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Wang Pingli
(Xi'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077,China)
摘要: 為了高職院校的項目化教學能順利推廣,從學生方面、師資隊伍方面、實施教學方面、項目設計、教學資源方面給與分析,做了大量的改進措施及改革方向。試驗證明,運行良好,教師的教學效果有了大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也有明顯的改善。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ject teaching smoothly, some aspects, such as students, teachers troop,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item design and teaching resources, were analyzed, and massive corrective measures and the reform direction were made. The experiment proved that the movement is goo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 had enhanced largely, and the students’enthusiasm and passion in learning also had been improved distinctly.
關鍵詞: 項目化教學 實施 措施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implementation;measure
中圖分類號:G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9-0252-02
0引言
隨著教學改革的大力推廣,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專業教師大多數都采取了項目化教學法,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教學方面的具體問題。這些具體的問題必須得到及時解決,否則會影響教學效果。我們將處理問題的對策和大家探討一下。
1.1 部分學生不適應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對項目化教學并不是都能適應。尤其是軟件技術語言類專業課程。
原因如下:①部分同學英語學的不好,看到項目代碼,好像看到了英語,對項目代碼產生抵觸情緒。②從高中的學習方式到現在的項目化教學方式的轉變還需一個過程,學生從教師教到自己動手做,學生還不能適應這樣的角色轉變。③學生在高中的學習很緊張,部分同學放松學習,緩解壓力。
1.2 師資隊伍的問題師資隊伍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①教師大多數是從大學畢業到學校任教,沒有第一線的工作經驗,對項目化教學的理解不夠,只處在初級階段。②雙師型教師很少,對項目化教學的實施產生一定的影響。③部分教師的觀念有待更新,對學生的學習管得過多,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做。④教師的隊伍中企業的能工巧匠不多。
1.3 實施教學的問題我們在實施項目時是將學生分組來學習及完成項目的。①我們對每組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的情況不好掌握,只能判斷每組學生集體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不好、學不懂得同學。這樣的話學不懂得的同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懂得知識越積越多,以致于會產生厭學情緒。②我們對每組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容易把握,每組同學的學習成績是由組內同學互相打分的,出現成績偏差的現象很多。這樣會出現學習好的學生由于項目化教學使學習很優秀,不學的學生學習很糟糕。③項目化教學的教材缺乏:教材缺乏使項目化教學沒有可參照的依據,學生預習、復習的資料沒有,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④學院沒有相關的獎勵政策,有的老師認為實施項目化教學和傳統教學教學的待遇一樣,何必費神費力去改革教學方法呢?
1.4 項目的設計、選取的問題有的老師對項目的選擇不到位、覆蓋面不夠,使教學難以達到需要的效果,使學生獲得的知識不夠全面。有的老師選擇的項目難度過大、不切進實際的項目,使教學難以實施,學生難以掌握。有的老師對項目的教學理解有偏差,認為項目化教學是案例教學。
1.5 教學資源的不到位現在學校教學資源還不能滿足項目化教學的需要,①計算機發展迅速,圖書資料更新的很快,圖書館的存書不能滿足學生查閱資料的要求,這樣項目化教學就很難推進。②教學的硬件設施也不能滿足項目化教學的需要,項目化教學應該全在機房進行,現在的教學還是多媒體和機房同時進行的。③學校的教學企業沒有建立,學生參與真實項目的機會沒有。
2項目化教學實施的解決辦法
項目化教學的優點很多,在實施中出現問題也在所難免,我們也在改革中不斷進步,不斷尋求創新,使我們的高職學生得到更好培養。
2.1 努力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從入學時抓起,給學生宣傳一個學習意識、學習方法、學習方式。讓學生從入學就對高職的學習有個概括的認識和思想準備。再者,任課教師上課前,給學生分析軟件技術課程和英語沒有必然的聯系,項目代碼是用英語的單詞書寫的,但是這些英文單詞經常用的,而且是重復使用的,沒有必要害怕學不懂。還有,學生的角色轉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有一點的進步就給與表揚,學生每一階段的作品,老師給與分析和點評,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熱情。這樣學生從聽到做的角色轉變就很快。最后,我們應該讓學生知道,獲取知識是快樂的,有了知識才能有更快樂的生活。
2.2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要解決師資隊伍的建設,①剛分配到學院的大學生不能上講臺,要到企業鍛煉半年以上,達到能夠獨立做軟件項目后才能上講臺。②培養雙師型教師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每年要派教師到企業鍛煉,鍛煉后要求老師給出自己的成果,為以后的教學奠定基礎。③更新教學的觀念,要知道不放手學生永遠長不大,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將要獲得的知識和具體做法告訴學生,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④現在高職院校大多數實行校企聯合辦學,學院可以引進企業的能工巧匠來擔任各專業的實訓課程及主要課程的教學工作,同時也可以組織相關的老師去學習。企業的能工巧匠補充到教學的行列中,那么高職的項目化教學會做的越來越好。
2.3 做好實施教學的工作為了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中,做到對每位學生負責。①分組一般5到7人一組,男生和女生搭配分,男生的動手能力好一些,這樣可以幫助女生共同進步的。②在每組選一名同學當組長,當學習中遇到什么情況及時和教師聯系,每位同學的學習情況也及時向教師匯報。這樣教師就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③學生成績考核問題:我們將每一項學習任務分到人,根據完成情況,給出評定;根據學生的創新情況,給出評定;每組同學互相打分評定學習成績;組長給每位同學打分評定;教師在學生做項目過程,通過細心觀察給出學習成績評定。最后教師給出這些成績的平均值,就是學生該門課程的成績。④我們組織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企業專家及相關的教師到企業去教研,教研企業相關技術崗位幾崗位技能要求,制定相應課程的課程標準。根據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開發項目化教材。⑤學院制定相關的獎勵政策,鼓勵教師實施項目化教學。
2.4 項目的設計、選取要到位每門課程的項目的選取很重要,關系到是否能掌握該門課程的全部內容。項目的選取應注意:①學生熟悉的項目,學生容易理解其結構,掌握起來就很容易,如學生學籍管理信息系統、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學生選課系統等項目。②能概括該課程的基本內容的項目:如學生學籍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了界面設計、數據庫設計、信息管理、信息查詢、信息匯總、運行與。
2.5 盡快建立學校的各項教學資源盡快建立學校的各項教學資源,為實施項目化教學做鋪墊。①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圖書要近兩年的出版的圖書,最好帶光盤的,這樣的話,學生可以拷貝光盤為學習及查閱資料提供方便。也可以將這些資料發到學校的網站上,學生可以下載或瀏覽這些資料。②學校應盡快建立機房,每個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班級,應該有專用的機房。所有的課程在機房上,教師實施的項目化教學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動手能力才能得到大幅的提高。③建立學校的校辦軟件企業,學校的教師就是企業的員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的軟件項目,學生在“教學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下,在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和項目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3結束語
高職院校項目化教學改革是對傳統高職課程理念、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的方式方法等的全面變革,實施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們還需要不斷的努力,在實施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尋找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為把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推向。
參考文獻:
[1]張宏芳.項目化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思考[M].《科教文匯》,2010.07.
[2]高玉萍.項目化教學課堂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M].《職教研究》,2009.09.
【關鍵詞】國庫 集中支付 問題 對策
國庫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與完善,使得我國國庫資金的使用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轉化。在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推廣應用過程中,存在著一定問題,影響了改革的深度和廣度,應對這些問題,提出適當的措施,能夠確保國庫集中支付方式的完善與推進。
一、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單位應用國庫集中支付方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預算單位中普遍存在著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基層單位、預算單位、銀行等單位職責分工不明確,環節制約機制不完善;在正常的支付操作過程中,除了年終額度結余劃轉基本賬戶之外,普遍存在同名劃轉現象,導致現金支付額偏多。除上述兩方面外,還存在著會計核算處理操作方式不規范的問題。在用款額度的核算方面,存在著兩種情況:一種是增設單位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另一種是未增設單位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在用款方面,存在著用款額度暫時不能夠滿足實際的資金使用需求而出現代墊資金的問題,并且用款計劃的批復與實際的用款時間也存在著相脫節的現象。
(二)預算單位財政部門管理機制乏力
財政授權支付額度到賬不及時,往往存在著財政部門將月度用款額度分別下達到預算單位和銀行時,預算單位已經在本單位系統中接收到該指標,但具體的承辦銀行尚未接收到上級的銀行額度到賬通知,從而影響到資金支付效率。一些銀行的網點工作人員對于具體操作業務不熟悉,操作系統不能夠適應國庫集中支付的要求。在預算單位提交了支付申請單時,網點銀行不能夠及時當場處理,對預算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造成一定影響。
(三)國庫集中支付的信息化程度相對落后
國庫集中支付在改革的過程中,存在著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的現象,難以應對系統風險。銀行內部控制系統與國庫財政集中支付系統記賬方式不同步。銀行在進行授權支付業務的辦理過程中,會計人員以預算單位的支付令為依據,將預算單位的零余額賬戶登記到其系統內,將財政資金劃撥到收款人賬目,但財政支付系統尚未及時記賬,導致兩個系統記錄數據不一致,不能及時對預算單位的授權支付額度使用情況了解和控制。另外,眾多子系統間各自為政,相互獨立,難以做到對數據的有效核對、監督與控制,更別說實現數據資料的統一與共享。
(四)國庫集中支付增加了預算部門的工作量
國庫集中支付后每筆資金的支用手續麻煩,增加了預算單位的工作量,不但沒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還需大量增加人工。財政部門成為了預算部門的大出納,同時增加了財政部門的工作量。
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對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法律法規
現行的國庫資金使用方式、會計財務體系、國庫機構體系等發生了重大的調整,這是適應國庫集中支付方式的需要。當前,國庫集中支付試點中普遍存在著違規使用和轉移財政資金、提取現金辦理結算業務等問題,暴露出分散支付方式下的制度已經不再適用于新形勢的需要,必須加強財政、金融等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協同,進一步優化流程,完善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以法律法規的強制性確保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執行力度,做到“資金安全、信息真實、支付快捷”,為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貫徹與落實奠定基礎。
(二)要加強對會計核算及財務的監督與管理
要出臺相應的財政資金年終結余處理細則,以進一步明確年終額度結余結轉的會計分錄,做好預算結余資金的管理;一些工作人員工資尚未實行統一發放,而是以直接支付方式將資金撥至基本賬戶再完成發放的做法要進行改革,在進行“暫存款”科目核算時,必須明確申請數額與實際數額之間的差異,做好相關的處理事宜;要做好零余額賬戶與其他賬戶間的銜接工作。當前,各預算單位都增設了零余額賬戶其他賬戶夠暫未取消機制,就必須明確零余額賬戶與其他賬戶間的往來核算,以實現財政部門與預算單位間收支的同時列報。
(三)要做好各部門間的內外協同工作,增強內外溝通
當前,我國對銀行、預算單位、國庫集中支付等部門的權限和職能都作了相關規定,但實際工作中并未完全按照這些規定操作,因而,必須做好內外部門的溝通與協調,以促進相關政策得到貫徹與落實。要始終樹立起服務意識,依法履行職責,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細化相關部門的預算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質量,實現單位預算與實際收支大抵相符,減少其中的變數。要進一步規范和簡化業務流程,以更好地適應國庫集中支付的要求,提高各部門的工作效率;要積極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將責任落實到個人,以解決好試點單位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好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協調、跟蹤及服務工作,減少預算單位改革過程中的障礙。
(四)要加強對相關業務人員的培訓力度
針對國庫集中試點單位出現的業務不熟練問題,要對各個環節的業務人員進行多層次的、有針對性的、重點的指導和培訓,以更好地服務于國庫集中改革的需要。第一,要提高工作人員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實踐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各項要求,熟悉和掌握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各個環節的操作流程,理清各個環節具體的時間和工作要求;第二,要加強預算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合理劃分崗位職責的必要性,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
(五)使用信息處理技術減少國庫集中支付的工作量
信息網絡系統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技術基礎,能夠有效減少人工錯誤率和人工復雜勞動強度,加強對財政資金支付過程的監督與管控,增加財政資金支付的透明度。預算單位采用信息網絡系統能夠實現資源共享,隨時了解本單位的財政資金使用狀況,便于監督和控制;能夠更加有效地向各預算單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技術服務保障。
三、結語
總之,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預算單位中普遍存在著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預算單位財政部門管理機制乏力、國庫集中支付的信息化程度相對落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要重點做好各部門間的內外協同工作,增強內外溝通,加強對會計核算及財務的監督與管理及對相關業務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以更好地完成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順利推進,促進我國財政管理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金英.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轉軌的可行性探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8).
[2]劉蕓玲.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與事業單位預算[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
關鍵詞:公務用車;改革;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407.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01
隨著企業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公務用車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突顯,公車私用現象嚴重,繼而引發企業辦事效率低、車輛運行費用高,成為企業財政支出的包袱。也因公務用車已經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影響了企業的和諧發展。
國務院批轉發改委文件中提出,2012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深化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公車改革中采取了幾種模式,有貨幣化補貼、公車租用以及加強管理型等多種模式。為響應國家的號召,集團公司按要求對所屬各單位的公務用車進行了統計,就我們單位而言,僅留兩輛公務用車,其余車輛按公司要求全部拍賣。這一政策運行近兩年了,在財政支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改革后的公務用車制度仍然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本文就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以下粗淺的分析。
一、貨幣化分配不合理,影響了辦事效率
集團公司在公務用車改革開始,基本的做法:一是公務用車分配貨幣化。取消公務用車,公務人員徹底取消公務用車待遇,按級別、崗位發放交通補貼。企業處級人員均采用此法。二是公務用車分配半貨幣化。一半貨幣發給用車人員,便于預約不到公車時出外辦事自行解決交通問題;一半貨幣留作統籌,用于保留的少量公務用車的費用。處級以外其他公務人員采用此法。
就這一分配方案,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它的不合理性表現在:其一,處級人員均購普通型轎車,然而就我們單位工作性質的特殊性,需要到山區工地下現場辦公,這種情況下只有越野車才能到達工作點,按照單位規定,處級人員不允許使用公務車輛,這樣處級人員只能自駕車去工地,在無法到達工作點的情況下只能步行。在“時間就是效率”的當今社會,這無異于“蝸牛賽跑”的道理。如果要求處級人員為了便于工作購買越野車,就目前的經濟狀況,是買得起養不起。其二,因僅有的兩臺公務用車派出辦理更緊急的任務,有些部門人員由于業務往來需要去距離本單位10公里的相關部門辦事,為了節省時間租車出行,這樣下來,來回三趟就把補貼的費用消耗了。若不租車坐公交,出外辦事需要半天甚至一天,不僅時間全耗在路上,其它事只能推遲。這種貨幣分配的交通補貼造成了工作的遲延。
二、公務用車減少,私有車輛增多帶來交通事故、空氣污染的嚴重
在單位取消處級領導的公務用車后,沒有了專車接送,沒有駕照的領導礙于“面子”,放不下架子去學習駕駛證,就從不正當的渠道獲得駕駛證。在沒有支付雇傭司機能力的情況下,只能自己駕駛,這樣拿著買來的駕照冒著生命危險開車上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多發性。同時,公路上的車輛突增,車輛的尾氣排放給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污染。
在現實情況中,公務需要和私人需要往往無法有絕對的標準來進行有效判定,下班后使用公車并不一定是為了私事的需要,上班時的派車也并不一定就是為了公務,兩者往往存在著一定的交叉現象。盡管車改制止了一些干部長期公車私用的腐敗現象,杜絕了超標購車的奢靡之風。但對于公務用車改革至今出現的這些問題仍需我們制定出相應的對策有益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我們也探討了以下這些做法:
1.取消貨幣化補貼,將現有公務用車全部收回,成立第三方運營公司統一對車輛管理。司機由車輛運營單位集中管理,提供專業化服務,可以有效的防范公車私用和降低公車的維修、保養成本。運營公司下設若干車隊,每個車隊固定負責若干個單位的公務出車。將所有享受公務用車人員的車補費用轉換為“公車使用代金券”,按照職務級別、崗位不同,結合公務需要的繁忙程度發放不同額度的代金券。有公車使用需求時持代金券用車,不再發放其他補貼。代金券一人一券進行相應編碼,只能限定本人使用,不能代替現金。
使用方法:每月發放一次,月末結余作廢,不累計;本月不足,由分管領導審批后增加領取次數。每次出車的代金券分正副券,公務用車人員用車時,將正券交出車司機,由司機記錄出車路線、行駛里程,報車隊管理員統計費用;副券由對應的業務單位人員簽寫辦公事由,用車人員辦事后交本單位交安委。每月初,交安委與運營車隊將上月出車情況對賬,進行結算。
2.加強管理,監督是基礎。建立健全車輛使用管理數據庫,根據每月統計的車輛使用數據進行分析,動態調整和分配代金券定額。建立統計報告制度,定期通報或公示公務出車管理情況。對違反規定的行為,進行通報或曝光,并進行處罰,暢通監督渠道,開設舉報箱,發揮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作用。
這樣既減少了企業的財政開支,又添補了一般公務人員辦事因費用不夠而延誤的漏洞,運營公司也可以根據辦公路線調整車型,解決了領導下現場的困難。
公車管理這個普遍難題,其難度就在既要保證公車能滿足公務的需要,又要限制公車私用,也就是說既要保證效率也要保證發展。因此,建立公務用車管理的長效機制,是企業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應當逐步完善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改革。
參考文獻:
[1]杭州公車改革再探索[J].商周刊,2010-1-5.
摘 要 應試教育對高校體育教學影響顯著,盡管目前各大高校已經紛紛開始著手改革,但傳統觀念依舊根深蒂固。在此種情況下,教學改革的推進十分艱難,過程中也顯現出了不少的現實問題。本文對此作了分析,并嘗試給出了幾項參考建議。
關鍵詞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問題 對策
一、前言
雖然教學改革很早就已經開始,但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成效仍然很不理想,與相關要求依舊差距甚遠。對于此種現狀,高校有必要對教學改革中采用的方法進行調整,在持續推進改革的同時,提升措施的有效性,以此來實現改革目標。
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問題
就現階段而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顯現出的普遍問題有:首先,傳統理念的影響依舊不容忽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師的理念創新程度有限,另一方面則與教師未全面認識體育教學目標有關。其次,教學內容相對滯后。高校在推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大多都對體育教學內容作了調整,然而,整體來看此種調整的幅度并不大。傳統項目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這些項目在吸引學生興趣方面大多表現不佳。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的群體,對新事物的興趣遠遠高于“舊事物”,傳統項目往往很難真正吸引到他們。最后,教法單一且陳舊。體育教學改革倡導教師創新教法、靈活運用教學手段,但由于教師理念及能力、經驗等因素的制約,實際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法不僅十分單一,還明顯滯后。此種教法與學生的差異需求無法適應,使得體育教學的實際成效與預期效果差距較大。
(二)改進對策
1.調整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比例
不少教師都對體育教學存在片面認識,甚至有人認為體育教育就是“訓練”,理論教育并不重要。這種情況使得體育教學過程中長期缺失理論教育,實踐訓練幾乎占據了體育課堂的全部時間。此項問題產生的后果極為嚴重,對學生理解體育精神、養成鍛煉習慣均會帶來不利影響。所以,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合理調整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比例,并利用前者對后者的促進關系來帶動教學效果的改善。為此,高校應在強調理論教育必要性的基礎上,組織教師進行一些專項研究,并督促教師適當借鑒他國的教育經驗,主動探索新型教育路徑。另外,教師自身也要注意更正認識,并善于利用理論教育深化體育教學的內涵,使學生正確理解體育精神及鍛煉的意義,進而幫助他們養成長期鍛煉的習慣,貫徹落實終身體育的要求。
2.將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根本
根據高校體育教學的要求來講,現階段進行的改革,必須立足實際,融入素質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根本,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并在教學中體現他們的主導地位,不僅是體育教改的核心要求之一,還是改革實踐中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所以,實際教學時,教師需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為學生個性留足發展空間。教師不應過多的干預學生學習,而是要給予他們一定自由,使他們有機會發展個性。此舉與“以生為本”相吻合,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人才培養。其次,關注情感體驗。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獲得的情感體驗,關系到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認知及理解,所以,教師應對這方面多加關注,并通過恰當的方式來優化他們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的體育熱情。最后,主動嘗試新型教學方式。體育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刻板,帶動性和吸引力均比較差,所以,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主動創新教法,并通過總結和改進,不斷提升教學方式與學生需求的匹配度。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不僅是相關要求的具體落實者,還是推動改革不斷深化的重要力量。對于教師來講,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既是教師職業的要求,也是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的必要途徑。所以,體育教師應注重學習,為自身更新理念、改變教法奠定基礎。而對于學校來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則是提升改革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優秀團隊是成功的人力保障,教學改革同樣如此,只有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達到一定水平,改革才有取得最佳效果的可能。因此,現階段高校有必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來加緊建設教師隊伍。首先,高校需正視理論水平及能力水平、技術水平對教師綜合素質的影響,并通過培訓等方式來幫助教師提升上述幾方面的能力。其次,高校還應注重對教師實施思政教育,為教師充分發揮教育作用打下基礎。教師秉持的理念、推崇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都會影響到學生,所以,只有保證教師素質達標、品德高尚,才能保證學生接受的教育對他們真正有益。
三、結語
雖然現階段高校對被動教學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但調整之后的教學模式依舊處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表現為知識灌輸依舊是教師授課的重要方式、教師對學生需求不夠關心等。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就必須要正視現存問題,并優化改革思路。
參考文獻:
[1] 郭榮翠.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體育文化的缺失與重塑[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2):73-74.
【關鍵詞】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瓶頸;策略
2009年國務院提出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三步走戰略,至今,各地市已基本完成了義務教育學校、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等單位的績效工資改革,其它類型的事業單位的績效改革仍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改革制度,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調動事業單位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完善分配激勵機制的重要舉措。
一、完善績效工資改革的必要性和意義
1、必要性
績效工資又稱獎勵工資、績效加薪,是以績效考核為核心,以崗位責任為重點,把職工的工資收入與其工作崗位和績效掛鉤,實行以崗定薪的工資分配制度。
當前,我國的事業單位機構數量近130萬個,約有4000萬從業人員,涵蓋社會多個行業部門,行業工作內容和性質很大不同。急需建立完善的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機制,在規范津貼補貼的同時實施績效工資,逐步形成完善的分配激勵機制、合理的績效工資水平決定機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觀調控機制,可以調動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公益服務水平和事業單位的服務效能。
2、意義
實施績效工資是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有利于革除事業單位吃大鍋飯的痼疾,充分體現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充分調動職工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強化事業單位的內部成本核算和服務意識,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有利于促進事業單位內部人員的有效競爭,對建立科學、公正、規范的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利用加大事業單位搞活內部分配的力度,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促進完善崗位聘任、工資基金管理、崗位設置等制度。
二、現階段績效工資改革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績效工資體系不科學、不完善
我國事業單位現行的績效指標體系設計不科學、可操作性不強,當前,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制度并沒有相對完整和成熟的經驗,沒有完善的模式可以借鑒。由于我國事業單位種類繁多,不同各類的單位考核機制各不相同,因此,很多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標都是由本單位制定,對崗位職責描述不清晰,對崗位的設置和分析不全面,所制定的績效工資體系存在不完善的現象。
2、思想認識不到位,改革流于形式。
事業單位長久以來都是采取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資歷工作制,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吃大鍋飯的印象深入人心。造成事業單位普遍人浮于事、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要徹底轉變這種思想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有很大難度的。單位職工和領導在認識上也有偏差,認為績效工資就等于是漲工資或者是別人分自己的工資。自從國家提出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以來,往往是換湯不換藥,只是形式般的走走過場,其它照舊,有的單位開很多會,設很多考核指標,寫很多報告,定很多工作量,但最終也是流于形式,不了了之。
3、把混亂的津貼補貼規范化困難重重
目前,事業單位津補貼情況繁雜,占總收入比重差異較大,事業單位自收、自發、自建津補貼的現象普遍存在,根據單位自身的創收能力不同,各自的科目設置和津貼水平也很復雜,甚至有的事業單位津補貼有幾十項,發放的形式有的以折價形式,有的以實物形式。如何將合理的津補貼規范到統一的崗位績效工資中來,同時又不至于引發新的內部矛盾,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穩步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的措施/方法/策略
1、構建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評估體系
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評估體系,首先要做好崗位分析評價,將單位現有的位進行分類,科學的定崗、定員、定工作量,針對不同類別的崗位設置不同的考核評價體系。
其次要確定覆蓋面全的考核指標,盡是以可實際觀察并測量的、可量化的指標為主,定性指標為輔,既要能反映員工個體的崗位特點,又要能反映其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品德和工作業績。對于像辦公室、人事處、工會等不宜采用定量指標的位,應采取定性指標為主,定量指標為輔,主要考查工作質量、組織管理能力、工作完成過程、團結協調能力等。無論是定性還是定量指標,都應具體明確,含義清楚。
最后,考核應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用事實說話,盡量避免摻入感彩和主觀性,考核細則突出“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科學評價體系。
2、轉變思想,提高認識
首先要轉變思想,加大宣傳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的力度,深入細致地講解工資分配制度改革的意義,使廣大干部員工充分認為到改革的必要性,明確績效工資不是漲工資,而是加大考核力度,增強工資的激勵作用。打破“吃大鍋飯”、“按資排輩” 的思維方式,破除“績效工資就是變相的加工資”的錯誤認識,消除對改革的抵觸情緒,樹立創先爭優的競爭意識。
其次是要及時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對中層以上干部和實際操作者,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績效工資體系、機制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有針對性開展宣傳和解釋,打消員工的顧慮,讓他們以積極、坦然的心態去參與,充分發揮出績效工資體系的各方面作用。
3、多元化利用績效考核結果
多元化利用以充分發揮績效考核作用。首先要建立績效反饋機制,通過部門討論,部門領導與員工面對面交流多種方式,使員工明確現有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改進,以便更好地實現績效目標。其次是要建立績效考核檔案,作為崗位調動、獎勵懲罰、職務晉升、薪酬調整等的重要依據之一。
4、采取多種激勵方式
事業單位可以根據不同員工具有不同層次的需求和偏好,采取多種激勵方式 ,工資只是其中一種。應該積極探索其它更有效的激勵方式,比如說拓展員工的個人發展空間、為員工提供充足的培訓機會等。特別是要加大對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骨干的職業生涯管理的力度,根據他們的價植取向,及時合理地安排適合他們發展并符合個人意愿的工作崗位,促使他們實現個人理想和人生價值。
結論:當前,事業單位的績效一資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并已納入了國家計劃規范范圍之內,已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以保障其安全有效的實施。事業單位通過績效工資改革,對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做到兼顧各方利益、以績取人,鼓勵競爭,才能更好的發揮其激勵、約束、監督和評價的作用,使績效工資制度得到廣泛實行。
參考文獻
[1]、林立菁.淺析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問題及應對策略.[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7
一、我國法學職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培養目標缺乏明確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法學教育和法學職業教育是相分離的,有人主張法學教育是通識教育,有人主張法學教育是精英教育。大學法律專業學生固然要掌握法律的基礎知識,但這并不是他們進高校深造的主要目的,學生們花費幾年的寶貴時光、交著數額不低的學費當然不會僅僅滿足于受到了普法教育、提高了法律素養,更希望將來能夠從事相關的法律職業。另外,在任何一個社會,從事法學理論研究工作的都是一小部分人,如果將對這一小部分人的培養定位變成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說是不適合的,而且這部分想從事理論研究工作的學生還可通過考研考博繼續學習來實現目標。因此,我們不宜將高校的法學教育定位為通識教育或精英教育,筆者認為法學教育應明確為職業教育。法學職業教育,就是通過法學相關知識、技能的教育培訓,使受教育者日后能夠從事法學相關職業并以此謀生的教育。
(二)傳統法學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1.教學方法單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教學。課堂上,教師使用指定的教材,從基本理論概念講到學術理論的歷史發展情況,再到對法律條文的制定背景、正當性、合理性的逐一解析。上課時選取的案例都是案例書上專門針對某個知識點編寫的,是為了考試而設計的,實際應用性不強。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缺少師生之間互動。學生們面對著一堆籠統、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不免覺得晦澀難懂,不感興趣,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按照國家教育部所頒發的《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基本要求》的規定,法學確定了14門主干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主要偏重理論教學,缺少培養和訓練學生操作技能的實踐教學內容,這與法學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學生們除了學習專業課程以外,還有公共基礎課需要學習,這些基礎課包括思想政治、計算機和英語等。雖然對于一個高素質的法學應用型人才來說,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掌握一門外語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將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上,那就本末倒置了。另外,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對于大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三觀”是有益的,但是這種課程無論教學形式多么豐富多彩,內容都是空洞的。尤其是對于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以思想政治課來代替以提高學生們職業道德修養為目的職業道德培養課程是不可取的。
(三)法學職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近年來,我國高校在新引進人才唯學歷是崇,存在非博士免談的現象。毫無疑問,這些教師們都有深厚的理論功底,但其多數經歷都是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一直在校園里從事理論研究,司法實踐經驗極其有限。即使他們當中已經取得了司法資格證,不少也是為了響應“雙師型”教師的號召,真正用上司法資格證的人很少。況且迫于評聘職稱的壓力,高校教師們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發論文、著書立說、申請課題,等等。這些已經讓他們忙得焦頭爛額缺少實踐。于是,課堂上的教學就只能照本宣科,紙上談兵,無法給學生們提供鮮活的司法實踐經驗。
(四)實踐環節形式大于內容,收效甚微
多年來,高校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摸索出了很多方式方法,這些教學方式包括法律咨詢、診所式教學、模擬法庭、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等等,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豐富,但大多流于形式。這些實踐教學環節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在整個教學課程設置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大,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各高校在逐漸意識到了實踐課程的重要性之后,除了在校內建立實訓基地之外,不少有條件的高校還與相關的司法機關合作建立起了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參與司法實踐活動,對于學生實踐技能的迅速提高是非常有益的,但實際上存在的諸多問題是:由于學生實訓時間、經費有限,實訓基地無法給其安排實質工作,有時候學生去實習不但不能幫忙,反而會給實習單位帶來負擔,影響其正常工作。所以,很多司法機關對于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并不積極。另外,負責校外實訓的教師本來應該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由于不少教師缺少實際經驗,無法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只能發揮帶隊的作用。而有的高校對指導學生實習的工作量沒有合理的規定,也會影響到教師們的參與熱情。
二、我國法學職業教育的改革對策
(一)明確培養目標,準確定位
職業法律人才包括三類,即:一是指律師、法官和檢察官等應用類法律人才;二是指法律教師和法學研究人員等學術研究類法律人才;三是指輔助律師、法官和檢察官工作的法律輔助類技術應用人才。此外,還包括公司法務人員、仲裁員、調解員、公證員,等等。一個適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合格的職業法律人才的培養,需要接受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即:基礎科學教育、人文科學教育、法學專業知識教育、職業資格考試培訓教育、執業技能訓練教育、執業后的繼續教育。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這個培養任務不是高校一家能完成的,各高校應該明確自己的培養目標,找準自己的定位。例如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提供基礎科學教育、人文科學教育、法學專業知識、職業資格考試培訓教育,基礎的執業技能訓練教育,而那些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的職業技能訓練教育,如果由高校之外的法律實務部門來做,應該會收到更良好的效果。另外,不同層次、類型的高校還應該面向地區需要,根據市場導向,來定位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1.豐富教學方法。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要想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法律實踐技能,就必須改變以往單一的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教學法、課堂討論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診所式教學法與模擬法庭教學法等。案例教學法是美國法學院課堂上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課前會讓學生準備一個法院的真實判例,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方式對案例進行討論、剖析,引領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而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就是能夠培養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口頭辯護的技巧。診所式教學方法和模擬法庭教學法則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法律職業者的角色,有機會將實體理論知識和司法程序知識相結合,學生們都有很高的熱情去參與。從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的法律實踐技能,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素養。總之,這些教學方法各有所長,教師們應該學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調整課程設置。法學職業教育模式應該以市場需求為目標,在課程設置上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特色,針對學生們的就業崗位設立以實際應用為重點的教學內容。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對高教部規定的14門核心課程進行了調整,根據本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來合理地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比如有的高校的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是公司法務人員,在課程設置的時候就增加了一些經濟類課程的比重。同時,為了培養綜合性的法律人才,各個高校還可以借鑒香港一些大學的做法——設立交叉學位,比如法律與英文、法律與金融、法律與會計等。以此提高學生們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專業的法律人才,使法學能夠與行業緊密結合。針對公共基礎課所占比重過大的問題,高校可以考慮減少這類課程的設置,同時增加法學實踐課程的比重,開設“法律寫作”“法律診所式課程”“法庭辯論課”“職業道德”等實踐課程。這不僅豐富了法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而且也培養了學生們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
(三)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
法學職業教育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高學歷并不能代表一名法學教師的教學水平,“雙師資格證”也不能夠證明教師的實踐能力。一個合格高校法學教師不僅要有豐厚的理論功底,同時也需要有參與法律實務的實踐經驗。而后者是我們大部分高校教師都十分缺乏的,不解決教師們法律實務經驗有限的問題,就無法培養學生將書本知識和現實案例相結合的實際操作能力。解決這一難題的途徑就是“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是讓高校教師走出高校這個象牙塔,參與法律實務工作,定期到公、檢、法等法律實務部門兼職或者掛職鍛煉,了解法律的實際應用情況。當再回到課堂上來的時候,這些教師們就會深有感觸地將實踐經驗和書本知識相結合地傳授給學生們。“請進來”是指高校聘請一些具有豐富實務經驗并且擅于傳授表達的的法律工作者為法律專家到高校來講課或做講座,這些法律專家可以根據自身的工作空檔時間,保證每學期上1-2門與自身法律實踐活動密切相關的課程。
(四)強化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校外實訓基地的構建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熟悉和掌握各種各樣的法律技能,為他們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縮短適應工作的期限,降低社會對人才的培養成本。例如,高校可以與公、檢、法等司法部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仲裁機構和監獄等單位合作,建立法律職業教育實習基地。學生們在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具備了一定的法學理論基礎之后,就可以組織他們到這些實訓基地去實習。為了不影響這些合作單位的正常工作,學生們的實訓時間應該保證一個完整的較長的時間段,同時還應該讓有經驗的教師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以提高校外實訓的效果。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們不僅能夠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且也有利于他們對理論知識的透徹領悟,進一步夯實理論基礎。除了與上述單位共建校外實訓基地以外,高校還可以與一些中小型企業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目前,我國只有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才會聘用法律顧問,而中小型企業日常當中的遇到的法律問題多是憑著直覺去解決,難免會產生不少糾紛,有的甚至引起了各類訴訟的發生,不僅增加了司法機關的工作壓力,而且也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這些中小企業主要是考慮到經營成本的問題,所以才沒有聘用法律顧問,但對法律人才是有很大需求的。高校可以考慮與之合作,指派一些素質較高的學生免費擔任這些企業的法律顧問,一方面學生們的實踐能力會得到鍛煉,為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的困難也能得到解決,減少他們的經營成本。
三、結束語
關鍵詞:農村基礎教育;教育觀念;均衡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34-01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作為一個國家,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應該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而基礎教育則是發展教育的關鍵。目前,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要實現繁榮富強的中國夢,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農村人口約占80 %,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是我國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的“窮國辦大教育”的實情,中國的基礎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在農村地區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面臨的局面很是困難。
一、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教育非均衡化發展
我國的基礎教育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沿著不平衡發展格局推進,雖然國家義務教育工程在貧困地區已經啟動,但基礎教育仍然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失衡現象,其中區域的發展不平衡是其主要的表現形式。無論是教育經費的投入、師資力量的配備,還是教育機會的均等、教學設施的配置,經濟發達和較發達的中東部地區都明顯優于經濟不發達的西部地區。除此之外還存在結構性的失衡,即在高中,初中和小學的教育經費的投入上存在明顯的差距,呈現倒金字塔結構,也就是說對高中的投入明顯高于初中和小學,從而導致中等教育所占比例高于初等教育所占比例。此外,學校在同一地區,示范學校和重點院校存在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優惠的教育政策,使普通學校處于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之中,致使學校在生源質量和資金融入方面存在失衡現象。造成教育發展的極大失衡。其中不平等的教育機會是主要的表現形式。不僅全國不同地區的不同學校,同一地區的不同學校,相同年級的不同班級,相同班級的不同同學之間存在教育質量的差別,而且成功的機會在不同階層的子女之間也是不同的。
2、辦學目標、辦學方法不合理
為高等院校輸送“優秀學生”是現在農村的基礎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由于僅重視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而忽視了全體學生的素質的提高,導致學生的思維、體質都較差,以致在社會生活中,實踐能力和開拓精神都很差。而且,管理混亂,質量落后,領導管理水平不高,對教學任務不明確是部分農村學校存在的問題。因此,基礎教育在農村的發展將更加艱難。
3、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一
作為學生學習活動導師的教師,是教育過程中需要進行優化的重要因素。這就對教師在智能和非智能素質方面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滿足學生的發展。在許多地方,存在著教師缺編現象。目前,農村教師達到5.441億,其中,中小學師生的比例分別為1∶22.68 和 1∶19. 90。較全國的中小學師生比例值1:21.64和1:17.98 存在一定的差距。農村教師不僅從教人數少,而且能力水平、學歷水平以及專業素質和操作能力都較低。教師的積極性被農村基礎教育的生活條件差、學校條件差、待遇低等現實情況所搓。這些自然環境連基本教學工作都不能滿足,更何況是教育的質量了。
二、加強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對策
1、消除差異,推動基礎教育均衡化發展
第一,加強認識的提高,使公民教育機會均等權受到法律保障,使職責明確,使政府的主體作用有所發揮,基礎教育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加大相關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增加公共資金,以確保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學條件改善,使一工交,二財貿,文教耗盡的情況盡量不出現。第二,對于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要實現全面平等,促進教育資源向條件較差的學校,農村學校,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流向,使同一水平上的學校,不同類型的學校之間的差異縮小,使受教育者受到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現象盡量淡化。第三,政府撥款為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利用多種途徑籌集辦學經費,加強基礎教育的均衡水平。同時,較為落后的地區的人民應該摒棄保守,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的思想,開拓進取,抓住機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鄉村教師承擔著基礎教育的歷史責任,所以,要把加強師資建設放在首位。首先,地方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提升農村教師專業化水平的必要性,大力發展農村教師教育事業,使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領導對教師教育存在的迂腐觀念有所消除,以學校為基礎,大力開展校本培訓和研究,在鄉鎮中學建立地面衛星接收裝置和信息網絡,并積極促進教師教育的農村信息化,從整體上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水平。其次,為了改善教師隊伍結構,要克服一切財政困難,及時補充合格的新教師。積極改善辦學條件,使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建立專項撥款制度,使教師的健康保險基金有保障,并使教師的工作,學習條件和福利狀況有所改善。最后,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3、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
政府要想農村地區加大財政投入,適當調整投資在富裕的城市和貧窮的農村地區之間的比例,加大對農村投入。雖然中央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已經提出,但城鄉居民收入仍存在很大差距,并在1985年-2010年的25年里迅速擴張。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 8.7%來說,農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 僅為4.3%; 2012年雖然表面上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是3.2:1 ,但如果考慮到各種福利的差距,實際收入差距則為6:1。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看,東部,中部和西部農村地區的差異在較短的時間內都很難消除。因此,我們必須在教育平等和公平的基礎上,無論中央還是省委,在教育的經費的投入上都要有所提高,特別強調在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上的資金的投入。
參考文獻:
[1] 吳 洋,李 然.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與對策[J].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11.
摘 要 目前,我國的大學體育事業由于受到陳舊的教學觀念的束縛,而相關的體育的教育的指導的理論又存在著時間上的滯后性,這一切都使得我國的大學體育的教學改革中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為了有效的解決掉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教師可以在相應的方面建立起新的教學的方式方法,采用新的教學的理念來對一些具體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
關鍵詞 大學體育 教學改革 問題與對策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高校的體育教育一直是一個重點所在,而且體育教學改革的結果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到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整體的改革的成功與失敗。在如今的素質教育的新的要求之下,以往的傳統的教學的模式如今都不能夠在新的時代來適應新的發展,為了有效的跟上時展的節奏,有關部門在高校的體育教學方面必須要構建起新的符合時代的人才培養的體系,以便可以更好地培養出合格的人才來。
一、目前我國的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的教學的理念和相應的教學的模式相對落后
在經過大量的調查中發現,在目前的很多的高校的體育教學的活動中,那種以教師為主導而進行填鴨式教學的方式還是大量的存在,而且以往的以提高學生的體質的提高來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的衡量的標準,但是完全沒有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沒有對于學生的體育的積極性進行有效的培養,更加談不上對于學生的終身健身的體育理念進行培養。陳舊的落后的思想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高校的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二)教學的內容還是老一套
現行的高校的體育的課程的相關的內容實在是過于繁瑣籠統,完全不能夠很好地滿足廣大的學生的有關的個性化的需求,考慮到現在的新生代的大學生往往都是在信息相對比較開放的情況下成長的,較于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而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所以就使得現在的大學生往往更加容易采取自己較為喜歡的體育的運動進行練習,往往愿意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進行有效的深入學習,比較反感與以往的寬泛的體育教學的課程。
(三)在教學的過程中輕視理論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在體育理論的研究上還是處于落后的狀態,而且從整體的情況上來看我國的體育理論的有關研究也都顯得基礎非常薄弱,這在實際的教學中表現出來就是更加的側重于對于技術的傳播而忽視了對于相關的理論的教學。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將來的運動模式就會是在大量的科學的理論的研究的指導下而開展的技能型的運動方式。以往的教學方式中的單純的技能型的教學完全不尊重學生個體的不同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興趣,缺乏科學的體育理論的指導,學生沒有辦法學生就無法在體育競技中能動的運用體育知識去發揮個人的技術技能,也就不能更好的掌握提高身體健康的方法。
(四)相關的教學的觀念落后,教學的形式單一
目前的高校體育的教學極大的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往的教學的理念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的社會的實際的需要。在目前的體育的指導思想中,體育教師們的指導思想并不是很明確,而相關的體育大綱的指導性也都不強,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導致了體育教學的競技化的發展,相關的體育的教學的組織形式較為單一就導致了大量的學生對于體育課的熱情不高,完全談不上對于終身健身的體育理念的培養。而且由于我國的在很多的地方的經濟的發展的水平都不一樣,每個地方從體育的設施以及體育人才的培養都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這些因素的存在就使得各地需要可以依據不同的區域發展的狀況來制定各地不一樣的獨特的體育的發展的教學的方式。
二、對于我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具體建議
(一)從思想的源頭上提高相應的認識
在新的歷史時期,教師們需要可以采取新的教學的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鑒于很多的大學生的思想都較為活躍,所以在思想的層面來對其的理念進行有關的教育要比以往的單純的下達指標以及單方面的考核要重要的多。在課堂的教學中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要認識到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學生來開展的,盡可能的去了解學生心中的想法,積極地進行交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從心里的角度幫助學生認可這項運動,慢慢的接受新的教學的理念。
(二)明確教學的理念,全方位的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的改革觀念的確立需要以當下的體育教育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為了適應新時代的教學目標,新的體育的理念應該是重視學生的獨特的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意識,重視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認可,也要重視體育的教學的方法對于學生的整體的效應。而且與此同時還有有意識地加強對于教師的師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師也要認識到積極地培養自身的專業的理論知識,相關的技術要求從而可以很好地促進我國的體育教學事業的有效的發展。要認識到高校的體育教學只是高校的整體教育中的一個基本的組成,全面的培養全方位的合格人才才是教學的目標。
(三)主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態度而相應的弱化考試的作用
在老舊的模式下,一般都是主要以學生的體育的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的方式,這種可耦合的方式由于具有片面性,即僅僅以學生的體育技能的學習情況還有身體健康的情況來作為唯一的對于學生的評價的標準,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對學生有一定的誤導的作用,以為體育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取得較好的分數,這樣的現狀會對學生的體育的學習以及相應的鍛煉的積極性有著很明顯的誤導的作用而不利于高校的體育開展較好的改革。
(四)采取新的教學方式來對體育教學進行優化
大學的體育教育的成功與否很大的衡量的指標就是能不能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進行鍛煉的運動的習慣。要在更多的認識到現在的體育教學的跨學科的發展之后向著更深的層次進行發展。所以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高校需要減少相關的體育必修課的有關的比例而增加選修課的與此同時還要建立起培養學生在課外進行鍛煉的組織社團,重點放在健身上,使得學生可以認識到體育運動的價值,認識到終身的健身對于他們的重要性。而且在體育的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地開發出新的教學的方式而改變以往的教學的方式,使得體育運動變得有趣而不枯燥,這樣來加強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
(五)建立起新的考核的標準
為了有效的對于以往的教學的短板進行彌補,高校體育的教學改革的目標必須要在一定的程度上與社會的體育活動相互結合起來。并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要求與未來社會建設對人才的要求緊密的結合起來,要充分拓寬高校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素質修養,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從而提高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社會性意義。科學完善的評價標準,應圍繞著身體健康這個核心為目標,從心理上、生理上、社會性三個方面來全面的評價大學生。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高校的體育教學的理念主要就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身心的健康,而在新的體育教學的理念下進行教學而學習有關的理論的知識和相關的運動的技能,使得學生可以把一些較為科學的理念運用到實際中,將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樹立起終身健身的體育理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興趣,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學的各種功能,使學生在身心上做到德、智、體、美協調發展,和諧統一,成為新時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虹,葛亮.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現狀調查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8(04):89-92.
[2] 羅偉偉.影響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因素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06):52-54.
【關鍵詞】計算機 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8-0167-02
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計算機技術在我國已經得到了飛速發展和廣泛的普及,把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教學領域,即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計算機講授教學已經成為一門重要而且頗具現代化的課程。現如今,計算機和互聯網已經逐步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各個領域,與人們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人們也清晰地認識到:如果不能靈活地掌握和應用計算機知識以及計算機技術,就將被飛速發展的深灰所淘汰。由此可見,在高中的課堂教學中,計算機與高中各學科課程優化整合的好壞,會直接關系到學生包括思維和想象能力在內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以及他們綜合能力素質的提高。本人已經從事高中計算機教學工作已經多年,對其的具體操作和實施也總結了一定的經驗,并且結合教學實際,也對目前高中計算機課堂教學的一些詬病也做了具體、深入的分析,并為此也提出了一些設想和解決方案。為了能使計算機與高中課堂教學達到有機結合,為孩子的信息技術能有一個好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基礎,于是做一下的初步探討。
一、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集理論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計算機課程較之高中的其他教學課程具有著明顯的差別。計算機課程,它具有課堂容量大、專業知識交替更新迅速、動手實際操作性較強等其他學科不具備的特點。教師在計算機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計算機是否專業、掌握專業的知識水平的區別等等諸多原因都會造成包括教學思路、教學方法以及最終教學效果不同、學生掌握千差萬別等不同情況的現象。
1.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差異
黑板粉筆講臺傳統教學模式與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和技術要求更高更深之間的矛盾。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日益廣泛化和普通化,很多家庭都配置了計算機,所以有條件家庭的學生也有條件的很早地接觸和初步掌握了這一新生且現代化的事物,并且有的學校,在小學和中學也開設了計算機這一課程,所以, 對于目前的高中生來說,對計算機課程都有很高的熱情和非常濃厚的興趣。但是,雖然目前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迫于中考和高考的壓力,最終還是以學生的成績來錄取學生,所以對于計算機理論知識還是操作能力的考察幾乎為零,所以各學校在計算機課程的安排上也出現了千差萬別的現象,教學差異很大,或者對計算機課程的課時進行壓縮,給考試的學科讓路,或者就干脆不開設計算機這一課程。計算機課堂教學受指揮棒的影響,還固守著傳統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自然課 堂缺少激情和活力而枯燥無味,也就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熱情和極大興趣。部分院校在計算機教學方面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不僅教學內容陳舊,同時教師授課針對性不強,這些問題干擾著高中的計算機教學。這些問題的額出現直接導致計算機水平不高。同時由于學生自身的素質及水平不同,學校盲目擴張,教師不能按照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行,造成大部分計算機課程教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講授基本理論知識,讓學生缺少了上機操作的機會,出現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2.計算機教師不夠知識或知識老化與專業課程內容急劇更新之間的矛盾。
我們知道,這個時代是信息時代,計算機作為一門信息化社會的前沿學科,其快速發展的態勢尤為明顯,這一特點就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必須與時俱進,即使補充專業新生知識, 跟上社會的發展。 但是目前高中教學現狀, 一些計算機教師知識更新還是很難跟上計算機更新的速度,這就給一些計算機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也迫于高考的壓力,一些教師也很難有時間去充實更新提高自己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因此在一定的時間內,這一矛盾還將繼續存在。
3.高中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隨著學校的不斷快速擴張,很多院校的教師出現了短缺,這就需要大量的教師來補充這個隊伍,年輕教師成了主力軍,大部分年輕教師都是從學校走出來又走進學校,這種沒有經過社會鍛煉的教師隊伍,缺乏實踐操作能力,盡管他們的理論水平挺高,但是動手能力不強,僅僅能夠傳授學生理論知識,高中的培養目標是專門技術人才,更多地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也就出現了教學質量低下,無法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有效對策
1.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首先,要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計算機理論比較枯燥無味,很多時候出現了學生厭學理論知識,這就需要老師改變理論知識的講授,在學生剛剛接觸到相關理論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演示一下計算機能夠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好處,這樣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帶著仗餿ヌ課會大大減少學生上課溜號的現象。其次,合理選擇教材,教材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渠道,選擇貼近專業需求和能夠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材是最為重要。
2.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1)精講精練,講練結合。一直是計算機課程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強調對學生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做到精講,拿出更多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鞏固練習,理解提高。
(2)具體分析,因材施教。由于學生接觸計算機時間的不同,以及興趣愛好和領悟 能力等諸多原因,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教 學中,可嘗試分層次進行教學或者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 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有飯吃,并且能吃得飽。如沒有基礎的可以嘗試從漢字的輸入等教容易的操作開始;對基礎 較好的學生可以從電腦繪圖等能力較高進行引導教學,這樣就會使他們都能有所提高并順利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和操作訓 練。
(3)創設情境,提高興趣。為了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計算機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實際現象進行情境創設,如:優美的背景音樂,美輪美奐的動畫效果,這樣的教學演示,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加強計算機實訓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