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論述生物防治的優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果樹;病蟲害;發生特點;發病因素;防治措施;新疆伊犁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4-0123-01
由于果樹各種病蟲害的發生發展都有其特殊性,病蟲害的種類不同,防治措施也就不同。果樹受到病蟲害的危害,對果品質量和產量造成巨大的威脅,甚至絕收。目前,治理果樹病蟲害對我國果樹業的發展、果品產量、果樹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影響。果樹病蟲害防治現狀存在諸多誤區,要提高科學防治水平,果樹病蟲害防治必須走綜合防治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伊犁河谷地區素有“塞外江南”之稱,三面環山,境內有大小河流120余條,伊犁河谷得天獨厚的大陸性溫和濕潤氣候是新疆適宜發展果樹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伊犁州(包括山區)是我國蘋果的主要產區之一,為了深入了解蘋果主產區果樹病蟲害發生狀況,按照伊犁綜合實驗站要求,2011年伊犁林科院組成專家調研組,在當地各縣林業主管部門的配合下,對伊犁蘋果主產區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情況進行了實際調研,安排了果樹病蟲害發生測報以及防控工作。測報結果顯示,蘋果病蟲害發生種類主要有腐爛病、褐斑病、苦痘病、黑星病、蘋果棉蚜、紅蜘蛛、蘋果食心蟲類。
1 病蟲害發生特點
1.1 腐爛病
腐爛病菌是弱寄生真菌,其特點是好寄生潛伏,難發生,只有當負載量過大,樹體衰弱,凍害大發生時,腐爛病才會大發生。蘋果大年,產量過高的果園,腐爛病發病較重;產量低,樹勢強壯,發病輕。
1.2 褐斑病
蘋果褐斑病是蘋果樹早期落葉病的種類之一。
1.3 黑星病
蘋果黑星病發病初期,有針尖大小的小黑點在果實萼洼周圍出現,隨著病情的擴展,病斑直徑可達5 mm左右,且有病組織液流出,風干后呈白色泡沫狀。梗洼周圍及桐部也可見病斑。該病只發生在果皮表皮,不會引起果肉腐爛[1]。
1.4 紅蜘蛛
大量成螨和幼螨刺吸葉片汁液,破壞葉綠素,影響光合作用。早期危害嚴重,可使蘋果葉面積減少15%~27%,后期危害嚴重,引起提前落葉,當年果實減產,質量降低,并影響來年花芽形成,危害很大。
1.5 食心蟲
蘋果幼果受害后變成猴頭狀,危害嚴重造成“豆沙餡”,使果實失去商品價值。
2 發病因素
2.1 腐爛病
一是氣候條件影響。蘋果腐爛病受周期性的凍害影響嚴重,一般低洼積水、后期貪青、山地或砂地果園由于受凍害或日灼燒發病也較為嚴重;二是栽培管理影響:果園栽培管理管理粗放,果樹營養不良是腐爛病流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一般立地條件差、施肥不足、磷鉀肥不足、施肥時期或施肥技術不當均可引起早期落葉,進而導致樹勢衰弱,致使腐爛病發生。
2.2 褐斑病
褐斑病大發生的條件是果園郁閉,濕度大,光照通風不良是其大發生的先決條件。樹勢強,果量大,病蟲害重,反之則輕[2-3]。5―6月降雨早而多的年份發病早而重。7―8月高溫多雨,該病大流行。褐斑病以侵染幼葉為主,一般在花后的7~10 d開始侵染,后期發病。
2.3 紅蜘蛛
紅蜘蛛活潑性不夠,隨風飄蕩是其近距離擴展的主要途徑,附著在苗木和果品上的運輸則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夏季氣溫和空氣濕度是影響紅蜘蛛發生代數的重要因素,7―8月高溫干旱持續時間長,發生世代多,反之則減少,在平均氣溫為24~26 ℃的6―8月,每月可繁殖2~3代。此外,一方面應通過科學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性,也可減少紅蜘蛛的危害。另一方面紅蜘蛛的天敵昆蟲有食螨瓢蟲、草蜻蛉、捕食螨等,應保持益害蟲之間的動態平衡。
2.4 食心蟲
自幼蟲出土到成蟲羽化受當地降雨多少、頻率和溫度影響顯著。如5―6月降雨次數和雨量較多,土壤濕潤,日均氣溫19.3 ℃以上,則幼蟲出土和成蟲羽化順利,時間也較集中,不足2個月;反之,干旱少雨年份,出土時期推遲,出土不集中,時間可達80 d以上,且會影響下一代的發生量。
3 防治措施
3.1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一般即指農藥防治。應根據綠色食品的要求,選用對路農藥適時防治,注意配藥濃度要準確、噴藥技術要恰當,先樹上后樹下,先內膛后,防治果實病蟲害,藥重點噴灑在果實上,防治葉類病蟲,要把藥噴到葉子背面,噴均勻,噴藥量不宜過多,否則不僅浪費,還污染環境,多果園局部病蟲害發生時,可挑治[4]。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即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強化果樹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其優點是控制病蟲危害的時間長,不污染環境,對人畜安全,應用越來越廣泛。生物防治一般包括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病、食蟲動物治蟲、生物絕育法和激素法等。果園生物防治方法有以下幾種:①利用寄生性昆蟲,如寄生蜂;②利用捕食性昆蟲,如草蛉、瓢蟲、捕食螨;③利用昆蟲病原微生物,如莓繭菌、白僵菌等;④利用食蟲益鳥,如啄木鳥等;⑤利用抗生素防治病害,如多種農藥抗菌素;⑥利用昆蟲激素,如性激素、保幼激素等。
3.3 農業防治
加強果園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能力是腐爛病防治的根本措施之一。應從以下2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合理修剪,培養良好的樹形和樹勢,做到通風透光,惡化病蟲害的生活條件;二是通過農藝措施阻斷病蟲害的傳播途徑。
4 參考文獻
[1] 張和.果樹病蟲害的綜合防治[J].北方園藝,2009(9):222-224.
[2] 幕曉華.2003年果樹病蟲害發生趨勢及防治意見[J].河北林業科技,2003(2):15-17.
關鍵詞 蜀柏毒蛾;危害現狀;綜合治理;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S4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155-02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屬鱗翅目毒蛾科柏毒蛾屬,俗稱小柏毛蟲,主要在四川省和重慶市的柏木分布區發生且危害較為嚴重。蜀柏毒蛾廣泛分布于四川盆地丘陵地區和重慶低山丘陵地區柏木林內,是柏木中幼齡林最主要的食葉害蟲,是四川省第一大林業有害生物,每年發生面積達33.3萬hm2,給林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1],對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2]。因此,柏木林區蜀柏毒蛾的防治成為了森林病蟲害防治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3]。
1 蜀柏毒蛾的危害現狀
目前關于蜀柏毒蛾的危害現狀調查研究主要見于四川盆地丘陵柏木林區。如遂寧市柏木林面積8.67萬hm2,蜀柏毒蛾在該地區1年發生2代,年發生面積3.33萬hm2,約占全市柏木林面積的38.4%,其危害導致柏木生長停滯或死亡[4];成都市金堂縣蜀柏毒蛾年發生面積在2005年之前呈逐年上升趨勢,2005年以后逐年下降(表1)[5];根據巴中市巴州區2007年的調查統計,全區發生蜀柏毒蛾的危害面積逾2萬hm2,在主要公路沿線及巴河流域危害較重,在近15年內曾發生3次較大的蜀柏毒蛾災害,尤以1996年和2007年特別嚴重,造成大范圍成片柏木林停止生長甚至死亡[6-17];南充市西充縣有森林面積3.4萬hm2,大多數為榿柏混交林或柏木純林,全縣絕大部分地區都有蜀柏毒蛾的發生與危害[6];南充市營山縣共有林地面積3.63萬hm2,樹種構成中近90%以柏木為主,面積有3.2萬hm2,占總面積的88%。
目前,舞毒蛾、蜀柏毒蛾、鞭角華扁葉蜂等害蟲在營山縣發生較為嚴重,其中以蜀柏毒蛾最為嚴重,發生面積約1.3萬hm2,占年病蟲害總發生面積的77.84%[7];德陽市中江縣有4.74萬hm2人工柏木中齡林,蜀柏毒蛾自1988年7月大發生以來,近20年間每年發生面積都保持在0.8萬hm2以上[8];綿陽市鹽亭縣蜀柏毒蛾1年發生2代,近10年以來,年均發生面積1.2萬hm2左右,其中2007年危害最為嚴重,達到1.68萬hm2[9]。
2 蜀柏毒蛾綜合治理國內外研究現狀
關于蜀柏毒蛾綜合治理的相關研究在國外報道很少,因此本文主要從國內的相關研究出發對蜀柏毒蛾的綜合治理現狀進行論述。在國內由于蜀柏毒蛾主要危害分布區在四川盆地丘陵柏木林區,關于蜀柏毒蛾的治理研究和防治工作目前僅局限于該分布區內,其相關的研究文獻也不多,通過查閱僅發現40余篇有關蜀柏毒蛾治理研究的文獻。綜合這些研究文獻,我國關于蜀柏毒蛾綜合治理的研究方法和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以使用各種農藥殺蟲劑為主要手段的防治方法,較為傳統。一是用2%噻蟲啉微膠囊懸浮劑放入3WF-600J的靜電噴霧噴粉機中,對受蜀柏毒蛾1代4~5齡幼蟲危害的柏木中齡林進行噴灑,該方法對蜀柏毒蛾4~5齡幼蟲的防治效果達到94.5%[10]。二是將15%滅幼脲煙霧劑(有胃毒及觸殺作用)和10%林蟲敵煙霧劑(觸殺型殺蟲劑)放入6HB-35型背負式煙霧機,對受蜀柏毒蛾3~4齡幼蟲危害的柏木中齡林進行噴灑,該方法采用新型煙霧機設備對蜀柏毒蛾進行防治,不僅克服了水源缺乏與常規設備射程不足對蜀柏毒蛾防治的制約作用,而且能大大降低勞動強度,具有工效高、費用低的優點[4]。三是用機動噴霧器將阿維菌素450 g/hm2進行噴灑,該方法能顯著降低害蟲發生率,降低率在80%左右,防治單位面積投入(含人工費、藥費、油費等)大大降低[5]。四是用川保V號粉劑放入藥械為3WF-3S的彌霧噴粉機,對受蜀柏毒蛾3~4齡幼蟲危害的柏木中齡林進行噴灑,由于川保V號粉劑是一種高效低毒廣譜的殺蟲劑,不需要大量噴灑即能達到比較滿意的效果,防治成本適當,在蜀柏毒蛾發生密度較高的柏木林區進行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但川保V號粉劑具有殺傷天敵、污染環境等負面作用,建議在低蟲口密度林區不要使用,在桑蠶區應慎用[11]。
2.2 物理防治
該方法主要利用蜀柏毒蛾具有趨光性的特性,用不同燈光對其進行捕殺防治。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初,用黑光燈或100~300 W白熾燈架設在林緣空曠地,燈距地面2 m以上,燈下放一盆水,水面放少量煤油或柴油,盆距燈0.3~0.5 m,燈誘面積約0.08萬hm2[5]。通過對用不同波長誘蟲燈對蜀柏毒蛾成蟲的誘集效果及有效距離進行試驗發現,被誘集到雌蟲懷卵量、抱卵率均較高,該結果驗證目前廣泛應用的燈光誘殺蜀柏毒蛾的有效性[12]。
2.3 生物防治
一是利用某些植物提取劑對蜀柏毒蛾進行趨避防治:①將1%苦參堿乳油和水混勻,與川保Ⅲ號殺蟲粉一同放入3WF-3S的噴粉機內,對受越冬代蜀柏毒蛾幼蟲危害的柏木幼林進行噴灑,由于1%苦參堿乳油殺蟲劑是一種新型的從植物體提取的高效、低毒綠色環保型殺蟲劑,該方法不僅對環境污染非常小,而且用藥量少,防治效果好[13];②將0.25%印楝素乳油用清水稀釋,對受越冬代蜀柏毒蛾幼蟲危害的柏木幼林進行噴灑,該方法對蜀柏毒蛾的毒殺作用較為顯著且發揮效果持續時間長,是一種可以用來防治蜀柏毒蛾的安全性較強的方法[14];③從川烏頭中提取出烏頭生物總堿浸膏對蜀柏毒蛾進行防治,藥效明顯;④用Bt乳劑防治,該藥劑適用于中、輕蟲區及第1代幼蟲[15-16]。對3~4齡幼蟲防治效果較好[7];⑤用8 000 IU/mg蘇云金桿菌油懸浮劑對受3齡蟲危害的柏木中齡林進行噴灑,蘇云金桿菌油懸浮劑具有良好的持效性,該方法能有效降低第一代幼蟲對柏木的危害,可以達到生物防治的要求[9]。
二是從生態學角度出發,利用害蟲與所棲息環境相互遏制的原理,通過營造特定的林分達到趨避蜀柏毒蛾的目的:①營造柏木與其他樹種的混交林,以生態學物種之間相互抑制作用的原理,從單位面積上減少蜀柏毒蛾食物源,同時可為天敵創造棲息環境,起到阻隔和遏制蟲害發展蔓延的作用[6];②開展幼林撫育和成林間伐,防止“小老樹”出現。伐除弱小木、感病蟲木,防止蟲源擴散,保留合理的立木密度,以促進柏木健壯生長和發育[6];③防止過度修枝,讓柏木有更多枝葉進行光合作用,充分保證樹木的養分來源,提高抗病蟲能力[6]。
2.4 人工防治
在蛹卵期,使用人工用竹桿把蛹卵敲打下來或用工具撞擊發生蟲害的樹木,通過振動樹干使蟲卵摔在地上,自動甩破或用腳踏使蟲卵破裂死亡。這種方法操作簡單,男女老幼都能操作,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全民防治方法。此法可減少下代幼蟲危害。
2.5 煙熏防治
一是用特制林用油、煙劑等通過點燃產生煙霧進行熏殺,此方法具有不用藥械、使用方便、省工省時、節約費用、高效安全的特點,在交通不便的高山陡坡、柏木林比較密集、林相較為復雜、水源缺乏的林區使用收效好。二是在山腳利用作物高桿,根據風向,堆積燃燒產生煙霧熏殺,害蟲自動掉落地上,再用噴霧器加水對藥噴殺。此法用于2~3齡期,是最理想的防治方法,能達到省工、省時、節資的好效果,但要注意火災[17]。三是將1.2%苦參?煙堿煙劑以塑料插管的形式包埋在燃燒物料中,通過拉管拉燃,產生無名火發煙燃燒,將藥劑帶到防治部位――林木樹冠層,起到殺蟲作用。該藥劑通過抑制害蟲神經組織,對抗煙堿受體,使乙酸膽堿不能正常傳導,阻斷神經,窒息死亡。該藥劑具有低毒、低殘留、高效、廣譜的特性,是非常理想的無公害綠色農藥[16]。
3 蜀柏毒蛾綜合治理展望
通過對上述國內外目前所開展的防治蜀柏毒蛾方法的研究論述可以看出,學者們對蜀柏毒蛾的防治方面從不同角度采用了多種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過這些理論研究,一些防治方法在實際生產應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從防治的總體效果上看還不是很有效:一是采用的防治方法過于單一,二是與蜀柏毒蛾所棲息的環境有密切關系,由于它主要發生在柏木林分內且多是位于山區,交通條件較差,暴發時往往集中成片,所以不易進行預測預防及時治理。下一步對蜀柏毒蛾的綜合治理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研究:一是在物理防治方面,可開展對不同的發育階段及生理狀態蜀柏毒蛾成蟲對不同波長燈光的趨性有無差異進行研究;二是通過對蜀柏毒蛾不同發育時期生理特性的進一步研究,繼續尋找在某一發育時期對其具有特別防治效果的植物提取劑進行防治;三是蜀柏毒蛾屬于森林蟲害,其防治特點與農業害蟲、經濟林害蟲、園林植物害蟲防治具有明顯不同。由于森林所處的位置一般都是人為難以干預的地方,且一般都是集中成片的暴發病蟲害,因此發生病蟲害以后防治難度較大。基于此,下一步防治策略在營造混交林,保持森林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對柏木林所在周圍環境進行有目的的改造,如在造林初期施肥時加入某種對該蟲害有抑制作用的生物制劑;在立地條件適宜的柏木林下間作某類農作物,通過間接引入蜀柏毒蛾的天敵來進行防治;四是通過選擇性育種培育能抗蜀柏毒蛾蟲害的柏木新品種,適用于一些坡陡、立地條件較差的地段進行造林更新。
4 參考文獻
[1] 馮波,周建華,等.一株蜀柏毒蛾無芽胞桿菌病原的鑒定與毒力研究[J].林業科學,2009,45(11):104-108.
[2] 陳小平,黃翠.殺蟲植物印楝的研究進展[J].四川林業科技,2003,24(4):26-31.
[3] 蕭剛柔.中國森林昆蟲[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1:1103.
[4] 段守榮,劉安珍,吳強,等.新型煙霧劑防治蜀柏毒蛾試驗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03,24(4):53-54.
[5] 蘭林,陳彬,伍炳禮.金堂縣蜀柏毒娥危害現狀及防治對策[J].四川林業科技,2009,30(6):34-35.
[6] 陳蓉.蜀柏毒蛾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四川林業科技,2008,29(5):81-82.
[7] 毛超群.營山縣蜀柏毒蛾危害及防治技術探討[J].四川林業科技,2010,1(3):116-117.
[8] 劉良才,周建華.中江縣蜀柏毒蛾災害的可持續治理探討[J].四川林業科技,2008,29(6):52-53.
[9] ,張光勝.蘇云金桿菌油懸浮劑飛機防治蜀柏毒蛾試驗[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8):4394-4395.
[10] 常國彬,熊惠龍,徐志倫,等.噻蟲啉防治馬尾松毛蟲和蜀柏毒蛾的林間試驗[J].中國森林病蟲,2012,31(2):43-45.
[11] 任炳才,吳崇敬,王小君.川保V號粉劑防治蜀柏毒蛾藥效試驗及應用[J].四川林業科技,2007,28(6):98-100.
[12] 周建華,賈玉珍,范成志,等.不同波長誘蟲燈對蜀柏毒蛾成蟲的誘集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13,34(6):69-71.
[13] 蒲興平,段守榮,李斌.苦參堿乳油防治蜀柏毒蛾藥效試驗[J].四川林業科技,2005,26(6):61-69.
[14] 張弛.印楝素乳油對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3,116(5):28-29.
[15] 陳小平,李斌,陳小波,等.烏頭提取物對蜀柏毒蛾生物活性研究[J].中國森林病蟲,2007,26(6):31-32.
關鍵詞:園林樹木;養護管理;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在我國城市化建設腳步不斷加快的前提之下,園林綠化工作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因此對于園林綠化工作的細節和工作成果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在園林樹木的養護管理過程中,既要把握充分發揮樹木的生態適應性,保證樹木健康的原則,又要根據栽植地的立地條件特點和樹木的生長狀況與功能要求,實行科學的養護管理。
1、園林樹木養護管理的現狀
1.1、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意識浮淺
現代園林綠化,作為一種社會公益性的生態建設工程,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同時園林綠化的養護與管理本身不能直接創造經濟效益,造成很多園林管理單位人員思想意識浮淺,對園林綠化的重要性未能充分明確,工作缺乏主動性。
1.2、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政策導向片面
受客觀因素影響,有些地方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針對性太強,只注重“黃金”地段的養護管理,喜歡做“面子”工程,而次要地段重視不足,養護管理質量較差,造成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不能全面整體性統一發展。
1.3、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市場競爭機制滯后
在現代市場運行機制下,園林綠化也應與市場接軌,適應市場競爭環境。
1.4、園林綠化護理與社會不協調
園林綠化屬于社會公益性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
1.5、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技術開發緩慢
隨著現代生物科技的發展,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也應具備科技平臺,由于養護管理得市場機制弱化,導致很多地方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技術培訓,開發嚴重不到位,綠化護理人員的綜合技能素質出現滯后,人才資源流失嚴重,不利于綠化養護工程的管理。
1.6、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法制保障弱化
法制管理是現代管理形式的基礎保障,雖然有一些地方政府加強了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法制化措施,但從整體上看,園林綠化法規體系尚不完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操作規程,管理體系法制保障薄弱,導致科學,法制和規范化的養護管理措施難以有效落實。
2、園林樹木的養護管理措施
2.1、園林樹木的水分養護
對于園林樹木的水分養護工作主要指的是根據自然環境的特點以及不同地區的氣候變化保證樹木能夠具備足夠的水源補給。由于樹木的生長離不開水源,如果不能夠做好水分養護工作必然會影響園林樹木的正常存活。在樹木種植完成之后,首先要為樹木提供足夠的水源補給,保證能夠滿足樹木的正常水分消耗。對于園林樹木的水分養護工作還要根據物種的不同調整水分供給,有些樹木由于對水的需求比較少,所以要及時的排除多余的水量,如果水量補給過高必將會導致樹木由于根本長期浸水而遭到破壞。由此可見,無論是水分過多還是水分過少都會對樹木的生長造成影響,而且根據季節的不同也要對樹木的給水量進行合理的調整,保證園林樹木的水量補給充足,又不會由于水量過高而影響園林樹木的生長。由于各種樹木的品種不同,一些樹木的水分散失比較快,對于此類園林樹木要求定期對樹木進行噴水,從而有效的避免和解決樹木生長受阻甚至死亡等問題的出現,保證樹木能夠健康的生長。
2.2、園林樹木的肥料養護
樹木的生長自然不能夠離開養料的供給,若樹木缺乏養料必然會由于各種生長元素不能夠滿足生長需求而導致樹木不能夠正常生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樹木死亡。 自然土壤中通常都含有一定的肥量,但是隨著樹木的吸收以及養分的損失,時間久了土壤中的肥量必將會減少,這對園林樹木的正常生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在園林樹木的養護過程中要根據土壤中的含肥量做好相應的調整,定期的檢測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根據需求及時的改善和提高園林樹木的需養量,保證樹木不會由于養料缺乏而使得生長受阻。在園林樹木的肥料養護當中建議采用有機肥料,并且要定期的更換肥料的種類,在樹木的后期生長過程中要根據樹木所處生長期的不同對樹木提供肥料,并且根據樹木生長需求做好追肥處理。樹木肥料養護工作當中肥料的控制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避免由于肥料過多而導致樹木被燒根這種現象的出現。
2.3、樹木的修剪
樹木的修剪主要去處一些多余的枝干,這樣可以提高營養的利用率,從而使樹木生長的更好,開花結果率也大大增加。同時,通過修剪可以讓植物的外形變成設計的造型,以與環境搭配協調,提高其美觀性。樹木的修剪并不是簡單將一些枝干剪去就可,它有很多需要講究和注意的地方。下面就以喬灌木的修剪為例進行講解。首先是其修剪的時間,由于不同樹木的特性不同,因此,修剪方式也不一樣。一般情況下,要對樹木的休眠期、生長期,還有一些特殊時期分別進行修剪。休眠期的修剪時間為 3 月初~4 月上旬和 10 月中旬~11 月中旬,這個時期是樹木收漿后至返漿前的時間;生長期的修剪是指樹木開始生長至落葉收漿前;前兩者都是為了提高樹木的生長率而進行修剪,而特殊性的修剪則是為了讓樹木保持預定的姿勢,對于不同的植物其修剪方式也各不一樣。比如,榆葉梅、連翹、迎春等灌木一般是用重剪更新枝條,輕剪維持樹形,修剪時間宜選擇春季開花之后;而八仙花、山梅花一般用重剪使新梢強健,修剪時間為冬季或早春。修剪的方法很多,一般主要通過剝芽、疏枝等,修剪的對象主要枯死枝、病蟲枝、折枝,密度比較大的樹木、街道樹木、灌木等。
3、園林樹木的病蟲害的防治
3.1、病害防治
病害的發生一方面與樹木所處的環境條件有關,另一方面與樹木本身的生長狀況及樹種間的搭配有很大關系。園林樹木的病蟲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樹木栽種之前要做好檢疫工作,搭配中不能存在互為寄主關系。同時做好養護工作,創造樹木生長的良好環境,增強抗病害的能力。當樹木出現病害病狀時再進行噴灑化學藥劑,對己感病的植株并無多大效果,只能防止病害的進一步蔓延。因此,相對比較而言,春季及高溫高濕的雨季來臨之前噴灑一定量的化學藥劑,對于防止園林樹木病害的發生有著積極的意義,而且用量比病害發生后的噴灑劑量要少的多對環境污染也輕的多,我們建議盡量使用生物農藥這樣既不能產生抗藥性,又不能造成環境污染。
3.2、蟲害的防治
園林樹木害蟲的防治方法很多。傳統方法認為發生蟲害就得噴灑藥物,其實這只是其中的化學防治方法,優點是功效快便于機械化和大面積作業,受影響的因素比較小,在控制蟲害中起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著殺傷天敵、產生抗性、污染環境等明顯的副作用,防治效果不持久,要盡量少施化學農藥或施低毒農藥,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副作用。
園林樹木的害蟲防治方法還有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就是利用光熱,電燈光等誘殺,洱木誘殺,人工捕捉等。生物防治是利用昆蟲或其它生物寄生或捕食害蟲的原理,用有益生物防治有害生物,包括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微生物治蟲,以蝸治蟲,以激素治蟲等。其優點是無毒無害無污染,對天敵植物自然界許多有益生物無副作用,能收到長期的控制效果。
4、樹木的安全性管理
樹木遭到外力(人為、自然作用)破壞后,往往折斷、落枝、倒伏,會對周邊居民和設施造成威脅。因此,園林養護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樹木的安全性管理。應建立樹木安全性管理體系;確定樹木安全性指標,根據樹木傷害和腐朽狀況劃分安全性等級;建立樹木安全性的定期檢查制度;建立樹木安全性管理信息系統(對重要地段的樹木,古樹名木的安全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統,記錄其日常檢查,處理等基本情況,遇到問題及時處理等);加強樹木安全性的管理和測評方面的研究。
結語
總而言之,園林綠化在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中,已經成為城市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園林綠化的養護與管理工作,是現代園林建設的保障。而園林樹木的養護管理是項長期工作,因此,要注重環境意識,掌握養護管理技術,使園林樹木發揮其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的生態功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速公路、邊坡、防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識碼: A
據統計,到2012年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424萬km,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通車里程達9.6萬km。我國高速公路雖然發展迅速,但同時也面臨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噪音污染,廢棄物污染等,給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公路邊坡的治理與防護,由于高速公路具有封閉性,所以對于邊坡的要求就相對一般的公路較高,而邊坡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高速公路的使用質量與使用壽命,而我國復員遼闊,地形復雜,不同地區的地質環境不同,尤其對于山區的高速公路要求更高的施工質量。然而事實是我國高速公路邊坡經常出現問題,如出現裂縫導致水土流失、滑坡等問題,對于行車安全造成了不利影響,邊坡治理問題已成為影響發展高速公路的一個較大的阻礙。
邊坡就是穩定路基,在路基兩側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而在山區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根據高速公路“以直為準”的原則,就要在多山地區大規模挖山填坑和修筑公路路基,形成許多人造邊坡[1]。在人工邊坡構筑的過程中,巖土塊原有的平衡狀態被打破,使得巖體硬度下降,如若不采取措施進行防護和治理,易發生崩塌、滑坡等現象,給公路形成帶來一定的潛在隱患。
目前,在高速公路邊坡治理措施上主要以工程措施為主,結合植物措施進行立體防治,達到保護地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工程防護一般包括構造物、擋土墻柵欄、錨固、噴漿等;植物防護就是建植草木等植被進行坡面防護。
1邊坡治理措施
1.1路基邊坡防護工程
為保證路基穩定,路基填方邊坡一般采用1:1.5直線邊坡,當邊坡高度大于8m時,8m以下部分采用1:1.75坡率,邊坡處2m平臺,并設置2%的外傾橫坡。當地面橫坡陡于1:5時,將基地挖成臺階,其寬度大于2m,臺階向內傾斜2~4%,填方路段排水溝與路堤坡腳之間,設2.0m寬護坡道。
挖方邊坡根據地質條件的不同形式,挖方路段一般在邊坡溝外設2m寬碎落臺,路塹邊坡根據地質條件采用直線形或錯臺式邊坡。巖石邊坡當挖方高度小于10m時,坡率采用1:0.5;當巖石挖方邊坡大于10m時,采用錯臺式邊坡,下部坡面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設漿砌塊片石護墻或擋土墻。上邊坡采用坡率1:0.5至1:0.75,坡面全護面或掛網噴漿、素噴,以減緩邊坡風化。土質路塹邊坡根據開挖深度、水文地質狀況及土的密實程度等情況,邊坡坡率采用1:0.5至1:0.7,并根據高度每個8~10m設寬度2~4m寬的平臺。松散碎石土石挖方路段下部設置擋土墻,上邊坡采用坡率1:1.5.挖方坡腳與邊溝之間設置碎落臺,寬度2.0m。填方邊坡與排水溝之間設置護坡道,寬為2.0m。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5m時,路基邊坡采取噴播草籽護坡;路基高度為2.5m~5.0m時,邊坡采用菱形骨架或拱形骨架,骨架內植草護坡。在臨河可能被水淹沒的路基邊坡,或靠山的一側、橋涵進出口部位,全部采用漿砌片石護坡。
對于半填半挖路堤,設置高度小于5m的漿砌片石護腳。一般路基邊坡采用削坡分級、擋土墻、護面墻、漿砌片石網格植草、拱形骨架植草、鋪草皮等進行防護。
挖方路段屬于膨脹土時,根據膨脹性的強弱程度,采用1:1.5~1:2.5的坡率,挖方坡腳設2m高擋土墻,以上部分坡面采用漿砌體護面。施工時,應避開雨季作業,加強現場排水,路基開挖后各道工序緊密銜接,連續施工,分段完成,路線膨脹土填方通過區采用砂礫及開山碎石填筑。邊坡兩側2m范圍內,采用非膨脹土包邊填筑,以利邊坡綠化和路基穩定。
1.2路基路面排水工程
高速公路采用的路基排水形式主要有邊溝、排水溝以及挖方邊坡截水溝、急流槽、涵洞等多種形式。通過采取上述排水設施對水流進行控制、分流和疏導,使路基不受危害。各種排水設施統一規劃設計,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充分發揮其作用。
邊溝:用于匯集路塹邊坡和路面水流,以排水溝、急流槽或跌水井排至路基范圍以外;挖方路段一般設矩形邊溝。
排水溝:用于匯集邊溝、填方邊坡、路基外自然邊坡坡面、急流槽或截水溝水流,引至河道或涵洞。排水溝設置在護坡道外側,斷面為梯形或矩形均可。
截水溝:當挖方路段上方一側邊坡受邊坡頂以上自然坡面匯水沖刷較大,或因路基開挖后,上方路基邊坡坡頂上部位會因滲水引起邊坡不穩定時,均在路基邊坡頂口5m以外設截水溝,并將水引入排水溝、河道或涵洞。
急流槽、跌水井:由于地形所限,使邊溝與排水溝或排水溝與水溝之間因進出口高差較大時,采用急流槽或跌水井。路面邊緣采用攔水帶阻水時,設置邊坡急流槽從填方邊坡上排至坡腳以外或排水溝內。
路面排水采用集中與分散兩種方式,3m以下低填路段采用散排方式,較高路堤未做坡面防護路段采用集中排水,路面水通過路面橫坡流至路肩,在路肩邊緣設置瀝青混凝土攔水帶攔截路面水,通過急流槽將路面水排至路基邊溝,急流槽設置間距為50m。在挖方超高路段,路緣帶設置縫隙式集水管,匯集外側路面水流,通過窨井、橫向排水涵,急流槽將水流送入外側排水溝。中央分隔帶設置級配碎石盲溝,盲溝底部放置軟式透水管,間隔一定距離通過橫向排水管將匯集水流經急流槽排入水溝。
2植物防護措施的優越性
近年來,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為盡快恢復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邊坡生物防治工作也逐步受到了有關方面的重視。植物具有很好的防水土流失的功能,對土壤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植物防護治理是采用鋪草皮,種草形式,利用植被對邊坡的覆蓋作用,植物根系對邊坡的加固作用,保護路基邊坡免受降水和地表徑流的沖刷來對邊坡進行防護。常用的邊坡植被物種有花草,藤本植物、矮生的木本植物。在公路路基的防護中,一般都會在網狀的水泥防護墻內,種上植物,以此來加固對邊坡的保護。目前其中一種新型的噴播植草工藝─客土噴播法正在被逐步推廣應用到高速公路的上邊坡防護中。噴播植草技術是將土、水泥、混凝士綠化添加劑、肥料、腐植質等與植綠種子均勻混合噴射到開挖的坡面,形成一層人工基質,有一定強度且穩定,不龜裂,抗沖刷,植物能在此基質上正常生長,以此來達到恢復生態環境、綠化邊坡的目的[2]。客土噴播法的優點是在巖石上能為植物創造生長條件,也能滿足土壤要求嚴格的花草的生長。它恢復了因工程建設開發而破壞的生態系統,制造與自然表土相近的生長基礎,培育出穩固邊坡和與周邊環境和諧的植被,有效地恢復生態和形成可粗放管理的優美植物群落[3]。陜西商漫高速公路針對巖質邊坡綠化難的問題,引進了日本“巖質邊坡土壤菌生態綠化技術”,模擬“生土熟土化、熟土腐質化”的加速進程,在巖質邊坡上噴播草、灌、喬種子,植物種子配比采用草、灌、花相結合,起到了很好的邊坡防護效果。
2結論
邊坡防護與治理在山區高速公路建設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淺析了一些山區高速公路邊坡治理的基本方法。高速公路邊坡治理要做到“因地而異”,靈活運用各種生物以及工程措施。本著生態環保的目的,應不斷摸索生態護坡的新技術,盡可能減少使用片石護坡和噴錨等工程護坡形式,加強植物防護在邊坡治理中的地位,做到科學治理邊坡,這樣既起到蓄水保土、坡面防護作用,也營造了公路沿線的綠色風光帶,美化了區域環境。
參考文獻
[1]鐘彬.高速公路邊坡治理與防護[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5.
[2]蘇少華,張玲瓏.公路邊坡治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