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共體績效考核評分細則范文

        醫共體績效考核評分細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共體績效考核評分細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共體績效考核評分細則

        第1篇:醫共體績效考核評分細則范文

        [關鍵詞] 精神病科;基礎護理質量;護理管理;品管圈活動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1-0128-03

        基礎護理是專科護理的基礎,其內容包括保持患者整潔、安全和舒適、飲食護理、排泄護理、觀察病情、健康教育等[1]。它直接為患者提供各種生活和技術服務,是最能貼近患者的護理方法。它是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是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體現,是患者安全和診療效果的重要保障。衡量一個醫院的管理水平和護理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礎護理質量[2]。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個工作場所的人為了解決工作問題、突破工作績效,自動自發地組成一個小團體,應用品管的簡易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發生的問題,達到業績改善之目標[3]。我院為精神科專科醫院,大部分住院患者為慢性精神疾病,表現為認知功能減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不能自理,因而基礎護理工作任務重,難度也較大,在護理質量檢查中發現存在較多問題,如安全護理、晨間護理、晚間護理等工作一直難以落實到位。為了切實有效地落實各項基礎護理工作,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保障護理安全,2011年1~9月,本院護理部將QCC的管理方法引入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為三級乙等精神科專科醫院,是大專科小綜合模式,目前開放床位800余張,擁有11個護理單元,其中精神科8個,精神科住院患者600多例。現有精神科護理人員226 人,護理員42人。于2010年4月份開始QCC活動動員,5月開始試行,精神科3個護理單元首批自愿報名,成立了3個QCC,遵照“試點先行、不斷總結、逐步推行”的方法,2011年1月精神科護理單元全面鋪開,第二批QCC擴展到8個,每圈圍繞“如何提高基礎護理質量,保障護理安全”為活動主題。

        1.2 方法

        1.2.1 前期準備 (1)制定實施方案,成立QCC活動三級組織體系 護理部制訂QCC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內容包括活動意義、活動目標、實施步驟與進度表、活動經費預算及保障措施,組織護士長多次專題討論與修改后呈交給護理副院長,由護理副院長審核后遞交院長辦公會上討論通過,然后在全院護士大會上廣泛動員。建立設立QCC推行委員會-督導小組-QCC小組三級組織體系, 明確推行委員會、督導小組、圈長、圈秘書、圈員的職責,各司其責,分工合作。(2)品管圈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培訓 2010年4月我院邀請了QCC管理專家來院授課,10月全院護士參加醫院組織的QCC基礎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資料收集與原因分析法、實施步驟與方法、作PPT技能、QCC 七大手法等。活動過程中根據各圈活動步驟有的放矢地安排相應的知識、技能培訓,并得到中國臺灣彰化基督教醫院管理專家的全程輔導。各科室并根據實際制訂相應的專業知識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包括基礎護理服務內容與操作流程、精神科相關護理知識、康復訓練技術、溝通技能、人文關懷等。鑒于我院護理隊伍比較年輕的現狀,實施全員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把低年資護理人員列為專業基礎知識重點培訓的對象,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在臨床工作中以老帶新、言傳身教,形成一個學習型的團隊。(3)修訂基礎護理質量評價標準 在活動前,護理部根據衛生部醫政司頒發的《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以及浙江省護理質控中心要求,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了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與評分標準細則,含8項內容,共28個條目。分別為①晨間護理三個部分:整理床單、面部清潔和梳頭、口腔護理;②晚間護理四個部分:整理床單、面部清潔、口腔護理、會陰護理、足部護理;③臥位護理三個部分:協助臥床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協助床上移動、壓瘡預防及護理;④飲食護理四個部分:餐前擦手及擦餐桌、協助不能進食者進食/水、送飯到桌,觀察、督促、協助患者進食(喂食)、飲食指導;⑤排泄護理四個部分:失禁護理、床上使用便器、留置導尿管護理、便秘護理;⑥沐浴護理三個部分:擦拭身體、床上洗頭、協助更衣;⑦患者安全護理五個部分:環境管理、病房巡視、病情觀察、管道護理、約束保護;⑧健康教育:入院指導、疾病常識、檢查指導、用藥指導、圍手術期指導、康復指導、出院指導等。采用百分制評分,規定得分90分,隨機抽查10個條目,其中9條符合標準,均為達標。(4)修訂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 護理部參照浙江省護理質控中心下發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結合本院實際修訂《醫院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問卷表包含入院介紹、環境設施、基礎護理、責任心、服務態度、人文關懷、隱私保護、健康教育八個方面內容,共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 個等級,所對應的分值為5、3、1 分。總體滿意條目分值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滿意程度越高。

        1.2.2 實踐 (1)確定主題 選題強調解決臨床基礎護理范疇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基礎護理質量和效率,使患者滿意為目的。各QCC 采用頭腦風暴法,圍繞基礎護理工作內容、重要性、可行性、圈能力為選題原則,投票選出得分最高的選題作為QCC 主題。同時,護理部及時組織專家指導論證與可行性分析,避免重復選題。(2)運用品管手法調查分析,制定對策 為了深入了解精神科病房基礎護理現狀,2011年1~3月,基礎護理督導組及管理組按基礎護理質控新標準對精神科各科室一級護理、特級護理或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精神患者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共檢查236例,結果顯示62例不合格,不合格率26.3%,即合格率73.7%。存在的主要問題:病房有異味、地面有積水,衛生間沒有防滑設備,對有潛在跌倒/墜床危險的患者無床欄防護,未按規定時間巡視病房,未協助不能進食者進餐,床單位潮濕、有尿漬、糞便污染,面部、頭發、口腔、手足、會陰不清潔,有指趾甲、胡須長,患者身上有異味,使用保護帶未履行告知,有護士不了解病情, 預防壓瘡措施不到位等。檢查結果當月書面反饋到相應科室,精神科各護理單元結合本科室自查結果對存在問題進行歸納、統計、分析,得出改善重點,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運用柏拉圖排序。各圈頭腦風暴,針對本科基礎護理現狀進行分析與討論,以魚骨圖分析法、評價法找出主要原因,并針對要因,根據二八定律(80/20 法則)及六何分析法[4][5W1H 原則即是誰來做(WHO)、做什么(WHAT)、何時做(WHEN)、在何處做(WHERE)、為什么要做(WHY)、怎么做(HOW)],詳細擬定對策,就圈能力、可行性、經濟性[5]進行評價, 根據評分結果確定對策,報護理部審定實施。(3)加強基礎護理質量控制 建立基礎護理質量督導小組-基礎護理質量管理小組-科內護士三級現場質控管理體系,各級人員各盡其職,嚴格質量控制。護理部組織基礎護理質量督導小組定期( 每月1 次) 與不定期的進入病房進行檢查,對節假日、夜間、午間等重點時段重點檢查,督促指導護理人員落實各項基礎護理服務,對危重患者、一級護理患者提出預防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病房護士長實行“一日三查房”,即早床頭交班時、上午下班前、下午下班前察看重點患者的基礎護理落實情況,發現問題現場反饋,及時糾正,必要時作床邊示范指導,做到“讓存在的問題在第一時間里能得到解決”的工作習慣,重要問題記錄在科內基礎護理改進登記本上,并在晨會或例會上強調,讓每位護士隨時隨手翻閱,了解出現的各種問題及解決辦法。對重點時段進行跟班督導,聽取患者意見并發放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責控組長(兼圈長)對照基礎護理質控標準每周對本科室進行1次日查與夜查,發現問題及時與當班者溝通,對不能解決的基礎護理問題及時記錄,進行分析、評價與追蹤;責任護士實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與自我完善,對本班內發現的或不能解決的基礎護理問題書寫在黑板上或隨時告訴圈長,由圈長登記在質控改進本上。各責任組實行基礎護理量化管理,建立基礎護理落實情況登記本,將各項基礎護理按照晨晚間護理、臥位護理、飲食護理、沐浴護理、排泄護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等七大類細化制定成表格,執行后登記簽名,使軟指標變為硬指標,實行基礎護理量化管理。每周六圈長主持召開圈會,總結交流本周基礎護理工作業績和存在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或缺陷,集體討論,集思廣益,提出改進措施,落實責任人。護理部每月對住院患者進行1 次護理工作滿意度測評。將每月的基礎護理質量、工作量、患者滿意度等考評結果與科室績效掛鉤。(4)加強對QCC指導和過程管理 為避免活動走過場而失去真實性,要求各圈將活動計劃及進度表交護理部; 定為每周三為全院基礎護理日,基礎護理督導組巡回指導、督促QCC小組嚴格遵循PDCA 活動程序;醫院聘請臺灣彰化基督教醫院兩位QCC專家為各圈輔導,每月組織沙龍活動,各圈匯報,專家點評,相互交流學習。

        1.3 評價指標及方法

        基礎護理質量評價:取基礎護理督導組及管理組對精神科各護理單元一級護理、特級護理或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精神患者基礎護理質控檢查資料,分別統計改進措施實施前(2011年1~3月)與實施后(2011年7~9月)的全院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情況,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

        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價:每月取護理部隨機對精神科各病區自知力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資料,分別統計改善前與改善后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綜合平均分,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評價:浙江省護理質控中心規定的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的范圍: 給藥錯誤、針刺傷、燙傷、壓瘡、跌倒/墜床、管道滑脫、護理投訴、護理事故、藥物外滲及其他與患者安全相關的和非正常的護理意外事件等[6]。我院護理部根據上述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范圍制定了本院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管理制度,于2010年1月份開始執行,各護理單元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均按規定時間以書面形式上報到護理部,分別統計活動前(2010年)和活動后(2011年)全院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

        2 效果

        2.1 改善措施實施前后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的比較

        見表1。

        2.2 活動實施前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改善前后分別統計護理部隨機對精神科各護理單元有自知力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264份、272份進行統計學處理,滿意度綜合平均分分別為(92.03±0.74)分、(97.60±0.38)分。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 10.91,P < 0.01)。2.3 2010年和2011年精神科全年各種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例數及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見表2、3。

        3 討論

        3.1 品管圈活動的作用

        3.1.1 有利于基礎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 QCC方法是自發組織的,應用多種品質管理工具, 遵循PDCA 程序進行持續質量改進。國內許多文獻報道,認為品管圈活動是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7]。本研究結果表明,將QCC活動應用到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也得到了明顯的改進效果,全院精神科基礎護理合格率從73.7%提升到92.6%。全院精神科8個QCC有92名護理人員參加,充分調動了各圈參與人員的積極性,建立了科室基礎護理三級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護理質量檢查與評價機制, 改變了排班模式,實施護理工作流程管理,有效改善病房設施條件,并通過基礎護理目標管理與量化管理,對存在問題在圈會上討論,共同制訂措施,落實責任人,進行追蹤, 使基礎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大幅度下降。

        3.1.2 促使護患關系更加和諧,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本次QCC活動的實施使他們樹立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主動服務意識明顯加強,規范全面的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專業化的精心照護與健康指導,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和抗衡疾病的信心,同時減輕了家屬的壓力,讓患者及家屬感受到“看得見, 摸得著”的實惠,其效果得到患者的認可,密切了護患關系,因而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明顯提高。通過2011年4~6月有效改進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綜合平均分由(92.03±0.74)分上升為(97.60±0.38)分。

        3.1.3 參與人員管理能力與專業水平得到培養 QCC活動強調讓圈員自動自發地參與活動, 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參與權,發揮管理潛能。在圈會上,圈員腦力激蕩,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暢所欲言, 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了激發[8]。活動中通過輔導和培訓,能夠做到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各項工作內容,各種品管手法從不懂到熟練應用,業務知識與技能逐漸提高,使圈員的自身價值得到最佳發揮,增加了自信。在對策實施過程中,大家在愉悅的工作環境下,邊探索、邊實踐、邊溝通、邊總結,每位圈員分工合作,既是實施者,又是管理者,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了參與管理的意識,培養了他們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科學的方法主動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3.2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QCC活動在本院尚為初始階段,活動初期大家缺乏認識,對活動意義欠明確,怕開展活動與日常工作有矛盾,也怕占用私人時間多,存在一定的顧慮;同時醫院各部門的支持保障系統尚有缺位,醫生團隊對活動開展持有異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護理人員的情緒和開展QCC活動改進基礎護理工作的熱情。實踐證明,做好品管知識的培訓是開展QCC活動的基礎,醫院領導的重視與各部門的理解與支持是活動成功開展的關鍵。作為醫院,應充分認識到QCC活動是落實基礎護理、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護理質量的重要手段,應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給予人力物力一定保障,把管理創新納入年終績效考核,促使更多的非護理部門積極參與QCC活動。作為護理管理者,重新思考護理的定位,在最貼近患者的基礎護理上積極創新,及時發現基層護理人員的點滴成長,多組織培訓和經驗交流,以點帶面,將QCC活動持續有效推廣。

        [參考文獻]

        [1] 文香蘭,李慧敏,張瑤.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中基礎護理落實的護理管理探討[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8(11):36-37.

        [2] 屠蕾. 我國基礎護理的現狀和發展[J]. 護理研究,2012,26(1):15-16.

        [3] 林榮瑞. 品質管理[M].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1811-1812.

        [4] 許晨耘,柯雅娟,陳茹妹,等. 品管圈活動在手術病理標本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護理管理,2012, 12(1):20-22.

        [5] 張幸國. 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59-162.

        [6] 徐林珍,黃麗華,胡斌春,等. 浙江省護理不良事件網絡上報系統的構建和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2):1101-1102.

        [7] 石晶,程青虹,王子迎. 品管圈在國內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J]. 農墾醫學,2011,33(5):458-46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可以免费观看的Av | 亚洲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 一本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 |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