[33\]陸慶光,鄧春生,張愛文,等.四種不同綠僵菌菌株對東亞飛蝗毒力的初步觀察\[J\].生物防治通報,1993(4):187.

        \[34\]陸慶光,鄧春生,陳長風.應用綠僵菌防治東亞飛蝗田間試驗\[J\].昆蟲天敵,1996,18(4):147-150.

        \[35\]李保平,宋國慶,李國有.綠僵菌油劑防治荒漠草原蝗蟲的田間試驗\[J\].中國草地,1999(5):53-56,74.

        \[36\]李保平,Roy Bateman,李國有.綠僵菌油劑防治新疆山地草原蝗蟲的田間試驗\[J\].中國生物防治,2000,16(4):145-147.

        \[37\]張澤華,高松,張剛應,等.應用綠僵菌油劑防治內蒙古草原蝗蟲的效果\[J\].中國生物防治,2000,16(2):49-52.

        \[38\]劉曉建,李衛民,李淑君,等.應用綠僵菌及其復合劑防治青海草原蝗蟲試驗初報\[J\].青海草業,2001,10(1):14-15.

        \[39\]劉宗祥.綠僵菌防治草原蝗蟲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草業科學,2003,20(5):27-29.

        \[40\]劉世貴,朱文,楊志榮,等.一株蝗蟲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J\].微生物學報,1995,35(2):86-89.

        \[41\]張文,楊志榮.類產堿假單胞菌殺蟲物質的分離純化和鑒定\[J\].微生物學報,1998,38(1):57-62.

        \[42\]楊海君,譚周進,肖啟明,等.假單胞菌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12(3):158-161.

        \[43\]楊志榮,朱文,葛紹榮,等.類產堿假單胞菌防治草地蝗蟲的研究\[J\].中國生物防治,1996,12(2):55-57.

        \[44\]張生合,王朝華,史小為,等.阿維菌素與類產堿生物防治劑防治青海草原害蟲試驗報告\[J\].養殖與飼料,2008(5):57-61.

        \[45\]王朝華,唐俊偉.類產堿防治草原毛蟲藥效試驗報告\[J\].養殖與飼料,2008(6):77-78.

        \[46\]周俗,唐川江,張緒校,等.采用飛機施藥對青藏高原飛蝗的防效研究\[J\].草業科學,2008,25(4):79-81.

        \[47\]單緒南,楊普云.核型多角體病毒的殺蟲作用及其田間應用方法\[J\].中國植保導刊,2009(11):39-42.

        \[48\]劉世貴,任大勝,劉德明,等.草原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的首次發現\[J\].四川草原,1984(2):50-52.

        \[49\]劉世貴,楊志榮,伍鐵橋,等.草原毛蟲病毒殺蟲劑的研制及其大面積應用\[J\].草業學報,1993,2(4):47-50.

        \[50\]楊志榮,伍鐵橋,劉世貴.VB草原毛蟲生物防治劑的應用技術研究\[J\].草地學報,1995,3(4):317-323.

        \[51\]鄧洪淵,孫雪文,譚紅.生物農藥的研究和應用進展\[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5,27(1):76-80.

        \[52\]吳國荃,孫詩敏,王金臺,等.生物農藥阿維菌素\[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13(14):8-10.

        \[53\]候秀敏,王朝華,史小為,等.阿維菌素防治草原蝗蟲藥效試驗\[J\].青海草業,2008,17(1):13-15.

        \[54\]張生合,王朝華,史小為,等.阿維菌素與類產堿生物防治劑防治青海草原害蟲試驗報告\[J\].養殖與飼料,2008(5):57-61.

        \[55\]李世純,劉喜悅,譚耀匡,等.楓紅椋鳥的食性及其對蝗蟲種群密度的影響\[J\].動物學報,1975,21(1):71-77.

        \[56\]俞家荷.粉紅椋鳥滅蝗效果觀察\[J\].新疆農業科學,1983(2):25-26.

        \[57\]李占武,努爾蘭,努爾別克.蝗蟲天敵―粉紅椋鳥的招引技術及保護措施\[J\].新疆農業科技,2009(1):69.

        \[58\]哈文光.“七五、八五”草地治蟲滅鼠工作回顧\[J\].新疆牧畜業,1995(增刊):34-35.

        \[59\]朱恩林.中國蝗蟲發生現狀與防治進展\[C\].北京昆蟲學會成立四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1990:152-153.

        \[60\]俞家荷.雞群防治草原蝗蟲的效益觀察\[J\].中國草業科學,1988(4):38-40.

        \[61\]陳秀俠,馬貴森,于海青.草地牧雞治蝗\[J\].新農業,1991(4):41.

        \[62\]陸元彪,周志剛,楊有忠,等.高寒草原牧雞治蝗試驗總結\[J\].青海草業,1994(4):27-29.

        \[63\]胡靖,張廷偉,韓天虎,等.草原牧雞滅蝗效果研究\[J\].草原與草坪,2012,32(3):74-77.

        \[64\]候豐.牧雞防治草地蝗蟲技術與效果研究\[J\].中國草地,1997(4):40-42.

        \[65\]熊玲.新疆利用牧雞牧鴨治蝗\[N\].農民日報,20031029(8).

        \[66\]Butterwroth J,Morgon E.Isolation of a substance that suppresses feeding inloucsts\[J\].J Chen Commune,1968:23-24.

        \[67\]操海群,岳永德,花日茂,等.植物源農藥研究進展(綜述)\[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0,27(1):40-44.

        \[68\]王李斌,何玲,沈瑩華.楝科植物殺蟲作用研究進展\[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3,34(3):6-9.

        \[69\]吳文君.天然產物殺蟲劑―原理,方法,實踐\[M\].西安: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70\]榮曉東,徐漢虹,趙善歡.植物性殺蟲劑印楝的研究進展\[J\].農藥學學報,2000,2(6):9-14.

        \[71\]韓小冰,馬玲,謝龍.植物藥對害蟲有效控制的研究進展\[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12):108-110.

        \[72\]徐秀霞,張生合.北方草原應用印楝素生物制劑防治蝗蟲試驗\[J\].四川草原,2005(12):45-46.

        \[73\]阿不都外力,阿依加馬力,古麗曼,等.0.3%印楝素生物制劑防治草原蝗蟲藥效試驗\[J\].新疆畜牧業,2007(增刊):57-58.

        \[74\]王俊梅,豆衛,譚成虎,等.印楝素對荒漠草地蝗蟲的防治效果試驗\[J\].草業與畜牧,2009(11):27-30.

        \[75\]張麗華,陳邦恩,潘明佳.苦參堿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9,40(6):1000-1003.

        \[76\]何雄,韋星船,田裕昌,等.苦參堿及其衍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應用化學,2011,28(9):816-823.

        \[77\]袁靜,張宗儉,叢斌.苦參堿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進展\[J\].農藥,2003,42(7):1-4.

        \[78\]何訊民,陳銀方,鄧洪范.苦參堿防治茶黑蛾的田間藥效試驗\[J\].中國茶葉,1998,14(4):35-36.

        \[79\]鄭永權,姚建仁,邵向東,等.苦參殺蟲抑菌活性成分研究\[J\].農藥學學報,1999,1(3):91-93.

        \[80\]王俊梅,豆衛,楊自芳,等.苦參堿對草地蝗蟲種群密度的控制效果\[J\].草原與草坪,2008(6):66-68.

        \[81\]豆衛,王俊梅,譚成虎,等.苦參堿防治荒漠草地蝗蟲試驗研究\[J\].草業科學,2010,27(3):153-156.

        \[82\]楊娟,張迪清,何照范,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煙草中煙堿含量\[J\].煙草科技,1999(1):27-28.

        \[83\]王守慶.煙堿的應用與提取\[J\].天津化工,1999,4(1):16-18.

        \[84\]石和榮,馬江耀.煙堿對淡水白鯧魚種的急性毒性試驗\[J\].水產科技情報,2001,28(2):71-72.

        \[85\]拉毛才讓,王朝華,史小為.1.2%煙堿和苦參堿防治草地蟲害藥效試驗\[J\].養殖與飼料,2008,(9):70-71.

        Application progress on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for controlling the pest insect in rangeland in China

        HONG Jun,YUN Xujiang,DU Guilin,QI Xiao

        (National Animal Husbandry Service,Beijing 100125,China)

        第6篇: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 生物防治;設施蔬菜;應用

        中圖分類號 S763.30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7-0174-02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ontrol in Facilities Vegetable Production

        PENG Jing XUE Shu-hao

        (Tibet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Lhasa Tibet 850030)

        Abstract Biological control is a method for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using the existing natural enemies in biological world. As an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resource-saving prevention measures,the biological control has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 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ontrol in facilities vegetable production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control the insect pest by insect pest,bacteria and other animal,etc.,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facilities vegetables.

        Key words biological control;facilities vegetable;application

        生物防治是一種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它具有不污染環境、對人和其他生物安全、防治作用比較持久、易于同其他植物保護措施協調配合并節約能源等特點[1-2]。同時天敵在自然界建立起種群能使自己繁殖擴散,對害蟲的控制作用相對穩定。生物防治是減輕有毒化學農藥的污染、保持生態平衡、發展綠色食品、保護人身健康的重要手段。生物防治的主要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菌治蟲、利用其他動物治蟲三大類[3]。目前,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迅速,同時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也在不斷加大,導致部分害蟲的抗性不斷增加,同時污染了周圍的土壤環境。因此,亟需將生物防治應用在設施蔬菜的生產過程中。

        1 利用天敵害蟲

        凡以害蟲為食物的昆蟲,稱為天敵昆蟲。根據取食方式的不同,天敵昆蟲可分為捕食性和寄生性2類。

        1.1 捕食性天敵昆蟲

        1.1.1 瓢蟲(俗名花大姐)類。我國記載的有244種。常見捕食害蟲數量較大的有異色瓢蟲、七星瓢蟲、龜紋瓢蟲、十三星瓢蟲、紅頸瓢蟲、澳洲瓢蟲、大紅瓢蟲、紅環瓢蟲等。天敵瓢蟲捕食害蟲幾百種。對害蟲的成蟲、幼蟲(若蟲)、卵、蛹都捕食,捕食數量很大。1頭瓢蟲每天可以捕食蚜蟲50~80頭。捕食的害蟲主要有各種蚜蟲、螨類、薊馬、小葉甲和鱗翅目害蟲如粘蟲、草地螟、玉米螟、甘藍夜蛾、菜青蟲、小菜蛾、刺蛾等。

        1.1.2 步甲類。此類天敵昆蟲與瓢蟲一樣,大部分是害蟲的天敵,體型小和體型大的害蟲幼蟲、卵、成蟲都捕食,以捕食幼蟲為主。田間常見的種類有中華廣肩步甲、赤胸步甲、毛青步甲、斑步甲、黃緣步甲、麻步甲、中國曲脛步甲等。捕食的害蟲種類也有100余種。有粘蟲、小地老虎、螻蛄、金針蟲、蠐螬、甘藍夜蛾、甜菜夜蛾、蚜蟲等害蟲。

        1.1.3 食蚜蠅。此類天敵昆蟲的種類也很多,主要以幼蟲捕食害蟲。如各種蚜蟲、粉虱、薊馬和鱗翅目蛾、蝶類的低齡幼蟲等。

        1.1.4 草蛉類。此類天敵昆蟲的成蟲和幼蟲都能捕食害蟲,是害蟲的重要天敵,我國已記載的有109種。捕食的害蟲有蚜蟲、紅蜘蛛、粉虱、鱗翅目蛾、蝶類的卵和幼蟲。常見和分布較廣的草蛉有大草蛉、麗草蛉、中華草蛉、多斑草蛉等。

        1.1.5 蜻蜓類。此類天敵昆蟲都是捕食性的昆蟲,主要是成蟲捕食害蟲。常見的種類有薄翅蜻蜓、大青絲蜻蜓、四星蜻蜓、深山紅蜻蜓、銀蜻蜓等。捕食的害蟲有蚜蟲、粉虱、潛葉蠅、葉螨、蛾蝶類等。

        1.2 寄生性天敵

        寄生性天敵不論在生物防治的利用上或自然的保護中均是重要天敵。這也是由于它們在自然界中數量大、種類多、作用顯著的緣故。另外,寄生性害蟲天敵被人們利用的歷史較久,有的已經商品化,在生產上廣泛應用,產生了明顯的效益。

        1.2.1 赤眼蜂。此類天敵昆蟲體型較小,以成蟲產卵于害蟲的卵內營寄生生活。其作為天敵對害蟲的控制作用非常明顯。赤眼蜂寄生的害蟲種類達100種以上。在蔬菜中主要有甘藍夜蛾、黃地老虎、鳳蝶等。已被人們利用和田間種群最大的有松毛蟲赤眼蜂、擬澳洲赤眼蜂、廣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粘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

        1.2.2 蚜繭蜂。此類昆蟲是蚜蟲的天敵,雌成蟲將卵產在各種蚜蟲成蟲和若蟲體內,營寄生生活。在自然界中寄生率很高,特別對菜蚜。被寄生的蚜蟲變成淡棕黃色的僵蚜,對控制蚜蟲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常見的有菜蚜繭蜂。

        2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蟲

        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線蟲、微孢子蟲等。其中細菌、真菌、病毒使用較多。

        2.1 細菌

        主要是芽孢桿菌科的蘇云金桿菌(Bt),已發現35個亞種,逾1 000個菌株,有10余種劑型產品。細菌從幼蟲口器進入蟲體,大量繁殖,產生毒素,使害蟲中毒,表現為停食、呆板、腹瀉、嘔吐,最后得敗血病死亡。死蟲呈黑褐色、軟腐、有臭味。Bt菌的殺蟲效果好,不易變異,容易培養,故使用廣泛,可防治多種鱗翅目害蟲,如菜青蟲、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菜螟等。

        2.2 真菌

        如白僵菌可寄生昆蟲綱的15個目,149個科700余種昆蟲及蜱螨目的6個科,菜氏蛾霉(即綠僵菌、菜氏野桿菌,寄生夜蛾科多種害蟲),蠟蚧輪枝菌(寄生蚜蟲、粉虱),座殼孢菌(寄生粉虱)等。

        真菌從害蟲(幼蟲、成蟲)體壁侵入蟲體,產生毒素,幾天后害蟲死亡,死蟲僵硬。真菌防治對象多,田間易感染,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容易培養。其缺點是受環境影響大,并容易發生變異而降低防效。

        2.3 病毒

        主要是顆粒體病毒和核型多角體病毒,我國已登記的病毒殺蟲劑有6種以上,主要防治鱗翅目害蟲,如小菜蛾、菜青蟲顆粒體病毒、棉鈴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病毒進入蟲體,在寄主細胞中增殖,充滿整個細胞,幾天后死亡、死蟲體軟,變灰色至黑色、體壁易破,流出白色或褐色液體。病毒的寄主專一性強,殺蟲較高,但不易繁殖[4-5]。

        2.4 抗蟲素(殺蟲抗生素)

        抗蟲素是由抗生菌產生的對害蟲有毒的物質,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害蟲中毒后停食、麻痹,2~4 h后死亡。商品抗生素有瀏陽毒素、華光霉素、阿維菌素,可防治蔬菜螨類、小菜蛾、甜菜夜蛾、斑潛蠅、跳甲、韭蛆等。

        3 以菌防病

        利用抗生素或抗生菌來防病,即以菌防病。對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菌類為抗生菌,大多屬于放線菌,如5406等。抗生菌產生的對病原物有毒的微量物質即抗生素。抗生素的特點是具有內吸作用,使用安全,不污染環境,但病菌對抗生素容易產生抗性而降效[6-7]。

        商品農用抗生素有:中生菌素防治白菜軟腐病、黑腐病、角斑病等;農抗120防治黃瓜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白菜黑斑病;多抗霉素防治黃瓜霜霉病、白粉虱、番茄晚疫病、早疫病;武夷霉素防治番茄葉霉病、灰霉病、黃瓜白粉病;春雷霉素防治黃瓜枯萎病、角斑病、番茄葉霉病;井岡霉素可防治立枯病;寧南霉素可防治茄科病毒病;鏈霉素、新植霉素可防治細菌性病害。

        4 結語

        利用天敵昆蟲及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蟲,由于依賴自然平衡的控制作用不能在短期內達到好的防治效果,必須通過人為因素予以加強。當然,天敵、寄主、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殺蟲作用緩慢、生產范圍較窄、不容易批量生產、儲存運輸也受限制等,不如藥劑防治簡單。

        5 參考文獻

        [1] 拜勝亮.生物防治在無公害蔬菜生產病蟲害防控中的具體應用[J].長江蔬菜,2013(14):59-60.

        [2] 王浩.蔬菜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方法[J].中國園藝文摘,2012(6):161,192.

        [3] 楊普云,趙中華.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4] 張玉紅,周丹.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要點[J].河南農業,2008(22):46.

        [5] 韓英,吳則東.甜菜害蟲天敵的保護利用[J].中國糖料,2008(2):77-78.

        第7篇: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瓜菜生產;生物農藥;存在問題

        自80年代以來,菜農依賴大量施用化學合成農藥防治瓜菜病蟲害,出現了農藥用量愈用愈大,病蟲愈治愈猖獗的惡性循環局面,造成病蟲抗藥性增強,化學防治效果下降。筆者在基層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多年,在瓜菜市場例行農殘檢測中,本地葉菜、苦瓜、豇豆等出現農藥超標、農藥殘留量大時有發生,直接威脅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時也污染周圍大氣、土壤和水域,而且嚴重地削弱、甚至毀滅瓜菜生態系統的自然控制作用,導致為害瓜菜的病蟲害種類越來越多,為害越來越重,防治難度越來越大。

        當前要做到既控制病蟲為害,又解決化學農藥引起的問題,生物防治是主要手段之一。所謂生物防治技術,就是研究利用生物(除人以外)有機體及其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害。如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病毒除蟲。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產物防治瓜菜病害、利用植物疫苗或植物抗性誘導劑防治瓜菜病害、利用植物之間的化感作用防治病蟲害等,這些看似簡單的生防技術,卻可解決一系列問題,從根本上解除防治瓜菜病蟲時選擇化學農藥的壓力,鏟除病蟲發生抗藥性的溫床,有效地將濫用化學農藥所形成的惡性循環扭轉為良性循環,使環境污染得到改善,保證瓜菜產品的無污染、優質、高產,使生態平衡得以恢復,有利于綠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生物防治也是綠色食品生產中防治病蟲害的最理想方法,與化學防治相比,具有應用范圍更廣闊、自然資源豐富、可就地生產、不污染環境、不殺傷天敵、對瓜菜和人畜安全、經濟、有效等優點。應用生物防治技術,能降低化學農藥施用量,保護利用天敵,提高自然控制能力,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今年初,海南省農業廳召開全省農業工作會議上要求,推廣綠色防控,推廣生物農藥和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區,推廣太陽能滅蟲燈等綠色防控技術75萬畝次,示范區有機磷農藥減少80%,重大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4%以下。

        當前在生產實踐中,在生物防治技術特別是生物藥劑的應用方面存在一定誤區,筆者在從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中,深入田間地頭調查,與瓜菜農面對面、手把手在瓜菜生產中傳授生物防治技術,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現介紹瓜菜生產中使用生物農藥應注意的問題,供參考。

        1 生物農藥種類的選擇

        生物防治的專化性強,必須對瓜菜的病蟲害作出正確的診斷,然后對癥下藥,按不同的作用機理選擇適宜的藥劑種類。以生物殺蟲劑為例,蘇云金芽孢桿菌(又稱Bt乳劑)的主要靶標害蟲是咀嚼式口器的害蟲昆蟲,對蚜蟲、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昆蟲害蟲卻無能為力;阿維菌素是抗生素類殺蟲、殺螨劑,對害蟲主要是胃毒和觸殺作用,幾乎無內吸和熏蒸作用;煙·參堿是植物性殺蟲劑,對害蟲有胃毒、觸殺和熏蒸作用。

        2 使用濃度的掌握

        要根據防治對象準確掌握用藥濃度。不同種類的害蟲或同一種害蟲的不同生態,對生物殺蟲劑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必須根據害蟲的敏感程度選擇不同種類的生物農藥,并確定適宜的施用濃度,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效。如菜青蟲對蘇云金芽孢桿菌和阿維菌素較為敏感,可用1%的阿維菌素EC 3 000~4 000倍液防治;斜紋夜蛾則對其不太敏感,應使用1 000~2 000倍液防治。

        3 防效的安全保障

        根據當地天氣情況,市級病蟲預報情報,提前2~3 d施用,這是因為生物防治顯效較慢,如乳劑必須在卵孵化高峰至低齡幼蟲期施藥。另一方面,為緩解害蟲對生物農藥的抗性并提高防效,可將生物農藥與部分低毒農藥混用或交替使用,以達到兼治的目的。如蘇云金芽孢桿菌、阿維菌素、煙堿可與化學合成農藥氟蟲脲等交替使用,但蘇云金芽孢桿菌和阿維菌素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還應禁止其與殺菌劑和酸性復配液混用,也不能在桑園使用。

        4 施藥環境條件的確定

        生物防治所用的天敵昆蟲、微生物、昆蟲病毒制劑一般忌強光照射,不耐高溫干旱,最好在傍晚和潮濕條件下(如雨后,棚內)使用,以充分發揮其作用。溫度過高可能破壞Bt乳劑的晶體毒素結構,影響防治效果,陽光也可以使Bt乳劑的殺蟲活性下降,所以在田間使用Bt乳劑時,應盡可能地選擇在日平均氣溫15 ℃左右的陰天或晴天的下午4點以后進行,而阿維菌素更適合于大棚室或高溫炎熱的夏秋季節防治瓜菜害蟲,但藥品要避免暴曬或受潮。

        5 防治適期的選擇

        第8篇: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現代林業 有害生物防治 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F3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229-01

        我國發展建設現代林業,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構成我國林業建設發展的主要部分,同時也指導了我國現代林業發展的方向。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是現代林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首先要了解現代林業防治的基本內涵,然后對推進現代林業的發展進行研究。

        1 現代林業化防護的基本含義

        現代林業防護是指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高效發揮林業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堅持以人為本,并以現代化防治技術為依托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現代化林防是現代林防建設的基礎,是現代林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有害生物引發的病蟲害是危害嚴重、損失較大的一種災害。根據我國的相關調查表明,林業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繁多。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受到地理環境,氣候環境,以及人類活動的多種因素影響。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分為預防和救治兩大部分,通過對林業健康的監測和有害生物的封鎖,達到減輕災害的發生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在短時間內使災害情況得到控制,表現在信息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中的應用,計算機網絡可以對林業進行遠程監測,在速度上得到了很大提高,有效的節約了時間;在生物技術上,通過遺傳工程技術培育的物種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并得到了廣泛種植;化學藥劑的研制轉向生態環境友好型發展,新研制的化學藥劑具有高效性,并且化學物殘留少,毒性較低,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的發展;傳統的天敵昆蟲研究技術日趨成熟,對有害生物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現代化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日趨多樣,防治的效果也更加顯著,促進了現代林防的發展。

        我國的林業防護工作從早期的“積極消滅”到現在的“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在實踐中得到了發展,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現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需求能力構成威脅的發展。現代林防依靠現代化防治技術,現代方化技術主要有監測技術、檢疫技術和防治技術三個方面。隨著科學的發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已開始步入現代化軌道,有力的推動現代現代林防建設的發展。在生態允許的環境下發展林業,要做到生態發展,貫穿林防工作的各個環節,促進林業與有害生物防治的協調發展。

        2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問題

        隨著造林綠化步伐的加快,森林的面積越來多大,為有害生物大量提供了寄生繁殖的場所,林業有害生物的物種和數量就開始增多,誒個地區的生態環境不同,大多數地區的生態環境還是比較薄弱的,每年都會造成林業有害植物的高發期,林業有害生物每年造成林業的巨大的經濟損失。林業部門的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后,監測手段也相對落后,資金的投入不足,監測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水平不高。林業部門之間缺乏交流合作,防治手段過于單一等,災害的爆發現象比較頻繁,以上因素導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臨著嚴峻的問題。

        3 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對策

        一要加強認識能力,提高領導能力。認識到在林業防護建設上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促進現代林防建設。認識到林業危害給國家經濟帶來的損失,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可以減少社會經濟損失,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認識到現代林業發展的跨越,加強林業防治工作,有利于生態環境發展,加快林業建設,有利于社會產業的發展。認識到生態問題影響國際問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減少經濟損失,必須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保護生態安全。

        二要加強林業防護的預測。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工作是另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礎,要全面、準確的掌握林業有害生物的情況,及時預防,及時救治。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建設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定期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預報。通過對林業有害生物的系統調查,不斷更新信息數據庫,用科技進行預報工作。加強預測人員的崗位培訓,不斷提高林業防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

        三要加強林業防護的技術含量,改進防治手段。堅持發展生態林業,安全使用農藥,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規定,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科研水平,遵守國家的相關規定,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科研水平,把科研成果有效的利用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去。

        四要加強對林業的監測防疫工作。隨著國際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市場上的流通產品種類也日益增多,帶來了新的有害物種,增加了傳播林業危害的機會。因此,加強監測防疫工作迫在眉睫,要嚴格遵守檢疫工作的相關法規,結合檢疫政策的特點,做好實際工作:一是加強關于檢疫政策的傳播,制定強有效的相關法規,增強執行力度,讓人們對檢疫工作有深刻的認識,支持協助檢疫工作的進行。二是建設監測防疫站,對過往運輸植物車輛的進行檢查,防止有害生物的傳播。三是加強產地的檢疫工作,從根源上進行管理,可以有效的阻止有害生物的傳播。四是對于外來運輸的物種,要進行反復的檢疫工作,確保沒有失誤。

        五要加大對防治工作的資金投入。有足夠的資金,是提高防災能力的前提,國家輔助地方部門做好資金投入,地方部門要明確分工,條例清晰,多渠道的籌集資金。各級政府應該積極響應林業防護這項工作,增強建設林業防護檢疫工作的投資。建立合理的生態效益制度,從補償資金中合理安排檢疫防治工作的經費。

        參考文獻

        第9篇: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

        1 生物防治的主要形式

        1.1 以蟲治蟲

        在葡萄園發生的多種害蟲中,只有少數種類常年造成為害,必須采取其他輔助措施進行防治;多數種類長期處于被自然抑制的狀態,而不能形成大的為害,主要原因就是天敵起著重要的自然控制作用。葡萄害蟲天敵很多,主要有捕食性和寄生性2大類。常見捕食性天敵如草蛉類、瓢蟲類、蜘蛛類、螳螂類等,可捕殺各種害蟲甚至各個蟲態。寄生性天敵主要包括各種寄生蜂類昆蟲等,可寄生于害蟲的體內或體外。因此,害蟲天敵對害蟲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抑制作用。如星毛蟲在蛹期有天敵寄生蜂和寄生蠅寄生,金龜子的幼蟲蠐螬體內有天敵白毛長腹土蜂Campsomeris annulata Fabr.和大黑臀鉤土蜂Tiphia sp.寄生,葡萄短須螨、粉蚧也發現有肉食螨、瓢蟲和寄生蜂等天敵。

        1.2 以菌治菌

        1.2.1 MⅡ5菌劑防治葡萄根癌病。MⅡ5菌株能產生農桿菌素,抑制根癌病菌的生長和防癌。葡萄苗木等繁殖體用菌劑處理后,菌株很快占領傷口,并產生農桿菌素,可有效地保護植株免受病菌侵染致病。生防菌株的位點競爭機制在防病中也起一定的作用。MⅡ5菌株能在土壤中存活定殖,對葡萄有持久的保護作用,一次防治可多年受益。 MⅡ5菌株對葡萄根癌病主要是預防保護作用,使葡萄免受病菌侵入致病。如果病菌已侵入致病形成腫瘤,用生防菌劑進行治療,則效果比較差。要用菌劑進行治療,必須在病情較輕時,將腫瘤徹底切除,并將腫瘤周圍切去部分健康組織,再在病患部及時涂上生防菌劑2次,中間相隔1天,最好在傍晚或早上涂,防治效果較好。

        1.2.2 枯草芽孢桿菌防治葡萄蔓枯病菌和灰霉病菌。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種嗜溫性的好氧產芽孢的G+桿狀細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對人畜無毒無害,不污染環境。其生理特征豐富多樣,能產生多種抗菌素和酶,具有光譜抗菌活性及極強的抗逆能力。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生長快、營養簡單,能產生耐熱抗逆的芽孢,有利于生防菌劑的生產、劑型加工及在環境中的存活、定植與繁殖,而且批量生產工藝簡單,成本較低,施用方便,儲存期長,是一種理想的生防微生物。枯草芽孢桿菌制劑是國際上公認綠色環保型生物殺菌劑,我國利用枯草芽孢桿菌防治植物病害的應用研究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現已開發成功并投入生產的商品制劑有百抗、麥豐寧、紋曲寧、依天得等,對葡萄蔓枯病菌和灰霉病菌均有較好的防效,此外還有促進植株生長的功效。

        1.2.3 其它生物菌劑。在土壤中施用5406抗生菌菌肥,可以有效防治葡萄白絹病。在土壤中施入化學物質如二硫化碳、疊氮化鈉、甲基溴化物等,可以刺激木霉菌的增殖,殺死或抑制葡萄根朽病的病菌。

        1.3 以菌治蟲

        蠐螬寄生菌如乳狀菌和卵孢白僵菌已用于生產,土壤中一種綠僵菌(長孢型)對白星花金龜子幼蟲有很強的專化性。

        利用葡萄車天蛾的病毒防治葡萄車天蛾。因該蟲幼蟲易得病毒病,可以從田間取回帶病毒的死蟲制成200倍毒液,噴布在葡萄植株上,當幼蟲吃了帶毒的葉片,便得病致死,防治效果良好。

        李海燕、劉潤進等,在溫室盆栽條件下對“巨峰”葡萄扦插苗接種叢枝菌根(AM)真菌,結果表明,供試AM真菌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南方根結線蟲病害的發生發展,接種AM真菌可提高葡萄植株光合速率。

        真菌Monacrosporium ellipsosp orium防治線蟲。用捕捉線蟲的真菌Monacrosporium ellipsosp orium,可以有效地控制南方根結線蟲的為害。這種真菌能產生各種類似于吸器的捕捉器官,將線蟲身體固定,然后用菌絲纏繞線蟲身體,最后殺死線蟲。還有寄生于線蟲的病毒、細菌等,也可用于生物防治。

        1.4 利用昆蟲激素

        葡萄星毛蟲雌蛾分泌的性激素對雄蛾誘引力強,可將雌蛾裝入紗布袋掛在田間,下面放1盆水(水內可放入少量洗衣粉增加粘著性),可大量誘殺雄蛾。

        2 具體措施

        2.1 保護天敵

        保護天敵,配合其它防治方法增加天敵數量,充分發揮天敵昆蟲的自然控制作用。協調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之間的矛盾,樹立果園生態系統和經濟價值的觀點,盡可能減少果園用藥量和化學防治次數。

        2.1.1 加強葡萄休眠期的病蟲綜合防治。了解當地主要天敵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習性,重視休眠期病蟲綜合防治,可以減輕生長期的防治壓力,促進害蟲天敵群落的恢復與建立。

        2.1.2 葡萄園周圍種植防護林帶。由于防護林帶降低了風速,有利小型天敵的活動,并對益鳥提供有利的棲息環境。

        2.1.3 葡萄園內生草。從生草土壤管理整體的分析,草可以為天敵提供棲息越冬場所,對螨類和蚧類害蟲有控制。或秋冬季在葡萄園內束草誘集天敵入內越冬,以保證天敵安全。

        2.1.4 種植蜜源植物。許多寄生性天敵在成蟲期需要補充營養,園中開花植物可提供寄生蜂或寄生蠅以花蜜,使之壽命延長、性器官成熟、繁殖能力提高。在某些金龜子發生基地分期播種蜜源植物,可以吸引捕食金龜子的土蜂前來采蜜并捕食,對防治金龜子有良好的效果。

        2.1.5 合理施用農藥。首先要建立在準確掌握蟲情的基礎上,對于每種主要害蟲要有比較科學的經濟允許損害水平;其次要做到逐塊了解蟲情,以便只在局部園塊施藥后進行挑治,避免同期全面噴藥;再次是對于農藥品種、劑型、用量和施用次數等,都應考慮其對天敵影響程度,選用對害蟲高效而對天敵低毒的品種和劑型,控制農藥用量、次數和施用范圍,采取盡量減少殺傷天敵的施藥方法。注重選用微生物殺蟲劑和無機殺蟲劑,一般內吸性的和殘效期短的殺蟲劑比較理想。園中用敵百蟲或敵敵畏后3天,即可放赤眼蜂。

        2.2 輸引外地天敵或人工大量繁殖天敵

        國內已經成功引進西方盲走螨、偽鈍綏螨、智利小植綏螨。也可在室內大量繁殖飼養天敵昆蟲,在需要時釋放到田間,補充所需天敵數量。

        2.3 開發利用新型生物殺菌劑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本在线在线看片4k超清 | 九九国产精品视频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 亚洲免费偷窥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