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鎮農村工作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連續幾次的資政會,分別以“平安*”、“工業強市”等作為主題,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表明資政會已成為我市政協參政議政的一項重要制度,這對推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這次資政會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大家通過深入調研,昨天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下面,我就這次資政會,談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充分肯定這次政協資政會取得的成果
(一)選題準確。這次資政會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選題,充分體現了政協工作中心意識、大局意識。我市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已有一段時日,十鎮百村試點工作也開展了兩個多月,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實踐中也有一些不盡完善的地方。通過組織政協委員到基層調研,有助于我們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更好地推進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
(二)調研比較充分。雖然我沒有聽各位常委的大會發言,但認真我閱讀了所有的調研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大家圍繞新農村建設,深入基層、走訪群眾,采取多種方式,廣泛收集大量生動的第一手資料,調研結束后,認真梳理,既客觀、公正、全面地反映實際情況,又比較中肯的意見和建議,這對于我們進一步認清形勢,找準癥結,對癥下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成效比較明顯。22篇調研報告份量重,含金量高,有現象、有建議,突出重點,切中要害,充分體現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可貴品質,也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客觀依據。總結這次的調研報告,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全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五句話,20個字,“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民主等各個方面,22篇調研報告都有涉及,并體現了由點及面、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的特點。由點及面:這次的調研報告分成多個專題,這些專題較全面地反映了當前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狀。由近及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內涵非常豐富,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艱難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現在做的只是第一個階段。大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報告中充分體現了由近及遠的內容,不僅僅反映了新農村建設中經濟發展、規劃設計、村容村貌整治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涉及到文化、醫療、教育等社會發展方面比較長遠的內容。由表及里: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終要靠廣大農民群眾。農民是新農村的建設的主體。有多篇報告提及農民的素質問題,并對如何提高農民素質了很多很好的建議。二是深刻。調研報告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分析比較透徹,尤其是對存在問題的剖析比較深刻,的建議切實可行。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些好的意見和建議,市直有關部門將要認真吸納,并將根據輕重緩急,分步實施。三是有效。調研報告沒有停留在表面上,對解決問題了意見和建議,可以說是既號脈診斷,又開方抓藥。
總之,這次調研的成果對*的新農村建設將起到較大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我代表市委對各位同志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謝!市委、市政府將會充分吸納這次資政會的調研成果,進一步推進全市新農村建設。
二、大力推進全市農村綜合改革工作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我市有一個很好的基礎,那就是農村綜合改革。年初,國務院了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綜合改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如果沒有進行農村綜合改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很難見成效。我市農村綜合改革起步早,基礎較好,可以說,是搶占了制高點。
下面一些數據,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農村綜合改革,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信心。我市的農村綜合改革先是一個縣試點,然后向三縣一區推行。農村綜合改革有以下幾個環節:(1)調胖規模。全市鄉鎮總數由原來的101個調到70個,鄉鎮規模增大,平均人口上升到6.12萬人,國土面積124.80平方公里。(2)調瘦機構。鄉鎮內設機構由原來的10多個改為三大塊: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業辦公室,領導職數核定為9人之內,人員編制只減不增,黨政領導實現了交叉任職。(3)深化改革。鄉鎮職能重新認定,公益事業進一步加強,是政府管理的回歸政府,該推向市場的推向市場。事業單位實現了全員聘用,工資與技術和績效相掛鉤。通過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全市鄉鎮事業單位編制數由原來的4991名精簡為3237名,減幅達28%;機構總數由原來的634個精簡為336個,減幅達47%。廬江縣鄉鎮事業機構數由原來的140個減少到84個,減少了40%,編制數由1149名減少到818名,減幅達28.8%;無為縣由原來的237個減少到98個,減少了58.6%,編制數由1338名減少到867名,減幅達35.2%。(4)擴大村級規模。全市村級總數由1755個減少到1007個(包括城鎮社區),減少了43%;平均人口由2597人增加到4526人,增加了74.28%。并村帶來的效果主要表現在:(1)村干部素質能力更高更強了,一大批年富力強、學歷較高的村干部脫穎而出,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領頭雁。(2)小村并大村,激活了基層的動力,增強了基層的活力。并大村后的農村轉移支付基本上可以保證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并有一定節余,這就進一步減輕了農民負擔。下一步,農村綜合改革還要進一步深化,主要是在建立和完善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上下功夫。
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包括以下內容:(1)為民服務全程機制。每個鄉鎮設立一廳一室兩個窗口,即一個服務大廳、一個室、一個辦理窗口、一個窗口,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全權服務。(2)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機制。村務管理做到指標化、制度化、正常化,并建立健全新的考核機制。(3)以錢養事服務農民機制。進一步推動事業單位改革,真正確立以錢養事、利民便民的服務制度。(4)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新機制。這個機制是4個機制中最關鍵、最基礎的,也是最難辦的,它對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的211個專業合作組織很多是松散型的,大多組織化程度不高,功能也不夠完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政府將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鼓勵和推進。當前211個組織中還有87個沒注冊。我們的目標是到2010年翻一番,達到400個完善的組織。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農村綜合改革。農村綜合改革我們已經先行了一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這為我市新農村建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標志著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并以此來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
__年,我部堅持發揮好調查研究的獨特作用,結合縣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于年初即提出年度調研課題,確定了今年的調研任務及調研重點。目前已完成了__縣全力打開農民進城綠色通道、__縣殘疾人事業建設成效斐然、生態優先建設美麗__、__以務實創新的舉措加快新村莊建設、__縣多措并舉促進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等進行了專題調研,并以《__政研參考》形式向縣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和鄉鎮就相關問題提出了建議,其中有4期被《珠江源經濟》雜志編發,為宣傳__,推動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以加強溝通聯系為方式,充分發揮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的協調作用。我部把協調寓于各項具體工作之中,通過協調,指導“三農”,服務“三農”。一是發揮好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作用,協調推進新村莊和省級重點村建設。二是發揮農業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作用,協調推進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按照縣委、政府的安排,農工部負責農業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工作,為完成這一艱巨任務,農工部加強與農口部門的溝通聯系,圓滿完成全縣農業產業建設年活動農業七大產業的規劃及三年行動方案的起草和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的意見。三是發揮統籌城鄉發展的牽頭作用,推進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四是發揮新農村建設工作隊辦公室的管理服務作用,促進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及派出單位支持__新農村建設。
我部高度重視干部作風建設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縣委“作風轉變年”活動的要求和部署,把開展作風轉變年活動與促進農村工作結合起來,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深入細致的工作,不斷豐富創先爭優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一是通過開展作風轉變年活動,積極查找工作中學習不夠、聯系群眾少等問題,切實加以整改,進一步促進全體干部職工的能力水平提升,樹立起機關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二是認真做好黨務政務公開工作,通過電子政務網站向社會主動公開農業農村工作動態。三是認真落實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單位9名干部職工分別掛鉤聯系到群眾工作并結對聯戶3-5戶群眾,領導帶頭多次深入“四群”聯系點為民辦實事好事。爭取省級新農村建設重點村項目一個,補助30萬元,用于坡衣小寨硬化村內道路,解決了長期以來的行路難問題;爭取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專項經費5萬元,用于以折村村民活動室建設;安排4萬元資金,解決了學校道路和村委會場地硬化問題;積極參與抗旱救災,為貧困戶送化肥6噸;為中心完小送文體用品2300余元。四是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工作紀律、崗位職責、公務接待、公車管理、請銷假等管理規定,做到用制度管人。
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一是重視干部職工的政治理論、理想信念、黨風黨紀、廉潔從政和艱苦奮斗教育,加強黨性修養,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礎。二是領導干部帶頭,以身作則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三是單位主要領導與分管領導,分管領導與單位干部職工,黨支部與總支分別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四是加強機關內部管理,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到目前為止,農工部沒有出現吃拿卡要、、、暗箱操作、貪污受賄等違反廉潔自律規定的問題。
一年來,農工部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工作離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農村工作面廣、事雜,人手少、事務性工作和會議多,主動深入基層開展“三農”工作前瞻性調研少,參謀、協調、督查的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二)綜合協調能力和機關作風建設、效能建設等還有差距。
(三)指導員工作中,部分派出單位對指導員的關心、支持不夠,少數指導員駐村時間少,職責履行不到位。
(四)省級重點村建設,大部分項目村自然環境較惡劣,基礎設施條件差,經濟困難,村民自籌資金十分有限,造成一些項目的建設標準低,達不到技術規范要求。
__年,我部將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指導,努力學習掌握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和新時期農村工作政策、法規,加強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研究、探索,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圍繞中心,把握方向,履行職能,努力在推進農業農村工作中再創佳績。
要加強學習,提高素質。組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現代農業理論,建立健全機關專題學習制度,努力把學習的
一、我區大學生村官工作的發展過程
我區大學生村官工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部署階段
XX年5月,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蘇辦發[XX]22號)通知,轉發了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等部門《關于選拔千名大學生到經濟薄弱村任職的實施意見》,從此拉開我省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的帷幕。
同年6月,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關于下達經濟薄弱村任職大學生專項事業編制的通知》(蘇編[XX]20號),根據經濟薄弱村的數量,對蘇北23個省財政轉移支付補助縣(市、區)總共下達了964名大學生村官編制,其中分配我區41名。
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通過個人報名、組織推薦、資格審查、面試、考察、體檢、錄用和培訓等程序,到7月初,省委組織部公開招聘964名大學生工作全面完成。7月14日,全省千名大學生到村任職出征儀式在南京隆重舉行,省委書記李源潮到場送行,并作重要講話。
(二)安排階段
7月17日,41名大學生到達宿豫,區委、區政府舉行招待宴會、聯歡晚會。7月18日,大學生們參觀了我區重點工業企業和城市基礎建設重點項目。18日晚召開座談會,區主要領導出席并講話。19日,來自15個鄉鎮的黨政主要領導親自將大學生接回鄉鎮,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十個一”要求,為他們提供了周到的生活安排,即:每人安排一間宿舍、一張床、一床被子、一頂蚊帳、一輛自行車、一臺電風扇、一臺電視機、一套桌椅、一套生活日用品、一套工作必需品。工資按照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工資標準核發,直接轉正定級,薪級工資高定一級,同時辦理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8月初,各鄉鎮陸續下發了大學生的任職文件。
為進一步壯大大學生村官隊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xx區委、區政府提出,要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我區村村有大學生的工作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區于XX年9月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首批16名大學生村官,分別被安排到我區16個新農村示范村任職。與省委下派的41名經濟薄弱村大學生村官一起,構成了一支活躍在我區農村第一線的大學生“村官”隊伍,成為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三)實踐階段
省委安排的41名經濟薄弱村大學生村官和宿豫自主招聘的16名新農村示范村大學生村官,分別從XX年8月份和10月份開始了在宿豫農村的工作實踐生涯。
二、基本現狀
省委安排到我區經濟薄弱村任職的41名大學生,有1人已被聘用到其他行業(上級增補人員尚未到位),目前繼續任職的40人中,男29人,女11人,宿豫籍22人,宿城籍5人,外籍13人, 5人被任命為村支部副書記,35人被任命為村委會主任助理。
我區自主招聘安排到新農村示范村任職的16名大學生,目前全部在崗。其中男10人,女6人,宿豫籍11人,宿城籍4人,外籍1人,4人被任命為村支部書記,12人被任命為村委會主任助理。
三、大學生村官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作用
安排大學生到農村工作是我國重視農村工作、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膽嘗試和有效手段。大學生村官作為農村新生事物,對新農村建設的許多方面都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為:
1、有利于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整體素質
由于農村工作瑣碎繁雜,棘手問題較多,加之待遇偏低,許多人不愿從事農村基層管理工作。近年來,大批中青年農民紛紛外出務工,更使村級干部隊伍建設面臨困境。文化層次低,年齡老化,工作能力有限、工作方式簡單、工作積極性不高等老大難問題一直伴隨著這支隊伍建設,急需為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激發活力。大學生村官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這一點。無論從文化層次、知識水平和年齡結構,還是從社會責任感、工作責任心等方面看,大學生村官相對于目前農村村級干部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他們的到來不僅改變了這支隊伍的結構,還帶來了新的事業觀念、新的知識技術、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精神面貌。“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現實使原村干部們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后生可畏”,他們固有的思想觀念、工作方式都受到沖擊,工作熱情得到激發。從一定意義上講,大學生村官使農村村級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2、有利于更新農村傳統思想觀念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求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學治理的要求來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農村基層干部是農民的領路人,是新農村各項事業的組織管理者,也是農村各種復雜矛盾的協調和解決者。這就要求農村基層干部在處理農村事務的過程中要有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而當前農村工作遇到的首要問題是大多數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整體文化素質不高,思想觀念相對落后、法制意識薄弱等制約因素,由此導致他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受到一定局限,工作方式也拘泥于原有的經驗基礎,很難有大的改觀與突破。盡管大學生村官在能力、經驗和方法等方面有不利的因素,但他們整體科學文化素質較高,思想觀念先進,法制民主科學意識較強,思路活躍,思維敏捷,視野寬闊,給農村帶來很多新鮮的東西,引起農村思想上的碰撞和演進,有利于農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質、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學意識的更新。如擔任來龍鎮陵園村主任助理的單楷就任以來提出“三個倡導”,一是倡導文明道德的社會風尚,二是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倡導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該村農民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完善組織機構,解決有人辦事的問題
*委、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駐村”工程,20*年成立了由旗委書記任組長,旗委副書記、旗長任第一副組長,涉及的22個相關部門的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旗駐村工作領導小組,并抽調精干人員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時在9個鄉鎮分別成立了鄉鎮駐村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旗鄉兩級管理網絡。同時制定出臺了《*委、旗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科技富民行動”選派大中專畢業生駐村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大中專畢業生駐村工作選聘實施方案》,對選聘方式、條件及程序作了詳細規定,為實施“大學生駐村”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工作機制,強化管理
一是強化隊伍建設。為了將真正有能力、有知識、懂技術、會做農村工作的大學生選到駐村隊伍中,我們嚴把選人關,經過調研和多次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按照《大中專畢業生駐村工作選聘實施方案》要求,采取個人報名、公開考試、領導小組考核和專家綜合評價等方式,分種植、養殖、柞蠶、特色種養等幾大類向社會公開選拔,20*、20*年兩年公開選聘出50名技術過硬、文化素質高、想干事、能成事的大中專畢業生為駐村大學生。在派駐之際,對大學生農村基層工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遠程教育等方面進行具體培訓,進一步提升駐村大學生的業務素質、工作能力。
二是落實保障措施,規范運作。各鄉鎮駐村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充分發揮職能,認真做好大學生派駐后的各項后續工作,及時召開了駐村工作人員與所駐村的工作對接會,明確了駐村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和任務,指導駐村工作人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均進行了妥善安排。
旗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發揮溝通協調、指導管理的職能,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對駐村工作做出了具體的工作部署,推進駐村工作穩步開展。同時,根據勞動法等有關規定,指導駐村辦與駐村工作人員簽訂了工作協議書,明確工作期限、工作崗位、承擔的工作任務、相關待遇等。及時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駐村大中專畢業生任職工作的通知》,20*年的選聘的30名駐村大中專畢業生除得力其爾鄉的蘇剛被任命為村黨支部副書記以外,其他人均被任為村主任助理。20*年選聘的20名大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為便于溝通,強化群眾監督,增強服務意識,我們還為駐村大學生制作了通訊錄和服務卡,標明了姓名、職務、專業、聯系電話及服務內容,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并為他們定做了科技富民小紅帽。還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駐村工作人員辦理了工資和保險等手續。
三是建立幫扶機制,規范管理考核。為使駐村大學生發揮作用,*制定下發了《關于旗級、旗直機關主要領導與駐村工作人員建立幫扶機制的通知》,旗級和部分旗直機關主要領導都與駐村工作人員建立了“一幫一”聯系幫扶對子,以幫助駐村人員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資金、信息、技術、項目等方面進行扶持。幫扶領導除駐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外,我們還選擇了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具備幫扶能力的5家企業單位領導作為幫扶領導,借助單位實力,幫助駐村工作人員發展致富項目。此外,部分鄉鎮主要領導、村領導與駐村工作人員,科技特派員與駐村大中專畢業生均結成了幫扶對子。
為激發駐村大學生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進一步明確了駐村大學生的責、權、利,加強了對他們的管理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的形式。日常考核不定期進行,年度考核采取與本人談話,與鄉鎮分管領導和所駐村負責人談話及個別入戶走訪的方式進行。20*年年末已完成了對所有駐村工作人員的年度考核。考核結果大部分為優秀,沒有不稱職的。
四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為擴大駐村工作的影響面,努力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大學生駐村工作的良好氛圍,我們及時將大學生駐村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好的典型經驗、做法,通過新聞媒體的形式進行宣傳,在旗電視臺、阿榮通訊社開辟了“科技富民在行動”專欄,在全旗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五是建立金融跟進機制。為支持駐村大學生創業行動,積極與旗農村信用社協調,探索建立金融與科技相結合、小額信貸與科技特派員實施項目相結合的金融跟進機制,出臺了《*實行科技特派員創業“金融綠卡”暫行辦法》,根據駐村大學生的信譽評估,旗農村信用社提供相應額度的貸款,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
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學生駐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參與民主管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實施駐村工程以來,駐村大中專畢業生能積極主動的協助村“兩委”工作,并結合所任職務和分工,針對村里的實際情況,從提高農民科技意識,承擔黨建工作入手,找準工作的切入點,有力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同時積極深入調研,根據所駐村的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特長,分別撰寫調研文章,為領導諫言獻策。六合鎮駐村大中專畢業生宋厚剛,針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村民法制觀念不強、產業結構亟需調整等方面分別撰寫了5篇調研報告,調研報告緊緊圍繞所駐村實際提出了許多可行性建議、意見。同時,駐村大中專畢業生充分利用我旗農村信息化服務網絡,認真學習信息網絡化知識,成為了政策法規、科技致富信息等信息的傳遞員。向陽峪鎮駐村大中專畢業生孫興儒利用遠程教育網下載科技信息并刻成光碟下發給播放點,還有一些駐村大中專畢業生將所駐村的所有檔案全部輸入微機,實現了檔案電子化管理。
二是積極開展科技培訓,農民科技意識顯著提高。在備春耕之際,多數駐村大學生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采取了入村辦班、入戶指導、發放科技資料、播放科技光碟等形式開展科技培訓。培訓內容多以農村實用技術為主,涉及到畜牧疫病防治、施肥用藥、農作物種植技術、柞蠶放養、特色種養殖等方面。據初步統計,20*年通過駐村大學生舉辦的各類科技培訓班達到95期,培訓人數達到1.6萬人次,發放科技宣傳資料1.1萬余份。
三是積極開展科技示范,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駐村大學生都把抓好科技示范戶作為開展工作的主要抓手,為科技示范戶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進行試驗對比,充分發揮科技的引導、帶動作用。六合鎮東山屯村的駐村大學生劉君,春耕之際入戶調研宣傳,引導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幫助村民聯系引進一批農作物新品種,20*年該村大豆種植面積只占到全村的30%。據統計,目前全旗通過駐村大學生已推廣新品種19個、新技術9項
,落實科技示范戶490戶。
四是積極與農民建立經濟利益共同體,努力實現“共贏”。結合“科技富民行動”,開展了“百千萬”工程,即每名駐村大學生聯系3戶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駐村人員以資金、技術、科技成果入股或直接建立基地,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把服務與經營有機結合,實現了與農民真正攜手。20*年駐村大學生與農民共建立經濟利益共同體10個,實現經濟效益1650元。
三、存在問題
一是由于個別鄉鎮對駐村工作認識程度不夠,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未充分調動駐村大學生的工作積極性。
二是個別駐村大學生的工作切入點不夠準確,職責任務不明確,缺乏責任意識和大局觀念,工作呈現被動狀態。
三是部分駐村大學思想不夠解放,未能突破搞技術承包、無償服務的舊模式,與專業大戶、村集體創辦利益共同體較少。創業服務形式單一,團隊式創業服務較少,單打獨斗的服務方式較普遍,產業化能力不強。
四是駐村工作管理機制、激勵機制、考核機制和創新機制有待健全。
四、下步工作建議
一是進一步創新機制,切實增強工作實效。要不斷完善駐村工作機制,做好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市場驅動與政府引導、利益回報與風險防范“結合”文章,保持和增強駐村工作的生命力和實效性。
一是強化隊伍建設。為了將真正有能力、有知識、懂技術、會做農村工作的大學生選到駐村隊伍中,我們嚴把選人關,經過調研和多次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按照《大中專畢業生駐村工作選聘實施方案》要求,采取個人報名、公開考試、領導小組考核和專家綜合評價等方式,分種植、養殖、柞蠶、特色種養等幾大類向社會公開選拔,20*、2008年兩年公開選聘出50名技術過硬、文化素質高、想干事、能成事的大中專畢業生為駐村大學生。在派駐之際,對大學生農村基層工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遠程教育等方面進行具體培訓,進一步提升駐村大學生的業務素質、工作能力。
二是落實保障措施,規范運作。各鄉鎮駐村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充分發揮職能,認真做好大學生派駐后的各項后續工作,及時召開了駐村工作人員與所駐村的工作對接會,明確了駐村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和任務,指導駐村工作人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均進行了妥善安排。
旗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發揮溝通協調、指導管理的職能,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對駐村工作做出了具體的工作部署,推進駐村工作穩步開展。同時,根據勞動法等有關規定,指導駐村辦與駐村工作人員簽訂了工作協議書,明確工作期限、工作崗位、承擔的工作任務、相關待遇等。及時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駐村大中專畢業生任職工作的通知》,20*年的選聘的30名駐村大中專畢業生除得力其爾鄉的蘇剛被任命為村黨支部副書記以外,其他人均被任為村主任助理。2008年選聘的20名大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為便于溝通,強化群眾監督,增強服務意識,我們還為駐村大學生制作了通訊錄和服務卡,標明了姓名、職務、專業、聯系電話及服務內容,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并為他們定做了科技富民小紅帽。還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駐村工作人員辦理了工資和保險等手續。
三是建立幫扶機制,規范管理考核。為使駐村大學生發揮作用,*制定下發了《關于旗級、旗直機關主要領導與駐村工作人員建立幫扶機制的通知》,旗級和部分旗直機關主要領導都與駐村工作人員建立了“一幫一”聯系幫扶對子,以幫助駐村人員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資金、信息、技術、項目等方面進行扶持。幫扶領導除駐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外,我們還選擇了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具備幫扶能力的5家企業單位領導作為幫扶領導,借助單位實力,幫助駐村工作人員發展致富項目。此外,部分鄉鎮主要領導、村領導與駐村工作人員,科技特派員與駐村大中專畢業生均結成了幫扶對子。
為激發駐村大學生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進一步明確了駐村大學生的責、權、利,加強了對他們的管理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的形式。日常考核不定期進行,年度考核采取與本人談話,與鄉鎮分管領導和所駐村負責人談話及個別入戶走訪的方式進行。20*年年末已完成了對所有駐村工作人員的年度考核。考核結果大部分為優秀,沒有不稱職的。
四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為擴大駐村工作的影響面,努力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大學生駐村工作的良好氛圍,我們及時將大學生駐村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好的典型經驗、做法,通過新聞媒體的形式進行宣傳,在旗電視臺、阿榮通訊社開辟了“科技富民在行動”專欄,在全旗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五是建立金融跟進機制。為支持駐村大學生創業行動,積極與旗農村信用社協調,探索建立金融與科技相結合、小額信貸與科技特派員實施項目相結合的金融跟進機制,出臺了《*實行科技特派員創業“金融綠卡”暫行辦法》,根據駐村大學生的信譽評估,旗農村信用社提供相應額度的貸款,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
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學生駐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參與民主管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實施駐村工程以來,駐村大中專畢業生能積極主動的協助村“兩委”工作,并結合所任職務和分工,針對村里的實際情況,從提高農民科技意識,承擔黨建工作入手,找準工作的切入點,有力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同時積極深入調研,根據所駐村的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特長,分別撰寫調研文章,為領導諫言獻策。六合鎮駐村大中專畢業生宋厚剛,針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村民法制觀念不強、產業結構亟需調整等方面分別撰寫了5篇調研報告,調研報告緊緊圍繞所駐村實際提出了許多可行性建議、意見。同時,駐村大中專畢業生充分利用我旗農村信息化服務網絡,認真學習信息網絡化知識,成為了政策法規、科技致富信息等信息的傳遞員。向陽峪鎮駐村大中專畢業生孫興儒利用遠程教育網下載科技信息并刻成光碟下發給播放點,還有一些駐村大中專畢業生將所駐村的所有檔案全部輸入微機,實現了檔案電子化管理。
二是積極開展科技培訓,農民科技意識顯著提高。在備春耕之際,多數駐村大學生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采取了入村辦班、入戶指導、發放科技資料、播放科技光碟等形式開展科技培訓。培訓內容多以農村實用技術為主,涉及到畜牧疫病防治、施肥用藥、農作物種植技術、柞蠶放養、特色種養殖等方面。據初步統計,20*年通過駐村大學生舉辦的各類科技培訓班達到95期,培訓人數達到1.6萬人次,發放科技宣傳資料1.1萬余份。
三是積極開展科技示范,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駐村大學生都把抓好科技示范戶作為開展工作的主要抓手,為科技示范戶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進行試驗對比,充分發揮科技的引導、帶動作用。六合鎮東山屯村的駐村大學生劉君,春耕之際入戶調研宣傳,引導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幫助村民聯系引進一批農作物新品種,20*年該村大豆種植面積只占到全村的30%。據統計,目前全旗通過駐村大學生已推廣新品種19個、新技術9項,落實科技示范戶490戶。
四是積極與農民建立經濟利益共同體,努力實現“共贏”。結合“科技富民行動”,開展了“百千萬”工程,即每名駐村大學生聯系3戶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駐村人員以資金、技術、科技成果入股或直接建立基地,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把服務與經營有機結合,實現了與農民真正攜手。20*年駐村大學生與農民共建立經濟利益共同體10個,實現經濟效益1650元。
二、完善組織機構,解決有人辦事的問題
*委、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駐村”工程,20*年成立了由旗委書記任組長,旗委副書記、旗長任第一副組長,涉及的22個相關部門的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旗駐村工作領導小組,并抽調精干人員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時在9個鄉鎮分別成立了鄉鎮駐村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旗鄉兩級管理網絡。同時制定出臺了《*委、旗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科技富民行動”選派大中專畢業生駐村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大中專畢業生駐村工作選聘實施方案》,對選聘方式、條件及程序作了詳細規定,為實施“大學生駐村”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存在問題
一是由于個別鄉鎮對駐村工作認識程度不夠,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未充分調動駐村大學生的工作積極性。
二是個別駐村大學生的工作切入點不夠準確,職責任務不明確,缺乏責任意識和大局觀念,工作呈現被動狀態。
三是部分駐村大學思想不夠解放,未能突破搞技術承包、無償服務的舊模式,與專業大戶、村集體創辦利益共同體較少。創業服務形式單一,團隊式創業服務較少,單打獨斗的服務方式較普遍,產業化能力不強。
四是駐村工作管理機制、激勵機制、考核機制和創新機制有待健全。
四、下步工作建議
一是進一步創新機制,切實增強工作實效。要不斷完善駐村工作機制,做好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市場驅動與政府引導、利益回報與風險防范“結合”文章,保持和增強駐村工作的生命力和實效性。
一、周密安排全年農業工作,理清工作思路
及早撰寫了2013年農業工作要點,及時下發了大春生產安排意見,理清了思路,明確了主攻方向和奮斗目標,細化了任務和責任,做到了有的放矢。2013年農業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是:全縣大春農作物總播面為28.9萬畝,較上年增加0.1萬畝。其中:水稻播面17.13萬畝,玉米播面保持4.29萬畝,紅苕播面保持1.77萬畝。花生播面穩定在1.41萬畝。新栽果樹2000畝20萬株,完成養蠶0.35萬張,全年蔬菜播面8.2萬畝。優質水稻推廣保持在15萬畝,占水稻總播面的88%;推廣旱育秧、拋秧11萬畝;推廣免耕覆蓋沃土栽培技術8.0萬畝,推廣地膜覆蓋栽培6.6萬畝。
二、一季度重點工作
(一)及早開展各類技術宣傳與培訓
扎實開展農業科技培訓,針對去冬低溫嚴寒、至今持續干旱的農業生產嚴峻形勢,我局圍繞“科技進村入戶、助力增產增收”的主題,及時舉行2013年春季農業科技大培訓系列活動。以大春生產技術、特色產業發展、高產高效創建、小春病蟲防治、果樹春管為主要內容,開展各類培訓及現場會6場次,參訓人數3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00多份。
(二)做好大春備耕工作
今年入春以來,高度重視春耕備耕工作,及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指導鄉鎮做好春耕備耕和播種育苗,為奪取全年農業豐收開好頭、起好步。目前,全縣春耕備耕工作正有序推進。
1.大春農資準備充分。截止3月4日,全縣已備雜交水稻種17.7萬公斤,占計劃用量的95.6%;雜交玉米種8.2萬公斤,占計劃用量的93%;已備化肥0.83標準萬噸,占計劃用量的87.5%;已備農藥165噸,占計劃用量的91.7%;已備農膜170噸,占計劃用量的89.4%。并已發放“川農優498號”優質稻種2000公斤。
2.早春作物播種育苗逐漸展開。各鎮普遍反映,今年春旱情況較為嚴重,對早春作物播種育苗存在一定影響,早春玉米等作物育苗進度有所推遲。采用營養缽、肥團、地膜保溫育苗等措施,對早玉米、蔬菜的育苗影響較小,但不利于蔬菜、早玉米、早花生等早春作物露地播種。截止目前,全縣已播育玉米種550公斤,預計可栽大田500畝;已播育蔬菜種500畝,預計可栽大田2萬畝。
3.強化農業執法,確保農業生產安全。一是扎實開展種子備案核實。2013年申報到縣內銷售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種子備案的公司有9家,申報雜交水稻品種167個,雜交玉米品種148個。經審核,雜交水稻種子不予備案7個。二是在市種子質量監督檢測站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種子抽樣小組,開展了種子抽樣檢測。目前共抽取雜交水稻種子、雜交玉米種子20個品種,現正在檢測過程中。三是全面整頓農資市場秩序,開展春季農資打假暨農資市場執法檢查專項行動。對全縣所有種子、農藥銷售網點進行“拉網式”檢查,嚴厲打擊坑農害農違法行為,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目前已出動執法車輛20臺次,執法人員54人次,檢查種子經營門市92個次。四是認真貫徹落實1月14日全省安全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魏宏代省長提出的“三個務必”工作要求,從1月25日至2月5日,采取“農機生產、經營者自查自糾、檢查組集中檢查”的方式,針對全縣農機生產企業、農機維修站點、農業機械及其駕駛操作,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有針對性地排查、整改安全隱患,切實加強農機安全源頭管理,嚴防各類農機事故發生。同時重點加強了春耕備耕期間農機安全生產的宣傳,有效增強了農機安全生產意識。
當前隨著鄉鎮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政府體制機制的變革,鄉鎮干部的工作內容越來越豐富、復雜,對于干部的各方面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目前,鄉鎮干部隊伍普遍存在“斷層”,60后即將退休,70后占主導,80后和90后偏少。鄉鎮年輕干部普遍存在成長慢、能力不足的問題,如何通過有效培養途徑和方式促使年輕干部快速成長起來是鄉鎮干部培養和管理工作面臨的新課題和新要求。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理清鄉鎮年輕干部在管理和使用方面的短板和不足,確保因人制宜、因崗制宜加大培養力度和提高科學管理的水平。
一、概念說明
本文所指的鄉鎮年輕干部,其定義為編制在鄉鎮機關的35周歲以下人員。
二、鄉鎮年輕干部隊伍的主要特征
(一)、學歷高。與60后和70后相比鄉鎮干部相比較,年輕干部學歷高,以季店鄉政府機關為例:全鄉共有年輕干部9名,其中中層干部1名,一般干部8名(包含1名選調生)。最大的34歲,最小的23歲,年輕干部的平均年齡為27.1歲。年輕干部全部為大學本科學歷,其中全日制本科學歷4人,在職本科學歷5人。
(二)、本土化重。即使現在公務員考錄制度越來越規范和完善,進入“體制”的考試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公平,但在鄉鎮一層,由于經濟欠發達、方言不通、待遇不足、地方招考限制戶籍等原因,更多的是本地大學畢業生報考,隊伍本土化現象較為嚴重。以季店鄉政府為例,43名干部職工中37名為孝昌縣戶籍,5名為孝昌縣以外戶籍,外地戶籍中領導班子成員占2名,中層干部占1名,一般干部占2名。
(三)、去“官”意識強。由于年輕干部普遍受教育程度高,現在鄉鎮年輕干部更多是將這份工作看成是一份社會職業,能夠理性、全面的看待自己所擔任的社會角色,鄉鎮年輕干部普遍不會因為職業的原因就滋生“高群眾一等”的“官僚主義”思想,但是與此同時也少了些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鄉鎮年輕干部隊伍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能力不強。鄉鎮干部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鄉鎮干部直面面對的是農村,服務的對象大多也是農民,在農村工作中如何處理矛盾糾紛、群眾意見等復雜問題是年輕干部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目前,鄉鎮年輕干部大多還忙于辦公室的材料處理、數據填報等事務性工作,缺乏到“田間地頭”的實踐,對農村重大矛盾糾紛問題的處置能力基本為零。
(二)、群眾觀念不深。當前鄉鎮年輕干部責任感和使命感普遍缺失,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的“甩鍋”心態普遍存在,在面對群眾的訴求和呼聲時漠然置之。更有勝者認為只要把領導交辦的事做好就是最大的為民服務,對為民服務的理解淺薄。
(三)、工作作風不實。鄉鎮政府作為黨和國家政策、方針、路線在農村的執行者,對農村工作產生極大的影響。當前鄉鎮年輕干部存在“務虛多務實少”的問題,坐辦公室多、下村實地了解情況少,部分鄉鎮年輕干部深入農村也只是“車子轉一轉、村委會坐一坐”,工作沒有落到實處。鄉鎮年輕干部深入基層過少,直接后果是無法了解群眾的思想動態不知群眾所想所盼,為民排憂解難成為“無源之水”。
(四)、理論水平不高。鄉鎮年輕通過公務員考試招錄進入機關之后,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相比在校期間減少了很多,大到黨和國家的政策理論,小到本級政府的扶貧政策細則,鄉鎮年輕干部的學習熱情都不高。
四、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學習不經常。年輕干部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學習不自覺、不深入,存在“以忙擠學,要求才學”的不良傾向。學習上放松,宗旨意識、理想信念就會發生動搖。思想上缺乏黨的教育將變得麻木,在貫徹群眾路線和堅持群眾工作等方面將是“無根之木”。
(二)、意識不深刻。當前鄉鎮年輕干部念念不忘的是工作環境調整,待遇上的相互比較,唯一遺忘的就是宗旨意識和民本思想。
(三)、事務較繁重。鄉鎮年輕干部需要的是到“村”歷練,而不是天天“整材料、做報表”;需要的是全面了解農村社會的發展狀況,而不是坐在辦公室緊盯電腦屏幕。當前,鄉鎮年輕干部大多被分配到各辦公室,每天需要處理大量材料,報送相關數據,這直接導致鄉鎮干部的能力沒有得到質的提升,缺乏有效培養,工作作風和思想觀念變得虛浮。
六、加強鄉鎮年輕干部培養和管理的對策
(一)、建立傳幫帶機制。鄉鎮年輕干部認村(社區)認機關班子成員或者中層干部為師,經常性地開展業務咨詢、群眾工作經驗傳授、深入一線示范學習、思想匯報等幫帶工作,讓青年干部能迅速提高業務水平、熟悉鄉情民意。
(二)、建立教育培訓制度。由鄉黨政辦負責對青年干部的經常性教育培訓。精心設置學習內容,建立每半月一次夜學習制度;邀請相關專業老師講課,一年授課確保24小時以上。首先,把對年輕干部的“三觀”教育放在首位,在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上下功夫,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對年輕干部進行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打牢理論基礎。其次,把對年輕干部的業務培訓放在重要位置,在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上下功夫。堅持理論教育與實地考察、調查研究、座談研討相結合,提高參訓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克服年輕干部存在的驕傲自滿情緒。
(三)、建立干部交流制度。一方面,對剛參加工作、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青年干部,按個人特長和所學專業,安排合適的崗位;新錄用機關干部原則上第一年必須到社區(村)掛職三個月,其他鄉鎮年輕每年下社區(村)鍛煉半個月以上,每年分批組織社區(村)年輕干部到鄉各職能部門掛職。掛職結束后由掛職單位予以書面鑒定,鑒定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對鄉鎮年輕干部要實施多崗位鍛煉,每年組織干部輪崗鍛煉,規定在同一崗位上工作不超過3年,對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的鄉鎮年輕干部,優先安排到上級機關跟班學習。鄉黨政辦積極爭取鄉鎮年輕干部到縣相關職能部門跟班學習的機會,做好對上派干部的考核,對踏實肯干的鄉鎮年輕干部要有意識“點訓式”培養,盡可能安排到重要、艱苦的崗位。
(四)、定期開展年輕干部“談心”會活動。鄉組織辦要牽頭建立年輕干部“交心談心”制度,邀請鄉黨委書記、鄉長、組織委員等領導參與到年輕干部的“談心”活動中去,一季度開展一次年輕干部“談心”會比較適宜。年輕干部之間也要多溝通交流,要通過qq、微信等網絡平臺,加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五)、定期開展年輕干部“團建”活動。機關年輕干部之間要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競爭的對手,要營造良性競爭和互助互幫的氛圍,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鄉組織辦每年年初要擬好“團建”計劃單,規定“團建”次數、設置主題、確定形式、做好考核、籌措經費,確保“團建”活動起到加強鄉鎮年輕干部隊伍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
一、存在的問題
1.執行財務制度不嚴。一是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和村級財務制度明文規定,賬款要分管。但是有的村干部包攬了會計、出納之職,直接經手現金的收支,會計、出納形同虛設。現金管理制度執行不嚴。二是白條支出。從我們查處的幾個村來看,開支基本上都是白條。
2.財會人員素質較低。財務管理的工作性質要求財會人員要相對穩定。但大多數村的財會人員實際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每逢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出納、會計往往也跟著換屆,不能保證會計人員的相對穩定;也有的財會人員由村干部兼任,素質參差不齊,學歷較低,缺乏會計業務知識,無證上崗和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現象嚴重。
3.揮霍公款現象嚴重。一是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產性開支過大的現象。有的村村級集體經濟條件雖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顧自己享受,用公款購置小汽車,給自己配備手機;有的用公款吃喝玩樂,年招待費達幾萬元;有的以外出學習考察為由,到處游山玩水,村民意見很大。
4.財務賬目混亂不清。一是財務科目設置不規范,基本是流水帳,不能正確反映財務收支的情況。二是有的村幾本賬,我們查的一個村就有三個出納。有的村一屆班子一任會計出納,各自保管賬本。
二、形成問題的原因
1.對農村財務監督渠道不暢。一是司法機關監督乏力。 97 刑法施行后,村干部不再是貪污、挪用等職務犯罪的主體,檢察院不能對其立案偵查;同時又不是侵占、挪用公司資金等犯罪的主體,公安機關不能對其立案偵查;法院又不能以民事案件立案。村級干部的經濟問題成為法律空白。二是紀律機關監督乏力。村干部是黨員的,紀委還可以查處,對不是黨員的紀檢監察機關根本無法查處。三是群眾監督乏力。部分村民集體觀念和民主管理意識淡薄對集體的事不關心、不過問、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監督流于形式。四是內部監督乏力。由于村級財會人員由村級任用,部分財務人員怕丟飯碗,對村干部的經濟違紀違法行為不愿監督或放棄監督,發現問題不敢管,聽之任之。
2.財務制度不落實,執行不嚴。農村財務管理有一套可操作的規章制度,包括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開支審批制度、財產物資管理制度、結算資金管理制度、現金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等,但由于部分村干部和財務人員素質不高,貫徹落實比較困難。
3.財會人員隊伍不穩定,業務水平低。財務管理的工作性質要求財會人員要相對穩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財會人員實際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親信。每逢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出納、會計也跟著換屆,出現了 " 一朝天子一朝臣 " 的現象。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年齡老化,學歷偏低。由于年輕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適人選,致使一些業務生疏的財會人員無證上崗。村級財會人員素質較低,年齡老化,普遍存在無證上崗的現象。還有一些村,在挑選財會人員時,不是從工作考慮,而是完全憑個人好惡,憑感情辦事。一些素質低下,根本不具備會計條件的人,被選撥到會計崗位上來。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農村財務管理歷來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敏感的問題,也是滋生腐敗、污染社會風氣,導致農村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級領導特別是鄉鎮領導要把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定期聽取農經中心及會計核算中心工作匯報,研究解決農村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制定完善對策,檢查督促村組干部嚴格按章辦事,確保各項制度貫徹落實。加強科學的財務管理,定期對村組干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高村組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業務素質。
2.穩定會計隊伍,提高人員素質。會計人員是農村財務管理的具體操作者,穩定會計人員隊伍有利于提高財會人員的政策水平、業務素質和工作責任心,因此,加強農村財務管理首先要穩定農村財會隊伍。對村級會計的任用、調換、免職等,必須履行考核報批手續,堅持任人唯賢,保持會計隊伍的相對穩定。同時,農經中心要加強對村會計專業培訓和業務指導,不斷充實、更新財務管理知識。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災后恢復重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推動xx鎮農村經濟繼續健康發展,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討。
一、xx鎮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xx鎮位于中江縣南端,距鎮城約40公里,屬丘陵地區。全鎮幅員面積70平方公里,轄22個村,2個居委會,2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000余人,其中:農業人口近40000人,非農業人口3000余人。我鎮農村經濟受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等因素制約,新時期xx鎮所面臨的農村工作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一)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由農村基礎設施設施數量少、配套不夠完善,水利設施損毀嚴重,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未徹底解決。
(二)農村人口總體素質低下,發展意識不強。受地理條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則安”、“小進則滿”、“等、靠、要”的惰性心態依然存在,缺乏開拓創新能力和敢闖、敢冒的精神,創新發展意識不強。接受科技能力差,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極低,基本上維持著傳統農業的耕作和管理模式。農村實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戶和專業大戶培育少,農民科技意識淡薄,接受新技術、新品種的能力弱。
(三)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緩慢,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難。農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滿足農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突出表現在農村缺乏優質教育資源和優秀教師,教師資源配置嚴重失衡。農村醫療衛生建設遲緩。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滯后,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服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四)農村缺乏活力和動力,農民增收渠道不多。為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xx鎮不斷探索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的新方式、新舉措、新思路,先后引導農民搞基地建設、科技示范、反季節蔬菜、特色水果、勞務開發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二、對加快xx鎮農村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一)明確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確立的深化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為農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鎮提出了“保穩定、抓重建、強三農、壯支柱、促發展、創輝煌”的總體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統攬“三農”工作,在“抓重建”和“強三農”上狠下功夫,緊緊圍繞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目標,抓住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國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機遇。使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綜合效益明顯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更加完備,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二)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契機,加強農村發展基本制度建設。一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積極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組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著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加大對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拓寬農業投入來源渠道,整合投資項目和支農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以強化帶動為助力,走現代化特色農業發展道路。按照“特色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力以及農畜產品商品化率,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一是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二是加快發展二、三產業。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
(四)以恢復重建為紐帶,加大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特別是汶川地震損毀基礎設施恢復重建,進一步加大 投入力度,發動群眾搞好農業生產設施重建,盡早恢復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不斷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二是加快農村交通通訊恢復重建。三是提高農村災害預報、處置和自救能力。