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輔導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學生發展 高校輔導員 管理工作 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182-02
所謂以學生發展為本,就是要求高校輔導員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心理發展變化以及學生當前所處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發展為基本落腳點,立足學生的長期發展需求,竭盡全力為學生的成長發展創建優質的環境服務,不斷改革創新管理工作模式,不但要求輔導員要善于教育引導學生,設法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可持續發展潛能,而且還要求輔導員懂得理解尊重學生,在此基礎上做到關心服務學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判別能力、心理調控能力,積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高校輔導員在管理工作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明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內涵;其次要明確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在思想教育、學業指導、心理疏導、生活引導和職業生涯輔導五個方面因材施教,注重創新,與時俱進。這是構建高校輔導員創新管理工作模式的基本方法,也是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根本保障。
1 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
“以學生發展為本”是實現高等教育戰略目標的根本保證,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大學生全面發展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高校輔導員應在督促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遵從教育發展規律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發展學生,集合學生的需求、創造、智慧和力量,創新輔導員工作模式,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2]。
2 構建輔導員管理工作新模式
2.1 輔導員管理工作新模式的構建
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戰略思想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在此思想和眾多管理理論的指導下,提出“五維立體輔導”新模式?!拔寰S立體輔導”新模式是以現代教育思想觀念和先進教育理論為依據,以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戰略,堅持內容的全面性與個體性相結合原則,以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為要求,采用系統科學整體性、有序性、最優化理論與方法的手段,注重突出學生素質、知識、技能、能力培養,從宏觀出發設計出適合大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發展的戰略方針。然后把輔導員管理工作分為思想教育、學業指導、心理疏導、生活引導和職業生涯輔導五個維度,形成一個系統的五維立體輔導模式,內容涵蓋大學生成長發展和輔導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個完整的輔導員工作系統。
2.2 建立輔導員管理工作“五維立體輔導”的運行機制
首先由學校建立“大學生輔導發展中心”,來承擔全校大學生發展輔導的研究和指導任務,并對其進行部署和數據分析、研究。然后建立校、院(系)、班三級輔導聯動機制,在全校各班級中建立學生輔導委員會,在學生中積極推進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輔導、自我教育。校、院(系)、班各級分工合作,及時準確的了解大學生發展要求。然后確定“五維立體輔導”模式的核心內容并進行優化。采用“啟發式”、“交互式”、“對話式”等創新輔導方法,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增加輔導的啟發性和探索性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發展的思想和觀念。建立專業化的輔導隊伍是“五維立體輔導”模式的保障,高校通過考察培訓的方法選聘建立一支高素質、職業化、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從管理能力、溝通協同能力、創新能力和業務學習能力出發要求輔導員,并對輔導員進行培訓。
2.3 “五維立體輔導”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
思想教育的內容包括政治學習、學生思想作風建設、公共道德品質的培養、思維理想的建立等。為培養新一代中國特色的優質青年,注重思想教育的感化作用,通過不同方式的思想政治灌輸,讓學生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為成為思想進步、政治堅定、道德高尚、作L優良的有志青年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學業指導包括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術和科研思維的培養、創新意識的養成等。學校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科研意識為主要任務,積極轉變教育方式,避免灌輸式的教育,注重啟發式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
心理疏導包括學生行為中存在的問題、人際關系疏導、學生情感的宣泄、心理咨詢等。近年來隨著學習、情感和就業的壓力增加,高校又疏于心理疏導,導致學生的心理容易走入極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塑造產生了嚴重影響,所以高校應積極采取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干預咨詢室,及時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傳遞正能量,讓學生以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情面對生活。
生活引導包括健康文明生活、班級文化建設、和諧宿舍建設等。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多元化,大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同時一些消極的生活方式也應運而生。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在組織各種豐富文化生活的同時積極彰顯大學生個性展示,引導大學生學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形成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職業生涯輔導包括職業生涯的設計與規劃、職業生涯的目標、職業生涯的咨詢等。高校輔導員要教育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制定合適的職業規劃,樹立正確的科學生涯發展觀并對學生的職業生涯提供幫助和指導,幫助學生不斷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3 “五維立體輔導”新模式的特點
高校輔導員管理工作“五維立體輔導”新模式的特點,是以學生素質與發展需求為核心來設計輔導內容和環節,以學生發展為本,“五維立體輔導”新模式各體系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從而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該模式可操作性強,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中輔導和個體輔導相結合以及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各種技能和能力,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并將學生素質、知識、技能與能力的培養形成一體,構成五維立體結構。通過這個模式,明確了高校輔導員管理工作為全體學生成長發展輔導服務的職責和使命,全面貫徹以學生發展為目標核心,建立深厚的師生友誼,使輔導員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人生導師。可見,輔導員管理工作“五維立體輔導”不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4 結語
綜上所述,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高校輔導員管理工作“五維立體輔導”創新模式,就是輔導員針對學生在思想教育、學業指導、心理疏導、生活引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等方面進行多維立體全方位全過程引導的輔導模式。不斷適應時代和學生的發展,不斷進行充實和完善,才能適應高校學生工作的需要。不斷擴展“五維立體輔導”模式的特色并發展其特色,不斷推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校工作 輔導員助理 隊伍建設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高校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大學期間健康成長的領路人。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指出:高校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合理地配備足夠數量的輔導員和班主任。[1]但隨著近幾年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急劇增加,而輔導員人數卻沒有成比例地增加。在我校,輔導員與所負責學生平均比例超過1:250。而且輔導員還兼有形勢政策課、思想道德課、各種全校通選課的教學任務。由于學生人數多,輔導員個人精力有限,因此僅憑個人力量,很難保質保量地完成對學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據這種情況,為了提高學生工作質量,我們需要研討一套新的工作方法。根據不同年級和班級的需要,安排高年級優秀學生干部或學生黨員擔任輔導員助理是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
1.輔導員助理發揮的作用
1.1橋梁紐帶作用
輔導員助理是學生與學校之間溝通的最好橋梁。由于輔導員助理身份的特殊性,他們可以經常與學校各職能部門取得聯系得到一些訊息,以他們的思想素質和責任感來講,能夠很好地理解學校的用意,客觀公正地把這些訊息轉達給所負責的班級同學。另一方面,他們平時與同學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朝夕相處,能夠直接收集到同學們的各種信息,包括思想動態、家庭困難以及對學校哪些問題存在意見,并把這些信息反映給輔導員。從而加強了學校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使學校工作處于“良性循環”的環境下,有利于學校的和諧與穩定。
1.2榜樣作用
輔導員助理是經過選拔的優秀分子,他們在各個方面的表現都會受到身邊學生的關注,學習成績、工作能力、德行修養等各方面都會成為大家的榜樣。他們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同學,對帶動班級的學風、班風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1.3日常管理作用
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主要分為兩項: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在低年級時,日常的管理工作非常多。軍訓、入校教育、各項文體活動、班干部的培養、學風和班風的建設,等等。如果只有輔導員一人進行這些繁瑣的日常管理工作,那么根本無暇顧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助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輔導員的工作壓力,把輔導員從事務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
1.4細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
輔導員助理均為來自高年級的學生,不同于輔導員的是,他們與所負責的班級學生之間沒有師生間容易產生的管與被管的觀念。他們更多地扮演著一種“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學生更愿意對他們敞開心扉。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講,他們經歷著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轉變,在入校一段時間以后,大學的新鮮感已經開始減弱,相反,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卻不懂得合理運用,使他們感到空虛與迷惘。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將會影響到他們對大學的認識,也決定著他們以后對大學生活的態度。但是輔導員由于管理學生人數眾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好大量的心理疏導工作。此時,可以充分發揮輔導員助理的作用,讓他們利用白天軍訓的間隙或者晚上查寢的時間進行這項工作。他們作為一個“過來人”,可以幫助同學們分析現狀,并結合自身的體會,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鼓勵和幫助新生做好大學規劃、制定奮斗目標。其次,對于部分學生來講,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向輔導員訴說。有的在老師面前羞于開口,有的怕秘密被“泄露”,當然這也說明部分學生對輔導員缺乏了解。輔導員助理首先是學生,他們與低年級學生年齡相仿、經歷相似,能夠更好地觀察到他們的思想動態,體會他們的心情。學生也愿意毫無顧忌地傾訴自己的想法。輔導員助理以“學長”的身份進行開導,通過逐步地滲透、感化和激勵,使許多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了惡性事件的發生。
1.5實行“三自教育”的作用
當今的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有扎實過硬的專業本領,還要擁有一定的綜合素質。因此,優秀的學生都很注重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經過選拔出的輔導員助理,他們十分珍惜得到的這次機會。懷著自豪與自信的信念開展工作,認真地扮演好助理“輔導員”的角色。他們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完善自我,逐步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了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能力、演講能力等,同時也增加了工作經驗。他們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對身邊同學也起到了帶動作用,實現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2.輔導員助理的選拔與培養
在選拔輔導員助理時,不僅要考慮到學習成績、思想素質、工作能力,還要考慮是否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輔導員助理的選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學校的用人水平和管理水平。選拔的程序有:(1)自愿報名。在學生報名之前,學院可以設定一些標準,例如學習成績、工作經驗、政治面貌等。確保候選人的高水平與高層次。(2)民主評議。根據報名條件候選人應該屬于班干部、學生會干部或者黨支部成員。可以在候選人所在單位進行民主評議,對其是否符合輔導員助理的各方面條件進行打分測評。(3)輔導員意見。最終人選的確定,還需要咨詢候選人輔導員的意見,因為輔導員比較了解自己學生的特點,而且可以從學生工作者的角度考慮該候選人是否能夠勝任此工作。
輔導員助理雖然是高年級學生中的佼佼者,也有一些工作經驗,但是輔導員助理不同于一般的學生干部,所負責的事情、工作的范圍要遠遠超出以前。為了確保工作順利有效地開展,在上崗之前,必須進行培訓。可以通過開展日常教育:①通過一些具體事例要求輔導員助理對待崗位要有責任心、對待問題要有耐心、對待工作要細心、對待事情要公平、對待同學要有愛心。②通過《如何認識與對待助理輔導員的工作》、《工作方法與工作技巧》、《如何與同學溝通,做好思想工作》、《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等專題講座,讓輔導員助理對工作有全面的認識,明確工作的內容和目標,在思想上做到與院(系)黨總支的工作思路保持一致。[2]③定期召開輔導員助理經驗交流會,使各班級輔導員助理能夠坐在一起討論工作、交流經驗,彼此之間取長補短,把更好的工作方法為己所用。④輔導員助理經常和輔導員一起開展某些工作,在日常工作時,輔導員可以根據發現的問題,給予日常輔導,幫助他們更快地進步。
3.輔導員助理工作的考核
考核制度可以更好地鞭策和鼓勵輔導員助理的工作,能夠更好地發揮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1定期在每學期末舉行一次學期總評,主要由所帶班級學生評價、輔導員評價組成。日常不定期檢查由輔導員和院領導負責。對在考核中發現有問題的輔導員助理,要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批評教育;情節嚴重或是教育無效者予以解聘。
3.2根據學期總評得分,并按照輔導員助理的比例,授予“優秀輔導員助理”稱號,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表彰,并在綜合素質測評中加分。
3.3經各項考核合格的輔導員助理,可以作為今后評先評優工作的重要依據。
輔導員助理在各高校中,對學生事務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有效地解決了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任務繁重而學生工作人力資源缺乏的矛盾現狀,使各項工作能夠更加穩定有序地向前開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困生;心理輔導;案例報告
一、一般資料
張俊龍(化名),男,13周歲,初中一年級學生,獨生子女,身高體重勻稱,沒有重大軀體疾病歷史。父母均為農民,父親農閑外出打工,母親照看家庭。經詳細詢問、調查,父母無人格障礙和其他精神癥,家族無精神疾病歷史。家境較好,家庭關系和睦。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我自小學起就很貪玩,成績差,經常受到指責、批評,幾乎沒有得到過表揚。班上同學看不起我,不愿與我交朋友,我經常感到孤立無助。因為上課思想易開小差,聽不懂老師講課,就不愿意聽,經常受到任課老師的點名,所以討厭學習。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從張俊龍的言談舉止可以看出他的聰明;大多數時候,他的眼睛也不敢直視輔導員,但可以看出,輔導員的話他也是很有感觸的;他說話時眼睛也濕潤了。據家人、教師及同學反映,張俊龍活潑好動,但自卑心強,自信心差;非常固執,做錯事也不會承認,自我防范性強;課堂紀律差,不愛學習,上課愛講話或不聽課;不按時交作業。
四、評估與診斷
(一)原因分析
1.家庭環境的原因。張俊龍父母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落伍,教育方法不當,對孩子缺少正確細心的引導。而對于他的學習,父母幾乎不管不問。
2.自我麻木。他自小學起,由于表現不好、成績差,經常受到指責、批評,幾乎沒有得到過表揚。因此,他對批評說教習以為常。
3.自暴自棄。經常的指責、批評,深深地打擊了他的自信心,使他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二)診斷
家庭教育的不當和同學的嫌棄,使他心理失衡,產生了自卑、脆弱、厭學等心理偏差。
五、心理健康輔導目標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同家長和任課教師協商,確定如下輔導目標:一是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家長和任課教師要努力發現他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自信心。二是最終目標與長遠目標:促進他的心理健康和發展,達到人格完善,形成健康向上的個性心理品質。
六、心理健康輔導方案的制定
根據他的情況,經過分析,筆者決定對其進行階段性、綜合性輔導。首先,對其本人,通過面談了解其厭學原因,進行直接輔導。主要是進行自尊心、羞恥心教育,培養他的自信心;通過行為指導,改變其對學習的不良認識,鍛煉其意志力。其次,對影響他的因素,采取談話、激勵等一系列措施,加強與其父母、同學的溝通,取得他們的配合,最終實現輔導的目的。
七、心理健康輔導過程
(一)家校結合,改善教育方法
加強與家長的聯系,經常與其家長交談,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內、校外的表現情況,并希望家長改變教育的方法。告知教師幫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時間,教師就能和家長溝通,有的放矢地通報其在校表現。同時家長要告知教師孩子在家的情況,在教師、家長和同學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幫教鏈。
(二)熱情談心
通過這種方法了解他的思想變化情況。多鼓勵,少打擊;多表揚,少批評;多關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調整心理、平和心態,使他能正確地認識和看待自己。首先,筆者找了幾個平時和他接觸比較多、比較要好的幾位同學,進一步了解他在學校、在同學中間的情況,并鼓勵同學要積極、熱情、誠懇地接近、幫助他。其次,與本人談,通過面對面地坐下談,了解他全面的情況和心理承受能力。告訴他老師對他的期望是很高的,他在老師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談心過程中,筆者一直肯定他的優點,鼓勵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誠懇地指出他的不足,要求他上課專心學習,給他指出明確的努力方向。
八、心理健康輔導效果評估
(一)自我評估
課堂紀律越來越好,自信心也日益增強了,對學習也越來越感興趣了。
(二)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評估
1.通過回訪與跟蹤,發現輔導對象已經基本達到預期目標,輔導過程較完整,有條理。
2.輔導后的思考:(1)從結果來看,這次輔導基本上是成功的,對其輔導還將持續下去,直至他能跟上學習進度、達到目的為止。(2)家庭、學校、環境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長的素質和教師自身的素質尤為重要。(3)對有心理偏差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的幫助,要改變一個有心理偏差的學生首先應尊重他,然后再引導他,做到有耐心、持之以恒。
總之,教無定法,輔導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只要合理有效,就是好方法。我們要從各角度去挖掘學困生的閃光點,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增強他們熱愛學習的信心。當然,轉化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方能最終解決學困生的困難和問題。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不斷出現,在國家和高校的高度重視之下,以及工作自身的需要,高校輔導員承擔起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任,既有的優勢對承擔此項工作的困難無法相比,因此輔導員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種突破。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統合成為高校研究和實踐的趨勢。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工作、政治工作的骨干,是從事學生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工作的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用的凸顯
眾所周知,高校教育工作包括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以及就業等相關工作,那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敗直接關系到高校育人目標能否實現,關系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方針能否實現,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與成敗,甚至關系到中國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由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各個高校無一例外的都非常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都基本上形成和完善了以輔導員為基石,各級團組織為紐帶,學生工作專職部門為龍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其中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排頭兵,起到落實和貫徹各項方針、政策的重要作用,輔導員工作的好壞最終影響到高校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工作的成敗。這個我們不難理解,一般高校有學生出了事,比如眾所周知的一些大學生自殺、他殺等嚴重事件,首先找的就是學生所在班級的輔導員。
二、輔導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1)高校輔導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輔導員在高校中的特殊性決定的。在高校里面,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久和接觸面最廣的,學校其他老師、領導與學生的接觸很少,有的只是局限于課堂教學,有的甚或是從未謀面,互相不認識。大學生升入大學,走進高校最有歸宿感的人除了自己的同寢室同學外就是輔導員了,輔導員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甚或是情感是了解信息最多的人了。因此,輔導員在大學生生涯中,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重的,輔導員的素質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素質,輔導員的政治素養、道德信仰也直接或間接地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2)輔導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決定的。高校是成就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基地,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目標實現的希望所在。那么大學生作為高校的培養對象,其思想狀況如何、人格健全與否,將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前景,關系到民族的未來甚或世界的前進步伐。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和鞏固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說服教育。教育者以權威的姿態出現,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甚至逆反心理;而且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多采用理論灌輸,學生往往背熟了理論,卻不能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造成知行脫節。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是協助者,以平等接納的態度對待學生,強調助人自助的精神,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力量來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在這種方式下,學生的自主性被激發,容易從內心自覺接受教育,自愿進行實踐。因此,吸納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自覺地遵循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心理需求來做工作,就可以減低不少工作的阻力,更加有益于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四、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必行之舉
[關鍵詞]導游服務質量;利益相關主體;服務質量差距分析;新疆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5-0103-04
新疆旅游業的發展起步于改革開放以后,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據2010年新疆統計公報顯示,新疆接待國際游客人數106.53萬人次,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3.68億美元;接待國內旅游人數3037.84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1.13億元。隨著“援疆計劃”及國家旅游局對新疆旅游發展的援助等政策的貫徹實施,新疆旅游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高峰。然而這種“井噴式”的發展背后,新疆旅游業投入乏力、可進入性較差、開發層次不深,服務質量低下等眾多問題不斷涌現,新疆旅游健康發展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些問題當中,導游服務質量問題為最為顯著。導游服務質量問題已成為新疆旅游服務質量的一塊短板,根據管理學的木桶原理,一塊短板將減少整個木桶的容量。導游服務質量低劣降低了新疆旅游服務的整體質量,必須引起重視并重點解決。
1 導游服務利益相關主體的界定
利益主體理論的基本思想源于19世紀,當時盛行一種協作或合作的觀念(Clark,1984)。由于利益主體確定的復雜性,這一理論的實用性一直未被重視。1963年,斯坦福大學研究所首次提出“利益相關者”這個研究術語,利益主體理論真正走入人們的視野。但直到1984年,利益相關者這一概念才被界定,Freeman(1984)認為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能影響企業目標的實現或被企業目標的實現所影響的個人或群體。利益相關者理論被應用于旅游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中后期,1999年,這一概念錄入世界旅游組織制定的官方文獻《全球旅游倫理規范》中。目前,國內外學者就旅游利益相關主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旅游利益相關主體的界定與分類;利益相關主體理論在旅游規劃、旅游營銷中的應用;旅游可持續發展中的利益相關主體;社區居民與旅游協作中的利益相關主體。
導游服務質量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任何影響導游人員服務目標的實現或被該目標影響的群體和個人都是導游服務的利益相關主體。本論文將旅行社、游客、旅游供應商、司機、導游服務中心、自治區旅游局、旅游行業組織、旅游院校、政府相關部門、普通大眾和社會媒體作為導游服務的利益相關主體,并以各利益相關主體與導游活動的密切程度以及對導游人員的影響程度為依據繪制出導游服務利益相關主體洋蔥圖(圖1)。導游服務并非完全由導游承擔,旅行社、導游、游客和司機都是導游服務的參與者,也是導游服務質量最直接的利益相關主體,即核心利益相關主體;自治區旅游局負責導游人員招錄、考核以及導游人員的服務工作的監督、規范,導游服務中心負責導游人員的人事隸屬管理與為導游人員提供工作便利,是導游服務的重要利益相關主體;旅游是以一個綜合性行業,旅游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配合、旅游院校為導游人才的主要輸送者、旅游行業協會監督導游活動的開展,是導游服務的關聯利益相關主體;普通大眾作為潛在的旅游契約人、社會媒體作為導游服務的輿論監督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導游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是導游服務的利益相關主體。導游服務質量問題的根源在于導游與其利益相關主體間的利益失衡,而調整失衡關系的根本在于改革管理體制,完善制度保障。
圖1 導游服務利益相關主體洋蔥圖
2 可能影響導游服務質量的因素分析
旅游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過程中,旅行社服務質量一直是投訴的熱點,通過國家旅游局對國內旅游者的權威性調查結果顯示:導游服務在整個旅游服務中社會聲譽最差,滿意度最低,實用程度最低等。導游的被投訴行為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嚴格履行合同約定,縮短旅行時間,變更旅游項目;二是大量增加旅游購物活動,導游與商家合謀,謀取回扣利益;三是導游服務不到位,不能及時解決旅游中出現的問題;四是導游在帶團過程中普遍存在機會主義行為,任意索要小費、私拿購物回扣、私自承攬接待業務以及隨意降低服務標準等違規違紀行為。導游人員的這些違規行為的表象特征為我們更深入研究這些問題的本質提供了契機,從利益相關主體出發,綜合分析,得到可能影響導游人員服務質量的因素如圖2所示。
圖2 可能影響導游服務質量的因素
2.1 障礙性因素
導游被喻為“行動著的百科全書”,導游人員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豐富的歷史、地理文化知識以及靈活應變處理問題的能力。而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外界更關注的是導游工作的服務性,而更少看重它的專業技術性,導游人員被列入非專業技術人員的行列,因而導游沒有專業技術職稱。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國家旅游局出臺的《導游人員等級評定制度》把導游人員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導游人員,旨在促進導游人員專業技術能力的提升,然而實施以來,并沒有取得多大成效。據統計,目前新疆持證導游約12000名,其中,高級導游33名,中級導游572名,無特級導游,從數據可以看出,初級導游占導游隊伍的絕大多數,為94.9%,中、高、特級導游僅占5.1%。晉級制度和我國職稱制度的脫節,導致導游等級評定形同虛設。由于導游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導游人員不可能把一線導游當做終身職業,因此,在現行的制度體系下,導游人員一旦離開旅游業進入其他行業,沒有相應的職稱配對,只能被冠于“初級職稱”的稱謂,這都造就了導游工作的短期性、導游隊伍的不穩定以及導游服務質量的較難控制。這種職業定位的不明確伴生的導游職業道德意識淡薄和服務質量嚴重下降又反過來使導游服務的社會認可度不斷降低,嚴重影響到導游職業的正常發展,使得導游自身的生存狀況也在不斷惡化,已逐漸淪為從業模糊、學歷偏低和社會保障缺乏的弱勢群體。
薪酬制度設計是否合理是影響導游服務質量優劣的另一個主要因素,通過對我國導游薪酬制度的研究發現,改制前導游的收入由工資、獎金、出團補貼、購物回扣和小費5部分組成;而進行改制后,大部分導游的工資、獎金和出團補貼被取消了,只剩下回扣和少量小費。在旅游活動當中,導游付出高強度勞動后旅行社的這種服務無報酬或低報酬以及向導游收受“人頭費”制度是一種變相的手段將旅行社低價競爭所導致的利潤被擠壓的壓力和風險轉移到了導游人員身上。再加上進入21世紀,隨著導游人數劇增與旅游市場競爭加劇,旅行社為了減少導游負薪酬所帶來的成本壓力,開始把既有的導游分流,除少數資深導游和稀缺語種導游外,90%的持證導游被轉到導游服務公司管理,作為中介機構性質的導游服務公司,不可能為導游員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相反導游人員還要向其支付掛靠費和返聘費。面對來自各方的沉重壓力,導游人員不得不鋌而走險,誘導游客購物和私自增加景點。這種病態的薪酬制度以及其職業定位的模糊是導游人員服務質量低下的根源。
旅行社和導游之間是一種委托―關系。旅行社將承接的旅游團委托給導游人員,導游人員在出團的過程當中,又間接的充當了旅游團的委托人。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購、娛,在旅行的過程當中,導游人員要獨立地開展工作,獨立地做出決策,所以在導游服務的過程當中,所需的信息資源齊全與否決定其過程服務質量的優劣。
2.2 服務期望因素
美國服務營銷學家Parasuraman A、Zeithaml V和Berry L構建的服務質量差距模型認為,消費者實際獲得的服務與其期望服務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是造成消費者不滿的根源。游客對服務質量的感知不僅與他們經歷的服務質量有關,還與游客對服務質量的預期有關。服務質量是旅游者對導游提供服務工作的綜合評價,旅游者在享受每項服務后,自然會對他們獲得的服務質量和購買前的期望進行比較,并作出滿意與否,滿意程度如何的評價,這些服務質量的感知直接影響旅游者再次接受服務,并將其向其他旅游者傳播。導游作為旅行社服務質量標準的具體落實者,在解決各項阻礙因素之后,在完善的激勵機制下,導游人員對其自身提供的服務也有一個期望,只有與旅游者進行溝通,準確把握旅游者對服務的期望,及時提高所提供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3 后果因素
一定的行為產生一定的結果,而能夠預知到的后果會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規范人的行為的作用。近年來,兼職導游的風行導致旅行社在導游管理方面嚴重缺位,導游與旅行社不簽訂勞動合同,沒有固定的薪酬,社會保險和福利得不到保證,導游人員很難兼顧服務質量和經濟利益的協調。在這樣的背景下,旅行社以懲罰為主的單一激勵機制調控力度薄弱。只要涉及導游投訴,就無視導游的付出,把投訴造成的經濟損失轉移到導游身上;而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導游提供的優質服務卻沒有鼓勵的機制,使這樣的行為得到強化。不健全的行為引導機制助長了導游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好的服務得不到應有的承認,游客對違規行為的投訴也具有偶然性,甚至“差”導游還會驅逐“好”導游,這就是檸檬產品現象。
2.4 反饋因素
導游服務涉及旅游活動過程中的食、住、行、游、購、娛,由于服務工作的復雜瑣碎,在服務細節上的忽視容易導致導游服務質量的下降,游客體驗到的服務與預先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游客對導游服務作出綜合評價的同時,也間接的對導游服務的過程環節提出了自己的建議?,F階段由于反饋機制的不健全,導游人員不能及時準確的接受到游客對其工作的建議,也就不能以此為根據對自己的服務做出改進。
2.5 知識、技能以及個人能力因素
導游服務過程當中,由于知識、技能等方面的限制,啞導游和寡語導游的現象時有出現。景點講解缺乏深度;講解過程不夠精彩;遇到突發性事件的靈活應變能力差;不能很好協調旅行社與游客以及相關部門的關系等都會影響導游服務質量。而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由于導游人員進入的門檻過低、對導游人員的選拔不嚴格所致。《導游管理條例》中規定,具備了高中、中專以上的學歷就可報考導游資格考試,使得導游總體素質偏低,學歷層次不高,出現導游供大于求的局面。近年來新疆的初級導游以25%左右的比例在增長,而中、高級導游數量卻無增加。新疆疆域面積廣,景點分散,旅游線路長,平均每2.22萬平方千米僅有一個景點,旅行的時間絕大部分花在來去的途中,加上旅游旺季新疆的炎熱氣候,容易引發游客的不滿情緒,所以對導游人員心理和身體素質的要求都較高。
3 新疆導游服務質量控制模型――導游服務質量差距模型的建構
導游工作具有極強的獨立性,導游服務質量過程的控制是導游服務管理的難點,Berry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差距模型”為導游服務質量過程控制提供了借鑒。這一模型旨在通過對服務質量產生的過程的分析,得到服務質量差距產生的原因,并協助管理者了解應當如何改進服務質量。在Berry的服務質量理論模型的基礎上繪制的導游服務質量差距分析模型(圖3)。
圖3 導游服務質量差距分析模型
旅游者體驗到的服務在模型中稱為感知服務,旅游管理部門對旅游者服務預期的感知決定了導游行業將要執行的服務標準,導游根據行業服務標準向旅游者提供服務;旅游者根據自己的體驗來感知服務的生產和傳遞過程,導游服務過程中的控制是為了使模型中的各種差距最小化,最大程度的提高旅游者體驗服務質量。該模型存在5種差距,正是對這5種差距的控制實現對導游服務質量的控制:
第一,差距1體現的是處于核心利益相關主體的旅行社與旅游者之間由于信息溝通的不對稱而導致的導游服務工作受阻,解決這一差距的關鍵在于旅行社要更好的開展市場調研,獲取旅游者的最新出游需求,力求線路設計的科學合理,改變以往以削價競爭搶占客源的競爭模式,形成服務質量制勝的經營理念。
第二,差距2是導游服務質量標準差異。由政府、科研機構及大專院校相關人員共同完成制定的《導游服務質量》標準,因缺乏旅游行業的共同參與,體現出濃厚的行政意識,政策需求明顯,行業和市場指導欠缺,加上強調管理的先行性而非標準的技術性,導致定性成分過多,定量成分較少,從而引發操作上的漏洞。這一階段的控制點在于通過導游實踐活動檢驗各項標準以及標準的制定過程是否合理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標準進行改進,提高導游執行標準的靈活性。
第三,差距3為服務傳遞差距,即導游所感知到的服務期望與對自身提供的服務質量的期望的差距,這一差距來自于導游人員自身素質的限制以及行業環境給導游施加的阻力讓其在感知到服務期望的前提下,而選擇忽視,做出違規違紀的行為。所以這一過程的控制點在于確保導游人員素質的達標,在于創造激發導游提供優質服務的管理體制、制度保障環境:
(1)嚴格導游隊伍的準入制度。準入門檻過低是導致新疆初級導游的急劇增長、導游隊伍結構的嚴重失衡以及導游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的最直接原因,導游隊伍有賴于從單方面的“數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導游人員職業素養的高低與否決定導游服務質量的優劣,要實現對導游服務質量的控制,首先應從源頭抓起,改革導游資格考試制度:①建立靈活的導游資格考試門檻準入制度,把導游資格考試的門檻提高到大專,漢語導游應嚴格規定,報名條件提高到旅游科班出身人員,而相對于復合型導游,小語種導游和專家兼職導游等少量稀缺性人才可不受考試限制而直接吸納。②改革考試內容,結合導游工作的實際特點設置考試科目,注重考生綜合素質的選拔,強調導游服務工作的高技術性。
(2)明確導游職業定位?!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確定職業分類包括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和1838個細類(職業)。在這個規定中導游職業被劃分在第四大類(專業技術人員為第二大類),分類代碼為4-04-02-01,解釋為第四大類(商業、服務業人員)、第四中類(飯店、旅游及健身娛樂場所服務人員)、第二小類(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第一細類(導游)。由于這種定位的偏差,導致導游人員沒有專業技術職稱,導游人員的等級劃分也就沒有了植根的土壤。作為導游服務關聯利益相關主體的政府部門,應承認導游人員的技術專屬,明確導游人員的職業定位,完善導游職稱體系,促進導游職稱與勞動報酬、社會福利相銜接,進而實現導游職業的終身化。自治區各相關部門要引導導游人員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建立完善的職稱評定以及人才流動機制,為導游人員的職業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3)改革導游薪酬體系。目前以回扣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導游薪酬結構的根源來自于旅行社的削價惡性競爭,要改革導游薪酬體系首先必須整頓旅游市場,要控制旅行社的進入質量,完善旅行社星級管理制度,加大對“零團費”或者“負團費”等惡性競爭行為的懲治力度;其次,加強旅游價格的監控力度,對旅游購物商店的“實質高價”進行有效管理,降低購物回扣比例;再次要保證導游帶團的基本工資,明確導游的人事隸屬關系,避免擁有信息資源優勢的強勢利益相關主體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而相互“結盟”,致使導游職業“邊緣化”,導游利益受損;最后,促使小費合法化,營造以服務質量為參照的小費支付環境,引導導游將注意力轉移到服務質量的提升上。
(4)完善導游監管體系。導游監管體系包括導游人員的考核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①國家對導游人員實行年度審核制度,導游人員必須參加年審。年審以考評為主,考評的內容應包括:當年從事導游業務情況、扣分情況、接受行政處罰情況、游客反映情況等。由于長期以來,年審流于形式,只繳費就可以通過考核的工作模式使得年審的實際意義被忽視。為了發揮年審在鞭策導游人員不斷提高其職業道德、語言知識水平、服務技能等方面的作用,自治區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協調各利益相關主體建立完善的年審考核指標體系,引導旅行社或導游管理服務機構做好導游人員檔案的建立工作,對導游人員進行工作培訓和指導,建立對導游人員工作情況的檢查、考核和獎懲的內部管理機制,接受并處理對導游人員的投訴,做好對導游人員年審的初評;②為規范導游人員的日常行為,國家對導游人員的服務工作實行計分管理。要使這一措施真正落到實處,首先應完善旅行社、司機和旅游協會對導游服務工作的監管體系,其次建立健全游客投訴機制和參與機制。
第四,差距4是旅游市場信息溝通差距,涉及的利益相關主體有旅行社、游客、社會媒體和普通大眾:旅行社為吸引游客在廣告宣傳和市場溝通中作出的過度承諾而與實質提供的服務不一致;社會媒體對導游服務的歪曲性報道導致普通大眾對導游存在的普遍偏見報道;缺少系統的反饋機制,服務提供的前后,各利益相關主體對導游服務存在的問題沒有進行及時準確的反饋。這一過程的控制點在于,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旅行社提供的無形服務產品的監管,嚴懲旅行社的不正當競爭,規范其市場行為;旅游管理當局引導社會媒體對導游服務進行正面報道,重塑導游形象;旅行社鼓勵游客對導游服務進行反饋,并將獲取的信息及時通報給導游人員,協助其發現問題,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導游人員的服務技能培訓。
第五,差距5是游客感知服務差距,指的是游客所感知的或實際體驗的服務質量與其所預知的不一致。服務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性事件或者服務的失敗都有可能導致這一差距的產生,這一過程的控制點在于提前和游客進行溝通,在掌握游客預期的服務的基礎上,把游客的期望值控制在一個點上,以此為參照,為游客提供服務。
總之,游客體驗到的導游服務是一個過程,其質量的好壞受各個環節的共同影響,要實現對導游服務質量的控制,依賴于各個環節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共同努力。如何實現導游服務利益相關主體之間利益的平衡是我們未來研究工作的重點,本論文對新疆導游服務質量控制差距分析模型只是做出了理論上的探索,對于這一模型的具體應用情況有賴于未來的更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境,馬耀峰.提高導游服務質量的新視角――兼論我國導游管理與研究20年[J].旅游學刊,2007(3):64-70.
[2] Clark T.The stakeholder corporation:a business philosophy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J].Long Range Planing,1998,31(2):182-194.
[3] Freeman R 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 [M].Boston∶Pitman,1984,46.
[4] 劉暉.導游服務質量問題的根源分析與對策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和游客感知視角[J].旅游學刊,2009(1).
[5] 肖佑興,吳玉琴.導游違規行為的經濟學分析[J].江蘇商論,2003(10):71-73.
[6] 史蔓蓉,尺木.導游管理路在何方[N].中國旅游報,2005-10-24.
[7] Jean-Jacques Laffont,David Martmiort著.陳志俊譯.激勵理論:委托―模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6.
[8] 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Journal of marketing,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Zeithaml,V.A.Berry,L.L.& Parasura man,A.,1998:36.
【關鍵詞】腦血管意外; 抑郁癥; 百憂解;康復
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老年人腦血管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抑郁不僅是腦卒中后的一種心理反應,二者之間還可以相互影響[1]。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生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并且給患者的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及精神壓力[2]。如何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緒進行干預,是廣大學者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崇明縣城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就診的老年腦卒中伴有抑郁癥狀者,共78例。將患者隨機分為百憂解聯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治療組和百憂解對照組2組。治療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齡60~87歲,平均(75.6±19.7)歲;對照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齡60~85歲,平均(74.9±20.8)歲。2組患者年齡及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診斷標準: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顱腦CT/MRI影像學診斷證實;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項量表評分≥20分。排除標準:(1)藥物過敏者;(2)有精神障礙史;(3)嚴重心、肺、肝、腎病變者;(4)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病情危重、有意識障礙或者智能障礙。
1.3方法
1.3.1治療: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均給予常規腦血管病治療和神經營養藥物及康復治療。①健康教育。提供醫學相關信息支持,講解疾病、用藥、注意事項、治療效果等相關知識,滿足患者對自身相關疾病診療信息的需要。②心理疏導。和患者交談,采取積極向上的良好情緒,調節和改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
1.3.2療效判定: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2、4、8、12周及6、12個月進行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評定。①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按照HAMD抑郁量表24項版本評分對患者抑郁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判。②運動功能評定:采用簡式Fugl-Meye運動評分(FMA)。③生活能力的評定:采用改良巴氏指數進行評定(MBI)。所有評定量表在臨床研究前集中由研究人員進行量表的一致性測驗(Kappa= 0.79)。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驗及x2檢驗。
2 結 果
治療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HAMD評分、FMA評分及MBI評分在2組患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2.1HAMD評分比較
兩組各時間段HAMD評分比較見表1。第2周后治療組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均明顯降低(P< 0.05)。
表1兩組HAMD評分結果(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1周 2周 4周 8周 12周 6個月 12個月
治療組 39 30.2±5.9 26.1±6.2 21.3±6.0* 17.5±4.2* 15.1±6.1* 12.8±5.3* 11.4±4.2* 10.9±5.1*
對照組 39 29.8±5.1 29.2±5.2 27.2±4.9 23.7±4.7 20.8±4.0 19.4±5.1 17.9±6.0 18.6±4.8
*表示治療組與治療前和對照組相比均有顯著差異P< 0.05
2.2運動功能FMA評分比較
運動功能評分結果:治療12周后其運動障礙情況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已有明顯改善(P< 0.05);而對照組運動障礙改善延遲,至6個月后才有改善(P< 0.05),但與治療組比較仍有較大差距(P< 0.05)。
2.3生活能力(ADL)的MBI評分比較
治療后ADL能力在治療組12周后與治療前及對照組相比較明顯提高(P< 0.05) 。
3 討 論
PSD是常見的腦血管病并發癥之一,國內報道卒中后3個月時PSD發生率為37.0%,大部分為輕至中度抑郁,腦卒中后第1年PSD發生率為20%~50%[3],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認為卒中后抑郁的發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4]:包括(1)神經生物學因素,卒中早期大腦的病損尚未完全恢復,愉快中樞活性下降的狀態仍存在;(2)軀體神經功能缺損所致的心理壓力;(3)社會因素,如社會支持和家庭關系等。臨床研究已證明:卒中后抑郁如不加以治療,可持續更長時間,不但導致軀體癥狀加重,而且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同時增加了家庭和社會負擔,甚至可增加腦血管病的并發癥以及使病死率上升[5]。隨著生理-心理-社會整體化醫學模式的轉變,PSD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PSD患者早期在應用抗抑郁藥物的基礎上聯合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措施,不但提高了治療效果,而且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楊放如.心身放松療法治療廣泛性焦慮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刊,2005,40(4):49-50.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微觀發展進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09)02-0004-03
團體的發展是個動態的過程,大多數的團體都處于一種持續改變的狀態中。從團體動力的觀點來看,團體可能永遠無法達到完全靜止不動的狀態。既然如此,團體的發展應該循著某種軌跡,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地發展下去。由于學者們在研究這一發展過程時,可能各自著重在某一層面的現象描述和特征說明,導致對團體發展有不同的觀點(潘正德,1995),對心理輔導活動課發展進程的研究同樣如此。關于心理輔導活動課的發展進程或發展階段問題,學術界的說法也很不一致,主要的有以下幾種觀點:
王淑敏(1993)認為:“班級團體發展有其階段性,可按其發生的時間順序分為定向階段、規范建立階段、沖突階段、生產階段及結束階段等五個階段。每個階段所需的時間并不固定……隨著階段發展,團體的效能已能逐漸增高,直至結束階段才下降。而且,在每個階段中團體的效能并不是直線上升的,而是有起有落?!绷硒P池等(2002)認為:班級團體輔導(即心理輔導活動課)“設計的焦點集中在兒童生活中的一些主題,如人際關系或團體決策過程等。其實施步驟,包括場面構建、引導投入、經歷過程及分享覺察四個階段,通常在10分鐘的暖身活動后,導入計劃的活動,完成后進行5~10分鐘的心得感想分享。臺灣省中小學的班級輔導活動課程即屬此類團體?!崩罾こ?1998)也認為:“班級團體發展與團體咨商具有階段性,雖然名稱互異,但實質的發展歷程均同。”考慮到臺灣學校教師實施班級團體輔導的一些實際情況,他主張可以從“準備階段、形成階段、轉換階段、工作階段、結束階段、追蹤階段等六部分來說明班級團體輔導之歷程?!?/p>
大陸的一些學者,根據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實踐經驗總結出的規律則是:班級團體的形成與發展“大概分成四個階段:熱身―凝聚―探索―結束評價,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任務和內容”( 李東紅、熊少嚴,2004);“班級心理輔導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定向探索階段―規范建立階段―磨合轉換階段―凝聚信任階段―成長建設階段―結束跟進階段。每個階段所需的時間并不固定,在每一個階段中效能也有起落”。
以上兩岸各家的觀點,大多是從一個班級成長全過程的層面(即宏觀的層面)來研究團體發展進程的,這樣一種進程可以長達幾天、幾個月、半年或者一年(王淑敏,1993);而本文則是從微觀和操作的層面來進行探討,看一看作為一節心理輔導活動課,在40~45分鐘的時間里,大致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歷程。根據對大量的心理輔導活動課現場的觀察和研究,我們認為,將一節心理輔導活動課的發展進程劃分得過細是不便于操作的,因為“團體是一個連續性的發展過程”(Trotzer,1977), “由于團體方式與性質的不同,演化的程序可能有先后的出入,而且心理的演變難以劃分明晰的界限”(朱秉欣,1975);但將發展進程描述得過于籠統模糊,又不利于輔導教師把握團體成長的階段性動力特征。所以,根據學術界對于團體輔導進程的一般共識,我們對一節有具體課時限制的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微觀發展進程作如下的劃分,即:團體暖身階段―團體轉換階段―團體工作階段―團體結束階段。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一、團體暖身階段
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團體暖身階段與一般團體的初始階段有明顯的不同。因為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對象是原先的建制班級,教師無法選擇團體成員,學生也無法選擇輔導教師。除了新入學的之外,大多數班級的成員彼此早已熟識,而且也早已存在次級團體,并形成了次級文化。這些次級團體與次級文化,對于某一次心理輔導活動課而言,可以成為其助力,也可以成為其阻力。輔導教師要關注的,只是如何盡可能地“善用次級團體或文化,化阻力為動力,化危機為轉機來帶領團體”(李坤崇,1998)。但這一項工作,主要靠輔導教師在上心理輔導活動課之前,作好必要的調查、研究、分析和鋪墊,以了解班級的具體特質,并由此決定自己的輔導主題及其他應對策略。真正到了上課鈴聲一響、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序幕正式拉開之時,這一時期的主要矛盾,便突出地表現為:學生尚未有足夠的情緒和精神準備,對本節課要探索的主題和要達成的目標茫然無知,團體內開展互動、交流、分享的氛圍也尚未形成。因此,這一階段工作的重點是“情緒接納”,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幾點:
1.通過熱身游戲或其他媒體手段,促成團體成員初步的互動。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熱身游戲、音樂、影視等手段,營造一種輕松和溫暖的氛圍,幫助團體在當下形成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實體,這一過程就是通常所說的“暖身”或“破冰”。它的目的就是讓全體學生既沒有心理壓力,感到輕松愉快,又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積極參與輔導活動的情緒,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2.充分展現教師的“尊重、接納、關愛”的輔導態度。在團體暖身期,輔導教師或許不必過于在意輔導技術,但卻必須以笑容、點頭等恰到好處的體態語言,來傳遞自己對學生的關懷、傾聽、真誠、鼓勵的輔導態度。如果教師在班級團體輔導活動的起始階段,就給學生留下一種冷漠、憂郁、疲倦、焦躁的印象,那就等于自己親手關閉了學生心靈的大門。
3.必要時,明確告知團體基本規范及輔導活動的注意事項。由于有些輔導主題可能涉及比較敏感的話題,教師應預計到輔導進程中可能出現的某些消極因素,例如封閉態度、防衛心理、調侃、攻擊、起哄等,這就需要在團體初期就與學生商定必要的團體規范,以求全體師生共同遵守,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制定“說好話、守秩序、存好心、做好友”的共同公約,告知學生必須傾聽他人講話,積極參與討論,對事不對人,必須保守團體或個人的秘密等。
二、團體轉換階段
與一般的團體輔導轉換期重在處理成員的焦慮、抗拒心理和團體的內部沖突有所不同,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團體轉換階段肩負著由“團體凝聚力初步形成”向“運用團體動力解決團體共同關心的某一發展問題”轉移的重要任務,這是一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成員探索成長困惑的欲求、逐步催化團體動力的過渡時期。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展開主題”,具體說來包括:
1.以形象具體的方式,提出某一個被團體成員共同關心的問題。當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熱身活動被調動起來之后,輔導教師就須圍繞輔導活動的主題,選擇某一種形式(例如案例、游戲、歌曲、影視片斷、小品表演等),將問題情境呈現在學生面前,借助學生的情緒和團體的氣氛,切入輔導主題,而本次活動的輔導目標,也同時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被學生所感知。在這樣一種富有感染力的具體情境中,團體動力會很快被催化出來,輔導現場能夠生成十分活躍的參與氛圍,學生往往就是在這種真切而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體察、去聯想、去分析、去反思的,這當然有利于他們在具體的角色關系中去辨別是非曲直,并產生深刻的心理體驗。
2.鼓勵全體學生參與互動討論,積極對他人的意見予以回饋。這一階段應將全體成員主動介入團體活動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因此,輔導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學生比較熟悉和共同關心的。同時,要鼓勵學生對其他同學的意見積極作出回饋,其基本方式是縮小團體規模,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表意見。在團體轉換期,應盡可能少用全班分享的發言形式。因為它不利于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主題活動中來,也就不利于團體動力的進一步催化。而如果這一階段的團體互動氛圍不能被有效地激活,后一階段的團體動力就有可能受阻。
三、團體工作階段
團體工作階段是團體基本成熟后進入解決實質性問題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在一節心理輔導活動課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大約需占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一般來說,經過5分鐘左右的初期熱身和10分鐘左右的轉換期活動階段之后,各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已經從“共處一組”的“虛體”變成了相對穩定、持續互動的“實體”,現場中彼此信任、接納的氛圍已經基本出現,這時的團體動力才真正開始有效運作,此時即可進入以“自我開放、面質、回饋”為基本要素的團體工作期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問題探索”,具體說來包括:
1.設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思考。輔導教師要針對團體目標,繼續設置為達成目標、滿足學生成長和行為改變的較為深層的活動,以幫助學生發現內心的矛盾與沖突。當學生進入了師生共同創設的具體情境時,他們會通過心理換位等方式體驗到具體角色的情感,或者引發了對自身經歷的回憶,由此對自己在成長中遇到的困惑有了新的體驗和感悟,并理清了自己的問題及其相關心態的來龍去脈,或者引起了他們改變自己的動機與愿望。所有這些不同的想法、感受、矛盾,在他們的腦子里會產生一系列碰撞與沖突,而這就是他們自我認識、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長的開始。
2.繼續催化正向的團體動力,促進學生的自我開放。這個時期,團體中已經呈現出一種讓學生感到心理上比較安全、比較溫暖的氛圍;小組成員間的信任感逐漸加強,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小組成員之間覺得彼此已經有緊密的情感聯系;班級團體的活動目標對每個學生來說,也是有吸引力和被認同的。因此,輔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比較深入的、密切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況的討論話題,以促進團體成員的進一步自我開放,使學生更傾向于實質意義上的討論,更能表達自己內心想披露的經驗或感想,更為接近內在的自我,更能自由地給予他人回饋,并且可以沒有防衛地接受回饋。
在學生深入自我開放的過程中,往往會引發某些團體成員的情緒宣泄。他們在釋放自己持續壓抑的痛苦或不如意的經驗時,可能會出現爆發性的宣泄方式,如淚流滿面,甚至痛哭失聲等。此時,教師只需予以傾聽、接納,學生的情緒則自然會逐漸舒緩。一般而言,情緒宣泄會使學生將壓抑或掩飾的痛苦、憤怒、沮喪、憎恨與恐懼加以解除,讓身心更為舒坦?!扒榫w宣泄是常見的蛻變歷程,雖然會給團體帶來短暫的沉默與壓力,但雨過天晴后學生將更舒服”(李坤崇,1998)。
3.鼓勵團體成員之間不同觀點的交換,在支持與面質之間取得平衡。班級團體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擁有眾多的資源。到了團體工作期,在班級成員彼此建立信任的前提下,每個人的經驗、體會及生活應對策略開始互為資源,從而為真誠、坦率的資源交換或給予提供了機會。通過持續不斷的回饋、相互的協助和真誠的面質,每個人都在幫助別人,每個人也在被別人所幫助,共同分享彼此的經驗、知識與技能。此時,即使團體成員之間出現意見的沖突,也會被團體內部所了解、討論和解決。而輔導教師則應充分運用傾聽、接納與支持,來協助學生探討自己未曾覺察的部分或潛能,在學生規避問題時予以建設性的面質。如果團體僅僅停留在“支持”的層面,僅僅注意積極的回饋,而不愿相互鞭策成長,則團體的動力將會趨弱。
4.引導學生關注團體目標,鼓勵學生相互傾聽,共同研討有效策略。團體工作期是團體成員相互激蕩最為頻繁、各種不同意見爭鳴最多的時期,如果學生不能專注傾聽,團體將無法深入討論。所以輔導教師在這一階段要特別注意調控局面,引導學生關注團體目標,時時提醒學生把握討論的方向,專注于探討“此時此地”的事情與感受,不要旁生枝節;同時要鼓勵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這一階段中,輔導教師的角色要從團體中心位置向外退移,而學生的角色則逐漸向團體中心位置靠攏,“團體成員的獨立性越來越清晰地表現出來,他們依靠自己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團體因此形成自己的動力,并且依賴自己的動力向前推進”。
四、團體結束階段
團體結束階段是心理輔導活動課歷程的最后階段,它并非是可有可無的,恰恰相反,結束階段的團體經驗對團體的成效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團體結束階段是成功的,那么學生就比較愿意將自己在團體中的所學帶入現實生活中;當他們結束這一次班級團體輔導時,記憶中留下的都是對團體的欣喜、激動、感慨等正向情緒,而不是對團體的不屑和憤怒,這些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將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一時期的工作重點是“問題解決”,具體說來包括:
1.引導學生總結本次活動的收獲,澄清團體經驗的意義。心理輔導活動課結束之前,應留出一定的時間,由師生共同進行總結整合。一次好的總結整合,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再次明確團體活動的主題、目標和意義,幫助學生達成共識,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認識層次,使學生從中得到新的感悟。
2.鼓勵學生將認知、經驗加以生活化與行動化,使自己的收獲向課外延伸。團體活動的終點,應該是新生活的起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團體中獲得的經驗、體會、感悟、決心運用于課外的實際生活,作為再度出發的動力。在團體氣氛十分融洽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在團體內作出“承諾”或者訂立某種“契約”,這對于他們履行諾言、身體力行、將團體經驗實踐于個人生活,會具有正向的效果。
3.設置富有新意、余音裊裊的團體結束活動,為本次主題探索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團體結束期應力求有一個富有韻味的尾聲。例如,具體化的優點轟炸、正向具體的終結贈言、寓意深刻的名人名言、感人肺腑的歌曲音樂,以便給每一個團體成員留下深刻的、美好的記憶,激勵他們將課堂上的活動體驗與課后的生活實踐更好地銜接起來。
總而言之,“團體的形成與轉換是迷人的,其起承轉合的歷程,有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我們只有身臨其境,上下求索,方能體味個中的奧秘。
注釋及參考文獻:
[1]吳武典,金樹人.班級輔導活動設計指引.臺灣張老師文化出版公司,1993. 17.
[關鍵詞]心理問題 欄目策劃 編輯創新
[中圖分類號]G2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5-0098-01
欄目是綜合性少兒期刊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好欄目是綜合性少兒期刊的形象標志、個性展示,體現著綜合性少兒期刊的核心競爭力。欄目創新是綜合性少兒期刊生存發展的應有之義。
“中國優秀少兒報刊金獎”期刊《廣東第二課堂》自創辦以來,一直重視欄目建設特別是心理輔導欄目的編輯工作,長期以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信箱”為學習的榜樣,并與時俱進地提出“承上啟下,開拓創新,貼近讀者,以心換心”等一系列辦欄韜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作為欄目的責任編輯,現以2009年度《廣東第二課堂》(小學生閱讀)心理輔導欄目《紙條飛呀飛》的策劃、編輯、反饋為例,就綜合性少兒期刊心理輔導欄目的編輯創新,略表一枝。
一、以正確的編輯理念為指導,注重欄目效益的最優化
作為宣傳媒介,綜合性少兒期刊要反映少年兒童的成長動態,傳播素質教育的最新成果,向廣大讀者輸出科學、優美、適宜的信息,為他們的學習生活提供具有應用和參考價值的成長經驗。
綜合性少兒期刊在正確的辦刊宗旨基礎上,按照既定的報道規劃,指導作者按照選題撰寫文稿,對讀者起著引領作用。此外,綜合性少兒期刊在滿足讀者那些符合辦刊宗旨需求的同時,還要對讀者施加影響,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引導廣大少年兒童對新知識、新事物、新文章產生持續的需求,從而為讀者提供新的服務。
《廣東第二課堂》是廣東省教育廳創辦的綜合性少兒刊物,始終以正確的導向性為編輯方針,以嚴謹的科學性為編輯思想,以有益的實用性為編輯內容,以有機的和諧性為編輯布局,以充分的趣味性為編輯風格。尤其是在心理輔導欄目《紙條飛呀飛》的編輯方面,更是體現了民主、開放的追求,實現了欄目效益的最優化。
二、以讀者來信為依托,注重欄目的策劃與編輯
《廣東第二課堂》發行面廣,收到的讀者來信(包括電子信息)比較多,小學生反映心理困惑、渴求得到疏導的來信數量僅次于作文投稿。這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在社會轉型期,心理問題低齡化趨勢明顯,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與茁壯成長。作為少年兒童的良師益友,綜合性少兒期刊沒有理由無視讀者的心理困惑,而有義務為身陷心理糾結的少年兒童提供專業、適宜的援助與服務,心理輔導欄目在援助與服務過程中當仁不讓?!稄V東第二課堂》也是這樣。
我們編輯認真對待每一封讀者來信(包括電子郵件、QQ留言、手機短信、電話等),雖不說件件有回復,但是也做到了每封來信都編號歸檔,時時有所掛念,期期載文疏導。以讀者來信為依托,及時掌握當下小學生的心理動態,貼近他們的心房,快樂著他們的快樂,化解著他們的心結,盡可能從心理學專業的角度,從“心”出發,為廣大讀者服務。
我們注重欄目內容的策劃與編輯。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史占彪博士、天津大學心理研究所詹啟生所長、“心?!敝行W心理輔導論壇俞和軍老師、上海市身殘志堅的中學教師丁銘等人,擔任“心理醫生”,為讀者解答心理疑難。他們專業、親切、實用的輔導,情同“親善大使”,使小讀者如沐春風,受益匪淺。
我們還注重欄目形式的變化與完善。不做單一的“讀者來信回音壁”,而是把心理學新聞、故事、討論、對話、圖片、測試等各種文本,適宜地呈現給讀者,使欄目活而不亂,五彩繽紛。
三、以專業輔導為己任,注重欄目的效用與反饋
心理輔導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為了打造精品欄目,本欄責任編輯閱讀了大量的心理咨詢書籍,并參加了有關考試獲得了相應的證書。此外,本欄責任編輯還建立了相關的QQ群,團結了一批熱心作者與讀者,保證了稿源,也能在網絡環境下及時收集讀者意見。還開通了中國移動短信“飛信”業務,利用現代通訊技術,讓欄目與讀者、作者保持“親密接觸”,使刊物效用最大化。
事實證明,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工夫。在反饋方面,2009編輯年度,本欄責任編輯收到數量不菲的讀者意見與建議,包括信函、電子郵件、QQ留言、手機短信、電話,對本欄目的精心打磨表示肯定、支持與鼓勵。更有讀者寄語編輯“欄目好,心情好”。
關鍵詞:學生管理;心理;就業指導
學生的管理工作是作為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管理好學生不僅可以使學校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發展,而且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學校的滿意度增加。而一個學校的就業率則會直接影響一個學校的招生率,通過就業的引導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也可以幫助學生減少對就業的盲目。
一、在專業學習上進行引導
在專業學習上的引導工作并不是要求輔導員對專業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入學習,來輔導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而是要求輔導員通過對專業的學科特點、學科背景,來引導學生們找到隊專業學習的方法和途徑。接下來筆者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可以與專業教師積極主動地溝通這樣好了解一些學科專業的發展背景,同時可以通過報告、座談等形式進行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與專業教師的溝通、座談之后學生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它發展前景,學生好明確專業培養規格與發展方向,進而結合自己個人的奮斗目標來設計大學期間的學習目標。
(2)加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的機會,不同班級之間通過開展不同的活動來促進各班之間的關系。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經驗交流。比如高年級學生向低年級的學生傳授在大學期間我們在不同的時間該做的事、該過的級、在某些科目的學習上應該怎么做。
(3)做些必要的總結,在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加強和專業教師溝通以及積極開展活動的時候要注重總結、研究專業的特點,以及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和需求,盡量的爭取教學研究立項與大學生科技立項,這樣鼓勵了學生共同參與教育科學的研究,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指導水平,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認識能力。
二、在學生的心理上進行引導
在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中,對于心理的輔導工作是必不可少。然而做好心理的輔導工作,建立良好的心理輔導關系又是其關鍵,從實際工作出發的同時結合一般心理咨詢關系建立的特點,通過對探索輔導員心理輔導中關系建立的獨特性以及從師生關系影響對心理輔導目標的建立,輔導前應注意的事項及輔導過程影響的要素等幾個方面來進行剖析,使得這些工作對輔導員心理輔導工作的順利的進行提供更有效指導與建議。
(1)如果輔導員覺得學生的所遇到的問題需要進行一次專門性的心理輔導,或者有些學生主動向輔導員老師尋求心理輔導時,必須在對其輔導的過程中保證能夠有一個寬松、安全的環境,在輔導中不受他人干擾。對于輔導員老師來說要做到這點并不那么容易,有太多的繁雜瑣碎、不可預期的事情可能發生。在此情況下,輔導員老師最好要先跟來訪學生預約好時間、地點,在進行心理咨詢前應先與學生交代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好讓學生再心理上有準備,不過這樣的情況最好盡量避免,以防讓學生覺得打擾到老師的正常工作而產生愧疚感。
(2)如果來訪的學生咨詢問題比較緊急,或者輔導員在學生來咨詢的時候無法抽出時間來進行心理輔導,這時輔導員須先征求學生的意見,并且來說明理由,在說明理由時需尊重學生,而且不可過于直率,同時向其推薦本校的心理咨詢中心或者介紹心理咨詢中心老師的長處,以防止出現對來訪的學生產生傷害或負面影響。
(3)輔導員老師在給學生做心理咨詢前應與學生協商本次輔導過程的時間以及心理輔導的目標。告訴學生這是為了幫助學生自己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希望雙方能夠努力積極的配合解決。通過介紹自己的專業背景也可以貫穿到日常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不過此時應再次聲明保密原則與保密原則的范圍。
作為輔導員或者其他的學生管理者對于學生進行以上兩方面的引導是最重要的,當然有時候也有其他方面的引導本文就不一一舉例說明了。接下來主要介紹下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的就業方面的引導。
我國高校的畢業生每年都在增長,又由于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在正視困難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畢業生就業政策進一步完善等這些都是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困難與希望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廣大畢業生走好擇業的第一步。在此,筆者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三、認清形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高校畢業生也進入了一個“大眾化就業”的時代,高校畢業生日益成為社會普通的勞動者,成為社會新增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既是適應當前嚴峻就業形式的需要,也對同學們自身發展好處。希望大家對目前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有清醒認識,合理準確地自我定位,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強化普通勞動者的意識,以積極良好的心態對待就業,做好積極的準備,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四、扎根基層,讓青春在基層閃光
基層是有志青年奮斗成才的必由之路,是高校畢業生了解國情、磨練意志、砥礪品格的重要途徑,是經受鍛煉、發揮才智、成就事業的廣闊舞臺?;鶎訔l件可能很艱苦,但艱苦的條件既能磨練人,又能造就人,大學生在基層社會實踐的豐富經歷和閱歷,必將增長自身的才干和能力。青春只有在為祖國和人民的真誠奉獻中才能更加閃閃發光。在此,希望廣大畢業生同學樹立報效祖國、志在四方的理想抱負,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覺到基層、到艱苦地區、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努力成為既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又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
擺好自己的就業態度,我相信每位同學都將找到工作。作為學生的管理者對于把學生從進校的那天開始引導經過四年的時間學生們會將擁有個充實和難以忘懷的大學時光。輔導員是伴隨學生們四年時光的重要學生工作管理者,因此本文主要是介紹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及其就業指導。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就業指導指南.重慶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