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會隊伍建設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企業擴張;財務會計;隊伍建設
近幾年來,開灤集團公司通過大規模的對外擴張。企業重組工作,目前已經在河北、內蒙、新疆、山西等地建設開發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國外合作項目也正在積極推進之中。這些項目的建設實施需要大量的高級財會人員。加強財會隊伍建設變得更加重要和緊迫。開灤集團公司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結合企業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財會人員隊伍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財會人員,對企業戰略擴張、整合重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財會人員在企業對外擴張中的重要作用
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通常包括制定戰略、確定目標、制定計劃、盡職調查、資產評估、商務談判、資產交割、后續經營等諸多環節。財務工作幾乎貫穿所有環節,特別是在盡職調查、資產評估、資產交割、后續經營等幾個環節財務工作更加重要。
(一)盡職調查需要高素質財會人員
盡職調查工作是企業擴張重組的重要環節,調查內容中財務資料占的比重非常大,包括對會計政策、財務制度、股本結構、資產規模、負債情況、銷售收入、企業利潤、現金流量、資產負債率、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歷史成績、對外投資等情況的調查,等等。只有綜合素質較高的財務人員,才能保證調查資料的準確、完整。
(二)資產評估需要高素質財會人員
資產評估是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評估的結果對投資決策、商務談判有很大的影響。雖然這一工作通常由專業機構負責,但是為了保證評估的科學公正,投資方必須要有專業財務人員參與評估工作,監督評估過程、評判評估方法、確定評估標準、核實計算數據、分析評估結果。
(三)投資決策需要高素質財會人員
經過盡職調查、資產評估搜集到目標公司的主要生產經營情況后,投資公司就會對項目做進一步的分析,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為最終決策提供參考。在可研報告中財務人員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包括產量、成本、利潤、損益平衡點、投資規模、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敏感性分析等等。財務分析的科學性、準確性直接影響項目決策。
(四)后續經營需要高素質財會人員
通常情況下,企業并購重組目標公司后,并購方都要管控目標公司的財務工作,有的是派駐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有的是派駐會計機構負責人。還有的是派駐監事會成員,這些管理人員更需要具備較高的財務知識和豐富的管理經驗。
(五)企業融資需要高素質財會人員
企業對外擴張重組,通常都是通過收購股權或資產來實現的,交易過程中需要大筆資金,并購成功后,后續經營還可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企業從發揮財務杠桿放大作用、擴大資金供給、減少資金投放等方面考慮,通常都會開展融資工作。而融資工作對財務人員的素質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高級財會人員的素質要求
由于在對外擴張工作中需要發揮重要作用,對相關財會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管理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級財會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精湛的專業知識
要精通財務會計知識,有較高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分析研究等業務技能。要熟悉公司法、稅法等政策法規,掌握經營管理、資本運營、金融、國際貿易、貨幣銀行學等專業知識。能夠把財務知識與相關經濟工作融會貫通。要具備一定的駕馭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能力,能夠熟練使用現代化辦公設備和財務軟件。
(二)良好的職業道德
財務人員是財務活動的管理者和監督者,經常同錢打交道,容易被不法行為所誘惑,因此從事企業擴張活動的財會人員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要培養廣大財務工作者做到:遵紀守法,廉潔奉公;堅持原則,不徇私情;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努力學習,精通業務;盡職盡責,當好參謀;面向基層,服務熱情。
(三)豐富的管理經驗
企業對外擴張,進行資產并購,不僅是要求財會人員做好單純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更主要的是當好領導的參謀。決策前財會人員要用豐富的管理經驗為領導出思路、謀方案、提建議。決策后往往還需要財務人員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去抓好落實。這些工作特點,要求財會人員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具有較高的組織協調能力,能夠在更高的層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獨特的創新能力
在現代企業的財務首理中,財務人員將會遇到許多新課題需要研究,特別是在投資管理、融資運作、企業整合等方面,非典型財務事項更是層出不窮,有時很難找到值得借鑒的解決辦法。只有廣大財務工作者不斷解放思想、加強學習、提高創新能力,才能開闊思路,提高洞察力和判斷力,用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
三、加強財會人員隊伍建設的途徑
(一)編制財務人才開發戰略,總體謀劃隊伍建設工作
開灤集團公司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編制了《開灤(集團)有限公司財務戰略》,財務人才發展戰略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公司財會人才戰略規劃中:一是明確財會人才隊伍建設的目標、原則及指導思想;二是拓寬財會人才隊伍建設的途徑,通過選送深造、外部引進、高校招聘等多種渠道,增加財會隊伍人才總量、提高隊伍整體專業水平;三是制定鼓勵財會人員崗位成才的激勵政策,在資金支持、提拔重用、任職條件、崗位淘汰等方面予以正向或反向激勵;四是規定財會人才隊伍建設的內容,明確了需要重點培養高級財會人才的數量、結構及專業層次等。在財會人才規劃的指導下,企業財會人才培養工作圍繞戰略目標、遵循計劃階段。采取既定措施有序推進。
(二)堅持輪崗鍛煉,培養復合型人才
財務部門不同的業務崗位差異較大,長期從事一個崗位容易形成業務單一的問題,也容易形成思維定式,不利于管理創新,不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開灤集團公司從財務團隊建設的長遠目標出發,克服輪崗對日常工作的不利影響,大力推進財務人員的輪崗工作。據統計,集團公司財務部門內部輪崗率2007年達15%,2008年達20%。2009年達到40%。通過適度的崗位輪換,有效地促進財務人員的知識更新,拓寬了業務面,同時也促進了管理創新工作。
(三)加強業務培訓,打造學習型團隊
開灤集團公司制定了《關于創建學習型財會隊伍的實施意見》,對財會人員的學歷教育、職稱考試、業務培訓等要求做出了具體規定。在每年的財務工作計劃中。都要將業務培訓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組織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培訓的同時,結合國家財經政策變化及企業財務工作重點,適時舉辦一系列針對性強、形式靈活多樣的高質量培訓。此外要注重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利用各種形式,宣傳先進集體和個人的先進事跡,形成愈益濃厚的全體財會人員比學趕幫超氛圍。通過工作的開展,有效地推動學習型團隊的建設。目前。開灤集團公司擁有本科以上學歷財會人員552人,占財會人員總數的75%會計師以上職稱330人,占總數的44%。有108人取得高級會計師資格,有20人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
(四)強化人才培養,搭建發展平臺
為充分挖掘每名財務人員的內在潛能,發揮其自身優勢,促進其盡快成熟,開灤集團公司努力為各級各類財會人員構建發展平臺。一是合理安排工作崗位,做到人盡其才;二是善于發現業務骨干,并通過派任務、加擔子等方式進行鍛煉;三是組織開展財務調研和課題攻關等專項活動,提高財會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多渠道構建業務交流平臺。通過強化培養,一批高素質財會人員脫穎而出,僅2010年就有13名財會人員走向集團公司高級管理崗位,為集團公司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關鍵詞:人才培養;會計人才;隊伍建設
一、加強會計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會計旨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利用專業的會計核算和管理方法,通過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信息及各種形式的報告,并幫助決策者做出各種正確有效決策的一個人才隊伍。會計人才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理念主要是價值創造與維護利益。所以,會計是企業的計劃、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為了促進企業經濟健康發展,必須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挖掘潛力,會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那么會計人才隊伍素質提升就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1)核算會計及時提供正確的會計信息和其他有關資料,為經營者、投資者、決策者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2)財務會計根據國家政策財經法規等,正確核算、監督、管理和服務,能夠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和財務關系。(3)管理會計能夠如實反映企業經營目標完成情況,與預定的目標、計劃、預算等進行比較分析和檢查,客觀評價企業內部業務部門的工作業績,找出差距,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和建議。(4)管理會計積極主動地參加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能為企業實現未來生產經營的最優化運轉,而提出更加優化的方案,為企業領導做出正確決策提供幫助和有力支撐,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綜上所述,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會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人才培養是關鍵。
二、分析企業財會人員配備及培養中存在的差距與不足
(一)有些企業財會人員知識更新速度慢,專業技術水平力量薄弱
現在雖然我國企業會計人員數量很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知識老化、專業技術水平過低、有的無職稱或低職稱、人員結構不合理現象,其中核算會計占比85%以上,工作時間主要是進行財務核算工作,涉及管理會計工作方面較少,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管理型會計人才缺口較大,需要在培養管理型會計人才方面加大力度。
(二)部分企業領導對會計人才培養重視程度不夠
有些企業管理層特別是小型企業管理層思想觀念老化,更注重眼前和業務的拓展,缺乏長遠,較少關注內部管理,認為會計只是算賬、報稅,對會計工作及會計人員重視不夠,不能提供良好的人才培養平臺和機制,企業發展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阻礙。
(三)有些企業會計人員學習進取心不夠,與用人單位需求存在差距
我國把會計繼續教育作為會計知識更新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會計人員存在被動應付,學習流于形式,沒能做到真學,知識水平和能力沒能真正提高。部分企業為大力培養會計人才也做了諸多努力,但缺乏規范系統的會計人才繼續教育和培養機制,難以充分發揮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后續保障作用。
三、努力培養企業會計人才的有效途徑
(一)優化財務會計人員結構,提升會計鍛煉和發展空間
一是企業制定《財會人員素質提升方案》,進一步規范會計人員配備,加快知識及人員更新速度,優化財會人員隊伍。根據不同職級給予補貼獎勵,促進財會人員自覺學習意識的不斷提高,及時取得相應專業技術職稱,對無職稱的必須考取后才能上崗。二是從現有會計人員隊伍中選取專業技術和學歷高、工作實、素質強的人員,進行重點培養,適時交流,均衡分配到需求人才的單位。三是建立定期輪崗制度,把重點培養對象調到企業內部重要崗位進行輪崗鍛煉,加強學習,熟知各部門及基層單位的主要業務及工作職責,成為會計理論水平高、業務實踐能力強,最終具備綜合管理能力、防范風險能力、決策服務能力的管理型會計人才,能夠站在企業整體發展的高度,為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出謀劃策。
(二)提高重視程度,采取多種培訓方式,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養
一是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引導培訓機構面對中小企業對會計的需求,培養有強烈的職業意識,一用上手、一用對路的職業人才。二是企業內部通過定期開展培訓,采取多種學習途徑,如網絡培訓、開展會計頂端人才專家知識講座等,增加會計人才知識儲備,不斷提高其勝任能力。三是開展技能競賽、分享交流、撰寫論文評比等活動,并對表現好、成績優的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不斷激發會計人員的學習熱情和工作干勁,極力增強會計人才隊伍素質,提高會計人才綜合管理水平。
(三)完善會計人才培養機制,實現與企業用人無縫隙對接
一是制定會計人才培養制度,拓展會計人員晉升渠道,做好會計人員職業技能培訓,不斷完善和創新會計人員教育培訓機制,企業可以拿出一定的職工教育經費,與有關職業技術學校簽訂聯合培訓計劃,職業技術學校派出骨干專業教師,每年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同時,舉辦骨干企業財務負責人培訓班,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教育培訓質量。二是做好提升高級財務人員培養工程。一方面加大對已具備中、高級會計師職稱的會計人員培訓。每年組織會計人員到省內高校或國家會計學院等專業院校進行培訓,豐富學習內容,開拓眼界和思路;另一方面注重培養高端會計人才,組織選拔優秀會計人才,建立企業會計后備人才庫,重點培養能夠引領會計行業發展方向的高級人才,鼓勵進入會計骨干人才培養工程系列。通過多種形式培訓,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真正實現與企業用人無縫隙對接。
四、結束語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改革;高校轉型發展;人才培養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后,一個較為艱深生僻的經濟學名詞“供給側結構改革”,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并成為社會生活中的熱詞。供給側是針對需求側來說的,供給與需求是一對同時存在的關系,供給能創造需求,需求也能倒逼供給。關于“供給側結構改革”,從經濟學邏輯來講,主要是針對“供需匹配錯位”、“供給結構落后”這兩類問題,如果能夠通過需求管理來解決,運用需求管理政策進行治理和調節才是更科學的。眾所周知,經濟增長從來不是由需求決定的,而是由供給決定的。中國的教育事業所走過的歷程,同樣也是如此。
一、現實挑戰與反思
中國高校的轉型發展,實質上是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才供給與需求關系發生深刻變化。這些年頻見大學生“回爐”讀高職的新聞報道,想憑一技之長方便找個理想又實在工作的需求是廣泛存在的。一個學生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愿望,理想的教育環境,應該提供給學生這種轉換和提升的途徑。“供給側改革”思維運用在我校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意義重大,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我們認為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充分體現現代職業教育的特征,加強校企合作,彰顯學院和專業的辦學特色,增加實踐環節,多開設學生需要、拓展素質的選修課,要強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黨和國家制定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前不久召開的兩會精神,向應用型轉變是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和發展方向。目前,中國有兩千多所大學,好大學要奔向世界一流,大部分的普通地方高校面臨轉型發展,一時間有六百多所地方院校改辦職教。去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規范了發展路徑。
二、路徑選擇與構建
學校的轉型本質和核心是向培養什么樣的學生轉變,“意見”中對此明確的表述是:轉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如何培養出這樣的學生,“意見”也提出了很多,概括起來,就是從內到外,從課堂到師資等的轉變,大致有:立足學校所在地方、行業、社區辦學;實訓實習的課時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等。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院教學工作的頂層設計,是學院辦學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實施教學管理的基本依據,是深化教學改革、保障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文件。因此,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要遵循其科學性、規范性、統一性、程序性、時效性和嚴肅性。在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上,要明確“一個定位”,即圍繞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理清“兩個關系”,即德育與智育的關系和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做好“三個對接”,即專業培養目標和用人單位崗位的對接,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的對接;明晰“四個基本思路”,即要以德為先,深入開展第二課堂,加強社會責任教育。要以能為重,引導學生“雙證”融通,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要以賽為要,賽教結合,將職業技能大賽內容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要以用為基,產教融合,將實驗實訓納入人才培養方案。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新制定的未來五年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將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的辦學宗旨,遵循學科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結合學校自身的學科優勢和特色,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數量與質量、近期與遠期、局部與整體、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優化學科與專業布局,強化學科專業特色,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科專業框架和優勢學科群,加強學科隊伍建設,完善學科專業管理創新機制,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實施“一體兩翼五大專業群”建設,做精信息電子、做強機電汽車、做大財會商貿、做特藝術傳媒的學科專業發展目標。構建以工學為主、應用型學科專業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并圍繞各專業人才培養崗位目標定位,開設能夠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組建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三、范式驅動與培育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新制訂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將實施“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1. 要以“三平臺、五模塊”為架構,(三平臺: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綜合能力素質平臺。五模塊:公共基礎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以職業崗位和崗位關鍵能力要素為目標,進行模塊化課程設計,認真制定并扎實落實2016級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學分互換,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綜合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實施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推進對學生進行多樣化、差異化、發展性的培養和評價,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2. 加強學科專業群建設,整合質資源,搭建開放合作共享平臺,提升應用型辦學實力。面向地方裝備業、信息產業、城市建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重點打造以工科為主,一體兩翼,機械類、電子信息類、建工類、財經管理類、文化產業類五大學科專業群。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引進行業標準,努力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無縫對接。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沒有愛心,沒有社會責任的教師和輔導員是不可能培養出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強調四有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陶行知:“愛滿天下”。
二要通過開展教研科研、質量工程、振興計劃以及教學基本功大賽等,努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
三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掛職鍛煉、派出進修、舉辦教師實踐技能競賽等,提高教師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
四要不斷創新完善激勵機制,創新完善教學考核機制,逐步提高教職工待遇,改善辦學條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Z] 教發[2015]7號。
及其實施路徑研究”(項目編號:jg2013064)研究成果
摘要:為推動高校內涵發展,2010年教育部啟動了卓越本科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卓越人才培養標準有通用、行業和學校三個層次,高校應根據內外部環境制定適合于自身的卓越人才培養目標。浙江工商大學結合自身歷史發展與環境特點,提出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界定了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的內涵,并構建了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路徑體系。
關鍵詞:管理型 卓越會計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
為推動高校質量內涵建設,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改變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創新實踐能力不足的現狀,教育部2010年啟動了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批準61所高校為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試點高校,標志著我國高校“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開始。
作為一種較高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卓越人才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為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全面而深層次的結合,達到培養卓越人才的目的。時至今日,教育部卓越人才計劃仍處于探索階段。目前關于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卓越人才計劃涉及甚少,財會專業作為商科中應用性最強的專業,建設卓越會計人才計劃有著迫切的社會需求,本文將參考現有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浙江工商大學財會學科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創新性地提出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界定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的內涵,并構建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路徑體系,本文將對地方高校如何培養富有特色的卓越會計人才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一、“卓越會計人才”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卓越會計人才計劃盡管尚未實施,但是不少高校已經著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探索工作,也有部分論文對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設計以及人才培養的實施方案進行研究。
(一)卓越會計人才實踐探索。上海外貿學院將大一的基礎課程、大二的ACCA課程與大四出國“3+1”項目相結合,構建了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124”模式以及“基本能力職業能力創新能力”三層遞進的課程目標模式體系。長沙理工大學卓越會計人才培養以“校企”聯合教學為特色,集“課程改革、企業實踐、雙師指導”于一體。其中課程改革實施“班―組”互補的課堂教學,每4位學生為一組,實行“雙導師制”,突出學生的個性;“校企”聯合的實踐教學強調實踐資料的真實性與實務導師對學生實踐的指導。寧波工程學院的“尋找明日CFO――寧波市大學生財務案例分析大賽”為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搭建一個用人單位與高校零距離交流接觸的平臺。云南財經大學卓越會計師班則強調國際化能力培養,與ACCA項目聯系在一起。
(二)現有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總結。目前關于卓越人才與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為高校因地制宜設計卓越會計人才計劃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一是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必須以能力為導向,以校企聯合為主要方式,應注重以會計知識與理論為基礎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國際化能力的培養。二是各高校應當根據自身特點與內外部環境特點設計富有特色的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卓越人才素質的構建需要設計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層次的培養標準,每個層次的培養標準又分為通用標準、行業標準和學校標準三個層次。三是“卓越人才計劃”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革命性變革,需要從一種全方位、系統性視角去設計教材、案例、實習實踐、教學方法等。
二、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的內涵
卓越會計人才是卓越人才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應以提升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校企聯合培養為方式,在全面達到國家通用人才培養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校會計學科的內外部環境及優勢,設計具有本校特色的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施路徑。浙江工商大學根據五年來建設國家級“管理型財會人才”創新實驗區的經驗,提出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構想。
(一)管理型財會人才。管理型財會人才是浙江工商大學的財會人才培養特色,2007年學校獲得“管理型財會人才”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學校的財會專業具有悠久辦學歷史,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及博士后流動站三位一體的學科平臺,面向外國留學生的全英文授課會計專業本科班,五項國家級教育質量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示范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十二五”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以及國家資源共享精品課程)和二十余項省級教育質量工程項目;學校還擁有中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研究中心(中國會計學會設立)。
所謂管理型財會人才是與核算操作型財會人才相對應的。在我國1 200萬會計人員中,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核算工作的“核算操作型”財會人員占多數,而能勝任企業資金管理、會計管理、稅務管理、成本管理、內部控制等管理工作的“專業管理型”財會人員較少,能適應企業綜合、全面管理的“綜合管理型”財會人才就更少。因此,學校提出了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
管理型財會人才是系統掌握會計理論與方法、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通曉國際慣例,具有戰略思維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財會專門人才,具有未來成為企業管理團隊中財會專家的潛力。為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我校實施了“646”模式,構建了與管理型財會人才對應的六大勝任能力框架(宏觀形勢理解能力、會計信息處理與分析能力、制度設計能力、戰略執行能力、價值創造能力和財會工作組織能力),以及圍繞六大能力培養的四大培養體系(知識優化體系、能力強化體系、協同培養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和六大建設工程(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工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改革工程、會計教育國際化工程、信息化會計教學平臺建設工程、財務總監進校園工程、學生“第二課堂”工程)。
(二)從管理型財會人才到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基于對卓越人才計劃的研究和對財會人才未來能力與素質的把握,我校提出要在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建設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我校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為:系統掌握宏觀經濟理論、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和會計理論與方法,具有寬厚的理論功底、國際化的視野、開闊的戰略思維、扎實的會計專業技能,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和不斷進取的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級財會專門人才。
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是我校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化,在管理型財會人才素質和能力的基礎上,突出強調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與通用的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我校的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更加注重管理型特征,即我校將定位為未來CFO的搖籃。我校提出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管理型”特色,有著較為充分的現實環境與條件的支持:
1.我校聘請的實務導師都在政府部門、大中型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擔任財會領導崗位。目前我校實務導師已頗具規模,總數已達到30余人。而且,由于我校財會專業辦學歷史悠久,擁有十分豐富的校友資源,同時,浙江省經濟發達,有近300家上市公司,實務導師庫潛在資源較為充裕。
2.我校開展財務總監進校園活動已有多年歷史,近五年累計有四十余位財務總監進校園、進課堂。財務總監還深度參與我校財會本科生教學工作,如教材編寫、學生成績評價等。
3.我校進行“管理型財會人才”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建設已逾五年,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管理型財會人才的培養經驗。
三、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
我校以雄厚的財會教學改革力量與科研力量為基礎,利用與浙江省財政廳、審計廳、省會計學會、省總會計師協會的良好關系,利用MPACC(會計專業碩士)、MAUD(審計專業碩士)、現有的會計實務導師資源以及豐富的校友資源,構建全方位政、企、校聯合協同培養體系。以校外實務導師團隊構建為引領,進行教學實踐基地、師資隊伍和課程資源的建設,進而全面推進培養方案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培養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具體培養路徑框架如圖1所示。
(一)協同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在卓越會計人才培養體系中,以構建實務導師團隊為特色的師資隊伍建設起到引領作用,它是其他系列教學改革項目的基礎。我校擬聘請36位左右的財會類本科生實務導師,每個三、四年級班級配備2-3名實務導師。實務導師的工作任務包括:(1)實務導師進課堂,與學校教師共同組織課堂教學;(2)實務導師給本科生做財務會計實務講座;(3)擔任本科生班的成長導師,通過參加本科生班會,幫助學生完成人生職業規劃。
(二)協同推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學校優先聘請擁有實務導師的企業或單位作為學院的教學實踐基地。學生在實習時能得到學校指導教師和實務導師的共同指導,學生在實務導師指導下選擇與企業實務相關的應用性研究課題,在實務導師和學校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課題研究。
(三)協同推進培養方案優化。學校安排實務導師參與的財會教學改革研討會,對原有的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將第四學年的課程全部改成實踐類課程,由實務導師與學校教師共同承擔實踐類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在培養方案設計上,適當增加財會課程的實踐課時比重,增加財會實務課程;為提升學生國際化能力,學校安排了國內本科生與外國留學生的全英文課程學分互認,使本科生有機會與國外學生一起學習討論,全面提升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四)協同進行課程資源建設。實務導師與學校財會課程負責人共同編寫以上市公司真實業務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實務教材;編寫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管理等課程的教學案例;建設完善課程BB系統。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將記賬業務引入學校會計實驗,在實務導師指導下完成賬務處理、報表制作與納稅申報過程,使學生熟悉在真實業務環境下的財務會計業務。
(五)協同推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根據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的要求,由課程主持人、課程組教師與實務導師對現有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討論,重新確定教學的重點、教學的內容體系,使教學內容與企業財務會計實踐相銜接,同時將實務導師進課堂在教學大綱中得以體現。引入實務導師之后,課程教學將由學校教師與實務導師共同完成,廣泛應用基于真實業務的案例教學將是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重點,同時在教學方法改革中,增強學生互動環節的設計,開展啟發式、設問式的教學方法,推進課程考試方式的變革。
(六)以項目為載體,協同推進課外教學改革。通過省會計學會、總會計師協會牽頭,由學校教師與實務導師一起指導學生進行面向實務的課題調研與研究,引導學生結合畢業論文的選題在實務中尋找需要解決的問題和課題,使學生通過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環節,進一步增強實踐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通過參加ACCA組織的就業力大比拼、IMA和CMA組織的管理會計案例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浙江省財會信息化大賽等競賽,提升學生在國際化情景下復雜問題的應對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慶石,劉偉.卓越人才的內涵與素質標準構建[N].光明日報,2012-10-16.
2.崔茵.卓越人才培養與素質教育[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1):98-99.
作者簡介: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務會計人員;能力框架;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8-0281-03
高校財會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會人員肩負著管理與服務的雙重職能。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理財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校的辦學資金從原來政府撥款的單一型轉化為以政府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多元型,高校辦學資金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經濟行為市場化、后勤保障社會化等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高校財務關系更加復雜,財務管理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高職院校的財會部門不僅承擔會計核算職能和財務監督職能,還要承擔參與學校的戰略制定、資金籌集、財務風險控制等職能,這就對財會人員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高職院校財會人員隊伍的現狀
高職院校大多從中專升格而來,系行業舉辦的事業單位。目前浙江省公辦高職院的管理體制是財政廳管投入、支出,教育廳管業務,行業管人事,人權、事權、財權三權分離。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普遍沒有全日制普通高校重視,總體來看,高職院校財會人員素質偏低,執業能力不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弱化。
為了了解和分析高職院校財會人員隊伍現狀,我們對浙江省20所公辦高職院、3所民辦高職院的會計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并走訪了5所高職院,參與調查的人員年齡、職稱、學歷、崗位分布情況比較均衡合理,高職院校大多數財務會計人員具備五年以上財務會計工作經歷并自始至終從事財會相關工作。絕大多數人員所學專業為財會類專業。
通過調查問卷分析,結合實際走訪了解,我們認為近年來浙江省高職院校會計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漏,具體表現在:
1.注重財會隊伍建設,但各層次財會人員能力需求意識薄弱。由于自身缺乏對能力問題的認識,所以部分會計人員認為經驗就是能力,就是財富,并以此作為資本,而很多會計人員的經驗是依靠大量重復性手工作業和時間的延續堆積而成的。
調查所涉及23所高職院校使用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比例為100%,并且所有的軟件都具有項目管理與預算管理模塊。可見高職院校很重視信息技術對財務會計工作的促進作用,并且不再局限在傳統的以計算機代替手工處理日常工作的財務會計職能,開始探索兼有項目管理、預算管理等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相結合的會計電算化管理信息系統。
分別有92%的被試學校對財務人員崗位設定崗位說明書或有類似形式的崗位說明文件。從而使得認為對自己崗位職責的了解程度:很清楚、比較清楚、一般的人員比例分別為56.7%、40.4%、2.8%。可以看出高職院校財會人員對崗位職責的分工與細化工作做得比較踏實。
對有擁有的會計類或相近專業證書的調查中,106人擁有會計上崗證,占總被試人數的75%,比例偏小,說明持證上崗的原則還沒有得到充分貫徹,另外,5人具有注冊會計師證,兩人具有注冊稅務師證,3人具有內部審計師證書,擁有相近證書的人數很少。
崗位基本業務知識,財會理論知識,職業道德知識各層次人員掌握普遍較多。越是高層次的財會人員掌握的基本知識類型越豐富。但有些基本知識,如管理學知識,教育管理知識,信息化知識各層次財會人員掌握比例普遍偏少。
財會人員應具有的最重要的素質中,誠信可靠被選擇104次,專業勝任被選擇71次,對自身素質的評價,10.1% 的被試認為亟待提高,6.5%認為一般,難以滿足現在工作,51.4%認為一般,能勝任工作,13%認為綜合素質好,實際工作中需要不多,13.8%認為對實際工作很有幫助。在工作技能的獲取方式上,工作習得與學校教育培訓占大多數。能夠看出誠信可靠與對專業的重視的多數財會人員的共識。高職院校大部分財會人員認為自己的基本素質普遍能勝任工作,但仍有很大部分扔亟待改進提高,其中多數為初級、中級職稱財會人員。
2.學院層面對財會管理的重要程度開始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沒有上升到戰略的高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沒有進入學院決策層。通過調查發現,50.3%的財務人員認為學院不夠重視財務會計人員的發展。82.9%被訪高級會計師享受副教授待遇;52.6%的高職稱會計人員在學校兼課;44%學院涉及資金安排的項目決策總是請財務處長參與論證,29.8%學院涉及資金安排的項目決策經常請財務處長參與論證。財務人員在學院重點建設項目的規劃與制定中作用上,47%認為作用一般,21.3%認為屬于執行部門,基本沒作用。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的學院層面對財會管理的重要程度開始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沒有上升到戰略的程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財會人員的工作強度普遍較大,被訪的高職院校,平均學生與財務人員比908∶1,教師與財務人員平均比 48∶1,少數學院學生與財務人員比超過1 000∶1,教師與財務人員比超過100∶1。41.4%被訪人員認為工作強度很大,47.8%認為工作強度較大,10.7%認為強度一般。44.8%的人員兼任其他崗位;30%的被訪人員認為導致工作強度大的原因是管理體制不健全,63.5%的被訪人員認為,工作強度是由財務管理工作性質造成的。19.2%的被訪人員認為主要是人員不足導致工作強度大。認為工作強度大是因為自身業務水平不高導致的比例為13%。可以看出,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工作強度普遍較大,一兼多職、管理體制不健全、工作性質,自身業務水平不足、人員不夠都是其原因。
3.財會人員具備崗位需要的基本素質,但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成長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對現在所從事的財會行業的評價:7.9%的被試認為不滿意想轉行,14.8%不滿意但還是一份工作,66.4%基本滿意,10%非常有成就感。說明高職院校的財會人員對會計崗位滿意程度是比較高的。對最能調動工作積極性的內容中,46.7%的財會人員認為更多的培訓、學習機會是最能調動積極性的因素。其次是物質激勵和崗位晉升。
關于財會人員個人發展方面:只有10%的財務人員對今后職業規劃有明確目標,28.8%想過,但不明確,12.23%沒想過。2.87%的被訪人員滿意目前擁有的晉升機會,可以看出,高職院校財會人員在個人晉升、考核獎勵、職業規劃方面所考慮的問題較為模糊,還沒有形成一個便于操作的個人可持續發展體系。
在具體的學歷晉升、職稱晉升方面,只有27.3%的被訪人員滿意當前的財會人員再教育的培養力度,只有29.6%的被訪人員對當前會計專業技術職務晉升機制感到滿意,在對會計人員的培養上,行業主管部門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只有35.5%的行業主管部門對所屬高職院校的財會人員有一定的培訓考核。高職院校的財會人員對每年的繼續教育工作開展情況較好,但是對每年的繼續教育,只有48.9%的被試人員認為效果一般,5.8%的被試不滿意每年的繼續教育學習工作,他們多數認為培訓缺乏計劃性、系統性、學習效果不好,內容缺乏吸引力。
二、高職院校財務會計人員隊伍建設方案
人力資源管理就是利用各種切實有效的辦法,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提高人力資源質量,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改善人力資源的組織和管理。使人力資源處于最佳狀態,發揮他們的最佳智慧,基于上述高職院校財會人員的能力框架,我們要在體制,運行機制,管理方式,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等諸多方面進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具體實施如下:
1.提出分層次的會計人員準入標準,創建學習型組織。分層次建立準入標準(初級、中級、高級會計人員的準入標準分別為獲得初級、中級、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標準)可以規范財會人員崗位轉換行為,規范“部分會計人員半路出家”的行為,從而切實保障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水平。可以規定“高職院校要想擔任相應的會計工作,必須取得會計知識培訓合格證書。會計人員要想擔任相應的教學工作,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等相應職業證書”。這種靈活開放的人才流動機制的建立,打通了學院各類人才之間的交流渠道,實現有計劃的崗位輪換,最終培養出復合型人才。
2.加強財會人員的培訓。在未來的高校財務管理中,傳統的會計觀念和會計模式已不適應時展的要求,對包括知識資本在內的總資本進行市場化運作管理,需要很強的專業性、技術性、綜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資產的傳統手段是難以適應的,必須提高財務人員的新的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提高會計人員的能力素質,學院和主管部門應當有計劃的專門針對會計從業人員展開自愿性后續培訓和強制性后續培訓。由于高職院校多數為一個行業主管部門只有一所所屬高職院校,主管部門在會計人員培訓的問題上沒有像企業會計這樣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方面需要在體制機制上進一步加強。
一方面,從豐富個人知識結構、拓展視野的角度,學院應當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以鼓勵會計人員積極參加自愿性后續教育,給會計人員一定的自去實現他們自身的發展,允許他們以更有效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另一方面,對具有準入資格的會計人員除了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每年參加相應學時的會計業務培訓以外,行業主管部門或者學院自身應分別針對初、中、高級會計人員組織不同強度和不同內容的繼續教育培訓,并形成制度進行約束。
3.建立完善會計人員尤其是高級會計人才的評價體系。我們要重視高級會計人才的培養和選拔,逐步形成并建立一種科學、公平、公正的有效機制,充分挖掘、培養這類高精尖會計人才。進一步加大正教授高級會計師的評審力度,完善高級會計人才的評價機制。初步形成初級、中級、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正教授高級會計師“階梯式”考試評價體系;提高了高級會計師資格的“含金量”,使得一批德才兼備的高級會計人才脫穎而出,以高職院校快速健康有序發展對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
4.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會計人員的能力需求意識和能力素質水平與領導者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如果領導者決策科學,重視加強財務管理,把財務信息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對會計人員能力素質的要求就會比較高,比較重視,那么,會計人員也會有很強的能力需求意識,也會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素質的提高;相反,如果領導者素質較低,決策不科學,那就會對會計人員起到很大的消極影響,不利于會計人員需求意識和能力素質水平的提高。另外,財政廳、教育廳、上級主管部門應發揮應有的作用。
5.完善激勵晉升機制。財會人員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必須依靠各項規章制度來保證。然而,高職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的會計人員成長激勵機制沒有充分調動會計人員提高自身能力素質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因此,應當完善現有的成長激勵機制,對會計人員施以適當的壓力和動力。對在資產運營、經營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會計人員,可以結合學院的實際,不僅授予他們各種榮譽稱號,還要使他們的收入高于部分負責人,使得會計人員的創造和貢獻得到學院和社會的認可。通過建立和完善檢查、考核、評價和獎罰制度,將會計崗位資格、聘任專業職務、提職、晉級與精神獎勵、物質獎勵有效結合起來。
6.通過輪崗,崗位繼任計劃,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等手段,實現財會人員的梯隊人才發展。在財務會計本崗位任職者正常任職的情況下,著力發現并培養本崗位后備人選,后備人選一般來自于下一級崗位,它是作為本崗位的儲備干部,并非取而代之。在發現并確認繼任者的情況下,結合學院財務會計人才發展與培養的規劃,給予后備人選更多的業務輔導、重點管理溝通和培訓機會,使后備人選得到更大的提升,從而具備擔任上一級崗位的資質和能力,從而形成人才梯隊。高級會計人員要對下一層次人才進行定期的一對一溝通,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及努力方向,對其起到引導作用,了解他們的發展狀況。初級和中級會計人員則通過在各崗位的輪崗,認識自身的問題,挖掘潛力,提升和發揮潛力,每個財會人員都可以全面經歷熟悉學院管理及會計業務的各項事務,從而實現財務會計人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宏,張巍.企業會計人員能力框架與會計人才評價研究[J].會計研究,2007,(4).
[2]劉玉延.中國高級會計人才職業能力與評價機制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4,(6).
[3]夏云祥.《學記》培養人可持續發展能力思想淺析[J].株州高等師范學院學報,2004,(1).
[4]黃少云,王建升.論當代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5]許萍.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問題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6:4.
[6]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課題研究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必讀[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 企業; 財務管理; 發展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西山煤電(集團)公司第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型,奮力跨越,全面打造安全、富足、宜居、幸福的新西山”。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應該緊緊圍繞企業發展戰略,轉變經營管理理念,通過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嚴格成本控制、加強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加快財會隊伍建設,采取積極穩健、靈活審慎的財務管理手段,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財務支撐。
一、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發揮企業管理的核心作用
建立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管理制度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必然要求。財務管理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財務會計記錄包含著一個企業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軌跡。企業的管理工作,如決策、計劃、協調、控制、考核等,都必須利用會計資料來進行;企業決策、計劃的實施必須通過財務會計活動加以分解、協調與控制;企業計劃的完成情況也必須通過會計資料加以考核。當前我國經濟形勢趨于平穩,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并未徹底消除,通貨膨脹已經顯現,國家宏觀調控日益加強,勢必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很大影響。面對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企業只有把財務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加強財務管理,促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增進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能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才能確保企業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得以實現。
二、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確保企業經營目標順利實現
全面預算管理是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一個大型的企業集團,要實現企業整體戰略目標,保持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統籌兼顧、和諧發展,就必須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將企業管理置于預想、預知和預控的狀態下,從而引領企業經濟健康、平穩運行,確保企業經營目標順利實現。
(一)健全和完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
為了加強企業預算管理工作,保證預算的順利組織和實施,就應建立以企業領導為首長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切實加強組織和領導,全面負責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制定科學的預算管控體系,明確各單位、各部門之間以及員工之間的權益與責任關系,溝通、協調和解決預算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控制,對執行結果進行分析、考核和評價。
(二)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編制預算指標
在編制預算指標時,應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以業務預算為基礎,以經營創效為目標,積極開展調研活動,詳細掌握各單位影響預算的政策性和客觀性因素,并參照歷史數據,采取“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綜合平衡、逐步修訂”的原則,進行雙向溝通,以求做到客觀實際。預算一經下達,各預算執行單位必須認真分解實施,將預算指標層層分解到各部門、生產單位、區隊、崗位,明確責任,不留缺口,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算管理控制體系。對于因季度性因素影響的施工、建材等單位要將年度預算分解為月度、季度預算,通過分期控制確保年度預算的實現。
(三)注重預算的執行和控制
在預算的具體執行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對企業員工實施激勵措施,激發企業全員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跟蹤控制,約束和控制對預算影響的不利行為。要充分發揮預算管理機構最高權力的作用,組織定期召開預算執行分析會議,詳細客觀地分析預算執行產生偏差的原因,查找管理漏洞,總結經驗教訓,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或建議,著力解決影響預算執行的重大因素。在維護預算剛性的同時,應根據市場環境、生產地質條件、國家政策法規等變化情況,結合企業實際對預算進行適當調整,體現預算的靈活性。
(四)嚴肅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和評價
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考核與評價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如果不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考核和評價,就起不到預算管理的作用。因此目標考核要把預算執行情況與責任人和員工的績效工資掛鉤,做到獎懲分明,從而使員工與企業形成責、權、利相統一的責任共同體,形成人人頭上有指標、每個崗位有責任、層層考核有目標的考核體系,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考核和評價,促進各單位、各部門和每個員工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查找不足,迎頭趕上,使預算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三、嚴格成本控制,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管理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當前煤炭市場需求過剩、競爭激烈,生產安全投入、環境治理成本、人工成本、和企業辦社會等成本逐年遞增,企業盈利能力呈下降的趨勢。企業只有通過加強成本控制,推進挖潛增效,才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永葆企業生命力。
(一)增加全員成本責任意識
一是各級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要率先垂范,從身邊的具體工作做起,正確處理好成本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做到精打細算;二是建立區隊、班組、崗位的核算制度,通過考核與獎罰等手段,促使全員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減少浪費,把成本投入控制在每一個生產環節。
(二)精細成本管理
煤炭企業生產過程復雜,材料等所有成本投入均不構成產品實體,而且成本投入點多面廣,這就要求在日常成本管理工作中改變過去粗放的管理模式,采取精細化管理手段,合理安排生產銜接,通過使用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和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嚴格成本過程控制,減少無效投入。
(三)推行消耗定額管理
通過執行消耗定額管理,促進各單位優化生產過程流程,強化各項預算定額和費用標準的約束力,使各種耗費得到預先控制,促進管理的規范化,使各項材料投入和費用開支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避免成本開支的盲目性、隨意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四)開展回收復用工作
切實加強生產過程中各作業場點的廢舊物資的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材料回收復用制度,深挖成本潛力,減少丟失浪費和新的成本投入,起到節支降耗的作用。
(五)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
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嚴格控制和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差旅費等非生產性支出,杜絕各類慶典活動大操大辦行為,制止各種鋪張浪費,千方百計降低運營成本。
四、加強現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和有效運行
穩定充足的現金流,是企業應對危機、穩健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全面樹立以資金管理為主導的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強化現金流管理意識,高度重視企業現金流管理。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發展戰略,科學確定投融資目標和規劃,完善嚴格的資金授權、批準、審驗等相關管理制度,加強資金的集中歸口管理,明確籌資、投資、營運等各環節的職責權限和崗位分離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和評價資金活動情況,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資金安全和有效運行。
(一)加強籌資和投資管理
企業籌資決策不當,引發資本結構不合理,可能導致資金成本過高或債務危機;投資決策失誤,引發盲目擴張或喪失發展機遇,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或資金使用效益低下。企業財務部門負債資金活動的日常管理,應當積極參與投融資方案等可行性研究,對籌資成本和潛在風險作出充分估計,對投資目標、規模、方式、資金來源、風險和收益等作出客觀評價,為企業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加強資金營運管理
落實和完善穩健經營政策,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留有節余、增加積累”的資金管理原則,統籌協調內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在資金綜合平衡中的作用,嚴格按照預算要求組織協調資金調度,確保資金及時收付,實現資金的合理占用和營運良性循環,全面提高資金營運效率。定期組織召開資金調度或資金安全檢查,對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妥善處理,避免資金冗余或資金鏈斷裂。
五、加強財會隊伍建設,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培養和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的財務人員隊伍,對于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應當根據發展戰略和業務發展需要,研究制訂企業會計人才戰略規劃,鑄就一支懂經營、強管理、善決策、重執行的財會人才隊伍。一是要建立財會人才引進機制,改善財會隊伍結構,逐步提升財會隊伍的活力和戰斗力。二是建立符合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評價機制,并把考核結果作為財會人才有序流動的根據,以此激發財會人才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建立財會人才培養機制,最終形成一批具有系統的財會理論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的骨干財會人員隊伍,形成一批具備較強戰略思維能力、德才兼備的復合型財會拔尖人才以及具有較高理論修養和較強實踐經驗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更好地滿足企業集團發展的需要。
六、結語
總之,在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充分發揮其中心地位的作用,通過全員參與,齊心協力,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得到同步提高,保證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年,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的關鍵年。根據《藝術館改革方案》要求,加強辦公室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人員素質,強化管理與服務意識,為單位各部室提供全方位的行政、后勤服務,全面提高工作質量,為藝術館的工作上水平做出貢獻,為藝術館的全面工作保駕護航。
二、加強辦公室人員的隊伍建設:版權所有
努力提高辦公室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理論學習、業務學習,強化服務與管理意識,明確分工,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使我館的行政、后勤服務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1、認真學習各種深化改革的文件精神,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定期召開辦公室工作人員會議,學習崗責。
2.、繼續做好單位的財產登記工作,解決各部室工作人員的辦公室的問題,使每個人都有一個辦公的地方,為更好的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3、在分配好各部室工作地點的前提下,和各部室做好協調工作,重新劃分衛生區,責任到部室,辦公室成立衛生檢查小組,負責定期對其檢查,并公布檢查結果。
4、認真做好簽到考勤工作,為評定績效工資、年終考核等提供詳實的依據。
5.、圖書室管理人員要發揚創新精神,以高質量的服務,為全館人員提供良好的借閱的環境,做到借有登記,還有日期。
6、完成全館人員年度考核工作和一年一度的職稱評定和評聘分開工作。
7.、財務報賬人員嚴格遵守財會制度,及時報表,做好領導的參謀,定期向領導匯報財務收支情況,并做好全館人員的工資發放、調整和提高職補等工作。
8、完善檔案管理工作,檔案室人員要有嚴格的組織性、責任心,自覺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負責上級機關及外單位來電文,做好文件的傳閱、收回、定其歸檔和整理立卷工作。
9、認真做好館務會、全館人員會議以及由館組織的大型會議的各項準備工作。
10、每年對全館退休人員進行至少一次的走訪慰問活動。
11、加強單位人員的用水、用電管理。
12.、完善本單位的報紙、刊物、信件的收發和管理工作。
13、對上級領導和外地來賓,做接待工作,使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14、加強單位辦公區域和家屬院的安全保衛工作,健全安全保衛和防火防盜規章制度,堅持預防為主,確保安全。
(江蘇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鎮江 212003)
摘要: 實踐教學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金融工程專業的特色要求更加重視和強化實踐教學。本文主要通過構建相對完整的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期達到不斷提高江蘇科技大學金融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 : 金融工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3-0243-02
基金項目:江蘇科技大學2013年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我校金融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模式創新、改革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卜亞(1972-),男,江蘇漣水人,金融學博士,江蘇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金融學等方面的教學研究。
1 金融工程專業加強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1.1 實踐教學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 實踐教學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把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環節,它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
1.2 金融工程專業的特色要求強化實踐教學 金融工程是以金融創新為核心,綜合運用現代金融理論、工具、技術與方法,創造性地解決金融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與技術性,這些特點決定了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強化和突出金融工程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有助于培養綜合素養發展水平高,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金融工程人才。
2 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校內實驗課程、校內第二課堂、校外實踐基地以及實踐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
2.1 校內實驗課程 實驗課程指教學形式中包含有實驗教學環節的課程,就是在學生學習一些理論課程的同時,結合相關實驗操作,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論。根據我校“強化實踐,注重創新”的基本原則以及“突出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的具體要求,我們考慮設置了以下金融工程專業實驗課程教學體系,以更好地培養和提高我校金融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體見表1所示。
2.2 校內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相對于第一課堂而言的。第一課堂是依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在規定的教學時間里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而第二課堂是指在第一課堂之外,在學校的統一管理下,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的一切與學生教育有關的活動。第二課堂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激發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內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結合金融工程專業的學科特點,第二課堂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大賽,以各類大賽帶動和促進實踐教學,具體見表2所示。
此外,還可邀請業內權威人士舉辦經濟金融熱點問題講座,如當前金融危機與金融工程等;強化學生考證要求,如證券從業資格證、銀行從業資格證以及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等;針對當前股市、匯市熱點話題組織學生沙龍,邀請金融投資專業人才對學生的投資方法進行點評;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類學生社團,如金融投資協會、辯論協會等。
2.3 校外實踐基地 校外實踐基地是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物質保證,它的建設是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設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有利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就業能力。
金融工程專業的校外實踐基地應該由高校和各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以及證券公司等)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共同建設,共同制定校外實踐教育的教學目標和培養方案,共同建設校外實踐教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組織實施校外實踐教育的培養過程,共同評價校外實踐教育的培養質量。
2.4 實踐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需要教師的緊密配合和積極參與,一支富有實踐經驗的教學師資隊伍,是開展金融工程實踐教學的基本條件。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金融機構實踐經驗,為加強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的隊伍建設,可以考慮和重視吸收來自金融實踐領域的專業人員承擔或輔助實驗課程教學。同時,教師也須加強同金融機構實際工作部門的接觸,加深對金融機構業務流程的直觀認識,促進金融理論和實踐的有效融合,從而構建一種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兼備的“雙師型”的師資結構——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此外,可以也以采取和金融機構共建“金融研究中心的”方式,雙方聯合對某些金融問題進行研究,這一方面幫助金融機構解決實際運營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3 結論
“突出實驗實踐教學環節”是江蘇科技大學《2013級金融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培養應用型金融工程人才的重要環節,本文從校內實驗課程、校內第二課堂、校外實踐基地以及實踐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構建了相對完整的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期達到不斷提高我校金融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鄧鳴茂.金融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證券期貨,2012(2):184-185.
[2]教育部.關于開展“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E].2012(3).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不斷建設和農民群體法制意識的提高,村集體逐漸將關注點轉向村級財務。盡管村級組織在財務管理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村級財務還是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加強財會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財務公開活動、建立監督委員會、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實行崗位責任制五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村級財務;監管;規范;財務制度
2013 年6 月27 日,我國農業部、財政部、民政部、審計署聯合《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意見》,就做好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對完善我國農村會計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促進了我國的村級財務管理事業的發展。
一、加強財會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村級財務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工作人員有較高的要求,財會人員的專業知識和道德操守直接影響到村級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必須加強村級財會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 培訓現有財會人員
定期組織會計專業知識培訓活動,要求全體財會人員參加培訓,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表現優秀者獲得名譽或物質獎勵,表現較差者給予適當的懲罰,以此提高村級財會人員參加培訓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除了對會計專業知識進行培訓外,還應向財會人員宣傳相關的法制法規和會計從業人員應遵守的職業道德操守。同時,為了實現村級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還要對財會人員進行計算機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使村級財會人員能熟練使用office 辦公軟件和金蝶、用友等常用會計軟件。
(二)引進一批專業會計人才
實行公開聘用制,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招聘,只要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和符合崗位的其他要求,即可參與村級財會人員的公開招聘。同時,在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儲備庫,定向培養專業知識過硬的村級財會人才,引進一批專業的會計人員,提高村級財會人員的綜合水平,從而提高村級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二、開展財務公開活動,增加財務透明度
(一)規范公開內容和時間
逐項逐筆地公開村集體的財務開支,必須公開法制法規要求披露的內容,例如:計劃生育罰金、養老保險基金、貧困家庭補貼等。同時,根據制度的變化和農村的實際情況,村級組織可以適度地增加或減少村級財務公開的內容,使村民對村級財務狀況有全面的、詳細的、真實的了解。
應該定期開展財務公開活動,至少每季度開展一次財務公開活動,年末還應該公開本年度的財務總結報告。發生財務開支較頻繁的村級組織,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每月進行一次小型的財務公開。
(二)規范公開形式和流程
利用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共同傳遞村級財務的管理情況,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直觀地顯示該村在某一時期或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非財務信息能夠更好地幫助沒有會計專業知識的農民群體了解村級財務狀況,兩種方式的結合能夠同時滿足審計監督人員和普通農民的需要。村級組織可以通過專欄展板和農村官方網站的平臺進行財務公開,適當地輔以廣播、公報、電視等方式。并且,對于發生頻率較大、占村級財務開支比重大的重點事項,應當予以醒目位置或突出標志,不斷創新和豐富村級財務公開形式。
公開的村級財務,由財會人員編制出來后,先由相關負責人和監督委員會審計監督,然后上報給鄉鎮政府,通過所有人的審核簽字后,村級財務才進行正式的公開。
三、建立監督委員會,加大民主監管力度
保證財務的真實性和規范性是村級財務管理的重點,也是加強村級財務監管的有效渠道。為此,應當建立監督委員會,對村級財務管理實行民主監督。
(一)民主選舉監督委員會
監督委員會的會長應由專業的審計監督人員擔任,并聘請兩至三名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的監督工作。監督委員會的其他委員由村民大會或村代表會議公開選舉,選舉應當實行規避原則,與村級干部、財會人員有親戚關系的不能參與選舉,這樣有利于選出德高望重、作風正派、為農民群眾謀福利的委員,最后當選的委員要簽署責任協議書,明確作為監督委員會委員的權利和義務,同時要進行相應的教育培訓,培養委員正確行使自身權利和履行自身義務的綜合能力。
(二)實行全過程監督
監督委員會不能僅僅只監督財務的公開,應該實行全過程監督、動態監督,從項目開支的申請到村級財務的審計,都要進行密切的關注,做到事前審核、事中檢查、事后審計,避免相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謀取個人私利。監督委員會一旦發現不合理、不合法規的地方,應當責令相關人員改正,并如實向上級反映,保證村級財務的真實性、規范性和透明性。
四、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村級內部控制
加強村級財務監管就要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通過制度提高約束力,保證村級財務管理的有效運行,保護農村的集體財產,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達到財務監管的目的。
(一)加強村級債務債權管理
村級組織應當按照“量入為出”的原則,嚴禁借款興辦公益事業,彌補虧損;嚴禁以任何名義向其他機構或個人借款,或者為他人做擔保;嚴禁超額發放獎金、補貼、福利等;嚴禁不合規定地向他人或機構贈予村集體財產;嚴禁對債權不進行或進行不合理的壞賬準備。對于逾期不還的債權,村組織應按照電話催收、寄送信函、委派專人的流程進行催款,一定情況下可以通過法律渠道維護村集體的債權。要加強對村級債務債權的監督管理,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對于違反法制法規舉借新債,虛增村級債務債權的行為,必須嚴厲打擊,必要時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強化貨幣現金和票據管理
村集體必須嚴格按照法制法規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貨幣現金和票據管理制度。庫存現金由出納人員管理,向村民收取的現金必須及時入庫,不得設立小金庫,不得公款挪用,不得以白條相抵;健全現金收支審批制度,對于不合規定的申請,財會人員應當拒絕,不得付款;加強銀行存款的管理,跟進銀行存款的收支,及時登記入賬,定期進行銀行存款對賬單和賬戶的對比審核,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統一發放票據,規范票據的填寫方式,嚴格審核票據,妥善保管票據,定期清查票據,不得偽造票據,一旦發現偽造票據行為,必須嚴厲打擊,必要時追究其法律責任。
(三)規范“三資”管理工作
對于村集體的資產、資金和資源,應該實行民主化、服務化、網絡化和公開化,即全面推行“三資四化”監管服務。安排專人管理村級組織的資產,定期實地盤點資產,做到賬實相符,按合理的方式對資產進行折舊或攤銷,年末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清查,評估資產的公允價值,計提資產的減值準備。
村級組織必須建立集體資源賬戶,如實登記集體資源的項目、數量或面積、經營開況;公共資源的開發經營和承包方案,必須經過村民大會或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除規定必須由專門機構承包外,集體資源的開發和承包需通過公開招標、投標的方式開展,招標、投標方案也須經過村民大會或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五、實行財務崗位責任制,明確財會人員的職責
為了提高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應當實行崗位責任制,使財會人員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提高村級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從而達到加強村級財務監管的目的。
(一)堅持“職務分離”原則
在財務管理中,某些職位是不相容的,必須堅持“職務分離”的原則,實行會計內部牽制制度,合理設置會計、出納、審計等崗位。會計負責日常開支的登記、財產的入賬、票據的填寫、報表的編制等工作,出納負責管理村集體的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審計負責對費用的申請、項目的開支、基金的余額等進行審核,這些崗位之間的責任是不相容的,必須安排不同的財會人員進行任職。這種“一人一職”的崗位設置,一方面可以使財會人員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和規范性,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村級財務管理內部的相互監督,防止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謀取個人私利。
(二)建立考核獎懲機制
為了提高村級財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應當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定期對財會人員的工作進行考核,考核優秀者給予一定的獎勵,表現較差者給予一定的懲罰。宣傳法制法規,增強財會人員的法制觀念,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工作監督,發現違法違紀者,要求繳納一定數量的罰金,嚴重者交由司法機關處置,做到嚴懲違法違紀行為。
總之,加強村級財務監管,規范農村財務制度,是維護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障。把加強村級財務管理作為立足點,保障村民對村級財務的管理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建立具有可操作性、規范性、約束性的制度體系,實行公開監管、民主監管,密切村級組織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限于作者理論和實務的局限,提出的措施難免會有所偏頗,希望能夠對相關的村級組織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陳國.加強村級財務監管[J].農村財務會計,2009年第8期.
[2]李愛君.加強村級財務監管促進農村和諧發展[J].財政監督,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