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淺談自主學習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英語;自主學習
近幾年外語教學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高校人才素質培養也在逐步的提高,培養高校學生的英語應用和長效學習能力成為高校英語教學的長期目標。而大學生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較多的業余時間,可利用的課外資源也比較豐富,再加上面臨四、六級考試的壓力,和社會對他們的英語能力日益增強的要求,自主學習成為一種必要的,可行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受到了教師們的推崇。
一 自主學習定義
自主學習又被稱為“學習自主性”,在語言教學方面,最早是由Henri Hole提出的。上世紀80年代,Henri Hole出版著作《自主性與外語學習》,該著作成為這一領域研究的發起點。他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從學習者角度看,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意味著學習者自主獲得確定的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控學習的過程,如節奏、時間、地點和進度,以及對學習效果的評估。我們也將這種“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 稱之為——自主學習能力。
二 自主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指為達到某一個學習目的而對學習行為進行的計劃,也指為有效地達到某一個學習目的而對學習方法所進行的選擇。包括制定學習的階段性目標、總體目標,合理支配學習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合理篩選并利用學習資源,對每個環節的學習成果進行自我檢測,根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時間段對學習方式進行階段適應性的改善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等等。
專門從事外語學習策略和方法研究的德國外語教學法專家蘭皮隆(Ute Rapallo)認為,學習方法是“以學生為出發點的,有學生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的方式和方法;學生通過學習方法對外語學習進行準備、調控和檢測”,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方法并不是由老師或者他人制定的,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經過分析、探索、綜合后,主動模仿或者創造并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加以使用的。Henri Hole認為自主學習能力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①確立學習目標;②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③選擇方法和技巧;④監控學習過程;⑤評估學習結果。筆者認真,英語雖然是一個長期性的學習過程,但我們應該把目標細化,也就是需要階段性的去檢視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目標。因此,我更傾向于把學習策略細化:①確定英語學體目標;②選擇英語學習方式;③確定階段性的英語學習目標;④確定英語學習范圍;⑤在實踐中學習英語;⑥階段性的英語學習成果復習;⑦定期檢測英語學習成果;⑧確定新的短期英語學習目標。
由于每個學生的環境和自身的英語學習情況不盡相同,所以自主學習策略應該是個性化的學習策略,是屬于自己的、適合自己的那一套學習方法。另外,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盡量設定階段性的目標,進行階段性檢視,這有利于逐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三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如何去引導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呢?
1.注重策略訓練,改善學習方法。首先,在學生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個性化策略之前,教師應該總結出一個大眾化的策略框架,并對學生的學習策略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其次,應該根據每次學習的內容或訓練的要求,輔導學生確定階段性的目標;第三,關心學生階段性的主要學習途徑和方法;最后,完成階段性的自主學習后,教師可進行階段性的學習效果檢測,對達成學習目標的,可以給予適當獎勵,并在班上進行交流。當然,針對個別學生在學習中的遇到的策略問題,可以在課堂上對全班學生進行培訓,這樣以點帶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提高。
2.注重個性培養,提高自學能力。世界上沒有任何兩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我們在進行大眾化的策略訓練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高層次表現,是高素質人才應具備的必要條件,英語教學應以發展個性潛能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實務中,我們可以做好以下兩個方面:(1)提出問題,激發思維,強化動機,在教學中可采取懸念激發的手段,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例如,學習了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后,要求學生思考:which is the easiest way from Beijing to Cairo? why? (2)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如在教學“thomas Edison”一課時,一位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問題:“young tom was in school for only three months . then he was sent away from school. but if he went on studying in school, what will happen?”
3.培養發散思維,催化知識遷移。在課堂活動中,應鼓勵學生用不同方式表達意義。如句型轉換是一種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好形式。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想出盡可能多的轉換形式。同時要做到催化遷移,促進新知識的產生和新行為的形成。例如,學生學習定語從句一段時間以后,我就利用現有教材或隨時補充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掌握the thing which he said…,the book he bought,the disease which the soldier was suffering from…等結構,并把這種舊的認知結構運用到what從句中去,逐步形成識別、發展和組合what從句的技能,對他們今后獨立學習有較大的幫助。再如,我寫了一首押韻小詩,介紹給學生,目的是催化day /die/對ay, air讀音的遷移并創造性地用于今后對新單詞的朗讀中。小詩如下:today is my birthday,it is not a weekday,it is a fine day in may, what a beautiful day,let's go out and play have every day like today。
一、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也是重大教學理論問題,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于此,本次教改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認為,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過程的本質定位為交往、互動,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對“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這一傳統觀點的重大突破。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師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關系成為: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抄,在課堂上,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的,而不是自己學會的,更不用說會學了。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著老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服從教,教學由“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
新的教學理論強調,學生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使師生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的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二、教學重結論,更要重過程
結論與過程的關系是教學中一對十分重要的關系,它包括學習與思考、學會與會學、知識與智力、繼承與創新等關系。就某一學科而言,過程體現該學科的探究過程與探究方法,結論表征該學科的探究結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系。有什么樣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必然對應著什么樣的探究結果或結論,概念的獲得依賴特定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學科概念只有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論結合起來,才能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學科認知結構,才能使學生的理智過程和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
從教學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要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或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的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因此,教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過程與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地位。
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一切都是現成的,即現成的結論、現成的論證、現成的說明、現成的講解,這種教學方法從源頭上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實質上,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壓抑,甚至是摧殘。
重結論輕過程,從學習的角度講,就是重學會,輕會學。學會,重在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是一種適應性學習;而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于發現新知識、新信息以及提出問題,是一種創新性的學習。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在學校學到、獲得的知識到社會上已遠遠不夠用了,人們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需更加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培養。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的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發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的過程。正因為如此,“雙自主”教改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因此,在教學中,要精心為學生設計探索知識的問題情境,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去發現問題;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過程中培養方法,從而使學生獲得正確的結論。
總之,要掌握新的教學理念,扭轉目前在教學中重結論、輕過程不良現象,通過轉變教學行為與方式,做到既重結論,更重過程。
三、“雙自主”教改倡導什么樣的學生觀
在教學過程中,怎樣看待學生,把學生看成什么樣的人,對學生采取什么態度等統稱為學生觀。“雙自主”教改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新的學生觀有以下幾方面:
1、學生是發展的人。其含義是:①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遵循規律做好工作;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應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前途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③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作為發展的人,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在一定的意義上講,可以說學生的生活和命運掌握在學校和教師的手里。學生是不是能生活的有趣味,是不是能學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長,是不是幸福歡樂,都和他們所在的學校和所遇到的教師有極大的關系。
2、學生是獨特的人。包含以下基本含義:①學生是完整的人。要認識到學生并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具備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②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由于每個人的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各不相同,且各有側重,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性的人,應成為我們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包含以下基本含義:①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把學生當做不依自己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且連自己的知識也不能強加給學生。強加,不但加不進去,而且會挫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起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抵制或抗拒。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一條規律。教師能讓學生自己完成上述認識活動。③學生是責權主體。從法律角度看,學生在學校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權利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是一個法律上的責權主體。因此,學校和教師要保護學生合法權利,要引導學生學會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學會承擔責任。樹立學生為責權主體觀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教育關系的前提。
四、“雙自主”教改需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是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雙自主”教改的內容和任務。師生關系包括師生倫理關系和師生情感關系。當前,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師生倫理關系方面的主要問題是: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比較混亂。表現為把學生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侵犯學生獨立個人權利,以及教師為學生籌劃一切,包辦代替,實質上是忽視學生獨立性,不讓學生履行自己的義務,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師生倫理關系。
1、如何建立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倫理關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㈠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新型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師承認學生作為“人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的價值。其次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種尊重表現在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充分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
⑵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明確師生的權力義務關系。
⑶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一種具有道德純潔的教育關系,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更新管理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管理思想,打破師道尊嚴和師生如父子的庸俗觀念。
2、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
師生情感關系雖然受到重視,但也存在難以令人滿意的狀況,師生之間情感冷漠,缺乏溝通交流的現象依然存在。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聯系,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力源泉。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應做到以下幾點:
㈠教師要認真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于學業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教師更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應該相信,教師的真情投入,必定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
⑵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通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這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策略。
⑶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愛戴,就得有內在的人格魅
關鍵詞: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8-0116-02
在四年多的教學工作中,筆者深刻體會到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遠比教授書本知識重要得多。一個老師最大的成功之處不是教給學生多少,而是學生能夠學會多少。其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最關鍵的。
傳統的英語課,老師課前精心備課,課上認真講解,課后布置大量作業進行鞏固。可學生整節課只是在看、在聽,處于壓抑、被動的狀態。最后是老師講得很累,而學生卻沒興趣聽,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學生在運用知識解題時已然錯誤百出,不能達到理想之效果。究其原因,是因為老師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盡量創造條件,調動學生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必須讓學生自己去動口、動手、動腦,總結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探索發現其中的規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在英語課上應該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有效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濃厚的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驅使學生去積極思考、觀察和研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注意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加強師生情感交流,誘導學習興趣
一方面要讓學生在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身感受英語知識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感情投入。通過日常教學中許多細微之處對學生科學引導、熱情幫助,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對自己的關懷,師生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親其師,信其道”。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運用多種手段,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把抽象的語言、單調的詞匯、語段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就會深刻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習情趣,迅速培養其學習興趣,提高學英語的能動力。
3.積極肯定評價,鞏固學習興趣
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給學生成功感,因為“成功越大,興趣越大,動力越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分難度、多層次地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露臉”并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競爭中體味成就感,遵循“表揚并幫助”的原則,激勵學生進步。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多問為什么,這樣既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又能使學生養成一種問為什么的思維習慣,使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得到鍛煉。
然而事實上,有很大一部分英語教師,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不足,在英語課上的做法都只是流于形式,沒有從引導學生展開思維過程上實施。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學生答不上來,教師馬上就自己將答案說了出來;又如,在英語習題評講中,教師讀了一個選擇題,讓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學生回答“A”,教師馬上說“對了,請坐,下一題”;再如,教師問出一個問題,學生回答了一半,還沒有將自己要說的說完,教師馬上打斷了說“正確,請坐下”,等等……也許這些教師會說,要完成教學目標的任務,要加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時間來不及。課堂教學的目標是多元化的,不能有任務觀點,不能將教學目標誤認為教師講完了,目標就達成了。課堂教學的確需要一定的容量,但這種容量是建立在質量的基礎之上的,容量加大了,沒有一定的質量作保證,又談何質量呢?那種機械地一問一答的習題課,僅僅是對對答案而已,絕不能算教學。要算的話,教的過程在哪里?學的過程又在哪里呢?這種方法又怎么能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呢?
因此,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設計一些適合學生回答和爭論的問題,并且多問一些為什么,就能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三、指導學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后,必然會善于學習、樂于思考,長期堅持,學習能力必然會提高。學會學習比學習知識更重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1.心理指導法
經常在課堂上穿插一些關于提高學習效率的心理知識。比如,一天中的最佳速記時間和最佳長時記憶時間,如何克服厭學心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等等。這樣既能緩解一下上課的枯燥氛圍,又可以讓學生日積月累掌握一些有效可行的學習方法,不再去硬著頭皮死記硬背,事倍功半。
2.分析歸類法
英語單詞大多有它的詞根、詞頭(前綴)、詞尾(后綴)等部分,如果我們掌握了它們的意義,對單詞進行分析,對我們記單詞是大有幫助的,這樣學生就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1)詞頭un-表示“不”、“無”、“非”,如:fortunate幸運的,unfortunate不幸的;(2)詞尾加er表示“人”、“者”,如:fight戰斗,fighter戰士;(3)形容詞詞尾:wonderful精彩的;(4)-ly副詞詞尾:greatly大大地;(5)復合詞:bare-foot赤腳的,man-made人造的。
英語詞組里有好多相似的結構,不妨引導學生把它們歸在一起,通過對比法去記憶。如,take up;take over;take in;take down;take off。把這些詞組放進具體的句子里去比較它們的意思不同,然后去記憶它們不同的意思。
四、課后輔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當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或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出現時,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來,課堂上不好意思提,可以在作業本上提。教師能夠在批閱作業時回復,當然在回復時,也不要正面回答,而是只給予一些提示,讓學生通過回復的提示,自己解決問題;而對于一些目前階段還回復不了的問題,就在鼓勵的同時,介紹一些有關的書籍、資料和網站,讓學生在今后通過自主學習去解決,就是目前解決不了,在學生的心里也已經埋下了一顆“探究”的種子。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自主能力,也會促進他進一步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有利于他們將來的發展。長此以往,學生會養成一種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不斷思考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習慣,使自己的思維習慣得到培養,思維的品質也會有所提高。
通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素質能夠得到提高,個性可以健康發展,并開始學會學習。實際上,學生愿學、樂學、會學、善學,這是我們教師最美好的心愿,也是我們教學目標中學習素質培養的終極所在。
Discussion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JI De-cha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000,China)
[內容提要] 本文闡述了英語自主學習的意義和特點,并結合英語教學實踐,簡述了如何在英語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英語課程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 英語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長期以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人們認為教師的任務是教, 學生的任務是學.所以,教師往往熱衷于"滿堂灌",形成了一個 "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英語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占用了大部分的課堂教學時間,將英語書所出現的語言知識點點滴滴地傳授給學生,學生則被動地聽,記,背及做大量反復的練習.教師雖然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收效甚微.這樣的英語教學方法使學生長期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教師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從根本上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就要求教師在研究教法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的研究,尤其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培養.
一,英語自主學習的意義
1,順應了時展,科技進步的需要.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無論是產業結構,工作,生活方式還是思想觀念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以及"填鴨式"的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都顯得力不從心,時代需要新的英語學習觀,"學會學習"逐漸成為這一時期英語教育界的最強音;另一方面,隨著電腦,書刊及計算機網絡等信息工具的發展,使多渠道,多方式,多途徑的攝入語言信息成為可能.多媒體教育的出現為個體獨立自主的學習語言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可見英語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了時代的必須和必要.
2,英語教育界的主動呼應和選擇
教育部新制定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課程性質明確提出要"發展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這是因為英語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素質教育具體化的理論框架,就一定意義上來說,把握住了素質教育的實質和核心.因而可以說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能力和方法是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心任務.
3,個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因而要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速度一致,步伐整齊,實在是強人所難.何況,即便是同一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需要.而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可以解決這一難題,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制定計劃,設置目標,取得較好的英語學習成績.另外,當知識的攝入不再是依賴教師機械地灌輸獲得,而是通過學生自己與教材的溝通,理解與聯系而獲得時,知識的記憶才會牢固,知識的運用才會靈活.而學生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調控和配置所培養起來的獨立意識和創新意識更是傳統英語教育難以做到的.因此英語自主學習有利于人的潛能的發展,是個人成才的根本保證.
二,英語自主學習的特點
英語自主學習, 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習者英語水平的提高和發展.它的主要特點是學生以自己的英語學習過程為監控對象.從最初的學習目標設置,學習進度的制定,學習策略的選擇到學習過程中調節,控制和補救,再到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與反省,都將由學習主體自主的選擇和決定;學習者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始終對英語學習有濃厚興趣和強烈內在動機,對取得進步充滿信心,能從英語交際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啟迪;在課堂上不管是全班活動,小組討論還是結對子活動學生都能積極發言.
三,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樹立正確的課堂學生觀,把學生自主發展作為英語教學的目標
教師對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定位是一個根本性的認識問題.學生是課堂上學習的主體,作為目的語的英語是學生認識,學習及掌握的對象,是客體,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沒有能夠真正做到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 學生被當成語言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不是積極的創造性語言的使用者.最能反映教師這種觀點的一句話是:"我講過多少遍,你怎么還是不會 "我們分析一下"我講過多少遍"這句話所包含的意思."講"就是把語言知識講清楚,那么,"講過多少遍"指的是教師一遍又一遍地講過,似乎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你怎么還是不會呢 "這是把學生當成知識被動接受者的典型表現."講過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師的課堂教學任務已經完成,只是做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為表達意義服務,做到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的結合.只有在這種服務和結合中,才能使learning和doing互相促進和融合,才能使學生在長期的課堂實踐中,逐步學會做一個積極的創造性語言的使用者.
從我國目前教育狀況來看,衡量一個學生能力的高低仍是分數的多少,教師只強調學生記住了多少英語知識,懂了多少語法而忽視了對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便依賴于教師課堂上所講授的語法知識,也滿足于機械的啞巴式的英語學習方式.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改變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手段,把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是否真正發揮主動性,積極性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和內容.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創造性,英語運用能力等素質方面的評價.只有如此才可能給學生創設一種有利于培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環境氛圍.
3, 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英語自主學習需要學生一定情感的投入,并能以意志克服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另外,英語自主學習并不排斥他人的幫助,相反能有效利用學習資源和向他人求助應是英語自主學習的一個評價標準.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個體獨立自主的基礎之上,學生自己決定是否求助以及如何求助,因而無形之中便增強了學生的獨立性和責任心.英語學習并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常會遇到困難與挫折,當隨著學習過程的深入,困難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而最初的學習動機的動力作用開始減弱時,便需要學生以自己堅強的意志力克服這些困難,繼續學習.這時雖然可以尋求他人幫助,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有毅力與恒心去克服這些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責任心,恒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進行長期的訓練.
[關鍵詞]教學;自主;問題;情境;拓寬;興趣;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4-207-01
自主性學習能讓學生積極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內在的動力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那么,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推動下,如何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呢?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參與能力?在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自主作用談幾點體會:
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標,增強自主參與意識
教師要調整好與學生間的站位關系。把自己變成“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現型的學習。目標導向意在置學生于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看了學習目標就明確了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和需要達到的程度,進而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課上不僅要讓學生明確一節課的總目標,還應該讓學生明確每個教學環節的具體目標。一般在一節課的課始,亮出總的目標,使學生有個總的沖刺的目的地,在教學過程中,較大教學環節的具體要求,也要通過過渡語或小黑板、幻燈等形式使學生明確。
二、提出問題,預設情境,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作為一個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就是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來。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要能使學生產生迫切解決問題的心理。教師提出問題的方式,要有興趣與好奇心。問題的內容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或已有知識,并富有情趣。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入到有關情境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求的思維活動。
三、創設主動探索空間,促成自主參與
有關的表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有行為參與,而且要有合理的認知參與和積極的情感參與。實際上,認知參與涉及學生“會學數學”的,而情感參與涉及“喜歡數學”或“喜歡數學學習”的問題。數學教師應該促進學生的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以及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正確的學習數學的和對數學的正確態度。數學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特別是應該充分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情感參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難學生以“有趣”和“成功”的體驗,使其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得到可持續發展。
四、延拓創新,創設情境,增長自主學習的精神
新課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要求學生將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變為主動參與的過程。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他們在探究數學奧妙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問題,從而更加主動的投入學習。當然,這也離不開老師上課時的精心策劃和指導。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從各方面,特別是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去發現一些與數學有聯系的問題。從而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在教學中組織學生自己編輯一些問題。從問題中找出規律。
五、開放題材,聯系實際,拓寬自主學習的世界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的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集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
數學開放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在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開放題會給課堂帶來生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著力學習方式的指導,提高自主參與能力
傳統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一、“四步式”自主學習模式的作用
站在教師教學操作角度上講,這“四步”一切都因“問題”而生。問題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探究提出問題,主動合作交流研討求解問題,追求真知創新性地化解問題。這就是一個完整的自主創新性學習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當中提倡教師要圍繞“問題”出發,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參與解決問題來開展教學。在“自主初學感知”中“發現問題”,在“積極參與探究”中“提出問題”,在“互動交流討論”中“求解問題”,在“獲新知求創新”中“創新性地解決問題”。
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講,體現了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顯現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實踐性、創新性。這與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轉換教師角色,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生親身體驗的新理念是相一致的。
在“四步式”課堂教學模式當中,“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主的自學過程,發現過程;“尋問探疑”是學生自主質疑、積極參與的過程;“互動研究”是學生通過互動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揭示規律”是學生歸納整理知識、化解問題、升華創新,對知識有創新性理解的過程。
與自主學習指導相一致的課堂教學和指導模式是自主學習得以充分實現的重要保障;是指導自主學習的主要陣地。教師通過課堂把握自主學習的基本環節調控,把自主學習指導工作從課內做到課外,全方位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四步式”自主學習模式的突破性進展
我們對“四步式”自主學習模式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和實驗,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自主意識明顯增強
實驗前相當一部分學生依賴性較大,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對自己和他人缺乏應有的責任。通過自主實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明顯增強。學生們都有一個共識,“學習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各種自主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課前預習已不必教師作專門的指導,只須按照掌握的預習方法進行就行了。
2.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
隨著“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相繼構建、應用,學生“怎么學”有了強有力的拐杖,許多學生還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了適合于自身特點的一套學習方法。學生在學期初能認真分析自己的學習實際,確立自己學習的奮斗目標,明確學習目的、內容和高度,并據此制定出自己的學習計劃,探索自己的學習進程和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各種學法的嘗試和探索,并及時作出自我評價,了解自己的學習現狀,反思現狀,總結經驗教訓,進行學法的改進,學習狀態的調整,使自己始終處于一種學習的興奮狀態。在課堂學習中,學生自主嘗試、自主領悟、自主質疑、自主評價、自主總結、合作探究等能力都有明顯提高。在全校抽考中,我班語文、數學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校級領導的多次贊譽。
3.自主性學習習慣初步養成
學生初步養成了自主預習、復習的習慣,樂思善辯的習慣,勤翻工具書的習慣,博覽群書、廣泛攝取信息的習慣,常動筆墨的習慣。學生將“學習是學生的天職”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家長普遍反映,在孩子的學習上,他們是越來越省心了。
四、“四步式”自主學習模式的自我表現評價
1.自主教育觀深入師心,加快了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進程
⑴對語文自主教學有了以下認識:
所謂語文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自覺地主動地經歷語文學習的全過程,探索語文學習的規律,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他們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在實施語文自主學習研究的過程中,教師自己首先要具有強烈的教書育人意識,掌握著豐富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要學生“下水”的,教師要勇于先“下水”;要學生做到的,教師須先做到。身先士卒,以身垂范,方能使自主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其次,在研究中不孤軍奮戰,不把學生僅僅看作研究的對象,而是將每個學生納入研究者的行列。
⑵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要想指導學生卓有成效地自主學習,關鍵是構建科學的課堂學習操作模式。通過具體的模式環節和操作策略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引導行為,從課內的規范延伸到課外的發展,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我們的語文自主性學習模式,始終凸現著“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特征,以培養學生學習意識為切入口,以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評價標準,以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為最終目標。
2.加快了師資隊伍建設步伐。
教科研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捷徑。在研究活動中,在我的帶動下全體語文課題組成員都學習了大量的有關理論,承擔了課題的實驗研究,撰寫了數十篇有價值的課題研究的論文和教案。
四、“四步式”自主學習模式的社會影響
一、構建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平臺”
能不能提高教學水平,關鍵在于師生要有一個和諧的心態。這個心態就是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平臺。
教學實踐證明:在輕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得到激發,能敏銳地把握機會,果敢地進行探索行為的精神狀態處于最佳。反之,緊張、嚴肅、壓抑的課堂氣氛,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得不到激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構建一個師生關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平臺,讓學生愿意學習數學、渴望學習數學。這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
二、在課前預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中有效的方法是培養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預習方法指導,但不能要求同一模式,要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預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
(一)提倡不同的預習方式
預習前,教師可以提出總體要求,讓學生找出知識的前后關系和新舊知識的異同點;允許學生用不同方式進行預習。例如,有的學生習慣用“閱―比―疑”預習三步驟。閱,就是閱讀有關資料;比,就是作新舊知識比較;疑,就是對內容提出質疑。又如,有的學生習慣用“看例題―查資料―做練習―提問題”預習四步驟。總之,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達到預習要求都是值得肯定的。
(二)提倡多樣的表達方式
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思維方式是有所不同的。預習過程中,所思、所想、所悟、所疑的表達方式也不盡然。例如,有的學生習慣于用圖示法,加深對題意的理解;有的喜歡表格式,突出新舊知識的異同點;有的用編題、質疑的形式表達自己對例題的獨立見解,學生的預習方式不同,理解知識角度不同,為課外學習小組交流提供了相互啟發,激發了學生質疑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達到自主預習的效果。
三、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是師生知識交流的主要過程,也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渠道。
(一)放松學生的緊張心理,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為人之師,在課堂上應該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往,講課中盡量做到親切笑容、語言激勵、態度和諧,促使學生身心放松。學生的身心放松了,才有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學生才能敞開心扉,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多讓學生動手,提供一個探索的活動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動腦,還要讓學生動手,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課題的理解。例如,在傳授簡單圖形時,我讓學生分成小組,在老師指導下,用紙制作各種圖形,然后,通過觀察、測量,掌握各種圖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感悟數學中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激發學生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三)多讓學生動口,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數學本身是一種工具,教會學生善于與人交流、與人合作是現實生活的需要。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最顯著的特征。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實踐操作都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通過小組的討論,互相交流,取長補短,這樣就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潛能。
(四)打開學生質疑枷鎖,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時空
質疑是創新的基礎。在教學時要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允許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隨時質疑、發問,不要錯過學生最靈感的那一霎間。
在課堂上,教師還要騰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對新課內容質疑。通過開放題目、一題多解等培養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條件開放、問題開放、過程開放、結論開放等形式訓練學生。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讓他(她)能在講臺上分析、講解、演示范題、糾正誤題。在學期中和學期末,我們也可以組織個人和小組競賽,在競賽中挑戰難題,增長意外的發現,充分施展學生的才華。
四、在課后作業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業是檢驗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程度所常用的方式。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課后作業。布置作業可以根據課內要求,設置一些基本題、思考題、調查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等實踐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全面發展。對作業中出現的較嚴重的問題,教師還可以采用面批手段,和學生面對面交談,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
總之,為了更好地發展教學改革,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一定要做好課前預習輔導,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既動腦又動口動手。課后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一定的作業量,這樣才能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自主學習建立在自主學習意識之上,學生的作用起著主導作用,若是其無心學習的話,這種學習模式很難真正發揮作用,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其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才能得到拓展,整個學習過程才能被其更好地支配。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應該為學生設立相應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創造必要的表達機會,來逐漸打開學生的心扉。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直在被動的教育模式中成長,很難很快地適應自主學習模式,為此就需要教師對其加以培養和鍛煉。在最初利用自主學習模式進行教學的時候,要調節好學習的步驟、速度以及過程,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適應,并逐漸增加自主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適應自主學習的學習任務分配和學習模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教材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這些內容緊貼課本,但是在學習活動的組織上,學生卻占據著主導作用。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
語文課課堂效果的好壞,不是看教師講授了多少內容,關鍵在于學生學到了多少內容;教師提供思路,學生自主探索思考;教師給予適當的啟示,學生自覺地拓展相關知識;教師啟發學生總結方法,學生將總結的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在課文學習中,注重精讀和泛讀的結合,增強語句的賞析能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遇見疑問,不急于給予學生解答,讓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信息,查找資料,閱讀相關的課外材料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像《演講與口才》、《讀者》、《語文報》等口碑較好的課外閱讀材料,鼓勵學生進行隨筆和文學創作。
三、提供實踐運用的機會
為了讓學生運用已獲得的知識,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在教學中應注重給學生實踐的機會。比如課前五分鐘活動,讓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讓學生充分展開自己的知識儲備,培養學生的演說能力。再如,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在老師引導點撥下,認真準備,帶領同學們一起學習自讀篇目,同學們與小老師配合默契,深入研讀,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集體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還可定期開展語文活動課、知識小競賽,從選題到組織都由同學們操作,往往是群策群力,迭起,趣味橫生,真正是寓教于樂。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實現了各種能力的培養,激發了學生參與興趣,并從中體驗到了參與學習過程獲得成功的快樂。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互評互改作文活動也不失為一種一舉多得的好形式。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學習個體,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智力水平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努力為全體學生提供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鼓勵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提倡學生自學與自悟,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語文教師平時要注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活化語文學習方法,讓學生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知識。另外,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的個性和靈氣在學習中煥發出來。
五、鼓勵學生質疑
問題意識可以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問題,而學生也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撥開迷霧,發現不為人知的新的問題。教師不僅要善于提問,也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大膽質疑。如我在教《項脊軒志》,針對學生的畏難情緒,要求學生根據課下注釋和利用工具書自讀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在課堂上嘗試自己翻譯。其他學生針對他的翻譯可提出不同意見,甚至讓他們互相問答,把課文中自己有疑問的問題都找出來。學生暢所欲言,通過討論自主解決了這些問題。通過對學生的提問組織討論,多方交流,相互啟發,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對課文有更深層的了解,還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六、及時反饋學生的檢測情況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設置達標訓練,以此來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習題的設置要注意梯度與難度,可按識記、理解、實踐、創新四類設置問題。提問的問題要有針對性,盡可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關鍵詞: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有效性
自主學習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獨立解決新問題的一種自主學習活動,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小組合作往往可以分為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和師生合作。這種教學活動,將學生置于核心,在與教師或他人合作中,習得知識,發展技能,在發展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合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大家應各司其責、分工合作、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提高效率。組織合作學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協作精神。當學習者與他人協作時,他們會學得更好,往往能正確地解決更多的問題。
早在兩千多年前,在我國的古典教育名著《學記》中就有對合作學習的闡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班級學習中學生們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心得和經驗,才能夠取長補短,提高學習的效率。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進一步加快,善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已經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更是人際交往和個人工作的基本能力。教師在課堂中應不失時機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我們的課堂教學要使學生能積極愉快的自主學習,提高獨立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培養良好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意識。使學生具備協作互助的合作意識,和高效的思維創造合作能力。
就藝術課堂教學來說,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合作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
當教師提出問題后,雖然學生在課下做了預習,由于問題提出有一定深度和難度,學生顯得有點不知所措,教師從內心希望回答問題的同學能直奔主題節省時間。遇到有人聽課,學生由于緊張或其他原因,回答問題有困難,答案總是不符合老師的“心意”。這時就需要給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時間。
在自主學習中,我們要處理好“收”與“放”的關系。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放得開”是指教師不要怕孩子暴露問題,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一些看似錯誤的回答也可能蘊含著創新的火花,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允許學生對問題有獨特的見解。“收得攏”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種答案的基礎上,還要引導他們推敲出盡可能完美的答案。如果教師沒有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形成不同的觀點,也就談不上“收”不“收”的問題。
任何的合作學習都是以自主學習為先決條件的,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體會讓他們討論又能講出什么呢?如果全組的學生都沒有事先的自主的學習,討論時就只好冷場。沒有個人的努力,組內的學習就不可能有效,合作學習就成為一句空話。要想學習的效果好,必須充分自主學習,才能為展示作好鋪墊。
2、營造寬松愉快的合作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心情舒暢的狀態下學習工作,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活躍;而在情緒低落時,思路狹窄,思維遲鈍。同樣,學生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敢想、敢說、敢做、敢懷疑、敢標新立異。羅杰斯說過:“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無拘無束地展開討論,必須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諧、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就要因題而異,通過巧妙的誘導,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便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合作學習時間要合理分配
只有把合作學習與集體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才能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在合作學習以前教師的組織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明確合作交流的任務、目的、在了解了合作的步驟方法的基礎上再展開交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必須根據所教的內容,對小組學習和集體教學所需要的時間進行科學有效地合理分配,以便及時總結,了解合作學習的效果。
4、合作學習任務要清晰明確
剛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時,在課堂上常會出現學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亂作一團的局面,這會令教師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首先要提出明確的任務和要求,讓學生圍繞某一主題展開合作。教師所提的問題要有梯度,在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合作學習這種形式時,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隨著學生合作技能的熟練,再逐漸增加問題的難度。
5、引進競爭機制和激勵性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對于組內成員來說,是他們之間的合作,但對于組與組之間來說,還必須有競爭。只有建立“組內是合作,組間有競爭”的機制,才能更好地發揮合作學習的功效。對于表現好的小組,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激發他們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
6、要共同分享合作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