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范文

        供應鏈管理的功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供應鏈管理的功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供應鏈管理的功能

        第1篇: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范文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China,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and logistics capabilities (LA)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effects of GSCM on LA are measured. By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SCM includes green purchasing (GS), green manufacturing (GM), green selling (GS) and green recycling (GR); LA includes process capability, flexibility an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GP, GM and GS have direct positive effects on logistics process capability, GM and GS have direct positive effects on logistics flexibility; GS and GR have direct positive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process capability and flexibility have direct positive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partially mediate the effect of SCI on firm performance.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關鍵詞: 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物流能力;企業績效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firms;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logistics capabilities;firm performance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7-0014-04

        0 引言

        針對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政府和社會開始要求企業重視其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促使供應鏈企業開始逐步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來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制造企業是中國工業優勢的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傳統的那種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生產方式開始面臨巨大的挑戰,當然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綠色供應鏈管理。本文以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提出相應的研究假設,通過問卷調查得出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構成的重要因素,探索綠色供應鏈管理、物流能力和企業績效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期望為中國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和物流能力建設的實踐提供參考,并因此得到相應的管理啟示。

        1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1.1 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的因素構成

        1.1.1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涵義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原材料的采購源頭開始,到生產過程中的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通過企業的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同時,將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對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涵義,Walton(1998)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核心就是集成管理的思想在綠色供應鏈上的應用,例如可以考慮將供應商加入到企業環境戰略中[1]。國內學者但斌,劉飛(2000)也提出類似的概念[2]。本文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就是通過供應鏈上成員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的緊密合作,以及成員企業之間的有機協調和整合,同時,將環境因素和資源節約的理念應用到供應鏈管理中的一種管理模式,其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效益、供應鏈績效和社會環境效應的和諧統一。

        1.1.2 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外對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還處于發展階段。理論和實踐都在不斷的完善之中。早期的學者主要提出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如Nagel(2000)[3],Markley和Davis(2007)[4]等。后期學者對綠色供應鏈管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如Canning和Hanmer-Lloyd(2007)分析了在供應商與客戶關系中涉及環境因素時,關系中的信任和調整會發生的變化[5];Shukla、Deshmukh和Kanda(2009)通過對印度汽車行業的經驗研究分析了其環境響應能力[6]。

        從國內的相關研究看,主要包括以下研究:綠色供應鏈管理內容的研究;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協調機制的研究;對綠色供應鏈管理及綠色度的評價研究[7];對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效績的關系的實證研究[8];對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的研究[9]等。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角度不同,所得結論也不統一。目前,許多研究,尤其是實證研究方面,研究對象主要是國外的企業。在中國這樣一個制造大國,企業的經營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研究企業,尤其是制造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物流能力及其績效的影響,對于中國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 物流能力的相關研究 企業物流能力反映出企業物流系統利用企業內外物流資源,提供物流服務,滿足顧客需求的能力,它直接影響到企業甚至供應鏈的競爭優勢和績效。盡管有一些實證研究證明企業物流能力對競爭優勢及企業績效的正向影響關系[10-15],但是這些研究基本以西方國家企業為背景的,針對中國制造企業物流能力的實證研究還比較少。本文將物流能力分為流程能力、柔性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分析物流能力的不同維度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有助于了解物流能力不同維度的現狀及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將綠色供應鏈管理與物流能力結合的研究還比較少,分析綠色供應鏈管理與物流能力之間的關系,對于中國制造企業認識自身綠色供應鏈管理能力,及其對物流能力提高的作用,并進一步強化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以上文獻,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1(H1):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物流能力產生直接正向影響。

        假設2(H2):物流能力對企業績效產生直接正向影響。

        假設3(H3):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績效產生直接正向影響。

        假設4(H4):物流能力在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績效之間具有中介效應。

        上述的理論假設是用于檢驗中國制造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結構的合理性,以及在應用上的有效性。下面,首先開發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的測量以及評價;其次,檢驗多維度綠色供應鏈管理對多維度物流能力和企業績效的預測效力。

        2 中國制造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的因素結構

        本文將綠色供應鏈管理分為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綠色銷售、綠色回收,將企業物流能力分為物流流程能力、物流柔性能力和物流信息整合能力。問卷調查時間從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共發出3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10份。問卷通過實地形式或者郵件形式發放。樣本企業來自某大型咨詢公司全國的供應鏈管理數據庫,在前期經過企業訪談或郵件咨詢,并且這些企業在綠色供應鏈管理方面具有一定成效。在問卷填寫前,我們都要通過面談或者信件方式,簡要介紹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有關內容,以確保問卷回答者對問卷內容有所了解。本文運用SPSS19.0和LISREL8.70進行因子分析和線性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本文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測項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①直接引用國內外文獻中出現,且經過實證研究證實的衡量項目;②借鑒國內外已有的研究,并結合本研究的目的及中國制造企業實際情況,經過實地訪談后,進行修改的衡量題項;③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交流,并結合企業訪談結果獲得的衡量題項。

        2.1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因素構成 對綠色供應鏈管理情況數據進行因子分析適當性考查,結果顯示,綠色供應鏈管理取樣適當性的KMO樣本測量值達到0.9以上;Barlett球形檢驗的結果表明,統計量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上述結果表示,所選指標數據適宜做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法共提取了4個因子,表1表明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分析結果保留了綠色供應鏈管理量表的24個題項,刪除了3個題項。共提取了4個因子,因子一命名為綠色采購(GP),因子二命名為綠色制造(GM),因子三命名為綠色銷售(GS),因子四命名為綠色回收(GR)。各個題項的因子負荷量均大于0.5,顯示很好的收斂度。同時,這四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68.585%,說明本研究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測量是有效的。

        2.2 物流能力的因素構成 在“制造企業物流能力”量表中,所有測項CITC系數都大于0.4,保留全部17個衡量題項。KMO測度值為0.884,Bartlett球形檢驗達到檢驗顯著水平(p

        此外,在“企業績效”量表中,保留全部7個衡量題項。KMO測度值為0.806,Bartlett球形檢驗達到檢驗顯著水平(p

        3 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物流能力和企業績效的影響

        接下來,將進一步檢驗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物流能力和企業績效的預測作用,以揭示中國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物流能力和企業績效的驅動方式。

        首先需要確定模型中應該將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作為多維度來進行驗證的有效性。因此,對以下理論模型進行比較:①將“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都合并為一個因子;②將“綠色供應鏈管理”合并為一個因子,“物流能力”劃分為三個因子;③將“綠色供應鏈管理”劃分為四個因子,“物流能力”合并為一個因子;④將“綠色供應鏈管理”劃分為四個因子,將“物流能力”劃分為三個因子。從各模型擬合指標來看,模型4的各項擬合優度指標都比其他模型好,因此,可以認為,將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作為多因子的模型優于其作為單因子或多因子的模型。

        3.1 測量模型檢驗結果 本研究以LISREL8.71來檢驗所提出的概念模型的相關假設。測量模型的整體模型擬合優度,卡方自由度比χ2/df

        因此,可以總結假設檢驗結果。假設1、假設2和假設3都是部分成立。

        3.2 中介變量的檢驗 對于中介變量的中介效應的驗證,本文根據Baron & Kenny提出的三步驟分析法[17]。表1顯示中介變量檢驗結果,在綠色采購與企業績效、綠色制造與企業績效、綠色銷售與企業績效之間,物流流程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綠色制造與企業績效、綠色銷售與企業績效之間,物流柔性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物流信息整合能力在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績效之間沒有起到中介作用。因此,假設4部分成立。

        4 研究結論與啟示

        4.1 研究結論

        4.1.1 中國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構成 本文研究表明,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國制造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分為四個因子,即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綠色銷售,綠色回收構成。這是在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中,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的中國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維度,為中國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還證實,中國制造企業物流能力由物流流程能力、物流柔性能力和物流信息整合能力構成。這一結論綜合了國內外學者關于物流能力構成要素的研究成果,除體現物流流程的重要性,還突出柔性和信息能力的價值,為中國制造企業物流能力的構建提供參考。

        4.1.2 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物流能力及企業績效的驅動作用

        ①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物流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綠色采購、綠色制造和企業與綠色銷售都對物流流程能力產生直接顯著影響(γ11=0.429,p

        綠色制造和綠色銷售對物流柔性能力產生直接顯著影響(γ22=0.317,p

        只有綠色銷售對物流信息整合能力產生直接顯著影響(γ22=0.272,p

        ②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在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分析顯示,綠色銷售和綠色回收對企業績效產生直接正向影響(γ41=0.142,p

        ③物流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還揭示物流能力不同維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力。研究結果顯示,物流流程能力、物流柔性能力對企業績效產生直接正向影響(β41=0.226,p

        4.2 管理啟示

        4.2.1 在供應鏈競爭時代,處于經濟轉型期的中國制造企業應該跟隨全球化競爭的步伐,充分發揮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的重要作用,提高企業績效。

        4.2.2 從研究結論來看,中國制造企業在市場的行為處在較低端的水平,在以顧客為核心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競爭時代,將給中國制造企業的競爭力的提高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我國制造企業還必須加大在綠色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投入,特別是在綠色采購和綠色回收方面,企業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

        4.2.3 目前,中國制造企業對物流流程能力的建設比較重視,并且對企業績效的改善產生積極影響。從長遠發展來看,制造企業應該更加重視物流柔性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對企業績效的重要作用。

        本文初步驗證了中國制造企業背景下,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多維度的合理性,及其對企業績效的預測力。但是,受到各種因素和條件的限制,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和局限性。本文建立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能力多維度結構,需要以后實證研究的進一步檢驗。從研究結論的適用性看,本文的調查對象限定在制造企業,因此在制造業之外的其他產業,本研究結論的適用性需要進一步的檢驗。另外,本文探討的是以制造企業為核心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物流能力和企業績效的影響,因此研究結論的適用性還有待進一步檢驗。

        參考文獻:

        [1]Steven V. Walton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98, 4: 2-10.

        [2]但斌,劉飛.綠色供應鏈及其體系結構研究[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11:1232-1234.

        [3]Nagel M H.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 [J].IEEE, 2000.13(3):219-224.

        [4]Melissa J. Markley and Lenita Davis. Exploring futu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2007, 9(37):763-774.

        [5]Louise Canning and Stuart Hanmer-Lloyd. Trust in the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 the challenge of environmental(green) adapt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7,41:9-10.

        [6]Apratul Chandra Shukla, S.G.Deshmukh and Arun Kanda.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Supply chains learning from the Indian auto sector[J]:Journal of Advances in Management Research[J]: 2009, 6(2):154-171.

        [7]劉笑.面向珠三角制造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8.

        [8]朱慶華等.中國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因素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 2004,12(3):81-85.

        [9]李靜芳,徐松和黃芳.基于多層次灰色關聯模型的企業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12:89-91.

        [10]Zhao M, Dr?魻ge C and Stank T. The effects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on firm performance: customer-focused versus information-focused capabiliti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1, 22(2): 91-107.

        [11]Lynch D, Keller S and Ozment J . The effect s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 2000 ,21 (2) :47 - 67.

        [12]Shang K and Marlow P. Logistics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aiwan’s major manufacturing firm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05, 41: 217-234.

        [13]馬士華,孟慶鑫.供應鏈物流能力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5,11(3):301-307.

        [14]Narasimhan R., Kim S W. Effect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Japanese and Korean firms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1,20(3):303-323.

        [15]Rosenzweig E D., Roth A.V. and Dean J.W. The Influence of Integration Intensity on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 Business Performance: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Consumer Products Manufacturer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3, 21(4): 437-456.

        第2篇: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范文

        關鍵詞:職業能力;工作過程導向;工學結合;供應鏈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國內外很多職業類院校的教學實踐表明,“工學結合”是適合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工作過程導向”作為“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一種成功教學方法,廣泛應用在高職院校工科、英語和計算機等專業,有較豐富的研究文獻,但與物流管理相關的卻不多。《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課程職業性定位要求體現的不夠,過于側重理論知識、許多內容還停留在概念層次上;教學設計的實踐性不夠、教學方式單一,技術手段單一。為此筆者對《供應鏈管理》課程進行了“工作過程導向”及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改革探索。

        1 課程改革思路

        課程改革在市場調研、分析行業企業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分析物流管理專業相關的崗位群:即操作層次(叉車工、庫管員、理貨員、訂單員、采購員、質檢員、保管員、揀貨員等),物流管理層次(倉儲經理、運輸經理、物料經理、物流營銷經理等),物流決策與規劃層次(物流企業高層決策崗位、供應鏈管理經理、供應鏈規劃師等),并參照“(助理)物流師”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及認證考試的要求,確定學習領域,開發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任務驅動、項目化教學的供應鏈管理實務課程改革建設方向。

        針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群的共性能力需求,職業能力側重于供應鏈各環節的銜接,主要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念、合作精神、成本意識、服務意識和綜合物流管理素質,以及供應鏈的設計與再設計(優化)能力、供應鏈業務流程再造能力和利用Internet和EDI等IT手段傳遞與共享信息的能力,為學生物流管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 教改設計

        2.1 “工學結合,雙線并行”的課程設計思路

        課程以“工學結合,雙線并行”的設計思路,以“理論夠用、職業技能培養為主,面向就業”的理念組織教學。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工作崗位適應能力、實際操作應用能力。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與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充分體現了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

        2.2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在內容組織與安排上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供應鏈管理真實的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為載體確定主題學習單元,教、學、做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合理設計實訓、實習等教學環節。課程教改設計采用模塊化結構構建從“認知供應鏈—供應鏈基本運作理論—供應鏈協作—供應鏈管理技術與方法—供應鏈網絡設計—供應鏈職業能力綜合訓練”的課程內容體系(見表1),即將課程的主要理論知識點和實踐教學環節分為6個模塊,理論和實踐的比例為1∶1。在教學內容選取上,基本理論以“必須夠用”為度,重點突出關鍵能力和供應鏈業務處理能力的訓練,并反映當前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

        3 教學理論與創新

        3.1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工學結合、雙線并行的課程設計理念

        開發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工學結合、雙線并行的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與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充分體現了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

        3.2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創新

        在教學模式上設計出三個環節,分別是理論講授、過程模擬(視頻、游戲)和實踐。采用“五維動態實踐教學法”,即靈活運用“仿真視頻+游戲模擬+小組專題討論+校內上機軟件模擬+校外調研(實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3.3 開放式考核評價

        注重職業能力的考核,采用能力測試的考核方式。根據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項目實施效果情況、調研及實驗的完成情況等綜合評定學生成績。

        4 結束語

        實踐證明,上述教學改革可有效地改變目前課堂講授中存在的教師講、學生記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弊病,使理論知識與行業崗位需求聯系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以工作過程導向系統化的任務、項目驅動教學,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并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達到提高教師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聽. 工作過程知識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J]. 職業技術教育,2007(7):45-47.

        [2] 姜大源. 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結構的理論基礎[J]. 職教通訊,2006(1):7-9.

        [3] 孫統超. 基于工作過程的倉儲管理實務實訓教學課改[J]. 物流技術,2012(5):254-256.

        第3篇: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范文

        [關鍵詞] 康復護理干預;膝骨關節炎;膝關節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0(c)-015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knee joint functional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90 cases of patei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treated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score, visual analogue scale and quality of daily life before and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knee function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pai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body pain, physic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and overall health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knee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reduce pai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Knee osteoarthritis; Knee joint function exercise

        骨關節炎作為臨床上一類較為常見的滑膜關節病,其中以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在發病期間表現為軟骨丟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周圍反應,癥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直等,病程較長,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出現骨性肥大、功能減退甚至受限等情況,合并癥較多,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1]。目前針對骨關節炎的基礎治療包括應用止痛藥物及非甾體抗炎藥物等,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控制疼痛,期間配合適當的康復護理干預以達到改善膝骨關節活動功能、增加受累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目的[2]。本研究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膝骨關節炎患者90例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康復護理干預,顯示康復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骨關節炎患者90例,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院(ACR)制訂的膝骨關節炎診斷標準[3],均未處于急性期(膝關節周圍可組織可見明顯的腫脹及疼痛,皮膚溫度升高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能夠準確理解并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及指導。排除膝關節結核、腫瘤、類風濕關節炎、急性創傷性骨關節炎、急性傳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重體力勞動、過度疲勞者。采取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為42~72歲,平均(58.13±3.45)歲;病程為5~8年,平均(7.12±2.34)年;體重指數為22~25 kg/m2,平均(23.78±2.12)kg/m2。觀察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43~70歲,平均(59.25±3.98)歲;病程為4~9年,平均(7.09±2.29)年;體重指數為23~26 kg/m2,平均(24.02±2.07)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 > 0.05)。本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用藥指導(告知患者使用藥物的方法、注意事項、常見不良反應等)、監測生理指標(包括心率、血壓、呼吸頻率、血常規等)、膝關節理療等基礎護理。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干預,以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干預及膝關節的功能鍛煉為主。加強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面對患者所提疑問給予耐心解答,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負性情緒給予疏導,站在對方角度出發給予安慰及關懷[4]。利用宣傳手冊、專欄、報紙等對患者講解膝骨關節炎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康復護理的重要性、預后及可能達到的效果等,提高其對該病的正確認知。

        根據患者病情制訂康復護理干預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將膝關節伸直,放平,吸氣,將股四頭肌繃緊,維持4 s,呼吸后放松3 s,重復該過程1次,共訓練5 min。②直腿抬高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健側下肢屈膝,屈髖,將患側踝關節屈曲90°,膝關節伸直0°,直腿抬高10 cm后,維持15 s,緩慢放下后放松休息5 s,重復該過程1次,共訓練2 min[5]。③空蹬車法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擺仰臥位,屈髖屈膝90°,保持雙下肢懸空并放松,像蹬自行車的動作一樣交替向上蹬空放松,重復該過程1次,共訓練3 min。④內收肌群等長收縮訓練:指導患者坐在椅子上,屈髖屈膝90°,將兩拳放在雙腿之間,并夾緊雙下肢,共持續10 s,緩慢放松后休息5 s,重復該過程1次,共訓練5 min[6]。⑤站立位屈膝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取站立位,兩腿一前一后,做屈膝練習,將重心轉移的方法,例如太極步、八卦掌等。期間注意屈膝的動作需慢,并將骨四頭肌、內收肌群、小腿三頭肌放松,屈膝的角度隨著病情緩慢增加。膝關節功能鍛煉的頻率為起始周每日2次,每組動作重復5次,于第2周開始,每日3次,每組動作重復10次,若在鍛煉期間出現明顯疼痛情況,對鍛煉的頻率做出適當調整[7]。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3周的膝關節功能評分、視覺模擬評分及日常生活質量。①采用Lequesne積分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價,指標包括關節休息痛、關節運動痛、壓痛、腫脹、晨僵、行走能力,得分越高,表明膝關節功能越差。②視覺模擬評分法:在紙上畫一條長約10 cm的線段,線段的一端為0分,代表無痛,另一端為10分,代表劇痛,得分越高說明疼痛越嚴重[8]。③采用簡易生活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項目包括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及總體健康,各項滿分為1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9]。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治療后1、3周與治療前相比膝關節功能評分較低,治療后1、3周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膝關節功能評分降低更加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治療后1、3周與治療前相比疼痛評分均較低,治療后1、3周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疼痛評分降低更加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及總體健康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第4篇: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范文

        【關鍵詞】 公司競技能力 主管教練領導 高效能團隊

        一、公司競技能力

        公司競技能力的培養能有效提高公司員工的各種能力,即身體、心靈、情緒,行為等等,同時,也能對管理人的領導行為產生影響,提高企業競爭力。過去對公司競技能力的研究集中在企業管理人層面,即企業管理人運用各種領導方式使企業團隊產生績效和職業承諾;近年對公司競技能力的研究拓展至教練式領導(Coach Leadership)和管理教練技巧(Managerial Coaching skill)方面的研究,擴展至企業管理人、高層、中層小組領導者及一些高營銷效益行業的星級營業員,探討如何影響高效能營銷團隊,并接獲領導者的公司競技能力(Corporate Athlete)原素。

        在現實上,香港金融營銷行業的員工都處于競爭相當激烈的環境中,因此入職而離職機會率頗高,相反,保留的人力資源即是競爭力極強的,其領導者必然也具有相當的領導力。探討這些關系將會了解這些行業的核心人員所具備的能力因素,從而改變金融營銷的人力資源成本和管理。

        二、效能心理學

        效能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即研究如何讓個人、團隊和群體蓬勃發展和實現他們的目的;如何成功開發心靈的力量和實踐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技能訓練表演。這能鼓勵體育、商業、娛樂和職業生活的所有執行中的巔峰效能,無論他們是精英、專業或業余身份。

        在過去,我們已經看到了效能心理學領域的爆炸性,這種增長性主要表現在運動性能卓越的研究之中,主要適用于商業領域,是世界級錦標賽個人和團隊的運動性能和經營成果之間的重要環節。同樣,已增加教練表現最佳的利益,解決他們的需求,而不僅僅是為后進生提供補救教練。在此期間,更多的研究一直致力于理解成績高的特點,在體育以及商業、教育、高風險的職業,演藝界也不例外。

        效能心理學家認為,動機必須進入職場各級綜合。效能心理學顧問的幫助下,為雇主提供的工具,以改善工人的效能。其中效能心理學家Jim Loehr和Tony Schwartz(2001)在哈佛期刊年提了公司競技能力(Corporate Athlete)的概念,包括:身體能力(Physical Capacity);情感能力(Emotional Capacity);心智能力(Mental Capacity);靈性精神能力(Spiritual Capacity)。

        三、教練領導行為

        近年來,教練相關概念逐漸運用在組織與企業界的實務工作中。Goleman(2001)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有效領導力》文章中提及:當今全球企業普遍存在的六種領導方式中,其中教練型(coaching),則為主要的類型之一,企業教練興起并發展迅速,已形成一種全球性的企業教練發展趨勢。

        教練一詞原出自運動體育的概念(coach),以正向激勵、開放性互動、實時的回饋與持續學習的方式指導運動員;而教導制度在企業管理上亦廣泛被采用(Blanchard、Shula,1995),經由有效教導可加速個人學習與發展,并使工作執行更有效率,同時展現個人工作自信,主管藉由教導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培養了組織成員的技能。Tichy、Cohen(1997)稱此種組織為“教導型組織”;Palmer(2003)也曾提出透過有效的教導模式的工作成效,顯著優于個人摸索的自我學習方式。近年來,教練相關概念逐漸運用在組織與企業界的實務工作中。

        隨著國際化經濟市場競爭,組織發展向來以人才為重,愈來愈多企業重視并導入有關教練指導的概念與相關技能(Ellinger、Keller,2003);并期望管理者能具備管理教練指導技能(Managerial coaching skill)(Grant,2007),在組織中能致力于改變員工,提升員工個人工作表現(Meyer、Smith,2004)。然而,組織透過提升管理教練指導技能,除改善員工表現以外,更能積極有效地改善領導模式,進而增強組織領導效能(Mclean、Yang、Kuo、Tolbert、Larkin,2005)。

        另外,其他專家也對教練領導行為的各方面進行了研究:有效地促進學習(Jarvis et al.,2006;Latham,2007);目標設定(Locke、Latham,1990;2002);傳達業績預期(Buckingham、Clifton,2001;Buckingham、Coffman,1999);回饋(Kluger、DeNisi,1996;London,1997);增強自我效能(Bandura,1997);行為實踐(Druckman、Bjork,1991);反映(Seibert、Daudelin,1999);問責制(Holton、Baldwin,2003);一個信任,支持的關系(Lambert、Barley,2002;Mahoney,1991)。

        1、教練技巧分類框架

        Bennett、Joo、Mackie等對教練的分類框架進行了研究,概括為:教練:特點,能力,信念,價值觀;客戶:特征,目標,背景,學習方向;教練/客戶關系:匹配的變量,質量;關系背景:組織的支持,規范和價值觀;流程:方式(電話,人),樣式(只提供便利,混合),技術,工具,頻率/時間;結果:對具體目標的進展,可持續發展,自我意識,滿意度,組織的影響。

        2、主管教練(Executive coaching)

        有些學者認為“主管教練領導”是一種情緒的催化與心情鼓勵的形式(Ellinger、Keller,2003),并且試圖建立與情緒能力有關的工作表現理論(Goleman,1998、2000、2001);此外,研究顯示教導技能(Coaching Skill)與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有高度密切關系(Grant,2007),而有效運用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對于管理教練與員工或被教導者都是非常重要的(David,2005),特別是員工在接受主管教導后,員工自身的想法態度、工作情緒等均呈現出較以往更能自我調控的行為改變,進而擁有更好情緒智力的運用成效(Grant,2007)。

        教導最早源自運動領域,Fournies(1978)認為“教導”(Coaching)是主管和員工面對面的討論,讓部屬停止不好的行為,表現出主管想要的行為;Fournies(1987)則定義教導是一個為了解決部屬的工作表現,而進行面對面的有效協助,并提高工作績效的過程,其重點仍著重于導正工作中的問題;而Reiss(2004)則認為教導是持續性的協助工作團隊達成組織共同目標,同時幫助個人加強專業技能、提高學習意愿、充實生活質量。

        主管教練的定義和用途如表1所示。

        四、高效能團隊

        Jody Hoffer Gittell(2009)對高績效工作實踐和預測的質量和效益的關系協調進行了研究。通過他們的關系協調,預計高績效工作實踐,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的組織性能。

        此前有研究表明共同目標、共享知識、相互尊重能使員工及時解決問題,從而溝通協調工作。關系的協調少使員工錯過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專業知識領域的員工之間的信號,影響了信息處理能力,及共享知識和相互尊重的創建。關系協調,能達至更一致的溝通和減少錯誤的概率,從而導致更高質量的結果。因此,高績效工作實踐加強員工之間的協調關系,我們期望高績效工作實踐和質量成果之間的關系協調發展。

        Katzenbach和Smith(1993)提出高績效團隊區別于其他團隊的原因是在于它的強烈的人際承諾感(a strong senseof personal commitment)。因此,高績效團隊具有更深的目的性、更宏大的績效目標、更完整的方法、相互間更重的責任、互補的技能。Colenso(2000)對高績效團隊的先決條件和特征進行研究,認為其先決條件包括目的、授權、支持、目標等;特征包括人際技能、參與、決策、創新、管理內部環境等。

        Stott和Walker(1995)把績效的影響因素總結為三個方面:能力、工作環境、激勵,認為可以把績效看成是自變量為影響因素的函數:績效=f(能力×激勵×環境)。

        Frances Thornton(1999)認為“最高效能”是識別和衡量,是指上級的運作,不論類型的活動。被定義為卓越的行為,即操作行為超出一個人的平均運作劃定,峰值性能更高效,或以某種方式優于普通行為。Sharp等(2000)提出高績效團隊是團隊中的成員都能為了他們利益相關者的共同目的發揮他們的潛能,高績效團隊的六個關鍵要素(enablers)如下:團隊成員能力;技能、流程、工具和技術;人際技能、溝通、個人偏好;價值體系;共同愿景、目的(purpose)、目標、方向;組織價值觀。

        五、研究假設及模型構建

        研究假設如表2所示。

        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六、研究方法

        1、對象與抽樣方式

        本研究量表設計,經前測信度分析后,修改更訂其容易產生混淆的題項問答方式,經由網絡問卷填答與紙本填答兩種方式進行施測,問卷施測采用便利抽樣,其對象包含香港金融營銷為主的不同類型員工,便利抽樣各類別的金融營銷員工以不記名問卷方式做為研究的對象,其抽樣樣本基本數據為: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擁有專業資格、任職年資、與最近一位主管共事年資、管理資產量等各項變量之操作定義與衡量構面來調查(如表3),先以前測紙本問卷70份后,再以在線網絡問卷施測共計回收632份,此外另發放紙本274份給金融業在職營銷人員,回收198份有效紙本問卷,網絡問卷與紙本問卷共計830份。其網絡在線問卷參考:HTTP://mysruvey.hk/。網絡問卷前后發放時間約一個月,即2011年12月13日至2012年1月15日;而紙本問卷回收較長,前后發放時間約三個月,期間為2011年12月13至2012年3月20日。

        2、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方法

        本研究采用統計軟件SPSS17.0版本來進行資料分析,所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如下。

        (1)信度和效度分析。從測量一致性的觀點來看,信度系指相同的個人在不同時間,以相同或相等的復本測量結果之一致性;此外,信度同時也是測驗無誤差的程度。目前最常用的信度指標是Cronbach’α,α值越高,其代表題項之間的一致性越高,而一般認為Cronbach’s α值在0.7以上者即為良好(Nunnally,1978)。本研究藉由檢視“公司競技能力”、“主管教練領導”、與“高效能團隊”等變量題項的Cronbach’s α值,來進行信度分析。由于該問卷皆為國外學者所發展,是以將其問卷題項翻譯成中文,并參考國內學者已曾翻譯的問卷加以反復推敲,再由第三人把已翻成中文的題項反向翻回英文,核對其原作者之英文題項的意思,以檢視題目翻譯是否適切,以確認其信效度。

        (2)敘述性統計分析。根據樣本中的基本數據描述,包括人口統計變項之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位、工作屬性類別、任職年資、與最近一位主管共事年資、擁有專業資格和管理資產量,分別以出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偏差、次數分配等統計量,了解此研究樣本之基本特性與在各研究變項間的分布情形。

        (3)回歸分析。利用回歸分析驗證公司競技能力各構面與主管教練技能之間的關連性,以及主管教練技能各構面與高效能團隊之間的關聯,說明各變項之間的相互影響,并且探討出情感能力為主管教練技能的認知與高效能團隊之間的最高關聯。回歸模型如下:

        Ln = a1Phy+a2Eom+a3Min+a4spr(Man)+a5Phy×Man+a6 Phy×Per+a7Eom×Man+a8 Eom×Per+a9Min×Man+a10Min×Per+a11spr×Man+a12spr×Per+E

        其中,Phy,身體能力評分;Eom,情感能力評分;Min,心智能力評分;Spr,靈性精神;Man,主管教練技能平均值;Per,高效能團隊平均值。

        【參考文獻】

        [1] A.RuiGomes,Sara Almeida e Sousa,and José Fernando Cruz.Charismatic,Transformational,AND Visionary Dimensions IN Sport Leadership,Leadership at the crossroads[Z].University of Maryland,2006.

        [2] Baek-Kyoo (Brian) Joo. Executive Coaching:A Conceptual Framework From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Practice Andresearch[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2005(11).

        [3] Bass,B.M..Personal selling and transactional/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M].The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and Sales Management,1997,17(3).

        [4] Fournies,F.F..Coaching for improved work performance[M].NY:Van

        [5] Nostrand Reinhold.Fournies,1978.

        [6] Fournies,F.F..Coaching for improved work performance[M]. NY:Liberty Hall Press,1987.

        [7] Garber,P.R.Coaching:Self-directed work teams[M].King of Prussia,PA:Organizati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nc,1993.

        [8] Gilley,J.W.,.Manager as learning champion [J].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2000,13(4).

        [9] Good,D.J..Coaching practices in the business-to-business environ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1993,8(2).

        [10] Grant,A.M.Enhancing coaching skills and emotionalintelligence through training[J].Industrial&Commercial Training,2007,39(5).

        [11] Howell,J.M.,&Avolio,B.J.The ethics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Submission or liber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2,6(2).

        [12] Cannella,A.A.,&Monroe,M.J.Contrasting perspectiveson strategic leaders:Toward a more realisticview of top manager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7(23).

        [13] Foster,S..Peak performance coaching:Bringing out the best in people at work,on the stage,and in life[M].Ventura,CA: Executive College Press,2008.

        [14] Frances Thornton,Gayle Privette,Charles M.Bundrick Reviewed.Peak Performance of Business Leaders:An Experience Parallel to Self-Actualization Theory[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1999,14(11).

        [15] Hambrick,D.C.,&Fukutomi,G.D.The seasons ofa CEO’s tenur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

        [16] Jaap J.A. Denissen,Lars Penke.Motivational individual reaction norms underlying the Five-Factor modelof personality: First steps towards a theory-based conceptual framework[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8 (42).

        [17] John H.Humphreys,Molly C.Zettel.Transformational Leader Self-Perception And Objective Sales Performance:The Potential Moderating Effects Of Beha-vioral Coping Ability[J].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2002(1).

        [18] Jones,G.Performance excellence:A personal perspective on the link between sport and business[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2(14).

        [19] Jim Loehr,&Schwartz,T.The making of a corporate athlet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9).

        [20] Jody Hoffer Gittell,Rob Seidner,Julian WimbushA Relational Model of How 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s Work[J].Organization Science,Articles in Advance,2009.

        [21] Kenneth David Strang.Examining effective technology projectleadership traits and behavior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7 (23).

        [22] Keller,K.Coaching in the library:A management strategy forachieving success (Metz,R.F.)[J].Library Mosaics,2002,13(5).

        [23] Mclean,G.N.,Yang,B.,Kuo,C.,Tolbert,A.,&Larkin,C.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ninstrument measuring coaching skill[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5,16(2).

        [24] Mark r.Beauchamp,Steven r.Bray,MarkA.Eys,AlbertV.Carron,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MultidimensionalRole Ambiguity Perceptions in Team Sports[J].Small Group Research,2005,36(2).

        [25] McCrae,R.R.,&Costa,P.T.,Jr.(1987).Validation of the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cross instrumentsand observer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1987(52).

        [26] Michael C.Ashton, Kibeom Lee,Julie A.Pozzebon,Beth A. Visser,Narnia C.Worth.Status-driven risk taking and the major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10(44).

        [27] Randall S.Peterson,D.Brent Smith,Paul V.Martorana, Pamela D.Owens.The Impact of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Personality on Top ManagementTeam Dynamics:One Mechanism by Which Leadership Affects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Inc,2003,88(5).

        [28] Randall S.Peterson,D.Brent Smith,Paul V.Martorana,.Choosing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When Data Are Scarce and the Questions Important: Reply to Hollenbeck, 2006.

        [29] Ruth Wageman.How Leaders Foster Self-Managing Team Effectiveness:Design Choices versus Hands-onCoaching[J].Organization Science,2001,12(5).

        [30] Park,S.Relationships among managerial coaching inorganizations and the outcomes of personal learn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nd turnover intention,2007.

        [31] Peter Kelly,Steven Alender,Derek Colquhoun,New Work Ethics?:The Coporate Athlete’s Back End Index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2007,14(2).

        [32] Pitcher,P.,&Smith,A.Top management teamheterogeneity: Personality,power,and proxies[J].OrganizationScience,2001(12).

        [33] Suchetanadkarni.ceo personality,strategic flexibility,and firmperformance: the case of the indian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industr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 2010,53(5).

        [34] Shrout,P.E.,&Bolger,N.. Mediation in experimental and non-experimental studies: New procedures and recommendations[J].Psychological Methods,2002(7).

        [35] Stratford Sherman and Alyssa Freas[J].The Wild West of Executive Coach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11).

        [36] Tony Schwartz and Catherine McCarthy.Manage Your Energy,Not Your Tim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7(10).

        [37] 賀小剛:組織能力的源泉:企業家能力及個體特征分析[J].經濟管理,2005(1).

        [38] 賀小剛:企業家能力與企業成長:能力理論的拓展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9).

        [39] 賀小剛、徐爽:策略性績效管理的研究評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3).

        [40] 廖瑞鳳:人格特質、情緒智力對工作績效之影響[Z].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2005.

        第5篇: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范文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食管癌; 呼吸功能鍛煉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after Esophageal Cancer Operation/CAI Qiu-xi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5):084-08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after esophageal cancer operation.Method:A total of 64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2 cases in each group.Blood oxygen saturation,respiratory rate,heart rate,pulmonary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care,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Before nursing,blood oxygen saturation,respiratory rate,heart rate,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vital capacity,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indexes of two groups were changed,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Esophageal cancer;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First-author’s address:Luoyang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Luoyang 47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5.021

        食管癌是消化內科常見惡性腫瘤疾病類型,具有高發病率及高病死率,受多種因素影響,該病發病率近些年呈現出逐年增高趨勢,已成為發病率僅次于胃癌的惡性腫瘤疾病[1-2]。臨床治療食管癌的方法較多,其中外科手術應用范圍較廣,且取得了顯著療效,但由于操作過程中需對肺葉進行擠壓以增大手術視野,反射性增加了呼吸道分泌物,導致胸腔中積存的氣體或液體對肺膨脹產生限制,使有效呼吸面積減小,最終致使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增加肺部相關并發癥發生率[3-4]。相關統計資料表明,肺部并發癥是導致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49.8%左右患者的死亡和嚴重肺部并發癥存在密切聯系[5]。因此,術后必須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改善其呼吸功能及預后。此次研究抽取本院收治的64例食管癌患者,通過分組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在食管癌術后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接收的符合研究標準的64例食管癌患者,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研究組(n=32)與對照組(n=3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學歷水平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食管癌診斷標準[6];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合并重大全身性疾病者;術中或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者;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者。

        1.3 方法

        1.3.1 φ兆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1)詳細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手術治療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術后引流管使用目的及方法;(2)向患者介紹呼吸功能鍛煉方法,并勸導患者戒煙;(3)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病情變化情況,對其進行必要心理疏導,指導患者科學、合理、健康飲食及作息等。

        1.3.2 研究組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內容如下:由臨床經驗較為豐富的醫師及護理人員成立臨床護理小組,并對組內成員進行專業培訓,使每一位組員均能熟練掌握食管癌患者手術前后進行呼吸功能鍛煉的基本知識,并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計劃,由組內成員嚴格按照護理計劃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入院第1天:由病房護士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醫院環境、臨床主治醫師、責任護士等基本情況;對患者實施食管癌疾病相關基本知識和呼吸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意義和目的宣教;詢問患者病史,并對其肺心功能、心理狀態進行評估,據此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呼吸功能鍛煉計劃。(2)入院第2天至手術前:由責任護士勸導患者戒煙,并向其耐心解釋呼吸功能鍛煉措施,包括呼吸功能鍛煉器的使用方法、咳嗽訓練、縮唇呼吸及腹式呼吸等,多次向患者演示規范化操作流程直至患者完全掌握呼吸功能鍛煉措施,并指導患者每日通過四種措施進行交替鍛煉3~4次,每種方法每次鍛煉5~10 min。(3)術前第1天:詳細向患者講解手術操作流程及圍手術期相關注意事項,掌握患者心理動態,消除患者心理負擔及顧慮,以便獲取患者支持及配合,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呼吸功能鍛煉措施掌握情況進行再次評估,并針對患者術后床上大小便具體情況進行訓練及指導。(4)手術當天:手術完成6.0 h左右(患者處于完全清醒狀態,且各項生命體征平穩或趨向平穩),病房護士指導并幫助患者取半臥位,于病床上開始進行腹式呼吸、縮唇呼吸(5~6次),隨后輕叩患者背部,鼓勵并指導患者進行有效排痰、咳嗽(1~2次),幫助患者將痰液有效咳出。(5)術后第1~3天:幫助患者坐起,并由責任護士輔導患者于病床上進行腹式呼吸及縮唇呼吸訓練,每項訓練交替進行(5~10次),每日進行3~4次;對患者實施氧氣霧化吸入(5~10 min)后,輕叩患者背部,鼓勵并指導患者進行有效排痰與咳嗽,每日進行3~5次,定時對患者雙肺呼吸音進行聽診,并密切觀察患者排痰情況;指導患者通過呼吸功能鍛煉器進行訓練,每日進行2~4次,對患者訓練過程中不當之處及時給予糾正,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及耐受能力對訓練時間及訓練強度進行實時調整。(6)術后第4~7天:由責任護士指導并督促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及縮唇呼吸訓練,兩種訓練方式交替進行(交替5~10次),每日進行3次;指導患者早、中、晚分別進行一次有效咳嗽與排痰;指導患者通過呼吸功能鍛煉器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每日進行2~3次,每次訓練次數不斷增加(最高次數為10~15次),并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7)術后第8天至出院前:指導并鼓勵患者自主進行上述所有呼吸功能鍛煉內容,并鼓勵患者下床運動,依據“循序漸進”原則適當增加每次運動量。(8)出院當天:囑咐患者出院后保持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作息;叮囑患者在家不間斷進行腹式呼吸及縮唇呼吸鍛煉;指導患者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太極拳、慢走等。(9)住院期間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清掃、通風換氣等,保證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和空氣的清新濕潤,避免患者發生感染;同時,應積極主動、熱情耐心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及時掌握患者心理動態,對其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進行疏導,詳細解答患者疑問,消除其內心顧慮,使其住院期間保持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心態,樹立疾病康復信心。

        1.4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1)對比護理干預前后兩組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及心率變化情況;(2)對比護理干預前后兩組肺功能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量、最大自主通氣量、肺活量;(3)對比護理干預前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4)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生活質量評定標準:依據SF-36測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評價指標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等8個維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質量越好[7]。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兩組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及心率變化情況對比 護理前,兩組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及心率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干預,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護理前后兩組肺功能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護理前兩組第一秒用力呼氣量、最大自主通氣量、肺活量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干預,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護理前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對比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干預,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1.88%,對照組為46.88%,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4.433,P

        3 討論

        食管癌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疾病,不僅導致患者出現極大痛苦感,同時增加了經濟負擔[8]。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食管癌的首選有效措施,且取得了顯著療效,但由于手術屬侵襲性操作,因此對患者肺功能造成了一定負面作用:對患者胸廓完整性造成破壞,使其肺通氣泵正常生理功能遭受損害;手術操作對肺臟組織產生的牽拉擠壓作用可對神經反射及肺臟造成損傷,增加支氣管與器官分泌物;胃部、食管吻合術可導致胃發生上移,對肺臟產生擠壓作用,進而限制肺臟擴張;全麻下氣管插管處理可對呼吸道粘膜造成損壞;氣管纖毛運動能力減弱,導致其對分泌物的清除能力降低;術后切口疼痛感可對患者呼吸運動等造成影響,致使患者出現排痰受限及咳嗽無力等癥狀[9-10]。此外,咳嗽無力等導致大量分泌物潴留于氣道,繼而引發呼吸困難、缺氧、肺不張及肺炎等并發癥,嚴重者可導致患者出現呼吸衰竭,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影響。

        食管癌患者術后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有助于其肺功能改善,對呼吸道分泌物進行有效清除,同時可增強患者手術耐受性,減少甚至避免術后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術后機體功能恢復及預后效果具有重要意義[11]。臨床用于指導食管癌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的措施包括呼吸功能訓練器、咳嗽訓練、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四種類型。其中呼吸功能訓練的使用可對呼吸肌進行特定強度的特殊性訓練,進而增強呼吸肌肌力,提高肺部功能,改善血氧飽和度及氧吸入量,提升血液與肺泡之間氣體交換能力,進而發揮改善肺功能、增大肺容量、增強呼吸功能的目的;咳嗽訓練可幫助患者將氣道中的分泌物有效排出,避免分泌物潴留引發胸腔積液、肺不張、肺炎等多種嚴重并發癥;縮唇呼吸有助于避免小氣道關閉過早,減少肺泡中殘余氣體量,并增大有效通氣量;腹式呼吸能有效增加膈肌運動,促使肺泡充分膨脹,增進氣體交換,進而改善機體通氣功能。由于患者術后1~3 d期間為排痰高峰期,且肺不張多發生于術后1~2 d[12],因此本研究注重患者此時間段內的呼吸功能鍛煉。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模式[13-15]。本研究對研究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為其制定詳細呼吸功能鍛煉計劃,指導患者交替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器應用、咳嗽訓練、縮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四種措施,盡量確保包括輔助呼吸肌在內的全部呼氣肌和吸氣肌積極參與收縮,從而實現鍛煉和增強呼吸肌群力量與耐受力的訓練目標,為術后可能發生的呼吸功能減弱提供充分的代償準備,減少甚至避免術后呼吸功能不全等情況發生。術后通過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可促進其胸廓進行最大限度的運動,提高肺通氣功能動力,促使肺擴張,增強胸廓及胸部的順應性,提高通氣功能,增大肺活量,改善患者肺部功能。而在傳統護理模式中,護理人T專業素養參差不齊,缺乏規范化呼吸功能鍛煉模式,每日指導患者進行的呼吸功能鍛煉方法、頻次、項目及相關注意事項缺乏科學性及有效性、專業性,極易導致呼吸功能鍛煉難以達到預期目標[16-19]。而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并為患者制定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的呼吸功能鍛煉計劃,可確保患者手術前后有效進行呼吸功能鍛煉,且本研究中為患者制定的呼吸功能鍛煉計劃明確列舉了具體時間段所應完成的鍛煉任務,不僅能保證患者鍛煉的規范化、規律化,同時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及其護理質量。此外,研究組患者護理干預措施中注重對患者病房環境的清掃,可有效避免患者于住院期間受細菌入侵而發生感染[20]。而心理疏導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消除其顧慮及心理負擔,可幫助患者樹立疾病恢復信心,同時有助于建立和諧、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護理及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經護理干預,研究組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心率、肺功能各項指標、生活質量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食管癌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維持心率等穩定,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孝紅,蘇建薇.臨床護理路徑對食管癌患者根治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3):405-408.

        [2] Hiramatsu T,Sugiyama M,Kuwabara S,et al.Effectiveness of an outpatient preoperative care bundle in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pneumonia among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4,42(4):385-388.

        [3]張琳,張少茹,高煬,等.臨床路徑在食管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8(8):61-62.

        [4]陶歷宏,何蓮.臨床路徑在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3,30(4):457-458.

        [5] Zhang X D,Zhao Q Y,Fang Y,et al.Perioperative comprehensive supportive care interventions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a prospective study[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13,14(12):7359-7366.

        [6]李婷.臨床護理路徑對食管癌手術患者圍術期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2):32-33.

        [7]黃麗,王曉霞,張娟.回饋教學對食管癌開胸手術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26-28.

        [8]李爽,王立偉,胡文滕,等.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食管癌手術患者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5,15(8):951-956.

        [9]王筱君,王曉靜,郝雪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食管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8(16):50-51.

        [10]周秀芳,路婕,楚曉飛,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腔鏡食管癌圍術期快速康復外科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24):19-21.

        [11]梁瑜,王唯薇,趙潔,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食管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12):1354-1356.

        [12]趙麗華,姜金杰.臨床路徑在食管癌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8):876-878.

        [13]潘燕.臨床護理路徑在胸外科食管癌手術病人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4):656-657.

        [14]蘇二川,姚海燕,蘇建薇,等.食管癌圍手術期患者呼吸功能鍛煉與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J].黑龍江醫W,2015,39(3):328-329.

        [15] Cheng Q M,Kong C Q,Chang S Y,et al.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Clinics and Research in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2013,37(3):283-288.

        [16]程應秀,金玲.臨床護理路徑對食管癌手術患者健康知識及術后康復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8):35-37.

        [17]張艷.臨床護理路徑在食管癌手術過程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河北醫學,2014,20(2):334-337.

        [18]謝家湘,彭紀芳,高梅.臨床護理路徑在食管癌患者術后早期活動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4,40(19):2373-2374.

        [19]王彩麗.護理路徑在73例食管癌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2):202-203.

        第6篇: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范文

        方法:選擇肘關節手術患者8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實驗組采用連續臂叢神經阻滯鎮痛(PCRA),對照組采用靜脈自控鎮痛(PCIA),疼痛評分采用靜態視覺模擬評分法(VSAr)和動態視覺模擬評分法(VSAm)分別觀察患者拔泵前后的疼痛變化及肘關節主動和被動屈伸活動度。

        結果:實驗組術后3天拔除PCRA,對照組術后3天拔出PCIA;拔泵前后患者疼痛度及肘關節主動活動度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肘關節手術后功能鍛煉肘關節疼痛明顯,連續臂叢神經阻滯鎮痛對活動后疼痛有明顯的優勢,有助于術后早期主被動功能鍛煉,患者的滿意度高。

        關鍵詞:肘關節連續臂叢神經阻滯鎮痛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316-02

        肘關節手術以術后48小時內應急反應最為明顯,疼痛也最為嚴重[1],嚴重影響了術后的患者肘關節的功能鍛練,患者滿意率低,而術后早期的功能鍛煉恰恰又是預防術后并發癥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報道稱,早期功能鍛煉就可獲得良好的預后[2,3]。我科室術后應用PCRA和PCIA兩種術后鎮痛方法相互對比,發現PCRA具有明顯優勢,患者滿意度高,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抽取2011年4月-2012年8月上肢肘關節手術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恐怖三聯征14例,尺骨鷹嘴骨折18例,右肘創傷性關節炎15例,肱骨遠端骨折25例,橈骨頭骨折8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實驗組采用PCRA,對照組采用PCIA。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種差異經統計學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手術后實驗組鎮痛藥為1%羅派卡因30ml+芬太尼0.5mg+0.9%生理鹽水至150ml;對照組鎮痛藥為芬太尼1.2mg+氯胺酮100mg+0.9%生理鹽水至150ml。兩組輸注量均為5ml/小時,鎖定時間為15分鐘,實驗組和對照組均為持續鎮痛至術后第3天。

        1.2.2護理措施。①兩組病人均采用術前主管護士第一時間向患者進行術前宣教、介紹手術相關知識鼓勵患者增進信心、遵醫囑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及時了解病人的需求及心理變化進行有效的干預;②術后指導患者家屬學會使用鎮痛泵,防止管道受壓、折疊;對于PICA使用的靜脈留置針,若有堵塞立即予以更換,建立新的靜脈通道;③觀察敷料處有無感染現象,無菌操作,指導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潔,干燥;④術后第二天遵醫囑開始對患肘關節進行主被動屈伸鍛煉,功能鍛煉后及時冰敷;常規中藥治療及中醫康復治療,中頻脈沖電療,自制三黃水外敷,電針等治療。

        1.2.3評價方法。分別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第1、2、3、4、5、6、7天及拔泵前后患肘關節主被動功能鍛煉情況,疼痛評分采用靜態視覺模擬評分法(VSAr)和動態(讓患者屈伸肘關節)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SAm)。0分為無痛,5分為差,10分為劇痛。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滿意度。

        1.2.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實驗組術后VSAr及VSAm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在關節損傷中最易發生關節僵硬的是肘關節,據相關文獻報道[5]有10%-15%的患者肘關節發生損傷后會出現活動障礙和關節僵硬。而損傷后的制動修復時間的長短又與肘關節發生僵硬的幾率成正比,如果制動時間超過兩周,即會導致肘部僵硬。早期功能鍛煉就可獲得良好的預后。術后患者疼痛劇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早期功能鍛煉,采用適宜的鎮痛方式可以增強患者的舒適度,有利于功能鍛煉的有效性。在本研究中實驗組采用連續臂叢神經阻滯鎮痛,其鎮痛效果明顯優于靜脈自控鎮痛組,肘關節屈伸活動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患者的滿意率高。

        綜上所述,采用肘關節手術后連續臂叢神經阻滯鎮痛,在采取相同的治療護理措施的情況下,術后鎮痛效果好,有利于功能鍛煉的有效性,患者的滿意率高

        參考文獻

        [1]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鑒.現代麻醉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5-1057

        [2]蔣協遠,張力丹,公茂琪,等.單純肘關節后脫位需要嚴格制動嗎?中華外科雜志,2000,38:736-738

        [3]張力丹,劉興華,蔣協遠,等。制動結合早期功能鍛煉治療橈骨頭邊緣骨折的療效分析。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0,12:919-921

        第7篇: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范文

        [關鍵詞] 電子商務 集成化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通過對整個供應鏈中的物流與信息流設計、控制和優化,將適當的產品、以適當的數量、在適當的時間送到適當的地點,滿足客戶需求,通過對供應鏈上多個企業之間的有效協調,實現供應鏈無縫聯結的集成管理過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管理領域同時出現了覆蓋的范圍不同,功能層次不同的信息系統,它們既有重疊,又有區別,而為了達到供應鏈中各個環節內以及不同環節間的信息共享,打破供應鏈內的信息壁壘,這些系統的整合和集成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的集成化趨勢

        隨著電子商務的推廣,要成功地實施供應鏈管理,使供應鏈管理真正成為有競爭力的武器,就要拋棄傳統的管理思想,把企業內部以及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形成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體系(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通過信息、制造和現代管理技術,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有關的人、技術、經營管理三要素有機地集成并優化運行。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對供應鏈中的各個節點進行協調的功能,使他們能以相同的節奏運作,以此來優化供應鏈的性能。但電子商務環境下經濟活動的多變性使供應鏈各環節的協調變得復雜化,從而導致傳統供應鏈運作的實際進程和結果與計劃發生偏差。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問題可能在局部得到解決,也就是說,可能在某個供應鏈環節或某個供應鏈功能范圍之內得到協調解決。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涉及供應鏈跨節點、跨組織、跨職能之間的協調。因此,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必須具有跨越供應鏈多個節點或功能來協調計劃調整的內在機制,具有這種內在機制的供應鏈就是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集成供應鏈管理系統。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是指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摒棄傳統的管理思想和觀念,通過信息技術特別是電子商務技術,把所有供應鏈成員的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業務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進行整合,并為形成一個整體的功能過程而開發的供應鏈管理功能。

        為了能及時傳播信息,準確地協調決策管理人與系統的行為,供應鏈在戰術和戰略層次中需要不斷提高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協調敏捷性和靈活性。正是這種協調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最終決定了企業組織能夠有效地、協調地實現它自身的目標。因此,電子商務環境下集成供應鏈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使供應鏈的各節點、各功能實現最佳配合與協調,共同保證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其中的關鍵是實現供應鏈系統中各節點在戰略和戰術層次上敏捷、靈活地協調。

        二、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可行性

        1.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隨著條碼、GIS、GPS、EDI等技術逐漸被國內企業所采用,一部分企業應用Internet/Intranet,建設了一些比較先進的企業網絡系統,初步實現了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換和數據共享。雖然我國供應鏈管理的支持信息技術的普及性與先進性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已經為集成化供應鏈的應用做好了理論與技術上的準備。

        2.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為實施集成化供應鏈管理創造了條件。截至2007年6月,我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1.62億,我國上網計算機數達到6710萬,域名總數達到918萬個。電子商務技術和應用環境有了很大變化,特別是B2B電子商務不僅使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之間的聯系以“主導企業”為中心變得更加緊密,而且供應鏈的整體動作也更為高效。

        3.與供應鏈管理相關的外部環境得到改善。特別是我國的配送業、連鎖業,零售業、倉儲運輸業有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國發展勢頭很快,這將在供應鏈干線物流與末端物流間起實物與信息的銜接作用。

        從以上分析來看,我國電子商務技術正日趨成熟,供應鏈管理思想也逐步被各企業所認識。從目前的市場環境分析,實施集成化供應鏈的基礎條件己經具備。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集成化供應鏈實施途徑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通過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物料流、管理過程的信息流和決策過程的決策流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將企業內部的供應鏈與企業外部的供應鏈有機地集成起來進行管理,達到全局最優目標,以適應新的競爭環境下市場對生產和管理過程提出的高質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供應鏈的集成是由內至外的一個發展過程,在實施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應遵循先內部集成,再外部集成的順序。

        1.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實現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內部供應鏈集成。這一階段要實現企業直接控制的領域的集成,以及實現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供應鏈中供應商和用戶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為了支持企業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主要采用供應鏈計劃SCP(Supply Chain Planning)和ERP(Enterprise Requirement Planning)系統來實施集成化計劃和控制。這兩種信息技術都是基于客戶機/服務器體系在企業內部的橫向集成。有效的SCP可集成企業主要的計劃和決策業務,包括:需求預測、庫存計劃、資源配置、設備管理、優化路徑、基于能力約束的生產計劃和作業計劃、物料和能力計劃、采購計劃等。ERP系統則集成了企業業務流程中主要的執行職能,包括訂單管理、財務管理、庫存管理、生產制造管理、采購等職能。兩者通過基于事件的集成技術聯結在一起。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問題,主要考慮在優化資源、能力的基礎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產最好的產品,最快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以提高企業反應能力和效率。

        2.外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實現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在于它將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的供應商和用戶集成起來。形成一個集成化供應網鏈。而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即所謂的供應鏈合作關系。在這一階段企業要特別注重戰略伙伴關系管理。管理的焦點要以面向供應商和用戶取代面向產品,增加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的聯系,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產品、工藝、組織、企業文化等),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致性,實現信息共享等,企業通過為用戶提供與競爭者不同的產品/服務或增值的信息而獲利。通過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企業就可以很好地與用戶、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實現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預測、產品設計、生產、運輸計劃和競爭策略等方面設計和控制整個供應鏈的運作。為達到與外部供應鏈的集成,企業必須采取適當的信息技術為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與外部供應鏈節點企業的很好的接口,達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達到相互操作的一致性。這需要采用Internet信息技術和基于信息的通信技術,電子商務平臺好能提供這一技術環境。通過先進的電子商務技術(如XML, OBI等)和網絡平臺,可以靈活地建立起多種組織間的電子聯接,如組織間的系統(Inter-organization Systems, IOS )、企業網站、Extranet、電子化市場(Electronic Market)等,從而改善商務伙伴的通訊方式,將供應鏈上企業各個業務環節孤島聯接在一起,使業務和信息實現集成和共享。

        3.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在完成以上的集成以后,構成供應鏈聯盟(Supply Chain Communities,SCC),它的戰略核心及發展目標是占據市場的領導地位。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供應鏈聯盟必將成為一個動態的網鏈結構,以適應市場變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識等需要,不能適應供應鏈需求的企業將從供應鏈聯盟中被淘汰。供應鏈從而成為一個能快速重構的動態組織結構,即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企業通過Internet網絡商務軟件等技術集成在一起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一旦用戶的需求消失,它也將隨之解體。而當另一需求出現時,這樣的一個組織結構又由新的企業動態地重新組成。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求生存,企業如何成為一個能及時、快速滿足用戶需求的供應商,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

        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場需求、根據共同的目標而組成的,通過實時信息的共享來實現集成。主要應用信息技術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擴展的供應鏈計劃和控制系統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取代傳統的商務手段。這是供應鏈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王瑛孫林巖:供應鏈物流平衡分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馬士華林勇陳志祥:供應鏈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第8篇: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范文

        [關鍵詞]電子商務集成化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通過對整個供應鏈中的物流與信息流設計、控制和優化,將適當的產品、以適當的數量、在適當的時間送到適當的地點,滿足客戶需求,通過對供應鏈上多個企業之間的有效協調,實現供應鏈無縫聯結的集成管理過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管理領域同時出現了覆蓋的范圍不同,功能層次不同的信息系統,它們既有重疊,又有區別,而為了達到供應鏈中各個環節內以及不同環節間的信息共享,打破供應鏈內的信息壁壘,這些系統的整合和集成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的集成化趨勢

        隨著電子商務的推廣,要成功地實施供應鏈管理,使供應鏈管理真正成為有競爭力的武器,就要拋棄傳統的管理思想,把企業內部以及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形成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體系(IntegratedSupplyChainManagement)。通過信息、制造和現代管理技術,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有關的人、技術、經營管理三要素有機地集成并優化運行。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對供應鏈中的各個節點進行協調的功能,使他們能以相同的節奏運作,以此來優化供應鏈的性能。但電子商務環境下經濟活動的多變性使供應鏈各環節的協調變得復雜化,從而導致傳統供應鏈運作的實際進程和結果與計劃發生偏差。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問題可能在局部得到解決,也就是說,可能在某個供應鏈環節或某個供應鏈功能范圍之內得到協調解決。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涉及供應鏈跨節點、跨組織、跨職能之間的協調。因此,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必須具有跨越供應鏈多個節點或功能來協調計劃調整的內在機制,具有這種內在機制的供應鏈就是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集成供應鏈管理系統。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是指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摒棄傳統的管理思想和觀念,通過信息技術特別是電子商務技術,把所有供應鏈成員的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業務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進行整合,并為形成一個整體的功能過程而開發的供應鏈管理功能。

        為了能及時傳播信息,準確地協調決策管理人與系統的行為,供應鏈在戰術和戰略層次中需要不斷提高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協調敏捷性和靈活性。正是這種協調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最終決定了企業組織能夠有效地、協調地實現它自身的目標。因此,電子商務環境下集成供應鏈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使供應鏈的各節點、各功能實現最佳配合與協調,共同保證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其中的關鍵是實現供應鏈系統中各節點在戰略和戰術層次上敏捷、靈活地協調。

        二、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可行性

        1.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隨著條碼、GIS、GPS、EDI等技術逐漸被國內企業所采用,一部分企業應用Internet/Intranet,建設了一些比較先進的企業網絡系統,初步實現了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換和數據共享。雖然我國供應鏈管理的支持信息技術的普及性與先進性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已經為集成化供應鏈的應用做好了理論與技術上的準備。

        2.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為實施集成化供應鏈管理創造了條件。截至2007年6月,我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1.62億,我國上網計算機數達到6710萬,域名總數達到918萬個。電子商務技術和應用環境有了很大變化,特別是B2B電子商務不僅使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之間的聯系以“主導企業”為中心變得更加緊密,而且供應鏈的整體動作也更為高效。

        3.與供應鏈管理相關的外部環境得到改善。特別是我國的配送業、連鎖業,零售業、倉儲運輸業有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國發展勢頭很快,這將在供應鏈干線物流與末端物流間起實物與信息的銜接作用。

        從以上分析來看,我國電子商務技術正日趨成熟,供應鏈管理思想也逐步被各企業所認識。從目前的市場環境分析,實施集成化供應鏈的基礎條件己經具備。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集成化供應鏈實施途徑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通過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物料流、管理過程的信息流和決策過程的決策流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將企業內部的供應鏈與企業外部的供應鏈有機地集成起來進行管理,達到全局最優目標,以適應新的競爭環境下市場對生產和管理過程提出的高質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供應鏈的集成是由內至外的一個發展過程,在實施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應遵循先內部集成,再外部集成的順序。

        1.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實現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內部供應鏈集成。這一階段要實現企業直接控制的領域的集成,以及實現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供應鏈中供應商和用戶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為了支持企業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主要采用供應鏈計劃SCP(SupplyChainPlanning)和ERP(EnterpriseRequirementPlanning)系統來實施集成化計劃和控制。這兩種信息技術都是基于客戶機/服務器體系在企業內部的橫向集成。有效的SCP可集成企業主要的計劃和決策業務,包括:需求預測、庫存計劃、資源配置、設備管理、優化路徑、基于能力約束的生產計劃和作業計劃、物料和能力計劃、采購計劃等。ERP系統則集成了企業業務流程中主要的執行職能,包括訂單管理、財務管理、庫存管理、生產制造管理、采購等職能。兩者通過基于事件的集成技術聯結在一起。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問題,主要考慮在優化資源、能力的基礎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產最好的產品,最快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以提高企業反應能力和效率。

        2.外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實現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在于它將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的供應商和用戶集成起來。形成一個集成化供應網鏈。而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即所謂的供應鏈合作關系。在這一階段企業要特別注重戰略伙伴關系管理。管理的焦點要以面向供應商和用戶取代面向產品,增加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的聯系,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產品、工藝、組織、企業文化等),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致性,實現信息共享等,企業通過為用戶提供與競爭者不同的產品/服務或增值的信息而獲利。通過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企業就可以很好地與用戶、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實現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預測、產品設計、生產、運輸計劃和競爭策略等方面設計和控制整個供應鏈的運作。為達到與外部供應鏈的集成,企業必須采取適當的信息技術為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與外部供應鏈節點企業的很好的接口,達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達到相互操作的一致性。這需要采用Internet信息技術和基于信息的通信技術,電子商務平臺好能提供這一技術環境。通過先進的電子商務技術(如XML,OBI等)和網絡平臺,可以靈活地建立起多種組織間的電子聯接,如組織間的系統(Inter-organizationSystems,IOS)、企業網站、Extranet、電子化市場(ElectronicMarket)等,從而改善商務伙伴的通訊方式,將供應鏈上企業各個業務環節孤島聯接在一起,使業務和信息實現集成和共享。

        3.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在完成以上的集成以后,構成供應鏈聯盟(SupplyChainCommunities,SCC),它的戰略核心及發展目標是占據市場的領導地位。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供應鏈聯盟必將成為一個動態的網鏈結構,以適應市場變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識等需要,不能適應供應鏈需求的企業將從供應鏈聯盟中被淘汰。供應鏈從而成為一個能快速重構的動態組織結構,即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企業通過Internet網絡商務軟件等技術集成在一起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一旦用戶的需求消失,它也將隨之解體。而當另一需求出現時,這樣的一個組織結構又由新的企業動態地重新組成。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求生存,企業如何成為一個能及時、快速滿足用戶需求的供應商,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

        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場需求、根據共同的目標而組成的,通過實時信息的共享來實現集成。主要應用信息技術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擴展的供應鏈計劃和控制系統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取代傳統的商務手段。這是供應鏈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王瑛孫林巖:供應鏈物流平衡分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馬士華林勇陳志祥:供應鏈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陳志新.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研究[M].中國電子商務優秀論文集,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9篇: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范文

        【關鍵字】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供應鏈物流系統

        20世紀80年代,隨著物流一體化由企業內部物流活動的整合轉向跨越企業邊界的不同企業間協作,供應鏈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簡稱SCM)的概念應運而生。能夠真正認識并率先提出供應鏈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豐富物流管理經驗和先進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級頂尖企業。這些企業在研究企業發展戰略的過程中發現,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僅靠一個企業和一種產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據優勢,企業必須與原料供應商、產品分銷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務者等結成持久、緊密的聯盟,共同建設高效率、低成本的供應鏈,才可以從容面對市場競爭并取得最終勝利。

        一、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資的采購、運輸、倉儲和配送等活動,是企業之間的一種物資流通活動。廣義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產過程中的物料轉化過程,基于這種廣義的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也常常被人們認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圍、管理角度、組織內部關系等方面又有明顯的區別。由此可以看出,供應鏈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供應鏈管理的實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采購、運輸、倉儲和配送等物流作業環節的管理和運作狀況。因此,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發揮整體效益的前提和基礎。

        2、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供應鏈管理是指人們在認識和掌握供應鏈各環節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系的基礎上,利用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激勵職能,對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以及業務流進行的合理調控,以期達到最佳組合,發揮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大價值的過程。

        供應鏈管理是在滿足服務水平需要的同時,為了使系統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和商店有效結合成一體,并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時間配送到正確地點的一套方法。供應鏈管理把對成本有影響和在滿足顧客需求過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慮在內,從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應商的供應商及客戶的客戶,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應鏈管理把企業管理的范疇從單個企業擴大到整個供應鏈并對之進行有效管理,通過信息共享將錯失銷售機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減少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降低操作成本,縮短交貨時間,改善現金流量,將市場需求變化的風險降到最低。

        二、供應鏈管理下物流管理的應用

        1、供應鏈管理在物流中應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統是一個社會化系統,制約其發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費區域的客戶情況和環境條件,配送環節,物流成本,庫存控制等等。供應鏈管理應用于物流是一種統一規劃下的物流系統,具有供應鏈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優勢。供應鏈管理中“業務流程重組”的思想使得作業流程快速重組能力極大提高,促進了物流系統的敏捷性,通過消除不增加價值的部分為供應鏈物流系統進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細化運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應鏈是一個整體,合作性與協調性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特點。在這一環境中的物流系統也需要無縫連接,它的整體協調性應得到強化,例如運輸的貨物要準時到達,顧客的需要才能及時得到滿足。采購的物資不能在途中受阻才會增強供應鏈的合作性,因此供應鏈物流系統獲得高度的協調化是保證供應鏈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

        物流管理主要關注企業內部的功能整合,而供應鏈管理則是把供應鏈中的所有節點企業看作一個整體,強調企業之間的一體化,關注企業之間的相互關聯。物流管理是計劃機制,而供應鏈管理是協商機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協調分享“需求與存貨”的信息以減少或消除供應鏈成員之間的緩沖庫存。供應鏈管理的概念不僅僅是物流的簡單延伸。物流管理主要關注于組織內部對“流”的優化,而對供應鏈管理僅僅認識到進行內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夠的。所以,供應鏈應用于物流不但優化了傳統的物流系統,更使物流系統向更高一級發展,使物流的支鏈變大變廣,使供應鏈管理發揮最佳效果。

        2、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物流管理的特點

        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顯著特點就是整體性。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傳遞很重要,其信息傳遞是在企業間逐級進行的,信息偏差也會沿著傳遞方向逐級變大,難免會出現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隨之降低。另外,一般環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體規劃的觀念,鏈上的每個組織只關心自己的資源(如庫存),相互之間很少有溝通和合作。這經常導致一方面庫存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當市場需求出現時又無法滿足,因而企業庫存成本很高,企業間因為物流系統不善而錯失市場機遇。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下,各環節之間是戰略合作關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傳遞方式實現網絡化,進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現象。除此以外,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的物流管理還有以下特點。

        (1)提高了物流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供應鏈管理以Internet作為技術支撐,其成員企業能及時獲得并處理信息,通過消除不增加價值的程序和時間進一步降低供應鏈的物流系統的成本,為實現其敏捷性、精細性運作提供基礎性保障。

        (2)增進了物流系統的無縫連接。無縫連接是使供應鏈獲得協調運作的前提條件,沒有物流系統的無縫連接,顧客需求得不到及時的滿足、物資采購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無形成本的增加會使供應鏈的價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下,企業能夠迅速把握顧客的現有和潛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業的供應活動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而變化。這樣企業能比競爭對手更快、更經濟地將商品或服務供應給顧客,極大地提高了服務質量和顧客滿意度。

        (4)物流服務方式的多樣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物流服務方式日益表現出靈活多樣的特點。為了適應國際化經營的要求,出現了發生在不同國家間的國際物流、專門從事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及進行聯合庫存管理的分銷中心等等。

        3、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庫存管理。通過庫存管理縮短訂貨—運輸—支付的周期,加速庫存周轉,減少及消除缺貨事件的發生,有利于整個供應鏈的協調和運轉。

        (2)訂購管理。訂購是給供應商發出訂單的過程,主要包括供應商管理、訂購合同管理及訂購單管理。通過供應鏈管理,企業可利用配銷單據等對整個補充網絡制定計劃,并向供應鏈自動發出訂貨單,通過合同管理在供需雙方建立長期關系,通過檢查訂購數量將訂購單送達供應商并對已接收貨物進行支付。

        (3)配銷管理。對進入分銷中心的物資,其管理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配銷需求管理、實物庫存管理、運輸車隊管理、勞動管理等。

        (4)倉庫管理。倉庫管理除了入庫貨物的接運、驗收、編碼、保管及出庫貨物的分揀、發貨、配送等一般業務外,還包括代辦購銷、委托運輸、流通加工、庫存控制等業務。

        4、如何協調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的關系

        物流是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貫穿于整個供應鏈,連接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成為企業合作的紐帶。在制定供應鏈物流戰略的過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問題:要對客戶進行細分,對不同類型的客戶確定相應的客戶服務水平,如訂貨周期、運輸方式庫存水平等;要根據銷售情況對產品進行分組,針對每一類別的產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單錄入、定單執行及交貨作業處理占物流活動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過技術和管理使整個供應鏈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別是對于成員企業間的接口部位,通過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個成員企業應通過改善合作關系、使用現代管理手段和技術來實現準確預測、信息共享,從而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

        供應鏈與物流有著密切聯系,在現階段如何協調物流與供應鏈的相互關系,已經成為管理方向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只有協調好物流和供應鏈的相互關系,才能使企業更有條理、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配置、調控,應用更加適應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使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

        三、總結

        供應鏈管理在物流中的應用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同,如沃爾瑪公司的銷售配送系統計劃、臺灣雀巢與家樂福的VMI計劃等,這些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實效性和成效性。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來建立新的企業管理模式,克服了傳統物流的缺陷,更適應企業發展,更能為企業降低成本、創造利潤。

        【參考文獻】

        [1]方美琪、鐘佳桂: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嚴冬梅:電子商務物流與配送[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3]杜榮華、劉中、海霞:電子商務與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朱桂平、李懷政:物流企業分銷網絡戰略管理[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5]黃小原、盧震: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M].東北大學出版社,2002.

        [6]查爾斯.C.波里爾、邁克爾.J.鮑爾:電子供應鏈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在线看 | 亚洲午夜免费在线 | 中文欧美乱码伦视频免费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 一本一本久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