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課堂教學實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堂教學實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堂教學實踐

        第1篇: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政治 教學 實踐 情景

        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給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使得課程教學有更好的效果。下面列舉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著名哲學家羅素說:“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睂W生從初中開始接觸政治課程。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觀與方法論。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在今后的學習中,學生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如果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學生養(yǎng)成了錯誤的習慣,不僅不利于政治課的學習,而且日后的糾正更是難上加難。

        習慣是一點點培養(yǎng)成的,是日積月累的過程。好的習慣是受用終身的。如何學好政治,是一個新的概念。老師在向學生灌輸新概念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教學相長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敖虒W相長”,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理念。在長期的教學中,老師難免出現程序化的重復,而不追求創(chuàng)新改變,變得墨守成規(guī)。

        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老師,更要認識到其中的重要性。因此,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注意自身的積累與提高。因此,老師在教育學生知識的同時,自己也應注意提高,在教學中,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對于自己認識不透的地方,要虛心向其他人求教。由于學生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有時候,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和同學們多多探討。這樣老師不僅學到了新鮮的觀點,而且在不經意間,了解了學生的關注方向,也更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

        三、民主開放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情景的設置,將學生調動起來。尊重學生的發(fā)言與參與,特別是一些表現活躍的積極分子,不能簡單粗暴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課程標準的設計上,應該力求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師生的互動,同學的參與,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思維的火花只有經過碰撞,才能綻放出更大的能量。

        四、理論聯系實際

        相對于課本枯燥的例子,當今世界上正在發(fā)生的轟動事件,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可以引入正在發(fā)生的大事件。這樣,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內容與時俱進,還培養(yǎng)了學生關心時事的習慣和分析熱點事件的能力。

        在課堂上,經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對于該事件有更深刻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這樣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不僅變得便于理解,而且還得到了實際的應用。所以,學生的理解就更為深刻,使得原本死記硬背的知識,得到融會貫通,變成了學生自己的知識。

        五、多媒體切忌喧賓奪主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逐漸普及。但是由于多媒體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時候造成了課堂上熱熱鬧鬧,但是學生并沒有注意到真正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明確自身作為教學主體,學生作為教學客體的理念。對于多媒體的利用要恰到好處,而不是一味地盲目使用。

        在使用多媒體資料的時候,教師不能簡單地復制其他人的課件,而不經過自己的認真學習與思考。如果這樣,則是浪費了多媒體教學的強大互動能力。在聲、畫、影的交錯應用中,應該尋找到良好的切合點。

        此外,《初中政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

        政治教學,不是一門應付考試的學科,而是對學生進行品德培養(yǎng)的學科。政治老師要真正擔當起教書育人的責任,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從而達到政治課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德才.《論情感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滲透》.中學教學參考.2010.6.

        [2]簟孥,麓舅.《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年第3期.

        第2篇: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一、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領會編者意圖,是衡量教師理解教材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對編者意圖領會得越深,越能充分發(fā)揮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整體觀念,從教材的整體入手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系、發(fā)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怎樣理解編者的意圖呢?主要是多問幾個為什么。例題為什么這樣設計呢?習題為什么這樣編排呢?結論為什么這樣引出呢?等等。經過這樣一番思考,教師肯定會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

        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在教學“9加幾”時,課本中只提供了一幅學校運動會的全景圖。這幅圖究竟有什么作用?教學中應如何出示?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都是教師教學前應該搞清楚的。

        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用實物投影出示全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結果說給組內的同學聽。在學生初步感知圖意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學生們喝了一些飲料,還剩多少盒?”這一數學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方法上。教師啟發(fā)學生自己想出計算方法,并在組內進行交流。學生可能出現三種算法:(1)數數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2)接數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著數10、11、12、13, 一共有13盒。(3)湊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飲料放在箱子里湊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師讓學生比較各種算法,選擇出自己喜歡的方法。然后,結合學具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湊十法”,并從中體驗出“湊十法”是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最后,再利用全景圖讓學生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學生每提一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說一說一共有多少人。對于9加幾的問題,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這樣安排教學,才能真正發(fā)揮全景圖的作用。當然,有條件的學校,如果錄制一段本校運動會的場面,動靜畫面結合起來,可能效果會更好。

        二、深入了解學生,找準教學的起點

        教學設計的對象是學生,教學設計的成效如何,將取決于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程度。如果從實驗的角度分析教學設計,那么課堂中的學生情況就是自變量,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案的選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調整等都必須隨著學生這一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結合他們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

        例如,在低段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又如,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因其思路、解題方法和已學過的分數應用題基本相同,所以教學時,教師只需稍加引導,便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己想出解題方法,教師根本不用花過多的時間去講解。一般來講,年級越高,課堂教學應該越開放?!跋仍嚭笾v、先猜想再驗證、先獨立思考再集體交流”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教學,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展示知識的發(fā)生過程,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現代教育認為課堂教學首先不是知識的傳遞過程,而是學生的發(fā)展過程;首先不是教師的教授過程,而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首先不是教師教會的過程,而是學生學會的過程。從數學學科的特點看,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是前人思維的結果。學習這些知識,不是簡單地吸收,而必須通過自己的思維,把前人的思維結果轉化為自己的思維結果。這個轉化,認知學派稱之為“建構”,國際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稱之為“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chuàng)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結論灌輸給學生?!敖嫛币埠茫霸賱?chuàng)造”也好,其實質就是充分展示知識的發(fā)生過程,把靜態(tài)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tài)的探索對象,讓學生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付出與前人發(fā)現這些知識曾經付出的大體相同的智力代價,從而有效地實現知識訓練智力的價值。

        第3篇: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Abstract: Multimedia class teaching effect is not desirable, and its function is not show.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we should use the multimedia class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to organize and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ractical issues of carrying out multimedia teaching from the level of practice to make multimedia teaching adaptive to actual teaching.

        關鍵詞: 多媒體課堂教學;交互;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情境

        Key words: multimedia class teaching; interactive;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model; circumstances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6-0201-02

        作者簡介:葛黎新(1971-),男,陜西咸陽人,陜西中醫(yī)學院醫(yī)技系講師,從事電子物理信息技術研究;蔣媛(1969-),女,陜西咸陽人,陜西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部副教授。

        0 引言

        多媒體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從實際的教學實踐情況來看,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時甚至出現了學習效果還不如不用多媒體技術好的尷尬情況。本文將從實踐層面分析目前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1 目前多媒體教學存在的缺憾

        1.1 教學觀念跟不上教學手段的進步,雖然使用了先進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但仍然局限于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學生仍然處于被支配被灌輸的地位,只不過多媒體技術成了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工具,實質上是將過去的“書灌”變成了現在的“電灌”。

        1.2 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沒有板書,學生失去了接受教學信息的一種重要渠道,不利于他們去構建知識的層次性和整體性,一堂課學下來,學生對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聲音、動畫或許有較強的記憶,而他們所記憶的知識點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統的。

        1.3 多媒體教學節(jié)奏快、信息量大。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包含在課件當中,教學過程中節(jié)省了板書所需的時間,加大了每節(jié)課的教學信息量,教學節(jié)奏快。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思考時間相對較少,往往是被動地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順應著設計者的思維方式去學習,無法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和發(fā)現,容易產生學習疲勞。

        1.4 師生交互困難。多媒體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學習內容通過計算機展示給學生,教師通過計算機教,學生通過計算機學,師生缺乏面對面的交流。那么怎樣才能發(fā)揮好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讓它很好地服務于教學呢?

        2 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實施

        2.1 應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 情境是指對人有直接刺激作用,能夠引起人情感變化的具體自然環(huán)境或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對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分析,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出生動直觀的、接近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有豐富資源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便于學生發(fā)現問題和進行自主探索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1]。根據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特點和功能,將用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情境分為直觀情境、知識情境和問題情境。

        2.1.1 直觀情境的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是指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那些些稍縱即逝的、抽象的現象或宏觀的、微觀的事物變成為具體的、可感知的教學環(huán)境。盡可能多的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真正揭示知識的實質。如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交互技術,帶領學生模擬實驗操作過程,將實驗過程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帶領學生一步步的得出結論。

        2.1.2 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 知識情境指的是教學內容的展現方式,它包含兩方面看的含義:一是知識發(fā)生的背景和歷程,一是知識的組織和管理方式[2]。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方便的獲取知識發(fā)展的材料,并生動、細致、充分的展示出來;也可以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來決定該知識應該以何種媒體方式表現出來。在創(chuàng)設知識情境時,要反對書本搬家和形式主義兩種傾向,如僅使用文字來呈現教學內容和滿足于能熟練的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自然現象和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這兩種現象。

        2.1.3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教學中問題情境是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經過努力獲取知識的學習情境,它能使學生產生強烈認知需要。問題情境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時要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情況及其學習方法、年齡特征等因素,避免出現提出的問題太難,學生根本無法解決的現象;要做學習內容分析,所設計的問題應該和學生原有的領域知識密切相關,要善于運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貼切的、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自由討論,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2.2 不可忽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 教學是一個雙向交流過程,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的必要條件。多媒體課堂教學中,主要包括師生互動、人機互動等。多媒體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新穎的課件所吸引,老師則容易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將教學內容全部用課件展示出來。由于多了計算機這個環(huán)節(jié),師生交流方式由原來的直接對話變成了通過計算機對話,削弱了師生間的互動,降低了師生交流的有效性和及時性。這種情況使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3]。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多媒體教學實踐中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2.2.1 反對以展示多媒體課件代替教學全部教學活動的做法

        多媒體教學發(fā)展初期,以展示多媒體課件代替教學活動是很常見的,現在仍然有一些教師這樣做。課堂上學生聚精會神的在看大屏幕,教師聚精會神的在操作計算機,師生間關于教學內容的交流基本上被計算機代替了,那么這種教學就是標準的“電灌”。

        2.2.2 加強教師的引導和對教學過程的組織作用 多媒體課堂教學不能讓計算機當老師,如果由于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得教師在課堂上可有可無、不知道該干什么,那么這堂課是要失敗的。多媒體課件是一種手段和工具,它的作用是將抽象的知識點和過程或者是難以在實驗室中實現的現象展示給學生,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加強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引導作用,力圖將教師的語言、文字和生動活潑的多媒體手段有機的組織起來,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以教師講解、板書為主,個別知識點輔以多媒體技術手段的教學方式是值得提倡的,其實質是減少了人機互動,加強了師生互動。加強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從根本上解決了師生間的缺少互動的問題。

        2.3 把握多媒體課堂教學節(jié)奏 多媒體課堂教學節(jié)省了板書和部分講解的時間,所以有著信息量大、節(jié)奏快,效率高的特點。這一方面是優(yōu)點,另一方面也給教學帶來了困難,信息量大和節(jié)奏快讓很多教師和學生都很不適應,這種情況下,準確的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多媒體課堂教學在課前設計課件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如何控制節(jié)奏的問題,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不宜過多,可以充分的挖掘每個知識點的內涵、擴展其外延,可以安排大量的例子來開展針對具體問題的案例教學,還可以在知識發(fā)展的人文背景、社會環(huán)境上多下功夫,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開展美學教育。多媒體教學中應該注意對教學過程的引導和組織,應該注意去營造一個適合開展教學活動的情境,這是調控教學節(jié)奏的一個有效手段。教學中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況,多媒體教學的節(jié)奏問題突出的表現為一個快字,快的根本原因其實不在于教學內容的多少,而在于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在與教學中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交互。

        2.4 幻燈片與黑板的關系 傳統課堂教學中,主要依靠板書向學生再現教案文本的核心內容;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影音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已經取代了板書,在教學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多媒體課堂教學中也應該注意繼承和發(fā)揚板書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整體性、層次性、系統性的認識的優(yōu)勢,在這一方面多下功夫。多媒體課件的版面內容應該是以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板書內容為主,在個別知識點的講授中適當的插入動畫和聲音等。在安排板書內容時應該注意每個版面內容不宜過多,盡量保持其整潔和條理性,不能把多媒體課件當成電子講稿。多媒體課件的播放應該是有序的,各個知識點的相關內容依次展現給學生,猶如我們在黑板上一行一行的寫字一樣。有條件的話應多使用手寫屏幕、白板或黑板。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我們并不一定非要始終盯著計算機屏幕,將多媒體手段和傳統的板書、講授結合起來的多媒體課堂教學效果也是很好的。

        2.5 多媒體課件的取舍問題 一直以來,在教學實踐中對多媒體教學就存在著肯定和否定的兩種態(tài)度,前者將多媒體教學說成是萬能的,是靈丹妙藥,后者又將其看成是嘩眾取寵,可有可無。其實,在評價多媒體課堂教學時還是應該回到問題的本質上來,即看其教學效果是否是好的,是否的確有利于教學。從認知的心理學原理來看,使用多種媒體是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這也就是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初衷,這點是要肯定的。只不過是在進行多媒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的注意力過多地受到了計算機的干擾,過多地集中在了如何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展現教學內容上,忽略了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組織。如果能注意避免這個問題,使用多媒體教學是應該的。但是,不是說所有的課程、知識點和教學對象在任何時候都適合多媒體教學,一般說來,如果教學內容難度不大,容量也不大,演算推導過程多,也沒有什么過程需要計算機來模擬,可以考慮不要用多媒體課件。

        3 結束語

        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內容多、節(jié)奏快,教室光線昏暗,學生很難有時間去記筆記,這對于學生的復習和進一步學習是不利的。為了給學生留下來一些參考資料,建議將課件復制給學生,還可以將課件到網上。另外教師也應該抽出時間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可通過談話、問卷、測驗等方式進行。為此最好能建立起配套的、相關的網絡課程網站,使學生能夠方便的獲得課堂教學的資料,使教師能夠方便的獲得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目前的網絡課程已經包括了學習指導、教學內容、學習交流、實時交流、在線測試等,可以彌補多媒體課堂教學中這方面的不足。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3,4.

        第4篇: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一體化;PLC;職業(yè)教育

        一、PLC一體化課堂教學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PLC在家庭、建筑、電力、交通、商業(yè)等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以社會需要大量的懂PLC控制的從業(yè)人員。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PLC這一課程已成為高職院校自動化類專業(yè)的重點課程。PLC一體化課堂教學是將教師的講解和示范與學生的操作和練習融為一體,不再像傳統的教學那樣在教室里對著黑板講課,而是把課堂搬到專門的實訓教室或者實訓場地,對著教學設備進行講解和示范。

        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職院校都將PLC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但在教學實踐中,PLC教學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例如,有些學校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對PLC只有抽象的認識而無具體的操作。導致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職業(yè)教育者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仍未脫離傳統教學窠臼,不能根據課程的特點設計教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無法達到社會的基本要求。

        對于PLC這門課程而言,一體化的教學方式迫在眉睫。一體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僅適用于PLC這門課程,要大力加以推廣才能使高職教育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培養(yǎng)有用的人才。

        二、PLC一體化課堂研究的主要內容

        高職學校側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而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在課堂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PLC一體化課堂研究將從三個方面展開。

        1.可行性

        目前,社會職業(yè)技術發(fā)展的速率已經遠遠超過了職業(yè)教育教學的發(fā)展速率,也就是說職業(yè)教育教學大大滯后于職業(yè)技術的發(fā)展,職業(yè)學校不能及時、快速地培養(yǎng)適應產業(yè)結構調整、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的技術技能人才。PLC一體化課堂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受教育者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及時消化吸收,實現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

        2.具體實施

        如何具體實施,可以通過一個案例進行說明。

        案例:電機的連續(xù)控制設計。采用PLC控制電路,實現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連續(xù)運行。

        (1)理論知識的講解。理論知識包含兩個部分,一是電力拖動的理論知識,二是PLC的基本指令和編程方法。對于電力拖動的相關知識,教師通過實物進行講解,同時讓學生操作具體的電機回路;對于PLC基礎知識,教師進行基本指令和編程方法的講解。

        (2)學生動手操作。理論知識講解完成之后,教師將控制過程分解,并在PLC設備上進行演示,之后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完成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繼電器控制線路;另一部分是完成PLC設計。兩部分完成之后,讓學生通過互相比較找出設計的優(yōu)缺點,深刻了解PLC控制的優(yōu)越性。通過實際操作,一方面提高學生后續(xù)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掌握PLC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上述只是一個簡單的實例,若將一體化課堂規(guī)范化,還必須建立專門的課程體系,并編寫獨立的教學大綱。同時,一體化教學需要社會和企業(yè)的支持,因為校企合作的方式更有助于這一課堂的實現。比如,若企業(yè)給學生提供見習的機會,會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從而有助于掌握PLC的精髓。

        3.學生對一體化教學方式的需求

        高職學生不同于其他大專本科院校的學生,他們有著其自身顯著的特點。例如,高職學生在學習中比較情緒化,對實踐課程較感興趣,積極性較高,而對于理論課程學習則效率較低。因此,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如果像傳統的教學方式那樣只是在教室里宣講理論,顯然無法收到預期的成效,所以要增加教學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是特色,但沒有理論的實踐是膚淺的、沒有根基的,同時也是不長久的。所以,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的內涵,在理論中明白實踐的精髓,從而真正掌握一門技術。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更適合這一需求。

        PLC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對這門課的掌握,而且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體化課堂如何在高職院校中推廣是任重而道遠的,這不僅需要學校的支持,更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第5篇: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信息資源形式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關注,率先在中小學范圍內進行實施并取得成效。文章結合中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提出微課教學新模式,以期為中小學微課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 微課;中小學;課堂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15-0030-02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及社會媒體的日益開放,“微時代”已經悄然來臨,并以迅速崛起的速度正在慢慢改變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一種新型的教育信息資源形式也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它就是已成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重點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熱點的“微課”。

        微課在我國才剛剛起步,胡鐵生指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展開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自2011年在國內首次提出“微課”這個概念以來,微課便以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針對性強,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等特點被廣泛認可,受到廣大師生的極大關注。目前,對微課的研究熱點多集中在微課的相關實踐方面,而關于微課在中小學課堂教學實踐的論文是少之又少,仍處在探討的階段,是一個值得學者去研究、發(fā)現的領域。

        一、微課在中小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微課在中小學的發(fā)展表現出勢不可擋的趨勢,但在如火如荼的實施與應用背后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1.部分微課質量不高。這已成為影響微課發(fā)展最主要的問題。眾所周知,微課以視頻為載體,確保全屏高清的畫面影像是微課成功的前提。然而,技術層面的提高并不能保證一節(jié)微課的成功,教師應該尤為注意在教學內容的設計。很多教師對微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外表”而沒有掌握住其“精華”,只注重微課的形式而不注重內容,把微課僅僅看做一節(jié)優(yōu)質課的“濃縮課”,或者對選題、教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等核心環(huán)節(jié)重視不足,導致微課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佳。

        2.部分微課與課堂教學聯系不緊密。雖然微課近年來發(fā)展迅速,但多應用在微課比賽或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上,并沒有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普及。一些學者認為,微課本身所具備的一些特點如碎片化、個性化等決定了其不適于在課堂教學中的大規(guī)模使用。但是,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認知是由于還沒有好的結合點將微課與課堂教學相聯系。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科技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只有將微課與課堂教學相聯系,才能發(fā)揮微課的作用。

        二、中小學微課教學模式設計

        如今4G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和無線網絡的覆蓋給微課的實施提供了硬件條件。任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上傳微課課程及其配套資源供學生在線觀看或下載。此外,教師還可提供在線練習對學生進行檢測,師生通過評論進行有效、良性的互動。將微課運用于中小學課堂教學實踐,其教學模式可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1.課前自主學習。現階段中小學微課的學習主要集中在課下,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按照教學重難點制作成系列化、專題性的微課供學生課前自主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同時,教師還要提供相關的微課件和在線練習,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理解視頻內容,并及時進行自我檢測。

        2.課上合作學習。在微課程教學中,提倡讓學生通過視頻提前學習新知識,以實現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后所提出的問題及教學重難點提煉出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更加深入地探討交流,教師適時指導,引領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3.課后反思學習。課堂學習結束之后,學生可以再次觀看微課視頻,對之前的疑難問題進行鞏固學習,加深理解,寫下學習反思,與同學交流。在這樣的微課學習過程中,學生先后經歷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加強了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與協作,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完成了個性化學習和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

        三、微課應用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的反思

        微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也是教育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大趨勢。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習效果有顯著作用。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微課適用性的局限。由于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等特點,因而適合的教學內容也是相對較為獨立的知識點,能夠在短短幾分鐘內講解清楚。出現邏輯體系復雜或是篇章、段落等信息量較大的知識時,微課就不再適用了。因此,進行微課教學時,不易過多地為了“微課”而去“微課”,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靈活把握。

        2.教師角色的轉變。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微課的盛行帶來的直接變化就是教師要更加明確教學目標與任務,必須具備高超的教學能力。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主體。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教育信息化科技化的趨勢,掌握好微課教學,教師應該提升專業(yè)能力,轉變自身角色。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微課在國內的發(fā)展尚在起步階段,尤其是微課在中小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究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較薄弱,需要廣大學者和教師繼續(xù)摸索。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如何更好地將微課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更有效地提高微課教學效果仍然是廣大中小學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2]戴曉華,陳琳.我國中小學微課發(fā)展現狀及其優(yōu)化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9):78-83.

        [3]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4]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5-18.

        [5]劉桂花.微課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4,(6):122-124.

        [6]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7]吳嬋.關于微課對優(yōu)化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3,(1):17-18.

        [8]夏仲文.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的應用研究與反思[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3-14.

        [9]肖安慶,李通風,謝澤源.微課推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現狀、優(yōu)勢與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10):15-17.

        [10]詹春青,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制作與應用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教育信息技術,2014,(5):35-39.

        第6篇: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中職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分析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滿堂灌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師生角色顛倒,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課堂教學質量極其低下。面對這種情況,中職數學教師要全面而客觀地分析中職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心理特征等,根據他們已有的水平,優(yōu)化調整數學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揮中職數學課堂生活化的作用,貼近學生生實際,選取他們熟悉而感興趣的數學素材,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學習數學學科。

        一、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在素質教育發(fā)展道路上,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各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顯現,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都不高。一是:數學課堂缺乏趣味性、生動性。在知識經濟時代下,構建生活化課堂至關重要,但由于受到傳統單一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中心,沒有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圍繞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課堂氛圍沉悶,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生動性,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過分注重教學目標的完成,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yōu)橹行?,并沒有引導學生走進數學世界,去感受數學王國的獨特魅力,加上課程難度逐漸增加,學生逐漸產生厭學情緒,嚴重違背課堂教學原則。二是:忽視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對于中職院校來說,引導學生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提高他們專業(yè)實踐技能才是教學的核心目標,對數學學科的重視程度并不高,把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放在專業(yè)科目上,有些學校甚至取消了數學課程,不符合素質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更別說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實踐。

        二、中職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策略

        在數學教育過程中,數學教育生活化是研究的核心方面,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育逐漸偏離生活軌道,脫離實際,數學逐漸演變成一種“升學工具”,不再是生活中的好幫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數學學科已成為研究的重點,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職院校必須重新審視數學學科,充分意識到該學科的重要性,注重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促使數學真正走進中職生的日常生活,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和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正確認識數學學科,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好幫手,不斷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素質。

        1、引導形式的生活化

        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章節(jié)內容,高效、有趣地導入新課題。以“任意角概念”為例,教師可以巧妙地導入一些生活化的東西,比如,摩天輪旋轉概念,引出新課題―任意角概念,這種生活化的導入模式正好符合中職學生對現實生活已有的認知,能夠降低課程內容難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起,迅速融入到新課題學習中,消除他們心中對數學學科的恐懼,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緊隨教師思維,更好地學習新課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巧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在課堂開始之前巧妙地導入,借助多媒體等輔助工具,展開課堂教學。以“橢圓的定義”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章節(jié)內容,帶一些生活中常見又和新課題內容相關的物品,比如,繩子、釘子,這樣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借助這些工具繪制橢圓,讓學生對“橢圓的定義”留下直觀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題,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2、例題、習題的生活化

        就生活化的例題、習題來說,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地講解例題、習題,這樣可以使所列舉的例題、習題更具代表性,降低數學知識難度,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它是生活中一些問題的縮影,而這也符合新時期中職學生的多樣化特點。以“等比盜小蔽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出“復利計息”,使其和等比數列有機融合,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學會利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有效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

        3、數學教學語言的通俗生活化

        曾有人說過: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都需要借助語言進行各方面的交流,教師必須充分意識到靈活應用數學語言的重要性。教師要客觀地分析學生已有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通過各種途徑,巧妙地加工、裝飾數學語言,使其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生活化,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更加直觀、形象,降低課程內容難度,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一系列數學知識,完善他們已有的認知結構體系。

        例如:直角三角形ABC的斜邊AB存在于平面a中,斜邊AB上的高為CD,那么斜線CD和平面a所成角是多少?相應地,下面是相關的示意圖。

        在解答這道題的時候,根據相關定義,可以知道所成角就是斜線、斜線在平面中相關射影所成的角。由于中職學生對“射影”并沒有全面地認識,容易誤解該題目的意思,陷入解題陷阱中。就射影而言,就是物體的影子,但數學課本中的“射影”是一條線的影子。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即借助光去找到影子。通常情況下,光是垂直向下的。根據題目內容,可以知道“光線”就是對應的垂線CC’,它和平面a的交點為D,而尋找的“射影”就是垂足、斜足的連線。在解答這道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靈活應用通俗、生活化的數學語言,充分顯現數學語言的魅力,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射影”這一抽象概念。進而,引導他們找到“射影”和斜線、平面所成角,這樣也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準確掌握重要的知識點。

        4、數學問題教學要生活化

        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意識到數學問題生活化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學科的獨特之處,走出教室,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體驗數學,利用多樣化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數學理論知識,并靈活應用到實踐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引導學生準確函數定義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這樣的例子:求函數y=8x(x大于或者等于0)的圖像。

        在解決這道題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題意,設計相關的生活化問題,即已知超市中有蘋果500g為8元,那么購買蘋果x和需要付款y元之間的函數關系,畫出相關的函數圖像。這樣就可以降低該題目難度,使其更加形象化、生活化,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題目內容,迅速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提高解題的效率與準確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5、構建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對于教師來說,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需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增加師生、生生互動,把學生作為整個課堂教學的中心,根據學生各方面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全身心融入到課堂學習中,認真學習新課題內容,降低課程內容難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確保教學任務順利完成。以“等差數列”為例,教師可以設置這樣富有探究性的題目:100以內,可以被7整除的自然數有多少?在解答該題目的時候,學生會誤以為該題目非常簡單,極易陷入解題誤區(qū),他們大都會利用等差數列相關原理,也就是說,100以內被7整除的自然數是可以構成某等差數列。比如,a1=7,d=7,則有an=98,并將其帶入對應的等差數列公式中,這樣就可以求出總共的自然數個數。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進行進一步延伸,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探究學習,積極、主動思考,比如,在1000以內能夠被9整除的自然數有多少個?在探究該題目的時候,教師可以巧妙地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總結這類題型的規(guī)律,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不要為了學習而學習,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素養(yǎng),特別是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6、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在中職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對應的學習環(huán)境放入到一種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注重生活化教學,以課堂為媒介,結合章節(jié)內容,巧妙地將相關的生活經驗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準確而全面地理解新知識,加深對理論實踐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多角度、多層次優(yōu)化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比如,探究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方法,促使抽象、乏味的數學知識更加直觀、形象,降低課程內容難度,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更好地學習新知識。以“集合的運算”為例,教師在講完相關知識內容之后,可以設置相關的題目:A={1,3,5,7,9},B={0,3,7,9,11,12},那么A和B的交集是多少?在提出該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優(yōu)化利用合作學習方法,讓班級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看看哪組學生最快計算出最終答案,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融入到新課題學習中,鞏固已學的新知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他們的合作意識,提高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增進他們之間的友誼,學會互幫互助,促使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為提高自身綜合實踐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又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優(yōu)化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采用自主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練習,提高自身綜合技能。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培養(yǎng)大批專業(yè)技術人才是中職院校的核心目標,中職生必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知識技能,成為企業(yè)需要的高素質專業(yè)人才。為此,中職院校必須意識到數學學科的重要性,要注重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顯現他們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增加師生、生生互動,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只需要扮演好引導者、協作者等角色,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學科,要以社會市場為導向,優(yōu)化教學方法,注重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構建高效課堂,改變數學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以此,不斷促進新時期中職教育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走上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為社會市場輸送更多高素質專業(yè)人才,滿足其客觀發(fā)展需求,填補人才空缺。

        參考文獻:

        [1]霍寶敏.中職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4:193-194.

        [2]趙娜.探析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途徑與方法[J].學周刊,2014,11:106-108.

        [3]陳萬林.中職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與思索[J].科技信息,2012,28:336-337.

        [4]朱曉慧.中職數學課堂融入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分析[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6,05:130.

        第7篇: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師 教學信念 課堂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教師信念(teachers’ belief)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學習及學生相關問題的看法。大學英語教師是課堂的實踐者、決策者和改革者,他們對教學各因素的認知與信念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知覺、判斷,支配著教學行為,并對教學效果、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研究者們逐漸認識到語言教師的內在思想過程以及他們構建教學行為的過程的重要性,有關教師信念的研究成果開始大量涌現。Freeman認為外語教學是一種“高度認知的行為”;Burns歸納出影響教師信念的五個核心因素;Smith證實教師的指導性決策和教師信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Woods認為教師的信念、態(tài)度和經驗對課堂教學會產生重要的影響;Pajares指出信念、假想、觀念和個人理論是可以互相交換使用的概念。

        目前,我國的外語教師信念研究已經起步,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信念的內容和特征(夏紀梅2002;鄭新民、蔣群英2005)、教師信念與教師行為的關系(高強、秦俊紅2010;樓荷英、寮菲2005)以及影響教師信念的因素(覃成強2007;張鳳娟、劉永兵2011)。夏紀梅在2002年對全國600所高校的在職大學英語教師的外語教育觀念、知識、能力和科研進修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大學英語教師在傳統與現代交替階段出現了觀念的混亂,缺乏理論指導或理論脫離實踐等現象。樓荷英、寮菲在對12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調查后發(fā)現,教師的教學信念與其課堂教學實踐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兩者之間也有脫節(jié)現象。張鳳娟、劉永兵對700多名英語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學英語教師信念受到外界環(huán)境因素和教師自身因素的共同影響。

        基于以上現狀,本文擬通過調查與分析來了解我國大學英語教師持有什么樣的教學信念,著重探討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和課堂教學實踐之間的關系以及影響教師信念和課堂實踐的諸多因素。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的4名大學英語教師參加了本次研究。本研究隱去這4名教師的真實姓名,分別將他們稱為教師A, B, C, D(見表1)。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調查手段為課堂觀察、個人訪談和數據分析。

        首先,對4名教師進行訪談并錄音,了解他們的教學經歷、學習經歷、教學設想、課堂實踐情況等,然后對這4名教師進行聽課和課堂觀察,以此來分析他們在課堂實踐中是否實施了他們的教學信念。

        2 研究結果

        通過個人訪談、課堂觀察和對數據的分析,研究者發(fā)現4名教師的教學信念以及他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具體表現(見表2和表3)。

        3 討論與分析

        3.1 教師教學信念和課堂教學實踐的一致性

        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4名教師的教學信念和課堂教學實踐基本一致。教學信念與課堂教學實踐相互影響,前者對后者有巨大的驅動作用。例如教師A認為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啟發(fā)者。在教學中,她經常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討論活動,鼓勵基礎差的學生積極發(fā)言;再如教師D強調語法和詞匯等語言基礎知識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她花大量時間向學生傳授語法和詞匯知識,學生回答問題出現語法錯誤時,立即指出所犯錯誤,并告知正確表達。另一方面,課堂教學實踐對教學信念有很大的反作用。例如教師C,他原本認為教語音就是講授發(fā)音規(guī)則,但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模仿聽力材料中講話者的語音語調,使學生的語音有了很大的進步后,他積極反思自己原來的教學信念,并對其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3.2 教師教學信念和課堂教學實踐的差異性

        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盡管4名教師的教學信念和課堂教學實踐大體相符,但兩者之間仍有一些差異。例如,教師B認為教師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課堂教學應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主要以教師本人講解為主,學生參與少,交際活動少。由此可見,與教學信念相比,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較為傳統,一些交際教學信念沒有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出來。

        3.3 影響教師教學信念和課堂教學實踐不一致的因素

        對4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訪談后,研究者發(fā)現制約教師信念向教學行為轉化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內因和外因。內因指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外因指課時量不足、班級規(guī)模過大、學生興趣不足、四級考試壓力、教學設備落后、教師情緒低落、學生評教等。當這些因素與教師信念不協調時,教師就會做出調整。例如,教師C認為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使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來輔助教學,但由于學校電腦設備陳舊以及他本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低下,使用多媒體進行語音教學的次數不多。

        4 結語

        本文通過課堂觀察與個案研究探討了4名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及其與課堂教學實踐之間的關系。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1)教師的教學信念對課堂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學方法的采用、課堂活動的設計及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2)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完全、充分地貫徹自己的教學信念,兩者之間有脫節(jié)現象。(3)教師個人因素和各種外部環(huán)境因素是造成教師信念和課堂教學不一致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英語教師應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信念和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 樓荷英,寮菲.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4): 271-275.

        [2] 陳冰冰,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環(huán)境下教師信念研究(之一):大學英語教師信念與實際課堂教學情況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8(3):14-20.

        [3] Freeman D. The “unstudied problem”: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A]. In Freeman D& Richards J C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351-378.

        [4] 解芳,王紅艷,馬永剛.大學英語教師信念研究:優(yōu)秀教師個案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6(5): 84-88.

        [5] 鄭新民,蔣群英.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信念”問題的研究[J].外語界,2005(6):16-22.

        [6] 張鳳娟,劉永兵.外語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的教師信念取向及差異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2(3): 64-68.

        [7] 夏紀梅.大學英語教師的外語教育觀念、知識、能力、科研現狀與進修情況調查結果報告[J].外語界,2002(5):35-41.

        [8] 張鳳娟,劉永兵.影響中學英語教師信念的多因素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3):400-408.

        第8篇: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一、導入含活式——帶著興趣,帶著思索

        長期以來,對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導入課文,喚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學生都能帶有興趣去學習理解課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課題。因為我深知:Wellbegunishalfdone。所以幾年來,我采用了各種教學手段,力求尋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1)由復習單詞導入課文。(2)由老師介紹課文的背景材料或簡單地先復述課文。(3)由課文的內容提出一系列建設性的問題,讓學生先作簡單的討論。(4)如果課文有較強的故事情節(jié),則讓一組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講解課文之前先行表演。現代教學論強調的是:creative,要求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為了讓學生既能拓寬思路,又能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課文的學習。近一學期我嘗試了一種新的手段導入課文,學生熱情高,進入角色快。

        以BookV,Unit10為例:課文是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在學課文之前,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Whenyouhearorseetheword"soccer/football",what''''sthefirstwordorexpressionappearinginyourmind?

        問題很簡單,主題也熟悉,因而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高漲起來,并紛紛展開各自的聯想。我把他們的聯想——羅列在黑板上,歸納在不同的板塊中,便于總結:

        從黑板上羅列的內容來看,學生的思維是積極的,聯想是豐富的,幾乎人人參與,且無重復。雖然由于時間與黑板大小關系,展示的還只是學生說出的大部分的聯想,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蓋了課文的內容。在以后課文的學習中,無論是掌握課文的質量還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潑——方式多樣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饋暢通說起課堂教學,人們就會想到這樣的一個教學模式:復習——導入新課——講授新課——練習——布置作業(yè)。課堂活動為:(1)聽:聽老師、聽錄音、聽同學(2)說:背誦、回答、小品表演(3)讀:讀課文(4)寫:作業(yè)鞏固。無可厚非,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數的教師和學生已習慣此教學方式。但你會發(fā)現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課堂缺乏生氣,學生缺乏活力。學生為學而學,一個字“苦”。

        1.建立全新的腦圖

        實踐證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偏愛的學習方式。我們有些人是視覺學習者:當他們看到學習的內容以圖象形式出現時,他們學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聽覺學習者:通過交談的聲音或音樂來學習。有些人則是觸覺/動覺學習者:當他們通過觸摸或者能親身運動,體驗和實驗時會學得更好。美國馬里蘭州洛克維勒斯特市特殊診斷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奧伯來恩發(fā)現,大多數中小學生在運動時學得最好,而大多數成年人則有視覺偏愛。但是,我們中大多數人把所有三種類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組合。只有當我們把大腦的許多巨大能量連接起來時,才能學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運用不止一個感觀進行學習,盡量通過其它感觀牢記信息。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一行一行地記筆記,但大腦不是以此方式運作的。大腦是將信息存儲在樹狀的樹突上的,它以類型和關聯存儲信息。因而,當你用大腦自身的記憶方法工作,你就會學得容易,迅速。我嘗試在課堂上不讓學生作記錄,而是跟著我一起畫腦圖——用樹狀結構再輔以顏色,符號,類型和關聯來把整篇課文勾畫成一幅腦圖。

        (1)在黑板的中央開始文章的主題(通常是課文的標題)。

        (2)然后畫出從主題分散出來的分支(各個不同的章節(jié))。

        (3)對于每個要點,通常只用一個詞,詞組或一個符號來記錄。

        (4)將相關的內容放到同一個分支上。

        (5)對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qū)分。

        (6)每完成一個分支,可用框將其框上。

        以BookV,Unit8為例。此篇課文是:"BuyingBooks"。一看題目就知道這篇課文不是人物傳記,也不是一則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無必然聯系,也無故事發(fā)展的必然線索。課文讀懂不難,但要牢記卻也不易。因此,我就把課文勾畫成一幅腦圖,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幫助學生建立新的圖式。

        絕大多數的學生在根據腦圖理解全篇課文后表示,他們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2.創(chuàng)設多位一體格式

        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地保持同一姿態(tài)會使人產生厭倦,若讓厭倦感無止境地蔓延發(fā)展,即使最優(yōu)秀的人也會變得平庸。同樣地,厭倦感對學生也會產生嚴重的危害。學生如發(fā)生厭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課時就會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積極的學生上課期間有時也會跑神或心不在焉。為振奮學生的精神,讓學生思路重入正軌;為保持學生高昂的學習激情,讓學生思想集中,我不斷采取新的教學手段,而不是一味地親自在黑板上羅列keywords或畫出腦圖來讓學生復述。我采取了讓學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學方法。以BookV,Unit7為例:課文的題目是:"BlindnessandLouisBraille"。課文講述得是LouisBraille和他發(fā)明的盲文。學生對LouiseBraille的生平一點也不熟悉。腦中也無他的腦圖。為此,我作了新的教育設計。

        三、探索有活力——思維有深廣度,見解有創(chuàng)新度

        教育學家卡羅爾,布盧姆,哈爾施費格等人多年來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進行過深入研究,他們的研究表明:(1)教學活動情況應以學生參與的程度來衡量。(2)學生的參與情況體現在積極學習時間的長短上。(3)學習機會和動機是參與的決定因素。(4)教學直接影響將學習機會轉化為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動機等,其它因素。

        在某些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是被動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參與的動機不明確,老師也只是讓學生以指定的方式參與指定的活動,盡管參與人次多,課堂活躍,但學生毫無主動性。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如果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參與的活動具有交際性,通過活動學生能收到明顯的學習效果。那才是學生的有效參與。而教師能做的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在學習時進行積極思維,激活學生已有的圖式,并能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想。

        以BookV,Unit2為例,該課文標題為"ImprovingYourStudyHabits"。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以求對課文最大限度的理解。要理解這篇課文,關鍵在于調動學生已有的關于"StudyHabits"的圖式。

        在學生羅列出自己的"StudyHabits"之后,讓學生互相傳閱交流各自的學習方法,并請他們判斷哪些是好的或哪些不足取。并以debate的形式進一步加以闡述、辯論。在啟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過充分的積極思維之后,再讓他們閱讀該課文。這時候他們便帶著濃厚的興趣去讀并能很好地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著懸念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要想提高課堂活動的質量,首先要靠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及課后的活動內容。且須遵循以下原則:(1)學生在做中學習。(2)學習應該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相關聯。(3)學習應該和課堂以外的現實世界相關聯。

        第9篇: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關鍵詞:美術課堂;教學實踐;綜合素養(yǎng)

        情感是人對待周圍現實和對待自身態(tài)度的一種穩(wěn)定而持久的體驗。藝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別于其他學科。藝術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美術是人類情感的溫床,是情感交流的場所。從某種程度上說,情感是美術教育的核心。筆者認為,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為載體,多點整合,多層推進,能有效加強情感教育,長足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發(fā)展。

        一、心靈溝通、交流情感

        小學生的基礎文化課學習是非常緊張的,部分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既然藝術課不是考核項目,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態(tài)度大部分決定于教師?!坝H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上課先要做到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課。情感,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所以,教師要善于采取靈活有效的策略,積極創(chuàng)設生動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撥動學生內心的情感之弦。

        (1)角色互換,拉近距離。努力改變“傳道、授業(yè)”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松心情,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

        (2)合理評價,獲得信賴。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針對實際情況,積極引導學生在賞析美術作品(包括大師作品、老師作品和學生作品等)過程中,或針對自己與他人的創(chuàng)作情況、參與美術活動的態(tài)度、與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會上出現的某種美術文化現象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等多種形式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講出并不斷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學生對美術活動過程、結果的反思和內心體驗,及時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構起新的開放性的健康情感體系,時時增強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自信心,并長久促進學生的健康情感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

        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表示贊賞,然后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鑒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

        比如在手工制作課中,大部分學生剛開始作出來的作品看起來實在不怎樣,但我首先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加鼓勵,然后對不同的作品分別給予分析與有選擇性的建議,而避免具體教他們怎么做,因為藝術是無規(guī)則的,教師用意見或建議的方式更善于發(fā)掘學生的潛力,這樣使學生總能保持著自信的學習態(tài)度。

        (3)傾聽心聲,教學相長?,F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fā)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暢所欲言。學生可以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獲;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二、巧用資源、積蓄情感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huán)境等)進行美術教學。”這給師生的美術教學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同時,也要求廣大小學美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使用好原有的課程資源,還必須積極開發(fā)新的課程資源,并加以有效整合、靈活運用。

        在教學《淅瀝的小雨》(人教版一上)時,恰巧外面下起了小雨。教師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到教室外面去看雨、玩雨。由于教師能根據活動目標和學生需求,采取了靈活務實的教學策略,充分利用了天氣資源。在真實鮮活的活動情景中,學生與雨點們零距離親密接觸、真誠“對話”,所獲得的情感體驗真實、豐富、細膩。這是任何人為的高超手段創(chuàng)設的情境所不能替代的。

        另外,我們還要正確對待學生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不經意犯下的一些錯誤。只要我們多動腦子,這些“美麗”的錯誤就會變成更具影響力、更有利于學生情感發(fā)展的生動鮮活的可貴資源。這里面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三、精心創(chuàng)作、表達情感

        創(chuàng)作出一件美術作品并不是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終極目標,而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模式。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個人獨立創(chuàng)作、小組合作或師生合作等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質帶來的新奇與樂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增城市| 察雅县| 韩城市| 林口县| 平和县| 沽源县| 冀州市| 凤阳县| 忻州市| 星座| 鄂温| 信宜市| 甘孜县| 鄂托克前旗| 克山县| 壤塘县| 迁安市| 黔西县| 西乌珠穆沁旗| 景泰县| 涟源市| 寻乌县| 云南省| 大连市| 大宁县| 二手房| 金华市| 库车县| 民权县| 龙山县| 蒲江县| 米林县| 文水县| 屯留县| 东城区| 阿尔山市| 墨竹工卡县| 陵水| 志丹县| 黔江区| 应用必备|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