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齡前兒童保健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6-0766-02 中圖分類號:R 78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65
齲病是學齡前兒童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也是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列為重點防治的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三大疾病之一[1]。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學齡前兒童齲病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齲病不僅影響學齡前兒童的進食,同時,還會影響頜骨的發育,并可引起其它感染性疾病,危害兒童的健康。為更好地開展學齡前兒童齲病的防治工作,本文對近幾年來國內外關于學齡前兒童齲病防治概況作一綜述。
學齡前兒童齲病誘發因素及流行情況
齲齒是多種因素所致的疾病,是細菌、飲食、牙結構和唾液等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2]。孫曉旭等[3]認為,年齡、生活條件、生活習慣及喂養方式是兒童齲齒發病的影響因素,筆者經過調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幼兒患齲率迅速上升,在6~8歲達到高峰,其后隨著年齡的增加患齲率逐年下降;城市的孩子患齲率遠遠高于鄉村孩子的患齲率,因為城市兒童一般生活條件較好,家長溺愛,含糖食物攝入量較大,所以患齲率高;嬰兒期母乳喂養的兒童患齲率明顯低于人工喂養兒童的患齲率,因為母乳中含有適合嬰幼兒生長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柳宏波等[4]認為,兒童患齲與遺傳因素有關,父母患齲的兒童齲患率高于父母無齲齒的兒童。遺傳因素在齲齒中的作用可能與牙齒的結構、化學組成、牙齒排列等方面遺傳有關,進而影響到牙齒的齲敏感性,并且兒童與父母的生活環境及飲食習慣相似,這也影響著齲齒的發生。黃慧敏[5]調查結果表明,患齲率城區高于郊區,主要與城市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吃的食物精細,吃零食甜品較多有一定關系;而郊區學生飲食中的粗纖維含量較多,因此考慮與家庭經濟條件所限吃甜品和零食機會較少有關。精細食物不利于牙齒自凈,且為細菌繁殖創造更好的條件。據調查,我國兒童患齲率為76.60%[6]。由于生活條件、生活習慣、衛生保健狀況的不同,各地學齡前兒童患齲率也有差別。比如海南省三亞市為61.30%[1]、河南省焦作市為83.70%[7]、山東省威海地區為41.8%[4]、廣西桂林市為38.23%[8],我國兒童乳牙齲齒患病高峰在5~6歲[9]。陳川碧等[1]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患齲率呈上升趨勢,2~6歲兒童中 6歲兒童齲齒患病率高達69.52%。城市的孩子患齲率遠遠高于鄉村孩子的患齲率[3]。
學齡前兒童齲病的治療現狀
齲病不僅影響兒童的進食,同時還會影響頜骨的發育,并可引起其它感染性疾病,危害兒童的健康,積極治療尤為重要。治療齲齒的主要方法是充填。即將齲壞組織去除凈,作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后,用填充材料填充,并恢復牙齒缺損的外形,齲壞即可終止發展。沒有形成齲洞的初期齲,也可以用藥物治療的方法,能達到一定的療效。常用氟化溶液涂擦齲損,但涂藥治療仍可復發[10],治療齲齒越早越好,即使是乳牙,若有齲洞,也應充填治療[2]。齲齒是對兒童健康危害較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幼兒園是兒童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兒童健康成長的第一環境。大力宣傳衛生保健知識,普及齲齒防治知識,開展群防群治和普查普治,提高家長及兒童的自我保健能力,是控制、降低齲齒發病率的根本措施[11]。在齲病的發展過程中,若能采取有效地預防措施,使致齲因素消除,齲損是可以終止的。乳牙齲有多發、齲損范圍廣等特點,尤其是乳前牙齲損面廣泛的前齲,通常不易通過制備洞來完成填充治療,而早期應用氟化物,可以有效抑制齲病的發展,促進修復性牙本質的形成,使齲齒得以終止。目前普遍認為氟化物能進入牙釉質的磷灰石,降低了牙釉質的溶解性并增加了再礦化比例,從而抑制齲損的進一步發展。局部涂氟安全可靠。對于氟水含漱,含氟凝膠泡沫[12],研究表明,使用氟化泡沫的試驗組兒童較對照組兒童齲病發生率,齲均、齲面均明顯減少[13]。氟化泡沫能促進牙齒表面的礦化程度和再礦化,以提高牙齒的抗齲力[14]。窩溝封閉是預防乳牙齲病的有效方法,窩溝封閉技術是在易患齲牙的頜面窩溝上涂布一層黏結性材料,保護牙釉質不受細菌及代謝產物侵蝕,達到預防齲病發生的一種有效防齲方法。窩溝封閉劑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至今這項技術已逾40年。如今,窩溝封閉作為預防乳磨牙及年輕恒磨牙頜面齲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已被廣泛接受[15]。
學齡前兒童齲病的主要預防措施
齲病的防治工作重在預防,加大對家長進行有關口腔保健知識的宣傳力度,通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促進其健康行為的形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家庭中起榜樣作用,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讓兒童在家庭這個最主要的生活場所里面,得到家長的督促指導,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最終降低齲齒的患病率[4]。兒童保健工作應不斷深入,除加強對公立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外,衛生保健管理工作更應深入到私立幼兒園。每半年定期一次口腔檢查,加強對幼師和家長進行培訓及衛生宣教,使他們增加認識,了解什么是齲齒及其危害性和預防的方法;了解為什么要對兒童乳牙填充治療及齲齒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必要性;指導兒童建立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16]。局部使用氟化物是一種有效的防齲方法。其機理是氟化物可以增強釉質表面抗酸能力和再礦化能力。含氟涂膜與其它局部用氟方法相比較,能較長時間黏附與牙釉質表面,緩慢釋放氟化物產生更持久的礦化反應,是其防齲作用的中重要機制。在實施過程中,花費時間很少,每人僅需約5 min。幼兒未反映明顯不適感,有部分反映有氣味辛辣[9]。防治最佳年齡應提早到第一顆乳牙萌出后(6個月)到乳牙列形成(2歲半~3歲)。婦幼保健機構口腔專業人員應主動深入社區幼兒園進行口腔健康教育,采取科學、安全有效的防齲措施,降低幼兒群體齲齒患病率,達到中國口腔衛生保健工作規劃(2004~2010)中城市和農村5歲以下兒童無齲率平均為35%的目標要求[9]。美國牙科及兒童牙科學會、公共衛生學會認為,嬰兒在出生一年內就應得到口腔健康評價并對其家長給予口腔健康指導,對于兒童的早期齲齒,更有效的方法是建立預防勝于充填齲齒的模式,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定期口腔檢查和應用含氟涂膜[17]。
總之,學齡前兒童的齲病患病率比較普遍,防治學齡前兒童的齲病的任務仍很艱巨,為了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兒童口腔保健工作者和保教工作者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川碧,陳海瓊,刑存喬.三亞市2354名2~6歲兒童 齲齒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0):4330 -4332.
[2]劉湘云,陳榮華.兒童保健學[M].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547-548.
[3]孫曉旭,楊太全,張 永.少兒齲齒發病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6):3697-3698.
[4]柳宏波,韓 波,劉振虎,等.威海地區學齡前兒童齲齒現狀及家長有關知識、行為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1):97-98.
[5] 黃慧敏.承德市小學生齲齒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4):425-427.
[6]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8-19.
[7]胡艷麗,舒雨梅.焦作市5635名2~6歲兒童患齲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3):1787.
[8]王 雁.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824名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4):446-447.
[9]朱維建,武 潔,王兢兢,等.含氟涂膜對社區幼兒乳牙防齲兩年效果評價[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3):365-366.
[10]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405-2407.
[11]李佳蔚.歷下區各類幼兒園兒童齲齒患病率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4):378-381.
[12]張紹偉,陽宏林.氟保護漆去預防兒童乳牙齲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5):595-596.
[13]楊 莉,楊湘暉,胡哲勤,等.氟化泡沫乳牙防齲兩年效果觀察[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5):611-612.
[14]Jiang H,Bian Z,Tai BJ,et al.The effect of a bi-annual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of APF foam on dental caries increment in primary teeth:24-month clinical[J].J Dent Res,2005,84(3):265-268.
[15]曾曉莉,石四箴.窩溝封閉技術研究進展[J].上海醫學,2005,25(3):255-257.
[16]陳小梅,張愛君,白靜波,等.大慶城區公私立幼兒園兒童齲齒患病率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1):105-106.
資料與方法
2006年揚州市屬各家幼兒園在園兒童共計5654人。
方法:使用suresight視力篩查儀測量每名兒童雙眼的屈光度,平均6~7秒可測量1人,參照表1給出建議。
結 果
共測量5654名兒童,除1名兒童因視網膜母細胞瘤摘除右眼后植入義眼外,檢查結果如下:右眼可疑者140人(25%),左眼可疑者148人(26%),雙眼可疑者118人(20%),右眼未通過者122人(22%),左眼未通過者121人(21%),雙眼未通過者274人(48%),一眼未過一眼可疑者121人(21%)。可疑者囑眼保健并定期復查,未通過者來我院眼科門診復診,其中374人(53.9%,占總查人數的66%)確診為弱視,60人(8.6%,占總查人數的11%)經查無問題,其余臨界范圍者囑定期門診隨訪并進行眼保健。
討 論
學齡前兒童的弱視問題已成為當前兒童保健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發病率較高,城市更高于農村,早期發現是治療的關鍵,傳統的視力表檢查法費時費力,且因中班以下兒童不能指認視標而不適用,改用新方法――屈光度篩查,不僅可大大縮短檢查用時且適用于中班以下較小兒童,這樣可將發現視力問題的年齡提前2年。
屈光度檢查要求環境光線偏暗,且不能有別的光源干擾,否則檢查結果會有較大偏差,因此,檢查時一定要保證要求的條件,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假陽性率(11%),故對于檢查結果偏離正常者應反復查幾次取均值,避免檢查時小孩晃動及眼球轉動。對哭泣的小孩待其情緒穩定,眼中無淚時再查,保證角膜充分暴露,抓持儀器盡可能保證平穩,以求盡量減少假陽性率。
篩查型屈光度檢查儀多次測量的結果可能并不相同(誤差),因此不可避免會出現假陰性案例,尤其是接近臨界值的正常者,所以,對初篩通過者也應定期(半年或1年)復查1次,檢查結果可疑者更應縮短復查時間(半個月或1個月)。
【關鍵詞】 運動活動;創傷和損傷;對比研究;兒童,學齡前
【中圖分類號】 R 339.35 G 61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135-02
在通常情況下兒童是健康問題最少、死亡率最低的年齡段,但傷害卻以傷亡、殘疾和身心痛苦使兒童及其家庭蒙受不幸。我國疾病監測的結果表明,傷害已成為我國1~14歲少年兒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因此,兒童傷害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為了解傷害的發生與學齡前兒童的運動能力是否有關,筆者對傷害兒童與正常兒童進行了運動能力的對照研究,為制定針對性地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傷害組為2006年6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之間深圳市沙井街道14所幼兒園保健醫生上報的所有發生非致命性傷害的兒童,年齡為3~6歲,病例數50例;對照組為按照病例對照1∶1配對原則選擇,要求對照兒童同傷害病例同年齡、同性別、就讀于同一所幼兒園并居住在同一社區且最近3 a未發生過傷害,共50例。
1.2 研究工具
1.2.1 學前兒童傷害調查表 由課題組自行編制,包括兒童的一般資料,父母職業、父母文化、家庭經濟水平、兒童主要照顧者等家庭一般資料,傷害類型、部位、地點、原因等29個條目。
1.2.2 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第2版(PDMS-Ⅱ)[1] 采用中文版PDMS進行評估。粗大運動評估量表包括包括151項,分別測試反射、平衡、獲得與釋放、固定和移動等5個技能區的能力;精細運動評估量表包括98項測試項目,分別測試抓握、手的使用、手的協調和操作的靈活性等4個運動技能區的能力。PDMS共包括6個分測驗:反射、姿勢、移動、實物操作、抓握、視覺-運動整合。PDMS-Ⅱ量表可以給出5種分數:各個分測驗的原始分、相當年齡、百分率、標準分以及綜合計算得出的發育商。
1.3 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運動量表評分使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50例傷害兒童中,男孩35例(70%),女孩15例(30%)。碰傷或摔傷30例(60%),墜落傷11例(22%),燒燙傷4例(8%),交通意外和砸傷各2例(各占4%), 切割傷1例(2%)。傷害發生地點依次為學校幼兒園(27例)、室內(10例)、校外活動場所(5例)、路上(4例)、娛樂場所(2例)和其他(2例)。
2.2 2組兒童之間運動量表評分比較 將2組幼兒的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結果顯示,在精細運動量表及其視覺運動分量表上,傷害組得分均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表1 不同組別學齡前兒童運動量表評分比較(x±s)
組別人數粗大運動商精細運動商總運動商移動姿勢反射視覺-運動抓握
傷害組5097.68±9.15104.08±10.70100.30±8.369.42±2.2610.46±1.799.06結1.8611.06±1.9310.30±2.36
對照組5099.40±7.54108.82±8.94103.34±7.169.94±1.9510.88±1.718.84±1.6911.38±1.7111.56±2.45
t值-1.026-2.404-1.952-1.231-1.2010.619-0.876-2.620
P值0.3070.0180.0540.2210.2330.5370.3830.010
3 討論
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是國際上被廣泛使用的運動發育評估量表[2],適用于6歲以內的所有兒童(包括各種原因導致的運動發育障礙兒童)的運動發育水平,包括粗大運動發育量表(PDMS-GM)和精細運動發育量表(PDMS-FM)2個部分,可以更加廣泛和細致地評價被測對象的運動發育狀況。近年來也有不少醫療機構開始采用該量表對嬰幼兒的運動發育進行量化評估:王素娟等[3]通過PDMS-FM分析了98例3歲以下痙攣性腦癱患兒的精細運動能力,認為PDMS-FM可以很好地反映腦癱患兒的精細運動功能,在腦癱的臨床分型和治療工作中有著很好的應用價值;楊紅等[4]通過對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在100例嬰幼兒評估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確立了中文版PDMS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通過使用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對50例傷害兒童與50例正常兒童進行運動發育評估分析發現,傷害組與對照組相比,傷害組在運動協調性上可能差于對照組,主要表現在手的運動協調性,特別是視覺運動協調性差。這說明傷害兒童可能存在運動協調性差的特點,與有關報道運動發育落后、運動不協調的兒童易發生跌落、體育運動傷[5]相吻合,也與兒童作為傷害的主體,其行為特點、行為動機和能力都可能與傷害的發生有一定關系相一致。
本研究結果表明,傷害的兒童可能具有運動協調性差的特點,因此在實施傷害預防性措施時,運動協調性差的兒童應該被列為重點人群進行干預,在制訂傷害干預方案時,需要納入兒童運動能力的變量,包括加強運動功能訓練、提高動作協調能力,達到有效地降低傷害發生率的目的。
4 參考文獻
[1] 李明,黃真,主譯.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12-13.
[2] 王素娟,李惠,楊紅,等.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2):181-182.
[3] 王素娟,李惠,張建萍,等.Peabody精細運動發育量表在腦癱患兒中的應用.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3,9(9):452-454.
[4] 楊紅,史惟,王素娟,等.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在嬰幼兒評估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2):121-123.
[5] 劉湘云,陳榮華,主編.兒童保健學.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582-583.
【關鍵詞】托幼園所;兒童;口腔保健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379-01
兒童口腔保健情況與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都密切相關【1】,多項調查研究表明,乳牙齲齒已經成為影響兒童健康的常見疾病。為了解海淀區在園兒童口腔保健狀況,現對口腔保健年報進行分析,為進一步深入開展口腔防治工作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對2012年海淀區托幼園所大體檢年報進行分析。
1.2方法
1.2.1 口腔檢查方法 由口腔醫生使用統一的口腔檢查器械進行檢查。按照國家齲病的統一標準規定:凡是牙齒表面或齒溝處有色、形和質三方面改變的即診斷為齲齒【2】,并記錄在《兒童口腔保健手冊》上。
1.2.2資料收集方法 幼兒口腔檢查結果由幼兒園保健醫按兒童戶籍和年齡分類統計,填寫在幼兒園體檢年報上,上報到海淀區婦幼保健院。
1.2.3質量控制 海淀婦幼保健院口腔科組織參與口腔患齲情況檢查的醫生技術培訓,并進行一致性的檢驗后方下園檢查。7-8月對幼兒園口腔收集結果進行30%抽查質控,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1.2.4 資料統計 采用SPSS11.0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統計方法采用χ2檢驗,檢驗水平為0.05。
2 結果
2.1 全區口腔保健覆蓋及齲患情況
2012年全區在園兒童口腔檢查率98.38%,齲齒患病率為52.53%,新齲率為32.81%。本市戶籍在園兒童口腔保健覆蓋、患齲及新齲情況好于外地戶籍在園兒童,經統計學檢驗差異具有顯著性。見表1。
3 討論
3.1 海淀區在園兒童口腔保健狀況良好
海淀區一直將兒童口腔齲齒防治作為學齡前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口腔醫生每年到幼兒園開展2次口腔檢查、鼓勵保健醫生針對家長和兒童開展口腔健康講座, 開展餐后刷牙【3】和氟化泡沫預防齲齒工作。2012年海淀區在園學齡前兒童口腔齲齒檢查率達98.38%,矯治率為61.13%,說明海淀區兒童的口腔保健情況良好,3-6歲兒童患齲率為52.53%也遠遠低于全國調查的城市乳牙患齲率79.53%水平【4】。
3.2 外地戶籍兒童患齲情況不容樂觀
從表1可以得出,海淀區本市兒童口腔保健享有水平高,其患齲率、新齲率明顯低于外地戶籍在園兒童。分析原因為:本地戶籍兒童從嬰幼兒開始就接受社區保健科醫生口腔保健知識的健康教育,從小就注意兒童良好口腔習慣的養成。外地戶籍兒童大部分為中途從外地隨家長入京,就近入園,家長更多地忙于生計,得不到及時豐富的健康教育知識,缺乏對兒童口腔習慣的培養意識與行動。也從側面說明外地戶籍兒童的家長是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點人群。
3.3 本市兒童家長更重視齲齒的矯治工作
從表2可以得出,海淀區本市兒童在齲齒矯治和齲齒充填方面卻明顯高于外地戶籍兒童。分析原因為:本地戶籍兒童對兒童齲齒對兒童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更加重視,外地戶籍兒童家長多認為乳牙齲齒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待乳牙脫落后恒牙更重要。在醫療保健方面本地戶籍兒童的齲齒矯治費用可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外地戶籍兒童尚不能解決此問題,導也是致其齲齒矯治低于本地戶籍兒童的重要原因。
3.4 建議:
1)加強幼兒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宣傳。家長作為兒童的監護人,其對口腔保健的重視程度決定兒童齲齒的防治工作。通過召開家長會,發放宣傳手冊,宣傳欄張貼預防齲齒的重要性及齲齒危害等,提高家長對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視程度。2)重視外地戶籍兒童家長的健康教育工作。針對外地戶籍兒童家長,應在健豐富康教育形式,多開展家長能參與的互動活動,有重點開展約談,更具效果。3)外地戶籍兒童是預防齲齒的重點人群。注重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參考文獻:
[1] 唐愛萍,杜繼鵬.青島市嶗山區3-6歲幼兒齲齒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8):763-764.
[2] 王瑞,程敏,劉東玲.吉林省5歲兒童患齲情況抽樣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12(23):5015-5017.
[3] 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婦幼保健院.北京市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常規,北京,2002:61-63.
[4] 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初步社,2008:60-112.
[關鍵詞] 社區;貧血兒童;管理率;有效管理率;知曉率
[中圖分類號] R725.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07-01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anemia in the communities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and parents' awareness of anemia,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A total of thre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were collected from 19 centers affiliated by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by random sampling. Through the Shenzhen Maternal and Children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he data and statement of the children with anemia in the recent two years in thre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were retrieved, and the annual management rate of children with anemia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rate were obtained.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elf-made anemia awareness table, the parents of registered children with anemia were followed-up by telephone. According to the scores, there were three situations of "good awareness", "moderate awareness" and "no awareness". The results of "good awareness" and "moderate awareness" were considered as parents' awareness to anemia. According to its proportion, the parents' awareness rate of anemia could be obtained. Results The management rate of children with anemia of 0-6 years of age was 5.58% from September 2013 to August 2014 and 5.86% from September 2014 to August 2015 in the communities in Longgang District;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rate was 47.20%, from September 2013 to August 2014 and 48.47% from September 2014 to August 2015. The overall parents' awareness rate of anemia was 43.97% in Longgang District in the two year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anagement rate of anemic children between the two years (χ2=1.152, P>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rate of children with anemia between the two years (χ2=0.313, P>0.05). Conclusion At present,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children with anemia in the community is single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 so that children can be found early; the level of parents' awareness to anemia should be improved, so as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of anemia, and promot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Key words] Community; Children with anemia; Management rate; Effective management rate; Awareness rate
據2008年WHO數據顯示,全球人口中有1/4罹患貧血,而所有貧血病例中約50%是由于缺鐵所致,其中學齡前兒童患病率高達47.4%,發展中國較發達國家情況更為嚴重[1]。缺鐵性貧血是小兒常見的營養缺乏性疾病之一,是我國重點防治的兒童“四大疾病”之一[2]。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類型,是由于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紅細胞內鐵缺乏從而引起貧血[3]。當缺鐵量增加,患兒可表現為乏力、易倦、頭暈,甚至智力低下,發育遲緩[4]。兒童缺鐵性貧血好發于6個月~2歲嬰幼兒[5]。目前我區兒童基數大,流動人口多,社區管理無法全面管理到位。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和社區預防保健六位一體的號召下,深圳作為排頭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發展社區基層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0~6歲兒童作為預防保健的重點人群保健之一,貧血兒童的管理已成為政府不斷關注的焦點,也是社區兒童保健的重點。為了解本區0~6歲貧血兒童管理率和其家長對貧血知識的知曉情況,本研究對龍崗區婦兒保系統近2年來的貧血兒童數據進行查詢統計,并且針對這些兒童家長進行電話隨訪,發放知曉率問卷調查表,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龍崗中心醫院19家社康中心按照1~19順序編號,由電腦隨機數字生成抽取3家社康,分別為愛聯、南聯、龍東。2013年9月~2014年8月,三家社康0~6歲兒童總人數分別為6985、7655、2005人;2014年9月~2015年8月,三家社康0~6歲兒童總人數分別為7456、7809、2062人。此3家社康均為區域性老社康,管轄人口較多,開展兒童保健管理多年,具有實驗資質。
1.2 納入標準
選取深圳市龍崗區龍東、南聯、愛聯社區0~6歲登記在冊貧血兒童。
1.3 診斷標準
血紅蛋白測定,采左手無名指末端血,以氰化高鐵血紅蛋白微機分析法,由專職檢驗師檢驗,按照衛生部頒發“四病”防治方案,血紅蛋白新生兒期
1.4 方法
通過深圳市婦兒保健系統查詢得到2013年9月~2014年8月、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冊貧血兒童數量并繪制成表1,對比近2年來貧血兒童管理率情況及有效管理率(有效管理指配通過飲食干預等管理后血紅蛋白改善,血紅蛋白上升5g/L及以上者;或者配合醫生催檢,含連續兩次配合檢查血常規仍不正常,轉入上級醫院者。以有效管理總人數除以0~6歲貧血兒童總人數得到有效管理率)。設計貧血知識知曉率問卷表(根據家長貧血知識知曉率問卷表,從貧血的病因、定義、分類分度、臨床表現、危害、治療及預防等7個方面共35個問題進行提問,總計100分)。根據匿名自愿原則對所有2013年9月~2014年8月、2014年9月~2015年8月登記在冊貧血兒童家長進行電話隨訪。通過電話隨訪對家長進行貧血知識問卷調查。其中,接受問卷調查家長1401份,失訪164份,拒絕調查 380份。問卷表總共100分,按知識分類通過比較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問卷,以0~59分為不了解,以60~79分為部分了解,以80~100分為比較了解,分為3個層次。由于家長不是專業人員,因此以部分了解+比較了解可認定為知曉貧血知識,以“不了解”認定為不知曉貧血知識。通過資料整理分析得出知曉率(表2)。
1.5 統計學方法
本文應用SPSS17.0版軟件包對各項計數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對管理率及有效管理率數據進行比較,P
2 結果
2.1 愛聯、南聯、龍東社康2年貧血兒童管理狀況
由表1可知,管理率為每年三個社區貧血兒童總人數除以當年0~6歲兒童總人數,2013年9月~2014年8月為5.59%(930/16645), 2014年9月~2015年8月為5.86%(1015/17327);有效管理率為有效管理的兒童人數除以當年貧血兒童總數,2013年9月~2014年8月為47.20%(439/930);2014年9月~2015年8月為48.47%(492/1015)。
2.2 愛聯、南聯、龍東社康家長貧血知識知曉率狀況
由表2可知,2年來家長的知曉率為“部分了解”和“比較了解”總數除以接受話隨訪總人數,即43.97%[(438+178)/1401]。
2.3 綜合分析
調查發現龍崗三家社康,近2年來貧血兒童管理率:2013年9月~2014年8月為5.58%,2014年9月~2015年8月為5.86% ,呈逐級上升的趨勢,但仍較低,而且上升趨勢較緩慢。由表3對比兩年管理率,得χ2=1.152,P>0.05,按照α=0.05標準,不拒絕H0,不能認為兩年的管理率有統計學差異。
其中有效管理率2013年9月~2014年8月為47.20%,2014年9月~2015年8月為48.47%,均比較低,而且2年來改善不大。由表4對比兩年有效管理率得χ2=0.313,P>0.05,按照α=0.05標準,不拒絕H0,不能認為兩年的有效管理率有統計學差異。
3 討論
貧血是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的常見因素之一,尤其兒童輕中度貧血存在一定的隱匿性,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往往被家長及醫務工作者忽視。缺鐵性貧血是兒童最常見的營養缺乏性疾病,不僅會影響兒童的認知功能和體格發育,而且會降低人體免疫力,甚至會對嬰幼兒的認知和精神運動的發育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7],2歲以下兒童患中度貧血可使智力測試得分降低[8]。小兒一旦發生營養性貧血,不僅影響小兒身體器官發育與成長,還會影響他們的智力與情緒,引發注意力下降、理解和記憶力減退及智商低下等[9]。1990年全國兒童營養檢測與改善項目基線調查表明,全國兒童貧血檢出率為38.12%,2000年深圳嬰幼兒貧血檢出率為13.5%[10]。由此可知,兒童的貧血患病率較高。2012~2015年兒童貧血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說明學齡前兒童貧血預防工作不容忽視,仍需采取綜合應用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學齡前兒童貧血的發生[11]。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目前選取3個大社區,調查在現有兒保管理模式下的貧血兒童管理率、有效管理率、家長對貧血的知曉率,結果均不盡如人意。尤其是有效管理率2年來,沒有改善,透視出目前管理模式仍有比較大的改進空間。第一,深圳作為一個外來人口占90%的城市,兒童人口基數較大,人口結構復雜多樣,我們要想方設法提高部分貧血兒童的管理數量。第二,大量的流動兒童人口經常失訪,常住兒童管理不到位,縱使我們第一步能篩查出這些貧血兒童,還需要讓這些兒童接受管理,改善貧血方達到目的。第三,患者家長的知曉率低下是由其教育背景等多方面決定的,家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知曉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升,隨著文化程度的提升而提升,同時也隨著職位的提升而提升[12]。家長的認知影響了輔助食物的合理添加,改善認知能夠大大提高缺鐵性貧血的治愈率[13]。由于貧血可防可控,大多數早期發現,飲食調控,定期復查就能改善,并不需要太多專業的醫學知識,因此家長知曉率低下直接決定了貧血患者能否康復,因此想法設法提高家長的知曉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比如,通過電知識講座、媒體等多種形式將信息快速傳達而兒童家長,廣泛普及和推廣健康知識[14]。
此外,要積極對兒童家長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提高家長重視健康教育的意識[15]。因此,探索一種連續性、高效性的貧血兒童管理模式非常必要,這也順應目前社區兒童保健發展的時代要求。本次調查數據為深圳市大力加強貧血兒童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wide,prevalence of annemia 1993-2005;WHO global Database on anaemia[R].Geneva,Switzerland;WHO,2008.
[2] 黃才千,仇小強.兒童缺鐵性貧血預防策略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08,12:391-394.
[3] 廖志梅.6月至3歲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相關因素分析[D].山西醫科大學,2012.
[4] Pasricha SR,Drakesmith H,Black J,et al. Control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Blood,2013,121(14):2607-2617.
[5] 藍翔,陳日玲,譚霖,等.268例兒童缺鐵性貧血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5,20(5):262.
[6] 沈曉明,王衛平. 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49.
[7] 雷慶齡,戴碧濤,憲瑩,等.兒童營養性貧血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6(1):16-19.
[8] 巴蕾.北京市潮陽區5歲以下流動兒童貧血及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4):357-359.
[9] 申麗芳.兒童營養性貧血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3,13(20):1115-1116.
[10] 余軍.深圳市人民醫院兒保轄區內292例嬰幼兒貧血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16(8):948-949.
[11] 胡錦華. 學齡前貧血狀況調查[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2):151.
[12] 吳敏艷. 分析影響家長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率的因素[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4):533-535.
[13] 符艷榮,盛曉靜,孫蕾,等. 家長認知對兒童缺鐵性貧血防治效果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2014,7(9):104.
[14] 徐菊英,朱煒,楊玉英,等.“家長學堂”對兒童預防接種健康教育效果評估[J].浙江預防醫學,2014,26(4):424-425.
[關鍵詞] 7歲以下兒童; 體檢; 分析
[中圖分類號] R1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122-02
為了解現階段我縣兒童的健康狀況,為本地兒童保健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將我縣2009年城區7歲以下兒童的健康體檢結果進行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在墨江縣城區所轄區內居住并在我院接受兒童健康查體的7歲以下兒童。
1.2 方法
按照云南省兒童系統管理的要求對其進行查體,內容包括測量身高、體重、內外科、五官科、檢驗、營養評價等,將體檢結果登記在兒童保健手冊上。血紅蛋白(Hb)檢測采用高鐵氰化法測手無名指末梢血,Hb90g/L而60g/L而30g/L而
2 結果
墨江縣7歲以下兒童各年齡組患病情況見表1。
3 討論
3.1 齲齒
齲齒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影響身體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本次查體結果顯示齲齒的發病率為49.88%,以4~6歲兒童為主,居首位,應列入我縣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齲齒發生原因主要與兒童口腔的特點、口腔衛生及飲食有關。因此,應加強口腔衛生保健的宣傳,培養兒童的口腔衛生習慣,教會兒童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到醫院看口腔科醫生,做好口腔保健,開展氟化防齲和窩溝封閉防齲,降低患齲率。
3.2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數占這次查體人數的11.29%,占第二位,這可能與查體時間正逢上呼吸道傳染病流行高峰季節有關,加上這次查體1638名7歲以下兒童中,托幼及學前機構的兒童有1431人,散居的207人,群體生活也促使疾病的流行,使患病兒童人數增加。這就要求加強對托幼及學前機構兒童的管理,患病兒童注意隔離,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兒童家長應加強兒童的體格鍛煉,多接觸陽光和新鮮空氣,注意合理的營養,生活有規律,根據氣溫變化適時增減衣服、被褥,盡量減少或不帶孩子到人多空氣不好的公共場所。
3.3 營養不良
本次查體結果顯示,兒童營養不良的發生率為9.52%,是影響我縣兒童生長發育的第三位原因。因此,應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重視,對家長應加強此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母親的育兒營養知識水平,改變兒童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消除產生營養不良的各種誘因,加強鍛煉,進行科學合理的喂養,保證膳食營養的平衡,從而保證兒童健康成長。
3.4 貧血
貧血的發病率排在第4位,占2.08%。貧血不但對兒童健康造成短期危害,還是引起兒童認識發育不足的危險因素之一。引起貧血的主要因素是嬰幼兒生長發育過快,對鐵的需要量多,而鐵的攝入量相對不足。嬰幼兒貧血與鋪食的添加和母乳喂養方式有關,而年長兒主要與家長缺乏科學喂養知識以及年長兒任性養成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有關。因此,要加大育兒知識方面的教育,及時添加輔食,提高母乳喂養率,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強化鐵攝入,多食含鐵豐富的食品,如牛奶、雞蛋、蝦、豆腐、木耳等,加強貧血的監測,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降低貧血發生率。
3.5 VitD缺乏性佝僂病
VitD缺乏性佝僂病是影響我國兒童生長發育的常見病,被衛生部列為我國小兒“四大”防治疾病之一。此次查體結果顯示,佝僂病也是影響我縣3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應加強宣傳佝僂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識,提高家長對佝僂病的認識;提倡母乳喂養,重視VitD的添加(添加富含VitD和鈣的食品),保持營養平衡;加強嬰幼兒常見病的預防,增強嬰幼兒抗病能力,減少疾病;鼓勵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保證充足的日照時間,降低發病率。
3.6 肥胖
本次查體結果顯示,兒童肥胖的發生率為1.28%,以4~6歲的學齡前兒童為主。據報道,學齡期兒童肥胖70%~80%會發展成為成人肥胖,且與成年期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有關。因此兒童肥胖應引起患兒家長及全社會的共同重視,對家長應加強此方面的健康教育,消除產生肥胖的各種誘因,改變兒童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飲食搭配要合理,增加食用富含粗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使其得到充分運動,從而保證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淑芳,陳曉艷. 唐山市路北區0~6歲兒童查體結果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6):2178-2179.
[3] 靳梅梅,趙晉萍.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病原因與相關因素的探討[J]. 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6):2217-2218.
【關鍵詞】集居兒童;體檢;生長發育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385-01
1資料來源與方法
1.1資料來源2008年――2012年城區托幼機構機體兒童的健康保健手冊。
1.2組織方法由我院統一安排每年5-6月為體檢時間,由托幼機構的保健醫生負責組織,由本院固定體檢專業隊伍對城區在園學齡前兒童(2-6歲)進行健康檢查、檢驗、分析及評價。
1.3診斷標準
1.3.1營養不良按WHO推薦的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評價標準診斷,年齡別體重低于同性別的M-2s(標準差)為低體重;年齡別身高低于同性別的M-2s的為生長遲緩。
1.3.2貧血采用干化學比色法,取左手無名指末梢血13-15微升,血紅蛋白(Hb)
1.3.3肥胖體重大于同性別、身高別體重中位數的20%,且排除了繼發性肥胖的診斷為單純性肥胖癥。
1.4統計方法采用x2檢驗進行分析。
2結果
2008年――2012年,丹江口市城區集居兒童的體檢率逐年上升,兒童身高體重在均值以上的比例和兒童肥胖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園兒童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發病率及兒童貧血發病率呈下降趨勢,見表1。
3討論
3.1體重和身高體重和身高是衡量反應兒童營養狀況較靈敏的指標,5年來丹江口市城區集居兒童的體重、身高達標率呈上升趨勢,托幼園所兒童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近年來,丹江口市城區由于外來兒童急增,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托幼園所營養膳食的改善起到了決定作用。丹江口市婦幼保健院從2008年開始按《湖北省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試行)》對各托幼園所逐步進行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很抓健康體檢和營養膳食管理,利用營養分析軟件幫助托幼園所進行營養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調整膳食結構,保證了兒童能量及各營養素的供給。
3.2營養不良和貧血營養不良和營養性貧血是兒童期的常見病、多發病,近5年來,托幼園所兒童低體重、生長遲緩發生率呈現下降,2012已呈較低水平。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營養不良得到改善,但2008年――2010貧血檢出率,下降不明顯,究其原因,可能是兒童的膳食搭配不夠合理,膳食中缺乏含鐵豐富的食物。2011――2012年在托幼園所和家長中采取各種形式加大開展了預防營養不良性貧血的宣教,早發現、早治療,加強托幼機構兒童營養膳食管理與指導,如適當增加動物肝臟、全血以及其他鐵含量高的食物等措施。有效防治了兒童貧血的發生,促進了兒童健康成長。
3.3肥胖隨著兒童營養水平的不斷提高,兒童單純性肥胖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2012年已達3.59%,已成為兒童保健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與兒童營養攝入過多,營養搭配不合理,運動減少,遺傳因素以及家長對肥胖的危害性認識不夠。據調查,兒童的體質指數值與奶、肉、豆類及海產品的攝入頻度呈正相關[2]。兒童肥胖潛在的危害性很大,不但降低了體質健康水平,同時還阻礙了兒童心理、行為的發育,對兒童性格的塑造、氣質的培養及習慣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而且兒童期肥胖癥還是成人期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因此,面對肥胖兒患病率逐年增高的情況,呼吁保教人員、家長、社會對兒童亞健康狀態的重視,指導托幼園所采取各種形式進行單純性肥胖的防治宣教,提高對兒童肥胖危害性的認識;同時,應對所有肥胖兒童建檔跟蹤管理,家園互動,加強兒童營養膳食、運動方面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劉湘云.兒童保健學[M].2版.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99:364-368.
【關鍵詞】轄區兒童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體檢 調查
為掌握我區0-6歲兒童營養性缺鐵性貧血(以下簡稱貧血)的患病情況,以指導今后兒童貧血的防治重點及方向,2011年4-5月,我們對全區0-6歲兒童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抽樣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及方法
1.1 調查對象:陽泉市城區范圍內0-6歲兒童。
1.2 方法與標準:通過檢查兒童的血紅蛋白量,篩查出貧血的患病率。診斷按照衛生部下達的《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病防治方案》為標準,血色素低于110g/l即診斷為貧血。采檢以左手無名指末端毛細血管血適量。使用上海奧海科學儀器廠Hb-1002型血紅蛋白測定儀,按說明書調試后,專人使用。采用WTO推薦的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比色法檢測。
2 結果
2011年度全區0-6歲兒童共有7518人,本次調查體檢7022人,檢出貧血患兒216人,另有496名兒童由于種種原因,未能進行調查體檢。總體檢率93.40%,總患病率3.08%。其中0歲組660人,體檢率95.24%,患病率8.94%;1歲組873人,體檢率92.87%,患病率7.56%;2歲組1038人,體檢率91.37%,患病率3.56%;3歲組1269人,體檢率96.80%,患病率1.26%;4歲組1153人,體檢率90.29%,患病率1.56%,5歲組1245人,體檢率為93.47%,患病率為1.20%;6歲組784人,體檢率94.57%,患病率0.64%。經x2檢驗,P<0.005,各年齡組患病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附表1 山西省陽泉市城區0-6歲兒童體檢及貧血患病率
X2=188.96 P<0.001
調查體檢集體兒童3137人,體檢率92.24%,患病率0.64;散居兒童3885人,體檢率94.36%,患病率5.05%。男性兒童3665人,體檢率93.16%,患病率2.73%;女性兒童3357人,體檢率93.67%。患病率3.46%。男女性別比為男:女=1.09:1。從分布上看,集體兒童和散居兒童,經x2檢驗,P<0.005,發病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從性別上看,男性兒童和女性兒童,經x2檢驗,P>0.05,發病率無顯著性差異。
附表2 山西省陽泉市城區0-6歲兒童分布、性別調查情況
X2=113.08P<0.001X2=3.11P>0.05
同時對患兒的膳食食譜及家庭經濟收入和喂養方法進行了社會走訪調查:99%為獨生子女,家庭人均收入平均在1000元以上。0歲組母乳喂養占34%,混合喂養占41%,人工喂養占25%,1歲組、2歲組偏食占72%。另外部分貧血患兒采用合理膳食,科學指導后,治愈率達87.5%。
3 討論
3.1從本次調查結果看,我區0-6歲兒童貧血發病率為3.08%,比2010年(3.71%)有所降低,逐年呈下降趨勢,這與近年來我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育兒的廣泛宣傳和婚前保健及兩系統管理(兒童系統管理、孕產婦系統管理)的全面開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年齡分布上來看,0歲組、1歲組兒童發病率較高,其次為2歲組,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逐漸下降。根據《兒童保健學》,小兒貧血發生率以6個月至3歲發病率最高的觀點,我區兒童貧血發病情況符合這一特點。而且貧血的發病率在佝僂病、腹瀉、肺炎以及其它疾病方面排在第一位,仍是我們今后防治工作的重點。
3.2從居住分布上來看,散居兒童發病率顯著高于集體兒童的發病率。可能與下列原因有關:托幼機構一般不接收或很少接收3歲以下的兒童,0至3歲嬰幼兒在家庭中撫養,每個家庭的文化層次、經濟條件及在育兒方面不盡相同,會出現各方面的不足。如:未開展科學喂養,致使兒童營養單調,不能充分滿足兒童發育的需要。相比之下,托幼機構有較為健全的管理制度,統一的保健醫師,配有爭對性的食譜,統一管理,相對較好。通過調查體檢發現男女兒童有同等的發病概率,貧血的發生率與兒童性別無關。
3.3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采用的喂養方式、膳食結構等對兒童貧血的發生均有一定的影響。如:家庭收入低的兒童貧血發生率高于收入高的的家庭,母乳喂養的小兒貧血發生率較低,易偏食、挑食的兒童貧血發生率高于其它兒童。
4 建議
4.1建立健全衛生管理體系,嚴格執行監督檢查制度。
4.1.1積極創建愛嬰保健醫院,提高母乳喂養率。
4.1.2加強基層社區服務站的的建設、培訓、檢查、督導工作。積極開展社區健康教育,進一步加強優生優育知識的宣傳教育并做好新生兒訪視和兒童生長監測工作。加大社會宣傳力度,開展衛生保健常識的的宣傳,提高廣大居民的基本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增強廣大群眾的自我預防保健意識。
4.1.3加強三級預防保健網的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進一步擴大兩個系統的覆蓋面。尤其是加強城鄉結合部兒童的管理以及外來務工人員家庭中嬰幼兒的管理。
4.1.4各級預防保健機構中應設置專門保健室,配備專業保健醫生及必要設備,建立健全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制度,積極開展科學喂養,進一步滿足兒童營養的合理要求。
4.1.5加強對兒保醫務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兒童保健隊伍素質,做好兒童保健工作,加強兒童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和四病的防治以及體弱兒童的專案管理。
4.2科學指導,平衡膳食,糾正小兒鐵缺乏。
4.2.1對家長進行如何喂養知識宣傳。原則是鼓勵母乳喂養,6個月后添加輔食。向母親宣教飲食攝入的科學知識,保證母乳營養成分對孩子營養的意義。采用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者,對母親宣教人工喂養科學知識,不能單一用乳制品喂養,如何喂養蛋、肉、菜泥、水果泥等知識。
4.2.2對幼兒及學齡前兒童指導,除了三大熱源營養素保證供應外,對維生素、無機鹽、礦物質及水在內的六種營養素的確保供應。
4.2.3在飲食搭配方法上進行指導。
4.2.3.1米面、豆類等熱源營養素的主食搭配。供給優質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
4.2.3.2肉類及豆制品副食搭配。平衡地供給B族維生素、維生素A及脂溶性維生素。同時注意供給富鐵的食品,如木耳、海帶、各類動物肝臟等的搭配。
4.2.3.3蔬菜水果類。通過搭配,以求對維生素C、胡蘿卜素、無機鹽、纖維素采取葷素搭配,提高無機鹽及鐵的吸收。因為維生素C可以使三價的鐵還原成二價的鐵,易利于吸收和利用。
4.2.4糾正小兒的不良飲食習慣,向兒童及家長宣講不要偏食、少吃零食。
關鍵詞 農村婦女 生殖健康 健康教育
生殖健康是人類健康的核心,按照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行動綱領》提出的第一個生殖健康行動“所有國家應盡早,且不遲于2015年通過初級保健系統致力于使各個年齡段的所有人獲得生殖健康”,我區依靠開展宮頸癌檢查項目,對12個鄉鎮35~59歲農村婦女進行生殖健康知識問卷調查和婦科檢查,有26 077名農村婦女接受檢查,知識知曉12 595人,知識知曉率48.3%;生殖道正常者11 111人,異常者14 966例,發病率57.39%,現將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資料:本文數據取自2010年5~12月涼州區12個鄉鎮開展宮頸癌檢查項目中知識知曉情況和婦科檢查、宮頸脫落細胞檢查、陰道鏡檢查、宮頸病理檢查的統計報表。
方法:由參加省級培訓的區婦幼保健院婦科、檢驗師資培訓項目檢查鄉鎮的婦幼醫師、檢驗師各1周。生殖健康知識問卷采用《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宮頸癌防治知識問卷。外檢查以視、觸診為主;陰道窺器檢查觀察陰道壁及宮頸的形狀結構、黏膜顏色,陰道分泌物性狀;取陰道側壁上1/3處分泌物做陰道分泌物濕片顯微鏡檢查,檢查有無滴蟲、假菌絲或芽生孢子、線索細胞及清潔度;取陰道側壁上1/3處及宮頸分泌物做陰道、宮頸分泌物涂片革蘭染色顯微鏡檢查,檢查線索細胞、加德納菌、厭氧菌、假菌絲或芽生孢子、乳桿菌等;宮頸脫落細胞檢查采用巴氏染色法。巴氏染色結果可疑或異常病例,免費做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可疑或異常病例免費做宮頸組織病理診斷。
結 果
知識問卷調查情況:知識問卷調查人數26 077,知識知曉(≥70%正確)12 595人,知曉率48.3%;部分知曉(≥40%~<70%)12 792人,部分知曉率49.1%;不知曉(<40%)690人,不知曉率2.6%。
生殖道健康情況:生殖道檢查人數26 077人,正常例數11 111人,異常例數14 966人,異常人群生殖道感染按疾病種類分類。
討 論
健康教育情況:從知識問卷調查來看,知曉率達48.3%,在問卷調查前,我們已通過電視、講座、逐級發放宮頸癌宣傳資料和婦女病防治知識彩頁,知識問卷也較簡單,說明受檢婦女宮頸癌和婦女病防治知識缺乏。目前,在區-鄉-村三級婦幼保健網健康教育中,以孕產婦和學齡前兒童保健健康教育知識為主要內容,對育齡婦女生殖健康知識教育較少,大部分鄉鎮無資金支持未開展婦女病普查,對本鄉鎮存在的生殖健康狀況不清楚,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婦女病防治知識教育,發放的宣傳材料對育齡婦女無吸引力,致使婦女自我防病意識和能力較低。
健康狀況:從檢查結果看,疾病檢出率從高到低依次為陰道炎、宮頸炎、宮頸癌。陰道炎主要是細菌性陰道病,細菌性陰道病占檢查對象的33.06%,居首位,細菌性陰道病為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的一種混合感染,但臨床及病理特征無炎癥改變。它是以陰道加德納菌、厭氧革蘭陰性菌增多和乳酸桿菌明顯減少、陰道酸堿度改變為主要變化特點的疾病。常常發生在體內性激素水平的改變如月經期前后、妊娠期、服用避孕藥、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應用者。外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滴蟲性陰道炎分別是第三、四位。有部分婦女1人患2種或2種以上疾病。陰道炎的發生原因可能與農村婦女不太注意個人外陰清潔衛生有關;慢性宮頸炎為22.53%,主要是宮頸糜爛,宮頸糜爛多因分娩、流產、手術損傷等,引起細菌侵入,與宮頸癌的發生率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