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訓練心理素質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置信規則庫;證據推理;粒子群優化算法;參數優化模型;參數訓練
中圖分類號: TP18; TP273.5
文獻標志碼: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ptimization learning models in Belief Rule Base (BRB), a new parameter training approach based on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was proposed, which is one of the swarm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The optimization learning model was converted to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constraints. During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all particles were limited in the search space and the particles with no speed were given velocit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diversity of the population of particles and achieve parameter training. In the practical pipeline leak detection problem,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MAE) of the trained system was 0.166478.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good accuracy and it can be used for parameter training.
Key words: Belief Rule Base (BRB); Evidential Reasoning (E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parameter optimization model; parameter training
0引言
為有效利用帶有各種不確定性的定量信息和定性知識,Yang等[1]266-285在IFTHEN規則[2]241-245中加入置信框架,提出了基于證據推理(Evidential Reasoning, ER)算法的置信規則庫推理方法(belief Rulebase Inference Methodology using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 RIMER)。RIMER是在DS證據理論[3-4]、決策理論[5]、模糊理論[6]和傳統IFTHEN規則庫[2]241-245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具有對帶有含糊或模糊不確定性、不完整性或概率不確定性以及非線性特征的數據進行建模的能力。目前置信規則庫(Belief Rule Base, BRB)系統已成功地應用于石墨成分檢測[1]276-279、輸油管道檢漏[7]103-113等工程領域。
BRB中規則權重、前提屬性權重和置信度等參數通常根據專家知識人為給定。但在復雜或大規模的BRB系統中,人為給定的方式將無法保證BRB系統的推理準確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提升BRB系統的推理能力,Yang等[8]572-573提出了對BRB系統進行參數訓練的優化模型,并給出使用Matlab中FMINCON函數的求解方式。隨后,Chen等[9]12849-12850新增前提屬性候選值作為訓練參數,并將原始參數訓練方法應用在改進的優化模型中,由于新模型下的參數訓練方法提高了BRB系統的推理能力,因此稱其為全局參數訓練方法,但新優化模型的求解方式依舊是使用FMINCON函數,當BRB規則數較多時,算法的效率并不理想。與此同時,不同于使用FMINCON的參數訓練方法相繼被提出,常瑞等[10]287-291基于梯度下降法和二分法提出聯合的參數訓練算法,其收斂效率雖然有明顯的提升,但由于算法中涉及復雜的公式推導,因此該參數訓練方法僅包含規則權重和置信度兩個參數;Zhou等[11]7700-7709依據期望極大估計法提出在線的參數訓練方法,但算法中不僅涉及復雜的公式推導,同時算法有效性還需建立在人為假定的概率分布上,不利于理解與實際應用。
為健全現有參數訓練方法,本文提出一種基于變速粒子群算法的置信規則庫參數訓練方法。該算法的本質是利用粒子群優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求解優化模型,但傳統的粒子群算法易早熟收斂,陷入局部最優解,因此本文提出對失去飛行速度的粒子重新賦予速度的策略,提升粒子群算法求解優化模型時最優解的精度。在實驗分析中,本文首先通過擬合多峰函數的實驗驗證改進的粒子群算法是否能有效避免傳統粒子群算法遇到的早熟收斂問題;然后在石油管道檢漏的實例中,分析本文方法與現有參數訓練方法,對比各個參數訓練方法的收斂精度和收斂時間。
1.4問題提出
在BRB優化模型的求解中,傳統的可用方法[14]有:近似牛頓法、Zoutendijk可行方向法和Wolfe簡約梯度法等,但上述的求解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困難和局限性。鑒于此,Yang等[8]提出利用Matlab優化工具箱中的FMINCON方法求解BRB的優化模型,該方法有效地解決了BRB系統中因參數初值不精確而引起的推理準確性不高的問題,但通過理論研究和實驗分析不難發現基于FMINCON函數的方法在求解復雜問題時,算法效率低,收斂速度慢,并且程序可移植性較差。隨著專家學者對參數訓練研究的加深,不同于使用FMINCON函數的參數訓練方法相繼被提出,常瑞等[10]287-291基于梯度下降法和二分法提出聯合的參數訓練算法,其收斂效率雖然明顯的提升,但由于算法中涉及復雜的公式推導,且在使用編程語言模擬偏導公式時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該參數訓練方法僅包含規則權重和置信度兩個參數,相比現有的參數優化模型,其是一種退化的參數訓練方法。
針對當前求解BRB優化模型中缺少高效、可行的方法,本文引入群智能算法中的粒子群算法[15]4104-4108,由于粒子群算法中涉及的參數較少,且易于實現,因此廣泛應用于優化問題求解。對于傳統的粒子群算法,其在求解諸如BRB優化模型等復雜的非線性優化問題時,易早熟收斂而陷入局部最優解,主要原因是由于粒子的飛行速度趨近于0,最終導致無法達到理想的收斂精度。但通過實驗分析,增加適當的策略能夠有效地讓粒子跳出局部最優解,從而獲得全局范圍內收斂精度更高的最優解,為此,本文將通過改進粒子群算法提出BRB的新參數訓練方法。
3.2輸油管道檢漏實例
輸油管道檢漏的實例主要用于檢測參數訓練方法的有效性[7]103-113,[9]12853-12854,[11]7700-7709,[18],因此將其作為對比本文方法與現有其他參數訓練方法的實例。在該實例中,輸油管道的漏洞大小(Leak Size, LS)主要由兩個因素判斷,分別是輸入和輸出流量差(Flow Difference, FD)以及油液對管道產生的平均壓力差(Pressure Difference, PD)。因此將FD和PD作為BRB系統的輸入,而LS作為輸出。此外,選取2008組從正常情況到發生25%泄漏情況的數據作為測試數據。
對于初始BRB的構建,以FD和PD作為前提屬性,并假設FD有8個候選值,分別為{-10,-5,-3,-1,0,1,2,3};PD有7個候選值,分別為{-0.042,-0.025,-0.01,0,0.01,0.025,0.042};LS則有5個評價等級,相應的等級效用值為{0,2,4,6,8}。由前提屬性的候選值可初始化由56條規則組成的BRB[9]12852-12853,其中利用初始BRB對輸油管道檢漏的結果如圖6所示。
為對比本文方法與現有其他參數訓練方法的性能,本文將Xu等[7]和Chen等[9]12845-12860提出的參數訓練方法作為比較對象,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表1中:XuBRB表示經Xu等[7]的方法訓練所得的BRB;ChenBRB表示經Chen等[9]方法訓練所得的BRB,與Xu等[7]方法相比,二者都是運用FMINCON函數進行求解,而Chen等[9]方法中新增前提屬性候選值作為訓練參數,進而得到更優的MAE,但收斂速度相對較慢;PSOBRB表示經基于PSO參數訓練方法訓練所得的BRB;VPSOBRB是基于VPSO參數訓練方法訓練所得的BRB。通過對比MAE及運行時間不難發現,經本文方法訓練所得的BRB,其MAE更優于其他參數訓練方法訓練所得的BRB,同時在算法的運行時間上比Xu等[7]和Chen等[9]的方法有明顯的下降。
4結語
本文針對現有參數訓練方法在求解置信規則庫優化模型中存在的收斂速度慢、可移植性差的缺點,提出了引入群智能算法中的粒子群算法求解該優化模型的解決方案,但傳統的粒子群算法存在“早熟”及易陷入局部最優解的問題,因此本文首先對傳統的粒子群算法進行了改進,然后將其與置信規則庫的參數訓練有機地結合,提出了基于變速粒子群的置信規則庫參數訓練方法。理論分析和仿真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所提的算法是有效可行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將進一步針對置信規則庫的參數訓練進行實驗研究,以期設計出更合理有效的參數訓練方法。
參考文獻:
[1]YANG JB, LIU J, WANG J, et al. Belief rulebase inference methodology using the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RIMER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2006, 36(2): 266-285.
[2]SUN R. Robust reasoning: integrating rulebased and similaritybased reasoning [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95, 75(2): 241-295.
[3]DEMPSTER A. A generalization of Bayesian inference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 Methodological, 1968, 30(2): 205-247.
[4]SHAFER G.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vidence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6.
[5]HWANG C, YOON K.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 Berlin: Springer, 1981.
[6]ZADEH L.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J]. Fuzzy Sets, 1965, 8(3): 338-353.
[7]XU DL, LIU J, YANG JB, et al. Inference and learning methodology of beliefrulebased expert system for pipeline leak detection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7, 32(1): 103-113.
[8]YANG JB, LIU J, XU DL, et al. Optimization models for training beliefrulebased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2007, 37(4): 569-585.
[9]CHEN YW, YANG JB, XU DL, et al. Inference analysis and adaptive training for belief rule based systems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1, 38(10): 12845-12860.
[10]CHANG R, WANG H, YANG J. An algorithm for training parameters in belief rulebases based on the gradient and dichotomy methods [J]. Systems Engineering, 2007, 25(S): 287-291.(常瑞,王紅衛,楊劍波.基于梯度法與二分法的置信規則庫參數訓練方法[J].系統工程,2007,25(增刊):287-291.)
[11]ZHOU ZJ, HU CH, YANG JB, et al. Online updating belief rule based system for pipeline leak detection under expert intervention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9, 36(4): 7700-7709.
[12]YANG JB, SINGH MG. An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 for multiple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with uncertainty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1994, 24(1): 1-18.
[13]YANG JB. Rule and utility based evidential reasoning approach for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analysis under uncertaintie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 131(1): 31-61.
[14]HU Y. Nonlinear programming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90.(胡毓達.非線性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5]KENNEDY J, EBERHART R. A discrete binary version of the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C]// Proceedings of the 199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 4104-4108.
[16]HU X, EBERHART R. Solving constrained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World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ics,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 Orland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and Systemics, 2002: 203-206.
關鍵詞:心理素質訓練;軍事訓練;作用
由于高職業風險、高壓力的軍事活動影響,軍人必須具備足夠的生理、心理素質,以便抵御高壓力對其身心的損傷。因此,在軍事訓練中必須注重加強心理素質訓練,切實提升學員心理健康水平,以便確保軍事任務的順利完成,保障學員的健康發展。
一、心理素質訓練
軍人的心理素質是建立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之上,以人格作為核心,在個體、軍事環境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穩定、綜合的,具有較高挫折耐受力的一種心理品質。
作為人的心理方面較為穩定的特點,心理素質體現為一個人心理發展水平的總和,主要包括如下兩個方面:一是先天所具有的素質,這是人類長期發展的綜合結果;二是后天所形成的穩定素質,通過后天的教育、自我修養所形成的。因此,心理素質的發展離不開先天的遺傳,更離不開后天的實踐訓練。
二、心理素質訓練在軍事訓練中的作用
在高技術戰爭背景下,高技術武器的殺傷力、破壞力不斷增大,不僅會對物質設施帶來破壞,還會對軍人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影響,為了更好地面對各種復雜情景,軍人應當具有頑強、果斷、機智、冷靜的良好心理素質,否則很難取得勝利。因此,各國軍隊都將心理素質訓練納入軍事訓練中,以提升部隊的戰斗力,提高心理素質也開始成為軍隊建設的重點。對于軍校學員而言,加強心理素質培養,不僅是軍隊訓練、軍隊建設、高技術戰爭的客觀要求,還是提高學員心理活動水平,培養其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積極、主動心理準備,為軍隊建設夯實基礎的基礎條件。因此,有必要將心理素質訓練納入軍事訓練中來。
在軍事訓練中,加強學員心理素質訓練,有助于提升其軍事活動能力,確保軍事活動的順利開展,切實提升軍事活動的績效。只有心理素質良好,才能承受高壓力、高風險的軍事活動所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幫助軍人克服緊張、焦慮等不利干擾,做出科學的決策。研究顯示,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存在著正相關性,因此,加強心理素質訓練,可以顯著提升學員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孤獨情況,幫助其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增強其軍隊生活適應能力,減輕其憂慮、焦慮等不良情緒。
目前,心理素質訓練已經成為軍人心理問題的有效解決途徑,也是促進軍人心理健康、健全其人格,增強軍隊戰斗力的重要保障。但從當前現狀來看,軍事訓練中該項工作仍相對薄弱,無法保證軍事作業的績效與戰斗力,因此,加強學員心理素質訓練勢在必行。心理素質訓練必須全面穿插在軍事訓練中,密切加強與軍事訓練的結合,將二者融為一體,這樣,軍事訓練為學員提供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培養其軍事技能,提升其軍事素質,而心理素質訓練能夠增強學員素質,實現人與武器、人與戰法的有效結合,實現心理素質、軍事素質的協調、穩定發展。
三、加強心理素質訓練的策略
結合軍事訓練中心理素質訓練的特點,在實際心理素質訓練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優勢,促進學員心理素質的提升,具體而言,應從如下幾點著手:
(一)思維訓練
為了更好地面對錯綜復雜的現代化戰爭、環境及意外,必須保持敏捷的思維和冷靜的頭腦,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出科學的決策。在訓練過程中,應注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表象思維能力,應通過有意識的講解動作程序,不斷提出問題,啟發學員思維,使其主動分析、探研,從而在實訓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經過各種技術、動作、戰術方法的模仿、訓練,使思維表象與實際趨于一致,增強其理解,實現由感性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二)意志訓練
訓練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員的吃苦耐勞、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所選擇的訓練方式應對人體生理負荷具有足夠的挑戰性,這樣才能培養其不怕苦、不怕累,堅持,踏實的精神。在軍事訓練中,應將培養學員的意志品質作為重點,嚴格根據要求進行訓練,精雕細琢,逐步養成。
(三)性格訓練
軍人應具備良好的性格,尤其是勇敢、果斷、謹慎等品格。在訓練過程中,品格、性格的訓練都具有一定的難度,可能會引發生理極限,個別項目還存在極大的危險性,例如,400米游泳、障礙、旋梯、滾輪等訓練中,需要培養大家不怕困難、果斷、大膽、勇于挑戰自我的品質,通過訓練克服一個個技術難關與主觀困難,通過激烈的比賽,樹立起不怕競爭、勇于拼搏的意識,能夠科學面對失敗,積累成功經驗。
(四)情緒訓練
情緒穩定與否關乎學員訓練效率及任務完成情況。所謂穩定的情緒,即確保學員在任何情況都能做到沉著、冷靜。在情緒訓練中,可以采用放松訓練法,可指導學員借助于言語暗示、思維表象、調整呼吸等多種方法,使其放松入靜,消除其緊張感,提高其大腦興奮性,經反復訓練之后,學員再遇到該刺激就能夠很好地控制自我情緒。
(五)感知覺訓練
如今的戰爭都是高技術戰爭,所面臨的環境十分復雜,因此,必須培養其靈敏的感知覺,能夠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面獲取各方信息,加強分析和判斷,爭取最終的勝利。在訓練過程中,一方面,要促進學員的身體健康,確保其各方面機能的狀態良好,同時,注重提升其反應靈敏性,拓寬其視野,增強其觀察能力。
(六)承受力訓練
由于作戰環境的復雜性,要求軍人具備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備過硬的身體素質。因此,在軍事訓練中,應將訓練場視為戰場,借助于惡劣的天氣,提高訓練的難度、時長,使其消除恐懼,增強對超常刺激的忍耐度。對于心理承受力的培養,可以借助于模擬戰爭進行訓練。
一言以概之,作為軍事訓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心理素質訓練需要長期、多方面、多方法進行開展,以便提高其心理素質,在心理素質訓練過程中,應堅持“全面發展、健康發展、循序漸進、區別對待”的基本原則,這樣才能使各學員心理素質達到較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素質;途徑
中圖分類號:G40-012 文獻標識碼:A
素質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求得青少年身心素質的整體發展。人的各種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都依賴于心理素質的水平,一個心理素質水平高的人,他的各種素質的水平也會獲得提高,反之則否。一句話,沒有心理素質這個牢固的基礎,那么,全面發展就是空樓閣。因此,高校應在素質教育實踐中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理由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大學生活已具社會的雛形,大學生所面臨的人際關系遠比中學階段復雜,職業、理想、擇偶、前途等問題更加具體和直接。尤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他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外還要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經常在各種機遇中進行選擇,不斷迎接失敗和成功的考驗。
從小學到大學階段的連續學習生活經歷和大學校園的特殊環境,使大學生的心理處于迅速發展和趨于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階段,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心理活動具有既豐富又矛盾的特點,心理品質的發展表現為不穩定和不平衡。一項關于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大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就可能導致心理生理機能的紊亂,從而對身體健康和生活、學習造成重大影響。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大學生優良思想品德的先決條件
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必備條件。一個人的性格具體地標志著一個人的品德和世界觀,即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質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健康的性格就談不上優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個性的形成,思想和品德的訓練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智力發展,提高心理素質的基礎
在學習過程,如果一個大學生朝氣蓬勃、心情愉快,就會調動其智力活動的積極性,易于在大腦皮層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也易于形成新的暫時神經聯系和使舊有的暫時神經聯系復活,進而促進智力的發展。反之,若是在煩惱、焦燥、擔心、憂慮、懼怕等情緒狀態下學習,就會壓抑他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認知機能受到壓抑和阻礙。事實上,那些被感情問題、人際關系等問題搞得憂心忡忡致使成績一落千丈,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沖動而違法違紀,因缺乏學習動機而厭學的大學生,其癥結都表明了心理是人的一切活動的根本。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提高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廣泛開展對各種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根本目標是充分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個性的健全發展,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對精神疾病的預防主要表現在:幫助大學生挖掘和認識自身的不良認知,并學會對認知進行調控;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和兩極化波動,學會科學地調控自己的情緒,避免心理失衡,培養積極的情緒狀態;學會調節激情、應付挫折刺激,增強心理承受力,從而避免心理偏差,具備自覺、果斷、堅持與自制的意志品質;使大學生了解健康個性的標準及自身的個性特點,并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形成開朗、活潑、具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良好性格;在群體中與人和睦相處,悅納他人也悅納自己;善于在群體中發揮自己的才干,達到高水平的自我實現;掌握排解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同時學會認識自己、認識自身生理、心理變化的特點,順利地度過青春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與策略,能夠優化和調節自己的學習過程,能夠調控自己的學習心理狀態,開發潛能,達到良好的學習適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同時也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任務。實施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體系
學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加強領導,整合資源。建立由學校主管領導負責,相關部門參與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出臺學校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保證此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制度;建立校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從班級、院、校3個層面有區別、有重點、生動地開展工作。
(二)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施以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過程。因此要有完善的內容體系。第一,開設心理學課程。在教學計劃內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講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第二,開設心理學專題講座,重點講解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第三,開展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的不同時期開展不同內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一年級學生中開展適應性和交往方面的心理教育,在四、年級學生中開展有關擇業心理方面的教育活動等。還有經濟困難學生心理教育、獨生子女學生心理教育等。
(三)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詢體系
建立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積極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從而發揮其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預防和心理疾病的矯正作用。第一,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在新生中,進行心理調查、心理測量,充分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資料,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摸清每個學生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使心理教育更有針對性。第二,設立咨詢室,開設門診咨詢。一對一式的門診咨詢是比較嚴格意義上的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和經常性工作。
(四)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中
心理素質教育作為學校教育體系的一部分不能脫離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高校應當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具體教學活動中去,使其能夠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形成一個良好的教育體系。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特征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教師要切實重視課堂教學良好氛圍的營造、科學的課堂環節的設置、課堂資源的選擇和合乎人情的評價。要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愛學”和“會學”的良性循環的形成。愛學是會學的動力,會學是愛學的強化。要重視課堂教學的六個維度:長度,即在有限的可用時間內增加課堂教學的實用時間;寬度,即教師為每個學生服務,也就是在課堂中力爭滿足每個學生的合理需求,在陽光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陽光心理;高度,即教師課堂教學的創造性,要重視教師個人教學風格的建構;密度,即課堂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參與度;深度,即學生知識技能學習過程中,學科思想方法和學習策略的自然滲透;適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均要適合自己,因為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要重視學生學習素質,如學習的驅動系統、智力系統、操作系統、認知系統和元認知系統及學習的資源管理系統的培養。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如評價語言、體態語言等。
(五)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
心理素質是指個體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機能,是心理品質和心理能力的統一體。心理素質以個體的生理條件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將外在獲得的刺激內化成穩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與人的適應行為和創造行為密切聯系的心理品質。
行為治療的理論認為,行為是人的內部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是個體與環境建立聯系的關鍵環節,也是個體實現目標的必要手段。人的絕大多數行為是通過學習的過程而獲得的,而且可以通過再學習予以消除。因此研究和探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方法具有現實意義。學生心理素質訓練課程的實際操作可以分階段進行,如自我認知訓練、個性優化訓練、情緒調節訓練、意志品質訓練、學習心理訓練、人際交往訓練、生涯規劃訓練等。
1.自我認知訓練
自我認識訓練的主要內容有自我認知建構訓練、自我欣賞訓練等。常用的方法有:分享活動、講座、討論和角色扮演等。
2.個性優化訓練
個性優化訓練就是通過訓練,使學生了解個性及其構成,了解影響個性發展的主要因素,從而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個性特點,理解他人的個性,找到優化自己個性的方法,主動完善自己,培養健全人格,發揮個人潛力,創造美好未來。個性優化訓練的方法主要有:行為練習、角色扮演、討論法和作業法等。
3.情緒調節訓練
學生的特點是情緒特別豐富,但情感的穩定性不足,如具有沖動性和爆發性,易于心境化等。學生情緒調節訓練的目的在于學會積極的思維方法,調整生活目標,學會對情緒管理。主要方法有:討論、講座和自編自演情景劇;通過講座和討論了解情緒管理的知識、生活困擾解決途徑和常用的情緒宣泄方法;通過生活情景再現,學會以他人為鏡,接納與問題和煩惱共同成長的理念等。
4.意志品質訓練
學生常見的意志障礙有意志過強、意志減退、意志缺乏、意志倒錯、強迫現象等。意志訓練的主要內容有:積極的行為觀訓練、責任感訓練、反拖拉訓練和積極生活方式訓練等。
5.學習心理訓練
學生學習心理訓練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克服考試焦慮和厭學情緒、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創新能力等。學習心理訓練的主要內容有:目標管理訓練、歸因訓練、動機激發訓練、學習方法訓練、記憶力訓練、創新思維的訓練等。主要方法有:小品練習、講座、討論、頭腦風暴法等。
6.人際交往訓練
人際關系訓練就是使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和完成課外作業,掌握克服不良的交往心態和行為的方法,協調人際關系,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在接納自己的同時,學會欣賞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在團體中享受到集體的力量和運用所學技能后的愉快。人際交往訓練的主要內容有:人際交往的原則訓練、了解他人訓練、尊重欣賞他人訓練、合作訓練、團隊精神訓練、表達能力訓練、個人形象設計訓練等。
7.生涯規劃訓練
生涯規劃訓練就是促進學生了解自己的年齡、性格、興趣、限制、生活方式,了解工作的世界如工作的要求、環境、發展機會、前景;培養抉擇能力,如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以及培養個人面對轉變的彈性等。主要方法有:講座、討論、原生家庭分析、繪制生命線和生命彩虹圖、求職應試模擬等。
參考文獻
[1]孫志強.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J].遼寧教育研究,2000(3).
[2]陶明達.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00(4).
[3]邢志邦.心理素質的養成與訓練[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排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特點影響因素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8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0)3-0163-03
排球運動是一項復雜多變,對抗性較強的項目,心理素質培養對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的影響比較大。我國排球運動員的技戰術訓練水平和比賽水平很高,心理訓練一直受到排球界的重視,并取得不少成果。排球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的心理表現和心理水平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本人就排球心理素質的概念、特點、影響因素、作用、提高途徑等問題進行分析。
一、心理素質的概念與特點
心理素質是指體現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中的特征,表現為人在心理活動方面的能力。在人的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處于基礎地位,它參與人的其他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對人的行為起著制約和驅動作用。
心理素質是個人的心理特征,是個人的多種心理品質的綜合表現,不是人的個別心理或個別行為表現,更不是人一時或一地的心理與行為表現,而且伴隨人的成長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具有相對穩定性和自我發展性。人的心理素質有優劣和高低之分,能對人的行為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具有可評價的性質。心理素質因素包括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和意志品質,是人的個性心理品質在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中的綜合表現。
二、影響排球運動員心理的因素
排球比賽不僅僅是雙方運動員身體和技術、戰術的對抗,同時也是心理素質的較量,這種較量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會表現得非常突出,對臨場技戰術水平的發揮和比賽勝負影響極大。運動競賽的實踐證明,優異運動成績的創造和激烈比賽的獲勝取決于多種因素,其中身體素質是保證運動質量的基礎,運動技戰術是基本條件,而心理素質是兩者能夠發揮作用的內部動力。心理學專家認為,運動員比賽的成功率30%歸于心理,70%歸于其他方面,心理因素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控制、調節自己的生理活動和技術動作的主導因素。
既然心理素質在運動比賽中的地位這么重要,那么影響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在比賽中,運動員除了擁有正常人的心理形成過程外,還在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存在臨場心理形成的特殊因素。
1.主觀方面因素
(1)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因素
運動員的神經類型決定了個人在比賽中能否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是發揮技戰術水平的前提。多數運動員的神經類型屬于強質型,即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高水平的運動員很少有屬于抑郁型的。強質型的特點是神經過程相對弱,具有較高的平衡性和靈活性。這些特點決定了排球運動員具有反映迅速、情緒穩定、動作可塑性強、不易受影響等良好的品質,容易形成較好的復式教學帶來的益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前面也有闡述。我也是在摸索中前進,對于復式教學的認識還有待挖掘,不斷改進,與其他教學方法要不斷融合,以適應社會、學員、家長的需求,為培養出更多更好的聲樂人才而努力。
自我調節能力。而屬于抑郁質的運動員比賽中容易受情緒影響,心理素質不穩定,較難適應排球競賽高強度、快節奏、多變化的特點。
(2)自信心因素
自信心因素是排球運動員在比賽中創造良好心境的基礎,也是發揮最佳競爭狀態的保證。與平時的科學訓練、技術的熟練掌握、豐富的比賽經驗有關,尤其以比賽成功的感受為基礎,賽前對彼此雙方的情況分析和掌握也會對運動員的自信心產生影響。如果運動員的自信心不足,技戰術就不能很好地運用到比賽中去,在處理球上就會縮手縮腳,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失誤,導致比賽失利。
(3)動機因素
愿望與意向是促使運動員積極參賽的內力。要使排球運動員形成正確的訓練和參賽動機,使運動員清楚認識到為了什么而訓練,為了什么而去比賽,形成正確的運動動機,應該向運動員強調將自我需要與集體進行高度的統一。運動員如果在比賽場上忽視全局,則越急于表現越容易失敗,必定對比賽總體造成嚴重影響。
(4)適應能力因素
排球運動員的適應能力有身體適應和精神適應兩方面構成,他們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臨場狀態。身體適應是運動員的身體狀態能否適合參加本次的訓練和比賽,而精神適應是運動員的精神面貌能否參加本次訓練和比賽,如果身體和精神面貌不能處于最好狀態,會影響到心理,從而影響訓練和比賽的效果。
2.客觀方面因素
(1)比賽的環境條件
比賽場地、環境等方面的變化以及觀眾傾向性的噪聲,謾罵的不禮貌行為,比賽規模、性質對運動員的心理影響,比賽規模大且賽事重要時,人們對比賽的期望值較高,而運動員對取勝的把握不大時,運動員就會過多的考慮比賽的重要性,并盲目的進行各種幻想,往往會出現賽前失眠、坐立不安等焦慮情緒。運動員如果不能很好地適應和自我調節,就會影響技術的發揮,致使運動員精神分散,心理產生突變,產生急躁和反感情緒從而直接影響運動員技術和戰術水平的正常發揮。
(2)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
運動員要避免比賽失常,獲得個人的戰術水平穩定的發揮,掌握技術是前提,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是運動員臨場心理的堅強后盾。在比賽中,運動員熟練地掌握了技術,對場上的各種來球,能夠進行正確判斷,并作出正確的處理。熟練地掌握了技術,處理好了球,對運動員的心理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使運動員對比賽充滿信心,使比賽向著本方的節奏進行。
(3)集體配合因素
比賽中技術串聯的運用及各種戰術的組成,都需要通過集體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導致失利,直接影響集體配合的水平,也會引起運動員的臨場心理發生變化。特別是接一傳的運動員,心理素質應更好,接好一傳等于創造了一個進攻的機會。當失誤導致失分時,隊員之間不應互相埋怨,應互相進行鼓勵;當得分時,隊員之間也應該互相鼓勵進行打氣。只有隊員間默契、融洽、和諧的配合,才能給運動員提供一個良好的心境。
(4)競賽中比分和時間對運動員情緒的影響
排球運動不僅具有激烈性,而且還具有復雜性。在雙方快速防反轉換中會呈現出暫時比分領先、相持、落后等不同情況,這些都直接影響運動員的心理,比分越接近,比賽時間越接近結束,球場上氣氛越緊張,對運動員的心理沖擊就會越強烈。首先,在比分領先時,有些運動員特別是年輕的運動員會產生輕敵的心理,認為自己的實力遠遠高于對手,很容易取勝,運動員在這種自高自大、盲目樂觀的心理支配下,就會產生麻痹思想,注意力的穩定性下降,判斷誤差增大,思維遲鈍,這是不適宜的消極情緒狀態,它干擾了運動員的意識活動,使運動員的技術動作變得僵硬,過于小心、謹慎,縮手縮腳,處理不果斷或盲目,進攻意識減弱,防守意識增強。其次,在比分相持階段,如果雙方實力相差無幾,當時間持續較長時,有些運動員因缺乏心理準備,在困難面前經受不住考驗,不是越戰越勇,而是缺乏信心,害怕對手領先,在這種消極情緒的支配下,面對當前壓力,運動員情緒產生波動,處于輸贏不定、忐忑不安的狀態,低估了自己的實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比賽中,戰術意圖不明確,該扣不扣,該吊的球不吊,致使處理球失誤增多,這時出現比分由相持到落后的可能性增大。當比分處于落后狀態時,特別開局失分較多,并與原來期望差別較大的情況下,如果運動員賽前心理準備不充分,常常會產生焦慮情緒。大多數研究表明,焦慮對運動員成績影響是消極的。當運動員處于高焦慮水平時,注意變得狹窄,注意轉移能力下降,心理素質下降,把握時機能力降低,肌肉緊張程度增高,致使動作技術變形,處理球時不冷靜,戰術組織混亂,不必要的失誤增多。
(5)雙方運動員的實力對運動員心理的影響
在對手較強、競技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實力較差一方的隊員往往會產生“畏敵”的情緒,對勝利缺乏信心,對克服困難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臨場表現出斗志不高,動作不果斷,束手無策等現象。對手較弱,容易產生輕敵的情緒,主要表現為對克服困難的準備不足,如在臨場比賽比較順利時運動員往往表現為防守不積極,進攻中處理球隨便,若遇到對方突如其來的進攻,導致本隊落后時,沒有心理準備,可能會產生急躁情緒,防守上容易犯規,進攻上會失去正常動作節奏,動作變形,從而導致成功率降低。與對手實力相當時,容易產生怕輸的不良心理狀態,主要是怕自己在比賽中發揮不好而影響全隊的勝負,對如何克服困難想的少,顧慮重重,怕在各環節中出現失誤,所以行動不果斷、反映遲鈍。
(6)教練員對運動員的信任程度對運動員的心理影響
在比賽中教練員要充分信任運動員,這樣,運動員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運動員精神飽滿,感到全身力量增強,渴望在比賽中能有最好的表現,整個心理活動過程進行得協調和諧。在這種情緒支配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戰術水平能夠得以充分發揮,能夠掌握比賽的主動權。
(7)裁判員的判罰對運動員在關鍵球階段的影響
裁判員在比賽中判斷球、處理球是否得當,執法是否公正,也直接影響運動員的作戰心理。尤其是每球得分制的實施,裁判員的每一次判罰都決定著得分和失分,特別是關鍵球階段,每次判罰決定著一得一失兩分的差距,裁判員判罰的難度增加,如果裁判員在這個階段判罰出現錯誤,會導致運動員的心理出現變化,會決定本局甚至本場比賽的走向。
三、心理素質的作用
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看到明顯效果的,往往要經過長期培養和訓練,甚至是伴隨整個運動生涯。進行心理培養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運動員能對不斷變化的訓練和比賽條件以及千變萬化的外部環境很快適應,就是要經受得住各種因素的干擾,能在復雜的環境下保持心理的穩定性、準確性、敏捷性和靈活性,只有具備了這些心理素質,才能保證正常或超常發揮技術水平。
體育競賽不僅僅是體力和技戰術的較量,重要的是心理素質的抗衡。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一些優秀運動員在身體素質和技戰術等方面差距日益縮小,從許多勢均力敵的重大比賽情況可以看出,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心理素質往往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04年的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中,無論是在身體素質還是在技戰術水平,和俄羅斯相比不相上下,有些地方甚至還略遜于她們,可女排姑娘不燥不餒,發揮心理優勢,使技戰術水平充分發揮出來,在關鍵時刻毫不手軟,在大比分0∶2落后的不利局面下,力挽狂瀾,以3∶2的總比分戰勝對方,取得了金牌。下面是這場比賽的一些技術統計。(見下表)
以上數據看出,中國隊的進攻得分比對手多了13分,攔網得分多1分,發球得分多1分,雖然對方失誤送分比對手多了9個,但差不多都是前兩局出現的,在調整心態后,失誤明顯減少,進攻屢屢得分。而俄羅斯隊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心態非常焦急,致使心理完全崩潰,比分被中國隊逆轉。由此可見,心理因素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四、心理素質培養的途徑
1.提高運動員對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是實施心理訓練的前提。各隊輝煌的歷史和難忘的教訓可激發隊員熱愛集體、維護榮譽、不忘恥辱、勇于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比賽中及時地進行自我放松調整,利用死球后或局間暫時的時間,通過自我語言暗示進行肌肉和精神的放松,進行有意識地放慢節奏的深呼吸,緩解精神的緊張度,對暫時的心境不佳不要介意,更不要形成壓力,重點回憶以往比賽成功的體會與情景,為以后的比賽做好心理承受準備。
2.多給運動員一些激勵和鼓勵,培養運動員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在比賽中造成隊員緊張的原因很多,其中很多是由于自信心不足,意志力不強造成的。而信心不足往往又是由于對某項技術缺乏信心。教練員要及時給予幫助解決,意志力不強是由于畏懼困難,面臨強手缺乏全力拼搏的精神。在賽前訓練中,教練員要多鼓勵運動員,使運動員相信自己的力量。教練員多一些激勵和鼓勵,運動員會更自信,這對培養運動員的興趣等心理品質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還能促進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克服困難,完成技戰術任務的重要條件,也是爭取勝利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在訓練中,為
使訓練與心理素質形成統一的整體,使訓練工作促進心理素質的培養,可以在訓練中設置復雜的、程度不同的、經過運動員努力能夠實現的和接近比賽的條件,使運動員在經常克服較困難的訓練中鍛煉自己的心理,為以后在比賽中出現同樣的問題能夠很好地去面對。
4.心理訓練的目的是盡量避免運動員緊張焦慮情緒的出現,保證運動員能夠順利完成既定的技戰術,取得比賽的勝利。如果運動員很難適應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各種困難都可能影響隊員的情緒。所以,賽前動員切忌過火,任務、目標要定得切實可行,不要讓隊員背著包袱上場。
5.在比賽中,出現了不利局面,運動員產生了緊張情緒,可以通過調整呼吸、放松肌肉來達到緩解的目的,分散和轉移運動員的緊張情緒,從而使比賽順利完成。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影響排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因素進行分析,找到影響運動員訓練和比賽心理素質的主客觀原因,找出培養排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提高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心理素質,能夠使運動員更好地掌握技戰術水平,在比賽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建議平時要加強對排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并掌握現場調節方法和策略,以便對賽場上運動員出現的消極心理進行調節,使其技術、戰術能夠正常發揮或超水平發揮。
參考文獻
1 潘 峰.高校排球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誘因及排解方法初探.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13)第27卷
2 王 欣.排球比賽中發球時的心理訓練.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研究生論文專刊,2007.06第22卷
3 王 靜、謝 紅.排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
4 侯愛清.淺談排球訓練中的心理素質培養.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5)
5 周 靜、張 群.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幾種方法
6 韓玉嶂、王仲仁、郭淑范.籃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培養.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5.7(3)第15卷
7 凌 弘、王 琳.排球比賽中的心理訓練.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9(5)第33卷
8 史俊超.排球比賽中運動員發球心理淺析.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2(1)第15卷
關鍵詞業余體校心理訓練選材
1目前業余體校心理訓練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文獻調查表明,目前業余體校心理訓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1選材的科學檢測力度不夠
忽視運動員智力和個性的遺傳度因素,絕大部分業余教練員選材僅停留在運動員身體形態和機能方面的遺傳因素測試。由于心理測試儀器缺乏,專業隊教練員大多數選材也只是憑經驗、感覺,沒有就運動員的智力和個性等心理因素進行科學檢測。
1.2心理訓練的力度不夠教練員只重運動員的技體能訓練,忽視心理訓練,運動員心理訓練得不到經常性培養鍛煉。從而使運動員比賽中技術發揮不穩,失去心理平衡,水平不能正常發揮。
1.3心理訓練缺乏針對性
不同的運動項目,對運動員心理素質要求不同,各項目運動員的心理訓練要與其特殊的競賽環論文境保持平衡和協調,運動員必須具備高度的適應能力。然而,不少教練員忽視各項目的特殊性,沿習一般原理方法,心理訓練缺乏針對性,心理訓練收效不大,造成運動員競賽場上心理素質弱,影響應有水平的發揮。
1.4賽后總結缺乏深入細致的心理幫助
相當部分教練員忽視賽后總結、忽視賽后恢復、忽視賽后運動員精力和心理調整,造成不少運動員厭訓、厭賽。
2提高心理素質的途徑與方法
2.1堅持選材的科學性
運動員選材的優劣對運動訓練成敗起著重要作用。選材注重心理因素,事半功倍。
2.2堅持心理訓練的針對性
2.3堅持比賽的適應性
在競賽中,運動員心理異常激列、而復雜。大大超出平時的緊張程度。這種競賽環境中的心理是平時任何“模擬”訓練也無法體驗的。我們應把各種競賽作為心理訓練的重要過程,通過參加各類賽事及訓練、測驗鍛煉運動員的心理。
2.3.1賽前精心準備
根據運動員賽前情緒一般容易波動、出現賽前時興奮、時,憂郁的現象特點,心理訓練應從賽前2周開始,針對比賽任務著重安排。用注意力的訓練、專門化知覺的訓練、克服恐懼心理的訓練以及意志的訓練等心理調節方法和準備參加具體比賽的心理訓練方法進行自我暗示和放松訓練、模擬訓練等。
2.3.2賽中精心指導
運動心理的高度凝聚,瞬間能使運動員爆發出閃光的亮點,奪得比賽的勝利。教練員心理素質好壞很大程度影響著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因此,教練員應注意場上的每一個環節,告訴運動員,不要帶著想贏怕輸的思想上場比賽,把精力放在回憶起正確的技術上,給運動員一個獨自的“心理世界”,使運動員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技術和戰術,真正進入比賽狀態。
2.3.3賽后調整恢復
運動員賽后精神極度疲勞,失敗者尤為突出。這時做為教練員要讓成功的運動員明白,強勁的對手時刻潛伏在自己周圍,要做到“勝而不驕”;針對失敗者應對其失利的原因去認真分析總結,并鼓勵其從失敗中找到經驗與教訓,在以后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3小結
3.1堅持選材的科學性,把好心理素質選材關,是進行有效心理訓練、培養高水平優秀運動員的前提保證。
摘 要 高校運動員不同于專業運動員,他們在心理上和專業技能上都還處于發展階段。心理素質對于一個體育運動員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于競技體育,作為國家體育實力的儲備力量,對普通高校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和調控也必不可少。本文簡要分析了對普通高校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的必要性,然后針對普通高校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的實際情況探討了進一步加強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方法,以便推動普通高校運動員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 普通高校 運動員 心理訓練
對于一個運動員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運動技能和身體能力構成了其核心競爭力。普通高校不是專業的體育院校,沒有完整的培養模式,它們對于運動員培養的重點在于運動技能和身體能力,常常忽視了心理素質。但是心理狀態的穩定程度極大地影響著運動員的發揮水平,尤其是在高水平的賽場上,運動員的實力相差無幾,誰能臨場發揮得好,誰就能取得比賽勝利,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心理素質的高低已經成為運動員能否取得成績的決定因素,未來普通高校在培養運動員時一定要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運動員心理素質的構成
每個人心理素質都會有差異,這是因為心理素質的形成是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影響而形成的。高校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構成包括:第一,心理特點和心理品質,這是每個運動員與生俱來的品質,并且會通過一定的外在表象表現出來,良好的心理品質對個體的外在行為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第二,心理潛能素質,這是每個運動員尚未被發掘的潛能,通過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就能挖掘出這部分潛能,發揮其作用;相反,如果訓練方法不當或者其他不良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這部分潛能被埋沒。第三,心理外部行為,即運動員將自己的心理狀態通過行為表現出來,教練員也可以通過觀察這些行為來了解運動員的心理狀況。
二、普通高校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的必要性
首先,從普通高校運動員的知識層面來看。普通高校運動員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專業的體育知識,即使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也不能熟練地將理論應用于具體實踐,其實很多普通高校的運動員都是憑借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加入學校的體育隊伍,參加各種比賽;另外,普通高校運動員由于缺少系統的訓練而對合作運動員了解不多,運動員之間的集體配合意識不強,配合起來也比較困難,這影響了整個團體的運動水平的發揮。
其次,從普通高校運動員的情緒因素來看。無論是參加比賽還是在平常的訓練中,每個運動員心理狀態都不一樣,自然表現出來的情緒也不一樣。有的運動員表現出情緒異常飽滿,這部分運動員通常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充分的自信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十分積極地參加到比賽和訓練中來,能夠很快及進入比賽狀態或者訓練狀態,對新知識或新環境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有些運動員的情緒通常比較低落,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參加比賽時害怕不能取得好成績,平時訓練時顯得非常疲勞,積極性不高,平時也不會自己主動地訓練;有些運動員情緒非常高漲,極度地想要表現自我,在訓練時不聽從安排,特立獨行,在比賽時不能穩定心理,造成無法發揮正常水平。
最后,從普通高校運動員的心理意志層面來看。體育訓練本身就是非常艱苦的,每天重復各種訓練項目,并且訓練時間又很長,這對于高校運動員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種挑戰。普通高校運動員其實也是普通的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吃過什么苦,在進入大學之前接受訓練的時間并不長,所以面對高強度的體育訓練,有的運動員毅力不夠,遇到困難很容易退縮,很難堅持完成所有的訓練項目,有的運動員在訓練中遇到挫折時很容易產生消極心理,甚至放棄訓練。
從這些分析可以看出,當前我國普通高校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還存在很多問題,而通過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很多問題都能解決。所謂心理訓練,就是對運動員的心理有目的地進行系統訓練的過程,通過各種手段有意識地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施加影響,使運動員學會自我調節心理狀態的各種方法,為更好地參加運動訓練和取得更優異的成績打好基礎。心理訓練對于運動員參加比賽尤為重要,它可以讓運動員學會在緊張的賽場控制自己的情緒,消除焦慮,也可以訓練運動員的思維能力,在賽場上準確地判斷比賽形勢,靈活地改變自己的比賽策略。心理訓練對于高校運動員自信心的塑造也十分重要,高校的運動員畢竟還是處于積累階段,在參加比賽時面對的失敗要比成功多,而大學生又是處于爭強好勝的人生階段,所以心理訓練就要幫助高校運動員正確地看待成功與失敗,樹立對自己的信心、對未來的信心,在賽場上充滿自信的運動員才可能發揮出最大的能力。
三、加強普通高校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方法
(一)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意識,端正對運動的動機
首先,普通高校在制定訓練方案時要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加強對運動員理論知識的教育,增強對運動項目及人體身體素質的了解,體育運動本身就要在一定的科學原理的基礎上展開,各種項目都有其運動原理,運動員在運動時必須遵守這些基本原理,此外還要有意識地鍛煉運動員的合作精神、頑強拼搏的精神,教練員要分析運動員在訓練時表現出來的問題并及時提出解決方案,總結經驗教訓,幫助運動員樹立堅持運動的意識和精神。然后,運動員對于運動的態度和動機直接影響了運動員的心理狀況,要讓高校運動員了解到目前的訓練都是打基礎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在參加比賽時要正確地看待成功與失敗,現在的失敗都是為以后的成功做鋪墊,關鍵是要從失敗中獲得經驗教訓,還要幫助運動員樹立集體榮譽感,每一個運動員成功的背后都是一個教練團隊的努力。
(二)采用一些常用的心理訓練方法進行心理訓練
自信法是常用的心理訓練方法之一。在平時的訓練或比賽中,運動員在某一個環節上出現錯誤很容易影響運動員接下來的訓練或比賽,同時也很容易對隊友造成壓力,所以通常犯錯誤的運動員會非常自責,并暗示自己接下來一定要做好,但是往往越怕出現問題就越容易出現問題,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面對這樣的情形就必須對運動員進行自信訓練,幫助運動員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即失敗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過去的失敗已經成為過去,對于未來要充滿信心,這一次的失敗并不是自己技術水平不好而是一時疏忽,只要對自己有信心下次一定能成功。自我暗示法也是對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非常有用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主要是在運動員感到緊張或疲勞時使用,例如在比賽非常激烈的時候,運動員可以自己對自己說“我可以很輕松地上陣,沒什么可緊張的”等鼓勵性的話語,在平時的訓練中,教練可以經常地對運動員說這些鼓勵性的話語以便在運動員的腦海中潛移默化,形成這種積極的心理狀態。
(三)發揮榜樣的激勵效應,激發斗志
在對高校運動員的訓練中,榜樣的激勵效應不可小視,運動員看到自己的偶像或者同伴取得優異的成績時,自然地會激發起自己的進取心,想像他們一樣獲得成功。高校教練員首先要以身作則,自己要能夠成為運動員的榜樣,無論是在運動水平上還是心理水平上,教練員要有精湛的運動水平,對運動知識了如指掌,能夠對運動員在訓練時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并給予糾正,對于運動員在心理上的問題也要給予充分的關心,細致入微的開導,只有這樣的教練員才能發揮對運動員的榜樣示范作用,才能有效地增強運動員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自我內心的奮斗精神。此外,還可以將一些成功的運動明星作為高校運動員的榜樣,探索他們成功的路徑,運動明星通常對于高校運動員都有很大的鼓勵意義,他們的成功也許就走過你現在正在走的路,他們也許會過和你一樣的失敗與彷徨,所以看到他們現在的成功會讓這些高校運動員看到自己未來的希望,激發他們的高昂斗志。
現在的體育比賽與其說是比拼身體能力、技術或者戰術,還不如說是比拼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如果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不夠好,站在賽場上慌亂無措,那么再好的身體能力、技術或戰術都沒用,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已經成為比賽成功的有力保證。對普通高校運動員進行長期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是為其以后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普通高校在以后的訓練計劃中一定要加強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趙巖.關于高校運動員心理訓練的簡單探討[J].科教文匯.2009(12).
[2] 宋巖.淺議運動員心理素質培養[J].科教創新導報.2013(06).
[3] 張璐.加強高校足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必要性及方法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03).
關鍵詞:自由式摔跤;身體素質;訓練;心理素質
在自由式摔跤實戰訓練中主要以心理、體能和技戰術三方面的訓練為主。運動員強大的體能是比賽勝利的基礎,而高超的技戰術是比賽勝利的重要條件,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確保體能及技戰術得以充分發揮的重要保障。通過強化實戰訓練中體能和心理素質,有效提高運動員攻防的有效性,使其具備勇敢和頑強的品質,使身段和心理都能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在比賽中積極進攻,抓住機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一、自由式摔跤中身體素質訓練
(一)身體素質訓練的作用
1.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
摔跤運動員在與對手對抗過程中,為更好地對抗對手的強大阻力需要持續用力,這必然會導致運動員心臟負荷加重,使心率和血流速度較快,因而通過身體素質能夠有效提高運動員的心肺功能,促進運動員全身的血液循環。
2.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和各器官的功能
自由式摔跤比賽中,最終目的是需要將對方摔倒,而且還要有效保證自己的平衡。因此,運動員全身的肌肉要能夠協調用力或是放松,在日常訓練中不僅能夠有效鍛煉運動員的中樞神經系統,而且對身體內各器官的功能訓練也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3.培養運動員堅強意志
初學摔跤時,在練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韌帶拉傷的問題,摔跤運動員需要忍受較大的痛苦,而且一次次的重復技術練習單獨、乏味,運動員在比賽前還要對自身體重進行控制,這些都需要運動員具備堅強的意志力。
4.促進運動員掌握各項基本功和戰術水平
摔跤運動作為格斗技能,在摔跤過程中需要以動制動和借力巧勝,因此,在身體素質訓練中能夠有效提高運動員的反應速度,扎使其實掌握各項基本功,靈活對各項技戰術進行運用。
(二)身體素質訓練的方法
1.腿力訓練
促跑專門性練習,20~30米。第一,原地做快速前后擺臂或快速弓步出拳練習:20~30秒。第二,原地快速高抬腿跑或扶墻后蹬跑20~30秒。原地做快速俯臥撐或立臥跳起10~15秒。第三,不同形式不同距離加速跑:聽信號向前加速跑20~30米:10~15米間折返跑2~3來回。多人接力氣跑(每人跑30米);10~15級向上臺階跑;30米快30米慢交替跑;50~60米間距離上下坡跑。此外,還可進行“挑石墩”訓練,將一人高的圓木一頭固定在石墩上,練時人手捉圓木上端,腳鉤石墩部位圓木挑起,越高越好,往復練習。以增強腿力、腰力和下盤力。
2.手力和臂力訓練
手力和臂力訓練可采用搗花磚、卷千斤墜、抖沙袋,抻皮條等方法。搗花磚就是兩手各握一啞鈴,蹲馬步交替沖拳。卷千斤墜就是用一條繩子一頭將幾塊磚綁緊,另一頭系一小圓木棍中間,人站立向前平伸兩臂,兩手交替旋轉圓木,將磚卷提上來,再放下交替運動。抖沙袋是用一細長帆布袋,一端放沙石,用針線將其縫嚴實,手抓緊另一端向一側用力甩出、拽回,往復練習。抻皮條是將兩條腰帶一樣的皮帶疊在一起,將兩端用鉚釘鉚住,兩手分握兩端,兩手交錯運動,皮帶忽圓忽直。搗花磚練的是捅把撕把勁,卷千斤墜練的是臂力和十指握力。抖沙袋練的是十指力和爆發力。抻皮條練的是兩臂力。
3.耐力訓練
第一,800米至2 000米距離耐力跑。第二,6分鐘內場地跑。看跑多少距離,每月兩次,掌握跑的距離進展情況。第三,8分至15分內公園內耐力跑。第四,校外登山或5公里至10公里自行車騎行,較長距離滑冰或滑雪、500米至1000米的距離游泳。第五,5分鐘至10分鐘內跳繩或6分鐘至10分鐘沙灘跑。
4.柔韌力、靈敏力訓練
第一,原地或行進間,壓腿、踢腿、側壓腿、側踢腿、轉髖、交叉步轉髖、體轉、體繞行、飛剪腿、跨欄坐、坐“橋”等練習。第二,在墊上或肋木器械上,做各種拉伸練習。聽信號做各種應答練習。墊上做側手翻、前滾翻、手滾翻、魚躍前滾翻、前手翻、后手翻。第三,快速轉髖練習:繞過不同障礙跑、曲線跑。第四,做不同形式多人、雙人、單人花樣跳繩練習。第五,“抓舌頭”游戲。第六,進行籃、排、足、手、乒乓球等練習。
5.上下肢手腳配合力訓練
1.縱跳;2.前后跳;3側跳;4.方形跳;5.轉向跳;6.跳躍轉向;7_傾0向交叉步;8.手腳反向動作;9.站蹲撐地。訓練強度70%,頻率以每周3次為宜。要保證手腳動作密切配合。上邊用兩手把對方捆住,下面再用腳和腿使絆,以快取勝。因為快可使動作突然,使對方猝不勝防,從而爭得主動。
同時,教練要根據每個運動員不同的身高、體重和身體素質等條件,選擇適當的技術動作,以便更快地掌握技術,形成自己的特點。如身材矮小、動作比較靈活的人,可著重選練小得合、撈、磨、端踢、掐撮、躺刀、入、穿檔靠、蹩、掏、耙、刀勾、豁、揣、捆等技術動作:身高、體重、力氣大的人,可重點練勾、別、纏、踢、掰、叉、涮、擰、鋟、拄、撮、肘、拍、裝、錯、披以及大得合等技術動作。
二、自由摔跤對抗練習中的心理素質
在自由摔跤對抗練習中,運動員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和多種行為的反映稱為對抗心理素質。在具體對戰中,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攻防技術實施的重要保證,在具體對抗過程中,運動員心理素質主要以智謀、膽略和意志力三種心理技能反映出來。
(一)智謀
在自由式摔跤運動中,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會給對方帶來較大的困難。當兩名運動員在速度、力量及技戰術水平等方面都處于同一水平時,心理素質會對競技能力的發揮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要加強運動員智謀的培養。通過在日常練習、對抗及實戰中積累經驗,加強心理素質培養,從而更好地掌握對手的進蔟規律,在對戰中判斷出對手技術上的薄弱之處,利用自己的特長來及時對自己的技戰術進行調整,以便戰勝對手,贏得比賽勝利。
(二)膽略
運動員的膽略會使其在實戰對抗中情緒穩定,攻防中沉著、冷靜,有效的將各種攻防技術發揮出來。因此在日常訓練中需要掌握基本動作和技巧,對于不懂的動作要及時搞清楚,從而提高自己的信心,敢于做某種動作,并確保其熟練,以便于在實戰中更好地應用。
(三)意志力
運動員實戰中要想取得優勢與其自身的意志力息息相關,意志力可以說是運動員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在實戰對抗中,運動員需要充分發揮頑強的拼搏精神,以良好的韌性及勇猛的氣勢磅來爆發出巨大的力量,從而扭轉對抗中的局面,取得最終的勝利。
[關鍵詞]網球 賽前 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O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30-0227-01
賽前心理狀態是指運動員由于對競賽的認識,并由此產生的情緒體驗,使身體機能發生某些條件性變化。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賽前情緒體驗相當復雜,心理狀態的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情緒體驗包括焦慮、興奮、怯場;成績影響因素包括賽前緊張狀態、賽前淡漠狀態、賽前競技狀態;賽前心理障礙包括心理能量障礙、情緒障礙、心理耐、動機障礙、激活障礙、意志力障礙等。良好的賽前心理素質對比賽取得勝利至關重要。賽前心理素質分析為青少年網球運動員保持良好的賽前心理狀態和競技水平發揮提供科學參考和理論依據。
1.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指表現在人的認識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個性方面比較穩定的品質。心理素質不是一種遺傳素質,而是在腦和神經系統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個人同環境與教育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品質。
2.青少年網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特征
2.1 心境分析
1971年麥克納爾最早編制了心境狀態剖面圖(POMS),測量運動員緊張、抑郁、憤怒、活力、疲勞和混亂6種心境狀態,其中,只有活力是表現積極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心境狀態主要表現在賽前焦慮、興奮、怯場等,都是由于過度緊張、質疑自我、動機模糊、意志疲憊、缺乏自信、過于激動等多因素決定。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成績和技能發揮。
2.2 賽前情緒狀態
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比賽前情緒復雜多變,對運動員比賽成績產生影響,主要因素包括:賽前過分緊張狀態。即對將到來的比賽表現為興奮過度、焦急、信心不足等,生理上表現為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四肢顫抖、面色蒼白、口渴或尿頻等,運動員在賽前不知如何是好,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比賽成績達不到預期水平;賽前淡漠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與過分緊張狀態相反,運動員表現情緒低落,心理過程進行非常緩慢,沒有比賽欲望,有時甚至不想參加比賽,從而影響比賽成績;賽前盲目自信狀態。表現對即來臨的比賽復雜性和困難估計不足,過高地估計自己水平,產生盲目的自信,相信能輕易取勝,對所面臨的困難產生消極的態度,結果導致比賽成下降;賽前競技狀態。表現對面臨的比賽有清楚的認識、情緒飽滿、精力充沛、對自己的實力充滿信心,有全力以赴參加比賽和爭取勝利的愿望,這種心理狀態,能促使比賽成績達到或超出預期水平。
2.3 賽前心理障礙
賽前心理能量障礙。網球運動員要使自己的運動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就要保持賽前精神振奮、信心十足、力量倍增等心理能量。焦慮、緊張、慌亂等賽前心理表現,說明賽前心理能量障礙時刻存在;賽前心理耐。耐性即是忍受疲勞、艱苦的能力。當運動員每日連續比賽積累下疲勞時,疲勞狀態得不到緩解,便會產生心理疲勞狀態,逃避參加比賽或厭倦網球運動;激活障礙。賽前的過度訓練、生理疲勞、心理準備不足、運動機能過高或過低、環境壓力大等因素,會引起激活障礙。當激活不足時,運動員往往表現出冷漠、抑郁、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動機障礙。是指最適宜動機水平以外的其他動機狀態,動機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比賽的發揮,只有中等動機才能提高比賽效率;意志力障礙。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激烈緊張的競賽中如何去戰勝困難,挑戰極限,戰勝對手,意志力賽前培養則意義重大。意志力是與客服困難相聯系的心理過程,是高級而復雜的心理現象。意志力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實踐和教育過程中逐漸鍛煉而形成的,青少年時期是培養意志力重要的時期。所以意志品質的培養應成為賽前訓練過程的固定內容。
3.青少年網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素質調節方法
3.1 自我暗示調節法。這是用語言、思想或表情對心理活動施加影響的方法。青少年網球運動員進行賽前自我暗示對心理活動的影響是巨大的。“默念”是一種有效的自我暗示方法,它能使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賽前保持一定的心理穩定狀態。
3.2 表情調節法。即有意識地改變自己面部表情和姿態。情緒狀態與外部表情存在著密切而有機的聯系,青少年網球運動員賽前可通過改變外部表情的方法而相應地改變情緒狀態。
3.3 鼓勵調節法。這是領隊或者教練員用稱贊或者忠告的語言對運動員的心理活動施加影響的方法。此法如果運用得當,能使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從緊張和不安中解脫出來。
3.4 注意調節法。即有意識地改變和調節注意的指向性,使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把注意力集中到具有積極情緒作用的事物上去。教練員應特別注意在賽前訓練中提高運動員完成動作的成功率和把握性,這對穩定運動員參加比賽時的情緒具有重要的作用。
3.5 表象重現法。當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之前,通過回憶重現過去獲得成功時的比賽或表演,運用聯想盡可能回想起過去獲得成功時的身體感覺和情緒狀態,這對提高運動成績和心理調節是有幫助的。
3.6 實踐模擬法。賽前為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組織一次在各方面盡可能接近于比賽實際情況的訓練,以解除學生緊張的心理狀態和培養學生對即將到來的比賽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學生產生“身歷其境”的感覺。
4.建議
4.1.賽前應培養運動員的正確的比賽動機,不要過多考慮比賽后果,以免造成心理負擔,而影響注意力的集中,要在身體上、技術上做好充分的準備。
4.2.賽前要具有自我暗示和自我調整的放松能力,要使運動員的注意力始終處于一種應激狀態,這樣比賽就一定會取得好的結果。
4.3.賽前要合理安排運動量,不能疲勞,造成注意力的分散,要使肌體正好在賽中出現最佳狀態。
4.4.克服賽前思維惰性,消除賽前不良情緒。青少年網球運動員賽前容易出現情緒緊張、過度焦慮等情緒體驗,應積極進行調整,要有靈活的思維方式,防止懶于思考問題,一味機械模仿與適應。要對比賽充滿信心和決心。
5.結論
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為賽前的心理準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比賽取得好成績做好充足心理準備。賽前的心理素質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取得優異成績的條件之一,也是科學訓練與教學的發展必由之路。隨著我國網球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運動員成為我國網球主力軍,注重賽前心理素質對于培養青少年優秀網球運動員至關重要。只有注重運動員心理能力的強化,注意運動員的思想作風建設,長期系統進行心理訓練,才能有效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43
[2] 姚艷平,楊萌,張根生.青少年運動員賽前心理障礙致因及解決辦法[J].搏擊(體育論壇),2011,3(1):65-66,89.
[3] 朱富明.對運動員賽前心理障礙的探討[J].爭鳴與探究,2007(12):16-19.
如果缺乏競賽演奏的訓練,當演奏者突然從一個封閉、熟悉的環境轉移到一個開放而陌生的環境中,就可能會因不適應鋼琴的鍵位、座椅等差異而造成感覺不適,并且面對不同的受眾,表演者的緊張心情就會顯現。所以,舞臺演奏經驗也是鋼琴表演成功的關鍵因素。由于受到心理和生理反應的影響,演奏者在公共場合表演過程中如果缺乏舞臺演奏經驗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舞臺演奏經驗是成功的關鍵。在表演的核心階段,闡述作品的主要元素需要充分掌握舞臺狀況。而舞臺經驗豐富的演奏者可以很好地把握舞臺演奏節奏、自由控制自身演奏狀態,及時掌握自身臨場發揮心理狀態,可以快速調整各種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應。所以只有演奏者不斷豐富經驗,才能在舞臺上學會應對各種舞臺環境狀況,并能夠及時防止給舞臺演奏帶來的不適。
二、演奏過程中的意外狀況影響演奏狀態
很多演奏者因為在演奏過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狀況,往往就會導致出現大腦空白,無法進行正常的思維而影響到鋼琴的演奏。在意外狀況條件下,鋼琴演奏者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就會影響自身的演奏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說,演奏過程中的意外狀況會給演奏者帶來巨大的考驗。例如鋼琴音色的情況發生偏差,舞臺與觀眾的噪音或評分誤差等都會影響演奏者的演奏水平發揮。如果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強可以正確處理突發事件和靈活改變自身的演奏狀態,而對于一些舞臺經驗較少的演奏者,這無疑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當他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可能會導致他們不能進行正常思維,甚至忘記具體演奏過程,形成高度緊張的狀態,而這種狀況將直接影響鋼琴演奏的效果。
三、提高鋼琴演奏者心理素質的措施
(一)適度放松克服緊張情緒鋼琴演奏中的心理緊張是由多種復雜的原因造成的,但主要的問題是心理素質方面,這將大大影響演奏者的心理活動,使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的思維靈活性受到心理干預,并且會影響正常的演奏活動,要提高鋼琴演奏者的技術水平,演奏者應該在演出過程中應適當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緊張,明確演奏目標。在演奏過程中,只要有信心,不自我懷疑,不放棄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創造一個好成績就會正常發揮自身演奏水平。如果一個演奏者沒有任何心理負擔,集中精力進行演奏,他在演奏過程中就能表現得隨心所欲,最終就可以達到美和技巧的完美統一。當然這種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應建立在通常的高標準嚴格的實踐上,經過許多藝術實踐鍛煉,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仔細的準備,再抱以完全客觀的信心,才能真正實現演奏的理想狀態。
(二)加強舞臺實踐經驗積累
在正式演奏前,演奏者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平復自己的心情,比如可以和自己的親屬和朋友加強交流和溝通。同時,演奏者必須先了解音樂廳,對于觀眾的數量多少,座位的位置,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及時感受鋼琴的具體情況,對鋼琴的距離,尤其是聲反射條件和光的亮度等內環境進行適應。要適應新的鋼琴,熟悉具體琴鍵的音色,檢查鍵盤間距是否均勻,一旦發現問題,應立即請相關人員進行調整。通過這些經驗的積累,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和怯場,尤其是心理素質較弱的演奏者,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演奏者在進行鋼琴演奏之前需要注意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準備,加強自我激勵的表現,及時發揮情感的培養方法,加強舞臺實踐經驗的積累,通過平時訓練,模擬舞臺表演,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實現自我調整。
(三)幫助演奏者建立良好心理預期
指導教師應該幫助演奏者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預期,要積極與演奏者進行溝通,為他們做心理輔導。心理輔導可以幫助演奏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讓他們知道失敗是在所難免的,成功需要反復的嘗試和努力。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演奏者往往會在一兩次的失敗后就會對未來的演奏過程缺乏信心,使得他們沒有信心,產生情緒障礙,從而導致演奏水平的發揮失常。對于心理素質相對較差的演奏者,指導教師必須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態度,鼓勵他們在不斷的失敗中尋找自己的信心,幫助他們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預期,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只有讓演奏者養成正確的心理認知,建立良好的心理預期,才能讓他們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績效水平。同時如果比賽前感到緊張,可以用深呼吸的方式減少緊張情緒,不斷增加自身演奏過程中的輕松感,也可以在演奏過程中加強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勵自己放棄消極的態度。提高演奏效果的好方法就是避免緊張感的出現,演奏者要不斷提醒自己冷靜和勇敢,加強自我心理暗示就可以克服演奏過程中產生的恐懼和害怕。
(四)在日常訓練中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
鋼琴演奏者在日常訓練中需要不斷注重對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有效的方法不斷提高心理素質。訓練模式需要針對不同的演奏狀況進行技巧培訓。在具體訓練中,不僅要求演奏者針對不同的要求完成演奏效果,還可以設置一些意外情況,如突然的噪聲和人群的干擾等,進而可以考驗演奏者的心理調節能力。在日常訓練中,演奏者可以通過調整呼吸,培養耐心,通過不斷的訓練,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實現演奏效果的提高。注重培養演奏者的良好心理狀態,加強對演奏者的意志和冷靜進行控制訓練,培養演奏者適應環境的能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干擾。同時由于器樂演奏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演奏者必須結合自身狀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豐富的知識和想象力,學會表達音樂內容,并且要學會再創造,才能更好的提高心理素質。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