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食物鏈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腦連接wifi顯示無internet
1.WiFi本身的問題。如果連接WiFi后用不了,有可能是WiFi本身出了問題,如線路接觸不良或者松動了,還有可能是路由器過熱或者損壞。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用手機來連接WiFi,從而進行排除是否WiFi本身出了問題。
2.寬帶欠費。如果WiFi突然用不了,可能是寬帶欠費了,可以在手機登錄相應的營業(yè)廳去查詢是否欠費。如果是欠費了,直接繳費然后等待網絡重新連接即可,如果不是,那就排除這個原因。
3.WiFi信號弱。有些電腦連接上信號較弱的WiFi,是不能順利上網的。這個時候可以將路由器的位置移動到與電腦更近的地方,或者安裝一個WiFi信號增強器,用來增強WiFi信號。
4.電腦系統問題。有可能是電腦的系統出了問題,也可能是網卡壞了。這個時候可以試著自己設置一下IP地址,一般將IP地址設置為自動獲取即可。此外也可以檢查一下是不是CPU過高,過高可以關閉一些程序試試看。
筆記本電腦顯示不出wifi列表
1. 打開“開始”菜單,打開“控制面板”,選擇控制面板右上角的“小圖標”;
2. 找到“Windows 移動中心”并點擊打開它。如果您的無線網絡處于關閉狀態(tài),點擊“打開無線”按鈕,無線圖標將會顯示在無線網絡列表中;
3.右鍵點擊桌面上的“計算機”圖標,選擇“計算機管理”,然后選擇“系統工具”—“設備管理器”—“網絡適配器”;
4. 右鍵點擊[網絡適配器],在彈出的菜單列表中選擇[禁用],再右鍵點擊[啟用];
5、還可以打開驅動向導等軟件,安裝或更新自己的無線網絡驅動;
關鍵詞:軍隊財務;聯勤保障;啟示
世界各國由于國情、社會制度和軍隊發(fā)展水平的不同,其財務聯勤保障模式也各有差異,改革的成效也有差異。本文就外軍財務聯勤保障中一些主要的特點作簡要分析,以期對我軍有所幫助。
一、外軍財務聯勤改革中的主要特點
第一,注重效率和效益兼顧。外軍財務聯勤改革過程中十分注重效果,一切都以提高保障效率和經濟效益為基本目標。凡有利于實現這一目標的,就予以保留和深化,凡不利于實現這一目標的,就加以改革和調整。兼顧效率和效益體現的是一種“正好”的后勤觀念,實現了軍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完美結合。后勤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合理地使用軍事資源,對財務聯勤保障的改革是最能反映這一目的的措施。外軍的財務聯勤改革,在保證效率的同時,能夠馬上從節(jié)約的經費數字、精簡的財務組織、完善的財務管理體制等方面上反映出改革的效益,從而促進改革不斷深入。
第二,不斷強化財務管理體制。外軍的財務聯勤保障改革都比較注重財務管理體制的建設,一般都有以下特點:首先,一般都在國防部(防衛(wèi)廳)設有高度集中統一的財務管理機構。其次,都有一整套嚴密的規(guī)章制度。外軍一般都在財務聯勤保障改革之初,就通過前期調研和論證,而制定了覆蓋改革各個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再次,部隊財務管理機構、人員精簡。
第三,借助信息化系統,提高管理水平。外軍后勤保障經過多年的發(fā)展,電子計算機的使用率很高,從總部到部隊整個后勤系統已形成以電子計算機和后勤通信系統組成的后勤自動化網絡,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信息化系統,并且這些信息系統覆蓋各個兵種。外軍在財務聯勤改革中,充分利用了這一優(yōu)勢,使財務聯勤保障進入了一個新領域。目前,外軍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已廣泛應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網絡化辦公。不僅能夠編制預算和監(jiān)督預算執(zhí)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經費的使用效益,而且也能進行賬務處理、會計報表的編制和進行經費決算的處理、工資表的編制和工資的發(fā)放,還能與地方銀行和企業(yè)進行業(yè)務往來等。
第四,堅持依法理財,突出財務監(jiān)督。外軍十分重視財務法制化建設。注重增強財務人員的依法理財觀念和執(zhí)法力度,對于違反財經紀律的人,輕則處分、罰款,重則依法懲治。如美軍就制定了有關軍事預算的法令《國防撥款受權法》和《國防撥款法》,這兩項法律直接對軍事預算起著制約作用。這樣不僅使軍隊的財務工作實現了系列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而且也根除了產生不正之風的土壤。在財務監(jiān)督方面,不僅機構健全,而且制度完善。外軍的財務監(jiān)督機構設置規(guī)格較高,獨立性較強,通常直接隸屬于國防部長領導,且自成一個系統。外軍各軍種的監(jiān)察機構設置、組織、職能和管理工作范圍,都與國防系統的機構設置相適應,上下垂直領導,不受行政干預,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二、對我軍財務聯勤保障改革的啟示
第一,財務聯勤改革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外軍通過財務聯勤改革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提高了保障效率。因此,我軍進行財務改革勢在必行。但我軍的財務聯勤保障改革,不能完全照搬外軍的改革措施和改革思路。通過研究外軍的改革經驗,我們發(fā)現部分發(fā)達國家軍隊如英軍、德軍所進行的一步到位的、大刀闊斧的財務聯勤改革,是建立在軍隊信息化程度高、配套措施完善的基礎上,并且在改革的過程中,投入大量的財力支持。我軍目前仍然處在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的過程中,軍隊信息化程度不高,要實行對財務聯勤保障的改革,首先必須要有巨大的前期投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統,健全配套措施,創(chuàng)造改革的環(huán)境,這個過程就目前來看,是漫長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財務聯勤改革要注意承前與啟后的統一。在穩(wěn)定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求變革是外軍財務聯勤改革的鮮明特征。外軍在聯勤改革的初期就提出了很多關于財務聯勤改革的構想,這些構想都體現在外軍目前的后勤轉型過程中。因此可以認為目前的改革是以往的延續(xù),延續(xù)中又存在著變化,把未來可能的任務拿到現在來做,現在其他勤務的經驗也可以應用在未來財務改革上,將來還要在所取得成就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我軍目前的財務聯勤改革研究和財務聯勤改革試點,也要符合這個規(guī)律,既是以往數次改革延續(xù),也是為了將來更高層次的改革打基礎。財務聯勤保障的改革不會在一夜之間完成,應該是“一個已經開始的既有漸變又有突變的朝著某個終極目標努力的過程”。改革不會在某個時間停止,而是會根據新軍革的深入而不斷調整,會伴隨著充滿活力的新思想、新觀念的產生而蓬勃發(fā)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掌握食物鏈的組成結構;認識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能用食物鏈和食物網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系;能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能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體會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系的。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用食物鏈和食物網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系,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為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并意識到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
難點:認識分解者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故事情境——漾起認知微波
電子白板拉幕出示故事情節(jié)。
師:在這個小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情?
學生交流“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教師相機利用動畫呈現吃與被吃的場景。)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有趣的食物鏈”。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比喻只看到前面有利可圖,不知道禍害就在后面。今天我們研究的是螳螂、蟬、黃雀之間是什么樣的食物關系。像這樣的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我們稱之為“食物鏈”。(運用電子白板的頁面折疊功能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白板拉幕出示的故事帶有一種神秘感,讓學生眼前一亮,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結合動態(tài)的畫面,將學生由故事的情境引入科學的話題。學生在交流碰撞中認識到黃雀、螳螂、蟬三者之間食物的鏈接關系。
(二)個性引導——激起探究巨浪
(1)探尋簡單的食物鏈
電子白板拉幕出示“田野”圖片。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哪些生物?(用白板放大鏡的功能顯示漿果、田鼠和貓頭鷹。)
師:你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嗎?
在學生發(fā)言指出“漿果被田鼠吃,田鼠被貓頭鷹吃”之后,教師指名學生上臺用電子白板筆以箭頭形式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食物聯系。結合學生個性化的表示方法,教師指導:箭頭指向誰,即表示被誰吃。
設計意圖:電子白板呈現場景圖,將這些生物放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更能突顯它們與環(huán)境之間的密切關系?!胺糯蟆背尸F,使學生聚焦于研究對象。學生上臺用白板筆直接畫出三者之間的食物關系,包括畫圖方式的調整,初步顯現電子白板較強的交互功能,有助于學生在展示自己想法的過程中主動建構對“食物鏈”的理解。
師:在這條生物鏈中,科學家把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稱為生產者,我們來看一看對于生產者的視頻介紹(播放“生產者”視頻)。以其他生物為食的稱為消費者(播放“消費者”視頻)。
學生觀看“生產者”視頻和“消費者”視頻。
師:看完了視頻介紹,誰來講講——在這條生物鏈中,誰是生產者,誰是消費者,為什么?
學生在電子白板上操作:拖動圖片到右上方的空白框中,“貓頭鷹”和“田鼠”將顯示“消費者”字樣,“漿果”將顯示“生產者”字樣。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群組屬性”的功能,設計自主互動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主動辨識“生產者”和“消費者”,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研究簡單的食物網
師:我們都知道,在同一棲息地上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動植物往往不只三種,那多種動植物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它們又存在怎樣的食物關系呢?
教師繼續(xù)用電子白板的“放大鏡”功能在“田野”圖片中顯示其他生物:狼、兔子、蛇、小鳥。
師:在這樣一種生存環(huán)境中,你們能找到幾條食物鏈?請各小組討論后,用箭頭表示出來。(不同的食物鏈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
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上臺用白板筆連一連本組發(fā)現的食物鏈。其他組學生補充發(fā)言。
設計意圖:在食物網的概念描述中,電子白板設置的背景仍強調“棲息地”的重要性。在尋找不同的食物鏈過程中,電子白板充分地容納并展示了不同小組學生的不同想法,促進學生認識到一種生物不僅僅以另一種生物為食,從而認識到棲息地中生物食物的多樣性。
師:你們看,這樣交叉在一起的食物鏈像什么?
結合學生回答“食物網”,白板呈現連線交織成網狀情況;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則先演示連線呈網狀,啟發(fā)學生回答。
師:生物學家把這樣相互交叉在一起的食物鏈,形象地稱為“食物網”。
出示問題:在這樣一個食物網中存在幾條食物鏈?每一條食物鏈都是從什么開始?到什么終止?
師生小結:食物鏈通常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動物終止。
設計意圖:電子白板上一個個箭頭顯現的食物鏈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后的反饋。學生也正是在這樣的良性互動中明白了食物鏈的概念。繼而,電子白板演示輔助學生的認識從線狀的食物鏈自然走向網狀的食物網。
(三)深入分析——掀起思辨狂潮
師:由前面的交流,我們知道,食物鏈的源頭一般在植物,那么植物的養(yǎng)料又從哪里來呢?(播放“分解者”視頻。)
師:在下面的這片草地上生活著這樣一些生物——(白板出示:狼、蛇、田鼠、水稻、真菌和細菌、羊、草。)
學生辨識:哪些是分解者,哪些是生產者,哪些又是消費者?
學生用電子白板筆拖動不同的生物到不同的類別,正確的則留在相應方框內,不正確的則返回原處。
設計意圖:電子白板交互性強的特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得非常明顯,學生在用白板筆操作過程中,白板的即時反饋,幫助學生認識到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區(qū)別,加深了他們對于概念的理解。
師:請把它們的食物鏈用不同的顏色連一連,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操作,交流。教師引導發(fā)現:通過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及信息傳遞,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聯系在一起。
師:如果在這個生態(tài)系統中,沒有了分解者會怎樣?(點擊 “分解者”消失。)
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小結:如果沒有分解者的作用,地球上的動植物殘體和有機物將得不到分解,地球上將遍布垃圾;如果沒有分解者的作用,植物生長的營養(yǎng)將會枯竭,生產者將不能生產,消費者將得不到食物,地球上的生命也就無法維持。因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地球上生命波浪式發(fā)展、螺旋式進化的原動力之一??梢?,分解者非常重要,缺它不可。
師:在這個生態(tài)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把每種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在這個食物網中,如果缺少某種生物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呢?下面我們來看一段文字:
(白板展示數據分析)如果一條蛇一年能吃60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蹋5千克糧食。據統計,人類每年要吃掉200萬條蛇,那么一年過去,相當于放過多少只老鼠?損失多少糧食?
師:你們從中讀懂了什么?
師生總結: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都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某一種生物的消失或數量急劇減少,就將影響到其他生物的生活和周圍的環(huán)境。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并親手用白板筆勾畫出的食物網,加深對生物之間緊密聯系的認識與理解?!胺纸庹摺钡南t直接造成物質循環(huán)的缺失。
教學反思
1.方式多樣化,靈活性強
電子白板能及時、方便、靈活地引入多種類型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并可對多媒體材料進行靈活地編輯、組織、展示和控制。這使得它的呈現方式更加靈活,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應、課堂的生成,為教師及時調整提供技術上的支撐。尤其在尋找食物鏈,辨別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的認知與分析,靈活地呈現學習內容,完善學習環(huán)節(jié),同時對學生的學習給予及時反饋,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學習效率。
2.突破重點難點,技術性強
本課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求知欲和動手能力較強,有自我表現的欲望。在本課中,教師將電子白板的群組、拉幕、頁面折疊等功能都充分加以應用,以期實現通過白板課件來解決本課重難點的愿望。比如,在突破食物關系的斷裂對于自然界的影響這一重難點時,教師就將這一食物關系放在整個食物網的大環(huán)境下,當運用電子白板的隱藏功能將某一生物隱藏起來時,這種食物關系的斷裂所帶給大自然的影響會更加明顯,學生的感受也會更加深刻。
3.教育信息化,具有革命性
關鍵詞:教學模式 提高課堂效率 合作探究
生物課堂“教”與“學”程序設計的研究是探究適合生物課堂學習的最佳教學程序,通過此新的“教”與“學”法,大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經過小組成員幾個月的研究和反復實踐,設計出最有效的課堂教學程序-----新課改型教學模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本程序包括“自主學習”“探究交流” “點評總結”“課堂檢測” “學后反思”( “ 課時作業(yè)”)?!白灾鲗W習” 部分(填空題形式),學生需在課前進行,了解學習內容,學會基本知識;“探究交流” 部分(問答題形式),通過課堂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突破重點知識掌握難點知識;“點評總結”部分(知識網絡格式),通過知識網絡總結知識要點,鑒定學習結果,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課堂檢測”部分(選擇題、簡答題形式)檢驗所學,鞏固知識;“學后反思”部分(報告形式)目的是讓學生總結歸納本節(jié)所學知識和獲得的學習方法,以及思考自己在學習或實驗過程中失誤的地方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方法;“課時作業(yè)”部分一般要求課后完成,主要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在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匯報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市督查組驗收成果等活動中均以這種模式上課,效果明顯,一致得到好評?,F在以《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一課為例,對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介紹。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教育層面普遍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不重視,我們有集體備課——群體教學前反思的活動,有頻繁的備課筆記檢查,也是對教學前準備的要求。即使有教研活動,教學結束后的評課議課活動也是走關過場,形式一下,對教學后反思缺乏相應的鼓勵和督促措施,也讓教師對此產生了惰性。
教學后反思的內容廣泛,有直接自己感受到的,如蘇科版八年級上冊觀察鳥卵的活動過程,第一次上課我預設先演示鳥卵的解剖過程,但在教學時發(fā)現坐在后面的學生看不清演示過程,經過思考改進課后找了一段解剖鳥卵過程的視屏,于是第二次上課改成先看視屏再解剖,但在學生解剖過程中找鳥卵的結構還是存在問題,我把這一現象記錄下來,課后找來學生詢問才知道因為他們不熟悉各部分的結構。在第三次教學中我再調整成讓學生先預習記憶結構后看視屏最后解剖,這樣學生在解剖過程中很容易就找出了鳥卵的各部分結構。這是教學預設和生成過程中教師能明顯撲捉到的不足,思考不足、改進不足、落實措施,這些過程都需要課后花時間解決,倘若不當回事,則失去一次很有意義的成長。
有的教學后反思通過別人間接領悟的。如在蘇科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十九章第一節(jié)《動物的生殖》一課中有觀察動物的繁殖行為這一活動,教科書提供了四幅有關動物繁殖行為的圖片供學生判斷其受精方式,其中下面兩幅圖展示了金魚和青蛙及其已形成的受精卵。
課堂上有學生認為是金魚和青蛙產出的受精卵,這造成的結果是認為它們的受精方式都是體內受精。而事實是雌性和雄性同時排出生殖細胞,然后生殖細胞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若圖片展示出的是兩種生殖細胞即卵細胞和,而不是已經形成的受精卵,那可以更利于學生的思考和理解體外受精。為消除學生的誤區(qū),我在網上找到了一段雌雄蟾蜍抱對及完成體外受精過程的視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是通過學生課堂反饋的信息而進行的反思。
當然,學生反饋的信息還包括學生的作業(yè)、問題和爭議等,都是教師經驗積累的教學資源。例如,在講授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這一塊,學生對戴口罩的判斷就很混淆,有的認為是切斷傳播途徑,有的認為是保護易感人群,對立兩方都覺得自己有理,我就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一場小小的辯論賽,有模有樣地請了幾個小評委,最后的總結是戴口罩的行為得分情況而定,若戴的是感染者(即傳染源),那么預防措施就是切斷傳播途徑;若不是感染者(即健康者),那作用就是保護易感人群。爭議是思考的動力,有了爭議,學生也有了積極性,教師要考慮的不只是給爭議一個結論,而是要思考爭議背后折射出的問題以及如何引領學生提出爭議、解決爭議、獲得知識。
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及其他教師聽完課后的評價等也是教學后反思的內容。聽過的所有課中有一節(jié)課給我留下特別深的印象,上的是七年級上冊《食物鏈》,這節(jié)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是食物鏈畫法和食物鏈的特點,食物鏈畫法書本上有示例,但上課老師沒有演示食物鏈的畫法,他提供了幾個捕食關系的例子,讓一個學生上黑板簡化捕食關系,后讓下面的學生總結食物鏈的畫法,最后通過多條食物鏈總結食物鏈的特點。教師沒有教,所有的東西都是學生自己想、做的,完全把學習的主動權給予了學生,教師只是個引導者。課堂上學生學習氣氛很好,反應熱烈,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固然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但教學后反思對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不可小覷。反思是個人經驗的內在總結,往往因時間太長擱置而遺忘,所以應鼓勵教師記錄反思的內容,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記錄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深入地思考,更易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更快地由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學校及上級教育部門應多提供教育后反思的多種形式示范、提供教學后反思的教研平臺,促進教師積極踴躍地參與進來。
關鍵詞:課堂導入;探究意識;生物課
生物課的課堂導入,如同橋梁,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如同序幕,決定著教學進程的發(fā)展和;如同路標,指引著學生思維進程的目標和方向。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導入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我在實踐中感到,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要吸引學生,還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進而為一堂課的成功奠定基礎。
一、找錯誤導入
教學過程中我經常把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犯的錯誤編成題目,或是小文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找錯誤,學生在找到了之后再加以改正很有成就感。然后以這些問題為主線,讓學生再學習相關的新的深層次的知識,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究。
在教學《食物鏈和食物網》時,由于受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干擾,部分學生頭腦中已經形成了錯誤的食物鏈概念,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先讀課本,找出正確的概念,再寫出課本圖6.1-10中的食物鏈,印象不夠深刻,理解知識停留在表面。因此我這樣設計,寫出六條食物鏈,請學生判斷哪些食物鏈的書寫是正確的,并說明自己的理由:A.蟬螳螂黃雀B.蝦小魚大魚C.樹 蟲鳥細菌D.陽光草鼠蛇E.草蝗蟲青蛙蛇F.草鼠貓頭鷹。學生在分析每條食物鏈為什么不正確的同時也總結出:食物鏈應該怎么寫,從生態(tài)系統中的什么部分開始,到生態(tài)系統什么部分結束?不應該出現生態(tài)系統的什么組成部分?如何準確無誤地寫出一條食物鏈?而且學生在分析問題的同時課堂上出現了爭論,有很多不同的意見,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為了說服其他同學,都有一種積極找到正確答案的欲望,這樣學生探究問題根源的積極性充分提高了,日后的檢測發(fā)現這部分知識學生掌握得特別靈活,理解深刻。
二、故事導入
科學故事具有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新知識。在教學《光合作用》時,我利用了薩克斯的實驗,“薩克斯每天早晨、傍晚、深夜三個時間從同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葉子,再用打孔器在這三片葉子上各取下同樣大小的一塊圓片,烘干后稱重,結果發(fā)現:深夜取下來的葉片最輕,早晨取下來的比較重,傍晚的最重?!比缓箜樌沓烧碌靥岢鰡栴}:為什么三片葉子重量不一樣呢?重量不同和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有關系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條件呢?
故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不知不覺走進了新課程,探索了新知識,順利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效果很好。
三、多媒體導入
現代科技使多媒體的搜集和呈現更為便捷,視頻、圖片、音頻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視頻錄像能化抽象為直觀,縮短或延長時空,使學生身臨其境,在不知不覺中獲取了新的知識,同時降低了學習的起點,提高了學習效率。在教學《動物的行為》一節(jié)時,我搜集的視頻素材有:老鼠的貯食行為、蘇門答臘的兩群猴子為了爭奪領地打群架、繁殖季節(jié),雄性羚羊的爭斗場面、鳥類的筑巢和孵卵和育雛的行為、烏鴉的“聚眾鳴叫”行為、青蛙的捕食活動等,都是生活中不易觀察的動物生命活動。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和動物一起體會生命的意義??赐赇浵翊蠹乙猹q未盡,對提出的問題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列舉了身邊各種常見動物的不同行為,并歸納出這些行為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輕松,學習效果也令人滿意。
四、社會熱點、新聞導入
新課程標準提出生物學教學要讓學生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使他們初步形成主動參與決策的意識。在教學《人類的染色體和性別決定》時,我給了學生一則新聞“愚昧引發(fā)慘劇:農婦為續(xù)香火殘殺女嬰”,看完內容后,學生都感到很氣憤,但是卻不能用科學的知識來解答。此時再引導學生自學課本內容,去解決心中的困惑:生男孩生女孩到底是不是母親的責任?中國幾千年來的重男輕女封建思想到底有沒有道理?學生仔細分析原因,立刻進入了積極主動的探究狀態(tài)。
教學《人類優(yōu)生和基因組計劃》時,把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內容,試管嬰兒、人工授精、基因篩查等內容出示給學生。學生的探究活動與現實生活、現代科技的親密接觸,讓古老的生物學煥發(fā)了青春。
五、問題導入
給學生出示容量教大、難度適宜及梯度恰當的問題,是學生思維的動力,更是學生思維的動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困惑”,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教學《生命的基本特征》時,用多媒體出示問題:下列說法你認為屬于生命現象的請標出來,并嘗試說明理由:小貓長成大貓是生長現象嗎?氣球由小變大是生長現象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是生物的生殖嗎?一個火種點燃了許多火把,這是生殖現象嗎?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的鼠婦,你輕輕一碰,它就會卷成一團,這是應激性嗎?學生首先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因此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所以學生之間存在爭論。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中,經過仔細分析,認真對照,學生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走出課堂,拓展視野,繼續(xù)探究,學生成了學習的真正主體。
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精心設計好新課的導入,不斷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根源的興奮點,一開始就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自覺地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結論,讓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并主動地學習。
現代教育技術包括視頻、課件、圖片,通過計算機、投影儀投放到大屏幕上,既直觀、形象,又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擴充了教學容量,提升了教學效率。 以“食物鏈和食物網”一課為例,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物世界》,學生觀看的同時出示布置有學習任務的幻燈片,提出問題:動物世界里的動物如何生存?看完后請學生匯報,動物靠吃小動物或植物生存,具體是肉食動物吃食草動物,食草動物吃植物等。再次觀看《動物世界》,觀看的同時出示幻燈片,提出問題:具體的是誰吃誰?看完后再有學生匯報,教師則用箭頭表示出來。學生寫完之后,告訴他們生物之間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就叫作食物鏈。
再出示幻燈片,布置學習任務:以小組為單位請將所有關聯的動植物用箭頭連在一起。學生寫完后在展臺前使用投影儀匯報展示,相互交流。用幻燈片出示下一項任務: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學生匯報,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就可吃多種食物;把動物世界里的動植物連接起來就像一張網。此時,向對學生解釋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就叫食物網。順勢利用幻燈片出示學習任務:生物之間是什么關系?學生能夠答出,生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播放關于池塘和田野中視頻,讓學生觀察生物的生存情景。播放后,利用幻燈片出示任務:讓學生找一找視頻中包括哪些食物鏈和食物網。播放視頻,進而可以讓學生把學習的知識食物鏈和食物網充分應用,加深理解生物之間的關系。
再利用幻燈片布置任務: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有什么影響?讓學生交流討論,最后得出“一種生物滅絕會影響其他生物,因此保護一種生物就等于保護了許多生物,應該從保護每一種生物開始保護地球”的結論。該堂課,通過讓學生多次觀看不同的視頻,并利用幻燈片布置任務,比只使用課本上的幾幅圖片學習更生動、合理。這樣做法使得課堂內容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生視野,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二、解決生成性問題
小學科學學科涉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學科的知識,教師具備再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也無法全部應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網絡技術可以輔助解決這一問題。師生都無法解答的課堂生成性的問題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答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例如,在講授“我們周圍的材料”內容時,有學生提問“玻璃是由什么做成的?”。這并不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因此任課教師在沒有精心準備的情況下很難解釋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玻璃的成分”關鍵詞,找到相關答案,讓學生了解玻璃的主要原料、制作的工藝等內容。
三、輔助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提出明確的觀察方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按照一定的順序細致觀察。但是有些觀察方法教師難以表述,學生也很難理解并正確操作,這時利用教育技術“變抽象為具體,變模糊為清晰”就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講授“溫度表的讀寫時”內容時,需要讓學生掌握“讀數時視線要與液柱頂端相平”的要領。教師可運用Flas形式讓學生觀看,再親身示范,矯正學生錯誤的讀數方法。有些實驗受時空限制,學生無法在課堂中完成,就需學生回家實踐,但學生的能力不同,有些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任務,就會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把實驗過程錄制成視頻片段,再進行有機組合做成實驗視頻,讓學生觀察模仿實驗。以講授種子的發(fā)芽實驗為例,教師課前可以把種子每天發(fā)芽、生長的情況拍成視頻或照片,讓學生觀察。學生通過觀察實驗,也能獲知綠豆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其中包括綠豆芽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以及植株的高度等,進而得知綠豆發(fā)芽、生長需要的條件。教師的這種操作方法充分說明了教育技術具有實時、直觀、形象、實效的特點,可提升學生實驗探索的效率。
四、利于合作學習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有很多。高中人教版第三冊教材《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中,就有兩章內容《生態(tài)系統及其穩(wěn)定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與環(huán)境保護問題之間有密切聯系。除此以外,教材中還有很多其他內容也具有環(huán)保教育價值,如何恰當地利用教材中的環(huán)保素材,傳授給學生環(huán)保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環(huán)保意識,對于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夠積極利用教材中的環(huán)保教育資源,對于環(huán)保教育乃至整個生物教學活動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了“光合作用”以后,學生了解到綠色植物對于控制大氣中氧氣的濃度、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調節(jié)氣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借此給學生介紹:當前地球植物覆蓋正在急劇減少,被稱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僅僅在過去的四十年間就已經消失了一半;與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蓋率相比,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遠遠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線等內容。結合剛學習的知識,學生對于綠色植物的減少所帶來的環(huán)境危害會認識得更加清晰,會有效地樹立學生保護綠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聯系日常生活來加強環(huán)保意識的滲透
生物學科是一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尤其是生物學科中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更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發(fā)生著直接的聯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為我們進行生物環(huán)保教育的資源。因此,教師在進行環(huán)保教育的時候,可以嘗試著把它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從關注身邊的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滲透環(huán)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節(jié)約用水、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等,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都可以讓我們?yōu)榄h(huán)保事業(yè)作出貢獻。這樣,把環(huán)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不但會讓環(huán)境保護變得更加具體實用,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實踐能力,為“綠色之美”能夠在生活中實現發(fā)揮出力量。
三、結合社會熱點滲透環(huán)保教育
環(huán)保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環(huán)境保護問題,很容易會演變成社會熱點問題,這些與環(huán)保有關的社會熱點對于我們的環(huán)保教育工作者來說也是十分有價值的教育素材。教師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可以圍繞著教學內容,結合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有效的環(huán)保滲透。例如,在給學講到“食物鏈”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食物鏈在環(huán)境保護中的意義,筆者就給學生舉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俁病”。人以動物和植物為食,那么人與自然因依靠食物鏈而有了聯系,動物和植物又是從自然環(huán)境中獲取物質而生長的,當環(huán)境里有了汞污染,通過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變成了有機汞,水里的魚類吃了這些微生物,有機汞就在魚體內富集,附近的人們吃了這些魚,有機汞進入人體神經細胞,引起蓄積中毒就會患上水俁病,這嚴重損害了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也給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對于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學生并不陌生,而結合“食物鏈”的知識進行環(huán)保教育,可以讓學生學會利用食物鏈的知識更專業(yè)的分析環(huán)境污染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影響,既加深了學生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理解,也強化了環(huán)保在學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實驗深化環(huán)保意識
我們的身體在恐懼、憤怒或緊張的時候會自體中毒而得?。粍游餆o異于人類,在危險的情況下,其體內的化學平衡會有極大的變化,而產生強烈的毒素。動物屠宰過程中,恐怖、怨恨、悲痛集于一心,又見到其他的動物或死或生地躺在四周,自己也為了生命與自由而徒然地掙扎奮斗,其血液中的荷爾蒙——尤其是腎上腺素的分泌便會亢進,因此大量的荷爾蒙及毒質會留在肉內,隨著血液循環(huán)的緊急加速,全身立刻就會布滿有毒的元素,令整個軀體充滿毒素。而動物被殺后,血液停止循環(huán),在10分鐘內,尸體內的每一個細胞中的小液胞自然展開、產生溶解酵素導致細胞組織的自然破壞或自身分解,酵素開始蝕化肉細胞內的細胞組織,冷藏或加防腐劑只能降低腐敗的速度,而不能完全阻止腐敗。肉中代謝毒素含有黃堿,這種物質與咖啡、香煙中的有機堿刺激物極為相似,無怪乎有專家說,肉比剛拉出來的糞便還臟(意指肉里的有害物質比糞便還多)。
人類吃肉的同時,也把這些毒質吃進了體內,毒化了自己的身體組織,使自己生病。關于尸毒的報告也證實了在我們身上常常會出現的一些生理心理體驗,比如我們在極端憤怒或極端恐懼時,身體上立刻會發(fā)生近似于病態(tài)的變化,呈現出一些臨床癥狀,如心跳紊亂、血壓陡增、呼吸窘促,乃至昏厥等。
越來越多的化學添加劑、抗生素等被混合進飼料之中,甚至有人在雞飼料里添加化學色素,目的僅僅是使蛋黃的頗色更好看一些。人類作為這些產品的最終消費者,同時也使自己的身體成為了這些化學添加劑和各種化學藥品總的匯集之地,因為動物體內終生聚集的飼料殘余農藥和化學污染物質在動物死后都會悉數“過戶”給那些食用者??上攵?,肉食者的整體健康狀況自然會越來越惡化,這就是當今世界各種現代性疾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提出,目前各地的農業(yè)中都濫用了農藥、化肥等,因此吃素跟吃肉不是同樣的很不安全嗎?這種擔心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但就今天市面出售的牛肉、豬肉、雞肉、海產品等動物性食品而言,其所含的有毒性污染物比我們平常食用的瓜菜水果要高出數倍乃至十幾倍!這還需從“食物鏈”的特點慢慢道來。在自然界的眾多物種之間,有一條使這些物種相互聯系起來的長長的“食物鏈”——植物“吃”陽光、空氣、土壤里的養(yǎng)分和水,動物吃植物,大動物吃小動物。想想看,能隨意吃掉豬、牛等大型動物的人類,自然就處在食物鏈上的最高環(huán)節(ji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