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外商業銀行的研究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近幾年來,國內銀行業已將個人金融業務作為競爭重點,紛紛采取各種措施,加大資源投入。如2005年,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將個人金融業務提到了戰略重點的高度,加大了個人結算業務、中間業務、資產業務、產品創新、流程再造的力度。國內許多銀行在深入分析國內外經營環境變化的基礎上,也作出了以加快發展個人金融業務和中間業務為重點,積極推進經營戰略部署。可以預見,我國銀行界將發生深刻變化,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一、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內涵
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屬于綜合性的零售業務,即是以客戶為中心,運用現代經營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面向個人客戶提供綜合性一體化金融服務,具體指商業銀行對居民個人或家庭提供的銀行及其他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按業務種類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可分為:個人負債業務、個人資產業務、個人綜合授信、個人中間業務、個人結算業務、個人理財業務、個人電子銀行業務、信用卡業務。按服務的對象或服務的方式又可分為:零售銀行業務、私人銀行業務、信用卡業務、個人理財業務、消費信貸業務等。
(一)發展個人金融業務將不斷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
對我國商業銀行而言,傳統利潤來源是存貸款的利差。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籌資、投資渠道日益呈現多元化,商業銀行之間的資產業務競爭更為激烈,利潤率下降。要擺脫這種不利局面, 必須尋求新的效益增長點,改變資產結構和收入結構單一的狀況。因此,通過積極開展理財、證券清算、保險、開放式基金等業務,把從儲蓄中分流的資金留在銀行體系中,是確保銀行穩健經營的關鍵。借鑒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發展經驗,通過開展個人金融業務拓寬贏利的空間,應是我國銀行業發展的方向。我國有13億人口,以個人金融業務作為突破口,是促進商業銀行收益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二)發展個人金融業務可有效滿足人們對金融服務的需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知識經濟、網絡經濟的興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個人持有資產和收入的增加,居民個人的經濟交往和投資理財活動日益頻繁,金融服務市場需求日益多樣化、個性化,對銀行服務的方式和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因此,作為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就必須與時俱進,適應這種變化,從產品的設計、交易的安排、營銷渠道的優化來滿足變化的市場,爭取主動,贏得客戶,贏得市場。
二、國內外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現狀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金融對外開放逐步加快了步伐,商業銀行業務的重心向個人金融業務轉移,個人金融業務在銀行的利潤來源表中占有越來越大的份額。2005年初,國家統計局對城市居民進行的家庭財產調查結果顯示,金融資產成為僅次于房產的第二大家庭財產,戶均金融資產為7.98萬元,占家庭財產的34.8%。城市家庭戶均人民幣資產為7.37萬元,占金融資產的92.4%,其中儲蓄存款又以絕對優勢排在了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首位,戶均5.12萬元,占人民幣金融資產的69.4%,其次是股票和國庫券。隨著居民個人收入的提高和金融意識的增強,居民個人已不再滿足于儲蓄存款這個單一的投資渠道,而是積極尋求新的資本積累方式,個人金融業務在我國各家商業銀行應運而生。
我國的個人金融業務尚不發達,與西方國家相比,品種仍顯單一。國際金融市場發展較快,各國企業的資金籌措逐漸由過多地依賴從銀行借入的間接融資型轉向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直接從金融市場籌集的直接型。在這樣一個金融變革的過程中,以傳統存貸款為中心的銀行業功能逐步發生轉變,銀行不再僅僅是從前單純的存貸款中介,金融服務加速向以居民個人為主的業務戰略轉型,并成功實現了企業盈利結構的調整優化。由此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商業銀行個人銀行業務的比重逐漸漲到50%以上。如截止2003年底,美國全部銀行住房按揭貸款、信用卡及其他個人貸款的總余額達2.13萬億美元,占全部自營貸款的52%。2003年花旗銀行集團、恒生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控股的個人銀行業務利潤貢獻分別占到總利潤的69%、51.25%、54.4%和46%。
此外,國外商業銀行還不斷研究開發適應客戶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產品,業務范圍因個人需求的不同逐漸涵蓋社會生活各層面。為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同時減少資源浪費,世界上著名的商業銀行都紛紛成立個人金融業務部門,集中設計、開發和辦理私人客戶的金融服務,為私人客戶提供全面、廣泛的服務。與此同時,電子化的進步,實現了從傳統銀行到現代銀行的重大變革,銀行也一改以往單純靠機構擴張發展個人金融業務的模式為多渠道服務方式。各銀行紛紛開設網絡銀行業務、電話銀行業務等,在銀行和廣大個人客戶之間架起了橋梁,成為了傳統營業柜臺的有力補充和服務的重要手段。
三、國內外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比較分析
(一)國外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優勢分析
1.個人金融負債業務
>>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貸國別風險管理的思考 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中的國別風險分析與控制 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概述 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 淺談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 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初探 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存在的風險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及策略 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策略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及其管理策略 論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策略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成因分析及控制策略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經濟學分析 基于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 我國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的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郭婷婷,尚金峰.中國商業銀行國別風險與管理研究[J].金融論壇,2011(8):1218
[3]陸岷峰,張惠.加強中國商業銀行信J國別風險管理的思考[J].東南大學學報,2010,5(12):3540
[4]陸岷峰,潘曉惠.商業銀行國別風險管理國際經驗與借鑒[J].經濟與管理,2011(6):8690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對策
一、緒論
當前,國內金融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金融行業的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銀行業經營利潤不再靠單一的存貸利潤差收入,收入渠道向多元化發展,銀行創新產品業務逐漸成為銀行增利的一個重要方式。雖然我國監管部門先后在“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與“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等規定對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活動作了說明,可國內的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跟外國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文章從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現狀出發,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怎樣提高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效率、質量、水平,希望能助推商業銀行更好地貫徹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理念,助推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模式的新突破。
二、國內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狀況
1.產品創新起步晚,并且整合度較低
在銀行金融產品的管理上,銀行關注的是產品主義而忽視了客戶主義,導致“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產品缺乏創新。或者部分商業銀行創新意識是有了,但是更多的是關注規模卻忽視了質量與效益,片面地為了擴大知名度而大肆宣傳,往往產品創新就忽視了客戶的真實需求。除此之外,在銀行金融產品的研發與完善過程中,更多地關注的是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卻沒有充分、細致地考量到客戶所需求的,造成研發出來的金融產品缺乏吸引力與前瞻性。盡管商業銀行開發出了名目繁多的業務,可并沒有真正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系統的方案,也并沒有真正地滿足客戶之所需。
2.產品創新的主動性匱乏,同質化較為嚴重
國外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歷程中,不管是源于利益的驅使、技術的提高,還是出于滿足客戶的需要、規避管制等因素,他們大多都能在了解國家方針政策的基礎上自發地形成創新的原動力,主動去挖掘客戶們的需要,然后依據客戶的需要創造出別具特色的產品,這樣不僅滿足的客戶的需求,而且給銀行帶來了良好的經營效益。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始終處在一個經濟改革的轉型期,金融產品始終缺乏一些主動性的創新,缺乏深入了解客戶、深入挖掘客戶的觀念,并且絕大部門商業銀行的定位大同小異,沒有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導致各大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類型、服務、結構大體相同,缺乏競爭優勢。
3.產品創新尚處于補償性增長階段
我國的經濟發展處于并長期處于初級階段,這個客觀事實決定了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態勢,為此,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有必要借鑒與吸收國外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方面的產品與經驗。當下,我國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與資產類業務這2塊產品創新上雖然有了突破并得到增長,但這都是由于我國開放性的政策環境以及補償性的政策所帶來的。因此,可以說國內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尚處在補償性的增長期,而當前風行的諸如電子化、現金池的創新,在國外卻早已不是新鮮的銀行金融創新產品。
4.產品系統不健全,結構混亂,中間業務發展滯后
盡管國內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產品的創新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可跟國外商業銀行比較,國內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上仍舊落后,特別在“風險轉移型”衍生的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上發展相對滯后。此外,由于次貸危機的出現,傳統的銀行業務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雖然已經進入后次貸危機時代,客觀環境給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帶來了一絲絲希望,但再怎么發展也無法追趕上國外商業銀行的發展水平。
三、制約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因素
第一,國內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規劃、戰略、體制尚處在探索時期,有關部門對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業務的分工還不十分明確,各個部門創新方式較為分散,甚至部分負責管理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部門尚處在成長時期,主導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實力、技術、物力等還不強,導致銀行金融產品缺乏統一性的創新、缺乏產品的整合能力,這已成為目前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根本問題所在。
第二,國內商業銀行在監管上缺乏金融產品創新的敏銳力,大多數商業銀行僅僅對關系到自身業務利益要害發展的方面則表現得較為積極,對那些對自身利益關系不大的業務則缺乏敏感性。
第三,銀行的決策冗長、管理鏈過長,嚴重影響他們對金融市場的判斷,往往出現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比市場的需求相對滯后,這也是導致當前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效率偏低的關鍵所在。
第四,科學、合理、有效的績效考評機制與獎懲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建立完善。有些商業銀行雖然有了產品創新意識,但是缺乏產品創新的責任制,這就導致一部分人消極怠工,整個產品的創新效率就不能很好地凝聚起來,僅僅靠的是那么幾個有能力或者愿干事的人搞科研創新。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績效考評制度與獎懲激勵機制,明細每一個人創新的工作責任與義務,并定期或者不定期考核創新人員的工作,實行優者獎賞,“不作為”者批評、處罰。
四、提高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策略
(一)創建品牌價值,提升核心競爭力,實施銀行金融產品發展策略
為促進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有效實施,銀行應從當前的新形勢、新情況出發,從城市地域、產品結構等方面對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做出調整,構建適宜創新發展的環境。尤其,應當根據城市地域,分對象、分行業、分結構、分階段地將產品付諸發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提高技術、提高質量、提高服務質量、擴大宣傳效果等來創建金融產品的品牌價值,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二)堅持“以客戶為本”,著力開展差異性創新,提升產品的服務水平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而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歸根到底在于理念的創新,為此,商業銀行應當從根本上樹立“以客戶為本”的思想。通過細化不同的產品客戶,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差異化”的分層服務,進而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也提高了產品服務的水平。
(三)緊密關注銀行金融政策的情勢,積極拓展金融產品的開發領域
當前,國內經濟正處在經濟的轉型階段,金融政策的調整頻次比較多,商業銀行應當密切注意國內銀行金融政策的情勢,認真研究每一項變化有可能產生的影響,及時研發、調整、跟進新的金融產品,滿足社會的需求。除此之外,商業銀行可適當考慮引進工商銀行的“產學研聯盟模式”,提升對我國金融政策的預見性,以提前規劃好金融產品的創新方案,占得先機,贏得市場。
(四)加大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完善創新激勵制度
應當加大對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力度,特別是有經驗的人才,完善員工的培養方案,加快培養速度,以培養出優秀的金融產品創新專家、金融產品經理人等。此外,商業銀行應當完善創新激勵制度,包括各分銀行之間的創新成果的有償轉讓機制,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工作人員參與的積極性。
(五)拓寬金融產品的電子化途徑,向集成化、便利化方向發展
在電子渠道和技術信息的應用上,國內的商業銀行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應當進一步深化各項金融業務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建設,以提升工作時效。此外,應當加快電子渠道的建設,進一步擴大金融工具的電子化應用,如通過簽名技術實現物權的電子化,商業銀行可以增加客戶使用銀行產品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劉安霞、陳昭旭、李曉彪.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J].科學決策.2010,(2)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能力低,產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沒賣點”
目前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品種中,大多數停留于以銀行支付中介為基礎和以信用中介職能為基礎的中間業務,這些傳統結算業務、服務性的收付款業務品種收入約占中間業務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國建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銀行卡、結算類、類、外匯買賣及結售匯、咨詢類和房改金融業務等,這6項業務收入占中間業務收入的86%。盡管我國商業銀行業中間業務品種已達到260多種,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結售匯、結算等勞務型業務上,都是技術含量低的低附加值產品,銀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潤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產品卻很少。
(二)與國外商業銀行相比,雖然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高速發展對金融產品需求的拉動,我國商業銀行開始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為迎接入世后外資銀行的競爭,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取得了快速發展。中間業務收入達到一定規模。但國外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一般占到總收入的40%~50%,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內,平均為7%~8%,比例最高的中國銀行也只有17%。
(三)我國商業銀行缺乏較為明確的發展戰略和完整的組織管理體系.在發展中間業務方面存在發展戰略和規劃不明確,缺乏全局性
由于我國金融業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模式,造成各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經營原則、經營范圍難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據自己的理解實施,缺乏規范性和長期性,分業經營模式也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發展。
(四)我國商業銀行雖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間業務品種的科技含量,但是卻相反專業人才,科技支撐力度不夠
(五)我國商業銀行缺乏高素質復合型的從業人員,并且錯誤理解“關系營銷學“
二、我國商業銀行營銷中間業務創新的主要內容
隨著新的產品和服務的增多,營銷已經成為只有戰略者才能生存的陣地。西方商業銀行已經能較為熟練的運用這半個多世紀的不懈探索和嘗試研究出的營銷管理創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根據西方的商業銀行的營銷手段及發展特點,配合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來討論中間業務創新的主要內容。
(一)建立商業銀行戰略性營銷管理過程模型及營銷目標
首先進行營銷策劃,銀行應該決定如何對實現營銷計劃的目標過程中的進展衡量以及誰對者這一衡量工作負責,換句話說,計劃本身應對這一問題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了目的”,無論是何種原因,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評估并且對營銷組合進行調整或是微調都十分重要。
(二)進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
各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充分利用銀行已有的營業網點,在空間上,從城市包圍農村,要按照先從外部技術等環境較好的大城市開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農村推進。在時間上,先立足發展,如咨詢、理財、基金托管等風險較低的中間業務;待人員素質提高,再發展風險較大、收益豐厚的業務品種,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戰略戰術
商業銀行營銷戰略,是指商業銀行將其所處環境中面臨的各種機遇和挑戰與商業自身的資源和條件結合起來,以期實現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目標。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營銷創新的發展趨勢
(一)從單一網點服務向立體化網絡服務轉變
銀行營銷的服務渠道的發展走過了從單一、片面到整體、全局,再到多元、一體化發展的軌跡,而未來的發展方向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以及金融業運營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營業時間、營業地點的限制,能提供24小時銀行服務的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日益受到客戶青睞,傳統的分支網點數量比重逐年下降。據統計,招商銀行60%以上的業務已經實現了非柜臺化操作,隨著電子銀行的發展,這一比例還將不斷上升。
(二)從同質化服務向品牌化、個性化服務轉變
當今世界經濟正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作為金融業競爭發展新趨勢的金融品牌競爭,正越來越受到各家金融機構的重視,成為現代金融企業競爭的著力點和核心所在。
(三)切實提高認識、轉變經營理念、提高服務水平
正確認識傳統業務與中間業務的關系,以傳統業務優勢帶動中間業務的發展,反過來通過中間業務的發展壯大來支撐和促進傳統業務的鞏固與發展,使兩者相互依存,形成一個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
(四)把握網絡背景下中間業務新的發展變化趨勢
銀行業務的網絡化促使銀行的組織和制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也使銀行中間業務由類傳統業務向創新類業務的轉變,商業銀行在發展創新類中間業務時已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如商業銀行在辦理中間業務時,銀行或者暫時占用客戶的委托資金,或者墊付一定的資金并承擔相應的風險,或者銀行為客戶提供銀行信用,這時銀行收取的手續費就不僅僅是勞務補償,同時也包含著利息補償、風險補償或銀行信用補償。
(五)注重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中間業務人才的培訓和引進。
各商業銀行要重視中間業務人才的開發和利用,通過各種途徑,采取理論培訓和實務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加強對中間業務設計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培養,尤其是要加強對從事中間業務開發等高級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備復合性知識,具備多種適應工作能力,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孫連軍.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思考.遼寧經濟,2007.3
[2]張漢飛.銀行業全面開放下的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戰略.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2
[3]徐敏.發展中間業務提升綜合實力.商場現代化,2006.34
【關鍵詞】理財業務 現狀 對策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
個人理財業務,又稱財富管理,是傳統私人銀行業務的擴展,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幫助富裕客戶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它要求銀行運用各種金融知識、專業技術以及廣泛的資金信用等優勢,根據客戶的財務狀況和具體要求,為客戶量身訂制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簡單地說,個人理財就是針對富裕客戶的資產狀況提供與之相適應的金融服務,實現資產最大化增值,提升客戶對銀行的忠誠度和貢獻度。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比較現狀
大多數境外商業銀行已將個人理財業務作為穩定收入、降低經營風險的戰略性業務主線,并在個人理財業務的資源配置、經營策略、產品和服務創新、市場營銷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我國商業銀行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才開始認識到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雖然成立了財富中心和理財中心,以加大個人理財業務開拓、管理力度,但總的來說仍然處于滯后狀態。
1、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內涵不同
在個人理財產品的開發創新過程中,境外一些商業銀行按照發展高利潤產品戰略,推出了一系列涵蓋個人投融資、咨詢、等種類繁多的個人理財產品。例如,花旗集團的個人金融業務遍及全球57個國家,為個人、家庭和個體企業提供的各種零售金融產品與服務達到幾十個品種。差別化的策略還體現在定價上,比如匯豐銀行通過差別定價形成的分層利率架構,最大限度地鼓勵本、外幣儲蓄,最大限度地鼓勵客戶多使用匯豐的個人金融服務。
國內大部分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還停留在大規模批量生產階段,產品結構比較簡單。比如在信用卡業務的設計創新和推廣上,大多商業銀行不能明確目標市場范圍,缺乏對持卡人經濟狀況、心理活動和行為規律的準確性分析,再加上功能服務簡單,導致大量目標客戶手中的信用卡長期處于“睡眠”狀態。
2、個人理財業務的產品結構不同
國外商業銀行機制靈活,市場適應性強,創新能力突出,他們把傳統的存款、貸款、中間業務與保險、證券買賣、基金、外匯交易、涉外、信托等業務相結合,進行捆綁式服務與復合型產品開發,形成了品種齊全、層次豐富的產品結構。以匯豐銀行的教育儲蓄計劃服務為例,該產品中的儲全保方案就是教育儲蓄業務與保險投資業務的結合;而且還帶有保單紅利生息。而國內銀行理財業務的品種單調,范圍狹窄,滿足不了社會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3、個人理財業務的服務質量不同
國外商業銀行注重高附加值、高知識含量的核心理財產品的發展。如美國運通銀行通過對自己在信用卡、貸款和保險等三大傳統業務領域的競爭地位分析,決定只進入能夠占據最大市場份額并能創造可觀利潤的市場。為此,該銀行在1978年出售了虧損的下屬保險公司,強化運通卡和旅行支票等核心業務。而國內商業銀行的儲蓄和貸款等低端產品品種比較豐富,如代收代付占比例很大,而知識密集型中間業務,如咨詢、資產評估、資產管理等所占比例很低。產品結構的差異導致銀行收入結構也有差異,美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比我國高約10倍左右。
4、個人理財業務的品牌戰略不同
國外商業銀行把個人理財產品的品牌建設與管理作為自身誠信經營的基礎,在追求客戶品牌忠誠的同時也注重品牌對銀行整體形象和服務質量的提升。比如花旗銀行的“財智錦囊”理財產品幾乎成為花旗銀行優質服務的代名詞和顧客選擇理財產品的參照對象。
國內商業銀行的品牌意識近年來有所提升,相繼推出了一些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個人理財產品品牌,但缺乏對品牌長期價值和全方位資產的維護,追求短期行為和廣告轟炸效應,使國內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品牌魚目混雜,長期發展的根基不牢。
三、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對策
針對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滯后的現狀,在改進對策上就應該多管齊下,整體聯動,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積極進行個人理財業務環境建設
當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國金融機構只能分業經營,銀行不能涉及證券、保險業務,不能給客戶提供綜合理財業務。在經營格局未發生大的變化時,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應該較好地融入現行體制,推動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發展。銀行在組織架構上和業務分工的重組中,要充分研究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特殊性要求,專門指定一個職權相對獨立的、職責比較明晰的、專業結構比較綜合的業務部門負責個人理財業務的管理、規劃和發展。
2、做好個人理財業務技術性研究
要做好個人理財業務服務內容的研究及客戶個人理財業務產品個性化需求的研究。一般而言,理財在不同人生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并在人生理財規劃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針對性地提供個人理財業務的方案具有十分現實的可操作性。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適合其資產增值的愿望,這是拓展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十分關鍵的環節。要確保個人理財業務內容充實,提供科學的理財理念。隨著我國加入WTO,金融業開放進程的加快,我國個人理財將呈現出以下的發展趨勢。首先,投資品種將真正多元化,家庭將面臨更多的投資選擇;其次,信用消費將極大普及,生活將因個人信用的建立而發生巨大的改變,通過信用將長長一生的消費均衡安排;再次,個人理財顧問服務將得到推廣和普及,人們將會逐漸普遍認同并接受個人理財服務。所以,豐富個人理財業務內容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
3、堅持品牌營銷和業務創新
個性化、高科技已成為當今銀行個人業務的兩大發展方向,只有在市場中確立了自己良好的個人理財品牌形象,才能在各式理財服務中脫穎而出,并大大提高自身品牌的附加值。因此要完善銀行的電子化系統,使客戶真正感受到銀行服務的全面性和便利性;要落實“讓客戶滿意”的經營思想,提高客戶對銀行的依存度和忠誠度;銷售推廣要向面對面、家訪式的社區營銷方式轉變,培養從業人員與客戶的感情,建立相互信任、穩定持久的業務關系。在樹立營銷品牌的同時,還要進行業務的創新,積極開發和引進新品種。要對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保險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以及新興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進行深入研究;要以市場細分為出發點,體現以客戶為中心。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合適的創新方式有:改進型創新、組合型創新和摹仿型創新。
4、建設專門的高端客戶服務渠道
當前要著力推進銀行網點由交易核算型向營銷服務型轉變,以提高服務效率和效益,讓客戶滿意為目標,對網點進行合理化、專業化的布局和建設,在網點內部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要大力發展自助銀行、電子銀行等自助電子渠道,最大限度地分流大眾客戶,分流存取款、轉賬、繳費等基本業務,減輕網點柜臺壓力和客戶流量,騰出優質資源為個人中高端客戶服務。要實現VIP客戶與普通客戶的差別化服務,有條件的盡可能實現物理分區,多建理財室、咨詢室或大客戶工作室。在重點區域和重點網點要建設專為高級客戶服務的個人財富管理中心,逐步形成以個人財富管理中心為核心,以理財室、咨詢室、大客戶工作室為紐帶的高端客戶服務網絡。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作為商業銀行來源的信貸業務,信貸質量決定了銀行整體的經濟效益。因此注重提升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的質量,強化信貸風險的管理成為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的近況入手,具體分析國際上成熟的信貸風險防范經驗,提出一些有助于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發展的措施和手段。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
引言
信貸風險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中最大的金融風險,其對于商業銀行經濟效益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都逐漸開始強化對信貸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以期能夠更好的建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體制。
1.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近況
隨著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復雜化,信貸風險管理問題逐漸暴露,其不僅影響了我國信貸業務的良性發展,同時也妨礙了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全面發展。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在取得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譬如不良貸款資產量過大等等。通過研究數據可以清楚看到,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以及不良貸款率朝著不斷攀升的方向發展。其中不良貸款率幾乎分布在各個行業當中,給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1]。
2. 構成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原因
2.1商業銀行自身的缺點
2.1.1資本充足率不高
在任何一家銀行,在貸款發放之前,銀行都要對借款企業的財務情況進行總體的分析。其目的在于可以通過財務分析,對借款企業的信用情況,以及還款確定性進行詳細的了解。當然,這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較大的片面性。因為借款企業的財務情況只能說明該企業早期的企業經營情況,無法顯示出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另外只單單憑借企業的財務數據還無法充分的說明行業的發展現狀,如果行業的發展環境出現變化,企業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資本充足率具體是指商業銀行的資產對其風險的比率。其基本的作用在于考察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商業銀行一旦遇到資產風險,資本充足率就會下降,那么就充分的表明商業銀行的應對風險能力有限,相對的也會遞增信貸風險水平。因此我國目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還必須進行進一步提升[2]。
2.1.2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中,其銀行風險和利益機制出現明顯的不對稱,進而讓銀行匱乏風險責任感,在防范貸款風險中缺少有力的對應手段和方法。在信貸管理過程中,過分的注重對于貸款前期的調查,而缺乏對于貸款過程中以及貸款后的審查。對于貸款的制約體系匱乏硬性的規章制度作為依據,加深了信貸風險程度[3]。
2.1.3信貸人員綜合素質偏低
很多商業銀行的信貸人員隊伍中,因為其自身的綜合素質偏低,沒有對企業的信用進行深入的分析,也沒有詳細的研究相關的國家政策以及發展現狀,最終導致出現錯誤的決定。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都是使用信用等級來考察借款對象的風險,同時在貸款對象的選擇方面也制定了非常苛刻的標準。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的復雜化,以及企業自身的因素影響,商業銀行也會出現信用評估差錯,有可能讓商業銀行自身背負巨大的貸款風險。
2.2外部環境的影響
2.2.1社會經濟影響
首先從我國目前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來看,銀行還是缺乏自主性。政府對于商業銀行的干預程度非常強,其不但影響了我國商業銀行的行為,讓銀行本身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其他方面屬性很難得到確保;其次是經濟結構的變化調整也加深了銀行信貸風險程度;最后是市場的不穩定性,市場變化越大,信貸風險出現的幾率就會加大。
2.2.2企業方面的影響
首先是企業內部管理結構的不合理。企業沒有建立科學的內部管理結構,導致企業的管理能力以及財務控制能力下降,從另外一個方面加重了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其次是企業自身的管理層的不協調穩定。這種因素會讓企業和商業銀行相互的關系出現明顯的波動,也給銀行的信貸風險蒙上了陰影。
3. 國外商業銀行先進的信貸風險的經驗
由于所處的政治制度以及經濟環境等不同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國外商業銀行在風險信貸方面具有更加成熟和先進的經驗,其利用健全的組織機構減少信貸風險程度,提升總體的效率和經濟回報。從國外商業銀行的特點來分析,主要包括:首先是信貸風險的轉移制度,國外很多商業銀行都必須進行抵押或者是擔保,同時都是需要向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辦理保險。其主要使用資產組合理論等有關方法進行充分地研究,利用不同形式把貸款進行轉移。這樣不但提高了普通民眾對于銀行的信心,同時還將風險收益組合進行了最優化處理,提高了銀行抗風險能力;其次是信貸風險的分散機制,利用貸款投向多樣化以及其他一些措施和手段,借助訂立貸款保險等不同的形式,把會出現的風險靈活的轉移到第三人等上面;再其次是信貸風險的挽救機制,信貸部門在固定的期限內將所有貸款進行依次分類,挑選出風險程度大的貸款,將其交給風險挽救部門進行專門性的處理。這個部門可以按照貸款的具體風險大小,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最科學的挽救手段和方法;最后是信貸風險內部補償機制。也就是意味著通過資金補償的方式,通過建立充足的儲備基金模式,以期補充由于信貸資產周轉問題而引發的信貸風險[4]。
4. 加強信貸風險防范機制的思考
盡管我國目前已經構建了信貸風險管理體制,由于還是處于初步的發展階段,所以從中出現了較大的問題,譬如信貸組織不完善,以及信貸管理技術滯后等等其他方面的缺陷。所以必須利用不同方式的改革手段來健全當前商業銀行運作機制和信貸風險管理體制。
4.1構建完善商業銀行風險防范體系
4.1.1構建科學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
當前,在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系統中,基本上都是類似企業模式的股東大會,以及董事會等等。然而實際上其根本沒有產生切實可行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所以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機制的健全必須從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之間開展。所以必須重新的優化商業銀行的結構,確立相關的權責,董事會必須全面的規劃銀行的未來經營戰略,同時制定對應的風險管理戰略。監事會負責監察董事和董事會的決策實施情況,以及銀行風險應對能力等其他方面。銀行的經理部門的人員必須在激勵機制框架內,讓銀行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4.1.2構建合理的資金運作體系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資金運營風險中出現了較多的漏洞,對于正常的結算風險的控制手段非常滯后,對于銀行賬務處理方式也是不合理,所以商業銀行必須對資金交易以及結算進行明確的規定,同時制定滿足國際標準的財務報告體制,嚴格的規定銀行資金交易的帳務處理程序,另外還要提升銀行后臺結算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
4.1.3健全信貸風險控制制度
一般情況下,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進行經營的目的,也是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重要過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系統主要涵蓋了信貸風險辨別系統,以及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等等。這些系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貸風險程度。所以應該構建整體的信貸風險管理系統,實施合理的信貸風險管理程序。
首先商業銀行對借款企業發放貸款之前,必須要充分的預判企業對貸款的需求程度,充分地調查企業貸款目的和還款能力。在確定企業確實需要貸款的情況之后,應該充分的做好對借款人的信用風險量化工作,以期來評估企業未來是否擁有償還貸款的能力,并且借此為參考量來確定貸款的發放情況。商業銀行還應該構建合理的信貸風險計量模型,摒棄早期滯后不健全的信貸風險模式。通過對企業信用等級的評估,從而來預判借款企業的信用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程度。另外還必須對貸款方式,以及期限等其他各方面進行科學的計算;其次強化內部監督制度的建設。確定貸款不同過程階段的管理崗位責任制,堅持審貸分離原則。貸款前期的調查過程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借款企業的信用等級以及其他不同方面的指標參數進行有效的評定。貸款審查過程中主要的任務在于對貸款早期的不同指標進行檢驗和確認,最大的限度的把貸款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商業銀行在貸款發放之后,貸款檢查人員必須要嚴格的監督所貸資金的質量變化,強化管理和清收處理,按期向相關部門上報貸款資產風險的具體情況;最后是提升信貸風險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優秀的信貸風險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減少信貸風險程度具有很深遠的意義和影響。一般情況下,必須要做到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提高風險管理的整體水平。同時提升當前信貸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風險管理意識,通過制定相關的獎懲手段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建立科學的人才激勵制度,拓展業務領域在整個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關鍵的。信貸風險管理核心是對人的管理,因此信貸風險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地位非常關鍵[5]。
4.2構建商業銀行經營的良好外部環境
4.2.1強化社會信用環境的綜合治理
政府有關部門必須將經濟工作重點轉向到建設投資環境以及維市場秩序維護方面,支持和充分的配合商業銀行打擊企業逃廢債行為,保障金融資產的順利運行。另外還要不斷的提高政府有關部門的執法力度,最大限度的構建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4.2.2調整企業資本結構,
因為經濟體制的因素影響,導致企業資本結構出現不合理的情況,所以必須堅持以存量調整為主,以增量為輔助,進而實現資本結構的最優化。企業在經過改造后,保障了銀行的信托關系都是可以確立在市場原則前提之上,這對于企業和銀行自身來都是非常有利的。
4.2.3強化法制建設
近些年來我國也相繼的頒布了很多金融法律法規,但是其收效甚微,所以還需要進行不斷的補充和健全。從我國目前頒布法律法規來看,很多法條的效力基本上沒有產生有力的效果,而且大多數金融機構也沒有完全按照法律規章制度操作。所以必須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在商業銀行的改造和發展過程中,必須通過健全目前的法律規章制度,堅持做到有法可依。
4.2.4健全企業信用制度
企業必須成為自主經營的法人,才有機會同銀行維持平等地位,這樣才會確保企業相互之間的公平競爭,降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因此目前必須要著力體現政府的主導作用,堅持政府主導型戰略,按照制定的規劃對企業信用市場進行充分的建設。企業自身也必須在日常經濟活動中注重對于自身信用等級的提升。另外企業信用的建設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必須長期堅持不懈,著力培養企業信用文化。
5.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具體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的情況,總結了國際上先進的信貸風險防范經驗,最終提出一些有助于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發展的措施和手段,以期能夠建立更加有效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機制[6]。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瑞豐農村商業銀行)
參考文獻
[1] 沈全芳.宏觀經濟不確定下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4):15-22.
[2] 李安.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度量研究[D].浙江大學,2013,(5):14-20.
[3] 袁黎黎.我國中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5):12-22.
[4] 龐巖.淺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J].科技風,2013,10(25):10-13.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風險管理
前言
伴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后全球金融一體化和自由化發展浪潮,各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在整體上呈現出綜合化和全能化的顯著特征,其中品種繁多的中間業務的迅速發展與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相比,風險小、空間大、收益高,已成為世界發達國家銀行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和表內負債,能夠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包括結算、匯兌、用卡、信息咨詢、租賃、代保管、房地產金融服務、擔保、承兌、信用證等。未來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將逐漸由以存貸款業務為特征的傳統業務領域轉向以中間業務為特征的現代業務領域。發展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自身持續經營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現代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特點
中間業務收入是現代商業銀行經營利潤的主要來源,據有關資料記載,國外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人份額已達到其利潤總額的以上。這充分說明,發展中間業務在現代商業銀行的整體經營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中,中間業務發展起步不久,但是目前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家銀行的高度關注。從近幾年利潤增長的趨勢上看,銀行利潤來源已經從原來以“存貸利差”為主的方式,更加趨向多元化、提供有償服務、收取業務費用的中間業務方式。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現狀、機遇和問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現狀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商業銀行中,中間業務品種已達2萬種,收入占總收入的40%以上。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起步晚,發展慢,品種少,收入比率很少有超過20%的。 2000年后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高速發展對金融產品需求的拉動,商業銀行正逐漸轉變經營理念,將中間業務發展作為實現金融工具創新和新的利潤增長點,加快新業務品種的開發與推廣,延伸服務領域,逐步向指導化服務階段發展,以監管防范,尋求新的利益增長點為核心,以高收益、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成為新的業務推廣重點。在開展結算、匯兌、等中間業務的基礎上,陸續推出了諸如信用卡、信息咨詢、租賃、代保管、房地產金融服務、擔保、承兌、信用證等一系列新興中間業務,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中間業務品種體系。各行對中間業務的認識逐步由輔業務的間接效益向主營業務直接效益轉變,收費意識明顯增強。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機遇
隨著社會對金融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加快,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推動中間業務健康高速發展。中間業務涉及國際國內金融財會、法律等各個領域,大力創新和發展中間業務,必將推動銀行內部的改革步伐,推出一大批熟悉國際金融市場業務、善于開拓國際市場的高層次人才,提高金融服務的現代化水平,加快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另外,在個人金融服務方面,向居民提供消費信貸、代客理財等高層次服務也在不斷擴大,以滿足社會各界對金融業務的不斷需求。中間業務的迅猛發展,要求國有銀行的經營理念、服務方式和機構設置都要做相應調整,必然推動金融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
(三)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問題
1.對發展中間業務存在認識偏差。受體制、觀念、思維方式和實踐經驗的制約,我國商業銀行均以存貸款業務為主營業務,對國際銀行業中間業務快速發展的趨勢認識不足;對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后面臨的生存和發展的壓力認識不足;對中間業務的手續費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業銀行利潤總水平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影響中間業務的發展。
2.中間業務規模小,技術含量不高,結構不合理。近年來,盡管我國商業銀行開辦的中間業務已達260余種,但實際運用的品種很少且層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收付結算和業務等勞動密集型品種方面,高附加值品種在我國銀行業中尚處于起步階段。而西方國家商業銀行推行的中間業務范圍廣泛、種類繁多,涵蓋、結算、擔保、融資、咨詢和金融衍生等眾多領域。
3.中間業務創新能力不夠,缺乏專業人才。中間業務是知識密集型業務,涉及領域廣、知識面寬,具有集人才、技術、機構、網絡、信息、資金和信譽于一體的特征,是金融領域的高技術產業。相關的高素質人才的匱乏,已成為制約我國銀行業開展高技術含量中間業務品種的“瓶頸”。中間業務的發展需要熟悉銀行業務及計算機、法律、國際金融、投資、證券、保險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與西方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在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和儲備嚴重不足,缺乏一支具有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相結合的復合型專業人才隊伍。
三、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策略
(一)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完善業務發展的外部環境
要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首先要摒棄中間業務是附屬業務的經營理念。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為推動中間業務的拓展創造各種必需的條件。其次我國金融業應該早日實行混業經營,混業經營是世界金融業的趨勢,只有混業經營才能更好的使銀行進行中間業務創新。同時,應該發揮銀行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使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能夠信息對稱,能達成一個最優均衡。此外,要完善法律環境,健全法律體系,以法律來規范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培養強有力的宏觀金融調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監控。
(二)加快商業銀行制度創新,建立有效的獎懲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組織結構,完善管理體制,加強制度建設,完善中間業務考核指標, 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和激勵機制。應該借鑒西方現代商業銀行的管理辦法,按照“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行改革,在發展中間業務中進行制度創新,建立基于收益的績效考評體系和配套的激勵機制。
(三)完善對中間業務的金融監管,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管理制度與操作規范
監管部門應出臺中間業務監管原則,為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制定業務規范,加強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分類管理,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管理法規,構建一個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加強金融監管、杜絕違規行為的發生,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始終處于規范、有序、良好的市場競爭狀態。應借鑒國外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監管標準、監管手段、風險測量指標體系等,提高對中間業務的監管水平。由于中間業務不同品種的風險差異很大,監管部門應據此對中間業務實行分類監管, 對商業銀行不動用自身的資金,以中間人的身份為客戶提供收付服務并收取手續費的業務全面放開,由商業銀行自主經營和管理,對擔保、承諾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類的中間業務,因其可能形成客戶對銀行的負債,風險較大,監管部門應強化監管,要求商業銀行將其納入授信管理范圍加強風險管理。因此,制定與國際慣例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加大中間業務品種的創新,堅持以滿足基本客戶的需求為導向,以增加新品種為切入點,不斷推出中間業務的新品種;吸收和引進國外商業銀行已經開辦的具有推廣價值和市場前景的業務品種,加以改造,為我所用。
(四)強化管理,注重人力資源開發戰略
中間業務需要既懂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高素質、多類型、具有開拓敬業精神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進一批具備金融、法律、財會稅收、企業管理、計算機等專業知識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員工長效培訓機制,為員工提供再學習的機會,使其能了解中間業務的最新動態并參與業務創新;建立起符合現代商業銀行要求的人事激勵約束機制,能充分挖掘員工的潛力。
(五)完善服務,培育中間業務市場
隨著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我國商業銀行面臨服務優質、管理先進的外資銀行的競爭。為此,一要強化全員的服務意識,利用高質量的服務,保持和擴大經營網點多、市場份額大優勢;二要實行“一站式”服務,簡化操作程序,推進套裝交易,提高辦事效率,降低成本;三要推行人性化管理,加強與客戶的交流與溝通, 及時了解客戶需求,為新產品的研發提供信息保障;四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和企業的金融意識,逐步營造適宜中間業務開展的環境。
(六)加大科技投入
中間業務涉及面廣,種類多,新的業務不斷推陳出新。國有銀行要在已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和吸收外資銀行的經驗和成果,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服務意識,力爭以先進的科技手段,多樣化的特色服務,不斷加快中間業務的發展步伐。要加快金融電子化步伐,建立全國信息共享的通訊網絡,形成較完備的信息系統,在銀行傳統的中間業務結算業務上進一步提高結算工具和結算手段的開發設計能力,完善網上銀行、電話銀行、自助銀行的功能,從而更好地改進電子銀行系統和以電子計算機網絡運行為支撐的支付清算系統。投入一定的資金完善開辦中間業務所需的硬件設施,組織研發隊伍不斷開發新的軟件系統以適應新業務發展的需要,還要大力培養高科技人才。
四、結語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利在長遠,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金融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打造成熟健康的中間業務,研究探討和逐漸規范中間業務的發展,對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和自身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面對跨國銀行的挑戰,我國商業銀行要以傳統業務為基礎,以中間業務為先導,不斷調整經營理念,堅持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相互促進、利潤和市場份額兼顧的市場策略,尋找適合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最終在行業內形成一種良好的中間業務經營氛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關鍵詞】商業銀行 客戶關系管理 服務
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大力倡導“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從理念引導、制度搭建、管理轉型、流程再造和技術支持上著力推動個人業務。客戶關系管理是企業用CRM技術來管理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商業銀行許多產品的同質區別越來越小,在此環境下,商業銀行客戶可以隨時把業務轉向其他銀行,因此留住老客戶發展新客戶成為銀行的重中之重。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商業銀行需要解決和發展的問題之一。商業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是銀行和新老客戶關系的全面管理,通過建立并維護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來維系并發展客戶,增進客戶忠誠度的同時增加客戶對銀行的利潤貢獻度。銀行客戶管理的目的是發現優質客戶、維系現有老客戶和將客戶質量進行分化。因此,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的核心內容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一、客戶信息維護
目前,各家商業銀行擁有屬于自己的完備的客戶檔案和數據庫,銀行各部門將所接觸的客戶資料進行統一管理的做法是客戶信息管理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商業銀行客戶價值評估體系的建立,將客戶按照一定要求進行分類,為客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從而全面提高客戶的滿意度。現在很多商業銀行在個人金融市場擴展方面,應用客戶貢獻度的數學模型、分值評估來對客戶進行價值評定,并分類。
二、商業銀行客戶營銷管理
現今社會商業銀行的客戶營銷渠道多樣,從傳統的柜面服務到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客戶關系營銷管理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對所接觸的客戶進行分類、記錄和辨識,并且系統能夠及時對銀行的客戶營銷活動的效果,服務進行綜合評價,提升銀行的客戶心目中的“分值”。
三、商業銀行客戶銷售管理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全面轉向客戶經理制度,應用客戶經理向客戶進行多種渠道多種產品的銷售管理,同時使用現場銷售人員,現場操作人員的移動通訊設備或便攜電腦設備的接入等,使客戶經理能夠及時整合客戶信息和反饋銷售消息,滿足客戶多方面的要求,也給自身營銷提供便利。
四、商業銀行客戶服務管理
各種終端軟件安裝與技術支持,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以及銀行柜面服務內容、網點設置、收費的制定及管理,通過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進行詳細記錄服務全程進行情況,支持一般銀行、自助銀行、電話銀行、網絡銀行等多種服務模式。
商業銀行在面臨日漸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贏得更多新客戶,維護現有客戶的必要,使得客戶關系管理愈加重要:
(一)商業銀行在實施客戶關系管理時,從傳統經營模式向新經營模式轉變的適應需要
當前,銀行的收入的來源,主要還是來自利息收入,但是伴隨著社會發展,國內金融業與國際金融的接軌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繁榮,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的融資需求和投資渠道的不斷增多,金融產品也產生多樣化,因此金融服務收入、金融創新產品的收入逐漸成為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之一。在依靠傳統分支機構數量形成的客戶規模優勢已經很難發揮作用,今后的發展會從追求規模轉向挖掘客戶,在這個背景的驅使下,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性凸顯出來,逐漸被國內商業銀行所接收和實施應用。客戶關系管理作為一種改善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新型的管理模式,通過將銀行內部資源進行充分有效的整合,對涉及到客戶的每個領域進行全面、集中和分類的管理,使商業銀行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更好地服務于客戶,滿足客戶需求,從而達到提高銀行整體經濟效益的目的。
(二)在我國商業銀行實施客戶關系管理是創造適應當今金融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隨著外資銀行逐漸進入我國金融市場,外資銀行在金融產品和客戶服務等方面遠勝我國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在我國會大量吸收個人客戶和公司客戶的外匯存款,使我國商業銀行的外匯存款流失;同時外資銀行會以更優質的服務,加大電子化個人客戶和公司客戶的理財,投資服務,以克服其在我國分支機構較少的劣勢。并且盡可能多的增加人民幣儲蓄存款在其業務中的份額,將國際結算業務,包括信用證,保函,托收和匯款作為長板,降低風險,提高收益,大力扶持外資企業客戶在我國的貸款,在此基礎上,開展新的業務,增加信用卡辦理的幅度,以及綜合性的國際零售業務,以及風險小收益穩定的個人信貸業務。
外資銀行進駐我國金融市場后,在我國的外商獨資企業,跨過公司和合資企業會從我國商業銀行流失到外資銀行,一些收入穩定且受過高等教育的個人客戶容易獲取新事物的優質個人客戶,更容易接受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式的金融服務。
(三)在國內商業銀行形成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流程和系統架構
國內商業銀行經歷了以產品為中心、以市場為中心的發展過程,正在逐步過渡到以客戶為中心。因此國內各家銀行都加快了內部體制改革的步伐,經過管理、制度和產品的創新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樹立和鞏固在客戶心中的位置和地位。商業銀行需要調整業務結構,將信貸業務從單一的部門,單一的業務品種,從綜合推廣金融產品和服務轉變,例如,以往的個貸部門只從事個人信貸業務,現如今,個貸部門在辦理個人貸款的同時附帶向客戶銷售理財,保險,信用卡等其他不屬于個人貸款的業務。商業銀行還需要簡化業務流程,以客戶第一的理念調整業務流程,簡化客戶辦理業務的手續以提高服務質量;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已經按照客戶的屬性劃分職能機構,分為個人業務部,公司業務部,機構業務部,按照不同類型的客戶開展市場調研、產品營銷、跟蹤服務等流程和機構。
(四)來自其他金融或非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
IT技術和信息化,新的金融機構的加入,使得企業和個人客戶在尋求金融服務的選擇空間空前巨大。證券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和期貨公司等各種金融機構拼搶各自的市場份額。非銀行金融機構甚至非金融機構(包括企業、商業融資公司和擁有龐大銷售網絡和廣泛客戶基礎的工商企業等)也被允許涉足銀行領域。與此同時,金融工具的普及和金融管制程度的不斷放松,使客戶的背離變得十分簡單。這樣,商業銀行不僅要面對來自其他銀行的競爭壓力,同時還會受到來自其他非銀行金融企業甚至非金融機構的客戶競爭。因此發展客戶關系管理刻不容緩。
(五)目前客戶關系管理在國內商業銀行實施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客戶關系管理在國內實施的現狀。從最初的接觸客戶關系管理到現今客戶關系管理理念的推廣,國內的客戶關系管理市場已經度過了試探性的階段,國內的商業銀行已經先后建立了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模塊,但仍屬于初級階段,客戶關系管理作為國內商業銀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武器,很多銀行都制定了客戶關系管理的應用規劃,較為明顯的是表現在國內商業銀行都將電子式的金融服務包括新興的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進行重點投資建設,對銀行的內部網絡數據倉庫等下大力進行維護。
2.國內銀行實施客戶關系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首先,客戶關系管理從國外傳至國內各個市場領域,最初很難被市場接受,更新緩慢。在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的時候,由于觀念很難被接受,更新緩慢,造成“顧客至上”,“顧客是上帝”的理念緩慢貫穿于國內的企業,客戶關系管理的步伐前進緩慢,國內金融市場也是如此,而且由于國內的金融市場一直處于賣方市場中,員工普遍缺乏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對于深層次的CRM觀念認識方面還存在偏差,在業務實際運作經營中常常表現為缺乏服務意識,國內商業銀行認為需要銀行的客戶會主動上門,主動營銷的意識非常薄弱,對客戶關系管理的觀念不理解,認為銀行業只要搞好與客戶的人際關系就可以了,有好的人際關系就可以留住老客戶,開發新客戶。
其次,客戶關系管理在國內銀行業的發展缺少正確的理論指導,由于客戶關系管理是由國外進入的,已經在國外形成較為完備的條件和采用了比較成熟的管理理念和科學技術系統支持,沒有和我國國內銀行業的特點相聯系,生搬硬套到國內商業銀行進行實施從而產生不良反應,而且難以被國內商業銀行消化吸收。
再次,由于國內商業銀行計算機技術水平有限,以客戶為中心的數據庫的建立不完善,更新不及時,客戶信息不全而且散亂,客戶的業務和服務管理信息,更能對信息進行分析和總結從而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然而,我國商業銀行的客戶信息采集不全面、信息化、系統化的程度仍然不高,不能完整、真實地反映客戶得實際情況。其次,我國商業銀行的各業務部門的數據各自為政,造成商業銀行客戶信息的混亂與不統一,使商業銀行無法全面掌握客戶的經營狀況,也無法對客戶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以及設計適合客戶需要的營銷方案,最終導致商業銀行決策的偏差。
最后,國內商業銀行的內部經營體制的限制。國內商業銀行的體制結構是階梯式的模式,老舊的觀念決定了以追求利益為目的的結構,客戶的信息結構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約束下也存在一定的不真實和不完善,由于決策鏈較長,決策的體制相對死板生硬,國內商業銀行對客戶的服務效率自然降低,容易流失一些客戶,已有的客戶也短期化,不容易成為忠實客戶。
根據上文所述,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客戶關系管理的時候需要加強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優化,客戶關系管理的應用不僅是一個技術系統的應用,還是客戶關系管理的一個服務流程和管理理念的重塑,施行客戶關系管理首要就是深度了解商業銀行目前的營銷方式,產品和服務模式,發現存在問題,分析問題成因,在實施客戶關系管理后能夠得到改善。同時在擁有了高層領導的支持以及更專業的技術系統以后,業務流程重組的人的因素應該更加被重視,成功的客戶關系管理經常提到的策略是讓用戶參與,將客戶信息納入系統,了解系統,并且及時更新系統,讓商業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在最合理的業務流程操作下更好地服務于客戶。
參考文獻
[1]商業銀行CRM系統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陳慧,商情.2012年第四期.
關鍵詞:商業銀行 金融產品 創新 問題
一、前言
隨著銀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金融產品創新成為力促銀行業持久發展的重要手段。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適應經濟社會變革的過程中,增強金融產品創新不僅符合現代市場競爭的特征,更符合實現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要求,同時也能夠幫助商業銀行抵御市場中的潛在風險因素。
二、我國商業銀行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意識不足
我國商業銀行對金融產品的認知程度不夠,導致對待金融產品的態度相對不足,缺乏重視程度,在商業銀行內部也沒有建立金融產品創新的文化氛圍,銀行主管缺乏戰略眼光,在金融產品設計理念、經營方式和營銷策略方面與國際市場接軌不完善,難以適應國際化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發展趨勢。這說明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意識不足,意識跟不上直接影響創新行動的開展。
(二)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缺乏戰略性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普遍存在短視行為,在創新模式上過多的注重發展金融產品規模,而沒有專心研發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力的金融產品,這就使得現存的金融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知名度和競爭力;金融產品的創新定位基礎找不準,許多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不是圍繞客戶進行,而是較多的關注了本部門內部的各種要素,這就使得金融產品創新與客戶需求相背離,制造出的金融產品即便理念再好也缺乏市場。
(三)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模式單一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類型越來越堵,許多商業銀行經營的方式也呈現多樣化,但是這些金融產品的創新路徑更多的是“拿來主義”。我國商業銀行在缺乏金融產品自主意識,但又要進行市場拓展時,過多的選擇了捷徑,直接從國外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引進或者模范過來,完全不顧國內金融市場土壤的接洽度,這就呈現雖然金融產品五花八門,但真正能夠在市場站住腳的卻很稀缺,許多引進的金融產品在國外市場發展很好,但在國內就成了以低價格競爭的廉價品。金融產品的創新模式過于單一是金融產品發展不理想的關鍵要素。
(四)我國商業銀行金融體制不完善
我國銀行金融體制表明金融監管部門對銀行金融產品按一級法人管理,逐級授權。這就要求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業務開展原則上應在上一級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范圍內。這就使得監管部門在發現商業銀行開展金融產品創新行為,沒有直接態度予以關注,更多的是予以觀望,這就影響了商業銀行發展新業務的內在需求。同時,商業銀行監管受行政干預較多,沒有給予商業銀行監管適度的靈活性和執行權,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監管過嚴、過死,壓制住了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活力。
三、提升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對策
(一)根據市場需求推進金融產品創新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價值的體現在于迎合市場的需求,因此金融產品的創新要把握市場需求。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市場需求動態,根據市場變化及時更改金融產品創新戰略方向和策略,實現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動態化,避免走單一“拿來主義”的老路子,也擺脫靠以營銷金融產品數量為主的模式;另一方面要走多樣化服務模式,市場需求是多元化的,市場客戶需要那種服務,金融產品就應該及時滿足。目前商業銀行金融產品服務在與其他行業合作越來越密切,為了更好的滿足市場,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要多學習和借鑒國外的金融產品發展經驗,并在我國市場基礎上,多與保險、證券等行業加深合作,進一步擴大金融產品的種類,同時要重點依托電子科技手段提高金融產品消費的便捷度,方便群眾及時能夠享受到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優質服務。
(二)加強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內部創新氛圍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實現更為主要的是商業銀行主體思想和行動的創新轉變。因此,要徹底轉變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內部氛圍薄弱意識,重點加強金融產品內部氛圍塑造。一方面,要鼓勵員工多自學和對外交流,了解國際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發展的最新動態,重點把握金融產品創新的源動力,并根據自身不足,勤于完善自我創新素質,豐富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人才基礎;另一方面要多調研,突出金融產品創新主題,深入、細致的針對市場進行調研,把握市場缺口,形成創新動力,以進一步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針對性。
(三)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管理機制
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不能單一依靠市場,更需要政府的行政機制引導,但政府的行政機制又不能卡的太緊,這就要求政府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管理要多以服務為主,以推動商業銀行健康發展為目的。因此,在管理機制上要適時放寬金融產品經營范圍和條件,對于尚未成熟的金融產品,在鼓勵調研的基礎上可進行小范圍實驗,以便查漏補缺,提高金融產品創新的完善程度。同時,要多關注商業銀行自身創新的金融產品,既要管得住,又要服務得好,規范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行為,樹立正確的市場發展動機,提高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發展持久動力。
參考文獻:
[1]張峻源.基于創新管理的新時期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分析[J].現代商業,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