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血管專科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該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和能力要求;然后結合湖南城市學院的定位和特色,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專業培養目標;最后根據實踐總結了課程體系確立的原則,提出了符合我校特色的新課程體系。
關鍵詞:課程體系;培養目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湖南城市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開辦歷史短,各高校辦學背景不同,專業教師對該專業的理解各異,使得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人才定位、培養目標成為相關專業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例如,在文、理、工的性質上,究竟應該偏重哪一方面?學生走向社會后究竟應該主要扮演信息資源組織和管理的角色還是信息系統開發和設計的角色?各高校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各不相同,嚴重地困擾著該專業培養目標的貫徹執行。該專業課程體系不合理,沒有專業特色,培養出的學生難以勝任相關工作,學生就業困難,勢必影響該專業的生存和發展。
1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
據調查,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從事工作的崗位,首選“信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占回答者總數的71.7%,說明社會對本專業的期望崗位是從事信息技術應用的相關工作;“數據庫管理”、“信息資源管理”和“信息分析研究及競爭情報”排在其后,這些職位是利用信息管理基本知識,對信息進行收集、加工、分析、處理以及提供工作,這些工作構成了企業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而對“信息戰略規劃”和“信息系統集成”的選擇不高,分別為25.0% 和16.3%,這些工作崗位屬于領導整個單位信息化建設的高級職位,有的單位稱為CIO并設置了這一崗位。CIO不僅需要扎實的知識儲備,還需要工作經驗的積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很難擔此重任。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如下能力的高級人才:
(1) 針對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基于信息技術/信息系統的組織和管理解決方案的能力(系統分析員、CIO);
(2) 具有信息系統應用與開發的能力,包括管理系統和信息系統分析、設計、編程的能力(系統程序員);
(3) 具有信息管理的能力,包括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實施管理、信息系統評價等能力(系統管理員);
(4) 具有科學研究的能力(理論研究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能具備上述4種能力中的一種即可。
2符合湖南城市學院特色的培養目標
(1) 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的程序員或管理員
培養熟悉管理軟件的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開發、測試、維護全過程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我校突出“城市”主題,圍繞“城市”的規劃、建設、經營、管理、文化等領域,培養與城市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高級技術型人才,服務城市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建設數字城市。因此,我們開設了“城市建設管理信息系統”方向,具體研究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建筑工程合同與招投標管理、工程造價管理、財務管理、房地產營銷與策劃信息管理、小區物業管理等。
(2) 城市建設信息系統的程序員或管理員
培養能在城市基礎地理信息、城市測繪、城市規劃、市政工程、國土資源管理、交通、農田水利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GIS)有關的應用管理軟件開發、信息系統維護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與我校的定位相吻合,我們擬開設“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方向,主要從事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維護,提供地圖編輯、屬性數據管理、分析與輔助決策相關業務以及輸出地圖、打印報表、三維建模等方面的功能。可應用于城建、規劃、國土管理、測繪、農業、林業、電力、電信、交通、城市管網、資源管理、環境保護、旅游、水利、航空和軍事等所有需要地圖處理行業。
畢業生可以去城市規劃設計院、建筑設計院協助規劃師、建筑師從事CAD工作,設計、開發、管理、維護相關信息系統,對地理信息、規劃信息、建設信息、各種管理信息等進行收集、分析、加工、存儲與查詢等工作。
3建立符合湖南城市學院特色的課程體系
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原則包括:面向就業市場;與“通才教育”相適應;突出專業特色;課程設置要動態調整;積極吸收國外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本專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非常強,但限于篇幅,本文不詳述實踐課程體系。理論課程體系如表1。
其中,城市管理模塊和城市建設模塊是二選一的,作為本專業的兩個培養方向。可以看出,我們減少了部分傳統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概論性理論課程,而增加了與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域性課程。城市建設模塊的具體設置如表2。
4結束語
我們根據湖南城市學院的定位和優勢學科情況,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服務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應用型人才,針對本培養目標,進行課程整合、教學內容提煉,從而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對理工科院校,特別是有土建類專業的高校具有較大的推廣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蘇術鋒. 本科二類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定位與建設[J]. 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7,(5).
[2] 何永剛,黃麗華,戴偉輝. CISC 2005的學科貢獻[J]. 現代大學教育,2006,(5).
[3] 龍朝陽,成博. 從社會需求看專業建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信息技術課程設置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2007,(6).
[4] 何永剛,黃麗華.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體系研究綜述[J]. 情報雜志,2007,(8).
[5] 陳維軍,李杰. 企業信息化調查及其對信息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影響[J]. 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7,(7).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090-01
1職業因素
1.1患者復雜驟變的病情:心血管患者多病情危重復雜、變化快,可能突發呼吸心跳驟停,組織實施搶救多。護士在這種環境中,心理高度緊張,擔心病人發生意外。如果護士巡視不及時,病情觀察不仔細,病人有可能發生猝死。工作責任大,所擔風險大,使護理人員在工作時總處于一種高度集中狀態。這是造成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的最主要因素。
1.2不斷提升的職業要求: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多,病情危重,發病急驟,專科技術性強,要求護士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病情變化和急救器械、藥品的使用方法,心理素質好。另外無論是社會、醫院、患者還是日益進步的醫學,對護理工作的要求都在增高,護理人員要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參加繼續教育、提高文憑,學會整體護理,掌握禮儀服務、熟悉與職業相關的法律知識等。
1.3特殊的工作環境:護理是一項艱苦而繁忙的工作,護士接觸病人的時間最多,接收的負面情緒肯定最多,看到、聽到的大多是痛苦、抑郁悲傷等負面情緒。長期與病人打交道,難免受到影響。
1.4工作性質:護理工作的連續性,要求晝夜倒班,打亂了生活節律,易使護理人員心境抑郁、心理緊張、焦慮失眠發生率增高。出現習慣性便秘、經前綜合征等,甚至產生疾病。
2社會因素
社會地位低,護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脅或經歷了感情傷害又無法表達自己時,會感到地位低;護理人員為病人付出的辛勤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與承認,超負荷的勞動得不到相應的報酬,與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大環境反差較大,使護理人員有失衡感,更嚴重傷害了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人們的法制觀念及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患者及家屬對就醫的正當權益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對醫療質量、護理質量、醫療護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其他因素
個人性格氣質,工作能力強弱,所處的人際環境,家庭環境等使個人在應對相同壓力源時存在差異。適度的壓力可產生積極的反應,促使人們集中精力、激發斗志、積極思考,但過高壓力容易使個體產生持續緊張和困惑,并出現健康問題。
4應對方法
4.1提高專科業務水平:根據心血管內科病房的工作特點,加強專科理論學習和操作訓練,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專科病種的臨床表現,常用藥物的作用、劑量、注意事項、觀察要點、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方法。從而減少工作中的被動局面,降低心理緊張的程度。
【關鍵詞】 心血管;血壓;護理
心血管系統疾病一直是人類多發的疾病之一,特別是冠心病更加危害人類,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根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近50年來不論在農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趨勢。這對醫療工作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相應增加了護理工作的困難。本文就如何完善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1 護理方法
1.1 做好入院評估:心血管內科護士應根據患者的病情輕重、緩急將病員安置在監護室還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離護士站相對近和遠的,要求護理人員將急重癥患者安置在監護室,護士根據患者情況留陪伴。患者入院時,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識別的準確性,確保所執行的護理過程準確無誤。
1.2 做好重點環節的管理:心血管內科患者病情重、變化快、部分患者療效相對較差、病員年老體弱,加上用藥特殊,所以護理人員應及時評估患者的危險因素,加強重點環節的管理。
1.3 心理康復指導:多數心血管疾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復發作或需長期治療,給患者造成了較大的精神負擔。我們應積極讓患者參與護理過程,從心理層面上幫助其準確認識疾病的本質和特點,緩解他們的心理沖突,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同時還應及時發現患者不良情緒,及時做好心理護理,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
1.4 仔細觀察病情 及時了解病人主訴,如胸悶、胸痛、心悸、氣急,并進一步觀察其部位、性質、持續時間,及時通知醫師并采取相應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定時測量脈率、脈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壓,對危重者應使用心電、呼吸、血壓監護。 根據患者的病情,做好皮膚護理,防治壓瘡的發生;病房內空氣要新鮮,溫度、濕度適宜,做好口腔護理,預防交叉感染;密切觀察患者進食情況,避免攝入高鈉、高脂飲食及暴飲暴食,也應避免攝入太少,以免引起水、電解質失衡;根據專科用藥特點,做好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觀察;應加強夜間巡視。
2 實施人性化服務
護理是科學藝術與愛的結合,護士要做好護理工作,必須掌握各種護理理論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以嫻熟的護理技術取得病人的信任,打消患者的不安情緒,幫助病人盡快進入角色,使病人能夠配合醫生護士進行診治。對患者存在的疾病狀態或潛在健康問題進行評估,及時了解病人主訴,如胸悶、胸痛、心悸、氣急,并進一步觀察其部位、性質、持續時間,運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為患者解決問題,按時通知醫師并采取相應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定時測量脈率、脈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壓,對危重者應使用心電、呼吸、血壓監護。充分體現人性化服務。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質量,決定著人性化服務的成效。護理人員要不斷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整體素質,適應現代護理的需要。
護理措施在不斷提高基礎護理的同時,生活護理應是關鍵,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病人因其特殊特點飲食上大多要求低鹽,低脂的治療型飲食,有些老年人不愿意接受,尤其是對一些已習慣吃較咸食物的病人。我們應根據病情耐心講解飲食的重要性,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講解低鹽、低脂的重要性,以及應怎樣地配合醫生與護士的治療。另外,老年人牙齒松動,咀嚼不便,味覺減退,應盡量給予軟,易咀嚼,易消化的含纖維較多,色澤新鮮的多樣化食物。同時要防止發生便秘,適當使用緩瀉劑,促使糞便軟化排出。對心梗病人囑其大便不宜用力,以免加重病情。在加強生活護理的同時,我們還要密切觀察病人用藥后的反應,心血管疾病藥物對老年患者在劑量上與中年人有很多不同,因此,要根據老年人排泄能力差,腎功能減退的特點,嚴格劑量,仔細觀察其精神狀態、血壓、尿量及胃腸道反應。
3 康復期日常生活護理
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病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還要從一些細節入手,防范心血管病的發作,如要做到“六不要”:即不要猛烈回頭,老年人一般頸椎有些問題,回頭過猛容易產生腦供血不足,誘發短暫性腦缺血;老年人還不要泡澡,泡澡時會引起血管擴張,導致供應心腦血管的血液量下降,另外溫度太高還會產生三氯甲烷等有毒成分,散發到空氣中后被人體吸收非常不利于健康;老人還要注意不能喝冰鎮飲料,以免刺激冠脈痙攣,導致心血管意外發生;還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飽和酗酒;也不要空腹跑步,否則會增加心臟和肝臟的負擔;老人還要注意盡量不要使用蹲式洗手間,最好使用坐便器,以免站起來過猛導致發玻換季時分別減藥如今有的高血壓病人血壓控制得比較好,已經在130/80這個正常范圍內,于是開始考慮停藥的問題。通過對冠心病患者實施正確健康的教育,及時的實行有效的預防措施。對于減少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復發率,最大限度的降低臨床死亡率以及更好的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質量,都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
當前醫院高風險的一個專科便是心血管內科,正是因為人體的心血管系統較為復雜,病因多樣,病種繁多,來勢迅猛,因此,在心血管內科護理的整個過程當中都面臨著許許多多的護理風險,一旦護理問題解決不當,那么便會導致法律糾紛的產生。所以,深入的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探討,并且盡快的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人員抵御風險的能力,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1 臨床資料
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23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其中女92例,男138例,年齡44~80歲,平均年齡為60.1歲。其中,112例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并且對心血管內科護理當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和歸納。
2 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所存在的諸多不安全因素分析
2.1 患者方面 絕大多數的心血管內科疾病都非常的復雜,疾病的變化速度也非常快,許多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均有可能隨時出現生命危險。由于醫院的護理工作屬于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不僅需要護理人員的努力,同時也需要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持與配合。然而,在實際的護理工作當中,很多患者普遍的缺乏執行醫囑的力度,比如患者的病情較輕,便對疾病產生一定的輕視心理,擅自離開醫院或者病房,甚至請假后不按時返回,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那么便會引起疾病的發作。與此同時,一些患者及其家屬明顯的缺乏對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認識,對醫療存在著過高的期望,一旦患者的病情發生惡化的現象,通常將責任全部歸咎于醫務人員,從而導致沖突與糾紛的產生。
2.2 護理人員方面 由于心血管內科的護理人員每天都有著非常大的工作量,長期以來,絕大部分的護理人員超負荷的工作,并且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極易導致厭煩心理的產生,從而使得服務態度較差,甚至會引起差錯事故的發生,最終產生護理糾紛。與此同時,由于個別護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工作經驗,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較為淡薄,再加上當今人們對護理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進而使得護理人員無法與患者及其家屬展開有效的溝通,最終導致護理糾紛的產生。另外,作為司法鑒定主要法律依據的護理記錄,其書寫的規范程度也會是突出的不安全因素。
2.3 其他方面 近些年以來,心血管內科的診斷及治療技術得以不斷提高,但是有些護理人員缺乏豐富的臨床經驗,無法及時的掌握新技術、新理論以及新護理方法,在對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當中,護理人員應急能力差、對儀器操作不熟練、醫療器械故障等都會對患者的搶救工作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這勢必會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除此之外,醫院環境也存在著諸多不安全因素,比如醫源性噪聲過大引起患者情緒惡化、病房地面濕滑而使患者摔倒等等,這些也都會引發護患糾紛。
3 防范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措施
3.1 重視護理記錄的管理與書寫 護理人員應當立足于法律,將書寫與管理護理記錄的態度加以端正,禁止出現護理記錄潦草、涂改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對藥物的描述和疾病的名稱記錄應當工整和規范。同時,護理記錄的客觀性和及時性也是保護護理人員自身權益及封堵安全隱患的迫切需要。護理人員在對病情進行觀察時必須具備一定的預見性,特別是對于那些病情危重的患者,護理記錄應當做到內容全面、及時及準確,一旦出現任何異常,必須盡快的向主治醫生報告,最大限度的防止醫護記錄矛盾的發生。
3.2 強化護患交流及溝通 在日常的護理工作當中,語言的交流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護理人員應當注重語言的技巧性和藝術性,使用文明的語言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及溝通,堅持做到儀表大方、態度誠懇,切勿態度不耐煩和語調生硬。對于素質較低和態度較差的患者與家屬的不當行為及過激語言,護理人員應當耐心的安慰和解釋,盡可能的防止糾紛的產生。護理人員應當充分的利用晚間和晨間護理的機會,對患者的飲食情況和睡眠情況加以詢問,切實的給予患者充足的人文關懷,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來感化患者,以加強患者與家屬的信任和理解。
3.3 提高護理水平 過硬的技術、果斷及時的處理、敏銳的洞察力、高度的責任心是架起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信任和理解的重要橋梁。為了消除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那么就應當不斷的促進護理人員護理能力、護理水平和業務素質的不斷提高。一方面,應當制定出明確的培訓計劃,使護理人員積極的參與到護理培訓工作當中,特別是要將新上崗護理人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提高護理人員解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觀察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應當利用業務聽課、疾病護理查房等多種形式來掌握患者病情的進展、學習新知識,使護理人員不斷的進行新知識和新理論的學習。此外,還必須重視護理人員基本功的訓練,使其熟練的對各項技術操作規程加以掌握,在搶救過程中能夠做到忙而不亂、井然有序。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面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諸多不安全因素,護理人員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護理能力、護理水平、職業道德素養及責任意識,及時的掌握和更新護理新知識和新技能,并且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護理工作,這有這樣才能夠將不安全因素消除,才能夠避免護理糾紛和法律糾紛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劉桂玲.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152—153.
[2] 周柳嫦.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0,7(16):197—198.
【摘要】:目的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進行探究。方法對我院所收治的23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且總結分析具體的護理情況。結果導致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此必須進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結論積極學習新知識,加強法制觀念,提高護理水平和綜合素質,強化護患交流與溝通,重視護理記錄的管理及書寫,能夠有效的將心血管內科護理當中所存在的諸多不安全因素減少。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
當前醫院高風險的一個專科便是心血管內科,正是因為人體的心血管系統較為復雜,病因多樣,病種繁多,來勢迅猛,因此,在心血管內科護理的整個過程當中都面臨著許許多多的護理風險,一旦護理問題解決不當,那么便會導致法律糾紛的產生。所以,深入的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探討,并且盡快的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人員抵御風險的能力,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1臨床資料
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23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其中女92例,男138例,年齡44~80歲,平均年齡為60.1歲。其中,112例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并且對心血管內科護理當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和歸納。
2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所存在的諸多不安全因素分析
2.1患者方面絕大多數的心血管內科疾病都非常的復雜,疾病的變化速度也非常快,許多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均有可能隨時出現生命危險。由于醫院的護理工作屬于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不僅需要護理人員的努力,同時也需要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持與配合。然而,在實際的護理工作當中,很多患者普遍的缺乏執行醫囑的力度,比如患者的病情較輕,便對疾病產生一定的輕視心理,擅自離開醫院或者病房,甚至請假后不按時返回,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那么便會引起疾病的發作。
2.2護理人員方面由于心血管內科的護理人員每天都有著非常大的工作量,長期以來,絕大部分的護理人員超負荷的工作,并且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極易導致厭煩心理的產生,從而使得服務態度較差,甚至會引起差錯事故的發生,最終產生護理糾紛。與此同時,由于個別護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工作經驗,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較為淡薄,再加上當今人們對護理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進而使得護理人員無法與患者及其家屬展開有效的溝通,最終導致護理糾紛的產生。
2.3其他方面近些年以來,心血管內科的診斷及治療技術得以不斷提高,但是有些護理人員缺乏豐富的臨床經驗,無法及時的掌握新技術、新理論以及新護理方法,在對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當中,護理人員應急能力差、對儀器操作不熟練、醫療器械故障等都會對患者的搶救工作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這勢必會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除此之外,醫院環境也存在著諸多不安全因素,比如醫源性噪聲過大引起患者情緒惡化、病房地面濕滑而使患者摔倒等等,這些也都會引發護患糾紛。
3防范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措施
3.1重視護理記錄的管理與書寫護理人員應當立足于法律,將書寫與管理護理記錄的態度加以端正,禁止出現護理記錄潦草、涂改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對藥物的描述和疾病的名稱記錄應當工整和規范。同時,護理記錄的客觀性和及時性也是保護護理人員自身權益及封堵安全隱患的迫切需要。護理人員在對病情進行觀察時必須具備一定的預見性,特別是對于那些病情危重的患者,護理記錄應當做到內容全面、及時及準確,一旦出現任何異常,必須盡快的向主治醫生報告,最大限度的防止醫護記錄矛盾的發生。
3.2強化護患交流及溝通在日常的護理工作當中,語言的交流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護理人員應當注重語言的技巧性和藝術性,使用文明的語言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及溝通,堅持做到儀表大方、態度誠懇,切勿態度不耐煩和語調生硬。對于素質較低和態度較差的患者與家屬的不當行為及過激語言,護理人員應當耐心的安慰和解釋,盡可能的防止糾紛的產生。護理人員應當充分的利用晚間和晨間護理的機會,對患者的飲食情況和睡眠情況加以詢問,切實的給予患者充足的人文關懷,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來感化患者,以加強患者與家屬的信任和理解。
3.3提高護理水平過硬的技術、果斷及時的處理、敏銳的洞察力、高度的責任心是架起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信任和理解的重要橋梁。為了消除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那么就應當不斷的促進護理人員護理能力、護理水平和業務素質的不斷提高。一方面,應當制定出明確的培訓計劃,使護理人員積極的參與到護理培訓工作當中,特別是要將新上崗護理人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提高護理人員解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觀察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應當利用業務聽課、疾病護理查房等多種形式來掌握患者病情的進展、學習新知識,使護理人員不斷的進行新知識和新理論的學習。此外,還必須重視護理人員基本功的訓練,使其熟練的對各項技術操作規程加以掌握,在搶救過程中能夠做到忙而不亂、井然有序。
4結束語
總而言之,面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諸多不安全因素,護理人員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護理能力、護理水平、職業道德素養及責任意識,及時的掌握和更新護理新知識和新技能,并且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護理工作,這有這樣才能夠將不安全因素消除,才能夠避免護理糾紛和法律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劉桂玲.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152-153.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 護士長 優質護理 示范病房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58-02
為貫徹落實全國醫療管理工作會議和全省衛生工作會議精神,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緊緊圍繞“改革護理模式,履行護理職責,提供優質服務,提高護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調動臨床一線護士工作的積極性,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程、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患和諧。作為心血管內科的工作者積極響應會議精神,積極開展優質示范病房工作,讓護理服務“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 [1]。
1 做法
1.1 改變工作模式,豐富服務內涵。
1.1.1 組織學習,轉變服務理念。組織全科護士學習衛生部、省衛生廳及市衛生局《關于開展2010“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的通知》精神,通過開晨會、科會等多形式做好傳達宣傳工作。邀請省內外專科專家講授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過程中經驗及取得成果,調動全科護士積極性,使護士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與此同時根據病人身心特點提供細致、周到、專業的護理,將人文關懷融入護理專業技術操作中,積極開展適合心血管內科病人的健康指導工作,耐心為病人答疑解惑,創造適合病人活動的環境,進一步提高病人治療效果。
1.1.2 制定崗位職責及工作方式、增設愛心崗位。配備滿足病人需求的組員組成服務小組,實行護士長指導下的責任組長負責制,責任組長:對病人進行評估,發現病人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負責指導、參與分管病人的具體護理工作(治療+基礎護理,包括協助健康助理員完成病人的生活照顧),健康教育、護患溝通;組員:負責分管病人的具體護理工作(治療+基礎護理,包括協助健康助理員完成病人的生活照顧);健康助理員:負責病人的生活照顧。病區增設愛心崗護士:負責接待新入院病人,安排床位、向病人介紹病區環境、入院須知內容,幫出院病人復印病歷,指導報銷、出院帶藥服用及定期門診隨訪等。
1.1.3 拓展服務內涵。根據病人需求,提供個性化、連續性護理服務。充分利用醫院客戶服務中心平臺,對每位出院病人進行電話隨訪,給病人提供更多疾病預防、飲食調控、康復鍛煉等方面的指導,使護理工作由院內延伸到院外。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注重與病人的溝通交流,關注病人病情變化、感知需求、心理反應、社會支持等,讓病人體會到周到、細致、全面的護理服務。
1.2 創造溫馨住院環境。
1.2.1 加強科室宣傳。運用暖色調背景并配上相應的文字說明制作科室宣傳欄(如告病人書、醫患溝通平臺、燕尾帽下的情懷、南丁格爾誓言),并用一些溫馨話語如:歡迎入住心血管內科,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心愿,祝您早日康復等等,做到讓病人入院時放心,住院時舒心,出院時開心,從而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
1.2.1.1 告病人書。告病人書內容:第一,歡迎患者來到本科就診并告知患者心血管內科是根據省衛生廳關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有關精神,實行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第二,為了保證患者在住院期間有一個安全、有序、整潔、安靜的診療休養環境,防止陪伴人多帶來交叉感染問題的發生,同時便于醫務人員在生活照顧中及時觀察病人病情的細微變化,住院期間我們向病人提供治療、康復、心理疏導、生活照顧等全方位的整體護理;第三,為了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醫務人員殷切希望病人和病人的親友能從以下幾個方面支持、配合我們的工作:①請減少家屬陪伴人數,探視一次不超過2人;②請病人及時表達需求,以便及時得到滿足;③病人按照飲食醫囑在醫院就餐;④遵守醫院及科室病房管理的有關規定。
1.2.1.2 搭建醫患溝通平臺。“有一種心聲,就會有許多傳遞的渴望,我在傾聽你的訴說,你也聽到我的聲音了嗎?”這正是醫患溝通平臺所要表達的作用。醫患溝通平臺包含兩部分內容,其中一部分是患者心語,另一部分是醫護心語。患者心語:通過護士發給患者及家屬便利貼紙,讓患者及家屬把對醫護人員工作的建議、意見及需求寫在便利貼紙上并粘貼在患者心語欄內,護士長一周將收集一次患者心語內容,對于病人或家屬反饋的問題、需求及時在醫護心語欄給予反饋,讓病人及家屬督促醫護工作改進。患者心語欄還張貼病人的感謝信,讓病人及家屬知道他們每一句贊揚對醫護人員是巨大的鼓舞。通過醫護心語欄讓患者及家屬了解醫護人員對病人及家屬意見的重視,同時借助這個平臺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
1.2.1.3 燕尾帽下的情懷。護理核心概念:微笑、慎獨;職業精神:愛病人、愛本職;護理文化:詮釋著“以人為本”的服務,人本主義。實踐著滿足病人全身心需求的整體護理等一序列內容,同時讓患者及家屬處處體會到護理人員真誠服務的職業精神。
1.2.1.4 南丁格爾誓言。通過南丁格爾誓言介紹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是護理事業的創始人和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被譽為“提燈女神”,增加科室文化氣息同時弘揚南丁格爾精神,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護理先輩是以這種精神工作,現代的護理人員同樣會秉承先輩這種職業精神為患者服務。
1.2.2 添置病房基本設施。每間病房衛生間安裝熱水器,給病人提供方便。配置洗頭機滿足患者的需求。護理站擺放綠色植物,讓患者在院期間都時刻感到生命的那一縷陽光,擺脫過去整個病區都是白色基調。
1.3 注重細節工作。
1.3.1 健康宣教欄。充分利用健康宣教欄,介紹科室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讓患者了解科室技術力量雄厚,增加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促進病房管理工作良性開展。
1.3.2 健康宣教卡、健康宣教手冊及《一日清單解析》。制定圖文并茂的各類疾病健康宣教卡,并配有主任擅長方向、門診時間、聯系方式等。責任護士根據病人疾病給予宣教并發健康宣教卡,讓病人了解自身的疾病及其他相關疾病,讓病人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健康宣教手冊內增加《一日清單解析》,讓患者了解醫院發放清單時間并對清單內容進行分項說明,減少患者及家屬疑慮,杜絕收費問題引起的糾紛。
1.3.3 給患者慶祝生日。根據心血管內科專科住院病人特點,我們為住院期間生日的患者送生日賀卡,寫上溫馨祝福的話語,實踐著“以病人為中心”、 “以人為本”的服務,讓患者在住院期間同樣感覺到家的溫暖。
1.3.4 對客戶服務中心每月回訪護理情況及時進行反饋。對患者所反映的護理工作上的不足,核實并給患者回饋,對于患者提出意見表示感謝,確實因護理工作造成的不到位給予解釋。
1.4 制定心內科疾病特點的護理服務標準。倡導護士積極參與制定急性心力衰竭、心絞痛、心肌梗死、高血壓病及病毒性心肌炎等常見病護理服務標準。服務標準從住院第一天到出院每天都有不同標準,包括護理級別、飲食、、用藥指導及出院健康指導等。標準制定結束后組織全科護士進行學習,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大力提高護士專科專業水平。
1.5 實施績效考核管理。護士參與制定績效考核方案,考核每天督查、每周小結、每月匯總等內容。實施護士長在管理質控小組責任組長自身管理的控制方法。績效考核包含德,能,勤,績四個方面,權衡利弊給予加減不同的獎金系數。德的考核包括上級表揚;滿意度調查、表揚、儀表、投訴等。能的考核包括院部操作、理論考核優秀(前三名)、堵差錯、院內檢查等。勤的考核包括聽班時段來加班;班外時間搶救、夜班、護士長夜查房、基礎護理項目、出勤情況等。績的考核包括責任小組長,輔助護士;每月每個護理組完成的一級病人數量、職務、職稱、執行三查七對的情況、健康宣教是否到位等。按照每人的績效得分發放獎金,使得激勵機制得到充分運用,有利于護理隊伍的健康發展,也便于護士建立不斷自我激勵的心理模式。
2 效果
2.1 提高護士素質,調動護士積極性。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活動,使護士感到身上責任重大,促進她們不斷自我激勵,自覺學習相關優質護理示范病房文件及科室制定相關內容,無形當中提升自身素質。實行績效考核不僅能夠調動護理工作者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充分的發揮護理工作者其無限的創新能力,同時能夠創造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充滿尊重的良好工作環境,更有利于對護士的素質進行整體的提高[2,3] 。護士長通過績效考核能掌握護理工作薄弱環節,對護士實施切實、可行、有效的培訓,使護理人員具備不斷學習能力,并運用護理知識和技能提供優質護理,使護理服務工作得到不斷完善。
2.2 提高凈推薦值。凈推薦值(NPS)又稱凈促進者得分,是一種計量某個客戶將會向其他人推薦某個企業或服務可能性的指數。作為顧客忠誠度評價指標,用來衡量客戶得到的服務質量[4]。它會向客戶提問,例如是否愿意向朋友及同事推薦該公司(以及如果愿意,為什么)。對于心血管內科這種慢性病科室,凈推薦值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凈推薦值提高才是科室、醫院生存之道。凈推薦值從開展優質護理示范病房之前84.81%升到從開展后至今平均值94.46%。
2.3 緩解醫患之間矛盾,提高患者滿意度。護士是一線醫務工作者,護理工作能否做到細致、周到并滿足患者需求,直接影響到醫患關系是否和諧以及病人對整個醫療質量的評價。開展優質護理示范病房,創建溫馨住院環境,建立醫患溝通平臺,讓病人及家屬能暢所欲言,讓醫護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想法、需求,使得醫患之間溝通更加順暢。客戶服務中心每月對住院病人入院24小時內床邊探訪,出院病人出院三天內電話回訪,對護士服務質量采取開放式訪談,對每月探訪及回訪的記錄進行匯總分析,顯示護理存在問題從開展優質護理前占總回訪問題的18.69%下降至12.35%。
3 討論
護理人員不足仍是當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存在主要問題,病房護士人力資源充足才能滿足患者合理需求,促進護理服務“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三級綜合醫院、部分三級專科醫院病區護士總數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0.6∶1;二級綜合醫院、部分二級專科醫院全院護士總數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0.6∶1,病區護士總數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0.4∶1[5],這順應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護理人員需求。
社會上對優質護理的認識一直存在著誤區,認為優質護理就是基礎護理(給病人洗頭、洗腳等),其實基礎護理僅僅是護理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護理工作更多的是涉及專科護理、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護理工作涵蓋著更多專業性。優質護理其實是一種護士職責的回歸,是護士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關于印發《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的通知.衛辦醫[2010]13號
[2]劉保萍,陳海英.績效考核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1):45—46
[3]張雪芳.績效考核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7):131
摘要目的:探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在心血管重癥監室護人員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間我院參與心血管重癥監護室護理培訓的護理人員40名,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按照常規模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而試驗組將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應用于心血管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培訓中,培訓周期結束后,對護理人員進行吸痰術、心肺復蘇術、呼吸機應用技術、相關儀器監測監護術等4個方面的考核。結果:培訓周期結束后,試驗組護理人員在心血管重癥監護方面的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能客觀、公正、全面評價心血管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在培訓中查缺補漏,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對護理人員開展培訓。
關鍵詞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心血管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培訓;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65
作者單位:518110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人民醫院內科
粟連輝:女,本科,主管護師
The appli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in 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care nursing personnel training
SU Lian-hui(Guanlan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hua New District,Shenzhen51811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in 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nursing personnel training.Methods:Selected 40 cases of nurses who participate in the 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nursing training of nursing staff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conventional mode of nursing personnel training,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ccepted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application in cardiovascular icu nursing staff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aining,After the training period,carries on the exam o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and statistic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volved in nursing during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error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received testimonials.Results:After the training period,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spection examine resul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tatistical result has obvious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can be objective,fair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care nurse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focused,targeted to the nursing staff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can adopt to the promotion.
Key words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care unit;Nursing staff;Training;Effect.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是英國Dundee大學的Dr.R.M.Harden1975年提出一種考核框架。OSCE并不是某一種具體的考核方法,實際上OSCE只是提供一種客觀的、有序的、有組織的考核框架,在這個框架當中每一個醫學院、醫院、醫學機構或考試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加入相應的考核內容與考核方法。它是通過模擬臨床場景來測試醫學生的臨床能力,同時也是一種知識、技能和態度并重的臨床能力評估的方法。考生通過一系列事先設計的考站進行實踐測試,測試內容包括標準化病人(SP)、在醫學模擬人上實際操作、臨床資料的采集、文件檢索等。考站設置分長站、短站,時間從5~20 min不等。由主考人或SP對考生進行評價[1-2]。目前在國內,OSCE在臨床中的運用已經迅速發展,使相關護理領域的護理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ICU是重癥醫學學科的臨床基地,它對因各種原因導致一個或多個器官與系統功能障礙危及生命或具有潛在高危因素的患者的臨床治療都有重要意義,因此ICU護理人員對相關儀器的合理使用以及護理措施的操作選擇對患者的病情恢復起到關鍵作用[3-4]。為了提高心血管重癥監護室中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為護理培訓提供一種新的思路,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嘗試將OSCE應用于心血管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培訓中,取得理想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心血管ICU護理人員40名,其中男2名,女38名。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31.51±3.74)歲。護士長4名,護士36名。其中合同護士17名,正式護士23名。工作年限3~18年,平均工作年限(8.32±4.11)年。學歷:中專21名,大專11名,本科3人。職稱:護士21名,護師10名,主管護師9名。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護理人員在性別、年齡、參與工作年限以及職稱等方面的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護理人員以傳統的常規模式進行培訓,即教師授課與實踐練習相結合,而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訓練的基礎上引入OSCE,具體如下:
1.2.1OSCE站點設置在此次心血管ICU護理人員培訓中,結合我院的具體資源以及心血管疾病具體情況,將OSCE分為5個站點進行考核,具體考核過程包括站點1為基本理論知識的測試,采取書面考試形式,考試時長為20 min,以此測試培訓人員的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站點2,采取書面考試與現場操作相結合的形式,主要測試培訓人員對基本儀器的操作操作掌握情況,時長為20 min;站點3,采取現場情趣模擬形式,主要測試培訓人員對在監護過程中對患者的日常檢查、監護以及記錄情況;站點4,主要對培訓人員的護理過程中的護理操作以及措施的規范進行考核,采取書面與現場操作相結合的形式;站點5,以情景再現的模式對培訓人員進行應激事件的考核。
1.2.2實施規則在護理人員進行OSCE考試前,由主考醫師對試驗組參與培訓人員進行考試規則及其流程講解,明確考試注意事項以及評分規則,對于“站點5”需借助于SP參與,模擬突發事件情景,由護理人員進行抽簽選擇相對應的突發事件情景進行作答;而對于“書面考試”由采用閉卷形式,由護理人員進行書寫作答;“現場操作”護理人員在具體儀器和情境中進行現場操作,并由考官進行評分。各站點實行10分制,6分及格,每個站點的得分為所有考官打分之和取平均分,在培訓中期進行測試。
1.3觀察指標在培訓效果理論方面,根據心血管疾病重癥監護室和相關心血管疾病具體特性,并在相關領域專家以及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制定“心血管疾病重癥監護室問卷調查表”,具體內容包括心肺復蘇術、吸痰術、呼吸機應用術以及相關機器監護監測術4個方面,每1項滿分100分,在培訓周期結束后對兩組護理人員進行考核。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醫學實踐技能考試是評價醫學生臨床能力的重要手段,臨床能力是指完成醫療保健活動所必需的特殊能力。OSCE實際上就是針對以上各種評價目的所能采用的各種評價手段的綜合體,是目前較全面的評價體系。其考核標準較為統一,對于考生臨床技能的評價具有廣泛連續性,所采用的測試手段與臨床實際情景結合的非常密切。美國醫師考試委員會認為醫學生應當具備下列臨床能力:收集病史,體格檢查,運用診斷性輔助檢查,診斷能力,作出醫療決策能力,執行醫療決策能力,繼續醫療決策能力,繼續治療護理能力,正確處理醫患關系以及職業態度[5-7]。而在此次研究中,我院在對心血管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中引入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系統,設置5個站點,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全面有針對性地評價,由實驗結果看,較傳統培訓方式,臨床效果更為明顯,表1顯示,試驗組護理人員在培訓中引入OSCE考試,在培訓周期結束后,對其進行心血管疾病重癥監護室相關知識技能測試,在心肺復蘇術、吸痰術、呼吸機應用術、相關機器監護監測術等4個ICU必備知識測試得分相對于對照組有明顯提高,統計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由于OSCE考試系統是在真實場景下對護理人員進行較為全面的考核,評估階段性培訓效果,在尋找不足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繼續學習積極性,成績的信度也更高,因此當周期結束的成績測試中,各項分數較高也是必然。
傳統的臨床能力評價采用紙筆考試和病房床邊考試形式,存在評價方法單一、評價不全面的問題[8]。OSCE方法,避免了傳統考試的偶然性和變異性,減少了主觀性,使考試情景更為真實。由于其眾多的考試內容,使評價遍及教育目標分類學所包括的認知、情感和精神運動3個領域,充分發揮了考試的功能。隨著我國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的科學化、標準化的不斷加強,在實踐技能考試中運用OSCE勢在必行[9]。
參考文獻
[1]楊群,馬金鳳,尼春萍,等.臨床真實環境和OSCE相結合考核模式在護理本科畢業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9):109-110.
[2]黃惠根,陳凌,藍惠蘭,等.ICU臨床專科護士在職培養模式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26-28.
[3]楊俊玲,趙立新.心血管ICU護士的臨床培訓[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5):369-370.
[4]張潔,魯劍萍,孫慧君.TSP/OSCE四站式臨床技能考核在本科護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9):32-33.
[5]邱賽琴,鄭玩華,許映娜,等.手術安置培訓方法的改進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7):505-506.
[6]呂利明.OSCE模式在《護理學基礎》實驗考試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2):118-119.
[7]李妍,郭愛敏.提高ICU護士對使用呼吸機患者抬高床頭依從性的策略和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40-43.
[8]高素芳,范秀珍,賈美君.ICU專科護士科研能力情況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6):58-59.
[9]王曉慧,江嬌,魏媛媛,等.重癥監護病房工作環境與護士溝通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1B):180-183.
我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心血管病患者1033例,其中男680例,女353例;32—50歲328例,50~60歲421例,60歲以上284例;病情好轉出院者984例,轉院28例,死亡21例,其中夜間死亡者6例,可見夜間是心血管病患者的高危時段。
2夜間護患情況分析
2.1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點心血管病人夜間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加強,易引起心肌細胞抑制,導致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減弱等,甚至會引起病人在夜間出現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等嚴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夜間對心血管病人來說是發病的高發期。
2.2護理人員方面的因素護士均為女性,體力較弱,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夜間生物鐘紊亂,身體極度困乏,且夜間值班人員少,無人監督,如果沒有較強的責任心、良好的道德修養及自制力,就很容易放松對病人的觀察而導致不良后果。
2.3陪護方面的原因夜間陪住人員,往往適應不了生物鐘的紊亂而困乏入睡,加上住院時間長,陪床人員身心疲憊難以提供變化的信息。
3夜間臨床觀察與護理
夜間護士應詳細做好床頭交接班,了解病人日間病情變化,主要治療、心理、睡眠及飲食情況,熟練掌握急救器材及藥品的使用情況,并知道急救儀器的放置位置,以助于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和順利采取急救措施。同時根據心血管患者病情變化特點,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3.1制定夜間工作流程護士接班時要詳細交接,并將交班內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夜間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防止遺漏治療和護理。
3.2按護理等級要求定時巡視病區,包括病區安全設施、專科設施及急救儀器設備情況、儀器使用情況、巡視住院患者的病情變化、了解值班醫護人員的動態。保證夜間全病區的護理安全。
3.3夜間病情觀察、治療及護理。對夜間治療的患者,我們更應該保持高度慎獨精神。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保障治療及時、準確無誤地進行。
(1)對病區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數,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狀態變化,及時了解患者主訴,如胸悶、胸痛、心悸、氣急,并進一步觀察其部位、性質、持續時間,及時通知醫師并采取相應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2)定時測量脈率、脈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壓,要定時巡查液體滴速。
(3)檢查患者用藥情況,密切觀察患者的用藥過程及不良反應。對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時反饋給值班醫生,排除外周環境的干擾,或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協助患者安靜入睡,保證患者睡眠。
(4)對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要定時翻身、扣背,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皮膚護理。
(5)密切觀察心電變化,并做好詳細記錄。如有異常及時向醫生匯報病情。
3.4氧療的護理觀察予以持續低流量吸氧,夜間病人處于睡眠狀態,吸氧管容易脫落、阻塞,應經常檢查,保持其通暢,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宣教工作,說明低流量吸氧的治療意義,不可隨意調節氧流量,以保證氧療的正常進行。氧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發紺等情況變化,定期進行血氣分析,以便更好地調節氧濃度或流量。
3.5做好危重病人的搶救準備工作如準備好除顫儀、吸痰管、氣管插管、簡易呼吸器、呼吸機等,以便及時搶救病人。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護理
1加強護理工作
1.1加強檢查(1)詳細了解并分析患者的病史特點、發病時間、主要癥狀、既往住院及用藥情況等。(2)一般的專科體檢:身高、體重、基礎心律及心率、計出入液量、血壓、呼吸、肝臟、水腫程度及缺氧程度的判斷等。(3)了解心血管內科常見的輔助檢查:三大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血脂全套、空腹血糖、血液流變學、心電圖、肺功能、胸片、心臟彩超、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活動平板、冠脈造影等。
1.2加強觀察(1)新藥觀察。如使用利多卡因、心律平、西地蘭等抗心律失常。藥應在監護下進行,并注意心率、心律變化。臨床實踐證明不單是青霉素類藥物使用容易過敏,現在新藥層出不窮,也有個別的易起副反應,所以使用新藥時,護理人員應認真閱讀藥物說明書,并在使用中加強巡視,病人出現反應時,應能得到及時處理。(2)進食觀察。應密切觀察患者進食情況,包括水分熱量及食物的質量和數量,避免攝入高鈉、高脂飲食及暴飲暴食,也應避免攝食太少,以免引起水、電解質失衡。(3)病情觀察。定好周期,認真觀察心率、心律變化。一般每1小時記錄1次。(4)二便觀察。注意患者二便情況,心肌梗死、心衰病人用力排便后易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律失常、急性心衰,甚至死亡,因此要保持患者大便通暢,應予口服便塞停預防便秘,必要時應用助消化藥和潤腸通便藥,有的病人排便時不易排出可給予開塞露協助排便。準確觀察和記錄患者每日的尿量也十分重要,可為臨床醫生提供病情判斷和用藥依據。
1.3 加強基礎護理(1)做好皮膚護理。危重病人予以安置有氣墊床的床位,并檢查全身皮膚情況,特別骶尾部等受壓部位,如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應注意會、骶尾部皮膚情況,須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換。(2)保持病房空氣新鮮。病房溫度和濕度要適宜,做好口腔護理,預防交叉感染。(3)及時響應患者呼叫。心血管病人意外多,因此呼叫鈴響或有呼叫聲應立即去察看,救護儀器如心電監護儀、除顫器、氧氣、吸痰器、簡易呼吸器、搶救車嚴格按規范管理以便醫護人員搶救病人時能做到迅速及時、有條不紊。
1.4加強心理護理由于心血管疾病多需終身治療,疾病易反復發作,因而患者常具有極其復雜的心理活動,易產生各種思想顧慮,情緒易激動,氣量狹小,甚至焦慮、緊張、絕望,從而導致病情惡化。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疾病往往能起到治療和促進康復的作用。臨床上應重視心理治療和精神護理,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心理平衡,以促使早日康復。
2加強管理工作
2.1加強教育。實際上,有些失誤是由于醫護人員專業理論、技術及新設備操作知識缺乏而造成的。心血管疾患變化較快,若對病情的變化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就很容易延誤救治的時機,導致患者死亡或病情的加重。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可能隨時變化。在對危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時,如果不能準確分辨異常狀況,并且對患者癥狀護理知識了解不夠,就很容易引發風險;由于心臟介入手術發展較快,各種新技術和手段不斷更新,若對各種心臟介入手術后的患者護理知識缺乏學習和了解就會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出錯;對除顫器、心肺復蘇等基本護理操作不熟練或者有誤也會帶來護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有計劃地組織醫護人員學習業務知識,反復訓練專業技能,做到技術精湛。應經常組織醫護人員學習新引進設備的使用知識,盡快掌握其操作性能,并進行考核,做到人人過關,確保在搶救時能做到熟練使用。
2.2加強溝通隨著病人及家屬法制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給護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如果護理人員做了大量護理工作而缺少與患者溝通交流,也容易引發風險。因此加強醫患溝通勢在必行。
(1)住院期間應教育患者注意:需遵醫囑,按時、按劑量服藥,有不適癥狀要及時和醫護人員溝通。(2)在出院之后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合理膳食;注意維持心臟的代償功能,要勞逸結合,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活動宜量力而行;需按時服藥,注意關注藥物不良反應,還要搞好定期復查工作。
2.3加強護理記錄管理醫療機構承擔舉證責任是目前處理醫療糾紛的重要環節,病歷是醫患雙方關注的焦點也是法院采信的重要證據,護理記錄作為病歷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顯得尤其重要。若護士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且對護理記錄的及時性、準確性注重不夠,出現漏記或護理記錄與醫生記錄有差別等情形,常常導致風險增加。
2.4加強風險管理護理風險的識別、評估、處理、效果評定是護理風險管理的一般程序。主要內容涉及護理業務工作、護理組織機構、環境安全、公眾意見處理及投訴等方面。識別護理風險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護理中除注意防范常見風險因素外,還要加強以下環節:
(1)項目分類總結和缺陷管理總結,以明確風險易發環節及細節;(2)科室整體共性風險分析;(3)信息咨詢溝通,如做好醫護溝通、醫患溝通,從而掌握更多的風險點;(4)儀器定期檢測,評估風險概率;(5)突況風險評估,如停電,地震等。
3結語
加強心血管內科護理質量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減少差錯、提高護理質量,實現醫患雙方關系和諧。護理工作的對象是病人,如何保證護理安全,與護理人員的素質、技術、工作能力以及管理等有著密切關系。這就要求護士不斷加強基礎理論學習、提高觀察與分析能力。管理者應促使醫護人員認識安全隱患、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技術,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整體素質;最終實現提升護理水平的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