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范文

        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

        第1篇: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數字信號處理;教學改革;探索

        作者簡介:蔡超峰(1980-),男,河南長葛人,鄭州輕工業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講師;姜利英(1981-),女,河南郾城人,鄭州輕工業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河南 鄭州 45000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鄭州輕工業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0100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2-0102-02

        “數字信號處理”主要研究用數字方式進行信號處理,即利用計算機或專用數字處理設備對信號進行分析、變換、綜合、濾波、估計與識別等處理。隨著電子技術及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數字信號處理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層出不窮,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突出。然而,“數字信號處理”這門課程具有概念抽象、理論性和實踐性強等特點,教與學均有一定難度。在長期的“數字信號處理”教學工作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一些對該課程的改革措施:重視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和Matlab軟件將抽象的理論以易于理解的形式加以演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最后,通過課后練習題、實驗、課程設計等方式引導學生利用Matlab軟件實現對數字信號的處理,使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理論,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內容的優化

        在課時有限的條件下,精選教學內容就顯的尤為重要。在理論教學方面,傅里葉變換是本課程的核心內容,然而學生在先修課程“信號與系統”中已經學習過傅立葉變換,因此他們會認為該部分內容不是新內容,反倒容易忽視對該部分內容的學習。因此該部分內容的教學應當受到足夠的重視。傅里葉變換包含了連續信號和離散信號的傅里葉變換,內容非常豐富。教師在重點講述離散時間傅里葉變換的同時,也把連續傅里葉變換、連續傅里葉級數以及離散傅里葉級數的內容綜合進來,并把離散傅里葉變換作為離散傅里葉級數的一個拓展來看。這樣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時域周期與頻域離散、時域非周期與頻域連續之間的對應關系。在講述傅里葉變換性質的時候,教師把各種變換的性質融合在一起對照著介紹,并通過大量的例題著重強調這些性質的應用,從而為后面有關章節做鋪墊。在講述快速傅里葉變換(FFT)時,筆者著重講述FFT算法的原理和依據,即第一是充分利用WN因子的周期性、對稱性和可約性,第二是任何N點DFT運算都可以分解為兩組N/2點DFT運算。對于具體的FFT算法,授課時不做講授而是讓學生自學掌握,節省了寶貴的學時。

        在實驗教學方面,精選了4個實驗:序列的相關與卷積、基于FFT的頻譜分析、IIR、F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其中前兩個實驗屬于驗證性實驗,后兩個實驗屬于設計性實驗。對于第一個實驗,不但要求學生編程計算兩個序列的互相關和卷積,還要求學生知道互相關與卷積之間的關系并進行驗證,從而加深對這兩種運算的理解。對于第二個實驗,重點要求學生知道理利用FFT計算序列頻譜的方法并正確繪制頻譜圖。對于第三、第四個實驗,不但要求學生按照給定的技術指標正確設計濾波器,還要求他們利用所設計的濾波器對給定的音頻信號進行濾波,通過比較濾波前后的音頻信號檢驗所設計濾波器的實際性能。這幾個實驗難度逐漸增大,基本上覆蓋了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符合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一般規律,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獲得的理論知識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和學生的互動,不能采用過分偏重講授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討論式、啟發式、研究式的教學方法。本校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上好緒論課。緒論課主要介紹數字信號處理的概念、數字信號處理系統的一般模型以及數字信號處理的發展歷史、應用和實現方法,緒論課授課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的直觀感受、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講述緒論課時首先對課程內容做一個總體的概述,然后以腦電信號分析為例,介紹腦電信號的采集、濾波、變換、特征提取、識別等處理過程,最后重點介紹基于腦電信號分析的腦機接口系統設計及其應用前景,做到內容充實生動活潑,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著重講述概念、原理及工程應用,淡化公式推導。對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定理,比如抽樣定理,會通過公式推導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該定理的來龍去脈。在講述相關函數時,重點介紹如何利用相關函數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利用自相關函數檢測信號中隱含的周期性以及利用互相關函數檢測不同電極上EEG信號的相關性。對于一般性的內容,比如傅里葉變換的各種性質,其證明過程則交給學生在課下進行。這樣既可以把授課時間集中在課程最重要的內容上,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三,把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課外答疑和實驗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重。在講述傅里葉變換時,引導學生討論連續傅里葉變換、連續傅里葉級數、離散時間傅里葉變換、離散傅里葉級數、離散傅里葉變換的異同,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在講述濾波器的設計時,一方面引導學生從理論上理解IIR和FIR這兩類濾波器各自的優缺點,一方面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自主設計濾波器并對實際信號進行濾波處理。

        三、教學手段的豐富

        對教學手段的豐富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重視多媒體教學。“數字信號處理”這門課程包含大量的公式和圖譜。如果僅靠板書往往令老師疲憊不堪,而且還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此外,板書內容很難做到精確和生動,還容易使得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導致教學目的難以達到,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既能夠節省時間增加課堂容量,使教學內容更充實,又能夠提高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廣發的應用。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以公式和圖表為主,盡量避免在課件里羅列大段的文字,以免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忽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和學生進行互動,決不能讓多媒體課件取代了老師的作用,以致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最好將多媒體教學和板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加以區分。例如,對于抽樣定理的講述,既進行板書推導,又利用課件對抽樣過程、過抽樣及欠抽樣進行動態演示。

        第二,引入Matlab軟件。Matlab是美國MathWorks公司開發的一款功能強大的科學計算軟件,學習和使用非常方便。該軟件把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領域的數值分析、矩陣計算、函數生成、信號處理、圖形及圖像處理,建模與仿真等諸多功能集成在一起,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高效的編程工具及豐富的算法資源,其軟件的開放性也為學生進行理論學習、習題演算、算法推導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工具。Matlab軟件中的信號處理工具箱是一個內容豐富的信號處理軟件庫,本課程中的大部分理論和算法都可以在該工具箱中找到對應的文件,是學習、應用數字信號處理工具箱的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Matlab軟件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Matlab軟件對課程中的理論和算法進行驗證演示,這樣能夠更加生動直觀地揭示出這些理論和算法的本質。例如,在講授應用離散傅里葉變換對連續信號進行頻譜分析時,理解計算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現象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尤為重要。在課堂上利用利用Matlab軟件演示了混疊現象、截斷效應和柵欄效應等現象,并詳解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的辦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下,老師可以通過作業和實驗引導學生利用Matlab軟件,讓學生針對某一專題進行自主研究,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把一個頻率固定的正弦信號作為噪聲加入到一段音頻信號中,要求學生自行制定技術指標并設計濾波器濾除其中的噪聲信號,并通過對比濾波前后的音頻信號檢驗所設計的濾波器是否符合要求。實踐表明,這種方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非常好。

        四、結論

        在“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內容,突出關于傅里葉變換的內容,著重講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淡化公式推導,做到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重。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和Matlab軟件,將課程中的相關理論和算法以易于理解的可視化形式加以演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理論,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學友,王穎,胡云龍.“數字信號處理”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7,(3):67-69.

        [2]張賽男.《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2010,(5):195-196.

        [3]胡廣書.數字信號處理理論、算法與實踐[M].第二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第2篇: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電子地圖;移動電子地圖;信息傳輸;超媒體

        【中圖分類號】TU148【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4-3954(2011)03-0330-02

        引言

        從傳統的紙制地圖到新型的電子地圖的變革,不僅為地圖的生產和應用提高了效率,更為地圖的應用提供了方便。地圖產品長期以來專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提供服務,與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品還有一段距離。怎樣將地圖產品走進尋常百姓,不僅是消費者關注的話題,也是地圖研究者和制作者的使命。近年來電子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彌補了當前電子地圖的不足,為地圖產品走向尋常家庭提供了可能。由于嵌入設備體積小、便于攜帶、功能完善且價格便宜,利用嵌入式技術的靈活性足以將地圖產品放入口袋,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查詢地理信息。而通訊技術的發展則可以將地圖資源提供充分共享;同時日趨完善的移動通訊技術,為移動空間定位的實現提供了方便。因此,移動電子的圖的研究和發展成為必然。

        移動電子地圖是顯示在無線移動通信設施上的電子地圖。移動電子地圖能夠按用戶的需求顯示信息,而且顯示的信息具有完整性、靈活性、自適應性等特征。移動地圖屬于虛地圖,更新相對容易,傳輸方便快捷。

        移動電子地圖廣泛應用了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如計算機、網絡、遙感、虛擬現實和多媒體等技術,同時具有移動設備的移動性、穩定性和便于攜帶性的優點,所以目前對移動電子地圖產品與開發技術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其本身的思考。移動電子地圖的特征是什么?移動電子地圖、電子地圖與傳統地圖的區別和聯系?移動電子的信息傳輸理論與傳統地圖的信息傳輸理論異同?這些都將直接關系和影響著移動電子地圖的發展。本文將從移動電子地圖的概念和特點,傳統地圖的信息傳輸和移動電子地圖的信息傳輸對比對移動電子地圖的理論進行論述,以推動移動電子地圖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

        一、移動電子地圖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1、電子地圖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電子地圖又稱“無紙地圖”或“屏幕地圖”,常見的電子地圖的定義有以下幾種:“基于電子技術的屏幕地圖”;“在電子介質上使用的地圖”;“電子地圖是以數字地圖為數據基礎,以計算機為處理平臺,在屏幕上實時顯示的地圖形式”。電子地圖的數據來源是數字地圖,是數字地圖輸出介質上的符號化再現,而數字地圖是地圖的數字存儲形式。電子地圖與數字地圖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數字地圖是電子地圖的數據基礎,電子地圖是數字地圖在計算機屏幕上視覺化的符號地圖。

        電子地圖與傳統的紙質地圖相比有一系列的區別和特點。概括起來,電子地圖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動態性

        電子地圖具有實時、動態表現空間信息的優勢,電子地圖的動態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用具有時間維的動畫地圖來反映客觀事物隨時間變化的推演過程,并通過對動態過程的分析推演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二是利用閃爍、縮放、漸變、漫游等動態顯示技術不斷生成新的地圖,根據需要改變地圖顯示窗口,使沒有時間維的靜態現象也能充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2)交互性

        由于紙質地圖一經出版內容將固定不變的,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電子地圖具有交互性,可以進行查詢、分析、定位等功能,以輔助閱讀和決策,通過人機交互使得電子地圖使用非常方便。由于電子地圖的數據存儲和數據顯示是相互分離的,當對地圖數據進行可視化顯示時,用戶可以對顯示內容和顯示方式進行干預,這使得制圖過程與讀圖過程在人機交互中融為一體。正是由于電子地圖的可交互性,使得電子地圖的信息能以較小的損失傳輸給使用者。

        (3)超媒體繼承性

        超媒體是將超文本的原則擴充至圖形、聲音、視頻、從而提供一種瀏覽多種形式信息的超媒體機制,電子地圖以地圖為主體表現形式,同時將圖形、文字、聲音等多媒體信息作為主體信息的補充融入電子地圖中,通過圖文、聲音互補并借助人機交互的查詢手段,獲得更多的精確文字信息和數字信息。

        2、移動電子地圖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移動電子地圖是顯示在無線移動通信設施上的電子地圖,移動電子作為電子地圖的一種,具有電子地圖的基本特點,除此之外,它還具有其它電子地圖所沒有的新特征:例如,移動性和便攜性等。正是由于這種特征,使得移動電子具有其它一般電子地圖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1)移動性

        移動性是移動電子地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由于它是在無線移動通訊設備上來顯示的電子地圖,地圖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地圖服務,可以在地圖上進行實時定位,通過地圖來到導航,還可以將電子地圖與實際環境進行比較,以便幫助地圖用戶更好的認知周圍環境。移動性同時還保證了電子地圖在信息傳輸過程,能夠更好的幫助用圖者對地圖符號的認識,從而形成讀圖者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2)便攜性

        用來顯示移動電子地圖的通訊設備一般都是便攜式的,如電子導航儀、手機、PDA等設備,因為便攜式電子地圖更方便用戶的使用,同時為了適應移動性的需求,只有在便攜的設備上,才能實現電子地圖的便攜使用。

        二、移動電子地圖的信息傳輸論

        移動電子地圖與傳統地圖的信息傳輸過程基本一致,它是制圖者把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通過各種信息加工、符號化生成電子地圖,把這種電子地圖存放在無線網絡通訊設備上,如:PDA,手機等,由于這種設備移動性和便攜性,使得地圖用戶可以實時追蹤、定位,通過對客觀世界的比較更好的認識客觀世界。

        地圖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必然要發生信息損失,信息損失的主要來源于四個傳輸過程:

        1、地圖制作者在對客觀世界認識加以選擇、分類等信息加工和信息搜集的過程。

        2、地圖制作者將收集整理的數據通過各種制圖方法(選取、分級、簡化和符號化)轉換成地圖的過程。

        3、不同地圖(如:紙質地圖,電子地圖等)地圖生產過程中也會造成部分信息的損失。

        4、由于使用者的知識能力的限制,地圖在地圖閱讀和使用中的信息損失。。

        因此,要控制地圖信息傳輸中的信息損失,就要控制以上四個過程,減少傳輸中的誤差,其中前三個過程是地圖制作過程,第四個是地圖使用過程中的產生的傳輸誤差。因此,地圖一旦制作完成,要保證信息的傳輸,就應該對最后一個過程,即地圖的閱讀和使用過程進行改進。那么,應該怎樣來提高地圖使用者對地圖的理解效率呢?

        電子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發展促進了移動電子地圖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由于嵌入設備體積小、便于移動,且功能完善、價格便宜,利用嵌入式技術把電子地圖潛入到通訊設備中,用戶可以隨時隨便捷地查詢地理信息,大大提高了電子地圖信息傳輸的效率。同時通訊技術使得地圖資源可以充分共享,日趨完善的手機基站定位服務又為移動空間的準確定位提供了方便。移動電子地圖的這些的優點使得它在信息傳輸過程的信息損失大大減小,同時也拓展了電子地圖的應用范圍。

        移動電子地圖便于攜帶,方便隨時隨地查詢使用,同時,還可以通過交互實現時時定位,用戶能夠隨時確定自己所處的位置,并能通過查詢服務為用戶提供到達目的的最優路線,并在實際行進中提供細節性的指導。因為移動電子地圖可以向使用者提供方便、全面的查詢和分析服務,利用

        它用戶還可以方便地提取感興趣的信息,并以統計圖表的形勢提供給用戶。總之,移動電子地圖強大的功能為用戶更好地閱讀和使用地圖提供了方便,有效地減少了信息傳輸過程中信息的損失。

        總之,移動電子地圖作為電子地圖的新型產品,綜合運用了電子技術、無線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空間定位技術等多項新興技術,必將成為未來電子地圖發展和的應用新焦點。對移動電子地圖信息傳輸的研究必將促進移動電子地圖的交互操作技術、動態顯示、三維可視化等技術的發展,從而更好地為大眾服務,為提高社會服務、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王家耀,孫群等 地圖學 2003

        [2]龍毅,蔣成環,張亮,周衛 電子地圖的基礎理論與框架體系 現代測繪2005

        [3]閆志剛,盛業華 數字地圖理論基礎 理論與探索 2001

        [4]牟伶俐,杜清運,蔡忠亮,鄔國峰 移動電子地圖技術初探 四川測繪2002

        第3篇: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 數字化教材 編制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0-0075-01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化環境的普及,數字化教材作為高校的一種新型學習資源,已逐漸被引入各類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之中。為了探索數字化教材的編制工作,提高其教學適用性,本文主要討論高校數字化教材編制的基本要求、基本內容、設計原則等問題。

        1 基本內容

        數字化教材作為一種現代化、信息化的教材形式,應該包含一些紙質教材必須具有的基本內容,同時,兼具信息化特征。因此,其基本內容大致包括:

        (1)教材的內容應具有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和先進性,涵蓋對應紙質教材的全部內容。

        (2)教材內容采用模塊化的結構形式,模塊的劃分應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基本以知識點、章、節或教學單元為依據。內容的組織是以有良好導航結構的Web頁面為主,鏈接有特色的網絡或單機運行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課件以知識點的教學單元為單位。

        (3)每一章的內容基本包括以下部分:教學要求或學習目標、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解析、練習題、測試題、典型案例和例題,可供參考的教學資源等。

        (4)在疑難關鍵知識點上提供多種形式和多層次的學習內容,根據不同的教學層次設置不同的知識單元體系結構。

        (5)教材的模塊組織結構應具有開放性和可擴充性,內容結構應為動態層次結構,而且要建立起相關知識點間的相互關聯、易于操作、方便使用,確保使用者在學習或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跳轉選擇內容,靈活便捷。

        2 設計原則

        數字化教材的編制應該遵守一些基本的設計原則,主要有:

        (1)結構與流程設計要遵循“教材”的隱喻和學生的閱讀習慣。既要保持書的框架結構,又要兼具靈活、個性化的特點。流程操作方面要在對學生群體細分的基礎上,遵循學生的閱讀習慣設計流程走向,操作簡單、有效、可控,并能夠提供及時的幫助信息。例如,可以設計差異化的學習路徑流程、提供幫助說明、使用進度條或以其他形式展示當前學習進度等。

        (2)交互設計要遵循易辨識、易觸發的原則。教材中的交互行為主要是指學生與教材中各組件的交互,包括交互按鈕、使用提示、輸入操作等。具體設計時,這些操作要能夠滿足用戶的心理預期,響應及時,使交互行為能夠順利完成。例如,可以將存在交互行為的組件設計為按鈕樣式,擴大交互區域,減少用戶誤觸操作,提示信息放置在不同頁面上要保持位置和樣式的一致性,使學生易發覺。

        (3)呈現界面的設計要遵循風格明確、配色合理的原則。界面設計主要包括版式布局的設計和視覺設計。版式布局設計是把界面所要顯示的內容進行清晰、明了的分組和排列; 視覺設計主要是構圖和配色,應該配合主題,突出重點,能夠使學生產生視覺上的愉悅。可用、易用是基礎,吸引力是重點,過于追求美麗的圖片,缺少對關鍵任務信息的展示,會讓學生在短暫的興奮之后放棄使用數字化教材。例如,在界面中應有到各起始章節、前一頁、后一頁、上一層、下一層、相關內容的超鏈接,應提供由關鍵詞(基本概念)和目錄樹查找相關內容和界面的快速跳轉功能。

        3 基本要求

        經過初步地調查研究,數字化教材的編制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教材的運行環境兼容Windows XP與Windows 7.0操作系統,瀏覽器為IE8.0以上。

        (2)教材中的視像、動畫、聲音等均應采用通用文件格式(常用的媒體文件格式見右表)。

        (3)教材要符合本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與紙質教材相配套,內容全面、充實、完整,信息量大。

        (4)教材要充分體現其強大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功能,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自覺性,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

        (5)教材必須滿足在單機和互聯網上都能運行,還應具備安全、穩定、可靠、下載快捷等特點。

        (6)教材應具有完整、系統的文字與制作腳本,包含有文字、公式、圖形圖像、動畫演示、視頻剪輯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7)教材文字說明部分的有關名詞、概念、符號、人名、定理、定律應符合國家標準和文字規范。

        (8)教材的操作應該具備簡捷、靈活、方便的特點。

        (9)編制完成后,應先進行病毒檢測,而后檢查文字、圖片是否能正常顯示,聲音、動畫、視頻是否能正常播放。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參考文獻:

        [1]項國雄.從傳統教材到電子教材[J].信息技術教育,2005(5):8-10.

        第4篇: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課程體系結構;交互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TP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3-3514-02

        Reflections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Multi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QI Jian

        (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Qinhuangdao 066311, 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The course Multimedi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s in accordance with teaching law. It makes Multimedia technology get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effective use in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important to stress the completeness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course as well as to reflect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while teaching. The teaching goal is reached b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Interactive learning

        多媒體是將文字、數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信息表現形式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系統,集中到同一個系統中,形成一個相互聯系和配合的整體。多媒體使人們能以更加自然與更易接受的方式(交互式)來處理和使用信息。多媒體技術是指能夠同時采集、處理、編輯、存儲和展示兩種以上不同類型信息媒體的技術。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對當前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是大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的基本理論以及分析方法和應用技術對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其創新能力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背景

        我國為了進一步提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水平,教育部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該意見對我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現狀、教育目標、課程建設目標、重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的組織與結構和教學要求、課程設置等做了詳細規劃。《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就是面向高等教育學生而設置計算機技術基礎教學的課程。

        2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體系結構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全數字技術。多媒體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誕生的,它滿足了信息化社會建設的需求。現代多媒體技術主要包括:多媒體數據壓縮技術(多模態轉換、壓縮編碼)、數字圖像技術、數字音頻技術、數字視頻技術、多媒體數據存儲技術、多媒體網絡技術、超媒體技術等。多媒體系統按硬件組成分計算機硬件、多媒體計算機所配置的硬件、多媒體I/O控制及接口、多媒體的核心系統、創作系統、應用系統;按照功能分開發系統、演示系統、培訓系統、家庭系統;按照應用分多媒體信息咨詢系統、多媒體管理系統、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多媒體通信系統、多媒體娛樂系統等。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變化都很快,這給我們跟蹤和學習計算機先進技術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給我們講授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多媒體技術理論與上機實踐相結合,教學內容適合利用教學資源共享,進行教材立體化建設和教學網絡化實踐。

        2.1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更好地利用計算機去解決專業領域中的問題及日常事務問題。是使學生了解多媒體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多媒體數據的特點和基本處理方法,熟練掌握應用多媒體創作工具設計多媒體作品的基本技能,培養應用多媒體工具軟件創作多媒體軟件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要通過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尤其是讓學生自己體驗和領悟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通過應用進一步加深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和技術的掌握。

        2.2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設置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這門課程全書分為多媒體應用入門、多媒體技術基礎和多媒體制作三部分,涉及多媒體基本概念,多媒體系統的組成,多媒體項目的開發過程和應用領域,以及PowerPoint、Photoshop、Flash和Authorware等主流多媒體開發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多媒體與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開發的美學設計、數據壓縮技術、光存儲技術、數字音頻技術(聲音數字化,音頻壓縮標準,聲卡,音頻處理軟件,MIDI,語音識別)、圖形圖像技術(圖形與圖像異同,圖像數字化及壓縮標準,掃描儀)、數字視頻技術(視頻數字化,視頻壓縮標準,攝像頭,視頻編輯軟件,DVD制作)、多媒體軟件開發技術,多媒體教學系統,電子出版物,流媒體技術等等。本課程除了向學生介紹多媒體的基礎知識以外,還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利用現有的一些多媒體軟件制作作品,課程任務的安排是和授課內容相結合的能夠適合不同起點、不同層次學生多媒體技術的需要,并具備必要的技術深度。針對《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的設置,由于本課程重在讓學生掌握多媒體的基本概念和了解多媒體軟件的使用過程,因此本課程的課程講授課時與實訓課時安排做到1:1。

        2.3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成績評定

        評定學生成績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試卷,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問答題、計算題。主要測試學生多媒體的基礎知識即理論部分掌握情況。第二部分作品設計,需要3-5人共同完成一個作品。目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體現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由于本課程的實踐性比較強,本課程側重于作品設計,由于現在的大學生自主性較強,并且個性宣揚,通過最終作品的設計和制作可以為教學收集一些優秀的作品,也能夠從作品中綜合考察學生對整個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

        3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建設創新點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建設,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整合。

        強調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是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進行傳授,學生的各種感觀都被激活,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抽象邏輯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也共同參與學習過程。課程上課比較靈活,重在要開拓學生思維,加強他們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交互式學習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交互式學習中,側重獲取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具備獲取知識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向全面發展的目標邁進。在交互式學習中,主要由學生動手操作,主觀能動地探求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虛擬現實是多媒體計算機所營造的交互式虛擬世界,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形象逼真的感覺,加以一些接口操作設備,學習者就可以低成本地進行各種參與性很強的學習活動。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式學習。在實踐中建設了課程教學專題網站,提供師生之間交流和資源建設的平臺,加強師生溝通。按需培養人才。為了面向學校、廣告公司、電子商務應用等崗位群,培養師資隊伍、多媒體綜合應用開發人才。學生學完本課程以后,可以直接根據社會需求,制作出符合他們要求的作品甚至可以去參加比賽。

        4 結論

        總之,多媒體技術是計算機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的建設能夠讓教師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及相關軟件的基本操作,具有一定的制作多媒體作品的能力,且能夠將基本操作綜合地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學生的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能得到開拓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黨向盈. 非計算機專業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教學與研究[J].科技信息,2009(31).

        第5篇: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數字信號處理;理論教學;課程實踐;探究式教學

        1.引言

        數字信號處理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的地位相當于電氣時代的“電工基礎”。作為專業的技術基礎課,要求學生通過本門課程學習建立“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數字信號處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環節訓練,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技能,這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應用型人才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以三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進行數字信號處理教學研究和實踐進行探討。

        2.教學特點與內容設置

        “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眾多專業課中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其課程內容涉及到很多數學知識,如復變函數、差分方程、Z變換和矩陣理論、離散傅里葉變換等,同時,與工程實際又緊密相連,且技術手段發展也非常快。結合三亞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實際情況,并充分體現“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理論內容豐富、實用性強而基本概念抽象難理解等特點,進行如下的教學內容設置。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部分的學生“信號與系統”、“微積分理論”課程基礎較好,“數值計算”、“復變函數”基礎相對差一些。“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是本專業學生的一門重點必修課。本課程設置64個學時,理論52學時,實驗12學時;理論增加4個學時專門介紹數字信號處理中涉及的數學知識,以便后面理論學習更加自如;刪除部分因課時受限而課堂不講授的內容;壓縮了一些與“信號與系統”課程重疊的章節;因通信與信號處理領域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多采樣率數字信號處理;同時,課堂增加利用MATLAB軟件進行釋疑與實現及LABVIEW圖形編程環節,使一些難理解的抽象理論和概念得到直觀演示解釋,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對于實踐環節部分,由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改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且增加課程設計這個教學環節。

        經過幾年的該課程教學研究總結,教學應該遵循這樣一個原則:以講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掌握基本技能為主,兼顧內容的全面性、系統性和實用性。現將課程內容歸納分為三大塊:

        (1)基礎理論和概念部分。對已在“信號與系統”課程中學過的內容(離散信號與系統的時域分析、離散信號與系統的頻域分析)課時進行適當壓縮,重點講述利用傅里葉變換、Z變換對信號和系統進行頻譜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信號變換的重要性,它是分析信號與系統重要工具;離散傅里葉變換(DFT)及其快速傅里葉變換(FFT),都是描述信號的頻域離散化,并能利用DFT對數字譜進行分析,注意適時信號處理過程中出現的(柵欄效應、泄漏效應、混疊現象)現象;FFT的講述是個難點,這是一個數學算法的優化過程,學生很難接受,那么引導學生理解DFT運算量成為了關鍵,即讓學生關注信號分析實時處理過程的時間問題,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生邏輯性一般較強,能較好理解,并為下一步學習DSP打下基礎。

        (2)數字濾波系統設計部分。數字信號處理實用性是從濾波器的設計開始,只要有信號就會存在干擾,從現實生活中手機使用接收信號有強有弱及雜音,引導學生認識濾波器設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I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脈沖響應不變法、雙線性變換法);F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線性相位、窗口設計法、頻率采樣法、最佳逼近法);數字濾波器的實現結構。這部分內容學生理論計算比較困難,利用MATLAB軟件或結合LabVIEW圖形語言可以更形象的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通過ppt演示濾波器設計和信號的濾波過程,加強學生對濾波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3)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實現及應用部分。通信與信號處理領域的快速發展,增加多采樣率及實現方法;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語音系統中的應用(包括語言的識別、語言的理解、語言壓縮、語言合成等等,為智能計算機的發展提供基礎);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應用舉例。

        實踐表明,通過對電子信息工程中數字信號處理的應用實例進行具體分析,更能體現出來數字信號處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聯系,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課程實踐改革

        (1)課程一體化實踐。“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實踐改革:通過程序編寫實現與本課程知識點的相關算法,從而加深對該課程基本理論理解和基本技能掌握。根據我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課程實踐部分做出如下改革。教師給學生布置實驗任務時給出其詳細的程序流程圖,及實驗的主框架程序(如程序初始化部分,基本函數,繪圖語句),學生根據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對照程序流程圖,實現完成整個實驗,這種改革方式促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實踐環節的自信心,不再是面對題目無從下手的狀態,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形象生動,達到“先幫后扶再放手”的目的。實踐證明,采用這種實踐改革模式,我專業大部分學生能結合理論知識對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和分析。

        (2)獨立開設課程設計實踐。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就業中對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方面能力的提升體現的是理論分析能力和計算機編程分析能力的綜合過程。課程一體化的實踐過程只是針對獨立的知識點進行,加上學時限制,驗證性實驗占大多數。為此改變教學計劃,為電子信息專業學生開設“數字信號處理課程設計實踐”課程,這樣使得學生對軟硬件設計都較熟悉(原本專業只有電子技術方面的獨立課程設計),更易于滿足現代信息企業對電子信息人才方面的需求。

        (3)探究式學習課外實踐。數字信號處理的課后練多是理論計算分析,學生做起來覺得很枯燥也沒有興趣。對此,本專業進行課程改革的另外一方面就是以課外作業的形式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即圍繞課程中重要知識點,遵循一定的步驟開展探索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確定探究方向、搜集并整理資料、組織探究、得出結論、總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本課程所學到的知識,探索和解決現實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要求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的一周內,提交一份研究報告,作為期末總成績的一部分。具體操作為:以2―3人為一個小組,自主搜集與本課程內容相關、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課題。在計算中心實驗室調試MATLAB程序或LabVIEW程序。

        實踐證明,這種探究式課外實踐拓寬了學生視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了解,加強了MATLAB及LabVIEW軟件的應用。探究式學習可以督促學生發揮自己的探究精神,更好地將理論應用于實際。

        4.結束語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生一般都工作在電子信息和電力系統等高科技行業,這些行業的迅速發展,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對本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逐步興起的5G和物聯網戰略、電力系統向智能化發展,數字信號處理技術是基礎之一,寬口徑的復合型人才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將大有用武之地。技術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應及時反映時代的特點并能體現科技發展的前沿方向,理論上古今并重、技術上厚今薄古,以適應客觀形勢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多媒體技術能創造出虛擬的現實世界,讓情景教學成為現實;利用電子課件的“輔助”教學,其信息量豐富、可減少重復性勞動、提高教學效率;加強實踐性環節教學能激發學生主動地學習、創造地思維,加強實踐性環節教學對知識體系的構建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汪西泉.“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63(5):95-98

        [2]高西全,丁玉美.數字信號處理[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第6篇: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設計與實現

        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是用于管理數字媒體內容的系統軟件,其關注的是對于文本文檔,音視頻,圖像,數據庫和網頁等信息的科學化管理,是一種以WEB服務器后端應用為基礎的軟件系統。處于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可以幫助我們更加高效的實現對于信息的管理,從而實現信息利用效益和質量的不斷提升。因此,積極對于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的設計與實現途徑進行探究,顯得尤為必要。

        一、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的概況

        數字媒體是指數字化內容的產品,是在網絡技術基礎上,通過健全服務系統實現終端和用戶之間的信息聯通,并且有著傳播者多樣化,傳播內容復雜化,傳播渠道互動性強,受傳者個性化明顯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去了解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在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上,給予用戶提供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其輻射到信息服務,廣告通信,傳播娛樂,影視動畫,出版教育等領域的信息管理性系統平臺。

        二、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需求分析與總體設計思路

        1.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需求分析

        在非結構化和數據信息內容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用戶對于數據信息內容的處理,往往都需要在完整的管理系統平臺上進行。因此,積極對于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的研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作為早期媒體資產形式,可以在統一管理的環境下,實現各種內容的聚集,分類,存儲,轉碼,。其二,以元數據操作為基本手段,去發揮數字媒體技術的效能,就需要處理好元數據標準的研究和制作,在內容管理方式發生變化的時候,媒體資源的創建過程,存儲過程,檢索過程也會發生變化。其三,數字媒體的發展,需要健全的配套技術體系,尤其在數字媒體內容管理相關理論不健全的背景下,高度重視數字資源管理的規范化發展,顯得尤為必要。

        2.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設計概述

        (1)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開發目標

        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設計需要系統開發工具和目標,需要設計規范和標準,需要系統設計理念。詳細來講,首先,選擇系統開發工具,確定平臺開發的基本目標。一般情況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管理平臺重要部分的再次提取;其二,管理平臺的模塊化設計工作;其三,以Spring框架為基礎的,模塊融合過程;其四,最終框架的構建。希望在上述設計步驟的基礎上,使得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能夠實現以下效能:首先,具備良好的系統框架平臺,表現出低耦合,分層處理和模塊化的特點;其次,表現出良好測試結構,保證能夠對于測試用例完美適應;再者,在J2EE構架思想基礎上實現框架平臺構建,并且展現出組建化,重用性強的特點;最后,保證接口良好,發揮系統框架平臺的效能,即使面對不同的接口,也可以保證過數據輸入和輸出過程的順利進行。

        (2)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設計規范和標準

        首先,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設計過程中,以Spring配置文件為框架,實現各個模塊之間的融合。一般情況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主配置文件;其二,數據源和配置;其三,javabean配置;其四,CXF框架Webservice;其五,日志框架配置。其次,還需要注意命名規范的問題,主要涉及到類別,接口,方法,JAR和包的命名規范。對于類別和接口的命名,會選擇以駝峰命名的方式來進行;對于方法的命名,也會選擇駝峰命名的方式;對于JAR包主要會選擇以模塊化的方式來命名。再者,關注類與方法設計規范。立足面向對象的基本設計思維,做好自己的處理,展現出類之間的依賴關系,從接口方式和解耦的角度入手去進行處理,對于可重用的邏輯,以方法來進行封裝,避免出現重復邏輯的情況。

        3.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設計

        從系統分層架構來講,主要涉及到接口層,服務層次,數據層,基礎架構層等層次,在此基礎上形成總體結構。整個內容管理平臺是在J2EE的基礎上實現的,在其中運用到很多這樣的設計模式,對于實現內容管理平臺效能來講,是很有意義的。具體來講,其主要涉及到如下的幾個模塊:其一,基礎接口模塊,關注的是現有數據結構訪問;其二,日志接口和事件發送模塊,關注的是運行過程中的日志跟蹤,為后期的開發工作打下基礎;其三,協議轉換模塊,作為管理平臺的核心部分,其關注的是交互過程中的信息轉換,是信息出庫的過程;其四,臨時實體處理模塊,關注的是實體的各項操作,轉換,保存工作;其五,系統注冊服務,關注但是數字媒體內容管理與其他系統之間的互動問題,保證系統注冊服務的合理性,是實現其最大效能的關鍵所在;其六,流程處理模塊,是以FIFLOW為基礎的,關注的是文本接口不同方法的采用,保證形成有序的運行流程。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的設計需要從多個角度去入手,要想切實發揮其效能,在開發設計的過程中,就應該本著效益為先的基本理念,積極使用先進的技術工具,科學設計規劃,保證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能夠在提升信息管理工作質量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隨著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設計經驗的積累,數字媒體內容管理平臺的效能將會不斷展現出來。(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參考文獻:

        [1] 姜波,楊青. 基于XML的文檔內容管理系統研究和實現[J]. 軟件導刊. 2009(03)

        第7篇: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 高職類院校 數字通信原理課程 教學心得

        數字通信原理課程是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必修的主干專業基礎課程,它的課程內容是在數字通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著重研究數字通信傳輸體質和數字信號傳輸的技術問題。

        對于高職類院校的相關專業學生來說,重點是要在這個課程中掌握數字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與基本概念,研究數字信號傳輸的基本理論,以培養實際技能。

        當前我國開設數字通信原理課程教學的高職類院校比較多,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探討也不少,我在實踐教學的基礎上談談對這門課程的一些教學研究。

        一、數字通信原理教材的選擇

        數字通信類的教材有國外原版的經典教材,如Bernard Sklar的經典教材《數字通信(第5版)(英文版)》,這本教材在闡述數字通信基本問題的基礎上,著重是對數字通信的新技術做了一系列分析,專業性強,理論分析透徹,比較適合通信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但對于高職類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生學習層次的不同和培養目標的不同,就不適宜選用這樣的教材。在實踐教學中,我們使用的是國內的一些優秀教材,比如北京郵電大學毛京麗主編的《數字通信原理》等,這些國內優秀教材能夠結合學生實際,既深入簡出地介紹數字通信技術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又結合實用性探討了數字通信的實用技術,淺顯易懂,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數學推導與計算。

        當然國內國外的優秀教材都很多,無論是選擇哪種教材,都必須注意符合學生的能力層次,以及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考核方式靈活多變

        這門課程的考核既要注意理論知識的掌握,又要注意實踐技能的操作考核。

        傳統的總結式考試對于這門課來講,有一錘子買賣的感覺,很可能會導致學生過于關注考試結果,死記硬背一些原理概念。這樣的考試考核并不能實際促進學生對這門課程知識的掌握。為了淡化學生對于考試的緊張感,我們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綜合性考試,以期達到一定的效果。既要安排傳統的筆試,又要安排動手操作的實驗考核。在筆試命題部分,注意試題的難度與類型,要抓住課程的核心要領,根據教學大綱內容難易結合,題型注意多樣性。實驗考核,一部分是來自對學生平時實驗的態度檢查情況,包括學生實驗考勤,實驗報告完成的質量,另一部分可以采取對學生抽做實驗的方式進行考核。

        三、注重立體化課程建設

        數字通信原理完整的課程體系既包括主講教材的傳授,又包括清晰明了的多媒體教學材料制成,還包括實驗實訓的指導和習題指導。

        目前對于主講教材的重視,大家都已經達成了共識。隨著技術與經濟的發展,數字通信的技術手段也是日新月異,我們可以通過安排一定的學時來了解。但是我們的實驗實訓指導和習題指導等還沒有跟上來,在配套的課程建設方面,容易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的障礙。

        四、緊扣教學大綱,合理安排基礎知識與實驗知識的比例

        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要講授數字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也要不斷擴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以符合時代的要求。在基礎知識的講授中,注意強調對數字通信系統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掌握,打牢知識基礎,有計劃地安排一些理論作業練習,強調基礎理論知識的扎實性。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我們不必追求一些繁復冗余的數學推導,重點是強調公式的掌握與運用。

        當然,由于這門課程的預修課比較多,如果單一的學習課程,效果未必能達到預想,因此我們建議在學習這門課程前,應當對信號與系統、工程數學、高頻電子電路等課程預先學習,這樣在知識體系上,才能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架構,也能夠對移動通信、衛星通信等后續課程打好基礎。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結合不同學生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多想辦法,靈活講授。

        同時,為了提高專業技術能力的訓練,數字通信原理課程必須安排相應有效的實驗實訓操作。

        目前數字通信原理的基本實驗是抽樣定理實驗、PAM實驗、PCM實驗。這些驗證性實驗是奠定數字通信基本理論的基礎,是學生掌握數字通信基本原理的必要步驟,也是鍛煉學生技能的入門之步。

        隨著實驗條件的不斷改革,以及技術的不斷革新,一批集合多個實驗與實訓項目的通信原理實驗箱在市場上出現了,根據教材與學生的需求,可以選擇引進適合自身需求的實驗器材。除基本的驗證性實驗,數字通信原理還可以開展綜合的課程設計性實驗。

        由于受到課時的限制,在實驗前,學生必須對數字通信原理的實驗目的或相關知識進行預習,這樣才能在有限的課時里,完成適量的實驗內容與流程。

        數字通信實驗的數據比較多,由于設備的影響,以及操作的不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狀況也比較多,實驗數據的記錄與流程的記錄就顯得尤為重要,要鼓勵學生在不同的實驗數據里去尋找規律,在不同的實驗現象里探究原因。數字通信原理的課程設計實驗由于難度比較大,建議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完成。

        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重視數字通信原理的課程設計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由于知識層次與能力水平的不同,對數字通信原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差異性比較大。

        這門課程難度比較大,而且內容比較復雜,要想掌握課本知識,必須有端正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學習情緒。在實踐教學中,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外一方面可以進行一些課程設計活動。

        高職類學生學習課程比較多,時間比較緊張,課程設計可以確定一些小設計、小綜合性的題目。重點不是讓學生做大的綜合性設計,而是讓學生在課程設計中能夠達到復習鞏固課本知識的目的,更是讓學生能夠擁有一些小的設計能力。

        在課程設計中,讓學生能夠描述自己的設計目的與設計要求,能夠使用準確到位的語言描述設計原理。對于數字通信原理這門課程來說,其課程設計還必須包括具體的設計程序,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程序上的指導,并且小組探討設計結果。

        一個完整的課程設計會使學生大大地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并能夠在活動中取得益處,比如學習查閱資料,學習制作完整的課程設計報告,在活動中培養小組團隊意識,提高對數字通信課程的探究性。

        近些年來,對于數字通信原理的教學研究也很多,對于從事數字通信原理的高校教師也不斷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對于數字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實際,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探討,希望能為該課程的教學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段梅梅.傳道、授業、解惑在“通信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27,(4):306-308.

        第8篇: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范文

        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多媒體圖文并茂,具有效率高、信息量大、省時等優勢,對其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保證教學質量。在《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對于抽象、難于理解的內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PPT課件講解以及圖片、動畫、視頻、音頻演示、EDA仿真軟件的直觀演示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生動形象地呈現所研究對象的復雜變化過程,使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直觀觀察,更好地理解所研究對象的內在規律,對重點、難點及疑點問題理解透徹。如講授模擬電子系統以及模擬和數字集成系統時,以圖1(a)中揚聲器系統原理圖和(b)中CD播放機框圖為例,通過學生直觀觀察和教師必要的講解,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對模數轉換和集成系統有更好的理解。《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授課的信息量,使教學內容形式豐富、靈活,有利于解決“學時短、內容多”的矛盾。但教師作為多媒體教學的實施者,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應該以學生為核心,圍繞教學目標,充分將多媒體資源及其它資源共同構成統一的教學資源系統,注重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揚長避短,避免出現講課速度太快、學生跟不上或者講課淪為用PPT演示文字和圖表的單調過程等等。

        2巧設教學情境和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自主學習意識

        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重點,向學生提出要解決的中心課題,要求他們分析問題情境,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筆者講授《數字電子技術》中“二值邏輯與基本邏輯運算”時先介紹安全帶報警系統,如圖2所示,然后引到學生思考“什么是與邏輯”,之后了解與運算之后,發問“如何用與門實現安全帶報警系統”。通過巧設問題和情境,激發學生那種強烈的探索欲望,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對于教材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學中要深入淺出,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去幫助學生進行分析理解,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學生沉浸其中,才會學有所思、學有所問、學有所悟、學有所得,才會有新的發現。要想讓學生沉浸于學習還得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凡學生能夠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暗示,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為讓學生深刻理解74HC151七段顯示譯碼器[6]三個輔助端即燈測試輸入、滅燈輸入和鎖存使能輸入端的功能,筆者讓學生根據74HC151的功能表,分析輸出有字形時對應的三個輔助輸入端信號分別是什么,從而得出結論:燈測試輸入端用于檢查譯碼器本身及顯示器各段的好壞,滅燈輸入端用于將不必要的零熄滅,鎖存使能輸入端由0跳變到1時,輸入碼被鎖存,輸出只取決于鎖存器的內容。

        3授課要承前啟后,注重教學內容的銜接

        在教學中關注知識之間的前后聯系,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可以使我們更好地銜接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鏈;在這一基礎上的教學設計,能促進學生利用遷移、轉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能使我們有效合理地進行教學。一方面注意本課程內容的前后銜接,另一方面注意本課程與前后相關課程的銜接。如講全加器時,可以得出全加和S和進位數Co的表達式,分別如式(1)和式(2)所示。根據式(1)、(2)和已經學習的半加器知識,由此得到圖3(a)所示的全加器實現電路。同時,引導學生將式(1)和式(2)分別變換成如式(3)和式(4)所示的最小項表達式。進而,讓學生回憶二進制譯碼器74HC138重要應用之一,即可以實現給定的組合邏輯函數。最終,在引導下,學生得出如圖3(b)所示的電路圖,即用已學的74HC138實現全加器的功能。這樣學生開闊了思維,加深了對已學知識的理解。有意點撥前后課程中與本課程相關的知識點及其應用,讓學生認識到電子技術課程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學好電子技術課程的信心。

        4理論聯系實際,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理論教學學生一般感覺枯燥、難學懂。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若能結合具體實驗案例,則能給予學生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進而通過理論學習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到實踐環節中,驗證理論,又可促使學生真正理解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化理論。對數字電子技術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電路的學習學到一種思維方式,學會一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邏輯運算是數字電子技術的基礎,讓學生理解基本運算是重點也是難點。為此,筆者在講授或運算時,以如圖4所示的“入室盜竊檢測和報警系統”為例講解或運算及或門的應用。這樣一來,學生易于理解或運算的本質及其應用。教學多結合實際,激勵學生不但要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應能夠靈活綜合應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5重視作業環節

        第9篇:數字媒體技術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信號與系統;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改革

        作者簡介:周磊(1980-),男,江蘇邳州人,南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副教授;肖小慶(1978-),女,江蘇如東人,南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副教授。(江蘇 南通 226019)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通大學教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1B37)、南通大學教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2B028)、江蘇省青藍工程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9-0094-02

        “信號與系統”課程是南通大學(以下簡稱“我校”)電子信息學院電氣信息類專業本科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本文將在強化基本概念與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探討“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

        一、基于信號分析與處理類課程群的“信號與系統”教學內容優化

        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教學內容的改革。“信號與系統”以“電路”等課程為基礎,討論確定性信號和線性時不變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時與“電路”、“數字信號處理”、“現代控制理論”等課程相互交叉,如何處理與這些課程的交叉內容是進行“信號與系統”教學內容優化的關鍵。

        第一,“電路”課程中將電路作為具體的系統分析對象,研究其各點電壓、電流的關系,其中涉及了“信號與系統”課程中的系統函數、復頻域分析、系統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沖激響應等重點教學內容。在處理交叉內容時應當注意到兩門課程局部與全局、具體與抽象的關系。比如,在“信號與系統”課程中講授由系統模型得到系統的動態響應,可結合具體的電路根據動態元件的儲能情況說明各種響應的物理意義,加深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樣,由于沖激信號的概念比較抽象,但它作為基本信號是信號和系統分析中必不可少的知識點。因此,沖激信號以及沖激響應的內容需要在“信號與系統”課程中講授,如果在“電路”課程中講授會使學生難以理解。[1]

        第二,在“數字信號處理”課程中,離散信號與系統的時域以及Z域分析也是“信號與系統”中離散信號與系統分析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在后續課程“數字信號處理”這部分重疊的教學內容該如何處理呢?應該注意到,離散信號與離散系統分析在先修課程“信號與系統”和后續課程“數字信號處理”之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應該安排適當的學時進行這部分內容的復習,簡要介紹離散時間信號時域和頻域分析的基本理論、信號的時域抽樣定理和頻域抽樣定理、離散時間系統Z域分析的基本理論和系統函數,以保證“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學習的順利進行和知識體系的完整性。[2,3]

        第三,“現代控制理論”課程主要以狀態空間表示方法為基礎,以線性系統為基本分析對象,研究其能控性、能觀性、穩定性、極點配置和觀測器等分析與設計問題。“信號與系統”課程主要以信號的時域和變換域分析為基礎,以實現系統分析的目的。在“信號與系統”課程中刪除系統狀態空間方法描述不會影響課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該方法是“現代控制理論”課程必不可少的基礎。此外,“信號與系統”中對于經典方法求解系統時域響應的內容也不需花費過多課時講授,這部分內容可在“現代控制理論”課程中控制系統狀態空間表達式的解部分進行補充。

        二、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信號與系統”教學方法

        “信號與系統”課程理論性強,同時又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因此,需要合理地安排理論教學,有效地加強實驗教學環節,實現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基于MATLAB的“信號與系統”課程實驗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程基本理論、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4]

        1.多媒體課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而且圖文并茂,形象逼真,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MATLAB是美國MathWorks公司出品可用于數值計算、可視化及編程的高級語言和交互式環境,廣泛應用于信號處理和通信、圖像和視頻處理、控制系統、測試和測量等眾多應用領域。由于“信號與系統”中有許多概念比較抽象,如頻譜、卷積、濾波等單靠口頭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MATLAB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實現抽象概念形象化,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利用多媒體的同時還應結合板書等傳統教學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課程實驗內容及要求

        為了加強學生對“信號與系統”課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鞏固,形成具體的認識,促使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成為有機的整體,應該以課程理論教學為主線,結合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設計適當的課程實驗。為此,筆者將設計如下六個方面的驗證性實驗:信號的表示和運算、系統的時域分析、信號的頻域分析、系統的頻域分析、信號抽樣與恢復以及系統的復頻域分析。具體實驗內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

        由以上的實驗圖形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出當ωs=ωm時采樣信號并不能很好的恢復原系統,而且兩個信號之間的絕對誤差也可以清楚地顯示出來。通過完成上述設計的驗證性實驗,大部分學生都能熟練掌握課程的各個知識點。

        3.課程實驗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

        盡管現在很多工科院校將MATLAB引入“信號與系統”課程的實驗教學中,但由于學時受到很大的限制,實驗課程學時相對較少,實驗設計多為理論驗證型實驗,而綜合性及設計性的實驗內容安排很少。因此,在課程實驗教學方法方面,筆者認為對于基礎性的實驗可以鼓勵學生按照實驗內容及要求課后在計算機上自主完成,實驗課時教師進行簡單演示,這樣可以騰出一部分時間安排其他提高型的實驗。比如讓學生改變實驗中的某個或某幾個參數,看看這些參數對結果產生怎樣的影響。這類研究型實驗的目的是教給學生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選擇研究型實驗內容時要注意把握難易程度,盡量選擇適合大部分學生的實驗內容。此外,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達到整體把握,還應該適當設計綜合性實驗。同時考慮“信號與系統”基本理論和方法與實際系統或者信號相聯系,增強學生將課程理論知識應用于工程實際的能力。比如,通過設計對語音信號的采樣與頻譜分析的綜合實驗,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傅里葉變換的物理意義,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5]同時要求將這些實驗結果總結到實驗報告中,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全面理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程考核方式上,可以采用理論知識加實驗環節的綜合考核辦法,適當提高實驗環節所占的比重(20%~30%),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實踐中理解和提高。

        三、結束語

        本文深入分析了“信號與系統”與其他信號分析與處理類課程的教學內容相互交叉關系,結合對課程的深刻認識和教學經驗總結,探討了課程教學內容篩選和組織優化的處理方法。同時提出將MATLAB軟件應用于多媒體課堂教學,以及對基于MATLAB的課程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地安排,給出了理論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措施,在“信號與系統”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將繼續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探索課程教學內容優化與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趙立嶺.從課程群的角度談“信號與系統”課程內容的處理[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7(4):220-222.

        [2]劉洪盛,朱學勇,彭啟琮.“數字信號處理”和“信號與系統”兩課重疊內容的處理方法探討[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6):40-42.

        [3]陳后金,胡健, 薛健,等.信號處理系列課程的改革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8,(9):36-39.

        [4]劉鋒,段紅, 熊慶旭,等.信號與系統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8(3):218-22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 | 最新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黑色丝袜脚足国产在线看非洲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 | 香蕉亚洲欧洲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