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為了使部門工作和事務管理有據可依、有章可循、系統規范,我們對應泰州市農委的要求,根據《XX年農業統計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辦法》進行了細則完善,對本系統農業統計工作進行了進一步規范和目標管理。對上級主管部門布置的統計工作任務,按規定按要求組織實施,進行統一扎口管理、審查、核實、提供、公布本部門范圍內的統計數字,確保了統計數據的質量。對上級部門布置的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服務業、農業生產綜合、農產品及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等統計月報、定報、季報、年報等專項業務工作,都能做到全面、準確、及時、規范,保質保量,并按要求形成書面分析材料進行報送。將年度報表、相關資料及分析材料分別裝訂成冊,分門別類地進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條。
二、廣泛開展農業生產調查研究和形勢分析,認真做好規劃、計劃制定等項工作
在完成農情信息統計和農業生產有關事務管理工作的同時,按照泰州市農委、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局領導的要求,我們組織開展農業生產調查研究,認真進行生產形勢分析,為上級領導決策和全市的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組織進行了XX年農業局重點工作目標的調研,制訂了《XX年泰興市農業局重點工作》,以市委辦文件形式下發,將考核結果納入市對鄉鎮農村經濟工作百分考核。開展了上半年農業生產和經濟形勢的調研、預測、分析工作,形成了專門的調研報告《上半年農業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并在泰州農委召開的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進行了交流。
按照泰州市農委要求,組織開展了我市觀光農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和分析,提出了今后發展的設想,并形成了專門材料《泰興市觀光農業情況調查》進行了報送。根據省發改委編制有關專項規劃的要求,完成了泰興市“十一五”期間政府投資農業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并將有關情況匯總形成《“十一五”期間政府投資農業專項規劃》。為了確保全面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根據局主要負責人的意見將上級各部門對局和局對各單位的考核任務專門擬文進行了分類匯總和進一步明確,并就有關事項進行了詳細說明。及時將系統上半年農業招商引資完成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匯總并報市招商引資辦公室,按照市政府招商引資有關文件精神,組織做好了“古銀杏森林公園建設”和“馬甸養殖場出讓、出租項目”對外推介工作。
一、強化制度建設,提高計劃統計和生產綜合的工作水平
為了使部門工作和事務管理有據可依、有章可循、系統規范,我們對應泰州市農委的要求,根據《2003年農業統計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辦法》進行了細則完善,對本系統農業統計工作進行了進一步規范和目標管理。對上級主管部門布置的統計工作任務,按規定按要求組織實施,進行統一扎口管理、審查、核實、提供、公布本部門范圍內的統計數字,確保了統計數據的質量。對上級部門布置的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服務業、農業生產綜合、農產品及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等統計月報、定報、季報、年報等專項業務工作,都能做到全面、準確、及時、規范,保質保量,并按要求形成書面分析材料進行報送。將年度報表、相關資料及分析材料分別裝訂成冊,分門別類地進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條。
二、廣泛開展農業生產調查研究和形勢分析,認真做好規劃、計劃制定等項工作
在完成農情信息統計和農業生產有關事務管理工作的同時,按照泰州市農委、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局領導的要求,我們組織開展農業生產調查研究,認真進行生產形勢分析,為上級領導決策和全市的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組織進行了2008年農業局重點工作目標的調研,制訂了《2008年泰興市農業局重點工作》,以市委辦文件形式下發,將考核結果納入市對鄉鎮農村經濟工作百分考核。開展了上半年農業生產和經濟形勢的調研、預測、分析工作,形成了專門的調研報告《上半年農業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并在泰州農委召開的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進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農委要求,組織開展了我市觀光農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和分析,提出了今后發展的設想,并形成了專門材料《泰興市觀光農業情況調查》進行了報送。根據省發改委編制有關專項規劃的要求,完成了泰興市“十一五”期間政府投資農業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并將有關情況匯總形成《“十一五”期間政府投資農業專項規劃》。為了確保全面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根據局主要負責人的意見將上級各部門對局和局對各單位的考核任務專門擬文進行了分類匯總和進一步明確,并就有關事項進行了詳細說明。及時將系統上半年農業招商引資完成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匯總并報市招商引資辦公室,按照市政府招商引資有關文件精神,組織做好了“古銀杏森林公園建設”和“馬甸養殖場出讓、出租項目”對外推介工作。
此外,我們根據局領導的安排,和辦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2008年農業系統目標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見。根據省委[2008]2號文件精神,配合農工辦完善了我市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有關的政策性意見。
一、基本情況
二、主要做法
加強學習培訓 不斷提高認識
**市把黨的十七大精神、中央關于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規定學習的三本書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把中央的要求轉化成推動**科學發展的思路、推進學習實踐活動的具體措施,采取六學方法深化學習成效。組織集中學:舉辦了全市領導干部讀書班;專家輔導學:邀請專家教授進行5個專題輔導,全市110個單位共邀請專家學者137人作專題輔導89次;實踐體會學:組織黨員干部進工廠、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進行實踐體驗1.1萬人次;交流相互學:舉辦了**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報告會,邀請來自部門、企業、鄉鎮、農村的先進典型作經驗交流報告;考賽結合學:舉行了科學發展觀理論知識考試和競賽活動;服務寄送學:對外出流動黨員寄送學習資料,對行動不便的老黨員實行送學上門,確保學習覆蓋面達到100%。
**市還著力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舉辦了領導干部解放思想報告會,網絡論壇、專題訪談等主題活動。努力在黨員干部思想中實現四破四立:破除懼怕困難、無所作為的思想,樹立克難攻堅、奮發有為的意識;破除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思想,樹立敢闖敢試、改革創新的意識;破除形式主義思想,樹立求真務實意識;破除以物為本思想,樹立以人為本意識。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探索科學發展之路
**市還邀請專家就**市科學發展戰略性問題進行調研,探索科學發展之路。組織專門班子對274篇調研報告進行評審,將優秀調研報告在**媒體上交流。對調研成果進行梳理歸類,作為分析檢查、整改提高的依據,作為建立和完善**科學發展體制機制的依據。
充分發揚民主 認真分析問題
**市緊緊圍繞建設科學發展新**主題,通過五條渠道征求群眾意見,共征求意見3萬多人次,收到意見和建議5100多條。聯系實際開展五查五看:查思想解放,看發展理念新不新;查科學發展,看發展方式優不優;查改善民生,看為群眾辦實事力度大不大;查政策制度,看機制創新夠不夠;查廉潔自律,看干部作風實不實。通過自我檢查、自我反省、自我評價,找出突出問題。
在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之前,**市要求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開展談心日活動,相互交心談心,溝通思想。會上,堅持三講三不講:講主觀不講客觀,講實話不講空話,講要害不講枝節。對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實行四不過關:問題找得不準不全不過關,分析不深不透不過關,群眾提出的意見沒有吸收不過關,整改措施不到位不過關。同時,還按照代表要廣泛、方式要多樣、發言要自由、接受要誠懇的要求,組織群眾對領導班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情況分析檢查報告進行評議,并進一步修改完善,充分體現群眾意愿。
狠抓整改落實 加強督促檢查
在活動中,**市為了保證活動順利開展,采取普遍自查和重點抽查相結合。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要求各單位認真研究整改
落實措施,明確時限,抓緊解決。按照強化督、突出查、著力導的要求,對110家市直單位開展了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導檢查。突出了七查七看:查領導,看主職干部是否親自抓;查單位文件,看工作方案是否結合了實際;查宣傳氛圍,看各單位是否有宣傳專欄、學習園地;查活動覆蓋面,看外出流動黨員是否參加了學習實踐活動;查工作安排,看各項工作是否開單銷號;查活動環節,看各項程序是否到位;查整改落實,看四明確一承諾的突出問題是否整改落實到位。**市還專門制定《學習實踐活動考核辦法》和《量化標準》,堅持嚴格程序、量化考核,不走過場,對不符合要求的單位通報批評,督促補課、整改,確保了全市學習實踐活動質量。
三、主要成效
【數字鏈接】
廢止制度719個,完善制度1103個,新建制度376個
1350戶庫區移民危房改造全面啟動,1150戶在春節前入住新居
1000多名干部與1008戶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
**市廣大干部群眾普遍認為,此次學習實踐活動是黨員干部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提高科學發展能力的一次大培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輪大推動,活動取得了明顯的實效。
提高認識,增強了科學發展的意識。通過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市廣大黨員干部逐步消除了對科學發展觀缺乏深刻把握和科學認識的無識傾向、片面強調保護資源環境不求發展進步的無為傾向、認為后發地區重在加快發展而不在科學發展的無關傾向。大家普遍認為,**市要爭當**省科學發展的排頭兵,就必須加快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既要小康更要健康;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堅持和諧發展,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高度關注和解決民生問題,讓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teaor”為你整理了這篇定點扶貧幫扶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定點扶貧幫扶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農村的重要體現。積極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是新時期實現農民共同富裕、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完善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也是挖掘農村市場消費需求潛力、培育農村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手段,對于打贏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為指導河沿村脫貧攻堅工作,促進財政支持扶貧工作順利推進,2020年2月至5月,河沿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開展了“一抓雙促大走訪”活動,現將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集體經濟發展概況
孔店鄉河沿村位于大通區東南高塘湖沿岸,屬于三市交界地帶。全村耕地面積4437畝,水面180畝,共有9個自然莊,521戶,1661人,其中黨員32人(含駐村工作隊成員)。2014年被列為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7戶45人。該村地勢低洼,道路交通薄弱,基礎設施薄弱。汛期和澇年水面上漲,浸沒耕地,造成村民搬遷,收成變化無常,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經濟社會日益空心化。村集體經濟薄弱,2016年以來僅有集體水塘出租收入0.4萬元/年。2017年以來著力拓展集體收入渠道,新建光伏發電站、標準化大棚等,不斷加大現代農業建設投入,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2014年—2019年分別為0,0,0.4萬,11.9萬,18.1萬,50.7萬。2020年利用扶貧資金建設陽光大棚用于出租農戶新增20萬元,2020年村集體收入達到82.7萬。
附:2014年——2019年村集體收入明細表
年份
收入組成
金 額(萬元)
2014
無
2015
無
2016
資產出租
0.4
2017
資產出租、光伏項目收益
7.9
2018
資產出租、光伏項目收益、扶貧項目收益
18.1
2019
資產出租、光伏項目收益、扶貧項目收益
50.7
2020
資產出租、光伏項目收益、扶貧項目收益
82.7
二、存在問題
一是農業產業結構不“優”,孔店鄉河沿村農業產業結構還是以傳統種植為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不多,資本注入不足,發展水平相對滯后;二是農業發展特色亮點不“多”,近年來,河沿村相繼發展出草莓、稻蝦共養等特色農產品,但是整體規劃、結構形式單一,缺乏現代農業發展成果;三是農業技術應用不“廣”,在大力推行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的背景下,河沿村農業機械化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水肥一體化、智慧農業應用覆蓋面窄;四是農村人才配備不“強”,村居帶頭人缺少農業發展思維,新型農民培育力度不夠,農業專技人才匱乏,嚴重阻礙農業工作發展步伐。另外,畜禽養殖、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壓力巨大,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
三、促進河沿村集體經濟發展意見建議
(一)加快產權制度改革
一是厘清底數。對各村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理、造冊登記、股權認定、確權頒證,可采取承包、租賃、參股分紅等方式盤活現有資源,從而獲取穩定的集體收入,各村居可確定一定比例的集體股,其余部分根據實際決定是否分紅。二是開發資源。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對部分目標土地進行招拍掛,爭取條件列入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增加集體收入,破解被征地農民生活無保障、村集體經濟難持續的困難局面。三是創新形式。大力發展合作經濟,引導村集體與農業龍頭企業、種植專業大戶開展合作,利用龍頭帶動作用,引領村集發展物料供應、產品包裝、市場營銷等多種經營,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形態。四是招商引資。針對地理位置優越、和諧穩定的村組,在符合環境保護、水源地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招商引資,引進中小企業、現代集貿中心、連鎖超市等新業態,以集體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參股經營,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二)加快多元產業發展
一是探索增收致富機制。堅持村集體經營為主導,實行村營市場化運作,適當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金,提高旅游發展層次;以村民自愿為前提,鼓勵全民參與,在村黨支部領導下成立村集體經濟發展合作社,選舉集體經濟發展領導小組,成立“村民學校”,積極開展集體產業經營培訓,轉變村民陳舊思想觀念,提高參與發展集體經濟熱情;創新集體產權收益機制,制定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辦法,鼓勵村民以土地流轉、房屋租賃形式參股,同時為貧戶家庭留取一定比例股份,帶動村民集體致富。
二是抓功能聚合,高標建設田園綜合體。在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的基礎上,打造集農業、旅游、生態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項目,不斷開拓新型業態模式,做強做優。積極引進有意向企業來村投資。下一步,要充分利用河沿村沿湖生態園、稻蝦共生、生態養殖品牌基礎和優勢,按照園區化設計、產業化布局思路,精細規劃功能區,突出設計農耕文化體驗區、綜合果園區、農家樂等,不斷完善硬件基礎配套,打造三產融合支撐點。
三是抓科技支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2018年河沿村被大通區列入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村,建成后,河沿村將通過清產核資,把集體資產的所有權確權到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改制完成后將采用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利用先進生產、經營技術,多方籌集財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充分總結先進村項目經驗,繼續加大科技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投入,對標學習先進地區經驗,興建智慧溫室大棚,引進數字控制技術,推廣使用水肥一體化,控制病蟲害、提高效率、降低農藥使用量,達到節肥增收效果。
四是加強村級班子建設。一是改進考核機制。精簡考核指標,根據當前工作計劃抓重點考核,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村級班子任期目標考核和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指標,與班子成員年度考核、工資發放掛鉤,讓村級組織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集體經濟和增加群眾收入上來。二是加強針對性培訓。組織開展村干部專題培訓,分期分批分項目組織村干部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參觀學習,解放思想,提升發展動力和信心。三是培樹先進典型。全面帶動農村發展集體經濟需要榜樣的力量,在學習先進模式的同時,積極培養集體經濟發展帶頭人,對帶頭人進行榮譽和物質獎勵,并向上級積極爭取扶持政策,打造農村轉型發展的樣板。
充分認識加快實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意義,以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大力推動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建設,以基層文化服務網絡建設為重點,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擴大優秀文化資源傳播,進一步提高建設先進文化的能力,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為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二、實施目的和意義
文化資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傳播先進文化的一個具體措施。共享工程的實施,將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通過互聯網方便快捷地傳送到廣大群眾身邊,以先進文化占領基層思想文化陣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
共享工程的實施,有利于加強我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利于豐富全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有利于提高我區廣大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促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區文化建設,有利于加強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對我區文化繁榮、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建設目標
按照相關要求完成我區支中心建設任務,完善相關功能設施建設,逐步建成以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為龍頭,以鎮、村和社區為網點,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全區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絡體系,使廣大基層群眾能夠普遍享受到數字文化服務。
1、職能要求
區級支中心職能:區級支中心是提供全區文化信息資源服務和地方資源征集制作的管理服務中心,負責將全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對外提供網絡資源服務,存貯由國家中心、省中心和市中心提供的資源,并提供信息服務,利用共享工程網絡宣傳服務社會、服務基層群眾。
2、場地建設
按照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系統配置標準要求,所需面積為5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中控室、電子閱覽室、綜合業務加工室。
3、技術要求
區級支中心技術要求:互聯網采用光纖專線接入,帶寬為10M以上,局域網通訊能力為1000M;中心域網工作總數不低于50臺(包括電子閱覽室);配置共享工程專用存貯空間不低于20TB,配有專業技術人員和資源加工人員;設備條件可支持鎮服務點和基層服務點的資源利用服務。中心配備服務器、交換機、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資源存貯設備、音視頻采集加工設備(包括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掃描儀、錄音筆、全文數字化軟件和非線性編輯系統等)、多媒體制作計算機、不間斷電源、投影儀、防病毒軟件等。根據文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年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各級分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建設配置標準的通知(辦社文函〔〕371號)要求和省文化廳省財政廳《關于下發年全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文辦發〔〕178號)文件中關于縣級支中心建設的設備技術標準完成設備配備工作。
4、經費保障
(1)設施設備經費
主要設施設備購置配備經費由中央財政擔負,場地建設、機房裝修和相關設施經費由區財政擔負。
(2)日常運行維護費
每年5萬元日常運行維護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主要用于支中心日常運轉、維護、流動服務補貼以及其它各項業務工作所需。
(3)設備安裝
設備的安裝、調試由供貨單位負責,省分中心監督完成,區文化和財政部門驗收認可。
四、具體標準
1、區級支中心配套設施建設:
(1)中心機房:面積不低于80平方米,機房內安裝配電箱、防靜電地板、防雷系統、地線系統、24小時專線電源、防火器材、機房空調、電話、機房集成設備、綜合布線、機房裝修等。
(2)綜合業務加工室:面積不低于60平方米,配備計算機、掃描儀、打印機、桌椅等。
(3)多媒體視聽室:面積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備投影機、投影幕、有源音箱、攝像機、照相機、桌椅。
(4)電子閱覽室:面積不低于150平方米,主服務器、交換機、電腦均應升級換代,適應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5)在場館醒目位置設置巨幅共享工程標識標牌,活動預告及工作宣傳圖片欄。
(6)支中心區域內所有機構和設備實現光纖接入和區域互聯。
2、數字資源建設及目的
(1)建立鏡像,存儲空間不少于10TB。用于存儲文化共享工程國家中心、省級中心和市級支中心的數字資源。
(2)結合區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在現有自建數據庫的基礎上,每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新購和完善,確保為本地區基層服務點提供數字資源服務。
(3)電子網絡信息服務。以網絡中心機房及多媒體電子閱覽室為實體,以網站為平臺,將網站建設成為擁有單位傳統信息、特色資源信息、開展網上業務和網上虛擬參考咨詢服務的信息化平臺。
(4)建立區級文化共享工程培訓中心。利用區級支中心人才及資源對全區基層網點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及服務培訓和開展公益性專題講座。
(5)開展遠程信息服務,即為我區讀者提供全國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
(6)決策參考信息服務,即為本地區黨政部門、重點科研項目、生產科研課題提供決策參考信息咨詢為重點,提供課題研究與信息服務。主要內容包括:專題信息匯編、題錄、調研報告、綜述報告等。
(7)跟蹤命題服務。主要面向企業、事業、科研、農業、生產單位所提出的各種課題項目,提供信息咨詢服務。主要內容包括:重點課題跟蹤、專題查新、技術成果水平鑒定、科技情報調研、專項課題咨詢等。
(8)整理、發掘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納入數據庫管理。
五、保障措施
1、經費保障。區級支中心建設費用由區財政解決,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設備采購部分由中央財政和區財政按八二比例投入,實行政府采購;日常工作和維護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主要用于設備的維護、運轉、電信網絡使用、信息整合、數據庫建設、技術人員培訓、基層服務等工作。
2、人員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區級支中心建設工作需增加編制2人,配置專業技術人員。
3、技術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必須確保安全運行,因而系統安全、硬件安全、軟件安全和技術支持均應得到保障。
4、宣傳到位,提高文化共享工程服務效果。通過市、區媒體報道,印發宣傳資料和開展活動等方式,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傳力度,區級支中心負責所在區基層服務點宣傳資料的收集,并上報市級支中心。
5、廣泛動員,充分利用各方社會力量。與電信、網通等相關部門和有線電視數字化工作緊密配合,利用互聯網、數字電視技術將文化共享工程的優秀文化資源送到千家萬戶。
關鍵詞 科技情報研究;信息時代;科技信息服務;網絡化
中圖分類號G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3-0005-02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科技情報研究也走進了數字化、網絡化時代,這對基層情報研究所開展的情報研究工作形成了沖擊,過去循規蹈矩的工作方式使諸多弊端逐漸顯現出來。但同時基層科技情報研究所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轉變工作思路,創新服務是基層情報研究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基層科技情報研究工作的現況
1.1傳統的科技情報服務方式受到沖擊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及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局域網、DNN專線等更新更快的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淡化了傳統文獻服務在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中的作用。基層科技情報研究機構技術手段相對落后,科技資料網絡化、數字化發展緩慢,僅依靠擁有相對較多的文獻、光盤、縮微膠片等所建立起來的信息資源優勢已大大削弱, 加之基層情報研究機構自身研究手段單一、研究方法發展緩慢,服務已無法滿足用戶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對科技情報機構的傳統地位和社會功能帶來了嚴峻挑戰。
1.2基層科技情報研究所的地位受到威脅
情報研究主要是為領導機關提供國內外科技信息情報,為政府宏觀管理和決策提供參考和信息支持。在90年代中期,各地情報研究所通過傳統的文獻收集、整理、人工檢索向政府部門及社會提供了高質量的服務,得到一致認可。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資源信息網絡化的提高,各類信息咨詢機構應運而生,科技情報信息服務的市場正在被分割和細化。地市級科技情報研究所已無法滿足用戶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客觀上要求科技惰報信息服務機構必須改進服務方式和提高服務水平。
1.3缺乏主動為科技情報信息尋找市場的意識
一直以來,基層科技情報研究所存在著依賴各地財政,“等、靠、要”的傳統觀念,習慣于坐等客戶上門,不主動去也不思考如何開發市場、創造市場,這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基層信息服務的發展。缺乏主動為科技情報信息尋找市場的意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觀念、體制、資金等,這其中,傳統運作觀念是主要原因。“我是搞情報信息研究的,我只負責研究,對研究出的信息或者成果進行推廣我不負責。”這句話可以說代表了過去一個時期大多數傳統基層情報研究機構的想法。一個在市場經濟中的單位,如果沒有市場意識,不具備市場能力,其結果可想而知。
1.4科技情報研究人員的整體素質需要提高
隨著知識經濟、信息經時代的到來,尤其是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逐步使信息資源數字化、網絡化,怎樣跟上和適應這個時代的特征,情報人員的素質是一個決定性因素。由于網絡化的出現,今后的情報人員將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只承擔對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傳遞任務的文獻管理員,而是具有較高專業技術管理水平的科技信息工程師。目前地市科技情報所普遍存在缺乏靈活的用人機制,人員知識結構老化、缺乏懂專業知識、電子信息技術、具有豐富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2 如何面對挑戰、抓住機遇,振興基層科技情報研究所
2.1繼續做好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的傳統業務
山東省淄博市科技情報研究所在提供綜合性科技信息服務的同時,圍繞淄博“新材料名都”的這一當地經濟特色,有針對性地收集、加工整理相關專題信息,做好信息研究、發展與預測分析,撰寫新材料專題調研報告,為當地政府提供決策依據。如筆者所今年就主動承擔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委托的撰寫科技方面“十二五”規劃等科技經濟論證活動,提供了具有實用性、時效性,前瞻性和指導性的科技情報信息,得到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肯定。
2.2拓寬科技情報研究的領域范圍和服務項目
拓寬科技情報研究的領域范圍和服務項目便會使基層科技情報研究機構更具有發展前途和市場競爭力。山東省淄博市科技情報研究所先后組織和參與近100項與淄博市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重大課題研究,并以各種形式向市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科技人員提供科技經濟信息、技術經濟咨詢、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項目立項、科技宣傳、科技培訓服務,為淄博市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以優質的服務積累了大量的客戶,為情報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3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2007年5月,山東省淄博市科技情報研究所成立了淄博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該平臺致力于搭建產學研結合橋梁,創建企業自主創新載體,建立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淄博科技自主創新服務水平,促進淄博科技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心形成了體系完備的網絡化、數字化基礎性公共平臺。與全國10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術轉移聯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對接活動,切實提高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平臺的建立為淄博市調結構、轉方式、提高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4強科技情報人才隊伍建設
山東省淄博市科技情報研究所深知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每年拿出大量經費對職工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內容包括:信息基礎理論、文獻檢索,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形成了一個由知識、經驗、技術、管理復合型人才構建的強有力的服務體系,擁有完善的綜合性網絡信息和服務平臺,建有淄博市科技信息網、淄博市科技局信息網,具有功能齊全的計算機查新檢索咨詢服務網絡,與國內外各大聯機情報信息系統實現了聯網,建立了廣泛的信息交流關系。
3 結論
綜上所述,基層科技情報研究所要想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建立富有活力和競爭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運行機制。達到服務特色鮮明,服務質量一流,服務效果明顯的目標,在培育優勢品牌業務上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積極探索和研究科技情報信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參考文獻
[1]周偉.新形勢下地市科技情報信息工作初探[J].現代情報,2010,30(6):18-19.
[2]單薇.地市級情報研究所做好新時期科技服務工作的思索和探討[J].現代情報,2010(7):143-144.
[3]張亞紅.信息服務工作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09(1):96-97.
“新經濟”并非單純相對“傳統經濟”產生,而是技術、產業結構和經濟活動組織形態三方面同時發生的綜合性變化。它是一個經濟體的兩個方面,既有新經濟的爆發性增長,也有舊經濟向新經濟的躍遷;既有以新經濟促進舊經濟升級,也有舊經濟促進新經濟擴散。總之,凡符合未來趨勢并能夠支撐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經濟新形態,都可視之為“新經濟”。
過去幾年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噴薄而出,以此“四新”為驅動力的新經濟已經從技術變革層面拓展到企業運行、產業融合、社會生活、人類交往的各個維度,如今,它正在展現出推動產業融合、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變遷進步的巨大能量,也激發人們對未來的無限想象。
共享里的新經濟邏輯
近日,摩拜單車公布最新數據,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共享單車騎行熱度環比提升17.2%。在濟南,3萬人次外地游客騎著橙色的單車暢游老城,曲水亭街、省府東街、鞭指巷等老街在共享單車的帶動下人流量明顯增多。過去一百天,共享單車風頭頗勁,有人騎著橙色摩拜上班打卡,有人騎著黃色的ofo校園賞花,還有人騎著市政綠色單車在城中閑逛。
掃碼,騎走,這一使用共享單車的簡單步驟和動作,卻蘊含著共享和數字經濟的紅利。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說,“摩拜就是利用互聯網、數字技術去整合價值鏈條中不同的參與方,讓每一方都受益,然后創造出比傳統產業更大更快的收益。”這也是共享經濟的特征之一。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2016年度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的調研報告稱,目前中國共享經濟已涵蓋共享出行、共享空間、共享技能、共享金融等多個領域,網約車、共享單車、汽車分時租賃、公寓短租等多個細分領域發展較快。
事實上,單車的故事只是近年中國快速發展的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的冰山一角。在以互聯網和信息化為代表的新經濟浪潮之下,無論是一國經濟發展的邏輯還是產業更迭的密碼,抑或是微觀個體衣食住行的習慣都在悄然改變。
從宏觀經濟層面看,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正在培育新的消費模式,令消費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愈發明顯。今年一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達到了77.2%。O2O(線上到線下)、電子支付、互聯網+等語匯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或者商業概念,而是真真切切的日常生活;資本、創新和市場的結合催生了新經濟新業態的蓬勃發展,給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能。
中國的新經濟不僅在本國掀起“新浪潮”,而且正在對世界經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因為中國新經濟釋放的紅利意味著“共享”與“共贏”。摩拜和ofo在中國異軍突起,被美國創業者復制模式引進硅谷;各國知名企業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進入中國市場。在印度,在手機下載Paytm就可充值、有線電視付費、實時轉賬、掃碼消費和電影購票,其高市場占有率得益于螞蟻金服的投資與技術支持。
“四新”驅動生活暢想
輸入目的地,即便沒有向導,也能安全抵達;哪怕不會外語,語音識別和在線翻譯也能讓你暢游世界各地;手機遙控即可發出指令,控制家里的各個電器……過去一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從概念走向應用,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翻譯等方面形成產品并融入各行各業,得到大范圍的推廣應用。有機構預測,未來10年幾乎每個應用和服務都將包含一定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將在生產、制造乃至設計、思維等多個環節發揮作用,產生巨變。
改變你我生活,當然不只是人工智能這一項技術。
前不久出爐的2016年中國經濟運行成績單上,一些數字格外引人注目:2016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8%,全國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6.2%,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第二產業11.8個百分點……
抽象的數字在生活中得到充分印證。移動通信技術讓人們與世界連接的方式更多,速度更快;虛擬現實技術解決了網購不能“觸摸”和“品嘗”的尷尬;北斗定位技術讓出行、物流、測繪甚至救援更加高效;人工智能“走近”你我身邊,個性定制遍布各行各業,互聯網“+”起衣食住行……
過去的一年,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噴薄而出。“四新”具有不同的內涵側重點:新技術是指技術方面的不斷革新,比如空間物理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等;新產業則指通過運用新技術,以新市場需求為依托,衍生出的新產業,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產業;新業態是指在新技術和新產業的帶動下,從現有領域中衍生或疊加出的新環節、新活動;新模式則指以市場需求為中心,打破原先分布的產業鏈及價值鏈,重新實現要素的高效組合。
總體來說,以“四新”為驅動力的新經濟已從技術變革層面拓展到企業運行、產業融合、社會生活、人類交往的各個維度,正在展現它推動產業融合、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變遷進步的巨大能量。其不斷改變現有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并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也激發人們對未來的無限想象。
“新經濟”生態的智慧大考
日前,2017新財富500富人榜。分析榜單,能夠發現其中蘊含的中國經濟密碼:房地產風光不再,制造業韌性十足,新經濟富豪則強勢崛起。十年前,中國前十大富豪中有7人來自地產界,如今前十大富豪中至少有6位來自于新經濟。無論是馬云的阿里巴巴,還是王衛的順豐、馬化騰的騰訊、丁磊的網易、雷軍的小米、李┖甑陌俁齲都是時展和變革的典型符號。不僅如此,就連王健林父子的萬達也不只是一個(商業)地產公司,而是超級體量的文旅集團,這實際上應該算作新經濟的一部分了。
“新經濟是新動能的源泉,新經濟閃亮登場,新動能才會澎湃前行,新舊動能才能順利交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員范必表示。
近兩年來,“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等不斷落實推進,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悄然崛起,成為對沖下行壓力、護盤兜底的重要力量,更帶動我們邁進一個追求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時代。而經濟增長過程中新舊動能的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變化。智能制造、大數據、高端裝備與材料、精準醫療、數字創意等出現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的新經濟概念正在崛起,傳統產業則不斷引入創新要素,提升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經濟”具有鮮明的風險特征。一是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領先者可能很快變為落伍者,存在所謂“先行者的詛咒”;二是技術發展趨勢難以準確判斷;三是政策風險,企業不容易把握政策底線,容易面臨“監管死”的困境;四是盈利難以預期,能否盈利且可持續,大多取決于用戶足夠的黏性與忠誠度。
關鍵詞:統計;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F22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23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03-49-03
在現實的企業經營運行中,企業管理不僅僅是企業管理體制、經營方式、組織形式、運行機制等,科學合理、運作有效的統計管理體制的建立,有利于企業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提高經濟效益。假如沒有科學的統計依據,企業本身的運作狀態就無從科學的表述,各項管理就如空中樓閣,虛而不實,就不能找到管理過程中的恰當切入點和著力點。因此,強化企業統計管理對企業的運營具有在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統計工作的內容和特點
統計工作是指通過收集、匯總、計算統計數據并以統計信息的形式來反映事物的面貌與發展規律。收集數據只是手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工具,對統計數據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使企業更為方便地獲取到有用的信息,才是對數據管理的最終目的,才能實現統計的真正現實價值。對企業來說,統計數據是通過參與科學調查、決策計劃、經濟監督和管理,將分析結果以政策性、范圍、主題、過程、目標等方面體現出的決策,為企業提供更實在的解決辦法,是企業制定政策和計劃的主要依據。
統計信息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數量性。即通過數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時間特定方面的數量特征,幫助我們對事物進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正因為如此,統計信息正越來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結合在一起,當定性分析的對象衍生出定量的特性,以統計數字顯示或以統計數字為依據,則可利用程度也大為提高。二是全面性。整體的統計資料,涉及企業管理的各個領域;也涉及各個領域的每個環節。統計信息的使用,不僅可以定量定性分析不同事物,并可以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總結歷史預測未來,這也正是統計數據的魅力所在。由統計的特性所決定,如果一個企業建立或完善了統計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統計管理模式,才能真正體現統計工作“信息”、“咨詢”、“監督”三大職能,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管理。
二、企業管理中統計信息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現在,信息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寶貴資源,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企業正確決策的前提,有效調控的手段。能否擁有及時、準確、全面的信息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發展潛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統計信息既可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時點上的靜態狀況,也可以反映企業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的動態發展。從現狀看,它可以反映企業目前的各種社會與自然屬性,反映企業的機構、人員、資產、負債等各方面情況。從動態看,它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發展情況,產品質量狀況,以及科技開發、經營銷售、盈虧等方面的情況,可預測未來趨勢。
統計信息還可以反映企業的規模,也可以反映企業的結構。從規模上,它可以反映企業的資產規模、人員規模、生產規模、營銷規模和盈虧規模等。從結構上,它可以反映企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人員結構、技術結構和質量結構等。既可以反映企業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業的效益與效率。在速度方面,對物質生產部門而言,主要反映生產的發展和增長情況;對非物質生產部門而言,主要反映勞務服務投入的發展與增長情況;不論任何企業,都還可以反映人、財、物的投入及盈虧增長或下降的情況。在效益與效率方面,不論何種類型的企業,都可以以人、財、物、時間諸方面的投入與生產和勞務方面的產出成果進行比較。
統計信息也可以反映企業的諸多數量特征和質量特性。在數量方面,包括了企業產供銷、人財物投入與產出等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質量方面,則主要是反映企業的產品質量、維修質量、設施質量和服務質量。既可以反映本企業的情況,又可以反映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方方面面。本企業的情況,前面已經明確。與本企業有關的情況,則范圍很廣、內容很多。尤其是生產企業,生產統計工作所提供的信息足以起到框構和描述整個運營狀態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的基礎建設情況;二是企業生產量的存在;三是企業作業效率的發展水平。
三、企業對統計信息的要求
在企業管理中,要真正起到科學反映企業運行狀態的作用,統計信息就要具備全面性、準確性、及時性、適用性、有效性、可獲得性等諸多特性,其中,準確性和及時性是要求統計工作者尤其把握的。
準確性。也就是統計值與未知的真值之間的差異程度,這是傳統的統計數據質量概念中所要考慮的核心內容,也是大多數用戶認為最重要的指標。統計數據必須反映企業的客觀實際,但是統計值與真值之間總會存在一定的誤差,這種統計誤差表現為統計數據與其所反映的客觀實際之間的離差,統計誤差越小,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就越高。完全精確的統計工作經常帶來高成本,有時候甚至是不可能的,一般情況下是通過分析抽樣誤差、范圍誤差、模型假設誤差等,將統計誤差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置信區間內。因此,評判準確性的關鍵是統計誤差是否在用戶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及時性。也就是調查基準期與統計數據時間的間隔時間。統計數據都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在數據用戶做出決策之前,統計數據必須及時的提供給用戶,否則會降低或者失去統計數據的時間使用價值。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每天都會進行大量的活動,統計數據本身變化較大,因此對于數據的及時性要求較高。因為不同用戶對同一個港統計數據及時性的要求不同,所以對及時性的評價標準較難選擇。單就及時性本身而言,還是越及時越好,這就需要統計機構預先公布各項統計指標的日期,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時間表信息。
把握好準確與及時的平衡點,對不同的統計數據要區別對待。有些數據是急不得的,如企業年度報表,需要依據大量基礎數據、行業數據、財務資料進行核算和評估。而且,在年度報表中反映出的發展趨勢要與明細表中的起伏方向一致,不能只使用某個方面的統計結果描述整體情況,這樣就會影響決策的正確性,并顛覆統計數據的權威性。但有些如關于數量的統計指標,在保證閉環管理,確保審核查詢時間,不遺失漏報的基礎上,可以相對較早報送和提供;或一些實時性的統計指標,也可以因為及時性的要求而小有誤差,以便有關用戶及時掌握并進行分析。
四、做好統計管理工作的幾點要求
要做好統計管理工作,應當與企業的實際緊密結合,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數據統一梳理,規范此項工作。
一是做好數據標準化管理。數據的歸類可以根據企業數據量的多少,劃分不同的層次,分門別類地進行數據歸屬和細分。首先,按照管理需要匯集數據,包括財務、生產、設備、人力、綜合管理等;在此目錄下按照一定區分方式進行二次分類,例如在生產數據下就可以劃分生產量類、生產效率類、作業質量類等,或者根據生產的工藝流程區分;在進行三次分類時,還可以細化二次分類時每個指標的具體內容,例如生產量類就可以分成計劃量和實際完成量等。企業數據在ERP環境下的作用已越來越高,統計數據涉及到企業每一位員工的管理,通過制度化加強約束,以確保數據質量。從制度上強化數據的管理,應當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制定企業相應的數據管理標準。包括數據源管理、數據質量控制、數據報告流程、數據異常的預警機制和責任制考核體每等全方位的統計工作標準,確保企業的統計工作規范、有效,并進一步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在企業信息化系統中有著大量的生產經營數據,這些統計指標往往由于統計范圍、計算口徑和人為因素,計算標準沒有高度的一致,影響了統計工作質量,這就需要企業制定統一的指標統計標準,確保統計指標的合理性、科學性、規范性。包括定義索引名稱,指標計算公式,指標運用范圍等,形成“企業統計指標標準”,以促進和完善企業基礎統計工作。
二是科學設置和完善指標體系,規范企業統計工作,使統計資料切為企業經營管理所用同時也為統計部門所用。在進行指標體系設置和完善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既滿足國家宏觀的要求,同時也滿足企業微觀的要求。第一,全面性原則。該指標體系應包括企業業務發展狀況,企業運營收入、效益和投資,人力資源以及當地社會經濟和其他方面的信息,并且盡量使指標按市場要求細化;第二,規范性原則。指標體系應從指標名稱、指標概念、統計口徑、審計關系、數據采集源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和要求,力求得到更科學的指標;第三,及時性原則。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新業務的不斷出現和市場競爭格局不斷變化,要求對指標體系及時進行調整。統計指標的設置,應以滿足整個企業特別是業務發展的需求為主,堅持適度超前,繼續擴大統計指標規模,力爭以規模效應為企業決策提供服務支撐;第四,客觀性的原則。指標體系要能客觀有效地反映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效益、市場競爭力、主要業務的發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三是人的因素。加強數據管理是企業信息化系統建設中一項重要工作,數據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科學性是數據應用的關鍵。統計工作需要創新和改革精神、強烈的責任感,現代統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第一,具有豐富的現代統計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知識;第二,較強的統計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第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網絡使用能力;第四,一定的外語水平并熟悉國外同行的統計工作;第五,統計改革意識;第六,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五、關于新形勢下企業統計工作創新的幾點思考
企業高速增長,生產經營規模空前擴大,統計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一是企業實施精益化管理賦予了統計工作新使命;二是部分企業上市的管理實踐明晰了統計工作的新標準;三是新《統計法》的頒布實施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當前,企業發展對統計資料需求的數量與質量都在日益提高,統計工作也在從“事后總結”向提前指導、預警分析和專題性調查轉變,統計事業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越來越突出。在此背景下,目前如何切實做好統計工作,顯得相當重要。本人認為,要從“四個強化”入手,充分發揮統計的信息、咨詢和監督作用,全面提升統計工作質量。
一是強化時效性,及時準確報送統計數據。要把握準確性,準確性是建立在真實性的基礎之上的,反映的是統計工作的質量問題,因而統計數據要準確反映企業運營發展情況;要把握及時性,統計工作的過程既是生產數據的過程,更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因而統計工作就是要對企業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及時分析,對發展趨勢要進行及時地研判,真正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是強化優質服務,大力開發統計信息資源。大量統計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不斷提高資源的有效開發和管理水平,拓寬統計服務領域,提高統計服務水平。第一,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提供及時的“信息服務”。認真做好統計信息的報送工作,堅持穩定數量、提高質量、增強時效,改進信息工作方式,疏通信息報送渠道,豐富信息服務內容。加強統計預警預測功能,緊密跟蹤、準確反映企業經濟運行特點和趨勢,定期向領導和各部門提交統計分析報告。第二,加大統計資源開發力度,提供全面細致的“分析服務”。緊緊圍繞企業提出的各項經濟工作目標,充分發揮統計部門定量分析的優勢,不斷加大對企業運行態勢及重大問題、重要課題的分析,形成寶貴深入的統計分析報告。
三是強化服務重點,進一步提升企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進一步提高經濟運行監測質量,提供準確的“數據服務”。統計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政治敏銳性,要有見微知著的洞察力。針對企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加強對月、季、年度經濟形勢的監測預警工作,使企業管理者及時了解經濟運行情況。堅持統計調研與統計服務相結合,捕捉企業發展的亮點、熱點,做好統計數據的分析,把數據詮釋成文字,形成觀點,把觀點提煉成真知灼見的工作發展的思路或改進的建議。特別是對于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和隱患性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進行統計監測預警,通過調研寫出有見地、有分量的統計分析調研報告。
四是強化依法統計,保障數據的真實性。要求統計工作自身必須嚴格依法運作,確保統計質量。為此,我們創新工作思路,堅決做到應統盡統,核實瞞報、虛報,查處遲報、拒報,敢于負責,排除干擾,最終確保統計數據的質量。
六、結語
為全方位發揮企業統計信息、咨詢、監督職能,只有樹立全新的統計工作理念,加強對統計數據的管理,對企業數據進行全面梳理,才能滿足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需要。統計數據管理必須在制度化、規范化上下功夫才能滿足現代企業統計管理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學校對館員隊伍建設重視不足,一般情況下是以下四支隊伍拼湊而成:一是博士碩士等調來人員家屬,二是教學分流人員,三是行政分流人員,四是圖書情報專業人才。圖情專業人才不足其中十分之一,館里想要的人才進不來,不想要的人員卻推不掉。高水平的學科專家和技術骨干人才奇缺,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領軍人物更是難得,形不成一個強有力的服務團隊,這就導致館員隊伍整體上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高校圖書館管理模式的具體創新策略
1.加強對圖書館管理者的培養
人才隊伍素養是圖書館建設的關鍵,而高校的圖書館管理工作不僅僅是一項服務性工作,更兼具技術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品質、較好的圖書管理知識、過硬的信息技術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高校圖書館正在從傳統的借閱型向數字信息型不斷轉變,師生越來越依賴于網絡平臺的使用,而目前圖書館管理人員現有的知識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又缺乏在本領域內更新及拓展知識的機會,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實現數字化建設,必須注重對現有人員的能力進行培養,圖書館可以通過定期舉辦相應的培訓課程或者講座來對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專業教育。同時,也要著力培養一支能進行計算機開發、運行管理和維護的專業人才隊伍,為圖書館數字化改造、信息化發展和網絡化管理做好人力資源儲備。
2.構建大學城圖書館的合作模式
當若干所大學聚集于一地時,大學周圍或大學校園本身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城鎮,于是大學城就出現了。大學城作為一種創新的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各高校之間的合作帶來了便利,也為圖書館的資源共享帶來了可能,而建立圖書館聯盟是實現圖書資源共享的最佳合作模式。所謂圖書館聯盟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圖書館為了完成相似的需求,如降低成本、共享資源而達成彼此合作的協議,建立的一種新的聯合體。21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讀者對文獻資料的需求也更為廣泛,任何一個圖書館也不可能收藏種類齊全的文獻資料,由于各高校在辦學規模、辦學層次和辦學特色等各不相同,各館在資源上都存在著差異性,只有通過合作的方式,才能避免單一圖書館資源的不足,提高自身服務水平,而圖書館聯盟這種以資源共享為目的、合作發展的方式適應了時代的需要。
3.提高認識,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
(1)進一步提高對高校圖書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高校圖書館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支撐,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是高等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高校圖書館學生學習的資源中心和重要場所,對提高全民綜合素質、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明確高校圖書館管理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服務讀者和教學科研為宗旨,以人為本,以豐富的館藏資源為基礎,以高素質館員隊伍為保障,以數字化、信息化為手段,推進館際合作和資源共享,充分發揮文獻信息資源的效益,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服務。
4.發揮學生組織在圖書館管理中的輔助作用
針對高校圖書館服務內容單一和閱覽室內不文明等現象,發揮學生組織在圖書館管理中所起的輔助作用是一種新的思路。這類機構組織定位于幫助圖書館進行管理,做好師生服務工作,是師生與圖書館溝通的橋梁,可以由圖書館負責領導,校團委負責監督。通過學生組織舉辦的各類活動,可以極大活躍圖書館的學術氛圍,拓寬了服務途徑,豐富了廣大師生的課余生活。此外,還可以通過定期調研廣大師生對圖書館的要求及建議,形成調研報告,及時反饋給圖書館相關領導,供領導思考如何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作參考。對于圖書館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圖書館工作人員有限的現象,學生組織可以在圖書館授權下向全校學生征集圖書館志愿者,協助圖書館工作人員一起管理。既為廣大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作為大學生志愿者,此類活動培養了他們的奉獻精神以及細心和耐心。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