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村莊建設方案范文

        村莊建設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村莊建設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村莊建設方案

        第1篇:村莊建設方案范文

        一、目標任務

        1.完成6個省批建設點整治建設任務(見附件1),并達到省市考評驗收要求,其中省建設點5個,市縣自建點1個。

        2.抓好福村村和諧秀美鄉村示范中心村、下坑村竹林和諧秀美鄉村精品示范村點建設。

        二、工作重點

        1.基礎村點:(1)抓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綠一處理”,著力抓好“改路、改水、改廁、改欄、改房、改環境”六大關鍵工作,確保區域內農戶100%覆蓋,切實改善人居環境。(2)嚴格執行村莊建設規劃,主推具有客家風格坡屋頂或馬頭墻的新房型,確保新建房屋100%采用新房型。(3)積極推廣集沼氣池、化糞池、有機垃圾發酵池于一體的“三池合一”型沼氣池,實現改廁、改能與垃圾處理同步推進。(4)鼓勵有條件的村莊推廣普及使用太陽能。(5)推進“森林村莊”建設,抓好村莊出入道路綠化、村民房前屋后綠化美化。(6)全面建立“1+3+5”農村垃圾運行機制,搞好垃圾無害化處理,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7)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確保省批建設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以上。(8)組建運作規范、管理有效的農民合作社,有1/4以上的農戶組建或加入農民合作社。(9)有條件的村莊逐步完善社區服務建設。

        2.村落連片點:(1)對連片村點進行全域性、一體化高標準規劃建設,全面完成“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綠一處理”建設任務。(2)整合資源,充分發掘當地自然景點、古跡保護、特色農業、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民俗等元素,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農業觀光、農家樂。(3)逐步完善村民議事、文化活動、醫療衛生、警務調解、農資超市、便民服務、休閑廣場等社區服務設施。(4)建立“黨支部+合作社”、“黨支部+社區”等管理機制,完善村規民約等民主制度,探索創建農村社會管理新模式。(5)完善村級農村信息服務站建設,加強農村信息化人才培訓。

        3.村鎮聯動點:(1)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分步實施的原則,做好村鎮聯動點規劃編制和項目實施計劃。(2)按照道路硬化、飲水凈化、衛生潔化、街坊美化、環境綠化、產業強化、商貿繁化、服務優化、管理細化、生活現代化“十化”要求,全面加快圩鎮整治建設。(3)按照省批建設點要求,把圩鎮周邊村莊作為城中村、郊區村進行整治打造,一并納入村鎮聯動點范圍,重點解決水、電、路、廁和生活垃圾處理等問題,改善圩鎮周邊農村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4)把圩鎮社會事業設施服務向周邊農村延伸,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集鎮和周邊村莊綜合配套、聯動建設、同步推進。

        (二)市縣自建點。(1)圍繞“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綠一處理”,重點抓好“路、水、廁、房及周邊環境整治”建設,切實改善人居環境。(2)嚴格執行村莊建設規劃,確保新建房屋100%采用新房型。(3)鼓勵推廣“三池合一”沼氣池。(4)大力推進村莊關鍵區域綠化。(5)全面建立“1+3+5”農村垃圾運行機制,搞好垃圾無害化處理,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6)大力發展壯大“一村一品”,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以上。(7)組建運作規范、管理有效的農民合作社,有1/4以上的農戶組建或加入農民合作社。

        三、相關要求

        (一)加強規劃建設。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超前”的原則,編制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和完善“三圖一書”(村莊現狀圖、村莊規劃建設圖、管線圖、說明書),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凡涉及到建設用地行為的建設點(含拆舊建新和新址擴建)必須分戶書面申請、以點為單位集中向國土、城鄉規劃部門申報,在取得相關審批手續后方可組織施工;根據村莊產業基礎,編制村莊主導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好每戶致富增收項目,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結合鄉村聯動、村落聯片整治建設和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突破村組區域界限,科學合理規劃設置農村社區。

        (二)加快建設進度。各村要切實履行好新農村建設責任主體職責,加快建設進度。根據省批復村點類型要求,結合《縣2013年度新農村建設點操作流程》(具體見附2),統籌安排各項工作,涉及重大公共項目建設的,必須實行項目申報審批制,經縣、鄉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復同意后,方可實施。具體實施責任到人、工期倒排,加緊、加快新村點建設進度,確保在11月中旬前全面完成建設點各項建設任務,并順利通過省、市、縣驗收。

        第2篇:村莊建設方案范文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編制、節約土地、鄉村文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目標。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和改革開放的重點行業,加強新農村建設不但能改善我國農村規劃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更能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為解決好三農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建設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村莊是農村發展的基本單位,也是農村最小一級的行政單位,做好村莊規劃編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因此,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的過程中應本著“堅持農民主體地位,解決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的原則,從多方面入手完善村莊編制規劃,營造適應新時展的農村布局和農業發展秩序。相關規劃主管部門應重視村莊規劃編制,努力做到克服困難,利用有限的資金和時間做好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并積極開展村莊治理活動。

        村莊規劃編制是合理開發利用農村土地,完善村莊布局,改善村莊環境,避免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由于我國早期的村莊規劃編制缺乏科學性,造成了目前我國村莊建設與布局滯后于農村經濟發展。目前我國的村莊規劃編制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編制規劃缺乏科學性。很多地區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時普遍未能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導致規劃編制方案與農村實際脫軌,從而影響了規劃方案的執行。除此以外,由于村莊規劃編制人員的素質層次不齊,專業素養不高,也影響了規劃的科學性。

        二、對村莊編制規劃重視程度不夠。首先由于規劃編制單位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對于工作任務重、資金緊張的村莊規劃項目積極性不高。其次,在建設規劃過程中,長期重城市輕鄉鎮、重鄉鎮輕村莊的觀念導致編制規劃部門對村莊規劃的重視度不夠。最后,規劃編制人員綜合能力較弱。很多規劃人員雖然有較強的理論能力,但是在制定規劃過程中缺乏農村規劃工作經驗,又不積極深入農村調研。

        三、村莊規劃編制基礎薄弱。村莊規劃基礎薄弱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是缺乏基本資料以及指導依據不足。由于各地的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進展不一,因此在進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缺乏農村地圖等必要的村莊規劃依據。

        四、脫離農村實際。村莊規劃和建設的主要目的為方面群眾的生產生活,從而構建和諧的農村環境。但是很多地方在進行村莊規劃過程中忽視農民的主體地位,在規劃過程中農民參與也較少。如果村莊的規劃編制過程缺少與農民的互動,將會造成農民對于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積極性降低,再加大部分規劃編制人員對農村情況缺少全面認識,勢必會影響規劃方案的科學性。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不但能提高村莊規劃建設的科學性,更能節約建設資金,同時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順利展開也有利于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經濟發展。如何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策略:

        1、 改進規劃編制方案。

        對于村莊規劃編制來說,編制方案是進行規劃和建設的基礎工作。如何改進規劃編制方案,主要可從三方面做起:1.改進編制內容。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不斷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根據國家政策和鄉鎮布局不斷調整村莊規劃編制內容。規劃編制內容必須以村莊分類指標體系為指導,結合規劃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以及地位位置等實際情況,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2.改進編制方法。村莊體系規劃對于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村莊體系規劃不但能給政府決策提供有效支撐,更能保證政府決策得以有效落實。因此必須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村莊規劃編制技術規定,從而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完善現有的運行體系,以便于更好的處理村莊規劃中存在的問題。3.規劃編制過程的改進。如何改進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主要可從明確編制主體、調動農民積極性以及重視動態規劃等三方面做起。

        必須指出的是,對規劃編制方案的改進是建立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的,如果在改進規劃編制的過程中,如缺乏對村莊編制歷史資料、地形地貌以及農業發展特點的調查也研究,將會影響對村莊規劃方案的改進。

        二、結合地方實際,服務經濟發展。不同地區在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狀況、風俗習慣及產業結構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差異。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決定了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地方實際,針對不同的地區采用符合地方特點的村莊規劃編制體系。科學的村莊規劃和建設,歸根到底是為發展經濟服務,因此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中應考慮到農村經濟發展特點,針對不同區域的經濟特色展開規劃編制工作。有些地區山林茂密、物產豐富、氣候宜人的特點,比較適合發展生態旅游業,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中應體現這一特點。

        比如就廣東省而言,珠三角地區(惠州、深圳、東莞等)地形多為平原,而廣東北部則以山區為主。在民俗文化上,同樣也有廣府文化、潮汕文化以及客家文化之分。按產業特點劃分,珠三角地區工業發達、商業繁榮;粵北地區由于山脈眾多,其特色農業和旅游業較為發達。最后從城市化發展階段考慮,珠三角城市化程度較高;粵北部分地區還處于以農業為主的發展階段?;谝陨咸攸c,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珠三角應以產業發展用地為重點,避免重復建設;而粵北地區在規劃中則應考慮農業生產方式特點、鄉村特色文化保護以及旅游業發展,不應盲目進行大規模建設。

        對于相關規劃主管部門來說,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進行分類指導是進行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各地規劃單位各自從自身實際出發進行規劃編制,可能會造成各自為政、缺乏統籌等情況,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對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以統籌指導,以增加地區整體規劃編制工作的科學性和協調性。

        三、集約利用土地,嚴控無序開發。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村莊規劃編制的重點在于做好土地控制,嚴格控制農民生活用地,合理控制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供應和糧食安全。因此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在宏觀上應特別注重控制用地規模,在微觀上則應把精力放在加強配套設施建設上。

        (一)控制用地規模。

        把集約利用土地觀念體現在村莊規劃編制中,主要有以下目的:1.通過控制用地規模,促使農民樹立集約利用土地的觀念,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從而推進農村實施拆舊建新和土地復墾。2.防止農業用地隨意轉化為建設用地。新農村建設推動了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適當的規模經營能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程度,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防止農業用地被侵占。3.為新一輪的規劃調整提供指導。

        (二)加強配套建設。在微觀上,村莊規劃工作應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體現地方特色以及加強公共安全為重點。

        四、體現文化特色,提高公眾參與度。

        村莊的文化民俗是經過千百年沉淀的文化寶藏,必須加以合理利用和保護。村莊規劃編制應充分發掘各地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特別是對于歷史文化建筑更應加大保護力度。作為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度,我國在廣大鄉村遺留著很多不為人注意的古村落遺址、特色民居等,比如廣東石灣、中山古鎮等,還有更多這樣的文化古跡散落的鄉村中。在進行村莊規劃的過程中,亟待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保護文化遺產不但能突出鄉村的文化特色,更能豐富農村的文化內涵,提高村名的文化素養。

        除了突出地方的文化特色外,還應在進行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提高公眾參與度。應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委員會的作用,提高村民在村莊規劃中的參與積極性,加強村民主體地位,以保證村民意愿在規劃中的體現,從而確保了規劃的有效性,為規劃的實施加下堅實基礎。目前有些地區在進行村莊編制規劃過程中存在村民參與度不夠的情況,從而影響了調研進度,也無法體現以人為本、注重民生的新時期村莊編制工作新理念。

        五、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組織管理。

        第3篇:村莊建設方案范文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居民點;規模調控;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1.2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2-2974-03

        Analysis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n the Village Scale Regul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CHANG Chun-qina,b

        (a.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L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b.Land economy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3,Henan,China)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s of scale regulation of village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were analyzed.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village scale regulation was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regional urbanization,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present and future demand of village construction land and so 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relation of the factors, aiming at multi-target balance docking and improv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village scale regulation.

        Key words: rural urbanization;residents in rural areas;scale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當前中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速度是世界同期城鎮化平均速度的兩倍左右,預計這一快速發展態勢將持續到20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按照健康城鎮化的發展目標,隨著每年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城鎮建設用地規模不斷增加,農村建設用地應相應減少[1]。由于我國農村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大大高于城市,因此從理論上講,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與城市的建設用地總量應該呈下降態勢[2]。然而,權威的統計數據顯示,2002~2006年,中國的農村總人口從78 241萬人減少到73 742萬人(依據戶籍統計資料,包含居住在城鎮的農村人口),村莊建設用地總量沒有相應減少,反而從2002年的1 636 萬hm2增加到2006年1 653萬hm2。現階段村莊規模調控受到區域城鎮化發展目標、土地利用規劃對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村莊建設現狀和未來發展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制約[3,4],依據不同目標所確定的村莊規模在實施層面尚存在難以協調的矛盾。本研究擬分析村莊規模調控的影響因素及其相互間的制約關系,并提出多目標約束下村莊規模調控對策建議。

        1 村莊規模調控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村莊用地規模持續增長與城鎮化進程的矛盾

        按照城鎮化發展的一般規律,伴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和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的增加,農村建設用地應出現減少的趨勢。而實際上,由于農村人口市民化速度遠遠滯后于城鎮化速度,村鎮規劃所預測的農村建設對土地需求大于健康城鎮化的期望值,導致了村莊用地規模和城鎮用地規模同步持續增長,村莊建設規??s減的調控目標難以實現[5]。

        1.2 村鎮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難以銜接

        現行的村鎮規劃確定建設用地規模的方法是在國家或地方規定的人均用地指標范圍內,以現狀人均用地指標為基準,結合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來確定的,是以需求為出發點確定村莊規??刂颇繕?。而土地利用規劃是從耕地保護的目標出發,根據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總體保護要求,自上而下逐級分配建設用地增長指標,而且指標分配優先用于滿足大中型城市建設用地增長的需要。由于現階段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速度嚴重滯后,還存在大量城市-農村兩棲人口群體,因此村莊用地規模增長的需求不可避免地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產生矛盾。

        1.3 村莊建設用地指標調整難以實施

        現階段農村居民點人均用地指標過大,村莊和集鎮土地浪費和閑置的現象非常普遍。村鎮規劃雖然對人均建設用地標準依照國家和地方標準進行了控制和調整,但村鎮建設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現階段村莊和集鎮住宅更新以農戶自行建設為主,再加上受建設現狀的限制,實際上通過對原有村莊的更新改造實現指標的調整需要經歷長期的過程[6]。而村鎮規劃方案缺少對這一過程設計可操作的實施步驟和控制方法,導致規劃難以實施,實際建設偏離規劃目標。

        2 村莊規模調控的主要影響因素

        2.1 區域城鎮化發展目標

        隨著城鎮化過程的推進,區域生產力布局不斷進行調整,與之相伴的是區域城鎮體系和村鎮體系的調整和優化過程。村莊發展規模調控目標應該與區域空間布局調整規劃保持一致,根據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和鎮域村鎮體系規劃所確定的重點建設、逐步縮并、維持原狀等不同類型的村莊,以及等級規模體系、職能體系和空間布局優化方案,確定規劃期內村莊規模調控的總體目標。

        2.2 土地利用規劃所確定的建設用地減量指標

        土地利用規劃的基本目標是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在快速城鎮化背景下,政府實施了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平衡政策,即城市建設用地增加必須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因此,土地利用規劃根據此項原則所確定的建設用地減量指標將根據土地利用規劃的指標分配辦法在鄉(鎮)域進行分配,并作為村莊規模調控的基本約束條件。

        2.3 村莊建設現狀與未來發展需求

        村鎮規劃對未來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一般按人均用地定額指標法,計算公式為:Z=C×J/10 000,式中,Z表示規劃目標年村鎮建設用地面積(hm2);C表示規劃目標年村鎮人口數量(人);J表示城鎮人均用地定額指標(m2/人)。由于現階段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速度嚴重滯后于城鎮化發展速度,村莊人口數量難以實現理想的健康城鎮化狀態下大規模的轉移和縮減,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的減少只能依賴對人均用地指標的縮減。按照現行的《城鄉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人均用地指標的縮減幅度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從村莊建設現狀和未來發展需求來看,尚存在著對建設用地縮減的阻力,而這一阻力也成為村莊規模調控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3 各影響因素的相互制約關系解析

        3.1 城鎮化發展目標對村莊人口發展規模的制約

        城鎮化發展目標對村莊人口規模調控主要通過制定省域、縣域和鄉(鎮)域城鎮體系規劃,逐級控制并落實區域城鄉居民點布局調整目標,在區域層面統籌調整城鄉居民點等級規模體系。鄉(鎮)域城鎮體系規劃向上承接省域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向下對鄉(鎮)域居民點空間布局調整進行統籌規劃和安排,并作為村莊人口規模控制的基本依據。村莊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采用人均用地定額指標法,因此區域城鎮化發展目標通過人口指標制約村莊建設用地需求預測量。區域城鎮化發展目標對村莊人口規模的制約關系如圖1所示。

        3.2 土地利用規劃控制目標對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的制約

        土地利用規劃通過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從而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保護目標。農村居民點依靠空心村整治、遷村并點等挖潛形式實現用地的集約化利用和規模縮減,并與城鎮建設用地增量掛鉤,從而保障城市建設、區域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的增量指標。因此土地利用規劃通過制定耕地增量、建設用地減量等指標對村莊建設用地規模調控起到制約作用。

        3.3 村莊發展需求對村莊規模調控的制約

        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村莊戶籍人口難以實現理想狀態下的快速縮減,因此用人均用地定額指標法預測的村莊建設用地需求量與土地利用規劃確定的村莊建設用地控制指標之間一般會有一定的差距,兩者的平衡需要通過對人均用地指標的調整來實現。在村莊建設現狀的基礎上對人均用地指標進行調整,需要通過遷村并點、空心村治理、新村建設等手段,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度來實現村莊建設用地需求與供給的平衡。

        4 村莊用地規模調控對策建議

        4.1 實現多目標的對接和平衡

        在區域城鎮化統籌發展目標、土地利用規劃所確定的建設用地減量指標、村莊建設現狀與未來發展需求等多目標約束之下,村莊人口規模和建設用地規模相互對接并取得平衡發展是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谝陨细饔绊懸蛩氐南嗷ブ萍s關系分析,構建如下多目標平衡模型(圖2)。

        4.2 以完善的實施方案作支撐

        一般來說,根據土地利用規劃所確定的村莊用地控制規模與村莊人口發展對用地的需求之間存在矛盾,如果沒有完善的方案作支撐,村莊規模調控顯然在實施層面上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借鑒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關于城鄉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的思想方法,通過劃定村鎮現狀建設邊界、規??刂七吔绾蛿U展邊界,實現村鎮規劃人均用地指標調整與土地利用規劃用地控制目標的彈性對接。如圖3所示,規??刂七吔绶秶鷥葹樵试S建設區,現狀邊界與規模控制邊界范圍之間為規??s減調控區域,擴展邊界范圍內為限制建設區(設定條件、彈性過渡),擴展邊界之外為禁止建設區。

        鄉村居民點格局存在布局散亂、占地超標、大量閑置等一系列問題,對耕地保護造成了極大壓力??茖W地調控村莊發展規模對緩解城鎮建設用地需求與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推動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應該以土地利用規劃所確定的用地規模作為調控目標,制定村莊人均建設用地調整指標,結合村莊人口發展對用地的需求,通過遷村并點、空心村整治等技術手段提高村莊建設的集約度,并制定完善的村莊用地規模調整彈性分步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 周志慧,鄒自力,何 丹.河南省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綜合潛力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12,51(13):2706-2709.

        [2] 張耀軍.人口空間合理分布與健康城鎮化:問題及對策[J].寧夏社會科學,2013(1):35-38.

        [3] 趙思敏,劉科偉.欠發達地區農村居民點體系重構模式研究――以咸陽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3,33(8):121-127.

        [4] 張曉平,鄒自力,劉紅芳.基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農村居民點整理現實潛力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125-128.

        第4篇:村莊建設方案范文

        關鍵字:村莊 發展建設 規劃

        一、調查分析項目概況

        (1)、先對要建設的村莊做一個調查和分析,研究其是否擁有完整的道路系統,宅基地布和土地是怎樣的情況,還有村莊主要的建筑形式,村中的綠化面積大概是多少,是否能和自然地形地貌及周邊環境互相協調,村莊的建設布局是否規整,是否影響對其的建設和生產發展等等。以及村莊的用水用電情況如何,是否有完善的飲水排水系統。還有關于服務設施的問題,能否跟上現在的生活需要。

        (2)、開展相應的方案,根據對村莊的現狀分析還要深入研究村莊建設發展模式,并制定相對方針,首先從改善村容村貌著手,科學安排建設發展順序:1、主要以現狀為基礎,對村莊合理預測,因地制宜地規劃設計。建筑質量較好的居民點應給予重視,做適當的保留;2、以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發展觀為指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重點地進行綜合整治,優化居民居住環境,改善整體風貌,規劃時要考慮建筑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在功能結構上達到合理有序,以此加速城郊型新農村社區建設;3、建筑質量較差的建筑應拆除,然后留下的空地應該聽從建設的意見來建設和規劃,從治理臟、亂、差并結合綠化入手,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礎的文娛設施,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使村莊面貌從質的方面改善;4、對有特色并且保存完好的傳統型民宅、寺廟等建筑則永久保留。

        二、規劃構思

        設計規劃方案(建設規劃圖)

        (1)分析基礎資料,確定村莊的性質和發展方向,統計村莊人口規模,制訂各種功能不同的建設項目的布局和總體規劃基本原則。

        (2)在此基礎上提出其他類型的布局方案。而且要對每個布局方案的各個系統進行分別分析、研究、比較。其內容為:

        1、首先,整治村容村貌是規劃目標的重點,應該按照建設時間順序,分期分批的進行一、二、三類建筑的拆建、搬遷和翻修的工作,在同時還要整治高低不同的圍墻,將其修整美化;逐步完備和完善村里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文化娛樂基礎設施,建造一系列如村委會、醫療機構、大小超市、文化院、學校和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和機構;還要結合相應的規劃,按部完成村內水、電、道路、排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或者修改工程,增強以上各種設施及基礎設備、機構,完善了鄉村環境,美化生活,農民收入才能穩步提高,從而踏入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

        2、規劃的結構:(一)建設新村莊的布局結構要總體呈現出以“中心集聚、軸線拓展”這樣一種的發展趨勢,主要是用了這種結構形式:以建設的村莊現狀為基礎,從而進行整頓和改善。以道路規劃為核心骨架,構建靈活的布局、使用地緊湊,形成便捷的交通組團式的用地結構。(二)把村內的道路劃為三個等級,依次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支路。把散亂的布局規整起來,從低級道路上升到高級道路,構建起一個規整有序、暢通無阻的村莊道路。

        (3)在進行經濟和技術的分析和比較之后,提出適用的一個相對經濟合理的村莊布局方案。

        (4)在村莊布局方案的基礎之上,設計不同的建筑物造型以及空間布置景觀。將建設的規劃方案與對方進行溝通了解,然后記錄并修改意見。

        三、實施村莊建設規劃

        (1)根據村莊建設用地現狀來規劃總體布局,是采用集中和分散融合的布局結構,能夠更合理的劃出功能分區,有效進行遷建散戶工作,進而達到土地資源的整合最佳。把生活區與生產區互相協調起來,解決村莊建設和城鎮規劃間的一些矛盾,并且要完善村莊對內外的道路網,建立起良好暢通的現代化的交通體系。

        (2)土地規劃

        1、村民居住和建筑用地規劃(a)把1到2層聯排式住宅作為主要建筑,每家每戶都應有各自私有的庭院,若有許多戶村民有要求,按規劃進行聯合住宅建設也是允許的。(b)可以進行一定的綠化建設,比如在屋前屋后、墻邊、房頂、陽臺等的地方植樹種花,這樣可以形成綠蔭,美化環境。(c)要有村民社區物業管理,實現定點回收垃圾的管理,使周圍環境保持清潔和安全。村莊里的主要道路要設置路燈在兩旁,消防栓也要定點安置,達到自來水、有線電視、電話入戶的基本要求。(d)集中建設居民住宅,還要盡可能的滿足就近農業生產這一條件,利于人們生產活動。

        2、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筑用地規劃(a)行政管理用地:更新改造現有的村委會,建造一個文化大院。(b)教育機構用地:對原有小學也保留,但要進行內部設施和環境的更新改造工作,還要在小學附近開采一片空地,建設供孩子活動的地方。(c)文化娛樂活動設施用地:多建設幾處以供人們使用,活動和娛樂不可缺少。(d)醫療衛生保健設施用地:規劃幾處醫療衛生用地,原有的也可以保留,不過要進行更新。(e)金融和商業用地:也要適當進行建設,發展起來當地的金融商業事業,可以在主干道或者中心部位進行建設。

        (3)實施近期規劃

        1、把建筑劃分一類,二類,三類,根據對房屋的綜合因素的分析來整治和改建農房,一類建筑不是整治的對象,除非其是嚴重影響交通和公共設施的建設工作;二類建筑則屬于主要整治對象,主要應根據房屋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修整和翻新的工作,還要以不影響交通和公共設施的建設為主;三類建筑屬于應當拆除的建筑,對這一類的建筑,應該進行原地翻新和修整,不然要按土地置換原則視作搬遷建筑來處理。對近期規劃內不涉及拆建和搬遷,但遠期規劃里在最后還是要進行拆建和搬遷的一、二類建筑,仍舊要提前做好拆建和搬遷的前期準備工作。

        2、修擴建道路主要按照村莊道路的整體發展思路,率先考慮其影響到村莊發展的主要道路,以不影響居民生活和出行為前提,村民也可按實際情況自行自主對路面進行硬化處理。

        3、修建的公共服務設施主要集中體現在提高村民之間的各種娛樂休閑活動上,還有文化、教育和醫療設施的項目上。其內容有:更新改造村委會,修建集會廣場在文化娛樂用地之處,敬老院規可以選擇劃建在村委會附近,還可在敬老院周圍選址新建一處衛生所。

        4、設施和布置綠地景觀,規劃建設綠地陰涼帶,讓其成為村民茶余飯后聚集一起休憩聊天的舒適之地。按照規劃發展區域內景觀綠地,根據整體規劃發展思路中的點,線,面原則進行。

        點:主要是居民自家附近的綠化環境裝飾。線:沿著主要道路種植綠樹,樹種以鄉土樹種為主,也可增加其他地區的樹種,能夠突出地方特色即可。面:對原本就有的綠地以保留,對因搬遷而空出的用地,可以規劃成街頭的休閑綠地;由本來的住戶房屋進行設施的規劃,對自然形成的院落空間改造升級進行綠化休憩,建設成親和舒適的鄰里空間,能夠增進交流,使固有的社會鄰里文化更加穩定團結友愛。

        5、實行對村莊及周邊環境的衛生治理規劃,在村內可在道路兩旁安放小型垃圾回收處,將垃圾集中傾倒。必須由專人管理并收集,安全密閉的運輸及儲存,然后再交由垃圾處理廠進行無公害化處理。

        四、結語

        關于新村莊的規劃建設比起城市的規劃建設雖然少了許多的復雜性,但是它具有獨特的地域性差異和相當復雜的文化、經濟沖突的特征性,因此村莊的整頓規劃問題將是伴隨著農村改革和建設中的一個長期并且艱難的任務,但是我們依然能夠攻堅克難,完成好這個繁重的任務,建設起來新型的農村,讓今后群眾的生活家園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陳萬蓉.《規劃建設有空間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城市規劃》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07年

        [2]閻質杰.《各地新農村建設模式分析》.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9期

        [3]《湯陰縣宜溝鎮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說明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建筑學院,2007

        楊吉花(1981年7月——)女,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人,大專,助理工程師

        第5篇:村莊建設方案范文

        近年來,特別是2005年6月全面啟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以來,山東省壽光市在總書記視察壽光時提出的“四點希望”精神指引下,按照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要求,本著“政府引導、群眾自愿、村民自治、干部帶頭、社會贊助、穩妥推進”的原則,搶抓機遇,團結實干,強化村莊綜合整治工作,鎮村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1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9.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超過1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66元,該市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節水型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和首批省級文明城市?!皣倚l生城市”已經通過考核組驗收。壽光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長遠,科學規劃

        為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確保村莊綜合整治工作取得實效,造福農民.山東省壽光市按照“因村制宜,分類實施”的原則和“五化五通兩改一有”的硬件建設標準.實行重點突破,全面推進,鎮村面貌有了明顯改觀。一是堅持科學規劃。壽光市按照城市的定位,聘請名家名人對鎮村建設進行了高標準規劃,目前全市16處鎮街道和50%以上的村莊全部完成了新一輪總體規劃。2005年底,壽光市對各鎮街道的規劃進行了評比展覽,起到了有利的促進作用,到2006年年底全市976個村莊全部完成新一輪規劃。2006年初,他們利用3個月的時間,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占地3800平方米的鋼結構展覽館,把城區和各鎮街道的規劃陳列展覽,供市民監督。在鎮村規劃的編制中結合鎮村實際,委托有關設計院設計了多種簡潔大方、美觀實用的住宅樓方案,按照示范型、普通型、過渡型3個建設標準,裝訂成冊,發放到各鎮村,又在《壽光日報》連續刊登了山東省建設廳推薦的優秀住宅設計方案,供農村居民建設住宅時選擇參考,為農民住宅建設提供了方便,確保了村莊綜合整治按規劃保質量地順利進行。二是抓好典型示范。壽光市在全市范圍內選定了三元朱、馬寨等16個典型示范村,各鎮街道確定了2~3個帶頭村,從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努力將其率先建成樣板,為全市的村莊綜合整治趟出路子,做出示范。三是實行分類指導。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群眾承受能力,設計了多套村莊整治規劃方案,因村制宜,逐步推進,初步確立了2006年底35%的村、2008年60%的村、2010年80%的村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三步走”戰略目標。目前.全市1/4的村莊已基本達到了村莊整治標準,率先建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實行多元投入,強化資金保障

        為多渠道籌措村莊綜合整治所需資金,壽光市積極探索了“六個一點”的投入機制:一是地方財政投一點。充分發揮市鎮財政建設新農村的主渠道作用。在安排財政支出盤子時,重點向“三農”傾斜。3年來,市財政用于扶持“三農”的資金達11.3億元,支出比例達到53.2%。二是有關部門幫一點。開展了市直部門包村活動,部門和農村結對子,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扶持。2005年,全市市直部門累計捐助資金307萬元。公路局注重發揮自身優勢,投資40多萬元為馬寨村修建柏油路2300米,硬化面積1.4萬平方米,改善了該村的交通條件。三是村集體經濟籌一點。引導支持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村拿出一定積累用于村莊建設。2005年以來,全市村集體經濟已累計投入資金6700萬元。侯鎮大地溝村依靠將鹽堿地改造為鹽田的辦法獲得的承包費,用于村莊整治,解決了所需資金。目前,該村已實現了“五通”,村內大街安裝路燈198盞,實現了全部亮化。2006年春天,又投資近80萬元,對村內大街進行了高規格、高標準綠化,實現了一街一景。四是社會各界捐一點。積極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村莊綜合整治,特別是動員先富起來的農民企業家捐款捐物,用于修路建橋,發展村內公共事業,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五是農民群眾出一點。按照“一事一議”、“自主自愿”的原則,發動群眾積極投資投勞,以實際行動改變村容村貌。化龍鎮馬莊村,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發動群眾積極捐款,順利實現了村內主大街的柏油硬化。六是市場運作搞一點。對村莊綠化、垃圾處理、道路硬化等,壽光市探索實行了競標、拍賣、承包和有償服務等市場運作的方式。既創新了村莊管理辦法,又節約了建設資金。2005年以來,全市各鎮街道、村累計投入村莊整治建設資金5.02億元。

        三、強化“五化”建設,改善人居環境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壽光市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總要求,把握村莊整治工作的內在聯系,不斷豐富和深化內涵,確立了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構建和諧壽光為目標:以滿足農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為出發點;以整治“臟亂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以“五化(綠化、硬化、凈化、亮化、美化)、五通(通電、通柏油路、通電話、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二改(改廁、改灶)、一有(有必要的文體場所和文體設施)”為硬件建設標準;以思想教育、制度建設、法規約束有機結合為保證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努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壽光市從解決農民群眾行路難、環境差等群眾最不滿意又最容易突破的問題人手,著力開展綠化、硬化、凈化、亮化、美化“五化”建設,力求讓群眾短時期內看到明顯變化。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把全市村莊分成三類:基礎條件好、經濟實力強的村莊,村內街巷全部實現柏油(水泥)硬化;基礎條件較好,經濟條件較強的村莊,村內主要道路實現柏油(水泥)硬化;基礎條件一般、經濟實力弱的村莊,村內主要道路沙石硬化,方便出行。目前,東岔河、大地溝、東地溝等村已全部實現村內街巷柏油(水泥)硬化。已有1/4的村莊實現了主要街道和重要區域的亮化。在綠化上,壽光市根據不同情況,確立了“城中村”廣植長壽樹、長青樹,盡量少栽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原則,逐步實現“三季有花,四季長青”的綠化目標;農村原先栽種的樹盡量不刨,該補的補,該挪的挪,該間移的間移,避免勞民傷財。以道路、庭院綠化為重點,在房前屋后、院內院外、空閑地大搞綠化,增加綠量,在苗木品種的選擇上,盡量栽植果樹、月季、連翹等經濟樹種和花卉,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凈化上,壽光市提出了村村建設垃圾池.主要街道放置垃圾箱的治理要求,

        形成了“戶裝、村清、鎮運、市統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推廣使用沼氣等衛生能源,有條件的村發放液化氣等方式,逐步實現村內無“三大堆”。全市采取鎮區建設帶動,部門包靠推動等措施帶動農村文明建設,加大村鎮環境整治力度,鎮村的道路、排水、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面貌有了較大改觀,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積極拓展業務輻射區域,堅持工作中心下移,積極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對全市2/3以上的鎮區環境衛生實現了有償托管,全市48個城中村全部實行了托管:在完成城區園林綠化任務的基礎上,對各鎮村內街道進行園林式綠化,一街一景,強化了綠化效果,提升了村莊綠化水平;路燈所抓住村莊綜合整治的有利時機,根據各村莊的實際情況,幫助安裝了經濟實惠、美觀大方的路燈,節約了資金。2005年以來.全市各鎮街道、村新修、維修道路762.56公里、排水溝714公里,安裝路燈5788盞,修建垃圾池694個,購置垃圾箱1142個,有效解決了農村“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現象。在山東省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和自來水,建起了數字電視平臺,基本實現了戶戶通有線電視和固定電話。全市城市化水平達到42%。2006年以來。壽光市緊緊抓住春季綠化的大好時機,大搞植樹造林工作。在全市掀起了植樹綠化的.市級班子領導帶頭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有效促進了植樹活動的開展,村莊綠化和區域綠化、林帶綠化都已形成規模,2006年全市各鎮村共栽植各類成型樹種396萬株,綠化效果明顯增強。

        四、創新工作機制,鞏固整治效果

        第6篇:村莊建設方案范文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村莊建設工作的緊迫性和責任感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認真實施一系列惠民工程,村莊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基礎配套設施、農民住房條件及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但由于多種因素制約,村莊布局不合理,土地節約集約水平不高,基礎設施共享度低,農房建設設計檔次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加強村莊建設工作,改變村容村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符合“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有利于改變農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各級各部門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方向,把解決村莊建設難問題作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以做好規劃間的銜接、加快村民居住點規劃選址、鼓勵適度集中建房、保障農房建設用地、簡化審批手續、加大宅基地調整、加強農房建設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依法處理違章建筑等為重點,制定具體工作方案,落實政策措施。

        二、理清思路,明確村莊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拉動投資、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為主線,以加快城鎮化進程、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為目標,以政府統籌、政策引導、群眾主體、科學規劃、試點先行為基本原則,結合省委省政府成片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村莊人居環境治理的總體要求,有序開展村莊建設,節約集約用地,協同推進城市和小城鎮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加快改善農村居民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三)目標任務

        1.總體目標任務: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積極穩妥,先易后難、有序推進”的要求,大力支持村民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改善居住條件,引導能夠集中成片改造或建設的地方先行啟動,讓經濟條件較好、建房積極性較高的農戶率先啟動,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分期分批展開,確保建設有成效、群眾得實惠。

        2.具體目標任務:通過試點啟動、典型示范、以點擴面,力爭到2010年末,全市基本建成10—15個交通便捷、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居住舒適、功能齊全,既富有現代氣息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莊建設試點村。到2012年,全市達到村莊建設試點村50個。

        (1)各區(縣)每年要確定1—3個村莊建設試點村,有條件的區(縣)要加快推進。

        (2)試點村要編制村莊建設(治理)規劃,農房集中點改造或建設戶數原則上達到30戶以上。

        (3)試點村的農房改造建設應符合村莊建設(治理)規劃,統一建筑風格。

        (4)各區(縣)要抓緊確定并啟動第一批試點村的村莊建設,力爭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出成效。

        三、突出重點,抓好村莊建設的關鍵環節

        村莊建設要堅持城鄉統籌、以人為本、科學管理、惠農便民的方針,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房質量和防災抗災能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進一步加強農房規劃建設布局,科學集約土地利用,注重農房風貌設計,規范農房審批程序。

        (一)深入調查,摸清底數。各區(縣)要立即著手進行農村住房建設及改造調查摸底,重點調查近些年我市重大建設項目需征地拆遷、城鎮規劃區內需改造的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鄉鎮駐地、交通干道沿線村莊及農戶數量,城鎮規劃區外需要舊村改造、整村遷建、合村并點的村莊及農戶數量等內容。要逐村逐戶建立農村住房建設檔案,為編制規劃、制定政策、開展工作提供依據。

        (二)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按照“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的原則,在城鄉統籌發展規劃、村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鎮總體規劃、成片推進新農村示范片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結合我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近期、中期和遠期發展的目標,科學編制村莊建設(治理)規劃。合理確定規劃控制區的范圍,以及村民居住點建設的數量、選址和規模,協調安排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設施等,實現區域共建共享。凡需異地建設、改造戶相對集中、30戶以上的村民居住點都應編制村莊規劃。要打破“夾皮溝”,提高村莊布局水平,突顯村莊特色、鄉土氣息和生態保持;打破“軍營式”,提高村落規劃水平,體現山水田園風光;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設計水平,突出川南民居風格。要強化村莊建設(治理)規劃對農房建設的基礎性指導地位,積極引導農民在村民居住點集中建房。農房改造和建設必須依據規劃有序實施,改變農房建筑形式單調呆板、功能不全、缺乏多樣化和地方特色等現象,達到既實用又舒適美觀的目的。

        (三)明確任務,落實責任。根據調查摸底的情況,各區(縣)要盡快確定每年的村莊建設任務和具體的村民居住點,并分解落實到鄉(鎮、街道),逐級落實目標責任,定期督查調度,年終檢查考核,確保按期完成任務。區(縣)政府是責任主體,負責制定計劃、組織實施;鄉(鎮、街道)負責具體抓落實。農民群眾既是村莊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又是直接受益者。要把增強農民的主體意識、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貫穿工作的全過程,激發農民群眾積極投身村莊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及時上報工作進展情況,各區(縣)建設局每月向市規建局及時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市規建局匯總全市情況后報市政府。

        (四)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村莊建設工作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綜合考慮地域、經濟條件等差距較大的因素。對具備條件的建房農戶,政府主要給予政策支持和技術服務;對沒有能力進行危房改造的困難群眾,積極爭取國家危房改造資金予以扶持,鼓勵社會捐助、單位幫扶。工作中要結合各地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舊村改造、整村遷建、合村并點與農戶分散自建相結合,嚴格防止出現兩次拆遷,重復建設,造成新的浪費。近期,要以重大建設項目需征地拆遷異地重建、省和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的新民居建設以及國家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政策(以下簡稱“雙掛鉤”)等項目實施為重點,迅速啟動村莊建設試點村的建設。各區(縣)要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和實施方案,包括建設方式、用地規模、取得建設用地的方式,集中居住農民的戶數及人數,分期建設計劃、配套設施建設計劃、項目建設投資來源、實施單位等。

        (五)加強監管,規范運作。區(縣)相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認真履行對村莊建設管理職責,加強對農房建設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和服務指導。要認真貫徹《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嚴格農房建設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要加強農房設計管理,不斷提高農房設計質量和水平。要適時開展農房設計方案競賽活動,編印并免費發放農房設計方案圖集,鼓勵農房建設選用市、區(縣)建設部門批準的通用圖集。要加強農房施工管理,認真執行《建筑法》及建設部《關于加強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建質〔2004〕216號)的相關管理規定。要加強對集中連片農房建設和農戶自建房的現場質量安全監管,組織開展施工隊伍和村鎮建筑工匠培訓,確保農房施工質量和安全。要健全鄉(鎮、街道)農房建設管理機構,調整充實管理隊伍,不斷提高村莊建設管理水平。

        四、加大扶持力度,推進村莊建設工作有效開展

        要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籌資方式,加大對村莊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集中現有各部門、各專項的涉農資金在不改變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由區(縣)統籌協調,按照村莊建設(治理)規劃的要求,集中用于整村推進的相關項目建設。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調動金融、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一)資金扶持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村莊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對村莊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房改造建設給予積極支持。

        1.市政府從2010年起設立村莊建設專項引導資金600萬元,各區(縣)要相應設立引導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各地加強村莊規劃編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重點向省市新農村建設示范片中的相對集中建設的試點村傾斜。

        2.各區(縣)要安排土地出讓收益統籌用于相對集中的村莊建設,解決道路、供水、排水、垃圾處理等公共基礎設施的資金問題;對“雙掛鉤”農村居住點土地增值收益,可用于公共基礎設施部分建設和農房改造建設;因重大建設項目征地需拆遷異地集中建設的村民居住點,要統籌解決基礎設施建設。

        3.要整合發改、國土、交通、農業、水利等各方面支持新農村建設資金向試點村傾斜,具體由區(縣)統籌安排。

        4.重大建設項目征地拆遷重建村、城市規劃區內城中村、城邊村和建制鎮駐地村莊進行統一建設改造,用于安置農村居民的住房,按規定減免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城市規劃區外舊村改造、整體遷建和農民自建住房,不收任何費用。

        (二)用地支持

        按照“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堅守耕地紅線,確保耕地和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

        1.要抓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機遇,統籌安排好農村居民點、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和二、三產業發展用地。在規劃修編中對城鎮、村莊周圍的基本農田進行合理調整,為村莊建設和農房建設預留建設用地空間。

        2.要積極爭取利用好“雙掛鉤”政策,逐步擴大雙掛鉤范圍和規模,最大限度地改造農村居民點。

        3.村集體開展舊村改造節省出來的土地,復墾后由村集體組織管理使用。

        五、加強領導,落實村莊建設的各項保障措施

        (一)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加強村莊建設與農房改造建設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力推進。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確定分管領導具體抓,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要根據實際情況,突出當前工作重點,加強分類指導,抓好典型示范,采取先易后難、集中突破、樹立樣板、以點帶面等方式,盡快打開工作局面。

        第7篇:村莊建設方案范文

        關鍵詞:城市設計;設計管理;村莊整治規劃;社會管理;機制創新;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傳統農村的本質特點是以血緣宗親維系的社會自治管理系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系統,以及低成本的資源環境消費循環系統,并以此構筑起鄉村生命體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機制。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要求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層,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明確了鄉村社區同城市社區一道,共同構成社會發展的基礎,也體現了尊重、發展鄉村社會的意圖。在當前各地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如何以“社會管理創新”為切入點,創造性地開展村莊整治和新農村建設,恢復鄉村生命力,實現鄉村復興,這里值得關注和探討的。

        一、問題:村莊整治面向社會管理創新的三點不足

        (一)農民主體性缺失在20世紀30年代末即指出,鄉村自治是一種高效的治理方式?!多l土重建》寫到:“和人民直接有關的公務,有地方自治團體負責,而地方自治團體是人民自己經營的具體有關生活和生存的事的,所以效率是不能低的?!盵1]但是當前村莊整治過程中,普遍存在政府代替農民成為主體的現象,公眾參與即便有也往往浮于表面。當前新農村建設為什么成效不佳,根本原因是“政府主導易,農民主體難”。廣大的農戶,由于“分散的原始化”組織形態,無法實現通過群體談判形成真正維護“契約”的可能[2]。農民發展主體地位的缺失,導致兩個結果:一個是建設中的消極性和無效率,甚至一個良好的整體方案最終因為個別農戶的反對而流產;另外一個是必然產生“花錢矩陣”中的低效率,甚至產生部門權力的“尋租”。(二)形式主義傾向村莊整治普遍存在重外觀、輕內涵,重眼前、輕長遠的問題。由于村莊環境整治沒有立足村民自治和長效管理,因此各級政府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觀好看上。有些地方要求所有新舊房屋全部刷白,老房舊屋全部拆除,甚至還建設同城市一模一樣的歐式建筑。有些地方明確要求農民門前屋后不準養雞養豬,不準堆柴晾衣,脫離了農村實際,農民很不適應。這樣的“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并非農民的真正需求,無法真正得到廣大百姓的認同。(三)有形物質傾向村莊整治還普遍存在重物質、輕制度,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整治工作更多地體現在物質與有形,而忽視了村莊優良環境存在的制度基礎。傳統的村莊具有農民自我管理、服務、教育的制度基礎,“五老”(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退伍軍人、老勞模)等具有公信力和號召力的人士的存在,有利于制定村規民約,強化衛生管理意識,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形成共同關心公共事務的氛圍[3]。但是這幾輪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主要的工作全部放在物質系統的完善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程的建設上,而沒有借新農村建設這樣一個社會活動重新喚回農村社區管理的自治氛圍。

        二、策略:村莊整治面向社會管理創新的三項舉措

        要糾正村莊環境整治的理念錯誤、目標偏差、重心錯位,根本的出路在于重新確立農民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農民建設自己家園的主人翁意識和首創精神;必須矯正新農村建設的內涵,促進鄉村區域科學發展,實現鄉村“經濟、社會、環境”三大系統的當代重構;必須實現村莊環境整治的鄉土回歸,重構鄉村聚落“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機理。(一)主體回歸――進一步明確鄉村治理的農民主體地位,激發主體創造性在規劃設計上,須在調研―制定―實施―維護的全過程逐步恢復農村原有的自治機制。普及基本的營建知識,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以及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在管理維護中,要借整治行動系統性地制定后續政策,建立全體村民共同保護環境衛生的責任機制,經常性地開展“衛生庭院”、“文明戶”等群眾性的活動,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規范自治的軌道。在強村富民上,要立足農民自愿發展“城需型”產業,促進“產村相融”。充分發揮蘇南地區城鄉一體化的優勢,鼓勵鄉村提供多元化的休閑消費產品,成立能為村集體增加經濟能力、為農戶增加收入的多種合作社。這樣不僅可以緩沖“靠天吃飯”的農產品生產風險,并且也可以避免城市工業進村所引發的環境污染和市場風險。(二)內涵矯正――進一步明確鄉村綜合發展的長期思路,激活整體生命力農村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精神文化是一個整體系統,不能人為割裂。人、自然、建筑、精神、文化、經濟本是一個生命體,只有獨立的規劃和建設,系統就不存在,新農村建設也就很難做得有完整性,也就談不上新農村建設的生命力。因此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建設,應當立足于鄉村文化價值傳統,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大系統的當代重構,實現經濟特色發展、社會自治管理、環境鄉土宜人的綜合目標。從而真正實現“鄉村是城市的夢想,是城市最后的心靈家園”的美好愿景,以此激發出蓬勃持久的生命力。(三)鄉土重建――進一步明確鄉村環境整治的根本特點,激發聚落歸屬感務必扭轉當下鄉村建設都市化、景區化的傾向,尊重和體現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特征,實現鄉土回歸。首先,應該充分尊重現有的居民點布局特征,切忌通過拆并村莊來建立規模較大的居民集中區[4]。其次,建設與整治進程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曾經講過,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要用30至50年時間,這是實事求是的科學判斷。再次,必須尊重鄉村資源環境特征和鄉土文化特點。要做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河里有魚、樹上有鳥、地上有蟲”的目標[5]。在建設中盡量選用鄉土材料、植物,杜絕非功能性造景。施工隊伍和勞力也盡量從本地籌集,這樣不但有利節約,還能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三、實踐:無錫市陽山鎮朱村整治全過程的規劃設計探索在無錫市陽山鎮朱村等村莊環境整治試點中,由規劃設計單位、大學研究人員合作,以“深入鄉村地區的社區工作方法和互動式的社區規劃過程”,在“村莊整治中實施農村社會管理機制創新的規劃融入”這一課題上作出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一)創新整治工作組織體系1.自主與規范的工作組織村莊整治由鎮村兩級推動實施,牽涉到鎮長、建設站長、所在村村民主任(支書)、村民代表,以及全體村民的工作,客觀上存在“決策協調”(鎮長―村干部)、“實施協調”(站長―村干部)、“利益協調”(村民―村干部)三重主要的協調關系,村干部是一切工作的“中樞”?!耙源甯刹繛橹袠小钡墓ぷ鳈C制,有利于工作計劃部署、溝通協調、定案決策。人、財、物的使用調度都依托村干部及其領導的村委會班子而開展,責任與信任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這個過程本身也提升了村一級自治組織的凝聚力,同時也加強了基層組織與村民的溝通與信任。設計單位則成為這一機制中的信息匯總和方案會診的平臺,起到了“輔助決策”的作用。

        2.科學與民主的編制工作組織一是實現了多專業力量的融合(見表1)。二是在方案決策上,通過不下十輪的多類型方案論證程序,充分吸納了各層次各方面意見,使得整治工作更加科學合理。三是規劃設計、研究人員以及鎮相關專業人員駐村工作,使得所有問題能夠在現場協商解決,并且整個過程置于群眾監督之下,更能滿足群眾意愿。

        (二)整治中的規劃技術支持1.推動促進有效的公眾參與具體搭建了一個“村莊整治交流平臺”,落實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成員包括村委會、規劃設計團隊、有文化的長者和建設單位,是整個村莊整治的組織者;第二層次的成員主要包括村民小組組長和村內黨員,負責向上反映村民意見、向下傳達整治工作方案;第三層次成員是全村各戶村民代表。工作中他們還充分利用了QQ等信息交流工具與平臺。根據工作深度和工程推進情況,在各個層次的平臺有序進行交流,既能夠有效采集村民的意見和建議,減少無謂的爭執和反復,提高工作效率。

        表1 村莊整治工作機構分工概況

        機構人員作用

        總指揮鎮、村相關領導,黨政聯席會總體調度與決策

        總設計師規劃院技術負責人方案技術上總體把關

        規劃設計院規劃項目組組員設計與全過程溝通協調

        大學機構相關專業教授、碩士生關鍵環節的咨詢

        文化組地方文史專業人員地方文化內涵挖掘

        建設組鎮建設管理部門整個建設整治過程組織

        基層工作組村委會人員及村民代表全過程組織、參與、監督

        2.GIS信息庫建設輔助各項決策以“村民主體”為導向,細化現狀調研,繪制“一庫一圖一表”。以戶為基本單元,開展問卷調研,并結合訪談等形式,對各農戶的生活情況進行詳實的調研,并借助GIS軟件,建立每家每戶的“村民信息檔案庫”。詳細標識房屋、圍墻、場地、樹木、菜地、彩鋼棚、家禽養殖區等空間的位置和尺寸以及實際使用農戶,明確各類“空間要素”的現狀實際權屬分布情況,這有利于整治中對相關產權問題的處置和補償政策上的綜合協調,也能形象化地反映各家各戶對規劃目標的現實需求。3.當好鄉土景觀的專業宣傳隊一是在踏勘調研中挖掘特色、構思方案。如在陽山鎮朱村整治中項目組不但摸清了每一棵樹、一眼井、一方菜園的情況,還掌握了村民全日生活作息情況。并通過與文化站、村干部、村內長者和普通村民的訪談,理解農村產業經濟、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的特點,盡量避免方案“水土不服”的問題。二是廣泛發動村民參與整治工作以保持村莊特色。如家前屋后、排水溝渠環境清理,自家違建拆除和房屋修繕。比如在村莊內部留下“微田園”,房前屋后、前庭后院,栽瓜種菜,雞犬之聲相聞,既具有實用價值,又保有農村特色和鄉村生活的情趣。三是材料工藝的鄉土保持。盡量利用好村莊拆除中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農村自有的材料。(三)整治后續長效管理1.整治中實現后續治理機構和章程的完善圍繞規劃實施搭班子、定章程。在具體實施中,明確劃定權責清晰的管理范圍邊界,明晰界定村莊內農戶“私有空間”、“半公共空間”和“公共空間”的界限。重點對“半公共空間”的使用進行明確的界定,激發農戶對該區域的自我管理熱情。同時又明確了各類空間的整治內容、責任主體,區分村集體統一整治和各家各戶自行整治的內容,并明確整治結束后長效管理的責任主體,使村民在村莊整治工作一開始就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這種劃定空間整治責任的“包干區”方法得到了當地媒體的大力宣傳。2.村民自治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為了后續長效管理,配合規劃實施和后續維護出臺了“整治與管理責任書”,明確村集體統一整治的內容包括墻面粉刷、空調外機包裝、儲物輔房整治、屋前平臺鋪地整理、籬笆安裝等;住戶自行整治的內容包括屋邊雜物清理、配合拆除彩鋼棚、轉移家禽養殖地點、菜園和場地長效管理等。在這次村莊整治活動中,廣大村民還接受了一次村鎮建設知識、鄉村旅游知識、集體議事知識等相關內容的學習,掌握了新的信息,提升了審美情趣;通過鎮政府組織的先進樣板村考察不但開闊了眼界,而且激發了自我發展、自我治理的熱情。3.村莊經濟、社會、環境的持續發展在村莊整治進程后期,不少農戶看到了環境改善后帶來的農家休閑經濟機遇,同時借“靠近城鎮、緊鄰度假區”的區位優勢,開始籌劃發展農家樂和林果采摘旅游。村委組織全面規劃鄉村旅游發展,并將產業發展、隊伍建設、村民培訓與村莊規范化管理系統考慮,這為今后鄉村產業發展擺脫傳統的工業企業依賴,全面改善農村大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現代化意識,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總結基于無錫市陽山鎮朱村案例的實踐,筆者系統思考了“村莊整治中實施農村社會管理機制創新的規劃融入”這一命題,解析了三個問題,提出了三項對策,又推動了整治工作中三方面的實踐。朱村實踐也收獲了三點經驗,一是組織主體回歸和責任區管理誘致了鄉村自治意識和凝聚力的重構,有利于促進鄉村自治恢復。二是農戶經濟發展和村級公務恢復誘致了鄉村自主發展生命力的重構,有利于促進鄉村經濟恢復。三是鄉土文化保護和現代人居環境營造誘致了鄉村社區歸屬感的重構,有利于促進鄉村聚落恢復。(責任編輯:帥慧芳)

        參考文獻:

        [1]主編.鄉土重建[M].長沙:岳麓書社,1948.

        [2]溫鐵軍.中國新農村建設報告[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仇保興.生態文明時代的村鎮規劃與建設(摘錄)[J].小城鎮建設,2009,(07):10-17.

        第8篇:村莊建設方案范文

        一、總體要求

        全面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對污水橫流、垃圾亂堆、焚燒秸稈等現象進行徹底整治,盡快解決西寶高速沿線環境不整潔問題。大力推進農村“三清四改”工作,推廣村莊生活污水簡易化處理模式,建立生活垃圾處置體系,通過植樹綠化,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

        二、整治范圍

        按照市政府“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市域內高速公路、國省道和鐵路兩側農村環境整治”的任務要求,抓好西寶高速及隴海鐵路(段)的農村環境整治,重點抓好西寶高速兩側的農村環境整治,實現建設村容整潔、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管理規范的精品示范村的目標,不斷鞏固提升綠色長廊建設水平。

        三、主要任務

        1、貫通全線林帶,做好節點綠化和村莊、墳頭綠化。

        2、清理農村門前“三堆”,集中處理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橫流。

        3、做好沿線墻體美化和環境整治。

        4、拆除沿線兩側違章建筑。

        四、整治標準

        1、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無“三堆”現象、無殘墻斷壁、無污水橫流;村內墻壁及公共設施干凈整潔,無亂涂、亂畫、亂貼現象。

        2、沿線兩側可視范圍內的房屋統一粉刷為白墻紅頂灰底,并通過密植雪松、楊樹等樹種進行綠化,防止亂堆亂放反復發生。

        3、村莊范圍內溝渠、河道潔凈無漂浮物、無傾倒垃圾、無嚴重淤積,推廣村莊生活污水簡易化處理模式。

        4、村莊合理設置垃圾收集箱(屋),有保潔員隊伍,做到日常保潔,及時清運,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處置體系和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

        5、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無田間地頭秸稈焚燒和隨地堆棄現象。

        五、實施步驟

        (一)前期準備階段:成立綠色長廊農村環境整治領導機構,提出具體實施意見,制定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二)實施階段:以村容村貌綜合整治為主要任務,全面治理環境臟亂差狀況,清除“三堆”,對村莊進行綠化、美化,對沿線兩側可視范圍內的房屋統一涂刷,村莊生活垃圾、污水處置模式全面推廣運行,配備保潔員隊伍,建立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農村環境得到大幅提升。

        (三)檢查提高階段:相關單位在組織自查的基礎上查漏補缺,完善提高,縣上將對照實施方案對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進行檢查,對開展較好的單位予以通報表彰,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意見,限期整改。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根據縣政府部署安排,在縣綠色長廊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農村環境整治小組要組織指導西寶高速沿線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相關單位、村組要成立相應領導和工作機構,制定具體方案,抽調專人負責,推動工作開展。

        第9篇:村莊建設方案范文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對省市安排我縣的2013年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全面落實,對列入范圍內的村莊進行綜合整治,加快改善村莊設施條件,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使全縣農村村容村貌更加整潔、生態環境更加優良、鄉村特色更加鮮明、公共服務更加配套,努力形成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特色鮮明的鄉村面貌,推動我縣城鄉建設新發展,建設更加美好幸福的家園,為“開放、創新、生態、幸?!苯ㄔO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任務

        1、實施規劃布點村莊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對列入2013年整治任務的全縣611個規劃布點村莊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改善村莊人居環境,重點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亂堆亂放、工業污染源、農業廢棄物、河道溝塘,著力提升公共設施配套、綠化美化、飲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達、建筑風貌特色化、村莊環境管理水平。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后的村莊達到《省村莊環境整治分類標準》中的一星級以上“康居鄉村”標準,其中經濟條件較好和重要窗口地帶的規劃布點村莊達到二星級“康居鄉村”標準,并創建三星級“康居鄉村”4個。

        2、實施非規劃布點村莊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對列入2013年整治任務的全縣529個非規劃布點村莊進行環境衛生整潔,突出生活垃圾、亂推亂放、河道溝塘等環境衛生整治,保障農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莊環境。實施環境衛生整潔后的村莊全部達到《省村莊環境整治分類標準》中的“環境整潔村莊”標準。

        3、實施村莊規劃優化行動。在調優、調定鎮村布局規劃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村莊的自然地理特點和歷史人文特征,充實完善村莊建設規劃,統籌安排村莊各項建設活動,注重對村莊地形地貌和傳統機理的保護,強化對村莊環境整治的引導作用。

        4、實施特色村莊保護行動。開展特色文化村莊調查,編制保護規劃,制定保護政策。充分發掘和保護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樹名木和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遺跡遺存,保護和修繕具有傳統建筑風貌和歷史文化價值的村莊建筑,培育特色文化村莊。

        5、實施村莊環境長效管護行動。廣泛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宣傳教育,強化環境衛生意識,引導農民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探索農民參與和自主管理村莊環境的有效途徑,引導制定農民群眾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規民約。鞏固提升全縣農村公路養護、河道管護、村莊保潔及綠化管護“四位一體”長效管護建設成果,進一步拓展管護范圍,提升管護水平,推動農民群眾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使村莊環境管理走上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軌道,確保環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彈。

        三、實施步驟

        1、全年整治工作部署:

        2013年,全縣列入整治范圍的1140個自然村莊,涉及15個鎮(開發區),134個行政村,其中611個規劃布點村莊中居住人數小于30戶的自然村125個,30—50戶的298個,大于50戶的188個。529個非規劃布點村莊中居住人數小于30戶的266個,30—50戶的約占157個,大于50戶的約占106個。(各鎮村莊類型及整治任務分解情況見附表1)。

        根據市安排,2月底前需完成整治任務的51個,上半年793個,下半年296個,2月底前任務需按序時及要求完成。上半年和下半年任務各鎮可根據本地區具體情況、具體特點制定整治方案,安排調節整治任務,但需完成規定的整治任務數量,達到整治標準要求。

        各鎮(開發區)應在3月10日前自選2個具備自然風貌或歷史傳承等類型的行政村作為二星級“康居鄉村”(試點村)進行打造,并作為本地區的整治樣板,為下一步創建三星級“康居鄉村”做好基礎工作,同時對試點村周邊村莊、出入口進行配套整治。確定試點村應盡量選擇重點區位、交通干線及其他重要窗口地帶,試點村名單及整治方案報縣村莊整治辦公室審定。

        2、2013年2月底整治任務安排。

        2月底前需全縣完成6個位于城鎮主要出入口附近村莊的環境整治任務;完成京滬高速公路兩側500米范圍內44個自然村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啟動4個三星級“康居鄉村”創建工作和周邊7個行政村的配套整治工作,其中自然村莊中居住人口在30戶以下的5個,30—50戶的26個,50戶以上的30個。(整治任務分解情況見附表2)。

        四、政策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h政府成立縣村莊環境整治推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組織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實施計劃制定、目標任務分解、協調指導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各鎮黨委、政府以及縣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對本地區村莊環境整治工作負責,要結合實際建立相應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推進機制,組織領導機構與實施牽頭部門應與現有農村環境整治及“四位一體”長效管護管理機構合署辦公,所有涉農單位全力參與,以利資源整合,合力推進,并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職責分工,落實政策措施,加大推進力度。

        2、加強資金投入。縣財政設立村莊環境整治“以獎代補”資金,在省、市財政補助的基礎上,對鎮和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村莊環境整治推進工作進行獎補。各鎮和縣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切實加大村莊環境整治資金的籌措力度,保障村莊環境整治順利推進。

        3、加強政策扶持。落實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政策,探索實施跨村組宅基地置換,對于符合規劃要求的村莊整治用地,國土部門要簡化工作流程,提高辦理效率,保障村莊環境整治用地需求。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農村建設和集體經濟發展。加快農村土地和農民住宅確權登記發證,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農村住房抵押貸款試點。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嚴格執行各項惠農政策。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以捐資捐建的方式,支持村莊環境整治。

        4、加強技術指導。加強鄉鎮建設管理服務機構建設,提高指導服務能力。組織開展基層干部村莊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技術培訓,提高科學組織實施村莊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的能力。選擇不同類型村莊開展示范,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村莊實地進行技術指導,大力開展科技、規劃、技術下鄉,建立科技、規劃、設計單位“一對一”技術幫扶機制,規劃布點村莊要編制村莊環境整治規劃,非規劃布點村莊要編制村莊環境整治方案。2個重點整治村和2個特色示范村整治規劃要在3月10日前完成,其他村莊整治規劃應在3月底完成。

        5、加強檢查考核??h政府按年度分解下達目標任務,制定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對各鎮和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村莊環境整治推進工作實施目標考核。同時建立定期督促檢查和情況通報制度,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村莊環境整治推進工作同時作為全縣“十二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年度考核內容。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第一页 |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福利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试看 |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