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快樂語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例:《梵天寺木塔》(蘇教版七年級上)
教學流程:(簡案)
一、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二、一讀課文,掃除生字詞。
自學指導(一),請自由朗讀課文,如有不認識的字,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三分鐘后,比誰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
三、二讀課文,練習譯講。
自學指導(二),請讀課文,利用注釋或字典練習譯講。如有疑問,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六分鐘后,比誰能夠正確地譯講課文。
四、課堂作業。
1.背誦課文。請大家練習背誦,讀一點,背一點,背不出來,再看看書,可以自己背,相互背。五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地背誦。
……
這是典型的“快節奏大容量”語文課堂,不僅完成了所有教學任務,而且學生還能夠當堂成誦。剛入學的初一學生,對文言文興趣不濃,畏難情緒很大。可這些同學居然能在五分鐘內熟練地背下來,令人驚訝。
看多了這樣“快節奏大容量”的語文課堂,聽多了一些大家的好評,幾個疑惑冒了出來:語文課堂的本質是什么?“快節奏大容量”語文課堂是追求的什么?學生真的喜歡這樣的課堂嗎?于是,想用以下三點思考請教方家。
其一,“快節奏大容量”語文課堂偏離了兒童少年的成長規律。學習是兒童少年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方式應該以快樂為主題。盧梭說:教育就是生長。杜威說:學生是教育的中心;兒童可能恰恰是教育的“起點、中心、目的”;“教育是生活過程而不是為未來的生活作準備。”從兩位教育家的觀點來看,教育就是學生生長的一種狀態,生長本身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前并沒有附加其它任何目的。從這個角度思考,教育就應該摒棄功利性,努力發展每個學生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教育應該是兒童少年現在的生活,是幸福而有意義的。基于這樣的認知,“快節奏大容量”課堂則明顯與此不符。在“快節奏大容量”課堂里,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奔跑在教師所預設的跑道上,星夜兼程,一站接著一站,基本不顧學生這個主體的感受和體會,在規定時間規定范圍做著規定動作,學生少有自己的選擇和表達,學習過程始終在緊張和繁雜之中,何來快樂和幸福!甚至還有人說,高效的課堂就似戰場,學生就應如臨大敵般的學習。如果語文課堂真的是戰場,那這樣的課堂就是對人性的壓迫,在學生收獲了一大筐知識后失去的是對學習的興趣和向往。在短時期內學生也許會有“巨大的收獲”,但消弭的是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動力。溫儒敏教授一語中的:“現在許多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跟課堂教學的密度太大可能有關”。
其二,“快節奏大容量”課堂背后是對兒童少年體能智能的嚴重透支。羅素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一書中說:“教育的領域是自由的領域。在這個自由的領域中,我們應該把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自己生命的發展權、創造權還給自由。教育就是對人生的充盈與放飛。一言以蔽之,教育即自由。”兒童少年是未成年人,他們的體能智能皆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最需要的是自由幸福快樂地成長,最害怕的是壓制、緊張、重負。他們最向往的是按照自己的心愿在知識的海洋徜徉,自由舒緩地享受知識的滋養,他們最不情愿的是被人牽著鼻子打著屁股往前走。他們最高興的是按照自己的心智能力自主解決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個困難,最害怕的是被強制吃下一大堆不能消化的知識。可“快節奏大容量”課堂是怎樣的呢?
步調一致,使得部分學生疲于奔命,身心勞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育特點,無論一個班的學生整體如何優秀,他們在體能智能上總是存在差別的,在感受、理解、分析、綜合、評價的過程中不可能是同步的,閱讀期待豐厚和思維敏捷的學生可能會對文本迅速作出準確的判斷并反映出來,而那些閱讀期待窄小和思維略微遲滯的學生則可能要對文本進行反復的閱讀分析、理解判斷,然后才能生成自己的認知并漸次反映出來。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對文本的反應不可能同步,并且還可能差異很大,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要在同一時間內快速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中差生比優秀學生慢得多緊張得多。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特別是在“比誰更優”的情況下,誰也不愿成為最后,全班同學都在向老師指定的目標奔跑,無論你是駿馬還是耕牛。于是部分同學經常是氣喘吁吁痛苦不堪,不知學習的快樂和幸福從何而來!自由快樂的課堂是對學生的尊重,是對客觀存在的學生差異的尊重,是對學習目標應梯級達成的尊重。是學生憑借自己的閱讀期待在文本中自由閑適地沉潛涵泳,是相對于學生個體差異而言的收獲和滿足。如果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就不會有“五分鐘后,比誰能夠正確的背誦”的做法,實際上,就《梵天寺木塔》這篇文章而言,假如沒有課外的預習和熟讀,即便是優生要背下來也是困難的。
一、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去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一種強大的內趨力。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對學習充滿熱情。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方式、手段很多,如:可以通過漂亮的畫面、激情的語言的手段來激發,也可以通過精神獎勵或物質獎勵的方式來激發。在語文教學中,我較多是采用以下兩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使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使原本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落到實處。
例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這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整個故事,并同時配上情感豐富的課文朗讀,不時還讓學生學著課件上的語氣來讀狐貍說的話。那節課上學生們學習興趣可濃了,整節課沉浸在無窮的歡樂中。
2、利用圖文并茂的板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獨具匠心的精美的以及圖文并茂的板書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圖文并茂的板書,就是根據課文提供的內容,抓出課文的主干,畫出(或貼出)相應的獨特而又漂亮的圖畫再配上相應的文字說明。這種板書的好處是形象、直觀,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舍不得這棵樹》時,我先在黑板上畫了一棵漂亮的大樹,然后讓學生圍繞舍不得的這棵樹究竟是一棵怎樣的樹來學習、探討,再隨著學生探討的結果一步一步豐富樹的內容。這個板書,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們議論紛紛、興趣盎然,而且這個板書也給學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為整堂課增色不少。
二、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好動、愛玩、喜歡競爭是現代小學生的一個共同特點。利用這一心理規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適當的把我們的課堂多融入一些有趣而又有益的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來學習語文,來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活動的形式當然有很多,如游戲、各種競賽、表演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游戲可以組織開火車、找朋友、摘蘋果等;競賽可以組織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個人競賽等。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和不同課文精心、適當安排一些活動。例如在理解一些抽象的、難理解的詞語或記某個字,或在深入體會文中的人物思想、情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突破課文的難點等時,我讓學生通過表演,用語言、動作、神態等形式來描述;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變弱的時候,我采用各種競賽來激發學生的斗志。這樣不但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讓學生在學習中絲毫感受不到枯燥,反而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三、通過拓寬學習場所,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我們教師教學文化知識、學生學習文化知識一般都是在教室里進行,師生總是足不出戶。而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的社會。過去那種封閉式的教學方式很顯然已經不適合了,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此我想我們教師在上語文課時可以根據不同課的類型安排學生搜集信息的場所。如教學口語交際《秋天的樹葉》時,我把課堂搬到了室外,帶領學生到野外去觀察秋天的樹葉。讓學生通過先看一看,摸一摸了解各種樹葉的形狀、顏色,然后再來說一說。一來到山坡,學生就像歡快的喜鵲,飛到這里看看,飛到那里摸摸。敘述時學生更像打開了洪水的閘門,滔滔不絕,就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幾位學生這時也是嘰嘰喳喳個不停。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四、用真誠的愛面對每一位學生
古人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是啊,在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史上,語文的足跡走遍了全世界,語文讓我們在名勝古跡上行走,語文讓我們在海洋里遨游,語文讓我們在天空里飛翔,語文讓我們領略無邊無際浩瀚的宇宙。
學習語文可真是一件快樂的事。當你認真分析一段話時,你會發現在每一句話中都暗含著深刻的道理,例如羊吃草的故事,羊在吃草時總是那么專心致志,,一絲不茍,而且有劇毒的草也被留了下來,在胃里不能消化的草根、草屑也一次又一次的被送到嘴里,他們這樣重復著,仿佛忘記了什么是疲勞。從這里我們就可以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學習,我們對待學習應該是一絲不茍、專心致志的、永不倦怠的,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要把自己不會不理解的句子進行反復揣摩,直到會了為止。
而且當你讀懂一個句子,理解一段話時,你會感到莫大的收獲和喜悅,這樣還可以增加你的自信心,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語文讓我們了解了祖國的歷史,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獲得了快樂!
關鍵詞:引導;互動;快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6-071-01
一、語文課設想
打破語文教學常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尊重學生的選擇,滿足學生的需求,體現教育的人文性;不刻意追求學習的形式,創設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的興趣。語文課主張學生自由的表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完善人格與個性為目的,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享受語文學習中的快樂。
二、語文課堂描述
在教師的帶領下,借助輕音樂,學生邊欣賞邊調整呼吸,引入主題。在音樂的引導下,學生們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紛紛搶著談論聽后的感受。接著,配樂朗誦課文,或老師范讀或個別學生朗誦或集體誦讀。學生倍感親切,朗讀課文的積極性提高。接下來,激勵學生提問。給學生創造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談感受,談設想,請教師同學幫助解決問題等。也可借教材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表達學生內心無比的情趣,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樂于主動與老師學生交流,就連平時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也主動展示自我。自主學習的時間里,有的離開原位,到黑板前講解,闡述自己的觀點;有的互相幫教;有的自配音樂輕聲朗讀課文;有的查閱資料……盡情地學習,盡情地享受語文課創設的氛圍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此時老師也要參與其中,學生學習興趣更濃。這樣的語文課堂始終洋溢著一種歡樂。
三、語文教師的對策
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語文興趣的基礎。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操作呢?
1、預習是前提,活動是載體,體驗是歸宿
學生的情感一般來自于直接的體驗,語文教學的預習是最根本的。沒有預習就沒有感受,就不能在課堂上表現出較高的激情,就沒有想參與的沖動,就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大膽創設預習的問題。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的認知、情感、價值觀念需要相互的交流、相互促進、相互彌補,所以參與是教學的核心。
學生活動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廣泛提供學生參與活動的空間。有活動就有體驗,體驗是自然生成的,教師是無法代替的,所以必須以尊重學生為前提,鼓勵學生有獨特的見解,有規范的語言表達。只有讓學生去大膽的回答問題,才會知對與錯,才會有創新性的答案。
2、創建民主師生關系,形成創新氛圍
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條件,教師欲促進學生的創新力,就必須在班上倡導一種合作、社會一體的作風,這也有利于集體創新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語調、微笑等體態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和愛,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要限制學生的想象和追求,充分了解學生,增加師生交流的頻度,增進師生接觸的密度,關注學生的需求,力爭去滿足他們,激勵他們,幫助他們達到目標。
3、師生互動合作,不拘一格,盡情表達
過去的教學是單一的信息交流,學生只有聽教師的。現在主張信息的互動,學生要全員的參與教學過程。老師是學生的朋友,學生也可以是老師的老師,平等互動的關系,促成了民主氛圍,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諧、寬松、愉快的語文課堂氛圍能使學生真正接受到語文教育的全過程。
4、教師調控,創設情境,滲透學法
學生的學并不等于弱化教師的教。教師的主導、自主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教師的指導、調控是讓學生掌握技術、技能的前提。如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環節的展開,教學的組織,教學評價的激勵,這些應是教師主導的。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場景、資源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實的體驗。
一、興趣是最好的興奮劑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注重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能把快樂帶給學生。經驗表明: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他總是積極主動而心情愉快地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
我在備《晏子使楚》一課時想到,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條理也很清楚,如果按一般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五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愛看書、好模仿的階段,何不嘗試一下讓學生把這個故事改編成課本劇,并在班上表演。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學生,他們積極響應。因為有了新任務,學生在學習這課時特別認真,不僅掌握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了人物的個性特征,還對歷史發生了興趣。我抓住這個機會鼓勵學生看有關的書籍,并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學生利用雙休日進行排練。最后學生帶著極大的熱情在班上表演了這個課本劇,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效果非常好。我又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談體會,將學習內容加以拓展。這樣的語文學習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發揮了他們聰明才智,好處多多,學生當然樂意。學生嘗到了甜頭,從此,學習語文的興趣倍增。
通過這次成功的實踐,我又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學習。在上《赤壁之戰》時,我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的資料,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分析東吳以少勝多的原因,讓學生從雙方的實力,軍隊的士氣,指揮員的決策等方面進行剖析,讓學生看清利弊,在討論之后進行獨立寫作,學生很快就完成了片段練習。請看一個學生在周瑜的《戰前動員》中這樣寫道:
周瑜停了停,嚴肅地說:“將士們,不要擔心,別看曹軍人多勢眾,其實他們不堪一擊。為什么呢?曹軍遠道而來,士兵十分勞累,加上他們是北方人,不服水土,生病的人很多。他們軍中還有許多投降的士兵,這些人跟曹操不是一條心,更不會為曹操賣命。這樣一來,他們戰斗力就削弱了許多。再說曹軍擅長騎馬射箭,如今在我們這里,發揮不了他們的優勢,而他們致命的弱點是不會水戰。所以我說他們是一群烏合之眾。”周瑜見將士們情緒高昂,提高嗓音說道:“看看我們這些將士,個個都是身強力壯、武藝高強;人人都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都能以一當十。大家看,江面上火光沖天,這是我們的黃老將軍火燒曹軍營。現在,我們趁他們慌亂之際攻打曹軍,殺他個措手不及。”瞧瞧,我們的學生還真有指揮家的風度。
二、品嘗成功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快樂,從未體驗到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她)的不幸。”那么,如何展示成功的魅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呢?
為了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我們的課外作業形式多樣;愛好習作的學生寫演講稿,擅長繪畫的學生就畫漫畫、辦小報,喜歡表演的就自編小品……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是教師的肯定,同學們的贊揚,看到自己的成果,學生甭提有多高興了。課后,常有學生興奮地對我講:“老師,太好了,我真喜歡上語文課,想不到語文課竟然這么有意思。”
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我又趁熱打鐵在六年級三個班中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才華展示會”,給學生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學生一聽就來勁了,在課余時間積極準備,交上來的作品都很出色。特別是學生自己制作的小報真讓人大開眼界:有《體育報》《學習報》《海報》《歡樂歲月》《幽默與漫畫》……小報的品種繁多,質量之高,真讓人不敢相信這些都是出自于六年級學生之手。為了鼓勵學生,表彰先進,我們在“才華展示會”上現場投票,讓學生評選自己喜愛的小報。學生們躍躍欲試,小編輯們信心百倍,一種歡樂向上的學習氣氛充滿了整個教室。
實踐中讓我體會到:在適當的時機,教師結合美術,表演等多種形式來進行語文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提高了課堂效率,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三、寬容、理解、信任
接這個班已經一年了,總的感覺是雖然學生的基礎差,但大多數學生很聽話,能按教師的要求去做,學生還是很可愛的。只是自己有時性急,看到學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就心浮氣躁,怨學生,發脾氣。其實靜下心來想想,學生做出的作業不讓我們滿意,但他們也是盡心了,有后進生也是難免的,十個手指有長短,都那么好是不現實的。再看看學生的字越寫越好,作文越寫越長,總的來說學生還是在進步。特別是在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學生也都是盡心盡力,不能再指責他們。雖然過程中有許多不如意,但他們一直在努力,所以他們有多少缺點錯誤,我們當老師的都應該理解他們,寬容他們。
學校的活動一個接一個,教師忙得不亦樂乎,學生何嘗有閑著的時候。期中考試一完,就進行論語的測試,接下來是做操比賽,古詩詞的誦讀等等。大家都想拿出好成績,卻苦于沒有時間訓練,怎么辦?那就把實際情況告訴學生,我們只有提高做事的效率才能達到目的。不管做什么,做就把它做好,每一次的訓練必須認認真真的做,教師相信大家一定行。事實證明,各項活動結果讓人滿意,我們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我為我的學生驕傲。
寬容學生犯的錯誤,理解學生的難處,信任學生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同時希望我的學生也能寬容、理解、信任別人。大家都彼此寬容、理解、信任,何愁事情做不好。
【關鍵詞】閱讀;閱讀能力;閱讀要求;閱讀策略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現階段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整體品質提升的關鍵。我認為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關鍵,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結合我自身的小學閱讀教學經驗,對促進小學生快樂閱讀提出以下策略:
一、通過立足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的生活是產生知識的源泉,又是學生應用知識和培養興趣的學習主陣地,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有“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的提法;怎樣才能激活課堂,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呢?在平時的教學中,關鍵在于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使教學貼近學生生活,拓展教學思路,善于從各方面創設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事情。聯系學生生活,激發學生情感。學生的學習,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將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有意義、適合于學生發展的閱讀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魅力,體驗到閱讀學習的樂趣,要讓學生親身的直接的體驗、感想、感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讓家庭生活、學校生活、自己的喜怒哀在閱讀課上有所體現。例如,在教學《看電視》這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問學生和家人都喜歡看什么電視節目,如果遇到幾個人喜歡看的節目播放在同一時間段,而又不在同一頻道時,家里人是怎么做的,在討論的過程中分享生活。然后,引入課文,看課文中的小朋友家是怎樣看電視的。最后,讓課文回歸到生活中,讓孩子們談談在學習完課文后,在看電視這件小事上的態度的改變,以及自己學習到的尊老愛幼,相互體諒的道理。整節課都圍繞看電視這件事上,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設計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讓學生如身臨其境,體會課文中要表達的情感和道理,這更很容易就能達到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二、精心設計導語,提問題,設疑問,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的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也是一樣,開始,老師用精彩的導語創設情境,這樣可以立刻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一,導課是整個教學的前奏,這前奏一定要激起學生的興趣,在學生心里形成良好的心里定勢,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棉花姑娘》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同學們你們生過病嗎?生病時是什么感覺?那生病后你是怎樣做的?植物如果生病了呢?它們會怎么做?全班討論問題,指名來回答,我設計的問題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長這么大,學生肯定生過病,談談生病的感受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棉花姑娘的心情,通過談論生病后的方法轉移到植物生病上,賦予植物生命,使學生的思維就一下子引到了課文上來,教室里如炸開了鍋,學生積極地到課文里去尋找答案了。 第二,提問題,設疑問,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對于形成動機有重要的作用。注意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運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古人云:“學貴有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精心設疑,創設一系列的的懸念,讓學生在好奇中,展開閱讀。使學生興趣與主動性巧妙地結合起來。學習態度由原來的被動變為主動,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魯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一課,可根據課文,設計以下問題,觀察圖片你發現了什么?根據你的發現,說一下這是什么季節,請把你知道的春天講給大家聽。另外,你在春天中還觀察到過什么?組織學生,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思考。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不僅學到知識,喚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教學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時,讓學生帶著懸念展開閱讀能夠讓學生親身進入到文本中、人物中、故事中,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交流。
三、表演展現童真童趣,洞察文章內涵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要為他們營造環境鼓勵他們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全身心地參與。在語文教學中,表演情境有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里面涉及到三種小動物和小壁虎的對話,所以我讓學生自學課文,把課文分成三個表演場景分別是小壁虎向不同的動物借尾巴的過程,然后分成6個小組,學生們認真研究課文,相互討論,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在笑聲和表演中學習課文,從錯誤的表演中認識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終得出了正確的位置。這節課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話、說話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還調動了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的積極性。
四、創設媒體情景,渲染學習氣氛
1.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
在現行的人教版實驗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的內容。老師們也在努力地嘗試著上好每一節口語交際課,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僅僅靠每個單元中那一次訓練是很難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的。我認為,口語交際課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如何進行有效口語交際訓練的范例,并非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唯一途徑。新大綱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語文課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它本身就承載著培養學生傾聽、表達、交流等多種能力,是訓練學生語言的重要渠道。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就要充分利用教材,根據低年級學生對圖片、故事、游戲感興趣的特點,利用圖片、故事、游戲激發學生說的欲望。如教一年級《四季》一課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四幅插圖,發揮其作用,引導學生說話。教學一開始,我就出示圖讓學生觀察:是什么季節?圖上都有些什么?學生興趣濃厚,爭先恐后地說著,接著讓學生通過"找朋友"的游戲,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根據課文中的插圖選擇適合與插圖中季節有關的詞語進行說話練習,這樣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進行說話訓練。
2.續編課文激發學生說
孩子們的想像力極為豐富,特別是表現在編故事方面,教師千萬不要設置框框,限制他們的創造力。例如:在教完《狐貍和烏鴉》一文后,老師問學生:"假如有一天烏鴉又找來一片肉,站在樹上正準備喂孩子,這時,狐貍聞到了肉香又到樹下,你們猜結果會是怎么樣?"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有的說,這次不管狐貍用多美妙動聽的語言,烏鴉都沒有受騙上當,狐貍只好流著口水走了;還有的說,狐貍又用好話來騙烏鴉,烏鴉一直不理它,連看都沒看它一眼,狐貍見了,就破口大罵:"烏鴉,你還真以為你的嗓子很動聽,其實,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更難聽的聲音啦!你一身烏黑的羽毛,是世界上最難看的,你簡直是個笨蛋,!說你幾句好話,你就被我輕易地給騙了。"烏鴉聽到這里,再也忍不住了,它剛想罵:"滾開!你這個騙子!"沒想到,剛一張嘴,肉又掉了下去,狐貍叼起肉得意地跑回洞里去了。像這類素材在低年級還有很多如:《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要的是葫蘆的那個人第二年又種葫蘆了,他會怎么做呢?還如《坐井觀天》一課,讓學生說說青蛙跳出井之后會說些什么?等等這些素材都能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和思維,從而有效地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
3.借助課文內容讓學生表演說
表演也是低年級的孩子十分喜愛的一種學習方法,孩子們喜愛小動物,也愛聽童話故事。在低年級的教材中就有不少描寫小動物的課文,我于是利用教材的特點,在教完課文后,引導學生借助插圖進行表演,然后讓他們用自己的話將這個故事講一講、演一演,這樣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加濃說話的興趣。例如教《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小壁虎借尾巴》等課文,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給孩子們準備好頭飾,請有興趣的孩子上講臺來表演,孩子們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動作,把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的那種傷心難過的表情和小鴨子、小鷹一次比一次進步的喜悅表現的淋漓盡致。通過表演不但溫習了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組織演出的過程中,臺詞的對話也對學生進行了口語交際的訓練。
4.家庭作業促進學生說
低年級課文很多都適合以講故事的形式復述,于是我就抓住教材的這一特點,布置一些口語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當學了《兩只小獅子》、《守株待兔》、《愛迪生救媽媽》等課文后要求學生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這樣的作業學生覺得像是在玩游戲,輕松、感興趣于是就樂于完成,,在玩中口語交際能力又得到了鍛煉。
5.課程整合,誘發學生說
一、創設生動和諧的教學氛圍
生動、和諧的教學氛圍會給學生帶來輕松感、愉悅感,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和表現欲望,促進學生的發展。
1.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一種“親、助、樂”的師生人際情境和“美、趣、知”的學習情境來縮短學生與教師、與同學、與教學內容的心理距離,促使兒童以最佳的情緒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獲得主動發展。例如教學蘇教版小語第一冊《家》時,可以采用談話導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說說為什么喜歡?”“老師也很喜歡自己的家,因為……”“今天,白云、小鳥、魚兒、種子這四位朋友邀請我們去他們家里做客,你們愿意去嗎?”談“家”,使師生、生生、學生與教學內容拉近了距離。
2. 教師通過自身的情緒、言行創設良好的氛圍。
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在教師的情緒感染下,學生便會愉快、興奮、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從而形成活躍的課堂氣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學的藝術首先是說話的藝術。”低年級語文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所使用的語言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既要親切,又要充滿童趣;既要優美動聽,又要簡單易懂,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家》這一課,在讓學生了解“家”的含義時,可以這樣說:“朵朵可愛的白云在藍天上飄呀飄呀,多么自由啊!小鳥們在樹林里唱歌、玩耍,多么快樂呀!魚兒在水里游來游去,有時還調皮地吐幾個泡泡!小種子躲在泥土里,正做著甜甜的夢呢!多么溫暖,多么幸福呀!這就是家的感覺。”這樣,生動的語言把孩子們帶到了美好的想象世界,激發了他們的情感。
教師在用情緒帶動學生、用語言激發其情感的同時,不可忽視自己的行為、教態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教師目光中所包含的熱切期待,微笑中所帶有的鼓勵與賞識,向學生豎起大拇指,為學生鼓掌等,都會使學生充滿自信,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討的樂趣。
二、開展興趣盎然的課堂教學
1. 角色扮演,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語文學習充滿情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低年級學生及低年級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已創設的特定情境中扮演角色。角色扮演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扮演向往的角色。向往,是兒童渴求的情感驅動。擔當向往的角色,兒童情緒特別熱烈。例如教學《我叫“神舟號”》一課時,讓學生扮演“飛船弟弟”,想象、體驗太空飛行的神奇與快樂,這符合兒童想去太空遨游的向往。他們帶著濃厚的情感,帶著美麗的憧憬,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2)扮演童話中的角色。童話角色神奇而可愛,對兒童特別富有吸引力。兒童扮演童話角色,為教學增添了活力。在兒童想象的作用下,這種象征性移情使角色籠罩了濃烈的童話色彩,教學化“難”為“易”,變“單調”為“多彩”。例如教學《三個小伙伴》一課,可以制作一些頭飾,讓學生在小野豬、小象、小袋鼠三者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并通過朗讀、想象、表演來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快樂。
(3)扮演現實中的角色。現實中角色的出現,使兒童仿佛進入了現實生活的情境。這些角色的扮演通過角色的對白、角色的情感交流,使教學內容更加現實化、形象化,由此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學《練習3》中的口語交際《打電話》時,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真實體驗如何與好朋友打電話,送出生日祝福。
角色扮演,使學生用有限的生命去感受無限的時空,使學生獲得豐富的體驗,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興趣盎然。
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疲勞,會出現注意力分散、坐不安穩、做小動作等現象,影響教學的效果。游戲教學采用豐富的、多樣的手段,讓孩子們唱唱、跳跳、聽聽、畫畫、玩玩、學學中獲得知識,可讓孩子們左右腦交替,和諧發展。
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游戲,例如教學拼音“u”時,可以讓學生玩一玩“開火車”的游戲,以開火車的形式,邊玩邊說兒歌:“小火車,開起來,我的火車開起來,嗚(u)―嗚(u)――”這個游戲既能讓學生學會讀、記“u”這個字母,又能讓學生體會到做游戲的樂趣,拼音學習也就變得輕松愉快,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
三、采用學生喜歡的激勵方式
低年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他們不僅需要教師的指導,更需要得到教師的肯定、鼓勵與表揚。教師的評價對學生自信這一良好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恰當的、為學生所喜歡的激勵方式,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 語言的激勵。
語言激勵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激勵方式。孩子愛聽表揚,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如學生表現出色,教師及時表揚,既能使他獲得滿足感,又能調動其他學生的積極性。表揚的語言應貼合學生的實際,并且要有明確的指向性,不能簡單地說一些“你真棒!”“你的表現真不錯!”等模糊的話語。如果學生的朗讀很好,可以說:“你的聲音真動聽!”如果學生回答問題很精彩,可以說:“你說的很有道理!”“謝謝你為我解決了這個難題!”等。如果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可以說:“別著急,再想一下,相信你一定行!”等飽含鼓勵的話語,使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也許最終他們并不一定能想出結果,但在整個過程中,正是有了教師的鼓勵,他們才一直沒有放棄。
2. 獎品的激勵。
1.讓語文融入生活,開展快樂的實踐
之所以語文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正因為語文的一面就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社會生活的擴展和提升、體驗和還原的一個過程反映。所以,將對語文的學習融入生活,將生活的過程融入語文,由此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從而擴展學生的視野領域,拓寬他們生活的范圍。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四季交替,萬物周而復始的自然變化,開展各類快樂戶外實踐活動,引導初中學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放下手中的課本,去感受冬日的雪地、去聆聽春雨的細述、去追逐夏日的清爽、去感召秋天的悲涼……這樣一種豐富的語文課外實踐活動體驗,不僅能夠塑成學生對生活充滿各種感悟,還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快樂活動之余,體悟到生命與自然的內涵,鑄就未來夢想的雛形。
2.讓課堂充滿激情,打造快樂的課堂
新課改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出了“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的要求。追求藝術是一種境界的提升,要想改善傳統語文課堂上沉悶的氣氛,就要把課堂教學當作一門藝術,為語文課堂注入激情元素。其一,會聽也懂說。教師先對課文進行誦讀,讓初中學生放松心情,平靜地聆聽。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通常能夠給學生帶來一種震撼心靈的情感滲入,令學生自然而然地展開對課文內容的聯想與感悟,然后再組織討論,各自暢談內心感受。其二,會問也會讀。教材蘊藏的內涵很多,能學到多少,取決于教師如何挖掘。在讀中存疑,將薄文厚讀,長文精讀,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尋文章中的疑點,提出自己的困惑,再進行分組討論交流,實現教材靈活化,碰撞思維火花。
3.讓學生愛上閱讀,進行快樂的讀書
要想實現閱讀教學的低投入、高產出,筆者認為首要應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一旦學生愛上閱讀,也就等同于愛上了語文。現實中,教師的行為通常能夠引導學生的行為。比如,經常與學生分享中外名典中的佳文美句,營造良好的讀書氣氛,久而久之初中學生也逐漸潛移默化,被閱讀氣氛感染。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學校館藏書籍,或是在班級內組建圖書社,發動教師和學生一起捐贈自己的圖書,并定期進行輪換,組織開展讀書沙龍活動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讀書空間,使讀書成為他們的內心需求,閱讀成為了一種快樂。
二、實現快樂語文教學效益的相關建議
1.對快樂課堂快樂語文的設置方式要符合教學目的
在教學實踐中,仍有部分教師對快樂課程的安排就是想方設法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充滿歡樂,將教師的職責投射在了“只需要負責活躍課堂氣氛”。還有部分教師為了逗笑學生而荒唐地落入俗套。如講授課文《裝在套子里的人》時,將自己裝扮成套中人,用滑稽的外形逗樂學生,引致哄堂大笑。快樂的目的是達到了,但明顯與快樂教學理念相悖。這種方式不是不可取,而是沒有真正體會快樂課程,正如“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種顯而易見的刺激,那你永遠無法培養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
2.對快樂教學定義的把握要準確、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