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四德教育范文

        四德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四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四德教育

        第1篇:四德教育范文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四德;結合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9-0258-02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也應該貼近群眾、落到實處。個人深深的愛國之情與實際結合并落到實處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按照十七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規(guī)范就是指社會公德建設、職業(yè)道德建設、家庭美德建設、個人品德建設等“四德建設”。新時期我們要把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情要從我做起、從細處著手,把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相結合并滲透其中。

        一、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公德建設相結合

        社會公德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在基本要求和具體體現。因為社會公德是社會共同利益的反映,也是社會文化程度的體現。對國家、社會而言,社會公德水平是其精神文明程度的綜合檢測指標;社會公德狀況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綜合檢測指標[1]。良好的社會風氣和文明的個人舉止是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支撐。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時期其內容不盡相同,面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途徑也應與時俱進、結合實際、不斷探索。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缺乏公德心等一些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現象。甚至出現“小悅悅事件”、“公務員毆打父親事件”、“攙扶門”等一些極端事件,使人們開始發(fā)現和反思事件背后存在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危機。這也是當今愛國主義教育所面臨的社會現實,因為社會公德是學做人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為人之本。一個人如果連最起碼的文明禮儀、關愛之心都沒有,在一些看起來僅僅是一投手、一舉步的生活小事上都不能自行履行道德義務和責任,根本談不上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弘揚。

        社會公德是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和內在要求,愛國主義是社會公德的升華和根本動力。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和社會公德建設相結合,以構建良好的社會風尚為重要切入點和支撐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深化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比如開展創(chuàng)建文明社區(qū)、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活動,從基層抓起廣泛吸引群眾參與。以社區(qū)為依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社區(qū)愛國衛(wèi)生活動、愛國歌曲大家唱、愛國主義電影巡展、敬老愛幼活動;組建社區(qū)志愿者隊伍,開展鄰里互助活動;依靠廣大居民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城市管理、社區(qū)綜合治理,推動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大力倡導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的社會公德。拓展各類道德實踐活動,使人們在實踐中凈化心靈、提升道德,培養(yǎng)人們的關愛之心和社會責任感。這就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主觀條件。所以,愛國本身就是公民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把它更好地與其他道德規(guī)范結合起來是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也是提高愛國主義教育時效性的重要途徑。

        二、愛國主義教育與職業(yè)道德建設相結合

        職業(yè)道德是從事一定職業(yè)的人在職業(yè)生活中應遵守的具有職業(yè)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它不僅是道德體系中一個具有特色的分支,同時也是一個深刻影響社會各個方面的關鍵道德層面[2]。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是檢驗一個人是否具有愛國精神的重要標志。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政治概念,也不是口頭上的慷慨陳詞,而是億萬民眾立足本職、默默奉獻,堅持不懈的偉大實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是人們做好本職工作、服務群眾、報效國家的重要保障。愛國主義需要在職業(yè)道德中彰顯和傳承;職業(yè)道德也需要愛國主義作引領和指導。新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的奉獻精神從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特點,正如列寧曾說的,建設新社會“絕對不可能靠零星奮發(fā)的英雄氣概,而是需要廣泛日常工作中表現的最長期、最頑強、最困難的英勇精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有很多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著新時期的愛國主義精神。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應該挖掘這些平凡崗位上愛崗敬業(yè)的典范與楷模身上所蘊涵的愛國主義精神來鼓勵引導大家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開展先進典型的示范教育,在平凡崗位上選出一批職業(yè)道德楷模,學習和宣揚他們的時代精神和先進事跡,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期的愛國主義要求,是推動職業(yè)道德建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鮮活教材,更具有說服力、感染力和號召力;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學習和實踐中,針對當前職工隊伍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單位形式任務等方面的教育,組織職業(yè)道德專題報告會、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愛國主義在平凡崗位上得以內化和彰顯。

        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愛崗敬業(yè)的實際行動是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支撐與具體表現,我們應該大力倡導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職業(yè)道德風尚。引導大家把愛國主義精神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和踐行愛國主義、履行社會責任。

        第2篇:四德教育范文

        關鍵詞:蒙訓文 儒家啟蒙教育思想 校訓 西方教育思想

        蒙訓文,顧名思義,是對兒童進行啟蒙、教導的文章,在我國的明清兩代最為多見。這樣的文章多不勝舉,本文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篇目來討論。校訓,根據《辭海》的解釋是:“學校為訓育上之便利,選若干德目制成匾額,懸之校中公見之地,是為校訓。其目的在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蒙訓文中體現的儒家啟蒙教育思想,將對中西方教育思想進行對比,考慮到西方教育思想自成體系并且內容繁多,并且要去蒙訓文構成一定的對照,只截取校訓這種形式作為代表。希望通過這樣的比較,能夠對蒙訓文以及其中體現的儒教啟蒙教育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由于我國特殊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蒙訓文的內容多是依據儒家思想再輔以理學思想中的三綱五常,從仁、孝、義、信等方面闡釋兒童應從小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和必須遵循的做人準則,其形式多是三、四、五言的韻文,讀來淺顯易懂且瑯瑯上口,很適合作為啟蒙教材使用。如《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內容大都采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適合兒童背誦。三字經中從儒家思想出發(fā),講述了倫理道德、自然常識、經典作品,最后歸于仿效圣賢,勤勉治學。幾乎就是一部教育理論及方法的總則,又因為根植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和歷史發(fā)展,適應了封建社會啟蒙教育的需要。而《弟子規(guī)》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兜茏右?guī)》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的《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說明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弟子規(guī)》,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除此以外,《菜根譚》、《增廣賢文》、《千字文》等,都是這方面的代表,突出地體現了儒家啟蒙思想。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傳統(tǒng)的縮影。在搜集到的西方著名學校的校訓中,不難看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從圣經中截取的原句或表達對上帝信仰的句子,通常是有濃厚的基督教傳統(tǒng)的教會學校使用另一類則是凸現個性,追求自由與真理至上的名言或語句,并且是校訓中的主流。當然,還有一些學校的校訓難以歸類,或者是前兩者的結合。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從已有的這些校訓特別是中小學校訓中。已經可以看出西方教育思想的特點,下面就以此與蒙訓文中的儒家啟蒙教育思想做對比。

        一、蒙訓文中的儒家啟蒙教育思想的強烈思想控制性

        1、蒙謝文中的儒家啟蒙教育思想具有強烈的思想控制性。

        我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存在,致使封建思想長期占據統(tǒng)治地位,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經過了不斷地改造和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套與封建統(tǒng)治相適應的理論基礎,而這必然作用于其啟蒙教育思想中。如《三字經》中的“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弟子規(guī)》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千字文》中的“資父事君,日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等。不論是對于社會秩序的講解還是對人倫禮法的強調,這些不僅是要使兒童從小就遵紀守禮,更重要的目的是使他們從行為到思想都遵循封建社會的準則,并自覺地維護它,以期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地按照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所需要的治國平天下的棟梁之材的道路邁進,即使不能成為人才,至少也決不會做出威脅社稷的事情。因此,這些蒙訓文中都將封建等級觀念和綱常觀念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配合統(tǒng)治者的需要。

        2、西方教育思想更加崇尚自由與真理。

        西方校訓主要來源有二,一種是源于對《圣經》和基督教信仰,另一種是以對自由和真理的追求為主題。而在科學理性占據主導地位的西方學術界,對于教育的定義通常是要割裂于一切的宗教以及政治之外的純粹的學術自由,在這樣的自由意識之下,西方的教育思想中很少有這種思想上的禁錮,具體表現為第二種校訓占主要地位。如愛爾蘭的圣若瑟小學的校訓是“所言必信”(trueto ourword),Hillcrest小學的校訓是“真實”(betrtle),這是從正面肯定對真理的追求。Flintharn小學的校訓是‘噠里可以犯錯”(Thisisa safe plRce吣makemistakes),當然,這句話并不是在鼓勵孩子犯錯,而是強調犯錯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從而鼓勵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通過錯誤更加接近真理。這又是從對錯誤的態(tài)度來強調真理的重要。不難看出,這些校訓個性鮮明,“偏愛對真理和自由的追求,大多來源于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語”。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取自于《圣經》的校訓,強調的也是一種在上帝的指引下的對知識和健全人格的追求,而不是對思想的控制。如英國圣奧古斯汀小學的校訓是“帶領我們的主,行事公正,溫柔謙遜”(Leaduslord,toactjustly,tolovetenderly,towalkhumbly),Trinity天主教會學校的校訓是“為了上帝的榮譽”(To thegtoryofgod)。可以看出,在西方校訓中,這種對學生的思想控制鮮有出現,反而是竭力鼓勵學生不斷地突破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新天地。

        在儒家啟蒙思想教育之下成長的是謙謙君子、國之順民,因為從其成長的第一步就接受了這樣的教育,并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逐步強化,成為一種自覺意識。再看西方,除了民族意識和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以外,在自由之風吹拂之下的人則更具有開拓的精神,更重視理性、知識的作用,也更崇尚自由。

        二、蒙訓文中的儒家啟蒙思想表現出極重視從細節(jié)處預防和規(guī)范行為習慣的一面

        1、蒙訓文中重視由細節(jié)處預防和規(guī)范行為。

        儒家教育思想中一向將品行看得很重要,否定了一個人的出身和成長環(huán)境就決定了一切的觀點,而是要達到一種由細節(jié)人手的對于自身的不斷完善的追求以及對環(huán)境影響的克服。如《弟子規(guī)》中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和“緩揭廉,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zhí)虛器,如執(zhí)盈。入虛室,如有人”,《千字文》中的“外受傅訓,入奉母儀”、“堅持雅操,好爵自縻”、“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等,這些其實就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細節(jié)處,看似平常,但是要堅持每一天每一次都這樣做,就不容易了,這也就是為什么說習慣要從小養(yǎng)成的道理,在儒家啟蒙思想中,也充分認識到了細節(jié)的重要性,在遇到惡劣的外部環(huán)境時,這些行 為習慣就是待人接物的標尺,可以使兒童于細節(jié)中做起,甚至是出污泥而不染。從中還可以看出,這樣的啟蒙教育思想重視的是一點一滴的言行舉止,強調在日常的行為中逐步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進而達到賢人的標準,指明了方向和前進的方法,也說明了這條路要持之以恒的艱難之路,即《菜根譚》中的“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悄;趣味要沖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也是一條已經鋪好的路,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沿著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

        2、西方校訓中體現出一種領悟式的自我規(guī)范。

        再看西方校訓中反映的教育思想,就不難發(fā)現這種明確而具有指導意義的規(guī)范是不多的,或者說,不會如此詳細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而是更多的指出一個方向,至于如何達到,可以由個人自己探索。比如說C0melotRiaw小學的校訓“達到卓越”(Risingtoexece]lence),是要求孩子們逐漸提升至卓越的境界,還有Selsted英國教會學校的“威武的橡樹由橡子長成”(From smallaCOruS mightyoaks grow),則是強調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仔細思考不難發(fā)現,這樣的校訓其實包括方方面面的要求,只是,究竟包括哪些,如何去做,就是個人自己去領悟了,沒有明確的限制,反而有了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再如Dundee中學的校訓是"Under the leadership ofGod"f在上帝的引領下),這就更加抽象了,上帝本來就不是一個具體的存在,對于上帝的理解也人人不同,即使是一個從小受到宗教思想熏陶的人也很難解釋清楚上帝的真正含義,因此,這則校訓其實并沒有指出要求,而是通過對上帝的信仰和崇敬,喚起人們對于一切美好的和崇高的事物的追求,與其說是要求,不如說是啟迪。

        這樣一對比,就不難看出在東西方啟蒙教育思想當中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中國的蒙訓文中的儒家啟蒙教育思想更注重細節(jié)的規(guī)定,強調在不當的行為發(fā)生前杜絕它產生的可能性,避免出現異常狀況,使每個人都按照既定的路線成長,這是一種預防性的教育;而校訓中體現的西方教育思想中更多地是提出一種要求或者期望,指明方向而不限制其實現的方式,通常在發(fā)生了偏差的時候再給與一定的指導和約束,每個人都可以沿著自己的路走,是一種自主式的教育。

        三、蒙訓文中體現出的仁愛思想

        既然蒙訓文中的教育思想根植于儒家思想。就不能不提到仁愛的思想傳統(tǒng)了。“仁”可以說是儒家思想中對道德的最高標準。的確,在我選出的這些蒙訓文中,無一例外地提到了儒家思想中的一個核心,也就是仁愛。不管是親子之愛,兄弟之愛,同窗之誼,都是人所需要珍視并保護的,當然那也有對天下的責任和對君主的忠誠,這是對于整個社會的大愛,也被列入其中,總之,在這里,一切人都要愛,愛你的親人、朋友、君主、陌生人甚至是仇人,既表現為“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的“泛愛眾”,也是“心要慈悲,事要方便,殘忍刻薄,惹人恨怨”的寬容慈悲,還有“仁慈隱側,造次弗離”劬的堅持,以及“‘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古人此等念頭,是吾人一點生生之機”的認識。在這里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平等的沒有親疏貴賤之分的仁愛之心,以及對一切言行的寬容忍讓,正是我所發(fā)現的第一個中西方啟蒙教育中的共通之處。

        西方根植于宗教教義的思想中有著對眾生平等,愛一切人的部分,這與儒家的“泛愛”的實質是一樣的,就是強調一種平等之下的愛,對一切的寬容,對人生的豁達。這樣的例子在教會學校的校訓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如圣彼得沙諾爾小學的校訓為“愛他人”(Love oIle another),由嘉諾撒修女于1890年在香港創(chuàng)辦的嘉諾撒書院(中學)的校訓就是“謙恭仁愛”,以及路德會救主學校的校訓是“信、望、愛”(Faith,Hope,Love),還有一些學校的校訓直接取自于《圣經》中的句子,更能體現基督教教義中的仁愛思想,或者可以說,西方啟蒙教育思想中一直有仁愛的傳統(tǒng)。這與《圣經》中反映的基督教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這樣的相似性,其實很好理解。不管是儒家啟蒙教育思想還是西方的宗教思想,歸根到底,是提供一種基本的行為準則,它不同于法律依靠強制力得以實施,主要是靠對人的道德感召來達到凈化人心的目的,歸根到底是要求一個人能夠自覺地遵守這些,信仰這些,無論在何種環(huán)境之下都不背棄它們。如果要實現這樣的目的,最好的辦法奠過于使每個人從小就有一種愛人的自覺和能力,能夠去真正地愛人,才能體會到寬容和仁慈其實都是建立在對別人沒有差別的愛的基礎上的,因為有愛,所以可以包容一切。與其用各種方法去限制人的行為,遠不如讓行為有一個永遠正確的出發(fā)點來的有效,而愛,就是最好的出發(fā)點。心中有愛、不吝嗇奉獻愛的人,才能在現實生活中做到保有仁愛之心。由此看來,東西方啟蒙教育中都重視仁愛的思想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釋,只不過,儒家思想中通過對親子之愛推而廣之達到“泛愛眾”,西方在宗教思想的影響下通過對上帝的追隨和信仰達到眾生平等的愛。此外還要提到出的是,蒙訓文別注重的還有智,義。禮。信。義是公正合宜、正正正當當的行為;禮者理也,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態(tài)度;智是慎恩明辨的能力;信是誠實不自欺,也不欺人的態(tài)度。這些都是儒家思想中的精華,也被吸收進了啟蒙教育思想中。如《千字文》中的“節(jié)義廉退,顛沛匪虧”,《三字經》中“日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弟子規(guī)》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對于一個擁有悠久的歷史的思想,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些對于現今仍有極大的啟示作用的思想得到的最大的肯定就是被古代的學者思想家們用淺顯的語言寫入蒙訓文中,這就代表了這種思想對于子孫后代都是極具價值的,適應著不同時代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人類的精神追求。要成為一個完善的人,就要在精神的和身體的各個方面健全,而儒家啟蒙教育思想中通過這些思想精髓,已經把一個健全的社會人的模型展現在我們面前,包羅萬象,全面周到。

        四、儒家啟蒙教育思想中積極入世的特點

        啟蒙教育,說到底是為了培養(yǎng)兒童的基本行為習慣和價值觀,為以后的社會生活做準備,因此,必然會呈現出積極人世的特點。在西方小學的校訓中,就一再強調學習對于社會生活、對于人生的重要作用。如圣愛德沃小學的校訓“為了上帝為了國家”(F0rGodandforcountry),圣布里吉德小學的校訓“為了生活而學習”(Learningforlife),圣尼古拉斯小學的“為了生活而愛學習”(Lovelearningforlife)都是這樣的例子。此外,一些小學的校訓更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如圣約瑟芬小學的校訓“一人所 做有限,大家一起成就多?!?Alonewe cand0 solittle,to―getherWe can do so much,),Woodheys小學的校訓則是“眾人合力成就多”(Togethereveryoneachievesmore)等,都體現出了一個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這些都表明啟蒙教育中很大一部分要達到的是一個為今后的社會生活鋪路的目的,要教會孩童學習是為了生活服務,學習也是一個團結同齡人初步參與社會的過程。

        蒙訓文中體現的儒家啟蒙教育思想當然也擔負起了教育兒童如何初步了解社會的責任。字里行間透露出關于社會生活的種種經驗和忠告。因此,儒家啟蒙教育思想絕不是將社會進行美化之后,鼓吹一個絕對美好的大同世界,使人毫無戒心地接觸并進入社會。在肯定“人之初,性本善”的同時,在蒙訓文中,我不時能夠看到提醒兒童注意為人處世的技巧以及社會的陰暗面,如《菜根譚》中“善人未能急親不宜預揚,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fā),恐遭媒蘗之禍”、“炎涼之態(tài),富貴更勝于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饑則附,飽則翱,燠則趨,寒則棄。人隋通患也”,《增廣賢文》中“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小兒語》中“與人講話,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須強說。當面證人,惹禍最大,是與不是,盡他說罷”等。所有這些,再加上之前總結出的儒家啟蒙教育思想的特點,其實都是從各個方面讓兒童從小就得到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教育,在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形成最有利于今后發(fā)展的性格和習慣,掌握有用的知識,擁有對社會的清醒認識,并都將在以后的生括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見,儒家啟蒙教育思想是為兒童以后的人生鋪路,潛移默化地使之融入社會,在對社會中的一切有所準備之后積極人世,因為這些道理,只有在與外界交流時才能顯現出作用來,也只有與人相處時才能發(fā)揮作用,如果根本不需要與人相處,根本不需要有所建樹。那么這些道理其實就是空談。而真正去身體力行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融入社會的過程,因為真正去實踐這些,就不可能不接觸他人及社會。這才是儒家啟蒙教育思想真正的意義所在,在教育的同時也傳達出積極人世的思想傾向,但并不是要你成為叱咤風云的人物,而是讓你懷著一顆仁慈之心,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自己的判斷能力和保護自己的意識。雖然在思想上有所限制,卻也使你符合封建社會的要求;在培養(yǎng)正確的行為習慣的同時教你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準則和方法:在要求你仁愛的同時也提醒你禍從口出、人心難測的現實。對現實的險惡有所防備。這些在無形當中鼓勵和幫助著兒童接觸社會,也了解社會的基本需要,認識到社會的本質,達到一種人對社會的積極的適應,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

        總之,蒙訓文中集中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啟蒙教育思想,這一思想的表現形式是從各個方面規(guī)定和約束一個兒童的行為。提出一條中規(guī)中矩的成才之路,其最終目的是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因而在與西方教育思想對比的過程中。集中體現出了強烈的思想控制性,對行為習慣的重視,以及對于仁愛和積極人世的追求的特點。放入現代社會的背景中,其中提到的一些最基本的也最符合我國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仍然是那么實用,而一些為人處世的警語,仍是精辟人里?,F代科技為人類造福當然不容否認,但科技如果不能受到倫理道德的約束,就越有可能危害到人類自身,所以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更需要倫理道德教育。因此,要在汲取西方教育思想的精華的同時,重視儒家啟蒙教育思想中有價值的部分和蒙訓文的作用。

        注釋:

        ①段亦凡等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釋譯手冊,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1996

        ②劉海清評析,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武漢:崇文書局,2003

        ③曹黎光,姚芳注析,蒙學六種,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④王楠,從校訓差異透視大學理念,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4,(5)

        ⑤洪應明,菜根譚,北京:京華出版社,2002

        ⑥呂得勝,呂坤等,小兒語:外八種,長沙:岳麓書社,2002

        參考文獻:

        [1]王楠,從校訓差異透視大學理念,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4,(5)

        [2]李承先,徐輝,大學校訓與大學理念,高等教育研究,2005,(6)

        [3]鐘曉雪,從校訓看大學教育的理念與精神追求,江蘇高教,2003,(6)

        [4]西周,弟子規(guī)圖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5]呂得勝等小兒語:外八種,長沙:岳麓書社,2002

        [6]劉海清評析,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武漢:崇文書局,2003

        [7]洪應明,菜根譚,北京:京華出版社,2002

        [8]王應麟,三字經,長沙:岳麓書社,1986

        [9]徐醒民,儒學簡說,厶中:青蓮出版社,1999

        [10]王應麟,三字經訓詁,超量圖書館,1991

        [11]卓銘,為人處世與《增廣賢文》,桂林:廣西民族出版社,1992

        [12]吳崇恕,世界知名大學校訓校標,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13]曹黎光,姚芳注析,蒙學六種,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14]劉慰華,中國儒家教育思想,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第3篇:四德教育范文

        論文關鍵詞:黃炎培;職業(yè)教育思想;啟示

        黃炎培先生畢生從事職業(yè)教育,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其獨特的職業(yè)教育思想,提出了“實用主義”、“職業(yè)指導”、“大職業(yè)教育主義”等重要思想,是中國近現代職業(yè)教育的奠基人,為中國職業(y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一、黃炎培的職業(yè)教育思想

        黃炎培職業(yè)教育思想的形成經歷了倡導與提出實用主義思想、職業(yè)教育思想、大職業(yè)教育思想三個階段。其職業(yè)教育理論的主要觀點可以概括如下:

        1職業(yè)教育的概念

        黃炎培先生認為,職業(yè)教育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職業(yè)教育除了廣義的教育含義外,主要是針對人們從事的職業(yè)而進行的教育形式,其最大特點是職業(yè)性;二是職業(yè)教育提倡智與能并重,手與腦并重,知與行并重,有其鮮明的特性;三是職業(yè)教育不僅為人們從事的職業(yè)做準備,而且要教會受教育者做人、做事,為民謀利,為國謀利,體現了職業(yè)教育的社會性。

        2職業(yè)教育的目的

        黃炎培先生認為職業(yè)教育的目的是:1)謀個性之發(fā)展;2)為個人謀生之準備;3)為個人 服務社會之準備;4)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捌渥罱K的目的是使無業(yè)者有業(yè),有業(yè)者樂業(yè)”。

        “使無業(yè)者有業(yè)”,體現了黃炎培先生深刻的民主主義思想。中國有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有輝煌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近代以來,中國落后了,想要實現民族振興,就要使人人都能工作,“使無業(yè)者有業(yè)”,人人都能為國家振興貢獻力量;“使無業(yè)者有業(yè)”,也是對廣大婦女和其他勞動者的一種覺悟啟發(fā)和喚醒。在舊中國,封建落后思想充斥著人們的頭腦,大多數婦女在三從四德的思想支配下結婚生子,服侍公婆,不能走出家門,不能將才智貢獻于社會。黃炎培的這一理論無疑對婦女覺悟、婦女解放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

        “使無業(yè)者有業(yè)”,其內容包括下面幾方面:一是“使人人依其個性獲得生活的供給和樂趣 ”。二 是名師引導。先天條件固然重要,后天努力則更為重要。人的追隨性、模仿能力、崇拜心理 、榮譽激勵等都會對人成長造成巨大的影響,“求其上者僅得其中”、“名師出高徒”等都 是講名師的作用的。三是體現價值。即在從業(yè)過程中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從而達到自 己的物質和精神滿足,這樣就會更加樂于從事自己的工作。

        3職業(yè)教育與社會發(fā)展

        職業(yè)教育要和教育界、商業(yè)界等社會各界加強聯絡,職業(yè)教育要和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發(fā) 展緊密聯系起來,并貫穿于政治經濟和科技發(fā)展的始終。

        “社會是整個的,不和別部分聯絡,這部分休想辦得好;別部分沒有辦好,這部分也很難辦好”,“提倡職業(yè)教育的,同時需分一部分精神參加全社會的運動”,“是學校為本區(qū)職業(yè)教育之中心機關……不特為畢業(yè)生謀生服務之地步,且足為社會改進 之途徑也”,“職業(yè)學校的基礎是完全筑于社會的需要上的”。

        以上思想闡明了黃炎培先生對職業(yè)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的認識:職業(yè)教育應該為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服務,為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同時,它又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國家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制約。職業(yè)教育一定要認真了解社會經濟發(fā)展需求,根據社會經濟建設所需培養(yǎng)人才,只有加強與社會政治、經濟的聯系與溝通,了解社會政治、經濟的需求,與社會政治、經濟的發(fā)展保持良性互動,職業(yè)教育才能得到順利的發(fā)展。

        4職業(yè)教育與人的發(fā)展

        黃炎培先生認為人生的幾個原則應為:“1)須得清清白白地有計劃地做人;2)須從遠處看,從近處做;3)我恃群以生,須減少個人一切打算,對群謀盡量的貢獻”。他認為,做人要清白,坦誠做人,認真做事;設立目標要有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干任何工作都要腳踏實地,從眼前做起;他還認為,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產生沖突時要堅決放棄個人利益,維護集體利益。這充分體現了發(fā)展的觀點和集體主義價值觀。

        職業(yè)教育在促進人的發(fā)展、滿足人的各項需求方面發(fā)揮著重大作用。

        (1)職業(yè)教育與社會經濟、政治、科技緊密聯系,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2)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為人類生存發(fā)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3)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能夠促進社會政治穩(wěn)定、和諧,為人類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4)職業(yè)教育能為人的發(fā)展提供多渠道的學習機會,讓人通過接受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鍛煉職業(yè)技能,學習職業(yè)規(guī)范等,為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黃炎培職業(yè)教育思想對當今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啟示

        1職業(yè)教育要面向全社會,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黃炎培先生倡導“大職業(yè)教育觀”,就是主張職業(yè)教育要面向全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職業(yè)教育的目的要根據國家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而確定,切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當前,職業(yè)教育的定位為“高等職業(yè)教育要培養(yǎng)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中等職業(yè)教育要培養(yǎng)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并積極發(fā)展和健全從中等職業(yè)學校到專科層次職業(yè)院校、再到大學層次職業(yè)院校的職業(yè)教育系統(tǒng),使之具有培養(yǎng)從初、中、高級應用人才到碩士、博士層次的高級應用技術人才的職能。

        2職業(yè)教育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放在首位,促進學生就業(yè)

        當前,一些中等職業(yè)學校尤其是職業(yè)高中(職教中心),往往片面追求升學率,只重文化課知識的講授,而忽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這造成了兩種不同的后果:一是升入高等職業(yè)學院或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沒有達到應有的技能水平,不能很好地與高等教育相銜接;二是未能升學的學生缺乏實踐操作能力,無法適應社會需要,很難就業(yè)。因此,職業(yè)教育要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水平??刹扇∫韵麓胧旱谝?,適當調整專業(yè)實踐課與基礎文化理論課的比例,加大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力度;第二,建立校內或校外的實習實訓基地,為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創(chuàng)造條件;第三,安排高年級的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爭取做到畢業(yè)學生對就業(yè)崗位的“零適應”。

        3職業(yè)院校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職業(yè)教育要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綜合素質與能力是勞動者職業(yè)素質、職業(yè)能力的集中與綜合的表現,是在職業(yè)實踐的基礎上,經過勞動者個人綜合素質和多種能力的有機組合而形成的素質與能力,是各項具體職業(yè)素質與能力的基礎與核心。綜合素質包括文化素質、道德素質、文明禮儀素質、法紀素質和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包括職業(yè)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寫作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等。職業(yè)院校要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理念,切實提高職業(yè)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4職業(yè)院校的辦學形式要多元化,辦學模式也應多樣化

        在倡導積極辦好公辦職業(yè)院校的同時,要適度發(fā)展民辦職業(yè)教育,逐步形成以企業(yè)、行業(yè)為主體,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公辦、民辦職業(yè)院校平等競爭、共同發(fā)展的多元辦學機制和辦學格局。要強化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為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提供資金支持。要推進企業(yè)、行業(yè)與職業(yè)院校的合作與協作,促進職業(yè)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職業(yè)院校要真正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有條件的學校應采取“校企結合”、“訂單培養(yǎng)”等多種辦學模式。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可以通過定期到企業(yè)實習,提高其技能水平,加速提高職業(yè)院?!半p師型”教師的比例;另一方面能為學生實踐操作訓練課提供必要的場所,建立學生的實習基地,把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真正落到實處,促進學生職業(yè)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時,還能為學校帶來良好的經濟利益。

        職業(yè)院校還應根據本學校的特點,實行“半工半讀”、“彈性學制”等靈活辦學體制和制度?!鞍牍ぐ胱x”就是允許學生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既在課堂上學到了必要的理論知識,具備了基本的職業(yè)素質,又可以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而且還可以解決部分貧困學生上學難的問題。職業(yè)院校實行“彈性學制”就是規(guī)定每名學生在校期間應修滿的課程,可以按學科數量計算,也可以按學分計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志向自主選擇學習課程的順序和學習年限,這樣可以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盡快地獲得知識和提高技能水平,縮短培養(yǎng)周期,更早地加入到新型工業(yè)化建設的隊伍當中去。

        第4篇:四德教育范文

        兒童有無本能?什么是兒童的本能?兒童的本能對其自身的發(fā)展有何作用?兒童教育應該怎樣對待兒童的本能?在《本能的繆斯》一書中,挪威奧斯陸大學的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教授在研究兒童的自發(fā)性歌唱的基礎上提出了“本能的繆斯”這一概念。他說,布約克沃爾德教授認為,“本能的繆斯”是人類中每一個成員與生俱來的一種以韻律、節(jié)奏和運動為表征的生存性力量和創(chuàng)造性力量。作者一再強調它在人類存在中那種超越性、持續(xù)性的存在:就人生各個階段的縱向角度來看,從胎兒未與母體分離的生命一直到夕陽紅時的暮年;就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橫斷面來看,作者通過對挪威、美國、俄國三個在地理、人口、歷史和文化政治層面那么不同的國家的研究得出結論,對世界這種與生俱來的繆斯性的理解,是一種共同的人類潛能,它為兒童掌握他或她遇上的任何語言、文化提供了能力。

        一、 “本能的繆斯”的體現

        1.“本能的繆斯”體現在語言學習中――生存性力量

        聲響、運動、旋律,這些音樂的基本因素,遠在出生之前就已印入胎兒的感覺器官。胎兒從子宮中獲悉的母語在根本上是一種音樂的母語。對胎兒產生意義的是母親聲音的音樂性質――音調、節(jié)奏、音速和音的強弱,而不是母親使用的那些字句的一般意義。胎兒從母親音調、節(jié)奏和音速的變化中“讀出”了母親情感和情緒的變化。從此,母親和胎兒開始了語言交流和情感交流。在子宮中發(fā)育著的胎兒對母親說話、唱歌、歡笑的音樂性音節(jié)日趨熟悉。對他來說,這音節(jié)就如同神圣的獻詞一樣,導引他進入人類大家庭。作者認為,胎兒在與母親的聯系中獲得了一種交流能力,這種能力是繆斯式的,是對生存的明確,是對加入社會的催促。這種能力為兒童學習母語打下了基礎。嬰兒用難以置信的速度學會用各種方式使用自己的語言,并在短短的幾年內時間里學會了大量的詞匯以及復雜的句子,而成年人掌握一門語言所花費的時間是兒童掌握一門語言所花費時間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2.“本能的繆斯”體現在兒童的游戲中――創(chuàng)造性力量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氨灸艿目娝埂笔莾和螒虻脑慈?,它們是一種我們或許可以稱之為“繆斯式突破”的范例。對兒童來說,這種“繆斯式突破”典型地發(fā)生于游戲的形式中。我們都還記得唐和紅皮球的故事。當唐獨自一人靠樹站立時,他也是群體中的一員,他通過想象的力量正在與其他孩子玩耍。在他盼望新朋友的饑渴中,在一種主觀幻想和外部現實動態(tài)綜合的意義上,他也變成了孩子中的一個。正是通過這種想象的力量,唐學會了美國式的擲球、美國式的奔跑、美國式的捕球,從而找到了新的人的歸屬和文化伙伴關系。

        “繆斯式的突破”也體現在兒童的文字游戲中。當兒童掌握了語言的基本法則之后,他們就喜歡玩弄字眼,他們經常把不同意思扭絞到一起,產生新的洞見,而自己也獲得了繆斯式陶醉的滿足。這也是兒童想要自由,想去創(chuàng)造和感受新的東西的表現。下面是兒童文字游戲的典型的例子:

        問:“飛進電扇里的金絲雀叫什么?”

        答:“切碎的啾啾聲?!?/p>

        二、對兒童“本能的繆斯”的壓抑

        盡管“本能的繆斯”存在于每個兒童心中,存在于每個人從胎兒到暮年的整個階段當中,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沒有意識到“本能的繆斯”的存在。成人對兒童“本能的繆斯”的束縛和壓抑還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比如,當孩子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會邊玩邊嘴里高興地叫著,許多父母對孩子的這一表現都會感到厭煩,認為“孩子玩就玩吧,嘴里還嚷嚷啥”。殊不知這正是兒童的“本能的繆斯”的表現,在兒童那里,聲音和動作是一體的,是不可分的,即是一種“恩戈麥”,所以我們經??吹絻和叡谋奶叧瑁约扔袆幼饔钟新曇舻膭赢嬈戎挥新曇舻母枨齼和?。由此,我想到了兒童的音樂教育。父母所理解的音樂教育是只有聲音的,是片面的和狹隘的,所以我們經??吹竭@樣的畫面,父母逼著孩子坐在鋼琴旁,一待就是幾個小時。而在孩子看來,音樂就是聲音和動作的組合。只有聲音和動作相結合的音樂形式才是他們樂于接受的。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本能的繆斯”是兒童游戲的源泉,正是通過游戲,兒童的“本能的繆斯”才得以有效地發(fā)揮,才逐漸地從未知世界走向已知世界。唐和紅皮球的故事、阿恩和搖滾吉他的故事,作者和歐文斯的故事不是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嗎?然而許多父母并不理解這一點,他們認為兒童與同伴玩耍是在浪費時間,因此兒童游戲的時間被無情地剝奪和占有。孩子們紛紛被父母送到各種輔導班學習繪畫、表演、書法等等。

        學校里的情景又會好到哪里去呢?布約克沃爾德教授認為“在充滿繆斯天性的兒童文化和毫無繆斯情趣的學校文化之間,存在著強烈的沖突。學校是一種從事系統(tǒng)地壓抑兒童天性活動的機構?!笔堑模沁@樣的。兒童進入學校后,他的活動處處受到學校制度的壓抑。上課的時候手要放到背后,身體要坐直,眼睛要看黑板,不許說話,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甚至在集體活動中兒童的行為和言語也要受到束縛。當兒童的繆斯天性和學校的制度文化發(fā)生沖突時,繆斯天性不得不向制度文化低頭。造成的結果是什么呢?兒童的認識過程的自主性被破壞了,個性受到了威脅,使人緊張,因而學習也變得毫無趣味可言。學習應該以心靈不受約束為基礎,否則學習便無法進行。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自我的豐富人性和繆斯本能的復雜性被忽視了,或者被遺忘了,孩子們學到的東西將會很少。如果孩子處在一個鼓勵自我創(chuàng)造、重視自由的學習氛圍中,那么孩子們不費勁就可以學到好多東西。

        三、基于兒童“本能的繆斯”的教育思考

        (一)兒童教育要尊重兒童生活經驗的完整性

        根據兒童生活經驗的“恩戈麥”,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兒童那里,知覺、聽覺、視覺和身體運動都是互相聯系的整體。思維是身體的運動,身體的運動則是思維的外化表現。我們在幼兒園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幼兒在繪畫時,會邊畫邊自言自語,如果這時老師制止孩子說話,那么孩子的筆也將停止運動,他不知再如何去畫。我們也常??吹竭@樣的情景:孩子手里拿著飛機模型,身體隨著手里飛機的運動不斷上下起伏,嘴里還不停地“嗡嗡嗡”地模擬飛機飛行的聲音。對于孩子來說,說和畫、語言和動作不是先后發(fā)生的兩件事,而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一件事。此時,孩子的視覺、聽覺和動覺都在參與活動,孩子的內在感受和外在行為是協調一致的??墒牵F在的幼兒園教育總是忽略兒童生活經驗的完整性,認為音樂課就是教會孩子唱一首歌,美術課就是教會孩子繪畫的技能,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的審美情感和審美經驗卻被忽視了,內在感受與外在行為被割裂了。兒童生態(tài)感官的功能就像是一個結構緊密的網絡,在這里,整體和部分總是共同工作并相互為前提的。如果這個最基本的繆斯世界破碎了,兒童的學習能力就會遭到破壞,當復雜的學習過程被割裂為許多互不相關的片段時,學習將不再是一種統(tǒng)一、真實和生動活潑的過程。

        (二)兒童教育要學會等待

        目前,“神童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在中國依然有著很大的市場,很多幼小的孩子被家長逼著去學習書法、繪畫,甚至珠心算,對此家長還頗有微詞地說“人家的孩子都在學,你如果不學就被人家遠遠地落下了”,這種完全不考慮兒童的興趣和身心接受能力的填鴨式的教育弄傷了兒童的“胃口”,造成了兒童心靈上的殘缺,使本能的繆斯受到壓抑。作者在書中也提到,俄國那些在幼年接受過強化音樂訓練的兒童,當他們長大進入社會后,只有少而又少的人成為職業(yè)音樂工作者,在那些沒有去吃音樂這碗飯的人中間,絕大多數再也不進音樂廳,再也不想接觸音樂,再也沒有摸過他們早年被逼著練習過無數次的樂器!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偉大的教育思想家盧梭說得好“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兒童是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眱和枰獣r間,生命需要時間,而學習需要的是成熟,任何教育都不能操之過急,都要考慮到兒童有接受教育的成熟條件。因此,兒童教育要學會等待,等待兒童的身體和心智條件有足夠的能力去接受教育,等待兒童有足夠的興趣和愿望去接受教育。這種等待是對兒童“本能的繆斯”的信任。

        第5篇:四德教育范文

        點;系統(tǒng)化;實踐性;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3—0048—01

        教學反思不是課堂內容的重復,而是對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升華。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

        經驗的積累與知識能力的更新,對于新時期的老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還應該有對“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學習,學習后的再反思,循序漸進,量變引起質變,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以后的教學才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它能為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提供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有利于克服教學的單向性,加強師生的交流互動,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

        為了寫好教學反思之再反思,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再反思”的“落腳點”

        教師多數處于實踐的研究層面,因此要重視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找準“再反思”的落腳點。首先,要做好個人教學能力與教學風格的自我反思,如課堂教學設計是否過于單一,教學組織是否有序,激勵獎懲是否得法,課堂氛圍是否和諧,通過一番自我“再反思”明確自己“再反思”的目標、方向;其次,“再反思”要結合實際教育資源,如社會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辦學條件、學生實際等,有了實際的教育資源意識,“再反思”才能實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二、注意“再反思”的“系統(tǒng)化”

        一堂課,每個教學細節(jié)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再反思”不僅僅只是為了一堂課或者一個教學細節(jié),而是為了更好地改進我們整個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說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學的活力。因此,要做好“再反思”還必須具備系統(tǒng)化意識。所有的學科都由若干子系統(tǒng)組成,都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特征與傳統(tǒng)經驗積累,只有進行“系統(tǒng)”的再反思、再實踐,才能提高整體教學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

        三、注意“再反思”的“實踐性”

        新課標是一種理念,實踐是在理念的指引下進行的,理念又是在實踐的論證下發(fā)展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對理論理解的淺陋和偏離,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尋到根源,使主體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霸俜此肌钡哪康木褪菫榱烁倪M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體現價值。

        四、注意“再反思”的“發(fā)展性”

        傳統(tǒng)的教學已經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要培養(yǎng)21世紀高素質人才,教師需要對教學不斷學習、探索和改進。在探索中求發(fā)展,在運行中找規(guī)律,把教學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運行中形成的規(guī)律,通過“再反思”后課堂教學的實踐,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形成符合自身實際的教學風格和發(fā)展方向。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把握了“再反思”的注意點,下面就教學反思后的再反思談幾點意見:

        1. 再反思課堂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趣味性、典型性與層次性。課堂教學中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是在一個接一個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突顯的,為了使學生積極地進入思維狀態(tài)并能獲得成果,所設計的情境必須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層次性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這些在經歷了教學實踐后,當然就有了更深的改進,就變得更有針對性、實效性、條理性。

        2. 再反思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結果,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學生奇思妙想的引導與探究。教學時,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往往會迸發(fā)出許多思維的火花——新穎的觀點,巧妙的構思,多樣的解法,問題的延伸,也會產生一些認識的錯誤,這些往往又是教師始料未及的突發(fā)性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珍惜,利用這些思維的火花及認識的錯誤,因勢利導加以探究,從科學性、嚴謹性及學科的意義等方面再反思,然后加以整理記錄,使以后的教學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第6篇:四德教育范文

        1、語文教育的內容

        所謂的語文教育,實際上就是關于人文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具有非常明顯的人文性特征。特別是大學語文,通過對一些經典美文和詩歌的賞析,將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分離出來,極大地滋潤了學生的心靈,這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也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做出正確引導。

        2、語文教育的優(yōu)勢

        首先,高校語文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在每一個階段都要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是學生以后面對社會、履行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的思想上的指導。所以,高校語文教育之所以存在,正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語文不同于中學語文、高中語文,它通過直觀的、感觀的方式將故事中的情景表達出來,其感染力不是其他階段的語文教育能體現出來的,學生在這種感染力下,也能夠通過道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其次,高校語文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高校語文教育更多的是側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學生在即將踏入社會時,最應該提高的就是實踐應用能力。語文教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讀”、“寫”、“聽”、“看”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是息息相關的,是互為促進的,一旦兩者相互結合,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最后,高校語文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體現了身為每個中國人民對于自己生長的國土和民族所懷有的深切的依戀之情,青少年是我國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者和弘揚者,通過對各種文章的賞析,很容易讓學生體會到愛國主義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思政教育的內容及特點

        1、思政教育的內容

        思政教育是為了實現最終的社會目標,對大學生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使其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

        2、思政教育的特點

        首先,思政教育具有組織性。思政教育是為實現我國最終的政治目標來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內容是輔助實現我國偉大的民族復興目標的,而不是隨便制定的,其最終的理想結果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次,思政教育具有時代性。思政教育的美容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對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就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和認同,展現出時代的活力和勃勃生機。再次,思政教育具有系統(tǒng)性。只有系統(tǒng)性、完整性的思政教育,其內容才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的影響,才會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改進。長此以往,學生才會形成一個堅定的提高思想道德的目標。最后,思政教育具有目的性。思政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其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建設社會主義需要的“四有”新人。

        三、反思語文教育中思政教育的缺失

        1、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難以融合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存在著對語文教育定位不準確的問題,對語文教育認識不夠深刻,不夠重視,對語文教育的偏差就可能會導致思政教育的不完整性和限制性。對語文教育的定位不準確主要體現在:第一,語文教育的邊緣化。目前許多高校對語文教育都保持著一副或有或無的態(tài)度,都將語文課程列入了公共課程,沒有將語文教育列入重點教育內容之內,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導致學生放棄了語文這門課程,也減少了一條提高整體素質、培養(yǎng)思想道德的途徑,造成語文價值觀上的重大偏差。第二,許多高校領導階層對語文教育不重視。這個體現在相對其他科目,學生的語文成績總體偏低,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也存在應付問題。這就在總體上導致了語文教育定位的不準確性。對語文教育定位的不準確性,就會使得思政教育的出現偏向性錯誤。

        2、語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出現脫節(jié)現象

        一般來講,我國的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在內容上相互貫穿、相互融合,在形式上相互滲透,在作用上相互促進,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由于我國大多數高校都無法認識到這一點,甚至存在著語文教育和思政教育互相分離的狀態(tài)。這些高校在教育內容和形式上還在受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束縛,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仍舊在以常規(guī)的教育方式通過對理論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種常規(guī)的思想教育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對學生而言卻是強制性的灌輸,這對于學生身心健康地發(fā)展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的。常規(guī)的思想教育是脫胎于語文教育的,但從實際上來說,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是互相聯系,密不可分的,兩者之間有著相當大的關聯。大學語文教育是根據故事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進行情感體驗,通過對故事內容的吸收以及故事本身所傳遞的情感,學生更能夠被吸引、被感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個人。大學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脫節(jié)是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阻礙。

        3、教學方式的單一性,難以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

        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歷經幾千年都不曾改變,我國的教育傳授正是有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束縛,教學質量和效果才得不到較大提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產生惰性,自我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在下降,對于思想道德的教育的認同感降低,就會逐漸遺忘,思政教育的作用也很難發(fā)揮出來。因此,我們不應該只受制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逐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的局面。

        四、針對在教育方面的缺失,提出的使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結合,共同發(fā)揮作用的策略

        1、準確定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對高校語文教學進行準確定位,要重新審視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將語文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將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與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結合起來,實現語文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發(fā)展,這樣有利于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高校語文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準確地對語文教育進行定位,語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對學生認識道德品質的作用有著不可替代的引導和啟迪作用,將兩者聯合起來共同發(fā)展,才是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正確選擇。

        2、挖掘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協調發(fā)展

        語文教育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情感飽滿,內容積極向上的文章或者詩歌,這些文學作品都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映和認識,通過對這些優(yōu)秀作品的學習,學生更能夠在這些文學作品中找到屬于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能夠通過文學作品對客觀世界的描述找到探索世界的方法,總結客觀規(guī)律,尊重社會現實。另外,文學作品中有很多勵志的例子,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為實現自我目標和理想樹立了榜樣,激發(fā)了學生的潛能和拼搏精神,這更能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的積極心態(tài),提高道德素養(yǎng),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升華。

        3、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第7篇:四德教育范文

        關鍵詞:教育;教學;思想;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1-0065-01

        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學是教書,讓學生學習;重在讓學生學習。教學管理者管理教學人員時,會提出一個美好的愿望“教書育人”,但大多數教學工作者只能做到教書,讓學生學習。學生一定會有不愛學習的,在面對這樣的學生時,教育和教學工作就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是育還是管。育是愛發(fā)自內心的溝通,管是表面要求,強制,育可以培植心靈的力量,管則是扼殺人性,消滅學習欲望的利刃。

        教育者的圖騰是教育家,這并不是所有老師都能達到的期望,教學者的終極目標是教書匠,從小教書匠成長到老教書匠。教育和教學工作表面差異是不容易看出來的,多數人會用成績來衡量,這是簡單的頭腦設定的簡單的標準,但卻是很適用和常用的標準。管理者用這種標準管理,我們無法改變管理者,即使我們成為管理者,我們也許也得這樣做。但再聽話的人也得按自己理解的意思去做,盡量按照領導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慢慢就失去了自己的做事風格,失去了自己的思想,沒思想的人是工具,但不會有大用途,領導者可以用工具,如果一個領導者只愿意用工具,這個領導者也會失去自己的思想,沒什么前途了。

        教育家和教書匠的區(qū)別在于思想。教育要做到育人,教育者必須深曉人性,能體驗學生的感受,能從學生的價值觀層次分析問題,“俯首甘為孺子?!?,發(fā)自內心地愛學生,他們的愛可以真真切切地讓學生用思想感受到而不只是聽到或者看到;教學要做到讓學生學習,要簡單很多,學生也期待這種簡單,把學生需要學的知識示范一遍,學生來模仿,不模仿的教師略施一點兒手段強制一下,有經驗的教書匠深刻了解學生哪里學得困難,可以多重復幾遍,讓學生記得更牢一些。因為這種形式簡單,容易接受,讓學生感到學不好就是自己下的工夫不夠,痛下苦功,努力學習,成績便會有所提升,所以教育和教學在成績上差異不大,而一般后者成績會稍好一些。

        教育和教學最明顯的差別還在于學生的學習,學習本是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是人腦可以自發(fā)做到的本能,這種本能在強制作用下或者說意志力作用下就會消失。教育培養(yǎng)的是人學習的欲望和方法,人有了欲望,再不斷深入學習,積極進取,攀登學術的巔峰;教學培養(yǎng)的是人學習的能力和毅力,但大多數人只學會了模仿和背誦,因為能力和毅力的提升是學生內在的意愿決定的,而不是由教學和管理決定的,如果教學管理違背了主體的意愿,不會達到教學的目的,人會模仿這也是本能,但教學每天都要讓人習慣于模仿,就會失去學生本來的思想,如果社會中每個人思想都教成一個模式,社會就不會發(fā)展了。人的思想應該是在自己欲望的驅使下進行學習,思考,了解大量的信息后,在大腦中主生的每個人特有的規(guī)律,社會需要每個人都有新的思想才能進步,沒有自己的思想最終將被淘汰。

        毛蟲并沒有比蝸牛突出的優(yōu)勢,沒有殼的保護,爬得也不快,但它只要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就不只象蝸牛那樣,從小蝸牛長成大蝸牛,而毛蟲終有一天會變成美麗的蝴蝶,這是蝸牛無法做到的。

        教學者和教育者并沒有毛蟲和蝸牛這么大的物種差別,他們的差別僅在于思想不同,所以做法不同。而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愿意改變思想,改變做事的方法,教學者終究會變成教育者。

        第8篇:四德教育范文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師;素質

            1 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場地器材不足,資金投入不夠,影響體育課堂教學場地不足,資金短缺,這是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每年用于修建場地、購買體育器材的資金遠遠不能符合教學要求,有些學校甚至幾年都沒有資金投入,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同時,一些學校體育器材殘缺不全,管理不善,沒有專人負責,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沒有像樣的籃球架、排球網、足球門、乒乓球臺、羽毛球拍等必要設備。

            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輕視體育課堂教學。當今學校教學雖在向素質教育轉軌,但多數學校還是片面追求升學率,隨意更改體育教學計劃、縮減課時,甚至將體育課時挪為勞動、排練、開會、活動以及其他學科的教學。剝奪學生自主鍛煉的時間,體育教學長期處于被輕視的位置。

            學生缺乏體育意識。學生缺乏體育意識體育意識的基本內容包括體育認識、體育情感和體育意志三個方面。體育認識不足。當前中學生對體育的認識總體上比較膚淺,體育知識掌握有限,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價值認識不深,缺乏切實可行的健身計劃與健身方法,沒有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體育情感投入不夠。學生中能自覺參與體育課堂教學,并能正確評價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水平、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身體鍛煉狀況等的較少,大多數學生都沒有形成較深刻的體育情感。課堂教學中變被動學為主動學的氛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體育意志薄弱。堅強的意志品質是克服困難,實現良好目標的重要前提。現代學生大多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對于體育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缺乏克服的勇氣和信心。

            體育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觀念陳舊,沒有形成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當今的教師在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方面,還沒有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特別是對新的課程標準的理解模棱兩可,存在著重育體,輕育心;重競技,輕普及;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眼前的短期教學效果,忽視長遠的整體素質的提高與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觀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

            2 對策和措施

            2.1 構建科學的中學體育教學指導思想

            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應堅持以健康第一為先導、以全面育人為中心、以身心協調為重點、以終身體育為方向,合理選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手段、科學制定評價標準,充分發(fā)揮體育對增強體質,提高生理機能,挖掘體育教學的心理效益、娛樂效益、教育效益和審美效益,在增強體質、培養(yǎng)運動能力的基礎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和身心協調統(tǒng)一的新型人才。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增強體育能力,養(yǎng)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更新體育教學內容

            2.2.1 增加娛樂型運動項目。體育教學應該是一種樂教學,既其本色應表現為:重過程的主動參與、重情緒的積極體驗、重個性的獨立解放、重人際關系的寬松和諧,使學生在輕松明快的環(huán)境之下、愉悅心境之中,不知不覺之中獲得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所以,在教學內容選擇時,應增加一些 “娛樂型”的運動項目,如體育游戲等。另外,在教法運用上,也可運用游戲法、比賽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2.2 競技內容教材化

            體育教學內容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師和學生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依據。各學??筛鶕煌纳?、師資、場地設備及學生的不同要求開發(fā)多種教學內容。競技運動作為體育課程的主要內容,應通過 “教材化”,以 “健身型”、“娛樂型”為主要模式,一些方便開展、學生感興趣、負荷適當、便于深入高一級院校或工作單位后繼續(xù)開展的競技項目仍可以保留在課程內容體系中。

            2.2.3 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現代體育考試應該是以提高學生體育能力為中心,是考“結果”與考“過程”相結合的綜合考試法。在評價內容中應納入體育意識、體育能力、鍛煉習慣等因素;在評價主體方面應包括教師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實現評價的客觀性;在評價標準上,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調整考試標準,但調整標準要避免隨意性和克服教師主觀因素。另外,應該把學生個體縱向的提高程度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實現評價的激勵性。總之,在體育教學評價方面,既要對學生學習成績給予肯定,也要運用更多與評分無關而又起到合理反饋作用的各種評價方法。

            2.2.4 創(chuàng)造多種教學組織形式

            現代教育在方法上主張由注入式的模仿教學 轉向啟發(fā)式的創(chuàng)造教學,強調教法的綜合性、多樣性和學法的實效性,改變傳統(tǒng)體育教育中教師單純灌輸、學生機械重復的做法,側重于采用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運動動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和鍛煉中,體驗體育的樂趣。

            2.2.5 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嘗試選項課教學

            選擇性教育教學課程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部分有條件的中學也在做選項課教學的嘗試。由于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選擇有助于促進學生生長發(fā)育,提高生理機能的教學內容。在中學體育課教學中開展選項教學,既可以避免體育課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階段的簡單重復,又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課練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其日后升入高等院校從事選項課和俱樂部制教學奠定基礎。

            2.3 體育教師的素質的提高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3.1 愛崗敬業(yè)的素質

            愛崗敬業(yè)是中學體育教師的首要素質,是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質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的具體表現,是教師的靈魂。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本質工作,對體育有濃厚的興趣,這是他們立志終生當體育教師的原始動因。

            2.3.2 扎實的專業(yè)知識素質

            專業(yè)知識素質是教師從事本職工作的基礎,是教師專業(yè)素質和水平的體現。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體育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和基本技能,它是體育教師的立足之本,在教師知識結構中占主導的位。教師應系統(tǒng)扎實的掌握該學科的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時的了解本專業(y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fā)展方向,了解與專業(yè)相關的科學知識,做到精通一門,兼教其他。二是教育學科的知識和教師基本技能,它主要體現“師范生”的特點,在教師知識結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師必須掌握體育教學的知識和技能,能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中學體育教學的目標、內容和要求,掌握體育教育教學規(guī)律,能用科學的教育理論來武裝自己,使自己具有與時代相吻合的嶄新的教育觀點。

            2.3.3 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

            21世紀高度發(fā)展的科技,激烈的人才競爭,快節(jié)奏的生活,對中學體育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工作壓力更大,更加辛苦,心理負擔加重。因此,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具有健壯的體魄、良好的身體素質、堅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和生存發(fā)展的能力并努力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和正確的自我意識,以及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從心理哂納感保持一種適應社會快速多變的節(jié)奏的完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樂于接受新的事物、富有競爭力、和諧的人際人關系、樂于的生活態(tài)度。否則將難有作為或無法生存。

            2.3.4 教學能力素質

        第9篇:四德教育范文

        勞教人員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

        瀘州市勞教所曾鎰秀

        對勞教人員進行思想教育,是對勞教人員教育改造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教育改造勞教人員的重要手段。在勞動教養(yǎng)制度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的條件下,勞教人員思想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都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和新的情況,沿用過去單純說教或講大道理等方式,來達到勞教人員思想轉化的目的,顯然已經力不從心。日常管教工作中,基層大隊干警經常反映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石河子市| 佳木斯市| 仁化县| 辽阳县| 砀山县| 平顶山市| 若尔盖县| 钟祥市| 犍为县| 玛多县| 乐东| 镇坪县| 隆德县| 渝中区| 海晏县| 阿勒泰市| 北海市| 柯坪县| 于田县| 寻乌县| 裕民县| 安溪县| 贡觉县| 五常市| 苏州市| 张掖市| 合作市| 咸丰县| 凤山县| 咸宁市| 九龙坡区| 太康县| 仁化县| 龙岩市| 金川县| 汨罗市| 木里| 淮滨县| 湖州市| 龙南县| 中西区|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