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優秀文章摘抄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活動目的
豐富小學生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和樹立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思想觀念,增強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動內容
活動時間:2015年3月2日――2015年3月5日
活動地點:九龍湖中心學校學校
活動形式:圍繞元宵節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孝老愛親的主題,遵循簡潔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則開展活動.
(一)學唱一首有關元宵節的歌
(二)動手做一件跟元宵節有關的事物
(三)猜一猜跟元宵有關的燈謎
(四)動手跟父母包一包元宵
(五)開展一次元宵節主題中隊活動
(六)舉行一次包元宵比賽
四、組織領導
為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我校2015年元宵節文化活動圓滿成功,特成立“我們的節日”傳統文化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組 長:金美麗
副組長:洪波 李晴 成 員:全體師生
五、活動階段安排
(一)部署動員階段(2015年3月)
各年級班主任利用晨間教育課,根據學校活動實施方案作出全面部署,組織指導學生全面開展活動.
(二)普及推進階段(2015年3月)
開展“我們的節日”專題交流活動.各班要在元宵節,精心收集的春聯和風俗典故,開學第一周進行交流學習.
(三)成果展示階段(2015年3月),具體活動安排:
1.一二年級:學唱有關元宵的歌曲,講關于元宵節的故事.
2.三四年級:制作彩燈,舉行燈謎游戲.
3.五六年級:包元宵,煮元宵,吃元宵.
4.包元宵比賽:
時間:3月5日下午社團課
地點:生活教室
對象:五六年級每班三名學生
指導老師:胡波老師
六、活動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為了推動全校“我們的節日”活動的深入開展,各班要建立健全班級組織機構,加強宣傳教育.
2.營造氛圍.各年段要加強宣傳力度,充分利用中隊活動課、學習園地,朗讀、摘抄中華經典篇目,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講求實效.各班要結合實際把各項活動落到實處.要把組織參加“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重要契機.
九龍湖中心學校
一、讓日記走進學生的生活
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快樂地寫作,寫快樂的作文。也就是說,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思考,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快樂或悲傷,甚至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的體驗,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寫出感情豐富,有血有肉的優秀文章。寫日記,不像其他文章有很多方面的限制,沒有文體和內容的限制,可以暢所欲言,只是把一天中發生的事記錄下來,并寫出對此的感受就可以了。因此,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文可寫,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學生快樂地作文,寫出精彩的文章。在開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流水賬”的形式,不要考慮太多,只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說心里話就可以,想到什么寫什么,看到什么寫什么,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堅持一天一記。這樣,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每天記日記的好習慣,寫作能力提高,同時養成了做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習慣,塑造了他們良好的性格。教師也可讓學生走出教室,親近自然。法國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可以帶學生走進大自然,到郊外看看清澈的河水,綠綠的草地,繽紛的花朵。這些,都是寫作的素材,學生在感悟大自然美麗的同時,激發了寫作興趣,提高了寫作積極性。教師可定期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心得體會,鼓勵他們自由說,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感受經歷,鼓勵積極投稿,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這樣,學生的能力得到施展,才華得到展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欲望自然強烈。
二、幫學生消除對寫作的畏懼心理
要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首先應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樹立他們的寫作自信心。信心是一個人戰勝困難的動力,是成功的前提。教師要樹立學生的信心,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留意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看到他們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一個好的句子,一個精彩的詞語,都應給予鼓勵和贊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自信心自然樹立起來了。作為語文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多鼓勵學生自由說,自由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讓學生體會到作文并不可怕,只要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經歷的事情,哪怕微不足道的小事,通過文字表達出真情實感,寫出優秀的文章。此外,應讓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不要用過多的限制去束縛他們的思想,讓他們保持自由的狀態,把內心話自然表達出來,幫助學生消除對寫作的恐懼感,消除心理障礙,樹立寫作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三、引導學生走進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由此可見,作文教學應注重生活化。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培養多方面人才。作為新時期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跳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生活,把語文與生活緊密相連,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在生活中培養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生硬的傳授知識和知識的講解拋開,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體驗觀察生活中開始,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熱點,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把自己觀察到的事情用真情實感表現出來。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學校生活中觀察,小學生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教師和同學是最熟悉的人。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周圍熟悉人的了解,練習寫人的文章。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更加真實,讀起來耐人尋味,不再空洞無趣,沒有感情。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同時提高了寫作水平,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熱情高漲。
四、引導學生多閱讀有益的書籍
作文教學中,教師感到難教,學生覺得索然無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作文素材,閱讀量不多,腦子里沒有東西,自然不知從何說起。作為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閱讀,掌握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可精選一些優秀的文章,感染學生。新課程改革的提出,要求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塑造良好的性格。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給學生講大道理,學生很難接受。因此,教師應選擇一些富有哲理的優秀文章,引導學生去閱讀。優美的文字,真摯的感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通過閱讀精美文章,學生塑造了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獲得了更深刻的認識,給生活增添了樂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拉近了與作文之間的距離。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寫作熱情高漲,調動了他們的寫作積極性,提高作文質量,教學效率明顯提高。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摘抄優美詞句,借鑒他人的優點,優秀的文章離不開華麗的語言。在閱讀過程中,多積累好詞好句,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真正體會到文章的美,用心感受,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自己的語言,充實自己的詞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指導學生養成閱讀時摘抄優美語句的習慣,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美感。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越來越優美,文章越來越優秀。學生在欣賞優美文章的同時,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寫作水平,學習熱情高漲,在不斷的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增強寫作自信心,提高作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067-01
語文學科作為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強化在語文教學中對素質教育的滲透,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提供更多的可能。小學作文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項目,是學生的感知、思維、語言等能力的綜合展現,因此,教師要注重在作文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內容。筆者依據實際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學進行簡略探究。
1.寫作指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寫作前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教師不僅要注重方法的教學,還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小學生的學習都是從興趣出發,只有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學科,才能使W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自主進行作文的學習與寫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常以贊賞的語氣與學生對話,選擇優秀作文進行朗讀,逐句逐段的分析與欣賞,從而提升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再者,教師可以經常與學生一同欣賞美文,引導學生享受優秀文章中的獨特意境,使學生感受到優秀文章帶給人的愉悅、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促使學生摘抄優美的語句,提升學生對于優美語句的喜愛,從而引導學生喜愛上寫作,在紙張上表達自己對于身邊人、事的所感所悟。
2.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
要想使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有話可言、有情可抒,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事物,才能形成深刻的感觸,在進行寫作時,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再者,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能否有正確的認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明確立意,都取決于學生在生活中能否正確認識事物,從中形成高尚的品德與情操。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1學會觀察,認識新事物。在小學生作文中,很多學生的作文都像是流水賬,什么時間做了什么,沒有將自己的情感以及印象深刻的事情進行描述,缺乏觀察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認識新事物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荷花》時,作者重點描述了荷花的形態,對于在公園中其他事物的觀察則進行了忽略。作者運用形象的表達方式進行了表述,再者作者將自己觀看荷花使得感受進行了表達,運用擬人的手法把自己看作是荷花,翩然起舞。從而形象地描述了自己觀看荷花的過程以及感受,帶給人真切的體驗,使讀者也有身臨其境之感。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善于教導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從而使學生正確觀察,合理表述,在表述中分清主次,對作文中的重點進行描述,改善學生流水賬的寫作現狀。
2.2讓學生學會深刻認識事物。學生的實際生活是學生思想的源泉,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形成深刻的體驗與感悟。例如,身邊最美的人、大掃除的畫面、班中人熱情幫助他人的同學等。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感受身邊的事物,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從而來記述身邊的感動,使學生學會深刻的觀察與思考,提升學生深刻認識事物的能力。
3.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作文的寫作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因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尤為重要。教師在進行寫作訓練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時,要注重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小學生觀察事物時,容易被表面的現象所 ,從而認識不到事物的本質,在進行寫作時,立意不深,難以捕捉到文章的重點;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通過訓練思維的廣闊性,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觀察事物、認識事物,使學生的認識更加全面,幫助學生寫作出獨特立意的文章;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新。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新,使學生逆向思考,推陳出新,善于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豐富自己的見解。
總之,在進行小學生作文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教育,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審美意識,從而為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做好準備。
關鍵詞:炫示 炫思想 炫積淀 炫文采
俗話說:產品沒有特性,就找不到賣點。作文沒有亮點,也得不到高分。在高考作文中,內容、結構、情感和書寫4項占作文總分的80%,體現考生個性的深刻、豐富、文采、創新則占20%。考場作文要想贏得高分,重點功夫在后20%之內。要想在短時間內以文章的辭采和內容的深刻打動閱卷老師,“炫示”就成為必要。文章要略到最簡練,但是突出中心的煥彩章節必須寫得流光溢彩。考場作文是“寧做流星,不做恒星”,剎那間爆發的光輝就足以撼人心魄了。
那么,什么是“炫示”?如何“炫示”?
所謂“炫示”,就是故意展示自己的才華,顯露文章技巧以悅人。含蓄、暗示得好的詩文,未必是應試佳作,而炫才學顯技巧的作文往往能獲取高分。
“炫示”要把握住三個關鍵點:
1 炫思想,獨樹一幟
劉心武曾對文學青年說:“倘若僅僅是有生活,而不對生活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形成對生活某一方面的獨到的深刻的見解,那么寫出的作品當然不可能有什么深度”。我認為,炫思想就是寫含義深刻、立意新穎的作文。《考試說明》對“深刻”的解釋為:“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可見要寫出來好文章,必須通過“思維”完成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
要使文章觀點深刻一些,視野寬闊一些,見解新穎一些,富有啟發作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1 運用縱向思維,由表及里、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透過結果看到原因。最好的思想武器是哲學,哲學是聰明學、明白學,不可不用。為什么說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為什么說評價玫瑰的好壞根據在花而不在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為什么說不能讓感情的親疏遠近影響認知的正誤深淺?情與理,是與非,真理與謬誤,感性與理性,涉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1.2 運用橫向思維,由此及彼,由點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寬思路,從時間到空間,從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會,看看自己,還愁找不到最佳的立意角度嗎?03年高考作文,有人寫韓信誤信蕭何,有人寫諸葛亮誤用馬謖,而鄒忌諷齊王更是現成的例子。
1.3 運用反向思維或另向思維。合理、新穎的求異思維是考生創新思維的重要表現,是獲取“深刻”的發展等級分的重要因素。
2 炫積淀,厚積薄發
2.1 關注生活。社會熱點,媒體焦點,國內外信息。生活是語言之泉,語言的活力在生活中張揚。無論是電視中的廣告節目,還是報刊雜志上的各種文章;無論是人民大眾的日常用語,還是名篇名著中的書面雅言,它們都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沃土。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取之于民”,最終還是要“用之于社會”的,奔馳在廣闊的生活原野中,語言之樹將永遠青翠。
2.2 搜集資料。我們所學的課文是我們取之不盡的素材源泉,各學科知識中均有大量寫作素材,可以從科學、文學、哲學、美學四個方面多備點料,不求多,但求精。還可以指導學生建立摘抄本,摘抄古今中外的童話、寓言、民間故事、名人軼事,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讓同學們加強記憶,背誦、理解,這樣才能有“背”無患。
2.3 交流運用。以交流為主要手段的合作學習是新的學習方式的主要內容之一。交流所達到的效率永遠是優于個體行為的效率,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可采用課堂討論、辯論會、積累成果展示等形式。
語言積累是為了運用,即最終形成讀寫技能。具體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在寫作中使用生活語言,并在寫作講評中設立語言大眾化、生活化的評價標準。學生誦讀的優秀詩文也要運用到寫作中去,主要做法一是讓學生多做詩文改寫、續寫之類的練習,使學生充分理解優秀詩文的意趣和意境,并有所創新;二是在寫作中準確引用、闡發詩文意蘊,在運用中加深對優秀詩文的品味。通過這些訓練使文化沉淀的語言最終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荀況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平時多積淀,在考場上我們就可以隨手拈來,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來。
3 炫文采,妙筆生花
別林斯基認為,文章內容再好,如果沒有文采,“有如一個面貌丑陋而心靈卻偉大的女人,可以對她敬仰,但要喜歡她是不可能的。” 優秀文章不僅以構思的機智被認定為好文章,同時也以典型精粹的語言作為文章的標志。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其中“文”即指“文采”,這句話強調的就是“文采”之于文章內容的重要性。對于優秀的高考作文來說,它首先應該講究語言的藝術,憑借“文采”去創造文章“亮點”,從而為獲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礎。考場作文由于篇幅所限,與其在不易打造“亮點”的內容上孤注一擲,不如在文章的“外衣”――語言上精心包裝。
那么,高三學生在高考作文時如何才能做到“有文采”呢?
3.1 化虛為實。化虛為實的目的是將抽象、含蓄的概念性詞語寫得具體、形象,可知、可感。例如: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初夏的早晨打開窗戶時迎面吹來的那股清風。是你獨坐一隅聆聽歌曲時的那種心靈的靜謐,是你從母親手中接過飯碗時心存的那份感激。幸福無時無刻不在你身邊。
“幸福”是抽象名詞,如果單純闡釋概念,很難讓讀者產生共鳴,而作者信手采擷生活中具體事件來加以詮釋,便輕而易舉地喚起了讀者的感性體驗,并能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運用此法來寫時間、理想、信念、自尊、自強……不是都可以寫得生動傳神,形象感人嗎?
3.2 巧于化用。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眾多名言佳句。詩詞歌賦、電影電視、歌曲廣告,許多句子耳熟能詳。對名句進行改造化用,舊瓶裝新酒,作文中若能信手拈來,嵌入自己的文章中,往往會取得化腐朽為神奇的理想效果。
高二語文教學計劃模板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努力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落實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學中突出“過程和方法”,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于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編排體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大板塊安排相關內容。同時根據學校的安排,本期開始開設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這本教材,從高中生實際水平出發,對于詩歌,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探究詩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把握詩境)“因聲求氣、涵詠詩韻”(體會聲韻)三方面入手;對于散文從“創造形象、詩文有別”(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亂、氣脈中貫”,切實地培養學生的文學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三、學生分析
本期本人擔任高二理科6班和文科17班的語文教學。
本人面臨的這兩個班屬于普通班,學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剛剛經歷分班,情緒欠穩定,人數超多,中等生少,后進生多,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語文學習習慣較差,課堂沉悶,思維不活躍,思考問題不積極。
四、工作重點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發展學生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并有階段性檢查小結和整改措施。
3、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養成閱讀經典和優秀作品的習慣,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4、提升學生對閱讀量,引發對中國文學的感性認識,培養文言語感,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引導自主寫作,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五、具體措施
1、加強書本和海南遠程教學資源的學習,提高教師自我素養。
2、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
3、指導學生加強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準備摘抄本,每周布置閱讀量,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名句名篇的。
4、重視誦讀,改進古詩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感。
5、跟同事協作,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向同事們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的聽課評課活動。
6、作文訓練以“表達交流”和《周計劃》相結合,面批、互評、自批多種批改方式結合,切實提高效率。
7、加強電化教學,增加課堂容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六、教學進度
1-3周 第一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4-6周 第二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7-8周 第三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8-9周 第四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10-11 周 復習、期中考試
一、 準確把握練的時機
1. 練前復習巧導入。一般來講,學生認知活動的開展,都是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稱之為背景知識)通過從背景知識中提取相應部分來構建新的認知結構,使新舊知識和心智活動建立起有機聯系的過程。所以,我們在每節新課之前,需要有一個復習、再現已知的過程,可以采用默寫詞語、背誦課文精彩片段和相關優秀詩文、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和寫作順序,或者其他可以動筆思考的作業等,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接,以便學生很快激活舊知、學習新知。
2. 讀中講練相穿插。語文課上,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朗讀獲得體驗和感悟,在理解課文的時候,可通過穿插讀段落前的自我思考練習,或穿插師生交流閱讀所得再練習。以下是一位老師執教《沉香救母(二)》一課的第2自然段教學設計:
(1) 在奔赴華山的過程中,沉香會遇到哪些困難呢?誰來把課文第2自然段讀一讀?(指名讀)
(2) 是啊,沉香一點兒也不在乎。(出示“不在乎”。理解“在乎”,就是把一樣東西、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放在心上。)
(3) 課文中沉香對什么不在乎呢?(生找出句子,逐一出示句子)
(4) 出示書面練習――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他不在乎。
餓了就采幾只野果充饑,渴了就捧幾口泉水喝喝。( ),他不在乎。
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他不在乎。
學生反復讀這三句話,分別得出“山高路遠、饑餓、受傷”等答案,教師很自然地歸納出:是呀,沉香為了把母親救出來,吃盡了千辛萬苦,可他救母心切,一點兒也不在乎,這是個多么有愛心的孩子啊!在理解句子之前設計這樣的練習,目的就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深度思考的時間和機會。
二、 精心設計練的內容
1. 咬文嚼字式的練習。在引導學生咬文嚼字的過程中,適時地安排一些書面的練習,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寫孔隙的一段,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堂練習:
這個語段寫的是_____的孔隙,讀完這個語段,感覺這個孔隙的特點是_____。在這個語段中,作者分別通過___、____、____和___四個方面來表現孔隙的_____的特點。
請從語段中選擇四個詞語,細細揣摩它們是怎樣表現出孔隙的特點的。
詞語1( )__________
詞語2( )__________
詞語3( )__________
詞語4( )__________
課堂上,經常設計這樣的書面練習,讓學生動腦、動口又動筆,引導其與文本同呼吸,促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 練筆式的練習。課堂中,教師要注意將閱讀與習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或挖掘文本空白之處,發揮學生想象,設計小練筆;或學習課文表達的特點,仿照課文的寫法,設計小練筆;或根據課文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啟發他們的創造性,由課文拓展延伸,設計小練筆;或是課文的縮寫、擴寫、續寫、改寫、編故事等。這類練習,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寫作能力,又達到了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
3. 積累式的練習。學習語文尤其需要積累。為了培養學生善于積累的好習慣,可以讓學生準備摘抄本,根據當天所學內容,每天或多或少都要堅持摘抄一些好詞佳句,也可讓學生積累各類古詩句,如描寫花、鳥、山、水、雨、雪、風、月、春夏秋冬四季和送別情、思鄉情、親情的詩句等,并做定期檢查評比,從而調動學生積累的積極性。這類作業可以充實學生的語言素材,加厚文化底蘊。
4. 演說類作業。課文學完時,可結合教學內容,通過新穎有趣的形式,把語文課和開放的語文實踐活動巧妙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活動中強化所學的知識,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比如,對于一些已編成歌詞的文章,可在學完課文后,讓學生學唱,或邊舞邊唱;對于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可安排學生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將文字轉化成具體的形象進行演出;對于一些能用簡筆畫畫一畫的文章,可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讓學生當一次小畫家。總之,這類作業可以幫助學生積淀語感,鍛煉能力,提高口語水平。
5. 補充閱讀。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通過教材我們要讓學生更多地接受優秀文化的熏染、更多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學了《寓言兩則》,學生明白了農夫拔苗助長、鷸和蚌互不相讓傻在哪,課堂上可進一步閱讀《掩耳盜鈴》,說說傻在哪。學生就能慢慢懂得其中所蘊含的哲理。課后再布置閱讀《伊索寓言》及我國的優秀寓言故事,學生通過海量的閱讀,語文素養就在其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起來了。
6. 查找資料。現代網絡技術的發達和報章書刊的豐富,給我們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課文中出現的相關知識,網絡中、報刊書本中幾乎都能查到,布置這樣的作業不難,但要注意實效性,要教會學生歸納、整合運用資料的本領,這樣才能達到查閱資料的目的。
三、 適當注意練的質量
給學生沒有任何價值的學習任務,是難以激起他們的學習動機的。因此,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注意練習的質和量。
1. 緊扣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特點。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活動的要求越明確,他們投入學習活動的態度就越自覺。可見,只有當學生的閱讀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時,他們的主體意識才能得到有效的喚醒,進而在課堂上自主地閱讀、感悟和探究,使語文素養獲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發展。那么,如何使學習目標有效呢?我們在設計課堂練習題時,首先要圍繞《課標》要求,深度解讀教材,特別是圍繞課后習題等,制定出適當而明確、具體、易操作、易檢測的課時目標;之后,再深思熟慮,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練習題,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逐步靠攏目標,最終達到目標。
2. 適當增加些練習的情趣。小學生天生好奇,新鮮的東西他們特別喜愛。所以,教師在作業的題型、格式等方面要注意推陳出新,盡量設計得有新奇感,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愿做、樂做。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5-136-01
一、注重素材積累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也是如此,作文也像做飯一樣需要基本的材料,所以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這些都是作文的素材。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
1、善于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課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優秀文章的仿寫、摘抄能夠讓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善于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學生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學習體驗與生活感悟,這些內容既是他們成長路上的重要財富,也是他們成長的標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日記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良好習慣。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另外自己日常閱讀看到的好詞好句也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豐富記錄的素材。
二、重視生活體驗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是作文的基礎,也是作文的素材庫,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培養學生對于現實生活的認識,以便能夠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來拉近學生與作文之間的距離,提升他們對于作文學習的感知度。“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學生自身的自主“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筆奕生輝。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文化視角,自然會寫出不一樣的作文,這也是學生自身個性的體現。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善于體驗生活,要像“畫楊桃”中的主人公一樣用自己手中的筆來描繪我們自己看到的生活、我們親身經歷的事件。
三、培養寫作認知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再多的知識也不如教給他們一些學習的技巧、學習的方法。作文教學中也是如此: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養成善于積累、善于練筆的良好習慣,以便能夠不斷的提升學生的作文認知。
四、開展寫作訓練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在培養學生作文認知之余也要關注學生自身的寫作實踐技能訓練,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寫作鍛煉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好的制定教學規劃。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要培養學生多樣化的寫作技能,例如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后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通過有效的寫作訓練能夠引導學生將自身的知識及時的進行運用,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寫作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反過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科學指導評價
關鍵詞:課內外活動;寫作興趣;方法
課內外活動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興趣的重要途徑。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有選擇地開展課內外活動,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作文水平。
一、組織學生欣賞自然、名勝
正定是歷史文化名城,既有美麗的自然風景,也有歷史文化的積淀。我曾經組織學生到叉河景區,一起爬山,一起劃船,還在沙灘上放風箏,野餐,回來之后學生寫出很多有真情實感、文筆優美的文章。我還組織學生到大佛寺、開元寺、南城門參觀,一起感受正定歷史文化,結束后寫了一組愛家鄉的文章,效果非常好。
二、提倡飼養小狗、小貓、小蝌蚪,養蠶、養鳥
我們是農村中學,有足夠的空間,也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我和學生一起飼養動物,一起觀察,既增長知識,也激發了寫作興趣。因此每次寫關于動物的作文,都能出現佳作。如曹雨露的《我的蠶寶寶》,李思蒙的《小狗歡歡》。
三、課內外閱讀
大量的事實證明,閱讀是增長知識的有效辦法之一。要提高語文水平,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光靠教材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我指導學生自由閱讀和定向閱讀相結合。自由閱讀,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閱讀作品,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講清目的和要求,一個課時能認識一個事物便達到了目的。定向閱讀,我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某一寫作單元的目的和要求,確定閱讀作品目錄。如初中階段每個年級課外閱讀三五本書,先布置好,再通過檢查及時了解和發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已經掌握或沒有掌握的問題,以便在往后的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我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筆記和卡片,這對增強學生的詞匯量、激發思維、豐富語言大有好處。
四、課外練筆
提倡寫隨意文,包括日記、周記、評論、讀書筆記以及信函等等。這是學生寫作上自由耕耘的園地,讓他們見什么寫什么,干什么寫什么,讀什么寫什么,想什么寫什么。我根據實際情況規定每人每周寫作的最低量度,沒有最高限,及時督促檢查,從而寫出了更貼近生活的好文章。
五、辦報
包括學生的手抄報、黑板報、墻報、優秀作文選編等等。這項活動的作用,既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及其他學科基礎知識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六、班會
葉圣陶先生認為“說話訓練”是激勵學生“產生與發表的總樞紐”,我除了重視課堂上學生“說”的能力培養以外,還利用班會進行說話訓練。不但使學生主動“說”,還能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如“感恩父母”班會上,每個學生都講述了父母關愛自己的生動事例,回憶了溫馨的家庭生活場景。王佳的《我的媽媽》,李旭的《父愛如山》獲得了市作文比賽一等獎。
七、聽報告,舉辦講座,收看有意義的影視節目
我曾經組織學生觀看《開學第一課》《讓生命充滿愛》等演講視頻,學生不僅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還有感而發,寫出了許多優秀文章。還組織學生觀看一些有益的影視節目,如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讓學生課堂內開展評論,發表看法,課后寫相關文章,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八、競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學生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于鞏固語文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認識,獲得審美體驗,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見,閱讀對學生的成長是何等的重要。如何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質量,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這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的問題。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途徑。
1.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剛入學的學生,首先應該要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因為他們剛入學,認識的字不多,如果就給他們規定要讀多少書,那樣學生反而會失去讀的興趣,將讀書看作一種負擔,這樣老師就要好好引導他們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做到心中有數,老師此時充當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閱讀,不但要“引”,而且要“激發”孩子內心的感受,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
1.1 故事引趣——感受書的神奇魅力。
小學生識字量少,要培養他們從小就愛看書,老師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課外及每周的班隊活動課的時間,聲情并茂地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學生看到老師講得有趣,也會無形中受到感染熏陶。
1.2 設疑激趣——激發讀書的欲望。
老師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吸引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想讀書的沖動。
1.3 表演生趣——體會人物情感及品質。
當學生閱讀一些寓言或神話故事時,老師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的時間來進行表演訓練,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認真閱讀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姿態。
2.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要愛讀,而且要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2.1 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2.2 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3 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地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處理和消化。
2.4 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2.5 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后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3.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地進行課外閱讀。
3.1 開發圖書館(室)。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的學校要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好場所。
3.2 建立班級圖書庫。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還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3.3 給學生創造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3.4 優化讀書環境。在窗明幾凈的教室內,裝點上幾幅書畫作品,增添文化氣息。讀書時,放上一盒優雅舒緩的鋼琴曲,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進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4.給學生提供自由閱讀的空間
事實證明,優秀學生的語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課外,許多專家學者,他們杰出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也主要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獲得的。教師必須大膽改革閱讀教學的面貌,想方設法將學生領到快樂、自由的精神王國。因此,教師在原有閱讀課的基礎上,可以定期開設以下類型的閱讀課:
4.1 閱讀鑒賞課。課堂上,教師朗讀一些文學名著的精彩部分、報刊雜志中搜集到的精彩文章、學生自主選擇的閱讀材料等,以聲情并茂的朗讀去感染學生,用情節曲折的故事吸引學生,讓學生領略到課外讀物的樂趣,獲得精神的滿足和愉悅。
4.2 讀書交流課。學生是讀書交流課的主角,教師是組織者。以對話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交流一周來的讀書情況。學生可以朗讀課外書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談自己讀完某本書后的感受,也可以針對同一本書談各自不同的見解,還可以向大家推薦好書。讀書交流課就是讓學生通過讀書談自己獨特的見解,讓思維的火花互相撞擊,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