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不動產測繪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扎實開展“多規合一”,注重國土空間規劃總體編制,合理保護利用空間資源
按照部省州要求,按時完成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
有序推進縣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重點鄉鎮、重點村的規劃編制。
在規劃編控上發力,做到應編盡編全覆蓋
??扎實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堅持“站高一等、望遠一處、想深一步”設計理念,與生態修復相結合,與重大水系相平衡,高質量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開展論證報批工作,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線”劃定);有序推進重點鄉鎮、重點村規劃編制工作;
二、確權登記工作
積極推進我縣生態保護紅線調整工作,對自然資源部反饋的我縣生態保護紅線意見中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意見已形成報告上報省廳,等待自然資源部和省廳反饋后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測定界工作;按照省、州要求報送我縣《自然資源確權實施方案》,開展我縣自然資源確權2021年度工作任務和配合省州完成2021年自然資源確權任務;為完善我縣“三調”數據、和加快“三調”數據庫建設,積極推進我縣2020年度變更調查工作;為進一步加強地價體系建設和管理,推進我縣城鎮基準地價更新工作進度,按照省廳反饋成果開展我縣城鎮基準地價的更新工作和開展我縣建設用地地價評估和標定地地價評估工作;有序推進股室日常工作任務,完成好省地理信息測繪局交辦的工作任務。
三、土地利用和耕地保護工作
我縣第二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該項目2019年6月經省自然資源廳批復同意,共實施項目2個,涉及4鎮10村,掛鉤周轉指標規模26.6217公頃,復墾規模25.4671公頃,擬結余指標18.5767公頃;2020年十二月前完成項目施工及州級驗收。
我縣第三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
該項目已經縣人民政府批復同意,于2020年11月報省土整中心備案通過,暫定于2021年3月將逐步完成財評及后續招投標工作。
第三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涉及5鎮4鄉23村,掛鉤周轉指標規模共計61.14公頃,復墾規模61.1公頃,預估實施后節余指標約40公頃,2020年十二月前完成項目施工及州級驗收。
強化可持續意識,扎實推進耕地保護工作。
盡職盡責保護耕地資源,堅持把保護耕地資源作為自然資源管理的第一要務,落實耕地保護的共同責任,實施耕地保護“關口前移”,做到了“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途不改變”。做好土地動態巡查工作,確保我縣耕地保有量不少于7126.67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5700公頃。
本著集約節約用地原則,嚴格規范用地。
積極組織用地報批工作,確保我縣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積極開展建設用地逐級報批工作,對已報批的建設用地加快實施供地,通過土地動態監測監管系統,對我縣的土地利用情況進行實時監管。完成久馬高速紅線用地報件工作,完成麥爾瑪公安用地、漫澤塘旅游用地農用地轉用報件工作。
四、綜合行政執法中隊工作
1.切實開展好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工作,積極同上級部門對接,配合相關部門遏制住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的出現。
2.按時完成部、省、州下發的衛片執法工作。
3.持續開展動態巡查工作和嚴厲整治違法建設行為。
五、不登記中心工作
1.不動產登記中心在2021年全面推廣倡導“微笑服務”新的服務理念,不斷優化服務舉措,推出三種創新服務(證書快遞到家、短信告知辦理結果、微信公眾號落宗),積極探索“互聯網+不動產”服務模式,推進申請環節信息化、領證環節便捷化、查詢環節自動化落到實處,加快數據整合和信息共享,切實做到熱情服務、耐心服務、周到服務和文明服務,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單位形象。
2.力爭一般登記提速至5個工作日辦結,抵押登記3個
工作日辦結,做到若持有不動產權證的可實現立等可取。
3.加強不動產登記業務人員培訓,進一步提高業務技能。四是全面實行電子檔案與紙質登記資料歸檔工作。
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強化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一是按汛期時間,(4月20日—10月20日)結合值班值守和災情速報制度,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工作,堅決確保責任到人、任務到崗、管理到位確保有險情能第一時間掌握;二是提高思想認識,加大政策宣傳工作,通過各種宣傳日進行宣傳,引導廣大農牧民群眾主動參與到防汛減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上來,確保群測群防工作體系責任落實。三是加強預警工作,及時將川地災指辦、氣象局預警信息,通過電話、QQ、微信等多種方式提前下發預警信息,提高警惕,加強巡查;四是加強地質災害的日常巡查、排查(每年邀請專業隊伍對全縣應還點進行汛前、汛中、汛后)工作;五是組織一次全覆蓋地質災害培訓工作,積極配合指導各鄉鎮開展一次應急綜合演練工作。
(二)地質災害治理工作:一是已完成對縣碉堡山滑坡、洛爾達鄉中心校旁泥石流、麥昆鄉曲登甲寺泥石流、縣哇爾瑪鄉奪登寺滑坡,4個治理項目的勘察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投資預算為2020萬元。目前4個項目已在省地質災害備案系統進行備案。同時已通過災后重建和民生工程等途徑向上申報。待上級下達任務后,我局將及時實施項目,盡早消除隱患。二是縣查理寺大經堂下方滑坡,省級下達資金40萬元。目前,正在開展項目財評工作,預計在2021年4月進行施工。
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創建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就是要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過硬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的職業能力為重點,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用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訓、實習相結合,共同完成應用型人才培養任務。以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池州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為例,首先,要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方案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的針對性,實現辦學模式由單一的學校教育向與企業合作教育模式的轉變,要充分結合地方土地與房地產行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實際,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符合三方(校方、用人方和學生)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可以探索成立由企業管理人員、土地估價師、房地產估價師、土地規劃技術人員、測繪技術人員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應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論證與制定全過程,學校應在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及時與企業對接,適時調整課程體系,完善教學計劃,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目標更加適應企業對用人的要求。其次,學校應充分利用校外合作企業的相關資源,將實踐教學“由課內延伸到企業,將企業引入到課堂”,實現校企合作、校企聯動、校企資源互補、校企共贏。企業不僅僅要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而且還要全方位、深層次地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全過程,在實施實踐性教學環節時,學校要積極依托校外合作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實現實踐教學模式由傳統的校內向校外企業轉變。例如,在土地估價、土地規劃、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學校可以嘗試將校外企業的實踐教學環節與產學研相結合,讓學生在校內老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下參與企業的具體項目,進行“實戰演練”,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強化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切實掌握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
二、師資保障:構建校內外“雙導師”制
“雙導師”制作為一種新的學生實習模式,目前已經在國內很多應用型高校得到了實踐,且人才培養效果十分顯著。所謂的“雙導師”制是指由校內外兩名教師共同負責指導學生的不同階段的實習,即在整個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階段,校內指導教師與校外合作企業指導教師通力合作、共同指導,實現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其中,校內指導教師由本校本專業的講師以上職稱專職教師擔任,主要負責理論知識和方法教學;校外指導教師則由校外合作企業具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如土地估價師、房地產估價師、土地規劃工程師、房地產經紀人、工程咨詢師等擔任,主要負責具體技術和解決實踐問題。校內外指導教師既要有分工,又要相互配合,彼此之間要明確職責。因此,為確保在不同的能力培養階段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得到貫徹和落實,需要構建學生、實習企業和學校三方責任、義務和權利相對明確的“雙導師”運行模式與機制。具體實施時,筆者建議可以出臺“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校內外指導老師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對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在職稱評聘、教學成果獎評定中給予政策傾斜,對不履行職責,完不成任務的人員給予批評。同時,也要對校外合作企業的教師實行聘用制,簽訂聘用合同,對在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過程中做出貢獻且學生給予高度評價的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以起到激勵作用。
三、基地保障:拓展專業實踐教學基地
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能否得到執行和推進,專業實踐教學基地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基于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有效地建設專業實踐教學基地不僅是人才培養過程也是整個專業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連接理論與實踐、學校與社會的重要紐帶,對于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池州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基地自2010年建設以來,已與安徽省省內相關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建立了相應的實踐教學基地,目前已經和安徽中信房地產土地資產價格評估有限公司、安徽金田土地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安徽永祥地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池州縱橫房地產經紀公司簽訂了實踐教學基地合作協議并掛牌,上述實踐教學基地所涉及的實踐教學主要涵蓋土地規劃、不動產評估和房地產營銷三個方面。經過學校和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合作企業的共同努力,本著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前期建設成效十分顯著,得到了校企雙方的充分肯定。但目前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基地數量仍然十分有限,現有的基地能夠接納實習、實訓學生的數量很少;二是和專業領域相關的基地有待于拓寬,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關系密切的其他領域如土地開發、土地登記、土地信息技術研發、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地產投資咨詢、房地產營銷策劃、物業管理、測繪、城鄉規劃等領域幾乎沒有。考慮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在就業時所涉及的面比較廣泛,筆者認為今后需要積極拓寬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范圍,在上述行業內積極尋求相關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基于“資源雙方共享、人才聯合培養、合作互惠共贏”的原則,并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在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建設體現池州學院應用型辦學定位、培養人才服務于社會的多元化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
四、組織保障:強化校企協同組織
為順利組織和開展校企合作實踐教學,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工作是確保校企合作實踐教學能否正常開展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筆者結合池州學院實際情況,認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實習前、實習中和實習后三個階段[13]。
(一)實習前保障實習前主要是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該階段主要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圍繞四個階段所開展的實踐教學的具體任務,協調好校方和合作單位的關系,一般通過簽訂合作協議來完成,協議中需要就以下內容加以明確,包括實踐教學的內容、時間安排、組織機構、經費落實及雙方的責、權、利等。該階段對于校方而言,應該做好以下方面工作:制定詳細的實踐教學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編制詳細的學生實踐教學手冊、制定學生實踐教學管理辦法、制定校內外指導教師實踐教學管理規定、實踐教學動員工作等。合作單位在該階段主要是配合校方做好實踐教學組織機構建立、安排具體的實踐教學任務、制定相應的技術文件、提供各種基礎保障、加強與校方溝通等工作。
(二)實習中保障實習中主要是校方和合作單位要協同合作,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完成。對于學校而言,主要是校內指導教師要定期與學生進行對接,負責解決理論上的相關問題,并協助合作單位加強對實習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還要及時了解學生在合作單位的生活、思想等動態,盡可能全方位地關心學生,并針對以上情況做好相關書面記錄,待實習完成后認真總結。實習中合作單位主要是安排好具體的工作任務給學生,并負責給學生安排合作單位的指導教師,負責指導相關專業技術問題。另外,合作單位還需要將學生實習的相關情況及時反饋給校內指導教師,協助校方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