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市場行業發展及變化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電力市場;電網規劃;不確定性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34-0066-02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電力市場發展迅速,電力的安全、穩定和充足供應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電網規劃不僅是所在供電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電網經營企業自身長遠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礎。電網規劃的目標就是保證電網滿足供電區域內的經濟發展要求,對電網的建設、運行和供電提供保障。本文通過對電力市場環境下的電網規劃若干問題進行相關研究,從而為保證電網的安全運行提供理論基礎。
1 電網規劃
1.1 電網規劃內容
電網規劃以負荷預測和電源規劃為基礎,它主要完成以下兩個方面的任務:確定電網未來安裝設備規格(如導線電壓等級及型號、變壓器規格等)和確定電網中增加新設備的時間和地點。編制規劃的通常方式是:首先進行負荷預測來確定負荷需求的規模和方向,然后進行電力電量平衡來確定規劃期需要補充的容量的規模和分布,從而進一步來確定降壓變電站的位置和容量。我們可以根據容量和負荷分布的需求來進行網架結構設計優化,按照負荷發展和網架方案確定建設項目及順序;進行方案綜合評價。編制規劃的基本解決方式是在確定電源和規劃負荷條件下,對變電站的最佳位置、最優容量和線路的最佳路徑、最優截面的求解。負荷預測是電網規劃的基礎和依據,其實質是利用以往的數據資料找出負荷的變化規律,從而預測出電力負荷未來時期的變化趨勢及狀態,預測結果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規劃方案的質量,負荷預測流程如圖1所示。
1.2 電網規劃原則
電網規劃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與電力行業發展規劃相協調的原則。企業發展規劃應符合國家能源戰略和電力行業發展規劃的指導方針;2)長期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的原則。企業要把長期發展戰略作為主要發展目標,保持企業內各項工作的延續性和統一性,從而確保公司目標的分步分層實現;3)整體目標與局部目標相統一的原則。企業要按照建設現代化企業的總體目標,逐步推進企業各項工作的協調發展,企業內各業務和職能部門的規劃目標要與本公司總體發展目標協調統一;4)實物量規劃與價值量規劃協調并重的原則。電網規劃應能實現企業建設和運營的物理量目標及公司經營的價值量目標的協調運行;5)和諧發展與整體優化原則。加快推進企業各項工作合理、協調和穩定有序發展,從而使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1.3 市場環境下電網規劃的特點
在市場機制環境下,電網規劃將面臨眾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電網規劃的注意特點如下:1)未來電源規劃的不確定性。電力行業進入市場化后,把發電和電網分隔開來。由于電網的建設周期相對于電廠的建設周期來說相對比較長,因此我們很難估計未來較長時間內的系統電源及市場的變化,這樣就增加了電網建設的投資風險;2)未來負荷變化的不確定性。因為電力市場的發展趨勢是向用戶提供優質電能,所以當用戶根據自身的考慮出發改變對供電質量的要求時,將會導致系統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的重新分配,這樣就增加了負荷特性的不確定性;3)系統潮流的不確定性。在電力市場環境中,電網調度的原則是根據電廠機組的報價和用戶需求來決定成交量、成交價格和優化調度次序。市場中各電廠生產都是追求其最大利潤來不斷調整自己的競爭策略,按照自身條件和市場需求來確定投入機組臺數及生產規模;4)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在電力市場進行改革前,一體化電力企業通常是輸電網的唯一投資者,電力企業傳統機制可以保證企業能安全地實現投資回收并獲得一定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電網投資不存在任何風險。然而,改革后的電力市場,電網投資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并且投資回收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為了減小項目投資資金風險和保證獲得最大投資回報,對電網規劃方案進行經濟評估是非常必要的;5)電價的不確定性。在市場環境下,電價會受負荷、地點和可靠性因素的影響,由于負荷的不確定性、地點的不確定性、可靠性的不確定性和網絡擁擠情況的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使得電價變化頻繁,從而使得電價的不確定性更加明顯;6)規劃目標的不確定性。在我國的傳統體制下,電力部門肩負行業監管的職能,電力市場化改革后,電網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其本身具有逐利性,但是出于電力行業的特殊性,電網公司包括電網規劃都將受到政府部門的嚴格監管,二者之間的博弈過程也將造成電網規劃上存在目標以及最優方案的選擇上的不確定性;7)投融資體制的不確定性。與我國傳統的國家投資體制相比,電力市場環境下電網建設的融資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這就意味著電網建設上容易受金融市場中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2.4 市場環境下電網規劃的步驟
電力市場環境下的電網規劃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預測未來的電源規劃和負荷變化趨勢;2)對我國現在的電力系統運行情況和將來的電源和負荷進行相關預測,進而來預測未來的電力市場情況和電價水平;3)對各種規劃方案進行分析和篩選;4)提出候選備用的規劃方案;5)估算可能受益的情況并對它們進行風險評估和投資分析。其中前兩步是進行市場調研和預測,第三步和第四步是根據優化方法按電力市場環境條件下的要求和所建立的新的規劃模型尋找最優解的過程,第五步是對所得方案的經濟性進行驗證。
3 結論
因為電力市場在我國還處在初始階段,所以基于我國電力市場環境下的電網規劃制度并未完全建立起來,本文通過對電網規劃中若干問題進行相關研究,可以對建立基于市場環境的電網規劃提供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家電網公司.城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S].北京:國家電網公司,2006.
[2]高賜威,程浩忠.電力市場環境下電網規劃的若干問題研究[J].華東電力,2005,33(3):5.
[3]孫洪波.電力網絡規劃[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6.
[4]金華征,程浩忠.電力市場下的電網靈活規劃方法綜述[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06,18(2).
醫藥零售市場,作為滿足消費購買的交易平臺,在此大環境下,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這也無形中吸引了更多的競爭者加入,使得醫藥零售行業進入白熱化競爭格局,同時整個行業運營成本(人力成本、場所租賃成本、信貸成本、等)不斷增高,經營效益卻每況愈下,企業在此好壞參半的經營環境下,為了更好的生存、發展,在整體戰略的驅動下,連鎖化戰略發展是必然趨勢,
一、工業企業必須重視與零售藥店的戰略合作
面對醫藥零售市場的變化趨勢,醫藥工商業企業應該從意識、戰略、戰術、組織、資源等方面予以應對,必須系統、全面、長期的思考、規劃實踐與零售藥店的戰略合作。
(一)全員連鎖意識:
1:企業決策層,通過市場專業數據公司、政府網站、行業協會、藥交會,的信息、數據,時刻關注零售業態市場、區劃市場結構變化趨勢、份額占比,結合企業資源、能力,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規劃,適應行業發展趨勢,實現企業戰略愿景
2:企業管理層,深入市場,了解連鎖業態組織架構、崗位職責、績效考核指標,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品類管理、客類管理、運營管理,同時了解連鎖與企業合作模式,組織形式 、資源配置結構,為企業開展連鎖業務作策略智庫準備
3:企業執行層 ,企業可選擇全國樣板連鎖,并由專人、專項資金,進行實踐操作,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調整思路,實現連鎖系統運營模式,培養連鎖運營專業人才,為后續全國啟動連鎖市場作模式準備
(二)戰略規劃:
1、組織建立,戰略要落地,首當其沖是組織結構中設置連鎖業務部,建立完整的運營平臺,獨立于企業現有業態銷售體系,并建立獨立財務預算、薪酬體系、績效考核體系、管理鏈條,
2、產品規劃,隨著宏觀產業環境、市場環境、競爭環境的變化,連鎖企業,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經營模式經歷,平價、高毛利、貼牌、品類管理、多元化經營等多種模式,相對應的,為了實現連鎖企業經營目標,為了實現企業經營模式的變化,醫藥工業企業與連鎖合作產品特性也會有所區別,不同于其他市場業態,為此,醫藥工業企業應根據連鎖經營需求,結合企業現有產品資源,形成雙方共贏的產品集群。
3、平臺戰略,醫藥零售連鎖組織體系健全,管理規范,運營有序,流程高效,職業素養高,依托工業企業一線人員能力素質,無法與其對接,所以要想快速啟動連鎖市場,必須借助企業總部各職能部門、各層級的力量,搭建一個多元化、多種形式級的溝通平臺,創造一個良好的戰略合作平臺,和和諧人際環境氛圍,總部搭臺,一線唱戲,是開展連鎖業務的重要戰略舉措
4、運營系統,為了實現連鎖業務在企業內部快速、高效的運營,提高企業市場一線響應速度,提高連鎖服務水平,重建運營流程,重建管理體系,重設流程關鍵環節標準,是必須之舉,
5、資源戰略,連鎖業務是醫藥企業的戰略型業務,不少企業對連鎖的資源投入力度相當,但卻未實現預想的產出效果,究其原因,關鍵是并未了解連鎖的價值資源是什么,結合企業的產品屬性、資源狀況,以哪一種合作模式最為有效,目前醫藥企業與連鎖合作基本模式有兩種,資源換平臺,終端營銷換銷量的營銷型合作;資源換首薦,合同包銷量,選擇何種合作,還需企業結合自身資源、進行系統思考,方能決定
二、工商戰略合作模式
(一)、戰略合作兩種模式示意圖
(二)、資源換平臺戰略合作模式
基于品牌企業、連鎖營銷運營體系健全的企業,資源配置重點是消費者
1:貨柜陳列;解決消費者買得到的問題,企業可通過陳列位的閃牌、柜托、柜貼等使產品生動化,提升消費者關注度,產品賣點傳播度
2:店內、店外POP,通過POP的陳列,條消費者店內、店外關注度、興趣度、吸引度
3:通過試用裝的終端派發,解決消費者對產品的品質、療效的體驗認知,形成產品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公信力。
4:通過參與連鎖的社區推廣、主體性促銷、企業自主開展的消費者促銷活動,提高銷售到成率,提高銷售份額
注:資源換平臺的具體含義,企業在連鎖實現銷量目標,必須通過陳列,POP,店員首薦,消費者終端體驗,促銷實現,這些資源是藥店的有償性資源,連鎖通過有償性的提供,實現連鎖非盈利性收入,企業可以通過購買實現產品在終端的流轉,經營目標的實現。
總之,通過目標顧客在藥店購買決策過程認知、認同、認購,來決定所購買資源,進而確保銷售形成,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
(三)、資源換首薦戰略合作模式
合同包銷量,資源換首薦是這一模式的核心。合同包銷量,基于企業現有品牌不具競爭力、影響力,無法形成集客能力,企業連鎖運營平臺尚未建立,為了實現連鎖市場份額,企業可以進行成本核算、進行成本加成定價,在確保企業微利、并達到連鎖首產品毛利空間情況下,進行包量、首薦合作,該模式資源配置關鍵環節 連鎖店員
1:店員產品知識培訓,通過對店員一對一式、集中式,信息平臺有獎問答式、神秘使者、市調表等形式、公關式,對店員進行產品知識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達到對產品組方、藥理、概念、賣點、推銷技巧、推銷話術的掌握,及對產品品質、療效的認同,同時也提高了店員推薦達成率
2:店員客情建立,國民是一個情感豐富的民族,中國是一個講就關系的社會,關系是第一生產率,通過組織多種店員聯誼活動、節假短信問候、協助店員完成任務等手段,讓店員對企業,對接代表產生情感,愛屋及烏,無形中提升了對公司產品的關注、關愛,進而提高了產品推薦的頻度、提高了產品銷售份額
3:物質激勵,馬斯洛五項需求理論指出,人的需求是遞進式的,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在
滿足搞成次的需求,連鎖店員消費意識超前,收入相對較低,數典型的月光族,最緊迫的需求,是收入的提升,企業可以通過多種與企業產品關聯的競賽形式,設定一定的獎金,提高店員的參與度,同時間接提升了企業產品銷售份額,常規形式,銷售競賽、陳列競賽、推薦技巧競技、等
4:聯合用藥、療程用藥,連鎖對首薦產品有層次之分,出首推保量外,二推、三推等不保量,店員也無任務考核,店員因此會選擇規格大的,毛利率相對較高的產品進行優先推薦,企業基于此前規則,可通過聯合用藥、療程用藥概念,提升客單價,解決店員銷量選擇推薦取向;另外,企業也可以通過競賽形式,設立獎金,提高店推薦位次,進而提高銷售可能。
5:階段性提供資源,在連鎖店開展消費者促銷活動,通過消費者的促銷活動,可降低店員推薦難度、、,提高銷售份額
注:資源換首薦的具體方法,企業根據自身運營資源,,結合連鎖首薦管理制度所明確的首薦條件,所要求的綜合毛利率,通過合約的規定實現資源換首薦的目的。
關鍵詞 公路貨運;市場預測
中圖分類號U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4-0066-02
0 引言
市場預測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產物。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運輸市場需求也將不斷增加。這種增加不僅反映在數量上的不斷增長,而且在品種、規格及性能方面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組織社會化生產、發展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以及城鄉人民的各種交往,對公路運輸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運輸行業管理部門和廣大運輸經營者,就不僅需要對運輸市場的現狀有深刻地了解,還要對市場的發展變化趨勢進行質的和量的分析和預測。
1 概念
所謂公路運輸市場預測,實際上就是研究預測運輸市場的潛在需求,是在市場調查所取得的信息和資料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運輸市場供需的未來形勢和發展趨勢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因素的變化對其影響進行分析、測算,并做出預見和判斷,從而為運輸經營者、生產部門及流通部門確定經營計劃和目標,為管理部門制訂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以達到發展生產、滿足需求、繁榮市場,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目的。
2 意義
1)首先,運輸市場預測是制訂和調整行業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據。搞好市場預測,可以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避免盲目性,使之更加符合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
2)運輸市場預測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搞好市場預測。有利于加強公路運輸行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和控制,自覺地把運輸行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協調發展的軌道;
3)搞好公路運輸市場預測,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目標管理,提高運輸市場管理水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搞好市場預測,可以更有效地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當前,在我國公路運輸市場中存在著多種經濟成份和多種經營方式,市場競爭和供求關系具有相當的復雜性。通過市場預測,能夠預先掌握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規律,從而采取相應的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正確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搞活運輸市場,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5)搞好運輸市場預測,可以引導運輸業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尋求自己的發展目標,制訂積極的經營策略,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總之,現在我國的公路運輸市場正面臨著深化改革、完善機制的重要發展階段,我們應該學會運用市場預測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公路運輸市場的科學管理水平。
3 原則
市場預測是根據已掌擁的資料預計未來市場的變化趨勢。由于經濟運行過程的復雜性和人們認識客觀規律的局限性,預測誤差在所難免,為增加公路運輸市場預測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在預測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1)連續性原則
運輸市場的發展又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因而描述這一變化過程,也不是僅僅靠一兩次預測就可以一勞永逸,所以應該把市場預測作為市場管理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只有連續不斷開展市場預測工作,才能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加深對運輸經濟客觀規律的認識,從而提高預測的準確性。
2)系統性原則
公路運輸市場聯系著國民經濟各個方面,既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服務,又受整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而,對公路運輸市場預測,不能僅僅局限于公路運輸市場本身孤立地進行,而應該綜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各因素的影響進行系統的分析,綜合運用各方面的資料信息,可以有效地避免預測偏差。
3)客觀性原則
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因此,在進行市場預測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避免憑個人主觀愿望辦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喜報喜,有憂報憂。只有充分揭示可能出現的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趨利避害,爭取較好的市場管理效果。
4)大樣本原則
由于公路運輸市場需求多樣化,在進行預測時,選用的樣本應該盡量多一些,樣本越多越全,越具有代表性。一般情況下,選取的樣本數目不應少于30個。
5)測不準原則
任何一種預測都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公路運輸市場管理不同于企業經營,在進行市場預測時相對期限可能長-些。因此,一是不必要追求過高的精確性;二是要在不影響預測目的的前提下,盡量縮短預側期限和預側范圍,三是要注意對預測結果的跟蹤檢驗和調整。
4 程序
1)確定預測目標
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有明確的工作方向,預測目標就是預測的主題。因此,進行公路運輸市場預測,首先就要確定預測什么,為什么預測,預測的期限及范圍。
確定預測目標要力求準確、明了、具體。市場預測中包括的因素很多,有直接因素也有間接因素。
2)收集整理資料
為了獲得準確可靠的預測結果,必須占有準確完整的統計資料。資料分為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第一手資料是由工作人員直接通過訪問、調查從市場上獲得的未經加工整理的原始資料。第二手資料是對原始資料經過加工整理、分析簡化而獲得的資料以及從統計部門、科研單位直接取得統計數字、科研成果等。原始資料必須經過整理才能應用。對資料的整理,要注意按時間序列區分其變化形態,找出變化規律,如線性變化、周期變化、隨機變化等。
3)分析判斷
獲得充分的資料后,要根據預測的目的和要求,認真分析各變量之間的關系,據此選擇合適的預測模型并確定模型參數。
分析判斷是預測的關鍵環節,能夠做出符合客觀實際的分析判斷,就能夠確定較好的預測模型,預測結果就準確可靠。否則,預測模型不能正確反映各參數之間的關系,所做出的預測就沒有意義。
4)做出預測并分析預測結果
建立起預測模型之后,根根占有的數據和確定出的模型參數進行運算求解,求得預測值得出預測結果后要加以分析和檢驗,分析預測誤差和可信程度。
5 結論
公路運輸中的市場預測問題多種多樣,需要根據相應的情況進行合理判斷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和處理方法,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驗的積累,公路運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工程;工程造價;動態管理;控制策略
1強化建筑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企業內部加強對建筑工程造價工作意義的認識與管理力度
在現階段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現狀中,新型的管理觀念及先進的工程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理念尚未完全成熟,在建筑企業的工程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的實際狀況中,受傳統造價工作觀念與手段的束縛性較大,對具備現代化創新性的工程造價動態管理機制缺乏充分的了解。這一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理念在建筑企業的實際施工過程中應用較少。在當前建筑行業的轉型發展過程中,強化建筑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能夠幫助企業加強對建筑工程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意義的重要性認識,促進建筑行業平穩度過轉型發展的“陣痛期”,提高企業發展效益[1]。
1.2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動態管理與控制體系
在現階段的建筑企業發展過程中,動態化管理與控制工作體系尚處在建立、發展與完善的階段,對于建筑企業的施工過程中所伴隨出現的動態化造價工作形勢尚不能作出及時、有效的應對。因此,加強當前建筑行業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對建立完善的建筑宮咸亨動態管理與控制體系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建筑企業自身對造價動態管理工作的重視力度加大,促進了建筑行業內部對上述工作步驟重要價值與意義的認識深度,進而有效促進建筑工程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相關理論與指導經驗體系的充足與完善,為建筑企業的造價工作程序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2]。
1.3有利于企業把握建筑工程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要點
建筑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態勢下,面臨著的除了高速發展的良好機遇,同時還面臨著復雜市場形勢下出現的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來自社會、市場變化、企業發展內部等諸多方面,在現階段企業轉型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作用。因此,不斷加強現階段建筑工程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有利于企業內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復雜的市場經濟發展形勢下時刻保持對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相關問題的認識,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準確把握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工作中的發展要點和難點,最大程度地維護建筑企業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的競爭地位和經濟效益。
2發展建筑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的有效措施
2.1認識動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推動動態管理各項措施的實施
不斷強化對建筑企業工程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力度,是不斷推進動態管理各項措施有效實施的重要前提。比如,從建筑企業內部領導與管理階層的角度來看,必須時刻保持對市場發展與建筑工程動態管理和控制工作之間關系的清醒認識,并對其關系的變化趨勢保持客觀、清醒的判斷,從而促進企業內部能夠有效處理市場經濟變化趨勢下工程造價的動態化問題,提高企業內部的運營效率[3]。
2.2強化工程造價動態變化應對機制,做好工程預算工作
在現階段的建筑工程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工作體系建設過程中,預算工作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一個步驟。因此,強化建筑工程造價動態變化監督與應對機制,是提高工程造價動態化問題解決效率,做好工程預算工作的重要手段。主要可表現為處理好施工環節的造價預算地位。在完整的建筑工程中,施工環節作為耗時最長、花費最高的一項工程環節,在整個建筑工程的動態化造價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該有效提高對施工環節造價工作的重視力度,在施工環節的進行過程中緊跟市場發展形勢,準確評估、預測市場形勢下建筑工程造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諸多問題,提高工程預算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要緊跟工程招標文件中的各項指標要求,了解文件中所要求的諸項工程造價標準[4]。同時,立足于市場經濟發展形勢與生活現實要求,深入分析所進行的建筑工程中環境、硬件設施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更為重要的是,要充分保證在造價動態化管理與控制工作效率的基礎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功能,同時將動態化管理與控制工作理念有機融入進去,為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應對機制建設與工程預算工作的水平和質量提供極為有效的發展條件。
一、第三產業勞動收入占比①的行業結構特征
(一)1991—2011年間各行業增加值的描述性統計②1.1991—2003年。從表1可看出,從各行業增加值的絕對量上來看,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均保持良好的上漲態勢,但是從相對量上來看,各行業增加值的歷年增長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就此間增加值的年均增長率而言,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增長最快,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增長最慢,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金融和保險業等在內的生產行業的增長率均不高。從各行業增加值的增長率與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率的相關分析來看,除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行業之外,其他各行業增加值的增長率都與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長率正相關。除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外,其他行業增加值的增長率與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長率的相關系數均在0.8以上,產業貢獻度較高。以各行業增加值占比變化反映的行業結構變化顯示,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的增加值占比居歷年第一,金融、保險業次之,農、林、牧、漁服務業所占比重則居歷年倒數第一。從標準差反應的變化趨勢來看,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占比下降最為劇烈,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金融和保險業等行業增加值占比的下降趨勢也較為明顯,其他行業的增加值占比變動比較穩定,下降幅度較小。2.2004—2011年。從表2可看出,2004—2011年間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持續增長,從年增長率的縱向對比來看,相較于1991—2003年間,多數行業增加值的年增長率呈上漲趨勢。就增加值的年均增長率而言,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生產行業增長速度較快,其年均增長率都在19%以上,均高于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長率。從各行業增加值的增長率與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率的相關分析來看,除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之外,其他各行業增加值的增長率都與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長率正相關,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的相關系數均在0.8以上,是第三產業增長的中堅力量。以各行業增加值占比變化反映的行業結構變化顯示,批發和零售業的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依然位居第一,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所占比重則居歷年倒數第一。從標準差反應的變化趨勢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的增加值占比變動較為劇烈,其他大多數行業的增加值占比變動比較穩定,第三產業內部的行業結構趨于均衡。
(二)1992—2011年間各行業工資總額占比的描述性統計④1.1992—2002年間⑤。1992—2002年間,第三產業職工工資總額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7.6%,高于此間我國勞動者報酬16.4%的增長率。然而第三產業職工工資總額的歷年增長率以及其他各行業工資總額的歷年增長率均呈現明顯的遞減趨勢。從分行業的年均數據(見表3)來看,房地產業年均增長率最高,地質勘查業、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的年均增長率較低,均不足10%。從標準差數據來看,職工工資總額歷年增長率變動最為劇烈的是金融保險業和房地產業,其下降趨勢十分明顯。從工資總額占比的⑥數據來看,第三產業內部的行業結構變化較為明顯:其一,從各年度各行業工資總額占比的絕對數據來分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等傳統優勢行業下降趨勢明顯,而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等后興行業的工資總額占比則逐年上漲。其二,從各行業工資總額占比的相對增長率上來看,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行業工資總額占比的年均增長率最高,而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等在內的第三產業傳統優勢行業則呈負增長,尤其是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其工資總額占比的年均增長率甚至為負。從標準差數據反映的年增長率變動幅度來看,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行業變動最為劇烈,非盈利性行業(包括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社會服務業、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業)的變動相對較為平穩,而傳統的主導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變動幅度最小。其三,從行業工資總額占比與第三產業工資總額占比的相關關系來看,包括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等在內的多數行業與第三產業的工資總額占比負相關,其中,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的負相關系數最高。由此可得,與第三產業工資總額占比趨于下降的趨勢相比,這些行業工資總額占比的上漲成為阻止第三產業工資總額占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動力。2.2003—2011年間。此間第三產業職工工資總額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8.3%,增長幅度明顯高于1992—2002年。從分行業數據(見表4)來看,金融業年均增長率最高,而最慢的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其年均增長率也在14%以上,各行業間工資總額增長率之間的差異要明顯的小于1992—2002年間,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收入增長日趨均衡。其一,從絕對數據上來看,不同行業的變化態勢明顯不同。批發和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的工資總額占比呈直線下降趨勢,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等行業則表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則表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走勢。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則保持平穩發展,只有小幅上漲或下降。其二,從各行業工資總額占比的相對增長率上來看,作為新興行業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工資總額占比的增長率最高,批發和零售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行業的年均增長率則為負值。從標準差數據反映的增長率變動幅度來看,金融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行業工資總額占比的年增長率變化較為劇烈,其上漲或下降的幅度較大,呈“W”走勢,其他行業的變動相對平穩。其三,從行業工資總額占比與第三產業工資總額占比的相關關系來看,金融業的負相關系數最高,而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的正相關系數最高。另外,從歷年各行業與第三產業工資總額占比的變動趨勢來看,推動第三產業工資總額占比上升的動力主要集中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等行業的發展上。
二、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結構及其收入結構的發展態勢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對1991年以來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的行業結構及其收入結構的發展做如下判斷:第一,第三產業內部的行業結構呈現出非均衡—均衡的發展態勢。盡管批發和零售業的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一直較高,但其占比卻在不斷下降,水利管理業占比盡管依然很低,但卻呈現出明顯的上漲態勢。而且,數據顯示,2004—2011年間各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的標準差為0.03,要遠遠小于1991—2003年間的0.27。第二,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呈動態轉化。傳統的第三產業如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貿易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對第三產業發展的貢獻逐步被弱化,新興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推動著第三產業發展,甚至超越了傳統行業。但是,新興行業尤其是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發展還十分欠缺,一方面,其行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率較低,另一方面,其增加值占比也呈現出逐年下降趨勢。第三,與行業結構日趨均衡的發展態勢相比,行業間的收入結構也日趨均衡。歷年各行業工資總額占比的極差值逐漸縮小,從原來的年均55%左右縮減到年均50%左右,歷年各行業工資總額占比的標準差也從1992—2002年間的最高1.39下降至2004—2011年間的最高0.16。第四,分要素使用偏向來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工資總額占比較低,而技術密集型行業的工資總額占比較高,而且前者明顯下降或上升有限,而后者顯著上升。如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社會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年均工資總額占比均不高,最低的僅有2.8%,而且增長速度也較慢。相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工資總額占比卻一直保持較快的上漲速度,遠遠超越傳統服務行業。第五,分行業性質來看,行業之間的收入結構明顯不均衡,典型的國有行業的工資總額占比要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例如,1992—2002年間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行業的工資總額占比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30%以上,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工資總額占比也一直保持在35%左右,地質勘查和水利管理業的工資總額占比甚至曾高達65%。第六,行業增長與勞動者權益不對等。金融業、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及其對第三產業的推動力并沒有體現在工資的提升上,尤其是房地產業,其增加值一直保持著年均20%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其工資總額占比卻從8%降至不足4%,行業的增長并沒有帶來從業者報酬的提高。而行業增加值占比持續下降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其工資總額占比卻逐年攀升,勞動者工資水平相對較高。
三、各行業收入結構變動的中間機制
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結構的調整改變了各行業增加值占比,由于不同行業邊際勞動生產率差異決定的工資水平差異引致勞動、資本和技術等要素在行業間的調整,導致各行業要素稟賦配置差異,最終勢必影響行業間收入結構的變化。而合理的收入結構應與其行業發展速度以及規模相對應,應與要素的使用偏向相對應,應充分體現市場化傾向,避免行業性質差異。然而從上文的分析來看,盡管第三產業內部的行業結構及其收入結構分別呈現出均等化趨勢,但第三產業內部的行業結構與其收入結構并不匹配。一方面,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落后于行業增長速度,另一方面,部分行業規模的增長效益并沒有惠及普通的勞動者,再者,密集使用勞動力要素的行業其工資水平卻較低,與要素貢獻程度不成比例,最后,不同性質間的行業收入差距較大,沒能充分體現市場化改革成效。我們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機制主要包括:
1.就業結構的變動。從總體上看,1991—2002年間,第三產業的內部行業結構相對固化,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金融保險業等三個行業占據主導地位,其他行業的發展相對緩慢。然而,此間的就業結構與行業結構并不一致,增加值占比近20%的金融行業,其就業人數占比尚不足2%,而增加值占比僅有6%左右的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卻容納了第三產業近15%的勞動力。正是就業結構和行業結構之間的不對等導致了行業間較大的勞動生產率差異以及工資差異,致使勞動力在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之間的轉移和轉出,進而影響各行業收入結構的變動。以部分行業為例,1991—2002年間,金融保險業職工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在各行業中名列前茅,因此吸引了大量勞動力,2003—2012年間其總從業人數增加近200萬人,增加比例近70%,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但由于就業人數的增加速度遠遠大于其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導致2003—2012年間其工資總額占比并不高,甚至有下降的趨勢。
2.要素稟賦結構。在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進程中,起決定作用的依然是資本要素。由于資本要素的相對稀缺、專業化分工不斷深化、偏向資本的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勞動力要素的價值補償對資本要素的依賴程度較高,特別是在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行業結構中。在勞動力供過于求的現實背景下,資本的稀缺性、高組織化以及偏向資本的制度安排使得資本的權利不斷擴張,導致資本密集型行業大力發展的同時,其工資總額占比卻相對較低。就如同房地產行業一樣,其行業增長的同時,勞動者權益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行業發展的成果主要被資本占取。而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特征進一步導致勞動力價格的上升速度明顯滯后于勞動力需求的變動以及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勞動和資本要素之間較高的可替代性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導致資本的不斷深化,資本存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勞動密集型行業工資總額占比不可避免的下降。但是,伴隨著勞動力市場的不斷開放,勞動力在不同行業間的轉移勢必導致行業間邊際勞動生產率的均等化,屆時吸引勞動力轉移的動力一旦消失,勞動力價格勢必上漲,這一劇烈的成本變化將會沖擊行業發展。
3.行業間技術水平的差異。技術要素對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明顯。從前文的分析來看,技術相對集中的行業其工資總額占比不斷攀升,技術在推動勞動者報酬增加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這源于我國技術創新方式的改變,帶動更多與技術發展相適應的高水平勞動力,從而促進了技術型人才工資水平的上漲。我國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采取的都是引進技術的發展方式,而且更多采用的是資本增強型的技術引進。由于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引進式的技術進步日益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掣肘,因此,我國加大了自主研發的技術創新道路,這條發展路徑首先提高了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促進我國的技術進步從以資本增強型為主開始向勞動增強型轉變,盡管這一過程相對緩慢,但發展實踐證明,勞動增強型的技術進步對勞動者報酬的提高有著顯著的作用。但分析同樣表明,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技術相對集中的行業還沒有成為第三產業發展的主力,其行業增加值甚至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因此,我國自主式的技術創新道路還很漫長,需要加大力度推進。
4.市場化程度。數據分析發現,國有企業較為集中的行業工資總額占比較高,而且,其工資總額的上漲與行業產值規模并沒有多大關聯,最為典型的是電信業、金融保險、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盡管其行業增加值占比持續下降,但是其工資總額占比卻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這些行業以政府投資和政府管理為主的經營發展模式,導致企業缺乏競爭力及經營意識,服務意識不強,經營成本高,行業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需要。但是,以政府投資為主的發展模式卻保證了這些行業較高的工資總額占比,這也正是其他行業工資總額占比偏低的主要原因。在社會資本總量一定的條件下,行業之間的發展表現為零和博弈狀態,一方資本存量的增加意味著另一方資本存量的減少,各行業之間在資本要素的供給上呈現出明顯的競爭關系。當資本要素的供給偏向國有企業較為集中的行業時,其他行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抑制,其勞動者報酬水平自然增長緩慢。
四、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就業指導 醫學院校 專業教師
就業指導課作為醫學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內容,為畢業生掌握正確的求職方法和技巧,順利就業、保護自身權益提供了一定幫助sub[1]。醫學類院校專業技能性較強,就業指導課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醫學類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素質特點和行業對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條件,理清醫學類專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教學思路,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群體,有針對性地對醫學生實施符合醫療行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量體裁衣式的就業指導,才能使不同專業就業指導課的教學更加細致周到、更加有針對性、更加有成效的實施。
1 目前我校就業指導課教學情況
1.1就業指導教師非專業化
我校就業指導課大多是由從事學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文化教研室教師擔任授課任務,他們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長期工作在學校這個“象牙塔”里,缺乏對不斷變化的醫療行業人才市場的了解,職業技能不足,不能滿足醫學生對實用案例的需求;就業指導缺乏專業背景,針對性弱,削弱了對醫學生進行就業能力和職業生涯指導的有效性。醫學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在諸多可利用的積極因素中,專業教師的積極因素得不到充分發揮,專業教師主動或被動進行就業指導的不多,而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與專業教師的指導關系是最為密切的sub[2]。
1.2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
我校就業指導課多以單純課堂教學為主,教材內容側重于告訴學生與就業相關的理論和政策,提供的是政策法規、求職技巧等應急性和支招性的就業指導,缺乏貼近醫學生實際的案例和與專業有關的醫療行業就業方面的專題,不能有效調動學生課堂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多數學生認為就業指導課就是聽老師“神侃”,在課堂上感覺就業知識有用,但在求職過程中感覺無用或根本不會用。就業實踐課具有隨意性,可被一場模擬招聘會或就業指導講座而取代,而現代社會,醫學專科生所面臨的是競爭高度激烈、情況瞬息萬變的就業環境,缺乏專業背景的就業指導教育不能滿足醫學生就業需要的學科專業性的輔導要求,缺乏對醫療行業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的詮釋,缺少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培育,而對醫學生就業最重要的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培育是與專業課教師密不可分的。
1.3就業指導實踐課課時分配不合理
教師自行分配實踐課課時,隨意性較大。
2 對策
就業指導教育是大學生與社會之間溝通的橋梁,就業指導課程作為就業指導教育的主渠道,旨在幫助醫學生做好專業知識的鞏固和專業能力的提升,了解和適應醫療行業就業市場變化,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掌握必要的就業技巧,順利融入社會。許多學者認為,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但醫學生的教育因其專業和就業的特殊性,仍然是“精英化”教育。在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過程中,重要的是提高醫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發展能力,培養其就業競爭意識,使其能根據醫療行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個人專業技能特點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就業形勢。
2.1完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就業指導課教學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和基礎課程相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學生參與性,又因醫學類專業不同學制的多樣性,使就業指導教學組織安排比較復雜,同時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因此在課程安排上,選擇的內容與醫學生現實生活要密切,和醫療行業相關的教學案例多而且鮮活,素質拓展必須靈活、互動。前期著重指導職業生涯認知、基本能力的培養,中期是就業前的準備期(誠信就業與維權、就業市場分析等),后期著重擇業指導與就業服務,聯系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增設就業指導內容,如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專業增加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等內容,藥學專業增加藥品行業發展現狀等,會大大提高醫學生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三個階段相互銜接,形成較為完善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宏觀分析確定財務分析重點
宏觀分析就是對公司的基本面進行分析,基本面的分析包括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公司所在行業發展狀況,公司的主營業務、競爭優勢、經營能力、經營戰略、公司組織結構等。分析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發展狀況和前景,判斷行業將發生的變化及其對上市公司的影響;辨別上市公司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通過比較同行業的財務指標、主營產品結構、經營策略等,判斷不同公司的競爭實力、盈利能力和發展空間。基本面分析主要對相關行業資料和公司審計報告、財務報表附注等進行分析,尤其要對報表附注的內容逐項閱讀,找出公司經營環境可能存在的問題或風險信號,確定分析重點項目,比如:關注公司主營業務分析主營產品的技術生命周期、市場空間和競爭力;關注公司是否有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辯別其是否利用變更調節利潤;關注公司承諾事項或有事項和日后事項的內容,關注公司合并分立情況,結合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了解公司大股東及關聯方關系和交易狀況,尋找可能出現虛假信息的范圍,確定微觀分析重點。
二、微觀分析甄別虛假信息
微觀分析是指在基本面分析的基礎上,對上市公司主要財務報表進行逐項分析,從利潤表入手找出公司的盈利方向,然后分析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判別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找出公司財務信息有可能的虛假問題和風險線索。
(一)利潤表分析 根據分析方法不同,可以分為趨勢分析法和結構分析法。趨勢分析是將各年利潤表數據列示在同一張報表中構成比較分析報表,分析各項數據的變化趨勢;或以第一年為基期,將該期各項目數據均設為基數1或100,將以后各年數據與基期相比得出一個百分比,以這些百分比構成的報表就是定比報表。通過比較報表和定比報表很容易看出各項目歷年的變動趨勢和變動速度。觀察凈利潤是否曾穩步增長趨勢,如曾穩步增長,且這種增長來源于主營業務的真實持續穩定增長,說明公司正處在健康發展的階段,投資價值較大;如果曾連年下滑趨勢,公司發展前景不容樂觀,投資者可棄之不理;如某年份大幅盈利,且盈利主要來源于營業外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則公司利潤質量不高,投資時應謹慎;若某年份大幅虧損且是前期舞蔽隱藏虧損所致,投資者應對公司過去現在以及將來財務信息真實性進行全面質疑。
結構分析最簡單的方法是構建各年共同比利潤表,具體做法是將歷年利潤表中每個項目均與當年的營業收入相比計算其在營業收入中所占比值,將各比值列示成表,即構成共同比利潤表。該表可以分析公司利潤的產生過程和各種利潤來源的結構。對表中比值較小的項目可以忽略不計,對比值較大的項目應重點關注。如成本費用比值較大且逐年大幅降低,遠遠低于同行業水平,則考慮公司是否有虛構收入或提前確認收入或少轉不轉甚至拖延結轉成本費用的行為;如資產減值損失比值較大且逐年大幅降低,則應懷疑公司是否利用減值準備的提取和轉回調節利潤;如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比值較大,應結合附注中“交易性金融資產明細表”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明細表”具體進行分析變動損益的正確性;如對投資收益比值較大,應結合資產負債表長期投資項目以及附注中關于長期投資的重要項目說明進行分析,應收集被投資公司的相關投資資料及公告,分析該項投資所包括的行業風險、發展前景以及市場平均報酬率、投資回收期等問題,計算報表中投資收益率與同行業和市場平均報酬率比較是否正常。若投資收益率大大高出市場平均報酬率,或者還不到回收期就有大額收益列示,則表明公司有可能利用投資收益在粉飾報表;如營業外收支項目比值過高,則該公司的利潤質量不高,經營穩定性不強,還應結合附注的明細表認真分析是否存在虛構收支的行為。對所得稅項目如果不考慮時間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的條件下,應當與企業的利潤總額成正比例關系。若不呈正比例關系,排除地方政府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外,則應考慮公司是否通過時間性差異來調整所得費費用從而調節利潤的可能性。
(二)資產負債表分析 分析資產負債表的目的是進一步證實利潤表中凈利潤的真實性以及利潤質量的高低。其分析方法除像利潤表分析一樣構建歷年比較報表、定比報表、共同比報表進行趨勢分析和結構分析,還可以列示杜邦分析體系,計算權益報酬率進行綜合分析。
(1)資產負債表的趨勢分析。投資者應根據比較報表和定比報表觀察最近五年資產規模的變化趨勢,如資產規模較大并圍繞一個較大值上下波動或在達到一個較大值后不斷縮小,說明公司正處于成熟階段后期或已衰退階段,對這種公司如果缺乏有力的戰略調整或較好的投資項目,其發展前景會受到嚴重阻礙,建議投資者不介入。如果資產規模曾歷年穩步增長,則說明公司正處于健康成長階段,投資者應進一步分析負債及所有者權益規模的變化趨勢,找出公司資產增長的來源。一般正常穩定健康發展的公司是通過銷售業務的擴大帶利潤的增長從而獲得資產規模的增長。表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為所有者權益的未分配利潤增長。
(2)資產負債表重要項目分析。投資者應在比較趨勢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共同比資產負債表來分析各個重要項目,判斷公司整體財務狀況的優劣。具體做法是將歷年資產總額作為總體指標,把其他各項目與當年的資產總額相比計算其在總資產中所占比值,把各比值列示成表,即構成共同比資產負債表。該表可以分析公司資產負債表中各項目金額之間的相互關系。
貨幣資金項目應與資產規模相適應,如資產規模持續穩定增長,貨幣資金規模也應相應增長。該項目比值應變化不大,若存在異常變化,則應懷疑上市公司是否利用關聯關系將資金在“其他貨幣資金”賬戶下進行操縱作假。
應收賬款項目是上市公司藏污納垢的場所,投資者應細心分析。該項目應與收入、利潤、資產及存貨等項目相匹配。如果共同比報表中顯示該項目比值不斷增加,或者突然膨脹,投資者應結合附注中應收賬款的賬齡和客戶分析其質量的好壞,如應收款項大量賬較長應懷疑其有利益相關主體長期掛賬,或虛構收入現象或未核銷壞賬等;如果該項目中大股東掛賬數額較大,該公司有可能已成為大股東的“提款機”,需進一步核心大客戶和大股東掛賬的真實性。另外還應關注公司的壞賬政策是否變更,以防通過政策變更調節利潤的情況。
其他應收款凈額一般應小于應收賬款凈額。如果兩者數據相當或前者大于后者,需核實是否有大股東和關聯企業長期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這些資產難以收回形成虛增資產。該項目就像一頂可以掏出小白兔的大黑帽,上市公司可先把資金通過該項目劃轉給關聯方或虛擬客戶,再讓其將資金劃回來作為虛構的貨款確認收入,這種虛構收入的做法還可能在預付賬款中進行操作。投資者需要進一步核實其交易的真實性。
存貨規模應與應付賬款、營業收入以及營業成本有內在的聯系,結合共同比利潤表觀察存貨的增長速度,如果增長速度超過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和應付賬款的增長速度,則可能存在減少或拖延結轉營業成本的情況,其操作方法有三種:一是人為減少產品單位成本,相應降低庫存商品和主營業務成本的數額,導致存貨數額相對增長;二是已確認收入的業務未結轉成本;三是采用定額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時,本期銷售產品不分攤定額成本借方差異,導致存貨數額巨大。當然也不排除虛列存貨增加資產,或隱瞞存貨的短缺或毀損虛增利潤的行為。對存貨項目的分析還應結合報表附注,根據其行業性質分析其披露的存貨存放地點,如存貨存放地點縱多,存在操縱的可能性較大。另外查閱報表附注存貨的計價方法是否變更,檢查是否利用方法變更來虛增或者虛減資產和費用。
長期投資項目比值的大小,可以觀察公司資金的裕余水平和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能力。如比值較大應結合利潤表中的“投資收益”以及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析投資收益率的合理程度,分析投資項目與公司的總體發展目標和經營方針是否一致;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還應分析其投資收益與現金流量表中“因利息收入而收到的現金”是否有差異,判斷其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合理。
固定資產作為公司盈利性較強的長期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分析其規模大小和其質量的優劣。觀察固定資產和收入的增長速度是否匹配,如固定資產增長速度大大超過總資產或收入的增長速度,說明固定資產的增加沒有明顯的經營計劃,則這種增長可能是虛假的或沒有盈利性的。上市公司往往會通過關聯方之間的資產置換,將劣質資產換取優質資產或從關聯方低價購買優質資產以粉飾上市公司報表。如果資產和收入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固定資產的增長速度,超出現有固定資產的最大生產能力,投資者則可確信該公司存在虛增收入的行為。
遞延資產和其他流動資產項目歸集的是一些已經發生的費用或損失暫時掛賬的虛擬資產。若其比值較大,應結合附注判斷掛賬時間的合理性。
對負債項目,除采用上述方法外,還應采用杜邦分析體系進行分析,計算觀察負債比率的高低和變化趨勢。如負債比率高于同行業并持續增長,應質疑公司經營的安全性,如負債中短期負債大幅增長,應結合流動、速動比率分析公司資金流轉情況,進一步核實放款銀行的情況,判斷公司高杠桿操作會不會出現財務危機。對于長期應付款應結合固定資產規模考慮是否存在混淆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以調節利潤的行為。
所有者權益項目的穩定性較強,除未分配利潤隨公司利潤變動而變動外,其他項目一般變動不大,如有變動投資者應先查閱報表附注尋找變動原因,著重注意公司是否通過關聯交易以劣質股權換取優質股權以及通過資產評估來虛增資本公積的粉飾行為。
(三)現金流量表分析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公司一段時間內現金流動的狀況。分析方法類似前述報表,構建比較現金流量表和定比現金流量表和現金流量的結構分析報表,從整體上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量與公司的主營利潤和投資收益以及凈利潤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判斷公司資金流的充裕程度和公司利潤質量的好壞。比較現金凈流量和凈利潤兩個指標,如現金凈流量長期低于凈利潤,則確認為利潤的一些資產是不能轉化為現金流量的虛擬資產,說明有關利潤項目可能存在長期掛賬或虛擬的情況;如現金凈流量的增長突然低于凈利潤增長,則有可能存在虛增利潤的現象;如現金凈流量長期高于凈利潤說明公司現金充裕,分配現金股利的連續性較大。
觀察主表中現金流入流出結構,一般而言,對于一個正常發展的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比率大于1,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比率應小于1,籌資活動流入流出比隨著企業資金余缺的程度圍繞1上下波動。
三、現場調查確定風險程度
投資者在做完上述基本面和報表分析后,應就分析中總結的可能出現的虛假問題擬出提綱,著手進行調查。現場調查是判斷上市公司會計報表反映其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真實程度的核心環節。根據基本面分析和財務分析提供的線索,事先準備現場調查提綱,這是現場調查的關鍵環節。可見現場調查的目的在于根據分析找到的存在虛假問題的線索,親自確定這些問題的真實性和風險程度,判斷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現場調查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通過電話咨詢、上網搜索、親臨現場觀察、與公司相關人員面談等。現場調查的內容包括:主營業務生產銷售的真實性;應收應付往來賬中大客戶的真實性;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回收情況;關聯方和關聯交易的真實性;公司大額投資項目的真實性;公司將來的發展戰略規劃等。通過現場調查和了解逐一核實前述分析中發現的問題,判斷對該公司投資風險的大小,最后根據投資者個人的風險偏好做出投資決策。
關鍵詞:創業;項目;選擇
創業最忌諱盲目跟風,準確選擇項目是成功創業的關鍵,如果項目不可行,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最終還是失敗。那么,如何選擇項目?筆者根據近些年來培訓和指導創業的實踐體會,就創業項目的選擇做些探討。
一、項目選擇前的市場調查
市場是生產經營的前提,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沒有市場,創業就是一句空話。選擇項目要注意市場調研,指導項目的選擇要依靠數據的理性分析而不能僅憑感性的主觀意識。市場調查的目的在于發現可開發的市場空間,可選擇的產品或服務,在市場調查過程中尋找機會,尋找項目。只有通過市場調查,才能搞清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有一位創業者在南方打工十來年,決定回鄉創業,準備投資開辦一家高檔衛生潔具店,那么他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在他所處的這個地區有沒有消費市場,市場容量有多大,市場飽和程度及可否進入等。項目選擇取決于三個要素,即需求+專長+資源,專長是創業者主觀方面的因素,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評價,而需求和資源,則需要通過市場調查。選擇項目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調查:
1.供求狀況調查。這是對市場主體的調查,包括對生產者和消費者兩級的調查。首先是需求量的調查,包括實物需求量和購買力的調查,目的在于了解所選項目是否有需求,有沒有能力實現需求;其次是供應量的調查,即目前市場上某種產品生產者投放市場出售的商品量,目的在于了解市場飽和程度,進入市場后的發展空間。同時,還要了解作為生產經營者可從市場上獲得的原材料或貨源量,這是制約企業發展規模的重要因素。
2.商品變動調查。這是對市場客體的調查,包括供求變化、產品更新換代變化、替代品的變化、價格的變化等。商品變動情況調查,實質上是對商品生命周期進行的調查,通過調查以了解所選擇的產品或服務的生命周期處在哪一個階段,如果處在萌芽期或成長期,那么進入的價值就大。同時,與其相關的可替代品有什么變化,對所選擇的項目有什么影響等等。
3.消費者行為調查。這里主要是指消費者購買行為,包括消費者購買動機、購買行為趨勢及購買行為特性,目前及未來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的變化以及影響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各種因素。同一產品或服務,會因不同區域不同人群不同消費行為而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在甲地區可行但在乙地區不一定可行,消費者行為調查的目的,就在于確保項目選擇能遵循消費行為的變化規律。
4.競爭者調查。這是對即將進入行業的調查,競爭者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相同或類似產品的企業和個人。企業的生產營銷活動總會受到一群競爭對手的包圍和影響,企業要想進入到某一領域并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就必須了解競爭對手。選擇創業項目,必須是建立在對同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確定是否可以進去,是否有發展空間,是否有能力參與競爭,是否有發展前途等,這是至關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節。否則,進去后再退出來損失就大了。
5.市場環境調查。市場環境是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各種因素和條件,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就在于企業能否適應不斷變化著的市場環境。市場環境包括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宏觀環境是一定區域人口、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文化以及生態環境等一些大范圍的社會約束力;微觀環境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直接影響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企業內部環境、供應商、中間商和服務商、顧客、競爭者等。此外,還有行業背景,包括行業發展規模、階段、飽和程度,行業的區域分布、各類型所占份額等。
6.市場預測。經營的關鍵在決策,決策的關鍵在預測。調查的結果是要對未來市場做出準確的判斷,市場預測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在對市場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和預見其發展趨勢,為項目選擇提供可靠依據。市場預測包括市場潛量預測、市場銷售水平預測、生產經營資源預測、產品競爭能力預測以及價格即成本預測等。
二、項目選擇途徑與方法
1.項目選擇途徑。項目選擇一般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從消費需求變化趨勢中尋找項目,如私家車消費發展、軟件業發展等;二是從某個固定消費群體尋找,如企業集中的生活區、高校大學生群體等;三是從市場空隙尋找,初次創業最好是從干小事、求小利干起,做別人不做的事,當然,雖然是小事但一定是有發展前途的;四是從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尋找,如國家一定時期重大決策、地方政府發展規劃。作為創業者,要關注時事政治,關心國家、地方政府做出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尤其是中央、國務院每年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因為這些會議都是對新的一年所做的部署和安排。
2.目標市場選擇。目標市場是生產經營服務對象的一個或幾個細分市場。細分市場是根據顧客之間需求的差異性,把一個產品市場整體劃分為若干個顧客群體,每一個由需求特點相似的顧客組成的群體構成一個子市場,如服裝市場可按年齡分為兒童市場、青年市場、中年市場、老年市場。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夠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只能根據自身的技術力量、物質資源及管理能力等條件,在正確細分市場的基礎上,找準適合自己的、有自身優勢的項目,滿足消費者的特定需要。選擇目標市場,應具有一定的市場發展潛力,避免“扎堆”,要符合自己的目標和能力,具有內在競爭力。
3.經營類型選擇。選擇項目,在很大程度上還決定于企業類型和規模,對資金有限的創業者建議考慮選擇:(1)所需投資不多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如服裝、食品加工、印刷包裝、工藝品、電子儀器等;(2)為某些大企業進行零配件加工的行業;(3)維修、快遞、家政、清洗、保健等便民、利民服務行業;(4)開餐廳、面店、小百貨店等;(5)加盟連鎖經營。在農村創業,還可考慮選擇:(1)承包土地,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2)舉辦特種養殖和種植;(3)舉辦家庭副業,如開辦農家樂;(4)從事生產經營服務,如農資銷售服務、農機專業服務等;(5)建立專業合作組織等。
三、項目評估
1.市場評估。在市場調查基礎上,對所選項目的市場需求、市場發展前景、市場利益空間、市場可占有份額等進行的綜合分析和評價。
2.條件評估。主要是對創業項目所需人、財、物、技術等的可能性進行的論證,有需求、有錢賺,但不一定有能力做,如開辦加工廠,包括場地、資源與原材料、燃料電力、交通通訊以及周邊環境等,缺一不可。
3.經濟規模評估。投資的直接目的是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經濟規模評估就是根據技術、資金、市場等條件,論證所選項目可能達到的規模,這一生產經營規模對投資效益目標的可實現程度。
4.投資概算與籌措。即資金需求、籌資方案(自有資金、借入資金)等。柳傳志有一句名言:“沒錢賺的事不能干!有錢賺但是投不起錢的事不能干!有錢賺也投得起錢但是沒有可靠的人去做,這樣的事也不能干!”很是值得初創者借鑒。
5.效益分析。包括項目生命周期、成本費用、銷售收入、稅收利潤等,效益分析可建立在對兩個項目對比分析基礎上,通過對比,選擇最優項目。
6.環境評估。從國家、地區、行業發展導向和趨勢角度,對所選項目生產經營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有利與不利因素進行分析,以決定你的項目能夠走多遠。如政策與法律環境,創業項目應該是國家和法律允許準入的行業和領域。
7.風險評估。創業意味著投資,投資就有風險。制約企業發展的風險因素包括市場風險、自身風險和其他風險,一般情況下報酬率相同時人們會選擇風險小的項目;風險概率相同時,人們會選擇報酬率高的項目。
四、幾點建議
經濟學有一種理論叫機會成本,是指把該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機會成本產生于任何一種選擇行為,一個人將其既定的收入用于某項投資,就不能將這筆收入用于另一項投資。當一個人面對兩種可能作出選擇時,總是希望把機會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如何做到正確地選擇,主要是靠數據的理性分析而不是主觀意愿,進行充分論證和科學取舍。創業既要有激情,更要理性,對于項目而言,只有合適的,沒有最好的;選擇項目要量力而行,從干小事、求小利做起;從實際出發,不貪大求全;堅持創新,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不能跟風上;做自己想做、自己喜歡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江俊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但是“新產品的包裝和價位還沒有最后確定”,這就給看到這條消息的人留下一個懸念:未來,納愛斯要怎么做呢?
實際上,作為有些營銷經驗的我們知道,納愛斯對于收購的這幾個品牌已經開始進行造勢和傳播了,至少這個新聞點讓很多曾經把百年潤發作為案例來分析的營銷人獲得了一個信息,百年潤發有了買家,這個買家就是納愛斯。
在整合營銷的系統中,4P是同步進行的,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廣告之外的公關策劃被當下很多企業運用,策劃一個好的新聞點有的時候比投入若干廣告的效果還要好,從公開發表的一些論述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分析:“1、投入成本低。只要能夠真正把握社會發展趨勢、行業發展趨勢、企業發展趨勢及消費者需求變化趨勢,創造出合適的新聞,那么企業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甚至是零成本實現良好的傳播效果,讓眾多媒體圍繞企業的新聞點進行免費的宣傳和推廣;2、傳播的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相對于廣告而言,新聞所承載的信息量要大得多,覆蓋面也廣,消費者通過它,可以了解企業的產品,企業本身,甚至于企業的人和事,而且更加生動,具體和形象,記憶更為深刻;3、新聞的可信度大、接受程度高。新聞一般比較客觀、中立,比起自吹自擂的廣告,對消費者來說可信度大得多,權威性也高得多,另外相對于被動地接收廣告信息,消費者閱讀新聞一般是自覺自愿的行為,因此更容易接受和記住新聞內容,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對企業、對產品的看法。”
由此可見,新聞策劃不同于廣告和公關傳播的軟性文章,雖然他們最終的目的都是傳播企業的文化、思想,讓更多的消費者和公眾了解企業想要表述的內容。
當然,以上內容是葉茂中這廝對納愛斯目前所做工作的分析,我想他們前期的這些鋪墊正是為了下一步更好的進入市場做基礎工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對于新聞策劃和新聞點的把握是比較擅長的。
至于,問我后市如何為“百年潤發”做品牌,我想這個問題應該在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后確定。我們至少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記得這個百年潤發品牌的人還有多少?
其次,當年是什么人在購買這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