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范文

        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

        第1篇: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范文

        1、如果是同時交了農村合作醫療和職工醫保,在保險交費有效期間你住院是只能用一種的,不可能同時用,一般情況下來說職工醫保報銷比例會高一點。如果是門診治療這要看當地的規定,一般是有報銷費用的上線的。

        2、新農合和職工醫保有沖突,國家規定不得重復參加。但據希財君所知,農村戶口如果在城市就業,新農合和職工醫保是可以同時交的,但是不能重復報銷,也就是說如果你兩者都交了,也只能享受其中一個帶來的福利。

        3、職工醫保和新農合有著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在報銷比例和報銷范圍上,職工醫保都比新農合優勢要大,所以如果你符合繳納職工醫保的條件,建議只交職工醫保,無需再繳納新農合了。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范文

        關鍵詞:新型合作醫療,經辦機構研究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經過近兩年的試點,參保率迅速提高,但也有很多問題不容忽視。中國農村的社會保障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難點很多,諸如人口因素、小農經濟、農業災害,政府缺乏有力措施,互助組織發展緩慢,大部分地區居住區域的衛生條件差(如飲用水等),地方病、流行病,醫護人員、醫療設施、設備不足,國家、地方政府對農村醫療保險的補助不足或基本沒有,農民收入不穩定、貧困地區沒有能力繳納保險費。農民對加入農村醫療保險的意識不充分,對醫療服務供給方的服務質量不滿意等。面對這些難題,中央制定了很多相關的政策,加大投資力度。同時,抓緊理順我國農村醫保工作的部門管理體制,明確機構職能,不斷提高人員素質與管理水平,以確保我國農村醫保工作健康快速地發展。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一般保險項目的重要區別在于:一般保險項目只涉及保險方和被保險方兩個主體,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還有重要的第三方主體——醫療供方。由于信息不對稱及醫療服務技術性強的特征,被保險農民享受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都由醫療供方決定,這就使得醫療供方容易產生“道德風險”。這種“道德風險”主要表現為:醫生為獲取某種利益可以憑借自己的醫療知識和經驗,通過多開藥、開貴藥等手段,誘導病人對醫療服務和藥品過度消費,從而造成醫療服務供給方提供的服務不適當,且成本過高,增加農民的醫療負擔。如:對同樣的病癥可能出現不同的治療方式;使用價格昂貴的藥物和設備,但治療結果與現有診療方式比較只有輕微程度的改進或根本沒有改進;定點醫院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驅動,醫療服務收費高,農民利益受損;醫藥供應體制不順,渠道不暢,藥價虛高抵消了農民參保報銷的優惠。

        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是保證醫療服務質量,控制醫療服務費用,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做為醫療供方,怎么做才能提高經辦機構管理水平,避免醫療服務供給方的道德風險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健全醫療供方合作醫療管理機構,完善合作醫療制度

        合作醫療管理機構是開展合作醫療工作的必要載體,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過程中,以合作醫療資金的運作為主線,合作醫療資金籌集、補償、管理等工作的有效開展都離不開合作醫療管理組織機構。醫療機構從思想上行動上一定要重視合作醫療管理機構的建立。我們醫院成立合作醫療管理科,有堅強的硬件配置保障和良好的工作環境。配備了計算機,和上級合管辦能在網絡上及時溝通。設立專職工作人員,落實人員分工職責,保證對合作醫療工作投入充足的人力和精力,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正常開展。合管科是醫院的一個部門,但要服從上級合管辦的領導和指揮,完成上級合管辦指定的工作。農村合作醫療的具體工作都由合管科完成,這樣合管科要服從醫院和上級合管辦的雙重領導,成為醫院和上級合管辦聯系的紐帶和橋梁。

        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服務行為,是合作醫療健康運行的保證。醫療衛生機構都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遵守合作醫療章程和管理規定,規范服務行為,加強質量控制,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醫療安全。要建立匯報、檢查制度,保證合作醫療信息的準確和暢通。要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和咨詢制度,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解答群眾的問題。要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公示制度,公示內容包括合作醫療相關規章制度、各種價格、診療和藥物目錄、服務程序、報銷和基金收支情況等。

        二、加強對合作醫療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合管科的工作有其特殊性質,對人員的要求也很嚴格。首先,要求懂醫療藥品的人員去審查核對病歷;其次要求懂得財會的人員填報單據,計算報銷金額,要配備出納人員現場直報;還要求復核人員認真復核,并且在患者就醫治療期間要求去查訪登記,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合作醫療管理人員要求掌握報銷藥品目錄和鄉村醫生基本用藥目錄,掌握醫療收費的價格,掌握各種報銷比例,規范門診登記、住院病歷、專用處方、收費票據、轉診審批、報免程序、減免登記、統計報表填寫及匯總上報等。這就要求定期對合作醫療管理人員進行培訓,熟練掌握這些內容,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以便更好的為農民兄弟服務。通過培訓,熟悉了業務,大大縮短了審核時間,做到一般的補償費用出院時即時補償,特殊情況的5個工作日內落實補償,保證參合農民住院出院及轉外就醫的住院費用能得到及時的審核和報銷。

        三、改善醫療機構服務態度,提供優質服務

        定點醫療衛生機構應改善服務態度,提供優質服務,降低服務成本,簡化就診手續、方便患者就醫。為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確保參保者的權益。醫療機構的服務態度一直很有爭議,反面事例屢屢被暴光。我們分析了近兩年來醫院在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特別是患者的投訴和意見,并進行了總結。院領導要求全院職工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在醫療服務中不出現“冷、硬、頂、推、拖”的情況,并積極開展“五心”(兩個)、“五勤”服務,即接待病人熱心、診治病人精心、護理病人細心、解答問題耐心、接受意見虛心,真正讓病人感到省心、放心、安心、稱心、舒心,在自己的行動中體現出對病人眼勤、腦勤、手勤、腿勤、口勤。各科室結合本科特點,因地制宜,實施多種措施,大力加強人性化服務。特別是面對農民這樣的弱勢群體要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耐心細致的對待每一位農民兄弟。服務質量提高了,醫患溝通做好了,農民的心熱乎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行的就會更順利了。

        四、控制醫療費用,減輕農民大額醫療費用負擔

        第3篇: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范文

         

        關 鍵 詞 醫療保障 全民免費醫療 全民醫療保障 比較 論文下載

        醫療保障是關系到全體國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建立一個覆蓋全體國民的醫療保障體制,不僅能夠使人人都能享有基本醫療服務,而且對于風險分擔和經濟發展也有著重大的意義。正因為如此,醫療保障事業的發展逐漸成為我國政府民生保障建設的重要內容。理論上,我國的醫療保障有兩種可選擇的路徑——全民免費醫療與全民醫療保障。全民免費醫療通過稅收籌資,為全體國民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醫療服務; 全民醫療保障( 以下簡稱“全民醫保”,注) 則主要通過征收醫療保險費、建立醫療保險制度、輔之以其他制度的方式提供醫療保障。這兩種體制各具特色,各有利弊。正因為如此,中國究竟應采用何種形式,一直存在廣泛的爭論。

        本文結合我國醫療保障發展的制度環境,從比較分析的角度,指出中國醫療保障發展的正確道路是建立一個公平、普惠、多層次的全民醫保體系,而不是建立全民免費醫療體系; 事實上,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國的醫療保障體制正在朝這一方向發展,但是,從全民醫療保障的角度與要求來看,目前的醫療保障體制在資金籌集、制度整合、保障水平、覆蓋面、公平性、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與難點,這使得我國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文章針對這些問題與難點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與難點,完善公平、普惠、多層次全民醫保體制的對策建議。

        全民免費醫療與全民醫保之比較和區別

            一般而言,全民免費醫療是指免除繳費義務,通過稅收籌資,由公立的、或者簽約的私立衛生服務提供者向全體國民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醫療衛生服務。全民免費醫療使所有人能夠根據治病的需要而非經濟支付能力來獲得醫療服務。最典型的代表是英國的“國家衛生服務制度”( nationalhealth service,nhs) ,該制度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服務范圍涵蓋了從預防到康復、從孕檢到臨終護理、從頭疼感冒的小病到心臟搭橋等大病的各類醫療保健服務,一度被英國標榜為“西方最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而全民醫保則是一種覆蓋全體國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全民醫保不僅包括以收入為基礎、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的社會醫療保險這一主體構架,還包括針對少數弱勢群體的社會醫療救助制度以及為滿足多層次醫療需求的補充性商業醫療保險制度。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近三十個國家通過構建以社會醫療保險為主體的制度達到全民醫保,其中典型的代表國家有德國、澳大利亞、法國等。

        在我國醫療保障體制的選擇上,人們之所以聚焦于在全民免費醫療與全民醫保之間取舍,主要是因為二者都滿足我國醫療保障體制的最初構想。無論是全民免費醫療還是全民醫保都是為了滿足公民的醫療保障權利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具有非營利的性質,二者的目的如出一轍: 微觀上,都是為了解決全體國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改善人民群眾享有醫療衛生服務的條件; 宏觀上,醫療衛生是民生大事,免費醫療和全民醫保都是為了逐步解決醫療保障問題,彰顯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從而讓全體國民共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從制度屬性來看,免費醫療和全民醫保同屬于強制性醫療保障,主要依靠國家權威,由政府集中領導和主辦,理論上要求將制度規定的人群全部納入醫療保障的體制之內。區別于自愿性醫療保障制度,二者的保障范圍比較廣,不僅保大病,而且保小病; 對參保條件沒有健康上的特殊規定,無論是健康的人還是患病的人都可以參與; 支付方式一般都是按照個人醫療費用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償。縱觀世界各國的醫療保障體制,以全民免費醫療或全民醫保為代表的強制性醫療保障占有主體性地位,可以有效避免自愿性醫保制度因保險費負擔過重或個人保險意識缺乏而造成的醫療保障缺失。

        然而,全民免費醫療與全民醫保各具特色,將二者進行比較,其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

        從體系特征來看: 第一,兩種體系下的制度類型不同。實施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醫療衛生制度單一,往往通過建立統一的醫療體系來提供醫療保障服務; 而以社會保險為主的全民醫保往往通過建立多樣化的保障制度來滿足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如,日本的全民醫療保險制度,按照不同職業將居民分別納入到不同的醫療保險組織,整個國家的醫療保險由雇員保險、國民健康保險和老人保健三大部分構成; 德國的醫療保險體系除了包含法定的社會醫療保險以外,還包括私人醫療保險和特殊人群的醫療保險。第二,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兩種體系的覆蓋范圍不同。全民免費醫療體系從制度設計之初便覆蓋了全體國民,所有基于國民身份的人群,無論是 60 歲以上的老人、兒童,還是低收入人群、農村地區人群一律享受免費醫療; 而全民醫保的制度設計不可能一開始便覆蓋到全體國民,其覆蓋范圍有一個不斷擴展的發展過程,通常由某一類群體逐步擴大到不同人群,最終隨著體系的完善才能實現全面覆蓋。第三,公平性程度不同。全民免費醫療的獲得與個體收入無關,只依據醫療需求為國民提供全套建立在公共基金之上的醫療服務,公平性程度高; 而全民醫保的主體性制度即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主要依據是否參保來決定醫療服務的提供與否,再加上區域差異、行業差異、收入差異的存在,在進行具體制度設計之時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制度之間的差距,從而使其公平性程度較低。

        從實現條件來看,二者亦有明顯的區別。總體上全民免費醫療要求有更為成熟的實現條件。第一,要以雄厚的財政實力為基礎。全民免費醫療意味著由國家來提供醫療保障的全部費用,這些費用包括建設醫院、引進醫療設施和技術、擴充醫療資源、負擔醫務人員工資以及全國所有患者的就醫費用等,這就要求國家必須有足夠的稅收以保證全民免費醫療制度的運作。第二,要以良好的醫療衛生條件為保障。全民免費醫療易導致醫療服務與醫療技術缺乏競爭性,為保證良好的醫療服務質量,需要各級公立醫院、或簽約的私立醫院都要具備良好的醫療衛生資源,特別要求作為第一層次的社區診所擁有為國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能力。第三,要以平衡的國民經濟和醫療衛生發展現狀為依托。國民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過大,地區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合理,醫療待遇差距明顯等都是全民免費醫療發展的壁壘。比較而言,全民醫保也有其特殊的實現條件。第一,全民醫保的主體性制度,即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需要由“多方買單”,所有具有支付能力的個人和單位都有繳費的義務,從而將國家的財政負擔分散到單位和個人。第二,全民醫保需要通過多層次的醫療保險制度來實現,風險的分擔可以在不同階層、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之間進行,以避免醫療保障職能的缺位。第三,在多樣化的制度設計上,既要求根據不同的保障人群而有所區別,又要在整體上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有進一步整合的空間。當然,具體的繳費和支付水平應與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的收入相關。

        從保障水平來看,根據各國的實踐經驗,全民免費醫療覆蓋面廣,公平性高,并且其保障水平整體通常高于全民醫保的保障水平。這是因為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多數是發達國家或者福利國家,強大的經濟基礎和較高的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是其實現全民醫療保險的前提與必要保障。歐洲發達國家如英國、瑞典、瑞士、丹麥等都實行全民免費醫療,2009 年,上述國家的醫療費用支出占gdp 的比重分別為 9. 3% 、10% 、11. 4% 、11. 5% ,可見,發達國家有能力提供一個保障水平普遍較高的醫療衛生制度。與之相比,由于全民醫保體系的子制度比較多,各項具體制度的保障水平差距較大( 例如我國的公費醫療制度的報銷額度在95% 以上,而新農合的報銷額度只有 30% -40% ) ,具體制度之間的差異使得全民醫保難以達成一個相對統一保障水平。但可以肯定的是,全民醫保經過一定程度的發展之后,其整體的保障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

        我國醫療保障的發展之道——“全民醫保”

            全民免費醫療在諸多國家和地區實行,這使得許多國人對其心向往之。究其原因,“全民免費醫療”天生就具有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人人都希望國家能夠為自己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然而,世界上并沒有“免費的午餐”; 事實上,根本不存在完全免費的醫療制度,所謂的“全民免費”是相對的。

        一方面,免費醫療與其他醫療體制相比,最主要的區別在于醫療費用的來源上。全民免費醫療的資金全部來源于國家及地方的財政,這些主要依靠公民納稅的財政資金說到底還是參保人自己繳的錢。因此,可以說,免費醫療的資金是將醫療保險中參保人繳費換成納稅人納稅。另一方面,免費醫療并非意味著公民不花錢即可獲得免費治療。根據《2010 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在全球 193 個國家的衛生費用支出中,個人衛生支出為零的國家一個也沒有。那些通常被認為向民眾提供免費醫療的國家,如英國、瑞士、瑞典、加拿大、巴西等,2007 年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 分 別 為 18. 3%、40. 7%、18. 3%、30%、58. 4% ,免費的只是基本醫療服務,保險目錄以外的諸如門診處方、牙科門診費以及較高檔次的醫療服務仍需自行付費。

        除此之外,國內少數地區實行的“全民免費醫療”( 以陜西神木模式為典型代表) 也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真正的全民免費醫療體制不用參保,所有戶籍擁有者或者所有居民都可以自動享有免費醫療。而根據《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實施辦法( 試行) 》,“未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不予享受免費醫療。”另外,神木模式也有各種費用控制方式,門診服務只有在繳納合作醫療保險費后才能免費享受。住院費設有起付線,也有自費的項目,起付線以下費用由患者自付。事實上,“神木模式”只是一種保障水平較高的全民醫療保險制度。鑒于絕對的“全民免費醫療”根本不存在,充分考慮到現階段的宏觀社會經濟條件,我國于2009 年頒布的“新醫改方案”最終摒棄了全民免費醫療的發展路線,選擇了走向全民醫保的戰略方向。我們認為,這是結合多方經驗與現實國情而做出的正確選擇。

        首先,全民醫保更加符合我國的財政現狀。一般來講,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政府預算衛生支出在衛生總費用中的比重要高于社會保險制的國家,以英國為例,近年來英國醫療開支占gdp 的 9% 以上,用于 nhs 的預算高達 1000 億英鎊( 人均 1980 英鎊),可見,全民免費醫療需要依靠雄厚的財政能力為支撐。就目前的國情來看,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國民經濟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覆蓋 13 億人口的全民免費醫療體系如此龐大,必將造成沉重的稅收負擔,就像西班牙等部分發達國家一樣,易出現財政負擔過重,財政赤字高漲,免費醫療體制難以為繼的情況。所以說,我國并不具備英、美那樣的經濟實力,“多方負擔”的全民醫保體系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想在全社會盡可能做到公平的分配,使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只能通過向用人單位和個人征繳社會保險費的基礎上,發展多層次的全民醫療保障,從而滿足公民基本醫療權利的實現。

        其次,全民醫保更容易把效率和公平有效地結合起來。按照薩繆爾森的“公共支出純理論”,如果把全部醫療衛生服務都劃歸為公共產品由政府提供,那么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搭便車”、高成本、低效率等現象。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看似公平性提高了,但是醫療效率問題已然成為醫療保障建設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個人不付任何費用,肯定會形成大量的資源浪費與低效率,典型的例子是: 英國的醫療服務出現的排長隊現象,等待免費住院的患者不斷增加,特別是外科病人及慢性病人,有的地區要等待幾個月、甚至幾年,這引起了廣大民眾的強烈不滿。除此之外,看病不花錢還可能造成小病大養,重復醫療,重病患者得不到及時醫治,住院率上升等醫療資源浪費的現象,最終導致醫療體系疲憊不堪。比較而言,全民醫保通過多層次的制度設計,將各類人群的醫療保障具體化、明確化,可以更好地把效率和公平兩者統一起來、平衡起來,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各類醫療保障制度的作用。全民醫保有利于在實現公平性的基礎上,提高醫療效率,完善醫療服務質量,使醫療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再次,全民醫保更加適應各類人群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過大、收入差距明顯、兩極分化嚴重等現象,使得我們不能像英國那樣有較為統一的制度環境為社會保險稅的征收提供支持。全民免費醫療差異小、層次少,勉強實行很可能會導致兩種結果:一是財政負擔過重,二是基本醫療保險保障水平普遍偏低,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因此,我國在建立醫療保障體系的過程中,必須設計多樣化的保障制度來適應全社會各類人群多層次醫療保障需求。全民醫保在發展過程中允許多種制度的同時存在,即公費醫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能夠各自保障對應的人群。此外,全民醫保靈活性較強,各地區在貫徹執行中央總的方針政策的前提下還可以制定符合自身發展情況的制度和政策。事實上,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部分有能力的地區已經直接建立了“二元制”的城鄉醫療保障制度,也有些地區在醫療保險制度以外針對特定人群適當發展醫療救助制度或補充性商業醫療保險。

         

        全民醫保發展面臨的問題與難題

        近年來,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可以說,全民醫保的發展方向在我國已經基本確立,我們也正沿著“人人都能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道路不斷探索。盡管如此,我國目前仍處于體制發展初期,經驗不足,現階段的全民醫保仍然是不完善的全民醫保體制。這是因為我國所要實現的全民醫保是一個公平、普惠、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制,其真正的內涵不僅在于要無條件地滿足全體國民的醫療保障權利,而且要保證醫保費的繳納以及醫療費用的支付只與參保者的支付能力有關,更重要的是基本醫療服務的提供應當主要與病人的基本醫療需求掛鉤,以此來實現醫療保障在醫療籌資和服務利用方面的公平性。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現有的體制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民醫保目標還相差甚遠,全民醫保在進一步發展中仍然面臨著多方面的問題和難題。

        ( 一) 財政投入不足,保障水平低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 2011》,2009 年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占 gdp 的比重僅為 5. 15%。其中政府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 27. 2%,醫療費用的個人支付比例自 1978 年以來由 20% 左右提高到 50%左右,政府的醫療衛生財政支出無論是從比重上還是從絕對數上都低于社會和個人的衛生投入。而在歐洲發達國家,醫療衛生費用約占gdp 的 10% 左右,其中的 80% - 90% 由政府負擔,可見中國衛生總費用中的公共支出部分在國際上處于較低水平。不僅如此,由于我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籌資水平、報銷比例都偏低,使得我國相當一部分居民看病就醫的個人負擔水平仍然較重。個人支付比例過高,醫療保障水平較低是導致民眾“看病貴”的主要原因,嚴重的影響了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可獲得性。

        ( 二) 制度“碎片化”,既有損效率,又有失公平

        盡管多層次的醫療保障是必要的,但是醫療保險這一主體性制度之下的多種子制度最終應隨著制度的完善而走向整合,形成統一、高效的醫療保險體系。單就這一方面來看,我國各地都有至少四種不同的醫療保險制度,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公務員免費醫療制度,不同醫保人群之間差距明顯,固化了城鄉二元結構和社會階層結構。再加上醫保統籌層次目前主要還停留在縣市級,每一個統籌區域內的醫療保險制度“各自為政”,其具體的政策規定、特別是權利和義務關系都有較大的差異。可以說,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體系是一種“碎片化”的體系,不僅有損醫療保障的效率,而且將造成統一勞動力市場的障礙,阻礙社會融合,有悖于“公平性”原則。

        ( 三) 補償模式與補償機制設計不合理

        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除了常見的報銷比例過低,參保人自付比例較高之外,在補償范圍和補償方式上也存在著弊端。一般而言,常見病的發病率遠遠高于重大疾病,以“大病統籌”為主要補償范圍的制度設計,不僅對門診的報銷相對較少,而且弱化了對常見病預防和治療的重視,最終會加重醫療體系的治療負擔。后付制的補償方式對中低收入群體來說,尤其是在患大病、需長期住院的時候,墊付醫療費用成為一個難題。不僅如此,后付制的補償方式還會引起報銷時手續麻煩,補償限制過多的問題。具體來說,起付線過高使得報銷門檻過高,部分基本醫療風險得不到分擔;封頂線使得大部分窮人在患大病時醫療負擔仍然過重; 報銷藥品的目錄范圍較窄使得多層次的醫療需要得不到滿足; 對于異地就醫的人群來說,報銷程序的復雜更是阻礙了醫保的轉移支付。種種補償機制設計上的不合理使得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受益面窄,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 四) 對醫療弱勢群體的保護不足

        一般而言,收入越低,社會保險的參加率也越低。基于醫療保障制度最初形成的原因和現在遇到的困難,存在著一類“醫療弱勢群體”,主要包括: 失業人員、殘疾人、孤寡老人、農民工,以及被排除在“醫療體制”之外的人( 即那些從來沒有在“單位”工作過,靠打零工、擺小攤養家糊口的人)和較早退休的“體制內”人員。這部分醫療弱勢群體大多是位于極端貧困人口之上的大量邊緣貧困人口和相對貧困人口,他們在遇到較大的疾病風險時,由于經濟能力的限制,很容易陷入極端困難和貧困的境地。我國的醫保制度尚不完善,醫療衛生制度建設的目標與方式存在某種程度的偏差,本應最需要醫療保障的“醫療弱勢群體”得到的保護卻十分有限,這就造成了風險保護的錯配。較典型的是農民工群體,一方面新農合的制度設計針對農民工保護不足,在該制度下農民工通常要承擔高額的自負費用,且必須向籍貫所在地的縣級政府申請補助,不但補助金額很低,而且補助申領程序耗時很長; 另一方面,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易造成漏保,且流動性差,部分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非正規就業農民工被排除在制度之外,致使其基本醫療權利得不到保障。

        ( 五) 城鄉二元分割致使醫保缺乏公平性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公平。長期以來,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發達地區的城市,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十分薄弱,醫護人員、藥品供應處于短缺狀態,管理手段落后,導致農民醫療的可及性遠比城鎮居民差。把有限的醫療資源優先滿足少數優勢群體的需求,這顯然是不公平的。第二,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待遇不公平。據統計,2008 年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為 14535. 4 億元,其中城市醫療衛生費用為11255. 02 億元,占總費用的 77. 4% ,農村醫療衛生費用為 3280. 38 億元,占總費用的 22. 6%,農村居民在人均醫療費用籌資標準、參保人數和報銷比例上遠低于城鎮居民。從收入分配的角度看,農村醫療保障待遇太低,使得很多參保人群在遇到疾病風險時仍不敢就醫,這就導致了社會保險中的逆向收入分配。

        完善我國全民醫保體系的對策建議

            全民醫保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要想最終實現多層次、高水平、廣覆蓋的全民醫保,不僅需要加強政府、醫院、用人單位以及個人等多方主體的支持與配合,還需要從整體上完善全民醫保的制度設計。根據目前的形勢和相關情況,結合上文分析的問題與難點,我們分別從覆蓋面、制度整合、政府責任、醫療衛生體制以及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 一) 堅持強制性原則與政府補貼相結合,繼續擴大醫療保障覆蓋面

        由于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自愿參保”原則,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部分因經濟貧困而無力參保的人,或者因繳費年限不夠,制度體制漏洞而被排除在醫療保險的體制以外的人群,這使得全民醫保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覆蓋。我們要把諸如廣大非正式就業人口、破產困難企業的退休職工、老知青以及農村低收入農民等“醫療弱勢群體”作為醫療保障擴面工作的突破口,促使政府積極地發揮醫療保障責任主體的作用,不僅要從政策層面上規定所有人群都要強制性參加醫療保障制度,還要有針對性地對低收入人群進行補貼,這樣才能有效地解決目前存在的逆向財政補貼問題。總之,要將全體國民都無條件地納入到相應的社會醫療保障中去,這在目前階段是可行且必要的。

        ( 二) 加快制度整合,走漸進的全民醫療保險之路

        城鄉分割、地區分割、人群分割嚴重阻礙了我國全民醫保的發展,醫療保險逐步從“多元制”或“三元制”過渡到“二元制”,最終實現“一元制”已經勢在必行。我國應該選擇漸進式全民醫保道路,對于城鄉經濟差距不太大的地區,應優先考慮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這兩種制度合并,然后逐漸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接軌;對于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目前則要認真考慮不同制度間的銜接問題,待條件成熟后,再將不同制度合并。具體做法是: 首先消除制度間存在的明顯不平等; 然后通過完善制度設計,實現醫療籌資和服務利用方面的公平; 最后要逐漸提高醫療保障水平,促進全體國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增進國民福祉。為此,需要中央出臺相關政策,完善頂層制度設計,鼓勵條件成熟或基本成熟的地區( 最好是以地市為單位,條件合適時也可以以省市為單位) 進行醫保制度整合及醫保共同體建設的試點。我們認為,廣東省的珠三角地區,江蘇省的蘇南地區,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區可以成為第一批試點地區。這種試點,可以是醫保共同體建設的試點,即建立在區內“無障礙”參保與就醫的體系; 也可以是制度整合的試點,即將三種制度進行合并,或只先行合并其中的兩項制度。總的來說,醫保共同體建設的難度相對較少,可以較大范圍的開展試點,并不斷擴大和聯通這些共同體,最終實現全國的統一。目前,國內的不少地區已開展了相關的工作,并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是,還沒有形成全國的聯動態勢。

        ( 三) 政府承擔主要責任,為弱勢群體提供基本醫療保障

        全民醫保并不是說所有的人都必須付出一定費用,事實上,對于家庭收入水平很低、確實沒有能力付費的人群,國家應該破除按照市場經濟效率先行原則的做法,大力發展醫療救助制度。立足于讓所有社會群體公平地享受醫療保障,甚至是優先解決弱勢群體的醫療保障問題,政府所屬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以低價格輔助貧弱人群獲得醫療衛生服務。此外,還可以通過財政制度安排,開辦醫療救助醫院和福利醫院,把醫療弱勢群體一次性納入醫療保障體系之中。總結國外的成功經驗,像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醫療衛生財政開支集中在關注貧困和老年人口等弱勢群體的保障上,而讓一般的人群通過商業保險等多種機制得到保障; 法國也專門推出了公共財政共同分擔貧困人口的醫療費用的計劃,明顯減少了專家服務偏向富人的傾向。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更應重視對弱勢群體的醫療保障,建議國家對一定收入標準以下的人群設置較低的起付線和較高的共付比例,減輕他們的負擔,減少和防止有病不愿看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發生。

        ( 四)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可持續的運行機制

        醫療保障是一項涉及多種關系、多個部門、多方主體的系統工程,科學合理的醫藥衛生體制有利于醫療保障效率的發揮,是全民醫保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全民醫保的發展過程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也是不容忽視的重點問題。按照中央的決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突出“三個重點”: 即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簡單地說就是健全醫保、規范醫藥、創新醫療。從這個角度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 關于“健全醫保”,要注意不斷完善醫療保險基金籌集、支付與管理制度,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在未來建立起國家統一的全民的醫療保障制度; 關于“規范醫療”,一方面要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確保所有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能免費或低價向病患提供“基本藥物”; 消除醫療衛生機構開具“大處方”的誘因; 改善招標過程,以取得性價比更高的藥品; 另一方面,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推進醫藥分業,促使基層醫療機構由逐利性轉到公益性的運行軌道; 關于“創新醫療”,要繼續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拓展深化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 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全面開展便民惠民服務。

        第4篇: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范文

        1 醫療保險業務的特點

        醫療保險業務處理牽涉每個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同時還要求能夠對人員的變化、政策的調整作出及時和準確的處理。因此,與其他的保險相比,醫療保險具有自己的特點:

        1.1 業務處理數據量大

        醫療保險要求為每位參保人員建立個人帳戶,記載參保人員的基本信息、就醫情況、帳戶消費情況及費用明細等信息,并且要保存較長時間,所以,醫療保險產生的數據量是極其驚人的。我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從1997年試點運行初期7萬人發展到目前的25萬人,如包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達到了70萬人。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如果一個縣市的醫保參保職工為10萬人,那么,其所需要數據總量達到7000兆字節,而對于一位參保人員來講,其每一次所產生的數據量為300字節。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實際數據量卻這比估算數據大得多,如職工住院產生的消費記錄、統計計算信息等等,很顯然,這些數據量是極為龐大的,因此,這些數據的保存、備份,只能借助先進的計算機管理技術來完成。

        1.2 操作復雜,涉及范圍廣

        我市醫療保險目前分三大人群: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的范圍:一、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各類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從業人員以及靈活就業人員等。城鎮居民統籌是指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居民(含中小學生及未成年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指本市具有農業戶口的農村居民。上述三大保險基本包括了我市所有人員,而且醫療保險業務要陪伴參保人員一生。因此,為了適應醫療保險改革,達到改革目標,要針對不同的參保人員,產生的不同費用進行不同的結算,在這樣巨大的工作量下,必須要通過計算機技術,來降低工作強度和管理強度,有效地避免錯誤的發生。

        1.3 實時性強

        實時性強是醫療保險區別于其他保險業務最大的特點。對于參保人員而言,其就醫的時間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且與醫療保險業務關系的發生是隨時的,這樣,必然就會產生數據變動,如果系統出現故障或者是中斷,參保人員信息的準確性就會受到影響,這需要系統隨時保持連接,提高信息的完善度和準確性。

        1.4 對數據信息的要求高

        正好我們所知,醫療保險業務關系到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在實際工作中,要求對參保人員每次的就醫情況、繳費信息以及發生的相應變動等等,都要完整、真實地記錄下來,尤其是參保人員個人賬戶、統籌支付等等,絕對不可以非法篡改,這就要求,在操作過程中,加強嚴格管理,規范數據的使用權限和操作權限,充分提高數據的安全性,進而保持整個社會的安定。

        2 醫療保險改革中,信息化技術應用的基本原則

        首先,實時性原則。在構建醫療保險系統后,系統必須要有可擴充性和可管理性,這正是系統實時性的體現。能夠對所有的醫療保險業務進行統一管理,尤其是在個數據不斷增加的條件下,系統所進行的所有網絡活動,一定要保證可以實時控制,既要保證網絡結構的隨時擴充,又可以滿足今后不斷增加的用戶端需求,實現更多任務的負載。

        其次,超前性原則。在當前迅速發展的社會形勢下,醫療保險系統的構建必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簡單來講,就是醫療保險信息與用戶需求要實現同步增長,滿足業務急劇擴張的需要,尤其是在時代日益發展的同時,不需要再進行系統的重新設計和規劃,推進醫療保險改革能夠平穩、順利的向前發展。

        第三,安全性原則。對于任何的網絡系統,安全隱患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對于醫療保險信息系統也不例外,需要在實踐工作中,科學控制數據的存儲和傳輸,加強對參保險人員信息的保護,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錯誤發生,同時,要保證系統的24小時服務,要求系統在一年內停機時間不可以超過48個小時,增強系統的可靠性,充分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性,通常數據信息的準確性要達到99.7%方可。

        第四,經濟性原則。在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對成本的控制,注重投資保護,合理采購,將系統的造價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進而達到經濟性原則。

        3 在醫療保險改革中,信息系統的建設

        首先,主機系統。在醫療社保中心,需要將所有參保人員的醫療信息及其關鍵數據都要全部統一儲存在系統的中心服務器上。這就需要醫保中心利用主服務器與相關的軟件進行連接,實現雙機備份,提高處理、存儲系統的性能及其可靠性。

        第5篇: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范文

        全民健保;農民健康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法律體系;監督體系

        1.中國臺灣農民健康保險的發展及現狀

        中國臺灣農民健康保險作為除勞工保險、公務人員保險以外的第三大保險,其開辦與發展有著獨特的歷史性和戲劇性。中國臺灣農民健康保險以臺灣50年代社會福利與保險的發展作為基礎,以臺灣勞保和公保的相繼實施作為先例,于1985年進行試辦,并與1988年正式實施。臺灣農民健康保險的實施為臺灣全民健保的開辦掃除了最大的障礙。可以說臺灣全民健保實施的先決條件在于農民健康保險問題。臺灣全民健康保險事業于1995年正式起航,運行至今已安全航行17年,而臺灣二代健保將于明年1月正式上路。它的實施將使更多的人納入保險的范圍之內,保險制度也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

        中國臺灣農民健康保險的開辦和全民健康保險的實現歷經曲折,來之不易。目前臺灣總人口約2300萬。投保率接近99%,而沒有投保的第一部分是旅居國外的人,第二個是受刑人。臺灣從事農林牧副漁等農業生產的人口約占臺灣總人口的9%,截止至2010年,所有農民已強制參保。臺灣健康保險以居民收入為基礎,保險費率穩定在5%左右,零收入者零保費,具有很強的福利性。因此,臺灣全民健保從開始實施到現在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到2011年底臺灣全民健保已累計虧損200多億臺幣。當前,臺灣正在實施積極的節源疏流的措施,以保證臺灣健保的長久發展。

        2.中國大陸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及現狀

        中國大陸農民醫療保險隨著國家不同政策的實施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后,廣大的農村地區實施由集資籌辦的合作醫療,并以“赤腳醫生”為主要的醫事人力,村民可以免費就醫。改革開放后,農村瓦解,國家大量醫療資源投入少數城市,對農村醫療保險缺乏投入及替代機制,合作醫療消失殆盡。由于資源和制度的缺失,廣大農民被排斥在醫保的范圍,就醫完全自費。很多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不僅嚴重危害了廣大農民的的身體健康,而且阻礙的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農村地區醫療保險體系的缺失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嚴重隱患。隨著農村地區社會制度變革的不斷深入,農民醫療保險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因此,在2002年10月中國政府做出了建立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決定,并計劃在2010年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已基本覆蓋,形成了以廣大農民為基礎的的相互救濟醫療體系。

        目前中國大陸鄉村人口總數約為9億,占人口總數的70%。農村人口基數和比例十分龐大。加之中國大陸農村合作醫療在發展上的不連續以及中國大陸農村問題的復雜性,高效率、高質量的農村醫療照護體系的建立成為中國大陸醫療改革發展不懈的目標。

        3.中國臺灣農民健保給予中國大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啟示

        中國大陸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改革與發展是時代與社會的要求。從科學發展觀建設的角度來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體現“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基本條件。健康權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一人權,只有農民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促進現代農業的不斷進步,才能促進社會的不斷發展。從國際健康保障發展趨勢角度來看,醫療保險制度是體現社會優越性的基本需要。資本主義國家尚且保證了其公民的基本醫療權益,為我國廣大農民提供醫療保障更是我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從居民健康保障需求角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控制農村地區疾病風險的基本制度。建立覆蓋全農村的新農合制度可以大大降低基層因為疾病產生的恐慌,消除不穩定因素。鞏固和維護政府的政治權威和擴大社會統治的政治基礎。但由于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醫療保險制度在發展上的時間差異。臺灣農民健康保險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將為中國大陸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

        A.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該是建立在以強制性為原則基礎上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強制原則不僅利于解決農民自愿與強制的兩難選擇問題,亦有利于確保廣大農民享有基本醫療保障。而新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的自愿性容易引發農合需求方的道德風險行為和逆向選擇問題,這既不利于新農合互助合作的風險分擔原則,也不利于提高新農合的保障水平。通過強制性原則,一方面可以提高補償水平,提高個體受益程度;一方面基于大數法則,可以降低個人費用負擔。此外,強制性為新農村合作醫療長久籌資機制的建立提供保障。這不僅有利于新農合社會保障功能的發揮,亦有利于新農合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B.建立和完善基層農村醫療服務網絡

        醫療網絡的構建是社會保險實施的基礎。中國大陸由于城市和農村發展的差異性,大量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所以導致中國的醫療服務呈點狀的聚集而并沒有形成網狀的分布。農村地區醫療服務網絡的缺失是廣大農民看病難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和完善基層農村服務網絡關系著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成敗。而加大對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時,應著重加大對在基層農村服務網絡中起承上啟下紐帶作用的鄉鎮衛生院的投入。鄉鎮衛生院的改善和發展不僅有利于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亦有利于緩解城市就醫壓力,便于城市醫療服務網絡的優化與健全。加大對鄉鎮衛生院的投入,首先應解決的是國家基本財政支出制度建設。要確保國家財政對基層公共衛生的支出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國家和地方財政投入到農村醫療事業的財政比例,以確保基層衛生發展的持續性。其次,要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設施建設,改善就醫條件,提高服務水平。要將農村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盡量消化在基層。再而要加大對基層衛生服務體系中人力資源的投入。一方面國家要實施積極的政策,鼓勵更多優秀的醫護人員到基層工作,優化醫療服務網絡中的人力資源分布。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衛生服務的教育培訓投入,加強對農村醫務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農村醫療服務的質量。此外,可以在醫學院校設置專門針對農村醫務人員的專業,培養適應農村的專業人才,增加基層醫療人力資源優勢。最后,要建立適用于基層醫療服務網絡的運轉機制。以提供醫療服務,加強社會保障功能為軸線。完善醫療服務網絡的制度建設,提高服務網絡的靈活性和便利性。

        C.明確政府在農村醫療保險中的職責

        社會保險是典型的公共產品,區別與一般的商業保險,它是以謀求社會公平為根本目的。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很多農民根本無法真正享有醫療保障,所以國家應當在醫療保障方面給予農民更多的支持和保護,將農民醫療保險制度納入國家社會保險的總體規劃,而政府也就理所應當地扮演著規劃師的角色。從根本上來說,中國大陸要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民可支配收入,減少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的過渡依賴。中央政府的財政補貼始終不是新農合發展的最佳方式。新農村合作醫療長久穩定運轉的關鍵在于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目前,中國大陸農民平均收入3000元,僅臺灣的1/25。因此,農村地區生產力的發展才是根本。但在現有的國情和條件下,中國大陸政府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財政投入。各級政府應當把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補貼納入國家財政支出預算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保證資金來源的穩定性;政府可以將煙酒健康稅直接與新農合相對接,確保財源充足。此外,政府還應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支持,廣泛吸納各種社會慈善捐贈,以進一步提高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二是政策監督。一方面國家及省級政府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使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監督;另一方面國家可以成立單獨的社會保障醫療監督機構。尤其是加強財政監督力度,建立和完善監督體系。以保障和促進新農合制度的規范、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

        D.充分發揮社會團體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的作用

        當前,臺灣農民健康保險形成了在政策制定和保險運營上以政府主導,在具體操作事務上以社團參與為主的組織管理模式。社會團體扮演著協調公民與國家間利益使者的角色。其運作的邏輯是透過協商與談判。民間社團的參與不僅有利于新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貫徹和實施,亦有利于加強對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體系下各利益方的監督。中國大陸由于國情的限制,民間團體的發展沒有步入體系化,發展不夠完善,社會功能發揮的不夠充分。而新農合制度的制定、實施、發展、完善,不僅僅需要政府的控制和民眾的參與。更多社會團體的參與并發揮其輔助功能,將更有利于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完善新農合相關民間團體的建設,并充分保障其社會功能的發揮將對新農村合作醫療的改革與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1]楊志良.健康保險學[M].臺灣:華格那企業有限公司,2010

        [2]鮑 勇,王 倩,梁 穎.臺灣全民健康保險發展的現狀與問題[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1.04

        [3]張 麗.臺灣地區農民健康保險的制度框架與運行風險:兼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改革方向[J].中國衛生經濟,2011.30

        [4]曹秀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現狀與解決對策[J].醫院管理論,2010.26

        [5]娜仁圖雅,張 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的政府責任問題探討[J].科學與管理,2011.06

        [6]桑新剛,夏 芹,楊百團,尹愛田.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向全民醫療保險制度變遷的需求[J].中國衛生經濟,2009.28

        第6篇: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范文

        關鍵詞:醫療事業;籌資機制;研究

                當今世界,福利性的醫療衛生模式已經成為現代國家的普遍發展趨勢。那么,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與福利性之間的本質區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二者的性質截然不同,福利是國家的責任和義務而公益則是個人的品德和美德;二是二者的主體地位截然不同,福利的主體是國家和政府而公益的主體是多樣化的;三是福利與公益的對象不同;四是福利服務與工藝服務的資金來源不同,前者主要是政府工作報告財政資金,而后者的資金來源多種多樣。

                1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性質

                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性質應當安性為福利性,其理由主要有:第一,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需要。目前醫患關系始終處于緊張狀態。原因在于:醫療機構從政府獲取的資金逐步減少,為了保證正常運行和人員待遇,醫療機構不得不大幅度提高醫療費用。相反,即便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但患者個人現金支付比例過高。再者還有絕大多數患者缺乏基本醫療保障,完全由個人,家庭承擔巨額醫療服務開支和病癥負擔。第二,政府履行保護公民社會權利職責和需要。公共衛生服務是社會福利重要部分。更為重要的是,中外各國歷史經驗證明,醫療照顧與健康照顧必須是無條件限制的福利服務,預防疾病和疾病治療是政府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是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福利服務基礎部分。

                在如今,全面免費的醫療并非西方發達國家的專利,如在欠發達的印度早已實現全民免費福利醫療。因此,以我國目前社會物質財富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不能滿足福利性的醫療衛生制度模式是不能成立的。

                2我國醫療衛生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療體制的改革的深入,政府財政投入不足、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現實矛盾越來越突出,我國醫療保障制度自身存在著缺陷。

                2.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低,城鄉保障極不公平。農村醫療保障無論從資金、醫療設備投入還是醫務人員數量上與需求都有較大缺口。

                2.2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本身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城鎮醫保的目標人群只包括就業人員及符合條件的退休人員。少年兒童、城鎮非就業人口、個體工商戶、部分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等非公有制部門的從業人員,以及以農民工為代表的流動人員都在保障范圍內。第二,我國基本醫療保險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構成。對統籌基金規定的起付標準和最高限額水平低。第三,擔任償付功能的醫保中心對于醫院的醫保治療費用限額制度有缺陷。目前,醫療保障制度采取后支付且明確限額對報銷限額采取簡單的一道卻的做法,不能完全滿足必要的醫療費用,因此醫院也無法從醫保中心獲得足額補償。

                2.3目前部分省市還存著省市公費醫療制度。因此,我國醫療改革中,醫療費用籌資、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和醫療費用開支問題是成為難點問題,它們應當因循醫療衛生事業福利性的思路加以解決。所以,應當逐步減輕甚至免除公民個人在基本醫療服務籌資方面的責任。有關政策應當明確基本醫療服務要逐步取消個人現金支付模式。政府在建立基本醫療保險金時已經向個人進行了籌資,如果不逐步取消實際醫療費用中的個人現金支付部分,就難以使不同行業和不同等級的人們享受到真正的醫療公平。

                3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的基本功能和原則

                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應包括資金籌措和資金配置兩大部分。資金籌措是指如何獲得醫療衛生服務所需的資金,其途徑有政府稅收、個人付費、雇主付費等多種方式:資金配置是指資金的流向,可以多種分類進行衡量其配置是否公平。例如,資金的醫療機構間配置,城鄉間配置,地區間配置等等。

                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的基本功能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為醫療衛生服務部門籌集運營和發展資金;二是幫助居民分散疾病所帶來的財務風險;三是通過設計不同的資金使用方式和醫療服務購買機制,解決誰購買,買什么,從何處買,如何支付,如何定價等問題,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按照通常的標準,一個合適的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應當滿足三個基本原則:一是符合社會倫理所要求的公平性;二是資金的籌措和使用應當具備有效性;三是財務上具有可持續性。

                當前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改革就是要逐漸解決存在的問題,實現政府籌資充足,資金配置公平,有效分散全體居民的醫療衛生支出財務風險,并且在財務上具有可持續性。

                4醫療衛生事業的籌資方式

                4.1我國現行醫療衛生事業的籌資方式:我國現行醫療衛生事業的籌資方式是由個人付費、政府籌資、商業保險、社會保障等幾種模式構成。這幾種模式體現在以下幾種醫療衛生保障制度之中:一是公費醫療。二是城鄉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三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四是社會醫療救助。五是商業健康保障。六是個人直接付費。

        第7篇: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范文

        全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會議召開后,已有79個城市作為流動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城市,并計劃在近幾年覆蓋全體城鎮非從業居民。這是建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農村建立合作醫療制度之后又一重大舉措,是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經之路。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要充分發揮城市社區服務組織的作用。整合、提升、拓寬城市社區服務組織的功能。加強社區服務平臺建設,做好基本醫療保險管理服務工作,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和社區醫保是社區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一、城鎮居民醫療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社區衛生服務是隨著現代醫療需求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衛生服務模式,在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的過程中

        由于參保人員大多為老人、小孩、并軌轉制企業的弱勢群體、失業或無業人員,因此社區醫療服務便上升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是眼下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仍然不能滿足居民的各種需求,呈現處“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場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較多的患者對社區醫療服務能力缺乏信心。勝利街道居委會的xx主任告訴我們,居民們普遍認為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醫生醫術不高,設備簡陋,生怕在社區就診“小病拖成大病,感冒治成肺炎”。尤其對全科醫生持懷疑態度。

        第二,社區醫院的硬件水平堪憂。其中有不少用藥遭到患者非議。園林街道人大社區衛生服務站孟大夫稱,雖然現在社區醫院的醫療藥品范圍放開了許多,但還是沒法滿足患者要求,好多就診的大爺、大嬸們都要兩頭跑:在大醫院就診、看完病、拿著針劑藥品到社區醫院點滴。有些疾病需要作CT、彩超、X光片的。社區醫院不具備這些設備、患者只能先在大醫院就診。這也是大多數歲數比較大的患者怕麻煩不來社區醫院看病的重要原因。

        第三,調研還發現,現在社區醫療衛生的定位非常籠統,大多是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沒有對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疾病治療和疾病防止加以區別,沒有細致考慮各地醫療資源現狀,發揮作用不夠、機械地按統一標準劃分社區衛生機構。

        (二)社區醫保管理平臺建設滯后

        職工的醫療保險平臺是單位,城鎮居民醫保的組織實施網絡則可以依賴社區。實際上,每一個街道、社區都已建立了勞動和社會保障站;但是省市一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不負責具體操作;社會保險部門又不能隔著鍋臺指導街道、社區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險這一塊業務,這樣街道社區機構等于是聾子的耳朵——擺設。雖然,國家召開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會議,也有規劃。但是社會保險法規、醫療保障政策還不完善、需要細化,社會保險機構、醫療保障難以操作、街道社區無法律依據,對參加養老保險、登記繳費、審核、監察、責任的追究沒有章程、缺乏措施、政策法律建設不健全,難以震懾和阻止違法行為、處罰乏力,難以維護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合法權益。人員編制、經費保障、監察辦案機構等等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地影響了社會保險、醫療保障的工作效益。街道社區醫療保障管理平臺目前是硬件不硬、軟件太軟。

        二、街道社區醫療保險工作的對策思考.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的推開,是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邁向全民醫保、完善目標關鍵性的一步。但勿庸諱言、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醫療保險制度,加緊實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擴面專項行動,按照“低費率、保大病、保當期的構思、根據城鎮居民的特點和醫療需求、以及街道社區的承受能力,合理確定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在開展養老保險擴面的基礎上,同步推進居民醫療保險擴面行動,避免城鎮居民因大病造成的養老和健康風險,為城鎮居民穩定構筑雙保險機制。

        (一)城鎮居民醫保試點基本原則

        第一是低水平起步原則。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實際國情出發,根據各方承受能力,合理確定籌資水平,保障標準。重點保障城鎮非從業居民的住院和門診的大病醫療需求,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逐步試行醫療費用統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擴大醫療保險的受益面,確保醫療保險的長足發展。

        第二是確保自愿原則。國務院決定2007年在有條件的省市、選定2—3個城市啟動試點,明確確定地方進行試點的自愿性,充分尊重地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泛宣傳和重點宣傳相結合,城鎮居民可自愿繳費、參加醫療保險,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和選擇,政府作為后盾、建立財政輔助制度、引導和幫助居民參加醫療保險。

        第三,屬地化管理原則。明確國家、省、市、縣的責任,國家確定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地方確定具體辦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屬地化管理。統籌層次原則上參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規定,以有利于發揮現有管理體系的優勢。社會保險機構醫療保險的工作職能,貼近基層、和諧社會,從長遠考慮要積極探索適合城鎮居民特點的醫療保險辦法,大力實施“低費率、保大病”的政策,鼓勵居民參加醫療保險進而社會保險,將城鎮居民完全納入社會保障范圍。

        第四,統籌協調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做好醫療保障相關工作基本政策、基本標準和管理措施等的銜接,保證城鎮居民保險試點的順利進行和醫療保障各類制度的協調推進。

        (二)構筑預警、監管、處理三大網絡體系

        1.建立欠費監控預警網絡體系。建立居民參保繳費監控預警體系,由街道(鎮)、村、社區、勞動或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機關對欠費居民實行直接監控,每月對轄區居民繳納保費情況進排查,督促參保居民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或醫療保險費。

        2.按經濟情況對參保居民建立分類監管網絡體系。對老、幼、轉制、合并病殘居民家庭的經濟收入進行深入細致、客觀的綜合性等級排隊評價;對經濟收入比較穩定家庭居民的繳費情況進行重點監控,存在欠費的要限期補交、不按規定繳費的要降低其信用等級。

        3.完善參保關系監察、爭議調處網絡體系。健全完善市、(縣)鎮、街道、社區社會保險管理服務機構專兼職人員到位,實現定人、定崗、定責,條件好的可以聘請為社會保險聯絡員、成立街道(社區)調解組織,形成四級監控、爭議調處網絡,實行網絡式管理,隨時掌握轄區內的舉報投訴、爭議情況,維護參保居民合法權益,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及萌芽狀態。對參保當事人及時、滿意答復,確保不出現惡性有爭議案件或群體性突發事件。

        (三)建立執法、維權機制。

        1.加強與工會、民政、工商、稅務、公檢法、銀行等部門的互動、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形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特別是對惡意欠費群眾,嚴重違反醫療保障法規的團體、機構,加大聯合處罰力度,取消其信貸款、社保、民政,勞保優惠政策享受資格等,該強制執行的從速處理,該依法處理的決不手軟,并在新聞媒體上、社區街道及時曝光,使一些違反醫療保障法規的機構或居民受到嚴重處罰。

        2.建立突發性應急機制。專門編制醫療保障關系專項應急預案、有效應對因醫療保障關系、醫患矛盾而引發的突發性,明確應急的工作組織體系、機構設置、人員分工預警機制、信息、應急保障等內容、全面提升事件處理的應急反應能力,將突發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3.完善醫療保障應急周轉金機制。建立市、縣、鎮三級應急周轉金制度,對短期內無法按正常途徑解決醫療保險基金影響醫療保險聲譽的,先由街道、社區專項資金墊付,當街道社區無力支付時,啟動市、縣級應急周轉金,確保社會秩序持續穩定。

        (四)強化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能力

        1.全面推進基層平臺建設。在基層勞動和社會保障機構建設中,要有醫療保障工作責任,按照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制度、工作“六到位”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障服務建設,在村(社區)建立醫療保障服務站;梳理醫療保障工作各項管理和服務職能,確保醫療保障管理與服務職能的下延。

        第8篇: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范文

        關鍵詞:醫院信息系統;門診收費;醫保接口;PowerBuilder

        中圖分類號:TP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26-6173-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LIU Xu1, LIU Yang-tao2

        (1.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School of Software,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473004, China)

        Abstract: Current actual need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 sign of a small and medium-sized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System using PowerBuilder and SQLServer 2005 developed using C / S structure design, basic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rationalization and scien? tific. The system has been running and to good effec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and research objectives.

        Key word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outpatient charges; medicare interface; power builder

        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HIS),亦稱“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是指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現代化手段,對醫院及其所屬各部門的人流、物流、財流進行綜合管理,對在醫療活動各階段產生的數據進行采集、儲存、處理、提取、傳輸、匯總、加工生成各種信息,從而為醫院的整體運行提供全面的、自動化的管理及各種服務的信息系統[1]。

        醫院信息系統(HIS)的主要目標是支持醫院的行政管理與事務處理業務,減輕事務處理人員勞動強度,輔助醫院管理,輔助高層領導決策,提高醫院工作效率,從而使醫院能夠以少的投入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醫院信息系統是醫院數字化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成熟的醫院信息系統有很多,如杭州創業、東軟等,這些軟件功能強大,操作復雜,不適合中小型醫院的使用[2]。再加上每個醫院的管理體制和方法不同,通用型的軟件系統并不一定適合每家醫院,針對這種情況,南陽醫專三院決定自行重新開發一套醫院管理系統,該系統以醫專三院現有的管理體制為基礎,采用目前最新的技術,以適合于中小型醫院業務實際為目標打破醫院目前信息化建設比較落后的局面。

        1系統應用需述

        醫院的業務流程比較復雜,大致可以分為門診業務、住院業務和藥品庫存管理三大核心業務。

        1.1門診業務

        門診業務主要包括門診掛號和門診收費兩部分。

        門診掛號是整個門診業務的基礎。病人就診時,先到掛號窗口進行掛號。在掛號時,患者選擇就診的科室和醫生,掛號員根據患者選擇的掛號科室和醫院收取持號費,并打印掛號單。在掛號時,患者需向掛號員說明姓名和年齡。患者憑掛號單和診療卡就診。

        門診收費是門診業務系統的核心。患者在就診結束后,憑醫生的處方(手工處方或電子處方)繳費。在繳費時需出示掛號單,收費員根據掛號時的編號可以調取患者的資料,不用重復輸入病人的基本信息。收費員在收費時,對不同的項目分別收取,如口服外用藥品、注射藥品、檢驗項目、治療手術項目、醫技項目、輸血項目。口服外用藥品又分為中藥和西藥。

        1.2病區管理

        住院業務是整個醫院業務工作的另一核心,其處理流程比較復雜。住院業務分為入院登記、住院繳費和住院診治三大部分。下面我們來分別了解各個部分的業務流程。

        入院登記是整個住院治療的基礎。患者憑醫生開據的住院單到住院處辦理手續,分配住院號。如果患者沒有住院號,則重新分配一個新的住院號;如果患者已有住院號,則使用原有的住院號。在分配住院號時登記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診斷原因、入院時間、家庭住址、收治醫生、所屬科室,并確定患者繳費的類別。繳費類別分為公費醫療、新農合、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自費。辦理完入院登記后需繳納入院押金,憑住院登記條和繳納的押金到病區護士站辦理手續。

        完成住院登記之后,就要在醫院接受住院診治。在診治期間,需要到住院收費處繳納各種費用才能進行病區住院治療。在治療結束之后,就是辦理出院手續。患者需要到住院收費處結算住院費用,打印一日清單和打印收費發票;病區護士執行出院醫囑。

        1.3藥品管理

        藥品管理是整個醫院業務的核心。藥品管理分為藥品入庫、門診發藥和病區發藥三大部分。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藥品入庫的業務流程。醫院公司、制劑科室或者捐贈贊助的藥品首先要進行入庫驗收,進入到中西藥庫中進行庫存管理。門診藥房、中心藥房、科室可以向中西藥庫申領藥品,中西藥庫審核各科室的領藥申請,并將申請的藥物發送到各科室。

        門診發藥是門診業務的一處重要部分。門診醫生站根據病人的病況開具處方,病人憑處方到門診收費處劃價繳費,然后憑借藥品處方到門診藥房領取藥品。門診藥房對處方進行審查,如果處方上的藥沒有,或處方存在問題,需要門診醫生重新開處方。如果處方沒有問題,則藥房擺藥并核對藥品收回處方。

        門診藥品除了門診發藥之外,還要執行藥品屬性設置、藥品調價、藥品損益統計、藥品盤店和門診藥品入庫、藥品出庫等操作。

        病區藥房主要負責病區病人藥品的發放工作,其業務流與門診藥房業務有一定的區別。住院醫生站為病人開具醫囑,住院護士站執行醫囑,并向住院藥房申請領用藥品。住院藥房擺藥并發放藥品到護士站。

        1.4醫保接口

        醫保接口主要實現將患者就診所產生的費用信息上傳到各醫保系統中,便于醫保管理部門進行報銷管理。目前的醫保系統主要有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雖然醫保系統各不相同,但是它們所需要的數據是一致的,主要是門診費用記錄和住院費用記錄。我們在設計醫保接口時,需要根據各醫保接口標準,開發相應的程序,實現相關數據傳輸。

        2系統設計

        2.1系統設計方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也在不斷的更新和發展,人們在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出了許多的方法,其中較為流行的有結構化開發方法,結構化方法、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和面向對象方法。

        醫院業務的復雜性式與特點決定了醫院信息系統是企業信息系統中最復雜的一類管理系統,這是醫院本身的目標、任務和性質所決定的。它不僅要同其他所有信息系統一樣,追綜與管理伴隨人流、物流、財流所產生的信息,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效率,而且還必須支持以病人醫療信息記錄為核心的整個醫療、教學和科研活動等信息管理。對于開發復雜的管理信息系統,在系統設計思路上,我們采用成熟的增長法,它是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融為一體的先進實用的設計方法[4]。用增長法設計信息系統可分為四個階段,如圖1所示。

        2.2整體架構設計

        C/S模式是一種具有協同處理能力的分布式模式結構,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強大的數據共享能力,它在管理信息系統的大量的業務數據處理中被大量采用。但該工作模式不適合用戶比較分散的情況使用。B/S模式是一種基于Web技術的模式結構,它對服務的穩定性和網絡傳輸速度有很高的要求。B/S模式具有使用簡單、維護方便,適合用戶分布廣或者用戶分布比較分散的情況。

        根據系統的特點和用戶需求分析得知,醫院系統一般運行于醫院的局域網環境中,用戶分布相對固定。另外醫院系統涉及大量的非常復雜的事務操作[5]。鑒于以上情況,我們決定采用C/S模式體系結構設計。

        2.3功能模塊設計

        根據業務需求,將系統分為門診收費、住院管理、藥品管理、醫保接口和院長查詢幾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模塊結構如圖2所示。

        3系統實現

        3.1系統開發環境

        根據業務需求及系統功能的需求,制定了系統的開發環境,它由客戶端應用程序和數據庫服務器兩部分組成,下面分別介紹一下各部分的實現環境。

        1)客戶端應用開發工具的選擇

        適合C/S結構應用系統的開發工具有很多,每種開發工具都有其自身特點。對于醫院信息系統的特點,我們選擇PowerBuilder作為C/S應用結構的開發平臺。

        2)數據庫平臺的選擇

        數據庫平臺是管理系統的關鍵,它為應用系統提供數據存儲和檢索支持。數據庫管理系統負責數據的管理與安全控制,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所開發的信息系統的可靠性。目前市場上流行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有很多,如Informix、Mysql等。系統選擇Microsoft SQLServer 2005作為系統的數據管理平臺。

        3.2登錄及安全驗證功能的實現

        系統登錄功能是通過在數據庫建立一個存儲用戶信息的數據表,在用戶登錄時檢索該表的信息實現登錄過程的驗證。系統為每個用戶建立一個登錄帳號,并將相關信息保存到用戶表中。為了確保系統安全,登錄帳號的相關信息必須通過適當的加密方法進行加密,這樣既使獲取了用戶表的相關信息,由于數據是加密的,也無法對數據進行解密。

        系統的權限控制是通過在數據庫中建立一個任務表和一個用戶任務分配表來實現。用戶登錄過程中記錄的用戶帳號,在使用系統的操作功能時,權限驗證功查找任務表中是否有指定帳號和指定任務號的操作任務分配記錄,如果沒有該記錄,系統給出拒絕 用戶操作的相應提示,并終止功能代碼的執行。

        系統操作日志是在數據庫中建立一個日志信息表,當用戶操作系統時,獲取當前用戶所在計算機的網卡的物理地址、計算機名、操作時間和操作內容。通過系統日志,可以對用戶使用系統的情況進行監控。

        3.3門診業務的實現

        門診業務包括門診掛號和門診收費兩部分。門診掛號處理包括掛號處理、病人建檔、預約掛號、退號、重打、轉科六個功能模塊;收費包括收費結算、發票作廢處理、病人退費處理、操作員收費日報表、門診收費匯總日報五個子功能。

        下面我們主要介紹門診收費結算功能的實現方法。輸入病人的門診號碼或就診號碼后,單擊‘確認’按鈕,彈出門診收費結算操作界面(操作界面如圖3所示)。根據需求,不同類型的收費項目需要分別計劃,因此在在設計操作界面時,將操作窗口分為3個部分。窗口頂部顯示就診病人的基本信息;窗口中部分為病人費用項目信息,用戶可以通過輸入快捷助記詞進行操作;窗口右側顯示病人的費用類別。

        圖3門診收費結算收費項目錄入界面

        3.4醫保接口的實現

        我們以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為例,介紹醫保系統接口的實現方法。新農合醫保接口系統有三種不同的數據上傳方式:

        1)XML文件

        XML文件方式是通過將醫院信息系統中的相關記錄導出為XML文件格式。我們可以獲取患者的就診及費用信息,并導出為指定格式的XML文件,然后通過新農合系統導入。這種方式可靠性高,但需要用戶分別導出和導入。

        2)數據庫實時接口

        數據庫交互是將HIS系統中數據庫中的相關數據通過一定的方法直接傳輸到醫保數據庫的指定數據表中。這種方法操作簡便,但在自動傳輸中如果發生錯誤,就很難檢查出來。另外,直接訪問數據庫的方法也是不安全的。

        3)Web Service服務

        Web Service服務方式是通過公開的Web Service服務提供的接口實現數據的上傳。這種方式操作簡便,較數據庫實時接口方式可靠性高。

        4總結

        文章主要從應用需求、體系結構設計、功能模塊設計和系統實現等幾個方面,介紹了一種中小型醫院信息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方法。系統采用C/S結構設計,確保系統的安全,以及復雜數據處理的需要。系統的建立,能夠及時為醫院管理者提供準確、全面的數據和分析結果,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決策的有效性、可靠性,也為醫院下一步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辛海燕,苗元青,等.現代化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的實踐與體會[J].中華醫學管理雜志,2008(9):599-600.

        [2]溫世榕.信息技術在醫院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5(3):150-151.

        [3]明.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微計算機信息,2007(2):29-31.

        第9篇:合作醫療和醫保區別范文

        關鍵詞:醫療保險;信息化;途徑

        隨著信息時代和網絡時代的來臨,人們對醫療保險管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醫療保險信息化管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醫療保險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就是指醫療保險管理通過內外信息管理平臺來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夠降低成本,改善服務。

        一、醫療保險業務的特點

        1.業務處理數據量大。醫療保險業務主要需要每位參保人員建立個人帳戶,其做記載的內容諸多,比如參保人員的基本信息、就醫情況以及費用明細等諸多內容,并且需要保存較長的實踐,所以,導致醫療保險所產生的數據量十分驚人。我國每年的參保人數在急劇增加,根據不完全統計,如果以10萬人為單位,那么其所產生的數據總量能夠達到7000兆字節,根據計算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每個參保人所產生的數據量一般為300字節。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實際數據量往往遠超這個理論的數據,比如參保人住院所產生的消費記錄以及統計計算信息等內容,這些內容所產生的數據量十分龐大,還必須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及時的保存和備份,通過計算機技術才能夠快速、高效的完成。2.涉及范圍廣。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險主要可以分為城鎮職工、城鎮居民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大部分。其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比如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靈活就業人員等諸多范圍。城鎮居民主要就是指并沒有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就是指廣大農民朋友。醫療保險業務十分的重要,會伴隨參保人員的終身,所以,為了能夠保證醫療保險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質量,必須要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做好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不僅能夠有效的降低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還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失誤的出現。3.實時性強。醫療保險與其他保險之間的最大區別就是實時性非常強,與其他保險相比,參保人員的就醫時間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且與醫療保險業務關系的發生也是隨時性的,一旦就醫,必然會產生較大數據的變動,如果不能保證系統的穩定性,會給參保人員信息的準確性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必須要保證系統的穩定性,能夠進行隨時連接,從而保證信息的完善度和準確度。4.對數據信息的要求高。醫療保險管理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在實際生活中,一旦參保人員發生相應的變化,比如就醫情況以及繳費信息等,必須要及時、完整的對其進行記錄,尤其是參保人員的個人賬戶以及統籌支付等內容,必須要嚴格的按照相關規定和標準進行操作,不能存在違規操作,必須要嚴格的對其進行管理,規范數據的使用和操作權限,從根本上提高數據的安全性,也有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工作十分的復雜,但是我國相關人員并沒有認識到這方面。由于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建設具有著諸多特點,比如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以及數據交換頻繁等特點,所以其本身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系統。醫療保險管理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建設衛生、民政社區服務以及公安戶籍管理等在內的一條龍服務,其具有著先進性,是我國現代化的具體體現之一,所以,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時候,必須要協調好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比如信息化建設主管部門、勞動局、衛生局以及財政局等多方面的關系,進而從根本上保證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的穩定開展,保證醫療保險管理系統的穩定性和高效性。

        2.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過多依賴于信息化管理系統。醫療保險信息系統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其數據量十分巨大,會直接關系到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計算機憑借著其強大的計算和分析能力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并且在醫療保險管理中加以引用,進而從根本上保證醫療保險系統能夠為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但是,由于應用系統過于復雜也會導致其實用性比較差,從而會嚴重的影響到其正常工作的開展。

        3.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信息化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信息化的建設并不是一朝而成,一勞永逸的事情,由于醫療保險業務本身所產生的數據量十分的巨大,并且又十分的復雜,包括了各種險種的業務和財務數據,所以在進行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串聯的過程中與外界也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三、提高醫療保險信息化系建設的措施

        1.主機系統。主機系統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就是儲存所有參保人員的醫療信息和關鍵數據。所以,必須要保證醫保中心利用主服務器和其他軟件相連,為了安全起見,必須要實現雙擊備份,進而從根本上保證主機的性能和可靠性。

        2.網絡系統。網絡系統在醫療保險信息化系統建設過程中處于十分關鍵的位置,其主要功能就是將主服務器、交換機以及路由器等設備進行有效的連接,并且以此為基礎配置相應的遠程服務器。在醫療保險信息化系統中,可以通過專網之間連到信息中心的路由器上,并且實現遠程訪問社保中心數據庫的目的。還可以將醫院、藥店等定點單位進行聯系,既可以將醫保中心的網絡和廣域網進行連接,從而加強了相應的檢索和存儲的能力,又可以通過局域網實現相關業務的處理,從根本上滿足系統數據所要求的統一性和安全性。另外,在進行網絡使用的時候,必須要充分的應用多種廣域網,比如光釬以及4G等技術,實現遠程實時的備份,進一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

        3.數據庫系統。數據庫作為信息技術的核心內容,在醫療保險信息化系統建設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整個醫療保險系統的正常運行。在進行數據庫構建的時候,由于其數據量十分巨大并且十分的復雜,對數據的要求很高,所以,不僅需要保證數據的可靠性,還必須要保證數據的實時性和統一性。為了能夠滿足這些很難的要求,醫保中心必須要結合現代數據庫管理軟件來不斷的完善數據庫系統。目前我國醫保中心一般都會選擇ORACLE10g為數據庫,相關的醫療機構和藥店往往會選擇比較簡單的SQLSERVER作為數據庫。一般情況下,醫保中心在選擇數據庫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分布式存儲結構,然后根據數據服務器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進而從根本上提高主機系統的性能,還可以起到保護數據庫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現代化進程日益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人們十分關注自身的切身利益,其中醫療保險作為人們最為基本的利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隨著參保人數的急劇增加,對醫療保險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滿足日益高漲的需求,醫療保險系統必須要結合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不斷的進行完善和創新,建立科學、合理的信息化系統,進而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性能和安全,維護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有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頊慶坤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中數據傳輸設計,計算機與網絡.2002,(7):1159第2期.

        [2]徐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研發.山東大學.2009-04-15.

        [3]劉宏宇.社會醫療保險網絡管理信息系統設計和實現.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二十八研究所.南京.[J]電子工程師2001-11-30.

        [4]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2]11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区在线精品 | 亚洲福利欧美午夜福利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一区 | 亚洲一区日韩一区欧美一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