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保險工作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社會穩定 風險評估 調研報告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1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的含義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是指重大事項在制定出臺、組織實施或審批審核前,對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和風險,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開展調查、預測、分析和評估,促進決策、執行、實施方案的完善,落實風險防范化解和處置措施,以防范、降低或消除實施過程中的涉穩風險,為推進重大事項順利實施提供保障,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2檢察機關如何加強案件風險評估工作
2.1樹立風險評估工作的科學理念
一是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把人民群眾是否支持擁護作為衡量各項政策和舉措出臺與否的基本標準,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各項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樹立民主決策的理念。三是樹立科學統籌的理念。
2.2建立風險評估工作的科學機制
滕州市人民檢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加強檢察機關執法辦案風險評估預警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制定一系列風險評估制度。控申部門制定了《涉檢風險評估預警制度》,強化執法辦案人員消除隱患的意識,提高評估預警工作水平,保證評估預警的及時、真實和完整。公訴部門制定了《公訴環節風險評估預警制度》,在公訴環節建立風險評估預警制度是公訴部門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的必然要求,對于盡早發現和掌握案件的風險隱患,及時制定應對措施,從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2.3把握風險評估工作的科學方法
一是確定評估案件。凡涉及到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案件,評估責任主體都應該將其確定為需要評估的事項。二是制定評估方案。廣泛征求承辦人和相關方面的意見建議,了解掌握評估案件的情況,準確把握評估重點,合理制定評估方案,明確評估牽頭和協助部門責任、評估人員責任等,適時組織評估。三是認真分析預測。圍繞評估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他相關問題,廣泛科學論證,對可能出現的不穩定因素逐項進行分析,評估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矛盾沖突涉及的人員數量、范圍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等。四是形成評估報告。要對評估事項實施的前提、時機及后續社會影響、配套設施等進行科學分析和研究論證,做出總體評估結論,形成評估報告。五是確定實施意見。責任部門應根據評估報告提出的意見作出處理決定,并將決定情況報告黨委、政府。六是落實風險應對措施。重大案件作出決定后,責任部門要根據分析評估情況,制定和落實化解不穩定因素、維護社會穩定的具體風險應對措施、應對預案,嚴防影響社會穩定重大事件的發生。
3政府如何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
3.1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為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夯實組織基礎
要建立情報信息搜集機制,目前,政府各維穩職能部門,如公安、國家安全、、宗教等部門都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擔負著維穩情報信息的搜集任務。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中,這些專門機關應當承擔情報信息的主要職責,包括對社會穩定情況的日常掌控,以及圍繞即將制定出臺的重要社會決策和政策措施進行專項情報信息搜集工作。同時,要善于走群眾路線,切實發揮人民防線的作用,進一步擴大社會掌控面,提高對穩定信息的掌控能力。還要建立涉穩情況會研會商機制。這是整個評估工作流程中最關鍵的一環,必須組成專門的班子、采取專門的形式,對搜集匯總的方方面面的涉穩情況進行會研會商,提出相應的決策建議。
3.2增強評估報告的科學性,有效發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作用
首先要統籌全局。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站位要高,眼界要寬,切忌局限一隅,就事論事。一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二要密切關注境外敵對勢力破壞活動對境內社會穩定的影響。三要切實防止國內重大突發事件對本地區社會穩定可能的影響。其次要點面結合。就某一地區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而言,既要全面分析,也要突出重點。再次要注重調研。一份完整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既要對存在的風險源進行客觀分析,也要對癥下藥,提出風險消減對策,并加以論證,向決策者推薦最佳安全措施,最終達到消減和控制風險的目的。
(一)組織機關干部鄉鎮行。我們精心選擇全市6個縣(市、區)中十個具有共性和個性的鄉鎮,作為鄉鎮行的調研地,在結合勞動保障工作全面了解情況的同時,根據各個鄉鎮不同特點有所側重。如對咸寧核電站所在地通山,重點調研移民就業安置和農村養老保險情況;對沿江的、兩縣市的四個鄉鎮,重點調研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情況;對、、外出務工較多的五個鄉鎮,重點調研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及就業情況。通過鄉鎮行,思考探索城鄉一體化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新格局。
(二)組織黨員領導干部企業行。我們選擇目前經營情況較好、一般、困難三個不同類型的十家企業,重點調研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企業在社會保險、勞動用工和勞資關系三方面的情況。思考探索結合勞動保障部門職能,如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如何在特殊時期維護好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合法權益。
(三)組織經辦機構干部社區行。我們組織經辦機構的干部對市直溫泉十個社區全部走訪,重點調研社區勞動保障機構工作情況和社區轄區內創業促就業、從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情況,思考探索如何發揮好社區勞動保障機構作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
在下訪活動中,我們嚴格把握四個環節。
一是發放一張征求意見書。征求意見書從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效能建設、工作作風、政務公開、為民辦實事、文明執法六大項二十四小項對市勞動保障部門總體評價,并誠懇征求對市勞動保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
二是填寫兩份報表。兩份報表分別是就業情況報表和社會保險報表,主要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就業和社會保障需求情況。
三是召開六個類型座談會。我們先后召開企業負責人、離退休職工代表、下崗失業人員代表、企業職工代表、縣市區勞動保障部門工作人員座談會,當面聽取各類社會人群的意見和建議,接受服務對象的監督。
四是形成四篇調研報告。每篇調查報告包括工作現狀、工作措施、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其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解決老百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調研報告,作為全市優秀調研成果,在大會上進行了交流。
二、著力制度建設,探索勞動保障工作的新機制
(一)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就業服務體系。我們計劃到年用三年時間,形成以市為中心、輻射全市的人力資源市場,實現就業服務向基層延伸,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就業服務體系。當前,我們著重抓好基層勞動保障機構的建設。
一是建立機構。在全市70個鄉鎮辦事處,72個社區全部建立勞動保障服務機構的基礎上,到年,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延伸到908個村、組,做到村建站、組配員,建立從市、縣到鄉鎮、街道、社區、村組的勞動保障服務平臺。
二是明確職能。鄉鎮、街道、社區、村組勞動保障服務機構的基本職能初步明確四條:人力資源的調查登記,外出務工人員的組織管理,勞動保障業務和勞動者權益的維護。
三是建立隊伍。通過購買崗位、以錢養事的形式,解決基層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問題,建立一支管得了、用得上、相對穩定的基層勞動保障工作隊伍。
(二)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按照人人享受社會保險的原則,我們在建立全市相對統一、大體一致的社會保險框架體系上做了三件事:
一是對新出臺的險種統一政策。去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啟動,我們嚴格按照全市六個統一進行規范,即:參保對象、繳費標準、待遇享受、工作流程、微機網絡、證卡印制等全市統一。
二是對國家政策統一的險種進一步規范。企業養老保險起步早,基礎扎實,政策明確。我們針對形勢的發展和參保人員的需要,進一步規范工作規則和業務經辦流程,高效及時地為參保人員服務。
三是對地方出臺的社會保險政策進一步整合。去年下半年,市局由分管局長牽頭組成工作專班,對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普查,掌握了全市六個縣(市、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政策差別,然后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進行整合,實現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全市基本一致。
(三)建立城鄉一體化的技能培訓體系。
一是統一城鄉一體的技能培訓政策。省政府政發[]60號文件下發后,我們及時研究貫徹執行的具體措施辦法,按照文件確定的標準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二是加強城鄉一體的技能培訓基地建設。在健全就業培訓網絡的同時,將職業技能培訓業務向鄉鎮延伸,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
三是規范城鄉一體的培訓標準。實行規范化、標準化培訓,做到培訓機構、培訓大綱、教學計劃、學時課時、教材講義、培訓內容等六個規范,提高培訓質量和實效。
(四)建立城鄉一體化的信息網絡平臺。我市金保工程去年啟動,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嚴格按照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的原則運作。目前,市級數據庫已建設完成,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市上線運行,勞動力市場信息管理系統全市上線運行,養老保險升級軟件春節后可在全市上線運行。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將勞動保障信息網絡覆蓋到全市所有村,構建城鄉一體的信息網絡平臺。
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解決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
通過對調查研究和機制的建立,我們能夠及時準確掌握老百姓的意見和要求,當前全市反映比較集中的是三個問題:
一是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至年11月,全市返鄉農民工共計9.1萬人,占全市外出務工人員18%。按性別結構分:男性6.19萬人占68%,女性2.91萬人占32%。按年齡結構分:16-24歲占13%,26-35歲占19%,36-45歲占41%,45歲以上占27%。按行業結構分:機電制造和紡織服裝4.1萬人,占45%,服務和建筑業2.73萬人,占30%,其它行業2.27萬人,占25%。
二是靈活就業人員繳費難問題。按照政發[]42號文件規定,年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基數應不低于所在市州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80%。從1-10月份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情況看,靈活就業人員續保繳費人數比例不到40%。影響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因素中:外出的占23.1%(含部分經濟困難),經濟困難的占66.7%,其他10.2%。經濟困難是影響靈活就業人員續保繳費的最大因素。
三是醫療保險待遇偏低問題。主要反映在職工醫保待遇偏低,綜合報銷比例全市僅為68%,個人負擔過重;居民醫保群眾受惠面窄,待遇優勢不明顯;關閉破產國有困難企業繳費難,待遇與其它企業相比較大。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我局立足以人為本,采取以下措施:
(一)多途徑多渠道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
一是積極組織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市45家定點培訓機構,從去年9月份開展組織定點培訓,至年底完成簽約167期,共計6850人,市工交技校簽約1750人,現已完成790人,至今年5月可全部完成培訓任務。
二是集中為返鄉農民工組織“春風行動”。全市從去年11月至今年元月,六個縣市加市直共組織325家用人單位的27800個用工崗位,安排六場對返鄉農民工的專場招聘會。現已進行了三場專場招聘會,共有26000多人進場應聘,其中返鄉農民工17000多人,共6580人與企業簽訂了用人協議。春節前另外三場招聘會還有11000多個崗位等待返鄉農民工。
三是多渠道安置返鄉農民工就地就業。在市委市政府協調安排下,實施“三個一批”計劃進行安置:開發公益崗位安置一批。安排就業專項資金,開發和購買縣內住宅小區保潔、保綠、保安崗位,安置200名就業困難的農民工就業;農業開發吸納一批。鼓勵返鄉農民工就地參加低丘崗地改造工程開發、林漿紙一體化建設項目,實現城里失業、農村就業,目前已有24000名農民工回鄉植樹造林;重大項目建設吸納一批。結合杭瑞高速、大廣高速公路工程,引導返鄉農民工投身修路建設中來,解決3000名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
(二)調整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基數
從11月份起,調整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基數,由原來不低于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80%調整為不低于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到12月底,全市靈活就業人員續保繳費達到65593人,達到靈活就業人員的91%,僅11、12兩個月就遞增五十多個百分點,繳納養老保險費6620萬元,占全年征繳目標任務的23.9%。其中,市直12月份一個月征收養老保險費1619萬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31.1%。這一舉措被列為市委市政府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給老百姓帶來影響的重要舉措之一。
(三)提高醫療保險待遇
一是提高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待遇,在原有分段按比例報銷的基礎上,分別提高兩個百分點,減輕職工個人負擔。
二是擴大居民醫保群眾受惠面,將無力參加職工醫保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居民醫保范圍,將意外傷害納入居民醫保報銷范圍。
【關鍵詞】 農民工 權益 管理信息系統翻譯結果重試
1 工傷保險管理系統陳舊,農民工權益無法切實保障
農民工作為城市建設的大軍,他們文化層次低、動手能力強的特點決定了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都是高危險的行業,比如建筑業、各種工礦業、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行業等,有人做過調查,建筑業的從業人員中有70%都是農民工,工礦業的絕大部分都是農民工。按照正常的程序,一個工傷案件的處理達到13項,申請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和工傷待遇索賠三個程序完全走一遍,平均需要484天,有一年半多。案件涉及到第三人侵權的話,勞動者為了獲得工傷保險待遇,走完全部程序的時間可能會將近四年。工傷案件處理程序繁瑣,花費時間較長,除了導致農民工無法及時得到賠償外,還有可能因為農民工自身法律知識的欠缺,不懂得收集和保存必要的證據,導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以及勞動者發生工傷事故的事實由于時間的推移而無法認定。工傷職工權利受到損害后10年都得不到解決和賠償的事件并不少見。程序繁瑣的結果是,工傷職工遲遲拿不到急需的治療費,最后導致輕傷拖成重傷,重傷拖至死亡。不少用人單位逃避責任,故意利用工傷保險系統處理程序的繁雜特點,讓案件拖拉,久久不得解決,從而消磨農民工的維權意志。農民工維權意識觀念淡薄,企業逃避為農民工參保,部分地區農民工社保體系不完善等原因導致農民工工傷后無法得到權益的保障。
2 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管理制度,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
2.1 開展農民工工傷保險宣傳活動,加強農民工維權意識
為了提高企業以及農民工對工傷保險的認識,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大力向社會廣泛宣傳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政策,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印制工傷保險宣傳冊、宣傳單,主要包括農民工如何參保、農民工如何申報工傷、農民工工傷待遇標準等內容。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深入農民工比較集中的礦山、建筑等高風險企業,走進工地、食堂、生活場所,為農民工免費發放宣傳冊和宣傳單,提高農民工對工傷保險的認識,增強維權意識。
2.2 審核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嚴厲打擊企業不參保行為
加強與相關部門的配合,形成推進參保擴面合力。將高風險企業參加工傷保險作為頒發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必備條件,同時要求用人單位必須為雇傭的所有農民工辦理參保手續。很多發達國家都對不參加工傷保險的企業追究刑事責任,但我國對于不參保單位僅僅是由行政機關“責令改正”,也就是說服其參保。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用人單位起到威懾作用,從而讓用人單位從勞動環境和安全方面進行改善,盡量避免工傷事故的發生。
2.3 簡化工傷保險受理程序
通過簡化工傷認定程序,從而防止某些用人單位利用程序惡意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簡化工傷處理的程序,一方面要設計工傷認定的簡易程序,另一方面可以由工傷認定部門直接認定勞動關系。在工傷認定、工傷鑒定工作上下大力氣做實做細各項工作,形成監督約束機制,提高工作透明度,提高辦事效率,讓工傷職工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大的政策支持,讓所有企業對工傷保險有更深一步的認識,切實促進工傷保險工作的開展。
2.4 強化農民工的崗前培訓,預防工傷發生
農民工所從事的行業大多是高危行業,但大多數農民工缺乏必要的崗前培訓,在工作中也沒有完備的安全設施,發生工傷的可能性極大。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農民工培訓體系建設,通過各種手段,強化農民工技能和安全培訓工作,提高農民工的法制觀念、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工傷事故重在預防,對工傷事故的預防,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另外要從根源上解決農民工工傷的問題,從農民工的流出口和流入口把關,對農民工進行崗前培訓。要及時了解本地區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就業狀況,加強對勞動力市場信息的監測和統計,作出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導。輸入地要利用多種途徑,及時信息,將已在用工地穩定就業半年以上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失業登記,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要通過失業保險基金及時核發一次性生活補助,并提供免費的職業培訓服務。輸出地要依托鄉鎮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結合當地實際和農民工需求,適應轉崗轉業和結構調整的需要,大力開展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為農民工培訓提供服務。
2.5 建立監管機構,落實農民工工傷保險工作
要對生產單位的安全情況進行監管,預防事故發生。各級領導經常性的檢查指導工作的進展情況,明確責任、部署任務,并在人員配置、工作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將給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勞動監察部門要與社會保障機構密切的配合,形成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勞動監察職能,加大工傷保險擴面工作中的行政執法力度,對多次動員仍拒不參保的用人單位下達限期參保通知書,限期參保,情況嚴重,進行經濟制裁。在年檢工作中排查企業是否參保,力求應保盡保,在案件查辦中加大工傷保險參保監察力度。加強對工傷認定、工傷鑒定工作的監管力度。形成監督約束機制,提高工作透明度,提高辦事效率,一旦發生工傷事故,能夠盡量縮短辦理時間,減輕農民工心理負擔。
3 一體化的農民工工傷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
綜合以上信息,本文建立“人口流動——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配套——法律援助”的管理信息系統。從農民工進入打工城市,就開始進行登記,確立就業趨向,核定農民工總體數量;為這一群體提供專門的勞動指導與崗前培訓,統一為其設立社會保障中心,專門解決農民工的工傷保險問題;設立專門的工傷醫院或工傷治療及康復機構,農民工受了工傷傷害,只有到普通醫院進行治療,即使有錢負擔各種費用,法律對其的工傷認定也存在著留白,這就進一步導致其無法進行其后的職業康復。而職業康復是關乎其能否恢復勞動能力,重新就業的關鍵,單純的工傷治療恢復的是其身體技能,而其勞動能力的恢復才是工傷保險制度設計的最終目的所在。農民工受工傷后,如果不能恢復勞動能力繼續工作,則必然導致其生活陷入困境,這可能進一步加重農村合作醫療的基金負擔。轉換思路,以農民工這一群體為管理對象,為他們建立完整的服務系統,專門服務于農民工這一群體,將使農民工維護自己權益的道路不再坎坷,效率會大大提高。系統以農民工為中心,為農民工提供一系列的城鎮保障服務。如圖1。
整個系統以農民工為服務對象,由9個子系統組成,除了監督系統,其他的8個子系統都以農民工為中心,為農民工提供系統的服務,減少環節,提高農民工工傷保險辦理效率。本系統可實施的前提是完善的社會系統支持。從交通運輸部門開始,進行旅行目的詢問及登記,并將數據資料輸入到社會數據系統庫和流動人口登記中心,流動人口登記中心根據此數據進行人口排查,反復與數據庫進行核對,為數據庫提供確切數據,同時,獨立的數據庫作為基礎資料,供其他系統存取。由社會保障、勞動就業、配套醫療和法律援助共同組成為農民工服務的分系統接受數據庫的信息,作為基本資料。勞動就業中心和社會保障中心進行數據資料的獲取,為農民工進行統一培訓,并為其提供就業信息和崗位,同時強制企業和農民工簽訂就業合同,為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統一管理。一旦出現工傷事故,重點在于“康復醫療”,因為這部分人受到的工傷大部分都是大傷、重傷,而大眾醫院沒有針對性,對這一特殊群體,不能夠及時和積極的治療,在正常醫院就診程序復雜,救治往往會被耽擱,所以應該設置專門的農民工醫療康復中心,徹底治愈農民工工傷問題。同時,對應農民工的法律援助會和社會保障中心、勞動就業中心互換信息,為農民工提供法律咨詢及援助,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工傷保險理賠康復問題,使農民工從根本上得到實惠。而這個系統想要正常的運行,必須要有力的監管系統和政府的支持。
參考文獻:
[1]丁康.《社會保險法制建設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
[2] 潘行球.《工傷保險條例》施行難點探析[J].中國勞動,2005(1).
[3]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R].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4).
[4]李強.《農民工與中國社會分層》[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12).
[5]許素睿.我國農民工工傷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9(4).
[6]海湖.淺析我國農民工工傷保險缺失問題[J].北方經濟,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