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廣東省高考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考作文;命題形式;新材料作文;作文生活化
2014年,筆者有幸參加了廣東高考作文閱卷工作,在現場切身體會了緊張有序的高考閱卷氛圍。從6月11日到20日,連續10天高強度的評卷工作,盡管比較辛苦,但卻讓筆者了解了高考評卷流程、評分細則以及廣東考生寫作高考考場作文的現狀。這次寶貴的經歷促使筆者反思并努力去尋找更好的作文教學對策,以期能更有效地進行高考備考教學工作。在閱卷的過程中,筆者一直在思考: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作文備考工作?盡管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從考場應試和閱卷實際操作的角度看,筆者還是有著一些自己的觀點。
一、2015年高考作文備考重點仍應放在新材料作文上
2004年高考作文首次實行分省區命題,廣東也成為單獨命題的省份。我們可以查閱一下這些年廣東省的高考作文題,分別為2004年的話題作文“語言與溝通”、2005年的話題作文“紀念”、2006年的命題作文《雕刻心中的天使》、2007年的話題作文“傳遞”、2008年的命題作文《不要輕易說不》、2009年的話題作文“常識”、2010年的命題作文《與你為鄰》、2011年的命題作文《回到原點》,而2012年的是關于生活時代的材料引“寫作范圍”的新材料作文、2013年是關于富翁捐款材料引“寫作要求”的新材料作文,2014年關于老舊照片材料引“寫作要求”的新材料作文。從話題作文到命題作文到新材料作文,廣東高考作文命題是一個不斷革除弊端的過程,目的在于考查學生全面、真實的語言運用能力。比如,采用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能比較有效地防止學生猜題。但話題作文出得多了,學生又常常“套作”(生搬硬套寫作文),而新材料作文則能有效地彌補以往命題“限制過于寬泛”的缺陷,也能較好地抑制了套作、抄襲和模式化寫作等不良的應試行為。所以從題型的選擇上,2015年的作文題很有可能延用2013年及2014的命題類型。因此,我們在作文題型的備考的重心仍應放在新材料作文上。
二、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立足材料找準切入點
所謂新材料作文,是指有別于以前的材料作文。話題作文以前,就有材料作文這種題型了。新材料作文,雖然與舊材料作文一樣,都提供材料,但新材料作文會提供多個可選擇的角度,不限定文體。這樣的新材料作文,不但不同于舊材料作文,而且保留了話題作文的優點,讓考生有更多的自由,有更適合發揮自己寫作個性的選擇空間。2014年廣東高考作文的寫作角度的選擇也是非常多的??忌梢詮牡谝欢挝淖诌x擇角度,也可以從第二段文字選擇角度,還可以綜合兩段文字選擇角度;可以從材料的內容選擇角度,也可以從材料的含義選擇角度,且從何處選擇角度沒有優劣之分。如,從第一段文字可參考角度就有:(1)翻看黑白照片喚起美好的回憶,表達親情、友情、愛情。(2)黑白照片雖然容易褪色,但記憶是永恒的。(3)黑白照片雖然很少,但情感卻非常豐富。(4)黑白照片雖然模糊,但心靈卻非常澄澈。(5)黑白照片雖然老化,但情感卻不會老化。(6)黑白照片很少,留給人們美好回憶有限。(7)其他角度。雖然角度很多,但要注意的是,許多考生抓住材料中的兩句話“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值得珍惜的點滴”來寫,卻不聯系照片或者科技,還有一些考生沒有把照片(科技)的變化與人們生活(情感認識)的變化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和聯想,只寫一面,如只寫“科技的進步”或“一張照片的記憶”等,在構思立意中沒有將兩者的關系結合起來,不能圍繞照相技術與分享方式、情感體驗等展開討論。這就告訴我們根據材料寫作文,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中心確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另外,在角度的選擇上,我們既可以從第一段文字選擇角度,也可以從第二段文字選擇角度,還可以綜合兩段文字選擇角度,那么我們就要分析一下,哪個方面你的素材積累多,或是哪個角度的內容更深刻、新穎、更突出就選哪個角度。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材料作文,在作文中要提及材料,不能脫離材料,但在文中不要照搬材料。
三、突出“作文生活化”,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2013年廣東高考作文關于慈善捐助的話題是近年來我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話題,作文材料與社會現實有較大的關聯,又能引發深入的思考,每個考生可以從相關日常生活的體驗中,找到切合自己立意的角度進行述說,從而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表達關注社會、直面現實的感悟和思考。2014年以照片與我們的生活記錄關系設題,在積累了兩年“材料引”的范式基礎上,命題有了更靈活的、更生活化的思考。這命題者雖只是提出了或者說展示給了考生一個生活的觀察思考的角度,但強烈的時代感和對學生思考體驗生活的引導是顯而易見的。筆者認真分析2014年高考標桿作文的1號文《數碼時代,珍存點滴》(58分)與2號文《用心觀察與記錄》(55分)以及同組老師給出的高分作文,發現這些文章雖沒有巧妙的構思華麗辭藻,卻能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感情真摯,能夠傳達一份屬于該考生自己的獨特的生活體驗。2014年廣東高考作文評卷在向廣大閱卷老師和考生傳遞一種寫作理念:反對沒有思想的套作,反對套用萬能材料,反對從優秀高考作文中去模仿借用其精彩語言文段,反對沒有真情實感的“假”“大”“空”“廢”,打擊封殺追求詞藻華麗、一味堆砌優美文辭的“文化作文”。2014年高考語文作文題參考評分細則告訴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自己、生活、社會的“真摯情感”和“自我思考”,要引導學生回歸到現實的生活中去挖掘寫作素材及寫作內容,能夠用有自己特色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要做到寫真情,就必須要有源頭活水來,就必須關注我們的生活。在日常學習中可以讓學生多關注《新聞周刊》《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百家講壇》等電視節目。其次,我們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收集話題,及時仿效高考命題方式設置題目和題型,緊跟時代步伐。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學校―家庭”這個小環境中找到接觸社會、接觸生活的方式,積極利用現代豐富的網絡、電視媒體,讓學生的視角伸到現實社會,學會去深入分析社會現象及其本質,挖掘思想內涵,讓學生做到井里也能觀天。
以上是本人在閱卷過程中的實際感受和閱卷后的一些心得體會,水平所限,提出的觀點難免粗淺,懇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例如數學,可以說數學與語文的聯系是很松散的,但它們之間也是有聯系的。數學家的故事可以作為議論文的論據,陳景潤、華羅庚、熊慶來等數學家的故事經常被大家引用。大家知道數學是講究邏輯思維的學科,而寫議論文也需要講究邏輯,在作數學題時鍛煉的邏輯思維能力對能促進議論文寫作水平的提高。例如數學中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就對寫議論文很有幫助。修改病句中有一類“邏輯錯誤”,在“邏輯錯誤”中就有故意混淆三者的錯誤。
例如歷史,歷史人物可以作為文言文和現代文的閱讀材料,還可以作為作文的素材。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涉及歷史知識,我們在語文學習中要把歷史與語文結合起來,這樣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語文版八年級下冊)一文就涉及到我國現代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課文所寫的“”一段歷史,只是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冰山一角。而要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就必須超越本文有限的幾段文字,從歷史學科中去尋找更多的資料,我們可以拿出《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上海教育版)查找有關“”的章節閱讀?!稓v史與社會》課本中有關“”的資料比語文課文《》一文要豐富得多。它不但有文字,有彩圖,還有當時的實物照片,其中反映的慘狀令人發指??吹竭@些后,我們對《》的理解會更深刻。
歷史課本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3《文化發展歷程》最后一個單元的內容就可以作為09年山東高考語文試題作文的素材。大家知道,09年山東高考作文為命題作文“見證”,我們可以用這一單元的材料,說浩渺的太空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寫兩彈一星、火箭發射見證了中華的崛起。例如廣東省的高考作文為話題作文“常識”,這一單元上有關于相對論的論述,其中有相對論有悖于常識,一開始遭到反對。我們可以根據這一材料寫《常識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如果仔細研究,其他省的作文題也可以從歷史中選取材料。古代有文史哲不分家之說,這充分說明了歷史與語文兩門學科之間的親密關系。
例如政治,現在的政治課內容與現實聯系得非常緊密,語文作為交流思想的工具,與現實聯系也非常緊密,因此,二者有很多交叉內容。政治課本的很多內容都是圍繞某一個專題或曰“話題”組織材料的。這些話題都可以作為高考話題。例如政治上有“誠信經營”的專題,2002年高考作文的話題就是“誠信”。但是,當時的名篇如《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赤兔之死》都是采用的文學筆法,都是玩弄文字技巧,在思想上沒有什么獨到之處。也許,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心里想的只是些華麗的句子,獨特的構思,而沒有想到以獨到的觀點,深刻的思想取勝。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我們語文老師視野的狹窄有很大關系。我們只關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有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沒有做好學科滲透。如果我們做好學科滲透,學生用政治上學的觀點關照作文,我相信當年會出現很大觀點新穎的作文。
一、思辨寫作的路徑選擇
思辨是磨礪思維的利器。溫儒敏說:“高考作文應該擁有更多思辨性,是獨立思考能力的最直接表現,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內容?!眱炐愕奈恼峦哂兴急嫘栽?,它總是憑借優秀的思維品質打動讀者,以其深刻性、批判性、敏銳性而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下面就結合2015年學生高考作文,談談具體的路徑選擇。
1.防止過度,倡導適度。
任何議論的觀點都不是絕對的、孤立的,一味地吹捧或者一味地打壓,都會削弱說服力量。因此,在樹立一種觀點時,必須要防止該觀點走向極端、滑向過度,防止對事物的認知“一根筋”,應把它拉回到合理的平衡點。當二元或多元因素對立時,可能很難直接取舍,偏左或偏右的觀點都顯得思維單薄,牽強附會,也無法讓讀者獲得審美愉悅。若著眼于兩者或多者的綜合分析,倡導適度對待,思維會表現出和諧之美。
以2015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為例。
材料中最為關鍵的詞語無疑是“柔軟”與“堅硬”,材料談論的主題是如何平衡“柔軟”與“堅硬”兩者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組對立的矛盾詞語,面對這組矛盾,我們不能輕易斷論誰是誰非。也就是說,要平衡兩者關系,造就和諧自我,就不可能完全偏頗一方。若是僅僅揭示“柔軟”或“堅硬”單方面的價值,從道理上是難以自圓其說的,無法挖掘這組矛盾背后的合理邏輯,也難以達到和諧人生的目的。下文是考場優秀標桿作文的思路:
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們以堅硬之處示人,奮不顧身地逐鹿無邊沙場,但也要為和諧的人生,釋放出溫暖與柔情,找到亦剛亦柔的最佳平衡點。
人心之堅硬,是對底線的堅守,對正義的執念,是外力無法摧折的剛勁……
人心之柔軟,是對兇頑的寬容,對世間的博愛,是任何時候無法被冰封的溫暖……
心硬如鋼便不可摧,剛毅冷峻,堅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軟若柔則亦欣然,不失溫柔,不畏兇頑,不曾軟弱。亦剛亦柔,和諧人生;剛柔并濟,兩番精彩!
開頭旗幟鮮明地主張“找到亦剛亦柔的最佳平衡點”,主體部分重點論述“堅硬”和“柔軟”的積極價值。最后回歸到一點:無論是“柔軟”,還是“堅硬”以適度為好,適度才能造就一種幸福、自適的人生。這樣的寫作思路無疑具有合理性,也具有思辨性。
2.厘清正面,幽探反面。
事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主流,也有支流;既有成績,也有問題;既有長處,也有短處。只有全面、客觀地認知寫作對象,一分為二地審視寫作對象,厘清它的正面,幽探它的反面,才能讓寫作思維更具嚴謹性,使寫作內容更具真實性,思維才會顯現理性之美。
以2015年廣東卷高考作文題為例。
不少考生呼吁要躬親走進大自然,若一味地強調親身走進大自然,觀點未免顯得穿鑿附會,思想也顯得狹隘。立意可以確定為“親身走進大自然”,但對此的議論是否能思辨思考呢?請欣賞下面考場優秀作文的語段:
讓心去感知自然,用雙腳觸摸自然之美。古語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备兄匀?,就得親自躬行。我想擁有陶淵明“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高尚情操,與大自然為鄰;我也想擁有“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豁達情懷,與大自然齊飛。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喧囂、燈紅酒綠充斥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更多人自駕“游”玩大自然,讓自己煩躁不安的心靈歇歇氣。然而,旅客誤吃毒蘑菇、森林迷路、被毒蛇咬傷等事件時時刺激著我們的神經,讓我們在浩瀚的大自然面前俯首深思,因為無知魯莽地走進大自然,便承擔了潛在的風險。
上文前面部分花了不少筆墨贊頌用腳觸摸自然之美,感知自然純真的氣質。但筆者并沒有就此停步,而是思辨性地揭示用腳走進大自然也有缺點弊端,對立意進行二元思辨思考,這樣一來,讓讀者對感知自然的方式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3.撥探表象,洞徹本象。
當前,學生觀察客觀事物時只能觸及事物的表象,對一個問題的分析,往往只看到表面現象就斷然下結論,不去分析事物內部的因果聯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為什么,使得所寫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忽視在“為什么”上深入開掘;只滿足于獲得感性認識,缺乏理性思維。這是不少高考作文的通病。而啟發學生觀察表象,指導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象,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在寫作中,要誘導學生養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習慣,抓住問題的實質。這樣,通過思辨產生了頓悟,獲得科學而準確的認識,思維顯現深刻之美。
以2015年湖北卷高考作文為例。
本題闡釋泉水和噴泉的關系,現實生活中人們更多地關注氣貫如虹的噴泉,而對默默流淌的泉水鮮有關注。噴泉只是流水品質的外在表象,而泉水更能真正體現流水的品質,但也有思維敏銳的學生敢于揭示泉水的魅力。請欣賞下文對泉水的贊頌:
給自己一個堅持的習慣,給自己一個堅持的嗜好,就像地下默默匯集的泉水。正所謂“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水滴石穿”,一點一滴的堅持,就是給自己一點一滴地積累信心。不積跬步,不以至千里,持之以恒何懼夢想在千里之外、九天之上?我們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就是“堅持就是勝利”。堅持讀一點書,堅持聽一點音樂,堅持踢一踢球,堅持寫一點文字,堅持畫一點畫,堅持做一點好事,堅持善待一點他人,堅持善待一點自己,堅持……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文章的筆墨基本上在稱贊泉水的堅持和積累的品格,沒有流俗于對噴泉的贊歌,學生能撥探表象,洞徹本象,展現其對事物認識的深刻性。
2015年廣東卷高考作文題也很需要運用該思維技術,來挖掘感知自然的本質屬性,自然貌似近,其實遠;或者貌似遠,其實近。
4.移步換景,動態生景。
俗話說,“文章最忌隨人后”。寫文章最忌諱思維固化,而靈動敏捷的思維要求學生掙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要確立轉換角度思維的意識,把認知觀點放在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的客觀對象、不同的特定情景、不同的感知方式等等上進行立體的審視,欣賞到豐富的風景。寫作時,不要用一個鏡頭看到底,而要換個動態性鏡頭,移步換景,方能另辟蹊徑,寫出個性化的、搖曳多姿的文章,避免思維的僵硬單一,呈現出遞進、轉折、因果等思維范式,凸顯思維的靈動之美。
以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為例。
文品如人品,寫文章就是抒寫自己的本性,這是很多人的共識,這樣的事例也屢見不鮮。但這種觀點絕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可以對此進行動態思考。下文對“文品如人品”這一觀點進行了動態性思考:
文章是抒發人性的途徑,而有時這條道路會被外界因素阻隔,讓我們看不真實,文章本身也淪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為中國現代詩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詩人。當革命的烈火蔓延至整個中華大地時,他的詩便成為了配合革命形勢的產物。毫無立場的歌頌與批判,是成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許郭老的骨子里崇尚自由的浪漫主義,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鎖時,所有藝術的美感就消失殆盡了。曾歌頌出《女神》這樣唯美詩篇的人,湮沒在革命的浪潮中,我們只能扼腕嘆息了。
文章先認可寫文章是抒發人性的觀點,但并沒有局限于此觀點,而是通過郭沫若的事例,闡釋了寫文章會被拷上外界的枷鎖,不能真實地抒發自己的品性。這樣把觀點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看到了該觀點的另一面景致,思維明顯豐富、新穎。
上述四種路徑并非割裂的,寫作中可以綜合運用。要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就需要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有意融入思辨元素,實現教學突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思辨路徑的教學突圍
1.立足質疑批判,培養辨析思維。
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善于發現和肯定學生獨特的思路和不同的見解,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原結論和觀點的缺陷,質疑故事本身的合理性,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大膽質疑文本甚至批判已有的觀點。李白的《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中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流露出幾分及時尋樂的消極思想,把漂浮不定的人生比作一場睡夢,號召人們要及時享樂。但這種思想卻與本文的格調和作者的情懷難以吻合。就此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質疑李白的人生觀,形成一個針鋒相對的辯題,課前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這樣會讓學生的思維越辯越清晰,越辯越靈敏。
2.立足冷觀靜思,培養理性思維。
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它的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避免認識的片面性和狹隘性。要對事物有合理的認知,需要用二維或多維視角冷靜觀察,強化全面說理意識??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很好地體現學與思的思辨性合理關系。魯迅的《拿來主義》,對文化遺產的態度是既要“占有”――繼承好的,又要“挑選”――剔除壞的;既不是無選擇地兼收并蓄,也不是盲目的全盤否定。在具體論述對“魚翅”“鴉片”“煙具和姨太太”的正確態度時,既反對極“左”,又反對過“右”,思辨性地闡述了“拿來主義”的正確觀點。
3.立足深入挖掘,培養深刻思維。
解讀文本時,不僅要洞察外在的表象,也要深入挖掘表象背后的實質內容,深入思考表象背后的真正推手,這樣,學生在看待問題時就不被表象迷惑,而是循徑探幽,從而培養學生的深刻思維。在卡夫卡的《變形記》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責任感的格里高爾最終被親人拋棄,突然一夜之間變成一只大甲蟲。但這只是文中敘述的表面的荒誕悲劇,而悲劇的背后是社會的丑陋、親情的異化,現代技術和文明帶給人們的是無形的、壓抑的苦悶,人無處逃脫,只能逃到一個堅硬的殼子中,自閉起來。這樣透析到了繁榮社會表象之下人的真實生活,從而辯證地看待現代社會。
4.立足背景分析,培養統整思維。
解讀文本時,要有全局整體意識,聯系上下文的背景,甚至結合全文的寫作背景來分析,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例如在《雷雨》的教學中,對周樸園所說的“無錫是個好地方”進行背景分析。對當時的周樸園來說,三十年前在無錫曾經有過美好的愛情,有過風流倜儻的輝煌,而此后的婚姻不如意,家庭不和睦,同時,生意場上也很不順心,魯大海又帶著工人罷工,所以他的那句話是在不順心時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而非真正稱贊無錫。魯侍萍雖也跟著說“哦,好地方”,但這只是陌生人之間的禮貌性應和,而非真正認同,因為無錫給她帶來更多的是三十年的悲慘遭遇記憶。把社會、家庭、性格等因素結合起來,透過人物前后命運的背景分析,才能對這句話有更全面的審視。
1. 必須符合考綱規定的立意原則,那就是“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感情真摯”要求學生在高考作文中要有感而發,不能憑空捏造,或矯揉造作甚至無病。多方指導學生于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和想象,才能讓作文有血有肉——當然最好能常常把感人的句子寫下來,且在平時作文中本著我手寫我口的原則來進行作文訓練,把真情揣在懷里,把感動盛滿胸懷,才能在需要時抒發真情于筆端。
“思想健康”是指于日常作文訓練中就要寫出健康、積極、向上的作品來,學生于文中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傾向要立場鮮明,導向正確也就是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多讀《古文觀止》等傳世經典,多于文中或實際生活中領略祖國的名山大川,或者“開眼看世界”,習成博大的心境與胸懷,從而讓自己的寫作視野開闊,精神煥發或者志氣昂揚。寫寫讀書筆記,譬如批判李林甫的“口蜜腹劍”或者調侃明憲宗成化皇帝的“小肚雞腸”。
高中生作文應該有充溢的浩然之氣,哪怕是夢中神游黃鶴樓而陷于“煙波江上使人愁”之境地,也不妨想象“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而神游萬仞的空徹與浪漫,一句話,作文猶在高考時作文切不可消極頹廢。例如,以“生活是老師”為話題作文,就應該從生活教我們探索求真、開拓務實、勇于創新的精神,給我們誠實的品德、坦蕩博大的胸懷、堅韌剛毅的性格等積極的方面著筆,而不可以寫在生活中學會沉默、冷漠、世故圓滑,甚至自私自利等消極內容。
2010年省教育廳和亞組委志愿者部聯合了粵教思【2010】30號文件,指導全省中職學校開展亞運志愿者通訊社建設、志愿精神伴我成文等數項活動。其中,征文活動因其適合面廣而成為參與面最廣的志愿教育活動。筆者因為有幸全程參與,所以對廣東省中職生志愿活動的心理與實踐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在征文中出現的一些現象也顯示了當前語文教育的某些問題。
本次征文,是當代中職生從事志愿活動情況及志愿心理的一個側影,從中既能看到我國青年志愿事業的希望,也看出目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一、簡單志愿形式與巨大志愿熱情形成強烈反差
本次征文大賽共收到文章806篇,來自于廣東全省各地的中職學校。作者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作者參加過某些形式志愿活動,另一類的作者則沒有志愿服務經歷,兩者大約各占一半。大部分的征文都闡述了何為志愿精神,贊美了博愛、利他、不求回報等志愿者的美德。可以說,本次征文是對在校中職生中較成功的一次志愿意識的普及教育,是提高中職生“志愿自覺度”的一次努力。
雖然地區各異,不過,征文中描述的志愿活動則相差無幾,大致可分如下幾類:為災區募捐,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孤兒院做義工,或為社區搞義務清潔;有的同學參加了學校大型活動,如校運會、校慶等,做些維持秩序、派發禮品之類的工作;有很少數同學加入學校的青年志愿者協會,平時會開展一些如上所述的志愿活動;還有一二名同學獲得過不同級別的青年志愿者獎章及獎勵。盡管這幾百篇征文在思想上還很稚嫩,總體寫作水平有限,在文章的構思、條理與辭采方面都有待提高;盡管關于當代青少年感情匱乏、自私冷漠的批評不絕于耳,但是,本次征文顯示,青少年群體中其實蘊藏著巨大的志愿熱情。敬院里孤獨的老人,孤兒院里可愛的孩子,路人的一句感謝,都觸動著同學們的心靈,加深著他們對志愿精神的認識,召喚他們更主動地走上志愿之路。
從這近千篇文章所提到的志愿活動來看,基本上都是偶爾為之,形式單調,且絕大多數都由學校組織,不是自發、自覺的行為,可名之為“一陣風式被動志愿”。簡單的志愿形式與巨大的志愿熱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種反差體現在征文中,便是為情造文的單薄與牽強。
二、對志愿精神缺少個性化體驗
表現一:“同質化”現象
中學生作文的“套路化”一直是應試教育指揮棒下的老問題,進入網絡時代后,又加上了新問題:大量抄襲網上的范文或文段,使命題作文的“同質化”現象愈加嚴重。當前,有問題便上網“百度一下”已經成為當前許多人獲得信息的第一選擇,而“百度知道”之類的網站能夠提供幾乎所有知識性問題的答案。這種比麥當勞還快捷方便的方式所造成的弊端在本次征文中也暴露無遺:某些抒情文段高度重復,某些志愿者代表高頻出現。比如,在汶川地震中因救人而殉難的香港貨車司機王福榮,包括年代更早的白求恩、雷鋒等。對主題沒有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對志愿精神缺少個性化體驗,因此,機械列舉優秀志愿者事跡,拼湊贊美志愿精神的抒情語句,便成為某些征文的主要內容,造成了本次部分征文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現象。這不僅暴露了中職生亟待提高的寫作水平,更顯示出,經過多年語文教育,我們的孩子甚至不會說真話了,尤其是對某個政治性或道德傾向較強的題目,所有人都像用同一個腦袋思想,同一張嘴巴說話,共性顯著,個性消失,唱高調,說漂亮話,只要“政治正確”,不考慮真情表達。而從寫作程式上來看,很多同學對議論文的“三段論”寫作方式其實相當熟練(因為能來參加征文的往往是班里具有一定寫作水平的同學),這樣一種中庸的八股文,相信在各種語文考試中都是最保險的,即使得分不高,但也不會太低。最幾年,已有專家學者注意到高考作文評分的“趨中率”過高的問題。所謂“趨中率”即既不打高分,也不打低分,評出的分數高度集中在中部偏上的狹小區間內,相當程度上已失去了選拔的功能。①雖然,造成這一趨向的原因與高考評卷員的個體素質及評分淘汰機制的不合理有重要關系,但筆者以為,應試教育本身其實是鼓勵“八股文”的,四平八穩,不容易犯錯誤。但因為雷同,難見新意,閱卷者往往只能從開頭、結尾,以及使用修辭、典故的情況,甚至就以字跡是否工整來考查考生的寫作水平。這也使得大量套寫甚至抄襲的作文也能得到好分數。套寫顯得“安全、保險”,也導致許多有寫作才華的考生,不敢寫出自己真正想寫的作文。這種不良風氣,是高考指揮棒作用的結果?,F在不少學校違背教學要求,完全以“高考作文”取代了一般寫作教學。大多數學生上了高中,就很少讀名著原典,只讀教材和教輔,還有就是“作文辭典”、“作文考試技巧”之類書刊,套寫風氣越刮越兇,語文的教學水平每況愈下。功利化的訓練方式,敗壞了學生對語文的胃口,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從這種訓練方式中走出來的中職生,自然難以奉出令人驚喜的作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文其實是一種“精神之旅”,總會綜合反映作者的全部經歷、知識,以及把這些信息進行精神加工并形成文字的能力。從這一點看,絕大多數參賽者都并未能“享受”這段精神之旅,從而將最具個人特色的東西表達出來。當然,那些有真實志愿服務經歷的文章相對要真實感人些,描述較為細膩,有一定的個性。
造成這種后果,除了應試教育方式的影響之外,最關鍵的就是學校和社會沒有向孩子們提供足夠的志愿服務途徑。紙上得來終覺淺,何況他們只是十五六歲的、正在接受職業技能教育的青少年,更難將一個缺少個體體驗的命題作出有深度的表達。
表現二:“超道德”誤區
部分征文表明同學們將志愿精神理解,或拔高為一種“超道德”行為。什么叫超道德呢·“超道德的”(supererogatory)一詞的英文解釋是“beyond the call of duty”(“超出義務要求的”) 。超道德的行為( supererogation)指的是超出道德義務所要求的行為。超道德的行為有兩個特征:
第一,行為主體道德上沒有義務非得采取這樣的行為。換言之,行為主體不采取這樣的行為上是可允許的。
[關鍵詞] 初中語文;技巧;作文素材;積累
初中生語文作文的整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的積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應用向量定向的方法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所謂定量,指的是素材積累的數量要確定,學生需要每天利用一定的課外時間來完成相應素材的積累。在一周的時間內,每天依次完成生活日記、佳句天成、讀書筆記、詩海泛舟、成語演義、名言擷珠等定向專題的素材積累。語文作文教師還可以在作文課前帶領學生進行“課前十分鐘”等活動,每天對學生的積累工作進行抽查,讓抽到的學生讓給全班師生分享自己所積累的素材。所謂定向,指的是素材積累的方向要確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名言、小詩、成語、名著經典片斷、生活細節、佳詞妙句等素材進行定向積累。同時要求學生了解、掌握、背誦、簡評、品味自己所積累的素材, 并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形成良好的習慣。實踐證明,初中生通過定量定向法的實施,不僅豐富了他們的寫作素材,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能力。
一、讀寫結合,從課文閱讀中積累素材
當今時代信息飛速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閱讀,但是我們必須肯定的是,課本永遠是學生最好的學習途徑之一,而且課本中收錄了多篇優秀的文章就是學生的作文資源。比如初中課本中的《少年閏土》《故鄉》一文中,魯迅描寫閏土的句子是這樣的:“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倍渥又凶仙膱A臉、銀項圈、小氈帽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可以在這個時候引導學生,如同學們能用什么樣的句子來描述你周圍的人?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應用仿寫、想象寫話以外,還應該在課后安排學生寫讀后感、改寫課文、續寫課文等等。只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保持讓學生們做到讀寫結合,細心的閱讀課文,準確的找到讀寫結合的點,學生就能夠在閱讀課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積累優秀的寫作素材。
二、大量閱讀、背誦,豐富素材積累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有讀書背書的文化傳統。要想讓學生在作文的時候有內容,就必須讓他們背誦佳句、朗讀好詞、多讀多背、勤讀勤背,這樣做對學生來說是有益無害的,因為只有他們腦袋里有東西,才能在寫作的時候根據不同的主題不斷涌出大腦記憶的詞句或片段?,F在的初中語文教材中,都收錄了大量的小段篇章來讓學生們作為課外閱讀,而這些文章都是瑯瑯上口的,而且有一定篇章的課文都是要求背誦的,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默寫或背誦情況進行認真的檢查或抽查,來訓練學生的記憶力。首先要合理的利用我們的初中語文教材資源,來讓學生從開始就養成愛積累、愛背書、愛讀書的良好習慣,讓他們在寫作的時候做到“筆下有話”。
其次,對于一些優秀的課外閱讀資源,包括語段、詩文、文選,都是作家經過長時間的反復琢磨,推敲出來的,不管是文章的整體布局還是措辭都值得借鑒。我們教師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多記、多背、多看、多讀。
三、注重運用,在實踐中積累素材
學生在積累作文材料的過程中,記錄下來的素材常常都是不連貫的、零星的詞句或者片段。而作文所包括的內容非常多,范圍非常廣,這個范圍不僅包括課堂上的閱讀部分,還包括校內及校外豐富的課外實踐、日常生活實踐等。身邊的事和人,不管是昨天的,還是今天的,與學生的美好夢想相關的,只要是關系學生的思想活動以及生活的,都可以成為作文的源泉,與作文息息相關。作文的素材主要的來源是生活,生活越豐富,感觸越深,寫作的功底越好。我們教師應該有意的去指導并引導學生從他們的身邊就地取材,讓他們學會用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不管是觀察什么事物,應該努力做好“四多”:多問、多記、多看、多聽。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養成認真仔細,反復推敲,比較分析的優秀習慣,做一個用心觀察和生活的人。比如我們教師在課上講授的是一種動物或者植物的課文后,那么我們可以讓學生模擬學過的寫作方法,進入大自然,了解社會,走出教室去觀察一種動物或者一種植物以及周圍的事物,自己體會怎么想,怎么看,怎么描述,并同作者的進行對比,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把生活實踐中豐富多彩的印象和描述裝進腦子,收錄多種多樣的素材,牢固他們的記憶,作文的時候就可以有米下鍋啦。
四、小結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從上面的詩詞中我們不難發現,積累也是語文作文的活水和源頭。作文的靈魂是主體,作文的血肉是素材。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有計劃和有步驟的多指導學生學會積累技巧,努力堅持并養成良好積累素材的習慣,只有這樣,學生們在寫作的時候才能將這些素材很好的運用進來,帶有豐富生活氣息的好作文就手到擒來了。
參考文獻:
[1]張秀珍.淺談作文素材積累教學[J].科技文匯,2008.12.
[2]唐曉紅.高考作文素材積累小儀[J].教育科學,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