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休閑農莊的建設指導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當前正處于旅游旺季,大家都很忙,在十分繁忙的情況下,我們見縫拖針,召開這樣的會議,也是當務之急。因為江蘇的鄉村旅游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層次,產品轉型升級,全面提高品質,是我們江蘇鄉村旅游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下面就有關問題我再補充說明三點意見:
一、關于這次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問題。
這次會議是面臨我省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候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剛才周局長作了一個非常好的報告,他在講話中,對全省的鄉村旅游,從改變現有狀況,不斷提升層次;順應時代潮流,提高生活品質;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市場復蘇,實現旅游振興等四個方面闡述了推動鄉村旅游建設和全面提檔升級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尤其是對下一步全省鄉村旅游如何上臺階、上層次,全面提檔升級,促進升級轉型,不斷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提出了七點具體意見,講得非常好,指導性、針對性都很強,具有很實際的指導作用,對我省鄉村旅游今后一個階段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周局長的講話精神,是我省今后一段時期內鄉村旅游工作的具體指導性意見。對周局長的講話精神,請同志們回去后及時向各地方的領導同志匯報,并結合當地的具體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同時也希望同志們回去后能盡快召開各地的相關會議,一方面貫徹這次會議的精神,特別是周局長的講話精神;另一方面研究并提出推進當地鄉村旅游發展、全面提檔升級的指導意見。建議同志們在向各地領導匯報的同時,應盡快取得政府在資金與政策上的支持,推進鄉村旅游上臺階、上層次、上水平,全面提檔升級。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政府主導必不可少,沒有政府的組織領導,單純靠市場自然發展,靠農民自發行為,鄉村旅游很難有大的作為,這一點很重要,對此,我們一定要形成共識。目前,在旅游行業的具體抓手中,最能迎合和牽動黨委政府的抓手就是“創優”“創強”和鄉村旅游,因為鄉村旅游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緊密相聯。
二、關于我省鄉村旅游全面提檔升級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在經過對我省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現狀、基礎、總體水平、在全國所處的位次、市場需求和發展規律等客觀全面的分析、研究、判斷,并廣泛深入地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的基礎上而提出來的。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尤其是近五年的發展,我省鄉村旅游產品不僅在“量”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在“質”上也有了重點突破。目前,全省各種形態的鄉村旅游點1700多家,其中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24家,年接待量已突破四千萬人次。本世紀以來,特別是04年全國創建農業旅游示范點工作會議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省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如火如荼,方興未艾。建一處景點,保一片生態,富一方百姓。20__年以來,省政府已連續兩次召開全省鄉村旅游工作會議,省旅游局先后四次召開現場會和觀摩會。全省各地各級旅游部門為發展鄉村旅游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省涌現出了蔣巷村、旺山村、鴻山生態園、吳楚農耕文化園、傅家邊生態園、翠谷莊園、大石山休閑農莊、世外桃源、星期九農莊、沭陽蘇北花卉園,以及當時的江心洲農業旅游示范點等一大批在江蘇,乃至在華東地區,甚至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認知度與美譽度的鄉村旅游產品。江蘇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我省旅游產業中的新亮點和新的增長極。
國家旅游局領導曾多次贊揚江蘇的鄉村旅游工作,國家旅游局曾邀請全國政協常委視察團專程視察江蘇省的鄉村旅游工作,并向國務院提交視察報告,國務院將此報告批轉給了江蘇省委省政府。視察報告對江蘇的鄉村旅游產品,及鄉村旅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國家旅游局認為,江蘇鄉村旅游總體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并且明確要求在新一輪鄉村旅游發展中,江蘇的鄉村旅游產品在提檔升級方面,在全國應率先突破,盡快打造一批精品,塑造一批品牌,在全國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也多次指示我們,江蘇的鄉村旅游現在不僅要注重量的發展,更要注重品質的提高。
應該看到,當前我省的鄉村旅游產品,在數量繁榮的背后,還存在著質量不高、低檔次、低水平重復,以及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鏈不長等問題。已推出的眾多產品中,有突破性、示范性的精品并不多,更多的產品在剛剛推出、密集推銷的當時熱鬧一陣,過后就歸于沉寂,具備可持續吸引力的產品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
盡管江蘇的鄉村旅游產品還存在著眾多方面的品質差異,鄉村旅游發展還存在著眾多不平衡性,但總體來說,我省鄉村旅游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層面,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次會議實際上是江蘇鄉村旅游發展與轉型升級過程中承上啟下的一次重要會議。
事實表明,消費者需要我們的鄉村旅游轉型升級,市場迫使我們的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江蘇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要求我們的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我省鄉村旅游的發展進程推動我們的鄉村旅游轉型升級,鄉村旅游產品的內生力也需要突破傳統產品的模式轉型升級。客觀形勢要求我們必須打造鄉村旅游精品和高端產品,比如像國外的莊園和鄉村俱樂部等等。好的鄉村旅游產品應該給人以山水畫、田園詩、文化曲、夢幻情的感覺和意境。
促進我省鄉村旅游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我省鄉村旅游產品的品質,是我省鄉村旅游今后一段時期的首要任務和迫切需要。如果說前一階段我省鄉村旅游發展的重點是注重“量”的擴張和規模效應,那么今后一個階段的工作重點應該是注重“質”的提高和產品品味的提升,實現更加集約化、品質化、科學化的經營和管理。
多年來的實踐表明,工作是基層做的,經驗是基層創造的,成功的經驗來自于基層。在新一輪的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各地旅游部門要加強指導,并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實踐,總結,創新,突破。對一些品質高,市場化程度高的產品,我們要重點關心、支持和培育。明年我們要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創建“江蘇十大鄉村旅游精品”活動,樹立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對一些富有潛力、可塑性大的產品,我們各級旅游部門要重點支持,省里的鄉村旅游引導資金及鄉村旅游點道路連接線資金,在照顧“面”的同時,將會有所側重的進行調劑和傾斜。
三、關于鄉村旅游
規劃和單體產品的策劃問題。
規劃更多的是區域性的,是政府層面的。而對單體產品而言,策劃與創意更為重要。
對于一個地區或一定范圍內的區域,必須堅持統籌規劃,科學規劃,高起點規劃,以規劃來統籌和協調本地區或本區域的鄉村旅游發展,這是非常必要的。要不然就會亂套,就會一哄而上,產品就會出現更多的更為嚴重的雷同化和同質化現象。同一區域或近區域內,必須堅持鄉村旅游的錯位發展,必須努力打造各自產品的特色,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
對單體鄉村旅游產品,要精心策劃和創意,一個好的創意或策劃,對產品的市場認知度、美譽度、影響力、市場占有率,以及產品的品質、品味和生命力,是至關重要的。
鄉村旅游產品,緣于鄉村,高于鄉村。鄉村旅游,應該具備“鄉”的特色,“村”的感覺,“旅”的便捷,“游”的功能。全面提檔升級,并不是一味地去講究設施的豪華,其核心與本質是要講求產品的品質和品味,高品位謀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
當前許多鄉村旅游產品品質欠缺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產品的規劃或策劃者們是以一種簡化和僵化的模式來開發的,規劃或策劃理念既不來自對旅游市場的調查研究,也不來自對鄉村生活和鄉村文化的深切感受。而是在規劃或策劃之前就設立了套路,然后按照這些套路拼湊,甚至偽造資源,這就造成了許多鄉村旅游產品的形式類形化、體驗表面化、項目同一化。
西方國家的鄉村旅游已經有一百二十年的歷史,其中的一些經典產品經久不衰。走遍世界,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那些經典的鄉村旅游產品,美不勝收,令人留連往返。富有經典品質品味的鄉村旅游產品,不僅生命力頑強,而且在市場上能始終保持旺盛狀態。這就是精美的策劃與創意的成果。
在規劃中應構建鄉村旅游布局模式,產品開發一般應選擇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名勝區的周邊地帶,把握區位優勢,尋找自身依托。鄉村旅游業態有它的特殊性,鄉村旅游產品與其他旅游產品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區別。普通旅游產品注重的是游覽性,而鄉村旅游產品更多的是體現休閑、放松、參與和體驗。要適應現代都市人日益渴望擺脫快節奏、繁雜、喧囂、污染嚴重等都市環境的需求,為都市居民提供休閑游憩的“后花園”,借助于與現代城市截然迥異的田園、村落等,以觀光、參與、休閑、體驗等活動吸引都市居民來度假、休息,給市民提供短期休憩度假的旅游產品。
鄉村旅游產品的客源市場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其半徑距離在90公里左右,基本上在一小時城市圈內。鄉村旅游產品的功能要求不一樣,消費群體不同,所以它的品質品味要求也不一樣。城市是鄉村旅游的市場主體,江蘇,尤其是蘇南地區處于長三角的核心地帶,長三角是世界五大城市集群之一,客源市場旺盛,發展鄉村旅游的潛力巨大。
在提檔升級的過程中,各地應該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揮優勢,做出特色,打出品牌,營造精品,講求效益。對現有產品中產品化和市場化程度較高,品質品味也較高的產品,應該進行再潤色,做到錦上添花,進一步創新突破,做到好中創優,謀求更高層次的發展。對一些鄉村旅游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或不太成熟的產品,應該充分挖掘潛力,集思廣益,好好謀劃,發揮后發優勢,高起點發展,高品質建設,后來居上。
我們要想方設法加強鄉村旅游規劃人才與產品策劃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努力培育一支有水準的人才隊伍。同時,要加強對各級旅游部門的相關人員及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我們還將組織第四期專門培訓班。計劃明年適當時候組織人員第三期赴境外或國外學習考察。
月3日,第四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延慶主題日在北京農業嘉年華西區開幕。從延慶縣到延慶區,這座首都“后花園”借助自身的生態資源優勢,近年來成功打造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旅游休閑活動,不僅優化了農業結構,還提高了農民收入,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真正做到了富民惠民,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綻放著異彩。
特色農業加速增收致富
氣凈、水清、土沃,這是筆者踏足延慶區后的第一感受。在繁雜的都市周邊,延慶這樣一片土地的存在而顯得既別致又愜意。
延慶地處北緯40度2分至45度之間,平均海拔都在500米以上,受山地地形影響,這里光照充足且晝夜溫差比較大。不僅如此,延慶還擁有燕山運動形成的礦物質豐富的土壤。就是這樣特殊的地理條件帶給了延慶種植葡萄得天獨厚的優勢。
世界葡萄大會曾在延慶舉行,這個有著葡萄界奧運會之稱的博覽會匯集了1014種世界名優葡萄,近500家酒莊酒企,300多名葡萄專家,創下歷屆世葡會之最。
來到曾舉辦過世葡會的世界葡萄博覽園,筆者看到園區內所有的設計都遵循了葡萄的形狀,圓形的場館、圓形的葡萄架錯落有致地坐落在的園區中。一眼望去,整個世葡園猶如“葡萄業博物館”。
據了解,世葡園占地面積3000余畝,共有50處景觀葡萄,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單雙株型有21處,樹齡在50年以上;另一種為成組型有29處,樹齡多為8到10年。專家預計到2030年,產區種植面積將達40萬畝,年產葡萄酒30萬噸,實現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總產值達到14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2萬個。
“世葡園目前集葡萄品種展示、觀賞采摘、生態體驗、景區游覽、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是國內目前最大的葡萄主題公園,也是北京地區最大的葡萄采摘基地。”園區負責人對筆者介紹說,“世葡會的召開可以說為延慶葡萄產業的優化升級帶來新的契機,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延慶的國際影響力。”
筆者在與延慶區農委相關工作人員溝通過程中得知,當前全球的都市農業正在經歷由“種植農業”向“精致農業”和“休閑農業”的變革,都市農業已從過去的單純提供農產品發展為提供農業服務,并與休閑旅游、創意設計、會議會展等高端產業深度結合。
就在世葡會召開后不久,延慶又迎來了一件綠色發展大事――世界馬鈴薯大會。
據介紹,大會呈現了“四會合一”的盛況,全面展示了“產學研”、“育繁推”的馬鈴薯產業體系。大會當日,國際馬鈴薯亞太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與展商之間達成交易意向1.5億元,接待專業觀眾6000余人次,為歷屆人數最多。同時延慶與河北張家口簽訂了《馬鈴薯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上實現了新突破。
今年年初,農業部向北京、河北、內蒙古等14個省市區農業部門下發《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根據這份文件,到2020年,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量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據延慶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內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研發基地,延慶將抓住機遇全力打造一座集綠色生態、產業研發、科技創新于一體的“馬鈴薯種源之都”。
鄉村旅游升級“休閑經濟”
如今,鄉村旅游已成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逃離世俗,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同時,也讓許多村民從中得到了旅游經濟的紅利。可以說,鄉村游不但拉動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而且也帶動了村民的增收,可謂一舉多得。
數據顯示,2015年延慶觀光休閑農業實現總收入3.27億元,同比增長10.2%,觀光休閑農業接待人次507.0萬人,同比增長3.6%。其中,觀光園接待人次51.6萬人,觀光園收入6704.4萬元;民俗接待人次455.4萬人,民俗旅游收入2.6億元。
據介紹,延慶正在將原本粗放經營的鄉村游,逐漸轉型為規范經營、特色突出、品牌聚集的新型特色環境鄉村游,已形成特色溝域、特色村戶、特色餐飲、特色文化活動、特色商品等鄉村旅游產品體系。
“我國鄉村旅游經歷了以觀光為主的初級發展階段,今后的發展方向是環都市鄉村休閑與體驗的休閑經濟,”山東大學旅游管理系王晨光教授認為,“‘市民農莊’是特色農業催生的鄉村旅游新形式,也是發展鄉村休閑產業的開端。”
在綠富隆觀光園,筆者看到,園區將賞田園風光、采摘果蔬、體驗農家生活、吃農家飯菜等內容有機地融入到休閑度假旅游中,打造出一個集農業科普教育、農產品采摘體驗、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
綠富隆觀光園的總經理王潔告訴筆者,園區舉辦的活動非常豐富,比如農業科普講座、農事體驗活動、農業DIY手工制作等都深受游客喜愛。同時,園區還會定期舉辦主題派對,家長和孩子依據各種主題裝扮,進行親子互動。
“小孩子們最喜歡一些DIY手工制作,動手又動腦,像蝶翅畫制作,五谷米作畫等他們都玩得不亦樂乎。現在大人都圍著孩子轉,一旦吸引了小朋友,就不愁大人不來了。”王潔說。
在走訪延慶區各鄉鎮的過程中,留給記者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延慶人津津樂道的四季花海,由于季節原因,花雖未開,但心已近。
據悉,四季花海是北京市重點發展的以花卉產業和民俗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溝域景觀,涉及3個鄉鎮,從劉斌堡經四海鎮到珍珠泉共47公里,種植花卉近萬畝。
“季節一到,這里便遍地都是五彩斑斕的花朵;在這里可以觀賞到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海,還有絢麗的串紅和金花葵;在珠泉噴玉廣場可以欣賞到多種多樣的觀賞花卉,包括醉蝶、百日草、翠菊等,還可親眼見到冒著串串珍珠的珍珠泉,同時可觀賞婚紗攝影的天堂――留香谷,邁上觀景臺,穿過石門,置身紫色的花海,繼續前行,遠離塵囂,如入仙境。”延慶區相關部門負責人描述道,“除了四季花海,百里山水畫廊系列景區也是不可多得的鄉村旅游景點。”
專家指出,雖然我國的鄉村休閑起步相對較晚,且運作良好的城市不多,但它的發展空間不可小覷。想拉動鄉村經濟持續增長,在足夠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的基礎上,還需要補齊更多的配套措施,如交通、通信、環境衛生、生態建設等。
生態優勢助推綠色發展
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劉先生一家周末驅車來到延慶,“孩子休息了想出來玩,可市區空氣質量太令人失望了,只能來這兒進行戶外活動。”劉先生說。
要說讓延慶人民最引以為豪的,大概就是這透明清新的空氣了。延慶的特色農業和休閑旅游業發展得如此之快之好,都離不開優良的生態環境這道屏障來“保駕護航”。
“相較于京郊其他幾個區,延慶距離北京城區較遠,但還是有很多人愿意來這里休閑度假,圖的也就是咱延慶的空氣。”延慶區農委相關工作人員對筆者說。
此前,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就指出,發展在生態、潛力在生態、希望也在生態,生態是延慶發展的根本。
多年來,延慶堅守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實施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生態建設水平不斷提升,2008年榮膺國家生態縣,2014年被列入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目前,全縣林木綠化率74.5%,森林覆蓋率56.63%,PM2.5濃度為北京全市最低,已然成為首都生態文明成果的展示窗口。
一、注重研學旅行,
打造實踐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
面對應試教育的壓力,合肥市大膽突破,敢于創新,將研學旅行作為實踐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在全市范圍內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我們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園,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早在2008年,我市就開展了“萬名學生合肥工業游”活動,被國家有關部門稱之為開創了全國教育界先河。2013年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鼓勵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同年,教育部在全國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合肥市被列為全國首批三個試點城市之一。在此基礎上,我市確定了28所試點學校。我們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參加的研學旅行常規活動,各學段至少1次,研學地點堅持小學四年級以上在本地、初中在本省、高中在國內,同時還要求學生在研學旅行期間集體住宿。2002年9月和2013年9月,合肥市連續兩次受教育部邀請參加全國首次研學旅行座談會和全國研學旅行試點工作中期研討會,并在大會上介紹經驗。
1.完善機制,為研學旅行提供制度保障。一是突出政策引領。《合肥市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工程,推動中小學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鼓勵支持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為此,先后出臺《關于在中小學生中全面開展強健體魄磨練意志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活動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中小學學校文化建設的意見》《合肥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方案》《關于開展合肥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指導意見(試行)》等文件,為研學旅行的制度化、規范化發展提供政策指導。二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由共青團、教育、文化、旅游、科技、工業、農業、交通、衛生、應急、保險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形成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推動教育、工業、旅游、文化、科技、農業等融合發展,整合科技館、旅游景區、工廠、農莊等資源設計提供研學旅行產品,形成工業科技、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紅色記憶等內涵豐富的研學旅游線路。各縣(市)區和學校也成立相應組織,明確專人負責,有計劃地推進研學旅行活動。三是突出課程建設。要求各學校根據學科教學內容、特點和進度,參考研學旅行目的地的要求,研究制定研學旅行校本課程,納入到全市中小學的正常教學安排。四是加強考核評價。高中階段將研學旅行納入學生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并計入2~3學分,義務教育階段將研學旅行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直接影響中考升學。同時,將義務教育階段的研學旅行活動開展情況,納入各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范疇,納入團各縣(市)區委對教體局團委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范疇,納入各縣(市)區政府對教育主管部門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范疇。
2.嚴格管理,讓研學旅行平安有序。一是把好安全源頭。公開招標4A級以上等級的旅行社,為參加研學旅行的師生投保責任險(不低于60萬元/人)和旅游人身意外險(不低于25萬元/人),同時對食宿衛生標準作出相應要求,保障學生出行安全。二是制定安全預案。要求學校在制定研學旅行活動方案時,必須涵蓋安全管理方案,事先對學生走失、歹徒行兇、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作出應急方案。三是暢通家校聯系。要求學校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與家長積極溝通,取得理解和支持,形成學校和家庭共同推進研學旅行的良好局面。
3.精心策劃,讓研學旅行生動有效。一是發揮學校作用。賦予學校在組織實施上的自,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并在活動內容、線路設計上突出研學旅行的區域性、專業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二是策劃“行”的內容。提前了解研學旅行線路沿線的自然風光、人文習俗及歷史文化等內容,加強設計,打造精品線路。三是鞏固“學”的效果。配合開展征文攝影評比比賽、結集出版、研究性成果展示、優秀學生評選等活動,展示和鞏固“學”的成果。四是注重示范引領。每年舉辦一次全市中小學“研學旅行方案”展示、評選、觀摩活動,交流研學旅行經驗,共同進步。經過七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市研學旅行活動,已成為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品牌。
二、強化科技創新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1.強化科技教育。加強對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協調共青團、教育、科協等部門互相配合,廣泛舉辦校園科技節、科技周、科技夏令營、流動科技館進校園等活動,營造科技教育氛圍,強化科技教育效果。2013年開展流動科技館進校園活動16場,參觀學生達一萬多人次。
2.打造活動平臺。連續多年成功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信息學競賽等市級比賽,選拔優秀選手參加省及國家相關比賽。連續11年設立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對獲得國際、國內高規格科技教育賽事獎項的中小學生給予獎勵。在全國第二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市中學生共獲得6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和1個高士其科普獎專項獎的佳績。在全國第十三屆青少年電腦機器人大賽中,我市選手一舉奪得了7枚金牌、5枚銀牌、6枚銅牌。推動共青團、教育、市科協與市關工委等共同組織開展2013年合肥市生物科技夏令營活動,來自全市的80多名中學生走進石臺縣牯牛降、蓬萊仙洞、石橋步果園等地,進行生態考察,感悟大自然的無窮魅力。2008年以來,我市每年舉行科技夏令營活動200余次,共惠及學生10萬余人。
三、培育學生社團,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市堅持尊重教育規律,始終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讓校園活起來為宗旨,全面加強中學生社團建設,引導廣大中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升,真正把推動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大力推進求發展。出臺《關于加強全市中小學生社團建設的意見》,召開學校學生社團建設現場推進會,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合肥市首屆中學生社團文化節,獲得省教育廳和團省委的高度肯定。目前,我市成立中學社團近3000個,已覆蓋全市各縣(市)區的1000多所中小學校,數十萬名學生參與其中。
2.結對共建促均衡。針對中學生社團的蓬勃發展態勢,以及社團發展的市縣、區縣、校際之間的差距問題,建立區縣結對、市區結對、校校結對機制,推動社團結對共建、均衡發展。同時,建立社團活動專家庫,加強社團理論建設,加強社團及社團理論評比,以評促建,以展促建。
3.活動開展造精品。鼓勵學校培育扶持學術、文藝、科技、園藝、手工藝、體育、動漫等各類社團的發展,通過社團的帶動作用,提高廣大中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發揮各類社團的組織聯動作用,開展校內、校際各類展賽活動,努力打造精品。特別是鼓勵足球、籃球等體育類社團的發展,引導廣大學生不斷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2009年,我市率先在全省組織校園足球聯賽,推廣普及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2013年我市又率先在全國啟動高中足球聯賽,進一步帶動全市校園足球運動的發展。目前,合肥市中小學共有70支足球隊伍。2009年至2013年4年間,我市為國家U17男子足球隊、國家U13女子足球隊、國家U14少年足球隊等各級國字號足球隊培養、輸送了一批優秀人才。
為了更好的從實證角度研究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金融支持經濟增長的效率,文章以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人民幣貸款對支持經濟增長的效率為主要分析點進行研究。之所以選擇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人民幣貸款對支持經濟增長的效率來分析金融支持經濟增長的效率,主要是因為在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信貸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好量化的因素。通過全國人民幣貸款支持GDP增長效率(見表2)與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人民幣貸款支持GDP增長效率(見表3)進行比較分析,從中找出金融在支持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經濟增長效率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以后改進和完善金融支持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經濟增長效率政策方面提供參考。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人民幣貸款支持經濟增長效率進行計量分析。本文選擇了2007—2013年各年數據,對這兩個時間序列取對數以后,建立回歸方程:Yt=β0+β1χt+Ut(t=2007,…,2013),其中χt代表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人民幣貸款取對數以后的序列,Yt代表吉安片區GDP取對數以后的序列,再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進行參數估計,得出:從上述結果中可以看出,模型擬合情況較好,擬合優度達到0.971,t檢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統計,結果為顯著。DW檢驗可以確定不存在序列自相關,因此我們得出一元線性模型y=0.18+0.615x。該計量模型結論為,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人民幣貸款每增長1%,吉安市GDP將增長0.615%。
全國人民幣貸款支持GDP增長實證檢驗全國人民幣貸款支持經濟增長效率進行計量分析。本文選擇了2007—2013年各年數據,對這兩個時間序列取對數以后,建立回歸方程:Zt=θ0+θ1t+λt(t=2007,…,2013),其中t代表全國人民幣貸款取對數以后的序列,Zt代表GDP取對數以后的序列,再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進行參數估計,得出:從上述結果中可以看出,模型擬合情況較好,擬合優度達到0.976,t檢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統計,結果為顯著。DW檢驗可以確定不存在序列自相關,因此我們得出一元線性模型y=0.039+0.758x。該計量模型結論為,全國人民幣貸款每增長1%,GDP將增長0.758%。根據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人民幣貸款對GDP增長效率進行實證檢驗和全國人民幣貸款對GDP增長效率的實證檢驗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人民幣貸款每增長1%,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GDP將增長0.615%;全國人民幣貸款每增長1%,GDP將增長0.758%。從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全國人民幣貸款支持GDP增長效率高于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人民幣貸款支持GDP增長效率14.3個百分點。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效率可以參照上述結論即全國金融支持經濟增率高于長羅霄山脈集中連片地區(吉安片區)金融支持經濟增長效率14.3個百分點。
二、金融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區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一)銀行資金逐利性,影響金融供給效率追逐利潤實現效益最大化是銀行作為企業的本性使然,效益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銀行的生存和發展,這就客觀上要求銀行將服務重點集中在實力較強、經營效益較好的企業和行業。而扶貧開發的目標和重點是發展能力脆弱的貧困人口,講求的是公益性,與銀行的“喜好”背相徑庭。前些年國有銀行“洗腳進城”便是一個實證,銀行的“嫌貧愛富”一度造成城鄉金融供給嚴重失衡。以四縣(市)為例,據統計農村地區平均每萬人擁有實體金融網點僅0.7個,不及城鎮四分之一,有25%的鄉村僅擁有離行式金融自助點、金融便民點等虛擬金融網點。同時,上級行對信貸嚴格管理考核機制也讓縣級行很無奈。如農行明確規定惠農卡農戶聯保貸款不良率不得超過2%,否則予以“停牌”處理。據調查,目前吉安轄內有3家縣級農行因農戶小額貸款不良率觸及“紅線”而遭遇業務“停牌”。在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中,要讓銀行再次“脫鞋下鄉”,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見效慢、收益低的農村貧困地區,與其經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存在明顯沖突,弱化了其支持扶貧開發的積極性。
(二)保障機制缺陷性,影響金融創新效率貸款追償難,信用環境不健全,導致銀行往往是“贏了官司輸了錢”,影響了金融產品創新,如2009年井岡山市廈坪鎮一兔子養殖戶以房產作抵押向中國銀行井岡山市支行申請貸款20萬元,此筆貸款是該行開辦的首筆涉農貸款。2010年該養殖戶因經營不善,到期無力償還貸款,中行向當地法院提訟并勝訴,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尚未收回該筆貸款,導致該行上級部門中止了其開辦農戶貸款的權限。在這種殘缺的風險保障機制下,銀行往往獨自承擔信貸風險,對支持扶貧開發項目顧慮較大。
(三)激勵措施滯后性,影響金融的配置效率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羅霄山片區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等,地方政府也相應出臺了扶貧開發規劃和政策,前瞻性地對新一階段扶貧開發提出了更高目標和更高要求。據了解,新一輪扶貧攻堅中,四縣(市)預計扶貧開發總投資160億元,需銀行配套投入信貸資金70億元。為了調動銀行資金,國家及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了一些扶持金融發展政策,但總體而言相對籠統且難以落實到位,尤其是地方政府出臺的信貸投放激勵措施往往因財力不足而無法兌現。眾所周知,扶貧開發投資周期長、收益見效慢、服務對象廣,如果激勵扶持措施遲遲到不了位,則難以調動銀行參與扶貧開發的積極性。
三、政策建議
(一)提高金融政策支持效率。一是出臺差別金融政策。建議國家針對集中連片扶貧地區專門做出“差別化”的金融政策安排,盡快出臺專門的扶貧信貸政策,在支農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存款準備金、貸款規模調控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增強金融機構支持扶貧開發的能力。二是加大信貸“窗口”指導力度。人民銀行可考慮專門出臺金融支持扶貧開發指導意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扶貧開發的信貸投入力度。三是加大優惠政策激勵力度。建立金融支持扶貧開發激勵機制,出臺扶貧開發金融創新專項激勵制度,對符合創新條件、為扶貧開發做出重要貢獻的金融創新項目給予激勵政策等,同時對金融機構用于扶貧開發貸款的營業收入實行減、免營業稅。四是適當授予基層行業務權限。建議金融機構總部改進現有的管理和考核方式,給縣級分支機構適當的貸款審批權和金融產品創新權限,并在扶貧開發方面出臺信貸傾斜政策,增加基層分支機構支持扶貧開發工作的動力和活力。
(二)提高扶貧資金供給效率。建議整合專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力量,將中央、省、市安排給縣(市)的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科技扶貧資金、林業扶貧資金等資源進行集合,發揮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撬動銀行信貸資金這塊“巨石”,以其乘數效應來滿足扶貧開發巨額的資金需求。比如,遂川縣1:8的貸款模式值得借鑒。2009年,遂川縣財政局、扶貧辦、國稅局、地稅局、涉農金融機構等單位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村級產業發展互助基金擔保+農業信貸+政府貼息”信貸新產品(又稱1:8貸款),并選擇信用基礎好、產業有特點的珠田鄉黃壙村、草林鎮冠溪村、大汾鎮紅太陽社區、堆前鎮鄢背村進行試點推廣,銀行按互助社所募集擔保基金的8倍比例發放貸款,且在額度內可以進行“二次融資”、“三次融資”,極大地支持了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截至2014年6月末,4個試點村已吸收社員436戶,籌集擔保基金270萬元,其中扶貧辦撥入資金40萬元,累放貸款3500余萬元,支持了428戶農戶發展金桔種植、農產品加工、生豬養殖等特色產業,戶均實現增收5000余元。
(三)提高金融風險保障效率。一是修訂完善有關物權法律法規。建議修訂《物權法》等法規,或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允許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充當貸款抵押物,以鼓勵金融機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和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使土地真正成為農民的“聚寶盆”。二是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在現有擔保公司和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的基礎上建立農村信用擔保基金,采取“財政拿一點、群眾籌一點、社會捐一點、市場運作補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專門用于解決貧困地區企業、產業和貧困人口的擔保需求。三是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業務。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開拓農村保險市場,同時加大財政對農村保費的補貼力度,提高農村、農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四是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借鑒孟加拉格萊珉銀行對借款人進行培訓考核的經驗做法,培育農民借款人的信用意識,深入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農戶”建設,為金融支持扶貧開發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