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計劃生育的過程范文

        計劃生育的過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劃生育的過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劃生育的過程

        第1篇:計劃生育的過程范文

        【關鍵詞】煉焦生產技術;項目化教學;煤炭深加工與利用

        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高職教育始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重點,要求“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從這個要求出發,根據有關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化課程改革和開發的理念和方法,對《煉焦生產技術》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化教學進行分析和探索。在該課程改革中,密切聯系昆鋼集團各焦化廠發展的實際,加大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探索“工學結合、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縮短學生進入職業角色的適應期,使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與生產實際之間實現無縫對接。

        1 課程性質與定位

        《煉焦生產技術》課程是煤炭深加工與利用專業(煤焦化方向)的一門核心課程,在焦化生產企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涉及到的專業崗位群有煉焦車間的煉焦工、集氣管工、出爐工、交換機工、測溫工、調火工、化學分析工、鐵件工、熱修工、干熄焦工、四大車司機、車間技術員、生產調度、班組長、車間生產組織和管理。

        該課程具有理論綜合性明顯、實踐操作性強的特點,綜合了煤化學、化工原理、化工單元操作技術、基礎化學等學科知識,是對煉焦生產操作和產品質量控制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從事煉焦生產一線主要崗位的操作能力和處理一般事故的能力;具有從事煉焦生產設備的調試、使用、維護和管理的能力;具備煉焦生產組織、管理和工藝規程編制及實施的能力;具有對煉焦生產工藝、設備進行初步設計和改進的能力;具有煉焦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分析和檢驗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煉焦生產的高技能專門人才。

        2 課程的項目化設計

        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是以工作任務為課程設置與課程內容選擇的參照點,以項目為單位組織內容,以項目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該教學模式打破了原來課程的界限,按實際工作任務選擇課程內容,以項目為載體,將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融為一體,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融為一體,同時將教學場所與生產車間融為一體,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對《煉焦生產技術》課程的項目化設計進行探索,首先要對焦化廠生產工藝線上的主要崗位和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全面的調研,并確定課程內容和組織框架后進行試運行,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反應和企業的評價進行改進。

        2.1 工作過程分析

        2.1.1 確定煉焦生產典型的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

        深入昆鋼焦化廠、師宗焦化廠和昆明制氣廠,通過廣泛咨詢行業專家以及與企業的生產一線技術主管,與技術操作人員進行充分的溝通、探討,對煉焦車間主要崗位的工作任務以及完成這些任務的工作過程進行分析,確定煉焦生產典型的工作任務是:煤料預處理操作、焦爐裝煤操作、出焦操作、除塵設備操作、熄焦操作、煉焦爐的加熱制度及特殊操作、煉焦機械設備的使用與維護、爐體的日常維護。

        2.1.2 明確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

        通過與企業技術人員、各崗位操作人員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以焦化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標準》作為標準,分析完成以上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職業成長規律對煉焦生產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分析,以項目為載體把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通過對學習領域進行教育學處理,選定課程內容,確定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

        2.2 教學內容的選定

        針對煤炭深加工與利用專業(煤焦化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行業專家對煉焦生產典型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的分析,確定《煉焦生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原則為“針對崗位,理論夠用,突出技能”。以此確定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煉焦生產過程的認知與體驗、煉焦煤料的認知及鑒別、煉焦機械設備使用與維護、煉焦生產操作、控制及煉焦爐的加熱制度。

        2.3 項目化設計

        項目的選取和設計是項目化課程教學成敗的關鍵。根據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化教學的理念,在了解企業人才需求、選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造和重組。緊緊圍繞煉焦生產的設備操作、工藝操作的工作任務,對學生進行崗位技能的訓練。將煉一爐焦炭所進行的設備操作任務和從煤到焦炭所需完成的工藝操作任務作為載體,設計教學項目。在課程內容編排上,緊扣學生的畢業職業發展經歷和學習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安排教學內容。

        3 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實踐

        3.1 設置理實一體化教學場所

        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訓室是踐行項目化教學的必要場所和條件保證。在實訓室的布局上,應盡量按照操作室的布局和設備配置等來設置教學場所,此外也應考慮設置理論教學區及討論區并配備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在管理上參照焦化廠的相關運行和管理制度來進行管理。

        3.2 實施項目化教學

        在項目具體實施中,首先是教師先布置項目任務,根據任務的工作量、難易程度以及設計的設備需要等因素綜合考慮將學生進行分組,一般4-5人為一組。然后學生按照“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個步驟進行。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目標,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

        3.3 考核評價教與學

        良好的評價體系具有激勵學生、促進教學的功能,是學校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煉焦生產技術》的考核標準參照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中級工,高級工),有利于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并推進“雙證書”制,在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上,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形成和提升為主要衡量指標,以知識的積累為輔。具體實施時,整個課程的考核以項目化模塊的考核為主,而項目的考核以實踐過程考核為主。課程總成績由各個子項目的考核結果綜合而成。每個項目的考核和評價以方案設計、原始記錄、操作過程、設備使用、焦炭的冶金性能、團隊協作能力、態度等作為依據。

        4 結束語

        總之,開展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化教學,首先應當設計一個盡量真實的工作環境(同時也是學習環境),在這個工作(學習)環境中給學生一個具體的工作任務,要求學生取得一個特(下轉第350頁)(上接第234頁)定的工作成果。為此,學生應當進行滿足專業要求的工作活動,這需要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使用工具,需要與工作人員進行合作與溝通。在此,缺少了任何一項,就無法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也就很難稱作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

        第2篇:計劃生育的過程范文

        一、兩極分化的成因

        (一)內因就是主觀因素。

        1.學習態度不端正。

        主觀上學生有怕苦、畏難情緒,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心理學的發展愈來愈證實了人對外界信息的掌握必定要以以往的經驗為背景,學生自身素質的差異是兩極分化的原因之一。從初一開始接觸英語時,就憑自己的興趣學習。他們只對課堂上生動有趣的內容和方法感興趣,而對英語基本技能,即單詞短語的記憶及基本句型的模仿應用,感到索然無味,于是就不專心聽講。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單詞與句型量的增加,大量的單詞和句型都要求四會(即聽得懂、會說、會讀、會拼寫),有的開始不想學英語了,除了上課不認真學外,課后也就不學了。隨著高中學習內容的不斷增多,這部分學生學習成績更差。由于初中階段英語基礎不牢固,即使此時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也學得吃力。

        2.缺乏學習動機和意志力。

        學習目的和動機是制約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些學生由于受當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認為讀書無用,不讀書照樣能掙大錢,學習英語更是白白浪費時間。多數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大量語言知識的識記過程中毫無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欲望,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養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壞習慣。不少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一進入高中階段就不知所措,有成百上千的英語單詞沒有記住,數百條短語沒有掌握,語法知識一片空白。部分成績差的學生開始發憤學習英語,經過一番努力,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表現出進一步的畏難情緒;另外,成績差的學生怕記單詞、記句型,對單詞、語音、語法的學習感到枯燥無味;有的懶字當頭,對書面作業能拖則拖,不及時完成。說到底,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害怕困難,缺乏意志力。

        3.性格傾向。

        有些學生天生性格內向,不愿開口,不善交往;開口少,與他人接觸少,往往模仿能力也差,這就使及他們更不愿參與各種英語練習活動,內向的性格使他們回避與別人交往,碰到學習成績差的常常不向同學或老師請教,在課堂上害怕表現不佳有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價值。因此,他們缺乏自我表現的習慣和勇氣。具有這種性格傾向的學生,不僅學習上的困難無法解決,而且學過的語言知識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再現。筆者發現任教班級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中,有1/2學生是性格內向的,這些學生不敢舉手發言,當被叫到時,有的低頭不語,有的聲音很輕,像在自言自語。進行Pairwork時,他們總是不投入,缺乏跟同學合作的精神。

        4.學習習慣。

        多數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不做筆記;課余也不復習鞏固,作業馬虎,完成任務了事;學習缺乏主動性,盡管詞典就在身邊,遇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也要問老師,養成了懶惰的學習習慣。筆者所教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中有90%的同學不預習、不復習,上課盡管坐著一動不動,認真聽講,但一聽就忘,因為從不做筆記,有時教師叫她/他記,才勉強記在在書本上。壞習慣是導致學習成績差的一個主要因素。

        (二)外因也是客觀因素。

        1.英語教材難度增大,教學要求提高,增加了學習困難度。

        首先是教材難度增大,教學要求提高。從初一開始就出現大量的日常用語、四會單詞、句型及閱讀短文,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學習難度,并且教學要求從原來的培養興趣為主轉變為既培養興趣又掌握一定量的單詞和句型(達到四會和三會)。在教材難度增加、內容增多的情況下,就有可能使部分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在學習上最容易失去興趣。

        2.教師缺乏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關心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有些學生面對規則的單音節詞都不知所措,對他們來說,英語單詞實在難記。學法指導對學生的學習起著事倍功半的效果,必須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鼓勵和表揚少。不少教師上課缺乏表情和激情,對學生出色的表現常常無動于衷,很少鼓勵較差的學習試一試。在農村,課堂是學生唯一能操練英語的場所,如得不到教師的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然會受到影響。

        二、如何防止兩極分化

        在一個班級出現一部分后進生,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該班總體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應針對上述情況注意培養后進生的非智力因素,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和信心,激發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針對這一現象,英語教師要積極考慮對策,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

        (一)愛字當頭,以誠相待。

        教師要愛字當頭,誠心相待學生,掌握后進生自尊心強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體貼與關愛的態度對待后進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彼此尊重、相互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鴻溝完全可以填平,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戒備性的心理障礙也是完全可以矯治和清除的。教學中應特別注意防止對待后進生有嫌棄態度,對他們不僅要做到與其他同學一樣,一視同仁,而且在許多情況下要給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尊重。這些后進生因連續的失敗而形成較強的自卑感,得到別人尊重的需要在他們身上長期得不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能通過改善教學態度,對學生表現出應有的關心和尊重,就會使他們的自尊重新得到維護,并轉化為巨大的動力。因此,不能說有傷學生自尊心的話,不能做讓學生下不了臺的事,要多觀察分析他們的思想情緒,有意為他們創造一些鍛煉機會,改善與后進生之間的關系,相互間建立一種真正的信任。

        (二)鼓勵為主,催之上進。

        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貫徹多表揚少批評、多贊許少指責的原則,對他們小小的進步,點點的成功,教師都要善于發現,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會從內心體會到進步的高興和成功的喜悅,進而充滿希望和信心,揚起學習和生活的風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就會得到根本的轉化和矯治。當他們在練習中出現錯誤時,我們也從不簡單地否定他們,而是啟發他們開動腦筋,盡可能由他們自己來進行修改和補充。改正錯誤之后,仍然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樣做可使許多后進生在不長的時間里克服自卑心理、學習態度發生明顯變化。同時,欣賞每一個學生的積極表現,肯定其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和歡樂,增強其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讓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這樣才能學得好,記得牢。

        (三)有包容和善于寬容學生,給他們一些自省空間。

        在與學生交往中,我觀察到,學生由于認識上的偏頗,環境的不良影響,以及心理和生理發展的不平衡,等等,出現了一些錯誤。但是他們不因為有了過失就失去了自尊心。相反,在犯錯誤以后,變得更敏感、更關注老師對自己的態度,并且有些學生能夠從所犯的錯誤,所產生的不良后果中重新認識評判自己。如果這個時候,還一味地嚴厲訓斥、指責就肯定會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影響他們的思想和情緒,甚至導致嚴重的逆反心理。因此老師一定要表現出一定的風度,該寬容時寬容,在和風細雨中使學生認識到錯誤,及時改正,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恰當地寬容,給學生一個自省的空間,一個反思的余地,通過這種欲擒故縱的手段,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理想境界。

        (四)更新教學觀念,積極改進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是認識興趣,即求知欲。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首先,教師在授課時,語音、語調準確,教態自然,板書規范;必須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激起學生心中層層的智慧浪花。其次,充分利用圖片、卡片、自制教具輔助教學,如利用卡片做游戲、表演對話等。最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如搞一些英語書法、應用文寫作比賽、單詞接龍比賽、英語朗讀比賽、值日報告等。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僅要求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生動有趣,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實踐,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英語角、英語黑板報等。

        第3篇:計劃生育的過程范文

        關鍵詞 留學生 國際貿易 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國際化水平的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的國內外環境和條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教育開始步入從單純的輸出型轉向了輸出與輸入并重、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新階段。據統計,2015年來自于202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達到39.8萬,其中亞洲和非洲學生人數分別比上年增加6.5%和19.5%;學歷教育的比例達到46.47%,本科教育占87%左右。留學生人數的增加,極大地推動了學校留學生教育事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對培養學院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如何結合學科特色,建立更適合國際貿易專業來華留學生發展的培養管理模式,是培養學院留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

        1來華留學生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的特征

        1.1留學生學科基礎的差異性

        來源國家不同,留學生們在學習能力上表現出較大差異。有的留學生所在國家基礎教育水平低,導致留學生學科基礎相對薄弱,無法適應國內高校教學內容,造成學習成績相對較差。例如經濟學等基礎課程的學習,需要一定數W基礎,部分留學生學習吃力,課程進度總體慢于中國學生。再加上語言、文化等障礙,留學生一旦在開始不能跟上學習進度,在后續學習中將感覺無所適從,甚至會放棄學習。

        1.2授課對象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差異

        首先,相比中國學生對權威觀點的注重,來華留學生更加強調人格方面的獨立;其次,中國學生學習目的是滿足他人的希望,而來華留學生往往更加重視自我發展的需要和社會價值的實現。另外,中外學生思維方式也有比較大的差異,中國學生思路比較全局化,重視理論方法,多談定義和概念;而來華留學生更偏重分析和實證,習慣用數據說話。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方面的差異使來華留學生在學業上面臨比較大的困難。

        1.3無法復制中國學生課程教學內容

        與面向國內學生授課相比,留學生專業課教學看似只是授課語言不同,將傳統的漢語教學改為英語教學,但事實是面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尤其是像國際貿易這門操作性較強、宏觀背景較廣的學科,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上有了本質的變化。另外,留學生教學也不同于國內的雙語教學,后者是英語和漢語的結合,授課對象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類似的知識儲備,而留學生教學不具備此類條件。

        1.4更強調實務操作性

        國際貿易課程不僅包括國際貿易理論知識的講解,而且更加強調國際貿易實務過程的操作與展示。相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留學生大都想畢業后從事進出口貿易,搭建本國和中國的國際貿易橋梁,所以國際貿易課程的重點應放在后者。就國際貿易理論知識方面來說,內容定位于向學生介紹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發展的歷程、不同國家的貿易政策以及當今世界的貿易格局。而就國際貿易實務知識方面來說,包括整個國際貿易實務的全部流程:從開始的發盤“還盤”回盤到中間過程的“報關”運輸再到最后的入關“檢驗”付款等各個方面,都要詳細講解。

        2來華留學生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本土教材的缺失

        目前針對留學生的教學,教材主要采用的是國外教材的印影版或國內出版社發行的英文版。而這些教材的成本偏高,特別是英文最新的原版教材,高出大部分留學生的經濟承受能力。此外,此類教材在案例的選擇上偏向以發達國家為背景,尤其以美國居多。而目前留學生主要來自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國家,留學生對部分案例的理解難度較大,價值觀和理解的差異使得理論缺乏一定的操作性。他們更熟悉本國情況,或更關注中國的市場,希望以中國為例來講解知識點,一是目前他們生活在中國,其次是不少學生在讀期間已經在從事或希望找到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畢業后能留在中國就業。因此針對留學生當前的需求,目前本土化的英文教材還缺失。

        2.2教學方式單一

        受中文授課的影響,目前英文授課大部分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教師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即侵入式教學。盡管留學生課堂表現相對活躍,但若要連續性的講述概念、理論,就難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對所學內容記憶最深的是讓其收集資料,準備案例和做過課堂演講的部分。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理論多聯系實際。在課后,留學生由于英語解題練習機會少,也沒有掌握一些基本的習題分析能力,因此普遍存在解題困難的問題(陳瀟,2016)。在考核上,內容以填空、選擇和簡答等題型為主,方式為考勤和考試相結合,留學生在短時間之內難以適應這種傳統模式。

        2.3教學師資不足

        留學生大部分課程需要全英文授課或者雙語授課,這對于高校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對師資進行針對性培訓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投入,許多高校不得不臨時外聘教師。外聘教師雖然能夠在短期內滿足教學需求,但由于和學校存在松散的合同關系,難以與其他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研討,在課程內容的銜接方面存在困難;另外,外聘教師在課堂之外與學生的互動也十分有限,對于基礎薄弱的留學生提升學習水平不利。

        2.4趨同教學與差異教學面臨兩難

        趨同教學是指對外國留學生的教學環節上趨向于與本國學生相同的管理。目前,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趨同教學是留學生的主要培養方式。但是在國內,一方面由于留學生的中文水平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現有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不適應來華留學生的學習需求,大部分學校采用差異教學方式,即對留學生制定專門的培養方案,設置有針對性的培養項目和課程,在教學語言上以全英文或雙語教學為主。目前許多學校對留學生教育采取了趨同教學和差異教學并存的局面: 對于少量插班留學生采用趨同式教學,和中國學生一起上課,一起參加考試,但在考核上適當降低要求; 對于獨立建制班留學生則采用差異式教學,制定專門的培養方案。

        2.5實踐教學留于形式

        實踐課主要有兩類,一是仿真模擬,二是企業實習。而這兩類均需要教師、學生和企業這三方無障礙的高度配合。考慮到現實困難,許多學校減少了留學生實踐課或參與實踐課的機會,這將影響教學效果,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3來華留學生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的實踐探索

        3.1高度重視留學生教育

        留學生教育是我國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國家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因而需要高度重視。把“引進來”放在和“送出去”同樣的高度,因為許多留學生在學業完成之后會選擇留在中國,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貢獻聰明才智;也有不少留學生選擇回國,即便如此,也會通過經濟、教育等方式從事與中國相關的工作,間接地為中國的發展添磚加瓦。因而,需要加強留學生的教學管理和生活上的照顧,讓留學生在中國能夠生活的順利,學有所成。

        3.2加強留學生的基礎培訓

        中文交流是來華留學生首先要面對的問題,解決方法,其一在于延長預科班的時間長度,讓留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二安排國內學生與留學生結成“幫扶對子”,尤其是在留學生剛入校的一年,需要在生活h境、學習環境、制度安排等各方面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有一個中國朋友對他們的幫助會很大,當然也有助于國內學生對國外語言、風土人情的學習,那么這個過程應該是留學生中文水平提高最快的時候。

        3.3加強教師水平技能培訓

        為留學生配備專門的教師團隊,并積極開展教師交流工作會,使教師針對留學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共同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針對現在全英文授課教師短缺的問題,學校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增加對現有教師的專業培養和英語培訓。完善教學科研績效的考核標準,提高教師科研水平,鼓勵教師申報省級和國家級科研項目,形成“以研促教”和“以教促研”的良性循環。增加對留學生授課教師的培訓,包括教學觀摩、教學方法等的培訓;增加教師出國學習和英語培訓的機會,并提供專項經費支持;二是引進高水平人才,在嚴把教師入口關的前提下,擴大英語表達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專職老師規模。

        3.4優選教材,以中文為主,輔助外文

        學生們的學習一方面基于教師課堂的講解,另一方面就要依靠課下的預習和復習。由于中國文字的學習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而從一開始就要求同學們能夠熟練地閱讀中文教材不太現實,而許多經典教材源于英文著作,因而可要求英文好的學生們直接學習英文教材,而英文和中文都不大好的學生可以選擇國內的教材作為輔助,當然最好選擇同一經典大師的著作譯本。如此,對于低年級的留學生學習經濟學科會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3.5理論講述與實踐探討相結合

        留學生普遍具有較高的課堂互動能力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結合這個特點,授課過程應增加師生互動環節和仿真實踐環節。例如,以課程的重點問題或熱門話題為主題,鼓勵留學生通過互聯網、課外書籍等了解更多知識,然后組織討論,各抒己見。在理論學習中,盡量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實踐化。例如,部分課程中可以將學生分組以代表不同公司,模擬公司運營,重現課堂上講述的理論問題。

        3.6開發有自身特色的 MOOCs課程

        針對國際貿易專業來華留學生教學的需要,對于部分課程,如“國際貿易單證制作與審核”,可以逐步開發成為 MOOCs課程,提供在線學習。從目前國內高校 MOOCs的建設情況來看,MOOCs課程建設是一件浩大的工程,需要教師、助教和技術人員協同工作。課程建設過程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調查顯示,授課老師在開課之前平均需要花費100個小時進行課前準備,在開課過程中每周需要花費 8個小時為學生答疑。這些無疑都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通過 MOOCs課程的制作和上線,可以激發教學改革和創新,有助于擴大學校和課程的影響力,使得留學生招生和培養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車慧.新形勢下優化高等學校來華留學生教學管理策略淺析[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40.

        [2] 陳灼芬,陳焱.淺談本科留學生教學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2008(3):21.

        [3] 李宇明.轉變來華留學生教育的觀念[N].社會科學報,2016-8-4(5).

        [4] 劉麗霞.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初探[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73-75.

        [5] 楊春芳.外國留學生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初探[J].高教高職研究,2009(7):295.

        [6] 葉荔輝.來華留學生的實習工作機會探討[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8(6):295.

        第4篇:計劃生育的過程范文

        關鍵詞:生產過程;模具專業;UG;教學內容;優化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現代模具企業的用人標準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培養的高技能人才要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就必須不斷調整與改進。課程設置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基礎,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方向、培養目標及教育的組織手段和方法。目前的職業教育課程結構仍然不能彰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點,課程內容也不能適應區域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教學過程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專業課程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我院模具專業基于生產過程,針對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優化設計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課程始終處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主要面向生產單位一線需要,由于現代模具生產方式總是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而變化,職業院校就應當基于生產過程,動態地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這種基于生產過程開發與改革專業課程,就是以生產過程為參照系整合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著眼于隱含在生產動態行動體系之中的、整合了實踐知識與理論知識的生產過程知識的生成與構建。我院模具專業基于生產過程的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基本思路與方法如下:(1)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把握行業的人才需求現狀,在總體上確定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方法的優化設計方向。(2)基于模具產品的生產線式工作流程進行課程體系構建,將生產過程融合到課程結構中。(3)采取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實踐活動為主線,以項目化為主體的模塊化教學方法構建專業課程。(4)基于模具產品生產過程,擬訂工作崗位與能力結構,結合我院模具專業培養人才與之對應關系確定課程內容。(5)以典型模具產品為載體,以層次漸進式項目教學內容為主線進行課程的開發。(6)依照就業崗位技術能力要求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與優化,形成專業特色。

        其主要思路和方法如圖1所示。

        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優化設計實現過程

        我院模具專業基于生產過程,開發了《模具CAD/CAM(UG)》這門專業課程,并實現了本門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其開發過程如下。

        (一)市場調研,確定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市場調研的主要對象是與學生就業相關性較大的典型企業(如宜賓普什模具公司、一汽大眾等)以及部分已就業的該專業畢業生,市場調研的主要內容為企業的崗位情況、崗位工作任務情況及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等。通過調研,發現UG軟件自從1990年進入我國后,以其強大的功能和工程背景,在機械制造領域,特別是模具制造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沿海的大、中、小型機械制造(特別是模具制造)企業中,廣泛采用UG軟件完成從產品造型、模具設計及制造的全過程,因此,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掌握UG軟件的基本功能,熟練地在模具設計與制造中應用,是模具專業學生適應社會、適應工作需求的基本技能。為此,我們確定了工業產品設計、模具CAD、模具CAM(數控編程加工)、模具裝配與調試四大模塊為本門課程的專門化方向,同時確定了本門課程的設計理念和思路。

        設計理念本課程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構和優化教學內容,形成了基于生產過程導向的任務驅動的工業產品設計與裝配、模具設計、數控編程、模具制造、模具裝配等五個主任務模塊,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等多種教學方法,構建了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三位一體化”的培養方案,使學生不僅具有完成職業任務所必需的知識、基本技能和動手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后續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設計思路(1)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組織課程內容。(2)以模具產品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3)以工作過程為中心,推進課程融合。(4)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通過職業崗位與能力結構分析,構建課程內容框架

        根據市場調查,模具專業職業范圍與能力層次如圖2所示。

        參照圖2,將專業崗位所涉及的職業活動細化成具體的工作任務,整理歸類形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表,形成課程內容分析的主要依據。表1為UG課程部分典型任務分析表。

        (三)通過生產過程解構與課程結構的重構,搭建課程內容的組織框架

        為培養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的操作技能型人才,課程結構要對應于工作崗位的工作體系,與企業“工作項目”為目標的工作結構相對應,課程內容的組織結構形式主要以“項目”為主體。按照具體的模具產品從“模具成品、模具裝配(檢驗)與調試、數控加工、選材、設計”這一生產流程進行逆向推演,將生產過程解構成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重構于課程內容的組織框架中。

        根據上述UG課程典型任務分析表,本課程采用了如圖3所示的以項目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內容組織形式。

        (四)課程內容的最終擬定

        在課程組織結構分析的基礎上,為能夠負載本課程整合的工作任務所對應的職業知識與技能,我們將UG課程內容整合為“產品造型、模具設計、數控編程(模具制造)、模具裝配與調試”四個主任務模塊,重點培養實體建模技術、曲面建構能力、復雜造型設計、裝備功能、2D出圖功能、模具加工功能等專業能力,將理論與實踐合成一體,以典型模具產品為載體,由低到高“層進式”安排教學內容,并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項目實訓(圖4為UG課程部分項目)。

        我院模具專業基于生產過程,進行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探討了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新課程于2009年實施以來,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學生的學習熱情大為增加,學生的滿意度也大幅提高,我院學生在2009年全國3D創新設計大賽及2010年的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均取得了榮獲四川省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時,一汽大眾、宜賓普什模具公司等用人單位也均反映新課程體系培養的我專業的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更容易上手。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

        第5篇:計劃生育的過程范文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體育教育;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0―0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4―165―02

        一、引言

        體育生活化教學是以生活為根基的體育教學,創設學生可能接觸的體育生活情境,提煉體育與生活有關的素材,關注學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讓他們在生活中享受體育,從而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進而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不斷改善自身的生活。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學習成功的極其重要的方面,教師應在教學中以關心愛護學生、激發和滿足需要、確立和強化目標、啟發引導和樹立榜樣等四個方面為出發點和切入點,實現非智力因素與智力水平協調發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與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關。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隨機抽取江蘇蘇南城市(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各類學校學生共1200人為調查對象,就影響體育繼續教育生活化實施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

        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在學校圖書館和資料室進行了文獻收集、檢索工作。

        (2)調查法。一是問卷調查法。分別對江蘇蘇南城市(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的各類學校抽樣學生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二是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情況。通過郵寄和當面發放、當面回收相結合的形式發放問卷,并回收問卷。發放1200份,回收1180份,其中有效問卷1080份,回收率為98.3%,有效率為90.0%。

        (3)專家訪談法。根據研究的需要,預先準備訪談提綱,在調研期間對有關專家進行訪談,了解有關情況。

        (4)數理統計法。在計算機上運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問卷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 學生參與體育生活化教育動機調查。根據調查得出動機排序分別是:促進健康,改善體質(614人,56.9%);豐富個人文化生活內容(596人,55.2%);鍛煉社會適應能力(457人,41.3%);培養意志品質(321人,29.7%);創建自信、增強活力(312人,28.9%);培養個性、發展審美情趣(300人,27.7%)。我們可以得出,體育生活化教學正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體育生活化教學是以學生生活作為教學的知識建構的根基,重視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對新知識技能的建構作用。課程的選擇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教學過程是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情景化再現過程。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一種學習的需要,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

        2. 影響學生參與體育生活化教育興趣的原因。根據調查原因分別是:(1)日常體育教學缺乏趣味性和啟發激勵性(因素負荷量為0.736);(2)缺乏體育運動的基本常識和技能(因素負荷量為0.717);(3)學校開展的運動項目自己不感興趣(因素負荷量為0.622);(4)校園體育生活文化風氣不濃(因素負荷量為0.537);(5)體育教師教學水平不高(因素負荷量為0.518);(6)課外體育活動休閑時缺少運動指導員(因素負荷量為0.437)。由此我們得出,體育生活化教學使教學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聯系。它的核心是將體育教學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密切聯系,使體育能夠成為學生終身受用的技能,以體育課堂教學為主體同時兼顧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需要和好奇心人皆有之,體育教師在生活化教育過程中應當因勢利導,講明白體育知識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明確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自我需要鍛煉,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

        3. 影響學生參與體育生活化教育的情感因素調查。根據調查統計排序前六的是:(1)怕累、怕臟、怕受傷(因素負荷量為0.823);(2)會受到社會時尚潮流的影響有意向選擇參與鍛煉的體育運動項目(因素負荷量為0.768);(3)鍛煉時找不到興趣相同的伙伴(因素負荷量為0.678);(4)鍛煉的外界環境影響了我的運動動機和運動情緒(因素負荷量為0.649);(5)沒有養成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因素負荷量為0.587);(6)自身動作技術不好,怕同學見笑(因素負荷量為0.436)。分析得出體育生活化教學是建立在學生的生活基礎之上的,沒有學生主體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沒有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經驗就談不到體育生活化教學。優秀的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求學的情感,要用準確誠摯的語言、準確到位的形體示范,聲情并茂地創設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接受教育、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情境。

        4. 影響學生參與體育生活化教育的意志因素調查。根據調查統計因素主要有:功課緊張,沒有時間(408人,37.7%);體育教師水平差影響運動情緒與興趣(279人,25.9%);運動強度太大,易臟易累,且怕受傷(262人,24.3%);缺乏指導,怯于動作技術難看(245人,22.7%);周圍同學都不去,只好隨大流(207人,19.2%);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149人,13.8%)。分析可以知道,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單單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動作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將體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并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教師也要確立生活化的態度,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要特別注意個體差異,對盲從輕率的學生,要多啟發他們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對膽小猶豫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學會大膽、勇敢、果斷;體育教學和鍛煉過程尤其重要。對缺乏自制力的學生要培養他們虛心接受意見,獨立完成鍛煉的能力;對學習鍛煉虎頭蛇尾的學生要重視培養其堅韌不拔的意志。

        四、結論與建議

        1. 學校體育教育的生活化的重要性再次被凸現出來了,它既是青少年體育興趣、習慣、能力形成和培養的搖籃,電是連接社會體育、形成個體終身體育的關鍵點。

        2. 以確立和強化目標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社會化體育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培養依賴于明確的學習目的、新穎的教學內容、靈活而富含啟發性的教學方法、豐富的實踐活動、正確而及時的表揚與批評、獎勵與懲罰、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以及學習動機的可遷移性等若干因素。體育繼續教育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應當圍繞以上內容進行學生的學習動機培

        養。

        3. 以激發和滿足需要為出發點,培養學生體育社會化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在承認不同學生有不同興趣的基礎上,利用各種方式圍繞各種流行的社會化體育項目,引導學生喜歡體育鍛煉,利用典型事例來證明必須學習好本門學科的重要性,適當減低要求,讓學生通過成功體驗,激發學習的興趣,逐漸樹立“終身體育”的概念和項目。

        4. 以關心和愛護學生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參與體育生活化學習的積極而豐富的情感。教師時刻都應注意把積極情緒和美好印象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滿足學生對成功的渴望和自尊的要求。多創設學生易于產生情感的教學環境,多引發學生學習情感的共鳴。同時,通過體育學習生活化學習情感的培養又會有力地推動學生智力活動的開展。

        5. 以啟發和樹立榜樣為出發點,優化學生體育生活化學習過程中的意志品質。良好的意志品質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把諸多非智力因素轉化為學習效果的關鍵。我們在體育生活化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多啟發學生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多鼓勵學生學會大膽、勇敢、果斷;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和接受建議,獨立完成的品質;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精神。

        參考文獻:

        [1]Tracey,T.J.&Sedlacck,W.E.(1984).Noncognitivevariables in predicting academic Success by race.Measurementand Evaluation in Guidance,16:171―178.

        [2]唐振宗,生活教育[M],上海:上海聯合發行所,1949.

        [3]王世友,課堂教學生活化[EB/OL].http://blog.省略/18892/791077.aspx.

        [4]趙祥麟,杜威教育論著選[M],王承緒,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180.

        [5]鄒桂芳,我國體育生活化構建策略探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4):26―28.

        第6篇:計劃生育的過程范文

        關鍵詞:生產過程;模具專業;ug;教學內容;優化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現代模具企業的用人標準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培養的高技能人才要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就必須不斷調整與改進。課程設置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基礎,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方向、培養目標及教育的組織手段和方法。目前的職業教育課程結構仍然不能彰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點,課程內容也不能適應區域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教學過程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專業課程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我院模具專業基于生產過程,針對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優化設計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課程始終處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主要面向生產單位一線需要,由于現代模具生產方式總是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而變化,職業院校就應當基于生產過程,動態地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這種基于生產過程開發與改革專業課程,就是以生產過程為參照系整合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著眼于隱含在生產動態行動體系之中的、整合了實踐知識與理論知識的生產過程知識的生成與構建。我院模具專業基于生產過程的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基本思路與方法如下:(1)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把握行業的人才需求現狀,在總體上確定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方法的優化設計方向。(2)基于模具產品的生產線式工作流程進行課程體系構建,將生產過程融合到課程結構中。(3)采取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實踐活動為主線,以項目化為主體的模塊化教學方法構建專業課程。(4)基于模具產品生產過程,擬訂工作崗位與能力結構,結合我院模具專業培養人才與之對應關系確定課程內容。(5)以典型模具產品為載體,以層次漸進式項目教學內容為主線進行課程的開發。(6)依照就業崗位技術能力要求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與優化,形成專業特色。

        其主要思路和方法如圖1所示。

        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優化設計實現過程

        我院模具專業基于生產過程,開發了《模具cad/cam(ug)》這門專業課程,并實現了本門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其開發過程如下。

        (一)市場調研,確定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市場調研的主要對象是與學生就業相關性較大的典型企業(如宜賓普什模具公司、一汽大眾等)以及部分已就業的該專業畢業生,市場調研的主要內容為企業的崗位情況、崗位工作任務情況及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等。通過調研,發現ug軟件自從1990年進入我國后,以其強大的功能和工程背景,在機械制造領域,特別是模具制造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沿海的大、中、小型機械制造(特別是模具制造)企業中,廣泛采用ug軟件完成從產品造型、模具設計及制造的全過程,因此,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掌握ug軟件的基本功能,熟練地在模具設計與制造中應用,是模具專業學生適應社會、適應工作需求的基本技能。為此,我們確定了工業產品設計、模具cad、模具cam(數控編程加工)、模具裝配與調試四大模塊為本門課程的專門化方向,同時確定了本門課程的設計理念和思路。

        設計理念本課程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構和優化教學內容,形成了基于生產過程導向的任務驅動的工業產品設計與裝配、模具設計、數控編程、模具制造、模具裝配等五個主任務模塊,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等多種教學方法,構建了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三位一體化”的培養方案,使學生不僅具有完成職業任務所必需的知識、基本技能和動手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后續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設計思路(1)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組織課程內容。(2)以模具產品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3)以工作過程為中心,推進課程融合。(4)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通過職業崗位與能力結構分析,構建課程內容框架

        根據市場調查,模具專業職業范圍與能力層次如圖2所示。

        參照圖2,將專業崗位所涉及的職業活動細化成具體的工作任務,整理歸類形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表,形成課程內容分析的主要依據。表1為ug課程部分典型任務分析表。

        (三)通過生產過程解構與課程結構的重構,搭建課程內容的組織框架

        為培養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的操作技能型人才,課程結構要對應于工作崗位的工作體系,與企業“工作項目”為目標的工作結構相對應,課程內容的組織結構形式主要以“項目”為主體。按照具體的模具產品從“模具成品、模具裝配(檢驗)與調試、數控加工、選材、設計”這一生產流程進行逆向推演,將生產過程解構成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重構于課程內容的組織框架中。

        根據上述ug課程典型任務分析表,本課程采用了如圖3所示的以項目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內容組織形式。

        (四)課程內容的最終擬定

        在課程組織結構分析的基礎上,為能夠負載本課程整合的工作任務所對應的職業知識與技能,我們將ug課程內容整合為“產品造型、模具設計、數控編程(模具制造)、模具裝配與調試”四個主任務模塊,重點培養實體建模技術、曲面建構能力、復雜造型設計、裝備功能、2d出圖功能、模具加工功能等專業能力,將理論與實踐合成一體,以典型模具產品為載體,由低到高“層進式”安排教學內容,并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項目實訓(圖4為ug課程部分項目)。

        我院模具專業基于生產過程,進行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探討了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新課程于2009年實施以來,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學生的學習熱情大為增加,學生的滿意度也大幅提高,我院學生在2009年全國3d創新設計大賽及2010年的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均取得了榮獲四川省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時,一汽大眾、宜賓普什模具公司等用人單位也均反映新課程體系培養的我專業的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更容易上手。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

        第7篇:計劃生育的過程范文

        關鍵詞:流動人口人口計劃生育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555-02

        隨著社會的轉型,經濟體制的轉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戶籍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流動人口也隨之快速增長,給計劃生育的管理帶來了不少困難,成為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的重點和難點。

        1現狀及特點

        1.1流動人口管理計劃生育的機構成立晚、起步遲。自八十年代,我國各鄉鎮、街道才先后成立了管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機構。直至1998年國務院才授權國家計生委頒布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辦法》,對管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做了許多原則性的規定。各省市結合實際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投入巨大物力財力人力做了大量的工作[1]。

        1.2宣傳教育形式單一。宣傳教育形式單一,外地來的很多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觀念淡薄,存在很多超生的現象,流動人口很少有人了解人口計劃生育中的許多優惠政策。

        2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2.1綜合管理體制不健全。流動人口婚姻、生育的管理,假若依靠某一個部門進行是困難的,必須由各級政府部門牽頭統一領導,協同各部門形成管理“齊心共進,分工協作,齊抓共管,通力合作。對流動人口的綜合管理涉及部門多、實施難度大、可操作性差、很容易流于形式[2]。雖然國家法律法規賦予了我國各級各部門都有支持、協助、配合搞好計劃生育的法定義務,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這一制度無法落實。在一些地方人民政府對流動人口工作缺乏統一領導,對相關部門組織、協調非常不力。

        2.2考核機制不完善。考核對于管理工作有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全國許多省市,在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中實行居住地和戶籍地雙向考核制度,既要考核流動人口的流入地管理情況,又要考核流動人口流出地管理狀況。在不同的城市地區之間由于差異巨大的經濟發展水平從而造成人口大量流動。當前流動人口的總體流向趨勢是從經濟不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在現實當中,管理水平的不平衡往往伴隨著經濟的差異,流動人口現在的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在考核中的地位不對等、不平衡。

        2.3計劃生育管理人員、經費短缺。在人員編制的方面,各地計劃生育機構、人員的人數一般都是按當地戶籍人口的人口數量而設立的。但隨著流動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計生部門、城市街道、社區所擁有的人力很難承擔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的責任。很多已經設立的管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機構在機構改革中甚至面臨裁撤的危險。如果沒有這些機構,將會嚴重影響國家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管理。在流動人口管理費的停收條件下,各地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經費出現明顯短缺狀況,使各項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有的甚至連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礎管理支出、流動育齡婦女計劃外妊娠的手術費都難以支付。

        3如何加強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管理對策

        3.1加大政府部門對流動人口專項經費及人員的投入。在全國范圍內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專項基金的投資,而各級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及財政部門,則要保證資金投入,核定用于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的合理支出成本,從而可以讓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基金能夠納入各級財政正常的預算范圍。國家要加大對西部及貧困地區的投資力度,克服以往的平均主義,設立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專項資金,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幫助流入地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同時建立相應的考核評估體制,確保資金到位;成立在編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常設行政機構,做到機構、編制、人員、經費的落實,以確保流動人口的數量統計及時準確,管理服務到位。

        3.2建立以流入地為主的工作考核體制與責任追究制度。針對當前我國對流動人口實行以考核責任屬于流動人口的戶籍地,但卻以現居住地的管理為主這種模糊概念的關鍵問題,我們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建立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主體的責任、權利以及利益能夠統一起來的考核體制與責任追究的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考核體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以解決“責任落實為輔”與“工作地位上為主”的矛盾。在我國處于人口及流動人口加速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加強流動人口現居住地管理為主體的職責的要求,建立起意流動人口現居住地為主的考核體制以及責任追究制度,徹底轉變目前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考核方案,把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狀況直接納人流動人口現居地政府目標管理,做好流動人口管理的全國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工作。

        3.3建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社區服務型管理模式。在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的形勢下,流動人口管理應以社區為依托,建立政府、社區和單位良性互動的機制,按照相關法規要求,各負其責,形成一種新的“以社區為主”的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模式[3]。社區是最基層的社會組織,創新社會管理,把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放在社區,體現了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尊重流動人口中育齡婦女的各項權利和人格,有利于滿足其在計劃生育各環節、身體與生殖保健甚至是家庭的各種服務等方面的最大需求。

        流動人口是城市的一支生力軍,他們大部分人年輕但文化程度低,對生殖健康的認識不足,缺乏避孕節育知識。在對待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工作時,應做到對流動人口和戶籍人口同管理、同宣傳、同服務。各級政府應積極貫徹和落實國家的要求,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最終實現計劃生育工作很好的落實。

        參考文獻

        [1]孟光輝.改革創新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體制不斷探索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服務路子[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4,10(1):77-80

        第8篇:計劃生育的過程范文

        關鍵字:血液標本;檢驗結果;生化檢驗

        在血液標本里,諸多因素皆能破壞紅細胞,導致溶血現象的發生,進而影響生化檢驗的最終結果。因此對血液標本的采集的時機、出現溶血、放置時間、送檢等每一個過程都要做到很好的防范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來院檢查健康體檢者共100例,每人20mL,分別采用一次性玻璃試管進行采集血液,置于常溫下并從采集時機、采集部位以及標本溶血,送檢時間等方面進行總分析探討。

        1.2實驗方法

        對10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靜脈血采集,每人20mL。

        1、容器的準備,必須準備一次性的玻璃試管,而且要保證試管的干燥與清潔。

        2、抗凝劑有草酸鉀、枸櫞酸鈉以及肝素等諸多類型,不一樣的抗凝劑試管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檢驗血液的結果。所以,需要嚴格管理檢驗標本的抗凝劑。此處使用普通抗凝管。

        3、各項臨床生化指標可應用貝克曼CX,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1.3采血結果

        溶血標本和正常的標本各項指標進行比較,由表1結果顯示,溶血后各項指標與正常無溶血指標比較,他們之間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2 采血時間,部位及標本對生化檢驗結果造成的影響

        2.1采血時間

        通常最佳采血時間為早上。季節變化常常影響人體指標,但是患有甲狀腺并癥的人冬天人體指標高于夏天的20%,冬天的25-羥基維生素D3低于夏天。洋地黃以及地高辛在輸液以后的六小時至八小時后方可進行采集血液。而且,檢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獻血者飲食狀況的影響,必須提前一天杜絕進食高熱量與高脂肪的食物或者空腹的情況下對血糖以及血脂進行檢驗。同時,必須關注采集血液的時間,當采血的對象為疑似菌血癥或者敗血癥,在實施培養時,患者發熱或者發冷的時候為最佳時間,而且采集的時候要提前于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時間,入睡以后為檢查微絲蚴的最好時間。采集的部位是耳垂上,在患者發熱或者發冷的30分鐘以前采集瘧原蟲檢查標本是最佳的。在采集血標本以后,必須把檢測時間控制在4個小時以內,或者保存標本的時候溫度控制在低于4℃,時間最好低于8小時。不然就會因為外界環境的制約,在抗凝劑的作用下改變滲透壓,從而造成其隨著血細胞參數的變化而改變,延長時間以后,其增大。

        2.2 采血量的影響

        錯誤的采血量會導致不同的生化檢驗結果,較少的采血量會造成血液和抗凝劑的比例不協調,假如抗凝劑太少,血液太多,就會有凝血塊產生在血漿采血器當中,最后影響到實驗室生化檢查,同時會對管道造成阻塞,器械遭到破壞。但是當具有較多抗凝劑以及較少血液的時候,也會明顯影響生化檢查的測定結果,提高數值,產生過高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濃度,破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破碎,導致不正確的血細胞計數結果。所以,準確的采血量是控制檢驗質量的關鍵前提。

        2.3采血部位的影響

        頸外靜脈、頭皮淺靜脈、手背靜脈、股靜脈以及肘部靜脈一般是臨床采血的部位,對比各個部位的不一樣采血方法,出現不同的結果。當采血的對象為重癥監護病人時,首先要在靜脈輸液裝置的對側進行采血,絕對不允許在輸液部位采血,需要避免采血與輸液同時進行的不正確做法,這樣能夠杜絕輸入的液體稀釋血液。

        3 討論

        諸多因素影響采血的結果以及其正確程度,結果受到不一樣的采血方式和采血質量的影響,因此臨床護士以及醫師需要特別注意此問題。假如破壞了血標本檢驗,那么治療以及診斷疾病的結果就受到影響。必須在規定的時間里保存標本,由于其會受到降解微生物以及細胞的化學反應的影響以及改變,這樣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就受到制約。因此保存標本的時間多少取決于檢驗項目。

        結語

        現在已大量使用真空采血管,然而使用的抗凝劑隨著檢驗項目的不一樣而不盡相同,結果的準確程度都會受到血液標本的凝固、溶血以及安放時間的影響。在進行采血的時候,不可以采用太緊的止血帶,同時使用的時間不能太長,這一點至關重要。

        一個檢驗結果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臨床醫生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為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應準確定位血液標本采集的標準,縮小誤差,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率。同時提高檢驗質量,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龔建武.血液標本采集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04)

        第9篇:計劃生育的過程范文

        關鍵詞:化學概論;國家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轉型升級;實踐

        一、對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的認識

        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包括“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視頻公開課屬于人文素質教育課,我們暫且不談,主要說說精品資源共享課。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重點是針對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建設基本要求是課程資源要系統完整,課程要有全程教學錄像,適合網絡傳播。建設目標是通過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由服務于教師的精品課向服務于師生和社會學習者的精品資源共享課轉變。

        “十二五”期間,教育部將在原有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成果基礎上,支持建設5000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其中,2012年和2013年重點開展原有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工作。

        二、“化學概論”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與轉型升級的實踐

        南開大學“化學概論”課程是申泮文院士1997年創建的,該課程是他依據多年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在國內外教學研究對比的基礎上提出的一整套高等化學教育教學改革方案中的第一門課程。經過多年教學改革的實踐,該課程2004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多年來,圍繞該課程在本科課程體系中的定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材建設等多方面的教學改革工作,已經連續4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獎勵,教學改革成果豐碩。在“化學概論”課程持續建設與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我們總結如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樹立明確和科學的教學改革指導思想

        申泮文院士總結了過去60多年來我們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尖銳提出我國高等化學教育的幾個歷史性問題需要糾正:

        (1)大一化學課程“General Chemistry”的譯名錯誤地翻譯成“普通化學”,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指導思想的失誤,正確譯名為“化學概論”,屬化學一級學科。

        (2)大一第一門化學課程錯誤定名為“無機化學”,“無機化學”屬二級學科,是一門高年級的課程,錯誤定名違反了教學法規律,不能很好地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上述教學改革思想指導下,我們修訂了化學專業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一年級開設“化學概論”課,三年級開設“無機化學”課。化學課程體系改革新方案設計合理,知識結構定位正確,反映了當代科學發展的水平和需求。該方案受到徐光憲院士和西北大學史啟禎等教授的充分肯定。

        2.教學方式方法多樣性

        (1)我們首先對大一化學的教學難點“元素化學”開刀,利用計算機技術編撰了一部多媒體教學軟件。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改造了“元素化學”的傳統教學,此項工作獲得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此后,編寫和出版了多部多媒體教學課件,參加了化學教指委和高教社組織的“高等化學教學資源庫”開發建設工作,其中“普通及無機化學”子庫素材就是本課程主要資源的來源。“高等化學教學資源庫”的工作獲得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課程的授課方式不斷改進。最早使用自編的多媒體課件授課,上課內容按照教材中章節的先后順序講授。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教學內容信息量的增加以及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轉變為以ppt電子教案和教師黑板板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講授內容也由按照教材章節順序講改為按照知識點講,這樣教學內容的脈絡更加清晰,重點更加突出。從完全由教師授課轉變為引導學生自學后登臺講授和教師講授相結合的方式。例如,在元素化學部分,組織學生分專題自學后,學生登臺講授與教師評價和總結相結合,這種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鍛煉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歸納總結和演講的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提高了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的素質教育。

        (3)調整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使得知識的連貫性更加順暢。例如最早課程內容是先講“化學反應速率”一章,然后再講“化學熱力學初步”一章,但在講化學反應速率時出現了反應焓變的概念,這是熱力學第一定律要講的內容,可這時熱力學還沒有講,所以講起來不順。現在改為先講“化學熱力學初步”再講“化學反應速率”,這樣講起來就很順暢了。

        (4)另外,2012年首次在第一學期增加了一次期中考試,及時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學習的知識。使學生能盡快地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加強自我約束的能力。

        3.教學內容改革與時俱進,實時更新

        (1)課程內容的改革適應時展,與時俱進。首先把化學分析中四大滴定分析內容簡化為知識點,并入到“化學概論”課程中,與溶液中的化學平衡理論相結合,減少了教學內容的重復,節省了學時,增強了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另外,增加了“化學的科學發展觀和支持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新的教學內容。

        (2)課程內容的基本知識點一般是不變的,但每年講授同一知識點的電子教案年年都會更新。例如NO2的結構按照常規判斷,有一個三中心三電子的π鍵,后來根據最新的研究報道,NO2分子有順磁性,它的sp2雜化軌道上應該有單電子,這樣在它的結構中就是一個三中心四電子的π鍵了。根據研究報道,我們及時更正了教材和教案ppt中NO2分子的結構圖。

        (3)課程內容的更新,還表現在每年10月份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揭曉的時候。秉承本課程教材的編撰原則,以百年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為背景,展示化學未來發展趨勢,展開本課程的教育任務。每年10月份也正是新生剛剛開始大學學習生活不久,把當年剛剛揭曉的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學獎和醫學獎的內容言簡意賅地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當前科學發展前沿的最新內容,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以色列科學家丹尼爾?舍特曼,他發現了準晶體――固體物質的第三態,準晶體顛覆了傳統固體材料的理論,從根本上改變了化學家對固體物質的認識。瑞典科學院以“非凡”一詞形容準晶體的發現,頒獎詞說“我們需要重寫所有與晶體相關的教科書了”。這些最新的內容,我們及時補充到了課程有關晶體的教學內容里。

        (4)課程內容的更新,還表現在講授元素化學性質時,結合當前社會上出現的與化學相關的各種社會熱點問題。如三聚氰胺、重金屬污染、我國的稀土資源等內容,使學生對元素化學性質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例如2011年世界化學年期間,在學習鑭系元素化學性質時,我們專門介紹了我國的稀土資源和稀土的重要性質以及在高新技術中的重要應用,自從2011年中國合理控制稀土出口、開發以來,西方國家對中國稀土政策進行各種攻擊,這些內容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和愛國主義的情懷。

        4.課程教材建設立體化

        (1)“化學概論”課程教材。為了配合“化學概論”課程,2002年出版了《近代化學導論》第一版;在教學實踐中使用6年后,2008年出版了第二版,并獲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化學學科進入21世紀后的迅猛發展以及它在支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核心作用,促進了本課程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更新與時俱進,第二版在每章后增加了專題內容,介紹當前世界科技發展與化學有關的新鮮資料,以擴大學生的新知識領域。本教材第三版,現在已列入“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

        (2)為給使用《近代化學導論》教材的學生和教師提供學習和教學的方便,2011-2012年期間,我們為第二版教材編寫出版了配套的電子教案、習題解答和學習輔導。

        (3)2009年,以《近代化學導論》教材為首的“南開大學近代化學教材系列”,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2010年,《近代化學導論》教材被教育部評為“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5.精品課程的推廣

        “化學概論”課程自1997年創建后,一直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材料化學系的兩個小班做試點,經過10余年教學改革實踐,該課程在本科教學中的定位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得到充分的肯定。2008年,該課程在化學學院全面推廣,化學、材料、分子、化生等專業大一化學課程的授課內容和教學學時均與“化學概論”課程統一,期末考試統一出卷考核,該精品課程網站向全院各專業本科生和教師開放。

        6.課程教學團隊建設

        “化學概論”課程團隊8位教師中有6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講師。其中申泮文教授是中科院資深院士,另外7名教師都有博士學位。老中青結合,團結協作,形成梯隊,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鍛煉培養課程主講教師。

        依據精品資源共享課對課程團隊的要求,本課程團隊新增兩位擅長信息技術和計算化學的青年教師參加。他們為本課程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持,他們在計算化學領域的研究工作新穎前瞻,提高了課程團隊科研與現代化水平,為本課程的教學理念、為化學學科培養既具備理論基礎又掌握實驗與軟件技能的計算化學后備人才、為教書育人提供了新元素和新方法。

        本課程團隊教師熱愛教學工作,對備課、講課工作十分認真投入,對學生認真負責。多年來,本課程受到學生、學校和同行專家的一致好評。

        三、問題和建議

        (1)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拓展資源建設問題。就“化學概論”類的專業基礎課程而言,課程內容的知識點基本是固定的,變化不大,原有高等化學教學資源庫的素材量已經足夠多,筆者認為現在的重點不是再重新開發或建設大量新的資源,而是怎么充分利用好原有的這些資源以及對原有資源進行改造和更新。高等化學教學資源庫里原有的一些技術性較強的動畫或仿真資源,可以考慮作為拓展資源使用;而一些基本知識點的圖片、動畫演示、習題等素材,建議作為基本資源,免費放到網上供大家教學下載使用。

        (2)課程共享在技術上實現容易做到,而可持續發展是不容易的,關鍵還是人的問題。需要教育部出臺相關政策保障和支持共享的機制,調動廣大教師和學習者參與的積極性,才可能保證可持續發展。例如,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工作,應與科研工作同等對待,計入教師的晉升和考核;外校學生或社會學習者選修了精品開放課程,并通過考試或考核,校際之間應該相互承認學分等。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一线免费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乱码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 夜夜夜久久久综合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中文有码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