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秋冬種生產指導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及早搶播補播晚稻種,抓好育秧的重要環節,提高秧苗素質。
1、選擇生育期適宜的水稻品種(組合)。為了保證晚稻補播的晚稻能安全避過寒露風,應選擇生育期在95~105天的感溫型品種(組合),比如:中優1號(97天)、福優947(95天)、馬壩銀占(105天)、油占8號(105天)、美香占(103天)。
2、搶時播種。選擇好品種后立即浸種催芽,用溫水(38℃)進行浸種,可以縮短浸種時間。用作補播的秧地最好在地勢較高的曬場或水泥地板等易于提升溫度的場所,育秧過程中要保持秧畦濕潤,防止高溫燒芽燒苗。
3、適當增加20%的播種用量,保證比正常播種期的多插基本苗,雜交稻組合每蔸插3粒谷苗,常規品種插4~5粒谷苗,以促進本田期早夠苗,相應縮短營養生長期,提早進入生殖生長期。
4、加強秧田管理,培育壯秧。播種時應施用壯秧劑促根促蘗;在秧苗二葉一針期淋施人畜糞尿或0.5%的尿素液,并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
二、對受淹秧田或已插大田要立足保苗。
在洪水退后,要及時清理畦面或大田上的雜物并清洗禾苗,秧田要保持畦溝濕潤、已插大田要保持淺水層,防止禾苗脫水枯死,并用多菌靈、百菌清、托布津粉劑800倍液噴施,預防病害發生。
三、加強本田期管理。
對補播秧本田要施足基肥,氮素肥料在中前期施用,多施鉀肥,促進晚插稻早成熟,以防止貪青遲熟,抽穗灌漿期用磷酸二氫鉀噴施根外追肥2次,以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
四、綜合防治病蟲害。
因澇災的影響,今年晚稻插秧進度普遍推遲,加上受淹后易暴發病蟲害,因此要密切關注水稻病蟲發生發展情況,及時噴藥做好防治工作。
五、調整種植結構,做好秋冬種計劃。
玉米品種 禾盛玉6號,蘇玉糯8號,金甜678,金甜878,金農科糯1號,吉單415,三北青貯17,遼單青貯529,臨奧9號,登海青貯3571,金剛青貯50,遼單青貯178,金糯628。
棉花品種 新陸早21號(原代號:98-2),創雜棉20號,中棉所64。
大豆品種 中黃41,合豆5號,黑河47,北豆8號,鐵豆45,中豆34,冀豆18。
農業部116項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
為加快農業物聯網成熟應用模式的推廣應用,農業部推出了《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推介匯編2015》,集中了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和綜合5大類共116項可復制、可推廣的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
本次的116項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是農業部在各省(區、市)農業部門積極申報的基礎上,組織行業專家認真評審,并經過公示之后確定的,具有“節本增效突出、技術設備成熟、模式值得推廣”的鮮明特點。這些應用模式,重點圍繞在農業種植養殖和生產加工等全過程中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監測、智能防治、智能控制和智能決策,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05團1萬畝棉花基地應用精準生產物聯網技術,實現每年節約水40萬立方、肥料40噸和藥物成本6.4萬元;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應用塑料大棚溫室小管家系統,每百畝棚可減少人員3~4人;重慶市原種豬場采用智能豬舍與母豬自動飼喂系統,每年節省人工成本20萬元。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合成表示,本次的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種類全、覆蓋廣、技術過硬、效果顯著、推廣性強,充分體現了我國農業物聯網的產業發展水平。希望這些成熟的物聯網應用模式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為各級農業部門指導農業物聯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用物聯網技術、科研院校和企業研發創新提供參考借鑒,推動農業物聯網更好地促進生產、走進生活、造福百姓。
袁隆平超級稻新品種在陜西漢中試種成功
近日,從西北地區唯一一個“超級稻”豐產示范點――陜西省漢中市傳出喜訊:該市引進的袁隆平院士團隊最新培育成功的超級稻品種――“超優千號”試種成功,經田間測產畝產達800千克以上。
根據全國水稻種植區劃,漢中是我國秈稻種植最北緣,晝夜溫差大,水稻日照、生育期長,袁隆平曾盛贊“漢中是生產優質大米的好地方。”漢中市大力推進農業倍增工程和百萬畝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建設,被列入全國13個省26個水稻豐產工程示范點之一。去年成功引進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Y兩優900、Y兩優800和Y兩優5845超級稻。今年,漢中市種子管理站牽頭再次引進了袁隆平團隊新培育的“超優千號”在漢中示范種植,試種的“超優千號”穗大粒多、增產優勢明顯、抗病性強,其管理與傳統水稻品種基本一致。
據漢中市種子管理站負責人介紹,今年漢中市超級稻品種已從豐產示范進入推廣種植階段。去年試種的Y兩優5845超級稻已通過省級審定并在全省推廣,目前全市種植面積已達4萬畝。
泰國開發出少水型糯米稻谷新品種
在人們印象中,溫室氣體總是和工廠、城市有關,而實際上,農田里也會產生溫室氣體。近年來,泰國科技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可以在少水環境中生長的新型稻米品種,能降低水稻田里甲烷的生成量,以保護環境。
通常,收割后的水稻根莖會留在水田里作為下一季水稻生長的肥料,但這些根莖經水長時間浸泡,發生化學反應,會釋放出大量甲烷。甲烷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一種溫室氣體,會加劇氣候變暖。
作為世界上稻米生產和出口大國,如何減少農田溫室氣體排放量成了泰國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科技人員開發出的少水型糯米稻谷新品種,對陽光十分敏感,從發芽、抽穗到成熟的全過程,僅靠雨水即可完成,既減少了用水量和工作量,又降低了甲烷的產生,一舉三得。這種糯米稻谷新品種已經在泰國中南部平原地區的糧食產區推廣,且泰國開發減排型香米稻谷的計劃也已經全面實施。
寧夏成功選育出黑枸杞新優系
為了滿足枸杞產業的發展和枸杞多樣化需求,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林科學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人員經過研究攻關,成功選育出黑果枸杞新優系。
枸杞產業是寧夏農業主要的經濟作物,開展枸杞新品種選育對農業經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該中心采用群體選優等育種方法,先后選育出果實顆粒大、坐果率高、豐產性好的黑果枸杞新優系18份。選育出的黑果枸杞新優系,平均單果重在0.5克/顆以上,成齡樹畝產干果50千克以上,按照市場最低價1000元/千克,畝收益可達5萬元以上。黑果枸杞的主要特色在于其果實中含有花青素,所選的黑果枸杞優系干果原花青素含量為3毫克/克左右。
目前,枸杞中心選育出的黑果枸杞新優系已在吳忠、中寧、同心等地進行了區域試驗和田間農藝性狀及果實品質的測定分析。該中心采用嫩枝扦插技術進行苗木繁育,繁育黑果枸杞苗木10萬余株,目前長勢良好,為當地大面積示范提供了苗木保障。
冬小麥播種總體有保障 局部或現秋冬連旱
眼下,全國各地冬小麥播種即將大面積展開,為切實提高冬小麥播種質量,培育冬前壯苗,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農業部于日前了《2015-2016年度小麥秋冬種技術指導意見》。
從總體上看,今年7月以來,全國小麥主產區降雨較多,土壤底墑總體較足,前茬作物生長發育正常,大部分地區適期播種有保障。但西北部分地區降雨偏少,表墑不足。同時,氣象部門預測,受厄爾尼諾影響,北方冬麥區秋冬季降水較常年偏少,氣溫總體偏高,部分地區可能出現秋冬連旱,對冬小麥播種出苗和安全越冬不利。
具體到各區域,黃淮及北部冬麥區是我國最大的冬小麥產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水資源短缺,干旱、凍害、干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為害較重。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漬害和高溫逼熟,穗發芽時有發生,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條銹病為害較重。西南冬麥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日照不足,雨多霧大晴天少,還面臨前期濕害、冬春干旱、后期高溫、爛場雨等不利因素,是我國小麥主要條銹病越夏、越冬區之一,條銹病為害嚴重。西北冬麥區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瘠薄、干旱少雨,同時甘肅和新疆部分地區是我國小麥主要條銹病越夏、越冬區,對小麥生產安全影響較大。
玉米種子供應總量能夠滿足明年需求
據近期調度分析,我國主要玉米制種區甘肅、新疆因持續高溫造成種子減產,但由于制種面積增加、庫存量大,明年玉米種子供應總量能夠滿足需求。
甘肅和新疆玉米制種減產1~4成。7月中下旬至8月初,新疆超過40℃的高溫天氣持續10天以上,中晚熟、晚熟及推遲播期玉米制種正值授粉期,造成結實率下降,種子減產約1.8億千克,平均減幅約40%;甘肅35~38℃高溫天氣持續一周,種子減產約0.65億千克,平均減幅約10%。新疆、甘肅玉米制種共減產約2.45億千克。
明年玉米種子供應總量能夠滿足需求。一是面積明顯增加。今年全國玉米制種面積342萬畝,同比增加47萬畝,增幅16%。二是總產高于去年。今年玉米制種災后產量約11.1億千克,因面積同比明顯增加,總產同比增加約1億千克。三是庫存量較大。今年6月底庫存種子約8億千克,明年可供種約19億千克,預計需種12.2億千克,總量可以滿足明年需求,但部分中晚熟及晚熟的品種可能會出現結構性短缺。
多措并舉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為保障明年供種安全,農業部正在組織積極應對。一是加強技術指導服務。督促指導種子企業加強后期制種田管理,降低產量損失;提早準備防御早霜冷害,做好收獲烘干準備。發揮制種保險作用,降低經濟損失,保障基地穩定發展。二是加強基地監督檢查。8月中下旬已派出9個檢查組,對新疆、甘肅制種基地進行了檢查抽樣,確保用種質量安全。三是加強種子儲備管理。已下達并落實2016年國家救災備荒種子儲備任務5000萬千克,保障必要時發揮效能。四是加強供需調度和調劑。準確掌握種子供需和價格情況,指導省際間、地區間、品種間余缺調劑,及時行情信息,防范借機炒作、以次充好,確保市場穩定。
農藥劑型趨向環境友好、省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