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人健康指導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腎結石常令患者痛苦不堪?!睹谀驅W學報》刊登一項研究發現,檸檬酸鹽不但能綁定尿液中的鈣,防止鈣沉積形成結石,還能防止更多結石的形成。檸檬酸鹽可以通過不同方式獲取,但在檸檬中含量格外豐富。對藥物不耐受的患者來說,飲用檸檬汁最好。
《泌尿學學報》刊登另一項研究建議,每天取適量檸檬汁,以2:1的比例用檸檬汁兌水飲用,效果良好。檸檬汁稀釋后味道更好,尿液量也會大大增加。務必牢記:尿液越濃,腎結石危險越大。
稍胖的老人壽命更長
許多老年人都深受三高問題的困擾,尤其是那些肥胖的老年人,因此,人們覺得老年人還是瘦點比胖點好,就像那句俗語說的:“千金難買老來瘦”。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老年人胖點要比瘦點好,甚至稍胖的老人壽命更長。
研究發現,只有肥胖超過標準體重35%~40%時,才容易導致疾病發生,體重稍微超過正常值其實更有益于健康長壽。因為胖人的皮下脂肪層較厚,抗寒、抗病能力比瘦人強,更經得起疾病的“折磨”。而瘦人抵抗力相對較弱,對環境的適應性差,特別是對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急性傳染病,都比胖人的發病率高,而且預后差。研究還發現,60~70歲的老年人肌肉開始出現萎縮,男子每10年萎縮4%,而婦女則可能達到6%。女性如果從50歲時體重顯著減輕的話,更易發生骨折,尤其是髖關節骨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體瘦者內臟下垂的發病率很高,最明顯的是胃下垂。
睡眠時間和次數可能由基因決定
研究發現,人們睡眠持續時間或者次數很大程度上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保證睡眠有兩個很重要因素: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大約有1%~2%的人表示,他們從小就很嗜睡,幾乎每晚至少都要睡足10個小時。這樣的“嗜睡者”其實是正常的,他們每天都需要足夠長的睡覺時間才能讓身體機能正常運行。相比其他人,他們如果睡眠不夠,免疫機能更容易受損。
專家總結喝酒傷身時刻表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英國《每日郵報》最新載文,刊出了多位專家總結出的不同時間點酒精對人體的影響。
晚上8點:飲酒后最易興奮。一杯酒下肚就會提高多巴胺、血清素等4種可以使大腦產生欣的化學物質水平。
晚上10點:酒后口無遮攔。飲酒兩小時后,自信心會倍增,但判斷力更差。
晚上11點:最不適宜喝威士忌。
午夜12點:女性醉酒更快。女性脂肪多,水分少,加之女性體內處理酒精的肝臟酶水平低,因而更容易醉酒。
凌晨2點:酒后大吃燒烤很危險。酒后燒烤吃得多,容易誘發嘔吐,甚至胃出血。
凌晨4點:影響睡眠。過量飲酒使人很難進入深睡階段,起夜次數多,醒來仍覺疲倦。
上午7點:酒后脫水導致頭痛。即使半夜之后沒再喝酒,血液酒精水平和脫水也可能導致頭痛等宿醉癥狀。
上午9點:油炸食物加重宿醉癥狀。酒后沒睡好會導致醒來時血糖偏低,想吃油炸食物。但這又會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導致胃部不適。
上午11點:感覺最難受。由于肝臟、腎臟等器官都忙于處理酒精,11點是宿醉最難受的時候,更容易抑郁、焦慮和易怒,體溫增加、心跳加快且血壓升高。
下午1點:身體開始恢復。此時,宿醉影響減退,身體開始恢復,但仍會感覺沒睡好或胃部不適。
頭發可記錄情緒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頭發中包含一種反映壓力大小的激素皮質醇,這種皮質醇的信息可以在頭發中保留至少6個月。因此,頭發可以告訴你,過去半年多你過得輕松還是緊張,經受了多少壓力。
即便頭發脫離了身體,這種信息依然會被保留。從不同時間段生長出的頭發,可以反映出那個時間點你的身體經歷過什么樣的變化,如受精神打擊、毒物侵襲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只要一直留著頭發不剪,過去就一直如影隨形。如果說頭發是過往壓力、情緒的鮮活記錄,那么,通過剪去長發來剪斷牽掛,還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科學家找到“老年癡呆癥抗體”
新近出版的《美國科學院學報》刊登一項最新研究宣稱,紐約倫斯勒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已經研究并造出了一種“老年癡呆癥抗體”。這種“老年癡呆癥抗體”可以中和會導致老年癡呆癥的有害蛋白質――“β-淀粉樣蛋白”??茖W家表示,這項新研究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癥等復雜疾病的病理,同時也有助于研究出可治療多種疾病抗體的新藥物。
蘑菇炒蛋有助預防胰腺癌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富含微量元素硒和鎳的飲食,比如蘑菇炒蛋,有助于預防胰腺癌。
研究人員發現,高水平的硒、鎳可以降低胰腺癌風險。富含鎳的食物包括蘆筍、蘑菇、梨、豆類和茶;富含硒的食品包括巴西堅果、葵花子、雞蛋和多脂魚類如金槍魚和沙丁魚。而高濃度的鉛、砷和鎘可促進患病幾率,煙草中就含有鎘。數據顯示,吸煙者占胰腺癌患者的三分之一。專家推薦,雞蛋富含硒,而蘑菇中富含鎳,因此,將兩者結合起來的蘑菇煎蛋卷,或者蘑菇炒蛋可起到預防胰腺癌的作用。不同種類的蘑菇都有此作用。
睡眠不連貫損害長期記憶
美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如果只是睡眠時間充足,但睡眠時常中斷,有可能會損害長期記憶。
研究者運用光遺傳學技術,改變小鼠的特定腦細胞。當小鼠入睡后,研究人員向它們的大腦發射光脈沖,打斷小鼠的睡眠但不影響其總體睡眠時間。在如此持續干擾一段時間后,研究人員將小鼠一只只單獨放入實驗箱,每個箱內放有兩件物品,其中一件是小鼠早已熟識的舊物,另一件是小鼠此前沒見過的東西。如果小鼠能連貫睡眠,那么它觀察新物件的時間比舊物長。
實驗結果顯示,那些不連貫睡眠的小鼠對新舊物品的觀察時間和興趣相同,這說明小鼠的長期記憶受到影響。研究者由此認為,無論睡眠總時長或深度如何,一段最低限度的連貫睡眠對強化記憶至關重要。
吸煙者多吃梨能降低患癌風險
青少年。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家庭邁進社會的過渡期。在身體、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面臨多種危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情緒和行為問題。這一階段的心理問題沒有解決好,很可能影響今后的發展。我國3.67億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至30%,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癮、吸毒、人格障礙發生率是普通人的5-10倍。
女性。因為擁有細膩的心思,女性比男性想得更多,她們的煩惱也更多,尤其是感情用事、過度遷就、顧慮重重和過分依賴的女性。與男性相比,她們更容易出現抑郁癥、神經衰弱、癔病、更年期綜合征及焦慮癥。
老年人。到了老年期,人的器官開始老化,功能出現衰退,各種軀體疾病陸續出現,導致老年人容易發生各種精神心理障礙,最常見的是老年期抑郁障礙,其他的還有老年期譫妄、癡呆、老年期創傷后應激障礙、睡眠障礙等。在社區居住的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重型抑郁癥患病率為1%-5%,70-85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群患病率增加一倍。老年人的抑郁癥狀常出現于慢性軀體疾病、認知損害和功能障礙之后,存在高自殺風險,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痛苦。
這三類高危人群,一旦發現心理問題,不能“無為而治”、一味忍著,需要積極應對。一般說來,出現心理不適,首先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自我調節。
正確面對壓力。遇到挫折時,轉移注意力,暫時拋開煩惱,先做喜歡做的事。等心情平靜后,再重新考慮如何解決煩惱。
以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自豪。立足c不一樣,閃光點也不一樣。要敢于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學會宣泄。不順心、不如意時,可以通過運動、娛樂、找朋友傾訴等方式來宣泄不愉快情緒,切忌壓抑負面情緒。
【關鍵詞】農村老年慢性病人 社區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349-01
農村老年人一方面對慢性疾病的認識、防治知識缺乏,另一方面農村老年人照料、護理資源匱乏、資源配置不全,缺少進行休閑活動的場地和組織資源,即使有老年人活動室、運動場所及老年人協會的農村社區,能夠真正起作用,吸引老年人參加活動,豐富老年人休閑活動的也只是少數。另外農村地域廣闊,人口比較分散,這就給我們的社區護理工作帶來困難和挑戰。社區護理是適應社區居民健康要求,伴隨著社區衛生服務而逐步發展的。社區護理其發展歷史不長,如果從學術上看,它既是護理專業的一個分支科學,又是將公共衛生科學和護理學結合在一起的一門學科。筆者通過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學的理論學習,結合自己從事20多年的基層醫院的護理工作和近幾年的農村社區護理實踐,特別是農村老年人慢病的防治工作,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合格的農村社區護理工作者,應該掌握社區護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區護理工作,特別是老年慢性病人的護理干預工作的特殊性。這對提高社區護理工作質量,完善老年慢性病人的護理干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農村老年慢性病人的概況
與城市相比,近幾年農村居民慢性病的增長率更為迅速,特別是老年人,兩者的差距逐漸縮小,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城市患病率為19.3%,農村為18.6%,差別已不顯著。由于保健意識淡薄,醫學知識缺乏,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水平的相對落后,農村居民慢性病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更低。另外,農村居民特別是老年居民慢性病相關行為危險因素水平普遍較高。如,吸煙,蔬菜、水果、魚蝦類和豆類攝入不足,油脂類、谷類、鹽攝入過多,睡眠時間過少或過多,體育運動少,治療不規范和病情控制差使慢病對農村居民健康影響更為重要,另外,對于經濟收入、醫療保障水平較低的農村居民,慢性病在經濟上的負擔更為沉重,農村居民更容易因為慢性病而陷入家庭經濟危機,因此,在農村開展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非常緊迫和必要。健康促進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確認為預防和控制慢性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
2 社區護理的概念
社區護理的基本含義 社區護理是在社區范圍內開展以健康為中心,向個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宣傳指導為一體的系統化整體服務。
社區護理的必要性 一是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健康老齡化觀念的提出,帶來許多相應的社區保障需求,二是疾病譜的變化,慢性病社區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實施計劃生育國策,家庭結構擴大化,一對夫婦應照顧4位老人,這就需要“簡、便、廉”的社區護理服務,四是目前醫療費用高居不下,農村居民難以承受,加之看病難,住院難的現象還客觀存在,這對社區護理的需求也就顯得越來越迫切。
社區護理的常用措施有三種,一是采取教育措施,教育是給居民提供信息,鼓勵他們自愿改變其生活方式,向健康化發展,如教育居民如何選擇符合健康要求的膳食方法和體育鍛煉方法;二是采取策略化措施,策略化是比較強烈的規勸方式,既通過一些護理活動來減少環境中導致危險的因素。如對疾病的預防注射,對餐館的食具消毒;三是采取強制措施,強制是運用強勁的方法。如法律規定不準虐待老人、兒童,傳染病的隔離,禁止吸入有害化學物質。社區護理運用這三種措施來保護居民,防止疾病及傷殘,促進健康。
3 農村老年慢性病人的社區護理干預工作的特殊性
3.1 農村老年慢性病人的社區護理干預工作客體方面的特殊性
深入農村 服務的對象是農村老年病人。社區護理是一種公益,它不同于醫院護理工作,醫院護理的對象是患者,是在醫院集中護理,而社區護理的對象是每一戶、每一個人及一些公共場所,因此社區護理人員要深入到農村,直接面向農村居民群眾的。
慢性病綜合防治在經濟發達的城市推廣力度較大,建立了比較健全的防治網絡,總結出了主要依靠城市衛生局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農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文盲規模還很大,醫療資源相對較少,公共網絡滯后,農民獲得健康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和機會。因此,農村的健康教育應具有農村的獨特性,在農村社區進行健康教育研究,探索適合中國農村實際情況的健康教育模式迫切需要。在農村,過咸飲食和高脂膳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普遍存在。2002年中國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我國農村居民豆類及奶類攝入嚴重不足,奶類消費僅相當于城市居民的十分之一,而腌制食品的攝入明顯高于城市平均每周1.7次。2002年營養專項調查顯示,公眾對營養知識需求較高,但合理營養的知曉率偏低,膳食行為也不盡合理,營養缺乏與營養過剩同時并存,急需科學引導
3.2 農村老年慢性病人護理干預工作主體方面的特殊性
3.2.1 這種護理是專業化的 慢性病人往往需要專業性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因此傳統的家庭照顧者已不能很好的滿足老人的護理需求,需要對家庭護理者進行專門培訓,要推動老人照護專業教育培訓體系,發展老年專業護理教育,同時要建立培訓機構,對從事長期照護服務的人員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在培訓。
3.2.2 這種護理是長期的、連續的 慢性病人的主要特征就是病癥的長期性,因此也需要護理者的長期、連續的跟蹤護理,為了照顧到農村的弱勢群體,對于老年人,護理人員要定期帶著簡易檢測儀器入戶進行查體,根據老年人營養及健康狀況提出針對性指導意見。并且,因人而異逐步調整和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在飲食運動指導方面做到具體化、形象化、長期性。例如,建議每人每三個月吃鹽不超過一斤,因地制宜開展健身活動(如散步、適量田間勞動、庭院勞動、家務活動等)這是農村本土幾乎不花錢的運動,但是要長期、連續的督促他們。
3.2.3 這種護理以“獨立”為主 需求社區護理人員具有自主性,醫院護士經常是在醫囑下進行工作的,而社區護士特別是農村社區護士,因社區護理的管理層次少,工作范圍廣,經常處于獨當一面,單獨執行任務的情況,許多工作從準備到操作,從實施到結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區護理人員要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關鍵字:社區養老;內涵;問題;對策
一、社區養老的背景與概念
我國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 1/5,2000 年我國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已經達到 8811 萬人,占我國總人口的 7%左右,標志著我國基本進入老年型國家的行列。 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調查數據,截至2006年6月1日,我國60歲及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有3856萬。2000年我國城市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46萬,到2006年增長到382萬,增加了55%;城市80歲及以上人口占老年總人口的比例從2000年的8.4%增至2006年的9.9%,年齡結構高齡化問題顯露。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發達的境況下發生的,而我國是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來臨的,人口老齡化速度之快、高齡人口之多、老齡化基數之多是其他國家不曾發生的。解決城市老年人口的供養照料問題、慰問服務問題和精神支持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社區養老模式作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既不同于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也不是類似于的社會養老模式,而是將社會機構養老中的各項服務引入社區,從而實現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也能享受物質供給、醫療服務、法律保障、精神慰藉等需求的養老模式。它吸取了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方式的優點,能夠有效應對中國快速老齡化形勢。
社區養老模式的優點:一是吸收了家庭養老的優勢,滿足了老年人的親緣、地緣心態,在心理上易被老年人接受;二是社區養老不僅可以利用社區資源,而且可以為當地下崗待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區的就業壓力。三是社區互助合作交流較強,有人情味,有利于社區中老年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四是讓老年人實現繼續社會化。一些身體相對健康的老年人可以參與到社區志愿者服務機構中,幫助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這樣老年人的自我價值就會重新得到實現,就會獲得來自社會及自我的認可。[1]
二、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
2008年,由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正式頒布實施,提出“十一五”期間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在城市將實現全覆蓋。近年來我國民政部門把推行居家養老服務作為工作的重心,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力推進,使居家養老從無到有、從點到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
三、社區養老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職能定位不清
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政府需要轉變政府職能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現象,從全能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在社區養老保障中發揮服務型政府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政府職能界定不清,政府決定和推動社區大小事務及其進度,仍然存在著大包大攬的現象,這樣不能充分發揮社區基層民主作用,社區的發展規劃需要按照政府規劃進行,而不能按照自身需求具體調節。政府在干預社區發展的同時,也并沒有很好地履行政府在支持社區養老服務中的職能。[2]
(二)監督體系和管理體制不完善
社區養老是近年來興起的新興事物,其相應的監督體系和管理體制仍然是不完善的。雖然有些地方對社區內部服務網點進行了監督和管理,但在制度上評價網點的優劣卻未給出;在各種資金補貼的使用上,也沒有配套的監督評估體系。
管理體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部門之間的多重領導和部門內部的管理。多重領導主要表現在,社區養老涉及、民政、婦聯以及勞動人事等多個部門,但由于各部門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管理,使得社區養老服務的資源整合面臨很多困難,造成資源浪費,綜合合力也受到了限制;系統內部的管理則主要表現在系統內部上下級上,對社區養老不能達成共識,對社區養老資金沒有制定相關的長效機制,使得社區養老發展受到阻礙。
(三)法律法規不健全,責權不明確
雖然我國出臺了一些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指導意見,但具體的法律法規、規范的實施細則還沒有出臺。若沒有具體規范提供服務組織的行為,則會在管理上出現混亂。若沒有具體規范提供服務方和接受服務方的具體權益,則會出現權益不清問題,易損害老年人的權益。
(四)國家宣傳力度不夠大,大眾參與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
由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近年來興起的,還沒有被廣大公眾所認識,加上宣傳力度不夠,大眾缺乏參與意識等因素阻礙了社區養老的進一步發展。[3]
(五)所需資金來源不足
前面已經講到我國的老齡化屬于“未富先老”。這就決定了我們不像發達國家底子厚。我,我們沒有充裕的時間和財力去完善社區養老制度、配置社會資源。地方財政撥款有限,社區自身籌資難度較大等造成了社區養老資金的缺乏,影響著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
(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及設施不完善,服務內容單一,服務專業化水平低
隨著老齡化的推進,老年人口日益增多,養老服務機構不論是在數量和規模上都很難滿足養老需求,養老服務機構壓力日趨增大。當前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主要服務特殊困難的老年人群體,而面向普通老年群體的社會化和專業化護理服務僅占少數。因此造成很多老年人得不到相應的養老服務。對于老年人的需求大體上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生活照料需求、經濟支持需求、醫療保健需求、精神慰藉需求、休閑娛樂需求、社會參與需求。目前各地開展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單一,主要還是集中在生活照料的層面,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醫療保健服務比較缺乏。由于我國未富先老,受政府財力限制,多數地方政府并沒有經濟實力對社區養老服務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而且我國的社區服務專業教育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我國社區養老服務隊伍總體素質不高,服務專業化水平低。
四、解決對策
(一)正確定位政府職能
市場經濟體制下,全能政府應逐漸轉為服務型政府。對于社區工作政府有關機關應逐步放權,不可大包大攬,更不可錯位越位,應充分發揮基層社區自我管理的民主和積極性。政府應該有選擇性地干預,正確支持社區養老服務。
(二)完善監督管理體系
首先,建立可以量化的評估體系,對社區老年人實際生活現狀進行量化評估,掌握老年人真實的生活狀況。其次,對社區內服務網點進行定期量化考核,對不能提供有效服務的網點則堅決予以取締。最后,在社區內部建立專門負責協調工作的部門,以此來協調社區各部門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
(三)健全法律法規,明確責權
我國政府應該出臺具體的社區服務的實施細則,而不是一些指導意見。對于接收方與服務方應該明確其權益,防止出現扯皮問題。明確服務收費標準。
(四)加大宣傳力度
由于是新型養老方式,應加大宣傳期內容和其優越性,使更多的人熟悉并參與其中。調動廣大基層群眾的積極性。
(五)多渠道拓展資金來源
一是加大中央及地方政府財政撥款;二是探索福利彩票公益金,以此支持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三是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向慈善機構等非營利機構進行捐贈。四是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社區養老服務事業,建立起政府宏觀調控、社會中介組織運作、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自主經營的管理體制,并面向服務對象進行收費。[4]
(六)完善社區養老機構的設施建設
由政府統一規劃社區養老機構,并利用社區內各類資源,協調整合各類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為老年人群提供交流活動的場所。完善城市社區醫療保健機構建設,定期組織老人體檢,及時發現疾病并治療,并提供醫療保健和心理咨詢服務,使老年人“病有所醫”,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完善城市社區娛樂運動設施建設,提供各種娛樂運動設施,鼓勵老年人參加文體社交等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
(七)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專業化養老服務隊伍
第一,可招聘相應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充實社區養老服務工作隊伍。第二,可對社區養老服務隊伍進行職業培訓,提高社區養老服務隊伍專業素質。第三,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技能的培訓,為老人排解憂煩。
社區養老作為一個新的養老模式登上為解決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提供一條嶄新的思路。既避免了傳統家庭養老模式所帶給家庭、兒女的養老壓力,同時也有效避免了單純的社會養老所帶給政府、社會的壓力。由于目前社區養老事業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研究,以促進其發展,真正讓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養老目標,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譚英花.我國社區養老服務文獻綜述.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2(11)
[2]丁甜.中國城市社區養老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2(4)
[3]張玲.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綜合研究.天津財經大學,2011(5)
[4]鄭惠強.大力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群言,2012(5)
[5]陳寧.我國城市社區養老問題研究.吉林財經大學,2011(4)
一 、 “智慧養老”的興起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智慧養老”的概念開始為大眾所熟知并逐步在全球范圍內開始滲入老年人現實生活。
所謂“智慧養老”,即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O2O社區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實現高效便捷的養老產品與服務輸送體系,將健康、養生、享老送至床頭,實現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的“康居養老”。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涉及到養老服務產品內容及其服務供給方式等諸多要素。養老服務產品主要涵蓋醫療、養老照顧、金融保險、老年教育、文體娛樂等方面的內容,這些產品及服務可以由第三方合作機構或養老機構提供,也可由社區服務站通過設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或者組織熱心于為老服務的志愿者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其宗旨在于最終實現養老服務產品的智能化貫穿,充分體現智慧社區、智慧養老的服務特色。
目前,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通過為所有老人佩戴智能腕表來及時掌握老年人的情況;加拿大魁北克省建立起老年集成服務網絡(integrated service networks),為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了更多的服務選擇方式。國外的經驗與事實表明,通過將適老服務資源與老年客群資源進行整合對接,一定程度上減小了資本的浪費與重置。得益于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我國,養老模式的發展也出現了智能化趨勢。
二 、 社區“智慧養老”的初步發展
如前所述,智慧養老服務的供給方式涉及到社區、養老機構以及其它第三方社會組織等。目前來看,相較于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由于其獨特的優勢,比較受老年人青睞。
就社區層面智慧養老的發展現狀來看,現代信息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等在我國養老服務領域的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還較為有限,傳統的管理運營模式在養老服務領域的發展中仍然占主導地位。為推進我國智能化老齡產業的發展,2013年,全國老齡辦成立了“華菱涉老智能科技產業發展中心”,并開始在重慶巴南地區、成都錦江地區試點推行智能化養老實驗區。在此基礎上,國務院于2015年7月6日《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進一步推進智能化養老服務的發展。以此為契機,我國智能養老服務得到了初步的發展。例如,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街道以365天24小時人工值守的“老街坊”養老智能健康管理服務平臺,將老年人、子女及專業的健康照護團隊匯聚在一起,使老人在近距離享受健康管理的同時還能夠就此與子女及時溝通。
總之,“互聯網+”正全面融入醫療、保健、養老等家庭服務業。在養老領域推進“互聯網+”,對傳統業態養老服務進行改造升級,應該通過搭建信息平臺,開發一些便于攜帶的智能設備,實現老年人群現實需求與信息資源的有效對接,讓互聯網真正貼近老年人需求,讓老年人走進互聯網世界。當然,這一愿景的實現還需要克服重重障礙。
三 、 網絡世界中老年人“虛擬化生存”的現實鏡像
不可否認,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由于互聯網的介入,也給以面對面交往形式為主的老年人帶來了一些困惑。
第一,老年人面對科技產品時大多存在一種陌生感。隨著智慧養老的諸多新事物介入老年人生活,在客觀上加劇了老年人群面對智能工具時的科技隔閡感。不可否認,隨著一些對網絡元素較為熟悉的社會成員逐漸進入老年階段,一定程度上也會緩解老年人的這種科技焦慮癥。但目前,由于我國老齡人口基數較大,這種“科技隔閡感”給老年人帶來的負能量還需要及時得到排解。老年人學會與科學技術推動下變化無窮的世界和諧相處,學會將科技的力量轉變為自身的能量,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晚年的生活質量。
第二,作為“信息的貧困者”,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老年人的反向社會化壓力加大。從網民的年齡結構來看,老年人與中青年之間的代際數字鴻溝已經由傳統社會的父代領先子代變為子代遠遠領先于父代,子代在網絡媒介時代成了“信息的富有者”,父代卻淪為“信息的貧困者”,同時也使子代借此獲得了對父代知識反哺的話語權,徹底動搖了父代作為知識主體的地位。在網絡社會,知識的傳遞、更迭速度加快,老年人由于不熟悉新媒體,掌握的信息資源遠遠不如中青年人群,即反向社會化。即便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老年人生活帶來了一些便利,但是信息知識的有限性仍然會導致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下降,從而產生挫折感,影響其心理健康。
第三,對于部分熟悉電子媒介設備的老年人而言,面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推送過程中產生的信息碎片化問題時,由于自身知識的有限性往往不知如何篩選,由此產生諸如信息恐慌、信息焦慮等亞健康心理癥候。尤其是在剛剛退休、以家庭與社區為主要生活場域的老年人中,這種心理癥狀尤為明顯。
此外,由于我國當前人口老齡化急速發展,老年人群中高齡(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流動老人規模也在持續增大,這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老年人群在“互聯網+”時代適應網絡社會的難度。
四 、“智慧養老”何以可能?
隨著當下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一些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知識層次較高的老人也開始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這使得老年人群之間精神文化層面的即時互動、信息資源的共享成為可能。而就目前社區層面來看,以北京市為例,社區養老智能化服務平臺的建設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2017宿州市政府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的物質生活,也使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得到提高;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實施,使得人口出生率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宿州市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不斷加劇。人口老齡化和老齡人口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之一。2017年宿州市對全市人口老齡化和老齡人口養老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全市老齡人口情況
截至2017年12月底,宿州市總人口為649.51萬。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03.5萬人,占總人口的15.94%;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76.13萬人,占總人口的11.72%;80歲老年人14.44萬人,占總人口的2.22%;100歲老年人601人,占總人口的0.01%。
依據老齡化社會標準(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占7%),我市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行列。按照每年1%的增長速度測算,到2017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將增至110萬。
二、全市養老機構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問題,主動作為、積極應對,采取多種措施,開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養老事業取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設施)747個,床位27875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269.32張。其中,農村敬老院170家,床位15263張,實現了鄉鎮全覆蓋;民辦養老機構64家,床位7492張;城鎮日間照料中心75家,日托床位870張;農村幸福院438所,床位4250張。全市100張及以上床位的養老機構有97家,包括公辦敬老院71家(蕭縣20家、碭山縣18家、靈璧縣12家、埇橋區11家、泗縣10家)、民辦養老機構26家(包括埇橋區15家、碭山縣4家、泗縣3家、蕭縣2家、靈璧縣1家、宿馬園區1家)。全市300張以上床位的養老機構7家,包括公辦敬老院1家(泗縣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為310張床位)、民辦養老機構6家(泗縣2家、埇橋區2家、蕭縣2家)。初步搭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框架。
三、老齡人口養老情況
從生活來源情況看,全市60歲以上人口中,約有40%的老人依靠自己勞動滿足日常需求,52%的老人依靠子女和親屬供養,約5%的老人依靠保險救助,約3%的老人依靠退休金。
從居住情況看,約40%的老年人口與子女同住,52%的老人單獨居住,少數老人在子女家輪流居住。
從老人健康情況看,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口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需要適度的護理和照料。據統計,有子女照料的老人僅占80%左右,無人照料的老人比例高達20%。
從醫療角度看,醫療費用的支出比較大,約20%的老人的收入主要用于醫療費用支出。
從老人養老意愿看,居家養老符合大部分人員的愿望,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對機構養老抱有期望。一是慢性病所帶來的醫療需求催動老年人愿意入住養老機構。二是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家庭,子女養老壓力較大,老年人愿意入住養老機構。三是部分失獨家庭,在沒有子女照料的情況下,老年人選擇入住養老機構。
四、全市養老政策實施情況
近年來,我市相繼出臺了《宿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宿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宿州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20XX-2020年)》、《宿州市社區居家養老實施方案(試行)》、《關于成立宿州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關于加強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敬老院管護工作的通知》、《關于下達20XX、2017年養老設施建設任務指導計劃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明確了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我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落實老年福利,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1.發放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市、縣區財政從20XX年1月份起,對城鎮戶口80歲以上低保老人給予每月100元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截止20XX年12月,全市共為786名老人發放補貼94.32萬元。 2017年居家養老信息平臺全面建立,居家養老服務全面鋪開。
2.大幅度提高五保供養標準。近幾年來我市五保供養標準每年按照不低于10%幅度增長,20XX年發放五保供養經費7307.4萬元。2017年,供養標準再次大幅提高,集中供養由20XX年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養由每人每年1900元提高到2400元。
3.實施高齡津貼制度。凡戶籍在宿州市轄區內的年齡在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含80周歲),均可享受高齡津貼待遇。宿州市從2013年在全市建立高齡老人津貼制度,補助標準為:對80至89、90至99、100周歲以上老人分別給予每人每年200元、300元、2400元高齡津貼。對80歲以上低保老人,高齡津貼每人每年提高到600元。2017年,共計為全市13.1萬名高齡老人,發放高齡津貼3662.6萬元。
(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大力推進養老設施建設
1.突出示范帶動,加快公辦養老機構建設。全市2017年新建、改擴建敬老院20所,建設床位1870張,計劃投入資金2057萬元,設計全部帶有室內衛生間。目前,所有敬老院已完成勘探、選址、規劃設計,即將進入招投標。埇橋區祁縣敬老院、永安敬老院已開工。市政府投入建設的社會福利中心,即將采取公辦民營方式投入使用,靈璧縣、泗縣、碭山縣各建成了1所政府主辦的示范性養老機構,蕭縣、埇橋區也將于今明兩年建成。
2.落實扶持政策,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采取發放建設和運營補貼、減免稅費、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補助標準為:新建社會辦養老機構每張床位給予1000元至2000元一次性建設補貼,入住率達到50%的養老機構,每個床位每月給予200元運營補貼。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務的,按照其輕、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補助標準分別上浮50%、100%、200%。2017年,市縣區財政拿出302萬元發放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補助。2017年養老機構補貼正在核查,待媒體公示后發放。
3.積極申請各級資金,不斷加大養老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各級政府堅持以公共財政為導向,不斷加大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投入力度,為各類養老設施建設提供有力的財政保障。十二五期間,我市地方投入和申請上級撥款共5.3億元用于各類養老設施建設,其中爭取國家發改委3200萬元用于養老項目建設;申請省級財政補貼2200萬元,市縣財政配套1.3億元用于五保供養機構建設;申請1005萬中央福彩公益金建設335個農村幸福院;申請省級財政補貼500萬元,并投入300萬元用于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投入各類資金1.3億元用于社會福利中心建設;申請世行貸款1800萬美金(地方政府按1:1配套,需配套1億元)全部用于全市農村敬老院升級改造,屆時,農村敬老院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五、醫養結合工作情況
為了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醫養結合機構建設,滿足群眾需求,市政府自2017年開始,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工作。目前,全市已經建成1家醫養結合機構(宿馬園區安杰養老服務中心養生苑),33處醫院已經取得民政部門頒發的社會福利機構執業證書,市殘聯院內的二級康復醫院、靈璧縣的三級康復醫院正在申請以老年人康復醫療服務為特色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
(一)宿馬園區安杰養老服務中心養生苑情況
總投資2億元的民營安杰醫養結合養生苑一期于2017年投入使用。安杰養生苑總設計6000個床位,環境優美、條件優越,已與宿州市立醫院實行醫聯體深度合作,加快其二級醫院資質建設,努力創建三級醫療機構,實現養老與醫療的高度融合。
(二)33處醫院醫養結合情況
目前,33處醫院取得市民政部門頒發的社會福利機構執業證書,設置了養老床位,實現了單一醫療機構向以醫療服務為特色的醫護型養老機構的轉變。
(三)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養老情況
2017年,我市將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中的60歲以上老人納入醫養結合扶助范圍,主要實施4444保障工程,解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人員的養老問題:一是明確四個聯系人:分別為親鄰照護聯系人、簽約醫生聯系人、黨政領導聯系人、村級干部聯系人;二是簽訂四個協議書:分別是養老機構與本人協議書、親鄰與本人協議書、簽約醫生與本人協議書、鄉鎮與親鄰協議書;三是確立四個政府兜底:養老兜底,醫療兜底,大病兜底,臨終關懷兜底;四是落實四個保險:即按最高標準代繳養老保險、代繳醫療保險、辦理大病救助保險、意外傷害保險。
六、存在問題和工作建議
浙江烏鎮的居家智慧養老新體系正在改變著這里約1.5萬名60歲以上老人的生活方式。
67歲的馮培祥在烏鎮生活了大半輩子,沒想到晚年生活竟與“互聯網+”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前些天,馮培祥突然覺得身體有些不適,趕快叫老伴拿出一臺名為“按護寶”的儀器,測量血壓和血糖。測得的數據實時共享給幾公里外的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馬上提出建議:“平臺上顯示的健康數據有點異常,您應該過來檢查一下?!?/p>
當天下午,在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網絡視頻連線了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神經科專家,為馮培祥及時進行了診治。
當養老成為全社會需共同面對的課題時,率先在烏鎮試運營的“互聯網+養老”體系進入全國視野。這一體系集納了線上線下系統,通過信息平臺、物聯網、移動互聯網App等,實現對老人的全方位監護。
烏鎮“智慧養老”的線上平臺主要指為老人在家中安裝“智能居家照護設備”“遠程健康照護設備”“SOS呼叫跌倒與報警定位”,并利用阿里云服務器、微信、相關App等進行遠程管理。負責運營烏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椿熙堂副總經理戴勇介紹,烏鎮開啟了“智慧養老2+2新模式”。該模式在烏鎮原有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的基礎上,把線上平臺和線下衛生服務結合起來,實現了居家和社區養老、醫療服務的全覆蓋。烏鎮給每位老人都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利用自動檢測終端、健康管理App,持續跟蹤老年人健康狀況,提供個性化養老、醫療服務。
“烏鎮模式”是我國養老領域探索發展的一個縮影。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正在加劇,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 一位居民在烏鎮椿熙堂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的衛生服務站接受心血管功能測試(黃宗治攝)
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的路徑是什么?專家表示,我國的養老方式應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此后,居家養老與智慧養老進一步結合,成為養老a業的重要選擇。
與機構養老相比,居家智慧養老投入產出效益更高。有研究表明,投資建設實體養老機構,每張床位需投入10萬元到25萬元,這意味著1000萬元的投資最多只能滿足100多位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將同樣的資金投入居家智慧養老服務,可以覆蓋6000多位老年人,滿足他們常態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因此,不少地方開始探索居家智慧養老模式。如蘇州市姑蘇區的“虛擬養老院”通過話務中心與家庭走訪的結合,為老人提供物業維修、人文關懷、應急救助等六大類53項服務。青島市南山區政府為1050位老人發放了養老服務智能手環,這種手環具備緊急呼叫、自動報警、心率測量、健康管理等功能,兒女可通過客戶端軟件了解老人的活動軌跡,實時掌握老人的狀況。
專家表示,智慧養老不僅是技術革新,還是產業和社會革新。北京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城市社區研究部主任劉建兵認為,在養老領域推進“互聯網+”不僅需要搭建信息開放平臺、開發適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設備,還需對傳統業態養老服務進行改造升級,提供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產品。
“僅僅依托線上不可能實現智慧養老?!贝饔卤硎?,線上、線下必須更好地融合。在烏鎮,智慧養老的線下平臺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該中心使用面積達2000平方米,根據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與情緒狀況、家庭生活狀態、社會交往情況等,把服務分為7個等級,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提供服務套餐,滿足個性化的生活照護需求。
智慧養老是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的一劑良方,但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目前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一系列發展瓶頸,亟待對癥下藥。有專家指出,預計5年至10年內一個更加智慧的養老服務體系將成形。
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目前,在養老領域,政策缺位、政策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還比較突出,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力度仍顯不夠?!叭狈攲釉O計,且政出多門、標準不一,嚴重束縛了養老企業的技術合作和市場拓展。”華齡智能養老產業發展中心理事長朱勇舉例說,有一家企業投入了近千萬元對某醫院使用的醫療信息系統進行改造,可由于標準不對接,該系統無法在不同項目間有效應用。
其次,數據匯聚集中有待加強。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博士白玫指出,智慧養老平臺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平臺業務內容豐富,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往往面臨數據導入平臺不暢的問題,且不同部門導入的數據存在量大、異構、冗余、相斥等問題。
有需求就意味著有市場,可以說,國內一個規模龐大的福祉產業正在形成。
智能化成新趨勢
在智能硬件大熱的今天,能讓智能化的產品走進生活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相比與普通人,殘疾人、老人等弱勢群體對智能化產品的需求更迫切,因為他們更需要通過輔助器具方便自己的生活。
作為涉及殘疾人、老年人用品用具、康復和護理設備的世界級的博覽會,2016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火爆空前,很多殘障人士及老人自發結伴或由家人陪同前往。現場陳列著種類繁多輔具器材,平衡驅動電動輪椅、3D打印前臂肌電義肢、智能仿生手、智能導航盲杖……
據中國殘聯康復部主任胡向陽介紹,目前,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和超過2億老年人?!拜o助器具服務是殘疾人補償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質量、增強社會參與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
在展臺現場,可以看到供人體驗的頭控儀、單目眼控儀和雙目眼控儀,體驗者在現場即可使用頭、眼睛操作電腦完成打字、游戲、上網等功能,更有現場觀眾在使用設備的同時還不忘感嘆技術的神奇。
通過肌肉電極信號的分析和智能驅動,安裝了機械手的殘疾人就能使用仿生手實現握手、倒水、提重物等日?;顒印,F場一款平衡驅動電動輪椅也吸引了很多殘疾人的目光,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電動輪椅采用分體結構,而且還裝有陀螺儀路面識別系統,可以實現上坡自動增加動力和提高下坡安全性。
不少殘疾人和老年人都表示大開眼界,十分高興有這么多可用的器材,甚至在展會結束后還流連忘返。而博覽會上設置的體驗專區,更讓普通群眾真切地感受到殘障人士生活的不便。
來自瑞士峰力聽力集團的一位負責人表示,中國在福祉器材這方面欠發達,讓更多中國人了解國際領先的福祉器材是他們參會的一大目的。
養老服務業供需不平衡
國家統計局2016年前三季度服務業數據顯示,占GDP比重達52.8%的服務業同比去年實現增長7.6%,其中,在前8個月的服務業企業調查中,養老服務業表現突出,同比增長17.7%,一時間,社會各界的目光再度聚焦到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環境上來。
一份由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在2015年7月的我國首個《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就對外揭示了我國養老機構令人堪憂的生存現狀:一方面,我國養老服務供給緊張。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服務床位551.4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6張;另一方面,面對巨大的養老市場需求,養老服務機構卻普遍面臨著難以對接需求的尷尬。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三成養老機構處于虧損狀態,全國養老機構平均空置率達到48%。
全國老齡辦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近日透露,據測算,4年后,也就是2020年,中國的失能老年人將達到4200萬,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將達到2900萬。中國的老齡化進程日趨嚴峻。伴隨著這一進程,失能、高齡、空巢和獨居等養老服務重點對象大幅增加。
據測算,失能老年人將持續增長到2020年的4200萬,2030年的6168萬,2050年的9750萬;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持續增加到2020年的2900萬,2030年的4300萬,2050年的1.08億;空巢和獨居老年人則持續遞增到2020年的1.18億,2030年的1.8億,2050年的2.62億。
“這一發展態勢,對中國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而言,既是倒逼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基礎動力,也是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最大機遇。”李志宏說。
進軍養老服務產業,日本有想法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中日老齡產業交流會上并了《日本老齡產業企業名錄》。該名錄共收錄了63家已在中國開展養老服務或期待進入中國養老服務市場的日本企業,涵蓋了養老看護服務、養老設施建設、養老福祉用品、養老健康食品等多個領域。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北京事務所所長田端祥久介紹說:“2015年底,中國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共有1.43億,約占中國總人口的10.5%;而日本早在1985年時,老齡化的比率就已突破10%,比中國提前3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
在談到日本養老產業發展的經驗時,田端祥久表示:“30多年來,日本采取各種積極措施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特別是自2000年4月日本正式實施《介護保險法》以來,養老業由日本全社會共同來承擔,涉足養老服務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在日本得到迅猛發展。如今,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日本養老服務產業的運營主體。”
2016年6月,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發了《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也提出將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在中國一些城市試點導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無獨有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又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降低準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因此,“我相信,隨著中國養老保險相關體系的完善升級,中國的養老服務市場將出現爆發式增長,而民營企業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田端祥久說。
田端祥久進一步談到:“由于日本較中國提前進入了老齡社會,因此,日本企業在養老服務模式、看護產品的開發等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福祉用品開發方面,有調查顯示,日本目前已經有4萬余種福祉用品,而中國目前僅有2000余種。因此,一方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一方擁有豐富的經驗與產品,未來中日兩國在養老服務相關產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將非常多,而且會有越來越多的日本養老相關企業期待進入中國市場?!?/p>
資料鏈接
抽文:從全世界來看,居家養老是基礎,中國更是如此。而旅居養老或許是人生養老過程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
中國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如今人口老齡化正在跑步進行,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并且,老齡人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增長,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建軍表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而四川早于全國2年進入老齡社會,成都的老齡化程度更是高于全省、全國,如今平均每10個成都人中就有2個老年人。
就此,不管是做兒女,還是當父母,不管是年輕,還是年長,眼下都應該關心這個話題:以后我們到哪里去養老?我家的老人怎樣養老?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生命過程。
走出去的精彩 旅途中的彭健康
人老了,退居一隅,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這的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在。如今兒孫的事依舊在身,需要老人們為后輩繼續操些心。但也有不少人被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常見的慢性病糾纏,難言生活質量,養老成為一種沉重的問題。其實,夕陽無限好的,老年是人生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在這個時候,如何結合自己情況享受生活,對于即將到來的晚年,或許是一個平滑的過度。
在中國,除了喜歡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還有一批老人,喜歡山水人文,足跡天南海北,既彌補了年輕時沒能出去走走的遺憾,又提升了老年生活質量。他們選擇在養老機構里一邊養老,一邊游歷名山大川,這種候鳥式、游走性的旅居養老形式,身心皆可得以調養。老齡社會將成為人類常態,從全世界來看,居家養老都是基礎,中國更是如此,而旅居養老或許是人生養老過程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
旅居是接受大自然的饋贈 茶園采茶,動中養心
長時期在大都市里,對身心的確有很多不利,對養老當然不是最好。良好的自然環境是生命健康的天然基礎,山清水秀好山好水,養長壽之人,調亞健康人,療生病之人。
《黃帝內經》中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古人早已認識到人的生理與心理的自然屬性是與生俱來的,也解釋了人與自然的依附關系,強調人要順應天地,作好天人合一。如中外那些長壽村落,包括前蘇聯的高加索山、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爾的維利巴姆巴、中國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無一不是在遠離城市,山巒綿延、環境清幽,森林覆蓋率高的地方。
在這些地方,遠離了城市,不僅僅PM2.5很低,且負氧離子純凈含量高。有研究表明:氧氣充足的環境對腫瘤的防止非常重要,癌細胞是厭氧細胞,有氧運動和富含負氧離子的環境有很好的療養效果,像青城山這樣環境清幽的地方,負氧離子是北京這樣大城市的數百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Michail V. Sitkovsky教授研究還發現,高氧呼吸促進了抑癌的CD8 T細胞向腫瘤內部B透。到名山大川旅居,不但可以鍛煉身體,放松心靈,還可以調理身體機能,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在大城市,人來車往,熙熙攘攘,嘈雜的生活環境,浮躁的人文環境,很容易讓人煩悶?!端貑?經脈別論》說:“生病起于情志過用”。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也提到“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保M一步說明了情志和疾病是有關系的。如果情志處于“過用”邊緣,出門又看到嘈雜的工地,聞到汽車的尾氣,聽到廠房里轟鳴的機器聲,對情緒的傷害不言而喻,對身體也會有影響。如果出門見青山,流水潺潺而過,鳥兒婉轉的啼鳴,環境清幽寧靜,心中郁結很容易一掃而空。
我今年62歲,十年前因腎癌而養生,因養生而基本離開城區居住。現在我來到青城山已經快十年,既接受到優良山水對身心的滋養,又結合中國古代《黃帝內經》的養生經典之道,將踐行出來的十二養生法則融入生活,以此指導自己的全部生活。如學習傳統、因天之序、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習練功法、調養情志等等。我現在已快十年沒有吃過西藥啦!偶感小疾自調而愈,醫院體檢,身體的各項指標也呈現年輕化。我想是自己給了自己的健康,也是青城山給了我良好的自然環境。如今我有時也到成都,但已經覺得不適應成都的環境了。我覺得那些老年人們,如果有多到山清水秀的名勝區旅居,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黃帝內經》中說:“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蔽鞣降倪M化論認為生命源于自然,而中醫更認為人體生命是由天地間精氣物質氤氳化合而孕育誕生,并適應天地運動變化基本法則才能成形生長、進化繁衍。人生于天地間,養于天地間,在人造的城市居住是人類不得已的選擇,人老了抵抗力差更是容易生病。好在遠離成都市不遠的地方,還有青城山這樣的世外桃源,給我們留下了續命良方。我也要感謝癌癥,它讓我醒悟,認識到健康不能離開自己這個“人”,讓我在尚能補救時找到了健康的養生養老生活方式。
編者手記:青城山下的旅居養老
在和彭老師交流過后,我們編輯團隊一行人來到了青城山下一個叫長壽村的村落。這里的村民90歲的很多,80歲的還被叫小伙,是渴望長壽的人都向往的地方。這里因長壽而出名,也有四面八方的人趕來,想看一看青城山的風光,也在這里養出健康長壽。在青城山下的蘭苑頤養中心,我接觸了很多到這里旅居的老人,他們精神矍鑠,步履輕盈,比很多同齡人的氣色要好。這些老人來自五湖四海,有的來自黑龍江,有的來自海南,有的來自浙江。 蘭苑舒適的居住環境
他們每天在蘭苑養老中心吃住,白天出門觀賞青城山風光,晚上回來享受青城山的幽靜和療養。他們沒有年輕人那么忙碌,所以不趕時間,可以慢慢領略青城山的風景、文化、環境。在和蘭苑頤養中心經理楊剛聊天時,他告訴我們,兩年多的時間,這座養老中心從開門營業到現在已經有300多床位有老人入住,越來越熱鬧。
在這里,我認識了一對來自河南的老年夫婦,聊天的時候,得知他們通過蘭苑頤養中心在全國各地的基地,已經去過東北和海南,青城山是他們的第三站。他們都不到60歲,退休以后時間充足了,跳了一段時間廣場舞,覺得還是要出去走走,他們的養老方式就是旅居。他們還告訴我,旅居養老中心的好處在于居住和生活非常便宜,一個月只需兩千多元。年輕人有青年旅社,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旅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