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老齡化的感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重視知識背景,突破教學重點
“統計”是小學數學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新課標把體會、經歷和從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活動作為統計教學的首要目標,重視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把統計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生活中去;要讓學生走進真實、有趣的生活情境,親身經歷調查、統計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統計圖和統計表,并能通過統計出來的數據發現、提出新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和策略,領悟統計的價值。
在小學階段的統計研究中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獲得“有效的數據”或者稱為“有價值的數據”。這個問題要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我個人認為所謂“有效的數據”是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客觀反映實際背景的數據。因此學習抽樣方法,最好針對生活中、身邊的事情。比如:同學們的身高、作息時間、霧霾天氣狀況等。在這其中可以得到一些生活化的結果。有了一定的數據背景做基礎,學習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復式折線統計圖》一課中教材以“老齡化”為題材展開教學。指出影響“老齡化”的兩個因素: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因此出生和死亡人口數既是調查的對象更是學生完成本節課學習的重要依賴的對象。要反映老齡化社會現象,需要比較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的變化情況。教學前可以讓學生搜集關于老齡化社會的相關材料,課中讓學生談談影響老齡化社會的因素,學生互相學習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復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重點應突出上海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可讓學生通過靜態和動態的對比發現:出生人口數總是少于死亡人口數,并且差距越來越小。此時教師應勢利導給出“人口負增長”概念,返回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感悟。本課中出現了紛繁復雜的知識點如:老齡化、人口自然增長數等。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他們一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二沒有實際的生活經驗。這時就要求我們教師讓學生課前先做調查、課中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由淺入深的幫助學生看到現象,發現規律進而突破本課重點。針對“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本課中我給出我國目前人口狀況和上海人口增長率的相應新聞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并能夠合理預測“未來數十年間上海人口自然增長情況”。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搭建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充分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讓學生在主動對數據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有深刻的體會,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到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重視創設聯系生活的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數學現象源于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可探索的問題情境,問題情景越貼近學生生活,能見度越高,問題激活思維的程度就越好。
例如《復式折線統計圖》一課的練習中:“分析應用”時讓學生大膽猜想折線統計圖反映出的二氧化硫濃度冬季濃度高的原因,并提出措施。由于接近學生生活,學生是暢所欲言,說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
師:二氧化硫濃度折線兩邊高,中間低。兩邊高,左邊是一年的哪幾個月?右邊呢?根據我們剛才從資料里了解到的知識,你能大膽地猜想一下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什么在一年里兩頭高中間低嗎?有辦法解決嗎?
生:我國冬季氣溫低,需要采暖,我從電視上了解到燒煤會產生二氧化硫,所以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在一年里兩頭高中間低。少燒煤,可以采用其它清潔能源代替,減少煤的使用。
生:現在私家車多了,五一、十一黃金周出行的人多了,汽車會排放大量的尾氣。
生:春秋兩季風比較大,污染物可能會被吹散。
生:少開私家車,可以坐公交車,國家那么重視,給公交補貼,車票可以打著多方便呀。
生:可以綠化我們的環境,植被可以凈化空氣,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
教學效果證明這樣處理真正激發了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重視加強實際應用
大二,黃鳴陽組建了團隊,探索大型民用飛機起落架設計。起步就請到學校這方面的專家聶宏教授作指導教師。聶教授首先幫著謀篇布局,教如何選擇路線,展開流程,預測問題。黃鳴陽回憶,他們準備參加競賽,要在很短的時間內上交論文。他們所研究的是聶老師之前所帶的學生們沒有做過的,沒有經驗可供借鑒,聶老師陪他們從頭開始。老師出馬找來了相關專業的同學,一起了解這個領域相關的知識,然后建議隊員們查看一些國內外的優秀論文,了解別人的模型的建立。在聶老師的一路指點下,團隊從建模到優化,再到完成論文,最終解決了問題,
不止學術,黃鳴陽從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一天下午,因為是休息日,他給自己放假,去踢了場足球。回到教研室,看到手機上好幾個未接來電,全是聶老師打來的。黃鳴陽趕緊聯系老師,原來,他之前向聶老師發送了一份論文初稿,有些細節問題需要商榷。黃鳴陽說,那甚至不算差錯,但老師堅持要在這些細節上精益求精。
一次黃鳴陽到老師辦公室請教問題,老師和他沉浸在討論中忘記了時間,等他們看表時,早就錯過午飯了。師長的嚴謹與熱情對黃鳴陽來說,不僅僅是敦促,更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在科研中始終保持熱情,堅持下去。
黃鳴陽成長路上還“偶遇”過幾位師長,受益匪淺。黃鳴陽曾向一位教授請教如何走科技道路,在其建議指導下走上了“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之路;他曾和一位社會學專業的教授交流,偶然聽到了老齡化問題,便利用暑期調研南京新區劃下養老服務區域性差異,利用數學模型探討老齡化問題;他的海鷗撲翼飛行器仿生大鳥,吸引了國際仿生學大師的眼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Robot教授等對黃鳴陽提出了許多建議,并保持郵件的往來
學長幫幫忙
在南航,學長學姐和學弟學妹之間的“互動”開展得很好。黃鳴陽說,指導老師往往提供的是學術上的指導,在實踐中遇到了問題,他們習慣于尋求學長們的幫助。雖然,大家做的項目不同,但是項目內容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團隊正經歷的挑戰和困難,很可能是學長們經歷、研究過的,就可以迅速幫他們“對癥下藥”。
飛行器的試飛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次的失敗,飛行器一次次摔下來,特別虐心。有一次,黃鳴陽他們在研究的是一架無人機飛行器,升力總是達不到要求。黃鳴陽便找到了做這個方向研究的學長,學長聽了他說的種種情況,建議從分解裝置著手,換一套更小一點的電機,包括螺旋槳等實驗器材的更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升力還可以提高續航時間。他們按照學長的建議進行了優化,很順利地解決了讓他們苦惱的問題。
1 護生就讀中專的原因
1.1 國家政策支持
國家目前對就讀中職教育的學生給予優惠政策,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2012年10月22口聯合的《關于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范圍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金制度的意見》(財教〔2012)376號文件)中指出:從2012年秋季學期起,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口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可見,國家給予了中專學生較優厚的就讀條件,這吸引了一部分學生進入中專學習。
1.2 護士就業現狀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2013年中國將迎來第一個高峰的老年人}!增長,這表明中國將而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對護理人員的需求口益增加,相比較某些其他的專業而言,護理專業有明顯的就業優勢,這使得一部分初高中畢業生選擇護理專業學習。
2 中專護生現狀
中專護生一般來說存在以下特點:第一,初高中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基礎相對較差,自學能力較差第二,喜歡實踐操作,動手能力較強第三,情感豐富,但需要正確引導所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優勢,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成為中專護理學基礎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他們將來走進臨床工作崗位與學歷更高的護生競爭時的重要能力之一。
3 教學方式方法感悟
3.1 直觀導入法
針對中專護生不喜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的特點,我們可以采取最直觀的視頻播放、掛圖展示等方式引入新課,生動的圖像和視頻相比單一的文字而言更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對新知識有直觀的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解“壓瘡的預防及護理”一節時,我們先給學生觀看壓瘡各個時期的圖片,先給予學生視覺上的沖擊,讓他們觀察幾期壓瘡的特點,了解各期壓瘡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使他們意識到預防壓瘡的重要性,引發他們對壓瘡患者的同情及關注。再引入壓瘡的概念,詳細講解壓瘡的形成及發展過程。然后層層深入,講解如何預防壓瘡的發生及如何護理壓瘡患者。這種先運用圖片或視頻的直觀教學手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某一知識的關注度,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2 案例引導法
中專護生心智尚不夠成熟,相比枯燥的理論知識而言,他們更喜歡形象而生動的案例,例如在講解輸血操作中查對的重要性時,就可以先講解臨床上發生過的真實案例:84歲的賀老太是O型血,她在北京某醫院住院期間,護士誤把200二的B型血輸給了她,導致其病情加重,并死于3個月后。事情發生后,患者家屬持續5年向涉案護士追責。最終,涉案的兩名護士由于涉嫌醫療事故罪被刑拘。先讓學生對發生醫療差錯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使他們從心理上引起重視。然后請學生分析可能是哪一步的查對沒有做到位而引起差錯事故的發生。如此,可讓學生對在輸血操作時應何時進行查對、如何查對做到心中有數。
3.3 問題引導法
在中專護理學基礎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及學習要求,有針對性的設置問題。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帶著問題教學,學生則帶著問題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學習到的內容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明顯優于傳統死板“填鴨式”教學方法。例如當我們講授清潔、消毒、滅菌的內容時,就可以從口常生活出發設置問題,如可以提問:(1)家里新購買了餐具,你想給餐具消毒,可以采取那些方式?(2)家里的棉被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消毒?(3)朋友不小心將仙人掌的刺扎入手掌,請你用繡花針幫他挑出,你應當如何做等。等理論知識講授完畢后,再讓學生來進行同答,先說原來自己會采取哪些方式消毒,再說說經過學習之后又學到了哪些消毒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提高教學效果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
3.4 理實一體教學
1 引言
為了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賢的傳統美德和青年志愿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在社會上形成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同時,讓老人共享改革開放取得的豐碩成果,感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在余燕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大學生志愿者團隊自行組織展開了“關愛空巢老人,踐行青年志愿精神”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創業,這自然會活躍地方經濟,帶動社會發展。然而與此同時也造成了空巢老人這一特殊群體的存在。而我們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應利用社會實踐,為社會承擔責任,主動去關愛這個特殊群體。我們團隊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以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宣傳三者結合的方式,去了解、關愛這個特殊群體,隊員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二字。
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嚴格遵守學校下鄉紀律,堅持社會工作的博愛、尊重、助人自助的精神價值理念,把所學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運用到調查實踐中,展示了農院學子良好的精神風貌,受到了地方群眾的熱情接待和高度贊揚。
筆者與筆者的團隊一起,緊緊圍繞“關愛空巢老人,踐行青年志愿精神”這個主題,開展了包括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和宣傳在內的一系列活動。此次實踐也讓筆者經歷了很多東西,對一些事物也有了不同的體會,下面筆者分模塊講述此次活動的經歷與感悟。
2 志愿服務――傳遞溫暖
調查組成員分兩組實地走拜訪了該村空巢老人,對老人的家庭情況、收入情況、健康狀況等問題進行了調查。志愿者們還和老人們話起了家常,80歲的張爺爺聽力有些障礙,志愿者們十分耐心地與其進行了交談。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希望通過我們的調查分析,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同時,也希望我們可以為老人們的生活帶來些許快樂。
“爺爺,我們來探望您啦!”6月20日上午,先鋒鎮利民村的空巢老人張順林與其老伴兒王美英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靜的家頓時變得熱鬧起來,我們是第一批前來探望他們的人。我們先給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塵,打掃衛生,下田拔草耕地。完后,我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話題從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態的調整再到新舊社會的變化,我們與老人都聊的十分開心,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這里的老人都是本村的且大都是空巢老人。
隨后,我們又先后探望了利民村的其他幾位空巢老人。
3 社會調查――給空巢老人多一些關注
以“空巢老人”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是此次社會實踐的有一大模塊。“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后的中老年夫婦。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此次社會調查主要以一對一聊天的形式展開,詳細了解被調查者對這一問題的看法。調查顯示,不同地點的及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空巢老人這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老人方面,有的表示子女雖然不在身邊但是生活比較豐富,他們傾向于讓子女追求自己的生活;還有的老人認為人老了,對子女來說是一種負擔,自己能生活就不去麻煩子女。青年人方面,他們普遍認為,這主要是經濟的發展使子女們不得不離開父母去追尋更好的生活,作為子女應該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為政府社會應該建立相關體制,給空巢老人多一些關懷。筆者個人認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有三點。首先,我國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個孩子;第二,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丁克家庭,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觀念越來越流行。第三,現在競爭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員的流動越來越頻繁,人們經常要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甚至出國深造、工作等。怎么去應對這一問題呢?筆者認為村委會,社會各界人士應該根據老年人的特點為空巢老人設置相關的設施,建立相關的老年人服務機構,同時應該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贍養方面,我們應該加大對于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子女意識到應該盡量多花一些時間陪伴父母,讓空巢老人盡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贍養;心理調節方面,村委會要及時掌握了解老人情況,多于心里出現問題的老人談心,開展文藝活動,老人自身也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4 宣傳很給力
我們通過扛旗、扯橫幅的形式展開“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的宣傳活動。這種宣傳形式在這條本不熱鬧的鄉間小道上引來了很多人的目光,展示了農院學子的風貌。隨后并與這些空巢老人合影留念。
5 感悟
這是步入大學的第二次社會實踐,去年只是簡單地走訪基地。而今年的我們有了自己的隊伍,而且自己還擔任隊長,隊中的成員也來自不同班級,這帶給我的考驗是很大的。
實踐的收獲也是不少的。首先,鍛煉了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活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突況,也會根據當天的情況對人員、地點進行相關調整,這些極大的鍛煉了自己的應變能力。其次,是組織能力,自己要對不同的人根據個人意愿進行協調、安排,這些鍛煉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再者,是交際能力,實踐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讓被調查者配合自己的調查,也不是那么簡單的。還有就是自己的吃苦能力,實踐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在烈日炎炎下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做下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總的來說這次實踐真是受益匪淺,和這么多優秀的隊員們一起努力,苦也變成了甜,我們用青春,承擔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向外展示了農院學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短短一天的暑期實踐活動結束了,從開始籌備到實踐總結讓我學會到了愛的力量,青春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我在這次的實踐活動中獲益頗豐。在實踐中,筆者親眼目睹了老年群體的辛酸與無奈,親耳聆聽了老年人的心聲。在此,筆者向同學們發出倡議,在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老年人這一群體,更加需要我們的關注、關心和幫助。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獻出自己力量,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敬老、愛老、助老!了解社會老年群體生存狀況,傾聽老年人的聲音,關(上接83頁)
1999年某日,同事探問,有日本研究高等教育的博士研究生求訪,是否接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欣然應允。到訪之日,未料來者竟是一位頭發花白、滿面皺紋的老嫗,不免詫異。細談方知,老人受過高等教育,中年喪偶,承夫之業,經營書店以維持家計,直至兒輩大學畢業成家。晚年無生活之憂,遂再次走進大學,以圓研究教育舊夢。一年又一年,她從碩士讀到了博士,正在打算撰寫有關中日高等教育比較的學位論文。告白無華,聞之動容。2003年末,筆者到日本任客座教授,見各地社區生涯學習館所林立,老人學習者居半數;而大學則普遍向社會開放,社會人求學蔚然成風,其中不乏老者。由此深深體驗到,在日本終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學習型社會不為虛言。
本期發表了杜作潤和俞可兩位的文章,內容涉及老年高等教育,目的在引起學界與世人關注。我國正處于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加速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凸顯,人口老齡化即為其一。“未富先老”的嚴峻挑戰不僅考驗社會的良心,而且考驗政治的智慧。不久前,讀到竺乾威、朱春奎主編的《中國政府建設與發展報告2012——包容性發展與政府建設》,頗有感悟。按照該書所言,所謂包容性發展,是不同國家、民族與公民共同發展、平等參與、成果共享的發展模式。包容性增長的核心,就是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為所有的社會成員提供平等的機會,消除社會階層、社會群體之間的隔閡和裂隙。依愚之見,實現包容性增長,達成社會包容性發展,建構滿足社會各群體需求的教育體系,乃應有之義。依此之理,老年教育當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后的今天,發展老年高等教育顯然也應成為教育政策的一個重要議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文件有一句提及“辦好老年教育機構”,輕重可見。
發展老年高等教育,很重要的是破除狹隘功利主義的觀念。人們提到學習、提到教育,總是與實際的功用聯系起來。在一些人心目中,“年紀大了,學那么多有什么用?”2006年,天津58歲的仝正國考上昆明理工大學,許多人不解,有的網民甚至認為,她不該占用有限的高等教育資源。時至今日,雖然對老年人參加高考、入大學學習表示理解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老年人進普通正規大學學習仍屬稀罕,參加學歷教育障礙重重。目前社會上為數不多的老年教育機構,主要面向部分老年人休閑養生之需,層次不高,功能有限。即便如此也是非常稀缺,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其實,老年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并不在于生活實用功利,而在于生命價值的升華。對于特定生命階段的人群而言,精神層面的愉悅和觀照會使他們更好地品味人生的意義。老年人生存品質高了,才會有真正的社會和諧。
我國老年高等教育未興,反映出終身教育的理念在社會還沒有獲得普遍認同,學習型社會的建構還缺乏富于遠見的價值目標、系統思考和科學戰略。因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必定超越狹隘的功利目的,而成為所有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教育必定貫穿人的生命的各個階段。如果有一天老人可以自由進入各類大學接受教育,相信離教育現代化、學習型社會也,就不遠了。
1996年,帶著濃郁海派味道的《兒女情長》播出后,先是在上海,繼而在全國一度產生了強烈的轟動效應,形容是萬人空巷并不過分。一段看似平淡、瑣碎、不起眼兒的凡人小事,立意在家人親情上的故事牽動了太多觀眾的心。該劇曾在全國33個省市播出,其中在上海電視臺播出時收視率高達46%以上。也許正是那樣的成績,促使了14年后《兒女情更長》的創作拍攝。當年的 “童氏三姐妹”奚美娟、吳冕、張芝華,以及王詩槐、朱亞英、余婭等原劇組的主要演員們也齊齊歸隊,講述的是童父童母去世十二年后,童家故事的繼續。再次演繹了這段“風雨再大,家不能散”的樸實故事,溫暖深情地表達了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血濃于水”的含義。觀全劇,延續了樸實的表達風格,重點體現了童家后代的每個人身上簡凡又蘊涵深刻生活哲理的故事。《兒女情更長》里主人公在十五載后繼續著自己的柴米油鹽。再看熒屏中的他們,已經是被歲月雕刻的臉,倒讓人有幾分懷舊了。
立意質樸
無論新舊兩版,都有一個非常好的立意,就是當“金錢”在人們意識中不斷膨脹的今天,“親情”究竟還占有多大的比重?尤其是眼下,正是中國社會進入“老齡化”的年代,在新的道德觀念逐步形成的過程中,如何調整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關系并擺正各自的位置?這是整個社會都在關心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必須做出自己的回答,是絕對回避不了的,《兒女情長》的現實意義也就在于此。這部戲反映了平民百姓生活、強調傳統美德及家庭倫理的真善美,自然就契合了人們的實際心態。
再續家常事
該劇鏡頭始終對準了平民百姓。演的全是平民百姓摸得著、看得見的日常生活。生活當中的家長里短和人情世故是觀眾帶著自己的思考談論最多的話題。他們能從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且對他們之間的是是非非做出愛憎分明的評判,與其說他們是在看戲,不如說他們在參與。當年作為子女的童家子女,在《兒女情更長》中都成長為父母。而且子女也到了談婚論嫁。就會涉及婚姻觀,雖然吵鬧無數,但奚美娟說,她更多的是看到年輕人積極向上的朝氣。
就像主創們說的,15年前的中國家庭里,每個人忙著掙錢,為了物質奔波。而15年后,當生活開始變好,大家也開始探討現實的問題。有物質了,但能不能替代精神呢?第二部劇里主要討論的問題主要圍繞著孝心還要不要,家能不能散,如今兒女的問題和15年前的不一樣了,他們處在一個更開放的世界,所以讓父母更加頭疼。
三位主心骨
轉眼童父童母去世多年,在母親的忌日,大姐童建菊通知全家人去墓園悼念,因為全家人已有多年沒有湊在一起了,她想以此來維系兄妹之間逐漸疏遠的親情,可掃墓那天只有退役的大哥建國來了,其他人都借故未到。失望的大姐向父母表示,明年一定把童家人都帶來。建菊沒想到兩個妹妹隨后趕到了。三姐妹站在父母墓前百感交集。童家六位子女家家都有一本煩心賬,奚美娟飾演的大姐童建菊謹記父母重托,繁忙的工作之余,仍不忘為各家的大事小情勞神奔走維系著這個大家庭。她在劇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時代變了,家不能散”,打動過許多觀眾。張芝華飾演的童建華一心想給自己招個金龜婿,為女兒的感情問題成了暴躁媽媽。張芝華說自己拍攝中每天梗著脖子吵架已經是家常便飯。吳冕在劇中飾演的童建蘭,在家里學歷最高,自尊心強,外冷內熱,自己是心理醫生,卻與女兒雨欣缺乏溝通,關系格外緊張。在和女兒成長的矛盾沖突當中童建蘭也在反思,最終在妥協之余,選擇了作為父母也參與到女兒的夢想中去,一起歡笑,一起流淚。可以說,以三位母親的角色為作品主要切入點,成為整部劇的節奏把握者。
朱鐵:不做“小生”
電視指南:你是否看過老版的《兒女情長》?有什么樣的感受?
朱鐵:15年前的老版《兒女情長》播出正好是我剛剛考上中戲讀大二,學校條件有限,看過,但是不全,也沒有太深印象。
電視指南:你拿到劇本和演完這個劇,有什么特別不一樣的體會?
朱鐵:看完劇本當時就是覺得童沙波很孝順,很有愛心,也有點小小的自私,婚姻不太順利,但是隨著角色的深入,演完之后,在心里的童沙波也越來越清晰,覺得其實人真的很辛苦,作為一個兒子、父親、男人,確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也就多了些無奈。
電視指南:在你看來,童沙波這個人物對感情的態度,尤其是和單身媽媽的感情是否具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朱鐵:對單身媽媽這個問題,我覺得我能理解童沙波這個人物的想法,其實最主要的是真心實意地愛著對方,并且,愛屋及烏,如果只愛大人,對單親的孩子卻挑三揀四,并不是真的愛,愛應該是全面包容,全面接受,全心付出。
電視指南:在劇中童沙波是個“完美老公”,你個人覺得這樣的男人是否比較累?
朱鐵:可能都覺得童沙波比較完美,其實這樣確實比較累,因為想讓自己身邊的人都滿意,都過得好,這是不可能的,可越是這樣,越在心里給自己加了很多負擔。
電視指南:與奚美娟老師演一對母子,她又是老版《兒女情長》中的演員之一,拍攝中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情景嗎?
朱鐵:奚美娟老師作為老演員,比較認真的,第一次我們見面,在沒有任何人催促的情況下,就開始互相暢談人物和各自對對方的期待,我覺得特別開心,很少遇到這樣的工作方式,良好的開始讓我們彼此有了很好的溝通,也讓我們在以后的合作期間有了很好的默契。
電視指南:對于童沙波和田中千繪飾演的譚芳芳之間的感情,面對家人的不理解,你有什么想法?
朱鐵:家人不理解劇中和單親媽媽的感情,我覺得我能接受,因為劇中我就是單親家庭長大的,所以,特別理解家人為什么反對,但是也堅信我可以成功,因為童沙波也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卻有著良好的品質和性格。
電視指南:據說演這個角色你比較累心,你是否需要帶著個人的生活感悟在劇中?
朱鐵:拍攝期間比較累心,是工作方面,因為戲量太大太分散,所以沒有可休息的時間,基本上在上海桑拿天的三個月都是天天早出晚歸。所以很辛苦。
電視指南:你希望觀眾看完這個劇,接受到怎樣的一種正面的生活態度和信息?
朱鐵: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夠對家人多點理解,多些時間來陪著他們,多愛護他們,因為他們是真心對你好的人,在你最最難過的時候,也只有家人會站在你的后面。
關鍵詞:養老院;入住老人;現狀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2)05-139 -03
據2012年全國老齡工作會議公布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85億,占總人口13.7%[1]。養老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不可避免的一個熱點民生問題。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家庭式養老、社區養老以及機構養老等幾種主要的養老方式。由于子女忙于工作沒有更多的精力陪伴老人,空巢老人比比皆是,所以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養老院養老的方式,各種各樣的養老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同時入住養老院的人數也呈現出急劇的增長狀況。伴隨著養老院的發展也出現了養老院費用較高,老人飲食不夠科學、精神娛樂生活匱乏等諸多問題。為了了解養老院入住老人的真實生活狀況。我們開展了以南京市玄武區養老院入住老人為樣本的實證研究。
我們于2011年六月底到七月初,選取南京市玄武區13家養老院采用觀察法,訪談法和問卷法進行調查。共發放8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7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到96%。有效樣本中男性占35%,女性占65%;被調查者的年齡從五十幾歲到九十幾歲,其中60歲以下占2.6%,61~70歲占3.9%,71~80歲占33.8%,81~90歲占51.9%,91~100歲占7.8%,年齡跨度非常之大;被調查者退休前的職業包括了生產及運輸人員、商業工作人員、服務性工作人員、科教文衛、警察及軍人、政府機關人員等等。通過對調查問卷信息的處理、分析,主要調研結果如下:
1、老人來養老院最重要的原因是兒女工作忙
調查顯示,養老院中大約有36%的老人是因為兒女工作忙,沒時間照顧才來到養老院,此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老人自己身體原因,由于患有多種疾病造成失能,不得不入住養老機構尋求照護。配偶去世或失去照顧能力也是老人入住養老機構不可忽視的原因。不愿與子女同住,渴望與同齡人之間的互相交流,以及保姆問題都可以促使老年人來養老院養老。
2、中等收入的老人占絕大部分,低收入和高收入占的比例不是很高
如圖2所示,他們的收入大部分集中在1500~3000元,基本可以支付得起養老院的花費,而5000元以上的占到了12%左右,這部分人群多半是退休教師和退伍軍人,而大約有13%的老人收入在500以下,這樣的老人支付養老院的費用還是比較困難的。
另外,調查數據顯示,76%左右的老人以離退休工資為生,子女補貼占到了大約11%,房租收入加上保險只占到了5%左右,還有7%是政府給的補貼。可見大部分的老人的入院花費是自己承擔,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老人購買了保險,同時政府在養老方面也有投入。
3、能夠基本自理的老人占大多數,但都不同程度患有各種病癥
調查數據顯示,養老院的老人能完全自理的占23%,基本自理的占37%,半自理的占21%,不能自理的占19%(如圖3所示)。
盡管養老院入住老人完全自理和基本自理的占60%,但他們多為高齡老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中風、糖尿病、腦血管病等多種慢性病癥,其中患高血壓的占41%、患心臟病和冠心病的占36%、患糖尿病的占26%、患腦血管病的占18%、患中風占14%。這充分體現出了老人患病普遍化以及患病病種多元化的特點(詳見圖4)。
而養老院收住的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吃飯、穿衣、洗澡等生活方面更是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
4、老人子女較多,經常探望使老人不再孤獨
從圖6可以看出,老人的子女相對較多,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子女的老人達到了76%,有三個以下子女的老人只占到總數的24%。擁有三個和四個子女的老人最多,分別達到34%和22%,兩者之和超過了總數的一半。這樣子女可以共同分擔老人的養老問題,比如去養老院看望、陪伴出游等等。
對于老年人來說最希望的就是子女經常來養老院看望和照顧自己,陪自己聊天解悶。以下數據顯示了子女探望老人的頻率,每周至少被子女探望一次的老人達到74%,每月至少被子女探望一次的老人達到24%,這兩項數據占到了總數98%。由此可見子女對于老人的關心程度還是令人較為滿意的。
子女探望的高頻率,讓老人倍感溫暖,因此只有少數老人在養老院中感到孤獨想家。調查數據顯示,不孤獨不想家的老人占到總數的38%,而很孤獨想家的老人只占到4%,由此可見,老人在養老院中也能夠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5、養老院養老是今后的必然趨勢,提高服務、完善設施、改善餐飲則是當務之急
在此次調查中,老人也提出了不少問題,其中對于養老院需要改進的建議占到很大的比重。有25.49%的老人希望改善餐飲,21.57%的老人希望改善基礎設施,19.61%的老人選擇了提高服務質量。這三項都是養老院需要改進的方面,而改善餐飲又是重中之重,能讓老人吃到可口的飯菜,才能保證老人的健康與舒心。
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養老院養老,這是當今老齡化社會的必然趨勢,在調查中,有65%的人選擇養老院養老,只有15%的人選擇居家養老。這一比例反映出老人傳統的養老觀念正在發生變化。兒女工作壓力大,也成為他們選擇養老院養老的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以上調查研究所發現的問題,我們了解到老人需要給予更多地關愛,這些不應該停留在口頭上,應該落實在行動上,為了讓老人生活的更加快樂,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
廣播電視臺新聞主播
星座:天秤座
:佛教
性格特點:自我感性,現實理性
愛好:上網、看小說、旅游
最愛看的書:《紅樓夢》
最想去的地方:
最留戀的地方:鼓浪嶼
喜歡的女歌手:王菲、張惠妹
比較欣賞的人:劉德華(工作勤奮努力)
生活感悟:將快樂放大,享受生活,感恩生活!
10 TIPS
1每月的收入和支出如何分配?
一般60%的月收入用于支出。
2是否使用信用卡?為什么?
不用信用卡。一是自感控制能力較差,二是不喜歡欠錢的感覺。
3 一般情況下,錢包會放多少現金?主要用途是?
1000元左右,偶爾和女友小聚、喝茶,也做日常零花。
4著裝的消費偏好?喜歡哪些女性品牌?
大方、得體、舒服,價位合適。衣服品牌喜歡紅袖,剪裁氣質適合南方女性;鞋喜歡百麗、TATA、星期六等,穿著舒適。
5 逛街的時候,喜歡去哪兒?
去品牌專賣店,或去特色衣櫥小店淘貨
6 個人的風險偏好如何?做過什么投資?
風險中性,既不冒險也不保守。做過證券投資、住宅出租等。
7平時的業余生活如何安排?
有經常性的家庭聚餐和旅行,衢州本地的景點較多,會組織農家樂、爬山遠足;也常和閨蜜們聚會、逛街、喝茶、打麻將。
8網購頻率如何?網購有什么感受?
經常網購,主要是淘寶(聚劃算)、當當網。網購要以個人/家庭的需求為主,一時歡喜盲目下手可能造成浪費。
9除了基本的社會保險和車險外,有無購買其他商業保險?
投資分紅型保險。
10是否購買(銀行、信托、基金等)理財產品?
長輩有買銀行理財產品,自己選擇的是基金(偏股型)。
一頭是細致入微的家庭生活,一頭是緊張多面的新聞工作,作為浙江的新聞主播,陳曉敏有著江南女子的溫婉柔情,也有著江浙子孫的果敢氣概。
一切拼搏都是為了家。結婚前,陳曉敏和先生約定,“婚后財務集中,兩個人的錢只能一個人管。”陳曉敏說:“我覺得夫妻雙方如果經濟實力相差不大,錢還是放一起管理較好。一來,錢集中才方便規劃;二來,遇事共同商量可以增加責任感,做好了也有成就感;三來,各管各的不利于維護夫妻關系,婚姻需要磨合,財產的磨合是種牽引,能加強兩人的溝通。”
除了將少部分錢拿來抵抗風險和投資,在追求生活品質的道路上,陳曉敏的日常花銷并不算太少,可謂一個十足的現代人。“在上一代人的觀念里,賺錢就要存著,因為要抵御突來的風險。但我覺得,社會保障會越來越完善,我們為何還要放棄追求現世的幸福呢?”
“我不相信有來世,我只有我這一輩子。我不希望像苦行僧一樣,不求今世求來世。父母存錢為了我們,我們存錢為了小孩,小孩再存錢為了他們的下一代,這又何必呢。在適當留足孩子和家庭的開銷后,我更期待和家人、好友一起分享自己勞動的成果,并贊成把錢拿來花。”
面對巨大的工作和學習壓力,陳曉敏的內心向往輕松快樂的生活,渴望溫文爾雅而不糾結于物質。她心疼老公,心疼孩子,也心疼長輩。“經濟在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一味地存錢不花,可能非但不會讓生活越過越好,幸福感也不會增加多少。”
“我不亂花錢,不借錢,投資不冒過大風險,也有存下來的錢,只是少一點。”認真的陳曉敏會十分細心地照顧到生活里的每一個角落,以求達到平衡。“工作上如果多發了錢,我會考慮多給父母一些零花錢,或給老公、兒子買點好的衣服,又或者和家人大吃一頓,約閨蜜high一下。”
結婚七載,住在長輩準備好的婚房里,小兩口沒有還房貸的壓力,但陳曉敏并未放松對資產保值增值的心弦。“婚后將父母給的錢、個人積蓄、公積金和婚禮收到的份子錢湊在一起,在城區最好的地段買了一套40平方米的單身公寓出租,花了約13萬。”
愛家的陳曉敏天生對房產有種說不出的熱愛,“買了就不想賣,當時的錢不夠,不然會買個更大的。”作為保守的工薪階層,陳曉敏擅于研究,卻不喜歡借貸或運用杠桿投資,這是她傳統的一面。
太激進不利于控制成本,太守舊又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那么下一個投資保值的目標在哪?
眼下,股票和基金收益不高,陳曉敏感到房地產也進入了飽和階段,不再適合作為長期投資。
“在我看來,現在是中國人口最多的時候,房產投資會出現地區性的差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還好,像我們這樣三、四線的小城市,房地產的風險更大。”她說,“一是市場住房的飽和度在提高;二是城市多元化發展使居住中心不停地換,越來越多優質小區涌現,而老城區不但房子舊,停車位等配套設施也跟不上,使投資風險越來越大;三是人口老齡化會改變未來的住房需求,比如我家父母、公婆、我和先生六人供一個小孩,光住房起碼三套,等孩子長大后,這些老房子他可能都不要,我覺得未來如何處理老房子會是政府比較頭疼的事情。”
關鍵詞 農村小學 朗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3-0095-01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這些大山里的孩子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與家長、社會甚至與老師交流都使用的是方言,很少有機會使用普通話,導致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較低。加之,目前農村學校教師老齡化十分嚴重,擔任小學語文教學的多為老教師,他們只要求學生朗讀,缺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導致學生朗讀課文不流利、加字、掉字、錯字、缺乏感情等情況普遍存在。因此,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已經迫在眉睫。結合近幾年的語文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一、狠抓拼音教學,鞏固朗讀基礎
農村學校學生受當地語言環境的影響,在生活中很少說普通話,在朗讀課文時口語較重,并且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學生的朗讀水平要有所提高,最首要的條件就是先把字音讀準。低年級教師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可以要求學生做成卡片,幫助學生區分并加強記憶;高年級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要及時糾正、強化練習。并且老師們要做到持之以恒,堂堂必教,時時必糾。朗讀文章只有先讀正確,才能讀流利,然后才能讀出感情。因此,在低年級狠抓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是提高農村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前提條件。
二、教師范讀課文,熏陶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和《再見了,親人!》這類感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已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三、加深課文理解,激發朗讀情感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重點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要求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又在理解后的朗讀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回顧近幾年的語文教學生涯,我一直非常重視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而在訓練學生的朗讀時,我一直要求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與感受表達出來。例如:我在引導學生朗讀“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這一句話時,我先問學生同學們,在這樣的園里漫步,你想出來嗎?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第一個同學起來讀的語速較快,我又問誰比他更喜歡欣賞這些優美的景色,都不想出來了?學生就明白了讀這一句話語速要慢一點兒。我又問:誰完全被這些優美的景色陶醉了,都忘了出來了?這時,同學們朗讀的興趣都被激發出來了,都爭著要來讀并且都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會讀出來了。在語文課上,我堅持用這個方法來訓練學生的朗讀,使學生的朗讀能力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
四、開展朗讀活動,創造展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