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防治定義范文

        生物防治定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防治定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防治定義

        第1篇:生物防治定義范文

        【關鍵詞】: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統;蚊蟲;監測;防治

        傳統的蚊蟲監測工作主要依賴于人工,其防治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因此長期以來,全球各國都在努力探索有效的蚊蟲監測與防治技術,近年來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統逐漸被用于城市蚊蟲監測與防治工作,該技術的應用能夠突破傳統人工工作模式的瓶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蚊蟲監測與防治工作的效率,本文就針對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統在城市蚊蟲監測與防治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1.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統簡述

        2006年美國Clark公司了Vector Control Managenement System(VCMS)軟件系統,即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統,該系統整合了RS、GIS、GPS等多項現代化技術,其主要用途就是用于城市蚊蟲監測與防治,具有數據采集、數據分析處理、信息輸出等多項功能,可以對蚊蟲的分布情況進行監測,并且能夠監測殺蟲劑的使用情況,目前VCMS再歐洲很多國家中都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城市蚊蟲監測與防治工作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2.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統的應用

        2.1 響應客戶需求

        VCMS中設有客戶需求響應模塊,能夠對用戶的請求作出響應,用戶的請求主要可以分為自定義請求、一般請求、緊急請求三種類型,在沒有蚊媒傳染病發生時,用戶可以提出一般請求和一些自定義請求,例如對蚊蟲進行鑒定等等,一旦有蚊媒傳染病發生,用戶就可以提出緊急請求,這樣就可以通過VCMS來快速的找出傳染媒介,及時了解病例狀態,便于及時控制傳染病的傳播范圍。

        2.2 收集監測數據

        VCMS具有收集監測數據的功能,在檢測到蚊蟲分布情況、傳染病病例情況、中間宿主攜帶病毒情況之后,可以通過手持PDA及時收集這些數據,并且用戶能夠快速的將這些數據傳輸到服務器當中,進而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蚊蟲監測與防治工作的效率。例如,通過VCMS可以及時了解到中間宿主的病毒攜帶情況,這就為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再比如,通過VCMS系統還可以及時掌握當地優勢蚊蟲的密度,及時掌握當地優勢蚊蟲的季節消長情況,這也將給城市蚊蟲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依據,便于用戶了解優勢蚊蟲的生長規律,有助于用戶制定科學的防治措施。

        2.3 GIS技術的應用

        在VCMS系統中還整合了GIS技術,這樣一來,當地的地圖就可以整合到VCMS系統之中,包括居民區、河流、街道、公園的分布情況等等,都可以整合到VCMS系統之中,用戶可以將蚊蟲密度、傳染病病例情況與當地地理信息、人文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這就可以大大提高城市蚊蟲監測與防治工作的科學性。例如,通過GPS定位信息、RS衛星遙感信息,可以分析出某個區域內蚊蟲的分布情況,再通過該區域的環境信息、社會人文信息等因素,就可以找出蚊蟲孳生的有利條件,進而就能夠采取針對性措施,消除蚊蟲孳生的有利條件,_到防治蚊蟲的作用。

        2.4 數據儲存

        傳統人工監測的工作模式中,監測資料容易遺失和損壞,進而就會給蚊蟲監測和防治工作造成不便,而VCMS系統的應用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當VCMS系統獲取蚊蟲監測數據之后,可以全部儲存于服務器之中,包括蚊蟲分布情況、蚊蟲密度、蚊蟲季節消長情況等等,此外蚊蟲攜帶病毒的實驗數據、傳染病的發病情況等等,也都可以儲存于服務器之中,這樣一來,當用戶需要調用上述資料時,就可以快速獲取信息,并且VCMS系統輸出的信息可以是文字格式,也可以是表格格式,還可以是圖片等格式,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選擇格式,這樣就可以提高城市蚊蟲監測與防治工作的效率。

        2.5 現場噴霧記錄

        VCMS系統不僅可以收集和儲存數據,還可以對數據進行記錄,只要用戶采用載有VCMS系統的噴霧器,VCMS系統就可以記錄噴霧數據,并將數據傳輸到服務器之中,便于用戶再以后的工作中隨時查看噴霧施藥情況,有助于用戶調整噴霧方式,提高蚊蟲防治效果。

        3.VCMS的應用前景

        3s技術是地球信息科學中重要技術之一,廣泛應用在各個方面,在病媒生物以及傳染病監測以及防治過程中,采用3S技術,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地球觀測數據,通過衛星RS技術,能夠及時、快速的獲取,對于GIS中的數據,也可以利用遙感觀測數據,得到快速的更新。同時GIS數據還可給與遙感技術以輔助,并對遙感圖形進行判斷以及分類,在媒介船舶疾病控制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3.1 VCMS在其他病媒生物監測和防治

        VCMS主要監測和防治對象為蚊蟲,而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擴展到鼠、蟑螂以及蠅等監測和防治過程中,并且針對這些病媒生物特點以及需求,拓展其監測以及防治功能,以滿足現代城市對病媒生物監測和防治需求。

        3.2 VCMS將現場管理引入病媒生物監測和防治。

        VCM系統針對蚊蟲還引入了管理模塊,主要內容包括,第一為蚊蟲監測站,其二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其三為雇員工作情況。對于工作人員以及雇員工作情況,應通過GPS地理信息系統進行監測,對于監測點的情況,主要利用現場手持的PDA向工作站進行無線或者有線傳輸,這樣管理人員就可以及時的獲取心腸的相關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指令,以便于更好的進行工作。

        3.3 VCMS在城市媒介生物傳染病監測和防治的指導作用

        目前對于病媒生物監測,只進行病媒生物的種類、密度等數據的分析,對于宿主、媒介等關聯監測很少進行研究,這對于媒介生物傳染病控制產生了不利影響。所以今后,應加強VCMS現場采樣以及處理技術,還應進行實驗室病毒檢測工作,以發揮VCMS的指導作用。

        總結

        隨著SARS、H7N9型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出現,人們對生活環境越來越重視。目前從世界范圍來看,由蚊蟲傳播的疾病多達數十種,包括西尼羅河熱、登革熱等等,并且其中有很多疾病都具有發病率高、流行面廣、傳播力強的特點,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很大威脅,本文在此分析了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系統在城市蚊蟲監測與防治中的應用,希望文中內容可以為相關工作開辟思路。

        【參考文獻】:

        [1]吳彤宇,侯海光,秦娜,張靜,王偉,李今越,李培羽. 病媒生物防治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4,01:47-50.

        第2篇:生物防治定義范文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生物技術

        一、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技術分析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森林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伴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對森林環境的要求和重視也不斷受到重視。但是在森林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容易對森林資源的保護產生極具破壞性的影響,并且當前我國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化學方法防治。化學藥物不僅會對森林的整體環境帶來不可忽視的破壞作用,而且還可能會對森林資源造成不必要的污染,所以針對當前森林防治工作的具體現狀,在森林資源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加強生物技術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

        要研究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首先需要掌握生物防治技術的具體定義,具體而言,生物防治技術的原理是以生物鏈為依據,遵循多種生物的克制關系原則,向森林中投放病蟲害的天敵,從而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與傳統的化學防治方法相比,這類方法可以降低化學藥物的使用,更加環保高效。通過具體的分析,可以發現在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所使用的生物防治技術具有明顯的優點,一方面生物技術防治殘留毒性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其安全性很高,而且對于周圍環境不會帶來不必要的污染。由于生物防治是使用害蟲的天敵所以不會出現化學防治方法的副作用,比如如果使用時間過長就會讓病蟲害產生對藥物的抗性;另一方面生物技術的防治效果有保障,在森林生態系統中形成病蟲害的天敵群體或者微生物群,對于防治病蟲害具有長期效果。針對生物技術的應用特點,在應用生物技術的過程中其原材料相對較多而且常見,甚至有的生物資源能夠實現就地找尋,從而有效減少生物技術應用過程中所消耗的成本。

        二、生物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使用生物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不僅能有效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而且可以對于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正是在這種大的背景下,生物技術越來越受到推崇,所以加大對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生物技術的應用力度顯得極為迫切,結合病蟲害防治的具體實踐,本文將詳細分析生物技術的應用狀況和注意條件,以更好的發揮生物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一)保護和利用森林害蟲天敵

        為了推動生物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的有效應用,首先要充分做好森林區域生態自然界內天敵昆蟲的保護和引入,按照天敵昆蟲的具體生活環境可以適當為其營造有利其生長的環境。為了更好的保護天敵昆蟲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可以通過種植多種樹木,混合種植各類植被以充分保護天敵昆蟲的食物充足和生長繁殖條件。同時為了讓天敵昆蟲更好的發揮生物防治的作用,建議在害蟲繁殖時期,在森林區域內投放其天敵昆蟲,有效增加森林生態環境區域內的天敵昆蟲總體數量和森林生態系統中天敵昆蟲的種類。在具體運行過程中,由于森林生態系統中害蟲種類和數量較多,僅靠投放一種害蟲天敵無法取得防治效果,并且也會因為天敵昆蟲的數量少或缺乏生存條件和食物而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可以對害蟲天敵通過人工養殖的途徑來人為增加森林生態系統中害蟲天敵的數量和種類,進而可以更好的確保滅蟲的效果。比如為了防治松毛蟲對森林的破壞,可以對松毛蟲的天敵赤眼蜂采取人工養殖的方法,然后再將赤眼蜂投放入森林之中。另外,在對森林的日常養護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害蟲天敵及其生活條件,創建害蟲天敵的生存環境,并注意維護好害蟲天敵的繁殖環境和條件,確保害蟲天敵在繁殖時期能實現正常繁衍。

        (二)推廣生物農藥防治技術的應用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生物農藥防治技術與化學農藥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不僅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明顯小于化學農藥,而且生物農藥大多是從菌類中提煉獲得的,所以不會對森林的整體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并且生物農藥也不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應用環境相對安全。因為生物農藥具有極強而單一的殺傷性,也就是說,在使用生物農藥的具體使用過程中,只會對一種害蟲發揮效果,并不會破壞其他害蟲天敵或森林的有益生物,從這一層面來看,使用生物農藥對于森林生態平衡可以發揮良好的保護作用。在制作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的生物農藥時,要注意使用森林中的天然微生物,通過這一方式不僅可以有效防止害蟲對其產生抗藥性,而且還可以有效降解森林土壤中的一些殘留物質。另外,使用生物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可以實現對病蟲害的長期性控制,需要結合森林病蟲害的具體情況,合理使用生物農藥,努力做到病蟲害的有效治理。

        (三)合理引進生物酶防治技術

        隨著近幾年來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物技術取得了更深層次的進展,其具體方法和技術也實現了多樣化的進步,在諸多的生物技術中,生物酶防治技術的應用前景較為廣泛,并且生物酶防治技術的防治作用也較為明顯,生物酶發揮防治病蟲害的原理是通過抑制昆蟲體內的蛋白活性,進而破壞昆蟲的相關內部組織系統,導致森林害蟲無法正常生存而死亡。比如由于大部分的生物體中都含有蛋白酶抑制劑,這種生物酶的作用主要是在確保生物體內正常代謝活動開展的同時,對其他外來蛋白水解酶進行有效的抵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抑制森林害蟲的生長,進而推動森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與傳統的森林病蟲害化學防治方法相比,生物技術的應用不會像化學方法那樣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不利的影響,而且通過使用生物技術,著重加強對森林病蟲害的自然防治,能夠更有效的防治森林病蟲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葉百誠.分析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2(05).

        第3篇:生物防治定義范文

        [關鍵詞]生態學 教學模式 科研課題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1-0247-01

        生態學是生物科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涉及多學科領域,而且實踐性較強。生態學教學改革中,注重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引入科研動態介紹、開展專題講座,[1]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蒲兄v座是培養學生科研興趣與未來從事科研工作的起點和重要基礎,是培育和發展學生科研創新能力與提高科研意識的有效途徑。[2]系統講授與專題分析相結合,使學生及時地了解到相關的專業方向,并較快進入本學科的前沿發展領域。[3]生態學課程中應該聘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4]教師課余與學生交流,組織開展生態學熱點專題討論,引導學生參與生產實踐或科研活動等,促使學生專業創新與團隊合作意識的增強。[5]

        本文探討教研結合模式中科研專題的設計,分析各專題的內容,評價學生的信息反饋,促進教學與科研模式的不斷改善,以提高生態學的教學質量,對高校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一定參考,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植物的富集作用”專題

        第二章《生物與環境》設專題“植物的富集作用”(15分鐘)。首先提出超富集植物的定義,介紹超富集植物修復受重金屬污染環境的機理。超富集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蜈蚣草、紫花苜蓿、芥菜、鳳眼蓮以及轉基因植物花椰菜等。同時指出超富集植物應用上的局限性。專題結束后,讓同學們開展自由討論。學生對這方面內容比較感興趣,結合自己熟悉的植物踴躍發言,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植物化感作用及應用”專題

        第三章《種群生態學》中設“植物化感作用及應用”專題(30分鐘)。首先提出植物化感作用的定義,介紹化感作用的物質、排出分泌物的途徑以及影響分泌物效果的因素,還介紹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實際應用意義。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匯總,重點分析百合、菖蒲、夾竹桃、美人蕉、桉樹和杉樹以及百里香等的化感作用,突出這些植物化感作用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專題結束后,讓同學們進行總結和評價。學生提出建議,認為本次專題講述內容詳細,但是學生是被動的接受,如果由教師提供文獻資料、學生作為主體進行討論和總結,教學效果會更好。

        三、“農業生態系統能流分析”專題

        第五章《生態系統生態學》中設“農業生態系統能流分析”專題(15分鐘)。由教師對“杉木、觀光木混交林凋落物能量歸還量初步研究”“濱江濕地植被生態系統能量流動模型與穩定性分析”和“長春南湖水生生態系統的能流特征”等文獻進行概述,講授農業生態系統的能流分析方法。專題結束后,學生反映講授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記憶。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在教學中要注意在此類專題的講授,要結合專題內容播放相關的視頻材料,增加知識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四、“害蟲的生物防治”專題

        第六章《應用生態學》中設“害蟲的生物防治”專題(20分鐘)。首先,介紹害蟲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包括:人工繁殖散放天敵(赤眼蜂)、利用蘇云金芽孢桿菌、利用植物殺蟲劑和利用昆蟲生長調節劑等。重點介紹植物殺蟲劑中印楝素的應用。最后介紹國際上應用比較成熟的基本防治方法:群集誘捕法、迷向法等,提出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蟲的優勢。學生反映本專題講授內容難度適中,加上專題中設計了大量彩色圖片,能夠吸引學生興趣,課堂反映效果良好。

        通過科研專題的應用,結合學生對專題的反饋,認為在專題講授上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1)對于文獻量較大、內容抽象的科研專題,可以結合圖片、視頻材料進行講授。同時,在講授前給出相關文獻的目錄,讓學生提前檢索文獻、準備材料資料,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發言和討論;(2)文獻量較小、內容難易適當的科研專題,教師在專題講授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劉方明,田立娟,李修平,等.生物科學專業生態學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35:836,846.

        [2]許宏.淺析科研講座對醫學生的幾點重要性[J].醫學信息學,2008,21(6):805-807.

        [3]王光軍,田大倫,閆文德,等.生態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129-133.

        第4篇:生物防治定義范文

        一、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我國植物種類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蟲的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害蟲的多樣性、環境條件的復雜性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與病蟲斗爭的長期性與艱巨性。即使是一種害蟲或病害,長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資金、勞力,但仍有大面積的林木被吃光致死。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1 森林害蟲或病害具有主動傳播或依靠自然動力傳播和強大的繁殖能力,絕大多數個體被消滅,但剩余個體通過繁殖,數代之后又能迅速傳播。

        1.2 隨著林業生產的發展有林面積不斷擴大,特別是人工純林面積的增長,快速回升。

        1.3 國內外林業生產活動交往為害蟲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被害面積可能隨之擴大。

        1.4 害蟲的遺傳特性抗逆能力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動,適應能力不斷增強。即使是一些抗蟲(?。┑钠贩N也并非一勞永逸,由于長期適應的結果,遺傳特性逐漸變異或減退,還需要不斷培育新的抗蟲品種??梢娪行У胤乐魏οx是一項長期復雜的艱巨任務。

        二、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的原則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從維護生態平衡的觀點出發,采取綜合防治和生態控制措施,強化預防工作,實行綜合治理。在指導思想上,要實現由重除治向重預防轉變。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綜合性營林措施,搞好重點林業工程項目,將病蟲害預防措施納入規劃設計中,實現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轉變。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各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單靠其中某一種措施往往不能達到防治的目的,有時還會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專家小組對綜合治理下了如下定義:害蟲綜合治理是一種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蟲的發生,避免相互矛盾,盡量發揮有機地調和作用,保持經濟允許水平之下的防治體系。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是一個病蟲控制的系統工程,即從生態學觀點出發,在整個森林生產、栽植及養護管理等過程中,都要有計劃地應用改善栽植養護技術,調節生態環境,預防病蟲害的發生,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標準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為防治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加強自然防治能力。

        三、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種植規劃

        在考慮城市美化的基礎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種,要注意長遠解決病蟲害問題。針對本地區發生嚴重的害蟲種類,減少其喜食植物的種植,多規劃和栽植抗病蟲的或耐性強的植物,減少有害生物的適生寄主。

        3.2 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蟲的發生和危害在相當程度上與植物的生長勢相關。對生長勢差的應及時施肥、澆水、松土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并結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蟲枝條。這樣不但可以調節植物養分,還可以減少病蟲來源,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營造不利于病蟲害越冬、繁衍、為害的環境條件。

        3.3 推廣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

        3.3.1 保護利用天敵,開展生物防治。物防治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顯著的。一旦天敵在田間建立了自己的種群,它就可以長期持續地對害蟲發揮控制作用,這是化學農藥所無法達到的。城市具備開展生物防治的條件,一是城市林業種類豐富,適合天敵的生存和繁衍,我們應該加強對天敵的利用和保護,盡量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創造利于天敵群落發展的條件。二是城市建筑對園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島生態”有利于釋放天敵。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護工作新的管理標準,特別是作為可持續植物保護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術,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產和銷售害蟲天敵產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3.3.2 選擇使用生物農藥。生物農藥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能有效地保護天敵,消滅害蟲,對人畜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相對于化學農藥來講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劑防治國槐尺蠖,每年噴兩遍藥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學農藥每代害蟲都必須防治兩遍以上。

        3.4 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化學防治只在必需應急時進行,實施靶標防治,盡可能地選用具有選擇性、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少用或不用廣譜性的化學農藥,經常變化用藥品種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施藥方式也應采取涂莖、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第5篇:生物防治定義范文

        摘要:目前有害生物入侵林業十分嚴重,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有擴大之勢,對此應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防治工作。要建立測報體系,提高檢疫水平,明確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切實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關鍵詞:森林 病蟲害 綜合防治方法

        0 引言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從維護生態平衡的觀點出發,采取綜合防治和生態控制措施,強化預防工作,實行綜合治理。在指導思想上,要實現由重除治向重預防轉變。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綜合性營林措施,搞好重點林業工程項目,將病蟲害預防措施納入規劃設計中,實現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轉變。

        1 綜合治理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各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單靠其中某一種措施往往不能達到防治的目的,有時還會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專家小組對綜合治理下了如下定義:害蟲綜合治理是一種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蟲的發生,避免相互矛盾,盡量發揮有機地調和作用,保持經濟允許水平之下的防治體系。

        2 綜合治理的原則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是一個病蟲控制的系統工程,即從生態學觀點出發,在整個森林生產、栽植及養護管理等過程中,都要有計劃地應用改善栽植養護技術,調節生態環境,預防病蟲害的發生,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標準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為防治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加強自然防治能力。

        在實行綜合治理的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2.1 從生態學角度出發 森林、病蟲、天敵三者之間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約。當它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中時,它們的發生、消長、生存又與這個環境的狀態關系極為密切。這些生物與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綜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養護管理過程中,通過有針對性地調節和操縱生態系統里某些組成部分,以創造一個有利于植物及病蟲天敵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蟲孳生和發展的環境條件,從而預防或減少病蟲的發生與危害。

        2.2 從安全角度出發 根據森林生態系統里各組成成分的運動規律和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既針對不同對象,又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當時和以后的影響,靈活、協調地選用一種或幾種適合園林實際條件的有效技術和方法。如園林管理技術、病蟲天敵的保護和利用、物理機械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對不同的病蟲害,采用不同對策。幾項措施取長補短,相互輔佐,并注意實施的時間和方法,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將對生態系統內外產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蟲危害,又保護了人、天敵和植物的安全。

        2.3 從保護環境,恢復和促進生態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發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學農藥的使用,而是要求從病蟲、植物、天敵、環境之間的自然關系出發,科學地選擇及合理地使用農藥,在城市園林中應特別注意選擇高效、無毒或低毒、污染輕、有選擇性的農藥(如蘇云金桿菌乳劑、滅幼脲等),防止對人畜造成毒害,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充分保護和利用天敵,逐步加強自然控制的各個因素,不斷增強自然控制力。

        2.4 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 防治病蟲的目的是為了控制病蟲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經濟損失。因而經濟允許水平(經濟閥值)是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概念。人們必須研究病蟲的數量發展到何種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蟲達到造成經濟損失的程度,這就是防治指標。病蟲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標,可不防治;否則,必須掌握有利時機,及時防治。順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鎮街道、公園綠地、廠礦及企事業單位的園林綠化為主體時,則不完全適合上述經濟觀點。因該園林模式是以生態及綠化觀賞效益為目的,而非經濟效益,且不可單純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病蟲的防治。

        3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種植規劃 在考慮城市美化的基礎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種,要注意長遠解決病蟲害問題。針對本地區發生嚴重的害蟲種類,減少其喜食植物的種植,多規劃和栽植抗病蟲的或耐性強的植物,減少有害生物的適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個體系”建設 近年來,外來有害生物對我國林業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尤其是美國白蛾在我區周邊的天津、遼寧、河北、陜西等地嚴重發生,直接對我區林業構成威脅。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防患于未然。海關、商檢、森檢部門和木材檢查站要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嚴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業部門要堅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監測工作,適時開展專項調查,發現病死樹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時上報送檢。

        3.3 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蟲的發生和危害在相當程度上與植物的生長勢相關。對生長勢差的應及時施肥、澆水、松土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并結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蟲枝條。這樣不但可以調節植物養分,還可以減少病蟲來源,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營造不利于病蟲害越冬、繁衍、為害的環境條件。

        3.4 推廣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

        3.4.1 保護利用天敵,開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顯著的。一旦天敵在田間建立了自己的種群,它就可以長期持續地對害蟲發揮控制作用,這是化學農藥所無法達到的。城市具備開展生物防治的條件,一是城市林業種類豐富,適合天敵的生存和繁衍,我們應該加強對天敵的利用和保護,盡量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創造利于天敵群落發展的條件。二是城市建筑對園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島生態”有利于釋放天敵。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護工作新的管理標準,特別是作為可持續植物保護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術,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產和銷售害蟲天敵產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3.4.2 選擇使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能有效地保護天敵,消滅害蟲,對人畜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相對于化學農藥來講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劑防治國槐尺蠖,每年噴兩遍藥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學農藥每代害蟲都必須防治兩遍以上。1987年鄭州市森林大袋蛾大發生,危害成災,施用生物農藥滅幼脲進行超低容量飛噴防治,防治效果達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該蟲再度大發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滅了害蟲又保護了天敵。生物農藥除了Bt 乳劑、滅幼脲外,最近幾年生產的花保、煙滲堿等,這些都是防治園林病蟲害的首選農藥。

        3.5 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化學防治只在必需應急時進行,實施靶標防治,盡可能地選用具有選擇性、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少用或不用廣譜性的化學農藥,經常變化用藥品種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施藥方式也應采取涂莖、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3.6 改進農藥施用技術 目前,城市病蟲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規噴霧方法。據測算,常規噴霧從施藥器械噴灑出去的農藥只有25%至50%能沉積在植物葉片上,不足1%的農藥能沉積在靶標害蟲上,而僅有0.03%的藥劑能起到殺蟲作用。這種施藥方法不僅效率低,造成農藥浪費,還使大量農藥流失到非靶標環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環境。因此必須改進化學農藥的施用(特別是噴霧)技術,提高農藥的利用率,降低農藥在非靶標環境中的投放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第6篇:生物防治定義范文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各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單靠其中某一種措施往往不能達到防治的目的,有時還會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專家小組對綜合治理下了如下定義:害蟲綜合治理是一種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蟲的發生,避免相互矛盾,盡量發揮有機地調和作用,保持經濟允許水平之下的防治體系。

        2綜合治理的原則

        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是一個病蟲控制的系統工程,即從生態學觀點出發,在整個森林生產、栽植及養護管理等過程中,都要有計劃地應用改善栽植養護技術,調節生態環境,預防病蟲害的發生,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標準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為防治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加強自然防治能力。

        在實行綜合治理的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2.1從生態學角度出發森林、病蟲、天敵三者之間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約。當它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中時,它們的發生、消長、生存又與這個環境的狀態關系極為密切。這些生物與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綜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養護管理過程中,通過有針對性地調節和操縱生態系統里某些組成部分,以創造一個有利于植物及病蟲天敵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蟲孳生和發展的環境條件,從而預防或減少病蟲的發生與危害。

        2.2從安全角度出發根據森林生態系統里各組成成分的運動規律和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既針對不同對象,又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當時和以后的影響,靈活、協調地選用一種或幾種適合園林實際條件的有效技術和方法。如園林管理技術、病蟲天敵的保護和利用、物理機械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對不同的病蟲害,采用不同對策。幾項措施取長補短,相互輔佐,并注意實施的時間和方法,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將對生態系統內外產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蟲危害,又保護了人、天敵和植物的安全。

        2.3從保護環境,恢復和促進生態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發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學農藥的使用,而是要求從病蟲、植物、天敵、環境之間的自然關系出發,科學地選擇及合理地使用農藥,在城市園林中應特別注意選擇高效、無毒或低毒、污染輕、有選擇性的農藥(如蘇云金桿菌乳劑、滅幼脲等),防止對人畜造成毒害,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充分保護和利用天敵,逐步加強自然控制的各個因素,不斷增強自然控制力。

        2.4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防治病蟲的目的是為了控制病蟲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經濟損失。因而經濟允許水平(經濟閥值)是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概念。人們必須研究病蟲的數量發展到何種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蟲達到造成經濟損失的程度,這就是防治指標。病蟲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標,可不防治;否則,必須掌握有利時機,及時防治。順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鎮街道、公園綠地、廠礦及企事業單位的園林綠化為主體時,則不完全適合上述經濟觀點。因該園林模式是以生態及綠化觀賞效益為目的,而非經濟效益,且不可單純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病蟲的防治。

        3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策略

        3.1搞好城市森林的種植規劃在考慮城市美化的基礎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種,要注意長遠解決病蟲害問題。針對本地區發生嚴重的害蟲種類,減少其喜食植物的種植,多規劃和栽植抗病蟲的或耐性強的植物,減少有害生物的適生寄主。

        3.2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個體系”建設近年來,外來有害生物對我國林業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尤其是美國白蛾在我區周邊的天津、遼寧、河北、陜西等地嚴重發生,直接對我區林業構成威脅。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防患于未然。海關、商檢、森檢部門和木材檢查站要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嚴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業部門要堅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監測工作,適時開展專項調查,發現病死樹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時上報送檢。

        3.3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病蟲的發生和危害在相當程度上與植物的生長勢相關。對生長勢差的應及時施肥、澆水、松土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并結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蟲枝條。這樣不但可以調節植物養分,還可以減少病蟲來源,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營造不利于病蟲害越冬、繁衍、為害的環境條件。

        3.4推廣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

        3.4.1保護利用天敵,開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顯著的。一旦天敵在田間建立了自己的種群,它就可以長期持續地對害蟲發揮控制作用,這是化學農藥所無法達到的。城市具備開展生物防治的條件,一是城市林業種類豐富,適合天敵的生存和繁衍,我們應該加強對天敵的利用和保護,盡量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創造利于天敵群落發展的條件。二是城市建筑對園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島生態”有利于釋放天敵。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護工作新的管理標準,特別是作為可持續植物保護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術,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產和銷售害蟲天敵產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3.4.2選擇使用生物農藥生物農藥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能有效地保護天敵,消滅害蟲,對人畜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相對于化學農藥來講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劑防治國槐尺蠖,每年噴兩遍藥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學農藥每代害蟲都必須防治兩遍以上。1987年鄭州市森林大袋蛾大發生,危害成災,施用生物農藥滅幼脲進行超低容量飛噴防治,防治效果達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該蟲再度大發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滅了害蟲又保護了天敵。生物農藥除了Bt乳劑、滅幼脲外,最近幾年生產的花保、煙滲堿等,這些都是防治園林病蟲害的首選農藥。

        3.5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化學防治只在必需應急時進行,實施靶標防治,盡可能地選用具有選擇性、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少用或不用廣譜性的化學農藥,經常變化用藥品種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施藥方式也應采取涂莖、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3.6改進農藥施用技術目前,城市病蟲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規噴霧方法。據測算,常規噴霧從施藥器械噴灑出去的農藥只有25%至50%能沉積在植物葉片上,不足1%的農藥能沉積在靶標害蟲上,而僅有0.03%的藥劑能起到殺蟲作用。這種施藥方法不僅效率低,造成農藥浪費,還使大量農藥流失到非靶標環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環境。因此必須改進化學農藥的施用(特別是噴霧)技術,提高農藥的利用率,降低農藥在非靶標環境中的投放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第7篇:生物防治定義范文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甜水蘿卜的定義、產地環境、品種選擇、栽培管理技術、采收與病蟲防治。

        本標準適用于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甜水村范圍內的蘿卜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8321.1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一)

        GB/T 8321.2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二)

        GB/T 8321.3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三)

        GB/T 8321.4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四)

        GB/T 8321.5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五)

        GB/T 8321.6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六)

        GB/T 8321.7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七)

        GB/T 8321.8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八)

        GB/T 8321.9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九)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

        GB/T 18407.1―2001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

        DB33/406―2003 蘿卜種子

        DB34/T 1213-2010 無公害蘿卜

        3 定義

        甜水蘿卜

        崖門鎮甜水村在清嘉慶四年(1799年)己開始種植蘿卜,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甜水村種植的蘿卜與眾不同,皆因其獨特的地理條件與氣候環境特殊,甜水村種植的蘿卜,不但高產,而且特別甜脆、飽汁,嫩滑而無渣,美味可口。甜水蘿卜是新會有名的土特產,在市場有較高的知名度,暢銷珠三角周邊地區。

        4 產地環境條件

        應符合GB/T 18407.1―2001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的要求。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能較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種植。

        5 品種選擇

        品種應選擇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商品性佳、耐貯運、受市場歡迎的白蘿卜品種,種子質量要求:純度≥95.0%,凈度≥97.0%,發芽率≥85%,水分≤8.0%。

        6 栽培管理

        6.1 栽培季節

        白蘿卜屬于半耐寒性蔬菜,喜溫和涼爽、溫差較大的氣候,生長適宜溫度13~25℃。播種季節選擇在秋末冬初,于九月底至十月上旬為適播期,翌年1月中旬至二月中旬采收。

        6.2 地塊選擇

        種植蘿卜應選擇耗肥少、剩留有機物多、無同種病蟲害的作物為前茬。需要避開十字花科的蔬菜作前茬,以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比較肥沃的沙壤土為好。

        6.3 整地、施基肥、起畦

        在前茬收獲后要及時深耕曬土7d~10d。結合起壟施足基肥,基肥每 667O(畝)施腐熟有機肥(符合NY/T496 要求)150kg,過磷酸鈣50kg。采用平畦起壟栽培方式,壟高約30cm ,壟寬約90 cm。

        6.4 露地直播

        6.4.1 播種

        6.4.1.1播種季節

        選擇在秋末冬初,于九月底至十月上旬為適播期。

        6.4.1.2種子處理

        應精選種子,只用飽滿、健全的種子,淘汰癟、碎、霉變的種子??捎?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

        6.4.1.3播種量

        依據種子的質量、土質、氣候及播種方法而定。一般每667m2(畝)播種量為0.5kg。

        6.4.1.4播種方式

        播種時采用穴播方式。用種量根據留苗稀密來確定,點播穴距40~45cm,每穴點籽4~5粒,并使種子在穴內均勻散開,以免出苗后擁擠,影響其秧苗質量。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

        6.4.1.5種植密度

        每壟地播種三行,每行行距約30cm,每株株距約45cm。

        6.5 田間管理

        6.5.1 間苗定苗

        掌握早間、晚定的原則,間苗可分2次完成。第1次在白蘿卜長出3片真葉時間苗,每穴留2株,第2次在白蘿卜長出5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壯苗。

        6.5.2 中耕除草與培土

        在蘿卜整個生育期要中耕2~3次,中耕除草可結合間苗、定苗同時進行。必須保持土壤疏松,適時進行中耕,中耕時必須培土。生產中一般把中耕、除草、培土三項工作結合起來。葉子已經封壟,停止中耕,除草就只有用人工進行拔除。

        6.5.3 水肥管理

        6.5.3.1 發芽期

        播后要充分澆透出苗水水,土壤相對含水量宜在80%以上,若遇高溫天氣,應隔日澆水,以防止高溫發生病毒病。

        6.5.3.2 幼苗期

        幼苗期掌握勤澆少澆,土壤相對含水量宜在60%以上。定苗時結合澆水,每667m2(畝)采用條施方式追施腐熟農家肥(符合NY/T496要求)450 kg。第一次追肥在第一次間苗時輕追一次1%尿素水,第二次在定苗時每畝追施10 kg尿素。

        6.5.3.3 葉生長盛期

        此期需水較多要適量灌溉,但在后期要適當控水,防葉片徒長,影響肉質根生長。

        6.5.3.4 根莖生長旺盛期

        此期應充分均勻澆水,以防裂根,土壤濕度維持在70~80%。根據氣候、土質情況,控制蹲苗時間7d左右。蹲苗結束,結合澆水,每667m2(畝)可第三次追肥,追施復合肥15kg;距白蘿卜根部10cm以上處灌根穴施后覆土。

        6.5.3.5肉質根膨大盛期

        肉質根膨大期,充分供水,忌水分不足或過多或忽干忽濕,容易造成肉質根開裂,直到生長后期仍需澆水,以防空心。追肥應氮、鉀配合施,第四次追肥在肉質根膨大時按667m2(畝)追施尿素15 kg +硫酸鉀10 kg,另外葉片噴施0.1~0.25%硼酸。

        6.5.4采收

        適時、及時采收。收獲依品種和上市期而定。收獲過早產量低、板結無吃味;收獲過晚肉質根受凍或空心,品質變劣,引起空心。當根部直徑膨大至8~10cm、長度在30~35cm時采收較為適宜。當葉色轉黃褪色時,肉質根充分膨大,基部圓鈍,即達到商品標準,此時即可收獲。

        6.5.5清潔田園

        采收結束后及時將田間殘枝敗葉、病蟲危害的蘿卜、雜草等清理干凈,集中深埋等處理,保持田園清潔,以切斷病蟲源。

        6.5.6 病蟲害防治

        6.5.6.1 主要病蟲害

        主要病害:霜霉病、黑腐病、軟腐病、病毒病等

        主要蟲害: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等。

        6.5.6.2 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

        6.5.6.3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及進行種子處理;并利用綜合栽培措施防病,減少農藥的使用;實行作物輪作和水旱輪作,清除田間病株殘體,深翻整地降低病蟲害基數;科學平衡施肥,增施腐熟有機肥,用凈水灌溉。

        6.5.6.4 物理防治

        采用黃板誘殺蚜蟲;掛殺蟲燈誘殺蛾類成蟲等。

        6.5.6.5 生物防治

        積極保護天敵,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創造有利于天敵生存的環境條件,選用對天敵無傷害的生物制劑或殺傷力低的農藥。防治時采用微生物制劑如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等,植物源農藥如印楝素、魚藤酮等,生物化學農藥如阿維菌素、春雷霉素等進行防治。

        6.5.6.6 主要病蟲害藥劑防治

        使用藥劑防治時應嚴格按照GB 4285和GB/T 8321.1~9規定執行。主要防治藥劑及方法見附錄A,各種藥劑要交替使用。

        第8篇:生物防治定義范文

        關鍵詞:灌陽雪蘿卜;生產;技術規程;制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S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60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灌陽雪蘿卜無公害生產技術的術語和定義、環境條件、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收獲及蘿卜制種技術及生產檔案建立等。

        本標準適用于廣西桂林市灌陽雪蘿卜生產技術和制種技術。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NY 5010 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灌陽雪蘿卜:原產于廣西桂林市灌陽縣,又名灌陽紅蘿卜,是灌陽縣傳統優良的秋冬季蔬菜品種。其肉質根長圓筒(柱)形,中上部細長稍尖,中下部肥圓皮稍粗,表皮全紅色或中下部表皮略帶白色,以肉質雪白、脆嫩而得名。

        4 環境條件

        4.1 產地環境

        產地環境應符合NY 5010規定的要求。

        4.2 土壤條件

        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性好的沙質土壤為宜。

        5 生產技術

        5.1 前茬

        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B作。

        5.2 整地施肥

        5.2.1 整地

        蘿卜為深根系作物,播種前需深翻土地30~40cm,結合施肥,耕后細耙,整平按畦寬1.5m、溝寬0.4m、畦高0.2m做高畦。

        5.2.2 施基肥

        蘿卜要著重基肥,輔以追肥。在施肥上應避免偏施氮肥,重視磷、鉀、硼肥施用。在中等肥力條件下,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火土肥75kg或硫酸鉀15kg,過磷酸鈣40~50kg,硼肥0.5kg。要求全層撒施,施后深翻入土,耙平做畦。施基肥時切不可用未腐熟的有機肥,以免損傷幼苗的根系,影響產量。

        5.3 播種

        5.3.1 播種期

        雪蘿卜屬秋種冬收品種,一般于9―10月播種,最好時期是白露前后。收獲期為11月―次年2月。

        5.3.2 播種量

        雪蘿卜屬中大個型品種,每667m2用種量0.5~0.6kg。

        5.3.3 播種方法

        多采用穴播,每穴播種子5~7粒,并分散開。播種前先用清水或淡糞水澆足底水,播種后蓋土約2cm厚。

        5.3.4 種植密度

        行距40cm,株距30cm,667m2播5000穴。

        5.4 田間管理

        5.4.1 間苗定苗

        出苗后植株長到2片真葉時進行一次間苗,當植株具有5~6片真葉時按合理距離進行定苗,每穴留2~3苗。

        5.4.2 中耕除草與培土

        結合間苗、定苗進行中耕除草2次,第3次在蘿卜封行前進行。中耕一般先深后淺,先近后遠,并結合培土進行。

        5.4.3 澆水

        播種時要充分澆水促出苗,定苗后及時澆水促進返苗,蓮座期澆水促進發根,肉質根生長期澆水促進肉質根膨大,防止糠心、裂根,提高食用價值和商品價值。

        5.4.4 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追肥要求以速效性的氮、鉀肥為主。全生育期一般為3次追肥。第1次追肥通常在2~3片真葉展開時進行,每667m2追施尿素5kg,兌水淋施。第2次追肥在蘿卜進入蓮座期(5~7葉)時,以追施氮肥為主,配施鉀肥,每667m2追施尿素10~15kg,硫酸鉀4~5kg,或施用復合肥15~20kg。第3次追肥在蘿卜進入肉質根生長盛期(露肩后),應以鉀肥為主,配合少量氮肥,每667m2追施硫酸鉀10kg,尿素5kg。

        6 病蟲害防治

        蘿卜栽培過程中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病毒病、軟腐病、黑腐病等,蟲害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黃曲條跳甲及地下害蟲小地老虎等。蘿卜采種期的病害,前期主要是霜霉病,后期是白銹??;蟲害是蚜蟲、菜青蟲等。

        6.1 防治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推廣農業綜合防治,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學防治,有效控制蘿卜病蟲為害。

        6.2 防治方法

        6.2.1 農業防治

        合理布局,實行輪作倒茬,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加強中耕除草,清潔田園,降低病蟲源數量。

        6.2.2 物理防治

        設置黃板誘殺蚜蟲:用30cm×20cm的黃板,按照 30~40塊/667m2的密度,掛在行間或株間,高出植株頂部,誘殺蚜蟲,一般7~10d 重涂1次機油。

        6.2.3 生物防治

        保護天敵,創造有利于天敵生存的環境條件。應用生物源農藥防治害蟲;限制農藥使用,減少對天敵的傷害。

        6.2.4 化學防治

        加強病蟲害發生動態的監測與預報,適時用藥以提高防治效果。按GB4285 和 GB/T8321(所有部分)等標準合理選用農藥和施用濃度,嚴格控制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和施用次數。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6.3 主要病蟲害防治

        6.3.1 病害防治

        6.3.1.1 霜霉病

        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采種株的葉、花薹、花梗及種莢。在發病初期或出現中心病株時,用70%代森錳鋅 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600倍液噴霧防治。藥應噴在葉背面,要仔細、均勻。

        6.3.1.2 軟腐病

        病原為一種細菌,多在肉質根膨大期開始發病。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及其它食葉害蟲,減少傷口。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77%可殺得 10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防治。噴藥時注意噴在接近地表的葉柄和莖基處。

        6.3.1.3 黑腐病

        病原為一種細菌,主要危害葉片和根莖。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77%可殺得 10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防治。

        6.3.1.4 病毒病

        蘿卜的各生長期均有發生,以蘿卜幼苗期最易感病。及時防治蚜蟲,避免蚜蟲傳播病毒,在發病初期可葉面噴施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Π號乳劑1000倍液防治。

        6.3.1.5 白銹病

        發病時,用80%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6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600倍液噴霧防治。

        6.3.2 蟲害防治

        6.3.2.1 菜青蟲、小菜蛾、菜螟、黃曲條跳甲

        主要危害葉片,在苗期要加強田間檢查,如發現有蟲,用5%定蟲隆(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或5%氟蟲腈(銳勁特)1500倍液,或2.5%多殺菌素(菜喜)1000倍液,或10%蟲螨腈(除盡)2000倍液,或52.25%毒?氯氰(農地樂)2000倍液進噴霧防治。

        6.3.2.2 蚜蟲

        出苗后每隔5~7d噴藥1次,共噴2~3次。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

        6.3.2.3 小地老虎

        用80%敵百蟲、80%敵敵畏、50%辛硫磷、21%滅殺斃(增效氰?馬)等灌根防治,根據使用說明正確使用劑量。

        7 收獲

        一般以肉質根充分肥大后為收獲適期。

        8 灌陽雪蘿卜制種技術

        8.1 田間管理

        8.1.1 種株的嚴選與處理

        在冬季蘿卜收獲時,選氣候溫暖的天氣,在田間選擇無病蟲植株,植株的葉叢、葉形、葉片顏色及葉脈色澤等具有所選品種典型性狀,肉質根形狀、皮色、肉色符合本品種特性,肉質根大小巧玲瓏個頭適中的成株。將成株的葉子留7~10cm長切斷,肉質根除去下部1/3,在室內存放2~3d,待傷口愈合后,移地栽植。

        8.1.2 整地、施肥

        蘿卜采種畦與栽培畦一樣。移栽前深翻土地20~30cm,結合整地每667m2施優質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火土肥50kg、過磷酸鈣40~50kg。

        8.1.3 定植

        蘿卜的天然雜交率很高,定植時,采種區與其它蘿卜屬植物最少隔離1500m以上。株行距40~50cm×50cm。

        8.1.4 肥水管理

        種株栽植后隨即澆水,過6~8d新根長出后澆1次水,以后地表見干再澆1~2次水,然后中耕保墑蹲苗。當種株長到將近開花時再澆水,并追肥1次,每667m2施尿素10kg左右。以后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

        蘿卜具有邊開花邊分枝生長的特點,如果肥水供應不足分枝就減少,降低種子產量。進入盛花期,天氣若干旱,每隔5~7d澆水1次,共澆3次水,并結合追肥1~2次,保證植株健壯生長,開花旺盛。到綠莢期末可停止澆水。在盛花期用0.2%硼砂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進行根外追肥,有利于籽粒飽滿,增產效果顯著。

        8.1.5 上插打頂

        種株主枝長到20cm時,每株用一根竹竿上插防倒伏。開花后,將種株的主枝和側枝進行摘心打頂,促使各側枝花期相近,種子成熟期相近。

        8.2 采種

        立夏前后,種莢黃熟,應及時收獲,防止遇雨后種子在莢內發芽。脫粒后清除雜質、風干、包裝,入庫貯藏。每667m2可收種子80~100kg。

        第9篇:生物防治定義范文

        關鍵詞 棉花害蟲;綜合防治;發展進程;有利條件;防治技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 S435.6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9-0120-01

        1 綜合防治觀念的發展進程

        20世紀60年代后期,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全世界倡導采用綜合治理策略(即Inte 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防治農作物有害生物。隨著害蟲防治策略的不斷發展,群落生態學的許多基本概念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害蟲防治系統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有害生物防治的理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有害生物防治業(Pest Control Operation,PCO)正逐漸被有害生物管理專業(Pest Management Phofessional,PMP)所取代。1995年7月在荷蘭海牙召開以“可持續植物保護造福于全人類”為主題的第13屆國際植物保護大會,強調“從保護作物到保護農業生產體系”。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我國植物保護工作的方針。IPM強調保證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質量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其指導思想是從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在充分了解農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的基礎上,綜合使用包括防治措施在內的各種生態調控手段,對農田生態系統進行合理的調節和控制。以盡可能地少用化肥、農藥等化學制品,充分發揮系統內各種生物資源的作用,使農業生產得以持續發展[1]。

        2 綜合防治的發展趨勢

        以上所有觀念的發展、技術措施的改變以及綜防體系的改進都是對IPM的進一步凝練和升華。在構建新疆棉花害蟲綜合防治體系的過程中,應該在充分吸取以往IPM在針對害蟲—天敵—環境相互作用而取得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上升到人類自然—社會的高度。也就是說,應重視棉花害蟲綜合防治所采用的各種技術措施,對環境的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環境對人類乃至社會的影響。正如“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生態文明所指出的,必須“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

        為明確和堅定綜合防治的理念,1986年,綜防規定了IPM的定義。具體到新疆棉花害蟲綜合防治來講,必須要強調,這里提到的綜合應包含:各種觀點的綜合、所采用的技術措施的綜合、防治靶標的綜合、不同關鍵防治時期的綜合以及防治效果的綜合。

        3 新疆棉花害蟲綜合防治的發展進程

        20世紀末,隨著新疆棉花種植業的迅猛發展,使新疆成為全國重要的棉花基地。在這期間新疆廣大植保工作者也多次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九五”期間,新疆植??萍既藛T研究并建立了新疆棉花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該體系的核心是遵循2個原則,即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和保益滅害、增益控害的原則;發揮一個作用,即利用農區生態優勢,充分發揮自然天敵的控害作用;達到一個目的,即達到持續防治棉花蟲害的目的。

        “十五”期間,新疆植保工作者經過研究探討,建立了“新疆區域性棉花有害生物生態調控技術體系”,該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充分發揮、利用環境中各種有益生態因子的積極作用,增加棉田生物群落的多樣性、提高棉田自身的御害能力,保障棉花可持續發展。

        “十一五”期間,新疆棉花害蟲綜合防治工作將著重針對棉花重大害蟲在產業結構變化情況下的發生和危害特點,并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同時還將密切關注一些有可能或者已經開始大范圍發生的危險潛在性害蟲,研究制訂出遏制其造成嚴重危害的有效技術措施。

        4 新疆開展棉花害蟲綜合防治的有利條件

        4.1 天敵種類較多

        新疆棉田的天敵種類很多,常見的約60種,主要的約20種,發生率高的可達60萬頭/hm2,是防治害蟲的主力軍。棉田天敵的來源除棉田內自身繁殖外,早期主要靠麥田及早熟作物、護田林帶、田外野生植物、果園遷移而來。棉田天敵以捕食性種類為主,主要有捕食蜂類、蠅蚊類、薊馬類、草蛉類、食蟲蝽類、瓢蟲類、步甲類等捕食性昆蟲,蜘蛛類也是較大的天敵類群[2]。

        4.2 具有相對有利防治害蟲的時機

        棉田主要害蟲發生時間相對而言較為穩定,其有利于把握最佳防治時期。棉鈴蟲嚴重危害棉花的世代相對較少;而且棉鈴蟲世代重疊現象相對輕,比較容易抓住防治的關鍵時期。

        5 棉花害蟲綜合防治技術

        5.1 增強、保護和利用天敵

        棉田條田兩側種植生態油菜在棉田兩側種植油菜誘集帶(300 m播100 g種子),利用油菜上非為害棉花的如蘿卜蚜等害蟲,招引天敵,從而起到引誘天敵、增加棉田天敵數量、控制棉田害蟲為害的作用。經研究表明,田邊種植油菜的棉田天敵數量是未種植油菜棉田天敵數量的1~2倍。條田地頭種植苜蓿,棉田條田地頭棉花,由于機械作業等原因,基本處于廢棄狀態,在地頭種植苜蓿(10 m左右),既不減少條田棉花產量,又可增加農民收益和增加棉田天敵數

        量。研究表明,苜蓿天敵數量是麥田天敵數量的2.6~3.5倍。隨著不同時期收割苜蓿,苜蓿上天敵向棉田轉移的幾率及數量不斷增加,從而起到增加棉田天敵數量、增強棉田天敵的控害能力。利用人工繁育、釋放赤眼蜂控制棉鈴蟲為害。釋放赤眼蜂控制棉鈴蟲試驗表明:赤眼蜂對棉鈴蟲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同時對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也有突出作用。

        5.2 農業防治

        進行秋耕冬灌,以殺滅越冬蟲源。耕地深度15~20 cm,灌水1 800~2 250 m3/hm2,適時進行中耕除草[3]。進行種子處理,可防治黃地老虎、棉薊馬,同時對棉葉螨以及棉花早期立枯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5.3 物理防治

        一是用楊枝把誘殺棉鈴蟲成蟲。于成蟲發生期(北疆在7月初至下旬,南疆在6月15日至7月15日)在棉田扎放楊枝把60~90個/hm2,傍晚扎放,清晨日出前收把捕殺。有條件的地方也可在田間擺放頻振式殺蟲燈[4]。二是種植誘集帶。在棉花播種的同時,于最邊行寬膜外窄行膜下單行種植玉米或者苘麻誘殺帶,株距50 cm[5]。

        5.4 化學防治

        在棉葉螨歷年發生重的棉區,用專用螨劑在棉田四周圍噴灑2~3 m寬的保護帶[6]。在棉鈴蟲防治上,在重發田塊,當蟲量達30頭/百株或者卵量達60粒/百株時,于卵盛期或卵孵化盛期至幼蟲3齡前,局部噴灑有效的農藥[7]。棉蚜防治上,室內蚜源于3月中旬至4月初,室外蚜源于4月初至下旬,在有翅棉蚜產生和遷飛前,用50%樂果乳油800倍液(溫室、大棚蔬菜)、40%氧化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油1 500倍液(室外),集中徹底噴灑越冬寄主[8-9]。田間主要以中心株點片涂莖進行防治,藥劑可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樂果乳油5倍液[10-11]。

        5.5 強化統治

        棉花害蟲綜合防治關鍵在于統一。必須做到防治策略、防治時期以及防治靶標的統一。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加強對棉農的宣傳、培訓力度,加強對關鍵技術環節的引導和監督。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求加大政府行為力度,保證各項技術措施的順利實施[12-14]。

        6 參考文獻

        [1] 黎玉蘭,黎玉華.博樂市棉花主要蟲害發生情況及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85-186.

        [2] 藺姍姍.博州棉花主要蟲害防治技術[J].農村科技,2011(9):23.

        [3] 熱沙來提·阿布丁,阿布拉江·卡地爾,麥地尼也提·麥麥提.庫爾勒市棉花病蟲害發生情況及綜合防治措施[J].新疆農業科技,2011(4):44-45.

        [4] 李子,朱朝陽,杜樹春,等.新疆南疆棉花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要點[J].中國棉花,2011(2):35-36.

        [5] 姚建華,卡米力,李紅,等.新疆博州棉田主要病蟲害防治策略及技術措施[J].中國棉花,2008,35(7):39-40.

        [6] 許豐.棉花苗期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J].種業導刊,2007(4):26.

        [7] 王志賢,賀志強.新疆棉花病蟲害的綜合防治[J].塔里木農墾大學學報,2000,12(1):34-37.

        [8] 王登元.新疆棉區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1999,22(4):270-275.

        [9] 劉向鵬.棉花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2011(1):19.

        [10] 沙德汗·巴依吐拉克,王釗,迪麗孜拉,等.伊犁棉花病蟲害發生危害與綜合防治[J].新農村,2010(9):89.

        [11] 劉毅,李春燕,劉志剛,等.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防治[J].江西棉花,2010,32(3):61-62.

        [12] 郭秀麗.棉花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2012(11):3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九九99这里有精品6 | 午夜麻豆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