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范文

        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

        第1篇: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生物質 生物質能發電 技術狀況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b)-0120-01

        1 生物質概述

        生物質,從廣義上講,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了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質所蘊含的能量稱為生物質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質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能源,一直以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在目前世界能源消耗中,生物質能占總能耗的14%,僅次于石油、煤和天然氣,是世界第四大能源。在生物質能的利用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可被等量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吸收,從而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和生物質能的循環利用,同時生物質能也是一種含硫量低的可再生能源,可以轉化得到氣態、液態和固態燃料,從而補充和替代化石燃料,減少對礦物能源的依賴。

        目前,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在致力于開發高效、無污染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以達到保護礦產資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二氧化碳減排,保持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2 生物質能的利用轉化方式

        目前,我們對生物質能的利用主要有生物質直接燃燒、氣化、液化、固化和沼氣技術等方式。

        生物質直接燃燒是通過燃燒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從而獲取熱量。直接燃燒可分為鍋爐燃燒、爐灶燃燒、爐窯燃燒和炕連灶燃燒。

        生物質氣化是在一定的熱力學條件下,將組成生物質的碳氫化合物轉化為含一氧化碳和氫氣等可燃氣體的過程。氣化過程不同于燃燒過程,一方面,燃燒過程中需供給充足的氧氣,使原料充分燃燒,從而獲取熱量,而氣化過程希望盡可能多地將能量保留在反應后得到的可燃氣體中,所以只供給較少的氧氣以滿足熱化學反應的需要;另一方面,燃燒后產生的是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不可再燃燒的煙氣,而氣化后的產物是含氫、一氧化碳和低分子烴類的可燃氣體。

        生物質液化是生物質熱裂解技術的一部分。生物質熱裂解是生物質在完全無氧供給的條件下熱降解為可燃氣體、液體生物油和固體生物質炭三種成分的過程。其中,反應產生的生物油可進一步分離,制成燃料油和化工原料。

        在生物質能轉化利用的各種途徑中,利用生物質能轉化后的熱能來發電具有高效、環保等優勢,在丹麥、瑞典、芬蘭、荷蘭以及巴西和印度等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能源和環保壓力的增大,我國生物質能發電得到快速發展。

        3 生物質能發電技術

        生物質發電的主要形式有: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生物質混合燃燒發電、生物質氣化發電、沼氣發電和垃圾發電。

        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與燃煤火力發電在原理上沒有本質區別,主要區別體現在原料上,火力發電的原料是煤,而直接燃燒發電的原料主要是農林廢棄物和秸稈。直接燃燒發電是把生物質原料送入適合生物質燃燒的特定蒸汽鍋爐中,產生蒸汽,驅動蒸汽機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直接燃燒發電對原料預處理技術、蒸汽鍋爐的多種原料適用性、蒸汽鍋爐的高效燃燒、蒸汽輪機的效率等方面都有較高要求。

        生物質混合燃燒發電,顧名思義,即為生物質與煤混合作為燃料發電。混合燃燒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生物質原料直接送入燃煤鍋爐,與煤共同燃燒;另一種是先將生物質原料在氣化爐中氣化生成可燃氣體,再通入燃煤鍋爐與煤共同燃燒,最后發電。可見,在混合燃燒方式中,對生物質原料的預處理過程顯得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通過改造現有的燃煤電廠就可以實現混合燃燒發電,只需在廠內增加儲存和加工生物質燃料的設備和系統,同時對原有燃煤鍋爐燃燒系統進行適當改造就可以了。

        生物質氣化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氣化技術產生的氣體燃料,經凈化后直接進入燃氣機中燃燒發電或者直接進入燃料電池發電的過程,可以分為內燃機發電、燃氣輪機發電、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和燃料電池發電。生物質氣化發電是生物質能最有效、最潔凈的利用方式之一,它不僅能解決生物質難于燃用、分布分散等缺點,還能充分發揮燃氣發電設備緊湊和污染小的優點。

        沼氣發電是一種新型的發電方式,也是沼氣能量利用的一種有效形式。在沼氣發電中,驅動發電機組發電的是沼氣而非蒸汽。

        垃圾發電包括垃圾焚燒發電和垃圾氣化發電,簡而言之,垃圾發電就是將垃圾直接作為燃料或者將垃圾制成可燃氣體作為燃料來進行發電的方式。垃圾發電不僅能夠回收利用垃圾中的能量,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同時還解決了垃圾的處理問題。

        我國的生物質能資源及其發電的狀況

        我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我國農作物秸稈年產量約為6.5億噸,2010年達到7.26億噸;薪柴和林業廢棄物資源中,可開發量每年達到6億噸以上。近年來,高產的能源作物如甘薯、甜高粱、巨藻、綠玉樹、木薯、芭蕉芋等,作為現代生物質能源已受到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科技企業也不斷參與到研究和發展生物質能資源的隊伍中來,為生物質能源產業提供了可靠的資源保障。

        我國的生物質發電以直接燃燒和氣化發電為主要方式,原料主要采用農業、林業和工業廢棄物等。我國生物質發電起步較晚,但也有近30年的歷史,2006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約為2000 MW,其中蔗渣發電約為1700 MW;從2006年12月,我國第一個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 國能單縣生物發電廠正式投產開始,截止2008年8月,我國累計核準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130多個,總裝機容量約3000 MW,已有25個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并網發電;2009年我國6 MW及以上火電設備中生物質發電共占到0.37%,預計到2020年將建成總裝機容量為20000 MW的生物質發電項目,這樣每年就可以節約7500萬噸煤,而且減少大量的污染排放,此外,秸稈銷售還可以給農民增加200~300億元的收入。

        4 結語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商業化程度較低,效益也不高,市場競爭力較弱。但是,近年來,國家對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逐漸重視,已連續在4個“五年計劃”中將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列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并先后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和《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生物質能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明確了相關扶持政策。有了這些政策和技術支持,相信生物質能的未來必定會生機勃勃。

        參考文獻

        [1] 王長貴,崔容強,周篁.新能源發電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第2篇: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教學改革;新能源發電技術;創新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韓楊(1982-),男,四川成都人,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學院電力電子系,講師。

        基金項目:本文系電子科技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編號:2672011ZYGX2011J09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4-0046-02

        “新能源發電技術”是電子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工業工程三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課程。該課程屬于高年級本科生的專業選修課,共32課時、內容多、知識面廣、綜合性強。[1, 2]由于三個專業的學生知識體系存在一定差異,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需要做出系統的設計和創新。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吸收國外高校模塊化教學模式、凝練教學內容,充分利用交互式教學方法,采用課堂講授、提問與解答、課程項目、研究報告等手段,把互動式教學方法成功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課程以電能變換與控制為主線,鼓勵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組成研究小組對課程項目進行協作研究,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3, 4]

        一、國外“新能源發電技術”教學內容與模式回顧

        1.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模塊化教學模式

        課程簡介:課程評估當前和未來潛在的能源系統,包括資源提取、轉換和最終使用技術,重點區域和全球能源需求。研究各種可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的生產技術,能源最終用途和替代品,在不同國家的消費習慣。

        第一部分:能源的背景。欠發達國家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發達國家可持續的未來能源。能源概述、能源供給和需求的問題;能源轉換和經濟性分析,氣候變化和應對措施。模塊1:能量傳遞和轉換方法。模塊2:資源評估和消耗分析。模塊3:能量轉換、傳輸和存儲。模塊4:系統的分析方法。模塊5:能源供應,需求和存儲規劃。模塊6:電氣系統動力學。模塊7:熱力學與效率的計算。

        第二部分:具體的能源技術。模塊1:核能的基礎和現狀;核廢料處理;擴建民用核能和核擴散。模塊2:化石能源的燃料轉換,電源循環,聯合循環。模塊3:地熱能源的類型;技術、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模塊4:生物質能資源和用途,資源的類型和要求。

        第三部分:能源最終用途,方案評估和權衡分析。模塊1:汽車技術和燃料經濟政策。模塊2:生物質轉化的生命周期分析;土地使用問題、凈能量平衡和能量整合。模塊3:電化學方法電能儲存、能量轉換,燃料電池。模塊4:可持續能源,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電力系統的挑戰和選擇。

        2.瑞典皇家理工學院(KTH)課程內容與要求

        課程內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全方位的介紹和分析,包括整合這些解決方案以滿足能源服務的要求。包括現有和未來的替代能源,如水能、風能、太陽能、光伏、光熱,燃料處理;可再生能源系統面臨的挑戰;動態整合各種可再生能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讀、寫和研討主題是“先進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技術”,特別是通過項目工作和多個為期半天的研討會對相關專題進行研討,每個人都參與演講和討論,并邀請有行業工程背景的專家和政策制定者來課堂參與探討,豐富課堂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課程要求:在課程結束時,學生應能夠分析和設計能源系統,利用風能、生物能源、太陽能產生電力或用于加熱與冷卻。完成課程后,學生能詳細說明風能、生物能、太陽能基本原理和主要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能掌握這3種可再生能源系統的主要組件,了解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系統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3.威斯康星大學(UWM)課程內容與要求

        課程內容:學習有關國家最先進的可再生能源系統,包括生物質、電力和液體燃料,以及風力、太陽能、水電。學生們將對可再生能源電力和能源供應做工程計算,并要了解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分配和最終使用系統。能源存儲、可再生能源政策;經濟分析,購買和銷售能源;風能理論與實踐;太陽能可用性,光熱和光伏發電系統;水電;地熱,潮汐能和波浪發電;生物能源、生物質燃燒熱力和電力;生物質氣化,生物油熱解;生物燃料的生命周期評估。

        課程要求:掌握基本的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工程計算,了解可再生資源評估和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確定可再生能源系統的環境影響。設計和評估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技術和經濟上的可行性。了解能源在社會中的關鍵作用。了解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公共政策、市場結構。卓越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夠運用數學、科學和工程原則進行實驗設計,并能分析和解釋實驗現象。有能力設計一個系統、部件或過程,以滿足預期要求,具備解決工程問題和有效溝通的能力。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新能源發電技術”教學設計

        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的能源現狀,掌握電源變換與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掌握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的基本原理及系統的構成,加深對中國風力資源和風力發電基本原理的認識,理解生物質資源的利用現狀、轉換與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了解天然氣、燃氣發電與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情況。吸收國外經驗,設計教學模塊。

        1.電源變換和控制技術

        內容要點:電力電子器件的概念、特征和分類,不可控器件——電力二極管,半控型器件——晶閘管,電力場效應晶體管——電力MOSFE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AC—DC變換電路:二極管整流器——不控整流,晶閘管整流器——相控整流,PWM整流器——斬波整流;DC—DC變換電路:單管不隔離式DC—DC變換器,隔離式DC—DC變換器;DC—AC變換電路原理、分類、參數計算;AC—AC變換電路。

        課堂提問:晶閘管的導通和關斷條件是什么?相控整流與PWM整流電路區別是什么?交流調壓電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什么是逆變?如何防止逆變失敗?

        課程項目1:讓學生設計一個50kW的相控整流和PWM整流電路,進行MATLAB仿真分析,比較兩種整流電路的區別,要求分組討論、制作PPT演講,撰寫研究報告。

        2.風能、風力發電與控制技術

        內容要點:風的產生、特性與應用;風力發電機組的結構、分類與工作原理;風力發電的特點、控制要求和功率調節控制;風力發電機組的并網運行和功率補償:同步發電機組、異步發電機組和雙饋異步發電機組的并網運行和功率補償。

        課堂提問:簡述風能轉換的基本原理。風力機的空氣動力學參數有哪些?具體怎么求解?風力機有哪幾種分類方法?

        課程項目2:讓學生設計基于全功率變換器的風力發電系統,在課程項目1的PWM整流電路的基礎上,設計整流和逆變電路及其控制算法,進行MATLAB仿真,驗證工作原理,要求分組討論、制作PPT演講、撰寫研究報告。

        3.太陽能、光伏發電與控制技術

        內容要點:太陽能利用方式、分類及原理,中國光伏發電的歷史和研究現狀;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光學性質、等效電路、輸出功率和填充因數,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影響效率的因素及提高的途徑;太陽能電池制造工藝,多、單晶硅制造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備構成,正弦波PWM技術,逆變器基本特性及評價;獨立光伏發電系統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系統構成;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的分類、特點、結構、供電形式和設備構成。

        課堂提問:多晶硅和單晶硅的制造工藝有什么不同?根據制作工藝的不同它們各有什么特點?什么是正弦波PWM逆變技術?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由哪幾部分構成?

        課程項目3:讓學生設計小功率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在課程項目2逆變電路的基礎上,設計單相及三相逆變電路及其控制算法,進行MATLAB仿真,驗證工作原理,要求分組討論、制作PPT演講、撰寫研究報告。

        4.生物質能的轉換與控制技術

        內容要點:生物質能的定義、生物質資源特點及類別;生物質能轉換和發電技術、生物質能轉換的能源模形式,城市垃圾、生物質燃氣發電技術;生物質熱裂解發電技術的分類、生物質熱裂解機理,生物質熱裂解技術及裝置簡介;我國生物質能的利用現狀及開發生物質能的必要性,生物質能發電前景。

        課堂提問:生物質能的優缺點是什么?根據其優缺點如何揚長避短充分利用生物質資源?生物質熱裂解的機理是什么?請詳細分析說明。影響生物質熱裂解的因素有哪些?具體是如何影響的?

        5.天然氣、燃氣發電與控制技術

        內容要點:天然氣水合物的概念,形成機理及化學性質;天然氣的綜合利用、環境價值與發展前景;小型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的原理及用途、主要形式及應用前景;燃氣輪機組的電能變換與控制系統、電網供電及控制;燃氣發電機組的并網運行與控制策略,DC-AC低頻并網逆變技術,DC-AC/ AC-DC-AC三級變換高頻環節并網逆變技術;燃氣發電機組高頻并網逆變的控制策略。

        課堂提問:小型燃氣輪機組并網發電的原理是什么?簡述燃氣輪機組電能變換系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燃氣發電機組高頻并網逆變是如何實現的?

        三、結束語

        在充分吸收國外高校“新能源發電技術”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凝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課堂互動得到明顯改善,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能夠對課程項目進行協作研究,發揮各自的特長收集和吸收國外前沿技術,在PPT演講、研究報告撰寫方面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瑞文,謝云,陳璟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與實踐模式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3):72-73.

        [2]王三義.淺談新能源發電技術[J].中國電力教育,2011,(15):92-93.

        第3篇: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雞糞 直燃發電 熱工自動化水平 分散控制系統 數字化工業閉路電視

        中圖分類號:TM62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大型家禽飼養業的快速增長,養雞場產生的雞糞等廢物逐年增加。雞糞中含有大量的鈉鹽和鉀鹽,必須經過處理才可使用。如果直接用于農田,過量的鈉和鉀通過反聚作用而造成某些土壤的微孔減少,使土壤的通透性降低,破壞土壤結構,而且過量的鈉和鉀將會通過土壤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傳統雞糞處理方式為:發酵堆腐后施用,加工制成飼料或沼氣化利用等。近些年我國也在探索其他雞糞處理和使用方式,雞糞直燃發電便是一個成功的范例。

        國內第一臺以雞糞混合物(主要是雞糞與谷殼)為原料,通過直接燃燒所產生的能量發電的電廠項目——福建凱圣生物質熱電廠項目,于2009年4月第一臺機組發電,2009年10月第二臺機組發電。目前,福建省又有一批雞糞直燃發電廠在籌建中,不久將來便會出現在公眾面前。

        1、雞糞直燃發電技術:

        1.1雞糞的特性

        雞糞的揮發份較高,極易著火,極易燃盡。揮發份析出的溫度遠低于煤炭,溫度區間從200度開始至500度時幾乎完全析出,500度以上則主要是固定碳的燃燒過程。在鍋爐內不需采用其他燃料助燃,就能保證較好的燃燒工況和燃燒效率,預計鍋爐的熱效率大于85%,而且燃燒后只要保證不超溫、流化好,就可以防止結焦。西安熱工研究院在1MW循環流化床鍋爐試驗臺上進行了雞糞的燃燒試驗,燃燒了24t雞糞,試燒結果顯示:在不摻燒其它燃料的條件下,雞糞在爐內能穩定燃燒,爐膛溫度為830~850℃,完全達到燃煤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爐膛溫度,測量雞糞的低位發熱值為2490大卡/千克。

        1.2 雞糞直燃發電裝置

        雞糞直燃發電設備與工藝流程和生物質發電廠沒有什么區別,只是把雞糞作為燃料,而且不需要破碎系統。燃燒系統(采用CFB鍋爐或者焚燒爐)、熱力系統、除灰渣系統、循環冷卻水系統、煙氣處理系統、燃料輸送系統、發電系統、控制系統幾乎都是成熟的、常規的火力發電廠系統,只是對燃料輸送、除臭和煙氣處理系統要更重視。燃料需要密閉系統儲備及輸送,以防止雞糞異味外溢。對于燃料庫的異味,采用負壓抽吸法處理,燃料倉靠近鍋爐,工程設計把一次、二次風機的吸口布置在燃料庫,吸取燃料庫中的空氣作為一次、二次風送入鍋爐燃燒,該方法除臭效果良好且較為穩定,除臭率可達 90%以上。煙氣處理系統除考慮脫硫、脫硝外,還應考慮二噁英類物質的處理,使各個排放物指標達到排放標準。

        2. 雞糞直燃發電廠的熱工自動化系統

        2.1熱工自動化水平

        雞糞直燃發電廠的熱工自動化水平較高,與國內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生物質電廠熱工自動化控制水平相當。

        雞糞直燃發電廠熱工自動化控制系統采用分散控制系統(DCS)。DCS的主要功能包括: 機組的數據采集系統(DAS);模擬量控制系統(MCS);輔機順序控制系統(SCSB/T G/A);鍋爐爐膛安全保護系統(FSSS)。主要輔機的順序控制以功能組級控制水平為主,即實現一個系統輔機及其相關設備的程序控制。

        輔助車間(系統)可納入主控DCS系統進行控制;也可采用可編程序控制器(PLC)控制,并與DCS系統進行通訊的模式。

        采用分散控制系統(DCS),實現機組爐機電集中控制的方式。設一集中控制室。在集控室內實現機組正常運行工況的監視和調整以及異常工況的報警和緊急事故處理。在少量就地操作和巡回檢查配合下,在集控室內實現機組的啟/停。

        2.2控制系統的總體結構

        2.2.1 集散控制系統總體構成以及分層分組原則

        a.控制系統的總體構成是基于以下原則:

        整個機組的運行管理集中在控制室內進行,運行人員以LCD鍵盤作為監視和控制中心。

        由基于微處理器技術的分散型控制系統實現機組的數據采集與處理系統(DAS)、模擬量控制系統(MCS)、輔機順序控制系統(SCS B/T G/A) 、鍋爐爐膛安全保護系統(FSSS)。

        汽機危急遮斷系統(ETS)、汽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DEH)、汽機安全監測保護系統(TSI)。

        b.控制系統的分層分組原則為:在橫向按被控對象的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來劃分區(站),在縱向上按控制功能進行分層,可分為功能組級、子組級和驅動級。實現控制系統的功能分散、危險分散,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2.2.2各系統之間的通訊方式、信息共享范圍及接口

        1)分散控制系統內部通訊,分散控制系統內的數據采集(DAS)、模擬量控制(MCS)、順序控制(SCS)、鍋爐爐膛安全監控(FSSS) 的信息共享。

        采用遠程I/O技術,遠程I/O設備通過通訊總線與DCS控制系統構成一體。遠程I/O通訊總線冗余配置。

        在DCS系統中MCS、SCS、FSSS系統所需的輸入信號直接由I/O通道引入各自系統,并通過通訊總線傳送到DAS系統。

        2)控制系統接口:

        汽機本體監測儀表系統(TSI)留有與DCS系統的通訊接口,與DEH系統和汽機危急遮斷系統(ETS)通過硬接線連接。

        2.2.3 程序控制的分級結構

        用于SCS的硬件、軟件均采用分層、分組結構,驅動級可獨立于子組級工作。

        下列I/O信號通過I/O通道直接引入驅動級內:

        1)確保輔機本身安全的啟、停允許條件信號;

        2)驅動級間互相聯鎖的信號;

        2.2.4 常規儀表和后備手操的設置原則

        控制室內原則上不設單獨的常規儀表,在DCS操作員臺上布置控制開關及按鈕, 當分散型控制系統通訊故障或操作員站全部故障時,確保緊急停機、停爐。

        2.2.5 全廠數字化工業閉路電視監控系統

        全廠數字化工業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用于對全廠爐、機、電和輔助車間水系統、灰系統、燃料系統等主要生產環境,以及重要設備相對集中的區域進行監視。

        全廠數字化監控系統采用獨立的網絡系統進行監控,并留有與DCS系統的接口。操作人員根據現場畫面情況,通過鍵盤上的操縱桿或相應的控制器可控制各個攝像機攝取現場畫面的空間范圍、光亮強弱、景物遠近、清晰程度以及攝像機電源的開關等。從而實現對現場的監視。

        目前雞糞直燃發電技術作為一項處理雞糞的新技術,仍然有一些方面需要改進。但雞糞直燃發電設備和工藝成熟,自動化程度較高,在我國福建等地區有很高的認可度。本文對雞糞直燃發電廠熱工自動化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以期對今后新建的禽糞直燃或禽糞摻燒發電項目的熱工自動化系統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振都,吳景貴.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研究進展.廣東農業科學.2010(1)

        第4篇: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范文

        中國石油資源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6,從1993年開始,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4年中國石油消費量達到了2.92億噸,進口原油1.23億噸。其中,車用燃油消耗已經達到了中國石油消費量的1/3左右。此后石油進口仍呈上升趨勢,進口量約占使用量的20%左右,預計到2010年前后將達到40%,車用汽油年消耗量為6400萬噸。面對人類即將消耗完需幾百萬年才形成的石油資源所引發的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中國及全世界必須認識到要采取開源節流的戰略,即一方面節約能源,另一方面開發新能源。

        2006年中國車市銷量達到720萬輛,增長超過30%,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權威調查部門預計,除了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2007年全球汽車銷售都將進入疲軟時代。但在中國汽車市場領跑全球汽車市場榮耀的背后,是中國過快消耗著祖先留下的資源。面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中國的汽車產業路在何方,路只有一條:使用新能源,也只有使用新的替代能源,汽車產業才能持續發展。實施替代能源戰略,有助于我國汽車逐漸擺脫對原油的依賴,從能源安全的角度看,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目前世界汽車產業使用替代能源主要有哪幾種方式?其前景到底如何呢?

        1乙醇燃料:價廉物美

        使用乙醇燃料,是全世界最常見的一種燃料替代方案,也是目前國內頗為重視、已經得到推廣的新燃料。這種燃料一般是與傳統的汽油、柴油混合起來使用,其混合比例從加入10%~30%的乙醇到85%不等,甚至可以采用100%的乙醇作為燃料。其最大的好處在于不需要對現有的汽車結構做很大的修改就可以使用乙醇燃料, 而且這種燃料比起汽油、柴油來更加環保,能夠起到減少污染的效果。同時,乙醇可以通過玉米、小麥、水稻、甜高粱、木薯、甘薯以及甘蔗、甜菜等農作物制造,甚至連農作物的秸稈都有可能被用來生產乙醇。只要合理解決“汽車與人爭食”的問題,乙醇燃料的推廣能解決燃料的再生問題,是最價廉物美的能源解決方案。

        除了乙醇以外還有類似于丁醇、甲醇這樣的生物燃料,都被紛紛用于替代汽油與柴油。乙醇燃料汽車由于與現有的汽車沒有多大區別,所以在國內外都相對普及。例如巴西作為乙醇燃料汽車最流行的國家,在這方面最為典型。人們熟悉的本田思域、飛度,三菱帕捷羅等都擁有專門針對巴西市場的乙醇燃料型號。最新型的車款安裝了油氣濃度傳感器,可以自動感知燃料箱內不同性質的燃料,做到與普通汽油柴油的自然替換。此外,著名的跑車制造廠蓮花甚至推出了采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引擎的Exige265E跑車,它僅重930kg,265代表它的最大輸出為265匹馬力左右,E表示其使用的是蓮花E85高性能環保動力。特別讓人吃驚的是該車加速成績足以向法拉利發起挑戰,0~60mph加速時間僅為3.88秒,0~100mph加速時間為9.2秒,最高時速達到158mph。除了巴西以外,美國的乙醇燃料汽車也十分流行,中國則超過整個歐盟成為乙醇燃料消費的大國。如何擺脫簡單改裝并提高乙醇燃料汽車的技術含量以使其發揮更大的效能,是擺在中國汽車制造廠商面前的課題。

        2混合動力:技術復雜

        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由于豐田普銳斯在國內的上市而廣為人知, 這項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先進性,在機械與電子方面都有許多新的突破性發明。發展混合動力車也是在現有汽車技術的基礎上,讓能源消耗更加節約與合理。目前,在美國、日本等地,該技術不僅有著許多實質的進展,而且也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其實,除了油電混合動力以外,還有氣電混合動力、油電氣混合動力等,這些方案雖然復雜,但未來應用的前景依然被專家看好。如馬自達曾經推出過一款可以使用油、電、氫三種能源作為動力的混合動力概念車,這款車名叫PremacyHydrogenRE-Hy-brid,就是大家熟悉的普力馬。除了前置汽油引擎外,該車第二排坐椅下方還安置了大型電池,另外第三排坐椅被撤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儲存了壓縮氫氣的氣罐。其油電混合動力推進系統,由馬自達與其關聯公司福特汽車共同開發,馬自達還嘗試著將這種電動引擎和一種本身就是混合動力引擎的內燃發動機結合在一起,后者既能使用汽油,也能使用氫氣作為燃料。雖然這還是一款概念車,未必很快會出現在量產車的行列里面,但它提醒人們混合動力方案的變化無窮。混合動力以往一直是日本汽車廠商主攻的方向,如今美國汽車制造廠家也開始大規模介入。國內的上海通用也在研究中國的混合動力車,使得這方面的競爭開始加劇,其實用性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未來混合動力會圍繞著降低成本、減少制造與維修保養的復雜程度,同時更加推進其性能的強化而展開。

        3氫燃料內燃機:另辟蹊徑

        長期以來,有關汽車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一直被寄托在有廣泛存在、利用能量效率高、潔凈、無污染、噪音低等特點的氫身上,研制利用氧與氫的反應來輸出電力的氫燃料電池至今依然是各國的科技精英主攻的課題。不過,相對于氫燃料電池的復雜,另一種更加簡單的方式--氫燃料內燃機也開始流行,并且研究進展迅速。有專家認為氫燃料內燃機既可以采用清潔可再生資源,又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龐大工業體系,是實現氫能源經濟的最佳途徑。氫燃料的突出優點是幾乎不產生污染物,而且與油類燃料不同的是,即使氫燃料在氧氣含量稀少的情況下,也仍然能夠正常燃燒,從而降低了氧氣的消耗。

        這一新方案的問題是,除了改進現有的車輛以外, 還必須改建加注氫燃料的設施,因此投資巨大。目前,介入氫內燃機研發和制造的有德國的寶馬、 日本的馬自達、美國的福特等幾家汽車制造廠商,預計在未來幾年中氫內燃機汽車將不斷地被推向市場。其中,寶馬已經率先推出了Hydrogen7,讓自己的6.0升V12缸豪華車也能夠使用氫氣作為動力來源。該車輸出高達260匹的最大馬力,并且在9.5秒的時間之內,由靜止加速到每小時100公里的時速,而最高時速則將被電子系統限制在每小時230公里。雖然它目前使用的仍是汽油和氫雙燃料,但未來或許汽油動力將被完全停用。專家指出,現階段我國在氫內燃機方面的研究薄弱,目前屬產業化前期的研究,重點還是放在核心技術的研究以積累知識和經驗。產業化的問題要經歷較長的過程,必須由政府、相關企業以及能源機構的大量資金介入才能迅速跟上世界同行的步伐。

        綜上所述,使用生物能源是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萬物生長靠太陽”,生物能源是從太陽能轉化而來的,只要太陽不滅,生物能源就將取之不盡。其轉化的過程是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生物質,生物能的使用過程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一個物質的循環,理論上二氧化碳的凈排放為零。生物能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開發和使用生物能源,符合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的理念。因此,利用高新技術手段開發生物能源,已成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

        第5篇: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范文

        新能源是相對常規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規模作為能源開發利用,有的甚至還處于初期研發階段;資源賦存條件和物化特征與常規能源有明顯區別;開發利用技術復雜,成本較高;清潔環保,可實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資源量大、分布廣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點。根據技術發展水平和開發利用程度,不同歷史時期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新能源的界定也會有所區別。發達國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氣、核能以及大中型水電都作為常規能源,而把小水電歸為新能源范圍。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科技水平跟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和消費結構跟發達國家有著明顯不同,對新能源的界定跟發達國家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小水電在我國的開發利用歷史悠久,裝機容量占全球小水電裝機總容量的一半以上,歸為新能源顯然是不合適的。核能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不長,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很低,僅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發達國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國應該屬于新能源的范圍。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圍確定為: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天然氣水合物、核能、核聚變能等共9個品種。生物質能在廣義上分為傳統生物質能和現代生物質能,傳統生物質能屬于非商品能源,是經濟不發達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為柴草、秸稈等免費生物質的直接燃燒,用于烹飪和供熱;現代生物質能包括生物質發電、沼氣、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質原料加工轉換產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質能僅指現代生物質能。傳統生物質能和大中小水電可稱之為傳統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則統稱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資源評價

        跟常規能源相比,新能源最顯著的優勢就是資源量巨大(見表1)。太陽能是資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開發資源量占理論資源量1%計算,每年可供人類開發的太陽能也有1.3萬億toe,約相當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風能的可開發資源量較低,但開發技術難度和成本也較低,全球陸上風電年可發電量約53億kWh,相當于46億toe。生物質能可開發資源量為48~119億toe,不過由于存在糧食安全和環境問題,可開發資源量難以全部轉化為能源。地熱能的熱源主要來自于長壽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每年的再生量可達200億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術進展情況,全球40~50a內可開發地熱資源為1200億toe,10~20a內可開發地熱資源為120億toe。海洋能資源量并不算豐富,按照全球技術可裝機容量64億kW、年利用2000小時計算,只有11億toe。天然氣水合物屬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資源量相當于傳統化石能源資源量的2倍,達20萬億toe。全球鈾礦資源量為992.7萬t,如果用于熱中子反應堆,所釋放的能量約相當于1400億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應堆,所釋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變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萬億t,理論上可釋放出的能量為3萬億億toe,按目前能源消費量計算,可供人類使用200億年以上。氫能的制備以水為原料,燃燒后又產生水,可無限循環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廣義上稱之為可再生能源。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能源資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問題,人類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是開發利用的技術和成本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能源價格的上漲,目前不可開發的新能源資源有可能變為可開發資源,因此,對新能源來說,理論資源量是相對不變的,而可開發資源量卻可能會大幅度增加。

        開發利用現狀

        不同種類的新能源在資源分布、技術難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因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發展勢頭良好,已經進入或接近產業化階段,尤其是太陽能熱水器、風電以及生物燃料,已經形成較大的商業規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術已經成熟,核電在國外已過發展高峰期,在我國則剛剛興起。核聚變、氫能、天然氣水合物、海洋能仍處于研究和發展之中,距離商業化還有較大距離。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電裝機已達3.72億kW,年發電量2.6萬億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約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程度還很低,以2006年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應量中的比重僅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僅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量為1.65億kW,相當于全球電力裝機總容量的3.7%(見表2)。德國、美國、西班牙、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水平已達到較高程度,其市場規模和裝備制造水平跟其他國家相比具有明顯優勢。我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國,太陽能熱水器產量和保有量、光伏電池產量、地熱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氣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過,我國對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多集中在技術含量較低的供暖和制熱領域,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水平和利用規模方面跟國外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國新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僅為905萬kW,占全球5.5%,遠低于我國電力裝機總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國發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議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發展新能源具有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應、減輕環境污染等多重意義,同時也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我國政府把發展新能源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視,陸續出臺了多部法律法規和配套措施。

        從近幾年的總體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新能源發展勢頭良好,增速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新能源發展過程中的許多障礙和瓶頸仍未消除,主要表現在:資源評價工作不充分,技術總體水平較低,成本跟常規能源相比不具備競爭力,產業投資不足,融資渠道不暢,市場規模偏小,公眾消費意愿不強,政策法規體系不夠完善。結合國內外新能源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借鑒全球各國新能源發展經驗,針對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正確選擇新能源發展方向

        根據資源狀況和技術發展水平,確立以太陽能為核心、核能和風能為重點的發展方向。太陽能是資源潛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風能、生物質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間接或直接來自于太陽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陽輻射能量相當于當前世界一次能源供應量的1萬倍。我國的太陽能熱利用已經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產量也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不過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卻與光伏電池生產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符。我國應進一步擴大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的優勢,同時把發展并網光伏和屋頂光伏作為長期發展重點。風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風電成本可以在幾年內降低到常規發電的水平,目前已經初步具備市場化運作的條件。我國風力資源較豐富的區域為西部地區及東部沿海,屬于電網難以到達或電力供應緊張的地區,發展風電應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遠高于常規能源,核電站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大量建造,迅速彌補電力裝機缺口,最近國家發改委已經把核電規劃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力度

        我國從事新能源技術研究的機構分布在上百個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雖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議整合具有一定實力的新能源研究機構,成立中央級新能源科學研究院。抓住當前因金融危機而引發全球裁員潮的有利時機,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國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礎科學和技術的研究為重點,加強科研攻關,盡快改變我國新能源科學技術落后的面貌。密切與國外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CDM機制,注重先進技術的引進并進行消化吸收與再創新,努力實現技術水平的跨躍式發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資源分布不均衡等缺點,對其進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開發的首要問題。顯然,可再生能源開發技術的復雜程度要比常規能源高得多,涉及資源評價、材料和設備制造、工程設計、配發和管理等多個領域,必須進行跨學科聯合攻關,這對我國目前相對封閉的科研體制提出了挑戰。國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創新機制、打造科研合作平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三)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

        只有實現新能源的大規模產業化和市場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競爭力的水平,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礎。在新能源開發成本較高、使用不便的情況下,推進新能源產業化和市場化必須由政府作為推手。促進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措施涉及電價、配額、示范工程、技術轉化、稅費減免、財政補貼、投資融資等,要對各種新能源的不同特點進行充分分析,分門別類地制定合適的激勵政策。為保證政策的長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檢查機制,對違規行為進行懲處,以維護國家政策措施的嚴肅性。

        國家應及時更新新能源產業的投資指導目錄,引導、鼓勵企業和個人對新能源的投資。同時,也要對新能源投資行為進行規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復投資或投資過熱。防止企業借投資新能源套取財政補貼、減免稅費或增加火電投資配額等不良行為。約束高污染新能源行業的投資行為,尤其是多晶硅副產品四氯化硅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值得關注。

        (四)及早實施“走出去”戰略

        我國是鈾礦資源貧乏的國家,資源量遠不能滿足未來核電發展的需要,鈾礦供應必須依賴國際市場。有關資料統計世界上鈾礦資源豐富的國家有澳大利亞、美國、哈薩克斯坦、加拿大、俄羅斯等,這5個國家的資源量合計占全球的比重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都是無核電國家,所生產的鈾礦主要用于出口。我國與哈薩克斯坦等國家關系良好,可作為實施鈾礦“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目的國。合作重點應該放在最上游的勘探、開采領域,爭取獲得盡可能多的探礦權和采礦權,為我國核電站提供穩定、長期的核燃料來源。

        目前全球對天然氣水合物的地質工作程度還非常低,這為我國獲取海外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在油氣資源領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把全球的優質資源瓜分完畢,而在天然氣水合物領域,我國還存在較多獲取海外資源的機會。太平洋邊緣海域陸坡、陸隆區及陸地凍土帶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豐富,這一地帶所涉及的國家主要是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應努力爭取獲得跟上述三國合作開發的機會。拉丁美洲國家沿海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也比較豐富,要充分利用這些國家技術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現狀,加強與這些國家合作,以期能夠在未來取得這些國家的天然氣水合物份額。

        東南亞處于熱帶地區,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為主,特別適合油料作物的生長,是發展生物柴油產業的理想區域。東南亞國家是我國的近鄰,可為我國的生物柴油產業提供豐富而廉價的原料。我國可采取以技術、市場換資源的合作方式,在當地設立林油一體化生產基地,產品以供應我國國內為主。

        (五)調整、完善新能源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

        我國已經出臺的新能源發展規劃有《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等,部分行業部門和地方地府也針對實際情況制定了各自的發展規劃。國家級的規劃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發展目標定得偏低,如風能到2010年的發展目標為1000萬kW,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為3000萬kW,而事實上,1000萬kW的目標已經于2008年實現,3000萬kW的目標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實現;二是缺乏設備制造產業和資源評價方面的目標。

        國家有關部門應密切跟蹤國外新能源現狀,充分考慮新能源資源量、技術發展水平、環境減排目標、常規能源現狀等因素,對我國新能源發展規劃作出適當調整和完善,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指導。我國有關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規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國外少,但這其中有許多已經不再符合我國的實際,應立即對不合時宜或相互矛盾的規定和措施進行清理,制定出切實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規和實施細則。

        (六)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新能源統計體系

        第6篇: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生物柴油 分析技術 色譜法 光譜法

        一、色譜法

        將GC和HPLC及它們的聯用用于分析生物柴油都已經有報道。將凝膠滲透色譜(GPC)作為分析酯交換產物的方法也已有報道。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色譜分析法都應用于甲酯及乙酯、異丙酯等低級酯類的分析。為了能夠準確分析一些高級酯類,在此所討論的方法都要作必要的調整。

        1.氣相色譜法

        由于氣相色譜法在對微量成分進行定量時有較高的精確度,現已廣泛用于生物柴油的分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檢測時基線的漂移、信號的重疊等因素也會影響GC分析的精確性。Freedman等首先報道了用毛細管氣相色譜對甲酯、甘一酯、甘二酯及甘三酯進行定量分析。先將樣品用雙(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處理,以獲得與羥基基團相應的四甲基硅烷(TMS)衍生物。現在該衍生法已經被用于GC法分析生物柴油。將物質衍生為TMS衍生物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提高羥基化物質的色譜特性,并且在與質譜聯用時,便于對其質譜圖進行解析。目前,對生物柴油采用GC法的報道大都以FID為檢測器。非甘油物質在生物柴油的存在也已經用GC來分析。因此,Plank和Lorbeer對生物柴油中固醇和醇酯進行了檢測,和其它與GC相關的研究一樣,采用的是FID檢測器,盡管在這種情況下用MS檢測器更好。

        2.高效液相色譜法

        HPLC與GC相比其優點是節省時間和衍生化試劑,減少分析時間。然而,將HPLC用于分析生物柴油的報道卻比GC少的多。首先對HPLC進行報道的是Trathnigg和Mittelbach,他們采用恒溶劑成分體系,在氰基改性的石英柱上(配有兩個帶密度檢測的凝膠滲透色譜柱)分析生物柴油。該系統對酯交換反應轉化程度進行定量非常有用。Foglia和Jones對酶催化酯交換反應的混合物,在采用蒸發光閃射檢測器(ELSD)的HPLC上進行分析,該方法能夠對甲酯、游離脂肪酸及各種類的甘油酯進行定量。

        Holcapek等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使用反相HPLC進一步研究:205nm紫外檢測、蒸發光散射檢測和大氣壓化學電離-質譜(APCI-MS)。采用兩種梯度洗脫系統:①甲醇(A) 2-丙醇:正己烷(B)=5:4,從100%的A到A:B=50:50的非水溶液反相洗脫溶劑系統.②水(A)乙腈(B) 2-丙醇:正己烷(B)=5:4(C),進行線性梯度洗脫(0min時A:B=30:70,10min時B=100%,20min時B:C=50:50,最后B:C=50:50持續5min)。隨著脂肪酸甲酯雙鍵數量的增加,APCI-MS和ELSD的靈敏度下降,并且UV不能對飽和的進行定量。APCI-MS或許是分析菜籽油和生物柴油的最適合的測定方法。

        3.凝膠滲透色譜法

        2000年,Darnoko等采用GPC對酯交換產品的分析進行了報道。以四氫呋喃為流動相,采用折光率檢測器對甲酯、甘一酯、甘二酯、甘三酯及甘油進行了分析。對該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采用相應的內標,可以用于分析棕櫚油。重現性比較好,不同轉化率的標準偏差為0.27%~3.87%。

        4.氣液色譜聯用法

        采用LC-GC的聯用技術分析生物柴油已經有報道。兩種分離方法的聯用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氣相色譜的復雜性以獲得更可靠的峰面積。在對生物柴油與石化柴油混合物的分析研究中,采用硅膠萃取(Sep-Pak)色譜柱以正己烷/乙醚為溶劑,從石化柴油中分離生物柴油。1997年,Lechner采用一套完全自動化的LC-GC設備,對植物油甲酯中的酰基甘油進行了測定。LC采用的溶劑體系是正己烷/二氯甲烷/乙腈=79.97:20:0.05,GC采用FID檢測器,在10m長的涂有5%苯代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檢測需要52min。Plank和Lorbeer用LC-GC對五種不同的甲酯(菜籽油甲酯、大豆油甲酯、葵花籽油甲酯、高油葵花籽油和使用過的煎炸油)中固醇含量進行了分析。在分析以前要用MSTFA對固醇進行硅烷化。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乙腈=9.9:20:0.1為溶劑體系采用LC將甲酯與固醇分開。以FID為檢測器,在12m長的(5%苯代聚二甲基硅氧烷)柱子上分析五個樣品的游離固醇的濃度范圍是0.20%~0.35% (質量比),而固醇酯的含量的范圍是0.15%~0.73%(質量比)。大豆油甲酯的在最后,分別是0.20%(質量比)和0.15%(質量比),菜籽油甲酯的最高,分別為0.33%和0.73%。將先皂化分離固醇部分,再用GC分析的方法與用LC-GC聯用的方法分析菜籽油甲酯作以比較,雖然LC-GC需要復雜的分析儀器,但由于它分析時間較短有很好的再現性并且可以獲得較多的信息,我們還是建議用LC-GC來分析。菜籽油甲酯中固醇的總含量為0.70~0.81%(質量比)。

        二、光譜法

        將光譜法用于分析生物柴油或檢測酯交換反應已有報道。這些方法是1H-NMR和13C-NMR光譜及近紅外光譜法。

        1.核磁共振光譜法

        1995年,Gelbard等首先報道了將1H-NMR用于測定酯交換反應的產率。1999年,Dimmig等以d6-苯用13C-NMR對菜籽油與甲醇的酯交換反應的轉化率及反應動力學進行了研究。用未受到酯交換反應影響的14.5ppm附近末端甲基的信號作為標準進行定量。產品甲酯的信號出現在51ppm附近,甘一酯、甘二酯及甘三酯的碳原子信號出現在62-71ppm附近。

        2.近紅外NIR光譜法

        最近,近紅外光譜法被用于檢測酯交換反應中。對原料轉化為甲酯產品的定量的基礎是這些組分的近紅外光譜的不同。甲酯峰出現在6005cm-1和4425-4430cm-1,而甘三酯僅僅顯示肩峰。采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區別乙酯。使用定量軟件,可以對甘三酯轉化為甲酯進行定量。6005cm-1的吸收比4425cm-1給出的結果好。NIR方法在區別甘三酯和甲酯時,其精確度的范圍是1%~1.5%。

        第7篇: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范文

        我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你們都知道,我太愛自行車了。證明愛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它付出,為它做些什么。

        ――張向東,久邦數碼聯合創始人,10月20日宣布離開并透露跟自行車相關的新創業方向。

        現在我想讓創業者們住在一起。今年只有十棟樓,明年也許會有 50 棟到 200 棟樓。除了實體的樓宇,會圍繞聚集在這里的年輕人打造一系列的移動互聯網平臺。而且入住的年輕人不限于創業者,會有自由撰稿人、投資經理、攝影師,甚至還會有一些從事法律、會計工作的人被添加進來,他們的專業知識也會給創業者提供幫助。

        ――車庫咖啡創始人蘇,看似烏托邦的新創意其實就是你挖金子我賣水的創業初法則。

        我總是最先得到一切,這肯定是基因決定的。

        ――Andy Rubin,安卓系統的創始人,在蘋果公司做出安卓的雛形,帶著它去微軟、去谷歌,終于發達。10月31日辭去谷歌工程副總裁一職,計劃成立一家創業孵化器,面向對開發科技硬件產品感興趣的創業公司。

        創業,明星這么玩

        雖有藝人身份、明星光環在身,他們也有與大眾相似的困頓與煩擾。

        如同人們關心物價、理財利率、出行成本等生活瑣事,明星眼中這些概念被曝光率、知名度、

        身價等專有名詞直接量化。拋開藝人身份,他們也像普通人一樣,有各自喜好的創業模板。

        類型1:粉絲=市場

        關鍵詞:熱血粉、號召力

        代表人物:崔健、韓庚

        項目:個人品牌手機

        難度值:

        入住酒店、活動現場、機場……能否第一時間收集這類獨家信息,是檢驗粉絲熱血度與忠實度的重要指標。針對龐大的粉絲市場,明星們紛紛將個人號召力轉化為最直觀的收益效應,獨一無二的個人品牌手機順勢而出。

        國內第一款明星個人手機――“藍色骨頭”具有濃厚的崔健氣質,除在外觀設計上凸顯其個人風格,手機內還收錄了相關影像資料,包括100多張照片寫真、65首重新編輯制作的歌曲以及700分鐘的視頻集錦等。相比之下,“庚Phone”更像是送給粉絲的紀念品,手機除在后蓋上有韓庚Logo外,還有專屬App――粉絲可第一時間了解最新動態,無需排隊即可參加活動,并設有韓庚版起床鈴聲。

        類型2:潮,就夠了

        關鍵詞:互動、分享

        代表人物:吳秀波、易建聯

        項目:個人App

        難度值:

        對粉絲而言,文字遠比不上照片或視頻更具吸引力,而圖片和短視頻對明星來說,也更加容易持續強烈的個人風格。登錄“i.吳秀波”App,除了日常動態更新、視頻觀看和許愿墻、壁紙等基礎功能,這位有型大叔幾乎每天都會一條語音隨感,粉絲可以從中感知他的心情,甚至能從環境聲音里猜測其位置。

        在易建聯的App功能設置中,可以看到阿聯親自向粉絲示范如何做運動前的熱身和拉伸以及分解投籃動作等,還會有他個人的獨家籃球秘笈,這些都以視頻、動作分解、圖片等形式來展現。

        類型3:實踐家

        關鍵詞:私人喜好

        代表人物:湯姆? 漢克斯

        項目:研發App

        難度值:

        對影帝來說,演戲并不是唯一的喜好,把日常中的個人興趣轉變為實際應用,有著不一樣的收獲感。Hanx Writer 是漢克斯與Hitcents工作室聯手打造的一款復古打字機App。它將非常經典的老款打字機體驗帶給那些喜歡在iPad上打字的人們。你能體驗到敲擊打字機的感覺,包括各種墨水、色帶以及鍵盤的碰撞聲,并頗具實用性,可通過郵件、AirDrop、打印等進行文件分享。應用內置三款打字機,分別為記者式、旅行式與奢華式。軟件可免費下載,但需內購鍵盤解鎖包。

        類型4:推手型支持

        關鍵詞:扶持、幕后

        代表人物:鄧超、俞白眉

        項目:蒲公英創業項目

        難度值:

        雖不具備專業的移動互聯網知識,但并不妨礙鄧超和俞白眉對手機應用開發市場的熱情和信心。在2+2(2位明星+2位專業人士)的模式中,他們需要擔當的是號召與影響力,至于技術型話題,請將話筒轉向另兩位合伙人――周鴻和徐小平即可,他們的職責已完成。

        簡單地說,這個創業項目就是為了發現并扶持國內的安卓軟件開發者,一旦被4位導師看好,就能獲得全程資金支持,打造本土snapchat或whatsapp。

        類型5:老手新路

        關鍵詞:經驗值、新領域

        代表人物:任泉、黃曉明、李冰冰

        項目:StarVC基金

        難度值:

        從熱辣壹號火鍋店到互聯網投資基金,好友兼合伙人的雙重身份將他倆與李冰冰緊綁在一起,形成了圈里有名的金三角團隊。當他們選擇以邏輯思維作為首個信息渠道時,足以說明它與互聯網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

        早在火熱的冰桶挑戰前,他們已是秒拍App的投資人,李冰冰的那條挑戰視頻播放量達到4000多萬,也讓這款軟件的用戶瞬間激增數十倍。同樣的好眼光還投到韓都衣舍――這個有著強烈互聯網標識的快時尚服裝品牌,試圖將其打造成中國版的ZARA或H&M,是他們最近的目標之一。

        類型6:副業明星

        關鍵詞:天生技能

        代表人物:艾什頓?庫徹

        項目:互聯網投資

        難度值:

        Skype、Spotify、Foursquare、Airbnb、Uber這些你熟知的軟件名背后,都有庫徹的投資,當你在熒幕中看到由他扮演的喬布斯,很難分清這是巧合還是確有關聯。

        被稱為“硅谷寵兒”,足以證明他與那些只是玩票或博版面的明星投資人不同。畢業于愛荷華大學,主修生物化學工程專業的他,具備足夠強悍的專業背景,愛好科技再正常不過。作為第一個粉絲數量突破100萬的Twitter用戶,庫徹深諳互聯網思維,好萊塢明星的身份可以幫他打通諸多社會關系,但只是他投資程序中的第一步而已,而這也是與刷臉明星們的最大區別,合理運用公眾影響力,而不僅是對知名度的簡單消費。

        Tips :越過創業躁郁癥

        創業使你進入一種與你曾經經歷過的任何事情都不一樣的情緒狀態:某天你可能信心滿滿,某天又覺得世界末日離你只有幾周時間,這樣的狀態Over And Over。此時你應該做什么呢:

        清理文件柜

        向企業家協會等組織尋求幫助和建議

        每天設置5個事項清單,做到專注

        多進行戶外活動

        別跟與你同病相憐的人交談

        別與那些似懂非懂多交流

        別在團隊面前表露自己的恐懼

        創業,是一種學習

        納米材料、超臨界設備、科研成果,這些和普通人生活相距甚遠的專業名詞,正是這次采訪的關鍵詞。

        國家納米中心,這座隱匿于中關村繁華地帶的安靜建筑,磚紅色外墻給人強烈的學院派感受。

        樓道中,隨處可見手拿試管的年輕人往返穿梭,透過實驗室的玻璃外墻可以清晰地看到內部狀態。

        在一個正在籌備的實驗室,我們見到了由三個85后組建的創業公司博天子睿的三位創始人,

        話題也從超臨界設備――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圓柱形物體說起。

        從門外漢到專業通

        與傳統的高冷型科技公司不同,創始人趙峰并非科班出身,缺少高精尖背景的專業撐腰,卻能將枯燥晦澀的術語講得通俗易懂,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是個什么都比別人晚的人,學習方面也是。”從最初對專業知識的一竅不通到如今成為專業通,堅持不懈地學習,是趙峰與他的團隊不斷向前探索的重要源動力。

        大學創業的小有成就,算是趙峰選擇這條路的起始,也是在這時,他收獲了第一桶金。初到北京與另一位合伙人范文韜相識,讓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家裝領域中的保溫材料,在發現市場中可選擇的原料種類稀少且欠缺技術優勢的現實后,“我們為什么不選擇生產一種具有市場優勢的自有產品?”成為兩位合伙人的一致目標。從大海撈針式的查閱資料與奔波各地尋求解答,是對自身的一種磨練,也是找到答案的唯一途徑。“最開始只懂最簡單的化工常識――有機和無機的區別,知道納米技術后,隱約覺得可以應用在保溫材料上,但沒有更深入的專業知識不可能做到。”這是趙峰知道國家納米中心以前,對這項技術的所有認知。

        在相繼得到中科院納米中心的合作支持,以及專業化工人才――徐天宇的加入,團隊擁有了理論與技術的雙重保障。“那段時期我們經歷了無數次的實驗失敗,遇到各種困難,但我始終相信科學可以解答所有疑問。”這個過程中,趙峰的稱呼由趙總變成了趙工。

        接地氣=找對路

        對于這股越挫越勇的驅使力來源于哪兒,趙峰格外坦誠,“最直接的原因肯定是掙錢,更重要的是責任,最有檢驗意義的就是市場。”實驗室的成功并不等同于實際應用,將嚴謹深奧的科學結論轉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應用成果,才算是完整的創新。

        將復雜的納米技術轉換為可以應用在實際生活中的氣凝膠、復合保溫氈,正是由于團隊將自身定位于技術型服務企業,“專業的技術知識和敏銳的市場嗅覺,這樣才會有1+1>2的效果。科學不能只存在于實驗室,只有當它能夠為生活服務時,才算是實現了本質意義。就像我們三個人在團隊中的分工,在合適的位置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穩重踏實的范文韜――談判專家;酷愛試驗的徐天宇――專業支持;靈活機智的趙峰――統籌全局,三個人準確清晰的角色分配如同堅固穩定的鐵三角,“撞南墻并不可怕,我們會在撞了之后尋找回頭的方法。一種方法不行,總會找到第二種、第三種方法。將大家各自的想法集中起來,很容易找到答案。”

        每天進步一點

        回看創業過程,趙峰并不認為他們經歷了起伏與波折,相反他覺得團隊一直在穩定持續地發展,“最初想找到一種不易著火的保溫材料,市場上沒有,我們就想自己生產制作,并沒想過像現在這樣,不僅有專利,還有先進的超臨界設備。”

        對他們而言,創業不僅是意味著堅持,更是一段學習的過程。除了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一種心態,“對個人或者對團隊,我們的目標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可以是任何一件小事,比如有規律地作息、堅持鍛煉、每天留出固定的自省時間等。”

        一層實驗室中擺放的超臨界設備,既是實驗儀器,也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這套設備除了實驗使用外,其他時間都對學生或研究人員開放。未來,我們希望搭建一個科學家與企業間的平臺,把更多科學成果轉換到實際生活中,發揮它的最大價值。”

        鏈接 :新材料也可以不那么高冷

        1.地溝油提煉為航空燃油燃料(來源:知乎)

        生物航空燃料英文為Aviation Biofuel/Biojet Fuel,屬于生物能源,生物質能其實是我們運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 比如最初的燒木頭取火都屬于生物質燃料。這里所說的“地溝油” 在業界其實是指廢棄回收油脂(Used Cooking Oil),一般是回收的煎炸油餐廚油,在提煉之后基本上和生物柴油一樣用。

        荷蘭航空公司KLM 2011年開始進行了6個月的從阿姆斯特丹到巴黎的常規飛行,2012年進行世界首次洲際Biojet航班從阿姆斯特丹飛到巴西里約,2013年從阿姆斯特丹到紐約的“Green Route”,2014年的ITAKA項目包括20班長途航班,KLM希望在2015年Biojet的使用量能占到公司整體燃油使用量的1%。SkyNRG是由KLM和荷蘭一家能源公司聯合發起的世界上第一家商業化運作生物航空燃料的供應商, KLM所有的Biojet都由SkyNRG提供, 事實上目前全世界80%的商業生物航空燃料都是由SkyNRG供應的, 全球已經有20來家航空公司使用過SkyNRG的產品,但是現在他們還沒賺到錢。

        中國的情況則復雜一些,但有些動作。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在京向中國石化頒發了1號生物航煤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準書(CTSOA),這標志著備受國內外關注的國產1號生物航煤正式獲得適航批準,并可投入商業使用。2012年空中客車與清華大學簽署協議,雙方將合作開展環保型航空替代燃料研究,包括替代燃料原料的選定、產業鏈的建立以及商業化模式的推廣等。

        2.礦泉水瓶、西紅柿皮都是汽車原材料

        福特汽車Ford最早也是最廣泛地開發和運用回收材料進行重新利用的,這是福特多年來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驅使,也是創始人亨利?福特早在1923年的時候就已經在做的事:聯絡各種科研的課題組來探討是不是可以用大豆造燃料、油漆或者其他塑料制品。現在,福特車內地毯下面用到的回收的隔音棉,就是采用回收的牛仔褲,是跟廣東東莞的供應商一起進行回收利用的。H&M在全球也特別注重可持續材料這一塊,福特全球跟H&M應該是有一些合作的,包括國外有一些論壇。

        2013年上市的翼虎,是在業界第一個將蓖麻油改性材料運用于車輛儀表盤的制造,這樣的材料可以讓儀表盤摸上去更軟、更強、生產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可以每年在中國市場減少2000桶原油的使用。

        第8篇: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新能源資源潛力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新能源的特征與分類

        新能源是相對常規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規模作為能源開發利用,有的甚至還處于初期研發階段;資源賦存條件和物化特征與常規能源有明顯區別;開發利用技術復雜,成本較高;清潔環保,可實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資源量大、分布廣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點。根據技術發展水平和開發利用程度,不同歷史時期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新能源的界定也會有所區別。發達國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氣、核能以及大中型水電都作為常規能源,而把小水電歸為新能源范圍。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科技水平跟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和消費結構跟發達國家有著明顯不同,對新能源的界定跟發達國家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小水電在我國的開發利用歷史悠久,裝機容量占全球小水電裝機總容量的一半以上,歸為新能源顯然是不合適的。核能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不長,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很低,僅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發達國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國應該屬于新能源的范圍。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圍確定為: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天然氣水合物、核能、核聚變能等共9個品種。生物質能在廣義上分為傳統生物質能和現代生物質能,傳統生物質能屬于非商品能源,是經濟不發達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為柴草、秸稈等免費生物質的直接燃燒,用于烹飪和供熱;現代生物質能包括生物質發電、沼氣、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質原料加工轉換產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質能僅指現代生物質能。傳統生物質能和大中小水電可稱之為傳統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則統稱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資源評價

        跟常規能源相比,新能源最顯著的優勢就是資源量巨大(見表1)。太陽能是資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開發資源量占理論資源量1%計算,每年可供人類開發的太陽能也有1.3萬億toe,約相當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風能的可開發資源量較低,但開發技術難度和成本也較低,全球陸上風電年可發電量約53億kWh,相當于46億toe。生物質能可開發資源量為48~119億toe,不過由于存在糧食安全和環境問題,可開發資源量難以全部轉化為能源。地熱能的熱源主要來自于長壽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每年的再生量可達200億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術進展情況,全球40~50a內可開發地熱資源為1200億toe,10~20a內可開發地熱資源為120億toe。海洋能資源量并不算豐富,按照全球技術可裝機容量64億kW、年利用2000小時計算,只有11億toe。天然氣水合物屬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資源量相當于傳統化石能源資源量的2倍,達20萬億toe。全球鈾礦資源量為992.7萬t,如果用于熱中子反應堆,所釋放的能量約相當于1400億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應堆,所釋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變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萬億t,理論上可釋放出的能量為3萬億億toe,按目前能源消費量計算,可供人類使用200億年以上。氫能的制備以水為原料,燃燒后又產生水,可無限循環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廣義上稱之為可再生能源。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能源資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問題,人類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是開發利用的技術和成本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能源價格的上漲,目前不可開發的新能源資源有可能變為可開發資源,因此,對新能源來說,理論資源量是相對不變的,而可開發資源量卻可能會大幅度增加。

        開發利用現狀

        不同種類的新能源在資源分布、技術難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因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發展勢頭良好,已經進入或接近產業化階段,尤其是太陽能熱水器、風電以及生物燃料,已經形成較大的商業規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術已經成熟,核電在國外已過發展高峰期,在我國則剛剛興起。核聚變、氫能、天然氣水合物、海洋能仍處于研究和發展之中,距離商業化還有較大距離。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電裝機已達3.72億kW,年發電量2.6萬億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約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程度還很低,以2006年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應量中的比重僅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僅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量為1.65億kW,相當于全球電力裝機總容量的3.7%(見表2)。德國、美國、西班牙、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水平已達到較高程度,其市場規模和裝備制造水平跟其他國家相比具有明顯優勢。我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國,太陽能熱水器產量和保有量、光伏電池產量、地熱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氣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過,我國對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多集中在技術含量較低的供暖和制熱領域,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水平和利用規模方面跟國外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國新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僅為905萬kW,占全球5.5%,遠低于我國電力裝機總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國發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議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發展新能源具有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應、減輕環境污染等多重意義,同時也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我國政府把發展新能源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視,陸續出臺了多部法律法規和配套措施。

        從近幾年的總體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新能源發展勢頭良好,增速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新能源發展過程中的許多障礙和瓶頸仍未消除,主要表現在:資源評價工作不充分,技術總體水平較低,成本跟常規能源相比不具備競爭力,產業投資不足,融資渠道不暢,市場規模偏小,公眾消費意愿不強,政策法規體系不夠完善。結合國內外新能源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借鑒全球各國新能源發展經驗,針對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正確選擇新能源發展方向

        根據資源狀況和技術發展水平,確立以太陽能為核心、核能和風能為重點的發展方向。太陽能是資源潛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風能、生物質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間接或直接來自于太陽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陽輻射能量相當于當前世界一次能源供應量的1萬倍。我國的太陽能熱利用已經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產量也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不過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卻與光伏電池生產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符。我國應進一步擴大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的優勢,同時把發展并網光伏和屋頂光伏作為長期發展重點。風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風電成本可以在幾年內降低到常規發電的水平,目前已經初步具備市場化運作的條件。我國風力資源較豐富的區域為西部地區及東部沿海,屬于電網難以到達或電力供應緊張的地區,發展風電應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遠高于常規能源,核電站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大量建造,迅速彌補電力裝機缺口,最近國家發改委已經把核電規劃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力度

        我國從事新能源技術研究的機構分布在上百個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雖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議整合具有一定實力的新能源研究機構,成立中央級新能源科學研究院。抓住當前因金融危機而引發全球裁員潮的有利時機,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國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礎科學和技術的研究為重點,加強科研攻關,盡快改變我國新能源科學技術落后的面貌。密切與國外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CDM機制,注重先進技術的引進并進行消化吸收與再創新,努力實現技術水平的跨躍式發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資源分布不均衡等缺點,對其進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開發的首要問題。顯然,可再生能源開發技術的復雜程度要比常規能源高得多,涉及資源評價、材料和設備制造、工程設計、配發和管理等多個領域,必須進行跨學科聯合攻關,這對我國目前相對封閉的科研體制提出了挑戰。國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創新機制、打造科研合作平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三)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

        只有實現新能源的大規模產業化和市場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競爭力的水平,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礎。在新能源開發成本較高、使用不便的情況下,推進新能源產業化和市場化必須由政府作為推手。促進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措施涉及電價、配額、示范工程、技術轉化、稅費減免、財政補貼、投資融資等,要對各種新能源的不同特點進行充分分析,分門別類地制定合適的激勵政策。為保證政策的長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檢查機制,對違規行為進行懲處,以維護國家政策措施的嚴肅性。

        國家應及時更新新能源產業的投資指導目錄,引導、鼓勵企業和個人對新能源的投資。同時,也要對新能源投資行為進行規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復投資或投資過熱。防止企業借投資新能源套取財政補貼、減免稅費或增加火電投資配額等不良行為。約束高污染新能源行業的投資行為,尤其是多晶硅副產品四氯化硅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值得關注。

        (四)及早實施“走出去”戰略

        我國是鈾礦資源貧乏的國家,資源量遠不能滿足未來核電發展的需要,鈾礦供應必須依賴國際市場。有關資料統計世界上鈾礦資源豐富的國家有澳大利亞、美國、哈薩克斯坦、加拿大、俄羅斯等,這5個國家的資源量合計占全球的比重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都是無核電國家,所生產的鈾礦主要用于出口。我國與哈薩克斯坦等國家關系良好,可作為實施鈾礦“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目的國。合作重點應該放在最上游的勘探、開采領域,爭取獲得盡可能多的探礦權和采礦權,為我國核電站提供穩定、長期的核燃料來源。

        目前全球對天然氣水合物的地質工作程度還非常低,這為我國獲取海外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在油氣資源領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把全球的優質資源瓜分完畢,而在天然氣水合物領域,我國還存在較多獲取海外資源的機會。太平洋邊緣海域陸坡、陸隆區及陸地凍土帶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豐富,這一地帶所涉及的國家主要是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應努力爭取獲得跟上述三國合作開發的機會。拉丁美洲國家沿海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也比較豐富,要充分利用這些國家技術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現狀,加強與這些國家合作,以期能夠在未來取得這些國家的天然氣水合物份額。

        東南亞處于熱帶地區,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為主,特別適合油料作物的生長,是發展生物柴油產業的理想區域。東南亞國家是我國的近鄰,可為我國的生物柴油產業提供豐富而廉價的原料。我國可采取以技術、市場換資源的合作方式,在當地設立林油一體化生產基地,產品以供應我國國內為主。

        (五)調整、完善新能源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

        我國已經出臺的新能源發展規劃有《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等,部分行業部門和地方地府也針對實際情況制定了各自的發展規劃。國家級的規劃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發展目標定得偏低,如風能到2010年的發展目標為1000萬kW,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為3000萬kW,而事實上,1000萬kW的目標已經于2008年實現,3000萬kW的目標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實現;二是缺乏設備制造產業和資源評價方面的目標。

        國家有關部門應密切跟蹤國外新能源現狀,充分考慮新能源資源量、技術發展水平、環境減排目標、常規能源現狀等因素,對我國新能源發展規劃作出適當調整和完善,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指導。我國有關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規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國外少,但這其中有許多已經不再符合我國的實際,應立即對不合時宜或相互矛盾的規定和措施進行清理,制定出切實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規和實施細則。

        (六)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新能源統計體系

        做好新能源的統計可為新能源科學研究、政府部門決策、企業發展目標的制定等提供重要依據和參考。我國在新能源統計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目前對新能源的統計主要依靠行業協會或學會,但這些機構所提供的統計數據在系統性、時效性、科學性等方面很難令人滿意。迄今為止,我國沒有任何機構和個人能夠對新能源發展現狀進行系統、全面、及時地統計,許多涉及我國的新能源統計數據只有國外網站才能提供。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調集各方力量成立專門的新能源統計機構,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國內外新能源統計數據,并把數據及時公布。

        國際能源機構對一次能源進行統計時,將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直接換算成油當量,并不按火電容量因子進行折算。但我國有關部門在統計時,往往是按火電容量因子(約為33%左右)把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進行折算,這意味著有關部門的統計結果要比國際能源機構所提供的統計結果大2倍左右,這樣極易引起誤解和混亂。國際能源機構是全球最大、最權威的能源統計和研究部門,所采取的統計方法和公布的統計數據被世界各國廣泛認可。為了便于對國內外新能源發展狀況進行對比研究,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統計方法方面采用國際能源機構的標準。

        參考文獻:

        1.IEA.RenewablesInformation2008[R].Paris: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2008

        2.趙玉文,王斯成,王文靜等.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06-2007)[R].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2008

        3.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地熱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EB/OL].[2008-04-02]

        4.WWEA.Windturbinesgeneratemorethan1%oftheglobalelectricity[R].Bonn,Germany:WorldWindEnergyAssociation,2008

        5.REN21.Renewables2007GlobalStatusReport[R].Paris:RenewableEnergyPolicyNetworkforthe21stCentury,2008

        第9篇:生物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區別范文

        人口問題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使得人口出生率和成活率迅速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引起全球人口急劇增長。

        世界人口遞增的時間越來越短。工業革命時期1800年到1839年,世界人口由10億增加到20億,到1960年為30億,1975年為40億,1987年7月為50億。發展中國家占世界人口比重由50年代的66.8%上升到80年代的74.9%。至2000年全球人口增加到61億,其中85%的增加大多集中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而在未來的30年中,人口增加率將會減緩,到2030年時,世界人口,的總數將為80億。人口增長率將達到歷史性的低點。

        從文化教育程度看目前,全球有9.6億文盲,其中1.3億兒童。發達許多成績優秀的高中齡畢業生不愿選擇理工等相對艱苦的專業,使得在培養艱苦崗位上所需合格人才陷于困境。發展中國家無力培養更多的人才,而人才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流失更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危機。以印度為例,到1990年為止,在外謀生的科學家和熟練技術人員達41萬,到2000年達54萬。

        從健康的角度看人口素質,許多疑難病、奇特病的增加表明人口素質的下降。如艾滋病、變異鏈球菌、奧羅凱病毒、登革熱病毒、非典病毒等。正以驚人的速度吞噬人類的生命。

        發達國家的人口問題

        人口總規模萎縮,人口老齡化。1991年,瑞典老人比重18%,英國16%,日本12%。造成的問題:①社會經濟負擔加重②勞動力老齡化③生產率低④社會問題多。

        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問題

        農業人口多,出生率高,“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惡性循環。引發的社會問題是,①貧窮與饑餓②失業③奇型城市化,其后果是失業加劇,人口分布奇型,出現大量工棚區。

        (2)

        溫室效應

        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它們幾乎吸收地面發出的所有的長波輻射,其中只有一個很窄的區段吸收很少,因此稱為"窗區"。地球主要正是通過這個窗區把從太陽獲得的熱量中的70%又以長波輻射形式返還宇宙空間,從而維持地面溫度不變,溫室效應主要是因為人類活動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數量和品種,使這個70%的數值下降,留下的余熱使地球變暖的。從19世紀末以來的百年間,由于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3-0.6℃,因而全球海平面相應也上升了10-25厘米。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氣溫會增高多少?IPCC的第一次評估報告中預計相應升溫1.5-4.5℃,海平面上升70-140厘米。第二次評估升溫1.0℃一3.5℃,海平面上升最可能值為50厘米。海平面的升高直接威脅到沿海國家以及30多個海島國的生存和發展。

        (3)

        厄爾尼諾

        位于南緯4~14°的秘魯是世界上產魚的大國之一,這個國家的魚粉產量占世界首位。這是由于秘魯沿海存在著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也就是說,在那一帶海區里,除水平流動的海流外,還有不斷地從海底深層向海面涌升上來的上升流,這種上升流能把海底豐富的磷酸鹽和其他營養鹽分帶到海洋上層,滋養著世界上著名的秘魯漁場。如果這支上升流減弱或是消失,這樣,臨近赤道區的暖流就會入侵,引起秘魯沿岸海域的水溫升高,經初步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平均5年左右發生一次,發生的時間長短不一,短則幾個月,長可達二年。當地居民把這種暖流的季節性南侵,由此引起的海面水溫升高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現象在一般年份,這種現象大約隔幾年就會在圣誕節前后發生,向南侵犯的范圍只能到達南緯幾度,待到來年3月,海面水溫又恢復常態,對長期生活在這里的魚類和鳥類沒有多大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各年發生的狀況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年分暖水入侵的距離遠些,有的年分則近些。暖水入侵強盛時,可抵達南緯十幾度,這時秘魯沿岸水溫就會迅速增高,生活在這一海域里適應冷水環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種魚類,就會因環境的突變而大量死亡,與此同時,以魚為食的各種海鳥,也會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

        經多年觀測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不僅對秘魯沿岸帶來災害,甚至影響到全球氣候的異常。每當厄爾尼諾現象嚴重時,常發現全球一些地區或是暴雨成災、洪水泛濫,而另外一些地區則是久旱無雨,農業歉收。科學家們把這種帶有全球性的氣候變異與厄爾尼諾現象緊密聯系起來,發現它們之間有著很緊密的關聯,全球氣候異常的前兆往往可以從上年或年初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狀況中找到。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對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機制也有了新的認識,對厄爾尼諾現象最初含義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只有發生在中、東赤道太平洋地區大范圍的海水溫度升高,通常要持續一年以上的增溫現象才稱為厄爾尼諾現象

        (4)

        臭氧層變薄

        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總量只占大氣的百萬分之0.4。在一般溫度下,為氣體狀態,呈淺藍色。大氣中的臭氧絕大部分集中在平流層25--30公里范圍內,稱為臭氧層。可是如果把臭氧氣體統統壓縮到地面大氣壓力情況下,單位面積上的臭氧層厚度只有薄薄的3毫米。這個薄薄的臭氧層,能夠阻止太陽光中99%的紫外線,有效地保護了地球生物的生存。如果減少到正常值的50%以上,人們形象地說這是個臭氧洞。南極臭氧洞2000年9月3日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面積達到2830萬平方公里,超出中國面積兩倍以上。最近十年北半球的臭氧總量減少了3 .6%,引起皮膚癌、白內障、免疫力下降等疾病。強烈的紫外線會使農作物、微生物產量大幅下降。甚至會危及海洋20m深處的魚。

        (5)

        土壤過分流失,土地荒漠化擴展

        土壤最重要的成分是"有機質",它由微生物和動植物的代謝物組成,是土壤的養分。土壤的養分和水分不足以使大量的植物生長的狀況就是土地沙化。沙化土壤的主要成分為無機物,沙壤粗糙如砂、保水能力很差,即便有植物生長,也十分稀疏。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100-400年。但,現在全世界35%的土地荒漠化。

        非洲的荒漠化問題在全世界最為突出;但所有大陸都存在荒漠化。在亞洲,70%的干旱耕地約100萬公頃面臨荒漠化。荒漠化每年給全球造成的損失達423億美元,據聯合國1995年統計,全球荒漠化面積為4.56×107km2,幾乎等于俄羅斯、中國、加拿大、美國的土地面積的總和。有9億人的生命受到荒漠化摧殘。

        (6)

        酸雨

        酸雨不僅對淡水生態系統造成危害,又使土壤酸化,并危害植物根系和莖葉。植物是陸地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微生物是分解者。植物受到危害,動物和微生物相繼受到影響,破壞陸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科學家曾經試驗給植物澆酸水,只要水的pH值低到3以下,水稻、松樹、向日葵等葉子表面就會出現壞死斑點;顯微鏡下觀察葉子表面的毛孔和氣孔都受到損害,嚴重影響光合作用。而且酸水奪去了植物體內的鈣鎂等物質使植物逐漸衰弱。植物葉子變黃就是因為鎂不足,葉綠素難以合成的緣故。松樹等針葉樹所以對酸雨特別敏感,是因為針葉樹全年不落葉,酸雨造成的損害會在針葉中逐年積累起來。酸雨還可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例如,冬小麥在pH為3.5的酸雨影響下將減產13.7%,pH為2.5時更減產34%。大豆和蔬菜也易受酸雨危害,使產量和質量(蛋白質含量)下降。在歐洲大陸的最北部北極圈附近地區,許多地區的苔蘚和地衣因酸雨而消失,所以出現了“地衣沙漠”的名詞。

        另外一個嚴重問題是,酸雨還使土壤中的鋁、汞等十分有害的金屬離子游離出來。這不僅對陸地植物,而且對水生的動植物都是十分有害的。歐洲和北美幾千個湖泊魚類滅絕成為死湖,這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過去加拿大等國家曾試驗在湖中和農田中加石灰中和酸性,但是湖中魚仍不能存活,農田施用石灰有些情況下也不起作用,主要就是因為湖水和土壤中因酸化溶出的金屬鋁、銅、鋅、鎳等離子毒性并沒有消失的緣故。

        人類活動造成的酸雨成分中,以硫酸為最多,一般約占60%一65%,硝酸次之,約30%,鹽酸約5%,此外還有有機酸約2%左右。硫酸主要是因為燃燒礦物燃料釋放的二氧化硫,其中最大的排放源是發電廠、鋼鐵廠、冶煉廠等,還有家家戶戶的小煤爐。目前全世界人為釋放的二氧化硫每年約1.6億噸。硝酸是由氮氧化物形成的。氮氧化物氣體主要是在高溫燃燒的情況下產生的。例如,汽車發動機燃燒室中,以及礦物燃料在高溫燃燒時都會放出氮氧化物。氯化氫的人工源除了使用氯化氫的工廠以外,焚燒垃圾(塑料制品中有大量的氯)和礦物燃料燃燒時也都會釋放這種氣體。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與自然源相比數量上雖然大體相當(即各占約50%左右),但是因為自然界自我清潔能力有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氣中形成酸雨的過程是十分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過程。如果形成酸性物質時沒有云雨,則酸性物質會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漸降落在地面上,這叫做干性沉降,以區別于酸雨、酸雪等濕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時復合成酸。酸云和酸霧中的酸性,由于沒有得到直徑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釋,因此它們的酸性要比酸雨強得多。高山區由于經常有云霧繚繞,因此酸雨區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1979年11月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環境部長會議上,通過了《控制長距離越境空氣污染公約》,并于1983年生效。《公約》規定,到1993年底,締約國必須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為1980年排放量的70%。目前世界上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脫硫技術,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約40%一60%的無機硫。

        2、優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

        3、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態化燃煤技術是受到各國歡迎的新技術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進石灰石和白云石,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鈣隨灰渣排出。

        4、對煤燃燒后形成的煙氣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進行煙氣脫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煙氣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氣體。不過,脫硫效果雖好但十分費錢。例如,在火力發電廠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的費用,要達電廠總投資的25%之多。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難之一。

        (7)

        森林面積銳減,生物物種加速滅絕

        熱帶雨林地處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赤道周圍的三十三個國家,形成一條帶子,占地球陸地面積7%,是全世界最關注的環境區域。熱帶雨林對地球和人類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最主要的有:

        1) 它為地球半數以上的生物物種提供了棲息和生存地,因此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2) 它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如:巧克力、堅果、水果、膠類、咖啡、木料、橡膠、天然殺蟲藥、纖維和燃料;

        3) 它是一座天然藥庫。從醫療手術中使用的麻醉劑,到避孕藥丸,再到治療高血壓、白血病、帕金森病、惡性淋巴肉芽腫病、多發性硬化癥等難癥和絕癥的藥物,熱帶植物給人們提供了藥效很好的成分,已用于臨床;

        4) 它可以大量吸收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因而能夠幫助減少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具有維護地球氣候平衡的功能;

        5) 它能大量吸收降雨,儲存淡水資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洪水的發生;

        6) 它為地球上近一億人口提供著生活資源和生存基礎。

        熱帶雨林只分布在中美州、非洲、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我國的云南和海南島有熱帶雨林,是珍貴的地球財富。

        (8)

        環境污染加劇

        任何不屬于空氣成分的物質大量進入空氣之后,空氣污染就發生了,比如:燃燒釋放出的黑煙。在城市和農村,空氣里常常含有少量或微量的其它氣體成分,比如:一氧化碳、氮和硫的氧化物、甲烷、臭氧、硫化氫、碳氫化物、氯氟烴(CFCs)以及各種懸浮顆粒物。大自然中的植被(樹木、灌木和草)可以放出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和多種空氣中的污染成分和顆粒物。所以,在植物茂密的地方,空氣往往很干凈、清新。但是,如果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過高,植物也會受到毒害。水污染本不是人類有意制造的,只因為無知,人類才做了這毀掉自己生命之源的蠢事。水體本身有一定的自凈能力,那是水生生物的功勞。植物可以吸收廢水中的成分變成自己生長需要的營養,微生物可以在溶解氧的幫助下分解水里的污濁之物, 把它們轉化成干凈的二氧化碳和水。于是,大自然中的水流才得以保持清澈透明。但是,當我們把過多的生活和工業污水排入水體(河流或湖泊)中,超過了水的自凈能力,毒害了能夠吸收和分解污物的水生生物時,水體污染就發生了。汽車排放的酸性物質氮氧化物會與空中的水蒸氣直接形成酸雨,對城市環境和森林地區造成酸雨危害從食物到垃圾,從垃圾到肥料,從肥料再滋養食物,循環往復。這是一個十分珍貴、充滿智慧的傳統生活經驗。當今的發達國家對垃圾處理進行了反復深入研究之后,得出的結論仍舊是:堆肥是處理垃圾最好的辦法。汽車排放的鉛粒,泄漏的汽油對公路旁的農田、地下和地表水體有直接的污染作用。現在全世界有13億人居住在未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的城市。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第三区 | 亚洲香蕉中文日韩v日本 | 亚洲伊人天堂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第5页 | 亚洲欧美91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