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筑行業的發展歷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獨立學院;轉型發展;建筑學專業;應用技術型;特色化;教學體系
一、 背景
20世紀末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規模迅速擴大,2005年我國的在校大學生數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我國高校發展的“同質化”非常嚴重,整體教育質量水平不容樂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部署,為我國高等教育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也是要求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向分類化、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
(一)獨立學院轉型發展的目標
截止至2013年,我國新建本科院校358所,獨立學院292所,占全部本科院校的55.6%,在校學生人數達50%以上。以獨立學院以及新建本科院校作為轉型發展戰略的試點,對圍繞區域經濟發展而建立應用型教育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以我校為例,在2014年《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整體轉型發展“六年行動計劃”》 會議報告中明確指出了“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總體思路,契合2014年我校獲得廣西新建本科學校轉型發展試點學校的契機,制定轉型發展規劃、調整和優化紅鉆也結構等,進一步提升我校服務地方與行業、產業發展的能力與水平。
(二)應用技術型教學體系的基本特征
應用技術型教學體系的構件是實現獨立學院成功轉型的關鍵,我校的做法是密切圍繞應用技術型辦學定位,從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出發,以建構我校特色鮮明的應用技術型教育教學體系為指導思想,把握理論知識“夠用”,實踐能力“耐用”的原則,建構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體系。我校的應用技術型教學體系在轉型發展過程中的建構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有理論依據支持的有計劃的、有步驟的改革,其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增加實習實訓課時比重,實踐環節比例應占總學分50%以上,學生參加實習實訓的時間累積達到一年以上。二是教學內容模塊化,形成以能力(實踐能力、專業應用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為導向的教學內容體系,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銜接。三是推進項目教學、案例教學、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方式,促使專業課程運用真實任務,實際案例教學達到100%。四是評價體系多樣化,依據課程類型與特點改革考試方法,促進學習評價由“分數高低”向學習過程體現“能力強弱”的轉變。
二、 建構建筑學專業應用技術型特色化的教學體系
建筑學專業應用技術型特色化的教學體系的建構應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作為依據,改變以類型教學為主的專業教育思路,應突出強化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我校轉型發展思路的不斷拓展,我校建筑學專業形成了“系+學科+模塊化”的三級教學體系,以及“工作室教學”的“項目化”應用教學實踐體系,兩個體系有機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實施課程負責人、主講教師負責制、工作室設計題目師生雙向選擇等教學組織模式,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教師的責任心,最終實現培養目標。
(一)以“項目化”建筑設計課程為主線的“模塊化”教學體系
建筑設計課程是建筑學專業的核心課程,長期以來傳統的設計課程都是采用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公共建筑選題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進行教學,但我們的學生實際畢業之后在工作中將大學期間的知識轉化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較長時間的磨合期。因此,針對這樣的現狀,我們盡量將實際工程引入設計核心課程,教學的同時可以結合現場參觀場地、在建項目、實際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講解、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樣做使學生不再覺得設計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可以觸摸得到的,可以直接感觸得到設計的每一個深入都是有依據的,這就給學生實現了一個在課堂上就可以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應用的良好平臺,縮短了畢業后工作的適應期。
結合我校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有利條件,建筑學專業與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藝術設計等相關學科進行教學交叉,通過“模塊化”課程建構建筑設計核心課程體系、建筑技術課程體系、建筑藝術課程體系。突出“應用技術型”的理論與應用知識體系的教學體系建構。如圖2為建筑學專業各個模塊及相關課程的體系建構。其中以建筑設計核心課程為重點和主線,銜接相關模塊課程。建筑設計課程模塊主要包括建筑設計基礎A1-A2,建筑設計原理與設計A1-A5以及課程設計等,主要的教學流程為“項目化”教學方式,如圖1。建筑藝術課程模塊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藝術表達的能力,包括素描、色彩、構成設計、建筑表現技法、建筑史等,主要的教學方法采用以實踐動手為主,使學生能夠達到空間感知和技術應用能力。建筑技術課程模塊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構造、建筑設備、建筑測量學等,主要培養學生能夠達到解決一定工程技術問題與表達的能力。軟件應用課程模塊主要包括建筑CAD&Sketchup、Photoshop、3DMax等,貼合區域經濟的需要,使學生具備更扎實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執行能力。實踐課程模塊主要包括素描實習、色彩實習、建筑認識實習、設計院實習、畢業設計等,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建筑藝術課程模塊、建筑技術課程模塊、軟件應用模塊、實踐課程模塊的建構是為了加強建筑設計課程模塊而進行設計的,通過各模塊與建筑設計課程模塊的聯系和融合,逐步讓學生掌握空間感知和表達能力、自學及獨立思考能力、綜合設計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使教學體系的建構能夠實現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探索“項目化”教學方法
主要形成以“工作室教學”為主,“項目教學”和“案例教學”與之相結合。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通過對實際項目以及建筑實例進行功能、形態、技術等各方面的講解和不斷的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的能力,進而達到能夠分析和解決建筑設計過程中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工作室教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模擬建筑師的工作方式,同時聯合多專業教師(建筑、園林景觀、結構、構造等)參與指導建筑設計課程,加強“應用技術型”相關知識的應用訓練,并從政府、開發商、使用者、設計師等多角度來評價設計成果。
(三)評價體系更新
傳統的建筑設計成果評價都是通過評圖進行,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學生往往不清楚成績的取得依據,成果中存在的問題等,因此難以在后面的學習中改正并提高。因此,在“工作室教學”的項目教學過程中,我們將評價體系進行了更新,采取了更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的評價方式,其中包括展評結合評價方式,即將學生的設計成果全部公開進行展示,既促進了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也對教師的評價起到了監督作用。講評結合評價方式,即進行課堂掛圖講評,學生介紹自己的設計成果構思及特色,同學相互提問,教師或學生現場點評,活躍了課堂氛圍,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聯合評價方式,即通過聯合相關專業老師(建筑、結構、園林景觀、構造等)進行綜合評價,避免了偏袒現象,體現了公平和公開的原則。
三、 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
在建筑學專業“應用技術型”特色化教學體系中,首先理論承擔著專業知識系統化與科學化的積累,應用與實踐又肩負著實用性與操作性的傳承,如何將理論與實踐較好的結合,貼合我校轉型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在整個教學體系建構中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第一,主體意識和思維的改變。新的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實踐離不開主體,即使用者。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的老師和學生,他們對于接受新的教學模式的能動性直接決定著這種教學模式是否能夠實踐成功。因此教學雙方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不懈追求的態度來參與教學活動才有可能成為教學改革的保障。第二,時間。建構特色化的教學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改革和更新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并要隨著時代的快速變化隨時進行調整以適應。因此,這種教學體系的建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集中性和臨時性的特點,需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進行不斷的修正、適應和完善。第三,場所。學生的應用實踐環境是理論與實踐鏈接的支點,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積極的場所環境和良好的環境氛圍能夠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欲望,并能夠激發學生的實踐熱情。
四、 結語
根據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地方對人才的需求,我校在轉型發展中不斷探索和實踐,逐漸形成了“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建筑學專業也采取了系列改革措施實現了教學效果能夠夯實專業基礎、專業應用能力較強的創新人才。建筑學專業有良好的應用背景,此次教學改革能夠立足應用與實踐,能夠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綜合能力較強的應用技術型以及創新人才。但從整體建筑學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實踐來看,這樣的教學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時代的需求在不斷的變化,因此,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教學改革還需不斷反思和總結,最終培養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胡曉清,李建啟.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需要明確的基本問題[J].教育與職業.2014(07)下
[2] 陳曉虎.論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兼談創建新型應用型本科[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3] 王維坤,溫濤.應用技術大學: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現狀、動因與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14(07)
[4] 劉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路徑研究[J].三明學院學報.2014(06)
[5] 張君誠,許明春,曾玲.新建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與應用型課程體系構建[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06)
[6] 朱銀友.特色化:高等學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J].中國成人教育.2014(12)
[7] 馮雪萍.基于現代企業轉型發展的實訓教學改革探索--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高教論壇.2014(06)
綠色建筑概念。綠色建筑是指對環境不產生危害,又可以充分利用環境中的各種自然資源,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一種建筑。綠色節能建筑是在建筑領域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集中體現,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將人文,環境和建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自然環境,通過人工的方法,為人類營造一個美好的居住、工作環境,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生態破壞率。綠色建筑的設計內容。綠色建筑的基本內容的設計是以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發展為前提的,通過人為的方式,合理運用生態原理,使人、自然和建筑三者之間維持協調統一的關系,并在此背景下尋求建設生態環境的設計方法和途徑,更好的體現人、自然、建筑三者與生態環境設計、美學之間的聯系,實現人工與自然美相結合的目的。綠色建筑的具體內容包括節約環保,建筑生命周期,對建筑基本功能的需求,實現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建筑生命周期主要是強調在一定的時期內建筑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從全方位出發,兼顧環境,為人們提供安全,舒適和無害的生活空間,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對自然和環境進行整體的估算,強調節能環保,注重環境保護,減少環境污染,節約各種資源,并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高效利用能源,在滿足人類需求的同時減少資源浪費,實現人與自然,建筑和諧統一的局面。
二、綠色建筑設計的實施策略
建筑行業須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重視“綠色建筑設計”,并將“綠色建筑設計”的概念融人到建筑的設計、施工、驗收以及評價全周期,這就需要圍繞“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進行策略研究:
l、國家的宏觀把握是根本
對綠色建筑來說,實現經濟、文化、科技等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遵守綠色節能制度、環境政策等法規。“按標準、規范設計”是我國設計師經常秉承的法則,也是我國建筑管理審核的重要依據。完善建筑節能標準體系、加強建筑節能檢測技術研究,總體性的限制建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綠色建筑的推廣,從標準到實施、檢測、認證到監測,由于專業性強而導致各相關方在方法思路上的沖突、進而導致了標準執行過程中相互推誘,逃避責任的問題。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許多項目在建設初期投人增加、工期延長,從而使許多業主對綠色建筑根本不感興趣甚至持反對態度。這就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引導和支持,從宏觀角度去把握,將相關各方召集起來,討論研究,理順這些關系,找出問題的癥結之所在,然后加以解決。
2、規范行業標準是重心
我國建筑行業迅猛發展,使得整個行業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不規范的惡意競爭,小作坊的企業大量存在。如果不規范市場管理,不規范企業的設計、施工、檢測、評價以及后期維護等一系列環節,就很難實現真正的綠色建筑。因此,要加強建筑行業內部的規范化管理,制定行業運行管理的條例和規范,使得建筑行業發展有法可依。采取動態管理,大力整頓資質不佳的企業,末位淘汰制,必要時取消其公司執業資格,實行優勝劣汰,實現建筑行業的良性發展。
3、行業人才的培養是關鍵
綠色建筑屬于環保建筑,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建筑,需要從事其工作的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特別是在綠色建筑設計方面,實現綠色建筑的設計,設計人員除了具備必須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在技術上、思想上、品質上的綠色設計,需要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綠色建筑設計”是全面的系統設計,設計人員要從全方位去掌握建筑,需要能夠將不同專業之間的數據轉換成系統科學的數據。“綠色建筑設計”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設計人員全面把握和平衡,協調各方關系。只有大力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的建筑人才,才能保障綠色建筑發展壯大。只有完備了上述策略,綠色建筑(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建筑)才能得以大力發展和前行,才能通過對建筑的轉變來維護并改善我們生活的環境。
三、綠色建筑的發展歷程與趨勢
l、綠色建筑的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大力提倡建筑節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綠色建筑概念開始引人。到目前為止,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l)第一階段(2004年以前):上世紀90年代綠色建筑弓}人中國,以學術研究為主。在此階段,國家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為推進建筑節能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為促進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建設部于2003年設立了“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2)第二階段(2004年至2008年):這一階段以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推動和技術科研機構的研究為主。建設部于2005年與科技部聯合了《綠色建筑技術導則》,于2006年頒布了我國的綠色建筑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fr50378一2006)。同時各地相繼出臺了適合當地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如北京在提出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的理念后,專門出臺了《奧運工程綠色施工指南》,編制了《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北京市節約型居住區指標》,上海也編制了《上海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3)第三階段(2008年以后):綠色建筑的推動力量拓展到了部分開發商和業主。2008年4月,住建部組織成立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公室,負責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管理工作,了《一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等相關的管理制度,推動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的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底,已評出114個獲得星級標識的綠色建筑。2010年,我國頒布了針對綠色建筑的設計規范《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JGJ229一2010),規范民用建筑的綠色設計,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國家級別的綠色建筑的標準只有《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fr50378一2006)和《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JGJ229一2010),而由于我國的氣候條件復雜,建筑類型多種多樣,現行綠色建筑標準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指標上都不能完全適應綠色建筑發展的需要,所有,巫需研究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現狀和需要,充分考慮利用現有相關專業標準化成果,盡快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綠色建筑標準體系。
2、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
(l)“綠色建筑設計”深人人心。建筑行業會將“綠色建筑設計”的概念融人到建筑的設計以及施工的全部過程,建筑中的每一個環節將圍繞“綠色建筑”的理念進行研究、實踐。(2)發展新型“綠色建材”。“綠色建材”是指建材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降低能源和物質的投人以及廢物、污染物的排放,在制造的過程中,回收副產物,重新利用,降低環境的污染。這將加快我國“綠色建材”的發展及推廣速度,也將有利于綠色建筑的大力發展。(3)實施行業的“綠色過程”。即強調“綠色施工”,實施“綠色竣工驗收”,制定“綠色技術標準”、“綠色實施細則”等,每一個環節都要環保、節能。才能充分盡到節能節地、保護生態、保護環境的歷史責任,不斷創造出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綠色建筑”。綠色建筑不僅為我們提供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同時也實現高效率地能源利用、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它是實現“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也是當今世界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共識和方向。
四、結束語
【關鍵詞】建材行業、發展現狀、發展歷程、發展趨勢、新型建材
一、我國建材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中國的建材行業主要包含產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和墻體材料等,其產量多年來一直穩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在二零一三年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新型建筑材料”,簡稱新型建材,是區別于傳統的磚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種,行業內將新型建筑材料的范圍作了明確的界定,即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墻體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四大類。建筑材料產品質量持續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各種新的建筑材料繼續出現,建筑材料產品繼續升級。主要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和墻體材料等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
二、我國建材行業近年發展歷程分析
二零零四年,中國建材行業由政府宏觀調控、產業政策調整等一些建材企業的形勢因素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二零零五年產業發展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生產和銷售的整體穩定增長;中國建材行業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投資環境宗的來講還是比較不錯的。二零零八年第一季度,建材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47億元,根據零七年同期增加了27.9%,與其同期相比,增長率增加了1.7,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另外,“十一五”規劃使建筑行業正處在景氣上行階段,基建投資已棋至中盤,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爆發增長和普通民用建筑投資的平穩增長,同時,建設節能社會和國家加強自主創新的能力,節能和技術創新主題是行業發展的熱點。
三、我國建材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轉型升級是建材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也是2015年行業的投資主題。對傳統建筑材料企業,面臨的壓力較低的需求增長和工業產能過剩,擴展是必要的方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因而向新興的領域拓展和延伸是尋找利潤新增長點的必要途徑。然而,對于人們的消費升級和品牌意識提高的壓力,主要是針對處在上升期的新型綠色建材企業來說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進行產品升級或產業鏈延伸有著現實的需求。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加快建材行業基本面也反映了新常態的激活存量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趨勢放緩的情況。現在,新的機遇期來到,全球加強基建也提供了新的機遇背景,產業升級、轉型和改革已成為共識,流動性和政策面的寬松,未來的重點將是主題投資。
3.1關于水泥行業
在 “穩增長”的宏觀背景和“微刺激”政策逐步落實的情況下,水泥行業的供給端一直處在改善過程中,因而當前的重點仍在于需求端。二零一五年是水泥企業的改革和轉型之年,基建投資有望率先恢復,水泥需求在這一年回升的概率較大。我們建議重點關注冀東水泥海螺水泥、天山股份、福建水泥以及金隅股份等等。行業的投資熱點與主題包括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國企改革轉型環保等。
3.2關于玻璃行業
今年以來,由于地產需求疲軟,玻璃價格持續下滑,生產企業盈利堪憂,整體平淡,關注轉型個股就顯得尤為突出。盡管當前隨著政策面的向好,地產行業短期會有所反彈,但長期來看,其需求下滑仍不回避免。二零一五年,玻璃工業生產能力和高庫存壓力仍在玻璃行業,沒有絲毫反彈的條件,我們仍然是一個相對謹慎的態度,我們建議轉換到玻璃的新興領域和預期潛在轉換的洛陽玻璃。
3.3積極推動轉型升級,尋求新的增長空間
隨著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我們根據上市公司的現狀,一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在二零一五年或將更加活躍,新型建材板塊也同樣面臨著機遇,將其分為了主業延伸實現產品升級、雙主業或多元化經營、徹底轉向新領域以及潛在轉型升級這四大類。其中,第一類的主要行業,公司的產品升級,其安全性和靈活性,第四類企業的轉型升級的潛力公司預計將有機會升級,因而這兩類企業更具備投資價值。
四、關于新型建材的發展分析
中國新型建材工業始于1970年代,在1980年代中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的發展更加令人矚目,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幅增加,產品質量、檔次與配套水平明顯提高,生產規模與技術裝備正逐步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新建筑材料行業,快速增長的迅速崛起的新建筑材料的品種、數量,還是從質量、功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裝飾材料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出口大國。材料主導產品不僅在總量上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均消費指數已接近和高于世界先進水平。建筑裝飾材料的發展更加引人注目,生產能力和產量大大提高和改善,生產規模和技術設備也在不斷的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型保溫絕熱材料在建筑中的使用,大大節約了能源,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做出了貢獻。以玻璃棉、巖(礦)棉為代表的新型保溫隔熱材料這些年也有了較快的發展。自21世紀以來,中國墻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筑取得了積極進展,貳零零陸年,全國新墻體材料生產達到385億標準磚,占總數的46%墻體材料,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技術水平明顯提高。中國建造了11億O的節能住宅,共有約9600噸煤炭,中國建筑業的迅速發展大大增加了建筑防水材料工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從國家宏觀經濟環境上分析,新型建筑材料的產值幾乎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發展,根據對房地產、建筑、建材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勢頭的預測和判斷,在未來二十年仍將是經濟的高增長時期。到二零二零年,中國將建立300億O的建筑,新建筑材料作為建筑材料行業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發展前景廣闊。
結束語
總而言之,建材行業一直中國的支柱型產業之一。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到2013年的時候我國就已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建材生產和消費國。然而,這個數據僅僅代表了建材行業的內在潛力而已,并不能反正出我國建材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事實上,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我國傳統建材行業當道,在取得了很多傲人成就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不少的現實性問題。相對傳統建材行業,我國新型建材的誕生和發展的時間并不長,算起來也不過幾十年的歷程,這對速增長的人民需求來說,還達不到十分滿足的階段。因此,未來的一段歷史時期,我們要繼續深化該領域的系統研究工作,努力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陳小藝. 建材行業發展機會和策略[D].北京交通大學,2007.
[2]冉鳴. 我國建材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思考[J]. 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1,01:21-24+28.
[3]施冬秀. 我國建材行業發展的思考[J]. 江西建材,2007,01:57-58.
[4]李慧芳. 推進我國綠色建材發展的政策思考[J]. 21世紀建筑材料,2010,03:1-6.
[5]孫子健. 生態設計――實現建材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技術[J]. 中國建材科技,2009,02:1-11.
(1)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問題
盡管建筑智能化工程在今年來已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由于其發展歷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建筑智能化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們去解決。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少系統規劃理念。由于建設單位對智能化系統的理解深度還不夠,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而承包單位對以需求為主導規劃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少,造成經常是外行管內行,最后導致僅僅簡單以技術系統的數量堆砌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標準,進而使整個工程的有效性降低。
第二,設計院設計過程脫節。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設計單位主要是建筑設計院和系統集成商。無論是設計院還是集成商,在從事智能化系統工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點;設計者的知識更新、知識儲備、實踐經驗等方面與快速發展的工程建設要求不相互匹配,設計人員不熟悉當期主流產品的技術性能、技術要求,進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體實施過程和設計院的規劃出現不一致現象,以致由于設計問題影響到工程質量。
(2)加強對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促進智能化行業健康發展
首先,高素質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業的重大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養一批技術水平過硬的專業科研人員,在技術開發,科研設計等方面深入探討,在現有理論研究的基礎之上,組織更多由多方參與的研討會,聽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單位,業主,集成商等眾多意見,共同磋商行業發展的方向和出現的問題。
建立行業專項研究基金和獎勵基金,不斷推動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其次,在系統分析階段,首先要定義清楚用戶所需的智能化系統,在系統規劃設計階段,為用戶做出詳細的系統規劃書,并在詳細設計階段做好技術設計與施工組織設計。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設計和職責問題,合理安排布置,統籌兼顧,有的放矢。
在具體實施中,糾正總體設計中的問題,進行優化設計。再次,施工中要嚴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設置質量控制點,控制工序活動質量,檢查工序活動的結果,掌握質量動態,完善施工檢查與驗收過程。抓好施工現場的項目管理,做到施工有序進行。加強后期服務維修工作的力度,對維修人員和使用人員進行專門業務培訓,采用競爭上崗的方法,對技術不過關人員進行淘汰,為智能建筑贏得良好的口碑。
二、總結
關鍵詞:人性化;建筑設計;創新理念;可持續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傳統的建筑理念中,人們對于建筑有著一定的誤區,如何樹立正確的建筑理念是現代人們所關注的問題。為了更好的滿足居民的居住要求,現在已經實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人性化的住宅設計理念主要就是滿足人們對于生活的需求,讓人們住進去能夠感受到舒適、愉悅,這就是人性化設計理念的最重要內容[1]。
1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不僅僅是為了更好的滿足人們居住的舒適度,也是為了讓建筑設計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現如今建筑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壯大,很多城市的建筑設計都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如何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建筑行業的主要問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主要就是根據人們的需求來具體的設計建筑空間。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人們帶來更好的居住環境。除此之外,在進行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時,還應該充分的考慮建筑當地的環境和自然條件,要盡可能的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來進行建筑設計,這樣的設計會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理念。
2建筑設計理念的發展歷程
建筑設計理念在實際的發展中已經不僅僅遵循建筑本身的建設,在二十一世紀社會的發展中,建筑設計更加注重的是人們情感的建設,建筑本身是沒有情感的,但是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就一定要將居民的情感與建筑本身緊緊的聯系到一起,這樣才會讓所設計出的建筑具有一定的靈魂。在傳統的設計理念中,很多建筑設計師注重的是對建筑外觀的設計,而現代化的建筑則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設計理念,這種設計理念將會在二十一世紀廣泛的被人們所關注[2]。
3以人為本居住建筑設計的思考
(1)綠化。綠化設計已經成為了現代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建筑進行綠色設計不僅僅可以增加建筑的舒適性和環保性,還能夠凈化人們周圍的空氣,減少噪音污染,這些都是綠化建筑的主要特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建筑進行綠化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周圍的環境和地質地貌進行設計,這樣的設計會更有助于建筑環境的改善。例如在一些小的建筑物附近就不適宜種植過高的樹種,應該以草地綠化為主,這會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環境。
(2)道路。居住區周圍應該設置各種道路,一般情況下會設置主干道和一些支路,為了讓這些道路看似更美觀,可以在支路附近設置一些風景線,例如座椅、路燈、花草等,這些簡單的設計都會讓道路變得更加具有生機,人們在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到居住者的心理因素。對道路的美化較為簡單,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讓人們在生活中對建筑物的感彩更豐富一點,如果失去了這些人性化的建筑設計理念,那么建筑將會成為一個冷冰冰的事物,所以由此可見加強人性化理念的建筑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
(3)水景。水景已經成為了現代化人們所關注的主要內容,在建筑物的周圍如何能夠設計一些別致的水景將會帶給人們別具一格的心態。水景的設計一般會分為天然水景和人工水景,天然水景就是純天然形成的,不經過人類加工的水景,這類水景在實際的建筑設計中并不常見,如果能夠將天然水景融入到建筑設計中將會為人們增加更多的情趣,也會為保護生態平衡奠定一定的基礎。而人工水景則是人們后天加工而成的,人工水景也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和價值,因為人工水景能夠根據人們不同的需求來進行具體的設計,這些都是現代化建筑設計理念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俗話說“有水則靈”,如果在人們的生活中失去了“水”,那么生活將會變得枯燥無味,所以由此可見水景的設計和運用是非常重要的[3]。
(4)景觀小品。景觀小品的設計能夠豐富人們日常的生活,還能喚起人們對于生活的熱愛。很多建筑物周圍會有一定的閑暇空地,為了更好的實現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理念,筆者建議應該在這些建筑物附近設置一些假山、亭子、石凳、標志牌等內容,這些景觀小品的設計不僅僅會方便人們的生活,還會為人們的生活增加一絲閑情雅致。科學合理的設置景觀小品還可以更好的滿足人們對于生活的要求,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理念奠定堅實的基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很多建筑中已經融入了景觀小品的設計,很多小區居民對這些景觀小品十分滿意,合理的融入景觀小品不僅僅可以增加人們對于生活的情趣,還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中愉悅人們的心情,由此可見景觀小品在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5)鋪地。對于建筑設計理念而言,鋪地是一項較為重要的內容,鋪地主要針對的就是居住地人流量較為集中的休息區域,將人流量較大的休息區域鋪設為合理的路面有助于提升人們的生活情趣。例如可以采用防滑、耐磨、防水的材料進行鋪設,在鋪設的時候還需要注意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做到恰到好處。鋪地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主要的就是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在此基礎上達到綠色建筑的最終目的[4]。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簡單的論述了人性化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實際上在建筑設計理念中人性化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在二十一世紀中人們生活水平已經有所提升,也來越多的建筑設計者已經將目光從建筑本身轉移到了人們的情感上,更重要的就是對情感的建設。只有創造出方便、舒適的建筑環境才會更好的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現代化建筑設計理念的最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
作者:李震 單位: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凱.人性化視角下高層住宅建筑設計的研究[J].建筑設計,2015(03):134-136.
[2]張媛,徐君.淺析“人性化”建筑設計[J].研究與探討,2014(04):154-156.
關鍵詞:建筑工業化;內涵;發展歷程
1 建筑工業化的內涵
建筑工業化是指建筑產品的工業化生產方式,包括設計的標準化、構配件的工廠化以及建造施工的裝配化;而建筑工廠化主要指第二個環節,即建筑產品的主要構件和部品在工廠里實現規模化生產;建筑產業化則是指整個建筑產業鏈的產業化,把建筑工業化向前端的產品開發、下游的建筑材料、建筑能源甚至建筑產品的銷售延伸,是整個建筑行業在產業鏈條內資源的更優化配置。如果說建筑工業化更強調技術的主導作用,建筑產業化則增加了技術與經濟和市場的結合。
2 國內建筑工業化的發展
國內基本上是在和國外同一時間提出了建筑工業化。在 20 世紀 50 年代, 國內在借鑒前蘇聯和南斯拉夫的經驗基礎之上,開始在全國建筑業推行標準化、工廠化、機械化,大力發展預制構件和預制裝配建筑, 提出了自己的建筑工業化之路。 從 20 世紀 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期,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經歷了大發展時期,到 20 世紀 80 年代末,全國己有數萬家構件廠,全國預制混凝土年產量達 2 500 萬立方米。工廠化的新發展使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很大發展,我國大、中城市(尤其是我國東部地區)基本上都已擁有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已達到 3 000 萬立方米以上,部分大城市的商品混凝土產量己超過現澆混凝上總量的 50% 。 我國的建筑機械行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國產化,迅速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
90年代后,由于種種原因,預制混凝土結構在民用建筑中的應用逐漸減少,處于相對低潮階段。進入21世紀后,伴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能源與資源不足的矛盾越發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形勢日益嚴峻,原來建立在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基礎之上的建筑行業,正在面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逐漸成為制約我國建筑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我國建筑業企業生產效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勞動生產率低。我國建筑產業的人均年竣工面積僅為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1/4~1/5;二是建造效率低。同樣一棟18層的住宅,國內以毛壞房交付,需要13~14個月的建造時間,類似日本的發達國家以精裝修房交付,僅需要9~10個月時間;三是行業整體質量水平偏低。技術落后、機械化程度低,無標準化、流程化作業;四是質量穩定性差。傳統施工方式容易受氣候、人力、環境等諸多不可控因素影響;五是勞動力緊缺,和過去中國工業少,勞動力大多集中在農業建筑業不同,現在隨著國家發展,大大小小的工廠拔地而起,一部分勞動力都進入了工廠,加上我國的建設發展速度劇增,民工荒已成建筑行業的普遍現象;六是勞動力素質及專業性不高,因為勞動力缺乏,往往是來人就用,缺乏專業培訓。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節能環保要求的提高,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增長,近十多年來,我國在預制混凝土裝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與應用逐漸升溫,多家單位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如1998年南京大地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預制預應力混凝土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體系”;2005年以來,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的“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體系”;南通建筑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的“全預制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NPC)體系”;西偉德混凝土預制件(合肥)有限公司的“疊合板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體系”;臺灣潤泰集團的“預制裝配式框架結構”;黑龍江宇輝建設集團的“預制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等,陸續在工程中示范和應用。
2007年末,北京“榆構萬科住宅產業化研發中心”成立,開始了北京萬科的住宅產業化之路。在推進這一戰略的過程中,北京萬科采取了建立技術研發、與建設試點工程同步推進的本土化舉措,先后委托清華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抗震所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結構所,進行相關的實驗和研究工作,驗證結構體系可靠性和施工可行性。通過系列科研論證和實驗樓、工業化實體樓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從標準化、預制裝配、全裝修、部品集成、新技術應用五個方面著手進行工業化,在此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手段實現產業化,并最終通過搭建平臺實現綠色建筑。
采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可以有效節約資源和能源,提高建筑功能和結構性能,改善施工現場的環境和作業條件,減少建筑垃圾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有效實現“四節一環保”的綠色施工要求,實現低能耗、低排放的建造過程,促進我國建筑業的整體發展,實現預定的節能、減排目標。
目前,我國所發展的預制混凝土裝配式結構,在建筑設計、構件生產、安裝施工及結構受力分析、構件連接構造等方面均優于我國20世紀七、八十年展的傳統裝配式建筑結構,在建筑施工質量、節能減排效果、抗震性能、綜合經濟效益等多方面具有等同或優于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性能。
3 實現建筑工業化的措施
建筑工業化,首先應從設計開始,從結構入手,建立新型結構體系,包括鋼結構體系、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要讓大部分的建筑構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實行工廠化作業。一是要建立新型結構體系,減少施工現場作業。多層建筑應由傳統的磚混結構向預制框架結構發展;高層及小高層建筑應由框架向剪力墻或鋼結構方向發展;施工上應從現場澆筑向預制構件、裝配式方向發展;建筑構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場化、工廠化生產制作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術的研發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撐及腳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創新,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撐和懸挑腳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圍護結構體系上,大力發展和應用新型墻體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力度,減少施工現場手工操作。在積極推廣建設部十項新技術的基礎上,加快這十項新技術的轉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裝配化、施工的機械化能力。
新型結構體系中,應盡快推廣建設鋼結構建筑,應用預制混凝土裝配式結構建筑,研發復合木結構建筑。在我國,進行鋼結構建設的時機已比較成熟,我國已連續多年世界鋼產量第一,一批鋼結構建筑已陸續建成,相應的設計標準、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已出臺;同時,鋼結構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結構安全度高等特點,在建筑中應用的優勢日顯突出;鋼結構使用面積比鋼筋混凝土結構增加面積4%以上,工期大大縮短;在工程建設中采用鋼結構技術有利于建筑工業化生產,促進冶金、建材、裝飾等行業的發展,促進防火、防腐、保溫、墻材和整體廚衛產品與技術的提高,況且鋼結構可以回收,再利用,節能、環保,符合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預制裝配式結構應積極提倡。目前,大量的混凝土結構都是現場澆筑的,不僅污染環境,制造噪聲,還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又難以保證工程質量。南京大地建筑公司從法國引進的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簡稱世構體系),是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柱,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梁、板,通過鋼筋混凝土后澆部分將梁、板、柱及節點連成整體的框架結構體系。具有減少構件截面,減輕結構自重,便于工廠化作業、施工速度快等優點,是替代磚混結構的一種新型多層裝配式結構體系。該結構體系已在南京多個工程中應用,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關鍵詞:鋼結構,工業廠房,施工問題
【分類號】:F284
1鋼結構工業廠房特點及發展歷程
1.1鋼結構工業廠房特點[1]
對比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廠房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施工簡單,靈活,鋼結構工業廠房施工速度快,安裝快捷,構件可以實現批量生產,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2)自重輕,綜合性能好,一般鋼結構工業廠房質量輕,可以用于地基承載力低和地質問題多發的地方,同時,鋼結構工業廠房所占空間小。因此無論從經濟還是從長遠角度考慮,其綜合性能優于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3)屬環保型材料,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環保問題得到廣泛關注,環保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鋼結構體系本身就是一種綠色環保型的建筑結構體系。鋼材可以實現再循環利用,不必造成建筑垃圾。
鋼結構廠房具有上述優點的同時,也有其自身的缺點,比如1)防火性能差,鋼結構工業廠房由于沒有鋼筋混凝土和水泥的隔絕,發生火災,后果會非常嚴重,因此鋼結構廠房的消防設施顯得十分重要;2)易腐蝕,鋼結構的主要成分為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被腐蝕,生成鐵銹,被腐蝕的鋼結構一旦得不到及時處理,銹蝕速度將成倍增長,造成難以估量的后果。
1.2鋼結構的發展歷程
5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研究預應力鋼結構,并首先在輸料棧橋上應用[2],1958年建成山西大同煤礦輸煤棧橋,跨度25m,是我國第一個預應力鋼結構。隨后,為了改變肥梁胖柱、深基重蓋的笨重體系,我國開發出冷彎薄壁剛結構。70年代中后期北京汽車制造廠用冷彎薄壁型鋼興建了一幢自動化高架倉庫,凈高15m,共13層。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鋼結構發展迅速。慢慢研發出了單層廠房框架結構、空間結構和輕鋼結構。
2鋼結構工業廠房的施工
由于鋼結構工業廠房的構件可以實現工廠批量生產,與混凝土結構施工不同,鋼結構工業廠房施工分為兩部分:一是工廠生產,二是現場安裝。對能批量加工的部件,都在專業鋼結構工廠制作,制作完成后運輸到工地現場安裝。下面分別對兩部分常見問題分開討論。
2.1鋼結構廠房施工的主要制作工藝需要注意的問題
1.制作放樣。放樣是鋼結構廠房施工制作的第一工序,放樣尺寸正確可以避免以后各個工序的積累誤差,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對于放樣工作,要注意幾個問題:放樣前必須熟悉圖紙,并核對圖紙各部尺寸有無不符之處,與土建和其他安裝工程有無矛盾,核對無誤后,安裝1:1的比例畫出構件相互之間的尺寸及真實圖形。樣板制成后,必須在上面注上圖號、零件名稱、件數、位置等內容,使下料工作不致發生混亂,同時必須妥善保管樣板防止折疊和銹蝕,以便進行校核。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防止由于下料不當造成廢品,樣板應注意釋放預放增加余量。
2樣板拼接。拼板時應考慮到下料時切割焊縫所要用到的余量,切割縫一般為2至3毫米,焊縫收縮量的長度應放l5至35毫米,拼板焊接應按圖紙的質量要求完成,焊接前應除去切割時所留下的一些銹蝕、油漬等一些東西,嚴格按照要求開好坡口,單面坡口一般是55毫米左右,純邊的高度為1至2毫米,須采用一些必要的措施,以保證焊縫的質量。
3數控機床切割。切割必須按照下料圖要求制作角度樣板,經檢查無誤后方可使用;考慮割切、焊接的收縮余量及組裝誤差,長度一般應放20mm~30mm,切割寬度誤差±1mm;編程后,切割機應空機運行,檢查并記錄運行軌跡是否與下料尺寸相符,無誤后即可切割;根據板厚隨時調節火焰大小、氧氣壓力和切割速度,確保切口光順平滑。
4組立。翼腹板對接焊焊縫時就注意焊縫錯開210毫米以上,組立時確保腹板的中心線垂直度的偏差,以滿足埋弧焊的需要。
5制孔鋼結構。制孔鋼結構安裝時所留 A、B級螺栓孔應具有H12的精度,孔壁表面的粗糙度Ra不應大于12.5μm,螺栓孔的允許偏差超過上述標準,不得用鋼塊填塞,可采用與母材料性質匹配的焊條補焊,再重新制孔。制孔方法采用鋼模鉆孔,各種鉆孔全部采用鉆床鉆孔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構件的質量。
2.2鋼結構廠房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鋼結構安裝工程施工時,一次性將柱子安裝并校正后再安裝柱間支撐、吊車梁等,此種方法尤其適合移動較方便的履帶式起重機:對于采用汽車式起重機時,考慮到移動不方便,可以以2―3個軸線為一個單元進行節間構件安裝。對于屋蓋系統安裝通常采用“節間綜合法”吊裝,即吊車一次安裝完一個節間的全部屋蓋構件后,再安裝下一個節間的屋蓋構件[4]。
柱子安裝時為避免出現整體或布局偏移、標高有誤、絲扣未采取保護措施、框架柱柱腳底板水平度差、錨栓不垂直、基礎施工后預埋錨栓水平誤差偏大等問題,應在鋼柱吊裝回直后,慢慢的地腳錨固螺栓找正平面位置。進過平面位置校正,垂直度初較、柱頂四面拉上臨時攬風鋼絲繩,地腳錨固螺栓臨時固定后,起重機方可脫鉤。再次對鋼柱進行復核,具體可優先采用攬風繩校正:對于不便采用攬風繩校正的鋼柱,可采用調撐桿或千斤頂校正。在復校的同時柱腳底板與基礎間間隙墊緊墊鐵,復校后擰緊錨固螺栓,并將墊鐵點焊固定,并拆除攬風繩。
鋼屋架側向剛度較差,安裝前需進行吊裝穩定性驗算,穩定性不足時應進行吊裝臨時加固,通常在鋼屋架上下弦處綁扎杉木桿加固。如果吊裝機械性能允許,屋面系統結構可采用擴大拼裝后進行組合吊裝,即在地面上將兩榀屋架及其上的天窗架、檁條、支撐等拼裝成整體后一次吊裝。
3總結
本文主要講到鋼結構工業廠房特點、發展歷程以及鋼結構制作安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施工要點。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高層結構、空間結構、橋梁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加固、加層等各方面都采用鋼結構,鋼結構將以全新的面貌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的各個領域。同時,許多鋼結構的廠房等建筑在建設過工程中出現了設計、制造和施工不符合規范的現象,為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買下隱患,因此需要在鋼結構工業廠房的檢測、加固和改造等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4參考文獻
[1] 萬紅波.試論鋼結構工業廠房的施工[J].工程施工技術,2010(1)
[2] 萬馨.單層鋼結構廠房結構體系的加固與改進[D],2003(6)
關鍵字:工程監理;水平;對策
Abstract: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system has become a basic system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the necessary policy to guide the planning, effect of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sound and other factors,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system in China is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 of development, but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And these problem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ject supervision 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ctively seeking to have many problems exist at present a solution to our country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industry, maintain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word:engineering supervision level; 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TU714文獻標識碼碼: 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的建筑行業也正在快速的發展著,這里提到的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建筑施工項目的總體數量上,還體現在對建筑施工項目質量的高標準要求上。改革開放以后十幾年,工程建設監理成為逐步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幾十年的發展歷程里,監督管理逐步從工程建筑體系中分離出來,發展成社會化的工程監理企業。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招標投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度等已被載入改革創新的發展史冊。并且伴隨著項目工程整個的施工,工程監理對整體的建筑施工項目的質量提高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工程監理制已經發展成為建設管理體制中的一項基本制度。但是,發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當前,我國的工程監理制度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項目建設相關各方行為并不規范、項目工程監理企業在自身發展中的自我規范意識不夠、具體工程監理人員素質普遍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基于上述種種狀況的存在,完善工程監理制度,提高工程監理水平是我國建筑行業穩步發展的保證,必須提到日程上去。本文就提高工程監理水平的相關對策進行了如下分析和探討。
一、積極響應和貫徹國家相關方面的方針政策的規定
由于目前我國建筑市場發展并不完善,相關項目的跟進管理并不完全規范。因此,為了長久發展,我們必須積極響應和貫徹國家相關方面的方針政策的規定,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各類建筑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爭取做到各方面協同帶動、同步發展。另外,我國的《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已于2007年8月1日起施行,這一規定的實行,為我國盡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工程監理市場提供了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我們在進行工程監理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規范各方的行為。首先,業主和監管部門方面,在選用工程監理單位的過程中按規定的程序嚴格進行招標,辦理正規的委托手續,本著對工程負責的態度選擇最符合條件的工程監理單位進行委托。爭取使我國的工程監理投招標進入規范化發展的軌道。
二、提高工程監理水平,就要做好建筑工程前期的監理規劃
工程監理規劃單位接受工程業主的專門委托,待簽訂委托監理合同之后,通過項目監理工程師的引導,結合項目工程的實際,全面的收集工程資料和信息后專門制定。建筑工程監理實施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協助業主來實現建筑工程的總體目標。工程監理總規劃的內容應包括:工程監理工作的程序、工程監理工作的目標.等各項具體內容。
三、盡最大的努力完善工程監理各個階段的工作
建筑工程監理工作的穩步展開,需要工程各個階段的密切配合。第一,項目工程準備階段,委托合同簽訂之后,項目經理部門就要進行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認證,建立具體的項目管理機構。實施質量責任制,明確內部各方的責任。將其工作的質量為整體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提供保證。第二,主體項目施工階段,應該抽調出具體的技術負責人員對具體的測量控制方案進行檢查檢驗。并將水準點引測結果.紅線樁效核結果。檢驗合格,批準施工。項目結束驗收階段,最后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工程的相關具體負責人應依據竣工材料要求對構件、材料、設備的質量及各類材料的施工記錄、隱蔽工程記錄、實驗檢驗資料等相關記錄加以歸納和整理。
四、努力提高監理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和道德修養
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工程監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體現出工程監理質量和監理的具體水平,對工程質量的安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監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具體包括專業技術素質和道德修養兩個方面。提高工程監理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就是要求工程監理人員不但要多研讀技術專業資料,還要對新技術的發展動態加以掌控和把握,能夠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積累經驗,深化專業知識的認知度,使工程質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工程監理人員的道德修養,就是要做到嚴格執管理要求,不能隨意向承包商索取相關錢財,,同時亦應防止承包商同監理人員共同造假現象的發生,堅決打擊一起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五、確保對施工事故的監督管理工作有序到位
發生施工事故,是我們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工程事故。對于具體施工事故的發生,我們的具體監理工作人員應該有較好的事故遇見能力,保證員工能夠及時進行技術錯誤的改正,使技術的實施過程中能夠保證正確的應用,確保自己不會發生意外。在一些大型機械的使用過程中,重點施工的項目要特別注意,將其中存在的各項微細的工作漏洞發現出來,進行及時地修改補正。這就要求我們的工程監理工作人員要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保證建筑施工安全有效的進行。
六、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監理工作的具體分工責任制度
有分工才有合作,將工程安全監理工作層層分工,目的就是為了使各個級別的工程監理人員明確自己崗位的工作職責。將工程施工安全各項工作的責任落實到具體工程監理工作人員身上,使他們有明確的分工,協調合作,各負其責。對具體監理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層層把關。將目標中納入施工安全監理工作,并將其作為重要日程,滲透于施工階段的各個環節。實現工程施工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安全監督、監管。同時,也要本著遵循“科學.公正.熱情.嚴謹”的工作原則,正確、妥善處理監理與業主之間的關系,將公司形象放在首要位置,切實維護業主的利益。
七、切實提高工程監理施工中的總體技術使用水平
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一些不當的技術操作問題,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引起嚴重的質量或者安全問題。基于此原因,我們要切實提高工程監理施工中的總體技術使用水平,嚴格按照施工標準進行操作,嚴格遵守操作規范進行施工作業,一步步的按照操作程序來進行,盡量避免各種安全事故的出現。同時,也可以通過改進技術,提高施工作業團隊的技術水平。
結語:幾十年的發展歷程里,監督管理逐步從工程建筑體系中分離出來,發展成社會化的工程監理企業。由于目前我國建筑市場發展并不完善,相關項目的跟進管理并不完全規范。提高工程監理水平,就要做好建筑工程前期的監理規劃,盡最大的努力完善工程監理各個階段的工作,努力提高監理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和道德修養爭取使我國的工程監理投招標進入規范化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 霍巖,李昊鵬. 建設工程監理目標控制[J]. 建筑設計管理, 2011,(05) .
關鍵詞:建筑業;BIM技術;參數化建模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088
0 前言
改革開放促進了國內經濟的騰飛,也給建筑市場的壯大創造有利平臺。根據國外有關權威機構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建筑市場在2010年達到8000億美元,增長速度高達10%。但是快速發展的經濟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僅能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也會帶來環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問題。因此,在保證建筑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有必要開展建筑業低能耗、低污染的研究。
建筑信息模型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是整合建筑市場資源,提升建筑市場生產能力的重要動力。BIM是2002年首次被提出來的,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
(1)BIM理解為名詞。BIM包括建筑、設備的相關數據,是對建筑物的物理參數等進行描述;
(2)BIM理解為動詞。BIM是數據建模的行為和過程,有數據的導入、輸出,有數據的互換與共享等。盡管對BIM存在不同的描述,但是BIM的含義基本有兩個主要方面:數據載體BIM和協同工具BIM。
BIM的特點:
(1)參數化建模過程。BIM建模的一個顯著優勢就是參數化建模,這種建模就方式主要是對模型數據的操作,可有效的提高模型3D可視化水平。參數建模有助于后期設計的修改和變更,在設計過程中如果需要調整或者刪除梁柱構件等,只需要應用參數數據自動調整,減少了設計人員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建筑設計的出圖速率;
(2)面向對象。所謂面向對象方式就是直接使用智能模型進行建模,智能模型不僅包含建模對象的尺寸、面積等幾何信息,還包括建模對象所需密度、質量等物理參數。在面向對象設計過程中,使用智能對象可以選用成品化的構件,例如門窗洞口、梁板等,通過這種智能對象的組裝可以快速形成結構主體,這樣可以減少設計人員建模的時間提高建模效率;
(3)數據交互性。當不同的設計軟件之間需要數據交換時,往往需要一個共同的標準來實現建筑構件信息的描述。根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建筑行業每年因數據交互性較差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百億美元。NIBS等機構積極為提高BIM數據交互性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確保不同領域、軟件之間數據傳輸的通暢性。國際標準組織為BIM系統信息交換開發研究了IFC等,使得BIM的數據交互性大大提高。
1 中國建筑業BIM發展現狀分析
近些年國外開展建筑業BIM研究較多,國內由于自身經濟技術條件的局限性,BIM的研究開展較晚,且研究主要是專注于對BIM的概念性介紹和引進,沒有實質性的BIM技術研究及應用推廣。國內BIM技術的發展尚處在嬰兒學步階段,短時間內無法達到國外BIM技術在建筑行業等領域推廣應用的水平,同時也正是這種缺少應用案例的問題存在導致相關BIM理論的發展遇到瓶頸。
國內一些學者對BIM技術應用情況進行了調查,對國內各地區建筑設計行業的專業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設計人員只是聽說過BIM技術,大約占68%,只有4%的設計人員使用過BIM技術,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設計人員從未聽說過BIM技術。
對CAD技術的發展歷程進行總結時,指出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二維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建筑行業,而三維CAD技術也只能組建不具備建筑物屬性參數的幾何模型,這都阻礙了建筑行業技術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開展BIM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賴朝俊對BIM技術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探討,并指出了國內BIM技術引進和發展的瓶頸:
(1)對新鮮事物、新技術的排斥心理;
(2)企業引進BIM技術需增加設備成本、員工培訓成本等;
(3)新軟件的購買、升級帶來的費用。
對國外BIM技術應用案例進行了分析,目標區域主要是BIM技術應用相對廣泛的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地區。主要對BIM項目中的各個主體部分進行收益分析,從建筑產品的投資、設計、施工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研究數據表明:在BIM技術應用的建筑設計過程中,甲方和設計方是主要的受益者,并且兩者的收益比率大大超出其他幾個參與主體。另外,BIM技術帶來的收益還波及到建設承包單位、建筑材料供貨單位、施工管理單位等幾個主體,但是由于各個主體扮演角色的不同,導致收益程度差距較大,這種收益不均的現象給BIM技術的應用推廣帶來新的難題。
詳細討論了BIM技術在中國市場發展情況,針對性的討論了BIM技術在幾個工程中的應用。認為雖然BIM技術開始在國內出現應用案例,但是應用領域、范圍狹窄,主要集中在建筑行業,尚未達到國內行業普及的程度。并對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進行分析,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建筑設計人員短時間內難以接受新技術,接受培訓耗時較長;二是基于BIM技術開發的軟件大多是國外廠家,對國內規范了解偏少,不能切實考慮國內工程的概況,導致這些國外軟件在國內難以廣泛應用。
通過上面描述可以發現,目前國內BIM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只是停留在介紹和宣傳階段,對BIM的實際工程應用較少,幾乎處在BIM技術應用的真空階段。
2 中國建筑業BIM發展阻礙因素的識別
鑒于國內BIM技術引進以及應用較少的現狀,很多學者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對阻礙BIM技術推廣應用的因素進行總結歸納,研究結果見表1所示。從表1 看出阻礙BIM技術在國內應用的主要因素分四個方面:技術、經濟、法規、操作。
3 促進中國建筑業BIM引進和應用的方案
3.1 考慮BIM技術的需求,推出國產的建筑業BIM技術產品
在我國的建筑市場中,只有一些大型的建筑項目會用到BIM技術,所以建筑業的BIM技術在中國的需求較小,外部動機不足,這無疑是阻礙中國建筑業BIM技術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在這一方面的對策,可以從建筑業BIM技術試用開始,在一些中型的建筑項目中要求進行建筑BIM技術的應用。然后,政府部門可以介入,一方面加大BIM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也可進行項目投資。最后,可以在全國進行BIM技術競爭,對于建筑業BIM技術優勝者可進行獎勵,以激勵BIM技術在全國的應用。建筑業的BIM技術的生產效率高和資源浪費少等優越性已經被眾多國家認可,成為建筑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歐美發達國家更是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推動建筑業BIM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但是,我國的建筑業BIM技術發展相比其他國家還處于發展初期,使用的建筑業BIM技術軟件基本上都是從外國購買而來。購買而來的技術并不是基于我國建筑業的行業標準而編制,所以在使用上有很大的誤差,而且操作也并不方便。因此,基于我國建筑業標準而開發建筑業BIM技術是需要完成的首要一步。在這一方面,需要軟件開發商的積極參與操作,另外,高校等培訓機構也應建立相應的研究方向,為建筑業BIM技術提供需要的技術人才資源。
3.2 BIM標準和指南的規范化,以及BIM合同文本的研制
標準和指南是一個行業的規范性和指導性的文件,一旦政府頒發正式的建筑業BIM技術,那么一方面說明政府有關部門對建筑業BIM技術應用的重視性以及對BIM技術所保持的支持態度,另一方面,在建筑業BIM技術應用時,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據。在建筑業BIM技術的編寫過程中,可以組織政府部門,建筑企業等參考我國建筑行業的特點和已經出臺的一些建筑的規范來進行編寫。將編寫好的建筑業BIM技術標準指南發放到建筑單位,可以根據實際的建筑項目特點來進行BIM技術的改動。有了建筑業BIM技術的標準和指南之后,就可以更加明確的撰寫建筑業BIM技術合同文本。由于建筑業BIM技術在中國的發展還較為緩慢,目前關于中國建筑業BIM技術合同文本還沒有成形。加之傳統的建筑業工作模式與BIM技術有著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各個參與單位應該負責的內容和需要負擔的責任也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建筑業BIM技術合同文本的編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將建筑業BIM技術的標準和指南出臺,進而編寫出標準的建筑業BIM技術合同文本,才能使得建筑業BIM技術在中國生根發芽,更好的為我國的建筑事業服務。
3.3 加大建筑業BIM的研究投資,引入新技術和專家
建筑業BIM技術對工作模式和工作內容以及參與工作的各個單位的責任和義務都有很大的改變,這就使得傳統一些出力少,利益多的單位不滿意新的BIM技術,給建筑業BIM技術的應用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但是,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以及BIM技術在建筑業中應用所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多的建筑單位已經開始接受這種新技術,并且開始將這項技術應用到實際工程中。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專家和技術人員的需求就會大大增加,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在建筑業中,必然要增加人才方面的投資以吸引人才從事BIM技術的職業。此外,不僅需要增加人才的投資,在技術方面的投資也應加大投入。中國的建筑數量在世界各國的數量中是首屈一指的,如此開闊的市場正是適合建筑業BIM技術的發展。我國需要努力的就是通過與歐美國家等的交流與合作,加大投資,注重專家和技術人員的培養,相信建筑業BIM技術會更快更好的發揮其自身的優越性。
3.4 增強BIM的研究,建立基于建筑業BIM技術的施工流程
我國雖然已經對建筑業BIM技術進行了研究,但是基于BIM技術的施工操作流程并沒有形成。在一些使用BIM技術的建筑項目中,由于沒有BIM技術的施工流程,一些工作的先后順序較為混亂,并沒有完全發揮BIM技術的優越性。因此,政府部門和有關技術人員需要在結合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建筑業的實際情況特點制定適用于我國基本國情的施工操作流程。此外,關于BIM技術的數據交互性方面,我國也要開發通用的數據交換標準,以滿足實際建筑工程的需要。總之,在建筑業BIM技術的發展方面,不是僅僅一個單位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要政府部門、建筑企業、教育開發等各個單位相互努力,共同協作才能讓建筑業BIM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4 結語
BIM是推動現代建筑行業發展的新生力量,能夠有效的減少建筑資源浪費、提高建筑行業的生產效率,但是BIM在國外應用較為普遍,在中國應用較少,因此國內有必要加快BIM技術產品的研究腳步。要想實現國內建筑行業BIM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必須從建筑行業的各個參與主體入手,加強政府部門、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各個部門的協調工作。從技術層面提供科研經費支持,從操作層面提供BIM技術指導和培訓,從法律法規層面加快BIM行業規范的建立。
參考文獻:
[1]馬智亮.BIM 技術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問題和對策[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2010(02):12-15.
[2]張建平.BIM 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施工技術,2011(01):15-18.
[3]建筑信息模型(BIM):設計與施工的革新,生產與效率的提升.麥格勞-希爾公司,2009.
[4]趙昂.BIM 技術在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初探[D].重慶: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