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19年*)
***圍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牢固樹立大糧食安全觀,立足糧食產業發展方式轉變,按照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全產業鏈建設的要求,出臺多項政策支持以保障糧食市場供應、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糧食行業品牌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企業增效。我區以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大力推動糧食產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構建強有力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糧食產業經濟布局更加合理,糧食產品結構更加優化,糧食產業經濟活力明顯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一、政策支持有力
我區先后出臺《加強糧食行業品牌建設指導意見》、《關于促進糧食產銷合作的指導意見》、《***糧油商標品牌總體規劃的通知》、《關于印發加快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我區產業經濟發展得到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并予以相關的政策支持,我區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穩定向好。
二、產業經濟成效
(一)優質糧食工程建設
1、區糧油質量監測站項目
我區投資***萬元建設糧油質量監測站,目前項目已經完工通過驗收,報省局備案后掛牌成立。項目建成后,質量監測站檢驗技術、檢驗手段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具備國家標準糧食質量安全調查、品質測報和監測能力。能夠有效協助與支持省、市級糧食質量監測中心開展相關業務工作,承擔下鄉、進企業扦樣和原始樣品轉送。具備檢驗主要糧食質量指標、主要品質指標和主要安全指標快檢篩查的能力。
2、產后服務中心項目建設
我區是江蘇省第一批產后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單位,因地制宜地做好規劃編制,國有、民營企業,分別在**西北、東南兩個交通要地,順勢形成“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目前我區2家產后服務中心全部完工,累計投資***萬元。產后服務中心建成后能夠有效推進國有糧食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多元化主體共同發展,建立“自主決策、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自我發展”的社會化服務利益共同體,推行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服務形式,提高烘干機的使用效率。不斷完善從田間到倉庫“低成本、不落地、規?;?、高效率”的清理、干燥、運輸、入庫一體化連續作業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
3、“**好糧油”示范縣建設
*年*月份省財政廳、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關于下達2018年“優質糧食工程”獎補資金的通知》文件精神,對我區中國好糧油項目進行批復。項目投資**萬元,省級補助資金**元。截止目前累計投資**萬元。占項目總金額的*%。
我*以“**好糧油”示范縣建設為契機,立足本地小麥產業規模優勢,通過加強***產業園糧食交易市場功能建設,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初步改變當前我區小麥產業大而不強、經營粗放等現狀,初步形成集生產研發、品質監測、品牌營銷、現代物流、網上交易等功能更加完善的一體化現代服務體系,推動我區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實現量質齊升。
我區在“**好糧油”示范縣一期工程的基礎上,通過深入調研,統籌謀劃,科學編制,近期準備申報“**好糧油”示范縣二期工程,擬投資**萬元。
4、**省級物流園申報
根據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關于組織申報2019年度“省級糧食物流產業園”的通知》文件精神,**糧食物流產業園集糧油及食品加工、糧食倉儲、中轉、電子商務等功能,符合國家、省、市糧食物流產業園規劃布局,并積極參與我區“優質糧食工程”建設,為構建高效、順暢、節約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夯實糧食安全基礎,通過實地考察、資料審核、論證分析,充分發揮糧食物流產業園的區域示范引領作用,積極申報**糧食物流產業園為省級糧食物流產業園。
(二)優質產品推介和品牌建設
為推動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糧食企業品牌水平,推進糧食區域品牌建設,更高的發揮品牌引領作業,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我區糧食高質量發展,我區先后組織糧食及農產品企業參加“十五屆糧食產銷協作福建洽談會”、“(武漢)優質農產品推介會”、“(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懇談暨農產品品牌會”、“2019糧食安全宣傳周”等活動,鞏固和發展糧食產銷關系,促進糧食經貿合作,推廣糧食加工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2019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其中我區占*家,其中:**500強中第*名,上榜江蘇企業中排名第2名,上榜企業第1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500強中排名*名;江蘇**有限公司500強中排名*名。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根據國家精神,2010年吉林省根據需要調整了陽光工程指導小組成員單位,其成員單位有:省農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住建廳、省畜牧局和省婦聯。各項目縣及時調整和充實陽光工程指導小組,加強管理人員力量,并有3人以上主抓陽光工程工作。
各部門要站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上,提高對陽光工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2010]11號)明確的部門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2010年全省陽光工程組織實施部門的主要職責如下:省級農業部門(陽光辦)對培訓任務下達、組織全省培訓任務完成、業務政策指導和年度項目縣培訓任務完成及績效考核評估負責;項目縣農業部門對培訓任務完成、培訓基地認定質量、項目監管驗收負責;培訓基地對培訓的教學質量、培訓時間、培訓人員的真實性負責;住建、畜牧、婦聯對本部門承擔任務的完成和真實性負責;省級財政部門及時下達項目縣專項補助資金,并加強專項補助資金的監管;項目縣市財政部門對培訓專項資金和工作經費使用監管負責。建立職責明確、分級負責的陽光工程管理機制,一級對一級負責,逐級落實責任。
2.規范運作,保證質量
為規范項目運行,確保培訓質量,讓農民得到實惠,擬做好以下工作。
2.1規范基地認定工作 根據陽光工程新的培訓任務和工作目標、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人才需求以及農業農民教育培訓機構分布情況,重新組織開展基地認定工作。在基地認定工作中,根據陽光工程培訓基地認定辦法,結合陽光工程面臨的新形勢和新的培訓內容,在培訓機構自主申報的基礎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組織專家組評審的方式,全省共認定陽光工程培訓基地286個,為保質保量完成全省陽光工程培訓任務奠定了基礎。
2.2規范培訓管理 為規范陽光工程培訓工作,2010年要完善培訓規范、教學計劃、專兼職教師隊伍、教材、班級管理、考試考核制度和檔案管理等七個方面的規范和制度,確保培訓落到實處,提高培訓質量。
3.創新思路,強化監管
監管工作是陽光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陽光工程的培訓質量。2010年全省陽光工程的監管工作,在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公示制度、“三堂課”制度、信息報送制度、臺賬登記制度、檢查驗收制度等五項制度的基礎上,注重加強日常監管。為做好這方面工作,省陽光辦增設了監督科,旨在進一步加強項目日常監管工作。一方面建立網上監管系統,掌握全省培訓動態,實施日常監管。一方面組織人員隨機到基地進行抽查,發現問題解決及時。改變以往陽光工程以中期、年末集中檢查為主的做法,而是實行平時抽查,日常監管和年末重點檢查相結合,避免出現“平時不管,檢查傻眼”的情況。
4.強化管理培訓,提高管理水平
今年國家對陽光工程培訓內容、項目監管、檢查驗收等進行了新的調整。為確保國家政策落實到位,保證陽光工程的規范管理和實施質量。省陽光辦將對各項目縣陽光辦負責人、信息員、培訓基地負責人、檔案管理和項目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切實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5.加強宣傳,培樹典型
各地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挖掘當地在陽光工程實施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個人和優秀學員,有組織、有計劃地加以宣傳,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和帶動作用。要豐富宣傳形式,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信息短信平臺等媒體,通過張貼掛圖、發放宣傳資料、拍攝專題片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提高宣傳效果和針對性。
6.加強調查研究工作
一、 安陽縣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
安陽縣地處豫北,總面積1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4.83萬畝。轄區21個鄉鎮,612個行政村。根據多方統計,安陽縣總人口為985870人,其中城鎮居民人口124309人,16周歲以上人口10.5萬人;農業人口861561人,16周歲以上人口68萬人。從2010年11月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來,2012年7月我縣又成功申報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豫政[2011]58號)文件規定,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并實施,統稱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截止到現在,我縣參保人數超過58萬人,參保率達到98.2 %,各級財政補貼全部通過銀行實行社會化發放,發放率100%??偫碜罱f:“中國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并提出了“近10億人的城鎮化”的目標。以這樣的未來趨勢來看中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職保應該占據主流地位。
二、養老保險目前存在的問題
1、繳費補貼相同,多繳多領并不明顯,繳費沒有積極性,大多數都選擇最底繳費檔次?!秶鴦赵宏P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09〕32號文件,《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18號文件規定:地方人民政府應對參保人員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的,可給予適當鼓勵,具體標準和辦法由?。▍^、市)人民政府確定?!逗幽鲜∪嗣裾P于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豫政〔2011〕58號文件規定:省、省轄市兩級財政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省財政每人每年補貼20元,省轄市財政每人每年補貼不低于10元。以45周歲繳費15年為例:(1)繳費100元,共繳費1500元,省市補貼450元,到齡每月領取74元;(2)繳費1000元,共繳費15000元,省市補貼450元,到齡每月領取171元。兩個繳費檔次,繳費差距為13500元,但省市補貼都為450元,領取養老金每月也只差100元,不得于養老保險多繳多領政策的引導,不能有效調動廣大城鄉居民長繳多領,多繳多領的積極性。
2、基礎養老金偏低,不能有效保障老年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國發〔2009〕32號文件,國發〔2011〕18號文件規定: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對于長期繳費的城鎮居民,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39(與現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及新農保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系數相同)。豫政〔2011〕58號文件規定: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試點縣(市、區)確定的基礎養老金補貼標準每人每月不低于5元。目前基礎養老金60元的水平以45周歲最高繳費檔次,每年繳費1000元,繳費15年為例:共繳費15000元,省市補貼450元,到齡每月領取171元,每年領取2052元。當其失去勞動能力后,每年2052元根本不能保障基本生活。繳費年限短,繳費檔次低的城鄉居民,養老金更低,更不能保障基本生活。
3、城鄉居民參保人的個人帳戶由個人繳費和地方財政補貼構成這兩部分的資金產權不同,個人賬戶中政府補貼部分所的權不明確,違背了帳戶的私有特征。國發〔2011〕18號文件規定:參保人死亡,除政府補貼外,個人帳戶中資金余額可以依法繼承。也就是說城鄉居民參保人個人帳戶中地方補貼的資金部分仍屬于政府所有,這種規定違背了個人帳戶資產的私有性特征。參保人在繳費期間跨統籌區域轉移時,國發〔2011〕18號文件中未就個人帳戶中政府補貼資金能否轉移的問題作出規定,如果參保者不能轉移這部分資金,說明這部分資金的產權屬政府所有,這樣勢必導致參保人在到過待遇領取時個人帳戶養老金的減少引起參保人對政府補貼優惠政策的異議,進而引起矛盾和糾紛。如果參保者能轉移這部分資金,說明這部分資金屬于參保者所有,這將與參保人死亡時這部分資金不能繼承相矛盾。
三、對養老保險存在問題的建議
2015年3月31日,云計算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座談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座談會得到了工信部軟件服務業司、國家信息中心、北京市經信委、呼和浩特市政府等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參加座談會的有來自云體系產業戰略聯盟、中央電視臺總編和新聞組的組長,以及微軟等機構和企業代表等。與會嘉賓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也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和看法。
云計算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發展智慧城市與城鎮規劃、保護城市歷史文化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報告明確支持,提升城鎮規劃建設水平,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需要新的技術,需要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管理模式的支撐和推動,特別是要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既可以擴大信息消費,又能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學化和智能化水平。由此可見,智慧城市是信息化與城鎮化的最佳結合點。云計算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出代表,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八部委聯合的《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促進云計算和大數據健康發展,鼓勵電子政務系統向云計算模式遷移,在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領域推廣低成本、高質量、廣覆蓋的云服務,支持各類企業充分利用公共云計算服務資源。按照這一要求,在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時,我們將以云計算產業發展作為重要抓手,并為現代服務業提供一切需要的計算服務的支持。總的來講,云計算將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推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又將延伸更多的需求,反過來促進云計算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據統計,自2013年起智慧城市的試點啟動,目前已經有超過200個城市開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多個省份在全省范圍內統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此外,工信部公布的首批68個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的名單中,包括京津滬在內的大部分省會省市都榜上有名。由于政策紅利的到來,智慧城市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會,并輻射整個智慧城市的產業鏈。
與此同時,工信部軟件服務業司巡視員李穎表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模式發展路徑還有待正確的定位,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舉辦的這次座談會非常的必要,非常的及時,特別是在云計算的新模式下,進一步理清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路徑,發展的切入點以及創新投融資的機制,充分發揮好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作用,促進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更好更快的發展。
“互聯網+”行動
為城市和社區發展另辟新徑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寧家駿在會上發言道:有一個笑話,說“互聯網+”是馬化騰做的飯,讓馬云先吃,“互聯網+”的研究報告首先是阿里研究院正式公布的。
所以這個計劃體現了“互聯網+”不僅僅是代表一個新的經濟形態,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種新的思維。也就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形成更廣泛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所以互聯網從過去的一個工具一個媒體變成了一個新的業態。
正是由于有“互聯網+”行動計劃將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與傳統產業傳統服務業的融合創新。這是新的業態,也是新的增長點?!盎ヂ摼W+”的行動也為城市和社區的發展另辟新徑。新的基礎設施,云加網加端,這種新的生產要素,大數據,新的分工網絡,為“互聯網+”的能量釋放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生產力躍升的強勁力量。
當前創新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仍然是“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核心。目前,由于在中國創造的兩大元素方面有重大的積累,而且有巨大的需求,一批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成為研發的主力?,F在從中關村到深圳,到杭州,形成了三大創業的熱點。
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將推動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與現代傳統企業的融合,“互聯網+”不是算數上的加法,而是化學方程式的加法,所以它是化學反應的深度融合。按照現在的初步框架,就是做優存量,推動現有的傳統行業提質增效,包括加快“互聯網+”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發展“互聯網+”農業 ,促進農業現代化等等。
智慧城市的發展前景可觀
云時代的智慧城市本質是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務,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設必須利用云計算搭建好公共服務平臺,為廣大的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現在全國有幾百個城市都在抓緊落實智慧城市工作,創新改進智慧城市發展模式,構建智慧城市現代化綜合治理生態,加快制定智慧城市急需的法律法規與技術標準,通過這個培育我國的消費水平和加快人才培養。
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也要實現幾個關鍵轉變 ,從重建設輕應用向注重 深化應用轉變。從分散建設向資源整合利用轉變 ,從縱向系統獨立運行向統一服務平臺并實現安全互聯互通和資源依權共享轉變 。從偏重自我服務向注重平臺建設轉變等等。在面對新的技術時,智慧城市也面臨著新的轉變,今后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要進一步聚焦需求導向,同時要更加注重條塊的結合,把縱向系統與各地特色應用做好分工做好協同,同時要和各地的改革深度融合,推動各部門的業務協同,避免信息孤島。
[關鍵詞]互聯網+;實習改革;信息化;開放性;合作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42
1“互聯網+”背景簡述
2015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這一概念,因而“互聯網+”提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戰略,被社會各界學術專家不斷研究并廣泛應用到社會經濟政治的各個方面。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1]由上述文件內容看出,“互聯網+”的思維和行動將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存在并展現其價值,而互聯網將作為21世紀科技革命的發展成果,它體現著科技創新思維的前沿,并將其運用在社會其他發展領域,發揮其巨大的社會功能。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創新型的經濟形態,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與傳統產業的聯合。[2]這種創新性的時代思維模式同樣可以在高校實習教育中體現,在當今高校的實習教學改革工作中可以引入“互聯網+”的新型思維,利用先進的科技打破傳統實習教學模式的禁錮,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實現教學優勢資源的最大化,促進當今高校實行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2開放與合作性的互聯網思維嵌入實習教學改革
當今高校大多沿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為了實現實際意義上的實習教育的改革,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片面性和保守性,將互聯網的開放性、合作性思維嵌入當今高校實習教育改革,使之成為一個開放合作的平臺。以開放與合作性的互聯網思維為基本的指導,促進實習改革的三大主體的相互配合,促進高校引進互聯網科技支持的先進設備,開放共享網絡和支持平臺;培養和更新實習指導老師的教育觀念,大指導教學主體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彼此之間實時的交流和反饋;利用先進設備對實習學生進行全方面多領域的培養和指導,為其參加社會性的實習之前奠定良好的技能和思想基礎,同時培養高校實習學生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互補互惠的意識。
高校主體可以利用多媒體對社會真實場景進行模擬和還原,引進先進企業和公司的經典案例作為課堂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在實習中所能遇到的真實問題進行訓練,并培養其基本良好的職場心理素質和能力素養,使得學生主體能夠在一個信息較為全面真實的環境中感受盡量社會化的真實場景,為這位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提供了有意義的演練,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各方面的知識,并能讓實習學生主體學習和體會到團隊合作互惠共贏的重要性,這個過程中對學生在充分真實還原的氛圍中培養的開放性和合作性的意識是極其重要的,有利于其在未來的社會職場中體現出潛移默化的視野開放性和人格上的包容性,以及團隊中的合作意識,真正意義上的提高當今時代的實習教學的質量,促進實習教學改革的充分發展。
3“互聯W+”時代高校實習教學改革的發展
在互聯網信息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多數高校卻依然使用著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以傳統的授課為主,而缺少相對時長的課外實踐訓練,這種教育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基礎上,還無法利用實踐機會對知識進行自我的消化分解,這樣的教育教學方法很難培養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全方面的實踐型人才。隨著高校畢業生的逐年增多,“畢業即失業”的悲劇也在不斷地上演,當年的“天之驕子”為何會演變成如今這般境況?這不得不從我們的教育方式和實踐方法思考,大學生每年畢業的人數不斷增加,就業的壓力也在“學生匠”,更需要的則是有著專業知識素養和核心實踐技能的全面發展型人才,因此大學實習教育改革的存在是必需的,也是不可逆轉的潮流,而引入“互聯網+”的合作性和開放性思維,為高校的實習教育改革注入新的創新血液,更新舊體制舊觀念,掙開傳統思維的牢籠,促進教育實習改革的有力發展。
“互聯網+”時代為教育帶來的最顯著的變革便是教學方式的改革,信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教學產生了極其深遠影響。在當今教育理念多元教育形式多樣化的時代,缺乏數據支撐的教育教學就好比無數個瞄準祖國花朵們的“炮彈”,不顧思考的某些教師和家長只顧盲目地“狂轟亂炸”,并不在乎數據背后所顯示的真正意義,也不重視互聯網數據時代為教育帶來的全面分析。通過互聯網實現數據分析能使教育教學變得更有針對性,所謂“因材施教”,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在此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能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就相當于制造出瞄準不用目標有著不同功能的有著精確制導系統的“導彈”,這樣的“導彈”發射出的威力和效果才能對目標各個擊破,而這一切的基礎則源于互聯網時代大信息交錯為教育教學方式帶來的變革,我們必須開始重視教育數據帶來的積極作用,并利用互聯網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對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徑進行不同方式的變革。伴隨著“互聯網+”時代下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網絡課堂、遠程教育也在以前不用的平臺不斷地發展壯大,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相融合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首先,線上教育使偏遠地區的人們學習他們感興趣的項目成為可能。其次,學生們有更廣的范圍選擇老師和課程,因為他們可以聽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師講的最好的課程。最后,可以節省線下課堂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更能增加安全性。當然這也是一把明顯的“雙刃劍”,有優點就有缺點,如缺少課堂氛圍、缺乏紀律管制以及無法近距離接觸和感受,缺少對孩子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等,都是線上教育目前無法避免的缺點,但是如慕課、翻轉課堂、各種技能考試課程、考研學習網課甚至各大網校等新教育模式誕生且不斷發展壯大,這開啟了課程變革的新時代,也帶來了一大批產業鏈似的新型產業和就業機會,更多的人利用這個平臺開展更多的課程,抓住機遇創新理念,進行教育形式改變的深化,同時在“互聯網+”理念的推動下,線下教育即學校教育教學也提供了各種創新型的教學服務。學??梢岳没ヂ摼W支持下的云端做認知工具,也可以用新媒介來共享教育資源,還可以支持“探索性學習、一對一專業精英式”培育、“寓教于樂”式的游戲化學習,進行多種多樣的“娛樂式”增加學生興趣的翻轉課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多樣化、興趣化的學習環境。
“互聯網+”強調融合共享,運用在當今高校實習教學改革的領域中,必將有力促進高校實習教學改革的教育信息化,為推進實習教學改革的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教育體系提供可能。[3]面對日漸嚴峻的就業形勢,當今的高校要培養出適應現代化市場需求的、高素質的、高質量實習經驗的大學生群體,就需要構建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專業布局和課程體系,結合學校、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創新運用有效的信息化技術形態,改革和完善實習課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積累實習經驗,構建有效的線上線下教與學互動機制,真正實現以實用和真練為中心的高質量實習,促進高校實習教學改革的全面發展,最終全面提升當今高校大學生人才的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全文)[EB/OL].[2015-07-05 ].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
為貫徹落實區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科學發展的要求,充分挖掘全區上下農業項目建設的潛力,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農村發展方式轉變,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按照《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業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現就加強全區農業項目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省委七屆六次全會、市委八屆七次全會、區委二屆六次全會精神,以農業現代化為導向,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核心,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全區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抓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領域,拓寬建設渠道,用項目擴張總量、用項目優化結構、用項目提升水平、用項目推動發展,通過項目建設帶動全區現代農業發展實現新突破,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夯實產業基礎。
二、工作目標
強化以工業理念抓農業,探索出一條規范實施、科學管理、監管有力、運行高效的農業項目建設新路子,建立起多方配合、責任明確、形成網絡、獎懲到位的農業項目建設新機制,形成一批全方位、多層次的農業項目建設群,使全區農產品精深加工、龍企技改擴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種植養殖基地建設、農產品物流等農業項目建設有一個新提高。年,全區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農業重點項目30個以上,總投資達到20億元以上。
(一)鄉鎮自建項目實現新跨越。各鄉鎮要結合優勢產業、特色農業發展,謀劃和建設一批促進主導產業升級,提高農產品檔次和質量,實現農業經濟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的重點項目,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實行領導干部分包農業項目責任制,每個鄉鎮的黨委書記、鄉鎮長和主管副職至少分包一個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農業項目。
(二)向上爭取項目再上新臺階。區直農口單位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的投資方向,結合全區農業發展重點,積極包裝、篩選和組織一批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項目,加快辦理前期手續,加大匯報盯辦力度,集中爭取一批項目進入國家、省、市計劃盤子,促進全區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三)招商引資項目實現新突破。各鄉鎮和區直農口單位要堅持招商引資和招商引智相結合,通過“小團組”、“定向”、“專題”招商,承接國內外優勢生產要素的轉移,積極尋求國際國內合作伙伴,搞好產業的延伸和精深發展,重點引進一批農業高新技術和精深加工項目。
(四)超前謀劃項目實現新提高。年內,區級將圍繞農業產業化建立完善農業項目庫,謀劃和儲備項目30個以上。各鄉鎮也要積極謀劃和儲備農業項目,每個鄉鎮至少要謀劃和儲備2個以上項目。項目編報工作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項目庫要達到信息網絡化、規范化管理。
三、工作重點
(一)圍繞發揮特色產業優勢抓項目。各地、各有關單位要立足本地本單位資源、特色優勢,加強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大力構建資源有效利用、優勢充分發揮、競爭力優勢明顯的農業項目建設格局,引進建設一批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程度比較高、實力比較強的“農字號”大項目,帶動農業產業優化升級。要重點圍繞我區優勢特色明顯的奶業、生豬、果品、蔬菜等主導產業來抓項目,尤其要大力發展食品加工型龍頭項目,引導龍頭企業集群向優勢產區集中,發展壯大一批競爭力強和市場占有率高的加工企業集群,并以此帶動農產品生產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格局的形成,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形成以主導產業為基礎、重點項目為骨架,相對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二)圍繞創新農業發展方式抓項目。各鄉鎮和區直農口單位要樹立和運用大農業理念,積極拓寬農業項目建設的內涵和外延,圍繞設施農業拓展、規模養殖推進、生態農業推廣、休閑觀光農業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農業品牌創新、綠化家園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扎扎實實建設一批質量型、生態型、服務型的大工程、好項目,帶動全區農業經濟創新型發展。要加強生態農業項目建設,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循環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要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加大品牌創建和市場開拓力度,積極爭創國家和省、市級知名品牌,圍繞品牌推動項目建設,圍繞品牌加強產業合作,提升項目建設的質量和層次。
(三)圍繞國家政策支持方向抓項目。面對國家扶農強農政策更加直接有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投入不斷加大的趨勢,區直農口單位要加強同國家部委和省、市直有關單位支持政策的銜接,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的投資方向,根據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和實際發展需要超前謀劃和精心設計項目,加大跑部進廳的工作力度,積極爭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優質糧產業工程、農村沼氣工程、農作物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森林資源管護體系建設、農村流通網絡體系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等方面更多的國家政策資金扶持向我區傾斜。
(四)圍繞提升現有龍頭企業抓項目。鼓勵現有農業龍頭企業加快產品升級和換代步伐,新上一批重要生產領域和關鍵生產環節的技改、擴張項目,推動優勢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加強與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聯系,建設原料基地,完善倉儲設施,整合資源品牌,擴大生產規模,盡快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支持本地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合資合作,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吸納股份、轉身加盟等形式,承接京津唐等城市產業轉移項目,實現借勢做強,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大型龍頭企業集團,形成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發展集群。年內,市級以上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固定資產規模比上年增長10%以上,年銷售收入增長15%以上。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晉檔升級,年內爭取全區新發展達到市級及以上標準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
(五)圍繞提高合資合作水平抓項目。各地、各有關單位要積極尋求與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的對接,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吸引國內外工商資本、社會資金到我區投資興辦高新技術和名牌產品為支撐的種、養、加龍頭企業,抓好知名企業大項目的引進。要借助京津唐消費市場,發展冷鏈物流產業項目建設,建成2家以上冷鏈物流企業。特別要積極拓寬農業利用外資領域,通過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伙伴,承接國外優勢生產要素轉移,加快循環型、生態型、產業型、高效型農業項目發展,推動我區農業利用外資工作取得新進展。年內,重點抓好眾品食業有限公司、蒙緣食品倉儲冷鏈物流、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包裝材料等項目建設,促使一批農業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增強全區農業發展后勁。
(六)圍繞建設產業聚集區抓項目。借鑒抓工業聚集區建設的先進理念,搞好我區農業產業化園區和食品工業聚集園區規劃建設,大力吸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資進駐,形成企業集群,圍繞技術研發、品牌打造和產業鏈延伸三個關鍵要素,推動農業集約化、規模化、區域化發展。在農業產業化園區建設上,重點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華鼎綠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在食品工業聚集園區建設上,以現有的蒙牛乳業公司、樂百氏公司為中心,規劃建設食品工業聚集園區,加快眾品食業公司、蒙緣倉儲物流、蒙牛乳業包裝材料等項目建設,千方百計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重量級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園區。通過農業產業化園區和食品工業聚集園區建設,打造特色產業鏈,帶動倉儲、運輸、包裝等配套產業發展,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帶動農業產業化和統籌城鄉發展。
(七)圍繞整合農業資金抓項目。堅持集中財力、統籌安排、扶持增量、提檔升級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完善農業投資管理機制,整合農業資金用于重點農業項目的獎補,把已有的優勢做大做強,并不斷發現優勢,培育優勢并使之擴張。今后,除中央和省、市直接下達的項目資金外,區里將打破部門行業界限,整合農業項目建設專項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顚S谩⑻岣咝б妗钡脑瓌t,集中使用,建設一批重點項目,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壯大一批特色產業,促進生產規模形成產業帶,加工規模構建企業群,服務規模打造產業鏈,提高農業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整合方法為:市級以上資金,實行“分類指導、逐級申報、部門篩選、會商審核”的管理模式,由農口各單位統一制定《投資指南》。各鄉鎮按照《投資指南》確定的投資方向和重點,緊緊圍繞既定的主導產業,認真研究,積極謀劃,切實做好農業項目編制、申報和爭取工作。區里統籌安排各地的申報項目,保證全區重點項目能夠順利落實,重點產業能夠得到有效扶持。區財政融合整合農業專項資金,用于農業重大項目工程和省、市級以上農業項目的資金配套,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鼓勵和引導工商、民間資本和外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明確責任。為進一步加強全區農業項目建設的領導,區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區長任副組長,區政府辦公室主管副主任、農工委常務副書記任副組長,區委農工委和區發改局、財政局、農牧局、林業局、水務局、供銷社、國土分局、環保分局等有關單位主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區農業項目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區委農工委),辦公室主任由農工委主管負責同志兼任,負責組織、協調、督導全區農業項目建設工作,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有關情況,協調推進農業項目工作的落實。各鄉鎮也要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建立健全主要領導謀劃協調、分管領導具體組織、有關單位分工負責、農業辦公室督導落實的組織推動機制;要把農業項目建設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進發展。區直農口單位要明確各農業項目建設的主管領導、主抓科室、具體工作人員,形成農業項目有領導主管、有科室主抓、有專門人員具體負責的工作格局。
(二)協調配合,共同發展。按照屬地管理的要求,各鄉鎮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作為農業項目建設的第一責任人,主管負責同志作為直接責任人,要帶頭抓項目,認真解決農業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農口各單位要加強各鄉鎮、涉農企事業單位的溝通與聯系,全面掌握農業項目建設的進展情況;要加強與國家部委和省、市直相關單位的溝通聯系,積極推介項目,主動匯報項目情況,指導協助各鄉鎮和涉農企事業單位做好農業項目工作。
一、總體思路
始終堅持“增產、經濟、環?!钡氖┓世砟?,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以糧油生產功能區為重點,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核心,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減量增效,優化施肥方式,調整施肥結構,減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建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大力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積極開展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活動,探索實施配方肥、有機肥到田補貼,優化肥料使用結構。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有效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科學施肥服務。
二、工作目標
科學施肥水平明顯提升,不合理施肥逐步減少,機械施肥、水肥一體化面積穩步擴大,科學施肥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施肥指導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水肥一體化、種養循環、綠肥種植等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全面推進化肥減量化工作,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穩步提升,為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認真落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化肥減量化問題整改。按照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要求,認真落實全省化肥農藥減量化問題整改推進會精神,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站在講政治、顧大局、強責任的高度,凝聚共識,壓實責任,根據制定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化肥減量化問題整改實施方案,建設化肥減量增效定位監測點和肥料使用量調查點,監測化肥減量化主推技術模式的減量增效情況、調查種植戶的肥料使用情況和有代表性的經銷門店肥料銷售情況,建立常態化調查監測網絡。加強與統計部門溝通協調,明確肥料使用統計方法、統計口徑及統計數據的審核等,確保統計數據客觀可靠。
(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進。按照市政府出臺的《市測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進實施方案》,全面掀起測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進活動,全區2021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繼續保持在95 %以上。
(三)實施化肥減量增效示范項目。以糧油高產創建、農業產業基地、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示范區為重點,建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水肥一體化示范基地、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示范基地。抓實化肥減量增效示范項目,以點帶面推廣水肥一體化、機械深施、種肥同播、水稻側深施肥等施肥方式,推廣應用緩/控釋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開展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
(四)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支持引導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積造、施用有機肥,探索完善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和社會化運行機制,集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一是大力實施畜禽糞便還田。以綠色生態為導向,堅持“以種定養、以養促種、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理念,在全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基礎上,通過實施畜禽糞污收集、沼氣發酵處理、種植基地利用,大力推廣豬(牛、羊)—沼—糧(菜、果)種養循環模式,整區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確保全區2021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二是大力推廣施用商品有機肥、農家肥料(堆漚肥、廄肥),因地制宜種植綠肥,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降低化肥投入占比。
(五)推廣秸稈還田肥料化利用。一是大力實施秸稈機械粉碎還田。采取聯合收割機械收割粉碎或秸稈粉碎還田機械直接粉碎方式,將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均勻覆蓋地表,并通過機械旋耕、翻耕作業深埋,實現秸稈粉碎就地還田。二是大力推廣秸稈覆蓋腐熟還田。大力推廣水稻秸稈覆蓋還田種植秋洋芋(秋菜)、水稻—油菜或小麥雙免耕秸稈還田、秸稈開溝埋草還田等技術,實現秸稈腐熟還田再利用。全區2021年秸稈還田率達到50%以上。
三、工作要求
(一)狠抓任務落實。各鄉鎮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化肥減量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協調,制定化肥減量化工作推進方案,明確任務目標,分解落實責任,細化工作措施,確保任務落實,工作取得成效。
(二)加強指導服務。要切實加強土壤肥料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組織專家因地制宜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服務,在關鍵農時季節,農技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采取進村入戶、蹲點包片的形式,指導農民落實好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施用、秸稈還田等技術措施。加強智能化設施設備和現代信息技術在肥料生產使用領域的應用。
一、我市輕紡工業基本狀況
輕紡工業是我市歷史悠久的傳統支柱產業,曾是全市利稅貢獻最大、從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輕紡工業一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非凡貢獻的產業,占工業總產值65%,利稅70%左右,財政收入33%以上,就業人數達12萬多,在我市經濟發展史上書寫了輝煌篇章。上世紀末,由于受政策、體制、管理、設備、人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輕紡工業全面滑坡,國有、集體企業逐步停產、破產。到本世紀初,衰落到谷底,僅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0.6%左右。近年來,稍有所回長,**年,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的0.9%,2009年1—6月份完成總產值7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1.3%。我市輕紡工業的基本特點是產業分布較廣,各縣區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裝、紡織、皮革、皮毛、醫藥及工藝美術等十多個種類;有食鹽、食品、飲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幾百種產品。這些產業的發展壯大,將對我市提供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穩定社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與我市毗鄰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資源狀況與我市基本相同。近年來,鄂爾多斯市緊緊抓住國家能源戰略西移的機遇,依托資源優勢,開展科技創新,在重點發展能化產業裝備制造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輕紡工業,帶動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1990年全市輕紡工業總總產值7.56億元,占全市工業總值的56.97%。2000年全市輕工業總產值70.16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8.45%。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鄂爾多斯市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將優勢輕紡企業轉制為民營企業,激活了企業經營機制。同時,政府對鄂爾多斯集團等強勢企業進行重點扶持,采取撥款支持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協調金融機構解決企業資金困難、鼓勵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協調金融機構解決企業資金困難、鼓勵企業打造名優品牌、建立輕紡工業園區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爾多斯集團等龍頭企業,不僅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壯大,也創造了鄂爾多斯品牌形象。**年,全市輕工業總產值達到114.34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輕工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帶動了當地工業經濟多元發展,也有效地緩解了就業壓力。鄂爾多斯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二、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主要問題有:一是我市輕紡工業總體上技術含量低,生產規模小、市場份額少、競爭力弱,處于自由發展、自我生存狀況;二是國有集體企業紛紛破產關閉,民營企業各自為戰,影響做大做強;三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在輕紡工業上沒有存續的知名品牌,毛紡、地毯、制革及制鞋等傳統優勢產業已退出市場;四是在農產品加工上,處于小、零、散狀態,加工簡單,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業產品為原料進行深加工,如進行日用化工等終極產品生產、拉長能源化工產業鏈的項目幾乎是空白;六是當地城鄉居民就業率底,就業結構不合理。
影響我市輕紡工業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產業“擠出”效應影響,能源化工大項目與地方產業發展聯系不夠緊密,帶動不了輕紡工業的發展。二是能源化工產業巨大投資回報,影響了投資者的創業心態,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門領導者的政績觀,影響了持續發展理念。三是對輕紡工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宏觀政策措施不強。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扶持輕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業管理缺失,政策引導困難,協調服務滯后。過去輕工業由政府一個職能部門管理,現在,輕工業主管部門撤銷,其職能分解,造成行政資源分散,難以發揮應有的引導調控作用。五是扶持資金分散、總量少,企業自籌資金困難,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無法實現。目前,市上還沒有扶持輕工業專項資金,對輕工業的發展不能從整體上宏觀調控、形成合力。六是觀念落后,政策滯后,錯失了國有向民營和股份整體轉制,利用原國有企業的技術、市場優勢,趁勢做大做強的時機,在改革上往往是關門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產要素。七是民營企業的一些經營者眼界不寬,存有抱殘守缺,“寧為雞首、不為牛后”的思想,不思進取、不想聯合重組、影響做大做強,致使目前產業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產業龍頭,發揮不了規模優勢。
三、振興和發展輕工業的對策建議
1、提高認識,進一步明確振興**輕紡工業指導思想。各級領導要更進一步地認識到輕紡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竟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優化產業結構、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擴大社會就業、促進城鎮化等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認識到重工業是強國工業,輕工業是富民工業。要吸取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驗教訓,未雨綢繆,要學習毗鄰地區如鄂爾多斯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要認識到我們有充裕的土地資源、原料資源、勞動力資源的發展優勢。
2、制定政策措施,確保輕工業健康有序發展。建議市委召開常委會、政府召開常務會,專題研究我市輕紡工業發展思路和對策,以市委、市政府名義下發關于振興和發展輕紡工業工作指導意見,制定10年規劃,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恢復提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現有產業,鼓勵發展新興產業,明確發展的總體思路。要從發展目標、領導機構、扶持措施、考核督辦等方面全面指導我市振興和發展輕紡工業工作。從而使我市輕紡工業逐步走上健康和諧發展的軌道。
3、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發展多元化產業。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要改變目前我們“跛腳”發展方式,即重工業“一條腿粗而長”,輕工業“一條腿短而細”的不合理狀況。要大力發展輕工業,應在政策上給予傾斜,資金、技術上給予支持,項目的引進上有所側重。要堅持三個“兩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產業,又要抓傳統輕紡工業;既要抓大型企業的引領,又要抓中小企業的發展;既要抓國有企業的改制,又要抓民營企業的發展。建立三個反哺機制,即工業反哺農業;重工業反哺輕工業;城市反哺農村。大力發展毛絨、紡織、服裝、食品等傳統產業。
4、理順行業管理,加大協調服務的作用。一是要扭轉輕工業管理方面的混亂和缺失,明確經委行使輕紡工業行業管理職能,引導輕工業健康發展。二是政府成立類似于“扶持南部發展辦公室”的臨時機構,或成立輕紡工業發展振興指導小組,由市政府有關領導任組長,經委,發改委、財政局、農發辦、農業局、林業局、科技局、中小企業局等部門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經委,這樣可以整合行政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門的相關政策,集中各類扶持資金,力爭到2020年左右,實現工業經濟結構趨于合理,輕工業自身健康發展的目標。三是鼓勵支持輕紡企業成立聯合會、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實現自由發展。
5、加快園區建設,力爭項目早日落地。加快《**市“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確定在**經濟開發區建設輕工業園的建設步伐,盡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行業準入條件,吸取先進技術,充分利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契機,通過招商引資、聯合重組、政策優惠等措施,創造條件,吸引各種經濟成分的輕紡企業入園,引進國內外大型輕紡企業集團落戶**。把園區建設成具有經濟規模最佳,專業化程序最高,擁有生產、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現代化紡織工業生產基地。到2010年,總投資9600萬元,建成毛紡、制衣等傳統產業集中園區。
6、實施品牌戰略,引領企業的發展壯大。一是要把“繡雞牌”毛線、“古城牌”毛毯、“長城牌”地毯、“嬌舟牌”呢絨、“三愛牌”服裝、“天舟牌”羊絨衫、“古城牌”皮革等曾經具有寶貴財富的馳名品牌保留住、宣傳好。二是要在傳統輕工企業實施改制時,必須要努力做到保住牌子、留住隊伍,門不關、人不散。即使是破產企業,相關部門也要注入一定的商標保護專項資金,確保商標在近期內不被注銷。通過政府整體打包積極尋找合作伙伴,用無形品牌調動有形資源,讓老品牌展現新魅力。三是要創新機制。從研發人才培養、專項資金扶持、創新成果激勵等方面支持和促進新產品的研發,制定高質量、高標準的具有地方特色產業產品質量標準,用特色化推進品牌化。四是要加強產品宣傳力度,政府應在扶持經費中專門列支一塊用于補貼支持本地產品在國家級媒體上的廣告宣傳。
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動鎮江發展實現新跨越的重要機遇。市委對這次學習實踐活動十分重視,3月16日召開了全市動員大會,23日又召開了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兩次會議,*都親自到會并講話。剛才,雷志強局長的動員報告和市指導檢查組徐志偉組長的指導意見,講得都很好,我都贊同,請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目的是三個方面:一是黨員干部受教育,二是科學發展上水平,三是人民群眾得實惠。對于正在全力謀求跨越發展的鎮江來說,特別是對于一個具體部門和單位來說,決不能僅僅停留在文件理論的學習、一般問題的查找以及共性問題的解決上,必須要緊密聯系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聯系地方和部門工作實際。現在鎮江最大的實際,就是要實現發展新跨越!這是我們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主題。*講鎮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看兩方面:一是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實現全面性的跨越,二是要讓百姓看到鎮江可觀可喜的變化和面貌。我們國土資源系統一定要緊緊圍繞實現發展新跨越這個主題,來推進學習實踐活動。
全力推進鎮江發展新跨越,是市委五屆七次全會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鎮江新一輪發展的主旋律。在前不久的市委常委會上,*對新跨越的內涵又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她指出,我們追求的跨越發展,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跨越,不僅是經濟上的跨越,更是全面性的跨越;不僅是量的增長,更是質的飛躍;不僅是發展形態的跨越,更是發展能力、干部素質和干部作風的跨越。市委、市政府作出推進鎮江發展新跨越這個重大決策,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第一,這是應對危機的積極作為。就是要適應宏觀形勢的轉折,加快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方式的轉型提升,力爭率先走出危機影響,率先實現逆勢上揚,率先實現向科學發展的戰略轉變。第二,這是搶抓機遇的緊迫任務。就是要搶抓國家積極的財政金融政策和相對寬松的發展環境,爭取更多的資源要素、更強的支持扶持、更大的發展空間,力爭在化解要素制約、破解發展難題上取得新突破、大突破。第三,這是乘勢而上的必然選擇。去年是鎮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迭起、強勢提升的一年。一是通過思想大解放,實現了發展動力的新提升;(全市GDP突破1400億元,增長13.6%,人均突破6萬元)二是全市以縣為單位實現全面小康,實現了綜合實力的新提升;三是通過千百億工程的實施(千億產業實現零的突破,裝備制造業1050億元,兩家企業銷售超百億),實現了發展層次的新提升;四是全市完成拆遷310萬平方米,交通設施投入超過6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特別是南城北水、四大通道加快建設,金山廣場等一批重點工程落成,實現了城市形象的新提升;務實新增高效農業面積20萬畝,“三大合作”組織達570家,“三資”投入農業34.5億元,實現了新農村建設的新提升??梢哉f,現在各級干部人心思干,廣大群眾人心思變,全市上下加速趕超、跨越發展的氛圍非常濃厚。我們推進鎮江發展新跨越,就是要珍惜這個良好的發展勢頭,營造更加濃厚的發展氛圍,不斷掀起大發展、大跨越的熱潮。
土地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要素。市國土資源局作為一個服務發展、管理資源的重要職能部門,在這次學習實踐活動中,不僅要積極主動,而且要率先作為、走在前列;不僅要有序推進,而且要緊貼中心、服務大局,開拓創新、創造特色。一句話,就是要勇當全市跨越發展排頭兵!這既是國土資源部門的職責所在,更是國土資源系統每一個黨員干部的使命所系。勇當跨越發展排頭兵,必須在“敢、超、搶、爭”四個字上下功夫、求突破。敢,就是要大膽解放思想,來一次思想的洗禮、觀念的重塑和思維方式的再造,從“穩”的思想、“守”的觀念、“怕”的心理中跳出來,敢于作為、敢于大作為、敢于非常作為。要著力解決國土資源系統存在的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問題、精神狀態問題、體制機制問題,特別是要解決好那些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比如,在擴大內需、加快大項目建設的形勢下,如何有效解決土地需求與供給緊張的矛盾?比如,如何通過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在節約集約利用上做文章,有效增加建設用地總量?等等。要堅持質量優先、規模優先、急用優先、集約優先的原則,千方百計確保千億元投資、“千百億”工程、南城北水重點城建工程以及新農村建設用地需求。確保億元GDP占用同比下降7%,力爭下降8%。超,就是要確立橫向、縱向比較的坐標系,既要超越自我,更要超越先進。要咬定目標超、明確載體超,更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超,努力實現進檔升位。雷局長在動員報告中提出可跨越發展、進檔升位的明確目標,我看就是跨越趕超的體現。但還要更準確、更要鼓勁、叫得更響,充分體現國土資源系統在跨越發展中的排頭兵作用。要確保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升;市區經營性土地平均容積率比上年進一步提高;收儲融資力度明顯加大,確保新增融資5億元。搶,就是要搶機遇、搶政策、搶資源。當前,國家和省圍繞“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這是我們實現新跨越最直接、最重要的機遇。國土部門一方面要通過全力對上爭取,搶得更多的政策資源、更多的建設用地指標;另一方面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搶得更多的大項目用地指標,確保今年全市點供指標、獨立選址指標多于上年,確保全年征、轉用土地總面積、供地總面積高于上年。爭,就是要在工作水準上爭一流、在服務質量上爭一流、在隊伍形象上爭一流,就是要為推動全市發展新跨越爭貢獻。今年,市國土局要爭創鎮江市文明行業,機關測評位次比上年前移3位,力爭進入前5名;各轄市區國土資源在全省排名后移5位;各鎮國土資源所全部建成“人民滿意國土資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