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境綜合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雞糞
雞場廢棄物中排放量最大的是雞糞,據測算,一個萬羽的蛋雞場,若以每天產糞1~1.5 噸計算,1年可產糞便365~550噸。
(2)死雞
規模化養雞場時有死雞發生。死雞本身攜帶大量的病菌、病毒、寄生蟲蟲卵等,若隨意丟棄,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分解腐敗后會發出惡臭的氣體,不僅會造成環境、土壤及水體的污染,而且會成為疫病的傳染源,威脅規模化養雞場的防疫安全。
(3)孵化場的廢棄物
一個自繁自養的規模化養雞場,一般會有一個大型的孵化場。其廢棄物主要有蛋殼、死胚、死雛和污水,而此類廢棄物富含氮元素,極易腐敗,若處理不當或不及時處理會嚴重污染環境。
(4)污水
在規模化養雞場中每年會排放大量的污水,其中包括生活污水及雞生產環節中產生的污水,這些污水含有大量高濃度的有機物與病菌,若不經處理或處理不當會對環境和人畜造成較大危害。
2.污染物對環境的污染及危害
(1)大氣污染
雞糞惡臭主要是在高溫下糞便發酵和含硫蛋白質分解產生大量的氨、硫化氫、吲哚、硫醇等惡臭物質。在這些惡臭物質中,對人畜健康影響最大的主要有氨氣和硫化氫。惡臭能刺激人的嗅神經和三叉神經,對呼吸中樞產生毒害。同時,惡臭也有害于畜禽健康,會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并最終影響畜禽生長,導致生產性能下降。
(2)水體污染
由于雞的消化道較短,消化率低,通常情況下,雞排出的糞便中含有飼料中未被消化吸收的35%的氮和16%的磷,它們大部分以植酸磷形式存在。同時,糞便中還含有病原體,這些有機物的腐敗分解、磷的富營養化作用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都會對水體造成污染。這種污染不僅使地表水污染,而且這些有毒有害成分還易滲透到地下水中,嚴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溶氧量減少,水質中的有害成分增多,使其失去原有價值。一旦污染將無法治理、恢復,從而導致持久性污染。
(3)土壤和生物污染
企業為了提高雞肉、蛋產量,減少發病率,在雞飼料中往往添加各種飼料添加劑,再加上目前雞糞處理或利用較為困難,多數采用簡單方式進行處理或處置,最終造成土壤鹽分和重金屬的積累。同時,雞糞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及滋生的大量蚊蠅,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造成人、畜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傳播和流行。
3.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
(1)雞糞的處理與利用
堆肥法處理:將雞糞與其他有機物如秸稈、雜草、垃圾等混合、堆積,控制相對濕度在70%左右,創造良好的發酵環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導致雞糞中的有機物分解并轉化成植物所能吸收的無機物和腐殖質。而堆肥過程中產生的50~70℃的高溫,可使雞糞中的病原菌及寄生蟲卵死亡,達到無害化處理的結果,從而獲得優質肥料。堆肥發酵過程可分為溫度上升期、溫度持續期、溫度下降期三個階段,經高溫堆肥處理后的糞便呈棕黃色,質地松軟,無特殊臭味,不會滋生蚊蠅。
能源化處理:雞糞可以通過沼氣池厭氧發酵工藝產生沼氣,不僅能提供清潔能源,而且能解決規模化養雞場環境污染問題;同時,沼液、沼渣可以用來肥田植樹。
資源化處理:選擇干性雞糞,通過干燥、殺菌、除臭、除雜質等工藝處置,可以作為飼料資源開發的原料,從而解決我國蛋白質飼料資源的不足。
生物質發電:大型或超大型養雞場利用雞糞及谷殼混合物作為燃料,通過高效率硫化床焚燒爐直接燃燒發電(控制好床溫800℃、出口煙溫750℃),并對生物質發電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按國家排放標準進行處理。
(2)死雞的處理與利用
深埋法:深埋法是將死雞埋入土壤中,在厭氧的條件下,通過腸道微生物及細菌酶的影響,發生腐敗分解,可將大部分病原菌殺死。深埋坑的規格為1.2~1.5 米深,同時在尸體入坑前后各撒一層生石灰才能予以掩埋。
焚燒法及高溫煮沸法:焚燒是將死雞的尸體置于火中使其火化,從而殺死病原體。在選擇焚燒爐時要注意焚燒效率,為避免污染環境可選用二次燃燒裝置。而高溫煮沸法是將尸體置于水中煮沸,一般100℃的普通鍋即可,不僅可以徹底消毒,還可以保留部分產品。
飼料化處理:可通過蒸煮干燥機對傳染病死的雞只進行高溫、高壓徹底滅菌處理,然后干燥、粉碎可獲得優質的肉骨粉。
(3)孵化場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
孵化場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無精蛋、毛蛋及蛋殼。無精蛋經過一定的處理可以食用;而毛蛋一般是經高溫消毒、干燥處理后,粉碎制成蛋殼粉、肉粉等動物性飼料。由于孵化廢棄物中含有大量蛋殼,故其鈣含量非常高,一般孵化場廢棄物加工料在雞日糧中可占到6%,在蛋雞日糧中可占到10%。
(4)污水的處理
【關鍵詞】醫院總體規劃 綠色環境營造
引 言
在生產水平較低的社會中,醫院的設施往往只滿足于最起碼的搶救、門診、化驗、檢查住院治療等最為基本的使用要求,我們對過去醫院的印象,常常是“擁擠不堪”、“雜亂無章”、“方向感差”的感覺。這些情況的產生與當時我國的計劃經濟和發展有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院的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醫院環境對患者、家屬乃至醫護人員的重要性已不是單純的醫療建筑空間大小和室內裝修方面的問題。根據現代醫療理論,患者接受治療和康復的過程中,心理和精神狀態的表現情況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須重視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力求使患者在就醫的過程中保持平和、溫馨的心境,從而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并提高治療的效果。醫院的環境對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的影響是巨大的。羅杰斯?伍爾瑞對美國賓西法尼亞保里紀念醫院的環境對病人的影響進行了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患者可以從他們的窗戶看到室外園林的樹木比他們直接看到磚墻需要的藥品減少30% ,而康復速度提高30%。由此可見,環境的美觀價值對于病人康復的作用尤為重要。同時,舊的醫院環境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醫學的要求,改善醫院環境已迫在眉睫。營造良好舒適的醫院環境成為醫院建設者和設計師所關注的焦點。下面分別從總體規劃、綠色環境的營造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1、總體規劃
眾所周知,醫院應該具有相對安靜的周邊環境,但是不少醫院處于城市的喧鬧繁華地帶。一所醫院的整體環境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總體規劃的優劣。所以,它的總體規劃顯得尤為重要。總體規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醫院與周邊城市環境的協調,即各種流線與控制的合理布局(院區內外環境的布局) ;二是醫院內各種功能區域的良好組合。
醫院中的交通流線較為復雜,包括人流、物流、車流、污流等。其中人流又包括工作人員的流線和患者的流線。醫院的流線與醫院流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是醫院管理學與醫院建筑設計的結合。這些流線既要簡潔明快,又要避免互相交叉,否則,在醫院的局部區域中形成混亂,給患者帶來不便。其結果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并對情緒造成不良影響。如醫院的門前交通混亂,也會給周邊的城市交通和環境帶來一定影響。因此,醫院的交通流線規劃在醫院環境設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醫院建筑在民用建筑中屬于功能復雜的公共建筑。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舊時的醫院建筑已不適應現代臨床醫學對診療環境的新要求。醫院建筑內部布局逐漸向各功能部門(門診、病房、醫技)組成一個合理有效的整體方向發展。例如,香港北區醫院,利用一條“醫院街”把各個功能科室連接起來,建立了醫院診療環境新模式。其結果,方便患者輕松找到所要去的科室并完成相應的檢查診斷和治療。節省了患者診療的時間,提高了醫院的服務效率。美國的侯莫?古德爾斯基住院大樓就是這一規劃的典型優秀案例,住院大樓是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綜合醫學中心擴建的部分,通過一條玻璃走廊與醫院北側入口相聯接。為來訪者和門診患者提供的玻璃連廊采用玻璃采光頂,帶給人寬敞明亮的感覺。休閑等候區種植或擺放綠色植物,周圍環境變得優雅寧靜,克服醫院的嘈雜、壓抑的缺點,緩解病人的焦躁情緒。如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入園內的車流和人流在醫院標示引導下,便捷的到達門診、急診和住院部的各個入口。整個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形高差和綠色景觀,布置了幾個大小、形狀都各不相同的敞開式庭院,從而創造了幽靜溫馨的院區環境。在美國泛景湖地區醫療中心,采用“商業街”的形式,將服務項目沿“街”布置,并且為病人提高了通向所有門診科室、康復、健身、以及教育、零售、行政管理和餐飲的入口。使醫院整體顯得井然有序,環境空間設計簡約大方。
總之,醫院建筑的整體規劃關系著醫院的環境空間的優劣,總之規劃搞好了,環境空間的營造也成功了一大半。
2、綠色醫院環境營造
綠色是人類生存環境中不可缺少的,對醫院來說這個“綠色”還包括著更深層次的含義,下面分別從無障礙設計和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分別闡述綠色醫院環境的營造。
2. 1 無障礙設計的基本理念:醫院的無障礙設計,不單純為殘疾人所作的特殊設計。而醫院環境中的坡道、盲道、輔助柵欄、標示和護理設施等,應進行人性化設計尤其是涉及到患者的心理、行為、精神等方面的人性化設計不可忽視。醫院建筑的門診大廳和病房樓是影響患者使用頻率最高的兩個地方,患者進入醫院的第一地點是門診大廳。醫院的科室種類繁多往往讓患者和家屬摸不著頭腦,同時也是人流最交匯嘈雜的地方。為了緩解給病人的心情造成不良影響,建筑師運用建筑中庭輻射空間組織為中心的設計新方法,將醫院每層平面的各科室都圍繞中庭展開,對各個科室的分布情況一目了然,中庭在交通組織上又成為一個疏散人流的樞紐。
例如,我院門診大樓的中庭,就是這一設計手法的成功案例。進入門診大廳,貫通五層樓的中庭內悅目清新的綠色植物舒緩了病人的緊張不安的心情。醫院的標示系統和問訊處導醫小姐的親切服務,給就診人們帶來方便。病房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患者診療的場所。研究表明,病房的環境對患者的情緒影響很大。在病房的設計中應當盡可能在色彩、燈光、裝飾及護理等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緩解緊張情緒的氣氛,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氛圍。許多醫院在新建綜合性病房中的兒童病房設計,墻面和門采用了溫馨和諧的粉色,地面上鋪裝彈性PVC膠板,并在墻面上裝飾了各種可愛的兒童卡通圖畫和花草圖案,緩解了兒童對醫院的恐懼心理,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2. 2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質的提高,醫院建筑“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受到越來越多設計師的認同并成為關注的焦點。人性化設計考慮的不應僅僅是患者,醫護人員作為醫院環境的主體,他們的辛苦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他們的工作環境卻很少被人注意,所以設計師再考慮到人性化設計的同時,應給醫護人員的辦公和休息環境設計一個新方案。我想,在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中工作,他們的效率和精神狀態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和轉變。
醫院的注射室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門。但長期以來,男女患者同出一室,給病人帶來極大地的不便和尷尬。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照顧到病人的情緒和隱私,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醫院設置了男女分設的注射室,出現了全新的改革。另外,在幾年的醫院工作中,我們發現門診的兒科中,就診的患兒往往大哭不已,動作劇烈,而醫生們的診察桌大多都是普通長方形,孩子不小心就會碰到桌角,如果改成帶弧形的式樣,我想對于孩子來說,這應該是保護他們的一個好辦法。
當然人性化設計是營造綠色和溫馨的醫院環境的根本。今天的醫院建筑室內裝飾,不僅僅是白墻白床單。它采用了許多溫馨靚麗的色彩:如床的顏色是黃色的床體、藍色的床單,沉穩明快的窗簾,墻上的自然風景畫為整個病房帶來了春天的希望,從病房向外望去,是一片繁茂的樹木。在這樣的環境中,病人的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康復能力自然也就增強。
溫馨的環境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也產生出乎意料的醫療效果。據有關醫院的管理部門統計,具有優雅環境的醫院與同類型、同規模的醫院相比,止痛片的使用量明顯減少30% ,這也印證了有關的科研結論。
論文摘要:海河流域現有綜合規劃是1986年編制的,已經難以適應現今流域 經濟 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必須站在新的制高點上進行修編。結合流域當今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闡述了規劃修編的指導思想及原則,指出了規劃修編工作圍繞流域發展與管理應關注的主要內容。
海河流域是我國 政治 文化中心和經濟發達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新
規劃修編要重點把握以下八項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點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水問題,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態環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堅持人與 自然 和諧的原則。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妥善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促進水利的可持續 發展 。三是堅持資源節約和保護的原則。繼續把水資源的節約、保護、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四是堅持流域水利發展與區域 經濟 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原則。強化流域水利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提高水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五是堅持全面規劃與突出重點的原則。在統籌考慮流域各方面對水利需求的同時,牢牢抓住海河流域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防洪保安要求高的特點,在規劃中著重解決生態環境修復、供水和防洪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六是堅持協調統一的原則。妥善協調流域規劃與區域規劃、綜合規劃與專業規劃、水利規劃與其它行業規劃的關系。七是堅持繼承與發展的原則。現行規劃是修訂的基礎.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八是堅持以創新促發展的原則。規劃修編力求體現先進性、 科學 性、經濟性,并應重視采用新思路、新資料、新方法、新技術,提出新成果,努力提高規劃的科學性。
三、圍繞流域發展與管理的需求,突出規劃修編的主要內容
流域綜合規劃應對流域的防洪、排澇、供水、灌溉、發電、航運、岸線利用、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等各項任務,進行全面規劃,結合海河流域特點和實際,海河流域綜合規劃要突出解決以下四方面重大問題。
1.優化水資源配置,構建安全高效的城鄉供水保障體系
通過建設南水北調東中線,溝通流域水系,組成海河流域“二縱六橫”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合理配置引江水、當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引黃水以及非常規水等多水源.統籌協調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受水區和非受水區用水,城市和 農村 用水。
按照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的要求,提出主要省際河流水量分配規劃方案.加大農業節水、 工業 節水和城市節水力度,統籌灌溉規劃、城鄉供水規劃,以及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建議規劃等,保障飲水安全、糧食安全。
2.維護河流健康,構建清潔良好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保障體系
確立河流生態功能,明確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目標,確定基本生態水量,開展北運河等生態修復試點,保障白洋淀、七里海等重要濕地生態用水。
以京津等大中城市水源地、省界緩沖區、地下水資源保護為重點,加強水功能區監督管理,提出水域納污能力和限制排污總量及分階段目標,提出地下水限采方案,建立完善的水質水量監控體系。
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擬定官廳和密云水庫上游、太行山等重點區的水土保持方案。
3.實施洪水管理,構建人水和諧的防洪減災保障體系
建立較完善的防洪體系,實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溝通水系、相機調度,注重洪水資源利用。加強中小河流、中小水庫、山洪災害防治、洪水資源利用和岸線利用規劃,制定不同標準下的洪水資源利用方案及措施,提出洪水調度方案調整意見。
4.加強綜合管理,構建有序可行的水管理能力保障體系
提高流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健全流域水法規體系,完善規劃體系,建立新型的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高效的協商機制。完善水利應急機制,積極調處和預防以晉冀豫漳河上游和京津冀晉省界地區為重點的水事糾紛。加強水利信息化.提高水利行業自身管理能力。
論文摘要:提出了在健康水循環思路指導下的以供需水預測、節制用水、水資源保護為基礎的,綜合考慮水資源配置的水資源綜合規劃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根據水量需求單純擴大供水規模的以需定供規劃方式。在水資源總量有限的條件下,從依靠技術管理提高用水效率、調整工農業產業結構、降低用水定額、兼顧經濟社會用水與生態用水等方面對需水加以控制管理;從一次性水源向再生性水源轉變,挖掘供水潛力;對飲用水水源地和一般水體涵養保護、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再生回用進行全過程管理,實行地表水、地下水統一保護。最后,以北京市新城順義區為對象進行了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水資源緊缺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就要求對水資源的利用方式應當由以前水廠一用戶一排放的單向利用轉變為水廠一用戶一再生的循環利用,即實現水資源的健康循環,使水資源的社會循環與自然循環能夠相互協調。
1水資源規劃研究現狀
20世紀60年代0年代,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強調以自我發展為中心,導致河道斷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人們逐步認識到環境與水資源的內在聯系,在進行水資源規劃時更多地考慮了水資源、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目前國外水資源規劃方法主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將防止生態系統進一步惡化和改善生態系統質量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在水資源管理過程中積極地開展水環境質量的改善工作。水資源的規劃重點放在控制水資源需求量上,采取多種節水措施,以保證現有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只有當現有水資源量不足、確實需要增加水資源量時,才考慮開發新的水資源或尋求替代水源(如再生水)。水資源規劃的目標則轉變為滿足現狀和將來經濟社會開發的適度水資源需求量。同時,在規劃過程中應用經濟措施和價格手段,以及公眾參與的透明規劃方式逐漸成為發展趨勢。
國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采取以需定供的水資源規劃方法,這種方法隱性認為水資源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由此也造成了如河道斷流、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鹽堿化等不良后果。在2002年以后,全國進行了新一輪的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工作,針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迫切需要,進一步查清水資源數量、質量及其時空分布,在維系良好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實現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2規劃目標及方法
2.1規劃目標
健康水循環框架下的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應當為區域內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據,根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對水資源的要求,提出水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的總體布局及實施方案,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2規劃方法
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方法的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在傳統規劃方法——現狀調查評價、供需平衡分析、方案比選的基礎上,以“健康、循環”為核心進行規劃。
“健康”即在規劃的全過程中體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
在需水預測中,除進行生產和生活需水預測外,還應進行生態需水預測,其目標為各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等級不低于現狀,多數能夠有所改善。
增加了水資源保護的規劃內容,通過水資源污染現狀調研及預測,結合保護目標,制定污染源治理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保護措施,重點是建立規劃區污水收集、處理和回用系統的布局方案。
在建立水資源配置方案集的過程中,應以生態環境保護作為衡量標準之一,去除無法滿足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方案。
在規劃方案比選過程中,除考慮傳統的水資源量和社會經濟因素外,還應加入生態環境保護因素,共同進行多目標的優化決策,形成推薦的規劃方案。“循環”的核心是規劃區內污水的收集、處理、再生和回用。再生水回用應根據需水預測成果分析可應用再生水的項目,確定不同回用目標的水質要求及水量需求,由此確定不同規劃水平年再生水廠的規模、工藝、分布和服務范圍。
雨水收集利用也是“循環”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應在規劃區內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在健康水循環的框架下,應改變傳統“以需定供”的規劃理念,通過“節制用水”抑制需水預測中不合理的部分,減少需水量。產業結構調整、節約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是節制用水的主要手段。通過對農業及工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控制高耗水行業的發展規模,鼓勵耗水量小、利用率高的行業發展;通過節約用水的分析來減少不合理的需水量。
通過上述圍繞“健康、循環”而建立的水資源綜合規劃,將得到由強化節水的需水方案和包含替代水源的供水方案所組成的水資源配置方案集。綜合考慮水資源、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等多因素后可得到優化的水資源配置方案。
3應用案例
3. 1背景介紹
根據《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順義區將作為北京市東部的重點發展新城之一,承擔主城區疏解出來的部分城市功能,是未來北京東北部城市化發展的核心地區。隨著順義區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將會發生較大變化,進行新的水資源規劃,協調水資源、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勢在必行。為此,在健康水循環的框架下研究和制定了順義區的水資源綜合規劃,確定了2010年-2030年順義地區工業、城市及農業的發展規模、結構與用水布局,在綜合考慮總體用水和供水方案后,給出了順義區水資源總體布局方案,對地下水、地表水、污水處理及再生水等各種供水利用方式進行了規劃,同時也對工業、農業、生活、生態的用水來源進行了規劃,滿足了順義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
3. 2相關規劃成果
①需水預測及節制用水
在生產需水預測過程中,考慮了順義區經濟產業結構調整,限制了高耗水行業的發展,合理抑制了需水量。
生態需水預測的目標是各生態系統的健康等級不低于現狀,尤其是重點保護地區。生態需水預測分別討論了河流、林地、濕地、城區綠地、城鎮景觀水體的生態需水。通過計算給出了順義區的生態需水量及參與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水量。
節制用水除應用產業結構調整手段外,還對工業、農業和生活的用水節水進行了調查,制定了工業、農業和生活的節水標準與指標,由此進行了節水潛力計算并給出了可行的節水措施。2030年順義區工業、農業和生活相對節水潛力如圖2所示。
根據生產、生活和生態需水的預測及節制用水分析匯總得到基本方案與強化節水方案下的順義區需水量(如圖3所示)。
②水資源保護
首先,結合水功能區劃及現狀水質,確定了地表水分階段保護目標,并計算了相應的納污能力。根據對污染源現狀的調研,進行了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和預測。由此制定了相應時期污水處理廠的布局、規模及處理深度方案。
其次,從工業、城鎮生活、畜禽養殖污染源治理和水環境監測、綜合整治等方面對地表水資源保護策略進行了規劃;由開采量和主要污染物因子控制提出了地下水資源保護對策。
③供水預測
根據順義區的水資源調查評價,預測了不同規劃年順義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給出了雨水集蓄利用方案。
在污水集中處理處置方案的基礎上,對再生水用途及回用潛力進行了分析,主要回用于生態用水,同時兼顧農業、工業及市政雜用用水。
④水資源總體布局
由需水預測、節制用水、水資源保護及供水預測的研究成果,給出了順義地區的6個水資源配置方案,綜合水資源量、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等指標,經過供需平衡分析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選,給出了推薦的水資源配置方案,并形成了水資源的總體布局(見圖4)。
⑤規劃實施的效果評價
通過綜合評價給出了水資源綜合規劃的推薦方案,該方案實施后,順義區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的情況將逐漸得到緩解,地下水儲量虧損、地表水生態環境惡化等情況將逐漸恢復,最終形成水資源與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
規劃實施后,將集中力度實施水資源保護方案,其中包括城鎮污水集中治理工程、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以及地下水源保護工程等,以上工程實施后順義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將有很大改觀,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目標要求,地表水因水質原因而無水可用的狀況會徹底改變,地表水環境安全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地下水也將逐步得到回補,水質也將有所保證。
4結論
為合理利用居住小區道路下有限的地下空間,有序地布設市政管線,給各專業管線的設計、施工及維護管理提供依據,在前期規劃階段,應進行室外管線綜合規劃。文中主要論述了管線綜合規劃的基本原則、內容及影響管線綜合規劃的幾個因素,希望能與業中同仁一起交流探討、共同提高。
關鍵詞:管線綜合規劃; 專業管線; 地下車庫; 覆土厚度
Abstract:
For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idential area in a limited way of underground space, orderly layout municipal pipeline, give all the professional pipelin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early in the planning stage, should carry out the outdoor pipelin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omprehensive plan for utilities, contents and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n pipeline of several factors, the hope can and colleagues in the industry together,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Keywords: pipelin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Professional pipeline; Underground garage; Cover earth thickness
中圖分類號:TU99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住小區的建筑功能不斷完善,維系著人們日常生活、生產及建筑功能的正常運轉的各種市政配套設施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合理規劃各專業管線的平面位置及豎向控制高程,避免各專業管線的相互干擾,這就要求我們在管線綜合設計階段必須做到精確設計,合理確定各專業管線的容量、平面位置及豎向控制等。
1.管線類別
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新建小區一般無架空管線,管線均采用地下敷設。常見的專業管線主要有雨水管線、污水管線、給水管線(高、中、低區、直飲水)、熱力管道(一次網、二次網、高、低區)、燃氣管道(中、低壓)、再生水管道、電力管線、弱電管線(通訊、有線電視、網絡、監控等)等,有的小區甚至有消防外網(消火栓管道,自動噴淋管道)。
2.管線布置原則
管線綜合規劃設計時,應合理布置管線的平面位置,管線宜分散布置,避免同一條道路下管線過多,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線交叉。當管線豎向位置發生矛盾時,宜遵循如下原則:壓力管線讓重力自流管線;可彎曲管線讓不易彎曲管線;支管線讓主干管線;小管徑管線讓大管徑管線。工程管線不應在垂直方向上重疊直埋敷設,同一小區管線在道路下的平面位置宜相對固定且宜平行于道路中心線。
工程管線在庭院內建筑線向外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應根據工程管線的性質和埋設深度確定。污水管線因其出戶管較多,出戶管多為重力管線,不宜與其它管線過多交叉,因此宜臨近建筑物布置;因對建筑立面要求的提高,建筑雨水內排水越來越多,雨水管線宜臨近建筑物布置且宜緊鄰污水管線,以便于同槽施工;燃氣管線因其安全性,宜臨近建筑物廚房側布置,不應穿越建筑物基礎;除上述三種管線外,其它如給水、通訊、電力、熱力等管線因其支線較少,可根據單體樓座出戶管情況靈活布置。
3.管線綜合規劃
在進行小區管線綜合規劃前,應首先進行充分的調研,詳細了解周邊市政道路各專業管線的現狀及規劃資料,如市政接入口位置、自來水供水安全性及供水壓力、熱源情況、電力負荷及安全性、排水管道的管徑及標高等。其次根據小區的技術經濟指標估算各專業管線的容量,如供電負荷、熱負荷及供熱方式,燃氣用氣量、給水水量、排水管徑及系統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自來水加壓泵站、變配電室、換熱站、分布式能源站等設施站點的分布規劃及規模。此外,需適時與建設單位及建筑設計單位對接,詳盡了解各建筑使用功能及其對管線的要求、地下車庫覆土厚度、地下車庫性質(是否為人防工程)等,確定給水(含消防)、供熱等管線的分區情況及敷設路由。再次,對周邊市政管線進行綜合分析及評價,提出小區規劃對市政配套管線的要求。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本小區需規劃的管線種類,根據小區路網規劃,合理、有序地將它們敷設在小區地下的空間,使之施工、維護方便,給小區營造一個優美的環境。
4.影響管線綜合規劃的幾個因素
(1)市政外網接駁點的位置
專業管線由小區不同的出入口或是小區其它位置引入引出,直接影響到專業管線在道路下的位置。在進行管線綜合平面規劃時,需結合管線豎向控制統籌考慮、反復推敲,合理確定各專業管線的接駁位置,優化管線的平面布局,盡量減少管線的平面交叉。
(2)管線種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建筑功能日趨多樣性,管線為滿足建筑功能需配套的專業管線種類也不斷增多,對管線綜合規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給水為例,有低區生活給水管道及室外消火栓管道(通常合為一條管道)、中區、高區生活給水管道、直飲水管道、消防外網(消火栓管道,自動噴淋管道)等,且多為環狀布置,各種給水管線的施工要求相同,埋深相同,可布置在一起,間距以0.5m為宜。
(3)市政設施站點
居住小區內的變配電室、換熱站、調壓站(箱)、生活(消防)水泵房、化糞池、污水處理構筑物等市政配套設施的位置及形式會直接影響到小區管網的布置走向和管徑大小,在設置時應統籌考慮,確保布局合理。比如給水加壓泵房宜設置于小區用水量集中的建筑物,位于小區負荷中心,這樣可以減少生活加壓管線的敷設長度,管線管徑,并可以減小管道水力損失,從而減少能量消耗,達到節能效果;換熱站宜結合地下車庫設置,靠近熱負荷中心,并方便一次網的連接,其規模的確定要兼顧二次網的系統調節和水力平衡,節約工程投資。因此管線布置應與市政設施布局統一考慮,相互協調,滿足建筑功能需求。
論文關鍵詞:管線綜合規劃 城市規劃 運用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城市中管線種類還會繼續增多。現代城市日益重視利用地下空間,工程管線大都埋在地下。有些城市還有地下鐵道、地下街、各種地下建筑物和構筑物等。所以城市管線的綜合規劃在城市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1 管線綜合規劃的分析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城市中管線種類還會繼續增多。現代城市日益重視利用地下空間,工程管線大都埋在地下。所以城市管線的綜合規劃在城市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應重視近期建設規劃,并應考慮遠景發展的需要。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應結合城市的發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間。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應與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區、城市環境、給水工程、排水工程、熱力工程、電力工程、燃氣工程、電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專業規劃相協調。統籌安排城市建設地區各類工程管線的空間位置,綜合協調工程管線之間以及與城市其它各項工程之間的矛盾年進行的規劃。城市工程管線規劃必須遵循科學合理,超前意識的原則,各類管線要統籌規劃,綜合安排,執行各專業布置技術規定。城市工程管線綜合所說的各類工程管線系就是市政工程中的常規管線,即給水、排水、電力、電信、燃氣、供熱等工程管線。條文中所謂統籌安排,主要就是采用城市統一坐標系統和標高系統,總體上安排各類工程管線的空間位置,以免發生互不銜接和混亂的現象。需要綜合協調能力,就是要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條件、城市道路走向,相鄰工程管線平行時的水平距離和相互交叉時的垂直距離,工程管線與其他工程設施之間所要求的距離,城市設施的安全以及環境的美觀等要求,協調解決工程管線之間以及與城市其他各項工程之間的矛盾,使其各得其所,方便其工程的運行。在確定城市管線的時候,要注意確定城市工程管線在地下敷設時的排列順序和工程管線問的最小水平凈距、最小垂直凈距;確定城市工程管線在地下敷設時的最小覆土深度;確定城市工程管線在架空敷設時管線及桿線的平面位置及周圍建(構)筑物、道路、相鄰工程管線間的最小水平凈距和最小垂直凈距。同時由于城市給水、排水、供電、通訊、燃氣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系統性很強,涉及面很廣,迫切要求有全面系統的城市管線綜合規劃,來統籌安排好各專業管網系統的建設,協調好管線之間的矛盾,徹底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網路系統性差,管網間特別是交叉口管位矛盾突出,管線建設返工多,投資浪費等問題。一般在編制詳細規劃階段進行,以各項管線工程的初步設計(或施工詳圖)資料為依據。內容一般為編制工程管線設計綜合平面圖和管線交叉點標高圖;修訂道路橫斷面上管線布置圖。綜合設計不但要確定各種工程管線的平面位置,而且要檢查它們的豎向標高,解決各種管線在交叉處發生的矛盾。根據初步設計資料所作的綜合設計,在每項管線工程完成施工詳圖后,須進行核查。
2 管線綜合規劃在城市中的規劃
在城市中,城市管線的綜合規劃有著很大的作用,對于這方面,我們應該從管線的設計上進行考慮,主要的原則是:城市中的架空線路和地下管線一般都沿城市道路敷設,并盡可能布置在綠帶、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范圍內。管線一般與道路的中心線平行;道路交叉口的管線交叉點越少越好;管線之間以及管線同建筑物、構筑物、行道樹木之間要保持一定的水平距離,以滿足技術、衛生和安全等要求。各種地下管線從建筑紅線向道路中心線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在地下管線交叉時,管線之間要有一定的垂直距離。如發生沖突,通常是擬建的管線避讓已建的管線;內部有壓力的管線避讓重力自流的管線;小管線避讓大管線;易彎曲的管線避讓不易彎曲的管線;臨時性管線避讓永久性管線。在城市建設中應盡可能先敷設地下管線,再鋪筑道路路面,盡量避免因敷設地下管線而開挖路面。把城市的主要地下管線集中設置在地下管線廊道中,既可避免因各種管線的建設時間不同,反復開挖路面,又便于檢修,減少占地。但建設費用往往比較大。工程管線在道路下面的規劃位置宜相對固定。從道路紅線向道路中心線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應根據工程管線的性質、埋設深度等確定。分支線少、埋設深、檢修周期短和可燃、易燃和損壞時對建筑物基礎安全有影響的工程管線應遠離建筑物。轉貼于 布置次序宜為:電力電纜、電信電纜、燃氣配氣、給水配水、熱力干線、燃氣輸氣、給水輸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工程管線在庭院內建筑線向外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應根據工程管線的性質和埋設深度確定,其布置次序宜為:電力、電信、污水排水、燃氣、給水、熱力。當燃氣管線可在建筑物兩側中任一側引人均滿足要求時,燃氣管線應布置在管線較少的一側。沿城市道路規劃的工程管線應與道路中心線平行,其主干線應靠近分支管線多的一側,工程管線不宜從道路一側轉到另一側。工程管線干線綜合管溝的敷設,應設置在機動車道下面,其覆土深度應根據道路施工、行車荷載和綜合管溝的結構強度以及當地的冰凍深度等因素綜合確定;敷設工程管線支線的綜合管溝,應設置在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下,其埋設深度應根據綜合管溝的結構強度以及當地的冰凍深度等因素綜合確定。城市規劃區內沿圍墻、河堤、建(構)筑物墻壁等不影響城市景觀地段架空敷設的工程管線應與工程管線通過地段的城市詳細規劃相結合。沿城市道路架空敷設的工程管線,其位置應根據規劃道路的橫斷面確定,并應保障交通暢通、居民的安全以及工程管線的正常運行。架空線線桿宜設置在人行道上距路緣石不大于1m的位置;有分車帶的道路,架空線線桿宜布置在分車帶內。電力架空桿線與電信架空桿線宜分別架設在道路兩側,且與同類地下電纜位于同側。對于同一性質消工程管線宜合桿架設。架空熱力管線不應與架空輸電線、電氣化鐵路的債電線交叉敷設。當必須交叉時,應采取保護措施。在工程管線跨越河流時,宜采用管道橋或利用交通橋梁進行架設,應當可燃、易燃工程管線不宜利用交通橋梁跨越河流。工程管線利用橋梁跨越河流時,其規劃設計應與橋梁設計相結合。
3 管線綜合規劃在城市規劃中的運用
對于城市規劃中的管線的綜合規劃,首先就是道路豎向規劃,確定各道路交叉口的豎向標高,為管線綜合規劃的提供基礎。 給水規劃 。需提供各道路下給水管道管徑,及現已鋪設的給水管過交叉口的平面位置、管徑及標高。 排水規劃的時候要求能提供道路下污水管雨水管起點及交叉口標高(包括管道交叉時各支管的標高),現有管線需提供平面位置及過交叉口的管徑及標高。電力方面的運用中需要提供各條道路下電力電纜的孔數及過道路交叉口時采用鋼管或重型PVC管的管徑、豎向穿越空間,及現狀已鋪設的電力電纜過交叉口的平面位置及標高。綜合通訊規劃 :規劃要求能提供各條道路下通信電纜管孔數、過道路交叉口時采用的鋼管及重型PVC管的管徑、豎向穿越空間及現狀已鋪設的通訊線路過交叉口的平面位置及標高。燃氣規劃 :需提供燃氣管道的管徑、平面位置、經過交叉口的豎向標高及各條道路上規劃的燃氣管道的管徑,過交叉口的豎向要求。在編制管線綜合規劃前,需要有根據以上要求編制各專業規劃,只有在詳細的專業規劃基礎上才能編制管線綜合規劃。城市工程管線規劃必須遵循科學合理,超前意識的原則,各類管線要統籌規劃,綜合安排,執行各專業布置技術規定。才能方便城市的管道線路建設。
參考文獻:
[1]王璇;陳壽標;對綜合管溝規劃設計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的國土,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及其范圍內的自然、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總和。
本規定所稱的國土規劃,是指根據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目標,以及規劃區域的自然、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條件,按規定程序制定的全省或者省內一定區域的國土開發整治方案。包括國土綜合規劃和國土專項規劃。
第三條 制定和實施國土規劃以及從事與國土規劃有關的開發、建設和整治活動,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四條 國土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應當遵循從實際出發、統籌兼顧、發揮優勢和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相結合的原則,正確處理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近期建設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劃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國土規劃工作。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有關國土規劃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政策;負責國土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具體管理工作;參與專業(部門)規劃的審查論證;監督檢查本規定的實施情況。
第六條 省、省轄市(地區)和縣(市)必須編制國土規劃。跨行政區域的國土規劃,根據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和省人民政府的要求編制。
第七條 國土綜合規劃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國土資源和環境的綜合評價;
(二)社會經濟現狀分析和發展預測;
(三)國土開發整治的任務和目標;
(四)國土資源開發的規模、布局和步驟;
(五)人口控制、勞動力配置和城鎮布局;
(六)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結構、布局;
(七)地域分工和綜合開發的重點地區;
(八)國土開發整治重大項目的安排;
(九)國土整治和環境保護;
(十)實施國土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第八條 國土專項規劃的內容,根據國土綜合規劃的具體要求確定。
第九條 在編制國土規劃前,先行編制規劃綱要。國土規劃應當在規劃綱要經計劃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論證并報上一級計劃部門審批后,在綱要的基礎上編制。
第十條 國土規劃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編制,計劃部門具體組織實施,并按下列規定辦理審批、備案手續:
(一)全省和跨省轄市(地區)行政區域的國土規劃,由省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報國務院計劃部門備案;
(二)省轄市(地區)和跨縣(市)行政區域的國土規劃,由省計劃部門審查并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報國務院計劃部門備案;
(三)縣(市)的國土規劃,由省轄市(地區)計劃部門審查并經省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批準后,報省計劃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 國土規劃的期限為15年至20年,并每5年修訂一次。
第十二條 因特殊情況需要對國土規劃進行調整、變更時,應當由計劃部門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后提出方案,依照本規定辦理審批和備案手續。
第十三條 國土規劃經批準后,全省和跨省轄市(地區)和跨縣(市)行政區域的國土規劃,由省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公布;縣(市)的國土規劃,由縣(市)人民政府公布。
第十四條 國土規劃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年度計劃以及相應的政策和行政措施實施。國土規劃提出的重大建設項目,依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進行前期工作,并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分步實施。
第十五條 編制專業(部門)規劃,必須以國土規劃為依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劃部門參與專業(部門)規劃的審查論證工作。專業(部門)規劃報批時,必須附有同級計劃部門綜合平衡的書面意見。
第十六條 實施專業(部門)規劃以及從事與國土規劃有關的開發、建設和整治活動,必須符合國土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第十七條 在國土規劃實施過程中發生爭議時,當事人應當及時協商解決。協商無效的,由計劃部門負責協調,必要時由計劃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劃部門有權檢查國土規劃的實施情況。被檢查者和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予以協助,并如實反映情況和提供有關資料。
第十九條 國土規劃的工作經費,列入同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專項用于國土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管理工作。
第二十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劃部門予以警告、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行政監察部門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論文摘要:洞庭湖是我國第2大淡水湖,洞庭湖區既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水產等生產基地,也是調蓄長江洪水的重要場所。隨著三峽工程的蓄水運用、1998年大水后的防洪建設、經濟社會的發展,湖區的防洪、水資源、水生態環境狀況等都發生較大變化。為了構建健康洞庭、和諧洞庭,支撐與保障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開展洞庭湖區綜合規劃。基于對洞庭湖面臨的新形勢的分析,提出了洞庭湖區綜合規劃的一些認識與思路.供討論。
長江水利委員會1990年編制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簡要報告》對洞庭湖區提出了開發治理意見,1997年編制的《洞庭湖區綜合治理近期規劃報告》為三峽工程建成前洞庭湖區的治理與保護提供了依據。隨著三峽工程的蓄水運用、1998年大水后防洪建設引起的長江中下游防洪形勢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治理江湖認識水平的提升,為了構建健康洞庭、和諧洞庭,支撐與保障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開展洞庭湖區綜合規劃。在新的形勢下,關于洞庭湖區綜合規劃的認識如下
1客觀認識洞庭湖區的變化
洞庭湖區的變化,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既有 自然 因素、也有人類活動因素,既有外部條件的變化,也有內部條件的變化。洞庭湖區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水沙條件發生變化
水沙條件的變化是洞庭湖變化的直接原因,而長江水沙變化是主要原因。
(1)長江三口分流分沙減少,分沙減少尤其明顯。長江三口(調弦口于1958年冬封堵)分流自20世紀5o~6o年代為25%一30%,70—80年代減少到15%.一加%,目前基本上保持在12%.一15%;分沙5o.一60年代為30%一35%,70—80年代20%左右,目前基本上為15%一加%。雖然最近幾年分沙比沒有大的變化,但由于長江上游輸沙量減少,因此,絕對值減小很多。1951—1998年,三口年均分沙1.47億t,三峽蓄水前1999 2002年,減少到5600多萬噸,而2003、2o04、2005年,由于上游來沙減少加之三峽水庫攔沙,三口分沙量僅有1400 2400萬t。而三口分流量1951—1998年年均為1020億m3,三峽蓄水前19992002年為625億m3,2003 2005年與三峽蓄水前變化不大,基本上維持600億m3左右。
(2)2o世紀三口斷流時間增加。5o、60年代,松滋vj兩個分支新江口、沙道觀沒有發生斷流,7o年代東支沙道觀發生斷流,時問約2個半月,從8o年代開始達到150d左右,5個月時間;太平口在5o、60年代僅有幾年斷流,平均不到20d,70年代年均斷流2個月,8o年代后基本上為150d;藕池口東支是主支,管家鋪在5o、60年代有斷流,但時間短,大約40d,到了7o、8o年代斷流時間達到5 6個月,西支康家崗從50年代至今,斷流時間都比較長,大約240d,8個月。2006年由于是長江比較枯的年份,宜昌最大流量出現在7月10日,僅31600rn3/s。所以2006年四口流量小,斷流時間長,如藕池西支康家崗河過流只有1個月,最大流量僅56/s。
1.2洞庭湖的調蓄能力發生變化
調蓄能力的變化主要反映在洞庭湖面積、容積的變化;洞庭湖面積1949年為4350,1995年減少到2625km2,容積由1949年的293億m3減少到1995年的167億m3,1998年大洪水后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工程,擴大了水面,洞庭湖新的水下地形已經測完,正在進行量算,成果還要進一步分析。
1.3洞庭湖防洪形勢發生變化
洞庭湖防洪形勢變化主要體現在:防洪工程建設提高了’洞庭湖的防洪能力,如堤防的加高加固,河道治理、分蓄洪區建設、水庫建設、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等等;三峽工程目前已經蓄水到156m,有110億的防洪庫容,可對荊江、洞庭湖的防洪起到重要作用。達到正常運行時,有221.5億的防洪庫容,荊江防洪形勢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對洞庭湖防洪形勢也有較大改善,荊江防洪的根本性改變為洞庭湖的治理創造了條件。江湖關系又要經歷新的調整。體現在三口分流分沙減少、洞庭湖淤積減少以及干流河道的沖淤變化等方面。
目前,三峽工程運行了3a多,這3a的變化有這樣幾個方面:三口分流、分沙比都有所減少;其中分流比變化較分沙比大。分流由18.8%減少到16.6%,分沙比由19.1%減少到18.1%,分流減少2.2%,分沙比減少1%。松滋口由10%減少到9.6%,太平門由3.7%減少到3.2%,藕池口相對減少較多,由5.1%減少到3.8%。近一段時期,上游來沙減少明顯,加之三峽水庫淤積,水庫下游含沙量明顯減少。199l 2002年,宜昌年平均輸沙量由此前的多年平均5.21億t減少到3.91億t.特別是從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水庫入庫沙量總計僅6.28億t,出庫沙量2.51億t,水庫淤積3.77億t,淤積60%,出庫40%(與以往預測基本一致)。在徑流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輸沙量大幅減少,導致下游含沙量減少顯著。下游河道的沖刷的程度比預測的稍大,沖刷的歷時比預測的早。荊江河段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3a沖刷3.02億,年均1億,以往預測約0.8億;以往認為前幾年荊江河段沖,城陵磯至漢口河段耍發生淤積,而這3a,城漢河段平灘河床沖刷0.7億。由于水沙變化,河道發生沖刷,荊江河段的崩岸較以往有所增加。
1.4洞庭湖存在的問題及需要關注的問題發生變化
在新的形勢下,除要關注洞庭湖的防洪問題外,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問題要引起關注…體來說洞庭湖水資源豐富,但是由于泥沙淤積,特別是四口洪道由于斷流時問增加,工農業、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湖區1000多萬人,就有350萬人要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水污染、血吸蟲、濕地保護等牛態環境也存在問題。
2關于洞庭湖區綜合規劃的思路
洞庭湖區綜合規劃的內容包括防洪、治澇、供水、航運、水產、水利血防、 旅游 、生態環境保護、水利管理等多個方面,但規劃主線應是保障防洪安全、飲水安全與生態安全。
2.1總體思路
把洞庭湖作為一個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進行規劃。樹立健康洞庭、和諧洞庭的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規劃目標,洞庭湖除了解決重點問題即防洪保安外,生態調節功能和環境凈化功能等都要一并進行總體考慮,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2客觀制定外部條件
要對洞庭湖正確定位,充分考慮j峽工程的防洪作用,客觀認識江湖關系的變化,確定洞庭湖區的一些外部條件,包括:研究三峽工程建成后洞庭湖對長江中游洪水的調蓄作用;三峽工程的防洪調度方式,應持對城陵磯進行補償調節;三峽工程建成后清水下泄對河道的影響、對干流蓄泄關系的影響;三峽工程建成后洞庭湖洪水組成、洞庭湖淤積、四口洪道變化;在以上工作基礎上對四口建閘、城陵磯防洪榨制水位、篇州裁彎等進行研究擬定。
2.3重點研究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問題
2.3.1 科學 制定防洪標準與防洪總體布局
洞庭湖區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組成部分,洞庭湖區整體防洪標準按照1954年洪水進行防御,對于局部地區經論證后可區別對待。對于四水應按照《防洪標準》確定。防洪標準要恰當,并不是標準越高越好。
對于防洪標準的實現要考慮綜合防洪體系的作用,特別是對四水尾間的重要城市,防洪標準要有所提高,但必須要綜合考慮水庫、分蓄洪的作用,同時也應考慮上下游關系。湖區洪水由四口與四水組成,因此,在正確處理江湖關系的同時要處理好河湖關系,注意防止單純依賴堤防確定城市防洪設計水位的做法。
在防洪總體布局中要堅持人水協調的理念。具體體現在堅持給洪水以出路.充分考慮三峽水庫的作用及影響,在加固堤防的同時,要繼續加強水庫建設、分蓄洪區建設、洪道整治以及平垸行洪、退田還湖措施。在總體布局中還要研究遇超標準洪水的對策與措施。
2.3.2明確劃定防洪區
根據《防洪法》的要求,防洪區是指受洪水泛濫所涉及的地區,洞庭湖平原區都是防洪區。防洪區又分為洪泛區、蓄滯洪區與防洪保護區。目前的防洪保護區基本是重點垸,蓄滯洪區的概念比較清楚,在規劃中,對于洞庭湖區目前的一般垸,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劃分,一般垸的情況差別很大,有的有縣城、鐵路,有的主要是農田,且大小不一,對于這些要區別對待,是升為重點還是繼續定為行洪區要充分論證,有所交代,予以明確。另外防洪保護區也應根據保護人口、保護對象的重要性考慮不同的風險
2.3.3分蓄洪區分類建設
洞庭湖分蓄洪區建設任務重,對于分蓄洪區的安排要考慮三峽工程建成后的變化,根據三峽工程建成后的情況對分蓄洪區進行分類。當前正在開展長江流域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的規劃工作,對洞庭湖分蓄洪區也進行了分類。分類包括重點、一般與保留3類,初步把洞庭湖區24個蓄洪垸分為重點蓄洪垸10個,蓄洪量86億m3,一般3個,26億m3,保留l1個,蓄洪量51億。各類可按不同的建設模式進行建設,對于重點分蓄洪區要建設好,能夠有計劃使用,分蓄洪區安全建設模式可結合社會主義新 農村 建設進行。
2.3.4河道綜合整治
河道整治的重點是洞庭湖四口洪道,四口洪道總長985krn,問題是淤積嚴重、水流紊亂、交叉串河多,特別是松滋、藕池水系。洪道整治一方面要進行疏浚;另一方面可根據三峽工程建成后三口分流、分沙的變化,適當采取堵支并流或控制、理順水系,水系調整要充分考慮水資源利用與排水功能,即供水、灌溉與治澇、水質保護等,避免引發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矛盾。對于調弦河要從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的角度進行研究。因為,調弦河在1958年冬封堵,當時規定當監利水位達到36.57m時,湖南、湖北兩省協議打開,而1998、1999年監利水位分別達到38.31、38.30m,都沒有打開,因為無法分流1440rn3/s,因此,在規劃中要對調弦河的功能重新進行定位,是否以解決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如水污染治理、血吸蟲防治)為主,把分洪任務降為其次或取消。
2.3.5大力開展水資源配置
在做好防洪同時,要重視湖區水資源利用問題。要在對洞庭湖區水資源現狀以及開發利用情況的基礎上,分析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按照建設節水型社會的要求提出節水目標與措施,分析缺水的區域與類型,進行供需平衡分析,根據分析成果進行水資源配置,提出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如適當的引提水、平原水庫)與非工程措施(如產業結構的調整)等等。從目前看。洞庭湖區的缺水既有季節性資源性缺水如三口洪道地區、也有水質型缺水如華容縣城的飲水問題等等,在規劃中要針對重點問題開展研究。
美國土地利用管理的歷史變遷
城鎮發展模式經歷了從無序蔓延向精明增長的轉變。二次大戰后,伴隨著人口暴增、經濟繁榮和小汽車普及,美國大城市出現了“郊區化”現象,即中心城市人口停止增長甚至負增長,而近郊小城鎮人口卻迅速增加。進入20世紀80年代,在人口郊區化的基礎上又完成了產業郊區化。新區像野草般蔓延,伸向原來的農田、牧場和森林。城市用地的無序擴張,消耗了巨量土地資源。據統計,佛羅里達州2000年的農田面積與1960年相比,損失了近40%,其他州的情況大致相同。這樣的損失速度,引起了美國社會廣泛關注。一些地方開始對這種不可持續的增長方式進行反思,并提出了交通導向型開發模式、劃定城市增長邊界、宗地再開發等土地利用策略和措施。這些都被納入到“精明增長”的政策框架之內。“精明增長”在土地利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原則,如鼓勵利用建成區內低效用地;保護開放空間、農田、風景區和生態敏感地;提供多樣化住房選擇;鼓勵緊湊型建筑設計。俄勒岡、佛羅里達、馬里蘭等州均實施了“精明增長”計劃,在控制城市擴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土地利用目標經歷了由全面開發向嚴格保護的轉變。由于自然條件優越,美國政府和民眾曾一度忽視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土地利用粗放。特別是在西部大開發過程中,掠奪式的經營使土地資源遭到嚴重破壞。1934年美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黑風暴”,西部大平原600多萬畝農田上的3億多噸表土被刮走,波及27個州。此次事件后,美國對土地開發政策進行了深刻反思,土地利用思路開始從全面開發、粗放利用向嚴格保護轉變。美國國會相繼通過一系列法令,范圍涵蓋土壤保持、農田保護、小流域管理、洪水防治、控制采伐和自由放牧等。此外,還采取了實施農業區劃、對農地給予稅收優惠、土地發展權轉讓、土壤保護儲備計劃、休耕等一系列經濟和行政手段,加強農用地特別是耕地保護。
土地利用規劃經歷了從實體規劃向綜合規劃的轉變。20世紀前,美國的城市和土地利用規劃主要著重于物質建設和空間形態布局等實體要素,對經濟、社會、文化等非物質性要素缺乏考量,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實體規劃。如19世紀由朗方完成的華盛頓規劃、由威廉?潘恩完成的費城規劃,均只是按照美學設計的城市建設藍圖。20世紀后,土地利用規劃逐步融入社會、政治、經濟等內容,開始從實體規劃向綜合規劃轉型。綜合規劃的內容涵蓋經濟發展戰略、各類用地配置與布局、增長管理、公共服務設施、社區安全、歷史文化保護、基礎設施、社區再發展、城市設計等多項內容。在效力上,綜合規劃是涉及土地利用各項活動的基本依據,編制各類專項規劃、專區規劃、區劃條例、土地細分以及建設各類項目都必須符合綜合規劃。
土地再次開發經歷了由城市更新向社區開發的轉變。為解決中心城區衰敗問題,美國于1949年至1972年期間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運動。約1100座城市開展了2800項更新工程,拆除60萬左右單元的房屋,搬遷200多萬居住人口,涉及城市用地120多萬畝。客觀地講,這一運動取得了一定效益,對美國城市地理分布及城市化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在大多數地方,更新僅僅被視為單純的物質環境建設,沒有將社會、文化等因素考慮進去,帶來了新的社會矛盾,改造過的地方很快又變成新的貧民窟。城市地價過高、開發過度、人地關系不協調等問題更加突出。一些簡單化的操作也使不少歷史文化建筑遭到破壞。鑒此,1974年聯邦政府的《住房和社區開發法》終止了城市更新計劃,代之以富有人文色彩的社區開發計劃。改造城市的方式從以開發商為主進行大拆大建,轉向以社區自己組織進行小規模、分階段漸進式改善,著力于社區的培養、延續和可持續性發展,注重社區事務公眾參與;在城市用地再開發方面,不再提倡全面拆除重建,主要著重于舊建筑的改善和再利用,以及對低效建設用地做“填空式”開發。
美國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特點
宏觀調控與微觀管理并重。美國是分權、分稅制國家,聯邦、州和地方在土地的所有、使用和受益上各自獨立。聯邦政府除直接管理聯邦公有土地外,主要是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對土地利用行為進行宏觀調控和引導。聯邦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涉及土地利用的資源環境法案。各州在制定本州法律、各地在編制土地利用規劃時,都必須遵守聯邦法律。同時,聯邦政府還通過公共投資、設立專項基金、調整住房政策等手段引導地方政府和土地使用者合理利用土地。在微觀管理方面,則是由地方政府通過以區劃條例、土地細分、場址規劃審查等手段,直接規范土地利用行為。區劃條例是地方政府控制土地利用的主要措施,其嚴格規定了土地使用的具體指標,如地塊面積、用途、開發強度、建筑體量等,對土地利用的調整可謂“面面俱到”。
維護公益與保護私益并重。美國的私有土地約占全國總面積的58%。作為私有財產,土地可以買賣和租賃,但土地的所有和使用者并不享有絕對處置權。美國政府對私有土地利用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其基本原則就是不能在私有土地上進行“有害公益”的行為。主要手段則是實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對此,各州政府規定各異,如有的禁止在房屋后院養殖或屠宰牲口,有的禁止在屋前的土地上堆放雜物阻礙道路和水路。盡管為了維護公共利益,政府在私有土地利用上附加了諸多控制條件,但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侵害個人土地權益。在美國,對土地私益的保護與維護公益同等重要。其重要體現就是在土地征收上實行嚴格的法律制度。國家可以動用“征收權”把私人土地轉變為公有,但征收目的必須是公共使用,且必須給予公正補償并經過正當程序。
編制規劃與實施規劃并重。美國聯邦政府對規劃不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也沒有制定涉及全國范圍的土地利用規劃,但各類涉及土地利用的規劃相互銜接、相互補充,在引導和規范土地利用行為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土地利用規劃在類別上大致分綜合規劃、專項規劃和增長管理規劃,在層級上大致分區域級、州級、亞區域級、縣級、鎮級。編制完成的規劃一經議會批準,便具有法律效力。在實施規劃上,很多地方的規劃歷經多年,都堅持了既定規劃方針,沒有因為政府更替進行方向性調整。如圣地亞哥在1926年制定第一個綜合規劃,由于城市的大規模發展目前也只有兩次大的調整。
行政引導與公眾參與并重。美國的地方政府均建立了健全的規劃管理機構,加強對土地利用的引導、管理和監督。據稱,全美所有5萬人以上的城市都設有規劃委員會,5千人至5萬人口的城鎮中,約有90%設有規劃委員會。規劃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在規劃內容和決定方面協調政府與民眾關系,并對規劃機構進行監督。而規劃局、社區發展局等規劃機構的主要職責則是編制和實施規劃。為確保土地規劃科學合理并得到廣泛認可,在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政府高度重視公眾參與。可以說,公眾參與規劃在美國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民主制度,反映在土地利用管理的各項制度中。實際上,因為規劃問題事關每個人切身利益,美國的民眾也樂于參與其中,積極建言獻策。
對我國土地利用管理的幾點啟示
要堅決貫徹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切實轉變土地利用方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地表現為建設用地總量快速增加和粗放利用。隨著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我們必須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內涵式集約型發展,要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承載的產出效益,努力以較少的土地資源占用支撐經濟平穩持續發展。
要統籌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實現土地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有機統一。構建和諧的人地關系,必須把質量管理、生態管護作為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任務。要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土地修復和開發活動中,要尊重生態規律,避免造成對生態的破壞。
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維護群眾土地權益。在我國,各類主體圍繞土地的利益調整和糾紛已經成為引發社會矛盾的重要因素。必須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改革重點應放在保護農民合法土地權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