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糧食生產計劃范文

        糧食生產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糧食生產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糧食生產計劃

        第1篇:糧食生產計劃范文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認真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的領導。要把糧食生產列入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目標,細化任務,把糧食生產任務分解落實到鄉、到村、到戶,確保完成今年全市163萬畝糧食種植任務。要加強監控,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糧食生產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杜絕耕地拋荒現象的發生。

        二、落實惠農政策。采取更加扎實有效措施,全面落實好對種糧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農作物良種補貼、糧食訂單直補、農機具購機補貼、再生稻推廣補貼、水稻種植(制種)保險、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等各項惠農扶糧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將國家、省、市惠農扶糧政策宣傳到鄉鎮、村、組,做到家喻戶曉。嚴禁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降低補貼標準、改變補貼用途,做到各項政策不走樣、不縮水、見成效,保證種糧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種糧農民手中,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提高糧食單產。以糧食高產創建為抓手,集成配套“五新”技術,努力提高糧食單產。大力推動“五新”技術進村入戶,重點推廣優質高產良種、超級稻高產栽培、水稻精確定量栽培、再生稻高產栽培、馬鈴薯脫毒種薯和稻草包芯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控等關鍵增產技術措施,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培育種糧大戶,提高糧食生產規模效益。

        四、加強基礎建設。嚴格執行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進一步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完善節水灌溉、道路等設施,建設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規范化農田,穩步提高耕地基礎地力和產出能力。繼續實施沃土工程、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增施有機肥,擴大綠肥種植面積,實施秸稈還田,不斷提高土壤肥力。

        第2篇:糧食生產計劃范文

        關鍵詞:花生;鈣肥;農藝性狀;經濟效益;產量

        中圖分類號:S565.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03-0097-03

        AbstractTaking the peanut variety Anhua with red coat and little seed as materi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alcium fertilizer amounts on agronomic traits,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peanut were studied in upland of Hun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amounts of calcium fertilizer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eedling emergence, main stem height, branch number, pod characters and nut commodity nature, but increased the total fruit number and full fruit number per plant. The peanut yield of calcium fertiliz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 calcium treatment (P

        KeywordsPeanut; Calcium fertilizer; Agronomic traits; Economic benefit; Yield

        }是花生僅次于氮的第二大必需元素,研究表明每形成100 kg莢果吸收的鈣高達2.0~2.5 kg,比磷還多[1]。我國南方屬于多雨氣候,土壤呈砂性,多雨水導致土壤中的Ca淋失嚴重,而大部分花生易因土壤酸化缺Ca而空秕[2-4]。

        大田低鈣環境使花生植株矮小,但對莢果發育的影響大于對地上部的影響,輕度缺鈣時花生的總花數、可育花數會減少,莢果發育減退,爛果、空果、秕果、單仁果增多,種仁不飽滿;嚴重缺鈣時種子的胚芽變黑,莢果不能形成[4-7]。土壤缺Ca會導致花生出現黑胚芽、空秕、品質低劣等問題[8],低鈣植株爛果或空莢后,植株會出現返綠與再次開花的現象[4]。大田花生的根密度與土壤鈣濃度具有顯著的相關性[9]。土壤Ca素充足,可促進花生莢果的生長發育,是提高產量的一大重要因素[10]。花生施用鈣肥后,秕果減少、單株飽果增加、產量提高[11-13]。湖南農業生產中農家肥使用減少,加上土壤鈣的流失,使適宜種植花生的土壤中鈣素大量減少。因此,研究鈣肥(生石灰)施用量對湖南旱地花生生長及產量的影響,可為花生生產中合理施用鈣肥提供技術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點概況

        試驗在湖南省安化縣樂安鎮古溶村旱田中進行,面積800 m2,前作為玉米。土質為石灰巖發育的黃壤土,肥力中等,地勢平坦。2015年4月中、下旬平均溫度為18.6℃,5月平均溫度為21.4℃,4月平均降水165.5 mm,5月為173.8 mm ,6月份降水量偏多,為457.1 mm,7月中旬降水偏少,月均85.2 mm,8月上中旬降水量適宜。6、7、8月份的平均氣溫分別是25.1、26.0、26.4℃。

        1.2試驗材料

        基肥:鑫森淼氮磷鉀復合肥,氮15%,五氧化二磷15%,氧化鉀15%,總養分≥45%;鈣肥:生石灰。供試花生品種:安化紅皮小籽。

        1.3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設置6個不同石灰用量處理:0(對照)、300、600、900、1 200、1 500 kg/hm2。小區面積6.7 m2,小區長3.33 m,寬2.00 m分廂(不包溝)。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石灰在整地前撒施廂面,人工細整,使生石灰充分混入土中;施氮磷鉀復合肥600 kg/hm2,用耙子耙勻,使肥料充分混入土中。花生4月22日播種,按33 cm×20 cm規格,實行條式點播,每小區播10行×10蔸,即每小區100蔸,每蔸放種仁3粒,定苗2株,公頃播15萬蔸。常規田間管理:除草、打蟲、防病等。

        1.4測定項目與標準

        根據《花生區域試驗記載項目與標準――2014.6修訂》的要求進行記載與考種。收獲期測產,考查植株性狀(每小區選有代表性區域,取連續10蔸即20株),調查主莖高、側枝長、分枝數、飽果數、秕果數、爛果數、芽果數。每處理實收測產,單收單曬。收獲時,查數每小區總株數。室內考種:百果重、百仁重、千克果數、出仁率、飽果重率、飽仁重率、莢果飽滿度。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鈣肥用量對花生出苗及農藝性狀的影響

        花生播種后,當地溫度與水分較適宜,因此,各處理花生出苗率較高,處理間無顯著差異。處理1、處理3、處理4的出苗率均為98.8%。處理2的出苗率相對較低,為95.7%(表1)。

        不同鈣肥用量處理間花生主莖高和分枝數無顯著差異。處理3主莖高最高,為57.6 cm,側枝長59.8 cm,側枝長顯著高于處理5,但與其他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表1)。

        2.2不同鈣肥用量對花生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鈣肥用量處理的花生產量均顯著高于不施鈣處理。處理2~處理6比處理1分別增產12.11%、13.01%、11.41%、3.93%、9.08%;以處理3(鈣肥600 kg/hm2)莢果產量最高,為3 921.0 kg/hm2,顯著高于處理5(鈣肥1 200 kg/hm2)和處理6(鈣肥1 500 kg/hm2)。這表明鈣肥施用量過高,莢果增產效果降低。

        2.3不同鈣肥用量對莢果性狀的影響

        不同鈣肥用量處理的單株總果數、飽果數均高于對照,但差異未達顯著水平。單株總果數以處理3最多,為17.28個;處理1最少,為14.15個。單株飽果數為12.15~14.61個,以處理2最多,14.61個;對照最少,12.15個。鈣肥施用量越大,單株秕果數和爛果數越少,但單株空果數卻增多,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表3)。不同處理間單株生產力在12.65~15.29 g之g,以處理2最高,這與其出苗率相對較低有關。6個處理中,千克果數在838~890個之間,以處理6最少,處理1最多,其后依次為處理2、5、4、3,分別為863、860、858、842個。鈣肥處理莢果較大,百果重、百仁重較高,說明施用鈣肥提高了花生的莢果數量、單果重量,進而提高了莢果產量。

        2.4不同鈣肥用量對果仁商品品質的影響

        從果仁的商品品質來看(見表4),出仁率在65.96%~76.91%之間,處理3最高,處理5最低,顯著低于其他處理;莢果飽滿度亦有相同的差異規律。從飽果率和飽仁率來看,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2.5不同鈣肥用量的經濟效益分析

        研究表明,處理2~處理6比對照要增加用工5個/hm2,因生石灰要均勻撒入土中,即增加人工成本750元/hm2,同時 生石灰的成本為1元/kg,這樣處理2~處理6分別增加成本1 050、1 350、1 650、1 950、2 250元。湖南市場中安化紅皮小籽售價16元/kg,處理2~處理6比對照分別增加純效益5 670、5 874、4 686、234、2 790元/hm2。因此不同鈣肥用量處理以處理3經濟效益最高,其次是處理2,處理5最低。

        3小結

        本研究中,施用生石灰對花生出苗率、農藝性狀、果仁商品性等沒有顯著的提高作用,但增加了單株總果數和飽果數,對增產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試驗結果表明生石灰每公頃施用600 kg處理,產量達3 921.0 kg/hm2,比對照增產13.01%,增加純效益5 874元。因此,在湖南花生生產中,增施鈣肥(通常用生石灰),特別是缺鈣土壤,對產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于俊紅, 彭智平, 黃繼川, 等. 水稻土施鈣、硼對花生養分吸收及產量品質的影響[J]. 熱帶作物學報, 2009, 30(9): 1261-1264.

        [2]常春榮, 廖基興, 阮云澤. 磚紅壤施硼肥對花生產量和食用品質的影響研究[J]. 土壤學報, 2007,44(6): 1148-1151.

        [3]吳運晶, 周恩生. 鈣鎂硫配方肥防治花生空秕試驗初報[J]. 福建農業科技, 2007(4):60-61.

        [4]張君誠, 張新文, 宋育紅, 等. Ca影響花生胚發育相關MADS box基因的克隆與初步鑒定[J]. 中國農學通報,2008,24(6): 180-185.

        [5]周衛, 林葆. 受鈣影響的花生生殖生長及種子素質研究[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01, 7(2): 205-210.

        [6]萬書波. 中國花生栽培學[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54-256.

        [7]李忠, 周翠球, 鐘瑞春, 等.鈣脅迫對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種生長發育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 2007, 38(5):519-521.

        [8]白嵩, 王玉昆, 白寶璋, 等.Ca在花生莢果發育中的作用[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 1995, 17(5):26-28.

        [9]Caires E F, Rosolem C A. Lime effects on soil acidity and root growth of peanut[J]. Bragantia,1998, 57(1): 175-184.

        [10]賀梁瓊, 高忠奎, 周翠球, 等.廣西主栽花生品種鈣肥施用比較試驗初報[J].廣西農業科學, 2009,40(2): 175-178.

        [11]侯文通, 代明, 陳日遠, 等. 硅鈣磷鉀肥對花生產量品質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 2014, 46(2): 89-91.

        第3篇:糧食生產計劃范文

        一、基本情況

        全市食品加工企業生產產品,根據類別名稱,共19項,分別是:糧食加工品(大米、掛面、小麥粉)、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純凈水(飲料)、方便食品、罐頭、速凍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酒類、蛋制品、食糖(分裝糖、分裝淀粉)、水產制品、醬腌菜、糕點以及豆制品。此外還有食品相關產品: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及化妝品。

        二、任務安排

        (一)食品生產監管科:食品添加劑、酒類、肉制品、食用動物油及制品、糕點、純凈水、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調味品、糖(生產加工企業)、方便食品、醬腌菜、食品包裝材料、化妝品。

        (二)食品監控中心:米面生產加工產品、食品加工小作坊、水產制品、豆制品、分裝淀粉、分裝味精、速凍肉制品、速凍米面品、分裝橄欖油。

        三、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視

        各責任部門要充分認識食品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全力以赴安排骨干力量充實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第一線,集全局之智、集全局之力,共同夯實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工作基礎。

        (二)明確責任目標

        各部門須針對自己監管工作任務,明確責任人,確保監管工作任務保質保量的完成。制定具體到月份的工作計劃,針對酒類、肉制品、純凈水及食品添加劑等高風險產品,計劃不得少于3次/年;糕點不得少于2次/年;小作坊不得少于3次/年;大米和米面產品不得少于1次/年;食品包裝材料、化妝品、豆制品、糖(生產加工企業和分裝)、味精、淀粉(分裝)都不得少于1次/年;水產品、速凍肉制品及速凍米面品不得少于2次/年。(詳細安排見附表1)

        各部門在巡查時需檢查企業原材料的索證索票是否齊全,廠區生產車間設備是否衛生清潔、是否有消毒記錄,檢驗員對于出廠檢驗操作是否熟練,企業是否認真記錄臺賬資料等,按照企業核查表內容認真準確地填寫信用檔案及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核查表并蓋上企業公章。同時要根據核查情況對企業進行打分。A類企業:90分以上;B類企業:76-89分;C類60-74分。對于在巡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要求企業落實整改,認真填寫整改通知書,并在下達整改通知書后7-10日內完成對該企業的回訪。逾期不改的,或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為的要及時移交稽查大隊立案查處。

        第4篇:糧食生產計劃范文

        關鍵詞:規模經濟;糧食生產;生產效率;成本收益

        糧食價格的變化趨勢歸根結底是由糧食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程度所決定的,糧食生產效率直接影響了糧食的生產成本和收益,而不同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造成生產效率的不同。我們近期對河南省杞縣、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湖北省鐘祥市、黑龍江省紅興隆墾區管理局和寶泉嶺墾區管理局進行種糧農戶及農場職工的問卷調查,從糧食生產第一線了解中國糧食生產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并對未來中國糧食生產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有效問卷數量為293份,問卷有效率達到72.2%。其中,河南和山東這兩個糧食主產省的有效農戶問卷數量總計為203農戶,湖北省鐘祥市有效農戶問卷調查數量為41戶,黑龍江省紅興隆墾區管理和寶泉嶺墾區管理局的有效國營農場職工問卷調查數量為49戶。

        一、對糧食生產者的基本情況的比較分析

        種糧農戶的戶均人口數量為3.99人,戶均男性勞動力數量為1.37人,戶主平均年齡在43.27歲。戶均耕地數量為49.14畝,戶均耕地塊數為2.36畝,平均最大地塊面積為141.85畝,距離耕地平均距離為4.08公里。

        在所調研的四個省中,黑龍江省調研地區為國營農場地區,戶均耕地數量最大,為169.5畝/戶;湖北省次之,為14.41畝/戶;位于華北平原地區的山東和河南兩省的種糧農戶的耕地數量最少,并且這兩個地方的種糧農戶的耕地的細碎化程度最高,這就為糧食穩產和增產所必需的改善灌溉條件等技術措施的投入產生了困難。從戶主平均年齡看,黑龍江省墾區的農場種糧職工的平均年齡最低,其他地方的種糧農戶的平均年齡都在45歲以上,這表明糧食生產規模化水平較高的黑龍江墾區的農業生產者的勞動能力也要高于其他地方。

        二、糧食生產者成本收益的比較分析

        (一)生產成本比較分析

        1. 糧食生產的生產成本與產出的總體情況分析

        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的畝均糧食生產成本為448.07元/畝,要比黑龍江墾區的畝均糧食生產成本高出11.5%,糧食畝產量為450.21公斤/畝,比黑龍江則要少23.77%,同時三省單位糧食產量的生產成本為1元/公斤,這要比黑龍江墾區的單位糧食產量的生產成本高出33%。上述情況說明以大中型農業機械為主要生產性固定資產的規模化農業生產方式相比于分散的細小規模的小農經濟模式在經濟上更有效率,表現在糧食生產成本水平顯著更低、單位土地糧食產量水平顯著更高。

        從糧食生產成本的構成上看,三省平均畝均糧食生產成本中,主要物質費用水平為每畝276.19元,占到畝均生產成本的63.16%;而黑龍江省墾區的人工費用水平為每畝110.26元,占畝均糧食生產成本的27.82%,主要物質費用水平為每畝286.13元,占到畝均糧食生產成本的72.12%。上述情況說明,在小農經濟的糧食生產模式中,人力投入相當少,而且主要物質費用投入水平也相對于農業機械為主的規模化糧食生產模式更少一些,人力和主要物質費用投入不足,造成小農經濟的糧食生產模式技術效率和經濟效率都較低。

        2. 糧食生產成本的構成情況分析

        (1)主要投入物費用占糧食生產成本的比重情況分析

        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的畝均生產成本中,化肥比重最大,占到32.61%;灌溉水費次之,占到12.23%;農家肥比重居第三位,占到9.55%;農藥比重居第四位,占到9.42%;種子費用比重居第五位,占到9.19%。上述五項合計占到73%,體現出細小規模的分散生產經營的小農戶糧食生產經營模式主要以增產型投入物質來實現糧食穩產和增產的技術特征。實際上,僅化肥和灌溉水費比重兩項合計就達到44.84%,再加上農藥費用則這三項費用比重可達54.26%,更加突出地體現出細小規模的分散生產經營的小農戶糧食生產經營模式主要以增產型投入物質來實現糧食穩產和增產的技術特征。同時,糧食生產的畝均生產成本中主要是化肥、農藥、灌溉水費、種子和電費等占較大比重,也表現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維持再生產進程主要依靠用現金外購的投入物質來實現的經濟特征,即穩產和增產所必需的主要投入物質是小農戶自身無法生產的,如農家肥費用比重僅占9.55%,而且使用農家肥的農戶并不普遍,并且施用量也在逐漸下降。這就必然造成了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是高成本、低收益的經濟效果,依靠這種經濟效率不高的生產經營模式來解決長期的糧食安全戰略問題是不可能的。

        從黑龍江省墾區糧食生產的畝均生產成本的構成情況看,人工費比重最大,占到28.33%;燃油費比重次之,占到21.17%;化肥比重居第三位,占到18.16%。上述三項費用比重占到67.66%,而其中人工費和燃油費比重合計達到49.5%。這種情況突出地表明以大中型農業機械為主要生產性固定資產和生產動力的規模化農業生產方式的技術特征,即農業機械動力費用和人工費用占畝均生產成本比重最大,是產生主要生產成本費用的來源。

        (2)物質費用占糧食生產成本比重情況分析

        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與黑龍江省墾區相比,種子平均費用31.79元/畝,略高于黑龍江墾區,化肥平均費用為137.68元/畝,是黑龍江墾區的1.94倍,農藥平均費用為43.10元/畝,是黑龍江墾區的1.52倍,電費平均水平為29.19元/畝,略低于黑龍江墾區。黑龍江墾區的農膜平均費用為18.78元/畝,這和湖北省種糧農戶的農膜平均費用相當,而湖北省種糧農戶的灌溉水費位71.46元/畝,則是黑龍江墾區的2.07倍。山東等三省的主要物質費用總和為347.56元/畝,而黑龍江墾區的主要物質費用總和則為283.62元/畝,比三省平均物質費用少18.9%。上述情況說明,黑龍江省墾區是土地面積相對集中的規模化糧食生產模式,要比山東等三省的分散的細小規模農戶的糧食生產模式的畝均物質費用投入明顯低一些。而且從投入結構上看,分散的細小規模農戶的糧食生產模式主要依靠化肥和農藥的投入來實現糧食穩產和增產,因此其費用水平占物質費用總和的最大比重。

        (3)人工費用占糧食生產成本比重情況分析

        從調研情況看,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的糧食生產者主要是擁有細小規模土地的小農戶,他們的糧食生產經營過程中基本上不需要雇用家庭以外的雇工,主要依靠家庭自有勞動力進行糧食生產。黑龍江省墾區進行糧食生產的農場職工雇用工人數量較多,戶均雇工人數為86.38人;戶均平均雇工工資為18081.25元,是每畝主要物質費用水平的63.75倍。農場職工的戶均全年投入人工數量為333.41個工日,人工大家為每工日166.36元,折算每戶人工總費用達到55468.73元。上述情況說明,盡管黑龍江墾區的糧食生產模式是以現代化大中型機械技術投入為主的規模化生產,但對人工的需求和人工費用的投入都是相當大的,即規模化糧食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要遠高于細小規模的分散化的小農戶糧食生產模式對勞動力的需求。

        (二)糧食生產收益的比較分析

        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的戶均收獲糧食產量86850公斤,是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種糧農戶的戶均收獲糧食產量的28.81倍,戶均出售糧食數量是75700公斤,是三省種糧農戶的38.41倍,戶均糧食銷售收入是195137.8元,是三省種糧農戶的62.11倍,墾區農場職工的當年收獲糧食中銷售糧食的比重為81.40%,比三省種糧農戶高出15.99%。同時,截至調查時期,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上一年的余糧已經全部出售,而三省種糧農戶還有戶均849.53公斤存糧。此外,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還能夠對其余糧出售價格進行預測,這也是三省小農戶所不能做到的。根據實地調研的情況得知,山東省有64.71%的被調查農戶認為上一年出售小麥賺了錢,有96.08%的農戶認為出售玉米賺錢了;河南省有57.29%的被調查農戶認為上一年出售小麥賺錢了,有66.67%的農戶認為出售玉米賺錢了;湖北省有78.05%的被調查農戶認為上一年出售水稻賺了錢。三省種糧農戶認為上一年出售糧食賺錢了的農戶平均比重為72.56%,而黑龍江省墾區的農場職工中有97.92%的人認為上一年出售水稻賺了錢,后者比前者高出25.36%。

        從以上情況可見,只有以農業機械化為主要技術投入的現代化規模農業生產方式,才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使糧食生產成為有利可圖并有豐厚收益的農業產業。黑龍江墾區的農業機械化為主要技術特征的現代化大規模糧食生產模式是真正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糧食生產方式。

        (三)糧食生產成本的變化趨勢情況分析

        從調研情況看,種糧農戶反映除了農膜費用和翻耕土地費用保持不變以外,糧食生產成本的主要構成項目的費用水平都顯著上升。湖北省種糧農戶的種子、化肥、農藥、人工(包括播種、施肥和打藥等項目)、灌溉水費和機械(主要是收割費用)等費用均顯著上升,上述項目平均上升了30%,即畝均糧食生產成本平均上升幅度達到30%左右。其中,農藥費用上升幅度最大,達到60%;灌溉水費上升幅度前次,達到50%;機械費用上升幅度居第三位,達到28.57%;而人工費用平均上升25%,居第四位,作為主要施用化肥的尿素上升幅度也達到25%。上述情況表明,對于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的糧食生產模式而言,物質費用和人工費用上升導致生產成本年度間顯著上升,從而使種糧農戶難以分享到得近年來糧食價格上漲的溢出效益,體現小農經濟的糧食生產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系的經濟特征。

        三、兩種農業生產方式的生產效率差異性的原因分析

        (一)土地規模差異是根本原因

        山東和河南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為主,湖北和黑龍江則以種植水稻為主。對于山東和河南而言,小麥是兩地農村居民的主糧品種,玉米主要是經濟作物。由于戶均耕地規模的限制,這兩地的種糧農戶的年度糧食總產量都不很高,山東省種糧農戶的小麥年產量平均為2940.59公斤,玉米總產量平均為3400.31公斤;河南省的種糧農戶的小麥年總產量平均為1944.46公斤,玉米年總產量平均為2059.3公斤;玉米的產量水平均略高于小麥。山東省的戶均糧食年總產量水平明顯高于河南省,主要是由于山東省的戶均耕地規模相比河南省較大一些。

        湖北省種糧農戶的戶均耕地規模平均為6.68畝,水稻年總產量平均為3773.54公斤,比山東省和河南省要高,這是因為其戶均耕地數量較多和一年可以種植兩季以上水稻造成的。而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的戶均耕地數量相當高,戶均年度糧食總產量也遠遠高于其他各省,由此可見黑龍江省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主糧產區的顯著特征。

        總的來看,被調研地區的種糧農戶的年度糧食總產量與其戶均耕地的規模成正比,這表現出糧食生產主要依靠土地資源的技術特征。

        (二)兩種生產方式采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同

        山東、河南和湖北三省種糧農戶使用的主要是農用拖拉機和農用三輪車等小型農業機械,適合小型地塊和小規模農業模式使用;而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主要使用的是大中型農業機械,適合大片耕地和規模化農業生產模式使用。三省的種糧農戶的戶均農業機械投資費用水平為5166.92萬元,遠低于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的戶均82447.67萬元的水平。三省的戶均農業機械使用年限為8.74年,黑龍江省墾區的農場職工的農業機械使用年限平均為4.2年,前者是后者的2.08倍,說明三省種糧農戶的農業機械使用年限長、折舊慢,存在相當多的農戶使用老舊農業機械的情況,而黑龍江省墾區的農場職工的農業機械更新速度較快。三省的種糧農戶的戶均農業機械年維修費用為143.04元,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的戶均農業機械年維修費用是前者的27.79倍,說明黑龍江省墾區的農業生產主要依靠大中型農業機械,因此一次性投資水平高,同時年度維修費用水平也比較高。

        黑龍江省墾區農場職工租用農業機械的比重為63.27%,農業機械的平均租金價格為每畝67.62元,租用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的戶均租金支出水平為11568.18元,上述情況說明農場職工租用農業機械的情況較為普遍,而租用農業機械的成本也相當高。出租農業機械的農戶所占比重為12.24%,與租用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的比重相比,說明有能力提供農業機械出租服務的農場職工不多。出租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給出的租金價格平均為每畝56.67元,與租用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的實際租用價格相比要低16.19%,說明對農場職工對農業機械的需求水平高于供給水平,因之抬升了最終的農業機械租賃成交價格。出租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的戶均年度租金收入為36000元,與租用農業機械的農場職工的戶均年度租金支出相比要高3.1倍,由此可見,有租用農業機械需求的農戶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

        四、主要結論和政策性建議

        1. 規模化農業生產方式的糧食生產效率要顯著高于分散的細小規模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主要表現在糧食生產成本水平低和單位土地糧食產量水平高。

        2. 規模化糧食生產方式對勞動力的需求水平顯著高于小農戶糧食生產模式,小農經濟的糧食生產經營模式是產生剩余農村勞動力的根源。基于上述分析和結論,政策建議如下:

        3. 適當擴大土地規模對糧食增產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適度擴大糧食生產經營規模,實行適度規模經營;

        4. 在促進發展規模化糧食生產方式的進程中,通過培訓以提高農民使用現代化農業機械以及其他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能力,并且帶動更多農業勞動力進入規模化農業生產。

        參考文獻:

        [1]張梅.黑龍江墾區與農村主要農產品成本效益比較研究[J].農業經濟,2007(03).

        [2]尹榮梁,章輝.規模經濟、規模報酬與農村適度規模經營[J].經濟研究,2011(03).

        [3]張忠明,錢文榮.農戶土地經營規模與糧食生產效率關系實證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0(08).

        [4]秦立建,張妮妮,蔣中一.土地細碎化、勞動力轉移與中國農戶糧食生產[J].農業技術經濟,2011(11).

        第5篇:糧食生產計劃范文

        關鍵詞 烤煙;施肥;生長發育;產量;產值;四川攀枝花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022-02

        烤煙是攀枝花市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在烤煙種植的過程中,肥料的投入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近年來,關于肥料對烤煙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單一地針對某一種肥料的研究,對于氮、磷、鉀肥結合施用,以尋求烤煙最佳施肥效果的報道卻很少。本研究針對土壤中氮、磷、鉀肥不平衡的現狀,以及生產上對肥料盲目的施用問題,著重研究氮、磷、鉀肥與烤煙生長發育、產量產值的關系,確定攀枝花市烤煙的氮磷鉀肥合理的施肥量,為攀枝花市優質烤煙的科學生產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5年在攀枝花學院試驗田進行,供試烤煙品種為云煙87。試驗地土壤理化性狀:土壤性質為紅壤pH值6.5,有機質9.58 g/kg,全氮0.85 g/kg,堿解氮56.71 mg/kg,速效磷8.53 mg/kg,速效鉀105.28 mg/kg。供試肥料分別為農用硝酸銨鈣(含純N 15.5%),過磷酸鈣(含P2O5 16%),硫酸鉀(含K2O 50%)。

        1.2 試驗設計

        試驗按N∶P2O5∶K2O=1.0∶1.5∶3.0,共設5個處理,純N肥水平分別設置為45.0、52.5、67.5、75.0、82.5 kg/hm2。以當地施肥習慣純N水平60 kg/hm2為對照(CK)。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具體施肥水平見表1。

        1.3 試驗方法

        測量烤煙大田生育關鍵時期團棵期、旺長期、現蕾期和成熟期的株高、莖圍、有效葉片數、腰葉長和腰葉寬[1-3]。烤煙收獲后按常規方法分小區進行烘烤,請煙草公司技術員進行分級測產,并計算產值,并統計上等煙、中等煙的比例[4-5]。

        1.4 測定項目及方法

        土壤pH值測定采用電位法;土壤全氮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土壤堿解氮含量測定采用擴散法;土壤速效磷含量測定采用鉬銻抗比色法;土壤速效鉀含量測定采用火焰光度計法;土壤有機質含量測定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采用Excel、SPSS等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6-7]。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磷鉀配施對烤煙生長發育的影響

        2.1.1 氮磷鉀配施對團棵期烤煙農藝性狀的影響。由表2可知,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烤煙的株高、莖圍、腰葉長和寬都呈現增長趨勢,但各處理間差異不太明顯,各處理的有效葉片數差異不大。說明不同氮磷鉀施肥處理對團棵期烤煙生長發育影響并沒有明顯差異,原因應該是團棵期肥料功效還未發揮。

        2.1.2 氮磷鉀配施對旺長期烤煙農藝性狀的影響。在烤煙的旺長期,不同的施肥處理,烤煙各個農藝性狀出現較大的差距(表3)。處理T3、T4、T5的株高、莖圍、有效葉片數、腰葉長和寬均高于CK,處理T1、T2的株高、莖圍、有效葉片數、腰葉長和寬低于CK。株高以處理T5最大,莖圍以處理T3最大,有效葉片數以處理T5最多,腰葉長和寬均以處理T5最大。

        2.1.3 氮磷鉀配施對現蕾期烤煙農藝性狀的影響。由表4可知,烤煙在旺長期到現蕾期,各個農藝性狀出現巨大變化,各處理株高、莖圍、有效葉片數表現出明顯差異。施肥量低于CK的2個處理T1、T2的農藝性狀表現較差,施肥量高于CK的3個處理和CK對比,株高表現為處理T3>處理T4>處理T5>CK,莖圍處理T3>處理T5>處理T4>CK,有效葉片數處理T3>處理T4>處理T5>CK,腰葉長處理T5>處理T3>處理T4>CK,腰葉寬處理T5>處理T3>處理T4>CK。說明在烤煙現蕾期,肥料施用不足會嚴重地影響烤煙的生長發育,增加肥料的施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烤煙的各個農藝性狀。

        2.1.4 氮磷鉀配施對成熟期烤煙農藝性狀的影響。由表5可知,到了成熟期,烤煙的株高表現為處理T3>處理T4>處理T5>CK>處理T1>處理T2,莖圍處理T3>處理T5>處理T4>CK>處理T2>處理T1,有效葉片數處理T3>處理T4>處理T5>CK>處理T1>處理T2,腰葉長處理T4>處理T3>處理T5>CK>處理T1>處理T2,腰葉寬處理T5>處理T4>處理T3>CK>處理T1>處理T2。說明烤煙的農藝性狀并不是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一味地增長,當肥料的施用量達到一定值后,烤煙的農藝性狀綜合表現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變差。

        2.2 氮磷鉀配施對烤煙經濟學性狀的影響

        由表6可知,與CK相比,施肥量過少會嚴重地影響烤煙的產量,且中上等煙比例不高,對烤煙產值也會有很大的影響(處理T1、T2)。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烤煙的產量也隨之增加,但是并不是施肥越多越好,當施肥量超過一定量后,烤煙的產量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各處理產量大小依次為處理T3>處理T4>處理T5。處理T4產量居6個處理中的第二,低于處理T3,但中上等煙比例較高,占到總產量的92.30%,故其產值最高。處理T5產量高于CK,但其中上等煙比例為80.35%,低于CK(89.70%),導致其產值也比CK低。由此可見,對烤煙而言并不是產量越高越好,在一定產量的基礎上要提高其中上等煙的比例產值才能夠得到增長。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用氮磷鉀肥不同配比對攀枝花市烤煙各項農藝性狀指標及產量產值進行研究,當施肥量為純N 75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225 kg/hm2時,烤煙田間生長發育較好,產值達到79 568.00元/hm2。

        該結論的得出,與試驗地土壤基礎肥力、試驗品種等有著密切的關系。竇逢科等的研究表明不同土壤肥力的煙田,烤煙最佳施肥量不同,李春儉等也證實,不同品種的烤煙在不同土壤肥力下需肥量不同。本試驗地土壤肥力較低,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適當地增加氮磷鉀肥的施用可以促進烤煙的生長發育,并達到增產增值的效果。但是肥料的施用并非越多越好,當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繼續增施,反而會導致烤煙生長發育緩慢,烤制后的中上等煙比例不高。并且過多地施用化肥,會對土壤、水資源等環境造成污染,影響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對烤煙而言,并非產量越高越好,而應該在保證適當產量的前提下增加中上等煙的比例,從而提高烤煙產值。因此,在烤煙生產過程中,應根據土壤肥力及植株生長特點進行施肥,并要注意氮磷鉀肥適當配施,以生產出優質適產的煙葉。

        4 參考文獻

        [1] 王勝男,程江珂.攀枝花市烤煙施肥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4):223-224.

        [2] 楊惠,王立梅.丘北縣耕地土壤養分現狀分析及對策措施[J].中國農業信息,2013(3):104.

        [3] 高衛東.中國種植業大觀?作物卷[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1:35-124.

        [4] 曹慮紅.優質烤煙生產的土壤與施肥[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7-27.

        [5] 江厚龍,劉國順,楊超,等.烤煙推薦施肥模型研究及驗證[J].河南農業科學,2013,42(5):49-55.

        第6篇:糧食生產計劃范文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根據施肥量不同安排在車湖垸鄉均田坪村,土質受河流沖擊為砂壤土,前作為空閑,是傳統的棉區,肥力較好。

        1.2 試驗材料

        供試花生品種為湘花2008,品種登記編號為XPD019-2009,由湖南農業大學選育。供試肥料為洋豐復合肥(N∶P2O5 ∶K2O=15∶15∶15)。

        1.3 試驗設計

        試驗根據施肥量不同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施洋豐復合肥150 kg/hm2(A)、300 kg/hm2(B)、450 kg/hm2(C)、600 kg/hm2(D)、750 kg/hm2(E),以不施洋豐復合肥處理作對照(CK)。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凈面積為6.7 m2。采取夏花生種植模式。

        1.4 試驗過程

        種籽采用包衣劑處理,5月20日播種,行距50 cm,穴距13 cm,播種時每小區種10行,每行種10穴,每穴種2粒種籽,密度30萬株/hm2,復合肥采取播前溝施[2-3]。播種后用50%乙草胺進行土壤封閉,其他田間管理與常規栽培方法相同[4-5]。

        1.5 測定項目

        記錄植株農藝性狀,成熟期每小區采取對角線隨機取5穴進行室內考種,記錄其經濟性狀,各小區實行單收單曬,分別稱重記錄其實際產量。

        1.6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整理,用DPS7.5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氣候條件分析

        2015年本地區的氣候條件較差,從3月開始陰雨寡照,4―6月持續長時間的雨水,降雨量大,對作物前期生殖生長極為不利,嚴重影響了花生植株的生長,導致花生出苗不齊,缺苗率較高。花生進入后期,又遇7―8月高溫干旱天氣,本次作為夏花生種植模式,天氣不利的影響,對花生扎針及后期的營養生長有所阻礙。

        2.2 不同處理對花生農藝性狀的影響

        2.2.1 對主莖高度的影響。由表1可知,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復合肥用量的增加,花生的主莖高度大體上也隨之增高,主莖高度以處理D最高,較CK增高8.0 cm,與處理A、B的差異達顯著水平,其余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2.2.2 對側枝長度的影響。由表1可知,隨著復合肥用量的增加,花生的側枝長度也隨之增長,以處理E的側枝最長,平均比CK長8.5 cm,除處理D外,處理E與其他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2.2.3 對單株平均總分枝數的影響。由表1可知,隨著復合肥用量的增加,花生單株平均總分枝數也隨之增多,以處理E最高,較CK增加1.3個,差異極顯著。

        2.3 不同處理對花生經濟性狀的影響

        2.3.1 對單株總果數的影響。由表2可知,單株總果數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以處理E最高,比CK增加5.4個,差異極顯著。

        2.3.2 對單株飽果數的影響。由表2可知,單株飽果數以處理E最高,比CK增加4.7個,差異顯著,其余各施肥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2.3.3 對單株生產力的影響。由表2可知,單株生產力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以處理E最高,比CK增加6.3 g,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2.3.4 對百果重的影響。由表2可知,在一定范圍內,百果重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以處理C最高,比CK增加61.9 g,與CK差異顯著,各施肥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下轉第21頁)

        2.3.5 對百仁重的影響。由表2可知,百仁重以處理D最高,

        比CK增加24.1 g。

        2.4 對實際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在一定范內隨著施肥量的增加湘花2008的產量也隨之增加,實際單產以處理D最高,達到6 922.8 kg/hm2,較CK增產1 464.6 kg/hm2,增產幅度達到26.8%,各處理之間實際產量差異水平不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湘花生2008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其主莖高度也隨之增高、側枝長度隨之增長、單株平均總分枝數也隨之增多;單株總果數、單株生產力也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單株飽果數以施洋豐復合肥750 kg/hm2處理最多,百仁重以施洋豐復合肥600 kg/hm2的處理最高;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施肥量的增加,湘花2008的產量也隨之增加,實際單產以施洋豐復合肥600、750 kg/hm2處理最高,分別達到6 922.8、6 911.9 kg/hm2,增產效果顯著。總體來看,在本試驗條件下,以施洋豐復合肥600~750 kg/hm2有利于湘花2008增產高產。

        4 參考文獻

        [1] 王秀忠.花生產業存在的矛盾與對策[J].山本農業,2006(12):29.

        [2] 張翔,焦有,孫春河,等.不同施肥結構對花生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土壤肥料,2003(2):30-32.

        [3] 封海勝,張思蘇.連作花生土壤養分變化及對施肥反應[J].中國油料,1993(2):53-57.

        [4] 初長江,萬書波,劉云峰,等.施肥對夏播花生營養特性及品質的影響[J].花生學報,2008(1): 37-41.

        第7篇:糧食生產計劃范文

        關鍵詞:玉米花生間作;系統產量;產量構成;土地當量比

        中圖分類號:S344.2+S513+S565.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6)12-0032-05

        Abstract In order to clea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ize-peanut intercropping modes on system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and land use efficiency,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rom 2013 to 2014 in North China. In the experiment, six cropping patterns were designed including maize monoculture, peanut monoculture, maize-peanut intercropping planting with row ratio as 2∶3, 2∶4, 3∶3 and 3∶4 respectively, and their effects on crop yield, yield components and land equivalent ratio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ze yield on net area of intercropping patter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ear number per hectare increasing, while the grain number per spike and 100-grain weight decreased. The intercropping mode of maize and peanut at the ratio of 2∶4 obtained the highest maize ear number per hectare and yield on net area and the intercropping peanut yield, so it was the most conducive to the intercropping peanut yield increase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land equivalent ratios of these intercropping modes were all greater than 1, which showed the obvious advantage on yield. The intercropping of maize and peanut at the ratio of 3∶4 obtained the highest system yield, which was 8 367.0 kg/hm2 in 2013 and 10 432.5 kg/hm2 in 2014; this intercropping pattern had advantages on maize and peanut yield, system yield, land equivalent ratio and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which increased 15%~21%, so it is the ideal cultivation pattern for stabilizing crop yield and increasing oil production.

        Keywords Maize-peanut intercropping; System yield; Yield components; Land equivalent ratio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城鄉居民對食用植物油的消費量顯著增加,我國油脂供需缺口日益擴大。花生與其它傳統的油料作物相比,具有增產潛力大、出油率高、經濟效益好、營養價值高和種植適應性強等優勢,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經濟作物和出口創匯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500萬公頃左右,總產量近1 500萬噸,約占油料作物總產量的50%,出口量占世界花生貿易總量的40%以上。因此,大力發展花生生產對于穩定中國油料產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玉米是我國三大主糧作物之一,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保障糧食安全的意義重大。2003 年以來我國玉米生產實現了九連增,總產量連創歷史最高水平,但由于需求持續增長,自 2010 年開始我國由玉米凈出口轉為凈進口,且凈進口量不斷增加,糧食安全形勢嚴峻[2]。在我國糧食安全、油脂安全日漸嚴峻的形勢下,糧油爭地矛盾逐漸激化,在無法增加耕地面積的前提下,如何同步發展糧油產業成為當前我國亟需解決的矛盾。

        間套作是一種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種植集約化的栽培方式,能提高光能、土壤養分和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出效率[3],在不擴大土地面積的前提下,間套作可顯著提高糧食產量20%~50%[4],是我國現有耕地面積上保障糧食安全的有力措施[5]。玉米花生間作是近年來我國黃淮海地區及花生集中產區發展較快的一種間作模式。原因可能是:這種種植方式可以改善花生鐵營養和田間小氣候,可以通過提高玉米對強光和花生對弱光的吸收利用能力而實現對光的分層、立體高效利用[6-10],可以在保障糧食穩產高產的同時減輕花生因栽培水平低、連作面積逐年增加[11,12]造成的影響。

        前人對玉米花生間作研究多為窄播幅設計,不利于機械化作業[9,13]或為盆栽條件下進行,與生產脫節[7]。本試驗以“穩糧增油”為目標,結合生產實踐和農技配套,設置不同玉米花生行比,研究不同間作模式對玉米和花生產量、產量構成因素和土地當量比的影響,探索一種適合試驗區域的促進間作群體內資源競爭矛盾最小化、綜合效益最大化的玉米花生間作穩糧增油增效最佳配置模式,為實現糧油均衡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設計

        試驗于2013、2014年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濟南試驗農場進行。供試玉米品種為魯單818,花生品種為花育25。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25%,堿解氮 67.3 mg/kg,速效磷 13.77 mg/kg,速效鉀 131.2 mg/kg。

        試驗共設6種種植模式:玉米單作(SM);花生單作(SP);玉米花生帶狀復合種植,行比分別為2∶3(M2P3)、2∶4(M2P4)、3∶3(M3P3)、3∶4(M3P4)模式(表1)。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種植模式重復3次。間作小區面積=7 m×3個種植帶寬;玉米單作行距60 cm,每小區10行,小區面積42 m2;花生單作壟寬85 cm,共種10壟,小區面積59.5m2。南北種植。

        2013年玉米、花生播種期為6月25日,玉米收獲期為10月1日,花生收獲期為10月8日。2014年玉米、花生播種期為6月26日,玉米收獲期為10月4日,花生收獲期為10月11日。播前基施750 kg/hm2復合肥(氮磷鉀含量17-17-17)。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純氮112.5 kg/hm 肥料施于玉米行間及玉米、花生行間,施肥位點在靠近玉米15~30 cm處,花生不追肥。田間管理同其它高產田。

        1.2 測定項目及方法

        1.2.1 籽粒產量 玉米和花生成熟收獲期,玉米單作每小區取2行2 m樣段,玉米間作取一個帶寬2 m樣段內所有雌穗,風干脫粒后測籽粒產量。花生取2壟2 m樣段,測花生莢果產量。間作玉米和間作花生產量是基于總間作帶占地面積的產量,玉米、花生凈面積產量則為基于實際占地面積的產量。

        1.2.2 玉米產量構成因素 于玉米成熟期每小區取2 m長雙行或2 m長×帶寬調查玉米穗數,取代表性10穗調查穗粒數,脫粒晾曬后測百粒重。

        1.2.3 花生產量構成因素 于花生成熟期取2 m×帶寬的面積調查計算花生公頃株數,取代表性10株調查單株莢果數,莢果晾曬后測百果重。

        1.2.4 土地當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 土地當量比用于衡量間作優勢。計算公式為:

        LER =Yim/Ysm+ Yip/Ysp

        式中:Yim和Yip分別指在間作總面積上玉米和花生的籽粒產量(kg/hm2);Ysm和 Ysp分別指單作玉米和花生的籽粒產量(kg/hm2);當 LER1 時,表示有間作優勢;當 LER1 則無間作優勢。

        1.3 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7 整理數據,用SAS 9.0 (SAS Institute,USA)進行統計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玉米花生間作模式對間作系統產量及土地當量比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間作中以3行玉米與3行花生、4行花生間作的M3P3、M3P4模式玉米產量高,兩模式玉米產量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2行玉米間作3行花生、4行花生的M2P3、M2P4模式。間作花生產量以M2P4模式最高,M3P3模式最低,隨占地面積的減少而呈降低趨勢;相同花生行數以2行玉米間作產量較高。

        不同玉米花生間作模式系統總產量以M3P4模式最高,除了M2P4模式系統總產量低于玉米單作產量外,其它間作模式系統產量均略高于玉米單作產量或與之持平。4種間作模式的土地當量比均大于1,以M3P4模式的最大,2013年和2014年分別達到1.15和1.21。

        本試驗條件下,M3P4模式獲得最高系統總產量和最大土地當量比,有利于穩定糧食產量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2 不同間作模式對玉米凈面積產量及其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本試驗間作總面積上的玉米密度與單作玉米相同,縮小間作玉米株行距相當于增加間作玉米凈面積上的密度。由表3可以看出,玉米凈面積的公頃穗數隨玉米占地面積的減少而顯著增加,以M2P4模式凈面積穗數最高,凈面積上玉米兩年分別達186 495.0、191 130.0穗/hm2。由表3還可以看出,不同間作模式下玉米穗粒數隨凈面積上玉米穗數的增加而呈降低趨勢,以M3P3、M3P4模式穗粒數較高。間作模式的穗粒數和百粒重均低于同年玉米單作對照。玉米凈面積產量兩年均為玉米單作對照的最低,分別為10 000.0 kg/hm2和8 304.0 kg/hm 這與其公頃穗數最低有關,兩年的穗數分別為54 390.0穗/hm2和53 865.0穗/hm 遠遠低于間作處理下凈面積穗數。間作模式中M2P4模式兩年中均獲得最高凈面積產量,這主要是由于其凈面積穗數最高,由此可見,間作模式下,保證群體數量是確保玉米產量的前提。

        2.3 不同間作模式對花生凈面積產量及其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從表4中可以看出,不同間作模式花生凈面積產量和單株莢果數均顯著低于單作,但間作花生百果重略有降低,2013年各處理百果重無顯著差異。鑒于播種規格一致,間作花生凈面積上的株數差異較小,其凈面積上產量差異亦較小,表明2行玉米、3行玉米對間作花生凈面積產量影響較小。總體上看,2014年4行花生間作凈面積上花生產量較3行花生間作產量高一些,但實際增量不大。表明在玉米花生間作條件下,間作花生凈面積產量受玉米或花生行數影響較小,其產量主要受間作花生實際種植面積的影響。

        3 討論

        間套作作物生態位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是集約利用地力、光、熱、肥、水等自然資源[14,15]、獲得產量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4,16]。前人研究表明,玉米同豆科作物間作,可提高其產量及各產量因子[17,18]。本研究在縮小了間作玉米株行距、增加間作玉米密度條件下進行,結果表明,4種間作模式均可以明顯提高玉米凈面積穗數和凈面積產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特別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玉米間套作系統中,2 種作物往往是一種增產,另一種減產;只有當土地當量比大于1 時,間作系統才被認為具有增產效應[19]。本研究結果表明,間作玉米、花生較單作產量均降低,但4種玉米花生間作模式兩年的 LER 分別是1.09~1.15和 1.13~1.21,表現出明顯的間作優勢和土地利用效率。其中M3P4模式系統總產量高于玉米單作對照產量,土地當量比最高,且在不同年份該模式玉米產量較玉米單作減產幅度為11.34%、13.78%,2014年單產達到8 866.5 kg/hm 可實現玉米穩產目標。

        玉米花生間作體系中,間作花生處于光照劣勢,間作后期玉米遮陰導致花生光合產物減少,干物質積累量下降而導致間作花生單株果數、出仁率和百仁重均顯著降低[20]。本試驗條件下,間作顯著降低了花生單株莢果數,但百果重差異較小,可能是間作單株莢果數較少,庫少源多光合產物分配至單個莢果的量足,莢果充實較好。本試驗4種玉米花生間作模式2013年和2014年間作花生凈面積產量分別較花生單作降低50.1%~52.7%、44.3%~49.3%,但各間作處理間差異不大,表明間作條件下玉米對花生的遮陰程度受玉米行數影響較小,不同間作模式均顯著降低了花生凈面積產量。本試驗僅對玉米花生適宜間作種植模式進行了篩選,而最佳模式下不同花生品種及肥水調控技術對間作花生產量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

        4 結論

        玉米花生不同間作模式下,M2P4模式凈面積上玉米公頃穗數、凈面積玉米產量和間作花生產量最高,是該試驗條件下玉米邊行效應最大且最有利于花生產量提高的一種間作模式。M3P4模式提高了玉米凈面積穗數和凈面積產量,減小了間作玉米產量的降低幅度,在達到穩定玉米產量的同時增加花生產量,系統總產量較玉米單作增加0.8%、4.3%,土地利用效率增加15%、21%,是該試驗條件下穩糧、增油、增產、增效的最佳間作模式。

        參 考 文 獻:

        [1] 萬書波. 我國花生產業面臨的機遇與科技發展戰略[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9,11(1):7-12.

        [2] 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課題組. 我國玉米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政策選擇[J]. 農業經濟問題, 2014(1):30-37.

        [3] 李隆,李曉林,張福鎖. 小麥-大豆間作中小麥對大豆磷吸收的促進作用[J]. 生態學報,2000, 20(7):629-633.

        [4] 馮曉敏,楊永,任長忠,等. 豆科-燕麥間作對作物光合特性及籽粒產量的影響[J]. 作物學報, 2015,41(9):1426-1434.

        [5] 胡恒覺,黃高寶. 新型多熟種植研究[M].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9-210.

        [6] 周蘇玫,馬淑琴,李文,等. 玉米花生間作系統優勢分析[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8,32(1): 17-22.

        [7] Zuo Y M,Zhang F S. Effect of peanut mixed cropping gramineous species on mi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iron chlorosis of peanut plants grown in a calcareous soil[J]. Plant Soil, 2008,306:23-36.

        [8] 左元梅,李曉林,王秋杰,等. 小麥、玉米與花生間作改善花生鐵營養機理初探[J]. 生態學報,1998, 18(5):489-495.

        [9] 焦念元,趙春,寧堂原,等. 玉米花生間作對作物產量和光合作用光響應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 2008,19(5):981-985.

        [10]焦念元,寧堂原,趙春,等. 玉米花生間作復合體系光合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學報,2006,32(6): 917-923.

        [11]曹愛東,秦慶紅. 花生連作重茬減產原因及增產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2007(21):137-138.

        [12]萬書波,單世華,李春娟,等. 我國花生安全生產現狀與策略[J]. 花生學報,2005,34(1):l-4.

        [13]焦念元,楊萌珂,寧堂原,等. 玉米花生間作和磷肥對間作花生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 植物生態學報,2013,37(11):1010-1017.

        [14]劉廣才,楊祁峰,李隆,等. 小麥/玉米間作優勢及地上部與地下部因素的相對貢獻[J]. 植物生態學報,2008,32(2):477-484.

        [15]Li L,Sun J H,Zhang F S,et al. Wheat/maize or wheat/soybean strip intercropping:I. Yield advantage and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on nutrients[J]. Field Crops Research,2001,71:123-137.

        [16]焦念元,侯連濤,寧堂原,等. 玉米花生間作氮磷營養間作優勢分析[J]. 作物雜志,2007(4):50-52.

        [17]Kumar S,Rawat C R,Melkania N P. Forage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economic of maize (Zea mays) and cowpea (Vigna unguicu lata) intercropping rained conditions[J]. Indian J. Agron., 2005,50:134-148.

        [18]張向前,黃國勤,卞新民,等. 間作對玉米品質、產量及土壤微生物數量和酶活性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12,32(22):7082-7090.

        第8篇:糧食生產計劃范文

        一、多品種小批量制造企業的主要生產計劃模式及優缺點

        目前制造企業采用的生產計劃模式主要有兩種:

        1)基于MRPⅡ理論的生產計劃模式。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即制造資源計劃,以物料需求計劃(MRP)為核心,把市場信息、財務信息、工程數據同生產和庫存信息有效集成,將企業全部制造資源進行全面規劃和優化整合。它是一種“推動式(Push)” 生產系統,就是前道工序按照計劃直接向下游傳遞物料,最大限度的安排各工序的生產。

        基于MRPⅡ理論的生產計劃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1)對提前期、批量等基本參數預先進行靜態設定,一旦發生突況就會造成生產實際與計劃不符,?е略?材料庫存和在制品增加,將會延長產品制造周期和交貨期;(2)產能約束考慮不足,往往造成生產計劃無法完成、物料需求不切實際的情況;(3)生產計劃的抗波動能力差,制定計劃時不考慮控制,生產過程無反饋協調,當生產能力與負荷不平衡時才進行事后反饋,造成嚴重的計劃滯后。

        2)基于JIT理論的生產計劃模式。JIT(Just-in-time)即準時生產,以客戶為導向,通過實施看板管理,各工序由后向前倒序傳遞生產中的取貨指令和生產指令,各級生產單元依據指令進行物料補充和生產,從而使各生產環節協調一致。它是一種由市場需求牽引的“拉動式(Pull)”生產系統,就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產品組裝,再由產品組裝拉動零件加工。

        基于JIT理論的生產計劃模式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如下問題:(1)制定計劃時按無限產能排產,整體計劃性弱,當生產中出現不確定因素,就會導致生產系統波動甚至停工;(2)計劃制定僅僅依據交貨數量和交貨期,當工序產出小于交貨數量時,可能導致不同產品間哄搶資源,破壞生產秩序;(3)在生產管理中致力于消除任何形式的浪費,追求零庫存,對人員、設備和物流系統要求較高。

        二、基于TOC理論的生產計劃模式的提出

        綜上,兩種生產計劃模式都以系統無限產能為基礎,導致實際與計劃相脫離,生產計劃的可執行性差。基于MRPⅡ理論的生產計劃模式植根于批量生產方式,更適用于提前期相對穩定、能力需求波動不大的企業;而基于JIT理論的生產計劃模式植根于重復性生產方式,比較適用于少品種、大批量生產企業。對于面向訂單、多品種、小批量的制造企業,兩種方式都難以滿足要求,而基于約束理論(TOC)下的生產計劃模式為之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思路。

        約束理論(TOC,Theory of Constraints)是以色列物理學家高德拉特提出的,認為對于任何一個有多個相關環節構成的系統來講,實際生產能力小于或等于生產負荷的環節,就是系統的瓶頸,這個產出率最低的瓶頸決定著整個系統的產出。

        依據TOC理論,企業的資源和產能都是有限的,企業的產出是由它的瓶頸決定。對于一個任務不斷變化的多品種小批量訂貨生產型企業,生產能力不平衡是肯定的,必然存在生產能力上的薄弱環節即瓶頸環節,只有讓瓶頸環節的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才能使企業的產出最大;因此生產計劃與控制的重點應該放在企業的瓶頸環節上,保證瓶頸環節的能力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三、基于TOC理論的生產計劃模式的應用

        基于TOC理論,企業在進行生產計劃與控制的過程中,應把資源管理和現場改善的重點放在系統的瓶頸工序上。在保持均衡的物料流動條件下,確保瓶頸工序不會發生停工待料。同時通過采取措施提高瓶頸工序的資源利用率和產能水平,從而獲得最優的系統產出。

        1.識別瓶頸工序和瓶頸資源,編制瓶頸資源計劃

        既然系統的瓶頸決定了系統的產出,那么系統的生產計劃就應圍繞瓶頸來展開,需要編制瓶頸資源計劃,其核心問題是確定計劃期內什么是瓶頸。根據訂單將產品進行分解,把計劃期內每道工序的生產任務和生產能力對比,能力最薄弱的環節就是瓶頸環節,所涉及的資源就是瓶頸資源,依據瓶頸資源的利用率決定計劃期內生產系統的產量,瓶頸資源的生產速度決定了生產系統的節奏,生產批量和生產排序都依據瓶頸環節的產能來確定。

        2.按照TOC五大步驟,逐步改善和消除瓶頸

        想要提高計劃期內整個生產系統的效率,就必須針對瓶頸,逐一制定改進措施,以期能夠改善甚至消除瓶頸,提升系統的整體運作能力。TOC理論的五大核心步驟:①找出系統約束;②尋找突破約束的方法;③使企業的其他活動均服從第二步;④具體實施第二步中的措施,使第一步找出的約束不再是約束;⑤回到第一步,別讓惰性成為約束,持續改善。措施的制定和改進都要圍繞瓶頸環節來開展,資源的調整和優化也要服從于瓶頸資源的利用。

        3.采用DBR思想,實現多瓶頸排產

        TOC理論中生產計劃與控制方法DBR(Drum-Buffer-Rope)即“鼓-緩沖-繩”的系統。瓶頸工序的排產計劃是系統的“鼓點”,控制著產品生產的節奏,非瓶頸的生產服從于瓶頸工序.以保證瓶頸資源的最大產出率。“緩沖”分為“時間緩沖”和“庫存緩沖”。前者是提前一段時間準備好瓶頸所需的物料,后者是在瓶頸前增加在制品庫存,兩者都是為了防止隨機波動.為了保障瓶頸工序生產的連續性。“繩子”發揮傳遞作用,使所有工序的生產按照“瓶頸”的“鼓點”節奏進行。

        但是現有DBR方法大多考慮單個瓶頸下的計劃與控制,但實際往往存在著多個瓶頸,且這些瓶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工藝順序關聯,這種情況下的DBR系統實現就更為復雜。針對多瓶頸資源下的排產就要考慮針對所有瓶頸資源進行短周期的粗排產,在此基礎上分析瓶頸資源之間是否存在順序關聯,并計算其工序間的松弛分配,根據松弛分配進行調整并得到最終的排產結果。

        第9篇:糧食生產計劃范文

        關鍵詞:芝麻(Sesamum indicum);花生茬;輕簡化播種;產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S565.2;S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2-0214-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2.00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芝麻(Sesamum indicum)的保健功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芝麻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隨著中國社會城鎮化發展,農村勞動力嚴重短缺,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條芝麻高產高效輕簡化栽培技術[1-3]。江西是中國芝麻主產區,也是花生主產區。江西花生一般在8月中下旬即可收獲,收獲花生后至播種油菜等冬作物之間還有65 d左右空閑時間,這段時間光熱充足,也是伏秋干旱季節,因此,很多農田在收獲花生后為空閑地。由于芝麻喜高溫,耐干旱,而且芝麻開花節節高,先期結果的芝麻可以先期成熟,因此贛中南地區的農民可以充分利用空閑地搶種一季秋芝麻。由于花生茬秋芝麻生育期較短,產量較低,芝麻種植戶大都在花生收獲時隨意撒播一些芝麻種子,完全靠天生長,廣種薄收,甚至是顆粒無收[4,5]。因此,有必要探索花生茬秋芝麻高產高效的輕簡化播種方式,為花生茬秋芝麻高產高效的輕簡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品種為金黃麻,試驗地點在江西省樟樹市劉公廟鎮,土壤類型為紅壤旱地。試驗時間為2年(2012和2013年)。試驗在A、B、C 3塊旱地進行,每塊田667 m2以上。田塊A土壤背景值為:pH 5.6,全N 0.91 g/kg;水解N 86.2 mg/kg;全P 0.71 g/kg;速效磷11 mg/kg;全K 18 g/kg;速效K 33.6 mg/kg。田塊B土壤背景值為pH 5.5,全N 0.85 g/kg;水解N 91.5 mg/kg;全P 0.61 g/kg;速效磷13 mg/kg;全K 13 g/kg;速效K 30.1 mg/kg。田塊C土壤背景值為pH 5.0,全N 0.70 g/kg;水解N 71.6 mg/kg;全P 0.52 g/kg;速效磷13 mg/kg;全K 11g/kg;速效K 28.4 mg/kg。2012年播種時間為8月5日,收獲時間為10月30日。2013年播種時間為8月3日,收獲時間為10月25日。兩年度播種時ABC田塊表層0~10 cm,土壤含水率分別為:A2012 20.3%,B2012 19.3%,C2012 18.9%,A2013 11.3%,B2013 9.9%,C2013 10.2%。

        試驗設3個播種方式處理,處理1(T1):拔花生前在花生行間撒播芝麻種子和肥料,拔花生時帶出的泥土敲碎覆蓋芝麻,同時秸稈覆蓋在泥土上,1周后移去秸稈;處理2(T2):拔花生前在花生行間撒播芝麻N子和肥料,花生收獲后用犁耙橫向豎向各耙一遍;處理3(T3):花生收獲后隨即撒播芝麻種子和肥料,緊接著用旋耕機旋耕一遍。

        試驗在3塊田間同時進行,作為3個重復。每塊田設3個處理。3個處理在3塊田分別按照“1-2-3”、“2-1-3”、“1-3-2”順序排列。考慮到田塊周邊被機械設備反復碾壓會影響試驗效果,因此,每塊田每個處理選取中間部位60 m2作為小區。考慮到旋耕機耕幅2 m,小區面積設計為4 m×15 m=60 m2,其余周邊地塊作為保護行。播種量為0.35 kg/667 m2,播種方式為撒播,為保證撒播的均勻性,撒播時做到少量多次。處理1和處理2往返各撒一次,處理3橫向縱向各撒1次。肥料種類為[N(15%)-P2O5(15%)-K2O(15%)]45%的復合肥。施肥量為15 kg/667 m2。播種1周后調查芝麻出苗情況,調查方式采用樣方調查,即每個小區對角及中間各選取3個樣方,每個樣方1 m2調查出苗數,通過平均求得每平方米出苗數量。芝麻長至2對真葉時定苗,根據田間出苗均勻度,定苗間距大于13 cm左右(即密度較大的地方間距為13 cm,密度較小的地方不間苗)。

        2 結果與分析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在线精品免费一本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亚洲午夜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 一级AV在线免费播放 | 久久国产精品亚色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