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范文

        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

        第1篇: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范文

        學院通過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師資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具有一支較高學術水平、年齡與知識結構合理、敢于創新并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學和研究隊伍。數學與物理學科有教授22人(含5位二級教授),數學學科有博士生導師13人,物理學科有上海市“東方學者”講座教授1人。多位教授是國內外學者和專家,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學院近180位教職工中具有副高職稱以上的教師78人, 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85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師已占全體教師的近60%。在校本科學生1300多名,各類研究生460多名。

        近五年來,學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近50項、部委和上海市級科研項目和人才計劃項目近30項、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40余項。每年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源期刊論文120篇左右。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中國電視“金鷹獎”三等獎1項、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十優”獎1項。學院與美國、英國、德國、斯洛文尼亞、日本、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等國家和臺灣、香港等地區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每年來學院訪問和講學的國內外學者超過60余人次,學院教師出訪達30余人次。學院教師在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專著與教材多部。

        一、專業簡介

        數字媒體藝術:本專業依托上海師范大學綜合性大學的辦學優勢及人文環境,拓展“技術+藝術”的辦學特色,注重實際技能訓練,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旨在培養中國數字傳媒領域優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IT技術、藝術與美學、平面設計、Flash和三維動畫、微視頻編創、從而掌握數字技術在新媒體藝術領域和移動多媒體藝術領域中的應用原理、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并通過系統的創作訓練,獲得實踐經驗,可在全國媒體行業系統和文化部門從事平面數字媒體、動態媒體藝術、影視特效制作等工作。

        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數字媒體藝術概論、視覺傳達基礎、設計與美學基礎、數碼攝影與圖象技術、數字畫面藝術、數字圖形設計、平面動畫、三維動畫、攝錄像藝術、錄音與音響藝術、影視編輯藝術、影視特效、微視頻編創、網絡與通信技術基礎等。

        二、招生專業、人數和收費標準

        專業名稱

        學制

        招生地區及人數

        學費

        (元/年)

        備注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山東

        江西

        數字媒體藝術

        四年

        10

        5

        4

        4

        8

        2

        第2篇: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范文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大大改變了傳統的媒體傳播形式,引發了媒體行業的大變動。關于新媒體的研究早已成為傳播學界的潮流。毫無疑問,“信息碎片化”已經成為當下媒體特征的真實寫照。而本文的重點是研究廣告在數字媒體時代的現狀,通過分析當今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所引起的“碎片化”狀態,說明廣告設計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才能使得受限的傳統廣告模式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

        新媒體;碎片化;廣告;媒介

        1信息碎片化語境分析

        “碎片化”是20世紀80年代在后現代研究文獻中發現的,后現代主義研究者詹姆遜提出后現代文化的首要特征是零散化、碎片化,缺乏連貫性,給人一種拼貼感。如今“碎片化”的說法逐漸延伸到社會學、傳播學、廣告學等領域,是描述當前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它的產生是社會階層的“碎片化”催化了傳媒產業“碎片化”。約翰•拉文說過,“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媒體平臺最重要的趨勢”。傳播領域的“碎片化”語境是伴隨著數字媒體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現象。數字媒體是當代信息社會媒體存在和傳播的主要形式。數字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瓦解了傳統媒體統治下的社會形態,如碎片化閱讀、碎片化交往、碎片化營銷、碎片化媒體、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服務等,碎片化到處存在,充溢著人們的生活,并成為了現代人生活模式的典型特征。人們不再甘于趨從于一成不變的模式,而逐漸追求個性化、獨特化的目標。這種“碎片化”的趨向也滲透到了廣告設計領域。其中傳統媒介所占市場逐漸收縮,話語權和傳播率不斷下降,而同時新興媒介不斷擴展,傳播形式激增,大量信息聚集以及主體意見性表達多樣化形成了新的傳播語境。

        2新媒體時代下碎片化分析

        李四達在《數字媒體藝術概論》一書中指出,“數字化的新媒體都是對‘舊有的’模擬媒體的更新再利用以及功能屬性的擴展延伸。”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逐步提升,對于信息的需求量就越來越大。通過對新舊媒體的劃分,我們不難發現新媒體傳播媒介的出現適應了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與傳統廣播電視、紙質媒體相比,新媒體更能適應當今人們快節奏、高速度的生活模式。可以說網絡時代使受眾趨于碎片化、個性化。新媒體層出不窮,受眾不斷細分,媒介數量與時俱增。各種形式的廣告充斥著人們生活的每一個時間空隙和空間碎片。而就廣告設計而言,要想吸引受眾的關注點,就需要意識到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和受眾或多或少都受到碎片化的影響。

        3碎片化狀態下廣告傳播現狀分析

        傳統廣告的傳播模式受到“碎片化”激流的沖擊,傳統大眾媒體逐漸失去往常的地位與權威。面對這樣的局面,傳統媒體要找尋新的媒體發展目標,提高競爭力,適應“碎片化”模式的沖擊。而新媒體數字技術具備傳受交互、使用便利、傳播及時等特點,利用已有的科學技術,以及不同形式的媒體,模糊媒體之間的界線,實現媒體融合、優勢互補,并提高受眾吸引度,形成多方共贏,如今這已成為許多媒體團隊的共同目標。隨著傳播碎片化的沖擊,傳統廣告傳播日趨難行,逐漸進入瓶頸期,但是碎片化也有其優勢,那便是“誰占用了用戶的碎片化時間,誰就更容易獲得成功。”現在廣告商大多選擇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進行傳播,很好地突破了傳統廣告帶來的局限性。手機淘寶的出現便是智能移動終端逐漸普及的產物,智能手機已成為人人必備的生活品,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有網絡,便可以隨時隨地逛商城,這種模式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淘寶作為一個平臺,為商家和廠家做廣告宣傳,從而使得用戶更直接更有效地了解自己所需產品的信息。雙十一的時候,手機淘寶興起了搶紅包熱潮,進入店鋪主頁通過玩游戲來獲得紅包,以此來為商家店鋪做廣告的形式,受到了商家和用戶的熱捧。還有微信平臺,微商這個職業也在這幾年開始崛起,相信大家手機朋友圈總是有幾個朋友整天發圖來宣傳自己賣的護膚品和衣服。除了淘寶、天貓,現在許多網紅達人選擇在微博、微信投放廣告,來宣傳和介紹自己的產品和店鋪網址信息。而且現在微信朋友圈還出現了廣告推廣功能,是贊助商提供廣告信息的又一方式,而廣告信息的內容很簡單,有時投放的只是圖片,有時卻是一個精巧風趣的小動畫。

        4數字技術促使廣告發展更適應碎片化趨勢

        新媒體的發展雖然促使了碎片化的產生,但是同時,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廣告具有了更高效的傳播優勢。因為信息碎片化的影響,使得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方式推廣的廣告的傳播空間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這就需要解決好廣告主動侵入與受眾主動介入的關系,再很好地利用碎片化空間,通過數字技術和新型的媒體廣告形式找到突破口,使得廣告在有效地傳遞給觀眾的同時,提高觀眾對其的好感度。過去看電視,演了一半就會插播廣告,導致觀眾對于廣告總是有一種厭煩的情緒,卻又不得不看。直到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頒布了《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導致廣告播出受限,每當看完一集電視后,觀眾往往會選擇其他方式來消耗廣告播放時所占用的時間,導致廣告很難傳遞給觀眾。這便是電視廣告的局限性,不過后來手機微信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廣告植入的方式不再是那么硬性的,通過一定的營銷手段,觀眾可以通過微信互動的方式把廣告信息印入腦海,在2015年的春晚上,用騰訊QQ、微信搖一搖發放紅包便是如此。淘寶現已逐漸成為每個人購物的天堂,這也使得支付寶成為手機銀行的代替品,現在出門吃飯購物不帶現金、不帶卡都可以用手機支付寶來進行支付。支付寶的作用越來越大,許多實體商家就和支付寶進行合作。雙十二這天,支付寶就出現許多附近商家的廣告活動,記得其中“良品鋪子”有支付寶活動,可享受5折優惠等等。在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戶外廣告也是利用了人們的碎片化時間。人們在路口等車或是等紅綠燈的時間就是屬于碎片化時間,麥當勞就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例如,處于北半球的馬來西亞夏季溫度足足達到40攝氏度的高溫,麥當勞為了促銷其冰淇淋,在十字路口紅綠燈處設置了一個戶外雙屏互動創意廣告《拯救冰淇淋》的小游戲,用戶通過手機進行交互,轉動手機上的風扇,廣告牌上的風扇也會轉動起來,參與的人足夠多,那么甜筒就不會融化,而參與的人就能獲得免費甜筒一份,這種運用數字科技的街頭互動廣告準確地把握住了受眾的碎片化時間,而且這種傳播形式給體驗者帶來了無限的趣味性。

        5結語

        如今數字媒體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溝通方式,單純的平面廣告或是電視廣告已經無法引起人們的興趣,碎片化時代的到來雖然使得傳統廣告的傳播空間逐漸萎縮,但是新媒體的數字技術特征和互動化傳播特征使得廣告在逐漸窒息的環境中得以解脫。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傳播技術將是廣告未來發展的趨勢,互聯網廣告、手機廣告以及戶外交互廣告等新型媒體廣告的逐漸崛起,向“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將是廣告傳播趨勢的普遍共識。

        作者:馬嘯 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2]洪偌馨.手機電視傳播的“碎片化”語境研究[D].重慶大學,2011.

        第3篇: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范文

        摘要:本文探討了如何將傳統課程教學、網絡課堂教學、案例教學、個性化學習、實踐活動、社會需求、就業對接和人才培養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活動+網絡教學+分層次實踐教學”的多元化、立體化、數字化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電子商務;多元化;立體化;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課程目標定位明確,適應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電子商務概論”是電子商務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有不少經管類專業,包括市場營銷、企業管理、信息管理、金融、國際貿易、經濟、物流等專業和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也選修這門課。大多數學校開設這門課程時,基本上是都是選用經管專業的教材,按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教學考試方式、統一的實驗、實訓平臺等組織教學。這樣不能因材施教,不僅限制了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學習需要,也限制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面對社會的需求,電子商務課程對不同專業方向和不同辦學層次,應有不同的重點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

        針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主要應側重在電子商務系統的開發方面,包括網頁設計、網站建設和電子商務技術方面。

        針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教學內容應關注于企業信息化的整體和電子商務戰略方面。

        針對對國際貿易方向學生,應該突出電子商務如何實現國際貿易的流程,包括EDI技術、單證的處理、網上交易與電子合同、網上備貨、報檢、催證、審證和改證,網上投保與報關、網上制單結算,網上國際貨物儲運和配送等。

        2加強多樣化、立體化、數字化的教材建設

        我國高等院校的電子商務教材大量的篇幅是在介紹網絡技術,網絡是電子商務課程的先修課,許多內容重疊,而且教材中開發方面更是缺少案例。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教學過程中問題的發現,以及國外先進教材和教學模式的引進,電子商務教材的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國內出版的教材大多都更注重從商務角度和商務模式的認識電子商務的概念、應用和建設。這種教材適合經管類學生的電子商務教材,但針對性不強。許多作者還把有關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電子商務新聞不加篩選、組織和消化就搬到教材中,導致內容空洞,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不同專業特點和不同層次的培養對象,從多本教材中精選適合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如國際貿易專業補充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電子數據交換及外貿單證處理、國際貿易網絡營銷、國際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國際貿易網站介紹等內容。

        編寫電子商務教材,應該提倡“一綱多本”,“多綱多本”的原則,提倡教材編寫的多樣化,編寫適合不同專業學生的電子商務概論的教材,如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旅游電子商務、金融電子商務、網絡營銷與電子商務、電子商務與企業信息系統等教材。

        教材內容要體現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考慮以案例為導向,強化案例導入式教學,通過實際訓練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以及教學媒體及內容的數字化,電子教科書、參考書、在線題庫、動畫演示、教學指導方案、電子課件等組成數字化、立體化教材,為課程教學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服務。

        3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教學

        根據“電子商務概論”的課程教學特點,應該積極建設和應用網絡資源為重點的數字化、信息化課程建設,尤其是網絡教學平臺建設。“電子商務概論”網絡教學平臺應該包括教學計劃、課程描述、教學大綱、授課教案、教學方法經驗、教學案例,網絡課件、實踐指導、教學素材資料、作業習題及其答案、考試題、學生作品、課程建設規劃等,還可以自定義欄目,從而實現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網上開展教學、答疑輔導、案例分析、網上作業的和批改、課后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等。

        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要以靈活多樣的方式解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參加論壇討論、瀏覽網上商店、模擬商務活動中各個角色、到淘寶、易趣等商務網站上申請開店、建立個人網站、申請博客空間、參與網上交易或拍賣、開發商務網站等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獲取知識,激發他們學習電子商務的興趣,鼓勵他們通過網絡去尋找新的盈利模式,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能力。

        案例分析應貫穿于課堂教學中,針對某一主題,讓學生到互聯網上或自己周圍找到相關的案例,在課堂上分組展開討論,對新找到的案例從不同角度來分析、評述。案例都是活生生的教材,有情節,有疑問,有,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把學生從被動的“聽”和“看”引導到積極的思維活動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在數字化、多樣化的環境中開展實踐教學

        模擬游戲教學法是吸取國外一些管理學院的做法,把一些經濟商務理論設計成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游戲,比如麻省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設計的著名的“啤酒游戲”,此游戲用來模擬啤酒銷售的供應鏈,反應出供應鏈中的牛

        鞭效應。目前,許多學校也普遍采用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方式,一般是采用一些電子商務模擬的教學軟件,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實體驗,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虛擬的商業活動中去,增加對商務活動的直接感受,使學生能熟悉B2B、B2C、C2C等交易,網絡支付、網絡營銷、物流配送、網上外貿單證處理、網上報關和網上納稅等過程。

        5結束語

        通過把電子商務課堂學習和網絡課堂教學、案例教學、個性化學習、實踐活動、電子商務職業資格考試和就業對接等過程結合起來,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改進實踐方法,提高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實踐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 程建芳,借鑒國外經驗-強化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J].中國高等教學研究,2007,(8): 54-55.

        [2] 王瑞麗.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就業崗位及能力培養分析[J].電子商務,2008,(2): 66-67.

        [3] 蔣偉.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電子商務,2008,(1): 56-57.

        [4] 許莉.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計算機教育,2008,(2): 70-72.

        第4篇: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范文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創新能力;高職

        一、行業對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數字媒體行業從業人員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渠道:藝術類院校如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重慶的四川美術學院等;綜合性大學的藝術類二級學院,如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綜合性大學或理工類大學的計算機學院;高職、中職院校;專業培訓機構等。重慶市開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校有:重慶師范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重慶工程學院、重慶青年職業學院、重慶傳媒職業學院等。

        二、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創新型人才的能力結構分析

        由于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視頻包裝設計、三維特效、動畫制作、游戲開發等工作,所以,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人才應是既懂創意設計又懂數字技術并熟練掌握軟件操作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人員必須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及藝術創新能力。因為數字媒體的作品既具有藝術性,也具有美觀性,對從業人員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藝術修養等方面的要求。同時,由于新媒體產品的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和技術更新快的特點,這就要求從業者應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使用新的數字媒體技術和開發新的媒體產品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新媒體分析能力、解析媒體及獨立完成數字媒體創作的能力。

        因此,對于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將來服務的行業本身就是以數字媒體產品為核心內容的文化創意產業,產業的成長和行業發展源于從業者的創造力,這就要求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從在校期間就應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法及創新能力,并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技術性和藝術性兼備的數字媒體產品。

        三、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設置

        某職業學院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主要由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集中實踐課、專業選修課五大模塊構成。其中,專業必修課和專業實踐課分別由藝術設計基礎、數字媒體技術兩類課程組成。分別是:

        1.素描、構成基礎、圖像處理(PS)、視覺傳達設計;

        2.數字媒體概論、數字攝影攝像技術、視聽語言、腳本與劇本編寫、數字剪輯技術、鏡頭語言與影像基礎、游戲界面設計等。

        在課程具體安排方面,充分考慮到本專業學生是非藝術類學生,為培養學生基本的藝術素養,在第一學期公共課較多的情況下,重點安排了 120 個學時的藝術類課程。并在后面的學期里把藝術設計的思想融入到數字媒體類課程中,使學生在創作作品時充分展示出創意設計的元素。

        此外,還專業開設了數字媒體技術創新創業這門課程,給學生講授如何在作品創作中體現創新及本專業從業者個人創業的途徑。

        (二)實習實訓教學環節設置

        高職教學中的實習實訓教學環節是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生與社會的交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專業水平及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始終圍繞培B學生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扎實的專業技術基礎及專業能力、積極的創新意識和較強有創新能力而進行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實訓項目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項目內容由簡單到復雜,由階段性項目到綜合性項目,使學生通過實訓教學基本掌握數字媒體產品創作的操作方法和技術技能。

        2.突出技能訓練,增強動手能力

        通過項目實訓,學生深度參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使他們掌握操作技巧,增強學生數字媒體技術產品的創作能力。

        3.在實戰中培養創新能力

        通過在學生中成立項目團隊,承接學校各類活動所需的數字媒體項目,通過項目組成員協作共同完成產品的設計和制作工作,明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通過個性化項目創作,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意水平和創新能力。

        四、結語

        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體現了專業領域的先進性,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會隨著技術的更新而與時俱進。因此,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方面必須體現出前瞻性。尤其是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要根據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時調整培養方法,以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成霞.數字媒體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芻議[J]職教論壇,2012(23):38-39.

        第5篇: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范文

        以本校傳播學專業教學培養計劃中技術類課程的設置科目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參考了國內其它開設傳播學院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高校的傳播新聞類專業的技術類課程設置情況。目前本校傳播學專業自2008年開設并招生以后,目前有三屆在校生,分別為08、09和10級,但10級現在只是處于一年級,尚未進行技術類課程的學習,所以沒有將10級的培養計劃列人研究對象,而只是研究了08級和09級的教學計劃中的技術類課程。以上為本專業所有技術類課程的具體情況,按學分統計分析,學生可以修到的學分最多為媒體設計方向選修數字復制技術時的31.0,最少為媒體管理方向的25.0,占本專業要求最低的160學分的比例分別為19.375%和巧.625%,均處于比較合適的水平,滿足本專業作為文科專業的基本特點。在占適當比例的同時,也突出了本專業作為新媒體傳播的特點,與其它院校傳播學專業相比,因為本專業創辦較晚,并且立足于為新興媒體服務,而其它學校的傳播學專業均開設時間比較長,面向傳統媒體,傳統媒體的影響依然很強勁,但針對目前日新月益的新媒體發展現狀,也作出了應對措施,適當開設了與新媒體相關的課程,但無論是從課時比例還是從課程數量,均低于本校傳播學專業。

        媒體技術類課程的課程內容

        依據本專業技術類課程的教學培養計劃,對各個科目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深人研究,分析其相關性,發現存在以下幾個有待改進的方面。1理工科課程開設科目不夠或內容不夠深人本專業重點要突出新媒體領域的傳播研究和學習,數字媒體以數字技術為核心來進行信息的組織加工傳輸等傳輸環節,從課程結構上目前與之相關的課程只有高等數學和數理統計與概率論,而大多數數字媒體內容是以矩陣形式存在,卻沒有開設線性代數課程。與之類似的還有大學物理、電子技術(至少是數字電子技術)、數據庫技術、數據結構等課程,但考慮到目前本專業的學生有一半是文科生的情況,如果開設可以只講述基本概念,并輔以基礎練習,形成數字內容的概念就為理解數字媒體內容提供很大的幫助。但要增加上述內容,就要占用目前已經飽和的學分資源,是個兩難的問題,如果要進行這個方面的改進,可以從現在的課程著手,某些課程可以適當減少內容和難度,將目前的課程和要增加的課程融合,以基本概念為著眼點,重點培養對理科課程內容的通識認識,降低難度的同時增加內容的廣度,作為對本專業后續課程和突出特色的技術支撐。本校的信息技術特色也可以提供強有力的幫助,關鍵在于課程內容的選擇要適用于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實際。2課程之間的內容鏈接與分配存在不合理現象目前,08級已經完成所有技術類課程的學習,課題研究過程中,搜集了各種技術類課程的課件和教學大綱,經與學生進行了訪談和交流了解到,有幾門課程內容重復現象比較嚴重,比如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復制技術與跨媒體出版等課程內容重復率能達到一半以上,數字媒體技術作為專業的核心基礎課,內容覆蓋理應講述得比較全面,而數字復制技術則要從媒體內容的復制角度進行講解,跨媒體出版則要突出出版內容的跨媒體特點處理方法與技術等內容,結果后面兩個課程又將各種表達媒體的數字化原理與方法作為重要內容進行了闡述,導致課堂時間利用下降,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而另外一些課程則缺乏基礎課程的支撐,比如數字媒體生產與組織,主要講述數字媒體內容的管理,而課程開設時,并沒有課程講述過計算機文件等基礎知識。分析原因,在于教學大綱的撰寫目前處于各個課程任課教師各自為政,缺乏溝通,按照自己的理解組織課程內容,沒有考慮到課程作為整個培養計劃整體的特點,以及與其它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召集技術類課程的任課老師,相互交換教學大綱,進行集體討論,從而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

        媒體技術類課程的實踐環節

        技術類課程本質上具有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特征,且理論對實踐指導性比較強的課程,本專業中的各技術課程均有相關的實踐環節與之相對應,作為理論課程的補充和提高,并起到深化理論內容的作用。實踐環節主要包括以下三個課程,分別是新媒體策劃與設計課程設計、跨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設計、數字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設計,開課時間分別為第4、7和6學期,所分別對應的最主要基礎課程分別為新媒體概論、跨媒體出版方法與理論和數字媒體技術,這幾門課的開課學期分別為第2、6和4學期,當然還有其它課程可是課程設計所需要的基礎課程,前兩個課程設計的安排時間還比較合理,但數字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設計的安排與其基礎課程相隔的時間太遠,而且中間又沒有非常必要的課程會提供給課程設計以更多的幫助,當進行課程設計動員時,學生的基礎課程知識已經不再那么新鮮,這樣的安排也許是為了平衡各個學期的課程實踐課時和學期總課時數量,但對于這個課程設計環節,卻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學生覺得難以理解這樣做的目的,教師進行課程設計需要的許多基礎課程知識也得進行不必要的重復,從而產生了基礎課程與應用實踐環節的一定程度上的脫節。針對上述問題,建議適當調整該課程設計的學期,可以提前到數字媒體技術結束的當學期進行,趁學生剛剛學習完理論知識即進行課程設計,以比較緊湊的節奏完成系統化的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和實踐效果。

        媒體技術類課程的課程與基礎技術課程的銜接

        本專業以傳播理論為基礎,以傳播的發展前景為目標,以信息化為特征的設備為技術手段,實現信息與傳統傳播方式迥異的傳播,接著文理融合的傳播人才,所以技術類課程對于突出本專業的特色、增加專業的就業競爭力都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而技術類課程與基礎課程的銜接更是基礎上的基礎,對實現這個目標具有根本的作用。技術作為傳播的基本手段,一直在傳播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媒體傳播專業作為以新媒體技術為核心技術產生和興起的傳播形態,技術的基礎性作用也是不可容忍一點點忽視的。目前階段,新媒體傳播以數字技術為基礎展開,在信息采集、存儲、處理、傳輸和廣播的各個環節,都是以數字化的方式存在,同時利用現代的傳播理論為指導,才可以進行有效的傳播,而數字技術在信息傳播中的引人,也極大的改變了傳播存在的方式和傳播手段,甚至改變了傳播行業的運轉形式,所有這些,在傳播學專業中都要有所體現。對應的課程,就是開設上述各個技術類的課程,以及對于這些課程的深人學習,但本專業的的專業性質仍然保持在文科性質上,本類課程所占據的比例不會太大,前面已經有所論述,在這樣一個總體學分已經確定難以增加的情況下,要有效的進行技術類課程的學習,就要求前面基礎理學學科的內容與后續專業技術類課程相對應,比如數理統計與概率論的內容可以與傳播學中的調查數據分析以及調查對象的選擇相對應,高等數學級數的內容與數字媒體信號處理與表示等內容相對應,但遺憾的是,當技術類課程中將這些媒體內容與較抽象的數學理論聯系以期從根本上進行解釋時,卻存在著比較明顯的脫節現象。在現有的情況下,可以與理科學科的任課教師聯系,將理科內容的基本原理與實例聯系時,盡是往傳播媒體實例上靠近,以期學生從信息層面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要達到這個目的,還需要不同院系之間的配合與合作。

        媒體技術類課程的專業實驗室建設

        作為技術類課程,明顯的特點就是要有相關的技術和設備作為實現某種任務的手段,實驗室建設和相關實驗設備的配備就成了實現技術手段的物質基礎。目前,專門供傳播學專業的媒體實驗中心業已建立并運行,共有計算機27余臺套,其中有近10臺套可以專業處理音頻視頻信息,5臺套攝像設備,以及進行數字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等供教學活動使用,已經初具規模,可以滿足本專業的教學。但目前,這些設備以及配套軟件大多是基于傳統傳播學的課程進行設置的,還難以體現新媒體傳播的新的特征,比如如果用于手機媒體內容的創建、無線移動電視媒體以及樓宇無線閉路電視媒體的編輯與廣播等典型新媒體的設備尚未具備,在教學和實踐環節也就難以具體體現新媒體傳播專業的特點,對各個教學和實踐環節有了很大的制約,比如與新媒體相關的幾個實踐環節,往往還是處于制作網站與網站策劃的初級階段,并不能充分的體現出本專業的特色和培養目標。

        媒體技術類課程的教材建設等

        第6篇: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范文

        [關鍵詞]電子商務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電子商務概論》是一門介紹電子商務基礎知識和理論的課程,是了解電子商務概念、模式及發展的入門課程。它是電子商務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同時也是經濟類、管理類、計算機類等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在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難點:①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需要講授的理論和模式多且各部分內容相對獨立,前后關聯性不大,這就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抽象和難以理解;②該課程具備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同時電子商務技術不斷更新發展,這就要求不斷地調整教學內容來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步伐。鑒此,筆者擬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踐環節三方面提出一些教學改革的建議,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課程的精髓,并應用到實踐中去。

        一、課程內容的改革

        《電子商務概論》作為整個電子商務的基礎,是對電子商務學科的整體認識和整體把握,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對于電子商務及其它各專業的學生而言存在以下問題:①課程體系設置實施難。該課程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網絡技術、管理學、經濟學、信息系統等基礎知識。但實際上在開設《電子商務概論》時,往往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管理學原理、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尚未全部提前開設,這就造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上的困難。②教材中基本原理內容缺乏。該課程把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和計算機網絡緊密相關的現代化工具作為核心內容來講解,但諸如電子商務數字產品的經濟學特征、電子商務給傳統的有形產品和營銷帶來的巨大變化產生的經濟學與信息經濟學問題、電子中介的經濟學特征等內容在電子商務教材中往往很少涉及。此外對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而言,由于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網絡營銷、網絡支付與結算等都作為一門課程專門學習,從而造成相關課程內容的重復。

        鑒于上述存在問題,同時由于該課程涉入的知識面非常廣,需要講授的理論和模式較多,要求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如此繁雜的教學內容,面面俱到是不現實的。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需要掌握的電子商務內容的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擔任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教師在教學內容組織方面有很大的選擇空間。筆者以為,可采取以下改革措施:①根據各專業學生的不同特點編寫不同的教學大綱,從而據此選定合適的教材。在選擇教材時要強調針對性,由于不同教材介紹的內容和側重點不同,這就要求盡量使教材的特色與各專業學生的特點能充分結合起來,以達到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此外由于電子商務還處于不斷發展之中,授課老師應在教材之外適當補充介紹新的學科成果,這樣不僅可以充實學生的新知識,還能養成學生注意學科發展的良好習慣。②針對電子商務概論各部分內容相對獨立的特點,設置模塊化的授課內容。可將該課程內容劃分為3大模塊:理論模塊、技能模塊和應用模塊。理論模塊主要介紹電子商務基本概念、專業術語以及電子商務專業的基本框架。技能模塊是該課程的重點,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系統建設、電子商務安全技術、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等內容。此部分內容要求在教學中不斷吸納和采用新技術,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提取和精練主要內容,同時注意講究技能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應用模塊主要包括網絡營銷與管理、電子商業與管理、B2B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及網上服務業等內容。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筆者以為,傳統的那種“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作為教學法的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則被動接受知識”教學模式不適于《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教學。結合該課程的特點及存在問題,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遵循仿真性、多樣化、開放性、創新性的原則,并且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可在《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綜合采用以下的幾種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

        雖然《電子商務概論》是一門基礎理論課程,但是它涉及的內容大多以電子商務應用為基礎的。因此,在大量借鑒國外優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大膽創新,完全運用實例教學法來組織課堂內容。可以用一個實際的或者假想一家網上運營的公司,作為貫穿課程教學全程的案例教學對象。圍繞這個公司來介紹從事在線商務要考慮的問題,利用這個現實世界案例來研究電子商務的觀點和技術。這就要求在教學內容組織上,將課程要講述的內容分為相對獨立的單元。例如,可以劃分為電子商務基礎、營銷問題、計劃和開發、電子商務的組件、支付過程、安全問題、客戶服務等7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結合這家公司的實例探討電子商務的觀點及要研究的邊緣技術,用以解決一個焦點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更加深刻地理解電子商務整體框架體系結構。

        當然,由于教學對象的不同,教師可以根據各種教材不同的體系結構,有選擇地進行案例分析教學。運用案例法必須掌握好3個環節:選好編好案例、組織好討論、作好評論。案例的選擇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一個好的案例應該是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的、有代表性的、能夠啟發學生思考的、有討論探索價值的案例。其中第一個環節是決定整個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平時一定要堅持收集素材,并進行有效的整理和編制。對于本課程,筆者在每一章都精選了一至兩個案例,如在概述部分選擇了“海爾的全面電子商務”作為案例,在網絡營銷部分選擇了“漢王公司的搜索引擎營銷”作為案例,在電子支付部分選擇了“貝寶,專為中國打造”作為案例等,通過對案例的討論、互動,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演示與網絡體驗教學法

        演示法也是該課程中常用的教學法之一。電子商務中有很多概念比較抽象,如數字信封、數字證書、數字簽名等,純粹的理論解釋會讓學生感到乏味,只有結合直觀的實例演示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促進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講解電子錢包這一概念時,對于實物形態的Modex電子錢包可以通過圖片的形式直觀地展示其外觀,對于虛擬形態的電子錢包不妨以中銀電子錢包軟件為例演示一下其使用方法。

        演示法常同網絡體驗教學法結合使用。由于電子商務是以因特網為主要平臺的商務,電子商務的教學,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要以因特網作為基本的教學手段。例如,在理論講解網上購物的流程時,可以結合淘寶網實際運作情況,讓學生登陸,親身體驗網上購物的過程。具體地,網上購物流程為:注冊會員、選擇商品、填寫訂單、訂單確認、用支付寶支付、收到物品。在實驗環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親自去登陸相關網站,體驗真實的網上購物。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知道了網上購物的過程,真正實現了“邊做邊學”。最后再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探討,評述購物的經歷,分析現有網上購物模式的優缺點,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樣,學生既可以在實踐中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又可以通過具體操作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這樣一種完全真實的環境,取得了直觀、生動的教學效果。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是圍繞著一個具體目標,基于幾項任務,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運用,進行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這種教學方法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相對獨立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首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任務,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隱含在任務當中。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合作完成項目。教師在此過程中進行適時的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應該及時進行點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比如: “網上服務業”這部分教學內容主要涉及網絡金融、網上旅游和網上招聘等內容。這些內容理論論述較多,但學生也較容易理解,對于此部分內容就非常適合采用此教學方式。

        三、實驗環節的改革

        電子商務概論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型課程,其實踐環節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實驗環節可以使學生對于課堂上的內容有更加直觀、深入的認識。教師可針對重要的知識點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去完成。其中電子商務仿真模擬實訓是電子商務概論實驗教學中可以廣泛采用的方法。利用電子商務模擬教學軟件,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B2B、 B2C、 C2C等各種模式的電子商務實訓場所。結合電子商務教學的要求,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一個虛擬的電子商務模擬作業系統,領會電子商務的概念和方法,使學生掌握電子商務全過程的系統知識。由于系統模擬的是當前企業或電子商務公司真實的業務處理模式,在系統中實習,就同進入真實的互聯網環境中一樣,學生可以分別以供應商、采購商、市場中介方、第三方認證、銀行、倉儲管理員、財務管理者、系統管理員、網站設計者、數據庫編程員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色去進行實戰性的練習。對已經學習過的電子商務知識進行重復、加深和運用,用實踐的形式來理解知識、鞏固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把理論課中學習過的知識點,轉變為可以操作的活動和過程,聯結成一個具有明顯實踐特征的經驗性知識體系,并運用于實踐之中,指導學生完成對知識的認知、驗證、應用和創新的過程。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都是十分必要的。典型的軟件有“德意電子商務實驗室軟件”和“奧派電子商務模擬軟件”等。

        四、結束語

        總之,《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涉及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實驗環節等方面,是一個長期的研究探索過程。高校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學術研究水平,及時了解電子商務行業前沿技術,積極參與教學改革的各項工作,努力培養符合新世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何迎朝.電子商務教學方法初探[J]. 河西學院學報,2006,(5).

        [2]盧華玲.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西南工業大學學報.

        第7篇: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范文

        關鍵詞:媒體類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就業;互動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7-100-03

        一、媒體類專業及媒體類人才的“新”特征

        媒體類專業可分為傳統媒體類專業和數字媒體類專業,傳統媒體類專業包括新聞與傳播學下屬的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播音等專業,數字媒體專業是基于數字化網絡媒介平臺而設立的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與其他專業教育相比,媒體類專業具有如下三個方面的顯著特征:

        (一)知識結構的變易性。受媒體技術革命的影響,媒體從以印刷技術為主流的報紙媒體、以電子技術為主流的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為以數字技術為主流的網絡媒體,媒體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格局也呈現為從新聞專業向廣播電視專業、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專業的躍遷,媒體類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也相應地具有與時俱進的變易求“新”的特征。

        (二)知識類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正是由于媒體類專業的技術規定性,決定了媒體類專業由文學藝術、傳播學理論向兼具技術和藝術,并向整合心理學、哲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性知識體系轉移。專業人才既需要掌握寬廣深厚的理論知識,又需要具有現代高科技的實踐創新能力和文化創意能力,因此,媒體類專業人才的知識體系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特征。

        (三)知識轉化的時效性。某種意義上說,媒體類專業永遠都是“新”媒體人才的培養基地,它既要求人才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更要求人才的知識能力迅速轉化為產業創新能力。媒體類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是媒體產業的動力源,其所具備的創新能力素質對行業發展有著引領作用。其創新能力體現在與時俱進的“新”技術能力和“新”藝術創意能力上。

        可見,“新”是媒體類專業人才的基本特征,“新”媒體技術應用開發與藝術創作能力、“新”媒體理論研究能力、“新”媒體文化創意能力與“新”媒體行業前瞻能力構成的綜合性實踐創新能力是媒體類專業人才核心素質。

        二、國內外基于就業導向的媒體類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分析

        (一)國內高校媒體類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與就業關系分析。自1996年清華大學開設了新媒體研究專業和“新媒體研究”課程,特別是2004年,浙江大學在國內最早開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以來,以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為代表形成了相對具有特色的媒體類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1.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開設信息藝術概論、信息圖表設計、動態表達基礎、數字動態設計表達、互動媒體設計、腳本語言基礎、數字影音設計、信息設計方法、信息結構設計、界面設計、人因工程與可用性評測、新媒體藝術、信息設計、交互技術、設計社會學等課程。人才流向國家重點發展的信息產業、動、漫與游戲產業及其相關領域(影視動畫、數字娛樂、網絡游戲)、交互界面設計、移動通信應用服務、多媒體應用與內容制作、公共信息設施設計、新聞和娛樂媒體、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媒體藝術機構等。其人才培養創新性體現在超前的理念和前沿的課程,如人因工程與可用性評測等特色課程。

        2.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該校國內首創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填補了中國高等教育相關領域的空白。該專業下設三個方向:數字影視制作方向、網絡多媒體方向、游戲設計方向。教育目標是培養出在影視特效藝術以及網絡多媒體藝術領域中進行創作實踐、科學研究和教學的高級專門人才。偏重藝術實踐,就業導向型,注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3.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計劃是,使學生學習和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基本理論及專業知識,接受數字媒體的軟件開發與設計制作的基本訓練,具有新媒體藝術創作能力以及面向網絡的、新型的數字媒體研究與開發的綜合知識和技能。就業方向包括影視、動漫制作和電子游戲企業,出版、圖書、新聞等文化媒體行業,國家機關、高等學校、電視臺以及其他數字媒體軟件開發和產品設計制作企業。該專業科研實力雄厚,有一個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注重IT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

        以上三所高校的媒體類專業培養方式各有特色,對于創新能力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重視媒體設計思想及視覺傳達的創新,中國傳媒大學則偏重實務及從實踐中創新,作為科研型的浙江大學則重視技術工具的創新運用能力。三種培養方案對于媒體類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有重要的啟示:一是藝術主導型的院校通過藝術創意培養推動了媒體設計理念及其藝術化表達的創新;二是應用主導型的院校通過實務訓練達到熟能生巧后推動了媒體技能創新;三是科研主導型的院校通過基礎研究推動了媒體領域的技術革新。

        (二)國外高校媒體類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與就業關系分析。比較而言,國外高校“新”媒體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歷史長,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培養體系。我們選取麻省理工學院、普渡大學、包豪斯大學等著名高校相關專業為例:

        1.麻省理工學院傳媒藝術與科學系:該系屬于建筑設計學院的一部分,它分博士、碩士和本科公共課三個層次來進行數字藝術教育,強調科研和實踐。所有研究生都參與媒體實驗室工作和獲得資助。培養高端的媒體人才,為科研院所及尖端領域提供數字藝術人才。以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聞名于世。獨特的實驗室模式,使科研和實踐創新能力并重。

        2.普渡大學計算機圖形技術系:該系將專業分為四個方向:互動多媒體、動畫技術、工業設計和建筑設計,可分別授予理學士和碩士等學位。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全美最好的電腦圖形業界的參與者、管理者和領頭人。畢業生因過硬的技術本領,深得就業市場的青睞。重視計算機技術在圖形圖像領域的深度創新運用。

        3.包豪斯大學媒體學院:該學院有三個專業,即媒體(經濟)文化、媒體(藝術)設計與媒體(技術)系統。媒體文化、設計與技術一體三面,構筑媒體人才全面的知識結構。文化、設計與科學三位一體的媒體學科架構,是媒體學科上的創新之舉。設置眾多的項目課程。文化素質與科學技能并重,以項目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精湛的技術與大師思維。

        以上可見,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渡大學為理工科院校提供了一個媒體類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很好的借鑒,前者的實驗室模式以及后者在電腦圖形領域的特色研究,都為學生的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包豪斯大學的課程安排注重對學生項目

        設計能力的培養,“項目課程”的分量非常重,學分也非常大,是包豪斯大學媒體學院的重要教學計劃內容,強調在“做”中學習的“項目課程”對增進就業助益頗大。

        三、媒體類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與就業互動機制的個案分析

        在國內高校新媒體類專業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媒體技術,與藝術系(以下簡稱“媒體系”)自2000年建系以來,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完成了由“傳播學”向“媒體技術與藝術”專業的轉型,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媒體類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增進就業的良性互動機制。這個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動態的創新性人才培養計劃結構,二是創新型項目帶動人才培養機制。

        (一)建立面向就業的動態培養計劃體系。2004年媒體系對培養計劃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在2004年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中,影視制作類課程下降了2個百分點,而計算機類課程提高了3個百分點,其他綜合類和基礎理論課程都有所增加,其中類似《C++與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課程體現了技術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

        這一次培養計劃的調整,對學生的就業導向和增進就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我們運用統計學的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等方法,對媒體系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統計資料進行了分析,通過對SPSS統計軟件頻率分析所取得的圖形化數據進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從培養計劃的角度來看,IT業、廣播電影電視業、教育機構(考研、在高校任職或任教)這三大類型基本上是培養目標所指向的范圍,最近幾年七成左右的畢業生流向了這三種類型。第二,從2004年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本科生從事IT業者為零,到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吻合了媒體系培養目標從傳統媒體逐漸向數字媒體轉變的思路,也可以看出課程調整提供給學生的知識結構對學生就業有較大的影響。第三,碩士畢業生IT業從業者呈波動上升趨勢,2008年(占總畢業生數的1/3)和2009年(占總畢業生數約1/4)明顯高于2006年和2007年所占比重。顯示了數字媒體行業漸次成為媒體系的主要畢業去向,這與媒體系的培養目標吻合。第四,廣播電影電視業就業人數近年基本上呈收縮的態勢,而廣告業歷年所占比重都不大,并非媒體系畢業生的首選行業。一方面,由于偏重技術的數字媒體廣告職業被劃歸到IT業;另一方面,傳統廣告業所要求的設計和策劃技能并非媒體系教學計劃所專注的目標。第五,商業、服務業以及其他職業類型所占比重較輕,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經過本科或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培養,學生的就業被納入到既定軌道,培養計劃對初次就業流向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運用回歸分析方法,對媒體系廣播電視編導專業2004屆至2008屆從事IT業的本科畢業生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其中x軸為時間軸,y軸為IT業就業者占當年總就業人數的百分比。為了簡化回歸系數,將年份自變量x轉換為1-5的等差數列,最后得到如下回歸曲線。可以看出前五年的IT就業基本擬合三次方程模型,在這五年內媒體系的IT業就業學生增速呈先慢后快的增長趨勢。

        從圖1可見,由傳統媒體向新媒體人才培養計劃的調整與學生的就業之間存在互動關系:一方面,創新的內容對學生就業有導向作用;另一方面,學生就業的流向指導著培養計劃的調整。

        2010年媒體系針對三網融合的就業市場進行了第二次大的調整,實行以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為主要內容的媒體類人才培養計劃:第一,在2010年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中,其中計算機類占比29%,比重明顯加大(增加10個百分點),而影視制作類占18%,壓縮了9個百分點。這些變化是系教學委員會根據數字媒體技術就業市場反饋調整的結果。第二,除了計算機類和影視制作類的變化較大,其他四種類型保持相對穩定,增減在5個百分點以內,但是課程安排有了一定的變動。為了適應數字藝術發展的需要,美術類課程在2010年的培養方案中增添了“數字表現技法”課程,藝術理論類課程新增“心理學與接受美學”、“網絡虛擬藝術”課程,補充了從傳統藝術向數字媒體藝術轉變過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論。第三,為了區別于計算機系、藝術系的培養方向,媒體系在加大計算機類課程比重的同時,卻沒有削減藝術方面的課程比重,這是保持媒體類專業藝術特色的舉措。2004年藝術理論類與美術類課程的總占比為20%,2010年這兩門課程的總占比為21%,藝術理論類10%,美術類11%,增加了一個百分點,說明重視計算機技術的同時也重視學生藝術素質的養成。

        (二)建立以項目帶動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增進就業機制。技術開發能力和藝術創意能力的培養,還需要一種前沿的視野,以項目帶動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是增進就業的途徑之一。媒體系以國家級、國家部委及省各級科研項目、校企合作項目帶動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在校期間參與2010上海世博會黑龍江省網上虛擬體驗館、非接觸式人機交互界面設計、基于數字仿真模型的網絡輿論引導規律研究、古代孔廟祭祀的數字化復原研究、虛擬博物館藏品數字化三維展示系統、基于動作感應技術的虛擬現實空間交互研究、與黑龍江晨報合作成立新媒體形態設計聯合實驗室等項目,為學生技術創新與創意設計能力的培養提供了高平臺,可以使學生的創新研究站在研究的前沿,這些項目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具有戰略意義。具有良好創新素質的優秀畢業生先后進入到百度、華為、中興、騰訊、奇虎、新浪、盛大、水晶石等新媒體領域,在手機、數字電視、網絡媒體三網合一的時代,站在了行業最前沿。

        四、結論

        媒體類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與就業之間是一個互動的機制,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其一,由于媒體專業的特殊性,面向就業的媒體類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應該是一個動態的結構,隨著就業市場的需求即時調整創新課程的教學內容。其二,面向就業市場的創新性教學內容設計,不僅增進就業率,還能提高學生就業的平臺。高平臺的就業去向又增強了在校學生實踐創新學習的熱情。其三,正確預見就業市場的動向,是制訂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的關鍵。其四,以前沿性實踐創新項目、校企合作項目帶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既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先進理念和創意能力,使之不僅具備專業技能,還可以成為行業先鋒。誠然,在探討媒體類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和促進就業問題中,還有許多更復雜的因素需要考慮,但營構動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與就業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是媒體類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最重要的一環。

        參考文獻:

        [1]彭蘭.中國網絡媒體的第一個十年[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33.

        [2]葉福軍,潘瑞芳.淺談我國高校數字媒體專業的建設狀況[J].新聞界,2010,(5).

        [3]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官方網站[EB/OL].http://tsinghua.省略/pubHsh/.

        [4]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官方網站[EB/OL].http://animation.EUC.省略.

        [5]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EB/OL].http://cs.zju.省略.

        第8篇: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圖形學 實踐教學 應用型教育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

        【基金項目】基于CDIO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卓越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12jyxm35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152-02

        1.引言

        計算機圖形學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核心專業課,它在虛擬現實、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CAD/CAE)、科學計算可視化、計算機動畫、地理信息系統(GIS)、計算機游戲、、影視廣告計算機仿真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該課程也是新一輪專業教學改革中計算機科學方向的16門主干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一方面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計算機圖形學表示、生成、顯示和處理圖形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另一方面理論性強、難度大,以計算機程序設計技術為基礎,與數學、物理學等學科結合緊密,對數學、物理學的要求較高,如何教好、學好這門課程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個挑戰[1]。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是一個以計算機程序設計技術為主,藝術設計為輔,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涉及多種學科交叉的新興專業。我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依托文學院、美術學院,以游戲開發為主線,設置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探索培養復合型(面向應用的理論型)數字媒體技術人才的新模式。為了培養社會急需的高素質數字媒體技術人才,我國高等院校紛紛開設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竭力在人文藝術素質提高的同時,加強學生面向網絡、新型數字媒體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能力[2]。

        在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推動下,在我校大學生的培養模式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課程是本著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的總體原則設置的。計算機圖形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是該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門課。因此,如何結合當前教學改革的要求,圍繞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上好這門課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本文圍繞我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計算機圖形學的教學目標,探討了幾點計算機圖形學的具體教學措施,應用于我校該專業的計算機圖形學教學實踐中,取得較好效果。

        2.專業特點與課程教學目標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是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具備信息傳播理論、數字媒體和設計管理能力的復合型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的畢業生能從事數字媒體開發、音視頻數字化、網頁設計與網站維護、多媒體設計制作、數字媒體管理等工作。主干課程有:數字媒體技術概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藝術學、通信工程、C++語言程序設計、JAVA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圖形學、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 數字圖像處理、網頁設計與制作、流媒體技術、OpenGL編程與應用、游戲開發等。該專業以基礎教育為根本,創新應用為提高,主要通過開設全面的專業基礎課和應用提高型選修課來實現這一專業特點。

        計算機圖形學設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大二下學期講授,將重點介紹計算機圖形學的基本概念、方法與算法,主要由五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計算機圖形學的歷史、應用、發展和前沿;第二部分是二維圖形處理技術,包括基本圖元的生成、填充、裁剪、觀察與變換以及反走樣;第三部分是三維圖形處理技術,包括三維圖形的投影、表示、消隱和真實感顯示;第四部分是曲線曲面,掌握經典的Bezier曲線/曲面、B樣條曲線/曲面、NURBS曲線/曲面的概念及生成算法;第五部分是與人機交互相結合,介紹常規交互的基礎上,了解最新的自然人機交互知識。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圖形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其發展方向及前沿成果,為今后從事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計算機圖形處理,如虛擬現實、動漫設計、游戲開發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具體教學措施

        在計算機圖形學的課程教學中,對枯燥難懂的理論,教師應力求講解清楚,圖文并茂,著重加強對學生上機實踐的計劃安排與現場指導,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措施,來激勵和促進學生對計算機圖形學的學習。

        (1)“問題驅動式”教學

        現代教育思想強調以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首先發現問題,這是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起點,所以“問題驅動式”教學是許多現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學方法,“問題驅動式”教學法的正確使用對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強化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積極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自始至終都圍繞問題而展開教學活動,激勵學生自覺思考、主動探索,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專業教學中遵循這一自然規律,通過不斷的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課程學習,再通過課程實際算法的講授,解決每個教學內容之初提出的問題,不僅有利于同學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培養了學生針對實際問題的計算思維。

        例如,在三維圖形處理技術部分內容的講授之初,提出“真實感茶杯的繪制”問題,該問題以前面所學的二維圖形處理技術為基礎,涉及茶杯三維模型的建立、投影變換、消隱技術以及真實感顯示等內容,圍繞該簡單易實現的實例來講解該部分內容,將打消學生的畏難情緒,提起學習興趣,學生實現后又能增強自信心。

        圖1 學生實現的茶杯效果圖

        (2)真實題目的實踐教學

        充分利用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的實驗資源,采用課間實驗和集中實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驗安排,其中課間實驗和相應課程同步進行,集中實驗一般在相應課程結束后集中進行,以綜合性、設計型為主,旨在鍛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院的帶領下,不斷加強數字媒體技術實驗室的建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出切合學生知識水平的實際題目,結合課程知識進行實踐教學。

        另外,通過校內、校外實踐環節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加強工程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中的工程訓練,帶領學生到相關企業、研究所和高校參觀學習,使學生初步接觸實際工程,從宏觀上理解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架構和發展方向。積極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校級、省級、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如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工業設計、挑戰杯和信息技術技能等大賽,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根據學校合作企業的需求參加業余科研活動。

        例如,結合校企合作項目,在課程實踐上設置三維游戲場景、角色設計、游戲綜合創作等圍繞游戲開發的綜合性實踐。應用圖形學的基本圖元生成算法、掃描線填充算法、種子填充算法、坐標變換等創建模型,并利用程序設計語言設計小型動畫作品,如蝴蝶花間飛舞、茶葉沉降動畫等。

        圖2 學生設計作品抓圖

        (3)培養興趣的前沿技術介紹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因此應充分利用該專業豐富多彩的多媒體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作興趣,鼓勵學生動手實踐。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給學生方法論、發散思維、多維思想等啟迪,給學生開設本學科前沿知識講座,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注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在應用中反思基本的原理和知識。

        例如,最新的數字電影和視頻展示、新穎的平面廣告設計、先進的工業品造型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及建筑表現,Kinect在虛擬現實中的應用,交互感知技術發展,AR增強現實技術等。

        4.結語

        總之,計算機圖形學作為一門基本的理論算法類課程,在教學中不能過多地強調理論問題,而應結合其在數字媒體技術中的應用來講,明確計算機圖形學的教學目的是與后面的游戲引擎相結合,在內容的取舍上側重OpenGL的應用,結合實際問題,在實際應用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面向項目的案例教學模式,開展綜合性實踐教學,為優秀學生提供發展平臺。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收集整理學生作品,作為課程實例進行展示和講解,提高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以學生作品或課程素材形式放在課程網站上,為打造有專業特色的計算機圖形學課程服務,在原有教學基礎上針對性地提高。

        參考文獻:

        [1]杭后俊. 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圖形學教學實踐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12(17):76―79.

        [2]葉福軍,潘瑞芳,張帆. 復合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探討[J]. 新聞界,2009(4):126―127轉125.

        第9篇:數字媒體技術概論重點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手機報;手機廣播;移動手機電視;手機媒體產業

        一、手機媒體發展和前景

        世界上第一條短信息是1992 年在英國vodafone 的gsm網絡上通過pc 向移動電話發送成功的, 而在我國開通手機短信業務則是在1998年。短短幾年的時間, 手機短信由純文本的形式逐步向融聲音、圖片、文字為一體的多媒體形式轉變, 它能傳播新聞信息, 廣告, 成為手機媒體在現階段的一種重要存在形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到2012年12月底為止,中國網民規模已達到5.64億,手機網民則達到4.2億,同比增長了293%。如果能夠在短期內解決手機上網費用高與速度慢等阻礙普通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問題,手機上網的人群將在短期內獲得超常規發展。普遍認為手機媒體非常具有發展前景,只要解決體制上和技術上的限制,它必將會代替傳統媒體成為信息產業發展主要力量。手機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經歷短信時代、彩信、3gs手機三個時代,更值得期待得便是不久即將投入使用的4g網絡時代。

        手機的媒體的發展克服了傳統媒體的弊端,但也自身也存在著嚴重缺陷。綜合多方觀點總結手機媒體總體上的優點和不足。

        (一)、優勢介紹:

        1.移動性

        2.及時性

        3.大眾傳播媒介和終端接受工具屬性雙重屬性

        4.信息服務個性化,手機媒體應充分挖掘手機用戶實名制的優勢, 細分受眾, 有針對性地開展傳播,自主訂閱。

        5.手機的高度普及,信息壟斷程度下降,短訊使個人成為信息制作者。

        6.效果反饋速度快。

        (二)、缺陷:硬傷:

        1.新聞的原創性,手機媒體消息多來自轉載,沒有專業的采編人員其在與傳統媒體的競爭中處于弱勢

        2.傳播過程中的“把關人”效果減弱,虛假信息。負面信息的大量傳播造成信息污染和不良社會效應。

        3. 缺乏成熟的傳播理論支撐,手機媒體“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使“ 把關人”作用的極度弱化, 受傳者和傳播者身份的重合都造成了對傳統傳播理論的顛覆。在該情形下原有理論已經不能滿足新媒體的發展需要。

        (三)、技術瓶頸:

        1.手機資費高,成為限制國內手機媒體發展的主要因素,高額的費用本身就不符合大眾傳播的“大中性”,發展潛力受到限制。

        2.受眾個人信息保護技術達不到,私人信息泄露會對媒體的引起信任危機。從另一角度而言影響手機媒體的使用深度。

        (四)、其他觀點:

        手機媒體將因其有助于消減“媒介依存癥”。其主要表現為過度沉溺于媒介接觸而不能自拔,滿足于媒介中的虛擬社會互動而回避現實的社會互動,孤獨自閉的社會性格等。自網絡媒體出現后,受眾對于網絡的沉溺比其對電視的沉溺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手機的移動性、參與性和溝通特性則將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有機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受眾從這種封閉、缺乏社會互動的媒介環境中解脫出來,對現代人的社會病理現象的克服會有所幫助。

        二、手機媒體在目前的發展來看,主要表現在與傳統媒體的對接上。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手機報——與報紙融合;

        2.手機廣播——與廣播和網絡融合;

        3.手機電視;

        4.其他。

        下面我將綜合多方觀點,介紹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對接形式中的優勢和不足。

        (一)、手機報、廣播、電視的優缺點(不重復其共性,從傳統媒體不具備的點上談)

        手機報:所謂手機電視,是指利用移動終端為用戶提供視頻資訊服務的業務

        優點:1.是傳統媒體數字化延伸的典范,彌補平面媒體不足在很大程

        度上增強了報紙的競爭能力。更真準的加強報紙的傳播范圍和效果。

        缺點:1.傳輸容量小新聞背景交代不清(斷章取義) 2.新聞內容潛(報紙的最大優勢不能夠得到延伸) 3.閱讀習慣問題廣播:從廣義上講,手機廣播即通

        手機實時收聽或下載播放音頻節目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網功能的智能手機收聽廣播。

        優點:1.手機從一種通訊終端變成一種信息終端, 這種演變也給信息時代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方向。

        2.廣播節目成為可查詢、可檢索的信息資料。同時為其他媒體共享廣播信息資源, 特別是音頻資源創造了條件。

        缺點:

        電視:優點:(電視在傳媒界的霸主地位,其本身優勢再與手機的優勢相結合手機電視發展無可限量。)1.消除電視最大弊端,可保存,不受時間現實 2.個人電視帶來的私密化 3.互動性

        缺點:1.強迫性接受廣告(。因此在目前收費的狀態下, 適度選取有價值的客戶及一些帶有植入性質的廣告內容, 讓讀者和客戶都滿意。)

        其他:手機電影:手機電影是指以手機為主要拍攝與制作工具,并能夠通過手機平臺傳輸與手機下載、觀看的電影。

        (二)、我國手機媒體產業發展現狀

        無限商機,發展潛力大發展初具規模,但產業小產業化成都不高,規模實力不夠。(傳統媒體跨行業機制不完善,不具備跨行業能力,國外大的傳媒集團則具備)技術跟不上發展速度慢手機媒體產業(生產廠家)與傳統媒體(資源提供方)還有移動通信服務方尚未找到適合發展的商業模式[如利潤分成、業務范圍等]缺乏配套管理制度

        (三)、如何樹立手機傳播特色增強其生命力

        1.建立職業傳播者隊伍, 具備較強的獨立采編能力。手機媒體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與傳統四大媒體相抗衡的大眾傳媒, 必須建立自己的獨立采編隊伍, 健全自己的采編體系、技術設備、運作模式等, 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要。傳統媒體在向手機媒體領域擴展業務時必須根據新媒體的特點, 再造傳統媒體的采編流程, 改變記者傳統的發稿習慣, 建立容納多個媒體內容的數字化處理平臺。(作者單位:北京印刷學院)

        參考文獻:

        [1]《手機媒體概論》 匡文波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手機媒體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 李建偉 王克茹 新聞界

        [3]《青年記者》雜志 2008 年3 月中 《手機報發展現狀及前景探析》韓冰

        [4]《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6年9月 《中國手機媒體發展前景分析》匡文波

        [5]《中華新聞報》2008 年3月12日 第c04 版 《手機媒體的發展現狀與問題研究》郭全中 陸地 尹坤

        [6]《新聞界》2006年5月 新新媒體 《手機媒體發展前景展望》胡忠青 鄒華華

        [7]《南昌高專學報》 2008年第2期 《手機媒體發展探析》鐘倩

        [8]傳媒學術網 《手機媒體發展預期——未來最便利的信息獲取終端》王娟

        [9]《新聞界》 2008年第一期 《我國手機報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王雪蓮王雷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洲日韩淙合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一区漫画 |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精品中 | 亚洲欧美人成视频一区在线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国产日韩 | 五月亭亭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