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院醫保醫師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把社會保險事業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按照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原則,把改革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與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緊密結合起來,確保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到本世紀末,基本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養老保險體系。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要規范和完善省級統籌,確保基金能夠按時足額上解和劃撥,加大基金調劑力度,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從1998年7月1日起,一是將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包括國有、集體、私營、聯營、股份制經濟組織的全部職工,外商投資企業中方職工以及個體經濟組織的從業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全部納入省級統籌范圍。二是統一繳費基數和比例。企業繳費以職工工資總額為基數,并以地市為單位統一企業繳費比例。個別地、市負擔過重,企業繳費比例確需超過工資總額20%的,要報省養老保險基金委員會批準。職工個人繳費以本人全部工資收入為基數,月繳費工資超過全省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低于60%的按60%計算。職工個人繳費比例,每兩年提高一個百分點,最終達到8%。個體經濟組織從業人員繳費,以全省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300%為基數,按20%的比例繳費。三是提高管理層次,省對地、市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差額調劑;地、市對縣、區實行統收統支,縣級社保機構留出兩個月周轉金后,其余可由地、市調劑使用;社保機構對企業實行全額征繳、全額撥付,并盡快實現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金的社會化發放。四是全省社保機構實行系統管理,具體辦法由省勞動廳會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二、要規范和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去年7月1日,全省已按本人繳費工資11%的數額統一為職工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職工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帳戶,其余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劃入的部分相應降低,最終降至3%。個人帳戶儲存額記帳利率,每年由省養老保險基金委員會確定公布(參考銀行同期城鎮居民存款利率和全省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實行統一帳戶前的帳戶儲存額予以保留,并與統一帳戶后的帳戶儲存額合并計算。個人帳戶儲存額只能用于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職工調動時,個人帳戶全部隨同轉移。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帳戶中的個人繳費余額可以繼承,其余部分并入統籌基金。
三、要規范和完善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按照“新老辦法平衡銜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則,從1998年7月1日起,統一企業職工養老金計發辦法。
新計發辦法實施后參加工作的職工,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后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不滿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本人。
新計發辦法實施前已經退休、退職的人員,仍按國家和省原規定發給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辦法。
新計發辦法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后退休且個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職工,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調節金四部分組成:基礎養老金,為職工退休時上年度全省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帳戶養老金,為本人帳戶儲存額除以120;過渡性養老金,為職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乘以本文實施前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再乘以1.4%;調節金,今年暫定每人每月80元,以后視情況調整。新老辦法對比,新辦法低的,差額部分可以補齊;新辦法高的,增長部分暫不超過老辦法的10%。按老辦法計發養老金的檔案工資,封定在1997年底。此前計發養老金的檔案工資,仍按各地現行辦法確認。
我院狠抓服務質量,嚴防醫療差錯,依法執業,文明行醫。醫院成立了以張季岳副院長為組長的醫療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定期抽查處方、病歷,及時反饋相關責任人,對全院醫療質量進行監督。各種單病重質量控制達到市、區標準。
二、醫療文書
嚴格遵守《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的各項要求,對于病人做到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書寫各項醫護文書。
三、規章制度
我院完善并實施一系列規章制度,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包括十三項核心制度、新技術準入制度、藥事管理制度、突發公共事件管理制度等。對于就診病患,掛號時要求出示醫療證及身份證,住院病人住院期間需提交兩證復印件,認真查對,嚴防冒名頂替。嚴格掌握入院標準,遵循門診能治療的,堅決不住院,嚴格按照標準收治住院,不隨意降低住院指針,不拖延住院日。
我院嚴格遵守醫保各項相關制度,組織全院醫務人員反復認真學習醫保相關政策,并且進行了考核工作,將考核成績與個人利益分配掛鉤。
四、基本藥物制度
對于就診或住院病人的檢查、治療,我院嚴格按照《基本藥物目錄》規定執行。要求每位醫師嚴受執業道德規范,切實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施治、合理收費,能用價格低的藥品則不用價格高的藥品,切實減輕農民醫療費用負擔。藥庫藥品備貨達到目錄規定的90%以上。嚴格控制了處方用藥量,住院病人用藥不超過3日量,出院病人帶藥不超過7日量,嚴禁開大處方、人情方和濫用藥物,且出院帶藥天數不得超過實際住院天數。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檢查,堅決杜絕一人醫保,全家用藥的現象。
五、醫療費用控制
我院嚴格按照省、市、區物價、衛生、財政等部門聯合制定的收費標準進行收費。狠抓內涵建設,提高服務質量,縮短病人平均住院日,嚴格控制住院費用。
六、醫療幫扶
今年市、區衛生局加大了醫療幫扶力度,市傳染病醫院、區一醫院均有專家、教授下鄉進行醫療幫扶工作,對提高一線醫療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完善知識結構,更新最新專業動態,均有很大的幫助。
七、目前存在的不足
1、由于經費不足,有些醫療設備得不到及時維修或更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業務的深入開展,專業性發展的后勁不足
2、高年資中醫師對于電腦掌握不佳,未能實現全部電子處方,對于完善門診統籌有一定阻力。
3、發現個別醫師存在門診處方不合格現象,包括處方格式不合格,門診抗菌藥物使用比列大于20%等等。
要提高醫院醫療保險管理水平、降低醫療成本,可引入精益管理和環節控制管理模式來做好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闡述了二級醫院通過醫療保險管理制度和政策宣教、醫保定額精益管理、信息化立體網監管控制、醫療保險管理成效與考核評價體系、醫療保險基金監管與稽核、創新醫療保險環節控制等多方面齊頭并進措施,將醫院醫療保險工作提升到新的管理和服務高地。
【關鍵詞】
醫療保險;精益管理;環節控制
精益管理來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豐田生產管理,是一種注重改善質量、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先進管理理念[1]。面對醫療保險費用的日益增長,各醫療保險管理和經辦機構加大了對定點醫院的管理和監督力度。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存在很大的挑戰并面臨著改革與創新。醫院將通過以改進醫療服務、降低醫療成本、重視醫療保險精益管理、加強環節控制來做好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精益管理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將其應用于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對于提高醫院醫療保險綜合管理水平,改善醫療保險服務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北院地處新疆邊疆民族地區,坐落在首府烏魯木齊市,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社區服務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型醫院,是醫保、新農合以及商業保險的“定點醫療機構”,也是烏魯木齊市120急救的院前急救站。近10年來,該院依托自治區人民醫院強大醫療資源,堅持公益性質,以患者需求為導向,以常見病、多發病和老年病診治為基礎,承擔基本醫療職能,開展特色優質醫療服務,在醫院運營中不斷改革創新,優化管理模式,轉變經營理念,持續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效率,讓來院看病就醫的患者享受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二級醫院的醫療收費待遇。面對當前醫療保險支付方式的改革和醫療保險基金監管督導,部分大型三級醫院已經開展了醫療保險精益管理和環節控制工作模式,這對醫院醫療保險管理、醫療經濟運行和醫療保險基金安全帶來了正效應。為進一步促進該院醫療保險工作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醫院在推進醫療保險精益管理方面初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通過該院實施醫療保險工作成效為目標,基于醫院醫保定額科學、合理分配使用、醫療保險基金安全運行為抓手,不斷探索二級醫院醫療保險精益管理和環節控制模式。
1具體做法
1.1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宣教醫療保險政策醫療保險的政策性很強,工作涉及醫療過程的多個環節。醫務人員對國家醫療保險政策正確認識、理解和掌握,是向醫保患者提供醫療保險優質服務的基礎。該院引入精益管理理念,通過在全院范圍內對內科片區、外科片區、醫技片區、護理片區和窗口收費人員組織開展醫療保險政策解讀、精益管理模式和醫療服務協議專題培訓,設立政策宣傳欄、匯編醫療保險政策應知應會手冊、在醫院內外網站內設置醫療保險政策專欄等多種形式,向參保人員普及和宣傳醫療保險政策和制度。
1.2以醫療保險精益管理目標為核心,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醫院“以患者為中心”是實施醫療保險精益管理的首要原則,減少患者就醫流程是節約患者時間、提高醫療服務效能是落實精益服務目標的必然要求。醫院按照精益管理理念,不斷優化管理模式、創新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3],醫院通過改造門診各診室,將相關科室集中于同一區域,減少流程環節,推行掛號與收費窗口一體化、各類報告單集中在門診大廳自助打印、設立導診咨詢臺與專科分診臺等多項措施,整合窗口功能[4]。
1.3建立醫療保險精益管理考核制度和環節監控體系
1.3.1醫療保險政策的正確落實是醫療保險精益管理的重要內涵精益管理能否在醫院成功推行,取決于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醫院精益管理方案制定完畢后,醫療保險辦公室(以下簡稱“醫保辦”)工作人員深入臨床科室解讀方案內容,現場答疑解惑。患者來醫院就診,需要醫務人員正確宣傳醫療保險政策,嚴格落實醫院醫療保險規章制度。因此,醫院醫療保險精益管理和環節控制需要全院醫務人員共同參與,形成合力。
1.3.2以醫療保險制度和考核體系為抓手,建立全方位環節監控體系強化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制度的落實和追蹤,建立常態化考核體系和監控機制,這是做好醫院醫療保險工作的有力抓手。醫院千分質量考核中,對醫療保險服務進行全方位環節監控,加強醫療保險精益管理和環節質量控制。對每次檢查中發現的醫療保險違規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存在爭議的問題要經過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專家小組討論決定,促進服務質量不斷改進。若臨床科室醫保醫師給醫保患者違規使用醫保基金導致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拒付的,需依據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制度追究相應的臨床科室和責任醫師,并進行經濟處罰。
1.3.3通過推廣臨床路徑減少過度醫療及醫保費用的不合理增長2009年,原衛生部下發了《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在北京等12個省市部分醫院開展了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5]。醫院將臨床路徑這個新型的現代化模式作為規范醫療管理化一個重要抓手,對控制醫療成本、降低醫保費用、保障醫療質量起到了核心作用,臨床路徑規范化的診療流程為醫療保險支付方式付費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據。實施臨床路徑,推行臨床路徑探索基于臨床路徑的病種成本、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能夠控制醫療保險費用的不合理上漲,減輕患者負擔[6]。
1.4醫保定額的精益管理面對醫療保險費用的持續增高,如何控制醫療保險費用的不合理支出,是醫、政、保三方共同關注的焦點。該院為合理完成醫保各項指標要求,防止醫保超定額基金分攤甚至不能回收事件的發生,自2014年年初開始,醫院將各社保部門在醫療服務協議中撥付給醫院全年醫保統籌額度總額拆分,按照前3年各臨床科室實際發生的醫療指標為參考值取均數作為核定值進行二次分配,將總額拆分到各臨床科室,給各臨床科室核定收治出院患者人次、次均住院費用、藥品比例和材料比例,定期對各科室的完成情況督導,制定并實施獎懲方案。2013年該院市醫保結余醫保定額2319484.53元(2013年市醫保住院總定額為29790690元,2013年該院實際使用市醫保住院定額27471205.47元,導致醫保住院定額結余2319484.53元)。為了更好地用足、用好社保局分配給醫院的醫保定額,該院引入醫療保險精益管理與環節控制模式,經過信息化醫療保險系統環節控制和督導,2014年該院市醫保超定額4692400.74元(2014年市醫保住院定額為29790690元,2014年該院發生市醫保住院定額34483090.70元)。通過自身前后對比可以看出:該院2014年初實行了醫保定額精益管理,年初將各類社保部門分配給醫院的定額進行拆分,分配到每個科每個月需完成的具體醫保份額,在醫院和各科室的醫療保險定額運行協議中體現每個臨床科室收治各類醫保患者的人次上限和下限,即控制好收治人次的左右區間,同時將全院的均費分4個檔次核定每個臨床科室的次均住院費用,內系各科室藥品比例不超過36%,外系各科室藥品比例不超過34%,外系各科室材料比例不超過20%,醫保辦按季度對各科室的上述業務指標進行平衡,以確保各臨床科室收治的醫保患者發生的醫保基金既不結余也不超出核定的區間。
2創新醫院醫療保險環節控制
2.1調整醫院醫療保險監管的內容和方式當前“先結算,后稽核”的管理模式依然是主流,這種事后控制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3個弊端:一是阻礙了稽核工作效率與質量進一步提升;二是缺乏實地稽核,醫、保、患3方溝通存在不足;三是只注重事后罰款的控制辦法對于醫院的監督作用有限,不能夠及時制止和糾正不規范的醫療服務行為[7]。為了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醫療保險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監管,醫院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2.1.1實地事前、事中監管,盡量減少事后滯后管控由醫保辦工作人員組成的醫療保險監督小組,每周定時到各科室監督管理,分別從有無掛床住院、空床住院、分解住院、冒名頂替住院,有無違規使用醫保限定性藥品,有無患者身份識別表等醫保協議中規定的相關內容著手,對違反醫療服務協議相關內容的醫保醫師即時培訓,解讀醫療保險政策。
2.1.2建立信息化立體網環節控制醫保辦工作人員每周在醫院信息系統中對自己的布點科室進行稽核,通過信息化立體網環節控制。主要針對是否合理使用限藥、是否在病程記錄中將所做的檢查具體描述等,將違規的具體情況記錄登記,對稽查出的醫療保險違規問題及時反饋、立即落實、督導整改,同時下科給違規醫保醫師講解醫保政策。一手抓實地監管,一手抓信息化監管,真正意義上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覆蓋的醫療保險管理模式,能更好的監督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情況,防止基金拒付的發生,確保醫院醫療保險基金安全、平穩運行。
2.2推行臨床科室“行政秘書”崗位和醫療保險兼職協管員崗位,開展醫療保險落實控制醫院設立臨床科室“行政秘書”崗位和醫療保險兼職協管員崗位,主要負責臨床科室主任行政工作的安排、處理,側重在臨床科室宣傳醫療保險政策。為更好地提高“行政秘書”對醫療保險政策的知曉度,每周安排一次醫保辦與行政秘書的“醫療保險政策討論會”,討論醫保政策新動態及臨床醫保醫師遇到的醫療保險政策疑難問題。醫療保險政策的宣傳工作通過醫保辦和行政秘書共同協作,能更好地為各科室杜絕醫保限定性用藥的違規使用、控制次均住院費用,嚴格落實醫療保險政策,減少醫療保險基金拒付等方面起到極大的作用。
2.3以合理反饋為橋梁,形成有效協作機制醫院建立了醫療保險數據監測和上報機制,將數據分析結果定期向院領導、臨床科室、相關管理部門在院內自動化辦公,網上反饋,形成院內溝通與合作機制。醫保辦與各臨床科室根據費用情況及科室特點有效溝通,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節管理目標和方向[8]。
3促進醫院醫療保險精益管理的對策
3.1調整職工工作觀念醫院醫療保險精益化管理和環節控制模式的推行,需要職工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觀念,醫院對醫務人員實施常態化每季度三技考核,讓其具備多技能、互有良好的團結協作能力等,不斷學習業務本領來適應醫院改革的新要求[9]。調整每位醫務人員的思維,將其日常工作和醫療保險考核標準,醫保定額管理,與能夠推動醫療工作效能提升的指標聯系在一起,并將上述考核指標納入醫院績效核算和經濟運行的全過程,提高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通過激發醫院內在活力,堅持“多勞多得,優勞有得”的獎勵機制,調整醫務工作者的工作觀念。
3.2強化醫保定額精益管理醫院通過醫保定額拆分的方式二次分配到各臨床科室,確保各類社保經辦機構分配給醫院的醫保定額既不結余,也不超出醫保定額合理區間范圍內的核定比例。醫保工作通過精益管理和環節控制模式,一方面嚴格督導并控制次均住院費用,每月醫院核定的內科體系的藥品比例以及外科體系的材料、藥品比例;另一方面將全院平均住院日和床位使用率核定在某個科學化、本土化的范圍內,加快床位周轉,合理控制醫療保險基金的支出。
3.3全程稽核住院醫療費用每位住院患者的醫療費用由檢查費、化驗費、治療費、藥品費、手術費、其他費等組成,醫療費用的增長就是其中某一項或是某幾項過度增長的結果。醫院醫療保險專職稽核人員采取分級、分層、包片的方式通過信息化質控和追蹤,時時監管每位醫保醫師的醫囑和運行病歷,重點稽查規范用藥、合理檢查、合理化驗、合理治療等醫療全過程,對過度醫療行為,嚴格按千分質量考核進行處罰。對違反醫療服務協議,違反醫保政策和醫保管理制度者從嚴處理,臨床科室因違規產生的醫療保險基金由責任醫保醫師全部承擔。只有將每個稽查環節控制工作到位,才能保證患者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用到刀刃上。
3.4在不同醫院之間建立醫療保險政策交流和學習的平臺部分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和業務人員參加本地區舉辦的醫保研討會、醫療保險沙龍或培訓班的形式創造工作和學習的交流平臺,通過同行之間的聯系與合作,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成效。另外也可以通過本地區的醫院協會醫院醫療保險專業委員會提供的各類培訓學術會議,促進不同醫院,多個專業出身的醫院醫保管理和業務經辦人員的交流與協作,相互取經,將學到的醫療保險管理經驗、創新方法、工作機制帶回各自的醫療保險工作崗位,從而更好地做好所在醫院的醫療保險工作。通過交流平臺,及時發現各自醫保工作中的問題,并快速解決問題,通過持續改進,使醫院醫療保險管理邁向規范化和精細化。
3.5建立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委員會定期例會制度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委員會每季度召開全體會議,討論這一季度全院的醫療保險定額運行情況,醫療數據匯總通報,醫療保險指標分析,醫療保險稽核中存在的問題匯總,持續改進措施,由該管理委員會決定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工作的目標。通過醫療保險管理委員會的職能和作用,進一步推進醫院醫療保險精益管理和環節控制模式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參考文獻
[1]沃麥克,瓊斯.精益思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36-38.
[2]呂鍵,祖潔琛.最新國際醫療質量過程管理的精益醫療服務方式[J].中國醫院管理,2009,29(6):24-27.
[3]易學明,胡新勇,楊國斌,等.以信息化平臺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J].醫院管理雜志,2010,17(7):616-618.
[4]陳琳,袁波,楊國斌.醫院醫療保險管理中的精益管理[J].醫院管理雜志,2013,20(9):842-844.
[5]李洪濤.我國臨床路徑推行中遇到的問題及展望[J].中國醫院,2013,17(7):38-39.
[6]李偉楊,孫鐵,于晶,等.臨床路徑實施的影響因素及推進措施探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7):31-32.
[7]彭玲,王昌明,陶秀萍,等.醫院醫保拒付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院,2013,17(10):64-66.
[8]魏俊麗,趙冠宏.公立醫院改革形勢下北京市某醫院醫保管理工作實踐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3,26(5):33-35.
近期,河北省秦皇島市對38家定點醫療機構執行醫療保險政策情況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表明,在接受檢查的定點醫療機構中有35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違規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是不合理收費。有的醫院無檢查報告卻有收費記錄;有的一級護理按重癥監護標準收費等。二是不合理用藥。有的醫院用藥無依據,有的隨意使用醫保限用藥品,有的濫用抗生素類藥品,有的過多使用輔助藥品,有的出院超量帶藥。三是“掛床”住院。在接受檢查的定點醫療機構中有21家存在“掛床”住院現象,占接受檢查的定點醫療機構的55%;有的醫院四個患者同住一張病床;有的患者無固定床位和床頭卡片;有的住院患者在門診大廳輸液。四是將不屬于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病種轉由醫療保險結算。如:意外傷害、矯形手術、吸宮、刮宮、上節育環等。
以上這些違規現象的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改革不到位。近年來,國家對醫療衛生體制進行了改革,但是,“以藥養醫”體制并沒有得到徹底改變,迫使醫療機構從醫療費上去想辦法,以彌補經費的不足,各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費中藥費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就是有力的證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深化。二、利益驅動。因為醫療保險是第三方付費,共同利益的促使醫患雙方合謀套取或騙取醫保基金,從中各得其利;在“以藥養醫”的體制下,醫務人員利用醫患之間的信息高度不對稱,誘使患者使用醫保限用藥品、抗生素類藥品、輔助藥品、超醫保范圍用藥、超量帶藥,以從中獲利。三、制度漏洞。醫療保險管理制度包括醫保經辦機構內部管理和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都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這給定點醫療結構違規行為的發生有了可乘之機。四、監管不力。主要是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稽查力量與醫療機構定點不相匹配,稽查力量明顯薄弱,在實際工作中感到力不從心。五、工作不到位。如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在政策宣傳、社會監督、發揮定點醫療機構醫保部門作用等方面存在著欠缺,也是出現違規現象不可忽視的因素。
管好用好醫療保險基金是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的神圣職責,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和醫療費用支出的監控,是管好用好醫療保基金的關鍵環節。定點醫療機構大量違規現象的出現,給醫療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因此,必須給予高度的警惕和重視,要以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為契機,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堵塞漏洞,管好用好醫療保險基金這一百姓的“救命錢”,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國家應下大的決心沖破阻力和干擾,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徹底實行醫藥分開,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與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相互適應、相互配合,促進定點機構加強醫療服務管理,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合理用藥、合理施治。
2 認真宣傳貫徹《社會保險法》,促進參保人員、定點醫療機構以及社會各界牢固樹立在醫療保險管理方面的法制觀念,為定點醫療機構正確履行職責、參保人員就醫、醫保經辦機構監管以及社會各界監督營造良好的氛圍,以保證醫療保險基金在正確的軌道上平穩運行,共同維護醫療保險基金的安全。
3 完善定點醫療機構的考核。建立必要的考核指標,要重點考核定點醫療機構的基本醫療保險備藥率、醫療服務中的基本醫療保險藥品使用率和參保人員個人自費藥品負擔率,同時根據定點醫療機構的不同級別確定各項指標合理的比例,寫入定點協議,定期考核。認真執行的給予一定的獎勵,違規的給予一定的處罰。激勵和促進定點醫療機構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維護醫療保險基金安全。
4 建立駐院代表制度。即由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選擇具有醫療管理經驗的人員派駐各個定點醫療機構,與醫院醫療保險部門、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密切配合,及時發現違規苗頭,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實現醫療保險基金監管關口前移,也使定點醫療機構醫療保險部門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也彌補了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稽查力量的不足。
5 推行醫保醫師制度。在此項制度建立之初,可由醫保醫師自行申報,醫保經辦機構資格認定。在日常管理中,簽訂協議,建立醫保醫師誠信檔案和獎懲機制,對認真履行協議、參保人員滿意度高的要予以獎勵;對違規者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批評教育、經濟處罰、暫停或取消醫保醫師資格,直至追究定點醫療機構領導的責任。由此管住醫生手中的筆,促進定點醫療機構和醫生嚴格自律,認真服務參保人員。
1.德國。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國家。目前,德國醫療保險結算,門診采用總額預算下的點數法,本質上屬于總額預算下的按項目付費的一種特殊形式。點數實際上是采用相對價值的概念確定的一種收費標準,每個門診服務項目的點數由聯邦醫保基金協會與醫師協會協商談判確定。目前采取總額預算下的混合支付辦法,包括按服務項目付費、按人頭付費和特殊服務項目定額付費三種方式。住院費用采取按床日付費制度,1995年后實行總額預算下的多種支付方式的組合。對藥品費用的結算,按藥品目錄和藥品參考價,實行總額預算的風險分擔辦法,超出15%的醫師必須接受專門審核并負賠償責任,超出25%的醫師將自動承擔賠償責任,甚至被取消醫保醫師資格。仔細研究德國的辦法,給我們的啟示是,每種支付方式都有優缺點,關鍵是針對不同的醫療服務項目尋求相適應的支付方式,實現多元化組合,并根據實際不斷調整完善,不斷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2.美國。目前,美國流行按疾病類型來預付費用,即DRGs方式,是將國際疾病診斷分類標準(ICD-9)中所列的疾病診斷名稱分成467組,利用醫院費用資料,算出每組疾病的標準費用,將此標準費用預先支付給醫院。這一體系為467診斷相關組設立城市醫院與農村醫院兩個不同的預付率。如果醫院的成本高于政府支付的固定費率,醫院則營利,否則就虧損。為此,各醫院采取各種措施防止虧損,如加強內部會計預算管理,提高醫護人員費用意識,促使醫生采用更具成本效益的診療模式等。美國模式的啟示是,該模式與其國體、政體及文化相關,導致醫療費用居高不下,還伴隨著許多人沒有醫療保險,應汲取其教訓。
二、主要付費方式簡介
1.按項目結算。是一種最古老的醫療費用支付方式,被普遍使用。指病人在接受醫療服務時,按服務項目的價格計算費用,然后由醫保經辦機構向病人或醫院提供費用補償。按項目付費下,所償付的費用數額取決于各服務項目的單價及實際服務量。其優點是符合市場常規,操作直觀,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夠調動醫生積極性,有利于醫學科技進步;鼓勵提供全面優質服務,容易令參保人員滿意;經辦機構易于獲得大量醫療和管理信息。缺點是容易刺激過度醫療和大型檢查,費用難以控制;需要進行逐項審核,工作量大。管理重點是嚴格管理,放大扣款。
2.按病種結算。指將疾病診斷作為確定付費標準的標識,把醫療機構對每個病人提供的醫療服務過程作為一個產出,對疾病診斷下的整體產出確定一個統一的費用支付標準。適用于診斷簡單明了的疾病種類。優點是鼓勵醫療機構加強醫療服務質量,提高診療水平;促進醫院加強成本核算;促進醫保經辦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標準化建設。缺點在于管理難度大、成本高;容易造成誘導住院、分解住院、推諉重癥病人及診斷升級。
3.按人頭結算。指醫保經辦機構同定點醫療機構或醫生協商并簽訂合同,按照在一定時期內確定的額度及其服務的參保人員數量支付費用,定點醫療機構或醫生負責向服務人群提供合同規定范圍內的醫療服務。適用于基層衛生社區健全和服務對象明確的地區。優點是可刺激醫療機構通過降低成本擴大收益,促進疾病預防;定額支付、基金安全有保障、操作簡單、易于管理。缺點是容易造成推諉病人、服務不足、服務質量下降。因此,必須引入競爭機制,允許參保人員定期重選定點醫療機構來減少負面影響。
4.總額預付。指由醫保經辦機構單方面或通過與醫療機構協商,來確定醫療機構在一定時期內醫療服務費用的總額預算,醫療機構向參保人員提供規定的醫療服務,并相對自主地確定預算款的使用。這種付費方式需要醫保經辦機構對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量有高度的控制權。優點是基金支付可控,防止基金風險,并可避免其他付費方式存在的弊端。缺點是要求管理者要有高超的管理藝術,可能誘導醫療機構不合理減少醫療服務,弱化市場作用,影響醫療機構運行效率。短期內,醫療機構可能會限制收治病人及控制成本,但從長期看,醫療機構又會有所收斂,以期獲得下一年度的預付額度。
5.按服務單元結算。指將醫療機構提供一系列醫療服務按一個特定的參數劃分為若干服務單元,如一個門診人次、一個住院人次或一個住院床日等,然后根據預算額度參考往年資料和其他影響因素,確定每一個服務單元的費用支付標準,按照醫療機構提供服務單元數量進行付費。該辦法往往用于門診定額付費和住院定額付費。6.包干使用。指按照預算額度確定參保人員的醫療保險待遇標準,在規定時間按照簽約人數一次性支付給定點醫療機構或參保個人,定額包干使用。
7.其他付費方式。如DRGs付費等。
三、總額控制下的費用結算
1.建立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完善醫保基金收支預算管理制度,在編制醫保收入預算的基礎上強化支出預算,并將基金預算管理和費用結算管理相結合。
2.合理確定定額指標。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以醫保年度基金預算為基礎,在扣除一次性預繳、異地就醫、離休人員和定點零售藥店等費用,并綜合考慮各類支出風險的情況下,統籌考慮物價水平、GDP增速等因素,確定醫保基金支付的年度總額控制目標。
3.細化分解總額控制指標。以近三年各定點醫療機構提供服務情況和實際醫療費用發生情況為基礎,將年度總額控制目標按照定點醫療機構的級別、類別、服務范圍、有效服務量以及承擔的首診、轉診任務等因素,并區分門診、住院等費用細化落實到各定點醫療機構。指標要向基層傾斜,以適應分級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和基層與醫院雙向轉診制度的建立,支持合理有序就醫格局的形成。
4.費用撥付、結算與指標調整。醫保經辦機構要將總額控制指標與具體付費方式和標準相結合,預留10%左右的質量保證金和適當年終清算調劑金后,將總額控制指標分解到每個月份,按照服務協議約定按時足額結算,確保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服務正常運行。對未超過總額控制指標的醫療費用,醫保經辦機構應根據協議按時足額撥付;超過總額控制指標的醫療費用,可暫緩撥付,到年終清算時再審核撥付。醫保經辦機構可以按總額控制指標設定資金,按協議約定向定點醫療機構預付,以緩解其資金運轉壓力。對在改革過程中醫療機構有效工作量或費用構成等發生較大變動的,經辦機構可根據實際,在年中對定點醫療機構總額控制指標進行調整,做到科學管理。
5.注重溝通與協商。經辦機構要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制定實施總額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并向社會公開。要建立醫保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之間有效溝通協商的機制,在分解總額控制目標時,應廣泛征求定點醫療機構和參保人員代表的意見。
6.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按照“結余獎勵、超支分擔”的原則,合理確定醫保基金和定點醫療機構對于結余資金與超支費用的分擔比例,以充分調動定點醫療機構對控制醫療費用的積極性。建立費用超支主要由定點醫療機構合理分擔,結余資金主要用于合理獎勵定點醫療機構的機制。對超過總額的醫療機構,應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意見,促其改進管理。醫保經辦機構可視基金預算執行情況,對定點醫療機構合理超支部分給予補償。
7.推進付費方式改革。要在全面開展總額控制的同時,繼續探索完善按人頭、按病種等付費方式,不斷提高付費方式的科學性,提高基金績效和管理效率。
四、當前形勢下的定點醫院監管
(一)建立完善管理機制
1.細化定點服務協議,突出協議的效能。要將總額控制管理內容納入定點服務協議,并根據總額控制管理要求調整完善協議內容。要針對總額控制后可能出現的情況,逐步將次均費用、復診率、住院率、人次人頭比、參保人員負擔水平、轉診轉院率、大型檢查陽性率、抗生素使用比例、手術率、擇期手術率、重癥病人比例等,納入定點服務協議考核指標體系,并加強管理。
2.建立有效查房制度。要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稽查小組,定期、不定期進行稽查,節假日堅持稽查。稽查時要做到“三看”“五問”“三對照”。“三看”即看病員、看證件、看病歷,“五問”即問姓名、問年齡、問單位、問病情、問醫療服務,“三對照”即對照病歷、對照年齡、對照性別。稽查結束后還要寫出稽查報告,作為對“兩定”進行處理的依據,也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
3.建立定點醫院分級管理制度。對違規少、配合好的醫院,提高預付資金比例和標準,解決醫院周圍資金問題,還可減少病歷抽審數量,簡化費用審核程序。
4.建立定點醫院退出制度。對反復出現嚴重違規或騙取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的定點醫院,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可取消其定點資格,若干年內不得重新申請,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5.建立醫療保險專家委員會。在日常管理中遇到重點難點問題要多向專家請教,提高管理的科學性,避免與醫療機構發生沖突。6.建立藥品和項目的最高限價制度。醫保經辦機構作為“第三方付費”的主體,要發揮好制約監督作用,可對臨床常用藥品及高價值醫用材料進行最高限價,有效控制高回扣藥品的使用。如南陽對30多種常用藥品實行最高限價,奧扎格雷價格為14.7~58元不等,限使用28元以下的;生脈針價格區間3.5~50元,限使用15元以下的;還對50多種醫用材料進行限價。7.建立集團購買及談判制度。利用集團購買的優勢,指定透析和腎移植病人的門診治療由一家定點醫院治療,價格馬上大幅下降。公務員健康體檢通過團購談判,500元的常規體檢價格降為150元。
(二)明確醫療監管重點
1.嚴格部門入院標準。按照國家衛生部門制定的出入院標準,收治參保人員,嚴格執行“首院、首科、首診”負責制,嚴禁推諉病人,違規者視情節核減住院人次。
2.合理計算住院人次。住院24小時以內者,不計入住院人次;醫療費用未達到起付線者,不計入住院人次,若發生搶救費用,按急診搶救報銷;跨年度住院者,按1/2住院人次計算。
3.嚴禁虛假住院、掛床住院和分解住院。虛假住院是指掛參保人員姓名,虛構偽造醫療文書的行為。分解住院是指人為將應一次連續住院治療過程分解成兩次或多次的行為。掛床住院是指住院病人不在院且無合理原因。
4.嚴禁串換上傳。串換上傳是指信息系統上傳的藥品或診療項目與實際不符的行為。違規者給予2~5倍罰款。5.嚴禁誘導住院。誘導住院是指擅自減少統籌基金起付標準或以現金返還等方式誘導參保人員住院的行為。違規者視情節核減住院人次。
6.嚴格限制外購藥。必需外購藥品的,應經審批;符合程序的外購藥品由統籌基金按規定支付,納入該院統籌應支付總額。
7.嚴格執行轉診轉院制度。轉診率不得超過正常就診人次數的比率,被醫療保險專家委員會認定為違規轉院者,按規定核減年度住院人次,或按年度最高支付限額拒付。
8.充分發揮信息網絡系統的作用。要學會利用先進網絡信息系統,實時監測醫療動態,及時對重要指標進行縱向、橫向統計分析,做到精確管理,并對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9.進行滿意度調查。經常性對病人進行醫院服務質量調查,掌握定點醫療機構服務水平。付費方式改革不得犧牲群眾利益,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調查結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三)注意用具體數據進行管理要每月統計各醫院各科室醫療費用情況,還要了解全國全省的統計數據。對各醫院進行縱向比較,對同級同類醫院進行橫向比較,從比較中發現問題,從而指導管理和協商談判。根據醫院人均費用執行情況和不同醫院相同科室人均醫療費的對比分析,確定病歷送審要求。對管理好的醫院實行病歷免審、少審,并減少查房次數。對管理差的醫院以及人均費用偏高的科室實行病歷全審、嚴審,并加大查房力度和密度。全年平衡結算后,對管理好、不超過協議定額及人均費用顯著下降的醫院,在進行年度考核和返還質量保證金時予以傾斜,并實行總額預付,幫助醫院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在日常管理中,對定額指標超標高出定額的醫院及時通報提醒;對連續居高不下的醫院,召集院長、主管院長、醫保辦主任和各科室主任參加專門座談會,向其通報全國人均、本地同級或高一級別醫院的縱向、橫向比較,幫助他們找原因、定措施。通過座談交流,使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和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定額目標的落實。
(四)善于用法律法規進行管理要熟練運用《社會保險》等法律法規進行管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讓違法違規行為受到應有的處罰。還要學會運用衛生部門的行業規范來進行監管。例如《全國醫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2011年工作任務分解量化指標》規定,醫療機構臨床應用裸支架比例不得低于臨床應用冠狀動脈支架總數的20%,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植入支架數超過3個,須經本機構心臟外科醫師會診同意后方可實施。我們經辦機構完全可以以此為依據進行病歷審核,要求醫院予以落實,從而保障患者利益和基金合理使用。
五、管理成效
1.醫院踴躍參加改革試點。新的付費方式辦法出臺后,因后付制改為預付制解決了醫院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也充分尊重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動,引導收入與服務掛鉤,同時從根本上解決了按項目付費刺激醫療費用快速上漲問題。以治好病和患者的滿意度為主要考核體系建立的獎懲機制得到定點醫院的支持,南陽市九家三級醫院和部分二級醫院與醫保中心簽訂了“定額預付管理協議”。
在醫保醫師的準入上,實行嚴格的審核與考試制度。各定點醫療機構對所屬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醫師進行先期培訓。經培訓后,符合條件的醫師由定點醫療機構初審報醫保經辦機構。市縣兩級醫保經辦機構對醫療機構申報的醫師組織進行統一考試,考試合格的,發放醫保醫師資格證書。目前,全市共有8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的5000余名醫師參加考試,有4865名醫師獲得醫保醫師資格。二是建立醫師數據庫和電子誠信檔案,醫保醫師實施微機化管理。為建立統一的醫保醫師數據庫和電子檔案,市醫保經辦機構為取得資格的醫保醫師統一進行編碼,將其個人相關信息錄入專門開發的醫保醫師計算機管理系統,建立醫保醫師數據庫。同時為每名醫保醫師建立電子誠信檔案,詳細記錄醫保醫師對患者診療過程中,執行醫療保險政策及管理規定情況。一旦這些醫師的誠信檔案中有了違反相關規定的記錄,就會被扣分或被取消資格。未獲得醫保醫師資格的,其開具處方所發生的費用計算機不予確認。三是制定考核標準,引入量化控制指標。
考核標準是規范醫保醫師醫療行為的標尺,是管理醫保醫師的依據,考核標準越全面、越細致,對醫師的管理就越精確、越有實效。為加強對醫保醫師的管理,聊城市根據醫保醫師管理辦法,結合醫療機構服務協議和考核標準,制定了比較嚴格細致的醫保醫師考核標準,由原有的六大職責、九項違規細化為30余項考核項目,從入出院標準、執行藥品診療及服務設施目錄、醫保綜合控制指標執行、服務質量、醫療文書管理等五個方面的執行情況進行明確規定,分別明確扣分分值,結合網絡監控與日常審核檢查情況,對醫保醫師實行百分制考核,真正做到責任到人、獎懲到人。為使考核更有針對性、更容易操作、更見成效,對部分考核項目進行量化,引入自負比例、自費藥品占比、藥品占總住院費比例、大型檢查使用率、檢查費占總醫療費比例等量化監控指標,每個指標設定上下限和扣分分值,在計算機系統中予以設定,由計算機對醫保醫師自動進行量化考核。四是建立日常管理與考核機制,實現處方上傳和動態管理。對醫保醫師進行管理與考核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進行,一是對醫保醫師日常醫療費用和病歷的審核;二是對醫保醫師的日常現場巡查和專項檢查;三是制定舉報獎勵辦法,受理舉報投訴。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過計算機軟件對醫保醫師的醫療行為進行網上全程監控。醫保患者住院期間,主治醫師信息及處方通過網絡進行上傳。通過網絡,可以監控到每個處方的開具人姓名、藥品、檢查、治療項目等明細情況,如有異常,由稽查人員立即到現場調查。患者出院時,由軟件對每張處方進行分類統計,計算匯總量化指標,凡超出設定的上下限時,由軟件對該主治醫師自動進行扣分。扣分達到一定分值,結合其他方式的考核情況,將暫停醫保醫師資格。凡被取消或暫停的醫保醫師開具的處方及費用,軟件不予受理。幾年來,全市暫停、取消了30余名醫師的醫保醫師資格,對其他醫師震動很大。五是建立協議管理機制,把醫保醫師管理寫入定點醫療機構協議。
為提高醫療機構參與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聊城市把醫保醫師管理納入到定點醫療機構協議管理范圍,與定點機構年度考核和信用等級掛鉤。一是在處罰違規醫師的同時,相應扣除醫療機構年度考核分數,與兌付年度保證金掛鉤;2011年,因醫保醫師違規處罰定點醫療機構11家,累計扣除保證金160萬元。二是將醫保醫師管理情況作為定點醫療機構信用等級評定的條件之一,當年有違規行為記錄的醫保醫師人數占本單位醫保醫師總數2%以上的,降低醫療機構信用等級,列為重點監督檢查對象。六是細化藥品、診療項目,實施精確化管理。將原有的幾百條診療項目及服務設施細化為3萬多條,對醫保藥品按商品名進行細分,統一逐個編號,逐一確定首負比例。要求定點醫療機構將醫保診療項目、藥品與本院一一對應,并嚴格按照統一編制的號碼上傳,規范定點醫療機構上傳的費用信息,做到對醫保醫師用藥、診療的精確化管理。通過推行一系列管理措施,聊城市醫保醫師管理取得明顯成效。醫師的醫保管理意識顯著增強,醫療服務行為逐步規范,有效遏制了醫療費的快速增長;2011年人均住院費為9068元,比2010年增長7%,增幅低于10%。醫保處管理效率明顯提高,既能夠全程監控每名醫保醫師的醫療服務情況,又能及時全面統計量化指標情況,對違規行為及違規人實現精確定位與即時處理。參保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目錄內藥品使用率由90%提高到95%,自費藥所占比例由7%降為5%;藥品費所占比例由51%降為46%,檢查費所占比例由27%降為19%;參保患者個人負擔比例由以前的33%降到25%以內。多年實踐證明,醫保醫師制度已成為深化醫保管理的重要抓手,為醫保管理向精確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建立團購談判機制完善單病種結算辦法為進一步完善細化結算辦法,聊城市探索建立與定點醫療機構的談判機制,細化單病種結算,降低了血液透析等病種的付費標準,開展醫保惠民病房,以精細化管理降低醫療費用支出。一是開展了血液透析等病種的限額付費。為減輕患者門診醫療負擔,針對血液透析等診斷明確、并發癥少、診療手段確定的一些病種,在核定治療費、檢查費、藥品費等費用后,確定一個合理的總收費標準,然后與多家定點醫院談判協商,降低醫療付費標準。目前,血液透析患者無論在哪一個級別的醫院做門診治療,收費標準由每次500多元降到350元以內;并且對每次血液透析不設起付標準,取消首負比例,參保職工血液透析費醫保報銷比例由原來的85%提高到95%;參保居民發生的血液透析費,未成年人報銷比例提高到75%,成年人報銷比例提高到65%,血液透析患者的醫療費在定點醫院可通過網絡即時結算。通過付費包干,參保職工單次透析費自負部分由100元左右降到17.5元,減負比例達80%以上。實行限額付費的病種除血液透析外,還有闌尾炎、白內障、子宮肌瘤等90余個單病種手術。單病種結算促進了醫師因病施治,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不合理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二是開展了醫保惠民病房。針對不需要住院但需進行輸液治療、費用又比較高的參保人員,開設了醫保惠民病房,將急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腦血管病、闌尾炎保守治療、急性膽囊炎等12個病種的門診輸液醫療費納入支付范圍。納入惠民病房的病種,醫療費不設起付標準,職工的支付比例為85%,居民為65%。通過雙向談判協商,確定了5家定點醫療機構開展惠民病房,將惠民病房醫療費用控制在每人次1200元以內,醫療費可以直接聯網結算。“五定一審一監控”加強對門診慢性病管理為提高門診慢性病統籌金的使用效率,根據門診慢性病醫療需求情況復雜的特點,聊城市對慢性病人的門診醫療實行“五定一審一監控”的管理辦法。“五定”是:一是定點就醫購藥。對處于恢復期或維持期、用藥品種固定的患者,集中到一至兩家的基層定點醫療機構購藥治療,在藥品種類上滿足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在藥品價格上不高于藥店零售價格。二是定藥品品種。一種病只能用三種藥、兩種病用四種藥、三種病以上不能超過五種藥。三是定用藥量。治療用藥不得超過規定的用藥量,一般在15天左右。四是定時限。根據慢性病的特點和輕重,確定治療時間和療程。五是定限額。對高血壓、糖尿病等部分門診慢性病種規定年度限額,對使用量較大的25個藥品品種限定價格。每個門診慢性病人所用藥品名稱、藥品限價、年度醫療費限額都在計算機系統中予以維護;凡是未在計算機系統中核定范圍的用藥,或者價格超過限額的,自動按自費處理或不允許結算。“一審”是定期年審,實行動態管理。每年6至8月份,對已審批一年以上、享受門診治療的患者,臨時指定一家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全面復查。對已康復的門診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只需服用少量藥物即可穩定病情,不再符合慢性病門診治療準入標準的,終止享受門診治療待遇,再復發的必須重新申請認定。“一監控”即加強網絡監控,費用聯網結算。與門診慢性病定點醫療機構實行計算機聯網,門診慢性病人就醫購藥時,直接在定點醫療機構聯網結算,本人只支付個人負擔部分,同時藥品消費明細實時上傳。醫保處對上傳的信息進行審核,監控門診用藥品種、藥量和費用總額,設立個人費用臺賬,進行跟蹤管理,做到既減輕參保人醫療費墊付負擔,又提高醫保管理效率。
一、推進預約診療服務,有效分流就診患者。
1、擴大預約比例。我院通過電話預約、現場提前預約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服務。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實行預約診療率及復診預約率均為100%。
2、實現分時預約。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實行分時段預約率為100%。
二、合理調配診療資源,暢通急診綠色通道。
1、合理調配資源。一是合理安排值班,能夠根據就診患者就診病種排序(內科)安排出診醫師數量,保證醫師有足夠的診查時間;二是在檢驗科專門開展針對急診檢查項目及時出具結果的檢驗小組。
2、加強急診力量,及時救治重患。我院制定了《急診科院前急救制度》,要求做好院前、院內的銜接工作,并做好電話記錄、出診記錄。嚴格落實醫院《急診綠色通道管理制度》,將急診診治區域分為三大區域,實行急診患者按病情輕重分級分類處置原則,對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創傷、急危重孕產婦及急危重癥患者,均能及時開通綠色通道,先救治、后繳費,需住院患者及時收住。
3、將院外術前檢查、術后康復費用納入醫保報銷,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負擔。
三、落實醫療核心制度,持續改善醫療質量。
今年,我院組織醫療核心制度專項檢查,病歷質量,處方質量、醫療臨床應用技術、醫院感染檢查各10次,通過開展醫療核心制度考試、“三基”培訓及考核、全院疑難病例討論、處方點評等活動,使手術前診斷符合率、處方合格率、醫療質量安全事件報告率、治療好轉率、出院病人臨床路徑比例、基礎護理合格率、危重患者護理合格率、CT及MRI大型設備檢查準確率大大提高,急診平均留觀時間、平均住院日、醫院感染現患率穩步降低,并早已開展檢驗結果同級醫院互認平臺。要求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嚴格遵守醫療核心制度,不斷加強醫療核心制度的培訓學習,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質量安全意識,切實為病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四、持續改進護理服務,落實優質護理要求。
加強護理力量,落實優質護理。貫徹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頒布的“優質護理服務評價細則”和《關于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改善護理服務的通知》精神,我院所有病區落實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使責任護士回歸病人床邊,有效增進了護患交流和溝通,護士的責任感明顯提升,病人綜合滿意度達到90%以上。實施護士崗位管理,重新修訂層級護士管理制度,完善層級護士考核進階機制,根據層級護士的工作經驗、技術能力和專業技術職稱,安排在相應技術難度和專業要求的護理崗位工作,體現能級對應,并與績效掛鉤,使醫院優質護理落到實處。
五、加強抗菌藥物管理,強化藥事服務。
醫院現有專職藥師人數14人,每月均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對每名醫師進行處方點評:有合理用藥指導,嚴格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等,同時醫院還開展了抗菌藥物培訓考核和處方、病例質量點評工作,使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穩步走上新臺階。
六、妥善化解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1、推進三調解一保險機制建設。我院制訂了《醫療糾紛案件管理制度》、《醫療糾紛處理程序》及《醫療事故處理及責任追究制度》,設立醫院投訴管理辦公室,公開醫療糾紛的解決途徑、流程及投訴電話,以實事求是態度通過調解、訴訟等途徑妥善解決糾紛。積極推進醫療責任保險和第三方參與調解機制工作,積極參與醫療責任保險。
2、規范院內投訴管理。醫院在門診大廳公示醫院投訴管理辦公室聯系方式(xxxx),在門診大廳、住院病區設置投訴舉報箱,并開放多種渠道,如現場投訴、總值班電話xxxx投訴等,收集患者意見,確保投訴舉報途徑暢通。
七、存在的問題
1、醫院信息化建設不完善,目前無自助查詢服務。
2、門診繳費渠道單一,門診一站式服務尚待完善。
3、與多家醫院建立醫聯體,卻未實現遠程會診和信息共享功能。
4、未開展日間手術。
八、下一步工作安排
1、盡快完善醫院信息化建設,添置自助查詢、掛號、繳費設備,為患者提高優質的服務。
2、加強與醫聯體醫院的溝通合作,提升服務質量。
3、立即召開相關科室會議,討論研究日間手術的病種及流程,嚴格控制平均住院日。
對照《2018年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工作信息表》(醫療機構),我們有許多地方有欠缺,做的不足,也有許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我們將按照計劃要求持續改進,扎實做好本職工作,給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優質服務。
一、指導思想
按照省委“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立足于盡快改善患者就醫感受,使群眾最大限度體會到改革帶來的實惠,立足于全省各級人民政府特別是縣級人民政府履職盡責、勇于探索,立足于當前全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實際,以破除“以藥補醫”為關鍵環節,以完善公立醫院改革補償機制和落實醫院自主經營管理權為切入點,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價格機制、醫保支付、采購機制、監管機制等綜合改革,優化醫療資源配置,落實各項惠民便民措施,統籌縣域醫療衛生體系發展,為縣域居民提供健全有效的基本醫療服務保障。
二、改革目標
每個縣(市、區)至少選擇1所縣級醫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通過綜合改革,大力發展和優化配置縣級醫療資源,建立體制合理、機制靈活、功能完善、效率較高的服務體系,提高縣級醫院等級水平、服務能力,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控制醫藥費用過快上漲,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持可持續發展,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力爭使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實現“小病不出鄉鎮,大病不出縣城,預防在基層”的目標。
三、改革任務
(一)以改革促發展,適應人民群眾需求。
針對__省衛生事業“發展不足、發展滯后”的現狀,通過擴增醫療資源總量,尤其是增加優質醫療資源并合理分布,著力解決縣級以上大中型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的“門診擁擠、檢查排隊、住院候床、手術等待”等問題。各縣(市、區)要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服務需求,在優先滿足民營醫療機構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可適當啟動部分公立醫院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為新興城市的發展提供有效的醫療服務保障。按照人口數超過20萬的縣(市、區)應建立1所二級甲等以上公立醫院和人口超過80萬的縣(市、區)鼓勵建立1所三級公立醫院的要求。
一是實施縣級醫院標準化建設。按照“填平補齊”原則,完成縣級醫院標準化建設。按照相關標準配備縣級醫院床位數、核定建筑面積和配備醫護人員,使縣級醫院的土地、人員、設備等硬件因素符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重點完善縣域急救服務體系及產科、兒科、病理、重癥監護、血液透析、新生兒等重點專科建設。以縣級醫院為中心,完善縣域急救服務體系,建立院前急救體系。探索成立區域檢查檢驗中心、區域醫學影像中心以及后勤服務外包等。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對醫療資源進行整合、重組和改制,優化資源配置。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
二是提高縣級醫院技術服務水平。制訂縣級醫院重點專科發展規劃,按規劃支持縣級醫院專科建設。重點加強重癥監護、血液透析、新生兒、病理、傳染、急救、職業病防治和精神衛生,以及近3年縣外轉診率排名前4位的病種所在臨床專業科室的建設。開展好宮頸癌、乳腺癌、終末期腎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復雜疑難疾病的篩查轉診工作。推廣應用適宜醫療技術,適當放寬二、三類相對成熟技術的機構準入條件,切實提升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按病種付費的要求,制訂實施適應基本醫療需求、符合縣級醫院實際、采用適宜技術的臨床路徑,病種數量不少于50個,規范醫療行為。
三是加強縣級醫院人才隊伍建設。引導經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醫生到縣級醫院就業,并為其在縣級醫院長期工作創造條件。逐步實現新進入縣級醫院的醫務人員,必須具備相應執業資格。臨床醫師應當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建立健全繼續教育制度。積極培養或引進縣域學科帶頭人。增強護理人員力量,醫護比不低于1∶2。鼓勵和引導城市大醫院在職或退休的骨干醫師到縣級醫院執業。通過政府給予政策支持、職稱晉升、榮譽授予等措施,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到縣級醫院長期執業。經批準可在縣級醫院設立特設崗位引進急需高層次人才,合理確定財政補助標準,招聘優秀衛生技術人才到縣級醫院工作。
四是加快縣級醫院信息化建設。按照統一標準,建設以電子病歷和醫院管理為重點的縣級醫院信息系統,功能涵蓋電子病歷、臨床路徑、診療規范、績效考核及綜合業務管理等,與醫療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銜接,逐步實現互聯互通。積極探
索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區域醫療協同服務。20__年底前實現所有縣醫院與三級醫院建立完善遠程醫療服務網絡,與50%(三州為30%)的鄉、鎮醫療機構建立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力爭40%的縣級醫院達到__省數字化醫院建設標準。發揮省市級城市優質資源輻射作用,全面推進民族地區縣級醫院遠程醫療工作,按照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方案,指導幫扶區域內民族地區縣級醫院的遠程醫療平臺建設和培訓工作。
五是提高縣級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針對地方主要疾病,積極利用當地中醫藥資源,充分發揮中醫簡便驗廉的特點和優勢,提高辨證論治水平,并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持和指導,促進中醫藥進基層、進農村,為群眾防病治病。加強縣級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建設,落實對中醫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二)改革補償機制,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各地要積極支持,創造條件,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規范藥械采供、治理流通環節商業賄賂、加大投入保障、改革支付方式和控制醫藥費用等措施,充分發揮醫保補償作用,穩步推進價格改革,總結試點經驗,改革“以藥補醫”機制,鼓勵探索醫藥分開的多種形式。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將試點縣級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
一是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政府出資購置的大型醫用設備按不含設備折舊的成本制訂檢查治療價格,合理提高中醫和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診療費、護理費、手術費等醫療服務價格,使醫療機構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獲得合理補償。嚴禁醫院貸款或集資購買大型醫用設備,已貸款或集資購買的大型醫用設備原則上由同級政府回購,回購有困難的限期降低價格。價格調整要遵循總的醫療收費降低、患者負擔減輕的原則,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減少的合理收入為基礎,確定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總額,并與醫保支付政策相銜接。同時,各地要適時推進理順醫療服務項目比價關系和地區間價格銜接工作。積極開展醫療服務定價按病種收費試點,病種數量不少于50個,逐步取代以項目為主的定價方式。
二是加強藥械采供監管。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藥品、器械(含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管理,醫院使用藥品必須按規定通過省級采購平臺實行網上統一采購、統一配送,通過縣級結算中心統一結算;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并逐步提高使用比例;推行醫用耗材省級公開招標、集中采購。
三是改革醫保支付方式。落實醫保基金收支預算管理,建立醫保對統籌區域內醫藥費用增長的控制機制,制定醫保基金支出總體控制目標并分解到定點醫療機構,制定醫藥費用控制分級評價體系,逐步推行總額預付、按病種、按人頭、按服務單元等付費方式,建立完善醫保經辦機構和醫療機構的談判協商機制與風險分擔機制,逐步由醫保經辦機構與公立醫院通過談判方式確定服務范圍、支付方式、支付標準和服務質量要求。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鼓勵使用中醫藥服務,引導群眾合理就醫,促進分級診療制度形成。
四是發揮醫療保險補償作用。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范圍要與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能力相適應,嚴格控制基本醫療保障范圍外的醫療服務,縮小醫保基金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與實際報銷比例的差距。以基本醫療保險(含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基金為主,通過購買服務對醫院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予以及時補償。同時,加強對“三保”基金的監督管理。堅決打擊和查處截留、擠占、挪用、虛報、冒領。
五是落實和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全面落實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補貼、承擔公共衛生任務和緊急救治、支邊、支農等公共服務的政府投入政策。縣級人民政府作為縣級公立醫院的舉辦者,應履行出資責任,禁止縣級醫院舉債建設。省和市(州)人民政府根據各縣(市、區)經濟發展情況和實際需要給予適當財力支持。對位于地廣人稀和邊遠地區的縣級醫院,可探索實行收支兩條線,政府給予必要的保障,醫院平均工資水平與當地事業單位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
(三)深化惠民便民措施,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
一是改進就醫服務。全面落實“三好一滿意”活動要求。全員改善服務態度,杜絕生、冷、硬、頂、推現象,為患者就醫提供溫馨的全程服/!/務;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著力加強醫患溝通,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用藥選擇、診療程序、檢查項目和收費標準;認真實施手術及術中方案變更、特殊檢查、特殊治療、貴重藥品使用告知制度;通過設立醫療服務隨訪熱線、發放滿意度調查表、上門回訪等多種形式,關心患者康復,征求群眾意見,及時改進工作;縣級醫院要100%開展預約診療工作,100%開展便民門診、雙休日門診、節假日門診,充實門診力量、提高接診能力,全面緩解“三長一短”問題。拓展門診手術、日間手術。能在門診做的手術盡量不住院,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效率。
二是優化診療流程。整合門診資源,改進就醫流程,全面縮短病人候診、等待檢查結果、等待化驗報告時間;做到辦理入院手續后有專人將患者送到病房,辦理出院手續后有專人送出病房;工作日和節假日都能及時為患者辦理出院結算手續,出院結算金額要準確、無誤,錢賬相符,病區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患者提供預約出院結算服務,患者出院力爭做到零等候。
三是深化優質護理。推進護理模式改革,繼續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加強護理內涵建設,提高專科護理水平,積極開展延伸服務。全省100%縣級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覆蓋40%以上的病房,改善服務態度和質量。
四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認真實施《__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置暫行辦法》,建立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完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和患者投訴處理機制,加強醫患溝通,將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組織、調解員隊伍、工作運行機制和調解室規范化建設納入“大調解”工作體系規范管理,繼續推進“平安醫院”創建活動,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四)多管齊下,控制醫藥費用過快上漲。
一是加強醫院內部管理。規范醫師處方行為,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覆蓋90%的縣級醫院。
二是推進臨床路徑試點。各地衛生和醫保管理部門要組織縣級醫院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按病種付費的要求,制訂實施適應基本醫療需求、符合縣級醫院實際、采用適宜技術的臨床路徑,全省縣級醫院100%開展,病種數不少于10個。
三是發揮醫保機構調控監督作用。采用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備藥率、使用率及自費藥品控制率、藥品占比、次均費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標考核,加強實時監控,考核結果與基金支付等掛鉤。
四是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各相關部門加強協作聯動,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五是加強醫院信息公開。公布縣級醫院年度
財務報告,以及各醫療機構質量安全、費用和效率等信息。
(五)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一是創新編制和崗位管理。根據縣級醫院功能、工作量和現有編制使用情況等因素,合理確定人員編制。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有減有增”的原則,加大機構編制動態調整力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縣級醫院按照國家確定的通用崗位類別、等級、結構比例和我省崗位聘用管理有關規定,在編制規模內按有關規定自主確定崗位結構,報主管部門和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逐步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醫院對全部人員實行統一管理制度。
二是深化用人機制改革。按規定落實縣級醫院用人自,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堅持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新進人員由醫院按規定公開招聘,擇優聘用。結合實際妥善安置未聘人員,推進縣級醫院醫務人員養老等社會保障服務社會化。完善縣級醫院衛生人才職稱評定標準,突出臨床技能考核。
三是完善分配激勵機制。提高醫院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醫院收支結余著重用于改善醫務人員待遇。醫院業務收入用于建立醫療風險基金、事業基金、職工福利基金和獎勵基金,確保改革后醫務人員總體收入有合理增加。嚴禁醫務人員個人收入與醫院的藥品和檢查收入掛鉤。完善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將醫務人員工資收入與醫療服務技術水平、質量、數量、成本控制、病人滿意度等考核結果掛鉤,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作出突出貢獻和短缺人員傾斜,適當拉開差距。
(六)探索機制體制改革,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大力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醫院在資產、人事、財務等方面的責權關系,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權力運行機制,落實縣級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經營管理權。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不得兼任縣級醫院領導職務。明確縣級醫院舉辦主體,探索建立以理事會為主要形式的決策監督機構。縣級醫院的辦醫主體或理事會負責縣級醫院的發展規劃、財務預決算、重大業務、章程擬訂和修訂等決策事項,院長選聘與薪酬制訂,其他按規定應負責的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職責,并監督醫院運行。院長負責醫院日常運行管理。建立院長負責制,實行院長任期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完善院長收入分配激勵和約束機制。
二是優化內部運行管理。健全醫院內部決策執行機制。鼓勵探索建立醫療和行政分工協作運行管理機制。建立以成本和質量控制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嚴格執行醫院財務會計制度,探索實行總會計師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實施內部和外部審計。
三是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公益性質和運行效率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制定具體績效考核指標,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由政府辦醫主體或理事會與院長簽署績效管理合同。把控制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效率,以及社會滿意度等作為主要量化考核指標。考核結果與院長任免、獎懲和醫院財政補助、醫院總體工資水平等掛鉤。
(七)上下聯動,建立城鄉分工協作機制。
一是深化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深化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工作,進一步強化對口支援工作的長期性、針對性和穩定性。20__年完善和鞏固69個三級綜合醫院與174個縣級綜合醫院、13個三級專科醫院與20個受援醫院形成長期對口支援關系;三級醫院每批下派每個縣級醫院醫務人員不少于5人,三級專科醫院每批下派人數不少于1人。落實119個內地二甲綜合醫院對口支援民族地區59個縣的291個中心衛生院,二甲醫院每批下派每個中心衛生院醫務人員不少于1人。20__年所有下派醫務人員診治基層病人人次比去年增加20%,開展示范手術比去年增加30%,開展新技術項數比去年增加50%。
二是推進縣級醫院上下分工協作。縣級醫院要發揮縣域龍頭和醫療中心作用,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幫扶指導和人員培訓,探索建立縣級醫院向鄉鎮衛生院輪換派駐院長和骨干醫師制度,通過開展縱向技術合作、人才流動、管理支持等多種形式,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效率,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流動長效機制,使一般常見病、慢性病、康復等患者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醫療服務模式。支持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醫務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和定期輪訓。縣級醫院要與城市三級醫院開展危重病例遠程會診、重大疑難病例轉診等工作。
三是加強民族地區巡回醫療。完善巡回醫療考核評價制度,探索整體托管式對口幫扶模式,強化甘孜、阿壩、涼山州“流動醫療巡回服務工程”,20__年巡回醫療派出醫務人員、診治農牧民群眾要比20__年分別增加10%、15%,巡回醫療重心要繼續放在牧民定居點、藏區新農村建設新區、寺廟周圍和僧侶聚集點。
四是強化遠程醫療服務。推進全省縣級醫院遠程會診系統建設,利用網絡等現代科技技術,積極開展遠程會診、教學甚至示范手術等。到20__年底,市與縣80%實現遠程醫療,充分發揮市(州)級醫學中心的輻射引領作用,著力提高區域內縣級醫院診療水平;縣與鄉鎮50%實現遠程醫療,將較為優質的醫療資源釋放到最基層,直接惠及廣大農村老百姓。其中,藏區32個縣醫院與華西、省人民醫院要實現直接遠程醫療。
四、組織領導
(一)明確責任。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公立醫院改革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要認真履行領導職責,建立相關領導機構,制定全面推進的實施方案,明確具體任務和時限要求,落實各項工作任務。
(二)加強指導。各市(州)衛生行政部門和醫改辦是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的牽頭單位。各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和評估,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完善有關政策措施,推進試點工作積極穩妥地開展。
(三)完善監管。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醫療質量、安全、行為等的監管,開展縣級醫院醫藥費用增長情況監測與管理,及時查處不合理用藥、用材和檢查等行為。建立以安全質量為核心的專業化醫院評審體系;依托省級或地(市)級醫療質量控制評價中心,建立健全縣級醫院醫療質量安全控制評價體系。
(四)加強協調。衛生廳、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為試點市縣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價格調整、人事分配、機構編制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試點地區大膽探索。各級醫改辦要配合衛生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督促檢查,認真組織實施。切實按進度要求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各市(州)要組織開展調研,分析梳理情況,提出對策建議,并形成研究報告及時上報衛生廳、省醫改辦。
【關鍵詞】現代醫院;國內;管理制度;保障機制
隨著現代醫療衛生服務供求關系的改變,不管是醫療設備和技術的應用,還是對患者的吸引,均是現代醫院重點關注的焦點問題[1]。現代醫院圍繞該焦點問題在醫院發展和管理過程中需不斷建立一套有效管理制度,以便推動現代醫療事業快速且健康的發展。而現代醫院完善的管理制度往往離不開與之配套和協調的保障體制作為支撐。隨著醫藥體制改革的深入,現代醫療市場得到不斷發展,管理制度也得到不斷完善。一方面,我國不斷對公立醫院加大改革力度,提倡公立醫院公益性,將保護大眾健康權益作為醫療服務的首位。國家通過采取管辦分開、政事分開、醫藥分開以及非營利和營利分開的方式,引導公立醫院不斷轉變醫院管理方式,向著現代醫學的方向進行發展,進而提高其在醫療服務市場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國家積極提倡社會辦醫,擴寬醫院發展多元化,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醫院在不斷轉變管理體制的過程中,管理制度并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其中高效的管理制度除了與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有關之外,同時還需具有良好的保障體制。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現階段醫院管理制度依然具有一系列尚待解決的問題,如保障機制不完善和健全對現代醫院管理帶來極大影響[2]。
1建立和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面臨的問題
1.1醫院職能部門協作不良
當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保障機制復雜性較高,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往往需要多個部門積極參與和共同支持。行政管理機制在醫療服務體系中需多個部門參與,但國內醫院監管部門多而繁雜,這使得職能交叉管理內容繁多、定位不清晰、職責不確定、工作隨意性大、制度不規范,各個部門其工作重心和政策目標有差異,辦事程序繁瑣,部門之間無法有效協助。此外醫院行政隸屬關系復雜,實際管理過程中較易出現管理調控錯位和越位,無法發揮有效的監管作用,使得醫院成本不斷提升,而執行力和約束力不斷下降。甚至行政管理部門在利益驅使下濫用職權,使行業秩序遭到破壞[3]。
1.2補償機制不完善
目前政府財政補助方式不利于醫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差額補助方式,醫院在收入越少的情況下,其醫療成本將越高,這將極大影響醫療增收節支動力。在各級醫院中,政府財政補助缺少靈活性。財政融資方式以及對醫院投入過少,另外物價管理部門又對基本醫療服務費用進行嚴格限制,醫務人員收入所得無法跟上市場發展步伐,并低于成本水平,這就使得醫院不得以采取“以藥補醫”的方式進行補償,從而造成醫療費用居高不下。在當下醫院總體收入中,藥品加成收入所占的比例較高,僅通過醫療收入無法維持收支平衡。目前公立醫院通過改革,取消了藥品加成,并通過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種方式進行補償。然而國家財力投入有限,短時間內政府無法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補償,而醫療技術服務定價機制尚不明確,保障和補償機制并未同步實施,這對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建立造成嚴重制約。
1.3政府監管不到位
在計劃經濟時代,醫院本身往往不具有自主權和法人產權,這使得醫院經營管理靈活性不強。雖然當下計劃經濟逐漸轉換為市場經濟,然而該種行政管理方式并未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政府對醫院擁有的監管權力過大,醫院管理層完全由上級部門任命,醫院院長負責全面工作,但無法選取副職,管理能力和權力不能正常行使。政府對醫院事務影響程度過大,難以實現衛生資源的有效配置,這必將對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效率和公平性帶來極大影響。政府在調整權責時,考慮權、責和利一致性的要求,需不斷強化責任,然而實際過程中僅僅重視集中鞏固衛生管理部門權力,但對應的責任卻無法有效強化。另外,衛生行政部門作為醫院監督者,與醫院經營者間的信息往往不對稱,無法實時測量醫院經營績效,衛生行政部門在日常監管期間缺少收集信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建立確保我國現代醫療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
2.1完善醫院內部管理的保障機制
醫院發展的核心在于人才,只有充分調動醫院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才能提高組織運營效率,所以醫院內部管理的保障機制中積極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十分關鍵。醫院可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薪酬制度來體現醫務人員自身價值,同時逐步取消職稱,建立專科醫生制度和住院醫師培訓制度,此外醫院應建立規范的人才評價體系,對進入人員采取公開招聘,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4]。
2.2建立合理科學的補償機制
(1)政府部門加強衛生區域規劃,明確財政補償方向和投入,確保對非盈利性醫院工作人員保險經費以及公立醫院虧損的補助;鼓勵社會捐贈,由地方政府部門出面進行融資,并用于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投入。(2)政府部門建立基于醫院成本核算的補償機制,加大政府財政補償力度,建立醫保、財政和價格相關部門的聯動機制,對醫療服務價格作出合理調整,增加醫療服務補償力度,降低醫院運行成本。(3)政府部門應消化醫療建設中存在的債務,如由公立醫院將當年的收支結余作為債務償還的一部分,不足的地方由財政補償。(4)政府通過稅收政策調控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明確界定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范非營利和營利醫院稅收機制,促進醫院合理發展。
2.3建立完善的外部監管體系
(1)政府部門通過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監管部門權力、義務以及職責,有效規范監管部門的行為,使得醫療服務監管逐步步入法制化軌道。(2)醫療機構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職能,做到政令落實通暢。(3)完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績效管理,通過激勵方式確保醫療服務市場運作和外部監管一致性和協調性。
3結語
現階段醫療衛生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6],急切需要一個防治相結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而現代醫院管理體制的建立十分關鍵。所以在現代醫院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現代醫院保障體制,加強不同環節間的互聯和融合,進而確保保障體系能高效運轉。
參考文獻
[1]朱瑜.醫院管理制度的制定與體會.現代醫院,2016,16(10):1413-1417.
[2]饒克勤.解析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4,30(10):728-730.
[3]冉利梅,王華,高歡,等.德國醫院透明管理制度與標準解讀.中國醫院管理,2013,33(4):14-16.
[4]閔銳,汪瓊,張霄艷,等.我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保障機制研究.中國醫院管理,2014,34(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