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文

        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

        第1篇: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文

        一、考核對象

        涉及新農村建設的區級部門、各鎮(鄉)、行政村。

        二、考核依據

        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快后山區扶貧開發步伐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農民增收的保障性意見》、《關于開展星級村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鎮鄉村爭先進位活動的實施意見》、《關于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到村”工程的意見》、《關于全區農村生態家園建設的安排意見》、《關于開展三帶三進三促活動及部門包村調整的通知》、《寶雞市新農村建設星級創建和農民增收考核辦法》。

        三、考核內容

        1、鎮鄉:

        (1)新農村建設“星級村”創建活動,以各村在創建活動中晉星數量和晉星格次為依據,結合各村在鎮(鄉)考核中所占的比例綜合計算得分。(鎮鄉新農村建設工作考核評分標準見附件一(1)、附件一(2))

        (2)農民增收工作考核實行百分計分法,分增收政策落實、增收措施和增收效果三個方面。其中落實增收政策12分,落實關鍵舉措、培植增收后勁68分,增收工作效果20分。(鎮鄉農民增收工作考核評分標準見附件一(1)、附件一(3))

        2、涉農部門:

        (1)新農村建設星級創建主要以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快后山區扶貧開發步伐,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寶渭發()22號]文件涉及區級部門的相關工作任務;區委辦、區政府辦《關于區級部門包村幫扶農村工作的實施意見》[寶渭辦發()125號]文件要求的工作任務。(區級部門新農村建設工作考核評分標準見附件三)

        (2)農民增收主要考核發揮職能作用,支持和服務“三農”工作,特別是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情況。

        3、行政村

        《關于開展星級村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寶渭發()36號]文件中所包括的內容和農民增收效果中所包含的內容。

        三、考核辦法

        1、原則

        (1)按照“公正、易行”和“重實績、求實效”的原則,實行平時考核和年終考核結合,全面檢查與個別抽查結合,定量打分與相互評議結合,查看資料與走訪現場結合,最后綜合評定。

        (2)堅持考核新農村建設與考核農民增收工作相結合的原則,對新農村建設晉星創建、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民增收等工作一并進行考核。

        (3)堅持考核長遠增收后勁與考核當年增收效果相結合的原則,以落實增收政策和關鍵舉措,推進星級創建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過程為主,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看待工作實效。

        (4)堅持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對主要目標任務以定量考核為主,兼顧無法量化的工作任務,綜合評定考核結果。

        2、組織

        新農村建設與農民增收工作考核統一由區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區農業局、發展計劃局、區人勞局、區新農辦等部門按職責負責農業產業、基礎設施、文明家園等相關建設項目的日常檢查考核。年終考核納入區考核辦對鎮(鄉)、部門的統一考核一并進行,區新農辦負責把年終考核與平時考核進行匯總,將結果報區考核辦。

        3、計分

        新農村建設目標任務,實行量化計分。

        (1)鎮(鄉)新農村建設按照“星級村”創建活動的組織機構15分、工作落實60分、工作效果25分,經綜合考核后計入總分。

        農民增收工作考核實行百分計分法,分增收政策落實、增收措施和增收效果三個方面。其中落實增收政策12分,落實關鍵舉措、培植增收后勁68分,增收工作效果20分。

        (2)67個行政村按照《寶雞市新農村建設升階晉星測評體系》中涉及的六大類二十二項指標逐項計分,總分為1000分。其中無星村:綜合評定得分500分以下;一星村:綜合評定得分500分――599分;二星村:綜合評定得分600分――699分;三星村:綜合評定得分700分――799分;四星村:綜合評定得分800分――899分;五星村:綜合評定得分900分――1000分。行政村工作被一票否決后,該行政村考核年度內不能晉星,并以零分計入鎮鄉年度新農村建設目標責任考核總分。

        促進農民增收必須立足村情,各行政村是農民增收的實施主體,對各村促進農民增收實行百分制單項考核。其中農民人均純收入年遞增15%占50分、農民工資性收入年增長20%以上占30分、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年增長10%以上占10分、農民家庭經營中二、三產業收入增長12%以上占10分。

        (3)對承擔新農村建設目標任務的區級相關部門,按照承擔任務項目實行百分制量化計分;主要考核發揮職能作用,支持和服務“三農”工作,特別是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情況。考核內容以文件附頁下達的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工作目標任務為主。

        4、方法

        采取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自查總結與考核組考核相結合。凡列為新農村建設考核對象的鎮(鄉)、區級部門和行政村年終進行自查總結,并于11月底前上報自查總結,迎接年終考核。

        四、獎勵辦法

        1、獎項設置。農民增收先進鄉鎮2個(增速和增幅兩項綜合排名前兩名,各獎勵10000元);新農村建設星級創建先進村和農民增收先進村共10個(各獎勵5000元);新農村建設先進部門6個(各獎勵5000元);新農村建設星級創建先進個人20名(各獎勵100元);“兩聯系兩服務”示范標兵10名(各獎勵500元);“一村一品”示范戶10戶(各獎勵1000元),按照總量領先,存量增加,重在新發展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農民增收先進專業合作組織或協會(鄉村游、干雜果、鮮果、蔬菜、畜牧各一個)3個(各獎勵1000元)。按照爭當先進,爭當典型的原則,示范戶和專業協會的評選獎項有效期三年,三年內一般不再重復獎勵。

        2、根據《關于開展星級村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區級財政每年預算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星級村創建活動的以獎代補,重點對市上管理的五星級村進行配套資金扶持。每創建一個四星級村,區財政給予每村3萬元的資金扶持。每晉升一個星級格次或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面貌變化大的村,獎勵該村2000元(五星級、四星級村不再重復獎勵扶持)。

        第2篇: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文

        中央一號以來,我縣認真組織學習和貫徹落實,把新農村建設作為統攬“三農”工作的全局,扎實啟動,積極推進,務求實效。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新農村建設全面啟動

        1、明確組織體系,落實推進責任。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曹友琥同志為組長、縣長陳勇同志為第一副組長,成員由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縣委分管書記兼任辦公室主任,縣政府分管縣長兼任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并由縣委辦、政府辦分管主任、縣委農工辦、縣國土局、建設局、財政局、交通局主要負責人和縣委組織部、宣傳部分管部長任辦公室副主任。與此同時,從縣委組織部、宣傳部、農工辦、縣國土局、建設局、財政局、民政局、教育局等部門抽調工作人員,專職負責全縣新農村建設協調指導工作。在此基礎上,各鎮(區)和各有關部門也相應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明確了聯絡員。原創:為扎實組織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我縣將有關23個責任單位明確了工作職能及目標。

        2、明確建設思路,科學研制規劃。3月6日,縣委、縣政府召開了各鎮(區)黨委書記、鎮長和30多個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認真學習中央和省、市關于新農村建設的一系列文件,統一思想,提高認識。3月13日,縣委、縣政府由分管領導帶隊,組織兩個專項考察組,分別赴山東章丘和江西贛州考察學習新農村建設經驗,對兩地的新農村建設典型經驗形成了總結,并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提出了若干針對性的建議。3月18日,縣召開四套班子全體領導和各鎮、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介紹了贛州和章丘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做法,提出了我縣新農村建設“12345”的發展思路,即突出一個核心(發展農村經濟),改善兩個面貌(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和農民精神面貌),強化三個主體(政府的政策扶持主體、農民的投入建設主體和部門的服務推進主體),實行四級聯動(縣、鎮、村、戶),落實五個統籌(統籌三次產業發展、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的社會事業發展、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統籌城鄉配套改革),并明確新農村建設的五條基本原則:一是因地制宜、規劃先行;二是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三是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四是整合資源、持續發展;五是典型示范、有序推進。5月19日,我縣召開了全縣新農村建設三級干部大會,縣委曹書記作了“立足縣情實際,推進科學發展,全面開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事業”的動員講話,會上出臺了全縣“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下發了“關于成立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的通知”,使我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步入全面啟動。

        3、明確目標任務,立足抓好今年。根據縣情實際,我縣新農村建設按照“四個階段”加以推進:第一步為啟動階段,從現在起到今年底,按照“點上較高標準先試,面上基礎工作先行”的思路,每鎮選取1-2個村申報試點示范,探索經驗,其他各村扎實做好環境整治基礎工作。第二步為拓展階段,從明年起到2010年,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加大推進力度,同時在非試點村實施“重點突破工程”。到2010年,全縣農村總體上達到《江蘇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要指標》要求。第三步為推進階段,即2011年至2015年,進一步提高全面小康建設標準,全縣總體上完成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任務。第四步為提升階段,即2015年以后,繼續圍繞中央確定的總目標,提高經濟建設水平,提升農村居民素質,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強民主管理,全面建成繁榮、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開啟之年,因此,我縣立足抓好起步。今年,重點抓好試點村建設,打造單項工作特色村,扎實做好河道疏浚、違建拆除、公墓建設、廁所改造等環境整治基礎工作,突出科學規劃先導,突出增收富民主題,突出環境綜合整治,突出精神文明建設,突出農村社會保障,突出加強民主管理,通過領導力量前移到位,政策扶持落實到位,重點工作突破到位、宣傳教育先行到位、建管并重同步到位,目前,我縣農村建設正扎實有效向縱深推進。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是認識上有待進一步提高統一,部分干群對新農村建設的內涵、目的、意義還理解得不夠深透和全面。二是少數基層干部存有等靠要的思想,認為建設新農村,上級就應該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和物質上的扶持,否則,新農村難以建成;還有少數干部認為新農村建設是領導的事,否認農民是建設主體。原創:三是我縣縣域經濟近幾年雖有長足的發展,但與蘇南及先進地區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缺少新農村建設雄厚的物質基礎等。

        三、幾點建議

        1、中央、省、市對新農村建設支持的資金較多,部門也較多,項目也較多,但沒有集中使用,迫使地方政府騰出時間跑項目、跑資金。建議省出臺一些政策,確保資金集中使用,加大管理力度、督查力度,確保資金的渠道、性質、用途不變。一個漏斗向下,投一處建一處,建一處成一處。

        2、上級扶持蘇北發展,研制和新列出了許多新項目、大項目,這些項目都要求地方配套資金,因地方財政困難,配套資金跟不上,使得一些項目落空,建議上級提高扶持權重。

        3、中心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一個重要標志,但土地難以調整。建議上級部門出臺政策,不占用原有的建設規劃用地指標盤子,劃撥出新的土地指標,減免縣級以上的規費或只收工本費;對于老宅基的復墾還田,建議省政府出臺強制性措施;目前農村殯葬改革出現回落,要確保村容整潔,建議上級出臺政策和資金扶持,各鎮建立公益性公墓。

        4、鎮村債務纏身,是新農村建設一大障礙。上級扶持的資金有限,而且還會發生挪用、償還債務等情況,不能專款專用。我們認為,應該誰出政策誰擔債(如80年代分級辦學、合作基金會、電網改造等)。建議省政府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特別是蘇北地區,提高轉移支付標準,確保村級正常運轉。

        第3篇: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文

        統一戰線工作與新農村建設的辨證關系

        統一戰線工作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相聯,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多年來,在廣大農牧區涌現出了許多致富帶頭人,科技示范(應用)者和當地有影響的代表人士,他們成為統一戰線需要關注和團結的重要社會群體。統一戰線通過運用各個領域的資源,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可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力量支持,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更快發展,同時,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統一戰線也可以進一步拓展工作空間,發揮更大的作用。

        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服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統一戰線的重要政治責任。統一戰線工作歷來是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的。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統一戰線工作應在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思路布局、方法措施上進行新的思考、做出新的謀劃,最大限度地把各階層、各民族、各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農村建設上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各類組織的普遍興起,特別是個體戶、民營企業和各種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迅猛。這些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群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增加了社會整合的難度。統一戰線工作應利用自身優勢,在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積極的貢獻。

        新農村建設是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任務

        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支持,做好服務即是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重要的職責,統一戰線工作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的優勢,充分調動和應用各方面的人才資源為新農村建設服務。要增強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的意識,增進對農民的感情,滿腔熱情地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并不斷提高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本領,多為農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僅要發揮城市中的統一戰線成員的特長,為新農村建設謀務實之策,拓發展之路,而且要發揮農村中的統一戰線成員的作用,大力推動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根據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農民生活水平和思想觀念存在較大差異而導致在貫徹落實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中出現差別的實際,充分發揮統一戰線民主監督的優勢和作用,廣泛聽取并積極反映包括農民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為市委、政府進行決策提供參考,堅決防止脫離實際,違背農民愿望、損害農民利益的現象。同時,要針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和統一戰線領域、范圍和新成員的增加,把統一戰線的觸角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向農村第一線延伸,切實履行好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的職責,教育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

        發揮統一戰線優勢服務新農村建設

        第4篇: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文

        按照省委、市委的相關要求,**縣委、縣政府始終把下派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一是建全機構,加強領導。為切實加強對全縣下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的領導,在去年的基礎上抽調人員充實了**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隊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10個鄉鎮建立健全了鄉鎮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做到了有機構管理、有專人辦事。二是理順關系,明確職責。由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和分管新農村建設的副縣長具體分管,三位領導專門聽取、研究指導員工作達18次以上;指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以鄉鎮黨委管理為主,相關單位和派出單位協助;縣新農辦負責省、市級指導員的協助管理和縣級指導員的具體管理工作。三是加強管理,提供保障。縣委組織部、縣新農辦具體負責指導員的管理工作,并抽調3名工作人員為工作隊辦公室兼職人員,負責日常事務,縣新農辦其他人員在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工作隊及指導員的管理服務工作;各鄉鎮也都配備了1 至3人的兼職管理服務人員。四是加強督查,抓好落實。按照縣委的要求,縣級班子成員、鄉鎮班子成員都把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和指導員管理工作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凡與農業農村工作有關,均做到一起部署、一起督促、一起檢查、一起落實,使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時時有工作任務、處處有工作壓力。縣委組織部、縣新農辦定期不定期深入各村看望工作隊及指導員,過問他們的工作情況和生活情況,切實加強各項具體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指導,進村指導和檢查工作達70多次。同時,堅持每季度組織召開1次的省、市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縣駐鄉鎮工作隊隊長、副隊長座談會,聽取工作隊員在基層的工作、生活情況匯報,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安排階段性工作。

        (二)加強宣傳培訓,營造良好氛圍。

        緊緊圍繞今年省委、市委關于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和重點工作,整合全縣宣傳資源,注重加強與上級媒體的聯絡,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精心策劃,利用電視、廣播、宣傳欄、信息,全方位宣傳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尤其濃墨重彩宣傳新農村指導員在工作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經驗和新典型,為我縣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加強培訓工作。結合全縣農業農村中心工作和產業發展現狀,新農村建設試點推進以及其他專項工作的開展,縣、鄉分別組織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進行業務培訓。據統計,全縣共召開指導員工作會議38次,其中縣級4次,鄉鎮34次,累計培訓指導員980多人次,使指導員熟悉了業務,保證了按時按質按量開展工作。二是重視宣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新聞媒體、報紙、信息等多種形式報道全縣新農村建設及指導員工作共50多條(其中:云南日報2篇,保山日報7篇,**縣廣播電視臺制作了新農村建設的專題片2期,編寫信息35 篇),從不同角度宣傳工作隊駐村開展工作情況以及做法、經驗,工作總結《201X年度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隊辦公室工作總結》。

        第5篇: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文

        為了貫徹落實好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各項工作任務,全力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物價部門,應從促進全市農村改革,從經濟發展和穩定社會大局出發,充分認識做好涉農價格信息工作與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涉農價格工作的指導思想,把農村價格信息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為農民增收、為農民減負上來。但是,物價部門在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主要存在著涉農價格和收費信息工作需要得到加強,主要問題是:農村居民獲得價格信息的渠道有限,一些農產品價格信息渠道閉塞,宣傳媒體針對農民實用價格信息、供求信息的少,農民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政策也不十分清楚,農民種糧收益偏低,價格和收費政策及市場信息的欠缺等。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農村市場價格信息服務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各有關部門加強協作。同時,從另一角度來看也更說明農產品價格信息工作在農村大有作為。

        最近我局組織專人對物價部門如何充分利用價格信息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課題,展開了為期一個月的調研活動。在深入鄉鎮村街,農村主要經濟實體和農戶座談了解,廣泛征詢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對我局價格監測、農本調查、涉農公示、農村價格信息網建設等方面工作進行了總體評估,基本掌握了價格信息服務于新農村建設工作在我市開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丞待改進等方面的情況。

        要積極探索為“三農”服務的新思路,將農產品價格信息服務作為切入點。農產品價格信息是農產品市場經營的生命力。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價格信息成為農民更加直接、更加明確、更加有力地抓住機遇、從容決策的有效手段。近年來,我市物價部門把做好此項工作作為工作重心來抓,得到了各級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通過將價格監測、成本調查與農產品價格信息服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從廣大農民最需要的價格信息和市場行情入手,狠抓農產品價格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工作,整合信息資源,實現價格信息資源共享。使農民能夠及時了解市場行情和價格變動情況,選擇最佳時機出售自己的產品,對農民調整種植和養殖結構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農民從農產品價格信息服務中得到實惠。開展農產品價格信息服務工作,成為物價部門服務于“三農”的“亮點工程”和“民心工程”。

        要建立健全農產品價格信息服務網絡,將完善農產品價格服務體系作為著力點。為了確保農產品價格信息資料的可靠性、準確性,我市各縣、區物價局均設立3個以上的農產品價格信息采集點,還充分發揮鄉鎮物價助理和農村義務物價監督員的作用,聘其為兼職采價員,負責當地價格信息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據統計,全市共聘用兼職采價員60多人。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承德市區為中心、以各縣、區為分支點、以各監測點和采報價員為基點的三級價格信息網絡,實現了價格信息采集面廣、點多、量大,確保價格數據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同時,整合涉農組織體系,發揮涉農部門合力。通過與農業、水利、林業、畜牧、水產、供銷等涉農組織的聯合,進一步開展農產品價格信息服務工作。

        隨著價格部門工作職能的逐步轉變,我局價格監測與信息服務工作逐年深入。加強價格監測、預測、預警和信息,服務于本市經濟發展已成為我局一項主導工作。幾年來,我局在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價格監測體系,加強預測預警能力建設的基礎上,結合我市農村經濟特點,重點開展了對糧食、化肥、鋼材、成品油、藥品、房地產等商品的價格監測分析工作。通過有效的價格監測和逐月的價格形勢分析,準確把握了價格走向,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向市政府和上級價格主管部門提出調控建議,向有關企業、農民群眾傳遞有效的價格信息,對穩定我市市場價格,保證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服務于本市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開展價格信息服務于新農村,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只不斷總結、探索、更新工作方法,才能做好此項工作,而工作的實際效果好壞,直接影響工作的質量,價格信息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實質是如何利用價格信息平臺引導農民生產、購銷,促進農民增收,只有農民增收減負,才能說明我們的工作取得了成效。為此我們要不斷加強網絡建設,改進工作方法,力爭做到及時、準確、高效,不流于形式,使農價格信息服務新農村工作再上新臺階。

        部門聯動才能更好地發揮價格信息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威力。價格信息服務工作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光靠一個部門是很難做大做強的,如農民在生產中出現技術難題需要農業部門的解決,所以建議省、市政府多安排協調涉農業部門共同開展信息服務于農工作,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工程,只有集中精力,協調聯動,做到信息共享,互相印證,互相溝通,農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實惠。

        第6篇: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文

        [關鍵詞]農業高校 農科類大學生 新農村建設意識

        [作者簡介]張玲(1980-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農業大學,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河北 保定 071001)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2-0172-02

        當前,新農村建設面臨的一大難題是農業人才的缺乏,與之相對應的卻是我國農業高校每年有一大批農科類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提高農科類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意識,引導他們到新農村就業創業,是解決新農村建設人才缺乏難題和緩解農科類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雙贏之舉。本文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選取部分農科類本科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合調查結果分析了當前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意識現狀,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一、調查方法、對象和內容

        1.調查方法。本次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通過發放“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意識狀況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有效問卷1467份,有效回收率為97.8%。統計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

        2.調查對象。本次調查抽取了河北農業大學23個涉農本科專業: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科學與技術、草業科學、中藥學、農村區域發展、園藝、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動植物檢疫、生態學、森林保護、木材科學與工程、林學、動物科學、草業科學、動物醫學、動物藥學、環境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農業水利工程。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男女性別比例與農業高校農科類學生的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符;其中各年級比例為一年級20%,二年級20%,三年級20%,四年級40%。

        3.調查內容。調查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調查大學生對于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動機與態度等;二是調查大學生對于參加新農村建設希望得到哪些支持。

        二、調查的結果分析

        1.農科類大學生對新農村建設普遍關注但了解程度不深。在調查“你是否關注新農村建設問題”時,86.37%的學生選擇“經常關注”,11.24%的學生選擇“偶爾關注”,2.39%的學生選擇“不關注”;在調查“你認為對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了解嗎”時,8.59%的學生選擇“很了解”,78.8%的學生選擇“大概明白”,12.61%的學生選擇“不清楚”,這說明了在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農科類大學生對新農村建設問題普遍關注,但是對新農村建設的了解并不深刻。在調查“你是否在大學期間參加過‘三下鄉’等了解農村、服務農村的活動”時,82.14%的學生選擇“是”,17.86%學生選擇“否”;在調查“是否仔細了解過三支一扶、大學生基層村官等計劃”時,20.86 %的學生選擇了“很了解”,71.98 %的學生選擇了“大概知道”,7.16%的學生選擇了“不清楚”,這說明了農科大學生對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途徑不夠清楚,參與形式以短期社會實踐為主。

        2.大部分農科類大學生對新農村建設發展前景看好但參與意愿不強烈。在調查“你認為農村的發展前景怎樣”時,27.47%的學生選擇了“一般,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有所好轉”,10.77%的學生選擇了“問題很難解決,前景不太樂觀”,6.07%的學生選擇了“很糟糕”,55.69%的學生選擇了“一片大好”;在調查“你是否愿意投身新農村建設”時,28.97%的學生選擇了“愿意”,27.61%的學生選擇了“不愿意”,43.42%的學生選擇了“視情況而定”;在調查“你的家人對你畢業后投身新農村建設持何種態度”時,28.69%的學生選擇了“支持”,61.69%的學生選擇了“反對”,9.62%的學生選擇了“無所謂”;在調查“你愿意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原因”時,54.19%的學生選擇了“通過實踐鍛煉自己”,56.23%的學生選擇了“農村廣闊的就業機會”,27.88%的學生選擇了“個人理想,加入新農村建設”,82.34%的學生選擇了“建設新農村的政策機遇”,16.22%的學生選擇了“需要這些工作簡歷”,14.79%的學生選擇了“其他”;在調查“你不愿意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原因”時,92.16 %的學生選擇了“農村經濟條件太差”,51.53%的學生選擇了“家人不支持”,84.18 %的學生選擇了“發展空間小”, 70.69 %的學生選擇了“就業沒有保障”,81.05%的學生選擇了“不了解農村有哪些就業機會”,39.05%的學生選擇了“其他”。這組數據說明大部分農科類大學生看好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前景,但是在面臨選擇時,僅有28.97%的學生選擇了“愿意服務新農村建設”,由此可見農科類大學生受經濟社會大背景的影響,自我擇業基本利益化。

        3.大部分農科類大學生對自身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信心不足。在調查“認為你應用專業知識服務新農村建設”時,18.68 %的學生選擇了“能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并取得很好的效果”,59.71 %的學生選擇了“能結合專業特點,解決一些實際問題”,14.99 %的學生選擇了“能發現一些問題,但無法解決”,6.7 %的學生選擇了“無用武之地”;在調查“你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開設課目、課程結構與服務新農村之間關系密切嗎”時,20.65%的學生選擇了“十分密切”, 32.71%的學生選擇了“不夠密切”,38.79%的學生選擇了“有一定的關聯”,7.85 %的學生選擇了“不太清楚”。這組數據說明了農科大學生認為自身具備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與新農村建設對人才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在調查“你認為在參與建設新農村服務時,在專業能力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時,25.01 %的學生選擇了“專業技能”,11.05 %的學生選擇了“專業知識”,38.99 %的學生選擇了“專業實踐能力”,24.95 %的學生選擇了“綜合應用能力”;在調查“你認為在參與建設新農村服務時,在綜合能力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時,90.45%的學生選擇了“學好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91.96 %的學生選擇了“樹立為三農服務的思想”,89.91 %的學生選擇了“掌握相關政策”,86.43 %的學生選擇了“了解農村現狀”;85.75%的學生選擇了“參與生產實踐,培養動手能力”;67.28%的學生選擇了“與農民交朋友,培養愛心”;76.68%的學生選擇了“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79.55%的學生選擇了“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組織能力”。這組數據說明了農科大學生認為在服務新農村建設前,自身需要在專業實踐能力、服務三農意識、掌握相關政策等方面下功夫。

        4.多種主客觀因素阻礙農科類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在調查“你認為影響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因素”時,27.41%的學生選擇了“傳統就業觀的負面影響”,19.97%的學生選擇了“農林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滯后”,30.67%的學生選擇了“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夠”,21.95%的學生選擇了“社會輿論宣傳引導不深入”;在調查“如果你愿意投身新農村建設,你認為你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時,19.42%的學生選擇了“缺乏知識和專業技能”,35.24%的學生選擇了“物質條件艱苦”,15.06%的學生選擇了“精神生活單調”,30.28%的學生選擇了“個人價值不能實現”。這組數據說明了國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是造成農科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信心不足的主要因素。

        5.國家的政策支持是對農科類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最大的鼓勵。在調查“如果你投身新農村建設,你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為你們提供幫助”時,95.77 %的學生選擇了“資金方面(創業資金、薪酬待遇)”,96.45%的學生選擇了“社會保障方面(醫療、養老保險)”,95.16 %的學生選擇了“技術方面”,96.73%的學生選擇了“完善的政府政策”;75.12%的學生選擇了“其他”;在調查“如果你愿意留在農村工作,那你會愿意留多長時間”時,39.4%的學生選擇了“視工作情況而定”,27.26%的學生選擇了“攢夠經驗或足夠的創業基金就回城工作”,17.72%的學生選擇了“愿意一輩子留在農村,為建設新農村做貢獻”,15.62%的學生選擇了“不清楚”;在調查“如果你選擇投身新農村建設,你首先會考慮哪種職業”時,65.92%的學生選擇了“機關人員(村官等)”,19.77%的學生選擇了“生產人員(農業技術人員等)”,14.31%的學生選擇了“服務人員(教師、醫生等)”;在調查“如果發起在校大學生支援農村建設,你更樂意接受哪一種鼓勵政策”時,14.46 %的學生選擇了“榮譽稱號或精神鼓勵”,20.51%的學生選擇了“豐厚的薪水”, 36.06%的學生選擇了“擁有就業優勢”, 28.97%的學生選擇了“考研或考公務員加分”。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出,農科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最渴望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同時,受傳統就業思想的限制,農科大學生仍將“鐵飯碗”的機關崗位作為首選職業。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農科類大學生對于服務新農村建設這一“歷史任務”,存在著認識不深刻、動機不純潔、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有待提高等主觀問題,以及社會輿論引導不深入、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等客觀因素。要解決這一現狀,需要采取相應措施增強農科類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意識,促使廣大農科類大學生選擇在農村基層就業創業,實現農業高校培養農業人才與新農村建設需求農業人才的無縫對接,良性互動。

        1.加強社會輿論宣傳引導,營造人人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當前,新農村建設成功典范受到媒體關注較少,得不到充分的宣傳,使得新農村建設工作得不到社會的廣泛輿論支持,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創業得不到家庭和社會的充分理解與認同;同時,農業高校缺乏對新農村建設的廣泛和深入宣傳,大部分農業高校沒有建立新農村建設宣傳的長效機制,學生通過校內宣傳了解新農村建設的途徑少之又少。因此,要充分發揮社會媒體和高校宣傳部門的作用,大力加強社會輿論對新農村建設的引導:一是新聞媒體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正確的輿論引導,加大“三農”政策解釋力度,使學生了解農業政策和農村現狀,同時要對新農村建設中的成功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進行深入報道和大力宣傳,激發學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高校應建立新農村建設宣傳的長效機制,開辟專欄對當地新農村建設的現狀、政策進行宣傳,同時,深入挖掘在新農村建設中取得成就的校友先進事跡,樹立典型,增強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意識。

        2.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為服務新農村建設提供思想保障。首先應引導大學生認清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據統計,2013年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699萬人,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在大學生就業前景日趨嚴峻的形勢下,農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將會更加困難,特別是農科類學生的就業更是如此,而新農村建設對于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鼓勵引導農科類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既可以緩解就業壓力,又可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其次,要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他們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利益完美統一,積極主動地擔負起為新農村建設奮斗的重任。

        3.高校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提供技術保障。一是要根據新農村建設人才需求變化,掌握適應新農村建設相關專業與學科的最新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二是要加強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提高實踐技能課程的設置比例,以培養實用人才為目標;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建立一批既懂專業理論,又具有解決實際農業生產問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以適應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需要;四是探索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各種新方式與新機制,拓寬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例如河北農業大學2003年開始實施的“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實行“訂單式”培養,較好地實現了“設立一個專業、面向一個產業、安置一批就業、發展一個行業”良性循環的辦學目標。截止到目前,已為河北省農村培養了6000余名農民大學生。

        4.政府要加強政策支持力度,為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提供政治保障。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業高校的投入力度,例如在經費投入、人才引進等方面大力支持,為農業高校培養適合新農村建設的農業人才提供可靠保障;另一方面要從完善針對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大學生的政策上下功夫,要加強保障性政策和鼓勵政策的支持,讓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學生無后顧之憂。《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11]16號)等文件對“社會保險補貼、薪酬或生活補貼、參加有關社會保險等”作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國家還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例如不僅可以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還可以提供社會金融政策支持,提供個人成長發展的培訓等。

        四、結語

        提高農業高校農科類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意識關系到新農村農業人才隊伍建設,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也關系到農科類大學生是否能夠順利就業。因此,需要政府調動相關社會資源,以人才為本,從實際出發,正確地引導并指導農業高校農科類大學生主動扎根基層,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將農業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譜寫出美麗的新農村建設篇章。

        [參考文獻]

        [1]郭丹,閔媛媛.高等農林院校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機遇、現狀及障礙因素分析[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2]林佩云,謝韶鋒,李敏,等.農業院校工科學生參與“三下鄉”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1(11).

        第7篇: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文

        一、圍繞發展新產業,實施“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工程”。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放在新農村建設的首位,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構筑新的產業格局,走好產業強村富民路子。在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繼續深入推進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按照特色突出、初具規模、龍型體系全、市場潛力大、增收前景好的要求,在全市確立了大蒜圓蔥、肉蛋鴨、奶肉牛、瓜菜、食用菌、苗木杞柳、優質果品、淡水產品、甜葉菊、速生豐產林等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進行集中開發、重點培植、跨區域發展、產業化經營,制定出臺了《關于實施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工程的意見》和《濟寧市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配套政策,對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及相關配套農業龍頭企業進行扶持,目前基本建成了大蒜圓蔥、精細瓜菜、優質水果、水產養殖、速生豐產林等五個百萬畝種養基地,形成了南部與西部大蒜圓蔥種植、中南部肉蛋鴨飼養、西北和東部奶肉牛飼養、中西部精細瓜菜種植、東部山區與中西部優質果品、微山湖域水產養殖等六大特色農業生產專業區,初步形成了具有較強濟寧特色和市場競爭力、惠及百萬農民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同時著力配套抓好一批龍頭企業、大型專業批發市場、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和相關的集成配套技術推廣應用。全市目前已形成大蒜圓蔥基地130萬畝,蛋鴨存欄1000萬只、肉鴨出欄4500萬只的飼養基地,奶牛存欄7萬頭、肉牛出欄30萬頭的飼養基地,200萬畝的瓜菜基地,90萬畝的果品基地,70萬畝的水產養殖基地,100萬畝的速生豐產林基地,1500萬平方米的食用菌基礎,40萬畝的苗木杞柳基地、6.5萬畝的甜葉菊基地。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農業龍頭企業加快發展,產業化經營水平快速提升,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700余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3家、省級27家、市級216家,年實現銷售收入380億元。各類龍頭企業帶動農戶95萬戶,種植基地400萬畝,養殖規模1億頭只,全市有55%農戶和53%農產品生產基地納入產業化經營。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農業標準化水平顯著提升,全市規劃建設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150處,市級農牧漁三大檢測中心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農業標準推廣實施體系、農業生產全過程質量監管體系逐步健全完善,全市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三品”認證達到489個、面積250.4萬畝。

        二、圍繞建設新村貌,實施“村鎮科學規劃工程”、“基礎設施五通一治理工程”和“清潔生態家園建設工程”。在村鎮規劃方面,本著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組織專門力量開展工作,現已完成22個中心鎮、22個一般小城鎮及208個中心村新一輪村莊建設規劃編修。市建委通過組織專家設計,已經優選了20套民宅新居設計圖紙免費發放到全市所有村莊。逐步展開所有鄉村的規劃編制和修訂,三年內實現鄉村規劃全覆蓋。在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每年全市用于村村通油路、通自來水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在8億元以上,20__年投資3.2億元,新修、改造農村公路1275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達到97%;村村通自來水進程快速推進,20__年投資2.81億元,其中市級財政安排資金20__萬元,846個村、72.8萬人的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3%;全面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任務,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移動網絡覆蓋率達到99.85%,開通有線電視的村達到74%,20__年新增農村寬帶用戶3萬戶、累計達到5萬戶,確保“十一五”期間所有建制村實現“五通”;以治水改土為中心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近年來每年鋪開建設項目2萬項以上,完成造林25萬畝;全市每年投入3億元,治理采煤塌陷地3萬畝。在清潔生態家園建設方面,把“一池三改”作為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治理農村臟亂差的突破口來抓,取得顯著成效。市財政每年投資600萬元,對全市10%的行政村實施“一池三改”生態家園工程,發展5萬戶戶用沼氣池。20__年,中央、省、市財政安排財政資金1255萬元,采取“以獎代補”形式對“一池三改”建設進行補助,新增戶用沼氣池5.8萬戶、總數累計達到12.6萬戶,占全市總農戶的7.3%,連續幾年來發展速度和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同時,各縣市區也展開了以“三清”(清糞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五化”(道路硬化、庭院凈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為主要內容的鎮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三、圍繞倡樹新風尚,實施“文明和諧鄉村創建工程”。積極教育引導農民養成學科技、講

        衛生、棄陋習的新習慣,形成講文明、守法紀、知榮辱的新風氣。突出抓了兩個關鍵環節:一是結合孔孟之鄉傳統優秀文化特點,廣泛開展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倡樹文明禮儀新風、推進移風易俗三項活動;二是結合新農村建設要求,鞏固提升“文明一條街”創建成果,開展了以文明小康村和文明生態村為重點的文明鎮村創建活動,20__年驗收合格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態村1058個,爭取到“十一五”末全市60%以上的村莊成為文明小康村或文明生態村。進一步深化“平安村莊”建設,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新活動,全市60%的村居達到“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標準,71%的村居實現了綜合治理規范化,全市85%以上的鄉村常年不發生刑事案件,社會滿意率超過96%。任城區投入800萬元,在全區按照每10個村建設1處警務室的標準,規劃建設了50處規范化警務室,充實警力、配齊設施,分片管理、全天巡查,農村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群眾非常滿意。四、圍繞培育新農民,實施“百萬農民培訓工程”和“新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工程”。按照全面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經營管理素質、健康衛生素質的要求,全方位培育造就新型農民。實行了由組織、人事、宣傳、教育、農業、勞動、科技等有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農民培訓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配套聯動,協調動作,整合各類培訓項目和資源,有組織、有計劃地對農民開展農業科技、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就業適應能力,近幾年來,每年培訓農民20萬人次以上。緊密銜接農村勞動力培訓與轉移,全市建立勞務輸出基地380個,每年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0萬上以上,目前全市轉移到二三產業的農村勞動力達到201.8萬人,占總數的52%;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扎實推進,教師工資實現了以縣為單位統籌發放,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20__年投入8200萬元,改造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5萬平方米,新擴建校舍11萬平方米,累計投入資金4億多元,改造中小學危房76.7萬平方米,“十一五”末力爭農村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全市參合農民566.39萬人、參合率94.15%,20__年共為303.67萬人次參合農民報銷醫療費用2.24億元。突出抓了以36處鄉鎮中心衛生院改造和160個中心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為重點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1200多個村建設了文化大院,“十一五”末力爭村村有文體活動場所。全市基本實現了“科普村村通”,進一步完善了科技特派員制度,全市每年選派3000多名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生產第一線,集中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和優良品種。認真組織實施科技、教!育、衛生“三下鄉”活動和城市教育、衛生資源結對幫扶農村活動。探索建立了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戶供養“四級聯保”制度、農村專項社會救助制度,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備。全市農村參保人數達到66.37萬人,征繳農村養老保險費552.97萬元,為8100名農民發放養老金110萬元。制定出臺《濟寧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將農村低保納入市級財政預算,20__年全市安排農村低保資金2132.9萬元,按照每人每年800元的標準,補助農村低保對象16.04萬人。

        五、圍繞完善新機制,實施“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工程”、“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工程”、“新農村社會細胞優化工程”。適應新農村建設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積極從制度上、根本上探索激活農村內部活力的措施和辦法,調動廣大農村干部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先進性長效機制建設的水平,推行村黨支部每年為新農村建設辦幾件實事承諾制,并進行跟蹤考核。加強對農村干部的教育培訓,大力提升他們組織帶領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能力和水平。繼續深入開展“三級聯創”和“雙強雙富”活動。連續組織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共培養村兩委大中專生7256名,每村平均有一名后備干部。按照制度化、規范化要求,不斷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健全完善了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制度,探索開展了村級民主“議事日”、“議事周”活動,農民群眾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得到有效保障。積極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新風戶”、“好媳婦好婆婆”等多種形式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大農民群眾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越來越高。

        六、圍繞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啟動實施新型鄉鎮建設試點工作。圍繞構筑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在充分調研論證和醞釀的基礎上,20__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推行新型鄉鎮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在全市選擇確定了13個試點鎮,將全市13個省級開發區與所在鄉鎮進行有機整合,推行“鎮區(園)合一”管理體制,著力在統籌城鄉

        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協調推進新農村建設四個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目前,各試點鎮領導班子和人員整合配備、建設規劃修編、行政區劃調整和市縣部門職權下放對接等工作,正按計劃節點穩步有序推進。七、強化保障措施,構建六項工作機制。一是組織領導協調機制。適應新時期新階段新農村建設推進任務要求,調整充實了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7個行政編制,加掛市政府農業辦公室牌子,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組織、指導、協調、管理職能。各縣市區也普遍加強了對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組建了相應工作機構。實行了推進“十大重點工程”任務落實的聯席會、協調會、現場辦公會等制度,適時有效解決工程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示范引導帶動機制。自20__年起,在全市選擇發達、欠發達、城郊3個類型的縣市區、23個強中弱鄉鎮、__個強中弱村莊,開展了“321”試點示范工作,利用3年時間實現“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貌、倡樹新風尚、培育新農民、完善新機制”的目標。制定了對示范單位重點傾斜和集中幫扶政策,各示范單位都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新農村建設示范工作扎實、有序開展。兗州市創造了“以企帶村、村企合一,小村變大村、建設中心村,改造城中村、村莊變社區,翻建舊村、提升新村,不建新居變內涵、完善設施變環境”新農村建設的五種模式;嘉祥縣采取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市場運作、政策支持,健全機制、加強管理的辦法,20__年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農村公路建設和“一池三改”生態家園建設上積極探索、率先突破;任城區突出城郊特點,按照改造城中村、提升駐地村、強村帶弱村、新建搬遷村、不建新居變內涵等五種模式,加快村莊規劃建設。為進一步加大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工作推進力度,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__年開始,在實施新農村建設“321”試點示范工程的基礎上,每年集中抓好并確保建成100個左右的市級示范村,為全市新農村建設樹立樣板,為整體推進提供經驗。按照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示范帶動力強的條件標準和產業帶動、生態園林、新村建設、整治改造、社區公寓5種類型,20__-20__年全市共篩選確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385個,其中20__年度有127個村作為首批示范樣板村,納入新農村建設“百村示范”工程考核管理。20__年、20__年分別再有127個、131個納入考核管理。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關于加大“百村示范”工作力度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按照新農村建設“五句話二十個字”的總體要求和“五新目標”內容,制定了25項具體考核計分標準,實行百分制考核。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對每個驗收合格的市級示范村給予10萬元獎勵,縣市區按照同等標準給予配套獎勵扶持。

        第8篇: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文

        【關鍵詞】新農村;村鎮規劃;作用;對策

        新農村即鄉村(村鎮),它包括建制鎮、鄉以及村莊。早在20世紀中期,我國就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理念。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再次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議題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雖然提法一樣,但內涵更為豐富與全面,同時,提出了新農村的建設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進行。顯然,新農村的建設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物質方面的建設,而是建設與管理、政治與文化、經濟與社會的全方位的建設。而村鎮規劃體系作為指導新農村規劃的依據,不僅包含了法規標準、相關政策,同樣還包含了規劃編制與技術方法等內容。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村鎮體系趨于不斷完善,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實施,不僅使村鎮規劃走上有法可依的道路,同樣標志著城鄉統籌規劃的到來,促使我們用區域整體發展的眼光來關注新農村的規劃,改變以往就城市論城市、就鄉村論鄉村的規劃模式。

        一、我國村鎮規劃工作現狀

        目前,我國村鎮體系為鎮總體規劃的內容,是村鎮體系的一部分。然而,專門針對鎮域鎮村體系研究較少,其中對于小城鎮鎮域村鎮體系層次與規模的研究做出了較大貢獻,主要研究了影響我國小城鎮鎮域村鎮體系層次與規模的要素,提出了我國小城鎮鎮域村鎮體系層次與規模規劃標準建議的原則、體系規模的分級,在人口方面的建議標準規模規劃的相關問題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規劃我國不同地區小城鎮鎮域鎮村體系層次的分級標準和村莊規模的合理化指標,并論述了我國不同地區區域村鎮體系性質的界定和村鎮體系組織結構的主流模式。我國村鎮規劃工作整體相對滯后,不能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地區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1規劃意識不強、法律觀念淡薄

        在規劃過程中,一些村鎮規劃沒有標準的編制規劃,與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極不適應。

        1.2編制的規劃質量相對較差

        編制規劃質量較差主要表現為:編制鄉、鎮域總體規劃和村鎮體系規劃時,在空間上,缺乏區域的、整體的觀點,存在就村鎮論村鎮的現象;在時間上,對規劃的動態連續性把握不夠,規劃缺少應有的彈性;規劃文本和圖紙較簡單,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村鎮規劃在與上一層次的規劃銜接方面存在不協調,或缺少縣域城鎮體系規劃與村鎮體系規劃的指導。

        二、新農村規劃與村鎮體系矛盾的分析

        2.1與鎮域、村鎮體系劃分

        依據矛盾的產生,分析指出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只要有:一是鄉村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空間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鎮域內既存在一個中心也存在多個中心,這就使只存在一個鄉鎮村體系的,不能適應因經濟快速發展所導致的空間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在行政級別方面出現明顯的不合理性,難以適應新農村規劃實踐的需要;二是對新農村規劃實踐與鎮域鎮村體系層次結構的矛盾進行了分析,指出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諸多問題,特別是與城鎮化目標相違背,不能引導農村城鎮化,而建設新農村本身就是一個農村城鎮化的過程,它需要規劃先行,這就導致了新農村規劃與鎮域鎮村體系層次結構的矛盾。

        2.2村鎮規劃中村鎮矛盾的解決思路

        首先,針對鎮域鎮村體系空間呈現多中心的情況,對具有支持鄉村腹地作用的村鎮進行明確定位,建議將其規劃標準提升到鎮區的高度,促進城鎮化,并對這類村鎮的選取提出可行性的評定標準;其次,針對中心村存在的諸多問題,對鎮域鎮村體系的層次結構進行優化,提出層次結構由鎮區及村莊組成的構想,并建議選擇一批具有鄉村腹地作用的村莊與集鎮作為副中心,進行重點建設,從均衡發展走向重點建設;再次,在總結上述兩個矛盾的基礎上,對新農村規劃提出相關的建議與對策;最后,上訴兩個矛盾看似獨立,卻存在內在的聯系,鎮域鎮村體系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其自身處于不斷的組織與再組織的過程,因此,無論是其劃分依據還是層次結構的組成,均應遵循其自身的規律,在此基礎上,綜合我國現有國情,選擇適用于各區域的發展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矛盾,和諧發展。

        2.3我國鄉村建設的經典范例

        在我國,存在節地效果不明顯、物業管理觀念淡薄、農民市民化進展緩慢等問題,農村居民對居住地選擇的優先次序大致為本村―城鎮―農村集中居民點,農民對于遷村并點的認同度很低。通過實證研究認為,在現有政策下,農民居民點歸并到新的居民點在實際推行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礙,如農民即使搬到中心村,也不愿意放棄老宅,土地集約化難以實現,宅基地復墾困難等諸多問題。從上述的實踐經驗來看,人們己經開始對中心村建設進行反思,主要針對的是經濟發達地區也是最早開始進行中心村建設實踐的區域,但對大都市邊緣山區的中心村建設情況缺乏研究。

        三、構建新型村鎮體系的必要性

        3.1構建新型村鎮體系,目的在于避免犯西方發達國家在城鎮化進程中的錯誤。

        西方國家在城鎮化的過程中經歷了先集中、后分散、再城鄉一體化的三部曲,為此西方發達國家曾經為城市中心的復興付出巨大代價。目前,我國的城鎮化正處于加速發展時期,完全可以避免先集中、后疏散的曲折發展過程,應當建立以區域綜合發展為基礎的城鎮化模式,在區域范圍內合理配置城、鎮、村,構建高效的城鄉一體化體系。

        3.2我國面臨解決農民就業難的問題

        有選擇的發展一批具有潛力的村莊、傳統集市所在地,實現一部分農民就地或就近轉移。總之,村鎮體系應當以區域綜合發展為基礎,構建強有力的網絡,在這個網絡里,各個節點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發展。

        四、結束語

        村鎮規劃體系作為城鎮體系的延伸,是一個復雜且動態的系統。由于村鎮體系不僅對新農村規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也直接影響到政府公共財政的投放。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因此,構建合理的鎮域鎮村體系,不僅有利于新農村的建設,更利于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年慶,吳國璽. 基于新農村建設的河南省土地資源優化配置[J].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4:521-524.

        [2]申建勤,王利婭. 關于我國村鎮規劃若干問題的探討[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9:12.

        [3]陳永林,陳曉強. 新農村建設對贛南鄉村聚落生態系統的影響分析[J]. 農業考古,2007,06:227-229.

        第9篇: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文

        關鍵詞:群眾文化;新農村;價值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1-0258-01

        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中央提出新要求,我們把這個新要求作為新農村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方針。把發展生產、生活寬裕作為物質層面的重要內容;把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作為精神層面重要的內容。“鄉風文明”本身就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鄉風文明”的目標就是“和諧農村”。

        一、有利于提高農民群眾文化素質

        新時期建設新農村,培養新型農民就要注重新素質的培養,就必須重視群眾文化在新型農村中的重要作用。我們一定要重視承載著新時期希望的新一代農民,要對他們灌輸積極地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的是逐步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各級文化主管部門一定要根據農民群眾的真實需要,并本著自愿平等、形式多樣、健康長效的原則積極地開展各種貼近農民群眾生活實際的文娛活動。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要在各地區設立文化館、站、室,并且充分發揮各個文化設施的作用,來讓更多的農民群眾參與進來、活躍進來。以達到讓農民群眾享受文化進步帶給他們生活巨大改變的目的,促進農村向著現代化邁進。

        二、有利于培養“懂技術、有文化”的農民

        科學文化的落后嚴重曾經限制了農村的生產發展和文化進步,在新時期,我們要克服它。各級文化主管部門和基層鄉鎮文化館、站、室就是先進文化、科學知識傳播前沿,在這里,我們可以把黨的最新的政策法規、文化道德方面的信息、科技致富的點子及時快捷的傳播給廣大的農民群眾。要以多種形式和途徑向農民群眾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法規,宣講道德、文化科技,以達到提升農民文化素質、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意識,最終培養出有文化、有技術、能管理的新型農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構建新農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社會主義的新農村的理想才能得以實現。

        三、有利于農村和諧文化的建設

        對于和諧文化的建設,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與整個國家、民族、社會、文化是有機的統一整體,誰都不可能離開誰而獨立存在。沒了彼此就等于沒了靈魂,會使整個社會和國家失去凝聚力和創造力。良好優秀的群眾文化極其重要,在農村和諧文化建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著力發展群眾文化,創新群眾文化,為群眾文化的發展作出應有的努力。農村的文化建設一方面是物質進步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來看,它也必定會反過來為物質文明的進步提供動力。在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要摒棄糟粕文化,杜絕丑陋落后的文化的滲入。社會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農村社會是整個社會大家庭中的一部分,而整個社會就是由無數個微小的部分組合而成的。所以,著力于農村的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發展。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不斷提高整個農民群眾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滿足人們的需要。廣大的群眾文藝工作者是文化傳播的中堅力量,在文化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建設和諧、和睦的家庭,促進鄰里關系和諧、建設優秀人居環境中擔當著引領和實踐的作用。

        四、結論

        文化對于國家、社會還是民族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沒了文化就等于新農村失去了靈魂。文化能夠為和諧社會提供思想上、精神上的保證,同時,它也是深深烙印在和諧社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諧的文化就像是和諧農村演進過程中的根基,指引著新農村發展的方向。和諧文化就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符號,社會主義新農村越發展,越需要和諧文化的補給,和諧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會越明顯。在精神和文化的世界里,群眾文化事業是農村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的文化工作要從非農村向農村轉移,并把它當成一塊陣地、一個制高點來攻克,因為文化工們一定要重視群眾文化的發展,我們堅信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以及文化條件。所以,在保持喜聞樂見的同時,在內容上充實我們的群眾文化,在形式上創新我們的群眾文化,并賦予群眾文化教育性,使它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只有這樣,我們的先進文化建設才能最終實現。

        參考文獻:

        [1]王慧平.關于新農村群眾文化事業的探索思考[J].大眾文藝,2012,6:207.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 茄子国产成版人视频在线观看 |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在线观看国产高潮视频 | 亚洲欧美人与动人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